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化學品的正確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07 17:47: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辨別化學品的正確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環境風險環境風險理論風險性分析評價方法
0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改革和國家競爭力的提高成為我國的發展目標,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資源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不僅間接地提高了經濟發展的成本,而且加劇了對人體安全和生態環境的威脅。近年來頻發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體現了我國在環境預警和環境風險評價方面的漏洞和隱患。2005年11月發生在吉林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裝置爆炸致松花江污染事件造成2人重傷,21人輕傷,5人下落不明,并引發吉林、黑龍江兩省部分地區飲用水安全問題,其污染帶甚至擴散至俄羅斯境內。2012年1月15日,廣西龍江發生鎘污染事件,致使龍江鎘含量最高超標80倍,造成龍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不同規格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涉及養殖戶237戶,下游柳州市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縱觀此類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其原因之一均為對各類環境風險缺乏風險性評估和監管。
面對日趨嚴重的環境風險問題,我國先后開展了一系列環境風險評價研究并頒布了相關法規文件。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家“八五”發展計劃就將重大危險源控制列入其中,旨在從源頭調控環境風險,進入21世紀后,國家多部委先后頒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關于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全國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質量核查工作方案》等文件,在明確環境風險評價與管控工作重要性的同時,提出初步的環境風險應急措施,并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開展環境風險評價與篩查工作。環境風險作為引發環境污染和突發環境事故的誘因,對風險載體進行風險性分析和風險水平評價就成為環境風險辨別和控制的主要依據。
1環境風險和環境風險理論
所謂環境風險(ER),通常指危害物質進入環境后而引發的事故危害,并采用環境污染事故發生概率P(風險度)與危害后果C 的乘積風險值R表征,如式1所示:
R[危害/單位時間]=P[事故/單位時間]×C[危害/事故](1)
環境風險理論的形成是基于科學家對毒物風險理論的分析,分別判定毒害物質的致癌水平和環境影響因素,從定量分析的角度著力研究風險性評價思路。通過進一步引入風險理論的概念,結合環境污染事故概率和危害后果評估,構建了從源頭分析出發,科學評價風險水平進而實現控制危害后果的方法體系。最終以環境風險受體為研究終點,建立了包含風險源篩選,風險水平評估和風險水平判定的環境風險理論,如圖1。2環境風險性分析研究進展
環境風險作為尚未完善的風險防范和控制理論,其風險來源、風險類型、風險擴散和作用特征的相關分析是充實整個理論體系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合理的分析才能制定出準確的風險評估方法與評價模型。
風險來源通常指可能導致風險事故和風險危害的根源或者狀態,也就是說風險來源作為環境風險載體,其自身的存在狀態和形式是決定環境風險表現形式。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09)是基于西方國家的風險源理論而制定的。由于危險化學品自身的毒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一旦因泄露、爆炸或非正常排放接觸人體或進入環境,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等風險后果,因此危險化學品一直被認為是現存量最多,危害程度最大的風險來源。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中的定義: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為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作為影響環境安全的重大隱患,危險源包含三個基本要素:潛在危害性、存在條件和出發因素。
環境風險的風險類型同樣取決與風險來源的固有特征,因此,合理的劃分風險的類型是科學合理的分析環境風險特征和并控制環境風險的依據。風險的合理分類是風險源篩選的重要前提,根據不同類型風險源可以采取相應的源強分析和風險分析方法,對風險強度和風險作用水平進行評估,從而劃分環境風險級別,以此提出控制環境風險和管理環境風險源的措施,實現遏制環境風險的目的。在《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和《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中,同時按照危險化學品的風險事故類型和化學性質對風險源進行分類,并對篩選各類型化學品的臨界值進行定量,作為判定存在于單元內的風險化學品是否為環境風險源的量化標準值。從環境風險轉移和傳遞的角度分析,環境風險通過不同的移動形式和存在方式會將風險源和風險受體聯系起來,依據風險源的移動性分類時將風險源分為車輛、船只和管道運輸三類風險源,以及由環境風險源所處單元的行業類型對環境風險源分類的方法,可以直觀表現出環境風險源的所處狀態和環境風險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便于環境監管部門在風險管理過程中,根據不同類型的風險源采取分級分區域管理,進一步提高風險分析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風險受體作為可能性環境危害的作用終點,對水環境、大氣環境和土壤環境3類風險受體采取不同風險評價和管理方法,能夠明確環境風險影響和擴散范圍、風險事故類型及特征、受體情況和環境觸發機制,使各級風險監控和應急部門明確各自責任,對環境風險受體采取有效的風險保護措施,并提高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響應能力。
環境風險的風險性分析方法是建立環境風險評價方法的基礎理論。環境風險通常在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故中表現出其固有特性和遷移轉化規律,在污染事故發生過程中涵蓋了環境風險因子的釋放、風險因子的轉運、受體暴露與受損3 個階段(見圖2)。在這3個階段中,環境風險因子將各階段風險載體和風險受體聯系起來,當風險控制失效時,風險因子脫離風險載體進入環境或接觸環境風險受體,進而產生危害作用。因此,控制環境風險就意味著需要正確的甄別環境風險載體(風險源),通過建立合理的風險評價方法認知環境風險強度,進而防止風險因子進入環境造成風險性后果。
