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不住的奶奶范文

時間:2023-03-29 20:3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閑不住的奶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閑不住的奶奶

篇1

我的奶奶今年六十四歲,有著一雙粗糙的手,能說會道的嘴,白花花的頭發,炯炯有神的眼睛笑起來咪成一條縫。

她的手閑不住,一會兒洗衣服、一會兒拖地、一會兒做飯…。.只要一有空她就回農村老家種田忙活。

她的嘴閑不住。放學后帶我一回到家,嘴里就開始嘮叨起來:“貝貝快點去做作業,不要吃太多零食。”一會又跟我說:“咦!快點做呀,怎么才做了這一點……?”奶奶那閑不住的嘴一直在叮囑我。

她的腳也是閑不住的,從開始做作業就聽見客廳里“嗒嗒嗒”奶奶走路的聲音,就連晚上我正要睡覺時,門外都有她走路的聲音,奶奶的腳下好像裝了個“風火輪”似的。

篇2

2、把剛擠的牛奶倒入到奶鍋中。

3、然后放在灶臺上,開大火煮開。

4、看到牛奶煮至沸騰的狀態,就馬上關火。

5、然后拿勺子盛出即可飲用。

篇3

閑不住的人 湖北省武漢市 水果湖第一小學三(3) 郭逸純 我奶奶是個閑不住的人,她忙了這又忙那,你們知道她在忙什么嗎?下面我就來跟你們說說吧!

每天早上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高照,我奶奶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給我買可口的早點。買回來后再一邊叫我起床,一邊給我準備洗口洗臉水,洗完口和臉跑到飯廳準會有熱呼呼的早點擺在飯桌上。每當看到這些,我都感到無比幸福!當我靜靜地坐下來吃早點,奶奶便會拿起梳子給我梳頭,奶奶給我梳好頭,我也快吃完了。這時奶奶又提起她的小錢包送我去上學,總是在我平平安安的走進校門,她才會放心地去買菜。回來之后又忙著做菜做飯,做好了飯菜又得去接我放學了。到了下午,她又得匆匆忙忙地接送我...就這樣不知不覺到了晚上;就這樣不知不覺過了一天又一天;就這樣不知不覺我在奶奶的中慢慢地長大。

家里事已經夠忙了,她還得忙里“偷閑”地去居委會開會;門棟的大事小事她也得管管。唉!現在你們該知道了我奶奶為什么閑不住了嗎? [推薦給朋友] [顯示打印]

篇4

我大爹大媽生育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所以對現在這個兒子看的很貴重。大爹1949年剛解放時就隨部隊到了西藏,大媽隨后也跟著到西藏工作了20多年。因為堂哥是家里的長孫,我奶奶舍不得堂哥,不讓堂哥跟大爹大媽到西藏去讀書,只好在家鄉讀書。堂哥高中畢業下鄉,后來招工進了鐵路部門工作,當上了火車司機,經人介紹和現在的嫂子成了家。

嫂子初中畢業就在我們家鄉小鎮一個小織布廠當工人,上三班倒,非常辛苦。自從進了我們家做媳婦,我奶奶很是心痛她,想著她上班很苦,就盡量把家務活多做些,讓嫂子回家好休息。嫂子生就是個愛勞動、是個很賢惠的人,只要是休息時間就幫奶奶做家務,跟奶奶學做菜,搞得堂哥連廚房都沒機會進去,以至于到老了飯都不會做。80年代嫂子所在的工廠倒閉,嫂子下崗了。大爹大媽也從西藏調回家鄉工作,大爹大媽的工資很高,堂哥的收入也不錯,一家人吃飯穿衣不成問題,可是嫂子生就是個閑不住的人,她到處找事做,可是由于文化低,所找的工作時間不長又再次下崗。后來又和人合伙開餐館,生意正紅火時,嫂子的女兒出嫁了,女兒出嫁一年添了個小男孩,由于婆家老人身體不好,嫂子關閉了餐館,在家專門引外孫。外孫剛到上小學年齡,兒子成家添了孩子,嫂子又承擔起撫養孫子的任務。今年孫子進了小學讀書,我想嫂子可以享福了,可是嫂子真的就是個勞苦命,是個閑不住的人,她找出家里和親戚家里不穿的舊衣服,跟別人學做拖鞋,她除了給家里人做拖鞋以外,還給我們這些堂弟堂妹及家人每人做了一雙,今年一年下來,她一共做了40多雙拖鞋。嫂子有一手絕活,那就是織毛衣,嫂子織的毛衣比商店里買的毛衣還好看,穿起來還舒服,我堂哥一直就穿嫂子親手織的毛衣,根本不穿商店里買的毛衣。我看嫂子毛衣織的好,就跟嫂子學,嫂子說:你上班沒時間,我幫你織,所以我家里人穿的毛衣大多也是嫂子織的。

