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范文

時間:2023-04-05 02:1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畫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延安市第一中學 劉海崗

不是

紅燭,淚祭圣壇

也不是

太陽,輝澤萬物

不象

企鵝,大腹翩翩

也不象

飛燕,冷遷暖息

不做

沽名釣譽文章

也不做

孤傲輕狂修士

我就是我——

蕩滌思想混沌

錘煉智慧任性

譜寫教育宏偉詩篇

我就是我——

一身寒袍酸褂

兩支粉筆長槍

誓將人學革命到底

我就是我——

把根扎在厚重的黃土里

任憑歲月的風霜肆虐

默默無爭 孜孜以求

篇2

坂上中心小學 三年級 王娟娟

我姓王,名娟,是希望小學三年(1)班的學生。

我有一頭烏黑光亮的短發(fā),大大的臉像月餅,柳葉似的眉毛彎彎的,有一個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高鼻梁下面有一個櫻桃小嘴,可愛極了!我特別喜歡穿運動服,因為它讓我感到特精神!

我的性格是兇巴巴的。有一次,我坐在教室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叫了起來,嚇了我一大跳,我生氣地說:“神經(jīng)病啊,叫那么大聲。”他說:“我只想開個玩笑嘛,用不著那么大聲跟人家說話。”

當然,我也有很多優(yōu)點,那就是會寫作文。今年我還去參加作文比賽呢!還得了個三等獎,我捧著獎狀回家,媽媽還不停地夸我呢!

但我也有缺點。每次數(shù)學考試的時候都愛粗心大意,不是把加的看成減的,就是漏做了題目。有了這個缺點,我感到非常煩惱。

我特別喜歡打羽毛球。每次放學回家就把書包往沙發(fā)上扔,拿上羽毛球和羽毛球拍就跑到伙伴家去找她打羽毛球。有時候打得都忘了時間,回到家還被媽媽罵了一頓。盡管如此,我還是從沒放棄自己的愛好。

篇3

我便是這“蕓蕓眾狗”中一條有點復雜的“老狗”。

我,工作認真。“睡得比貓晚,起得比雞早”是許多人對我們這等“狗”的準確評價。只要聽到學生有點“風吹草動”,我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只要學生出一點問題,我并發(fā)揮我天才的“嗅覺”,一定要“聞”它個“水落石出”。甚至半夜三更,只要“大人”(領導)一聲口哨,我也隨叫隨到,而且保證“屁顛屁顛”。

我,工作努力。因為在泥巴墻上、會議室里、休息室里、廁所的墻上、電線桿上……都用血樣的顏色“友情提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今天如若不愛崗,明天就讓你下崗”……我知道,咱中國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說到做到,“一言九鼎”,還那個什么“一言既出……”。

我,膽子很小。我怕,怕學生出事;我怕,怕久病的身體有一天殉職講臺,又害怕“有關部門”號召所有的人向我學習,并讓他們寫出一些毫無心得的體會;我怕,怕家長罵我;我怕,怕學生用石頭沖我;我怕,怕失去嘴邊這根“雞肋”……我怕,怕得我走路想戴安全帽,拉屎想抬機關槍。

我,能力很低。自從那位教育圣人睡到半夜,說了一句夢話:“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后,我的無能便暴露無余。因為我對那些十足的“鐵桿差生”用盡了吃奶的力氣,再加上渾身解數(shù),也沒能使他們的成績有半點起色。我,真的是“上有愧于玉皇大帝,下有愧于教育圣人”。我無能到甚至回答不了如下這么簡單的問題:

家長:“為什么我的兒子來學校讀書,還要老子出飯錢?”

我:啞口無言……

我,愛生如子。我對學生一視同仁,從不歧視差生。我常常讓差生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他們回答不出或是回答得一塌糊涂時,我也從不發(fā)脾氣,只是內心暗暗地唱一千遍《傷心太平洋》,強迫自己走到垃圾筒邊,面對垃圾筒微笑半小時,然后又走向那神圣的講臺,開始了我“太陽底下最光輝的工作”,而且你聽不出我有半點生氣的聲音,保準聲音如百靈鳥般清脆悅耳,態(tài)度始終還是“忠心耳火耳火”……

