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變蝴蝶范文
時間:2023-03-17 09:58: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毛毛蟲變蝴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6年伊始,黃埔海關就開始醞釀一場加工貿易監管的重大變革――加工貿易監管業務流程再造。在東莞加工貿易業務流程再造改革啟動將近1年時,我們采訪了黃埔海關主管加工貿易的副關長徐蔚葳。
《中國海關》:請您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黃埔海關在東莞地區實施的加工貿易業務流程再造改革。
徐蔚葳: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逐漸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海關保稅監管的目的是促進加工貿易健康快速持續發展。隨著近年來加工貿易的逐步轉型升級,海關管理理念與手段也應與時俱進。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興起了一場企業業務流程再造的革命,被喻為“從毛毛蟲變蝴蝶”的革命。它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組織預定目標或任務的順利完成、有助于組織內部分工的科學化、有助于明確執行人的責任、有助于時間的合理利用和效率的提高。我們的加工貿易業務流程再造改革就是借鑒這一管理理念,本著從實際出發,提高海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方便企業運作,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服務的宗旨,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重新設計和實施監管流程。具體做法是“量質并舉”。在“量”的方面,我們對東莞地區加工貿易監管格局進行調整,優化海關監管資源,將過于集中的加工貿易業務適當分散,把監管規模控制在一個科學的水平上;在“質”的方面,我們對海關加工貿易內勤審批流程進行徹底的重構與再造,縮減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最大可能地滿足企業“通得快”的要求。
《中國海關》:為什么要在東莞地區推行加工貿易業務流程再造改革呢?
徐蔚葳:企業的業務流程再造,最基本的原則是“以顧客需求為導向”;我們對海關加工貿易監管業務進行流程再造,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監管和服務對象――加工貿易企業的需求。
由于歷史的原因,改革前黃埔海關在東莞地區7個處級、副處級海關機構中,只有東莞海關、太平海關能完整地辦理加工貿易監管業務,承擔起東莞地區15500多家加工貿易企業的監管任務。以東莞海關為例,從2000年起的6年間,該關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年均遞增18.01%,2005年已達675.77億美元,人均監管金額5.45億美元以上,監管強度已趨極限,通關效率受到影響,企業辦事也不甚方便。例如,地處東莞東南角的鳳崗鎮企業到東莞海關辦理海關手續需往返200公里,耗時3小時;有“中國第一鎮”之稱的長安鎮企業到太平海關辦理海關手續需往返120公里,耗時約2小時。為此,自2006年5月起,黃埔海關本著“就近辦理、強化服務、提高效率”的原則,對原有監管格局進行全面調整,對東莞地區的鳳崗辦事處、長安辦事處、常平辦事處和新沙海關均賦予加工貿易監管職能,以方便企業就近辦理海關手續,省卻往返奔波之苦。在實行格局調整的同時,黃埔海關對加工貿易審批作業流程進行徹底的重構,刪減一切不必要的環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審批速度。
我關保稅加工監管業務流程再造改革的第一步已基本完成并取得較好成效,目前正在按照劉文杰副署長視察黃埔海關時提出的“取消紙質手冊,電子審核,在線服務”的目標,以手冊電子化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進和優化作業流程,提高海關保稅監管效能。
《中國海關》:您提到這次改革對加工貿易審批作業的流程進行了徹底重構,請問改革前后的作業流程和模式區別在哪里?新作業模式的優勢又體現在什么地方?