嫂子還有一個愛好:做菜。嫂子做的菜好看又有營養,每逢節假日,嫂子總是提前打電話,接我們到她家里團聚。嫂子做的粉蒸肉最好吃,每次我們到她家吃飯,她都要做很多粉蒸肉,還要給一碗我們帶回家來。去年我女兒快高考時,由于壓力太大,吃飯沒胃口,嫂子就把女兒接到她家里吃飯,女兒吃的是津津有味,以至于女兒說:我高考結束,第一件事就是去減肥。

嫂子最拿手的菜要數灌的香腸了,不僅味道好,顏色好看,切不亂,保管期長,到了第二年來吃還是不變味。每年到了灌制香腸的季節,嫂子是最忙的了。她除了自家要做很多的香腸以外,要幫我們這些堂弟堂妹灌制,還要去幫忙其他親戚朋友灌制,每天忙的不亦樂乎。但是她毫無怨言。

篇5

此刻,郵輪上熱鬧非凡,一群人正簇擁著一個滿頭銀發的老太太擺著“勝利”的開心手勢,將這一刻美好的時光永遠定格。

被圍在中間的是一位101歲高齡的銀發老奶奶,周圍是她的兒孫們。人們總說,人生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這談何容易?我們常常顧及著工作,思量著孩子……說走就走的旅行似乎永遠也遙不可及。可這位老太在她如此之高齡卻辦到了。這著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卻又欽佩無比。

這位y發老奶奶叫劉成心,是湖北宜昌人,現定居江蘇無錫。老人多年前就退休了,但她是個“閑不住的人”,平日除了幫兒女們帶帶孩子、做做飯外,還不甘落后地上了老年大學,學習舞蹈、繪畫,晚年生活極其豐富。別看她一大把年紀,卻耳不聾、眼不花,腿腳麻利。

可是,劉成心老人還有個小小的愿望沒有實現,那就是出國看看。每晚看到電視節目里播出的異域風情,美不勝收,更激起了她想走出去看看的欲望。

2016年,劉成心老人把這個想法告訴兒女們時,孩子們都驚呆了,不為別的,主要是怕她年紀大,身體吃不消。可家人頂不住劉奶奶的一再央求,便決定幫她實現這個愿望。

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劉奶奶順利地辦理了護照和通行證,做好了出行的準備。

幾經輾轉,劉奶奶最終登上去日本熊本的旅行的郵輪。這是她第一次踏出國門旅行,隨行的有她的子女、孫輩、重孫輩等共30余人,可謂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在郵輪上,劉奶奶一路興致勃勃,開心得像個小孩子,并時不時用家鄉話與船上不同膚色的工作人員攀談。她成了這趟旅程上最為耀眼的人物。當得知她的年齡后,很多游客都豎起了大拇指,除了深深的敬佩,便是要求與這位精神矍鑠的百歲旅行者合影。

劉奶奶體驗了郵輪上的各種活動,也感受了日本當地的風土人情,看到了不一樣的異國風光。同時,她也以101歲的高齡成為中國年齡最大的出境旅游者。

篇6

一、對監管者缺乏監管的證券監管博弈分析

證券監管博弈模型的博弈雙方是證券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從證券監管的實踐來看,證券監管者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證券業協會或者證券交易商協會,還可以是證券交易所或者別的什么機構。不過幾乎各國的證券監管都是由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證券交易所共同完成。我國采取的也是這種模式: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代表政府進行強制性監管,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進行自主監管。至于被監管者,籠統的說就是整個證券市場,即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以及他們在證券市場上的活動和行為。不過絕大多數國家都把證券監管的直接對象定位于證券市場的參與者,具體包括發行各種證券的籌資者(政府、企業)、投資各種證券的投資者(政府、企業、個人)、為證券發行和證券投資提供各種服務的中介機構(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托管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證券律師、會計師和評估師),以及為證券發行和證券投資提供各種融資、融券業務的機構和個人。

