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控制儀范文
時間:2023-04-02 08:2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溫度控制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PCR;溫度控制系統;pt100
1.引言
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又稱無細胞分子克隆或特異性DNA序列體外引物定向酶促擴增技術。PCR技術應用非常廣泛,廣泛應用在生命科學研究、生化分析、臨床診斷、藥物分析、法醫鑒定和疫情快速檢驗等各個領域。
溫度控制系統的主要任務就是讓樣品內基因在腔體內進行高溫變性(T1)、低溫退火(T2)和適溫延伸(T3)三個溫度階段的反復循環,使樣品內基因完成增殖。溫控系統升降溫工作循環曲線如圖1所示。
目前,PCR檢測儀的變溫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變溫鋁塊及變溫氣流。其優缺點為變溫鋁塊方式應用比較廣泛,升降溫速率比變溫水浴要快,但因PCR管與鋁塊不可能完全貼使之溫度均勻性較差。半導體制冷片變溫結構簡單,只需向半導體制冷片通電即可加熱,改變電壓極性即可制冷,所以變溫速度較快,但是半導體制冷片容易損壞。變溫氣流方式,即采用電熱絲進行加熱,吹入冷空氣進行制冷。通過調節功率輸出的占空比,就可以調節溫度的大小,從而可以實現對溫度的升溫、降溫和恒溫的自動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傳遞熱量的介質為空氣,空氣可以和樣品之間實現無縫接觸,從而樣品溶液的吸熱和散熱的速度就會很快。
本研究設計并實現了一套適用于實時PCR儀的溫度控制系統。系統采用變溫氣流的方式進行加熱,使用常規PID算法進行溫度控制。升降溫速度極快,實時性強、升降溫周期短,為研制商品化的實時定量PCR儀奠定了基礎。
2.系統結構
溫度控制系統的機械結構主體是一個風腔,采用電熱絲加熱,冷空氣制冷。風腔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風門由步進電機控制,可以任意控制風門的旋轉角度,從而達到通過風門改變腔體內的空氣流動特性,主要作用是讓冷空氣進入腔體,熱空氣從腔體流出,帶走熱量,達到制冷的作用。腔體內部安裝有橫流風機,用于加快腔體內部的空氣流動,在加熱時保持腔體內部空氣溫度的均勻,在制冷時加快空氣流動達到腔體快速降溫。腔體上設有裝樣品的蓋口,用于放置樣品。腔體內部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
溫控控制系統的硬件執行部件主要包括一個橫流風機、兩個步進電機、兩個霍爾信號傳感器、溫度采集模塊以及加熱與制冷模塊。圖3是整個溫度控制系統的具體組成框圖。
溫度控制包括制冷模塊和加熱模塊,制冷模塊主要包括兩個風門、一個風機。兩個風門分為進風門和出風門,由步進電機控制。風機的主要作用是加快內腔空氣流動,保持內腔溫度均勻一致,而在降溫過程中吹動從風門進入的冷空氣,并將風腔內的熱空氣吹出,達到空氣制冷效果。隨著冷空氣的不斷進入,熱空氣的不斷流出,樣品溫度會不斷降低。加熱模塊主要包括加熱裝置和加熱控制電路兩部分。本溫控系統采用變溫空氣加熱方式,加熱裝置選用的電熱絲的方式進行加熱,而加熱控制部分主要是對電熱絲的通斷控制,從而實現對加熱量的控制。
對電熱絲加熱功率的控制采用PWM控制技術。圖4是PWM控制示意圖,ON是一個脈沖周期內高電平持續時間,假設當單片機的I/O口為高電平時加熱模塊工作,則該PWM的占空比=ON/脈沖周期。一般情況下加熱的周期都是固定的,所以ON的大小直接決定了PWM占空比的大小,進而影響加熱器的功率。而通過模糊PID運算可以得到控制量u(k)的值,并把u(k)的值轉化為百分比,然后乘以周期時間,則可以得到ON值,從而得到該周期內加熱模塊工作的時間,實現對溫度的有效控制。
溫度采集模塊主要由溫度傳感器、溫度變送器、A/D數據采集三大部分組成。由于本溫控系統控溫范圍在50℃~100℃,屬于中低溫測溫范圍,且對溫度測量精度有較高的要求。基于熱電阻式溫度傳感器的測量精度比熱電偶式高,且線性度比熱敏電阻式好,故選用熱電阻式溫度傳感器。因熱電阻中鉑熱電阻的測量精度最高,故選用pt100作為本溫控系統的溫度傳感器。
pt100的電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其線性度雖然相對于其他傳感器較好,但仍為非線性,需要對其校正,并且需要將pt100的阻值變化轉變為電流信號或電壓信號,方便進行A/D數據采集。本系統采用溫度變送器進行電阻信號到電流信號的轉變,并校正pt100的阻值與溫度的非線性關系,使得采集回來的溫度數據與實際更相符。
溫度傳感器出來的電流信號經過采樣電阻轉換為模擬電壓信號,再通過A/D轉換成數字信號。下位機控制芯片自帶8路A/D轉換通道,可以將溫度變送器的輸出信號直接接到下位機上,由下位機上單片機的A/D轉換為數字信號,大大簡化了系統構成。
經過A/D采集到的溫度信號在一恒定溫度下會有一定的波動,這是由于干擾所引起的,所以需要對A/D采集到的信號進行數字濾波處理。因為A/D的速度可以達到25萬次/秒,可通過多次測量,再取平均值的方法對其濾波。本系統采用對其進行100次A/D采樣,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取其平均值,將之作為采樣的結果。將采樣結果通過串口通信傳送到上位機,上位機將采樣結果實時顯示,并繪制實時溫度曲線圖。溫度采集模塊組成如圖5所示。
3.軟件設計
溫度控制系統的主要任務就是實現對風腔內溫度的控制,主要通過溫控算法控溫以及向上位機發送實時采集的溫度值。為了提高升降溫速度,所以在溫度相差較大時,不進行PID控溫,只有當溫差較小時,才進行PID控溫,使溫度趨于平穩。上位機傳送給下位機的是恒溫溫度、恒溫時間以及變溫時間三個參數。恒溫溫度為三個恒溫溫度段的溫度值,恒溫時間為三個恒溫溫度段的恒溫持續時間,變溫時間為升溫和降溫的持續時間。下位機根據上位機傳送的三個參數,將溫度控制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升溫階段,降溫階段和恒溫階段。圖6為升溫階段的控制流程圖,定時時間由上位機所發送的升溫時間參數確定,ΔT1為設定的溫度正偏差,此值一般為正的,因為這時測量的溫度會比設定的溫度低。因為開升溫時,加熱是處于全功率狀態的,為了確保溫度出現超調,需要提前對其關閉,通過設定溫度正偏差實現。所以當溫度小于溫度正偏差時,關升溫,停止加熱,進入恒溫階段。
圖7是降溫階段的控制流程圖,定時時間由上位機所發送的降溫時間參數確定,圖4.10中,ΔT2為設定的溫度偏差,此值一般為負的,因為這時測量的溫度會比設定的溫度高。
開降溫時,將進、出風門完全打開,在每次開降溫前判斷風門是否打開。若風門處于打開狀態則保持打開狀態,若處于關閉狀態則執行打開動作。開升溫與之一致。
如圖8,在恒溫階段的定時時間由恒溫持續時間決定,恒溫階段是溫度偏差比較小,這時,使用PID算法控制加熱的功率,使溫度處于穩定狀態。
4.結束語
對溫度控制系統的軟硬件進行了設計與調試,達到了設計要求。升溫速率可達到8℃/s,降溫速率可達到10℃/s。極大的提高了溫控系統的升降溫速率。
參考文獻
[1]Gyongy IJ,Clarke DW.On the automatic tuning and adaptation of PID controllers[J].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2006,14(2):149-163.
[2]Dinca MP,Gheorghe M,Aherne M,et al.Fast and accurat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 PCR microsystem with a disposable reactor[J].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2009,19(6).
[3]張文超,劉曉光,吳勤勤.基因擴增分析(PCR)儀溫控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4,30(2):203-206.
[4]李蕓婷,萬振凱.PT100溫度傳感器數據實時采集系統[J].儀器儀用戶,2007,15(5):24-26.
[5]王冬,張新磊,馮繼宏.基于PID算法的PCR儀溫度控制系統設計方案[J].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11,30(5):502-505.
篇2
關鍵詞:單片機溫度檢測溫度控制
Abstract: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with small size, the function is strong, the cost is low, the wid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such as, say,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c control is the core of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t present, a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limax of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 the whole society large-scale ris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of learning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s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with the single chip processor as the foundation, in cars respectively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liquid container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in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principle.
