兒童邏輯思維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0 17:40: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邏輯思維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初中生;物理;錯誤思維
一、導言
通過調查發現,初中生在物理學習中,約有40%的學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績不理想,要么同其他學科相比成績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較大,學科發展顯著不平衡;要么是物理考試成績呈較大起伏,甚至是較大幅度的下降。他們中的大部分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表現都比較好,效果與動機的為什么會出現明顯反差呢?這就促使我們不得不從學習方法尤其是思維方式、方法上尋找原因。下面是調查整理后的初中生物理學習中的幾種主要思維錯誤加以剖析,并提出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克服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障礙的教學基本原則。
二、初中生物理學習中的幾種主要思維錯誤
一是比較思維中的運用不當。比較思維是初中物理學習中最常見的一種思維方式,按理說初中學生應能較好的掌握比較思維的方法進行比較推理、比較分析、比較論證。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調查表明近一半的學生在比較思維中不善于通過比較來認識事物的本質,有的完全不理解兩種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較的一般作用在解題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較兩種事物的共性和個性,不善于舍同求異或舍異求同。如回答直流發電機與交流發電機在主要結構上有何不同時,很多學生先直接回答直流發電機的特點以后,再回答交流發電機的特點,而不去比較兩者在結構上的差異。同樣,有相當多的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區分相鄰、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壓力和壓強,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機構效率,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等。
二是慣性思維定勢引出的錯誤。思維定勢在習慣上也被稱作思維上的“慣性”。在物理學習中,思維定勢還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作用。有這樣一道調查測試題:一人站立在平面鏡前,然后慢慢后退,則人在平面鏡中的:A.像越來越小,像離平面鏡越來越遠;B.像越來越大,像離平面鏡越來越近;C.像的大小不變,但像離人卻越來越遠;D.像的大小不變,像與人的距離也不變。錯選A的比例竟占40%。進一步的分析發現,這么多的學生之所以錯選,是因為在解該題時憑借視覺的通常經驗,而沒有根據問題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思維活動,忽略了“像的大斜與中看到你的大斜是兩回事。由此可見,思維定勢在人們接受新思想、新知識時,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時的影響是消極的,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過程中的一個不利因素。
三是不敢打破常規,不會運用逆向思維帶來的錯誤。逆向思維是從對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逆向思維解題的顯著特點就是以未知為起點,運用有關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關物理量方面的聯系,層層推理,確定解題路線的分析途徑。由于受平時大量的從已知到未知解題方法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加之有的教師沒有注意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運用逆向推理、逆向論C、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學生總認為拋出去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拋力共兩個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拋”字的干擾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進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論證,假如拋力存在,這個拋力的施力物體是誰呢?反過來想一想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是具象思維能力較差因而出現錯誤。具象思維在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對特定條件下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在頭腦中沒有建立起正確的物理形象,不會利用物理形象進行思維,就難以把文字敘述、數學表達式和現實過程聯系起來,也就難以正確地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活動。例如:學生頭腦中因為沒有物質原子結構的初級模型的正確形象和電子運動的動態過程的正確圖景,則對于摩擦起電的理解、對于電的中和的理解、對于帶正電與帶負電的理解都產生了困難;又因為學生頭腦中沒有建立起光線的鮮明正確形象,沒有建立起光的直線傳播的物理圖景,就難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許多具體的物理問題。
五是理論與實際脫離帶來造成的錯誤。事物的因果聯系總是受著條件制約的。對條件的認識是一種較復雜的思維過程,一些思維能力不強的學生難于進行這類思維;對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學生也無法對一些條件進行分析和選用,從而使得在有條件關系的習題面前一些學生顯得無能為力。如關于功的定義及計算方法,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流暢地表達出來,但解答具體問題時,很多學生又往往不自覺地把“在力的方向上”這一限制條件拋在腦后,從而出現錯誤。究其根源,第一,物理知識本身抽象程度高,與實際聯系緊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多變;第二,教材的編寫比較原則,缺少形象化的說明;第三,缺少訓練學生思路的典型范例。
三、克服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錯誤或障礙對策
一是注意主體性。在進行針對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障礙教學過程中,所有教學計劃的進行都必須以學生的物理學習的思維現狀為基礎,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在制定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二是重視物理教育與思維訓練統一。物理思維訓練要求教知識和教思維的辯證統一,學知識和學思維的辯證統一,物理訓練和思維訓練的辯證統一。物理知識的教學與能力訓練和思維訓練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思維訓練要在物理知識教學與能力訓練中進行;同時,在思維訓練中使受訓者加速獲取物理知識,提高物理能力。物理教育與思維訓練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最后達到提高物理學科的學科能力和發展思維的雙重目的。
三是訓練量要適度。物理思維訓練要遵循適度原則。根據皮亞杰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理論,中學階段(16~18歲,約為高中階段)青少年思維迅速發展,抽象思維尤為突出,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還是經驗型的,高中生的抽象思維則進入理論型;初中生可初步理解辯證邏輯思維,高中生可基本掌握辯證邏輯思維。物理思維訓練要求根據思維發展各個階段表現的不同特點,適度安排訓練內容,確立訓練要點,編排訓練程序,選擇訓練方法和評估策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