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服務提升計劃范文
時間:2024-03-06 17:57: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服務提升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計劃生育技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357-01
我國的人口正在不斷的增長,為了控制我國的人口數量,保證優生優育,為育齡群眾提供必要的節育和生殖健康等相關方面的知識,我國提出了實行計劃生育這一項政策。計劃生育的實行是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有效運用上開展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已經是計劃生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育齡群眾的生育質量、生活質量和心態,甚至是整個計劃生育工作的發展。因此提高計劃生育的技術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護理這一項工作也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護理質量的高低對整個計劃生育的服務質量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提高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的護理質量,是使護理工作更趨向完美的必然選擇。
1 方法
1.1 心理護理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則為我國的這項國策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這項國策所堅持的前提必須是以人為本,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1]。接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女性一般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壓力,因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特殊性,再加之很多女性對這項技術缺乏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導致她們往往會在接受服務的時候產生抵觸心理,有的甚至萌生恐懼和害怕。所以需要相關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通,介紹該項技術的安全性,向其解釋必要的節育措施,并幫助其選擇長效的避孕措施,耐心的做好心理陪護工作。
1.2 針對
在進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時候要注意做好針對,針對的原則是尊重個體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辯證地看待接受服務的不同個體[2]。因為很多接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女性都是生育過二胎的婦女,有些婦女兩胎都是女孩兒,其心理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一定的抵觸,所以對于這一類的女性在做好心理護理的同時還必須做好相關的解釋工作,針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護理。要對其解釋相關政策,并且介紹相關的手術過程和手術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解除其抵觸的心理。
1.3 加大宣傳力度
對于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而言,要求做好宣傳工作。在醫院、計生服務站內部,計劃生育宣傳工作的主要宣傳主體是站、內的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在做好相關的生理干預的同時,也要加強計劃生育的宣傳。護理人員需要向接受服務的女性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傳播健康的生殖知識。可以針對不同的主體完善上面所提到的針對[3]。要做好新婚夫婦優生指導工作,向孕婦提供必要的保健知識,對于產后婦女要進行科學育兒的講解工作,可以適當指導必要的避孕節育方法。除此之外,要做好育齡夫婦關于常見病癥的預防和治療工作,必要的時候還要進行更年期保健指導。關于院、站外的宣傳,主要可以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雜志和報紙等宣傳媒體來進行宣傳,使計劃生育更加的深入人心。
2 結果
通過本研究的相關護理干預,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護理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施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以來,接受服務的女性的滿意程度大幅度提高,而相關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服務態度都有了明顯的增長和改善。
3 討論
為了做好新時期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開展計劃生育的優質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良好的機遇[4],要想實現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成功的由強制型轉向服務型,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護理過程中以“受術者至上”作為指導理念,關心受術者的自身情況和家庭環境,注重她們的心理變化和需求的不同,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接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女性的真切需要。除此之外,從護理人員自身來說,護理人員要做好護理工作,不僅需要有豐富的專業醫學知識,同時還要具備相關的心理護理知識、人文社會知識等。只有護理人員擁有過硬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并且不斷的更新自身知識,這樣才能充分的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熱情,增強工作責任感和職業精神。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護理人員才能根據不同受術者的不同心態進行不同的心理指導和疏通[5]。從目前我國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實施情況來看,特別是對農村婦女進行節育手術時,由于她們大多文化素質不高,相對缺乏充分的健康知識,因此在手術過程中不積極的配合醫生以及護理人員的治療,甚至個別婦女還產生了抵觸心理。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之一就是要做好受術者的身心護理,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走進接受服務女性的生活,站在接受服務女性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讓她們消除一切負面的心理情緒,切實感受到溫暖親切,從而摒棄接受服務時的緊張焦慮甚至是抵觸的心理,提高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提高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為計劃生育事業做出有效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華毛.基礎護理在鄉鎮計劃生育服務站工作中的重要性[J].青海醫藥雜志,2012,33(06):154-155.
[2]保成華.淺談基礎護理在鄉鎮計劃生育服務站的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2013,25(01):85-86.
[3]余立立.基礎護理在鄉鎮計劃生育服務所的應用[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33(11):67-68.
篇2
【關鍵詞】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護理工作;護理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should take the family planning work and the effect of. Methods: 157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2012 March -2012 year in August, to take care of all aspects, compared with 2011, January -2012 year in February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Results: In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staff family planning department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ervice image, can make patients get better care, family planning at the exhibition, also can be more smooth.
