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牛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3-29 21:14: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帶牛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帶牛的成語

篇1

2、牛溲馬渤: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馬牷,一名屎菰,生于濕地及腐木的菌類。均可入藥。比喻雖然微賤但是有用的東西。渤,通勃。

3、汗牛塞屋: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放滿整個屋子。形容藏書非常多。

4、目牛無全: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5、目無全牛: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6、壯氣吞牛: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7、扛鼎抃牛:扛鼎:把鼎舉起來。抃牛:把兩頭相斗的牛位開。能把鼎舉起來,能把相斗的兩頭牛拉開。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8、目牛游刃:游刃:游刃有馀。指技藝精熟,行事勝任輕松。

9、老牛舐犢: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10、充棟汗牛:指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11、老牛舐犢:舐:舔;犢: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12、??谥拢合彩聫奶焐系粝聛?。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13、氣吞牛斗:牛:牽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14、牛角書生: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15、充棟汗牛:謂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16、牛高馬大: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17、老黃牛:比喻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工作的人。

18、牛眠吉地:吉:吉祥。指有助于后代升官發財的墳地。

19、亡羊得牛: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20、牛刀小試: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21、抓牛鼻子:比喻抓工作能夠抓根本、抓重點。

22、牛眠龍繞:形容墳地風水好。

23、賣刀買牛:刀:武器。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24、氣沖斗牛: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25、牛刀小試: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26、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27、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

28、椎牛饗士:椎牛:殺牛;饗士:犒勞軍士。指慰勞作戰的官兵。

29、函牛之鼎:函:包含,包容。能容納一頭牛的大鼎。形容氣勢宏大。

30、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31、牛羊勿踐: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

篇2

【關鍵詞】課堂提問 有效性 實施建議

“課堂提問,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或教學內容。”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且是促進學生語言習得的重要方式。通過課堂提問,教師既可以順利組織教學,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可以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量,增加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的機會。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意識到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但由于沒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導致課堂提問這種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

一、小學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長期的課堂觀察和聽課發F,教師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1)課堂提問內容把握不準,如:有些老師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過于簡單,不能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問題設計過難,學生不能理解問題的含義,不愿意開口回答;有些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沒有注意學生基礎的個體差異性,造成大部分學生沉默不語、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2)課堂提問方式缺乏技巧,如:有的老師習慣了在提問前先點名,明確了回答問題的對象,從而使其他學生缺乏參與的意識;有些教師在提問后,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就自己作答,打消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還有一些老師急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或者打斷學生的回答進行糾錯……這些課堂提問內容或方式上存在的問題,往往會造成英語課堂的“冷場”,使得課堂提問缺乏其實際運用的功能。 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應遵循的原則

1.以服務教學目標為課堂提問的出發點,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支配、控制和調節著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教學行為,理所當然地應該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 案例1】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3 It was there (Part A)

本課通過雙胞胎姐妹蘇海和蘇陽尋找照相機和膠卷為話題,引入一般過去時的基本概念。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對一般過去時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對同學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Can you fill in the form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利用表格概括文本的主要信息是閱讀教學常用的教學策略。學生們通過仔細閱讀,對課文中的一些細節性信息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也都能在課文中找到相關信息來完成表格。在學生們完成表格之后,老師不是簡單校正對錯就棄之不顧,而是對學生提出了進一步的能力要求: Would you please 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form?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得表格具有了雙重功能。不僅僅鍛煉了學生的書面作業能力,更考驗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對本課的教學重點was/were的用法進行了第一次鞏固。老師在課堂提問上的精心設計,誘導其朝著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的方向生成并對其進行二次利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以激發學生興趣為課堂提問的切入點,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

語言教師彭尼認為,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參與到語言活動中來。在當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提問更是要著眼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英語教師必須牢牢把握這一規律,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問題,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動力。

【案例2】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上)Unit 5 It’s nice.(Story time)