我,只是這樣一條“狗”:汲汲如漏網(wǎng)之魚。

篇4

精靈 頑皮 羞怯 英俊 圓臉 搞笑 劉海 平頭 濃眉

乖巧 嬌小 滑稽 帥氣 聰明 可愛 結實 靦腆 獨立

文靜 爽快 專注 敏銳 調皮 抿嘴 內疚 風趣

大花臉 紅撲撲 羊角辮 黑黝黝 白凈凈 招風耳 胖嘟嘟

鐵嘴鋼牙 棱角分明 耳聰目明 擠眉弄眼 丟三落四 嬉皮笑臉

肥頭大耳 伶牙俐齒 神氣十足 馬虎大意 張牙舞爪 昂首挺胸

勤學好問 其貌不揚 柔聲細語 齊耳短發(fā) 明眸皓齒 抓耳撓腮

好句:

我屬虎,老虎本該是威風凜凜的,可我卻是一只膽小的“紙老虎”。

圓圓的腦袋,一雙充滿好奇的眼睛,一張胖嘟嘟的小嘴,顯眼的雙下巴,外加披肩的長發(fā),便構成一張我的自畫像。

兩個耳朵掛在那張消瘦的臉旁,很像兩個大大的“?”。

我的耳朵大大的、厚厚的,別人都說這樣的耳朵有福氣,可是,我的耳朵都不聽老師的話。

我左躥右跳,又笑又唱地伴隨著歡快的樂曲在房間里胡鬧著。

同桌看到我眼里滿是責怪,一副默默不語的樣子,知道我這個“小霸王”又要開始動手打架了。

我心想:他跳得再快肯定快不過我,我一定會贏他的,我在心里給自己加油鼓氣,給自己打敗他的信心與力量。

我鼻子一酸,嘴巴一咧,金豆子就紛紛落下來了。唉,我這“愛哭鬼”的名號什么時候才可以去掉呢?

好段:

在鏡子里,我看到自己長著一張可愛的小臉,烏黑透亮的頭發(fā)像春天剛長出來的小草,兩只耳朵就像兩片薯片,張開嘴巴就露出兩顆大門牙。

我的眉毛黑黑的,它的下面是我水汪汪的小眼睛。別看我眼睛小,上課的時候,我的眼睛閃閃發(fā)亮,總是閃著智慧的光芒。我還有一張小小的嘴巴,只要一微笑就把我嘴里的大門牙給露了出來。在家里媽媽常叫我“土撥鼠”。

我的名字實在是不好,本來我媽媽給我起名字起得很好,叫“吳承澤”—口天吳,上面一個“口”,下面一個“天”,形容張口就能吞下天,多有氣魄呀!“繼承”的承,“水澤”的澤,這有繼承先輩傳統(tǒng)、光耀門庭的意思呢。可沒想到竟然有人拿我的名字開涮,我實在受不了了。不信你看,我原本叫“吳承澤”,因為諧音的關系,有些人跟我開玩笑,故意叫我“無存折”。呀,這豈不是罵我窮光蛋嗎?不行,我要改名為“無失敗”:那不就代表“成功”了?

篇5

大家都說我長得帥,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圓圓的臉蛋上最出色的就應該是我這張能說會道的嘴巴了,它不僅有禮貌,說出話來總是甜甜的,而且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說出很多成語和有趣的故事,簡直可以用妙語連珠來形容它了,特別是玩起“成語接龍”,那可真是百戰(zhàn)百勝啊!

為什么我能掌握這么多的知識呢,就是因為我除了喜歡運動,我最喜歡的就是讀書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而且助長了我的語言能力。老師和同學們都夸我是“寫作小才子”,還說我就像一盞紅綠燈,照亮了我們班同學的心。

我也有很多缺點,比如說,愛打鬧、有時上課不認真聽講等。愛打鬧破壞了我和同學之間的團結。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讓老師和同學們說我是個壞小孩。不過,我會努力改掉我的缺點的。做一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認真學習的好學生。

篇6

她是爸爸眼中的“小壞蛋”。有一次,她先用紙板剪成張牙舞爪的“鬼樹”,放一些恐怖的音樂,還用睡袍和毛巾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幽靈”。然后她把家里電源總閘關了,“啪”!家里一片漆黑。爸爸看見屋子變成了“黑森林”,還聽到她在房間怪叫的聲音,連忙跑進她的房間,她突然跳出來,一步跳進爸爸的懷里,嚇得爸爸一下倒退了三步,驚魂未定地說:“你真是個小壞蛋!”

她是媽媽的心中的“小嬌嬌”。傍晚,媽媽正在廚房里忙個不停,她卻總是會突然走過去拉著媽媽說:“貓(媽),幫我洗澡好不好?”“不行!”她便裝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眼睛眨呀眨,抱著媽媽:“媽咪,好嘛!”如果還不行,她就會抱著媽媽扭呀扭,讓媽媽什么也干不成。媽媽只好放下手中的活,被硬拉進了洗澡間幫她洗澡去了,媽媽總是嘆著氣說:“你真是個小嬌嬌!”