徐蔚葳:20多年來,為了確保監管的嚴密性,東莞地區加工貿易業務一直實行的是經辦、科長、關長“三級審批”制。流程再造改革后,我們改三級審批為“一體化審批、一站式服務”,即加工貿易備案、結轉、核銷各環節內勤審批及聯網監管、電子賬冊審批均實行“窗口作業”敞開式辦公,實現“即時掛號,即時受理,即時承辦,即時反饋”服務。以加工貿易合同備案為例,出單時間由原來的3―5個工作日縮短為平均40分鐘,最快只需15分鐘。
新作業模式是一種讓企業與海關獲得“雙贏”的模式。
從企業角度看,新模式實施以后,企業辦理加工貿易審批業務需要等待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基本上都可以做到“立等可取”,通關速度大幅提高,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避免了損失,由此產生的效益相當可觀。改革后,東莞地區的加工貿易企業反應非常熱烈。我們先后向東莞地區發出了2000多份問卷,企業對我們業務流程再造改革的支持率高達98%以上。
從海關角度看,新的業務流程首先是對傳統監管理念的重大創新和突破。改革前的作業流程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多級審批,其目的是為了嚴格把關,這是建立在“一個人審核沒發現的問題,多個人審核總能發現”的預設條件基礎上的;另一個是流水作業和高度專業化的分工,關員從事的是簡單重復的工作,如專司蓋章,或專門負責打印清單,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避免工作轉換所耗費的時間。這兩個特點決定了舊模式的局限性:一是沒有突出重點的多級審批成了同一審核行為的簡單重復,耗費了大量人力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造成管理資源的浪費;二是過細的分工導致關員工作技能相對單一,簡單重復的工作難以使關員將工作的成果與自身努力程度聯系起來,容易產生倦怠情緒,影響工作效率,也不利于崗位成才;三是多級審批導致“搭便車”行為,“多人負責”導致“無人負責”,工作出現錯漏時相互推諉,難于區分和界定責任。
對原有的業務流程進行徹底重構與再造后,新的作業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改多級審批為“窗口作業、即時出單”,取消流水作業,由窗口關員一人完成整個審批流程。這樣一來可以把節省下來的人力投入到窗口和后續監控中去,突出監管重點、提高監管效率;二來可以把科長從繁重的重復審批中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室管理和內部控制上去;三來窗口關員單人獨立作業,必須負起全責,消除了“搭便車”的可能,有利于增強關員的責任意識,同時也為他們創造了全面發展、崗位成才的機會。
《中國海關》:改革后,大部分業務由窗口關員一人獨立完成審批,會不會在廉政方面產生一些風險?
徐蔚葳:在改革最初,我們就深入思考了廉政風險的預測、控制和防范問題。在確定加工貿易業務流程改革方案的同時,我們也提出了廉政風險防范的專門方案。
主要的措施有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我們開發設計了“黃埔海關加工貿易內勤審批管理系統”,充分發揮計算機的輔助管理功能。改變原有的科長派單模式,在所有業務現場實行窗口計算機自動叫號派單,杜絕了“快單”、“挑單”、“人情單”的可能,這是一個預防的措施。同時,對于窗口關員在審批過程中實施的每一項操作的時間和內容,在計算機系統中都有精確的記錄,當發生錯漏時,可以迅速查找問題所在和責任人,便于追究責任,這是一個補救的措施。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有比較完善的貫穿風險管理理念的過程管理手段。改革中節省出來的人力,我們一部分投入到窗口審批,以提高審批的效率,另一部分就充實到風險分析和內部監控的隊伍中去。科長的工作重心也主要轉移到對窗口關員的審批工作的抽查和監控,尤其是對重點企業、重點商品的監控上。在具體操作上,我們也規定了抽查所需要達到的比例和后續監控的原則。所以從改革的效果看,改“多級審批”為“窗口作業”后,廉政風險不是增加了,而是大大降低了,這一點和我們從企業得到的反饋是相符的。
《中國海關》:黃埔海關加工貿易流程再造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在采訪當中聽很多企業說到“關企共建和諧”的問題,您能談談黃埔海關在這方面有什么舉措嗎?
篇2
1。如果家中的園子里長滿了野草,但卻為沒有割草機而苦惱的時候,只要抓幾只“可愛”的毛毛蟲放在雜草之中,過不了三四天,野草就會全部死光光。當然,得先清除一下園子里成堆的毛毛蟲……
2。想象一下,毛毛蟲的產生是意味著什么?那一定是用來惡作劇的工具啦!那怎么惡作劇呢?就先把一只全身帶刺的毛毛蟲悄悄的放進對方的鉛筆盒里,然后等待受害者打開鉛筆盒那一瞬間的慘叫聲……
3。假如你是個蝴蝶愛好者,又因抓不到蝴蝶而煩惱的話,最離譜的辦法就是抓一只“年幼”的毛毛蟲,然后對著眼前那些逃之夭夭的蝴蝶兒大聲說:“喂!你們其中某一只蝴蝶的寶寶被我挾持啦,想贖回的話,就乖乖的成為我玻璃框下的‘精靈’(標本)吧,哈哈哈哈!”
4。毛蟲的絲可以用來做絲巾織品,費用只需幾堆樹葉而已,是個不錯的賺錢方法哦!投資小,收獲大,但織出來的絲巾全是偽劣商品……
5。毛毛蟲是極好的兒童防身用具,當你碰上比自己大很多的小孩出現在你面前,而你又無依無靠時,猛的抓只在地上爬的毛蟲對那個“大塊頭”說:“嗨!如果你們在敢接近的話,小心我的朋友??連壞蛋都能打敗的正義之友“小毛”把你們抓的鼻青臉腫,哭爹喊娘!”