3環境風險評價方法研究進展
建立環境風險評價方法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環境風險進入環境或接觸風險受體而導致突發性環境風險事故,為環境風險監管提供可靠的依據。通過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評價方法可以直觀的表現環境風險特點,而評價結果則提供風險源強,風險水平,事故概率和受體脆弱性等信息。
在環境風險源項評價中,西方各國的評價方法和規范標準最為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塞維索法令Ⅱ(Seveso Ⅱ)美國EPA制定的化學品事故防范風險管理指南(General Guidance On Risk Management Programs For Chemical Accident Prevention)都從風險物質的角度出發,對各物質人體危害性和環境風險性進行分析評估。給出量化的環境風險源臨界值從而實現甄別環境風險源可以有效的減少風險識別工作量,快速準確的定位風險載體。劃定環境風險源臨界值主要基于危險化學品的毒理性質。通過研究風險量化模型建立危險化學品自身性質與環境風險之間的關系。若想實現對風險源有序管理,對環境風險源風險強度進行分級可以為相關部門提供信息來源和依據。其中,黃麗嬌基于環境風險評價和灰色系統理論,建立聚類分析方法用于劃分風險源等級;Goodsell運用毒理學的生物測試方法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
結合環境風險源項分析評價結果,通過模型分析實現對環境風險的評價和風險水平分級是如今環境影響評價中比較常用的做法。美國科學院于1983年提出“四步法”:危害評估、劑量-效應關系評價、暴露分析和風險表征成為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領域的基礎理論。美國頒布的《暴露風險評價指南》,《致癌風險評價指南》和《化學混合物的健康風險評價指南》更是被我國借鑒參考用來指定環境風險相關標準法規。環保部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則)》中規定:對于風險事故,在有必要也有條件時,應進行建設項目的環境風險評價或環境風險分析,同時明確評估方法的缺少會影響我國環境風險控制和預防工作。通過對環境風險存在和遷移轉化規律的研究,可知對環境風險從風險源至環境風險受體整個過程進行模型評估十分必要。Darbra等通過實例研究,基于模糊邏輯提出將危險化學品突發事故的評估程序分為物質危害表征、土壤和地下水脆弱性界定,工廠防護措施識別三步。在上述理論的基礎上,Ma等建立的應對突發事故環境風險源識別和風險評價方法,不僅引入臨界值的概念篩選環境風險源,并對風險表征載體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應用簡易的環境風險分級矩陣實現對環境風險的分級,意味著國內的環境風險評價工作已開始由理論性研究轉向應用性研究。
以提高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為目的的研究,必須由實際出發,對突發性環境風險事故實例進行分析,總結環境風險特點,針對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先行構建環境風險分析評價方法,最終通過驗證而推廣共性理論方法。完成了單一源或受體的風險評價,進一步考慮多點多源的環境風險影響體系,從源的危險類型出發,對區域環境風險擴散和影響范圍、環境風險跨界效應以及區域風險事故連鎖效應評估結合起來,克服我國環境風險評價中的不足,構建規范的環境風險治理體制。
4存在問題與展望
目前,我國已經將環境風險的預防和控制列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環境風險識別與評價方法體系。但由于相關起步較晚,合理統一的規范制度尚未形成。同時,對于環境風險評價方法和模型的選取大多基于國外研究,如危險源辨識中臨界值源自美國的風險管理計劃,并未針對我國特有的危險化學品數量和種類特征進行分析和計算。環境風險評價方法偏于理論性研究,可應用于實際風險源識別和風險管理工作的方法較少且準確性較差。面對環境風險評價方法體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認為今后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方法研究:
(1)詳細調研我國現有危險化學品數量和種類,通過實例研究,確定環境風險源臨界值計算方法和標準規范;
(2)建立詳細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案例庫,進而總結環境風險特征和表現形式,應用于方法研究和體系構建中;
(3)對于關鍵環境風險受體和區域,分析風險受體脆弱性,環境風險擴散原理和風險消除措施,細化風險來源篩選,風險后果評價和可信事故概率判定方法,形成基于局部受體和地區的環境風險評價共性方法。
(4)規范環境風險分級體制,通過分級預防,分級監管和分級應急,實現從源頭遏制環境風險事故發生,快速有效降低環境風險事故危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于開展基于風險的檢驗(RBI)技術試點應用工作的通知[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06,22(6):4-5.
[2]杜鎖軍.國內外環境風險評價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與管理, 2006,31(5):193-194..
[3]胡二邦.環境風險評價實用技術和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0.
[4]何葉培. 危險源的辨識[J].杭氧科技, 2008, (2):29-33.
[5]Glenn W, Suter II, Theo Vermeireb, et al.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Health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J].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08, (207): 611~616.
[6]畢軍,楊潔,李其亮.區域環境風險分析和管理[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6.
[7]Van Leeuwen F X R. Safe Drinking Water: the Toxicologist's Approach[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0, 38:S51-S58.
[8]黃麗嬌,鄭洪波,包存寬. 化工區風險源的灰色聚類分級方法的研究[J]. 四川環境. 2009, 28(6):92-96.
[9]Goodsell P J, Underwood A J, Chapman M G. Evidence necessary for taxa to be reliable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r impacts [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9,58(3):323-331.
[10]NAS: Risk Assessment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Managing the Process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3.
