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范文

時間:2023-04-12 04:2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十五的月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十五的月亮

篇1

十五月亮

照在家鄉照在邊關

寧靜的夜晚

睡不著覺兩廂共思念

明天我就要上前線

你千萬不要為我把心難

萬一今后我們見不著面

你要意志堅強充滿樂觀

啊,希望你改嫁幸福美滿

這是我的心愿……

篇2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古人說過這句話。今年八月十五,我賞過月后說:“十五的月亮也挺圓的嘛!”

下午回家后,做完數學作業,便等待著月亮出現。

終于,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姑娘一樣,悄悄地從云層里鉆出來。深藍色的天空下,出現了一個東西,既像那金盤、金光燦燦,又像娃娃的臉,稚氣十足,也像那黃黃的月餅,香意濃濃。它慢慢爬上了那高高的樓頂,俯視著大地,同時也揮灑著自己的光輝。我隱約看到月亮上有會什么東西,到底是什么呢?是織女和牛郎?是天狗在食月?還是吳剛在伐桂?突然間,幾朵云把月亮“關”了起來,但是月亮還是把云驅走了。那圓月真是漂亮極了。

望著它,我想起了許多人關于贊美月亮的古詩詞: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薛濤的《月》,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還有張先的《天仙子》、蘇軾的《水調歌頭》等。

今年,十五的月亮真圓,真美!

篇3

潮起潮落的心聲嗚咽

沉積心底的愛戀悲戚

十五的月亮啊

猶若情人的淚滴

充盈在朦朧的眼底

承載著一萬個思念

將團圓的期盼傳遞

圓滿總在嘆息中將息

完美總在殘缺中輪回

把我的思念沉入海底吧

讓心海涌動的潮汐

將心頭的紅日托起

聽那波濤拍岸的連綿聲息

就是我心中

篇4

1、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一個天文現象。原因是,農歷的標準是朔一定要落在初一。正常來說,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么望應該在農歷十五的晚上。

2、因此當朔在初一出現比較晚時,望就出現在了農歷十六。甚至有時能到農歷十七。月亮最圓滿明亮的時刻是在“望”時。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我所在的實習學校是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中學,主講初二物理(力學壓強,浮力部分)和初三物理(電學歐姆定律部分),帶初二2班和初三1班的物理課,并兼任初二2班的實習班主任。實習期間,還組織了“關于在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初一年級開設物理課的情況調查”的教育研究。總體來說,實習工作很成功,無論是教學工作,班主任實習工作還是教育調研工作,都得到了校領導,老師們的好評與支持。就任初二2班實習班主任期間,我的班級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學生們的配合以及學生家長的支持。在受到表揚,感到欣慰的同時,也發現了存在于自身的不足,今后需要繼續改正,完善自我。

首先談下我的教學經驗。站到講臺上,面對全體同學,第一心態要好。具體來說,不要緊張的話都說不出來,因為面對的是自己的學生,自己的任務是給他們講課。如果站在講臺上,自己先不知道說什么好了,首先是工作的失職,其次是學生們的不信任,后果就是惡性循環的課堂秩序亂,學生聽課效果大幅度下降。因此,站在講臺上,要有清醒的頭腦,明白自己是要干什么,有了明確的出發點,才能擺正心態,走進課程的思路;第二,講課一定要先保證自己的思路百分之百在所講授的內容上。我們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發現學生不好好聽課,提醒他們認真聽講,集中注意力。可是如果老師的注意力就沒有全部集中在課堂上,也就是所謂的“走神”,那怎么能叫學生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所謂為人師表,不僅體現在外部行動上,更重要的是在課堂45分鐘帶領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因此,上課前的備課十分關鍵。備課時,自己要先進性對知識的梳理,自己頭腦中把知識點捋順了,才能在講出來的時候有條有序。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本有著很高的熟悉度和很強的專業知識基礎。我在講課的時候,比如習題課,如果需要在黑板上作很長的公式推導,我會邊寫邊講,這樣不僅自己能按照自己備課時的思路走,也能使學生按照我的思路走。

其次說下我認為存在于我身上的問題。我感覺主要是講課速度與學生的現實接受能力稍有出入。我個人習慣,一堂課的前半部分用于知識點的傳授,后半部分直接通過習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可是有些學生,基礎較差,跟不上這樣的速度。這就要求我在講完知識點之后做一必要的知識小結。在和學生的談話中,有些學生提到了這一點。其實在現實的教學中,這一點很重要。對于整體基礎較差的班級,這更是必不可少。很值得我們老師注意。對于知識點的鞏固,多做習題固然好,但是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會形成還沒來得及回顧知識點,就投入做題中,導致前后知識在解題過程中運用紊亂,不知從何入手。本著“照顧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教學指導思想,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這個問題。