6。看著那些在樹上爬的毛毛蟲,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離別我們有一年之久的“毛毛”同學……
7。想跟外國人一樣品嘗特色昆蟲美食的話,不必為此心急,只要抱著樹搖一搖,揀起那些肥大的毛毛蟲,并放進油鍋里??“啪”的一聲,毛蟲烤熟了,捏著鼻子一吃??“真是人間美味!要是我不倒下去昏迷不醒就更完美了~~~”
8。想要使自己的土地變肥沃,就請到樹林里去收集毛蟲的大便吧!我想不到一年,你的土地一定會肥沃到連煮熟的種子都會長出苗兒來的程度哦!
篇3
這是怎樣的一個蛹啊!周身纏著密不透風的絲,仿佛千年木乃伊,泥漬斑斑,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蝴蝶擔心的是它的誕生將會是卑微的飛蛾,還是如她一樣高貴的蝴蝶。她能做的,只有默默祈禱,祝福,盼望。
蝴蝶擁有著蝴蝶王國最曼妙的舞姿和最雍容的才情:嬌小的身軀被薄紗云霞般的雙翅包裹,天空純凈的藍是她眼中的光輝,柔軟的觸須輕輕撩著花瓣帶走花粉的那一刻惹的花兒們蠢蠢欲動。她飛翔的姿勢,凌空劃過的軌跡,載著她的歡歌笑語回蕩在大地,回蕩在原野。
花兒們說:她是個精靈。
蝴蝶們說:她是個魔鬼!
此時此刻,她穿梭與樹叢,灌木,銜來了寬厚的綠葉支撐那丑陋的蛹,她,是多么害怕它被風雨撼落,驚動一個生命啊!她如母親一樣向它講述她是怎樣從一只丑陋的毛毛蟲化作斑斕的蝴蝶,以此激勵它的斗志——破繭而出的力量;它唱最擅長的歌謠給它聽,怕它寂寞,孤單;她甚至有些驕傲的告訴它自己在蝴蝶王國中是多少蝶與花的追求,她悄悄告訴它:“他們多么愿意我象對待你一樣對待他們呀!”
蝴蝶自己也不知道一只毛毛蟲的命運為何牽動著她的心弦,僅僅因為它一如當年堅持的她?
她陪著它,等候著,任憑花開花謝,云卷云舒,蝴蝶去了又飛回。一切都在變,惟有信念依舊。婉絕了花兒依戀,謝絕了蝴蝶的陪伴,她堅信:它將變為一只與眾不同的蝴蝶!
蝴蝶的眷戀,與日俱增。
等待對蝴蝶來說既是一種際遇,更是一種挑戰:蝴蝶的絕世稀容在等待中一天天褪去,消了她的芬芳,散了她的顏色,生命的顏色。她忘了,一只蝴蝶的生命長度怎能與漫長的等待抗衡?!
再也不會有花兒期待,蝶兒眷戀,因為我容顏不在。
一個地動山搖的夜晚,與挾卷著狂風象潑婦一樣一頭一頭往叢中撞,她和她的蛹天昏地暗,頭暈目眩。電閃雷鳴,一個霹靂將他們棲息的的樹連根拔起,就再樹轟然倒塌的那一刻,瘦弱的蝴蝶用自己的雙翅承載起一個生命的重量帶它飄飛而下,任憑雨水濡濕了那曾經美麗的雙翅。
蝴蝶太累了,蝴蝶抱著她的蛹睡著了。
篇4
有毒的藍閃蝶幼蟲
生活在熱帶地區的藍色大閃蝶,因絢麗的藍色翅膀,自古希臘以來,就有維納斯女神的美稱。不過,小時候的女神是不好惹的。除了體表有很扎的絨毛用以防身外,若遇到危險,幼蟲還會從體內的腺體發出刺激性氣味,驅走捕食者。
法蘭絨蛾的幼蟲綿里藏針
法蘭絨蛾的幼蟲看起來毛茸茸、軟綿綿的,但嘴周圍的毛絨卻暗藏著連接了毒腺的針,如果你不小心摸了它一下,不僅會中毒,還會導致劇痛,在北美,它們被認為是最毒的幼蟲。
這些長相酷似外星人的幼蟲,冬天到來時,不會像其它毛毛蟲一樣織繭保暖,它們會把蛹放在自己外骨骼脫掉的一層里,到天氣暖和,長成成年后再鉆出來。
偽裝者――西美臘梅燕尾蝶
西美臘梅燕尾蝶的拿手好戲就是偽裝。當燕尾蝶幼蟲很小的時候,就會模仿鳥糞,讓捕獵者不會對自己感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幼蟲又會模仿毒蛇。在它的視覺器官旁,會長出充當偽反射作用的白點,看起來就像一對蛇眼,在周圍醒目的黃色和綠色斑塊襯托下,讓捕食者錯以為:“這是一條危險的花蛇!”