實施證券監管對于監管者是有成本的,即監管者的行政成本。為了實施監管,監管者需要設立監管部門來專門負責制定和實施有關條例和細則(如證券發行審核、證券稽查等),這一過程中自然需要耗費人力、物力以及監管人員進行知識更新所必需的時間和精力,并且監管越嚴格行政成本越高,為了分析方便,假設監管者只有兩種純策略選擇,分別為低成本(low cost)的普通監管(監管成本為cl)和高成本(high cost)的嚴格監管(監管成本為ch.chcl) 。

實施證券監管對于被監管者也是有成本的,即被監管者的奉行成本。被監管者為了遵守或者符合有關監管規定不得不承擔額外成本,如為按照規定保留記錄而雇傭專人的費用、提供辦公設施和材料的費用、聘請專門中介機構的費用等,只不過這種奉行成本以抵減收益的形式存在。在利益的驅使下,被監管者有可能為了增加收益(包括一非法收人)、降低成本(包括奉行成本)而進行違規操作。所以假設被監管者的純策略選擇是遵紀守法或違規操作。若遵紀守法則可穩定獲得收益凡(已扣除了證券監管的奉行成本);若違規操作且未被查處,則可獲得超額收益(違法所得或降低的奉行成本)r ( reward ),但若被查處則不但要沒收非法所得,而且還會被處以罰款,此時的罰沒總成本為p( punishment )。進一步假定,在被監管者出現違規行為的情況下,低成本的普通監管是查不出來的,而一旦監管部門采用高成本的嚴格監管,就一定能予以查處并處以罰款。

基于前述假設,考慮到證券市場上博弈雙方得益信息的可獲得性,建立證券市場上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的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并用矩陣形式示如表1。

利用劃線法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該博弈的純策略納什均衡:監管者實施普通監管,被監管者進行違規操作。最終結果是:監管者雖然付出了一定的監管成本卻毫無作用;一部分被監管者違規操作獲得了超額收益但卻使其它的證券參與者遭受損失。顯然,這是一個低效率的組合,只會加重證券市場的不規范性,違背了實施證券監管的初衷。

二、對監管者實施監管的證券監管博弈

若我們對證券監管部門實施監管,那又會是個什么樣子呢?這里讓我們進一步假設,如果監管者通過嚴格監管查處了被監管者的違規行為,就會得到一定的鼓勵b(bonus),這種鼓勵既可以表現為物質獎勵(比如來自違規者的罰款,用以增加辦公經費),也可以表現為社會公眾對其褒揚帶來的精神鼓勵,或者兼而有之;但是如果監管者為了節省成本(或偷懶)只進行了普通監管而導致被監管者的違規操作得以成功,則要對其施以一定的懲罰f(fine),這種懲罰可以是行政上的、法律上的或是經濟上的。如此一來,上述博弈模型就發生了較大變化,新的博弈模型的得益矩陣如表2。

仍然利用劃線法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當對監管者的監管力度較大、使得對其的鼓勵與懲罰的量化絕對值之和大于監管者實施普通監管和嚴格監管的成本差時(即f+b>c-c}),該博弈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從而避免了(普通監管,違規操作)這種低效率策略組合的出現。這種情形下,博弈雙方都將在博弈中采取混合策略,即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各自以一定的概率隨機選擇嚴格監管或是違規操作。讓我們定義:監管者進行嚴格監管的遨纖二幾登三尋多籠罐熟:弓多雀諾態咬乏導鑄泉錄名室圣聆多石殺漣返絡題透漢蛋定召磚羅亨惡璧三兮概率為r,進行普通監管的概率為(1-r);被監管者選擇違規操作的概率為e,遵紀守法的概率為(1-e)。

給定e,監管者選擇普通監管r=0和嚴格監管二1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即,若被監管者違規的概率小于(c‑-c,)/(f+b),監管者會選擇普通監管;若被監管者違規的概率大于(c‑-c洲(f+b),則監管者選擇嚴格監管;若被監管者違規的概率等于(c‑-c,)/(f+b),監管者就隨機地選擇普通監管或者是嚴格監管。

給定r被監管者選擇遵紀守法e=o和違規操作e=i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即,若監管者進行嚴格監管的概率小于r/(r+p),被監管者的最優選擇為違規;若監管者進行嚴格監管的概率大于r/(r+p),被監管者的最優選擇為遵紀守法;若監管者進行嚴格監管的概率等于r/(r十p),被監管者則可能違規也可能遵紀守法。