Keywords: technical services of family planning; nursing; nursing
計劃生育服務站的主要目的為生殖健康、優生優育、避孕藥發放等方面的服務,該類護理人員服務質量的高低決定了計劃生育的事業發展,對群眾的生育質量和生活質量也有較大的影響,為了使服務治療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需要護理人員繼續給予自身完善,為更多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指導。現將具體的改進措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患者157例,在相關治療同時給予各方面護理,年齡范圍:22-44歲,平均年齡為28.47歲。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年齡范圍23-45歲,平均年齡為28.21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 心理方面護理 計劃生育方面的服務必須要以人為本,使人的心理與生理都得到較好護理,減輕心中的抵觸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相關手術和治療。需要進行計劃生育手術的群眾,大部分都已經生育過孩子,但是并不了解計劃生育的手術,有恐懼和害怕的不良情緒,存在抵觸心理[1]。因此對該類患者護理人員要給予相關的心理護理,針對患者的家庭和個人情況,進行適當的開導,并闡述節育措施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夠達到更好的避孕效果。部分患者還存在較大的思想疑慮,因此護理人員要引導患者將心中的顧慮講出來,并為其解答,從而較好的配合治療。
1.2.2 提升自身素質 因為計劃生育方面的工作涉及較廣的范圍,有較強的技術性,所以對護理人員有更高的要求。該部門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加計劃生育方面的知識,包括避孕節育、優生優育以及生殖健康[2]。在手術配合操作中,要按照規定采用無菌操作,避免患者的院內感染。做好手術室的配合工作,首先保證手術室的清潔,減少無關人員的進出,尊重患者的隱私,禁止手術中對其他話題的談論。
1.2.3 良好溝通、滿足需求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護理人員各方面的需求有一定了解,尤其對于疾病較為嚴重的患者,需要對病情和治療方法都給予相關的闡述,減輕患者的顧慮,叮囑家屬多給予患者關懷[3]。可以針對患者具體的需求應用一些計劃生育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如,給予乳腺病方面的查治,給予孕期婦女相關的優生檢測和咨詢,盡量滿足群眾各方面的需求。
1.3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出現的數據均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X2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給予各方面護理的157例患者中,133例護理滿意,21例護理一般,3例護理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8.1%;未采用護理措施的160例患者中,93例護理滿意,46例護理一般,21例護理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86.9%。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計劃生育是我國重要的基本國策,為了使該項事業順利開展,又能使患者得到較為舒適的治療和解決措施,也對護理人員提出了相應措施[4]。采取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并給予良好的溝通。能夠使患者心中的顧慮較好消除,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減少感染等情況,使其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懷,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滿意程度,通過各項手術后患者的滿意程度高達98.1%。由此說明在計劃生育服務工作中提升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能夠使患者的滿意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梁小萍,李麗紅,張繼海,劉寶樂.關于計劃生育受術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的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03):152-153.
[2] 曾慶伶,郭敏,王晉祥,王子翔.從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的創建看護理工作的重要性[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16(05):127-128.
篇3
關鍵詞:護士層級管理連續排班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2-0157-02
優質的護士層級管理應確保全員參與,院長及護理副院長可統籌監管,令護士分批參與護理部開展的層級管理與連續排班相關工作培訓。護士人員應明確工作理念、層級管理模式利弊性以及護理專科的良好發展前景,進而提升自覺參與工作意識。護士長應定期組織開會討論,本著自愿原則,在醫院范圍內選擇標桿科室做好層級管理的試點運行,并實踐APN模式連續排班管理。可依據科室護士總體狀況,本著自愿報名方式優選護理組長以及替值組長。對于具有專科護師的醫院科室,學科帶頭人應抓好業務管理,完善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的職責定位,做好工作流程的科學引導與規范管理。
1護士層級管理及連續排班科學實踐策略
1.1護士連續排班科學策略。醫院各科室應依據工作人員狀況、護理工作內容,科學推行連續排班管理制度,可設置三班管理體制,即日班、小夜班以及大夜班連續排班模式。醫院各科室應做好連續排班管理體制可行性研究分析,廣泛征求員工意見并明確制定各個班次的輪換值班時間,應秉承人人參與的原則。而后可組織召開科室會議,針對護理工作人員應做好思想動員與教育培訓,令其由思想意識上主動接受連續排班管理模式,而非被動執行。護理部門應深入探究連續排班模式,做好反思溝通,并組建推動管理小組,履行護士長統籌負責,護理人員全面分工的管理體制,并編制連續排班工作計劃,優化方案設計,制定各個班次工作職責以及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以及助理護士有效均衡的連續值班搭配方式,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大化合理應用與有效調配。各個科室具備護士人員總量固定,中午以及夜班時間的護士人員倘若提升,則會令白班人員下降。為此應做好護理人員的有效調配,將各個班次總體工作量做均衡分配,并實現飽和。可在擴充夜班及中午班人員的基礎上將一些白
班工作轉移至夜班開展,并可適度降低白班護理服務工作。對于沒有嚴格時間界定的工作,例如會陰消毒、無菌盤替換、管道護理等工作,可適當將其移至夜班進行。還可將輸液卡相關打印匯總工作、次日輸液整理擺放、治療單、標簽粘貼等工作向當天夜班有效轉移,做到白班及夜班工作的均衡適中,進而利用更多的白班時間做好治療、查房管理以及健康疏導教育工作。連續性排班還應做好人力資源的優質搭配,尤其在夜班時段應做到新老搭配,資歷搭配,令資深、經驗豐富的老護士帶領新護士,全面激發其工作熱情,降低夜班護理工作壓力,并為其提供向老護士學習借鑒的廣泛機遇,提升護理工作水平。