天蠶飛蛾一次產100多枚卵
天蠶飛蛾可謂是“女大十八變”的典型代表。年幼時天蠶飛蛾是黑色的,皮膚也硬邦邦的,它沒法自由伸縮,但長大后,會長出一種全新的富有彈性的綠色皮膚。
剛孵化的天蠶飛蛾幼蟲是蜘蛛和鳥這些捕食者的最愛,所以成年天蠶飛蛾得產足夠的卵,保證捕食者吃完后,還能剩下后代存活。
貓蛾會噴射酸液
貓蛾幼蟲的自保絕技是從它們的臉上噴出甲酸,這是一種類似于蜜蜂螫刺里的化學物質,能讓獵捕者皮膚一陣奇痛。不僅如此,在它們的尾巴后面還長有兩個“鞭子”,如果遇到危險,能夠任它盡情鞭打。
粉紅色翼蝶有一排假牙
篇5
人的一生總是短暫的,這正如時間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的一生總是不斷奮斗,不斷完善自己,這就猶如爬山,總是一步一個腳印,眼睛總是向上看,一層一層向上攀登,而不是總光顧著自己的腳下。在登到最高處時,眺望遠方,總是顯得那樣美好!看到比這座山高的高峰,不免會產生向上的昂揚斗志,真想在更高處享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郎平曾經說過:“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我十分贊同她的觀點,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們只有在奮斗中不斷突破自我,做得更好,展示自己獨特的生命魅力。一個人如果一心想做得最好,有時前進的意志受挫,就會變得消沉,停滯不前,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毛毛蟲變蝴蝶是一個相當艱難的過程。毛毛蟲如果總是停留在幼年期,不會覓食,不想成長。當在繭中時,沒有足夠的力量突破繭,就只能在繭中等待死亡。反之,它能不斷完善自我,終將變成美麗的蝴蝶,成為大自然中的新的成員,為自己的未來奮斗。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嗎?
篇6
一本無字的科學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陳鶴琴也提出:“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如在“美麗的春天”主題活動中,為了幫助幼兒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筆者讓孩子們在卷心菜的葉子上尋找小青蟲,把它飼養在準備好的盒子里,每天喂它一些菜葉。一周以后,有一個孩子著急地跑來對筆者說:“老師,有兩條毛毛蟲生病了,它睡在那里一動不動。”筆者告訴孩子們:“毛毛蟲沒有生病,它要跟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了。你們看,它在吐絲把自己圍繞起來,變成蛹。”兩天后,筆者把蛹拿出來輪流讓孩子觀察,并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們說:“它的尾巴在動呢。”“它的前面有點像蝴蝶的翅膀。”十天以后,孩子們興奮地跑來告訴筆者:“老師,毛毛蟲真的變成蝴蝶了。”筆者帶領孩子們把蝴蝶小心地放回種植園地的青菜上,讓孩子觀察蝴蝶把小寶寶產在什么地方?(葉子的反面)它的小寶寶像什么?回到活動室后讓孩子把卵――菜青蟲――蛹――蝴蝶的變化過程畫下來。孩子們的畫面豐富多彩,自然科學中毛毛蟲變蝴蝶完全變態過程在孩子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有的孩子將終身難忘。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動物本領大》的內容,戶外活動時,讓他們在草坪上和種植園地里捕捉蚱蜢,并討論:在哪兒容易發現、捕捉蚱蜢,為什么?通過討論得出:停在大豆葉子上的蚱蜢易捕捉,藏在草坪里的蚱蜢不易被發現。因為蚱蜢的顏色跟小草的顏色一樣,在它不動的情況下,是很難被發現的。這樣的活動,加深了幼兒對“保護色”的理解,激發了幼兒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情趣。通過捕捉、觀察、比較,幼兒認識了蚱蜢與蝗蟲的異同;發現了蚱蜢的種類很多;還尋找到了螳螂;通過它們對種植園地里蔬菜的傷害,得知蚱蜢、蝗蟲、毛毛蟲、蝸牛是害蟲,要消滅;螳螂、青蛙、蟾蜍是植物的朋友,要保護。
一部活教材