Key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mperature testing temperature control
中圖分類號:S62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引言
目前國內外的溫度控制方式越來越趨向于智能化,溫度測量首先是由溫度傳感器來實現的。測溫儀器由溫度傳感器和信號處理兩部分組成。溫度測量的過程就是通過溫度傳感器將被測對象的溫度值轉換成電的或其它形式的信號,傳遞給信號處理電路進行信號處理轉換成溫度值顯示出來。溫度傳感器隨著溫度變化而引起變化的物理參數有: 膨脹、電阻、電容、熱電動勢,磁性能、頻率、光學特性及熱噪聲等等。隨著生產的發展,新型溫度傳感器還會不斷出現,目前,國內外通用的溫度傳感器及測溫儀大致有以下幾種: 熱膨脹式溫度計、電阻溫度計、熱電偶、輻射式測溫儀表、石英溫度傳感器測溫儀。
2.溫度檢測的主要方法
溫度的測量方法多采用集成的半導體模擬溫度傳感器,傳感器輸出的電壓或電流與溫度在一定范圍呈線性關系。通過放大,采樣得到被測量。另一種溫度測量方法是使用熱電偶,其測量精度較高,但測試過程復雜,測量時間長,而且采用電橋測量的系統抗干擾能力較差,誤差較大。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迅速發展
,新型的數字化溫度傳感器其精度、穩定性、可靠性及抗干擾能力都優于模擬的溫度傳感器。數字溫度傳感器也越來越的到廣泛的應用。
溫度檢測的方法根據敏感元件和被測介質接觸與否,可以分為接觸式與非接觸式兩大類。接觸式檢測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物體受熱體積膨脹性質的膨脹式溫度檢測儀表;基于熱電效應的熱電偶溫度檢測儀表。非接觸式檢測方法是利用物體的熱輻射特性與溫度之間的對應關系,對物體的溫度進行檢測,主要有亮度法、全輻射法和比色法等。接觸式測溫是使測溫敏感元件與被測介質接觸,當被測介質與感溫元件達到熱平衡時,感溫元件與被測介質的溫度相等。這類傳感器結構簡單、性能可靠、精度高、穩定性好、價格低、應用十分廣泛,因此,本方案采用接觸式測溫法,選用相關類型的傳感器。
由單片機組成的溫度測控系統,通過在單片機外部添加各種接口電路,可構成單片機最小系統,用以實現對溫度控制對象的溫度的顯示和控制。同時也能根據實際情況實現多路巡回檢測、數據處理、報警及記錄,對各個參數以一定的周期進行檢查和測量,檢測的結果經計算機處理后再進行顯示、打印和報警,以提醒操作人員注意或直接用于生產控制。
3.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對溫度控制系統的要求,主要是保證溫度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變化,穩定性好,不振蕩,對系統的快速性要求不高。以下簡單分析了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設計過程及實現方法。現場溫度經溫度傳感器采樣后變換為模擬電壓信號,經低通濾波濾掉干擾信號后送放大器,信號放大后送模/數轉換器轉換為數字信號送單片機,單片機根據輸入的溫度控制范圍通過繼電器控制加熱設備完成溫度的控制。本系統的測溫范圍為0℃~99℃,啟動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后首先按下第一個按鍵開始最低溫度的設置,這時數碼管顯示溫度數值,每隔一秒溫度數值增加一度,當滿足用戶溫度設置最低值時再按一下第一個按鍵完成最低溫度的設置,依次類推通過第二個按鍵完成最高溫度的設置。然后溫度檢測系統根據用戶設定的溫度范圍完成一定范圍的溫度控制。
3.1硬件系統。本系統選用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單片機中的AT89C52,AT89C52單片機是一種新型的低功耗、高性能且內含8K字節閃電存儲器的8位CMOS微控制器,與工業標準MCS一51指令系列和引腳完全兼容。有超強的加密功能,其片內閃電存儲器的編程與擦除完全用電實現,數據不易揮發,編程/擦除速度快。AT89C52芯片內部有6個中斷源:兩個外部中斷INTO和INT1.三個定時器中斷(定時器0,1,2)和一個串行口中斷。在本系統中涉及到AT89C52芯片的中斷源有五個:分別是外部中斷INT1,定時/計數器T0,T1和T2以及串行口中斷。本測控系統采用電平激活方式,也即是INT1=0;一旦INT1引腳的采樣值為低電平,則TCON寄對于定時器TO和Tl,通過寄存器TMOD,TCON來控制和選擇定時/計數器的功能和操作模式。這些寄存器的內容靠軟件設置,系統復位時,寄存器的所有位都被清零。而T2的工作是靠對T2CON寄存器進行軟件設置而定義的。本系統采用定時TO來計算車廂溫度采集的時間間隔,設置為工作方式1,即l6位計數定時方式:定時Tl作波特率發生器使用,選擇在工作方式2,即8位自動加載方式;定時器T2用于確定混合風門步進電機輸入脈沖的頻率,設置位l6位常數自動重裝人的工作方式。
當采用12MHz的晶振時,計數速率為lMHz.微機串口通常采用RS232電平,而單片機串口是1TrL電平,二者不兼容。所以,接口必須做電平轉換處理。采用MAXIM公司的MAX232電平轉換芯片。單片機串行口的TXD,RXD和GND經電平轉換分別與微機的RXD,TXD和SG相連,MAX232電平轉換芯片的第9,10引腳分別接單片機的l0和11引腳。DB9串口的第2,3引腳分別接MAX232電平轉換芯片的7,8引腳。通過MAX232的TTL電平和RS232的輸入/輸出端口,自動地調節了單片機串口的TTL電平信號和RS232的串行通信信號的電平匹配。數據發送是由一條寫發送寄存器(SBUF)的指令開始,隨后在串行口由硬件自動加人起位和停止位,構成一個完整的幀格式,然后在移位脈沖的作用下,由TXD端串行輸出。一個字符幀發送完后。使TXD輸出線維持在“1”狀態下,并將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的TI位置“1”,通知CPU可以接著發送下一個字符。
3.2軟件系統。轎車空調智能溫控系統的工作模式分為“正常運行模式”、“軟關機模式”、“手動控制模式”和“自動控制模式”。系統上電時,軟件進人上電自檢狀態,這時系統會首先從監控芯片x25045讀入上次斷電前存人EEPROM的系統狀態信息,初始化各個中斷并恢復空調控制器到上次關機前狀態。經過上電初始化,智能溫控系統會恢復到上次關機前的“正常運行模式”。此時,通過溫度調節按鍵可以設定需要的溫度值,溫度傳感器定時檢測車廂溫度,顯示器顯示溫度設定值和溫度測量值,混合風門的開度會根據溫差和溫差變化自動調節,溫控系統能夠與PC機通過串口通訊交換數據。按一下“ON/OFF”鍵,可使溫控系統進入“軟關機模式”。此時,系統不能再進行溫度檢測、溫度設定和串行通訊,顯示器熄滅,混合風門步進電機停止運轉。
參考文獻:
[1]李華,MCS一51系列單片機實用接口技術[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3.306405.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ornace and monitoring interrelated temperature parameters in course of the high pressure deuterium or tritium gas soaks into tiny balls. By configuration design technique, various of functional windows were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good maintain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bove-mentioned. A set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and a suit of monitoring configuration software were used as the kernel of th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A graphical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was applied to display the realtime status and error treatments of the system, which made the operation of this system easier and safer for the operators. The 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its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other industrial site versati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terface can be distributed across multiple site FP23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ler to read and write operations can be remotely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ler integrated in the control network, on the one hand between the heat treatment applied to tradit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other applicable electric equipment in supporting new projects, which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scene temperature table operation and control. Adapted to the current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we are now working with a lot of help, through this article, suggestions, we want to work with more realistic guiding significance.