1.2護士層級管理應明確責任定位。醫院護士層級管理應履行護士長、護理組長、高級責任護士及初級責任護士工作,以及實施專科護士、護士以及助理護士的層級管理模式。護士長責任定位,應做到對人員進行合理分配,科學實施對護理組長整體工作服務質量的全面監督,并統籌協調,提升護士人員整體工作服務積極性。還應完善專業發展,做好病歷書寫記錄工作。面向護理組長,護士長應實施良好定位管理,明確編制崗位責任體制,做好考核指標管理,并定期對護理組長進行工作業績考核。護理組長崗位責任定位,應全面負責組內安排管理工作,優化護理質量,對下級護士應實施有效引導,并做好責任護士全面考評管理。助理護士則應基于責任護士的科學引導優質完成臨床護理工作任務。對于助理護士為患者提供的生活照顧服務應做好水平、責任考評管理。
1.3護士層級管理實踐模式。護士層級管理及連續排班實踐中,護士長應依據護理部與醫院科室內相關工作計劃編制本病區服務管理計劃,并做好實施狀況核查、評價、總結、監督。應秉承合理、優質、人性化、科學的原則,基于彈性模式做好連續排班管理。同時應參照行業規范編制工作流程與具體指引策略。應全面了解病區開展護理工作服務狀況,并做好復雜技術、各項創新護理業務的參與與科學指導。護士長還應積極參與科室主任查房工作,對于個各類大型手術、復雜或新開展醫療手術,應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參與疑難與死亡病例的研討分析會議。為提升業務技能,護士長應定期組織病區開展豐富業務理論學習、實踐技術考驗,全面落實科室各層級護理人員的優質服務、規范業務技能培訓,并編制良好的繼續教育管理計劃,為護理人員做好職業規劃,完善護理考核管理。可引入五常法,完善病人、探視以及陪護人員的綜合管理,明確護理人員的核心需求、思想意識、服務工作狀況,進而全面提升凝聚力。護理組長應基于護士長或專科護師的科學引導開展日常管理服務工作。應依據工作狀況需求,擔負各班次服務工作,并服從護士長管理統籌,還可在需要時對護理組排班工作全面負責。對病區安全應強化管理,有效預防感染事件,還應做好小組業務技能培訓及管理考核,監督助理護士以及衛生員的實踐工作,并做好公正評價,年度臨床完成的夜間值班工作則應高于十二次,并應做好工作信息資料的匯總收集,協助護士長完成護理報表的科學填寫。
在病區管理工作中,責任護士應保證區域環境的安靜、良好、健康、整潔,并為病人系統編制安全防護管理措施。其在臨床值夜班的總體次數應在每年高于八十次。并應履行培訓計劃,積極參與繼續教育以及醫院組織的在職教育培訓。另外,助理護士應聽從注冊護士科學引導,依據分級護理工作要求,輔助注冊護士做好基礎護理管理工作以及低技術性、非專業性護理。其不應從事侵入性、需要無菌操作以及創傷護理的專業操作,也不能獨自進行重病患者的日常護理。
2結語
總之,做好護士層級管理及連續排班服務管控尤為重要,我們只有基于醫院運行服務狀況,制定科學有效的實踐策略,優化管理模式,方能提升工作水平,創設優質的護理工作環境,并促進醫院實現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4
一、強化法律意識,嚴格制度落實,保障護理安全
1. 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防范風險意識,組織全體護士、特別是對新上崗護士培訓法律法規。使護理人員進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為更好地履行職責,依法行醫,提供了依據,做到知法守法,更好地應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及他人利益。
2. 嚴格核心制度的落實。護理部深入科室嚴格考核,現場抽查,掌握制度落實情況,使護理人員真正理解了核心制度的內涵,懂得了如何用制度指導實際工作;認真落實護理質量缺陷登記報告制度,定期組織召開護理質量缺陷討論會,進行討論,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
3.強化了環節質量。抓好護理人員的環節監控、病人的環節監控、時間的環節監控、護理操作的環節監控,提高了護理質量,從而保證了護理安全。
我們本著“質量、安全、優質服務”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始終孜孜不倦,遵循科學規范的管理、高效優質的服務、為病人創造安全和諧的護理環境、贏得真誠滿意的贊譽。
二、加強優質護理服務水平,提高患者滿意度
1.提倡人性化服務,從服務對象的特點和個性出發,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尊重病人,服務于病人,順應時展和現代生活需要為切入點,不斷改善服務措施。
(1)更進一步加強了臨床基礎護理工作和患者的生活護理。每天由責任護士對所有患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不同的需求提供床上洗頭、面部清潔、梳頭,床上擦浴,剪指甲、協助大小便等基礎護理工作。同時,通過巡視病房,在與病人交流的同時了解病人病情變化并處理,及時滿足病人的各種需求,有效地減少了呼叫的次數,保證了病區良好的環境。
(2)病區還開展了多項服務:即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張舒適床位、一個清潔環境、一個詳細入院介紹等。
(3)協助病人做好生活護理,特別是通過觀察病人的飲食情況,了解病人有無飲食上的誤區,及時給予糾正和指導。護士們通過運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在照顧患者的飲食起居的過程中,不但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同時可起到心理安慰的效果,減輕由于住院所帶來的不適感。
(4)進一步加強專科護理,增進護患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根據我院的專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如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床頭采用溫馨提示卡、利用宣傳欄、公休座談會、示教等形式進行。
2.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來,護理部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了各崗位工作職責、修訂和完善了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同時在門診強調必須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導,進行滿意度調查和門診慢性病就診患者電話回訪和出院病人電話回訪;住院部根據本病區特點提供“特色”的優質護理服務,就是患者和家屬還沒有想到或提出,我們的服務就提供給了患者,從而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三、提升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保證護理質量安全
(一)落實護理人才培養計劃,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
1.為適應護理臨床重點學科專科建設特色的需要,有計劃地選派業務能力強的護理骨干外出進修學習。