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兒園里的種植園地也是活教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幫助幼兒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在組織大班《好吃的葉子》活動時,筆者把孩子帶出活動室,走進大自然,翻開活教材――種植園地。讓幼兒觀察種植園地里所種蔬菜,然后讓幼兒說說人們吃每種蔬菜的什么部位?孩子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吃青菜的莖和葉”“芹菜也吃莖和葉”“茼蒿、香菜都吃葉子”“蘭吃葉子”“馬蘭頭也吃葉子”……孩子們說出了種植地里所有蔬菜的食用部分。還有的幼兒說:“笙菜的葉子可以做漢堡”“香菜的葉子放在魚下面可以當水草”“山芋吃根”“不對,山芋吃塊莖”。兩個孩子爭得面紅耳赤。筆者告訴孩子山芋又叫番薯,應該是吃塊根。孩子們通過翻閱活教材,認識了韭菜的葉子扁而實,小蔥的葉子圓而空;笙菜只長葉子,萵苣能長高高的塊莖;芹菜高而大,香菜小而香;卷心菜的葉子會向心卷,花菜的中心長像球一樣的花;能區別竹葉與生姜葉莖的異同;感知了向日葵的向光性等。總之,這本活教材把孩子好奇的眼光引向大自然,在培養觀察力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和鑒別能力。
比如,去年秋天,孩子們在找絲瓜的種子時,發現其中的有趣和神奇。但他們不知這些種子是怎樣來的,對絲瓜的生長根本就不了解。為了讓他們對絲瓜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老師們把種絲瓜的活動生成到課程中。今年春天,就帶領幼兒進行了種絲瓜的系列活動。先是在種植園地準備兩塊空地,給幼兒廢舊的勾線筆,作為種植工具。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組為單位開始種絲瓜。種絲瓜籽后,一開始沒有變化。孩子們利用每天飯后散步的機會跑去絲瓜田,就像一個科學家一樣去細心去發現、尋找秘密,觀察絲瓜的變化。大家種植的絲瓜就是一本精彩的書,根據不同的季節,它向我們展現的是不同的色彩。在活動期間,老師們引導小朋友充分運用各種感官,采用分組記錄、分組繪畫、輪流講述的形式,了解絲瓜的生長;采用分散觀察與集體活動來探索絲瓜在不同季節的不同變化。并對絲瓜的生長產生了很多質疑:“為什么移栽的絲瓜才開了幾片葉?”“點種的絲瓜已經長出了好多葉,而且還長藤了,長藤了以后怎么辦呢?”“我們種的絲瓜為什么慢慢變少了呢?”……這些變化深深吸引著他們,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不斷探究的欲望。有了興趣的依托,他們能主動、積極與環境互動,并生成了給絲瓜搭架培土――絲瓜開花結果――摘采絲瓜――品嘗絲瓜――冬天里的絲瓜等有趣的活動,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知識和經驗,充分了解了絲瓜的生長過程。種植園地是一本活教材,要為幼兒創設自主參與、自由觀察與實踐的機會與條件,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快樂成長。
一間科學實驗室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以及家長資源,開發適合幼兒的自然種植實踐活動,立足活動有效組織與幼兒發展,分析所選活動內容,開展幼兒感興趣的戶外種植活動,使幼兒在實踐過程中享受種植活動的樂趣,保護幼兒探究熱情,引導幼兒親身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培養幼兒與他人及環境積極交流互動的能力。
以種植“黃瓜”為例:在種黃瓜活動中,進行第一個活動“猜猜黃瓜是怎么種出來的?”請孩子猜想黃瓜是怎么種出來的時候,有很多的孩子回答的是,把黃瓜種子撒在泥土里就好了。為了這個探究點,老師們特意去詢問了一些農村家長,對于黃瓜種子,是可以直接撒在泥土中,但是成活率很低。黃瓜種子的發芽要求非常高。人們在種植時一般都是使用黃瓜秧,這樣黃瓜成活率比較高。在探究這個問題時,老師們并沒有直接反駁孩子的觀點,但是給予孩子更加正確的、更適合黃瓜生長的使用黃瓜秧種植的方式。在引導幼兒觀察黃瓜秧時,因為這是一個很特殊、孩子從沒接觸過的植物,他們充滿好奇心,所以在教師剛拿出黃瓜秧時,就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到前面來觀看。后來讓他們自由觀察時,孩子的興趣非常濃厚,都被黃瓜秧深深吸引。在觀察時,因為黃瓜秧很小,為了避免孩子因為太高興而不小心誤傷黃瓜秧,教師也對孩子提了觀察要求,讓孩子用小手輕輕地去摸。教師沒有禁止孩子去用手摸,是為了孩子能夠更細致地觀察和感受黃瓜秧的葉子。在觀察過程中,孩子用手去碰碰黃瓜秧的葉子說:“葉子是滑滑的,跟我們平常看到的葉子是一樣的”“我的這棵有3片葉子”“我覺得它跟黃豆發芽以后的葉子有點像”。孩子們都沉浸在了觀察快樂里。