關鍵詞: 智能儀表;系統組態;PID;分布式系統
Key words: intelligent instrument;system configuration;PID;distributed system
中圖分類號:TP3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0-0208-03
0 引言
智能溫控儀采用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具有自適應、自學習的能力,具有可編程性,可記憶特性,具有四則運算、邏輯判斷、命令識別等運算功能,其內置微處理器,溫度控制在工業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1]。智能儀表在過程控制中可以完成自動控制的功能,提供了工業標準的RS485通信接口及相關協議,同時還能進行智能控制即集中控制和管理[2]。
1 溫度控制系統控制策略的選擇
溫度控制系統多采用分離的溫度調節儀表和基于PLC的閉環反饋控制系統兩種控制方案[3]。前者多應用于經濟型的溫度控制系統中,該控制方案具有價格低的優勢,但在控制功能上受到很多限制。后者多用于精確高檔型的溫度控制系統中,成本較高,內部控制策略、算法較為復雜,會降低PLC運行效率。
近年推出的智能溫控表自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功能,溫度模擬量信號完全可以不進入PLC,溫度回路的閉環調節功能由智能溫控表來獨立完成,實現對溫度模擬量的閉環測量和控制。本文控制策略以溫控儀作為控制核心,可大大減輕PLC的運行負擔,提高其運行效率。另外,該策略以溫控儀通信口連接上位機,可實現人機交互、圖形顯示、數據處理、報表打印等功能。
2 FP23智能儀表通信原理
在系統的開發中選用了配置有RS485通信接口的FP23溫控儀,利用該接口通過編制相應的通信驅動程序即可以實現上位計算機與溫控儀的信息交互。由于計算機提供的都是RS232串口,因此計算機與溫控儀的通信采用RS232/RS485轉換器。上、下位機采用主、從方式進行通信,多臺儀表的通信靠地址(設備號)的不同來區分。通信中,發送方需將發送線置于低阻態,發送完成后,發送線需重新恢復到高阻關閉態。接收方在接收數據完成后,又成為發送方。通訊時,上位機必須根據溫控儀設定的地址,共同約定的數據格式、波特率等通訊規約,發送通信文件,下位溫控儀在接收地址、字符格式和校驗正確后才能進行正常的通信。FP23溫控儀通信應答格式與上位機通信發送格式大同小異,具體可參照生產廠家隨產品附帶的溫控儀通信協議[4]。
3 分布式監控系統
3.1 溫度控制系統組成 該控制系統由研華IPC工控機、串口轉換模塊、FP23智能溫控儀表、固態繼電器、加熱爐、熱電偶等組成。該系統設計成分布式(DCS)控制系統,采用3級控制結構,上位機(最高級)采用工控微機作集中管理機,實施上位監視和控制,下位機(次高級)采用多臺FP23智能儀表,實施分散控制,為確保系統的高可靠性,DCS系統應既可以由上位微機控制管理,亦可降級至控制柜面板分散控制或手動控制.溫度控制系統組成見圖1。
上位機選用研華工控機作為現場的監控操作站,通過RS232到RS485轉換器連接多臺FP23智能儀表,實現雙向、高速數據通信,能夠完成配方的下載、管理,關鍵工藝參數的設定,實現控溫過程的溫度曲線、運行狀況記錄。同時在上位機上運行監控軟件,實現整個系統的工藝流程、圖表顯示和故障報警處理等功能。FP23智能儀表作為系統的下機位,按照上位機給定的工藝參數進行現場爐溫測量與調節,亦可脫離上位機單獨運行。由PID調節器輸出的開關控制信號送入固態繼電器,調節電爐的加熱功率,來達到精確的控溫效果。加熱系統主要由電爐和床體兩部分組成。加熱系統分為3個溫度區,每個分區的溫度設定值可各不相同。控制系統中對象的擾動主要有:各分區間按照工藝要求所設定溫度值的差異、電爐外殼冷卻水流量變化帶走的熱量的變化等。
3.2 溫度控制原理圖如圖2。
4 監控程序的設計
4.1 通訊設計 由于三臺FP23溫控儀表通過RS485通訊接口與上位機進行通訊,現對溫控系統進行分布查詢通訊設計,其流程如圖3。
4.2 系統參數設定 為了實現溫控表與PLC或上位機的串行通信,需對FP23溫控表進行通信參數設定。FP23溫控表的參數設定如下:Add=1-3(分別為3塊溫控表的地址),BPS=2(通信速率為9600bit/s),BIT=3(7位數據位,奇校驗,2位停止位),INT=150(發送時間間隔為150ms)。
4.2.1 曲線運行參數設置 在上位機進行組態軟件編程,按工藝流程溫控要求創建溫度設置曲線(多段曲線)庫,存于上位機,并可隨時修改溫控參數(升溫速率,SV,PID號等);通過組態軟件在上位機的控制界面中進行曲線設置腳本程序編寫,形成圖4設置窗口。
4.2.2 溫控儀PID參數設置 下載溫度設置曲線至溫控儀,在圖5窗口顯示設置曲線并可自動進行PID自整定,將每步PID參數自動置曲線庫對應曲線的PID參數,以備工藝實驗溫控調用。當然也允許手動修改對應曲線的PID參數,已達到更精細的控制要求。
4.3 溫度控制動態曲線監控 溫控參數設置和相關數據通訊由溫控儀RS485與上位機(一體機)串口實現。上位機組態軟件動態曲線通過程序形窗口曲線,如圖6所示,溫度控制的功能是:在曲線庫里選擇整定后的溫度設置曲線下載至溫控儀,進行對應的溫控對象控制,并在上位機監控界面上上載顯示溫度設置曲線(粗線),同時實時顯示溫度運行曲線(細線)運行情況。
4.4 數據管理 其文件名是由軟件自動命名的文件名,包含了工藝始運行的日期、時間、爐號、工藝名稱等重要信息,查找起來一目了然,可通自由報表窗口菜單項打開、查看或打印。完整的曲線是熱處理品質保證的有力依據,也是技術員做質量分析的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這意味著曲線的顯示和打印是管理系統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5 結論
該溫控系統采用計算機分布式控制,利用基于組態軟件設計的FP23溫控儀與計算機的串口通信及,實現人機界面對工業現場儀表的實時監控,對加熱電爐實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實現了生產過程自動化,并提高了控溫水平。
參考文獻:
[1]袁秀英.組態控制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18-19.
[2]李志全.智能儀表設計原理及其應用[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23-27.
[3]何衍慶,俞金壽,蔣慰孫.工業生產過程控制[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35-39.
篇4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藝術空白 教學技巧
語文集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為一體,是一門充滿無窮魅力的學科。過去人們只重視它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忽視了人文性,致使語文教學進入了尷尬境地。為了走出這種尷尬境地,語文教師就要創造一個語文教學的新局面,樹立以人為本、以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感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中的藝術空白是美化課堂、實施上述教育思想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技巧。
一、對藝術空白的解讀
所謂藝術空白就是指作者有意識地在文學作品中留給讀者思考想象的地方,使之有余味,有理智啟發。萊辛稱之為“不到頂點”的藝術。從萊辛的《拉奧孔》中,我們可以理解到,不管是詩還是畫,都不能描繪到盡頭,否則就捆住了想象的翅膀,使文學作品失去應有的豐富性和含蓄性。錢鐘書在《讀〈拉奧孔〉》中認為:“萊辛所謂不到頂點的手法是文學的一個有效手段。”文學作品中留空白藝術比比皆是,它們為讀者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能達到“言不盡意”、“其意無窮”之妙境。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部《紅樓夢》就能展現整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可見,文學作品中藝術空白有多少,留下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就有多廣。
二、如何進行語文教學“空白”的設置
1.充分利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空白設為“空白”點。不到頂點的手法是文學的一個有效手法,在欣賞作品時,其藝術空白就會引發讀者的想象和理智,對作品的空白加以補充、完善,使之更具體、更生動、更完美。教材中清風卓行的《米洛斯的維納斯》中,維納斯的美就在于她失去胳膊,這是一種殘缺美,其美之根源在于有想象的空白,人們通過想象以求完美的維納斯,不同的人想象不同,其結果自然不一樣。教學本文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補充空白,達到藝術的再創作。要達到對詩詞中意境的體會和鑒賞,離不開想象空白,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作者把十一個畫面排在一起,不用任何連接語,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一幅悲愁圖,天涯游子的思鄉之情生動形象地躍入眼簾。但卻因讀者的不同其想象的結果大不相同,在這個想象活動中,各個讀者會將之組成不同的畫面,充分體現創新思維和創作個性。作者沒有把畫面組合成唯一,而是利用了藝術空白的彈性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本課時,教師就可以用此方法引導學生達到欣賞意境美的效果。
2.教學過程設置藝術空白。語文教學是藝術。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應像一幅意境深遠的畫,濃淡相宜,虛實相間,讓人體味再三,欲罷不能。恰到好處的留白,可以使教學進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妙境,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選準能啟發學生想象的“觸發點”,把握文章特色,抓住關鍵語句巧妙引導,幫助學生開啟想象,調動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填空白,增美感。
首先,導語中的藝術空白。好的導語能起到先聲奪人,扣住學生的心弦,激發興趣等作用,正如清人李漁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在此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語文課必不可少的。在教學李煜的《虞美人》時,我這樣設置導語:《虞美人》是詞人的絕筆之作,因寫該詞,招來了殺身之禍,為什么?這個問題能起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欣賞作品,再讓學生通過對該詞的理解來回答上面的問題,結果學生興趣很濃,各抒己見,對詞的理解就深入了。
其次,教學過程中的設置空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據說聞一多先生畫馬,他先在前面畫兩匹,后面畫五匹,然后在七匹馬的后邊畫上一些模糊馬腳和濃濃塵煙,這樣看實有七匹馬,感覺到卻是萬馬奔騰,這就是留白藝術的妙處。語言符號由于其多義性和模糊性,帶來的空白現象,能留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在教學時就應做到如此。如教學《山居秋瞑》時,對“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理解可這樣提問:“這些姑娘們洗的是哪些人的衣服?”這樣設疑看似離題,實則是在把詩的主題留給學生來完成。問題一出學生就議論開了,有說是為父母洗,有說是為心上人洗……然后教師可進一步問:這表明山中姑娘什么樣的情懷呢?這就涉及人情美、人性美,自然是王孫“留”的原因所在。又如教《項鏈》時,教師可這樣設置空白:“瑪蒂爾德得知項鏈其實是假的以后,她的反應會是怎樣呢?這對于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呢?”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答案就豐富了。雖然答案不同,層次各異,但能體現教學的民主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篇5
關鍵字水蓄冷技術溫濕度獨立控制雙工況冷源變頻運行 布水系統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Thank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peak valley electricity price policy, in recent years, the thermal storage of coolingindustry had got a certain development, among which the water cooling thermal storage technology had developed faster because it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due to its defect of huge reservoir volume needed, this technology is not appropriate to be used in some project where few space is available for build massive pool. In conventional air conditioning for comfort, fresh wind load accounts for a bigger part about 30% ~ 40% of total load of the air condition. If the fresh wind load can be deparated alone during the day and only the cold fresh air load supply used during the day would be accumulated at night, the reservoir volume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combanation of water cool storage technology wi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HIC - CWST"), which realizes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improves air quality, takes advantage of water cool storage technology the night, andsaves the electricity fees, which is a clever combin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technology. By detailing its principle and system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gives the design selection of the reference method, and points out keys to be noticed in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finally analyzed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nclusion.