2.注重培養年輕骨干護士,有意識的培養第二梯隊,加強護理理論及技術操作培訓。近幾年,我院通過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護理隊伍如今已經形成新的格局:既有一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高年資護士,又有一批年富力強、承上啟下的護理骨干,更有一批年輕有為、朝氣蓬勃的青年護士,這是我們醫院最寶貴的財富,必將成為我院可持續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按計劃對各級護理人員分層級進行三基訓練和專科技能的培訓:護理部制定了新上崗護理人員的培訓計劃;畢業后1-5年護理人員的培訓計劃;畢業后5年以上護理人員、護理骨干的培訓計劃。對她們都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培訓計劃和培訓方法。
4.今年在護理隊伍中,護理部的鄒翠娥主任被市衛計委評為優秀護士,這充分體現了護理工作者的價值。
精湛的專業技術是為患者提供健康服務的重要保障。護理部通過采取多種形式、多項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有力地促進了護理人員業務能力提高,提升了醫院專業技術整體水平。
(二)護理部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各科室護理重新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護理質量檢查與考核細則,每月重點查,同時進行不定期抽查。在基礎管理、質量控制中各科室護士長能夠充分發揮質控領導小組成員的作用,能夠根據護理部的工作安排做到月有計劃,周有安排,日有重點,月底有小結。
(三)嚴格護理質量管理。護理部每月組織全院業務學習2次,科內每月業務學習2次,護理技術操作1次。每季度“基護”理論考試,要求護理人員全員參加。
(四)提高護士應急能力和急救水平。制定了臨床護理應急預案、護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提高了專業護理救治能力。
四、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增強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對于護士節等重大節日,護理部都在院內組織女性護理人員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慶祝活動,同時還有機會組織參加市衛計委舉行的各種活動,通過組織開展和參加這些健康向上,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增進了女職工之間的交流和友誼,陶冶了情操,增強了女職工努力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篇5
【關鍵詞】pdca循環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
護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護理工作中對護理對象進行的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社會教育活動。其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pdca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今年以來,我科在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中應用pdca循環,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實效與依從性。現介紹如下。
1 方法
1.1計劃
1.1.1評估收集資料 每月安排一名護士主要負責資料的評估收集。針對就診患兒家長對疾病及其他健康相關知識的心理需求,小兒常見傳染病、新發傳染病的評估及健康教育宣傳資料的收集。
1.1.2 制定完善計劃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整理選擇,有針對性地制定健康教育的主題及計劃并在護士例會上進行討論修改,主動征求科主任和醫生的意見,使計劃更加科學可行。
1.2 實施
1.2.1 組織培訓學習 加大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充實豐富專業知識,使每個參與手足口病護理的護士都能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從思想上認識到這是從事傳染病護理護士的根本任務,真正適應新模式下護士角色多元化。要求護士切實將計劃落實到位,防止走過場。
1.2.2 貫徹落實措施 注意將評估、內容、時機、方法四者隨機有效結合。做到因人、因時、因材、因病施教,達到預期效果。
1.3 檢查
1.3.1 檢查對象 護士長、責任組長檢查護士是否按照計劃要求按時執行健康教育,確保計劃落到實處。取得的效果、宣傳資料、展板、板報等是否及時更新,與陪護人員交流了解檢查其對宣教知識的理解、依從情況。 1.3.2 檢查方法 護士長不定時利用床邊交接班時的口頭提問護士對健康教育計劃內容的掌握情況。提問護士每人每月不少于1次,以促進護士不斷學習。管床護士通過實際查看與交流評判患兒及陪護人員對健康教育實施后的實際效果、行為依從性。
1.4 處理
1.4.1 及時評價 健康教育是護士與服務對象之間雙向交流的過程。管床護士在實施健康教育后需對護理對象的行為作出及時的評價,指導其不足之處。同時注意征詢和聽取服務對象的需求及建議。
1.4.2 持續改進 每月召開1次護士例會,以總結,交流,聽取,匯總及服務對象對本月健康教育的反饋,肯定優點,繼續更好的深化保持。對薄弱之處及時提出建議進行討論修改,定下個月的健康教育計劃,以不斷促進和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1.4.3 激勵機制 對健康教育主題選擇適時實用,內容先進豐富,實施效果明顯,受到服務對象好評的護士在例會上應給予表揚和肯定,并記入護士績效考核,給予物質上的獎勵。
2 實施效果
我科將pdca循環應用于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中,護士專業綜合知識,溝通技巧都有了明顯提高。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大多數患兒癥狀輕微,以發熱、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少數患兒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和心肌炎等[1]。剛入院的患兒及家屬由于對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對醫院環境陌生,又要進行隔離,往往不知所措,患兒哭鬧不安,這時就需要醫護人員向家長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環境、消毒、疾病的轉歸情況、流行情況、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等一一告知。對患兒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并進行動撫及鼓勵賞識。并通過健康教育平臺向患兒家長傳遞了更為科學切實可行的健康行為指導,對小兒常見傳染病,季節性傳染病的相關知識有了全面系統的認識理解。促使其改變了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飲食喂養和傳統陳舊的醫療護理觀念。逐步提高了患兒及家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有效改善了護患之間的關系,提升了患兒及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開發式的溝通與宣教同時也改善了患兒及家長焦慮煩躁的情緒[2]。
3 討論
