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獸醫學概念范文
時間:2023-12-06 17:52: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獸醫學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中西醫治療;概況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1-0045-03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ol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OISH)是引起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已成為老年人致殘致死的首要原因Ⅲ。美國高血壓監測和隨訪(HDFP)研究多元回歸分析表明,60~69歲組除外其他危險因素,收縮壓每升高1mmHg(0.133Kpa),年死亡率增加1%。加強對OISH的防治則可減少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病和死亡,并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中、西醫學都有許多針對高血壓病對應癥治療的有效方法。現就近年來有關文獻綜述如下。
1 西醫學認識
1.1 概念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OISH)是指:年齡≥60歲,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持續或3次非同日血壓測量,每次取>2個讀數的平均值)。除外一些引起心排出量增高的疾病所致的收縮壓增高。
1.2 發病機制 過去觀點認為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血壓也增加,血壓增高尤其是收縮壓增高是老年生理過程,現在認為代表著心血管形態和功能的改變,最終表現為增加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隨增齡性改變,小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加重、大動脈順應性減退,管壁增厚、僵硬,管腔縮小甚至閉塞,血管平滑肌β受體的反應性降低,而a受體的反應性無明顯變化,導致血管收縮占優勢,外周血管阻力升高;頸動脈竇因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對血壓波動的緩沖調節功能下降。其次老年人血流速度減緩,血小板釋放功能增強,血栓素B2(TXB2),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F4(PF4)和五羥色胺(5-HT)等縮血管物質濃度升高可增強血管收縮反應,使動脈順應性減退,呈現“濃、粘、凝、聚”等血液流變學變化。此外胰島素抵抗使水鈉潴留,使血管壁對縮血管物質敏感性增加且促進血管壁蛋白質、膠原合成、細胞增生,管壁增厚,彈性下降,血管阻力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輸出量增多,心率加快,收縮壓增高。尚有認為血清瘦素、抵抗素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神經肽Y與OISH的發病有關。
1.3 OISH特點 ①收縮壓增高,脈壓增大,舒張壓可正常或降低。②不同程度腦、心、腎等靶器官損害,并發癥多且嚴重,病死率高。③血壓波動大,易再成性低血壓。④臨床表現多樣化,且多并存其他慢性病。⑤對治療反映的個體差異大。
2 中醫學認識
中醫無高血壓的病名,歷代醫家多歸結在“眩暈”、“肝風”、“頭痛”、“風眩”等病證中,并與“心悸”、“胸痹”、“中風”等病證有一定關系。
2.1 病因病機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老年高血壓的病因在于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年高腎虛、內傷虛損、瘀血阻絡、先天稟賦等。在這些病因的作用下,機體的陰陽平衡失調,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紊亂,就形成了以眩暈、頭痛為主要表現的高血壓病。病機分析為:①肝陽上亢:隨增齡漸損或因老年憂郁惱怒太過,肝失條達,久郁化火傷陰,肝陰暗耗而陰虧于下,陽亢于上;②陰虛陽亢:老年腎精虧耗,水不涵木,肝風內動;或陰虛火旺,風火旋升而上盛下虛。③陰陽兩虛:老年久病,陰損及陽可致陰陽兩虛。④痰濁壅盛:老年人脾胃多有損傷,水谷精微不化,聚成痰濁。⑤瘀血內阻:氣機不利或臟腑陰陽失調皆可引起血瘀。
2.2 辨證分型 目前對高血壓尚無統一的辨證分型。衛明等認為老年高血壓患者。腎虛者居多,氣虛陽衰為最多,主張分為中氣不足、肝腎陰虛、命門火衰、肝陽上亢、心脾兩虛、痰濕中阻、氣滯血瘀等7型。《中醫實用內科學》分為風邪上擾、肝陽上亢、痰濁中阻、瘀血阻竅、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等6型。《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為肝火亢盛證、陰虛陽亢證、痰濕壅盛證、陰陽兩虛證。《實用中醫老年醫學》則分為:①肝陽上亢;②陰虛陽亢;③陰陽兩虛;④痰濁壅盛;⑤瘀血內阻。
3 治療
3.1 西醫治療
3.1.1 降壓目標 強調降壓與靶器官保護并舉,是高血壓治療的核心,兩者必須兼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調整了OISH的降壓目標值,確定為150/90mmHg以下。因舒張壓<65mmHg時可能是影響冠狀動脈灌注的不良因素,應維持≥65mmHg。
3.1.2 治療原則 ①首先非藥物治療,其次藥物治療。②聯合用藥。③降低總外周阻力,增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流量,預防和逆轉長期高血壓導致的腦、心、腎靶器官的重塑。④用藥個體化,采取療效最佳,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⑤選擇藥物種類盡量少而精。
3.1.3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作為基本的保健措施能夠協助療效提高,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主要指改變生活方式,避免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肥胖、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胰島素抵抗、左心室肥厚以及長期精神過度緊張等。
3.1.4 藥物治療 JNCⅦ介紹的6大類降壓藥均可用于治療。利尿劑尤其適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因其影響血糖,血脂,血尿酸的代謝,應慎用。目前主張低劑量或與其他降壓藥物合用。新一類利尿劑吲噠帕胺(壽比山)對代謝影響相對較小。現有資料不能確定鈣通道阻滯劑(CCBs)對冠心病、腫瘤及出血的影響。我國高血壓的主要并發癥是腦卒中,而不是心肌梗死,故仍作為治療老年高血壓的一線藥,尤其適合于OISH患者。β受體阻滯劑(β-B)降低交感活性,降低周圍阻力,對合并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可能特別有益。應注意其潛在的負性肌力作用。醛固酮拮抗劑可有效減弱血管平滑肌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加壓反應從而達到降壓的目的。此外,硝酸酯在體內巰基的作用下可形成外源性NO,直接舒張大動脈血管平滑肌,改善大動脈彈性起到降壓作用。他汀類藥物上調eNOS表達,增加NO合成和釋放,起改善動脈彈性的作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改善心室舒張功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及抗動脈粥樣硬化,防止甚至逆轉靶器官損害。還可通過抑制或拮抗血管組織局部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和促使血管內皮合成或釋放NO,短期內可使平滑肌細胞的收縮反應性與緊張度降低,擴張動脈腔徑,增強動脈彈性。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作用與ACEI相類似。主要用于有ACEI適應證又不能耐受其副作用的患者。Y干擾素具有抗細胞增殖的作用,可用于防治血管狹窄。列酮類藥物可通過增加NO的釋放和生物利用度、改善胰島素抵抗、改善內皮及血管平滑肌的功能和改善脂質代謝來降低血壓。
3.2 中醫治療
3.2.1 治則治法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多有病程長,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辨證多屬本虛標實之證,肝腎陰虛為本,風、火、痰、瘀為標。針對病機特點,采取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的原則。治標重在風、痰、瘀,治本重在肝、脾、腎。活血化瘀貫穿始終。一般論治以滋養肝腎,熄風潛陽為主。風、火、痰、虛、瘀證候明顯則鎮潛、清降、平肝、化瘀等法。
3.2.2 辨證論治 臨床通常按以下分型論治:①肝陽上亢:治以平肝潛陽,清火熄風,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②陰虛陽亢:治以滋陰潛陽,平肝熄風,方用鎮肝熄風湯加減。③陰陽兩虛:治以滋陰助陽,平肝熄風,方用金匱腎氣丸或二仙湯加減;④痰濁壅盛:治以健脾和胃,通陽祛痰,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⑤瘀血內阻:治以活血化瘀,清經通竅。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3.2.3 經驗治法 徐貴成等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兼以活血化瘀法(丹參、丹皮、赤芍、懷牛膝等)較單純的辨證論治在降壓、改善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及D-二聚體等指標方面更具優勢(P<0.05)。黎鴻斌報報道對OISH中醫辨證為肝腎陰虛、瘀阻脈絡者用補腎活血法治療,方用七味腎氣丸加減,桃仁、川芎合用,活血行瘀,祛風止痛,療效顯著。
3.2.4 中成藥 吳玉平等用松齡血脈康治療老年高血壓病,對照組用波依定治療40天后比較療效,對照組部分患者頭暈、胸悶癥狀依然存在,治療組大多數患者上述癥狀消失,未見副作用。辛文華用天麻鉤藤顆粒治療老年高血壓性眩暈,治療組67例采用天麻鉤藤顆粒治療。對照組56例用心腦舒通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9%。2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3.2.5 單味中藥 羅偉等觀察葛根素對高血壓患者血漿內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a(6-K-FGFIa)含量的影響及臨床療效。結果運用葛根素治療后ET含量很快下降,TXB2含量降低,6-K-PGFla顯著提高。降壓總有效率為90%,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王曉君等使用當歸注射液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后發現當歸可以明顯降低血漿內皮素水平,增加前列環素,推測當歸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具有保護作用,改善內皮功能,起協助降壓的作用。
3.2.6 外治法 彭麗輝等報道以艾灸百會穴治療48例高血壓病病人,病人血壓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自覺癥狀好轉,總有效率達70.83%。駱傳江等們將100例高血壓患者隨即分成推拿組和西藥組。西藥組口服鹽酸貝那普利片。結果推拿組降壓作用比西藥組慢,但療效鞏固好,血壓無大幅度波動,尤對伴有頭暈、頭痛、耳鳴等癥狀的老年體弱病人更為適宜。此外埋線、貼敷、鼻針、耳穴貼壓等外治法皆有運用。
4 結語
篇2
關鍵詞:多媒體;中獸醫學;利弊;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成為現代教育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多媒體教學更新和優化了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內容,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的形象、生動和豐富多彩[1]。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項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中獸醫學教學中,同樣具有優勢。例如,中獸醫的理論抽象、模糊、晦澀難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板書的形式往往難以表述清楚,如果借助圖像、動畫等形式,則可以形象的表現出來,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然而,在中獸醫學教學過程中發現,多媒體技術在給教學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課題組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經驗,探討了多媒體在中獸醫學教學中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以供相關教學人員參考。
1多媒體技術在中獸醫學教學中應用的優點
中獸醫學是動物醫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獨立分析和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并能貫徹“繼承和發揚祖國獸醫學的遺產”的方針,為發展畜牧業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服務[2]。中獸醫學課程內容知識量大,且理論部分較為抽象、晦澀、難懂。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通過板書、標本、掛圖、模型等進行講解。而多媒體技術能將中獸醫學的課程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使文字與圖像、動畫等相結合,從而將晦澀、難懂的內容以課件的形式直觀、且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來。因此,多媒體技術在中獸醫學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獨特的優勢。