Keywords:The thermal storage of cooling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wo working condition sourceFrequence changeing operatio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0引言
近年來,由于國家峰谷電價政策的不斷推廣,國內越來越多的地區獲得了這種電價政策,而且峰谷電價比也在不斷拉大,這一政策大大促進了蓄冷行業的發展。目前行業內較為常見的蓄冷形式主要有冰蓄冷、水蓄冷、共晶鹽蓄冷等,相比冰蓄冷,水蓄冷技術以其系統相對簡單、造價相對低廉、空調冷源效率高、系統運行穩定可靠的特點發展十分迅速,但其蓄水槽體積較大的弊端一直飽受詬病,工程案例也多集中在工廠、機場、工業園等土地較為寬裕的地方,而在市中心繁華地帶土地較為緊張的寫字樓項目中,須在前期土建規劃時確立空調方案,并將蓄冷水池考慮進去,在降低蓄冷水池土建成本的同時,也為水蓄冷可行性提供有利條件,這樣最終才有可能采用水蓄冷技術,否則,后期僅依靠體積有限的消防水池來蓄水,蓄冷效益將大幅下降,而普通水蓄冷(半蓄冷)所需水池體積容量已經較大,進行水池加建造價較為昂貴。因此,建筑物建成后,如果沒有空間來做一個合適體積的蓄冷水池,水蓄冷對比冰蓄冷被采用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THIC-CWST”系統采用雙工況冷源主機,夜間冷源主機利用低溫工況進行蓄冷,白天蓄冷水池單獨供給新風系統對空調房間進行深度除濕,同時冷源主機采用高溫工況供給高溫末端去除室內顯熱負荷。由于該系統蓄冷水池只蓄存白天新風系統所需冷量,一定程度上縮減了蓄水池體積,減少了空間占用,系統實現了溫濕度獨立控制,不僅提高了空調品質,而且夜間所用電價為低谷電價,大大節約了電費。
1原理介紹
“THIC-CWST”系統是指采用高低溫雙工況主機(如低溫工況為4℃/12℃直接蓄冷,高溫工況為15℃/20℃間接供冷)在夜間電價低谷時段,冷源采用低溫工況進行蓄冷,白天用電高峰時段冷源采用高溫工況進行供冷,末端采用高溫盤管,進而實現溫濕度獨立控制的系統。與此同時,由于在舒適性空調系統中,新風負荷約占整個系統負荷的30%~40%,采用高低溫雙工況冷源方案,新風全部由夜間所蓄4℃水通過板換換熱進行熱濕處理。而所用電價為夜間底谷電價,成本較為低廉,因此可以適當加大新風風量,增加空調品質,過渡季節還可以考慮全新風運行。
對于建筑高度不是很高的建筑物,還可以采用蓄冷水罐方式,蓄冷水罐蓄水液面須高于空調末端最高點,新風系統可以采用蓄冷水罐直接供冷方式,這樣整個系統無需采用板換,減少換熱損失,使系統使用效率更高,而且該情況下新風機組進水溫度為4℃,低溫除濕效果更好。系統原理如下圖所示:
2系統特點
1獨立新風系統
常規舒適性空調多采用“風機盤管+新風機組”的水―空氣系統或全空氣系統,在“風機盤管+新風機組”的水―空氣系統中 ,新風機組一般分設在各層新風機房中或吊裝于走廊內,對新風進行集中處理后再分配至各房間,風機盤管機組則直接安裝于空調房間內,對室內空氣進行循環熱濕處理。在該系統中,新風系統設置為獨立管路系統,通過板換與蓄冷水池進行熱交換,新風機組設計進出水溫度可為7℃/13℃。
2 冷源主機容量削減明顯,節約設備初期投資
常規舒適性空調系統中新風負荷約占30%~40%,而根據國家衛生標準所要求的新風量來計算的新風,不僅承擔濕負荷還可以承擔部分顯熱負荷,通過計算可得約占整個空調負荷的50%~60%,白天主機只需要滿足整個空調負荷40%顯熱負荷的容量要求即可,而夜間主機須能滿足蓄存整個新風負荷總冷量,同時滿足這二者要求,最終主機容量約為常規系統的55%左右,大大降低了設備初投資。同時也可以減少變壓器容量,降低配電系統投資。
在常規舒適性空調系統中,降溫、除濕都要依賴同一套空調設備,在實際運行中,空調設備只能保證房間的溫度控制,濕度實際處于失控狀態。環境相對濕度也是人體舒適度的重要指標,放棄對相對濕度的控制,是現有空調方案下的無奈之舉。
3 冷源主機合理利用,系統運行高效
“THIC-CWST”系統采用高低溫雙工況主機,在夜間使用低溫工況(4℃/12℃)進行蓄冷,此時主機效率約為常規工況(7℃/12℃)的90%左右,COP值約為5.5,但夜間為電價低谷期,成本較低。而在白天,主機采用高溫工況(15℃/20℃)供給末端使用,此時主機COP值可以達到9.0以上,效率非常高。
4 溫濕度獨立控制
本文所述系統是在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英文簡稱DOAS)的基礎之上建立的,所以它擁有DOAS系統的所有優點,由濕度控制設備承擔空調系統全部濕負荷,負責房間的濕度控制;溫度控制設備只承擔室內顯熱負荷,負責房間溫度控制。室內溫濕度實現完全獨立控制,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環境舒適度,提高空氣品質,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舒適性空調系統”。有關DOAS系統的文章已有很多,在這里就不做過多介紹。
4. 設備選型參考
(1)冷源選擇
在進行冷源選擇時,首先需要根據空調設計日逐時氣象參數,進行設計日的逐時負荷計算,并繪制逐時負荷曲線。在該系統中,新風承擔新風負荷、室內潛熱負荷和部分室內顯熱負荷,干式高溫末端承擔剩余的室內顯熱負荷。通過對兩個子系統承擔負荷的單獨計算,最終確立所需冷源容量。
在機組類型上,雖然目前普通冷水機組已經可以做到低溫工況(供回水溫14℃/4℃)和高溫工況(供回水溫15℃/20℃)這樣的雙工況,但是有文章指出,高溫離心式冷水機組在冷卻水溫度低于26 ℃或者冷凍水出水溫度低于12℃時,機組運行可能有出現異常的現象。而磁懸浮離心式冷水機組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磁懸浮離心式冷水機組不僅部分負荷下的COP明顯高于其他冷水機組,更為重要的是,磁懸浮離心式冷水機組在3~20℃的冷水初始溫度、8~20℃冷水溫差下,仍然具有很高的COP值,這樣就為本文所述系統提供了理想的高溫(15℃~20℃)和低溫(4℃~12℃)冷源,進一步提高了該系統的節能效果,有利于其推廣應用。
(2)新風機組選擇
該系統中,新風系統承擔所有的建筑濕負荷,而建筑新風量是根據滿足國家衛生標準的人均最小新風量來進行確定。由新風量Gx、室內濕負荷Wr和室內設計參數Tn、Dn.