篇6

關鍵詞:兩型社會;兩型產業;城市圈

中圖分類號:X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6-0073-02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報告把以建設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為核心的生態文明作為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之一。

1 “兩型社會”的內涵

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強調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建立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關系,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可見,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既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核心內容,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兩者在目標上是一致的。“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兩大宗旨。

2007年12月,湖北省武漢城市圈和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標志著建設“兩型社會”將正式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這也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建設將要為此探索一條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2 發展兩型產業是構建兩型社會的關鍵

建設“兩型社會”就是要轉變現有的高消耗、低產出、高污染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良性循環的節約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最大程度地減輕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加速推進、消費迅速升級帶來的巨大環境壓力。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的建設需要有強大的產業支撐,但是,從資源消耗、產業結構、產業質量以及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面來看,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現狀不容樂觀。

從能源消耗的角度看,與國內先進城市、沿海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武漢城市圈在能源利用效率的工藝和技術上的企業研發能力還處于相對較低的層次。2005年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單位GDP能耗,武漢市列第14位,而第三產業比重列第6位。從犧牲環境的角度來看,現有經濟發展模式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對社會福利造成的損失,大大抵消了經濟發展的成就,據測算,兩者都要扣除大約10個百分點。這就使得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看,現有的經濟發展成就大打折扣。而且,近年來國際市場能源、礦產、糧食等傳統工業原材料價格飛漲,使得大量依賴煤炭、石油、鐵礦石的重工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傳統工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極大威脅。在現有產業結構下,依賴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資源消耗行業不僅無法實現構建兩型社會的目標,短期內連過去的粗放增長模式也不可維持。

在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面,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結果,武漢市城市圈土地集約利用呈現明顯空間差異性,大體表現為武漢一枝獨秀、東部高于西部的不平衡分布態勢.同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普遍反映出城市規模呈外延擴張,土地持續利用趨勢不明顯的特征.部分城市基礎設施水平與土地利用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土地集約水平的提高。

從產業結構來看,武漢城市圈2006年的三次產業結構為11.76%、44.38%、43.84%。其中武漢市2006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49.4%)低于北京(70.9%)、廣州(57.6%)、西安(52.7%)、上海(50.6%)、沈陽(50.5%)等城市。從產業的空間結構來看,武漢城市圈產業布局存在著明顯的“散”、“亂”狀況,表現出產業同構和趨同現象,圈內沒有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與互補關系。在產業的技術結構方面,武漢城市圈的產業關聯度低,未能形成合理的產業鏈條。在產業的組織結構方面,武漢城市圈的產業在區域市場上的產業集中度還比較低,缺乏應有的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

從產業質量來看,武漢城市圈產業的經濟效益(如稅收)、社會效益(如就業量和就業結構)還比較低,特別是其資源與生態環境效益(資源消耗、環境損失)更低。在其產業結構中,資源消耗型產業和污染密集型產業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如2006年武漢市制造業工業總產值中污染密集型制造業所占的比重為32.3%,高于哈爾濱(16.0%)、青島(18%)、沈陽(18.6%)、北京(23.7%)、杭州(26%)、上海(26.4%)、重慶(26.7%)、廣州(27.4%)等城市。在2007年的圈內5557.24億元GDP中,“黑色GDP”所占的比例比較高、而“綠色GDP”所占的比重很低。

武漢城市圈作為改革試驗區,就是要根據十七大報告精神,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成為以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為核心要素的改革試驗區,將武漢城市圈打造成“綠色、宜居、和諧,并充滿活力、快捷的生態型城市圈。而以資源節約型產業、環境友好型產業為特征的“兩型”產業最適合成為發展的重點,通過“兩型”產業的快速發展來促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應是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中產業發展的基本戰略選擇。

3 發展“兩型”產業的思路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解決危機無法求助于產生這一危機的思維方式”。同樣地,作為傳統的以“高消耗”、“高排放”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必然后果,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等困擾人類生存、發展的危機是不可能憑借傳統的發展思維方式來尋求解決之道的。要走出不可持續的發展困境,就必須更新發展觀念,推動制度創新,從而在科學的發展觀念和制度規范引導之下改變社會行為方式,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講,我們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核心,率先在優化結構、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率先在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取得新進展,為構建促進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優化產業結構。產業集群發展是建設“兩型”產業的有效途徑和基本內容,而建設“兩型”產業的戰略目標也對產業集群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作為產業集群發展的前置條件和貫穿始終的約束條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以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積極探索,從而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要加強產業集群縱向一體化發展,形成一條條相互關聯的產業鏈網絡,有利于形成從原材料到制成品的生產流程,能夠有效地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從湖北省的發展現狀來看,大部分產業集群都是大量生產同類產品的橫向一體化分工為主,不僅產品附加值增值有限,而且容易造成過度競爭。因此,建立以核心產業為中心,積極發展上下游相關企業,打造原材料、中間產品、制成品的一體化產業流程,通過合理有效地分工降低生產成本,是湖北省產業集群發展的必然路徑。