pdca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運用pdca循環對護士健康教育進行質量管理,從管結果變為管因素、管過程,能科學、真實、及時、系統地控制健康教育質量。實踐證明,運用pdca循環管理是一種保證健康教育質量,提高護理人員健康教育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應用pdca質量管理的程序與健康教育目標有機結合,注重護患雙向的反饋與交流,持續的改進,以不斷提高健康教育的實效性與依從性。
參 考 文 獻
篇6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站實施計劃生育手術的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各有150例患者的試驗組和比較組。試驗組中,年齡最大為35歲,年齡最小為23歲,平均年齡(30.57±1.84)歲;其中,上環80例,取環29例,人流41例。比較組中,年齡最大為36歲,年齡最小為24歲,平均年齡(30.94±1.74)歲;其中,上環82例,取環31例,人流37例。通過比較,發現兩組患者在年齡構成、手術類型、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護理方法。比較組患者按照傳統方式給予常規性護理,主要包括術前的健康檢查、術后的用藥指導等。試驗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服務,具體如下:定期在站內開展護理知識講座,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專門的技術培訓,鍛煉其操作技巧,提高其綜合素質;要求護理人員在服務正式開始前,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完整細致的工作計劃,將每日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落到實處,使護理服務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由于一些患者是第一次進行上環和取環,對手術的實際情況沒有很明確的認識,因此很容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影響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對此,護理人員應當在手術開始前,將上環和取環的意義和作用告知患者,并向其詳細地解釋手術的過程、注意事項等基本知識,提高患者的認識程度,消除患者的顧慮和擔憂。此外,還要經常與患者進行交流,主動與其談論患者感興趣的事物,增進護患之間的親密度,并以嫻熟的護理技巧獲得患者的信任。飲食護理和生活護理:在日常膳食上,應為患者安排富含鐵質元素、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豬肝、瘦肉、雞蛋等,叮囑患者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促進胃腸消化,防止便秘,保持能夠攝取足夠的營養。另外,每天定時監督患者進行合理作息,改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禁止患者抽煙酗酒。環境護理: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內空氣新鮮、光線充足、溫度適宜;定時打掃和消毒病房,保持室內干凈整潔;還可在空地上擺放一些香氣宜人的綠色植物,使患者身心得到緩解。健康指導:告訴患者在手術結束后三天之內,應盡量保持臥床休息,防止環脫落或傷口出血等不良后果的發生。1.3觀察指標。將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作為預后的等級評價標準。若患者已完全恢復,則為優;若患者基本恢復,則為良;若患者術后出現輕微并發癥,無嚴重的不良情況,則為可。(優+良)/總例數×100%=護理效果優良率。1.4統計學方法。數據的分析使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并采用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采用t進行檢驗。若結果為P<0.05,則說明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優良率。如表1所示,試驗組的護理效果優良率為92.00%,明顯高于比較組的83.33%,且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3比較兩組的護理事故發生率。試驗組在研究過程中,發生護理事故4例,護理事故發生率為2.67%;比較組在研究過程中,發生護理事故15例,護理事故發生率為10.00%,試驗組顯著低于比較組,且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進步,臨床護理觀念也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整體護理是一項在現代護理方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的全新的護理模式[4],它將護理對象作為護理服務的中心,以“以人文本”的理念作為指導方針,把護理對象由心理、社會、生物等多種部分組成的一個開放性整體,使護理的運行程序更為系統化、程序化,從而使護理對象得到全面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5-6]。其宗旨為在護理過程中滿足護理對象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加強對于患者的人文關注,盡量減小其受到的傷害。在本次實驗中,通過針對性講座的開展,使得護理人員主動地適應新的護理模式,并且技能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通過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環境護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從方方面面重視患者的護理需求,獲得了最舒適的護理體驗[7-8]。
綜上所述,將整體護理服務應用于計劃生育工作中,可以促進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不僅使患者獲得了顯著的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還有利于提升護理質量,減少護理事故的發生,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作者:呂雯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計劃生育服務站
參考文獻
[1]邊彩云.整體護理服務應用于計劃生育工作中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33):7084-7084.
[2]皇甫莉,陳桂花.整體護理在新時期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8):96-97.
[3]熊琦.研究整體護理模式在計劃生育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31):105-105.
[5]汪秀蘭.整體護理以及心理護理在計劃生育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3,7(07):388-388.
[6]姚群.整體護理服務應用于計劃生育工作中的臨床效果[J].特別健康:下,2014,3(03):585-585.