Dl=dn-Wr/Gx
具體數值需根據送風參數進行詳細計算。為了減輕新風機組處理負荷,建議對室內回風進行熱回收處理,減少建筑能耗。
(3)高溫末端選擇
目前在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中,溫度控制設備主要有干盤管、輻射板、毛細管、冷梁等。由于后三種設備價格較為昂貴,其應用目前還不是很廣泛,本文所述系統采用干盤管,相比同功率普通盤管,干盤管在風量和冷量上均有較大幅度下降,同樣負荷情況下,選用干盤管數量要多與普通盤管,下圖給出二者參數對比表,供選型參考使用。
表1基本規格比較
規格 名義風量/(m3/h) 名義供冷量/W 名義供熱量/W
普通盤管 干盤管 普通盤管 干盤管
FP-34 340 1800 680 2700 1490
FP-51 510 2700 1020 4050 2240
FP-68 680 3600 1360 5400 2990
FP-85 850 4500 1700 6750 3740
FP-102 1020 5400 2040 8100 4500
FP-136 1360 7200 2720 10800 5980
FP-170 1700 9000 3400 13500 7480
FP-204 2040 10800 4080 16200 8970
FP-238 2380 12600 4760 18900 10470
注:1)普通風機盤管的名義制冷工況:干球溫度27℃,失球溫度19.5℃,進水溫度7℃,進出水溫差5℃;名義供熱工況:干球溫度21℃,進水溫度60℃,供水量與名義制冷工況時相同。
2)干盤管名義制冷工況:干球溫度26℃,濕球溫度18.7℃,進水溫度16℃,進水溫差 5℃;名義供熱工況:干球溫度21℃,進水溫度40℃,供水量與名義制冷工況時相同。
(4)水泵變頻
在常規水系統中央空調中,由于空調末端負荷的逐時變化特性,通過設置變頻冷凍水循環泵,可以節約部分能耗,能夠更好的控制供回水溫度及溫差,實現與末端負荷匹配運行。而在水蓄冷空調系統中,不僅冷凍水循環泵可采用變頻泵,由于蓄冷和放冷工況的運行特點,蓄冷泵和放冷泵設置變頻泵也十分必要。以蓄冷工況為例,由于空調主機加載至最大馬力需要一定時間(該時間隨設備容量增大而遞增),在蓄冷工況初始階段,如果水泵未設置變頻,此時管路水流量為主機蓄冷工況設計額定流量,則會出現蓄冷回水溫度高于設計溫度的情況,影響蓄水池溫度分層,造成冷量損失。
以下圖為例進行說明,蓄水池原有水溫度均為12℃,如下圖中(1),則在蓄冷工況始段主機加載過程中,蓄冷回水可能出現9℃(假設)的情況,如下圖中(2),而當主機加載至滿負荷運行時蓄冷回水達到設計溫度4℃,此時蓄水池內會出現多個溫度層,由于中間溫度層的出現,會導致臨界溫度層之間互相傳低熱量,冷熱抵消,隨時間推移,變成一個斜溫層,如圖(3),影響蓄水池使用效率。放冷工況存在同樣的情況,由此看來,由于蓄水池內斜溫層的出現,水蓄冷中央空調蓄冷泵和放冷泵均有必要設置變頻運行控制,以確保進出水溫度的相對恒定,而且由于現在變頻等自動化電氣設備的普及推廣,其成本也在日趨下降,價格已不再昂貴,采用變頻泵不僅節約能耗,而且經濟性好。
(5)布水系統
對于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自然分層式水蓄冷系統,通常我們衡量其布水系統效率高低的指標是斜溫層厚度,而在水蓄冷行業已經有人提出另外一個指標―“換熱余量”。何為換熱余量?換熱余量是指在布水管路直接抽吸區域中,永遠無法被管路抽走換熱的水體積與該區域水總體積的比值。以下圖為例,選取下布水器兩個布水孔來進行說明,由于布水孔之間存在間距,所以在實際抽水過程中,會出現類似圖中陰影部分的區域的水永遠無法被抽到的情況,該區域的水即是“死水”,假設其體積為V1。布水系統最下端的布水管路占有一定空間,如圖中所示,體積為V2=πW2?H/4,換熱余量=V1/V2。目前已有廠家的布水器產品換熱余量可以做到0.3,布水效率很高,所以我們在選擇布水系統的時候,應綜合考慮這兩個指標,以提高水池的有效蓄冷量,確保蓄冷效益。
“換熱余量”示意圖
此外,目前蓄冷行業常見的布水系統材質有鍍鋅鋼管、不銹鋼管、PVC工程塑料管等,相比鋼管,PVC工程塑料管具有不生銹,無結垢,不生藻、壽命長、維護周期長等優點,隨著系統的長期使用,管路系統內的水難免會出現各種雜質,如果是鋼管材質,則會出現生銹、生藻等現象,而由于布水管路其開孔孔徑大小有限(通常為幾厘米),如果雜質無法被及時清理,則有可能出現阻塞管路的現象。而對于一個體積較大的水池或者水罐,清洗一次需要對其進行 放水―沖洗維護―注水 ,這個過程少則幾天,多則上十天,而這期間無法進行蓄冷運行,造成蓄冷效益損失。相比而言,PVC工程塑料管則會好很多。
4經濟效益分析
以空調面積40000m2的辦公樓為例,設計冷負荷指標為150 W/m2,總冷負荷為6000KW,同時使用系數取0.8,常規系統可選用兩臺700RT離心式冷水機組與THIC-CWST系統選用一臺850RT的離心式冷水機組即可,二者初投資及回報各項比較如下表。
主要設備及管材費用(不含人工費)
常規風機盤管+新風系統 THIC-CWST系統 備注
項目 規格參數 單位 數量 價格
(萬元) 規格參數 單位 數量 價格
(萬元)
制冷機組 500RT 臺 2 160 600RT 臺 1 96 按1600元/RT計
冷凍水泵 55 KW 臺 2 10 55 KW 臺 1 12
冷卻水泵 55 KW 臺 2 10 55 KW 臺 1 6
蓄冷水泵 ― 臺 ― ― 37 KW 臺 1 3
放冷水泵 ― 臺 ― ― 37 KW 臺 1 3
冷卻塔 16.5 臺 2 40 16.5 臺 2 40
板換 1750 KW 臺 2 25 1750 KW 臺 2 25
閥門 ― 項 1 50 ― 項 1 60
新風機組 3000m3/h 臺 31 40 3000m3/h 臺 31 40
末端設備 ― 項 1 55 ― 項 1 90
管路系統 ― 項 1 100 ― 項 1 105
風管 ― 項 1 40 ― 項 1 40
保溫防腐 ― 項 1 20 ― 項 1 20
蓄冷水池 ― 個 ― ― 1000m3 個 1 50 原有500m3消防水池,加建1500m3
小計 550 590
年節約電費 0 50 以深圳地區為例
目前按半蓄冷來計算,常規水蓄冷的回收年限一般需要2~3年左右,而冰蓄冷則需要5~8年左右。從上表可以看出,THIC-CWST系統相比常規風機盤管+新風系統初投資僅增加7%左右,但每年卻可以節約相當于總投資10%左右的電費,投資回收期僅為0.8年,回收期大為縮短。與此同時,40000m2空調面積按半蓄冷來計算,所需蓄水池體積約為4000m3,而采用 “THIC-CWST”系統,蓄水池體積可以縮減到2000m3,有效降低了土建成本。
5結論
本文通過對水蓄冷技術自身特點以及在蓄冷行業現狀的分析,并結合在項目中實際使用的效果,提出將水蓄冷技術融入目前節能行業較為成熟的DOAS系統,將兩種技術融合后,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一方面由于由于THIC-CWST系統夜間只蓄存冷量供給白天新風使用,所需水池體積相比普通水蓄冷系統(半蓄冷)要縮減40%左右,主機容量也得到消減;另一方面,有大溫差雙工況主機的存在,可以適當提高水池蓄冷密度,進一步縮減蓄水池體積約10%左右,最終實際需要蓄水池體積僅為普通水蓄冷系統(半蓄冷)的50%左右,有效彌補了普通水蓄冷系統水池體積大的缺點。THIC-CWST系統通過將水蓄冷技術融入DOAS系統,不僅繼承了DOAS系統的優點,提高了末端空氣品質,增強了空調舒適度,同時每年還為客戶節約了電費,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實現了“既節能,又省錢”的雙重目標,是一種前景很好的新技術。在此,也希望業內人士對該項技術予以關注,共同研究探討,將其不斷完善并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嚴德隆、張維君,《空調蓄冷應用技術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2]《蓄冷空調工程技術規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篇6
[關鍵詞]企業 內部控制 設計步驟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是現代企業重要的管理手段。內部控制的健全與否與企業成敗息息相關。無內部控制或形同虛設的內部控制,遇到市場風險和內部風險,可以輕易而舉地毀掉一個企業,而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把一個企業推向成功。
在商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凡是成功的企業,一是有消費者認可的產品,二是產品在市場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力,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永立不敗之地。產品競爭力從何而來?無非就是同等質量比價格,質價相當比服務。能夠生產出質優價廉且極具競爭力產品的企業,肯定是具有先進技術和深厚管理功底的企業,二者不可偏廢,但高深的管理功底從何而來?它應當來自于企業內部有效的管理與控制。這里所談到的控制,是指有效的內控制度的實施和執行所起到的效果。所以,企業內控制度的建立和運用,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壯大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這是因為,內控制度涉及到企業經營的各個層面,不同工作崗位上的員工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應該產生什么樣的工作控制效果?這些在設計內控制度時均必須加以考慮。
一、內部控制的內涵
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社會對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種要求,企業對內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斷深入。所謂“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實現單位經營管理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總稱。內部控制先后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和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四個階段。但是由于傳統內部控制的定位比較狹窄,為此財政部聯合五部委于2009年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旨在推進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
二、內部控制設計的步驟
內部控制設計應該按照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進行,通過對內部控制要素的整合和系統化,在此基礎上開展有效的控制措施,從而實現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
1.了解和評估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指對內部控制的效果起到促進或削弱的因素,企業在設計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時,首先應當對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進行研究和分析。各個企業的內部控制雖然有相同的原則和相近的內容,但是由于各個企業對這些原則的使用、內容的融合不同,還是存在差異的,在設計過程中,要具體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的情況來具體設計控制制度,例如:企業的經營性質、企業的組織形式的不同,決定了各種資源的使用過程和業務流程的不同,個體企業的內部控制更加關注于人員行為的約束,而股份有限公司等大的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要結合公司治理結構進行。
2.建立內部控制結構
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時,注意各個控制環節,注意各個控制環節和組織結構的聯系,發揮各個組成部分的協同效應,同時要求內部控制制度要能夠有效監督經營活動過程,預防和發現風險并及時糾正。企業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時,要堅持整體和局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首先建立內部控制的組織結構,然后針對每個業務部門的機構設置情況進行分析,合理劃分企業的組織結構,防止機構之間職能的重疊,以避免資源的重復使用和浪費。
3.確定各個業務循環的流程
(1)明確各個業務流程的起點和終點。在持續經營下,企業的各個業務都是不斷循環的過程,要弄清業務流程的循環過程,首先要找到業務流程的起點,按照業務流轉的特點,設計出整個流程。
(2)找到業務流程之間的聯系。企業的經營活動需要建立的控制制度之間是廣泛聯系的,我們可以通過協同控制措施降低內部控制的成本和提高控制效率。業務流程之間的聯系可以劃分為不同類型,有的是邏輯聯系,有的是財務資金聯系,還有管理聯系等。