1.1把教學中抽象的基礎理論直觀化,利于學生理解
以往的中獸醫學教學中,文字表達是主要的教學手段,由于中獸醫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內容抽象、枯燥,加之文字深奧,學生在理解時有一定的困難,“一支粉筆,一本講義”的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目前的教學現狀[3]。而如果在講課時若能結合相關的圖片、動畫進行解釋和描述,則能將抽象的基礎理論變得直觀、易懂,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對陰陽學說這部分內容的講授,對陰陽的概念和分類,可用圖片表達出來———向日為陽,背日為陰,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宇宙萬物均可分為陰陽;講解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時,可用太極圖進行輔助解釋;講解五行學說時,可先在多媒體課件中畫出五行之間的關系圖,上課時圍繞此圖進行詳細講解;講經絡時,配以氣血在十二經脈中的流注動態圖像;講察口色時,可將舌色、舌苔、舌形等通過圖片顯示;講脈象時,可用動態圖像表達脈搏的變化;講六致病時,可配以自然界中六氣和六致病時的病態圖片,進行講述。通過以上方法,將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例如,在講中藥的炮制時,將各種炮制方法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配以講解,學生印象會更加深刻;在講常用中草藥時,將中藥采收前和炮制后的形態分別配以圖片,從而顯得形象、生動;在對形態相似而藥效不同的兩種或幾種中藥進行辨別時,把中藥之間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分別用圖片的形式概括出來,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此外在講針灸時,可以提前給學生播放于船老先生拍攝的《千古神針》錄像,將針灸的效果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3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中獸醫學教學模式,在內容和方式上均為比較單調、乏味的教條式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激情[4]。而多媒體教學則能夠有效的克服這一問題。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將抽象的內容和枯燥的語言講解變得直觀、形象,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基礎理論中的氣血津液部分,可以將動物體內不可見的、抽象的“氣”,結合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氣體,解釋氣的狀態,再結合現在生活中的氣功養生,說明氣的功能。在講解的過程中配以相關的圖片,從而把抽象、虛無的“氣”變的生動形象,同時也能夠順便給學生解釋氣功能夠強身健體的原因,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4擴充教學知識量,豐富課堂內容
近年來,中獸醫學課程課時數被大幅度的壓縮和減少。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中獸醫學》由90年代的120學時逐漸被壓縮為目前的64學時。對于中獸醫這樣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想要在有限的學時內把課程內容講完,并能夠保證學生能夠學會并應用中獸醫,對中獸醫授課教師來講無疑是一個挑戰,而傳統的授課方式進度較慢,已不能夠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前可以提前制作好課件,在講課過程中,點擊鼠標即可完成教學過程,板書需求較少[5]。此外,將抽象、枯澀的內容用圖片或影像的形式直觀的表達出來,也可以大大節約語言描述講解的時間,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因此,教師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給學生講授更多的內容,加快講課節奏。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一部分學科前沿的研究動態成果,比如,中藥在動物病毒性疾病治療中的所取得的成效,針灸技術在國外的獸醫領域的應用狀況。從而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和拓展了知識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廣度和深度,并豐富了教學內容。
1.5重復性強
傳統的教學方式,每節課都需要板書,相同內容在不同班級講授時也需要重復板書,勞動量相對較大。而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可重復利用課件,只需要制作一次,在講課過程中,點擊鼠標,即可代替大量的板書。此外,多媒體課件增刪和更新均比較容易,遇到需要更新或增刪的知識點,只需要在原課件中進行變更即可,不需要重新制作課件,工作量小,可以大大節約教師在制作課件上消耗的時間,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研究工作。
2多媒體技術在中獸醫學教學中應用的缺點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中獸醫學教學中具有傳統教學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解決了以往教學中難以講清的抽象、枯澀的內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為此,一些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推崇備至,甚至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列為評課標準之一。盡管多媒體教學具有一系列的優點,但在教學中,主體是學生,如果過多的依賴于多媒體技術,有時卻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從而產生弊端。
2.1反客為主,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多媒體課件均為教學演示型課件,課件為教師自制,而有的教師為了省事,直接用別的老師制作的課件,或是僅進行了少量的修改。因此,教師對于課件中的內容不夠熟悉,對所講內容的把握缺乏一定的靈活性,上課模式僵化,有的基本是在讀課件,沒有與學生互動,也沒有自己的教學方式,把自己的思維局限在了多媒體課件中,而學生對于此種教學也失去興趣,課堂上不記筆記,不認真聽講,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而課下把老師的課件拷貝下來,回去自己看。因此,教師也從以前的知識傳播者變成了現在的計算機操作員,毫無個性。
2.2削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
多媒體課件能將枯燥的文字與形象生動的圖像、視頻相結合,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從上課開始,就按照課件的內容開講,直到下課,中間都沒有停頓,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有的教師甚至只會盯著自己面前的顯示器,點擊鼠標,讀自己的課件。這樣的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且由于缺少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及展示的機會也大大減少,不僅使教師未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也使學生容易產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甚至犯困。久而久之,教學又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填鴨式”教育,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樣,無形中教師就把學生的思維方式限制在了課件的固定框架內,長期下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
2.3信息量過大,學生難以完全掌握
多媒體課件可以儲存大量的信息,這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大優點。但有的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害怕內容單薄,或是害怕沒備好課,于是將與教學有關的內容,不分主次,全部納入課件,造成課件容納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由于課件是提前制作好的,在課堂上只需要點擊鼠標放映即可,需要板書的地方很少,從而導致相同的時間內講授內容增多,不利于學生當堂消化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而學生由于進度過快,導致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好筆記,給課后復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另外,多媒體課件集圖、文、聲、動畫、視頻于一體,給學生強烈的刺激,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使學生抓不住重點,從而忽略了動畫、圖片等所表達的知識內容[6]。
3多媒體教學中采取的應對策略
雖然多媒體技術大大的改善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課堂內容變得十分豐富,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課堂的主體依舊是學生,而不是課件,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應該認真仔細的進行教學設計,使多媒體技術真正服務于中獸醫學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3.1教師仍應發揮主導作用多媒體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演示的工具,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方法,不是課堂的主體。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己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防止教學思路被多媒體所左右[7]。例如,在講六致病時,首先在一張課件上標出六邪,然后啟發學生,自然界中的六氣有何特點,先讓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再下一張課件中,寫出六的性質,然后再根據其性質,啟發學生推測出六的致病特性,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在講血與津液時,先將血液和體內的津液以圖片的形式放在一張課件中,啟發學生用現代醫學觀點,分析血和津液的來源及作用,然后在另一張課件中寫出中獸醫學中學與津液的來源和生理功能,最后進行總結,歸納中西獸醫中血與津液的異同點。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以引導者的角色,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逐步深入。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3.2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應當科學、合理的設計多媒體課件,要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課堂氣氛的調節,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而不應該只顧講自己的課,從而忽視學生的課堂表現,讓學生沉默一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比如,在講臟腑辨證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解幾個病例,然后挑出幾個病例,讓學生來講,教師在旁邊適當的引導,并適時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在講八綱辨證時,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感冒、發燒、腹瀉等病癥,讓學生自己分析,屬于什么證,該如何治療,這樣既能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又能增強趣味性;在講針灸時,可以播放一些運用針灸治病的視頻,然后再配以講解,或是播放一段后,暫停一下,等待學生提問,然后解答。通過這些措施,來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3多媒體課件內容要適量