篇2
【關鍵詞】 兒童; 中毒; 防治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89
急性中毒是兒科常見急癥,也是小兒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毒種類繁多,中毒原因和臨床表現各異。本文對1996年1月~2010年12月在鶴慶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和內兒科病房搶救治療的157例急性中毒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討論,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57例患者中男101例(64.3%),女56例(35.7%)。年齡~1歲6例(3.8%),~6歲118例(75.2%),~10歲23例(14.6%),~14歲10例(6.4%)。中毒時間:~1 h 67例(42.7%),~4 h 81例(51.6%),~24 h 9例(5.7%)。
1.2 中毒種類 農藥和殺鼠劑中毒82例(52.2%),包括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除草劑、除蟲菊酯、有機氯和滅蠅藥等類,殺鼠劑包括氟乙酰胺、毒鼠強、敵鼠鈉鹽、磷化鋅等。食物中毒28例(17.8%),包括細菌性食物中毒、酒精中毒、亞硝酸鹽中毒。有毒植物中毒25例(15.9%),包括毒蕈、曼陀羅、桐油果、四季豆、杜鵑花等。藥物中毒19例(12.1%),包括安定、克感敏、安乃近、異丙嗪、氯丙嗪、胃復安等。一氧化碳中毒3例(1.9%)。
1.3 中毒途徑 消化道攝入中毒152例(96.8%),呼吸道吸入中毒3例(1.9%),肌肉及靜脈注射2例(1.3%)。
1.4 中毒原因
1.4.1 誤服 由于毒物和藥物管理不善及兒童好奇心的驅使而誤服111例,占70.7%。
1.4.2 家長錯誤用藥和醫源性中毒 由于家長缺乏基本用藥安全知識,自作主張,給患兒錯誤用藥或醫源性用藥錯誤13例,占8.3%。
1.4.3 正常飲食 細菌性食物中毒、毒蕈和杜鵑花中毒27例,占17.2%。
1.4.4 故意和自殺性中毒 6例,占3.8%。
1.5 兒童居住地 農村117例(74.5%),城鎮40例(25.5%)。
1.6 治療 按急性藥物中毒采取針對性措施,酌情給予催吐、洗胃、活性炭、導瀉、特效解毒劑、保護肝腎功能、對癥支持等治療,加快藥物代謝、預防和減少并發癥。
2 結果
157例患兒平均住院天數3.5 d。其中治愈143例(91.1%),好轉7例(4.5%),自動出院5例(3.2%),死亡2例(1.3%)。
3 討論
3.1 中毒病例臨床特點分析
3.1.1 本文資料顯示,兒童誤服中毒占兒童中毒的首位,主要發生在1~6歲兒童,男童多于女童,以農村兒童為多,與李海報道一致[1]。主要原因是1~6歲兒童年少無知、缺乏生活經驗,不能辨別有毒無毒;男孩比女孩好動,活動范圍廣;農村家長忙于生產,對小孩看護不周;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活動力增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以口嘗物品,善于對成人行為模仿和嘗試,一旦家人看管不力,就可能發生誤服和偷服毒(藥)物的現象。誤服種類以農藥和鼠藥為多,其原因在于筆者所在醫院地處農村,農業生產廣泛使用農藥。家中毒物和藥物管理不善,隨意放置,易被患兒拿到。有些家長用飲料瓶盛裝用剩農藥或亞硝酸鹽,使兒童誤當飲料飲用;部分家庭將鼠藥或殺蟲劑涂撒在蛋糕、餅干或水果上滅鼠、殺蟲,易造成兒童誤服。
3.1.2 一些家長在孩子生病時不去醫院看病,自做主張給孩子服用成人藥或大劑量用藥,或幾種藥物同時服用,或服用過期藥物,引起中毒。部分家長1 d之內多處就診,而每次就診時用藥往往記不清或就診醫生沒問清楚,導致用藥過量而中毒。本組有2例是由于護士工作馬虎,將處方用藥劑量看錯而過量注射給藥致患兒中毒。
3.1.3 本研究中故意和自殺性中毒病例年齡均在10~14歲,多為學習成績差或厭倦學習,受到老師或家長的批評,或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用粗暴的管理方式,訓斥打罵孩子而使之賭氣服毒或酗酒。這與家庭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部分家長平時對孩子過分溺愛、遷就,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的不良習慣,從小“唯我獨尊”,獨生子女性格固執、情感脆弱、追求享樂,缺乏健康的心理學教育和意志品德教育密切相關。
3.1.4 中毒后就診時間以及正確的搶救措施與預后有直接關系。本文結果顯示,在中毒后1~2 h正確搶救療效最好,口服中毒治療的關鍵在于及時清除毒物、應用特效解毒劑和對癥支持治療,2個死亡病例均超過12 h就診,治療措施不當。
3.2 防治對策
3.2.1 家長、托幼機構和學校要做好宣傳教育,經常教育小兒樹立安全意識,保護自己,提高辨別毒物的能力,不觸食有毒物質,不隨便采食野果,不好奇品嘗自己沒有吃過的東西,以減少急性中毒的發生。要重視和預防兒童的自殺行為,加強對學齡兒童的思想品質和健康心理教育,尤其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應特別注意溝通,隨時掌握其心理動向,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使其安全的度過疑惑期。
3.2.2 妥善管理毒物、藥品和加強兒童監護,對農藥、滅鼠藥及家中常備藥品,一定妥善保管,使小兒不易拿到。不把毒物盛裝在飲料瓶中或涂撒在食物上。家長要加強對小孩的看護,適當限制其活動范圍。
3.2.3 采取強制手段(立法)干預,加強毒物包裝立法,使毒(藥)品生產廠家采用能防止兒童中毒的安全包裝,是從根本上預防兒童意外中毒的干預措施。美國于1970年頒布毒物預防包裝法,規定了藥品、日用品的包裝和瓶蓋必須使用兒童無法開啟的藥瓶,藥物和毒物必須使用不損害兒童的容器,這項法規明顯地減少了意外中毒事件的發生[1]。2002年9月5日,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了《關于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毒鼠強專項整治收到顯著成效,2003年以后筆者所在醫院未再收治到毒鼠強中毒病例。
3.2.4 家長在孩子生病時應盡量到醫院就診,在兒科醫師和藥師的指導下用藥,用藥前應仔細檢查藥物及其有效期,不要隨意加量或濫用成人藥,要對亂用、錯用或加大劑量服用藥物的危害有一個清醒的認識[2]。
3.2.5 發生急性中毒,應該分秒必爭,立刻進行治療,拖延時間往往失去搶救的機會。治療分4個步驟:(1)盡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2)防止毒物吸收;(3)促使已經吸收的毒物解毒和排泄;(4)對癥治療[3]。預后和就診時間、救治措施密切相關。
總之,兒童急性中毒可防可治,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會減少兒童中毒事件的發生,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 考 文 獻
[1] 李海.兒童中毒影響因素分析及其干預的研究進展[J].疾病控制雜志,2006,10(1):72-75.