鼓勵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知識經濟。當今時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遠遠超過資本和勞動力的作用,從根本上擺脫快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大量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就必須依賴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的運用。要把經濟增加值放在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創新、依靠知識轉化上來實現,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生態園區建設,加強科研院所與企業在產、學、研方面的成功對接,形成知識和科技產業鏈條。積極開發資源節約型新技術、新工藝,對重大關鍵技術進行“產學研”聯合攻關,突破技術瓶頸,以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大力發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實現節能減排。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局的支持,建設國家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基地和技術研發基地;建立有效機制、加強國際合作,吸引國際國內大中型企業積極參與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基地建設;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其迅速做大做強;大膽開展體制機制創新,為武漢城市圈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第四稿)》中提出建設10大產業鏈,分別是:汽車、電子信息、鋼鐵、有色冶金、石油化工、鹽化工、紡織服裝、造紙及包裝、建材及建筑業、農副產品加工。到2020年,武漢城市圈發展50個產業集群。現階段重點建設已形成了光電子通信、電子信息及家電、汽車整車制造、汽車零部件、鋼鐵及深加工、金屬制品、石油化工、鹽化工、醫藥工業、紡織、建材、服裝、造紙及包裝、食品、飲料等15個產業集群。

總之,我們要鼓勵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知識經濟,以節能減排為目標,通過打造“兩型”的產業鏈集群,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盡量減少資源消耗,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保護型的武漢城市圈。

參考文獻

[1]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3.

[2]正確理解“兩型社會”建設的內涵[J].武漢學刊,2007,(6).

[3]李立輝.區域產業集群與工業化反梯度推移[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4]謝自強.著力培育與發展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湖南新型工業化[J].湖湘論壇,2007,(6).

篇7

關鍵詞:兩型社會;兩型產業;城市圈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報告把以建設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為核心的生態文明作為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之一。

1 “兩型社會”的內涵

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強調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建立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關系,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可見,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既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核心內容,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兩者在目標上是一致的。“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兩大宗旨。

2007年12月,湖北省武漢城市圈和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標志著建設“兩型社會”將正式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這也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建設將要為此探索一條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2 發展兩型產業是構建兩型社會的關鍵

建設“兩型社會”就是要轉變現有的高消耗、低產出、高污染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良性循環的節約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最大程度地減輕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加速推進、消費迅速升級帶來的巨大環境壓力。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的建設需要有強大的產業支撐,但是,從資源消耗、產業結構、產業質量以及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面來看,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現狀不容樂觀。

從能源消耗的角度看,與國內先進城市、沿海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武漢城市圈在能源利用效率的工藝和技術上的企業研發能力還處于相對較低的層次。2005年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單位GDP能耗,武漢市列第14位,而第三產業比重列第6位。從犧牲環境的角度來看,現有經濟發展模式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對社會福利造成的損失,大大抵消了經濟發展的成就,據測算,兩者都要扣除大約10個百分點。這就使得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看,現有的經濟發展成就大打折扣。而且,近年來國際市場能源、礦產、糧食等傳統工業原材料價格飛漲,使得大量依賴煤炭、石油、鐵礦石的重工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傳統工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極大威脅。在現有產業結構下,依賴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資源消耗行業不僅無法實現構建兩型社會的目標,短期內連過去的粗放增長模式也不可維持。

在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面,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結果,武漢市城市圈土地集約利用呈現明顯空間差異性,大體表現為武漢一枝獨秀、東部高于西部的不平衡分布態勢.同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普遍反映出城市規模呈外延擴張,土地持續利用趨勢不明顯的特征.部分城市基礎設施水平與土地利用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土地集約水平的提高。

從產業結構來看,武漢城市圈2006年的三次產業結構為11.76%、44.38%、43.84%。其中武漢市2006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49.4%)低于北京(70.9%)、廣州(57.6%)、西安(52.7%)、上海(50.6%)、沈陽(50.5%)等城市。從產業的空間結構來看,武漢城市圈產業布局存在著明顯的“散”、“亂”狀況,表現出產業同構和趨同現象,圈內沒有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與互補關系。在產業的技術結構方面,武漢城市圈的產業關聯度低,未能形成合理的產業鏈條。在產業的組織結構方面,武漢城市圈的產業在區域市場上的產業集中度還比較低,缺乏應有的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