4.找到關鍵風險控制點
內部控制的設計要受到經濟性質原則的制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能抓住關鍵的控制環節才能夠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關鍵的控制點是指業務流程和企業經營活動中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要想找到關鍵控制點,首先要對各個業務流程進行風險評估,經營風險排序后確定關鍵點。
三、內部控制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的主要問題是要保證控制活動與企業控制目標相一致,通過有效手段加強內部控制的實施,并改善企業員工對內控制度的認識。
1.控制活動與控制目標相一致
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在確定了關鍵控制點、業務流程和控制內容后,就要針對這些內容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內部控制設計是否有效的關鍵。企業的控制活動是否有效,衡量的標準就是實施控制活動后其結果能否與控制目標保持一致,也就是說控制活動的執行是否能夠實現控制目標的要求。
2.保證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
從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上分析,通常情況下,企業均能夠找到關鍵風險業務流程,并且能夠貫徹內部控制的制定原則,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框架,如果企業的各個部門能夠嚴格遵守規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就會有效的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但是實際情況中,往往很多都有較為完善、合理的內部控制框架或制度,卻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所以,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應該妥善處理好內部會計控制設計的制衡機制和內部控制設計中合理使用激勵手段。
3.形成內部控制的企業文化
很多企業的管理層認為,內部控制是針對下屬和普通員工進行的控制;而員工也錯誤的認為自己是進行內部控制的局外人,這些認識的存在就必然會降低企業各級管理者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控制的效果。內部控制中內部環境的建立,應包括單位企業文化的建立,樹立單位每個員工整體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使管理和控制形成企業文化,根植于企業全體員工的心中,那么這項內部控制肯定是有效的控制。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想更快、更好地發展,必須結合自身特點設計出行之有效的內控制度,使之符合企業的管理目標,從而推動企業持續、穩健發展,邁向成功。
參考文獻:
篇7
導言: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是個粗人,一個沒有文化的產品只能是個低檔貨,我們在研究開發產品時,還是在銷售時,就必須考慮為產品注入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應該能夠創造一種整體上的愉悅。
我們根據競爭的層次,把產品競爭分為:基礎功能競爭、獨特功能競爭、文化競爭,綜合起來就是產品力競爭,我們可以文化競爭是產品競爭的最高層次。反過來說,就是銷售者賣的并不是一個空調,而是一種定格某種文化的產品,這一點其實在2006年的新品中就已開始體現。
... ...(本文尚未結束)... ...
篇8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控制;一般措施
由于混凝土的傳熱性能差,結構內部熱量不易散發,形成內外溫差,導致混凝土發生應變,另一方面結構物的約束會阻止這種應變,產生溫度應力,一旦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極限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溫度裂縫,而且還會因水化熱溫升過高導致混凝土后期強度的明顯損失。混凝土澆筑凝結后,溫度迅速上升,一般在3―5d達到峰值,而控制混凝土溫度峰值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從設計和原材料兩個方面人手,施工過程采用輔助控制為輔的原則。
1 設計措施。
1.1 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在設計時宜在C20~C35范圍內選用,利用后期強度R60。隨著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物不斷出現,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設計選擇有日趨增高的趨勢,出現C40~C55等高強混凝土。設計強度過高,水泥用量過大,必然造成混凝土水化熱過高,混凝土塊體內部溫度高,混凝土內外溫差超過30t以上,溫度應力容易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產生開裂。對于豎向受力結構可以用高強混凝土減小截面,而對于大體積混凝土底板應在滿足抗彎及抗沖切計算要求下,采用C20~C35的混凝土,避免設計上“強度越高越好”的錯誤概念。考慮到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在保證基礎有足夠強度、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強度,這樣可以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澆筑塊體的溫度升高。
1.2 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在設計時除了應滿足承載力和構造要求外,還應增配承受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應力及控制裂縫開展的鋼筋,以構造鋼筋來控制裂縫,配筋應盡可能采用小直徑、小間距。采用直徑8~14的鋼筋和間距在100-150mm比較合理的。
1.3 面積較大的基礎及其他筏式基礎、箱式基礎不應設置永久變形縫(沉降縫、溫度伸縮縫)及豎向施工縫。
1.4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在施工前,應對施工階段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溫度、溫度應力及收縮力進行驗算,確定施工階段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升溫峰值,按照規范的要求,內外溫差不超過25℃。
2 材料措施。
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應滿足國家頒發或部頒發的水泥、混合材 料、砂石骨料和外加劑的質量標準。必須對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測與控制,并建立一套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對原材料進行 檢測的目的是檢查原材料的質量是否符合標準,并根據檢測結 果調整混凝土配合比和改善生產工藝,評定原材料的生產控制水平。
2.1 為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澆筑塊體的溫度升高,可利用混凝土60d后期強度作為混凝土強度評定、工程交工驗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依據。
2.2 采用降低水泥用量的方法來降低混凝土的絕對溫升值,可以使混凝土澆筑后的內外溫差和降溫速度控制的難度降低,也可降低保溫養護的費用,這是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選擇的特殊性。強度等級在C20~C35的范圍內選用,水泥用量最好不超過380kg/m3。
用加粉煤灰和礦粉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同時可代替水泥,降低水化熱。通常摻合料的摻加量為水泥用量的15%―30%,可以達到降低水化熱10%―20%。外加劑主要指減水劑、緩凝劑和膨脹劑。混凝土中摻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鈣減水劑后,不僅使混凝上工作性能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又減少10%拌和用水,節約10%左右的水泥,延緩水泥的水化時間,從而降低了水化熱。一般泵送混凝土為了延緩凝結時間,要加緩凝劑,反之凝結時間過早,將影響混凝土澆筑面的粘結,易出現層間縫隙,使混凝土防水、抗裂和整體強度下降。為了防止混凝土的初始裂縫,宜摻加膨脹劑。常用的膨脹劑有UEA,EAS等型號。
2.3 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措施。混凝土的拌制、運輸必須滿足連續澆筑施工以及盡量降低混凝土出料溫度等方面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2.3.1 當炎熱季節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時,混凝土攪拌場站宜對砂、石骨料采取遮陽、降溫措施。
2.3.2 攪拌用水可采用冰水,深井水等降低混凝土的出料溫度。
2.3.3 在夏季對澆筑完成后的混凝土表面進行蓄水降溫和遮陽降溫。
2.3.4 對于一次性澆筑量較大的混凝土構件,在澆筑方案安排中盡量采用“后澆縫”和“跳倉打”等施工安排,縮小一次性澆筑的面積數量和混凝土澆筑量,以此來控制施工期間的較大溫差及收縮應力。
2.4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的措施。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按溫控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保溫養護,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2.4.1 保溫養護措施,應使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外溫差及降溫速度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
2.4.2 保溫養護的持續時間,應根據溫度應力(包括混凝土收縮產生的應力)加以控制、確定,但不得少于15d,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
2.4.3 在保溫養護過程中,應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保溫養護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關鍵環節,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內外溫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塊體的自約束應力;其次是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降溫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以提高混凝土塊體承受外約束力的抗裂能力,達到防止或控制溫度裂縫的目的。同時,在養護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濕度和抗風條件,使混凝土在良好的環境下養護。
2.4.4 塑料薄膜、草袋可作為保溫材料覆蓋混凝土和模板,在寒冷季節可搭設擋風保溫棚。覆蓋層的厚度應根據溫控指標的要求計算。
2.4.5 對標高在±0.000以下部位的混凝土,只要條件具備應該及時進行回填土工作;而對±0.000以上的部位混凝土應及時加以覆蓋,切記不要讓混凝土長期暴露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
溫度控制的具體措施常從混凝土的減熱和散熱兩方面著手。所謂減熱就是減少混凝土內部的發熱量,如減少水泥用量、采用低熱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拌和出機溫度,以降低入倉澆筑溫度T p 等。所謂散熱就是采取各種措施,加速熱量的散發,在混凝土溫升期采取人工冷卻降低其最高溫升,當到達最高溫度后,采取人工冷卻措施,縮短降溫冷卻期,將混凝土塊內的溫度盡快地降到灌漿溫度,以便進行接縫灌漿。