[2] 宋萍.497例兒童中毒相關因素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08,14(1):33-35.
篇3
過敏體質原因分析與護理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作者:黃靜
山東現代職業學院05級統招高級護理01班
[摘要]探討研究過敏體質的癥狀和影響因素,針對分析其護理對策。方法查閱權威資料結合學校所學知識,臨床觀察研究,以及與病人交流,醫護人員的探討。結論(1)過敏體質與遺傳,飲食,壓力過重導致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不足有關。(2)過敏體質的病人并不了解或關注引起過敏表現的根本原因,即過敏體質。(3)單純的藥物治療不利于徹底改善過敏性體質
[關鍵詞]過敏體質原因分析護理
Physicalcausesofallergiesandnursing
July12,2008Saturday
Author:HuangJing
ShandongModernVocationalHighSchoolofNursing05Tongzhao01classes
[Abstract]Thestudyofallergysymptomsandphysicalfactors,inviewofitsnursingstrategy.Accesstoauthoritativeinformationonmethodsofschoolknowledgeandclinicalobservationstudiesandexchangeswithpatients,medicalstaffstudy.Conclusion(1)physicalandgeneticallergy,diet,ledtoheavypressureontheresistanceofthelackofpoorimmunefunction.(2)physicalallergypatientsdonotunderstandthecauseallergicorconcernedabouttheperformanceofunderlyingcauses,namely,physicalallergy.(3)simplynotconducivetodrugtherapytoimproveallergicconstitution
[Keywords]:physicalcauseofallergycare
一般的,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之為“過敏體質”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主要出現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支氣管氣喘及過敏性皮膚炎等癥狀。往往承自父母,也與飲食習慣、壓力、免疫力、等有關,但遺傳的不一定是同一種疾病,表現形式癥狀不盡相同。由于此類疾病表現形式多樣,病因復雜,而且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住院治療,所以絕大部分病人只關注由于過敏體質而表現出來的某種疾病癥狀,忽視根本病因。遵醫囑用藥是最簡單快捷地緩解癥狀的方法,但并不能根治疾病,暫時由于藥物的作用緩解或控制了病情,一旦再次接觸過敏原仍會誘發疾病,所以調理過敏體質才能根本地解決過敏問題。
1.癥狀:主要表現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支氣管氣喘、過敏性皮膚炎等癥狀
1.1過敏性鼻炎,早上起床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眼睛四周皮膚癢、上顎癢,遇天冷或吹冷風時加重病情,過敏性鼻炎多流清鼻水。
1.2過敏性氣喘亦稱哮喘,常經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而嚴重誘發,細支氣管在很短時間內,會發生嚴重呼吸喘鳴氣管阻塞狹窄的現象,也有初起咳嗽、皮膚泛紅疹輕微發燒,經過敏物質激化而發生使細支氣管內積滿黏液,氣管管徑收縮變小,以致呼吸困難,常在晚上或凌晨發作
1.3過敏性皮膚炎,好發肘部、膝部、膝后窩、四肢、全身等,常為對稱性發作,有瘙癢癥狀并起紅色斑疹、濕疹、蕁麻疹,常反復發作。
2原因分析
2.1過敏體質的人,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熱,易受外邪侵襲。脾主運化,營養失調同樣也會損傷脾胃,進而運化水濕聚合成痰。腎主氣納,腎陽不足,氣納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也失調
2.2隨著人們生活模式的改變,比如家庭小型化、家用消毒劑的使用、汽車尾氣的排放以及飲食結構中越來越多的加工食品,使得過敏性疾病患者日趨增長
2.3免疫球蛋白E是介導過敏反應的抗體,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極微,而某些過敏體質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10.000倍;正常人輔T細胞1(Th1)和輔T細胞2(Th2)兩類細胞有一定的比例,兩者協調,使人體免疫保持平衡。某些“過敏體質”者往往Th2細胞占優勢。Th2細胞能分泌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4(IL-4)物質,它能誘導IgE的合成,使血清IgE水平升高;正常人體胃腸道具有多種消化酶,使進入胃腸道的蛋白質性食物完全分解后再吸收入血,而某些“過敏體質”者缺乏消化酶,使蛋白質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使異種蛋白進入體內引起胃腸道過敏反應。此類患者常同時缺乏分布于腸粘膜表面的保護性抗體——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缺乏此類抗體可使腸道細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癥,這樣便加速了腸粘膜對異種蛋白吸收,誘發胃腸道過敏反應;正常人體含一定量的組織胺酶,對過敏反應中某些細胞釋放的組織胺(可使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等)具有破壞作用。因此正常人即使對某些物質有過敏反應,癥狀也不明顯,但某些“過敏體質”者卻缺乏組織胺酶,對引發過敏反應的組織胺不能破壞,而表現為明顯的過敏癥狀。
2.4最新的研究表明,過敏體質的形成,以及過敏的發作,都與機體內“健康殺手”——自由基過多地堆積有關。自由基對人體免疫系統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堿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織胺,產生過敏反應,而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化學品濫用及少數輻射問題,都會直接造成自由基在體內的堆積,使原來不是過敏體質的人也變成了過敏體質。
2.5健康的細胞可以防止有害的物質侵入其中,任何一種營養素不足時,都會使細胞的可透性增加,他就像篩子的孔一樣由小變大,使營養從細胞中滲透出來,而有毒物質也能進入其中,此時加上蛋白質不足,污染源便會造成傷害,必須及時補充營養才能預防過敏。
3護理