她是老師們口中“棒棒糖”。回到學校,無論是見到老師、同學、保安還是清潔阿姨,她都會甜甜一笑,叫一聲“早上好”!她是班里的學習委員,她語數(shù)英三科樣樣精通,她作文寫得好,老師說她是“作文家”;她數(shù)學思維快,大家說她是“高斯的后代”;她單詞懂得多,同學說她是“英語活字典”。因為她又棒又甜,所以老師們都贊她:“你真是個棒棒糖!”

她還是跳繩教練眼中的“小蝴蝶”。參加跳繩訓練時,操場上長繩翻飛,她輕盈地穿進去,有節(jié)奏地跳呀跳呀,一邊跳還一邊笑,粉紅的裙子隨風舞動,她優(yōu)美的動作如同一只美麗的蝴蝶在風中穿行,好看極了!教練笑著說:“你真是只小蝴蝶!”

當我離開鏡子,她也消失了,現(xiàn)在你猜到她是誰了嗎?她就是我!

可愛的女孩

篇7

關鍵詞:自畫像;繪畫;藝術語言;時代性

1、自畫像產生的歷史原因和意義

自畫像是藝術家為自己所畫的肖像作品,達芬奇、丟勒、倫伯朗、庫爾貝、凡高、畢加索等許多畫家們都在畫史上以自畫像著稱。這些自畫像是畫家本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真實的寫照,是忠于自己內心感情的表現(xiàn),自畫像創(chuàng)作是非常有意義的,首先是藝術家自傳式的記錄。同時,在畫布上又可以自由的表達藝術家對人生、社會、藝術的見解。

自畫像作為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的出現(xiàn)及發(fā)展,與人們的自我意識蘇醒和自我價值體現(xiàn)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同風景畫一樣,是從西方宗教畫中分離出來的。在早期繪畫,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形象是無資格出現(xiàn)在畫面中的。畫家們被視為體力勞動者,卑微的手藝人,為上等社會所鄙視。到15世紀晚期,達芬奇等藝術家們認識到藝術家不是卑微無知的匠人,而是具有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通曉自由學科和科學知識的社會精英。這時期畫家自身的形象開始出現(xiàn)在歷史或宗教性的作品中,藝術家們開始在自己作品的一角留下本人的形像,畫家通常是將自己裝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出現(xiàn)在畫面中,漸漸的畫家自己的形象在畫面中所占的位置越來越大,并不斷向畫面的中心移動,直至后來的現(xiàn)實主義畫家?guī)鞝栘惏炎约寒嫷搅水嬅娴恼行摹_@是藝術家社會地位以及自信心提高的一種表現(xiàn),展示和炫耀自我修養(yǎng)、社會地位、服飾、儀態(tài)等。藝術家表達了他們關于提高藝術和自身的地位,重塑自身形象的理想和愿望,自畫像也成為人們希望探知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一個窗口。

2、自畫像作品在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和作用

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fā)展都是與它的歷史背景和客觀現(xiàn)實環(huán)境等因素分不開的。繪畫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語言形式,它的發(fā)展與時代的變遷和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受諸多方面的影響。不同的時代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藝術觀念,產生出新的藝術流派及風格,不斷地賦予藝術以新的生命,從而推動藝術的發(fā)展[1]。自畫像藝術的發(fā)展變化就是一部西方美術史的演變發(fā)展過程,傳統(tǒng)的自畫像是以真實的表現(xiàn)自我為目的,準確的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為特征。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改變了中世紀藝術家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和方法,他們把真實地再現(xiàn)自然面貌當作繪畫的宗旨和技術能力的體現(xiàn)。這種繪畫形式從15世紀到17世紀以后發(fā)展到更加成熟,自畫像在這時期產生并發(fā)展成一種特殊的繪畫形式。

19世紀中葉,這個時期畫家們在自畫像的處理上己不再是單純的灰暗調子,而更多的是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或者把自己和現(xiàn)實生活的道具結合在一起表現(xiàn)。同時在描繪自己的畫像時,衣著隨便自然,不加修飾,顯得純樸實在。

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活躍于巴黎的革新藝術家們,他們反對傳統(tǒng)的繪畫形式,拋棄了傳統(tǒng)的繪畫思想,探索繪畫自身獨力的價值,擺脫了歷史、宗教題材的束敷。從這一時期開始,歐洲藝術從傳統(tǒng)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過渡,經(jīng)歷了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等風格流派,世界藝術的現(xiàn)代性開始來臨。