參考文獻:
[1]寧仁岐.建筑施工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關鍵詞】獨立學院 畢業論文 質量監控 評價體系
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提出要“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制定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辦法。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分類制訂實踐教學標準。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必要的學分(學時)。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獨立學院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形式,發展至今已有303所 (2012年3月教育部數據),遍布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畢業論文也是獨立學院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畢業論文進行質量監控,強化畢業論文過程管理是提高論文質量的必然要求。但質量監控效果如何?如何構建對質量監控體系的評價標準是衡量獨立學院畢業論文組織、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內容。本文旨在對該評價體系的構建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獨立學院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從動靜兩個方面構建畢業論文質量監控評價體系
獨立學院畢業論文工作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內容,一般安排在第8學期,有的學校從第7學期期中就開始,直到來年的5月份結束,持續6個月之久,學分達到7.5或更多。對于學院、系部、指導老師、學生而言都是工作、學習中的“重頭戲”,對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的評價應從動、靜兩個方面全面考察。靜的方面包括教學文件(如畢業論文工作大綱、計劃、各種統計表格、評分標準等)是否齊全、師資力量是否具備、可供文獻資料是否充足;動的方面包括選題環節是否安排有序,畢業論文組織、中期檢查過程是否嚴格,指導老師指導環節是否科學合理、能否滿足學生需求,學生寫作態度、紀律、答辯過程管理是否嚴格等。對評價的各項內容分等級設定不同的標準予以評分。
二、注重師生有效聯動構建畢業論文質量監控評價體系
老師和學生是教學工作的兩大能動主體,教和學是相互促進,互為條件的關系,在畢業論文寫作的整個過程中,應注重指導老師和學生的有效聯動,既要評價教師的指導態度、指導方法,又要對學生的寫作態度、學風、紀律方面進行考察,在寫作中有好的態度、良好的學風及嚴格的紀律是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必要前提。評價畢業論文質量決不能僅從論文本身著手,在實踐中,存在學生找人的嚴重情況。因此,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中應包含對師生互動的管理措施,如要求指導老師每周與學生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就論文寫作情況加強溝通,通過指導日志的填寫記錄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情況等。
三、以畢業論文質量作為評價監控有效性的重要內容
對畢業論文寫作進行組織、管理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完成高質量的論文。因此,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進行的實際效果,最關鍵還是要看畢業論文本身的好壞。在評價體系中應突出對畢業論文質量的考察。從選題是否符合教學要求,是否能做到結合實際、選題的深度、廣度等方面,從論文的字數、格式、結構、論點、論據等各個方面分等級進行評價。另外,還應就畢業論文的相似度檢測結果予以關注,近年,一些獨立學院把對畢業論文進行相似度檢測作為學生論文合格的必經程序,在設置具體評價標準時,大多以40%為分界線,這一舉措客觀上給學生造成一定壓力,為了檢測過關,在論文寫作中,通常會有社會調查、座談會、數據分析等內容,保證了論文的質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重視學生對畢業論文監控體系的評價
在構建畢業論文質量監控評價體系時,要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了解學生對畢業論文工作的認可度,并將此作為對指導老師進行獎勵的主要依據,掌握通過寫作畢業論文,認為收獲較大或一般的學生比例,并進而收集學生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在今后的組織、管理中予以改進。
總之,加強獨立學院畢業論文工作,對于深化獨立學院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只有構建科學、合理的畢業論文質量監控評價體系,切實使學院、系部、教師、學生各個主體重視畢業論文工作,嚴格規范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過程,強化責任心,積極創新才能使獨立學院畢業論文質量真正提高。
【參考文獻】
[1]施少敏等. 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卷調查分析[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15-118.
篇10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公司;改進建議
JEL分類號:G23 中圖分類號:F83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11)11-0104-04
集團財務公司是產融結合的產物。截至2010年末。我國財務公司資產總額為15407億元,凈資產總額為1858億元。財務公司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討論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內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我國財務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建議。
一、財務公司內部控制理論與文獻綜述
內部控制理論的前身是20世紀40年代的內部牽制理論,并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了較大發展,形成了基于企業層面的內部控制結構理論。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理論的提出,它才真正被金融機構所熟悉和應用。20世紀90年代國際金融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等,使全球金融界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良好的內部控制要遵循如下原則:(1)合法性原則,內部控制設計必須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如《公司法》、《證券法》、《會計法》等等。(2)相互牽制原則,公司必須在每項業務流程上配給足夠的參與人員,一般不少于兩個,從而形成人員之間的相互制約,避免因“一人操作”可能出現的事故和差錯或因無人監督造成的、現象,相互牽制原則可以及時發現或制止出現的問題和隱患,提升公司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3)程式定位原則,是指公司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應該根據公司章程和相關法律法規,對具體職務的性質和人員配備作出明確定位,并賦予相應的職責權限,職位和人員設置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章辦理,以使職、責、權、利相一致。(4)系統全面原則,強調內部控制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特點,要求內部控制的具體內容應涉及單位的各個部門、公司業務流程的各個節點,保障對公司經營業務和日常運作的管理和控制的全面性、合理性及協調性。(5)成本效益原則,是基于經濟學中機會成本的概念,要求公司做好調配工作,協調內部資源,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6)重要性原則,要求公司內部控制設計應有輕重緩急之分,對業務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控制程序和方法。
由于財務公司具有金融性、產業性、企業性三重屬性,因此對財務公司的理論研究遠遠滯后于實踐的發展。財務公司的內部控制在我國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些學者對財務公司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財務公司的功能定位、風險管理等方面。馮云飛(2004)對我國財務公司的功能定位進行了總結.認為我國財務公司的功能應定位于結算中心、內部銀行和投資銀行上,財務公司應當具有內部結算功能、籌資功能、投資功能、咨詢顧問功能,致力于向全能型金融機構發展。卜志坤(2008)提出了一種新的灰色關聯度算法模型,對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特征進行實證分析,提出了推動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發展的建議。王興昌(2010)將財務公司面臨的風險分為管理體制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五類,并提出了可以從政策、風險管理系統和服務理念三方面著手,為財務公司的業務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張曦(2011)指出,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我國財務公司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風險識別管理問題、風險控制管理問題、風險計量管理問題和風險監測管理問題四個方面。
二、當前我國財務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人治理存在先天缺陷
財務公司雖然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但在行政上隸屬于企業集團。相對單一的股權結構難免產生一些不利后果:(1)財務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的組成人員均為集團內部人員,三會之間難以形成規范、有效的權利制衡;(2)集團公司進行產業經營的時間較長,對財務公司法人治理問題和金融企業特性認識不足.對財務公司的金融風險控制偏弱。雖然三會俱全。有的甚至還聘請了獨立董事,但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卻沒有真正建立,公司治理制度虛化,法人治理結構中應有的“分權與制衡”的目的沒有實現,難以有效控制財務公司的運營風險。
(二)委托授權不清晰
公司法人治理的法律基礎是民法中的委托原則,但是大多數財務公司在實際運行中授權不清晰,具體而言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授權不明確,委托人與人對風險邊界的認識不統一,造成風險失控。二是沒有授權,決策效率低下。有的財務公司委托人在授權問題上采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將大部分的經營決策權集中在董事層面甚至是股東層面,由于董事會和股東會并非常設機構,通常需要經過繁瑣的會議召集和決策程序才能作出決議,這種低效率的運作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發展需要。
(三)激勵約束機制偏弱