在Free talk 環節,執教老師首先與學生就“Who is he / she?Is he / she your friend?Who is your fiend?進行熱身交談。在了解了學生情況之后,老師進而向學生們提問:Can you guess who Miss Yan’s friend is?《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要位置,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具有交際意義的實踐活動。老師在詢問了多名學生的朋友情況之后,自然而然地將話題過渡到談論自己的朋友上,既是水到渠成、合情合理,又能夠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因為學生對老師的朋友是誰感到很好奇,所以他們愿意踴躍舉手發言。盡管他們當中有人Mr/Miss 的用法分不清,也有人 將...is your friend說成...is my friend。但是他們發言的積極性很高,這就是對老師所提出問題的肯定。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老師不能苛求他們的語法、句式有多完美,但是可以通過優化教學設計來不斷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激勵他們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讓學生愿意學、樂于學。這就是沈峰老師所提倡的“自然、自在、自如”的教學主張。

3.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課堂提問的總目標,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

【案例3】英語繪本課 A hungry little snake

在讀故事、回答問題的環節中,老師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at country is the little snake from?學生們幾乎都知道答案是Japan。老師繼續提問:How do you know the snake is from Japan?絕大部分學生回答:Because the writer is from Japan.(這本繪本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繪本作家宮西達也)這時候老師又提了一個問題: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 that supports your idea? 學生們沉默了一陣,有人再次舉起了手?!癇ecause the little hungry snake eats a triangle rice ball.此時,其他學生開始恍然大悟,a triangle rice ball是地道的日本傳統食物。

教學過程對于教師來說,不僅是將知識展現給學生,而且是將自己的思維過程、思考狀態展現給學生。 這樣,學生就不只在學知識,也是在學思維。沒有有效的思維過程,也就沒有學習深入的過程。老師在不斷發問的過程,其實正是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

三、小學英語課堂提的實施建議:

1.課堂提問應該盡量表述清楚,避免引起歧義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的表述應該嚴密、清晰,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避免學生理解時產生模棱兩可的異義。 清晰的表述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和學生回答的準確性。

【案例4】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Story time)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執教老師在與學生探討完:What makes the street messy and dirty?并得出結論:Rubbish makes the street messy and dirty.之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Is it right? 學生們一臉茫然不知如何作答。老師只好繼續誘導“Yes or no?”.此時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 “Yes”.上課的老師很尷尬,其實老師的本意應該是問學生在街上亂丟垃圾這種行為是否正確。但是由于教師表述得不是很清楚,學生極有可能將老師的問題理解成了常用課堂用語Is he right?(指剛才回答What makes the street messy and dirty?這個問題的學生)。如果老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能夠加以預測,將問題表述得更加清楚(如Is it right to litter on the street?),那么這個教學失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課堂提問應該捕捉動態生成,合理加以利用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既有規律可循,又常常帶有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靈活地捕捉那些偶然發生的、對目標達成有用的教學資源加以利用。

【案例5】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8 Let’s go to the park

在課前熱身階段,老師給學生看了一個英文的動畫短片,短片中出現了大象、猴子、老虎等動物??赐暌院罄蠋熖岢隽诉@樣一個問題:“Where can you see these animals?”顯而易見這個問題設計的本意是導入新單詞zoo,確實也有很多學生舉手發言回答“In the zoo”。本來這個問題到這里就應該結束了,但是當其他學生把手都放下以后,還有一個學生一直把手高高地舉著。這時候老師沒有視而不見、故意略過他,而是請他起來回答。這個學生很大聲的回答“In the cinema”,這個突如其來的回答一時間讓老師覺得很意外。但是老師很快反應過來,說道:“Yes,we can see them in the cinema,too.” 這樣,老師就緊接著學生的回答新授了本課中的另外一個新單詞cinema。細想一下,在電影院里會看到形形的動物,于情于理都是講得通的。這個學生的回答讓這個單詞的出現變得水到渠成。教師及時捕捉并巧妙利用了課堂上的這一生成性教學資源,既尊重了學生,充分肯定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又讓課堂教學達到了預設之外的精彩效果。

3.課堂提問應該兼顧全體學生,實現機會均等

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學習英語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了解所有學生的現有英語水平和發展需要,關注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需要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個體差異來進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新的高度。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對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進行知識性提問和簡單的理解性提問,考查他們對知識的識記和對所學材料的掌握;對學習能力中等及偏上的學生應用性的提問,考查他們將所學內容舉一反三進行運用的能力;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分析性和綜合性的提問,考查他們能否將已學內容內化、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全體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進行思考、展開對話,一步步縮小師生間或生生間的信息溝,完成從已知領域到未知領域的探索,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四、結束語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改變,課堂提問的方式也應該相應地有所改變??茖W、合理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順利地組織教學,而且能引導學生的學習;不僅能夠促成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語言習得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應該緊扣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使全體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1] 賀夢依.提問策略與大學英語課程建設 [ J ].中國外語,2009( 2 ) : 70