黃瓜秧終于“安頓”好了。然而第二天,一位小朋友非常激動且生氣地向教師匯報了一個情況:“有一棵黃瓜秧被別人踩死了。”他的匯報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與憤怒:“我想去看看黃瓜”“肯定是被別的班的小朋友踩死的”……于是教師和幼兒進行如何保護黃瓜的討論和行動。大家共同設計了“禁止破壞植物”“愛護植物、人人有責”的標志,還有“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宣傳語。第二天,竟然有小朋友帶來了可以做籬笆的竹條。于是教師組織幼兒去維護黃瓜地,插好籬笆,貼好標志后,孩子們覺得以后黃瓜不會被人破壞,都很開心,還在黃瓜地旁合影,這個辦法確實很好地保護了所有的黃瓜秧。在后續的探究過程中,孩子們會非常自覺地在早晨去觀察黃瓜的變化,教師設計了“黃瓜日記”記錄本,鼓勵幼兒細心觀察黃瓜的生長變化,用繪畫方式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孩子根據自己的觀察記錄了第一次搭架子,黃瓜開出了黃花,長出了細細的藤,做標志防止別人踩壞黃瓜,結出了綠綠的黃瓜,送禮物給保安爺爺……他們用繪畫的方式記錄黃瓜的生長過程、他們的發現,以及與老師和同伴一起經歷的有趣的事。“葉子越來越大了,顏色也變得越來越綠了”“葉子越來越刺人了”“黃瓜開花了”“我們的黃瓜結果了”……從孩子們一個個驚喜的語句中,感受到了他們對黃瓜的關心。在記錄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究發現植物的特點,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而且可以親身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培養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以及關愛與呵護植物的情感。
結束語
篇7
一、語言教學活動中為“學說”積累詞匯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是幼兒語言練習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用各種實物教具,用幼兒最容易聽懂的語言,講解故事情境、內容,特別是故事中人物、動物反復強調,動物和人物語言著重刻畫、模仿,讓幼兒慢慢聽懂故事內容,分辨人物對話,動物聲音。在學習詞語的過程中,用表情、動作、實物表達講解詞語內容,學習詞語,積累詞語。
例如在繪本活動《抱抱》中,幼兒在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嘗試學說“和媽媽怎樣抱一抱,真……”的句式,并與自己的媽媽抱一抱體驗擁抱帶來的愉悅感受。在《小兔乖乖》活動中,幼兒通過聽、講這一故事,不僅能簡單地講一講故事情節,區分人與動物的對話,還能用好聽的聲音學一學媽媽的唱腔,用較粗的聲音學大灰狼的唱腔,用可愛的童聲學小兔子的聲音。因此,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通過學說幼兒不僅學習和積累了詞匯,而且在活動中將這種“學說”進行了實際的運用。
二、每日晨間談話中為“學說”建立自信
在幼兒園中,晨間談話是幼兒園里每天的第一個“小課堂”,具有獨特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晨間談話不僅僅是簡單的交流溝通,更是教育滲透的最直接方式。它有利于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還能開闊幼兒的視野,促進信息量的吸收。在小班下學期,我試著將晨間談話的主導權放手給幼兒,開展“晨間新聞播報員”的活動,讓幼兒在晨間談話的學說歷練中更自信地表達。
有一次東東播報“毛毛蟲變成蝴蝶”的經過,由于之前講過《好餓的毛毛蟲》這個故事,東東對于毛毛蟲如何變蝴蝶的過程還是比較清晰的,但是由于第一次播報比較緊張,導致沒有表達出要點。于是我便與孩子們討論:怎樣才能在播報中更自信?最后大家商量決定,每次播報要跟電視中的小播報員一樣,播報前加一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聞播報員×××”,結束后要加一句“謝謝大家,我的新聞播完了”。大家按照這樣的句式進行學說和播報后,對于播報的要求漸漸清晰,對于播報工作更自信了,這樣的學說過程,也是幼兒共同學習的過程。
三、表演游戲活動中為“學說”創建情境平臺
采用故事表演、情境表演、情景表演等形式,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幼兒“學說”的重要途徑。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用情境和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幼兒親身體驗語言交流。學習角色之間的對話,可以讓幼兒在這種活動中輕松快樂的玩耍,培養與人協作的能力,是發展幼兒語言的良好時機。