篇7
進一步鞏固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成效,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持續、深入開展,提高護理管理品質,根據優質護理服務規劃和優質護理服務評價細則的要求,按照醫院優護方案,擬定新生兒科優質護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以患者滿意為總體目標,夯實基礎,鞏固成果,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提升服務內涵,持續改進護理質量。使患兒家屬滿意度≥95%;健康教育知曉率≥85%。
二、實施措施
(一)繼續完善修訂科內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繼續完善修訂質量控制標準,加強對護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強對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職業素質、優化護理服務
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培訓和專科知識培訓,使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強化基礎護理及分級護理的落實并保證質量。
2、 加強護理專業技術操作培訓。按照新生兒科培訓計劃分層對全科護士進行技能操作培訓,牢固掌握護理基本技能,夯實基本功底.
3、采取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以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
業務素質,提高護士觀察病情、落實護理措施、記錄護理文書的能力。
(三)嚴格遵守《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規范管理。
1、新生兒科護士必須持證上崗,并經新生兒專業培訓,掌握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護理技能,熟悉新生兒急救操作技術和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控制技術。
2、嚴格執行身份確認制度、查對制度,患兒住院期間必須配戴身份識別腕帶,如在沐浴、檢查、治療時損壞,應及時補戴,確保患兒身份正確。
3、嚴格限制非工作人員的進入,工作人員上班時要穿統一服裝、洗手,進行各項操作時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認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設備應當定期檢查、保養,保持性能良好,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設備、設施,防止發生火災事故。
5、按照規定建立醫院感染監控和報告制度,定期對空氣、物表、醫護人員手、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細菌學監測。病室的醫療廢棄物管理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分類、處理。
6、制定新生兒外出檢查、治療、轉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實。制訂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快速有效應對意外事件,確保醫療安全。
(四)夯實基礎護理 ,切實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使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化。保持病床整潔、無異味、無污跡,物品擺設整齊規范,輸液滴數與醫囑相符,勤巡視輸液患兒,防止或減少輸液外滲,善于觀察病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五)嚴格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
1、改變排班方法,實施責任制排班模式,彈性排班。
2、全面履行護士職責,責任護士從入院到出院的各種治療給藥、病情觀察、基礎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為患兒提供連續、全程的工作,切實做好優質護理服務。
3、深化護士分層使用,依據患兒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分配責任護士,危重患者由年資高、能力強的護士負責,體現能級對應。
(六)定期滿意度調查
1、患兒出院時發放滿意度調查,聽取家屬對優質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38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質量和服務有了越來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勢在必行,而且,市場的競爭促使我們改變護理觀念,探索新的護理方法,去適應市場的需求[1]。
現以患者為中心,夯實基礎護理,提升專業價值,提供滿意服務,轉變觀念,改變服務模式,提高護理技術水平,落實責任制護理,調整崗位職責,細化工作流程,保障護理安全,健全“創優”監督及護士績效考評機制,提高護理管理水平。建立激勵機制,樹立服務標兵,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結果提升了護士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提高了科室的社會效益及患者滿意度,彰顯了護理管理水平。體會如下。
轉變觀念,改變服務模式,提高患者滿意度
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關鍵[2]。首先,組織全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創優”相關規范,《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和《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從群體形象入手,護士著裝標準整潔,精神飽滿,表情親切,態度和藹,言語輕柔,動作輕穩。并推出了行之有效便民措施,優化服務流程,確保患者入科有人接,檢查有人陪,困難有人幫,疑問有人答。
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從主動服務到滿意服務,做到接待患者有問候聲,操作配合有感謝聲,不足之處有道歉聲,巡視病房有咨詢聲。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溫馨在試點病房得到體現,創造人性化服務品牌。落實了“五到位”即關心患者到位、了解病情變化到位、護理措施到位、基礎護理到位、溝通指導到位。
以老年患者為主,更加需要溫馨、體貼、親情般的關懷,護士經常詢問患者的飲食情況、服藥情況,生活上是否需要幫助等,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也提高了護士的文化素質和修養。保持病房環境安靜、整潔、安全、有序。
護理工作是體現服務性較強的職業,患者的滿意度就是評價護理服務優質程度最關鍵的標準。每季度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反映,每個月舉辦病友公休會,征求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護患溝通,提高患者服藥和執行康復計劃的依從性,增進了護患感情,并根據反饋意見采取可持續改進的措施,不斷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提升護理技術水平,崗位練兵,健康教育顯成效
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能是優質護理的核心內容,知識全面、技術過硬、工作認真負責為首要的護理指征。通過加強三基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和考核,以老帶新,傳授操作經驗,以及護士們勤學苦練,提高了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再者我科以老年患者為主,健康教育不僅是宣教的形式,更是一種治療的手段,護士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健康教育實施的成效,從而影響到疾病的治療、預后。每一個患者,建立有健康教育宣教單,按要求完成健康教育內容。利用病區特殊的庭院式環境,根據不同季節、疾病發生規律等,在病區內制作內容豐富的宣傳板報,定期更新內容,豐富健康教育內涵。
落實責任制護理,調整崗位職責,細化工作流程,保障護理安全
護士長依據護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安排責任護士,使病房實際床位數與護士數的比例≥1:0.4。每名責任護士平均負責患者數量原則不超過8個。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履行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溝通和健康指導等護理工作職責,兼顧臨床需要和護士意愿,改革了排班模式,實行APN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有利于責任護士對患者提供全程、連續的護理服務。