篇3

帶氣字的成語:

1、氣宇軒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風度不凡。

2、氣沖斗牛: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3、氣吞山河: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帶偉字的成語:

1、雄材偉略:略:計謀。非常杰出的才能,遠大的謀略。

2、卓偉之才:卓偉:卓越偉大。指杰出的人才。

篇4

sàn mǎ xiū niú

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商紂王荒無度,百姓怨聲載道。周武王率領大軍把商都包圍起來,商紂王登上鹿臺放火自殺。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讓士兵回家從事農業生產,把征用的牛馬全部退還,讓全國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出處

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書·武成》。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蔡沈集傳引《樂記》。

解釋

指不興戰事。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戰后

結構

聯合式

近義詞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歸馬放牛

反義詞

窮兵黷武

押韻詞

眾毛攢裘、聲氣相求、付諸東流、撞破煙樓、公報私讎、嫉貪如仇、緩帶輕裘、軒鶴冠猴、以儆效尤、黑貂之裘。

篇5

第一關: 智慧門 (腦筋急轉彎,想一想答案是什么。猜對了,歡樂谷的大門才能敞開,讓你進去游玩。)

1. 什么傘下雨不能用? 6. 什么虎不吃人?

2. 什么河不能行船? 7. 什么筆不能寫?

3. 什么瓜不能吃? 8. 什么帶不能系?

4. 什么球拿不動? 9. 什么牛不耕地?

5. 什么馬不能騎? 10. 什么床不能睡?

第二關: 標點亭 (進了大門,我們來到“標點亭”。“標點亭”的亭柱上張貼著有關標點的一則趣題,看看誰會加。)

大雙和小雙是孿生兄弟,又是小學生。這天,他倆放學回家,見桌上放著一張訂報刊的發票和一段爸爸寫的沒有標點的留言條:

先訂一份作文100分是訂給大雙看的不是訂給小雙看的小雙一定要看明天再訂一份這份就訂給大雙看

讀罷留言條,兄弟倆爭了起來,都說這份《作文100分》是爸爸訂給自己的。如果你是小雙,你能通過加標點爭得這份先訂的《作文100分》刊物嗎?

第三關: 成語樓(走出“標點亭”,我們又漫步登上“成語樓”, “成語樓”上張貼著有關成語的趣題,請你做一做。)

請你在下表“更正成語”欄內寫出正確的成語,再根據正確、錯誤字的意思猜寫一個新成語。

錯誤成語 更正成語 猜出成語

例:光明邪大 光明正大 改邪歸正

1 呆若花雞

2 危居樂業

3 生無反顧

4 度天如年

5 心猿意鹿

6 尾重腳輕

7 同苦共苦

第四關: “吃”的食堂 (走出“成語樓”,肚子有點餓了,我們去食堂吧。不過,只有答對下面有關“吃”的同義詞,才可以用餐哦?。?/p>

喝、抿、飲、嘗、咬、嚼、咽,以及狼吞虎咽、細嚼慢咽等都是“吃”的同義詞。但意思不完全一樣,用法也截然不同。你能根據它們各自的用法,把它們分別填在下面這段話的括號里嗎?

除夕,小虎玩到傍晚才回家。他剛進家門,就見飯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來到桌旁,他看到了一杯滿滿的果汁。他先 ( ) 了一口,覺得甜滋滋的,便拿起杯子一 ( ) 而盡。

吃年夜飯嘍!小虎夾了一塊香酥雞,放在嘴里 ( ) 了 ( ),味道真不錯!接著,他又夾了一大塊熏魚,還沒有 ( ) 碎,就 ( ) 下了。由于吃得太快,小虎一下給噎住了。媽媽叫他 ( ) 了口水,他才緩過氣來。媽媽告訴他,吃東西要 ( ),不要 ( )。

吃過飯,媽媽削了一個蘋果,小虎 ( ) 了一口,覺得酸溜溜的,便放下蘋果,出去放鞭炮了。

第五關: 謎語廳(在“吃”的食堂用餐后,我們又來到謎語廳休息,在廳內張貼著許多謎語題,其中有這樣一則謎語非常有趣。)