3.1找出過敏原,目前檢測過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斑貼測試、皮膚過敏點刺試驗、抽血等方法,避免接觸過敏原,過敏性疾病有兩個高發的季節,一個是3至5月份,另一個是9至10月份,這兩段時間存在一些比較相似的情況,一是一天之中的氣溫變化比較大,特別是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較大。這種氣候容易讓抵抗力不強的兒童患上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這是誘發哮喘的原因之一。二是這個階段各種過敏原比較多見,比如花粉、粉塵、螨蟲等。臨床統計發現,在由過敏導致的哮喘患兒中,有80%%由螨蟲引起。此外,家養寵物,刺激性食物、食品添加劑等也會誘發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黃豆、花生、蛋和魚、核果類、甲殼類海鮮(如蝦蟹)、面粉等。現代食品工業發達,也有一些人因為食品添加劑而過敏,例如色素、抗氧化劑、防腐劑等。這類含有添加劑的食物,如蜜餞、金針和一些糖果,過敏患者還是少吃為妙,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有接觸,也可能造成皮膚發癢、紅腫的過敏反應,例如香蕉、酪梨、奇異果、栗子、木瓜等。平時要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及時增減衣服、盡量少感冒,非穩定期避免劇烈運動。如果是過敏體質,最好能找專科醫師做全面檢查。
3.2郝創利說,吸入的皮質激素對于哮喘的長期控制效果較好,在醫生推薦下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國外已經用了三四十年,隨訪十多年發現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家長不必有顧慮。如果年齡超過5歲,有明確過敏原的輕中度哮喘也可以做特異性免疫治療(即脫敏治療)。但根據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撰寫的《過敏性鼻炎及其對哮喘影響的工作會議報告》中提出,在發展中國家通常不推薦使用脫敏治療,原因是很多過敏源制備不純,有潛在過敏性休克的危害。
3.3藥物的過敏反應與過敏體質相關。過敏體質者到醫院就診時,應將家族及自己的藥物過敏史告知醫務人員,從而避免過敏藥物的再度使用。其次是應嚴格遵守藥物皮試的使用規定,嚴格做好皮試,鑒于過敏體質對藥物反應存在高敏感性,凡使用新藥時,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觀察進行,即使是非處方用藥及中藥,亦應如此,對于過敏體質者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應用。
3.4國外過敏研究機構通過清除自由基,調節機體免疫,達到逐步改善過敏體質,使過敏原與機體的不良免疫反應降到最低限度。此外,還通過服用OPC保護過敏參與細胞—肥大細胞、嗜堿細胞的細胞膜,使它們難以釋放過敏反應介質。
3.5過敏癥患者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少食用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煙、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原,要注意加以辨別。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根據營養學家的研究,洋蔥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過敏癥的發病。少食肉類,蛋類,牛奶等,另有多種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過敏癥,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別顯著。過敏性體質者最好每天喝些豆漿,多吃糙米,蔬菜,糙米蔬菜供養的紅細胞生命力強,又無異體蛋白進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異性皮炎發生。
3.6正確選用護膚品
由于過敏性皮膚的癥狀因人而異,其表現也各不相同。因此,選擇護膚品要十分慎重,購買時可遵循以下原則:
1、不選氣味太芳香的產品,因其含香料太多,太復雜,容易引起過敏。
2、含酒精和果酸成分的產品也要慎用,因其對皮膚刺激大,對敏感性肌膚無疑雪上加霜。
3、不使用深層清潔的磨砂膏和去角質霜,這些都是加重過敏的產品。
4、購買時,應選標有“敏感肌膚用”,或有“低過敏”、“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等字樣的產品。
[參考文獻]
1丁建中,高銳,李秀雨,等.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49—55
2周德生,肖志杰,張雪花,等.內科釋疑.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1):22—23
3倫登.H.史密斯,埃倫.H.布朗,林恩.佩奇.沃克.Nature''''spharmacyforchildrenDrug-freeAlternativesformorethan200childhoodAilments,200百種兒童常見病的非藥物預防與康復.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6(1):14—1781—83
4邵先玉,王海霞,陳振華,等.內科分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1(1):366—367
篇4
一、以實施城市“暢通工程”為載體,大力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支隊發揮主力軍作用,全面實施城市“城市暢通工程”,不斷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努力營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環境。3月份,公安部、交通部對我市城市“暢通工程”進行驗收,我市由等外直接被評為三等管理水平。一是強化宣傳教育,大力提高市民交通文明素質。針對城市市民基本情況,支隊制定了交通法規、交通安全教育對策,并與教育和新聞單位緊密配合,制定了詳細的宣傳方案,著重在大力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質,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上下功夫。各部門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大張旗鼓地開展交通法制和交通宣傳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地宣傳報道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常識。二是不斷完善城市交通安全設施。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要求和標準,支隊對城區所有道路交通標志標線進行全面檢查清理,逐一排查登記,及時清理、修復、完善;對城市出入口、高架道路、立交樞紐、旅游景點等周邊道路指路標志設置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對設置不合理、指向不明,容易引起駕駛人辨認錯誤的,全部調整和完善到位,實現規范性、連續性和系統性;對市區220平方公里內的交通設施,進行全面調查,并予以增設、更新;對學校、幼兒園、醫院、敬老院門前過街設施或人行橫道線進行全面設置;對遮擋路燈、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的樹木、廣告牌等全面進行清理。三是認真組織開展城區交通秩序整治活動。9月份,支隊成立“文明交通迎十運”城市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專門工作方案,建立城市道路交通“亂點”、“堵點”和“黑點”排查整改制度,共排查出交通“亂點”