多媒體教學雖然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但其內容也不易過多。如果內容太多,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很容易不自覺的加快速度,導致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師的講解,從而使學生對所講授的內容理解不夠深入或是完全沒有理解。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應該能對教材中的內容做出精煉的總結和概括,要分清主次。例如,在講五臟的生理功能時,只需把要點寫上即可,詳細的解說可以用語言跟學生講解,而不必寫在課件上;講臟腑辨證時,只需把主證、治則和方例寫上即可,具體的分析用語言進行描述。此外,課件不能全是一片文字,要盡量用少的文字歸納出重點,目的在于,一是防止教師過度依賴的課件,杜絕只會埋頭讀課件的現象;二是讓學生有重點的做筆記,而不是全篇通記,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課后的復習和鞏固。此外,在多媒體教學中,必要的板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不應把節約板書的時間用來過度的增加教學內容,而應該安排一定的板書時間讓學生思考、理解和記憶。因此,運用多媒體教學必須要做到內容適量,使學生有理解、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的余地[8]。
總而言之,多媒體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優越性,雖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多媒體技術終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在教學中一定要正確處理教師與多媒體的關系,要時刻謹記“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手段為輔助”的原則,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揚長避短,同時還要結合中獸醫學的特點,摸索出一種適合于中獸醫學的新的教學模式,從而來提高中獸醫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4]。文中所列,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初步做法和體會,還不夠成熟,也可能有錯誤,如何更好的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中獸醫學教學,有待中獸醫教育工作者繼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作者:范云鵬 麻武仁 張為民 宋曉平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楊修國.多媒體輔助教學利弊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0(12):2859-2860.
[2]胡元亮.中獸醫學[M].科學出版社,2013,1-7.
[3]盧德章,馬新武,張翊華,張德剛.多媒體技術在獸醫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養殖技術顧問,2013,11,267-269.
[4]蔡丙丙,畢禛.論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利弊及解決對策[J].河南科技,2014,4,260-261.
[5]宿曉舟.淺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利弊[J].科技教育,2012,3:365-366.
[6]齊越.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8,21:220.
篇3
關鍵詞 獸醫產科學;教學;實踐;改革
中圖分類號 S857.2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1-0341-02
《獸醫產科學》主要是研究動物繁殖生理、繁殖技術和繁殖疾病。它以課堂講授與臨床實踐結合為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1]。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動物繁殖過程的現象、規律和機理,防治母畜疾病、新生仔畜疾病和乳腺疾病的基本技能及動物繁殖的基本技術。該課程現在已經成為很多高校獸醫專業必修的一門課程,為此,根據獸醫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沈陽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對獸醫專業獸醫產科學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將理論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同時開展多媒體教學模式,積極設立開放性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外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獲得了較大程度的提高[1]。
1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高校從1999年開始擴招,2002年高校入學率達到15%,開始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到2006年高校的入學率已經達到23%,在校學生數占世界第1位,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2-3]。由精英式教育過渡到大眾化教育,高校本科生面臨著嚴酷的就業壓力。《獸醫產科學》是對動物繁殖生理、繁殖技術和繁殖疾病進行研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亟需進行改革。
2 教學改革措施
2.1 理論教學的改革
目前,國內農業院校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一般為趙興緒主編的《獸醫產科學》第4版教材,該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將該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都納入書中,因此成為國內農業院校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教材。但是,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太快,使得教材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要善于總結,將理論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
沈陽農業大學動物醫學本科專業分別在2007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對《獸醫產科學》的教學大綱進行了編寫與修訂,使得教學內容能夠得到及時更新。隨著教學大綱的修訂,產科學理論教學內容已經由最初的54學時減少到40學時,而增加了實驗教學的課時,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新的《獸醫產科學》教學大綱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保存了原有的教學大綱中的該門課程的重點。二是在學習動物產科生理學理論指導下,加大動物產科疾病方面的授課學時數。三是分子生物學技術、動物克隆技術與轉基因技術等在第4版新教材均已提及,但是實際的內容更廣泛,因此需要將這些章節設定為學生課后自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人工授精、手術助產的等常規經典的技術作為重點講授內容。在平時的授課內容中,要進一步強調各類新技術如何在獸醫產科中應用。四是增加公、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學結構和實驗動物、經濟動物、觀賞動物、伴侶動物和瀕危野生動物等產科疾病的內容,豐富了《獸醫產科學》課程的授課內容。五是補充一些新疾病、新的診斷和治療的方法,如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等新疾病,早期妊娠診斷技術的新發展,母畜不孕癥的新防治等,使授課內容與時俱進、始終與生產實踐保持高度的統一。
2.2 實踐教學的改革
目前,我國多數高校的《獸醫產科學》仍由理論和實驗教學2個部分組成,不利于綜合性實踐項目的實施[3]。2010年沈陽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全面改革,將以往分散于各專業課中的實驗、實踐與實習內容提取出來,形成獨立的課程——《獸醫專業基礎課實驗》和《獸醫專業課實驗》。經過此次調整使分散的獸醫實踐內容變得規范化、合理化。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力度,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及開放性實驗項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
在《獸醫專業課實驗》課程中,課程前期設置一些相對簡單的認知實驗,如動物生殖器官標本的觀察及常用產科器械的識別;中期可進行一些技能實驗和整合實驗,如品質的檢測;課程后期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為主,如奶牛隱性炎的檢測及懷孕動物剖腹產手術等。積極開展開放性實驗是沈陽農業大學獸醫專業本科生教學的一大特色。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復制一些針對性強的產科疾病病例,有興趣的學生根據需要可以自行選擇,然后由學生根據實驗的內容、目的及要求制訂試驗方案,教師對方案進行指導,之后學生開始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操作、觀察,并記錄疾病的發生發展情況、臨床表現和病理解剖學變化,根據疾病的特點,結合課堂的理論知識進行診斷和治療,觀察實施效果,全部操作均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通過學生自行設計和實施的實驗,對疾病的癥狀、病理變化有更直觀的感性認識,學生學得扎實、記得牢靠。整個實踐環節完成后,按照正規格式和要求,就發病機理、臨床癥狀、治療措施和監測、實驗體會等書寫實驗報告,由老師批改并講評。從認知性、演示性的實驗項目到設計性、綜合性及開放性的實驗項目,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教學方法的改革
《獸醫產科學》與基礎學科聯系緊密,獸醫產科生理部分中基礎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比較困難。如生殖內分泌基礎及母畜生殖機能的發生、發展與調控等章節的內容。同時,《獸醫產科學》與臨床學科聯系緊密,沒有形象和生動的授課方式,會使教學內容變得枯燥乏味。為使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充分消化、吸收該門課程內容,筆者所在課題組將CBL教學模式引入到獸醫產科學教學中。
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是在可控環境中對現實世界的部分模擬,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其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 [4-5]。筆者所在的課題組一是開發了內容豐富的PPT課件、運用多媒體資源、推進網絡教學方式、開通網絡學習平臺和網絡交流模式等,與學生建立零距離的信息交流平臺。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臨床病例的圖片、錄像、化驗單、診斷步驟、治療方案等演示出來,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種產科疾病,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例如,講授母畜分娩的過程,采用flas效果,生動形象地展示母畜分娩前的不安,子宮的陣縮和腹壁的努責,胎兒的胎向、胎位及胎勢等的變化,及胎兒通過子宮頸的完整分娩過程,此種授課方式與單純講述比較,優點非常突出。二是充分利用學校動物醫院和其他獸醫院的典型病例、常見病例、季節性發生病例及稀有病例進行實地教學。同時,將獸醫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典型產科病例用視頻或圖片等方式保存下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對該病例的病理變化進行模擬,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三是課堂討論臨床案例,在基本理論知識講授結束后,針對典型案例讓學生自由討論,采用啟發式、誘導式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得出準確結論,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同時,教師應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大量查閱相關資料,保證問題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6]。
3 結語
通過對獸醫產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沈陽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獸醫產科學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說明教學改革與實踐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有非常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但是改革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在今后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完善,進一步完善獸醫產科學教學模式[7-10]。
4 參考文獻
[1] 趙興緒.獸醫產科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2] 溫恒福.大學教學質量的概念、問題與改進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66(2):1-4.