從產業質量來看,武漢城市圈產業的經濟效益(如稅收)、社會效益(如就業量和就業結構)還比較低,特別是其資源與生態環境效益(資源消耗、環境損失)更低。在其產業結構中,資源消耗型產業和污染密集型產業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如2006年武漢市制造業工業總產值中污染密集型制造業所占的比重為32.3%,高于哈爾濱(16.0%)、青島(18%)、沈陽(18.6%)、北京(23.7%)、杭州(26%)、上海(26.4%)、重慶(26.7%)、廣州(27.4%)等城市。在2007年的圈內5557.24億元GDP中,“黑色GDP”所占的比例比較高、而“綠色GDP”所占的比重很低。

武漢城市圈作為改革試驗區,就是要根據十七大報告精神,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成為以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為核心要素的改革試驗區,將武漢城市圈打造成“綠色、宜居、和諧,并充滿活力、快捷的生態型城市圈。而以資源節約型產業、環境友好型產業為特征的“兩型”產業最適合成為發展的重點,通過“兩型”產業的快速發展來促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應是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中產業發展的基本戰略選擇。

3 發展“兩型”產業的思路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解決危機無法求助于產生這一危機的思維方式”。同樣地,作為傳統的以“高消耗”、“高排放”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必然后果,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等困擾人類生存、發展的危機是不可能憑借傳統的發展思維方式來尋求解決之道的。要走出不可持續的發展困境,就必須更新發展觀念,推動制度創新,從而在科學的發展觀念和制度規范引導之下改變社會行為方式,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講,我們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核心,率先在優化結構、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率先在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取得新進展,為構建促進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篇8

八月十五蒸年糕—— 趁早(棗)

八月十五種西瓜—— 盼園(圓)

八月十五團圓節—— 一年一回

八月十五吃元宵—— 與眾不同

月亮跟著日頭走 - 惜光

月亮底下跳舞 - 形影不離

月亮里的桂樹 - 高不可攀

月亮地里曬谷子 - 陰干

月亮地里走路 - 沒影子

月亮娃咳嗽 - 沒談(淡)

月亮當鏡子 - 太把自己看大了

月亮下看書 - 沾你的光了

站在河岸撈月亮------白搭工

盼月亮從西出--沒指望

中秋的月亮——光明正大

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圓

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差了節氣

月亮跟著日頭走——惜光

月亮底下跳舞——形影不離

月亮里的桂樹——高不可攀

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樓臺先得月

中秋的天氣----不冷不熱

中秋過了閏八月----團圓過了又團圓

八月十五的月亮

———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餅

———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

———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

———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

———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

———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

———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

———差了節氣

篇9

今天是農歷的八月十五,也是年年都有的中秋節。今天,我和媽媽去樂購超市買東西。在回來的路上,我一直盯著天上的月亮。

天上的月亮閃爍著交接的光芒。聽著車里的廣播,我不禁想著:在這個美好的月夜,那么多人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那么多人不能和自己的親人團圓,坐在一起聊家常,吃月餅。還有一些人是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開心快樂地過著這個美好的節日。這就如同這天上的月亮,有時殘缺,有時圓滿,有時暗淡無光,有時銀光瀉地。這不就如同蘇軾的那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嗎?

我回過神來,又繼續凝視著天上的月亮。忽然,我聽廣播里說:“平時。人們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今年比較特別,因為它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呢!”我聽到,便也抬頭望了望天上的月亮。嘿,真的哎!一開始,我只顧著借景抒情,都沒發現今天的月亮特別圓,宛如一個玉盤。漸漸地,我看見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羽毛般的輕云。這樣的輕云給月亮添了幾分傷感,仿佛月亮也感受到了人們思鄉的情感,為這些思鄉的人感到傷心難過,正拿著絲帕在擦著淚水。

我看著夜空中皎潔的月亮,不禁沉迷在月亮的光輝之中。

篇10

“快來看月亮啊!”我喊道。我們一同坐在階梯上,看著月亮,月亮如同一個大餅,又像一個玉盤,總之千奇百怪、莫測高深。“看,月亮上有一個人和一只小兔子,好象是嫦娥和玉兔哩”。姐姐興奮地喊。

人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今年,卻是十五圓,怎么回事?其實,9年一回,就說明,在我一兩歲時,也在十五圓了一回……

看完了如同玉盤的月亮,我們就回屋吃月餅。呵,這月餅可真多,有草莓的、哈密瓜的、香橙的、五仁的、棗泥的、鳳梨的、水蜜桃的,多種多樣,擺在一起,好看極了。

吃著月餅,看著月亮,真有一種說不出美妙滋味。

我喜歡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