因此,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是:r=r/ (r+p).e=(c,}c,)/(f+b)即,監管者以r/(r+p)的概率進行嚴格監管,被監管者以(c‑c,)/(f+b)的概率選擇違規也可以解釋為,市場上大量的被監管者中(c,}-c}/(f十b)比例的被監管者選擇違規,(f+b-c‑+c,)/(f+b)比例的被監管者選擇遵紀守法;監管者隨機地對r/(r+p)比例的被監管者進行高成本的嚴格監管,而對剩余的被監管者則僅采取普通監管。

三、結論

篇7

一天傍晚,對門來我家下圍棋,下著下著我把話題轉換到他的母親身上。對門一聽我說到他母親,他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像似在感慨“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對門無奈地敘說中,我了解到對門一家和他母親的一些生活細節。

原來,對門是個大孝子,他隔三岔五去鄉下帶母親進城。可母親是個閑不住的人,一進兒子的家,就嘮叨個不停,要不就做個不停。本來城里的小家家務活就不多,一會兒就被她忙完了。她忙完家里的,又忙著室外的。掃樓梯,弄出聲響,擾得左鄰右舍無法午睡,弄得兒、媳出門道歉。兒、媳一次次勸她別忙了,可她一次次聽后,又忘了。最令兒、媳無奈和心急的是,讓她在家看看電視或曬曬太陽,她就是聽不來,獨自一人跑去孫兒的幼兒園接孩子。若是接回來,倒也罷了,可她開始幾次去接孩子,自己卻迷了路,驚得一家人四處找。最讓兒、媳難堪的是,老奶奶夜間睡眠易醒,她時常輕手輕腳摸去兒子的房間,幫兒、媳掩好被角,一次嚇得媳婦大聲驚叫,開燈才發現,老人一身哆嗦,對兒子重復說著:“兒時,你總愛蹬被子,媽不放心,只想幫你掩好被子!”

聽著對門無奈地敘說,我被老奶奶點滴母愛的細節感動得雙眼濕潤,同時,我也想到了我的母親每次進城來的情形。雖說,我的母親沒有老奶奶愛的舉動那么夸張,但一次次我同樣拒絕了母愛,無聲無息地傷害了母親。母親一次次從鄉下來,滿臉欣喜地為我們帶來新鮮的瓜果蔬菜和草雞蛋,而我卻不領情地責怪母親,這些東西城里不稀罕,以后甭帶了。母親被我責怪得無聲地低下頭。一次次她想要去幼兒園接孩子,卻被我無情地阻止了,害得她背著我們偷去幼兒園,趴在臨街的幼兒園窗戶挨個尋找孫子的笑臉。

我和對門交流了兩位母親進城來的細節,我們像遇到了知己。沉思后,得出共同的感慨―――是我們錯了,我們無情地剝奪了母愛的權利,一味地以為自己長大,再無需母親的愛,甚至嫌棄母親的愛有些礙手礙腳,丟人現眼。其實,在母親的眼中,我們永遠是她們的孩子,永遠應該接受母愛的光照,直至她們的生命終息。

于是,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何化解我們成人后所面臨年老母親所施予母愛時的矛盾?唯一良法――給母愛留有余地,給母親留有足夠大的愛的空間,這樣母親才會愛得釋然,我們也才能從品味母愛中感覺到這是一種愛的回饋――真正地孝順母親!因為在母愛的生命中,從來就沒有年輕和衰老之分,母愛在年輕的母體中是一團熾烈的愛,在年老的母體中依然是一團熾烈的愛。其實,對于我們品味母愛的差異,改變的不是母愛的方式,母親自始至終全身心愛得忘我;改變的是我們的心態,認為母愛的方式不適合我們長大的年齡。

篇8

最近,筆者同萊陽市老齡辦幾位同志一起兩次專訪本市呂格莊鎮大野頭村的于秀民老人。她生于1902年1月,今年106歲。我們到時老人走出大門熱情迎接,走時又握著我們的手送上車,并一再說再來,再來!她身體健康,頭腦非常清楚,很健談。老人耳不聾眼不花,不戴鏡子能穿針引線縫衣服,還能爬山走路。老人一生很少吃藥,是全村人都敬佩的老壽星。老人的長壽經可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性格開朗,愛笑愛玩。她小時就愛笑愛玩,很討人喜歡。22歲結婚時,家境貧寒,全家有20多口人。她不怕吃苦受累,一生辛勞操持。1982年老伴81歲時去世,她又挺起腰桿笑對生活。到了晚年,凡村里演戲、放電影和辦喜事,她都要去看熱鬧,閑著就與鄰居和家人一起說笑逗樂。她是一個老戲迷,每天最愛看中央戲曲頻道的節目,并且邊看邊笑邊鼓掌。