據說,有一年元宵節,清代學者紀曉嵐精心制作了一副謎聯,貼在皇宮中一個大宮燈上。乾隆皇帝和大臣們在文華殿觀燈,忽然發現燈上這兩段有趣的文字: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與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南西北模糊,雖為短品,卻為妙文。 (打兩字)

乾隆皇帝和文武官員一邊賞燈一邊思索,但怎么也想不出來。站在一旁的紀曉嵐見狀,微笑著作了一番解釋,乾隆皇帝聽后,連聲稱贊:“妙!妙!”后來,猜謎活動便在民間流傳開來。小朋友,你能猜出這個謎語嗎?

怎么樣?你闖關成功了嗎?快把你的正確答案寄給我們!我們將邀請回答的正確的同學參加下一期歡樂島的游玩,趕快行動吧!

《寒假語文歡樂谷》 參考答案

一.1.降落傘 2.銀河 3.傻瓜 4.地球 5.海馬

6.壁虎 7.電筆 8.海帶 9.蝸牛 10.機床

二.先訂一份 《作文100分》,是訂給大雙看的?不!是訂給小雙看的,小雙一定要看!明天再訂一份,這份就訂給大雙看。

三.1.兔 2.狗 3.馬 4.猴 5.鼠 6.牛

7.羊 8.雞 9.龍 10.蛇 11.豬 12.虎

四.依次為:抿、飲、嘗、嘗、嚼、咽、喝、細嚼慢咽、狼吞虎咽、咬

篇6

帶蛇的成語

撥草尋蛇 :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春蚓秋蛇 :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打草驚蛇 :原比喻懲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樣曲折。像北斗星一樣彎曲,像蛇一樣曲折行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飛鳥驚蛇 :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佛口蛇心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虎頭蛇尾 :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畫蛇添足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驚蛇入草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靈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無價之寶。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龍蛇飛動 :仿佛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龍蛇混雜 :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

牛鬼蛇神 :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虛幻怪誕。后比喻社會上形形的壞人。

強龍不壓地頭蛇 :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難對付盤踞當地的惡勢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一龍一蛇 :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帶行的成語

1)安行疾斗

2)按轡徐行

3)按行自抑

4)按章行事

5)霸道橫行

6)敗德辱行

7)班功行賞

8)班行秀出

9)半路修行

10)苞苴公行

11)背道而行

12)倍道而行

13)倍道兼行

14)倍日并行

15)被繡晝行

16)秕者先行

17)便宜施行

18)便宜行事

19)變服詭行

20)兵行詭道

21)并行不悖

22)薄志弱行

23)跛行千里

24)不護細行

25)不矜細行

26)不拘細行

27)不虛此行

28)步線行針

29)猜枚行令

30)猜拳行令

31)才高行厚

32)才高行潔

33)才人行短

34)材茂行潔

35)材茂行絜

36)材朽行穢

37)操身行世

38)草率行事

39)草靡風行

40)草行露宿

41)草偃風行

42)察言觀行

43)攙行奪市

44)暢行無礙

45)暢行無阻

46)朝行夕改

47)乘偽行詐

48)乘云行泥

49)遲遲吾行

50)寸步難行

51)大行大市

52)代拆代行

53)當行本色

54)當行出色

55)倒行逆施

56)得君行道

57)德淺行薄

58)砥節厲行

59)砥節勵行

60)砥節礪行

61)砥身礪行

62)砥行立名

63)砥行磨名

64)電照風行

65)東行西步

66)斗折蛇行

67)獨斷獨行

68)獨斷專行

69)獨行獨斷

70)獨行踽踽

71)獨行其道

72)獨行其是

73)斷而敢行

74)遁天妄行

75)鵝行鴨步

76)蛾度虵行

77)恩威并行

78)兒女成行

79)法貴必行

80)反經行權

81)方言矩行

82)防心攝行

83)非錢不行

84)菲言厚行

85)風掣雷行

86)風行草從

87)風行草靡

88)風行草偃

89)風行電掣

90)風行電擊

91)風行電掃

92)風行電照

93)風行革偃

94)風行雷厲

95)風行水上

96)風行一時

97)風行一世

98)風行雨散

篇7

毛遂自薦,漢語成語,讀音是máo suì zìjiàn,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作褒義。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毛遂自薦的成語接龍,供大家參考。

一、毛遂自薦成語解析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妒酚洝て皆袀鳌酚涊d: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二、毛遂自薦成語典故戰國后期,公元前259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后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逼皆f:“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么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逼皆K于帶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緊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p>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篇8

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古代人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趣的謎語,歡迎大家閱讀!