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責任護士熟悉自己分管患者的病情、觀察重點、治療要點、飲食和營養狀況、身體自理能力等情況,根據分級護理制度要求,滿足不同護理級別患者的護理和治療要求,并能夠及時與醫師溝通。臨床護理服務充分體現了內科專科特色,豐富了服務內涵,將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有機結合,保障患者安全,體現人文關懷。
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的基石,是優質服務的關鍵,也是防范和減少醫療事故及糾紛的重要環節,既是管理的要求又是管理的目標之一。每個月集中護士學習,加強護理安全教育,增強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參加全院“創優活動支持系統協調聯系會議”,加強與各部門和臨床科室的溝通與協調工作,后勤保障,下收下送,提高了“創優”工作效率。
健全“創優”監督及護士績效考評機制,提高護理管理水平
成立了“創優”活動管理小組,加強了質量監控,負責按“示范工程”活動的要求組織、實施,并定期檢查整改,啟用規范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臺帳記錄本,內容包括“文件學習、科內外溝通、大科護士長檢查、改進護理服務措施、護士征求患者意見、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等等”。囊括了活動開展的所有內容,建立護士長基礎護理質量檢查記錄本,落實護士長每天檢查3次基礎護理情況。使用基礎護理計劃表和基礎護理記錄本,方便檢查反饋,能及時發現基礎護理項目是否所有患者都落實,是否有遺漏,按計劃完成基礎護理工作。向領導小組匯報活動開展情況,接受上級督導、患者評價和社會監督,定期上報了活動報表,確保活動取得預期成效。
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以工作能力、工作量、工作質量、崗位風險、患者滿意度等要素對護士進行綜合考評考核,打破大鍋飯局面,體現多勞多得,高風險,高報酬。另一方面也充分體現高年資護士價值,體現工作能力強工作出色的護士的價值,通過績效考核,提高了護理服務水平。
建立激勵機制,樹立服務標兵,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
加強了活動引導及信息交流,組織護理骨干外出參觀學習,吸取先進經驗,探索具有本科特色的“創優”服務措施和工作模式,不斷創新思路,服務患者。
及時進行階段總結,包括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培養集體榮譽感,評選表彰“優質護理服務標兵”、服務“創優”活動先進小組,建立優質護理服務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優質護理服務標兵”的示范作用,為年輕護士起到表率和榜樣的作用,增加職業的自豪感和價值感,而年輕護士有了學習目標和動力,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同時聽取意見和建議,邊整改邊提高。在工作中對護士給予人性化關懷,了解個人的感受,對提出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
討 論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病房后,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患者提供直接護理服務,把時間還給了護士,把護士還給了患者,病房變得安全、整潔、舒適,一級護理和危重患者的生活護理到位,增進了護患溝通,從而促進了護患和諧,患者滿意度提高,通過加強三基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和考核,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成立“創優”活動管理小組,加強了質量監控等,使得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護理質量得到了提高,彰顯了護理管理水平。也提高了科室的社會效益,但與經濟發達地區比,起步較晚,而且硬件、軟件設施相對落后,只能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努力工作,邊評估,邊改進,邊完善,不斷總結經驗,力爭護理服務質量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篇9
院護理部制定了每月二次操作演示計劃并加以實施,特別是常見的護理技術操作,如:鋪床法、無菌技術、肌肉注射、導尿等二十項操作集中講解與示范,強調了操作技能的標準和操作過程中關愛病人、保護病人及護患溝通技巧,注重了病人的感受和舒適度,以突出舒適的人文關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院護理部通過每天開放示教室,為我們自覺主動的操作訓練創造了條件。制定了每年兩次護理理論和技術操作考試考核計劃,上半年的考核工作已在五月份結束,各科室在任務重、人員緊張的情況下對每月的操作演示和考核工作給予了積極的支持和配合。來自各護理單元的護理人員都非常認真主動地參加了學習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并順利通過了考核,為科室廣泛開展護理技術操作培訓,提高醫院整體護理操作質量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在患者對醫療需求不斷增加的今天,加強護士技術操作訓練及理論學習,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其重要性正日益凸顯出來。護士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水平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僅靠服務態度好,是無法滿足患者需求的。對此,院護理部通過大力開展活動,制定了一系列的業務培訓計劃和考核措施,促使護士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刻苦訓練各種技術操作,使護士的技術水平全面得到提升。
通過考試,同時也看到了我們的不足之處,比如:個別護士的無菌觀念不強,技術操作不熟練,學習風氣不夠濃厚等。有些知識光靠講授不能理解和掌握,還需進行演示,這就要求我們每月的操作演示老師要做到:能夠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而且要動作熟練、手法準確、表情自然;要理解每一操作步驟的理論基礎和原理,著重分析和研究病人的基本需要,掌握評估和滿足患者的各種基本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技能學習的速度一般較慢,需要大量的練習才會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大家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到示教室練習,提高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為調動大家學習護理新知識的主動性,可以在考試過程中設置特定的病情進行提問,讓考生針對具體情況思考應該做什么,以及操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以此考核技能知識、技能操作,這樣既能對考生的護理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進行檢驗,又能使所學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使考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隨著社會的進步,全民素質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及自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患者對醫院的治療、護理、服務環境亦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情況下,我們認識到只有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把每項操作做到盡善盡美,以優質服務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患者的需求,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勝任本職工作,才能成為患者的親人、朋友,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
篇10
【關鍵詞】 大學校園;社區健康教育;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4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318-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大幅提升;社區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性學科,健康教育是社區護士主要職責之一;因此,必須在高校內展開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以調動學生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熱情,提高學生的社區護理技能素質。很多高校內部展開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對大學校園內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實踐進行綜述。