[3] 付世新,夏成,武瑞.家畜產科學臨床操作能力培養改革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08(34):202.
[4] 李稻,韓玉慧,蔣益,等.醫學基礎教育中PBL和CBL兩種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108-110.
[5] 郭聞淵,羅逸潛,張鳳琴.CBL與LBL結合在普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3):610-613.
[6] 趙樹臣,侯振中,呂占軍.淺談獸醫產科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4):76-77.
[7] 劉艷,白龍,劉英.淺談《草原管理學》課程的發展歷史與教學改革實踐[J].草業科學,2009,26(12):164-167.
[8] 林煒明,楊小燕.獸醫產科學教學改革探索[J].廣東農業科學,2011, 38(2):187-188.
篇4
關鍵詞:獸醫;生物技術;畜牧業
中圖分類號:S81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05
生物技術是門十分古老的科學,從很早以前人們就已掌握的發酵、釀酒技術到近代抗菌素的應用,說明這門技術伴隨人類已經幾千年了。直到現代,限制性內切酶的發現、基因體外重組以及分子克隆技術的建立給這門古老的科學帶來了光明的前景。現在,生物學、醫學、獸醫、植物、環保等許多學科和領域的研究者都在竭力使生物技術與各自所研究的課題相聯系,并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結果。
1 生物技術在動物育種中的應用
在牲畜的日常育種中十分普遍的用到了生物技術,包括克隆技術、轉基因、胚胎技術、DNA技術等,通過生物技術的應用能夠改善分子的培育效果,對人工育種的措施加以改善,生物技術的運用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將動物的培育周期縮短了,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大大的減少了選擇品種以及培育的時間,還有效的增強了育種的水平。
2 在飼料資源的開發中應用生物技術
不管是哪種動物的養殖,都離不開飼料,可以說,它和畜牧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牲畜的成長息息相關,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科技水平的發展,也帶動了飼料資源的研發。在飼料的研發工作中大量的運用生物技術,能夠很好的提高飼料的營養成分,所以說,生物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減少由于我國飼料的短缺而導致的壓力情況,為我國畜牧業的良好發展和進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澳大利亞,有一些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首蓓,這種首蓓所富含的蛋白質非常多,將相關的基因去除后,能夠作為一種高蛋白質含量的新型飼料。
3 生物技術在診斷和防治動物疫病中的應用
在防治動物疫病方面,運用生物技術培育的基因工程獸用疫苗與常規疫苗的生產相比生產周期更短,疫苗的種類更多,效果更強大,并且降低了由于殘毒和污染而造成的生物污染的機率。常見的有預防禽痘病毒的活病毒載體重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等等。在畜禽疾病診斷方面,隨著生物技術發展而產生的限制酶分析法、免疫印跡法、核酸探針法以及聚合酶鏈反應法等多種分子生物學的診斷方法都是畜禽疾病有效的診斷方法。
4 在凈化畜禽環境中應用生物技術
因為養殖業大多都十分集中,所以畜舍中所散發的氣味十分難聞還含有氨氣等對人體以及牲畜有害的物質,因此,必須采取相關的措施對這種情況加以預防和制止。現階段容易出現的肉雞的情況,還有一些豬出現呼吸道疾病的情況都是由于畜舍內含有大量的氨氣而造成的。科學家們從沙漠植物莫哈欠絲蘭中提取的糖化合物,能夠讓舍內硫化氫、氨氣、糞臭素等減少增強牲畜血液中含氧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使豬的生產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有效的減少了雞出現腹水癥的幾率。
5 發展趨勢
5.1 基因治療的研究是未來動物醫學乃至人類醫學的重要發展方向
通過建立動物疾病模型分析和研究基因治療各種層面上的問題,在獸醫臨床上的應用方興未艾,通過對基因治療的認知和利用促進獸醫學臨床研究的發展這一理念也相對成熟。采取何種方式去認識基因、如何合理利用基因,在基因治療發展上顯得尤為重要。
5.2 現代生物技術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生物制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國傳染病威脅的評估結果表明,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嚴重問題。畜牧生產者廣泛使用抗生素加速了新耐藥菌株的傳播,引發了一些人畜共患病,尤其是人類的食物傳染病,并導致醫療保健系統重大的經濟負擔。所以,用生物類藥物對抗生素進行轉向替代并且改進控制手段(如疫苗接種和預防疾病)是畜牧業未來使用藥物的準則,這對于獸藥研制非常重要且又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6 結束語
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講,我國對于生物技術的研發工作還相對比較落后,在飼料的研發以及動物的生產中生物技術的應用還不夠成熟,然而,我國現階段已經提高對生物技術的認識,相信以后在牲畜的養殖上生物技術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中草藥 飼料添加劑 配制 應用 課程標準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迎來了發展良機,2010年國家教育部啟動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著力推進國家骨干高職院校辦學機制的創新,深化課程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被列為該項目重點建設專業,其中課程體系改革成為項目建設的重點,如何開發具有當地特色并且能夠服務地方經濟的高質量課程是其中的特色和亮點之一。因此,該課程組教師根據貴州省中草藥資源豐富,地方農業以畜牧養殖為主的特點,開發并創建了《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配制與應用》課程。
一、課程定位和性質
該課程是我院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崗位能力拓展課程之一,同時也是針對畜禽飼養工、中獸醫員、飼料檢驗化驗員等職業崗位所需技能而設置的一門專業特色課程,主要研究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鑒別、種植、采集、炮制、加工、配伍方法及其在各種畜禽動物中的應用。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中草藥添加劑的常用資源,采集、加工方法,熟悉中草藥飼料添加劑配置過程中各環節的技術要點,能夠根據不同用途獨立配置復方中草藥添加劑,并靈活運用到畜禽生產中。
二、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設計思路以我院畜牧獸醫專業“分類教學、學用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以本專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需求為線索,將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項目任務化形式,結合貴州省中草飼料藥添加劑產業發展狀況,通過專業調研明確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依據工作過程設計典型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⒈工作過程序化知識點
課程內容的選取以行動體系中的過程性知識為主,即以企業生產需要的知識與技能為依據來確定教學內容。同時按照工作過程序化課程內容,即以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種植、采集、炮制、加工、配伍等工作過程序化知識,而將中草藥的資源及其在動物中的應用情況等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進行整合,確保適度夠用的陳述性知識的總量不變。
⒉ 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
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老師注重知識理論講授,企業人員負責實踐技能培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讓學生親身感受工作情景,工作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技能。
⒊任務驅動與項目導向
在實踐教學中,把實驗實訓轉化成任務項目,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每一個項目師生共同參與,采取提出項目、解析項目、完成項目的方式,教學的過程就是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這樣教與學有機融和,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針對性明確,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理論素養在項目中得到強化和提高。
三、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研制與應用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結合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使其具備解決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生產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㈠知識目標
⒈了解我國中草藥添加劑常用資源的基本知識與鑒定方法;
⒉了解飼料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制作原理、配制原則、特色與功效;
⒊掌握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種植、采集、保存及資源開發;
⒋掌握中草藥添加劑的識別技術、炮制技術、制作與加工及臨床應用技術。
㈡能力目標
⒈培養學生全面把握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語言闡述其中草藥飼料添加劑配伍原則的能力;
⒉培養學生能夠根據中草藥添加劑的分類及藥效,獨立設計中草藥飼料添加劑配方的能力;
⒊培養學生掌握中草藥添加劑在畜禽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能力。
㈢素質目標
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