有趣的謎語11) 單腳跳舞 (打一文具、——謎底:圓規

2) 四個零 (猜一成語、——謎底:萬無一失

3) 頭戴雙尖帽,身上穿皮袍,說話帶鼻音,總愛哞哞叫。 (打一動物、——謎底:牛

4) 一一另作安排 (打一字、——謎底:吾

5) 曹沖稱大象,吳王索魚腸。 (打一成語、——謎底:刻舟求劍

6) 水在一旁淚淋淋,竹帽頭遮雨滴,有手用力可牽扯,孤單饑餓無米。 (打一字、——謎底:立

7) 渾身黑又亮,嘎嘎叫得響,不管冷和熱,走路扇翅膀。 (打一動物、——謎底:烏鴉

8) 從南來個小胖子,不賣別的單賣針,大針賣了十來個,小針賣了數不清。 (打一動物、——謎底:刺猬

9) 有國才有家 (打一成語、——謎底:沒大沒小)

10) 圓圓空空一座城,城里城外都是兵,個個穿著黃馬褂,不知哪個是統領。 (打一動物、——謎底:黃蜂

11) 又扁又圓肚里空,有面鏡子在當中。人人用它要低頭,搓手搓臉又鞠躬。 (打一生活物、——謎底:臉盆

有趣的謎語2365打一成語是什么 —— 謎底: 度日如年

皮影(打四字常用語) —— 謎底: 表面現象

陡峭的山坡(打一物理名詞) —— 謎底: 斜面

天熱爬上樹梢,總愛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說知道知道。(打一動物) —— 謎底: 蟬(知了)

個頭大,鼻子長,兩腿像圓柱,愛吃嫩樹葉(打一動物) —— 謎底: 大象

長得像蛋光溜溜,氣味芳香果汁王(打一水果) —— 謎底: 西番蓮

豐富多彩東洋菊,墨西哥之國花(打一花卉) —— 謎底: 大麗花

一人歡樂一人愁(打四字常用語) —— 謎底: 大喜大悲

觸感,嗅覺,味覺一起上(打一明星) —— 謎底: 莫文蔚(摸,聞,味)

蒸羊羔兒、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打一小品演員) —— 謎底: 蔡明(以上這些都是菜名。)

陸戰之王慢慢行,前有大炮準能贏(打一交通工具) —— 謎底: 坦克

有趣的謎語3字謎:十八乘六——校

字謎:一勾心月伴三星——心

字謎:一撇一豎一點——壓

字謎:八字頭——學

字謎: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伯

字謎:群雁追舟—巡2110——言

4個人搬個木頭 ——杰

一人 ——大

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猜一字——拿

一人在內——肉

一人挑兩小人——夾

一人腰上掛把弓——夷

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一口咬定—— 交

有趣的謎語4一家十一口 吉

字謎: 既有頭,又有尾,中間生了四張嘴 申

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連 田

四撇一彎鉤,蟲在肚中留 蜀

一鉤殘月伴四星 心

三人兩口一匹馬 驗

四面密不透風,中間常刮北風.--園

你一半,我一半,同心干,把樹砍.--伐

字謎:種花要除草,一人來一刀.--化

存心不讓出大門,你說煩人不煩人.--悶

字謎:一只狗,兩個口,誰遇它誰發愁.哭

有趣的謎語5穿針:望眼欲穿

篩子:百孔千瘡

都是單數:無奇不有

留發:置之不理

有了陽光才發芽:來日方長 有9只羊在羊圈里,1只羊在牛圈里: 抑揚頓挫

加一半減一半[喊 ]

吃一半拿一半[ 哈)]

說對一半[ 討]

猜著一半[睛 ]

找到一半[ 劃]

篇9

含有人魚冰圖的成語:臥冰求鯉。

臥冰求鯉是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最早出自干寶的《搜神記》,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事情,被后世奉為奉行孝道的經典故事。房玄齡等編撰《晉書》亦收錄此事,元代郭居敬則將其列入《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也是山東省民間文學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出自《搜神記》卷十一:

王祥字休征,瑯邪人。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初中生物;趣味教學;教學策略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應怎樣適應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的激情和興趣,發揮其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們生物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對富有新鮮感的事物,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語言及其他的方式來啟發、誘導學生并突出“趣、新”二字,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1. 利用趣味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十分“有趣”的自然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圍繞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有趣”的生物學小知識和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利用學生較多的無意注意為教學服務。 例如:在學習《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這節課中的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合作關系時,我們可以形象地把蚜蟲比喻成螞蟻的“奶?!?。蚜蟲是以樹的汁液為食的,當螞蟻想吃汁液時,它會用前足敲打蚜蟲的背部,這時蚜蟲會吐出一滴汁液給螞蟻吃;而在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蚯蚓既是生活垃圾“處理員”也是保護環境和改變土質的能手(其體內可分泌一種能分解蛋白質、脂肪和木質纖維的特殊的酶,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增加磷等速效成分;其在土壤中的活動可使土壤疏松,排泄物能增加土壤肥力,并可在體內富集一些重金屬,如汞、鉛和鎘等,其在體內的聚集量為外界的10倍等。);而在講解《鳥的生殖和發育》時,我們可以把杜鵑稱為一個不稱職的“媽媽”,因為它在生殖和發育過程中即不筑巢也不育雛,而是把卵產在其他鳥類的巢中(如畫眉、鴉雀、壽帶鳥和柳鶯)。讓這些鳥類替它孵卵和育雛,自己則逍遙自在,快樂似神仙。

2. 利用詩詞、成語,提高學習興趣 在中小學的教材中有許多有關于動植物描寫的詩詞佳句,在課堂上要善于運用,即可豐富教學內容,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可以打動學生的心理,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這節課時,我們在講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時,可引用“春江水暖鴨先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等。而在學習《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時,可提到“春來江水綠如藍”等等。我們國家的語言和文字也豐富多彩,有很多的成語和諺語都與生物有密切的關系。適當地引用一些成語和諺語,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時,可引用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而在講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中的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時,我們可引用“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在學習《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中的條件反射時,可引用成語“望梅止渴”、“談虎變色”等等。

3. 介紹趣聞、趣事,增強學習興趣 古往今來,在我們這個世界中,與生物學有關的奇聞趣事數不勝數,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介紹一些與教材相關的趣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物學知識,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這一節課時,我先給學生講一個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那個時候在美國有一位漂亮的舞蹈女明星,當時有許多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們追求她,但都遭到她的拒絕。因為她非常心儀愛因斯坦,她主動給愛因斯坦寫信。向這位不修邊幅、長相普通的大科學家求愛。她在信中寫道:“如果我們倆結婚了,那么我確信我們的后代一定會像您那樣的聰明,像我一樣的漂亮”。聽到這學生會非常感興趣,同時也會議論紛紛,這時給學生分析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了。我們在學習《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時,講到近親結婚的危害,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的故事:達爾文家族基本上都是近親結婚。達爾文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都姓韋奇伍德,他們屬于三代旁系血親。而達爾文的母親原姓韋奇伍德,嫁給了達爾文的家族,達爾文本人又娶了他的表妹?,敗ろf奇伍德,結果結婚后他們先后生下了10名子女,但是其中3人夭折,3人不育。這就是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親身驗證近親結婚的危害。這個故事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震撼力的。通過教師形象的講述,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生物學的樂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 聯系生活實際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把生物課的內容跟我們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這不亦是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一條途徑。例如在講蛋白質代謝途徑時,先講這樣一件生活小事:現在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學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數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東西,其實這是不對的。牛奶的營養都浪費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吃點面包再喝牛奶,這樣一講,學生馬上來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這樣喝牛奶,為什么不對呢?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從蛋白質代謝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空腹喝牛奶,其營養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為能源物質被分解以提供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蛋白質代謝的一條途徑),那么如果先吃點面包情況又怎樣呢?這時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類)氧化分解來提供,氨基酸則可以用來合成各種組織蛋白、酶或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體利用(蛋白質代謝的另兩條途徑),這樣一講,學生恍然大悟,既增長了生活常識,同時對蛋白質代謝的三條途徑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讓生物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