例如童話劇《動物paty》的對話學習中,我運用“開火車”的游戲,引導不同的角色按序學習對話。幼兒齊聲:“誰是火車頭?”教師:“小狗!”幼兒:“小狗小狗快開車!”小狗的扮演者:“汪汪,我來啦!”又如幼兒齊聲問:“誰是火車尾?”教師:“黃牛!”幼兒:“黃牛黃牛出發了!”黃牛的扮演者:“哞哞,我來啦!”……在這樣有韻律的“學說”中,幼兒覺得好玩,對情境游戲更感興趣,在之后的角色對話中更想說、愿意說。
四、區域游戲中為“學說”構建文明用語的提升空間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力求為幼兒創造最有意義、最真實的語言實踐環境,所以區域活動中的“學說”行為是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途徑。
篇8
我們回首往事,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了很長一段路,一步一個腳印,構成了一個成長之路。小樹經歷風吹雨打,才能茁壯成長;毛毛蟲通過一步步的脫變才能變成蝴蝶。人也是一樣,如果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到彩虹的光輝。這些都是我們成長中的小插曲,而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小插曲”。
那是一個與往常一樣的日子,陽光一樣的明媚,蒼穹一樣的湛藍。我寫完作業準備去北國新天地去買東西,騎上我的電動車,帶上我的帽子,興高采烈的走了。我在路上想我該買什么,我買完去干什么,在腦中構思了一會兒。突然我聽見“嘀嘀嘀”的喇叭聲,我不由得嚇了一跳。我回頭白了一眼車主,小聲說:“嚇死人不償命呀!算了,我今天心情好,我大人不記小人過。”念叨完,我準備走時,車主下來了,用和藹的口氣說:“小妹妹,請你讓一下,我過不去。”“這是非機動車道,你一個汽車進來干嗎呀。”我緊接著說道。車主一聽覺得很羞愧,看看車,又看看自己,才發現自己違章了,一時間沒有理由了。我一看他的樣子,心想:我是不是太過分了,他也不是故意開進來的。我走到叔叔面前說:“叔叔你走吧,我給你讓路,下次別這樣了,被警察捉到就麻煩了。”叔叔一聽,忙道謝,趕快開車跑了。我看著車影,心想:一出門,就碰到這種事,哎-怨誰呢!
成長中的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雨果說:“寬容是一種美得,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我在不經意間想起這些,才發現一個人時,想想這些,你會發現這些過去了的,會成為你永久的懷戀,認真的品味,會發現其中韻味幽深。
一個小插曲可以勾起人的“味覺”,品味其中道理的幽香。
東勝區二中初二:孫婷
篇9
變是釋迦牟尼彈指間的灰飛煙滅;變是手心與手背的瞬間倒換;變是時間沙漏被打破的傾瀉。
當變被打上時間的烙印時,它是沒有節奏的舞蹈,沒有可尋的規律與清晰的行跡。
變,在靜止中慢慢拔節,待它突然像竹筍那樣冒尖了時我們變愕然了。站在變的面前,我們每個人都如沙粒般渺小,用變的帷布遮住一個小孩,掀開時,一個小老頭一臉沮喪的站在那里。在人生這場龐大的戲劇中,變是偉大的魔術師,而我們是那個小丑。曾讀過那么一句話:“時間經不起變的折騰,人的一生變幾下就沒了。”那時覺得這句話特有意思,現在想想,倒對上那個味了。
變是開始與結束的同義詞,它在帶走了死亡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生。
毛毛蟲的蛻變是蝴蝶的輪回;蒼鷹喙的新生意味著天空不會寂寞;浪潮退了又涌的不斷更換告訴我們生命仍在延續。
一個寒冬的日子里,我站在窗臺邊給一盆葉子已經完全枯落僅剩光禿的枝丫的滿天星澆水。在微寒的空氣中她輕輕地顫抖,告訴我她仍在繼續呼吸著。我知道,明年的初春她會經受改變的洗禮,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我的注視。
大地回春這種在大自然的力量下驅使的改變對于動植物來說是新的開始的來臨,而對我們人類來說是生命的延續,是換一種方式的生存。
變是戴上面具遮住皮相,以求得生存的一個不失為好方法的方法。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每一次的改變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而我們也正是為了尋找那一份特別在不斷的變更著,在歷史的潮流中變換著笑容和姿勢,用新的姿態走向未來。
變走過的足跡是墻上那一行深深淺淺的涂畫,是路旁靜靜蜷曲的枯枝落葉,是屋檐上細細的塵灰。
事物的變化是深刻的,變在手臂上留了痕跡就成了胎記。日月總在不斷地更迭,昨天的沉重剝落成今天的輕松,昨天的濃艷羽化成今天的平淡,當變穿越了時間與空間向我們走來,我們應如何接待?