⒉具有互助協作的團隊精神和較強的責任感和認真的工作態度;
⒊具有誠實敬業、吃苦耐勞的職業道德;
四、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習項目
通過對本專業崗位需求分析,確定工作領域,明確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能力,最后轉化為學習項目(見表1)。
五、教學方法
在教學模式上,根據課程內容特點的不同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1]。
⒈啟發討論式
教學主要采用互動交流和討論的方式,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教師講授-學生求問-解答-反饋教學效果的良性循環。在中草藥的研制與應用過程中,需要教師把各種中草藥的主要成分和用途以及配伍禁忌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研制復方中草藥添加劑。
⒉情景教學法
將教師深入企業所拍攝的照片、視頻加工制作成PPT課件,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并制作成圖片庫、視頻動畫庫等掛在網絡課程中,供同學們自主學習瀏覽。
⒊任務驅動法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由教師布置任務,學生通過課堂講授,自行設計完成操作項目,最后由教師點評和小結。
⒋研究創新教學法
教學實踐中組織學生收集苗醫苗藥鄧地方民間組方,帶回課堂并組織學生研討,設計創新方案,增加教學特色,把苗醫苗藥理論帶到飼料添加劑研制中。
六、考核評價
課程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期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總成績=平時成績(10%)+態度與考勤(10%)+項目成績(40%)+期終成績(40%)。具體評價方法見下表2。
1.平時成績
成績認定辦法為:學生作業完成質量成績取數次作業完成質量的平均數。每次作業完成質量成績按照所布置作業的題目及考核標準,對學生作業分出優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個檔次,按A~E計分,即A計為90,B計為80,C計為70,D計為60,E計為40,計算幾次作業、測試、實訓的平均成績。
2.態度與考勤
分組表現情況等分為:幾次分組討論表現得分之和/分組討論次數,各個討論小組在討論結束后由各小組成員按照優秀占30%,良好占40%,合格、不合格占30%的比例投票表決小組成員的表現情況。
⒊項目成績考核
筆試試題應由各課程任課教師從規定的教學內容中,抽取相應的知識點構成A、B、C三套筆試題。試卷由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構成。知識點的分布情況、難度系數應具有層次性,以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且三套試卷中相同的試題不應超過30%。
七、小結與體會
《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配制與應用》課程是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在國家骨干院校建設期間開發設計的一門特色課程,課程選題結合貴州省豐富的中草藥資源與畜禽養殖業發展狀況,課程設計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的。在教學模式上,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實踐模式,以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生產為主線,突出添加劑的研制和應用技能,掌握必須的知識能力和職業能力。課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期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目前該課程處于建設的初期,應仍然有很多環節需要完善,如課程的教材仍處于校本教材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工整理直到正式出版;課程組教師隊伍上主要以校內專職教師為主,需要聘請經驗豐富的校外指導教師;需要進一步擴展教學實習的平臺,更深層次與相關企業建立緊密型合作。
參考文獻
[1]何敏,陳敏.中獸醫學專科教學探討[J].畜牧獸醫雜志,2012,05:110-111.
[2]王中華,方磊涵.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課程改革初討[J].中獸醫學雜志,2012,3,:48-49.
篇6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80-0211-02
醫學主題詞檢索法是醫藥文獻作息檢索的重要手段,即使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在醫藥文獻信息檢索領域,主題詞檢索法都仍在繼續使用,并且與時俱進,持續發展。醫學主題詞表是情報檢索語言(通常是主題詞語言)的具體體現形式,規范的醫學主題詞表是二次文獻標引的重要依據,根據信息檢索原理,標引與檢索是信息存儲與獲取的兩個方面,標引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息檢索。因此,醫學主題詞表是用戶與標引人員間的“指南”。在醫學文獻信息檢索課程中,醫學主題詞檢索法是醫學文獻信息的重要方法。PubMed與Embase是醫藥領域最常用的二次文獻檢索系統,都包含MEDLINE資源,且都具有醫學主題詞表,本文以這兩個檢索系統為例,對醫學主題詞檢索法進行研究。
1 PubMed與Embase
根據2012年最新數據表明,PubMed中經過MeSH標引的MEDLINE期刊有5627種,Embase包括MEDLINE在內的期刊有7961種,這些期刊全部經過Emtree標引。PubMed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免費檢索MEDLINE文獻的檢索系統,它的學科范圍包括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覆蓋護理學、藥學、牙科學、生化學、細胞生物學、衛生保健和獸醫學等學科。Embase是全球最大最具權威性的生物醫學與藥理學文獻數據庫,包括各種藥物和疾病信息,除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外,還覆蓋如藥物研究、藥理學、配藥學、藥劑學、藥物副作用、毒物學人體醫學(臨床與實驗)基礎生物醫學、生物工藝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保健策略與管理、藥物經濟學、醫療公共政策管理、公共職業與環境衛生、藥物依賴性及濫用、精神科學、替代與補充醫學、法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
2 MeSH與Emtree
醫學詞表編制的質量決定了對檢索系統的檢索效率。PubMed系統所用詞表為MeSH,Embase系統所用詞表為EMTREE,因Embase工作人員參照MeSH于1988年編制了Emtree,這兩個著名的醫學詞表有共同之處,但區別非常明顯。對醫學詞表的比較研究,有益于深入了解檢索系統,而且可以加深對情報檢索語言的理論研究。
MeSH與Emtree這兩個詞表最大的不同是專指度的差異。專指度是指主題詞與文獻主題概念的切合程度,揭示主題詞在表達文獻主題的深度和精度方面的能力。詞表的專指度直接影響檢索系統的查準率,較高專指度的詞表能夠幫助用戶獲得更高查準率的檢索結果。而專指度的高低與詞表的主題詞數量直接相關,主題詞越多說明詞表的專指度越高。如表1所示的收詞量上來看,Emtree收錄的主題詞是MeSH的2.4倍,同義詞也多出了七萬多條,從這一角度能夠反應出利用Emtree檢索比利用MeSH檢索會獲得更高的查準率。
同一個生物學或醫學概念、術語,在兩個詞表中的地位有較大區別。通常,Emtree使用更多的詞語做主題詞,而有可能這些詞語被MeSH當作入口詞來使用,這樣MeSH的概念體系可能更加清晰,同時可以防止相關文獻在彼此同義或近義的各個詞下的分散。但從總詞匯量方面來講,Emtree的詞匯數量遠遠多于MeSH詞匯數量,對于用戶來講,更多的詞匯意味著易用性更好。而且Emtree針對藥物主題詞專門設置了17 個核心的藥物副主題詞和47 種給藥途徑,如藥物副作用反應、臨床試驗或藥物分析等,增強索引的深度。針對疾病主題詞專門設置了14個疾病副主題詞,包括恢復、副作用、外科手術、治療等,幫助用戶精確地檢索疾病的某一類或幾類分支的相關文獻, 提高相關性。這些在Embase數據庫中的文獻記錄可以清晰地體現,文獻被標引時使用的主題詞被分成了藥物、疾病和其他三種類型。
3檢索效果比較
本文通過對兩個檢索系統中主題詞擴展檢索(即包括被檢索詞及其所有下位詞的檢索)進行測試,比較分析其檢出量之間的差異,進而評價其檢索效率,為教學過程中學員理解和掌握主題詞檢索法示范,最終為用戶選取最佳檢索平臺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3.1常見疾病、藥物或研究方向等醫藥概念檢索
因PubMed與Em轉自 base的基本檢索都具有檢索詞自動轉換或匹配主題詞功能,故檢索結果也同時對比給出基本檢索命中文獻數。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常見疾病如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檢索文獻命中率Embase都好于PubMed;常見藥物使用商品名芬必得,Embase能夠通過商品名匹配到主題詞布洛芬,命中文獻,PubMed幾乎不能識別芬必得,只有使用布洛芬才能命中約為Embase五分之一的文獻。生物學領域的轉基因動物研究,Embase的命中文獻數遠遠少于PubMed,可以推見PubMed的生物學領域的文獻較多。而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研究領域“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在Embase中收錄的文獻數量可觀,而PubMed主題詞檢索的命中文獻僅為它的七分之一多。
3.2專題檢索
例:查找相關病毒性胃腸炎(viral gastroenteritis)的藥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方面的文獻。為查找到較為準確全面的文獻,我們盡量使用主題詞檢索法和關鍵詞詞組相結合的方式。經分析與實際操作。PubMed中“病毒性胃腸炎”沒有主題詞,但上位詞“胃腸炎”有主題詞,且它有一個“病毒學virology”的副主題詞,故檢索式為("Gastroenteritis/virology"[Mesh] OR “viral gastroenteritis”) AND pharmacoeconomics,命中文獻數為3。為了擴大檢索結果范圍,使用“病毒性胃腸炎”的上位詞“胃腸炎”,檢索式為gastroenteritis AND pharmacoeconomics,命中文獻數為62。Embase中“病毒性胃腸炎”這一概念有對應的主題詞,故檢索式非常簡單:pharmacoeconomics AND 'viral gastroenteritis',檢索效率也高,命中文獻數為77條。
在醫藥文獻信息檢索課程中通過對MeSH與Emtree 兩個著名醫學主題詞表的對比分析與研究,并結合PubMed與Embase中的主題詞檢索途徑的實例檢索,幫助學員理解醫學主題詞掌握主題詞檢索法,并能夠通過結合主題詞表來判斷檢索系統優劣,最終達到選擇合適的檢索系統與檢索方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曉政.EMBASE.com的檢索特色[J].圖書情報工作,2005,49(5):136-139.