19處、“堵點”1處、“黑點”5處。截止目前,已有16處交通亂點、1處“堵點”和3處
“黑點”整改到位。11月份,支隊以“治亂疏堵”為重點,強行入軌、強制規范、強力推進,在市區組織開展2次規模較大的專項整治行動。整治期間,從市局和支隊機關抽調20余名警力下沉基層,定人、定崗、定責任、包路段,對市區幸福中路、黃運路等交通秩序較混亂地區和行人、非機動車、農用車、摩托車等影響城市交通安全暢通的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整治以來,共查處交通違法行為3.8萬起,暫扣駕駛證124本,治安拘留8人,查扣各類違法車輛219輛次,清移亂停亂放機動車573輛。四是加強基層警力和裝備。11月份,支隊多方籌措資金,為城區一線執勤民警配備數碼錄音筆123支和40余部數碼相機。12月月份,支隊從機關抽調12民警每天上下午高峰時間到市區主要崗點參加執勤,同時要求機關民警規范執法執勤,并參照路面執勤民警實行績效考評。
二、以打造最安全道路治安環境為目標,切實履行道路治安管理職能。一是完成卡口選址搬遷工作。為適應區劃調整后的大市區、大治安需要,支隊突出重點,因情施策,不斷強化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年初,市區6個治安查報站其中有5個重新選址搬遷,外延控制范圍,主動與各派出所群防群控聯成一體,有效防范各類涉車涉路案件。同時,強化內部考核,用制度管人、激勵人,確保各城市出入口24小時有效管控。二是加大盤查力度。針對當前城區盜竊機動車和飛車搶奪案件頻發的實際,積極調取路面監控錄相進行研究,并在各個治安查報站前端設置觀察哨,辨別可疑車輛,提高堵控成功率。同時,主動參加宿城分局召開的治安形勢研判會,分析案件的成因、特點和規律,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查控堵截的針對性。目前,共查獲涉嫌盜搶的機動車67輛,其中有7輛已確定為被盜搶車輛。三是實現道路治安管理群防群治。3月7日,支隊在城區10家出租車公司、3家公交公司1500余名駕駛員中,建立通信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平臺發送協查通報、治安防范措施等各種預警信息,并在社會各個階層物建信息員,獲取深層次信息,增強打擊的準確性和針對性。5月25日,我市首支110義務協警車隊成立上崗,30輛義務巡邏車參與城區的治安巡邏,為打造“平安宿遷”,建設和諧社會筑起一道治安流動防線。四是提高民警治安管理能力。5月初,支隊選派業務骨干赴山東進修學習,同時制訂了具體可行的實戰練兵計劃,定期講解盤查、急救、戰術配合、搜身押解、假牌假證識別、盜搶車輛甄別等基本技能并分批分期組織民警到治安、刑偵、派出所等單位跟班學習。五是認真組織開展打擊盜搶機動車等違法犯罪活動專項行動。3月份以來,支隊組織開展了以查處偽造號牌、挪用號牌車輛為主的專項整治行動,嚴打盜搶機動車等違法犯罪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共清理比對機動車9683輛,查獲盜搶嫌疑機動車83輛,查實盜搶機動車47輛,其中汽車38輛,抓獲犯罪嫌疑人26名。
三、以整治
“雙超”、危化品運輸為重點,全力壓降道路交通事故。一是大力開展整治“雙超”專項行動。自2月份以來,按照上級公安機關統一部署,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整治機動車超速行駛、客車超員交通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以京滬高速公路、寧宿徐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為重點整治路段,明確目標職責,將各個環節、崗位納入管理和考核范圍。二是集中開展危化品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整治。“3.29”事件發生后,支隊未雨綢繆,立即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了危化品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整治行動。4月初,支隊專門邀請了市消防支隊專家為全體民警講授了危化品應急處置知識,使路面執勤民警學會識別常見的危化品及其特性,掌握安全檢查的基本要求和現場處置方法,并組織警力對轄區危化品運輸行業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摸底,逐一登記,健全臺帳。共排查登記危化品運輸單位7個、運輸車輛147輛、駕駛人355人、押運員149人、過境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42輛;中石化宿遷分公司25輛危化品運輸車輛已全部安裝行駛記錄儀,并在全省率先為16輛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安裝了gps衛星定位系統。三是加大管控力度嚴防惡性事故發生。全市交巡警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托省、市際治安卡口、城市出入口和公路收費站,設立了20個危化品運輸車輛檢查點,對運輸車輛逐輛檢查,做到違法必糾,對沒有運輸危化品合法證件、未懸掛危化品運輸標志和品種標志等車輛,一律停放在指定的安全場所,并通知其主管部門和所屬單位接受處理。四是全面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對全市國省主干道和主要縣鄉道路的交通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梳理排查,建立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檔案,對事故多發點段和險橋險段,進行全面分析研究,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落實整改措施,及時整改和消除安全隱患。今年以來,支隊先后組織開展了兩次全市交通安全大檢查活動,對交通安全隱患開展了3次“拉網式”排查,共排查出各類道路交通安全隱患398處,并主動向各級黨委政府匯報,協調相關部門進行全面治理整頓。五是積極開展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百日競賽活動。公安部預防群死群傷特大交通事故緊急電視電話會議召開以后,自11月20日起,支隊根據省廳市局部署,周密制定工作方案,組織全市交巡警部門加強危險路段和事故多發路段的交通整治,嚴點違法行為,深化集中整治統一行動,強化交通安全宣傳,深入開展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百日競賽活動,確保全市不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