篇10
伸手想抓
夠不著
想誰著她遺落花粉去尋覓
恍惚間明白
早已許下心愿
一
幼蟲的蝴蝶,扭頭轉動自己很胖的臃腫身子,不滿地嘟囔著,昨天是誰說著樣很可愛,卻拿曉得,可愛,還要代價,還要拼命地啃食,啃食,還要代價,還要努力地覓食,覓食,還要代價,還要很小心地避開撒農藥的小花小草,避開,還要代價,還要……她懶懶地打了個哈欠,笨拙地將自己隱藏在綠蔭下面,半瞑目的舒適狀態。很突然地想當蛹,至少可以不用啃食,呼呼大睡,至少可以不用擔心,就算自己不可愛,也無人知曉,至少……至少,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至少,卻吝嗇地連一個也無法實現。她喃喃,自語……
很小的我,極其痛苦地托著頭,極其無聊地用小腳丫在沙地畫一個人,一個小女孩,一個留著長辮的小女孩兒。畫畢,沿著沙地四周徘徊,然后,又搖了搖頭,,用腳丫子把畫弄糊,坐回沙地邊上,極其郁悶地踢著沙子,陷入發呆……遠處,天好藍啊,近處,樹好綠啊,遠處,有一只飛鳥,近處,有一只螞蟻……螞蟻,螞蟻,卻怎么越看越眼熟,辮子化為觸角,身體化為胸腹,手指化為腳足,這難道不是我所畫的縮小版外加進化版?古有神筆在世,今有神腳在世。我跳進沙地,又畫了個小人兒,趴在地上,卻連剛才的螞蟻也沒了蹤影,難道,是我太貪心,竟還想再把畫畫活?神在懲罰,是不是,明天還有機會……我默默地乞求著,神啊,時間過快點吧……
二
蛹,終于成為蛹。蝴蝶悶悶地躲在黑暗的小空間里,睜眼,一片黑,閉眼,一片黑,還真是不習慣啊,外面的陽光很溫暖吧。她嘆了嘆口氣,索性閉上眼,哪一天,她能伸展輕盈的薄翅,迎接光明的羽翼,隱藏在百花從中,翩翩,起舞,這,是個甜美的夢。她不知道自己是悲哀還是欽慕,如果,蘇醒,能羽化為蝶……
長大,終于長大,早已不是無知,懵懂,神說,時間過快點吧,時間就在渴望中過得很快。而我,畫的畫再也沒變出什么,也變不出什么了吧。提起畫筆,仿佛那時一種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再怎么自然,也逃脫不了一種單調,單調的墨色,單調的墨汁,單調的墨香調和成一種孤傲,一個寂寞的季節和一個孤零零的我。撕下畫,以標準的半個弧線擲入筒里,習慣在孤獨與黑暗交織的人是很貪心的,很肆意地幻想,擁有很多狐朋狗友,擁有光明,毫無顧忌地幻想,擺脫枷鎖……
三
羽化為蝶,很美。蝴蝶擁有了那雙薄翅,輕盈,光澤,透明。她張開雙翅,合攏,張開,合攏,卻想在似水空氣里撲騰著,平衡,亦是失控。若學不會展翼飛翔,那么薄翅對她來說也已成為一種負擔。她開始很累,很乏,踮著腳,跳躍似的飛翔,卻不知哪里是盡頭,是否,能停下……
人生的中年莫過如此吧,家人和噴能夠有還有工作。不知何時也開始迷戀上油畫,大膽,浪漫,濃烈,折實,一中洋味很濃厚的西方筆調,就象在生意場上的紅燈綠酒之間叱咤風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多么想,平靜一下,陪著家人,朋友。只嘆息,商海無涯,回頭那里有岸?
四
很久,很久,之后,蝴蝶也開始慢慢變老,她看著不滿的毛毛蟲,笑著說,這樣很可愛。很久之前,也有人這么說吧,她開始學會懷舊。懷念,臃腫身子,懷念,黑暗匣子,懷念,羽翼仙子。蝶的一生,很多時候,只有一次機會,除了懷舊。夕陽西下,旭日照舊東升,這是輪回。我呢,還會輪回嗎?
后來,人老,也平靜下來。后來,我也學會了剪貼畫,剪剪貼貼,明明了了,人生還有何時能如此曠達。后來,我想回到過去。后來,還會再有后來嗎?
蝴蝶老了
她不飛了
人也老了
她不追了
卻才發覺
很久之前
就是最后一個愿望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