[2]于雙成.逢大欣與李占兵, MEDLARS與EMBASE所用詞表的比較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 1996,19(5):38-40.
篇7
[摘 要] 提高高校專業課教師信息素養是高校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專業課教師信息化素養的現狀、提升的必要性和可行行,明確了專業課教師信息素養的重要性,也提出了一些提高教信息素養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高校;專業課教師;信息素養;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35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249- 02
0 引 言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一詞在1974年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他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與技能”。“信息素養”在20世紀90年代被引入中國,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教育變革的推動作用。高校專業課教師教學具有“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將復雜、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易于學生理解、掌握。教育信息技術成為專業課教師的新型教學工具。因此,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效果。教育部2002年的《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表明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1 信息素養的概念
目前普遍認可的定義是 1989 年由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在其發表的《信息素養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養”是指人們能夠充分意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獲取、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素養的概念也在不斷演變。美國威斯康星州信息技術素養課程標準將信息技術素養(IT Literacy)定義為使用工具、資源、程序和系統,負責任地獲取和評價任何一種媒體的信息,以及使用信息解決問題、進行清楚的交流、做出信息決策、建構知識、開發產品和系統的能力。伯瑞斯瓦特教授也梳理了日本、印尼、新加坡各國政府對信息素養的重視和應對政策,明確提出了培養信息素養的可行性路徑。教師的信息素養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當中,主要指學科教師能夠熟練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所教學科進行深度融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基本能力。
2 提高高校專業課教師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2.1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深入發展,人們對信息價值的理解也逐漸加深,發揮信息的巨大作用,除了注重信息化的硬件、軟件的建設外,信息用戶還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高校教師具有知識傳承與創新的任務,需要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掌握新時代教學方法與手段,做好信息資源分析和應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素質教育評價體系要以教育質量為核心,高校教師只有具備極佳信息素養,才能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實現信息知識的整合與利用,實現信息知識的傳遞,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2.2 提高教師素養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在“互聯網+教育”的興起和發展中,信息傳播和知識獲取的方式改變,MOOCs、翻轉課堂、社會化媒體“走進”教學過程,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即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和高校教學改革的需要,傳統課堂教學活動以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傳授為主,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為輔的教學模式存在教學內容陳舊現象。在新型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必須具備與之相適應的信息素養。
3 專業課教師信息素養現狀及分析
筆者從年齡機構、計算機應用水平、計算機應用狀況等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對二級學院(畜牧獸醫學院)98名專業課教師進行了解。數據顯示:年齡50歲以上12人,占12%;40~49歲22人,占22%;30~39歲53人,約占55%;29歲以下11人,占11%。全部教師均會使用計算機,但有8名50歲以上教師(67%)不能熟練應用PPT 、Excel、Flash等教學軟件;4名40~49歲教師(18%)也表示不想用信息教學手段;年輕教師普遍能熟練使用多媒體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并感覺到其便捷有效。這些基本情況說明,學院專業課教師中,絕大部分能夠很好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但應用水平亟需快速提升。
4 提高專業課教師信息素養方法與策略
4.1 教學理念的改變
傳統的專業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易造成教師勞動強度大,學生學習效率低,缺乏創新能力。信息環境下的專業課,與傳統教學有很大差別。教師需掌握一定信息技術,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制作出高品質的課件、微視頻等,能上網搜集最新的教學資料,了解前沿的學術動態,豐富教學。
4.2 教師角色的轉化
信息化的專業課中,學生是課堂的中心,主要通過教材、電腦、其他網絡資源獲取知識,講課只是作為一種助學形式。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真正參與到教學中。教師由課堂的“演員”變成“導演”,及時給學生考核。學生通過教師的反饋,可隨時發現問題,調整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還有督促者作用,有的學生并不會自覺完成所有的練習及任務,教師的督促和考核是保證學生得到完整、系統的知識的必要手段。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主動提供支持服務,使學生時時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消除疏遠感。
4.3 教學模式的更新
信息環境下的教學,既要完成正確引導基于信息環境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方法,發揮學生潛質充分自學,又要避免脫離教師監管,學生對待學習自由散漫。學生通過信息化學習,將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教師,教師課堂進行答疑,或者安排學生集體討論,最后歸納總結知識點,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交互式的教學環境,活躍課堂氛圍。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或個別輔導,使所有學生都能適應現代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習個性化,幫助學生在心智方面都健康發展。
5 結 語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等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手段教學成為必然,高校教師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中,豐富而便捷的互聯網知識平臺和網絡課程資源平臺建設和發展,為廣大教師的工作帶來便捷。提升高校教師信息素養是高校教師生存基礎,也是高校教師發展的要求,這樣才會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牟春蕾,黃今.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及培訓模式研究[J]. 運動, 2016 (2):81-82.
[2]趙建華, 姚鵬閣.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J]. 中國電化教育,2016 (4):95-105.
[3]于勇.在職教師信息素養培養課程與途徑探討[J]. 中國電化教育, 2003 (4):21-23.
[4]呂玉梅.高校英語教師信息素養養成內容探析[J]. 職教通訊, 2016(9):47-49.
[5]周輝,鄭健.“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現狀及提升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6(14):128-131.
[6]于愛華.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14(6):127-129.
[7]李龍江.無錫市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3(21):59-60.
[8]周建松,鄒宏秋.大學素質教育的責任與方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125-129.
[9]金璇.專業化背景下高校教師信息素養及培養分析[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6,32(3):225-227.
[10]林聰.“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教師信息素養及構成[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6 (8):54-56.