印象派在自畫像作品中更加側重人物的自我、精神狀態(tài)的描繪,強調人物的現(xiàn)代性,他們更自由地使用了色彩、線條以及由色彩和線條構成的抽象形式,他們認識到這些純粹的繪畫語言似乎更能表達他們所要表達的東西[2]。繪畫作品展現(xiàn)的是人物性格與心靈世界,傳達畫家情感與藝術理念不再僅僅是通過寫實手段,而是通過背離傳統(tǒng),淡化真實,強調對繪畫語言實質的開拓手法來實現(xiàn)。

20世紀抽象、變形、立體、象征、表現(xiàn)等等流派并存,自畫像同樣被畫家們用來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形式。畫家們更加注意人物的內部特征的描繪,人物外部特征被加以主觀處理,對象的外部特征并不重要,畫家只是從中尋求抒發(fā)內心感受的契機。在現(xiàn)代繪畫的各種流派中,藝術家沒有什么固定的美術標準,藝術家根據(jù)各自的天性和自己的本能進行制作[2],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那種表現(xiàn)“內在需要”的藝術追求,繪畫在此己發(fā)生了“面目全非”的改變,藝術家的主體精神開始解放,造型和色彩被抽離出來獲得新生,現(xiàn)代藝術在突進中開始催生更新的語言[3]。

藝術大師們的自畫像,無論哪個時期,都是對自我個性的表達,自畫像是他們轉移、減輕內心痛苦的手段,在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同時也是他們藝術的實驗田。藝術家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發(fā)掘自我意識。自畫像就象藝術家的自傳,展現(xiàn)了藝術家的技藝、思想、自信、審美觀及社會地位。總體來看,自畫像的產生和發(fā)展是從注重人類個體的外部特征轉向內部特征,從描繪具體的個人轉向非特定個體,從古典的傳統(tǒng)法則轉向注重內心情感加以主觀處理的轉變。每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畫家觀察、認識世界方式不同,作品的語言風格也不同,這些因素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今時代的藝術家思想同樣具有啟示作用。

3、現(xiàn)代自畫像的創(chuàng)新性與時代性

在十九世紀以前的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多為表現(xiàn)宗教故事、歷史故事、貴族人物肖像為主要題材,這當然是由當時的歷史時代背景所決定的。今天,在現(xiàn)代自畫像繪畫中,如何展示自己的作品語言,如何用具有當代性的思維去思考,如何吸收和創(chuàng)新是重要任務之一,這是我們當代畫家所應研究的課題。處在不同時代的畫家,個性有可能有相通之處,但是他們個性體驗、生存的環(huán)境肯定不同,即使是同一個時代,也肯定會呈現(xiàn)不同的個性體現(xiàn)。同樣是語言,藝術作品也需要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跟觀者交流,這樣就需要藝術家用自己獨特的個性語言來表達繪畫的內涵。繪畫的表現(xiàn)語言就是一種表述方式。不同的藝術有不同的規(guī)范,當代繪畫吸收了現(xiàn)代繪畫發(fā)展的一些成果,結合了現(xiàn)代藝術的一些觀念和技術材料。從繪畫的手段以及對繪畫特點的認識角度出發(fā),對作品進行了新的創(chuàng)造與探索。傳統(tǒng)的寫實手法以不足以表現(xiàn)新時代了,現(xiàn)代油畫以真切的審美感受面對變化了的社會現(xiàn)象,去探索真實,表達出新的感受。尋找畫家獨特的繪畫風格追求,以期讓繪畫領域呈現(xiàn)出更豐富的面貌。

對于自畫像繪畫語言的形成,時代感和當代性是需要關注的問題。當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數(shù)碼技術的廣泛應用,都給繪畫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借鑒影像、數(shù)碼,利用新材料等科技手段,已成為當今藝術家常用的手法,很多藝術作品在媒材上已完全打破了以往藝術種類的劃分界限。不拘一格的媒材方式使藝術派生出形形、生機勃勃的新的語言形式[4]。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場大變革的前夜,人類自身所創(chuàng)造的網(wǎng)絡空間正在徹底重塑人類社會的空間,人類的生存空間正在被重新定義。知識洪峰時代的到來和由網(wǎng)絡技術的信息交易成本的降低將使每一個人成為一個真正的創(chuàng)新主體[5]。它給繪畫提供了圖像形式想象的無限可能和繪畫手法創(chuàng)新的課題。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學習和借鑒傳統(tǒng)的繪畫經(jīng)驗,大師們在自畫像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chuàng)作出許多傳世之創(chuàng),為我們今天的自畫像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也是我們學習自畫像繪畫技巧必須研究和繼承的傳統(tǒng),繼承與發(fā)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向傳統(tǒng)學習,沒有傳統(tǒng)就沒有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提供出一塊堅實的平臺,以便藝術家向上跳躍。在對某一階段大師作品作深致研究,對個人的藝術品味發(fā)展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們可以從大師作品中領悟到大師的精神所在,大師們把他們的精神留在畫布上,留在語言的表現(xiàn)中。我們繼承的不能是表面形式,我們的時代在變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在改變,我們的認知在拓展。因此,要用我們當代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才是繪畫的真諦。