飲食隨意,嗜酒不醉。她從小到老從不挑食,愛吃五谷雜糧和蔬菜水果,也常吃魚肉,愛吃但不多吃。她年輕時就愛喝白酒,常與老伴兒子一起喝,但她能管住自己的嘴,吃飯不過飽,喝酒不過量,喝水不可少。

心靈手巧,一生勤勞。她從小手勤腳勤,是個閑不住的人。結婚后是四世同堂大家庭的主婦,山里活家里活都能干。她心靈手巧,16歲就學會了繡花,一繡繡了90年。她年輕時用繡花掙的錢買了二畝地,還帶了一批徒弟,至今還常老少一起繡。時至高齡她家務活從未扔下,洗衣做飯樣樣干,秋天還能到一丈多高的涼臺上剝苞米摘花生,冬季給家人做棉衣縫棉被。她常住在兩個兒子家中,到兒孫家中吃飯串門往返一里多路,都是步行自去自回,從不覺得累。

家庭和睦,敬老愛幼。她小時在家孝敬父母,結婚后照顧奶奶和公婆,使三位老人均活到80多歲,是全村出名的好媳婦。她生有兩男兩女,如今是五世同堂80多口人。她從不以年高自居,很愿意與小孩一起玩。我們訪問那天,老人坐在炕上,懷里抱著2歲的小玄孫,身后背著4歲的大玄孫,一個多鐘頭不離身。這個大家庭非常和睦,常有笑聲,兒孫也個個孝順。逢年過節和老人過生日時,全家幾十口人大團聚,敬酒祝福祝壽,其樂融融。

篇9

父親是個農民,但在我眼里很多地方又不像地道的農民。父親讀完了小學,初中上到了二年級就因貧困輟學了。接著他和幾個同伴瞞著爺爺奶奶一口氣跑到了包頭,在那兒上了兩年的中專。后來因為六十年代的學校解散了,父親又回到家繼續當他的農民。父親寫一筆很好的毛筆字,村里誰家有紅白喜事,父親總要被人家恭敬地請去當帳房先生,記記份子什么的。到了春節,更是父親忙碌的時節,鄉親們都早早的把大紅紙送到我家,請父親寫春聯。往往春節未到,我家早就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了。我小的時候習字,父親就讓我學著給山東的舅舅寫信。什么格式,怎么稱呼,如何落款,都是父親手把手教我的。我雖然喜歡他的字,但我練字沒長性,直到如今也沒形沒體兒的。回家陪父親喝酒,喝到高興處,父親總是指著我說:“就你還中文系,還老師,寫字還不如我這個農民哪。”我只能笑著點頭。

父親是個愛書的人。他每次出門,包里總要塞本書。實在沒有可看的,也要捎上幾張報紙。記得父親親手買的書有1975年出版的三卷本的〈水滸傳〉、上下冊的《東周列國故事》、《聊齋志異》和馮夢龍的“三言”。農閑時節,別人家的男人或打牌或賭錢,我父親就在炕上看書。逢雨雪天,更是整天抱著書看。這兩年父親眼花了,自己買個花鏡,還是不忘讀書。我有時端詳端詳,老人還真像個文人先生呢。今年暑假回家,我倒騰書柜,找出一套明朝抱翁老人的《今古奇觀》來,是清朝道光年間刻印的,可惜少了一卷。我對他說,這書給我吧。父親說行啊,反正我眼花也看不了了。父親還常常感慨地對我說:“那會兒,你爺爺當私塾先生時留下來的書都讓我作飯時當柴火給燒了,怕惹禍。要不留到現在也值錢了。”于是我也很感慨。好在我們這一代不會再趕上“焚書”的年代了。