篇8
作者:路浩 梅莉 趙寶玉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務處
長期以來,動物中毒病學的教學一直以“填鴨式”或“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實踐性環節偏弱。不同的主講教師授課內容有很大差別,學生學習該門課程有一定難度。而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有關動物中毒病學的課程內容在不斷擴充,不同版本的教材及參考書琳瑯滿目。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課程組成員多次集中進行研討,并于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對動物中毒病學教學大綱重新進行了修訂,壓縮了理論教學學時,增加了實習課學時,主講教師集體備課,規范和統一了教學內容。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可以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分解知識技能信息的復雜度,使學生能感知到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表現的東西,大大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的數量[1]。由于動物中毒病學課程在講授時往往需要學生掌握某些中毒病的特征性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所以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法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為此,利用現代的計算機技術,以流程圖、表格、典型病例圖片等形式編制成CAI課件,實施多媒體教學,使上課內容更為直觀、生動、形象、增加了趣味性,也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如有機磷農藥中毒等較難理解的內容,如果在課件中加入影像,通過直觀的圖像對比可以讓學生輕易對一些原本容易混淆的病癥加以鑒別。同時,利用校園網上的網絡教學平臺,實現了動物中毒病學的網上教學管理。
授課教師可以隨時在網絡教學平臺里上傳各種教學資料以便學生參考,也可以布置作業和回答學生的各類問題,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從而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重視課堂教學,增加師生互動長期以來,醫學教育都是用“灌輸式”或者“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上課。這種教學方式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具有信息量大、效率高、可控性強、方便快捷等特點。但該門課程內容多、范圍廣、學時少、進度快,使得學生負擔較重,一直處于疲于應付、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況,短時間內獲得的知識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往往會出現學生學過之后印象不深刻、接受得快忘記也快的情況。因此,作為動物中毒病學授課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啟發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以提出問題或科研現象實例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獨立思考,提高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2]。同時,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達到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增加案例討論及實驗課,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案例教學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3]。動物醫學專業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其他專業相比,更強調能力培養,強調實驗技能和臨床技能的訓練[4]。教師要把課講得生動、精彩、自己必須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教師應利用帶學生畢業實習及在動物醫院坐診的機會,留意生產上疾病的流行趨勢,增加實踐鍛煉,并與書本知識相結合,在課堂上給學生多介紹一些生動的案例。實踐表明,在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教學中,病例教學法在臨床獸醫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科學實踐,人們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事情的現象或結果,對此感興趣后才會去探究這些現象或結果產生的原因或其本質,教學活動作為社會活動的一部分,同樣也具有這樣的特點[5]。例如,在講授食鹽中毒發病機理時,可嘗試從該病的臨床癥狀入手,采用啟發式逆施法引導學生思考可能的毒性作用機理,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能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課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6],教師應把大型綜合性實驗完全交由學生自主完成,包括實驗設計、實驗前準備與操作方法等,教師最后對實驗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實踐證明,目前開設的大鼠重金屬中毒及瘋草中毒等綜合性實驗均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1969年美國醫學教育改革先驅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麥克瑪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先試行的一種教學模式,被直譯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它與以教師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learning,LBL)有很大的差異,具有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7]。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發掘教師自身的創造潛能大有裨益。課前教師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及知識結構,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核心,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小問題,配合相應的臨床病例,作為課堂討論提綱。上課時,教師先簡要介紹有關疾病的基本概念、臨床特征、最新進展等內容,然后讓學生以問題為基礎進行討論,闡述各自觀點,最后,教師歸納總結,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進一步改進和提高。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加強自身學習、增進教與學的交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強調,各級高等學校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8]。通過聆聽教師名師的授課,掌握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并利用空閑時間到寵物醫院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臨床實踐經驗,積累大量臨床病例資料,從而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生動而有趣。除了自身以外,教師還應廣泛征求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存在的問題要正確面對并及時糾正,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篇9
【關鍵詞】
醫學生;實驗動物福利;教育
作者單位:510515南方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通訊作者:顧為望 E-mail:
1 實驗動物福利的提出與發展
19世紀末,隨著生物醫學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動物越來越多地用于生物醫學研究的實驗中,實驗動物的福利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實驗動物的福利就是在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實驗動物的生產和使用中最大限度地保證動物健康、安樂、舒適,從而獲得客觀、科學、準確的科研數據[1]。
近幾年實驗動物福利問題受到了國際關注,2008年11月,歐洲實驗動物科學協會聯盟稱,它希望更新法規以更好地保護整個歐洲的實驗動物;2010年4月,新聞報道稱,歐盟將實施動物實驗新法規,新的歐盟條約中有條款提到,“聯盟國應該給足動物應有的福利,因為動物是有感知的生物[2]。”
落實和貫徹實驗動物福利已成為國際趨勢,是社會文明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未來建立一個國際通用的實驗動物福利標準已成為共識。
2 我國實驗動物福利的現狀
中國實驗動物科學的起步很晚,基礎很差,但自8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前國際實驗動物科學委員會主席羅塞爾曾感慨道:“我親眼看到中國的實驗動物科技事業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走完了西方國家半個世紀的路程。”盡管我國的實驗動物科學突飛猛進,有關政策及標準不斷完善,實驗動物福利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維護實驗動物福利方面,我國與國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我國的實驗動物福利只有相關的管理辦法和部分條款,可操作性不強,缺乏明確具體的處罰規定,導致人們普遍漠視實驗動物福利;在教學中,由于施教者動物福利意識的淡漠,并不會在涉及到動物實驗的實際操作和演示中向學生傳達有關維護動物福利的信息,而給學生造成實驗動物只是一種資源和工具的印象:動物在清醒的狀態下或未麻醉徹底就進行操作、實驗結束后不給予人道處死使動物在巨大的痛苦中逐漸死亡、在垃圾堆中也時常會看到奄奄一息的實驗動物,這些場面令人極為難受;只有少數實驗性專業和研究生教學中開設實驗動物學課程,導致醫學生對實驗動物福利缺乏認識,甚至毫無概念,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切實維護實驗動物福利,其中有些人甚至無視實驗動物的痛苦,戲弄甚至傷害它們。目前情況,因為沒有受到正規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大部分醫學生在設計實驗和實際操作時根本不會顧及到實驗動物的感受。
3 重視醫學生實驗動物福利教育的意義
3.1 培養術德兼備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大醫精誠”,“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所謂“大醫”,除了高超精湛的醫術,還要仁慈博愛,悲天憫人。仁慈博愛方能做到“以天地之心為己心,視人之子猶己之子,勿以勢利之心易之”,悲天憫人方能做到深切同情,感同身受,以人為本,尊重生命。醫學生在學習階段,生理、病理、毒理、解剖、外科手術等多門課程都要涉及實驗動物,畢業后無論從事科研還是臨床,依然離不開實驗動物,如果對動物的痛苦和福利漠視,縱使可以“精術”,卻很難“立德”,更難以確保對病患“一視同仁,貴義賤利”、“一心赴救,視病猶親”、“廉潔淳良,不唯名利”、“寬厚仁和,傾誠無忌”,有“術”無“德”是教育的失敗,更是社會的損失。
3.2 有助于醫學生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殘忍的對待實驗動物會使人墮落。同情和憐憫是人性的組成部分,人類如果對動物殘忍,就會鈍化和減弱他們對動物的痛苦的惻隱之情,進而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弱化甚至泯滅自身可以助人的本性。對動物殘忍實際上是“恃強凌弱”,長期如此,這種心理和行為會投射到人類內部,演變成強勢個體虐待弱勢個體,喪失良知、愛心和同情心。
3.3 提高醫學生的思辨能力
加強醫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還有助于他們學會辯證地、科學地思考問題。動物福利和動物利用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提倡動物福利,不等于人類不能利用動物,不能做任何的動物實驗,重要的是應該怎么合理、人道地利用動物,怎樣科學地設計實驗使實現研究目的所使用的實驗動物數量降低到最少,怎樣改善條件使飼養和使用過程中實驗動物受到的損傷和痛苦最小,著名的“3R”原則就是在平衡科研欲求與動物痛苦的基礎上產生的。
3.4 獲得準確、真實、可靠的實驗結果的需要
動物實驗能夠在醫學科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前提是必須選擇符合標準的、健康的、遺傳背景清楚的實驗動物,同時還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消除不利影響。受污染、受虐待以及發育不良、營養欠佳的實驗動物用于實驗,其結果必然失去準確性、真實性和可靠性,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此外,實驗實施之前,如果對動物進行溫柔地撫慰,動物會顯得比較平和、溫順,有的甚至能配合操作者進行實驗;反之,如果操作者態度惡劣、動作野蠻粗暴,動物也會產生反抗情緒,有時動物會有意與人作對,拒不配合,實驗很難繼續進行,即使勉強進行下去,也得不到真實、準確的實驗結果[3]。
3.5 發表學術文章的角度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以及符合一定的社會倫理原則,嚴謹的科學刊物在接受和發表涉及實驗動物的文章時,都要求動物的來源、飼養和操作等遵循相應的法律、法規或條例[3],比如《CELL》的投稿規定,當實驗動物是脊椎動物或更高級的動物時,在實驗操作部分中要有明確的實驗方案得到專門委員會認可的陳述;《NATURE》雜志對作者的要求與《CELL》的基本一致;《Biology of Reproduction》的投稿須知更詳細,其中提及了美國三個部門對受試動物管理和愛護等方面的規章。因此,從發表學術文章的角度也應該加強醫學院校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
3.6 打破貿易壁壘的制約
目前中國的醫藥產業蓬勃發展,中國成為新藥研發中心的必備因素都已具備[4],需要大量的醫學生從事生物技術研究和承接生物醫藥合同外包服務,而藥品的檢定中實驗動物的質量以及福利狀況都會影響對外貿易。因此,我國加入WTO后,必須重視實驗動物福利,加強醫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否則這將成為制約我國對外貿易的技術壁壘[5]。
3.7 人類有善待實驗動物的責任
實驗動物作為特殊的動物群體是生物醫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礎和支撐條件,實驗動物以及較早的普通動物對生命科學特別是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1901年到2006年總共10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70年的獲獎直接涉及25種動物,其中常規實驗動物如小鼠、大鼠、兔、犬、豚鼠、地鼠、貓、豬、猴、雞、蛙的使用頻率是91次,非常規實驗動物如鳥類、馬、魚、蛇、果蠅、蜜蜂、線蟲等是27次。過去半個世紀的醫學與獸醫學的進步大于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假如沒有進行涉及動物的實驗工作,這種進步是不可能的[3]。
3.8 體現社會文明的進步
一個國家的國民對待動物的態度如何,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人類是地球上最具智慧和潛能的生命,但人類也歸屬于動物大家庭,與其他動物共享這個星球,而沒有“主宰”其他動物的權利。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類應當擴大關懷的范圍,設身處地考慮動物的處境,善待動物,尤其應善待對人類有著巨大貢獻的實驗動物,尊重生命,盡量減少動物不必要的痛苦。愛因斯坦說:“我們的任務是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這需要擴大我們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靈,擁抱美妙的大自然。”加強醫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求。
4 如何加強醫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
4.1 普遍開設實驗動物學課程,加大實驗動物福利教學比例
實驗動物福利的內容作為實驗動物學這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貫穿實驗動物學的各個方面予以強調突出,生物學、醫學、藥學、護理學專業以及其他有關生命科學的在校生,包括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都應把實驗動物學和實驗動物福利的內容作為必修的課程;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凡涉及到動物實驗部分,始終貫徹“3R”原則:即替代、減少、優化,將科學發展的需要與實驗動物福利相結合,闡明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實驗動物。
4.2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實驗動物福利教學
切實保障實驗動物福利,要做到知行合一。這要求培訓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素質,師資隊伍比較穩定,身教勝于言教,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對動物福利內涵的認識,定期接受以實驗動物福利規章制度、相關技術為主的培訓,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影響,潛移默化中使動物福利的觀念和意識深入人心;涉及到動物實驗時,在實驗的設計和實驗動物的使用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科學、合理并兼顧仁愛,同時依據自身條件并參照相關法規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實驗動物福利制度,遵照執行。
4.3 定期開展講座,廣泛宣傳教育
醫學院校成立實驗動物保護協會,定期宣講實驗動物福利理念,對本校教師和學生以及社會民眾普及實驗動物福利知識,舉行祭奠實驗動物的儀式等,以促進培養醫學生、科研工作者和全體教職員工善待動物、尊重生命的觀念,同時近一步敦促全社會推動實驗動物福利事業的發展[6]。
綜上,重視并保障實驗動物福利是科學文明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對醫學生進行實驗動物福利教育意義重大,無論是從高校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角度,還是為了醫學生自身的完善和發展,加強實驗動物福利教育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參 考 文 獻
[1] 賀爭鳴,李根平,李冠民,等.實驗動物福利與動物實驗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3.