1 大學校園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原因
社區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課程,是護理專業教學的基礎課程,且成為大學公共課程、護理臨床專業課程,這為護理學健康教育實踐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但是,教學實踐來看,教學過程中偏重社區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實踐性操作教學較少,這對于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掌握社區健康護理技能相當不利,且不利于后期社區護理服務。因此,為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社區服務能力,落實社區健康教育課程的實踐特征,教學中在大學校園內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實踐計劃與活動。
2 大學校園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實踐途徑
2.1 制定教學計劃 社區護理學是專業必修課程,要求理論教學4學時,實踐教學4學時,參照《社區護理學》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結合同期平行課程,制定大學校園內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教學計劃和具體方案。其教學目標在于實現教學目標與社區需求相結合,學生技能掌握與能力提升、素質提升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教學展開前,教學研究組、學校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基礎能力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并對內容進行優化,實現教材與學生相統一、教師力量與教學需求相統一,編寫實踐方案,保證方案可行、可靠。向學生簡述社區健康教育實踐目的、方法,并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分,以促使學生參與到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中。
2.2 落實教學內容
2.2.1 社區健康教育內容 社區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生活、行為相結合,主要內容有:大學生的飲食習慣、睡眠情況;對常見疾病的認識,如肺炎、乙肝、結石、牙痛、感冒等;對大學生減肥的認識;大學生的就醫認識,其包括對校內醫務人員的工作技能、服務態度、護理方式等評價;女大學生對女性疾病的認識,且關注女大學生保健、個人衛生等。
2.2.2 教學實施方法 ①展開小組教學,確定實踐主體。社區護理學教學中關注實踐教學,將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作為實現教學目的的前提,因此,以小組方式,讓護理專業學生進行社區健康教育知識普查,了解大學生對社區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②進行問卷調查,制定健康教育計劃。護理專業學生根據調查結果,結合所學知識,對樣本中對社區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分析、統計,并根據樣本人群特點、健康問題特點,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計劃,經老師指導后確定計劃實施。③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全面評價實踐結果。對特定人群展開健康教育干預,一方面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社區護理知識教育與培訓,以全面提升理論知識、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過開展講座、座談會、發放社區健康教育手冊等方式,提升樣本人群的社區健康認識,并以演示操作傳授樣本人群日常護理技能。經社區健康知識、技能宣傳培訓后,各個護理專業小組對健康教育進行綜合性評價,并調查、統計、分析社區健康教育效果,與初期調查結果進行對比研究,得出結論,并總結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中的注意事項、技能要求、服務要求等。④形成總結報告,反饋實踐結果。護理專業學生在《社區護理學》課程結課前做好社區健康教育報告總結,其內容包括社區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總結、實踐結果分析與總結、個人發展分析等方面,此后提交書面報告。待收集完小組報告后,由任課教師對報告進行批改、評定,將評價結果積極反饋給學生。
3 大學校園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意義
社區健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且是護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因此在在大學校園內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且對學生后期生活、工作起到積極性的指導作用。
3.1 激發學生興趣 社區健康教育實踐轉變了傳統以知識教學為根本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發揮教學指導、組織協調的作用,將原來的“講臺授課”變為“學生實踐”,直接要求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并在其中發揮個人力量,相對于枯燥、死板的教學,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中,設置的調查問題較多,且面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生關注的問題,如減肥、保健等,可直接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
3.2 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且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養、人格品質、人文素養等,尤其對于護理專業學生來說,護理的目的在于服務患者、服務社會,因此,教學實踐必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大學校園中展開社區健康教育實踐要求學生將理論運用實踐,并通過調查分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要實現調查結果,必須以小組內部合作為前提,以與外界溝通為保障,因此,社區健康教育實踐可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樹立集體責任感、榮譽感,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服務意識。
3.3 其他作用 提升大學生健康水平:通過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活動,使大學生群體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護理知識、醫學知識,且利于提升大學生人群、社區人群的自我保護意識、健康認識等,進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為大學生就業提供良好條件:在社區健康教育活動中,護理專業學生自我實踐、自我探索,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與知識,獲得了一定社會經驗,可為后期工作提供準備。
4 小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社區醫療服務質量要求提升,因此,護理專業教學中,必須以綜合型人才培養為教學目標,利用大學校園展開社區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在提升大學生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幫助大學生和社區群體樹立良好的健康觀念,進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小年,由旭,郭巖.對社區衛生服務項目設置的思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02):24-26.
[2] 彭靜媛,毛昌銀.城市社區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0(03):60-60.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護理專業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