我家的三個孩子中,父親最疼我,他說我坐得住,安分。冬天的時候,我整天在大街上瘋跑,出了滿身的汗,熱得把穿的棉褲都溻濕了。早晨起床前,父親總是早早把火爐點好,然后把我的棉褲用手翻轉過來,一點一點地靠近爐子烤,邊烤邊慢慢晃動著,不一會兒,我就看見棉褲上騰起縷縷熱氣。等烤完了,父親還要用他的兩雙大手把棉褲搓搓,讓它柔軟。等我再穿上的時候,感到很溫暖。父親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常常給我擦皮鞋,每次都收拾得很仔細。我上學騎的自行車,每天都是父親為我取出來,晚上回到家,每次也是父親為我存放好。擦車打氣更是他的份內之事。在他眼里,我似乎永遠是個孩子。我上學時讀的書,都是父親親自包書皮,并用毛筆寫上我的名字。我當老師這么多年了,我上高中時的課本仍然保存完好。有時我讀他說,這書都沒用了,您把他賣了吧。父親總是說:“放著吧,放著吧,書到用時方恨少啊。”我在南京上四年大學,每次都是父親執筆給我寫信,信的結尾總是說,別心疼錢,吃好,注意身體。他很少叮囑我好好讀書,但我讀了父親的信,自然知道該怎樣去念書的。

篇10

首先,母親有一個科學的生活方式。母親晚年生活很有規律,夏天早上6時半起床,冬天遲一點,但都是晚上8時左右上床,不起早不帶晚,不管晚上有多么好看的電視節目,她也絕不肯打亂自己的生物鐘。雖然早年在市井社會生活了幾十年,卻從未沾染不良習氣。左鄰右舍那些老姐妹們幾乎沒有一個不抽煙的,有的還煙酒雙管齊下。我的父親抽水煙,50歲就患上肺氣腫,64歲就過世了,惟有母親“出污泥而不染”,她不碰煙,不沾酒,渴了喝幾口白開水,累了躺在藤椅上“且且腰”。在膳食方面,玉米糝、菜糊面、蕎面餅、山芋粥之類是她老人家的最愛,而堅決拒絕大肉、大魚、大油、大糖,無論多稀罕的山珍海味也只是動一兩筷“嘗嘗”而已,她常說的一句話是: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特別值得炫耀的是我們家飯桌上常常綠意婆娑,野菜飄香。就說吃粥的小菜吧,不是熗蘿卜,就是拌蒲芹葉,不是燙大蒜葉加花生米,就是拌胡蘿卜纓子,不是鹽漬香椿頭,就是薺萊拌蝦米……隨著時節不斷翻新花樣,反正大半是母親的杰作。

母親有一雙閑不住的手。母親認為,人還是手里有點事做做好。于是,淘米洗菜她搶著去,洗衣機一停她搶著晾衣服,衣服一千又搶著去疊;夏天摘藿香薄荷葉送給女兒、孫女泡茶,冬天哪家包春卷、包餃子她就去幫著揀薺萊做餡兒,她包得又快又好,一眼望去如同機器做出來的一樣;女兒、媳婦織毛衣,她幫著繞毛線球,僅僅是幫我那口子繞的毛線球就裝了兩大筐!母親是有事搶著做,沒事找事做。當年,我們家祖孫三代八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全是母親一雙手一針一線縫制的,真是從“眼睛一睜”忙到“晚上熄燈”。

母親還有一個“話療”的好方法。中醫自古就有“話療”的說法。與人說說話,聊聊天,確實能解悶祛火,釋放了心中的塊壘,分散了注意力,平和了心態。所以,母親每天都要一步一步地下樓去,和樓下小店老板娘、鄰居們說個話,聊個天,東扯西拉,中心話題是沒有的,圖的就是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母親從不打牌,少看電視,她把時間大都用在和人交流溝通上。平時,不是上女兒工作的醫院,就是去孫女上班的新華書店,反正,醫院的人、新華書店的人全都認識這位常帶小食品給他們解饞的慈祥奶奶;要不就是三天兩頭回到我們原先居住的老巷子里去找老鄰居說個悄悄話。

母親有一顆永遠絢麗的愛美之心實在難能可貴。母親個子不高,精明能干,年輕時秀麗端莊,年老了也是清清爽爽。母親心靈手巧,小時候,我們身上衣服補釘都打在里面,外面看上去挺順眼,母親做事從來就是:做,就要做好、做美。所以,巷子里的人都嘖嘖稱道:陳家的孩子走出來總是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母親非常愛花,她時常摘些野、野薔薇之類回來插瓶,或者向熟人家要些月 季、桂花、臘梅、一串紅什么的,反正一年四季,我的書桌上少不了新鮮艷麗的瓶花,我們家小小的客廳里總是飄逸著清新的花香。母親說,沒事看看花,眼睛也舒服,心情也亮堂。母親還喜歡讓我們帶她去公園,徜徉在鮮花綠葉之間,在大自然中,母親似乎一下子就年輕了許多,笑容也顯得格外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