四、以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主線,全面加強隊伍正規化建設。一是認真組織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支隊以“抓住中心、服務群眾、打造品牌”為目標,在創新方法,豐富內容,務求實效上下功夫,穩步推進學習動員、分析評議、整改提高等階段的工作,堅持邊學邊改,以改促干,對梳理出來的36個問題,認真制定《整改責任表》,明確責任人,逐項逐類逐人落實整改措施。支隊黨委被市局評為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單位,2名支部書記被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9名同志被評為優秀黨員。二是扎實開展“春蕾”幫扶和愛民實踐活動。根據市局黨委統一部署,支隊黨員民警對掛鉤幫扶的特困家庭逐一進行慰問走訪,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并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并與掛鉤幫扶村宿城區三棵樹鄉大華村村民結成幫扶對子,進行“一對一”幫扶。4月7日,支隊50余名黨員民警為該村栽植“富民樹”6000余株。泗洪縣上塘鎮周朋鵬同學患淋巴腫瘤,生命垂危,支隊迅速發起“為周朋鵬捐獻愛心”倡議活動,為其捐獻6200元。宿豫區蔡集中學初一學生孫恩慧是“春蕾計劃“資助對象,其母親患鼻咽癌,因家庭貧困無錢治療,支隊開展為“孫恩慧一家捐款獻愛心”活動,為其捐款5155元。三是認真開展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活動。支隊以支部為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分批觀看《塌方后的反思》警示教育片,做到一個不漏,并要求以黨小組為單位,組織黨員圍繞教育片內容開展一次專題討論,人人撰寫觀后感,確保每個黨員受到教育。四是開展熱點崗位人員交流。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3月下旬,支隊對車管、事故處理等熱點崗位人員進行調整,通過民主集中、考察公示,從路面民警中選拔10名優秀民警充實到熱點崗位。4月下旬,對部分基層股、所、隊長進行調整,選拔任用一批政治堅定、業務嫻熟、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基層民警為股所隊長。五是進一步深化大練兵活動。根據省廳、市局的整體部署,積極開展崗位技能練兵。3月初,舉辦了全市大中隊干部培訓班,邀請有關專家對交巡警業務方面的基本技能知識進行全面培訓,邀請市委黨校教授進行專門授課。4月份,邀請了消防支隊的專家為路面執勤民警講授常見危化品特性知識、檢查要求和現場處置方法。6月份,與市局禁毒支隊共同舉辦了公路卡口查緝知識培訓班,使廣大交巡民警對有關基本常識、化學特性、查緝方法有了全面的掌握,全面提高打擊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六是全面推行等級化考核。年初,支隊組織人員赴蘇州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重新制定一套針對性強、可操作的綜合考評機制,落實中層責任,充分調動基層和民警積極性,規范運作,強化績效考核,定期通報,綜合排名,全市通報,推動各項措施的落實。七是認真開展“規范執法行,促進執法公正”專項整改活動。支隊從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執法工作最基本的環節和要求抓起,以規范執法行為為主要內容,以實現執法公正為最終目標,深入查擺,切實整改執法不公正、不規范、不文明、不作為等群眾不滿意的問題,增強了廣大民警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的意識,提高了民警的執法水平,隊伍形象有了新的改觀,警民關系有了新的改善,專項整改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以推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為契機,全力打造最優服務經濟發展交通環境。一是創新工作機制,落實便民措施。為打造宿遷經濟發展的“洼地”效應,支隊創新工作思路,優化服務措施,對照原推出23條便民措施和服務承諾進行重新梳理,對行政審批事項和收費標準進行重新審訂,取消了11項原收費項目。二是全力推動全市汽車快速增長。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汽車消費市場發展的若干規定》下發后,支隊迅速組織全體民警深入學習討論,領會實質,立足本職,搶抓機遇,拆除門檻,培育“四個增長點”,確保“兩個到位”,細化“四項服務”,進一步做大、做優、做活我市交通運輸產業,推進我市汽車消費快速發展,更好地策應“三個更加靈活”,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截止到11月20日,全市汽車保有量46102輛,同比增長28.7%;今年新增汽車9990輛,同比分別增長27.5%。三是規范執勤執法,優化交通環境。支隊研究制定了“三在先、四不講、五不準、十不罰”規定,明確交巡警在路面執勤時做到敬禮在先、請字在先、同志在先;不講粗話、臟話、頂牛話、諷刺挖苦話;外地人不了解本市規定違法的不罰;輕微違法立即糾正的不罰;運送本地農產品車輛違法的不罰;本地產品外運和外地原料運進車輛無嚴重違法違規的、可罰可不罰的一律不予處罰,同時落實監督考核制,對違反規定的將嚴肅查處,以打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管理軟環境。
六、以提高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意識為根本,大力加強源頭基礎工作。一是繼續深化“五進”宣傳活動。支隊針對我市道路交通實際情況,制訂了《深化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五進”活動實施意見》,多措并舉,上下聯動,在全市形成了政府牽頭、各部門聯動、交巡警主導、全社會參與的深化“五進”活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五進”活動進行政機關191個,進學校193個,進社區185個,進單位290個,掛圖巡展698次,開展安全教育241場,播放光盤977次,開展活動2251場。二是利用新聞媒體進行大力宣傳交通安全知識。支隊在《宿遷日報》、《宿遷晚報》、廣播電臺開設宣傳欄目,通過各種宣傳媒體,對交通法規、安全常識進行大力宣傳。1-11月份,支隊在市級新聞媒體發稿358篇,省級新聞媒體發稿165篇,國家級64篇。三是深化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等級評定。4月份,支隊對去年安全生產等級評不合格的單位組織復評,對復評仍不合格的單位進行全市通報,限期整改。6月10日,支隊召開全市道路運輸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對該項工作進行再部署。今年,參加評定的運輸單位擴大到45個。四是大力加強農村道路管理。全市111個鄉鎮的農村道路管理工作站及兼職交巡警,認真按照《宿遷市公安局兼職交巡警工作規范》,切實履行職責,排查安全隱患,及時報告鄉鎮政府落實整改措施;建立轄區車輛、駕駛員基礎臺帳,做好辦牌辦證先期工作;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文明交通素質,并按照《公路中隊等級評定暫行規定》的要求,精心組織,對全市24個公路交巡警中隊秩序管理、事故防范、執勤執法、后勤保障