[2] 王寧,王蕭,王金林.基于動物福利的實驗動物管理.第九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論文集,2010:522.
[3] 秦川.醫學實驗動物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2-153,13,8.
[4] 盧勝明,趙德明.中國實驗動物產業化發展現狀及方向研究. 實驗動物科學,2008,25(4):33-44.
篇10
“原型”本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把它“移植”到數學中來并予以樸素的解釋就是:對解決數學問題產生啟發作用,有助于突破思維障礙的那些事物。這樣,數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方法、示意圖形等,都可以作為數學原形。數學原形之所以有啟發作用,是由于它與所要解決的問題有某種相似點,通過經驗的移植和改造,這種相似點可以構成解決問題的新方案,成為突破原先思維障礙的有力杠桿。因此,數學原型對突破思維障礙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弄清思維的主要障礙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
一、學生在處理問題時,常會出現的思維障礙
1.思維的封閉性。表現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總習慣于用題目表面的思路處理問題,把思維禁錮在有限的領域里,因而暴露出相當程度的局限性與保守性。
2.思維的靜止性。表現為只會用固定不變的眼光看待數學各部分內容,寄希望于數學問題都可用每一章每一節的某些公式或模式來解,而不愿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認識和思考問題,也不愿從新的思路上去做嘗試和努力。
3.思維的僵化性。往往表現為只知對號入座套模型,不能適應問題的情境變化而靈活應變,常常把兩個形異質同的問題看成毫無聯系的陌生問題,把兩個形同質異的問題看成為同一問題套用固定模式,做機械模仿。學生在思維上的這種僵化,極易把他們自己束縛在有限的空間,而不能變中求同、變中求新、變中求活,以適應目前社會的需求。
這些思維障礙,不但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也直接影響了他們今后的發展。
二、在教學中采取的相應措施
1.數形結合上去找原型,突破思維障礙
例1.實數x、y滿足等式(x-2)2+y2=3,求y/x的最大值。
本題的思維障礙在于沒有意識到y/x表示某直線的斜率。如果我們以圖一為原型,那么y/x就有直觀的幾何意義。即y/x表示圓周上任一點(x,y)與原點連線的斜率。顯然,當直線與圓相切時,斜率y/x最大(此時,過原點的另一條切線的斜率最小)。則易由平面幾何知識得y/x的最大值為■。
■
圖一
2.以所學過的數學中的常用知識為原型,再加敏銳的觀察力,突破思維障礙
這種方法在數學解題中是為最常見的。需要對高中數學課中常見的一些基本知識、基本圖形比較熟悉。
例2.已知ABC中,sinA≠sinB且(sinC-sinA)2-4(sinA-sinB)(sinB-sinC)=0,
求證:0
題中所給等式是b2-4ac=0的形式,故可構成一元二次方程。又sinA-sinB≠0,故可構造方程(sinA-sinB)x2+(sinC-sinA)x+(sinB-sinC)=0。由方程各項的系數之和為零,所以1是方程的一個根。由已知b2-4ac=0,知此方程的另一個根也是1。由韋達定理:1×1=(sinB-sinC)/(sinA-sinB)=1
2sin■cos■=sin■cos■,
cos■sin■≠02sin■=cos■≤1,sin■≤■0
例3.銳角α、β、γ滿足cos2α+cos2β+cos2γ=1,求tanαtanβtanγ的最小值。
銳角α、β、γ滿足cos2α+cos2β+cos2γ=1形式與長方體的三度的平方和等于對角線的平方完全相似,故可構造長方體(如圖二),使三棱長分別為a、b、c,對角線為1,對角線與三條棱所成角分別為α、β、γ。則tanα=■,tanβ=■,tanγ=■,
■
圖二
tanαtanβtanγ≥■■■=2■,故最小值為2■。
例4.如圖,三棱錐P-ABC中,PA=a,AB=AC=2a,∠PAB=∠PAC=∠BAC=60°,求三棱錐P-ABC的體積。
■
圖三
分析一:(圖三)∠PAB=∠PAC=60°
點P在底平面內的射影在∠BAC的平分線上。
設PA與底平面所成角為θ,由三角余弦公式,
有cos60°=cosθcos30° cosθ=■
sinθ=■■=■
h=■a則V=■×■×2a×2a×sin60°×■a×■a3
分析二:(圖四)由題中條件,若取AB、AC的中點為E、F,則三棱錐P-AEF為正三棱錐,設其體積為V1,則三棱錐的體積為4V1。此時的正三棱錐P-AEF的體積已很容易求出。
■
圖四
分析三:(圖五)同分析二,可將AP延長至Q,使得PQ=a。這樣,可將原三棱錐補形為特殊的正三棱錐Q-ABC。以下思維過程同分析二。
■
圖五
分析四:(圖三)由題意,也可將原三棱錐通過BC的中點M分為兩個易解的三棱錐的和。由題,PB=PC,則PMBC,且AMBC所以,CM、BM都垂直于平面PAM,即CM、BM為兩個三棱錐的高。
則V=V錐C-APM+V錐B-APM=■SPAMBC。此時變得易于求解。
此題就是根據所給條件,盡可能將題目轉化為常見的原型來簡化問題。
例5.在球面上有四點P、A、B、C,如果PA、PB、PC兩兩垂直,且PA=PB=PC=a,那么,這個球的面積是 。
此條件下若要找出這四點與球半徑的關系,無從下手。但仔細分析一下題中條件,尋找條件下的原型,如若將此圖形補形為正方體,則正方體恰好為球的內接正方體。
那么,正方體與球的關系便一目了然。如圖六,從正方體的對角面做一個截面PAMN,則有球直徑與正方體邊長、面對角線三者的關系,球半徑可求,面積可求。顯然,有(2R)2=a2+(■a)2=3a2,所以,R=■a,所以,球面積為S=3πa2。
■
圖六
在數學的學習中,若能掌握多變的數學問題的情境實質,注重數學原型的挖掘和應用,必然可突破數學的思維障礙,在解題中適應各種變化,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大大縮短思維航程,使問題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