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問題是建立人力資本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由于大多數財務公司的控股集團對人力資本缺乏市場化管理手段,因而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激勵約束的對象認識缺位,將公司治理中的激勵約束機制單純地認為是對公司經營管理人員的激勵約束,忽略了對董事和監事及其他人的激勵約束,從而造成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職能虛化:二是人才選拔機制市場化程度不高。財務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大多由集團公司行政任命產生,這樣不利于財務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激勵、約束機制弱化。目前對財務公司經營管理人員的考核指標大多沿用傳統企業的考核指標,忽略了財務公司的金融特性,缺乏針對性。在這種用人模式下,一方面激勵不足,人的人力資本價值未能得到真正重視.另一方面約束不力,破壞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之間層層產生、層層制衡的委托關系。
(四)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
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內部審計機構與被審計部門都受同一企業負責人領導,公司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或者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員工之間的利益關系,都會導致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為風險的產生埋下隱患。內部審核走形式,監督不到位,嚴重影響了內控制度的錯誤糾正和風險防范能力的發揮。同時。對授權授信沒有進行統一管理,權力得不到有效制約,同時部門設置交叉重疊,缺乏嚴格的崗位操作規范。使公司權責不明,造成工作上的低效率,經營上的高風險。
(五)內控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
獲得全面、有效、及時的信息是保證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運作的手段之一,建立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可以為內部控制提供科學的評估方法。由于有些財務公司內部控制的控制點不能有效地滲透到各個系統的關鍵環節,甚至公司信息系統本身不完整,給內部控
制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致使操作風險頻繁發生。但建立先進的信息系統需要金融機構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對財務公司等中小金融機構來說成本過高。因此,財務公司數據信息普遍比較分散,缺乏統一的計算機數據信息系統和集中的數據信息庫,信息的共享程度較差。使得內部控制管理信息的獲取、歸集和分析比較分散和落后,內部控制水平較低。
(六)內控與合規文化建設薄弱
(1)內控部門人員力量薄弱。由于財務公司自身規模較小,組織機構簡單,配置的部門和崗位較少,兼職現象較為普遍,部門職責、崗位職責模糊,權責不清。財務公司的風控或監督部門員工數量較少,如果僅靠這些員工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管理防止差錯,顯得不足。而且員工素質普遍不高,集團財務公司的員工之前多數從事會計工作,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金融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知識,沒有將內部控制和自己的切身利益聯系在一起。(2)合規觀念需要加強。大多數集團財務公司雖然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合規監控部門,但合規制度不健全。不少高層管理者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內控管理,認為財務公司的合規部門增加成本而并沒有實際效用,導致經營者在指標的壓力下,形成了普遍有令不行的現象。公司員工合規觀念淡薄,在具體業務操作中沒有按規章制度辦事。
三、進一步加強財務公司內部控制的設想
(一)合理設定財務公司內部控制的目標
在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中.內部控制主體包括董事會、經理人、管理者和廣大職工,以董事會為主體的內部控制處于最高層次。同時。由于董事會是企業的法人代表機構,董事會的內部控制目標代表著公司的內部控制目標.但每個控制分部的控制目標因主體的不同而略有差異。(1)以董事會為主體的內部控制目標。董事會的控制目標是公司的內控目標的表現,它包括兩個方面:對內目標和對外目標。其中,對外目標是實現股東權益的最大化;對內目標是保障公司經營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障公司財產安全和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2)以經理人為主體的內部控制目標。其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就是完成董事會下達的各項任務,主要是董事會的對內目標方面。(3)以管理者為主體的內部控制目標。管理者是公司內部各個崗位的負責人,是公司內部控制的中流砥柱,他們受經營者的委托,對內控具體的實施進行管理和控制,其內控目標主要是完成各項責任目標。(4)以職工為主體的內部控制目標。職工是公司內控目標的最后一層,是公司內控設計的基礎,這部分目標的完成是公司得以順利進行日常經營活動的保障。其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就是完成其崗位責任。
(二)完善財務公司內控體系的組織架構,強化法人治理
良好的內控組織架構具有分工合理、職責明確、報告關系清晰的特點。財務公司公司治理所要實現的目標既要實現控股集團提高資金效率的目標,也要在股東利益、相關者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上尋找一個平衡點。雖然財務公司在控股企業集團中處于從屬地位。要為產業集團服務,但從事金融活動還是應該堅持基本的風險管理原則。為解決董事主要甚至全部來自于控股企業集團不利于優化治理的情況,可以考慮多聘請一些專業的獨立董事。控股集團在推選董事時.應著重考慮推選懂金融的專業人才擔任。為彌補董事多來源于實業、專業不足的情況,盡量從現有金融從業人員中聘請高級管理人員。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有條件的財務公司可逐步構造扁平化的管理結構。促進其從機械式向有機式并最終向虛擬組織轉變。針對目前財務公司制度虛位的情況,監管機構應該結合財務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中長期及近期的監管目標,分階段推出相應的治理制度指引,如財務公司章程指引、三會議事規則指引、風險監控制度指引等。將公司法的治理理念、監管部門的監管目標和要求以及股東需求融合在制度指引中,并結合考核評級、問責制度等措施,引導財務公司規范公司治理,做實公司治理制度。
(三)完善財務公司內控體系的制度架構
按照國際上流行的管理模式,典型的財務公司規章制度體系可以按照公司治理、業務管理、其他管理三種類型進行劃分,其中業務管理類制度又可劃分為橫向的流程管理與縱向的業務管理兩方面。其中的關鍵是,要完善內控手冊這一特殊的制度文件。內控手冊是以業務條線而不是部門為著眼點,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內控手冊由若干業務流程規范文件組成.每一業務流程規范文件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業務條線的詳細描述;二是控制矩陣,即在對業務條線進行詳細描述的基礎上.提煉出該業務條線的關鍵控制點,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為內控公司自我評估及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打下基礎;三是在上述基礎上,提煉出本業務條線所涉及的各個部門及其崗位,對相應的崗位職責進行規范。針對財務公司規模小、部門少、人員少的實際,內控制度要求既要達到相互牽制的目的,也要簡化流程,同時,也要允許適當的兼崗。要按照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結合實際重塑財務公司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
(四)健全公司管理制度,落實崗位職責
根據權利適度分離的原則劃分內控管理組織層次,將公司業務事前、事中、事后的責任明確.管理到位,落實崗位職責,實現內部控制的科學化和程序化。(1)明確事前權責機制。改變目前股東對董事和監事的授權、董事會對高管人員的授權、公司章程對監事會的授權不明晰的問題,使所有參與公司治理的人員都能明確自己的權限,使每一級人的操作風險都在可控的授權范圍內,使越權的行為都受到權限的限制而無法操作。通過設計董事、監事、高管人員非正常離任、決策失誤追究、談話提醒等制度,實行自上而下、多層次、多角度的問責制度,提高董事、監事等人的責任意識,嚴格問責,把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責和功能真正落到實處。(2)優化事中內控流程。重點是優化內控的信息流和資金流。加強內控信息系統的建設。使公司日常業務、投資管理、審計稽核以及管理層與普通員工交流得以有序進行。轉變內部資金調撥供應鏈各個節點上的具體職能,使之適應多層次資金流程管理,提高對資金管理系統的集成和對具體業務流程的監控作用。(3)加強事后審計監督。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保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建立一個不依附于任何職能部門、在總經理直接領導下、獨立地行使審計監督權的內審部門.用其來統一管理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和協調外部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內審部門除了定期對公司內部控制進行監測.還應制定應急和連續營業方案。
(五)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強化內部控制評價
定期開展內控體系自我評估,建立長效機制,包括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機制、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等。一是實現內控管理信息化。信息系統建設要考慮整體性,確保不同系統之間的合理銜接。財務公司作為產融結合的產物,信息系統既要具有一般金融機構信息系統的功能,還要具有緊密聯系、跟蹤企業集團的功能。建立異地災備系統,強化外包項目管理,防范外包風險,切實保障信息安全。二是要建立高效的溝通和監控渠道。應加強內控信息系統的建立,為內部員工、管理者以及業務合作者提供了一個公開、高效的網絡。同時,與程序化監控模式相結合,強化專人監督,加強對內部控制流程的管理,及時檢查內控系統的運行狀況和實施情況。應用內控評估模型,引入定量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結合的方式,根據公司的風險偏好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綜合反映財務公司運營安全程度和經營效益情況。可以探索運用IS09000標準構建財務公司內控體系。
(六)提高員工內控能力和意識,營造公司合規文化
一是強化員工業務培訓。多邀請國內外一些著名金融機構對員工進行內控培訓,樹立員工的內控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二是著力提高員工素質。落實績效考核,建立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增強員工對工作和薪酬的滿意度。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相結合,多引進一些金融領域的專業人才。三是營造企業合規文化。公司的合規文化能使企業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公司員工在公司經營活動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為準則約束自我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管理層應以身作則,為員工樹立榜樣,在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中。加大員工特別是業務骨干的參與力度,將內部控制的理念、方法深入員工的內心。采用“以考促學”的辦法。舉辦內控知識考試,遴選出重要的內控制度對員工進行學習引導,將風險責任與考核、績效聯系起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