服務群眾
隊伍管理等8個進行綜合評定。目前,全市共評出1個一級公路中隊,9個二級公路中隊,11個三級公路中隊和2個四級公路中隊,不斷提高公路交巡警中隊的規范化建設水平。五是嚴把駕駛員考試關。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駕駛人考試科目內容及合格標準,改進駕駛人考試方法,公開考試員名單,通過計算機隨機確定考試員;實行培訓情況記錄制度,對發生重特大事故的一律實行培訓責任倒查;與交通部門不定期公布不合格駕校名單;嚴格執行對交通違法記滿12分駕駛人一律進行教育考試的制度。六是嚴格車輛報廢制度。進一步完善報廢車查處機制,與汽車報廢回收部門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定期進行信息比對,組織開展全市報廢車輛集中整治行動,確保該報廢車輛及時報廢。截止11月份,共辦理車輛注銷登記643輛次。
七、以加強制度建設和執法監督為手段,不斷提高整體執法規范化水平。一是建立完善執法制度。支隊先后制定了《執法質量平時考核獎懲暫行辦法》、《關于切實加強重點駕駛人管理的規定》、等操作性強的執法監督制度,明確各辦案單位兼職法制員,規范了案件審核、報備和回訪制度,將執法質量考核結果與民警的評先創優掛鉤,確保辦案質量,落實執法責任,強化執法監督。二是建立健全部門和民警執法檔案。對各執法辦案部門分級建立了執法檔案,將個案考評、業務培訓、執法過錯追究、執法問題整改等資料歸入其中,全面、客觀地反映每個單位、民警執法情況,促使執法單位和民警認真完成各項執法工作。三是開展巡回執法檢查。針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施行后,原有的交管業務流程及規定與現行法律、法規銜接上的不適應等實際情況,支隊加強執法檢查并組織人員開展調研,對在執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真梳理、總結和研究,及時拿出有針對性的處理意見,切實提高了交巡警的執法質量。四是認真開展執法質量考評工作。支隊每月對各執法單位的案卷進行審核,認真把好事實、證據、程序、量罰、適用法律關,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綜合整理以書面形式反饋給各執法單位,責令整改,對于較為嚴重的問題視情退查。同時,按照《執法質量平時考核獎懲暫行辦法》要求,組織2次季度執法質量考評,對全市辦案單位執法臺帳、執法辦案民警執法素質、辦理行政許可等情況進行檢查、考評,及時通報,兌現獎懲,調動民警依法辦案積極性,提高支隊整體執法水平。五是加強執法培訓工作。支隊圍繞《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開展了3期執法培訓,培訓采取集訓與輪訓相結合的形式,先后開設了大中隊長集訓班、大隊法制員集訓班,及時解決了執法活動中存在的諸多實際問題,并嚴格考試,以考促學,使廣大交巡警能夠掌握和運用相關法律法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基層交巡警執法提供素質保證。六是切實做好“十項措施”和“六項制度”實施工作。支隊根據省廳、總隊執法告知服務制度有關要求,統一思想,積極行動,多措并舉,開展實施執法告知服務制度。截至目前,執法告知26644條,其中機動車逾期檢驗5611條、機動車報廢670條、駕駛證逾期審驗12924條、駕駛證逾期換發2706條、累計12分告知1837條、臨界告知948條、電子監控違法行為告知1948條。
八、以宿遷第一人形象為要求,圓滿完成各類交通安全保衛任務。一是做好全市主題教育觀摩活動保衛工作。5月16日至29日,市委組織全市1萬余名黨員干部進行
“看宿遷、話改革、謀發展、作貢獻”主題教育觀摩活動,歷時14天,未出現任何差錯。同時,推行交通安全保衛工作回訪制度,6月23日,支隊在完成市委工作會議觀摩活動交通安全保衛任務后,向代表散發征求意見表,廣泛征求代表對交通安全保衛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查找問題和不足,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共征求到意見和建議13條。二是做好“十運會”交通安全保衛工作。10月18日至19日,“十運會”男子排球比賽在我市文體館舉行。支隊每天投入警力90余名,警用車輛13輛,從早上7時起至晚11時對駐地、比賽場館、線路進行警衛。支隊安排專車、指定專人擔任運動員訓練、比賽的開道警衛任務,事故處理大隊安排專人值班,負責在比賽期間市區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置工作,清障班專門確定一輛清障車在支隊待命,防止出現突況。由于措施嚴密,確保了駐地、比賽場館和線路交通安全。三是做好蘇北國際交流合作會議交通安全保衛工作。11月26日至28日,蘇北國際交流合作會議在我市召開,支隊根據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的總體要求,全警動員,全警參戰,未雨綢繆,超前部署,按照“一流的服務、一流的形象、一流的水準”的工作要求,精心組織,以治亂疏堵為重點,在市區組織開展2次規模較大的專項整治行動,以最科學的交通組織,最優化的交通環境,最嚴密的安全措施,最優質的服務保障,圓滿完成蘇北國際交流合作會議交通安全保衛任務,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局充分肯定。
200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市局黨委和上級公安機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勢仍然嚴峻,交通事故預防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七是交巡警執法環境和執法權威有待進一步改善。三是執法規范化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執法質量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四是交通安全宣傳深度、廣度及形式需改善提高。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貫徹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精神,圍繞基層基礎年,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