4、結語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圖像時代,人們不需要高超的技能就能得到高質量的影像和照片。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如果還是完全用以前的繪畫方式來創(chuàng)作,那必將被淘汰。自畫像語言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必須要發(fā)展,更要有當代性,這是時代的要求。社會在不斷的發(fā)展,世界高科技突飛猛進,我們的認知世界也在不斷變化,藝術呈現(xiàn)多元的態(tài)勢。作為繪畫題材的一種“自畫像”來說,在這新世紀也應有著不同的內涵與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曲欣超寫實主義繪畫[M]廣西美術出版社19961

[2]王健超越性思維[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63,85

[3]葉強、王朝剛、鄭力抽象繪畫語言簡明教程[M]重慶出版社20069

篇8

你認識自己嗎?你了解自己嗎?本次作文就給了你一次描寫自己的機會。作文要寫《我的自畫像》,那主人翁自然就是你自己了。世界上絕對不會有另外一個與你一樣的人,所以,既然是寫自己,那一定要把自己的外貌寫清楚,千萬不能把自己寫得與別人長得一樣,應該寫一寫你自己認為長得最好、最美的地方,讓別人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能記住你;因為你與眾不同,寫作文時可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特點去寫,外貌只是“形”,個性特點才是此次作文的“神”。選擇自己最突出的特點來寫,才能把自己的個性特征表現(xiàn)出來。那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吉麗)

佳作展示臺:

我的畫像

黃書睿

她是誰?一字形的眉毛下嵌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小鼻子下有一張能說會道、甜甜的嘴巴,一會兒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一會兒唱起歌來如夜鶯的歌聲一般悠揚悅耳、美麗動聽。她有一雙法力無邊的巧手,一會兒折出可愛的小兔子,一會兒畫出活靈活現(xiàn)的小鹿……

她十分貪吃。是一個十足的“貪吃鬼”,一看到巧克力等零食就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狼吞虎咽一頓,直到肚子圓得像皮球。

她十分好動。讀一、二年級時,她的屁股上就像扎了針,總坐不住,常常站著上課,還開小差,這讓老師十分頭痛。直到現(xiàn)在做作業(yè)和吃飯時,她的兩只腳還會情不自禁地動個不停,像兩只奔跑的小松鼠,為此她的爸媽總是嘮嘮叨叨的。

她十分粗心。一個字不是少了一點就是多了一捺,不是把9看成6就是把加法看成減法,不是少寫了一個單詞就是漏掉了一個字母……這些毛病使她吃了不少虧,令她后悔不已。

雖然她的缺點不少,但是她的優(yōu)點也有一籮筐:她能歌善舞,喜歡看書、畫畫、做手工和講故事。她最大的特點就是看書,吃飯時看,上衛(wèi)生間時看,走路時還要看。因為長時間看書,小小年紀她的鼻梁上就架起了一副小眼鏡。日積月累,她的寫作水平也不斷提高,已經(jīng)在報刊、廣播、網(wǎng)站上發(fā)表了不少“豆腐塊”呢!

你猜猜她是誰?她就是我,愛說愛笑的黃書睿,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嗎?

彩筆頭點睛: 小作者一開始就給我們設置了一個懸念,勾起別人的好奇之心。是啊,她是誰呢?隨著文章的記敘,一個貪吃、好動、粗心的孩子躍然紙上。當然,缺點可不是主人公的全部,她也有很多優(yōu)點,能歌善舞、喜歡看書、愛寫作才是真正的自己。最后,作者揭開謎底,讓我們對這個愛說愛笑的小姑娘記憶深刻。抓住人物特點去寫,是這篇作文最值得稱道之處。 (吉麗)

篇9

我的興趣十分廣泛,課余,我喜歡和學們跳繩,跳皮筋,中午如果你從我家門前路過肯定會聽到美妙的葫蘆絲聲,去年我去北京參加小金話筒比賽得一等獎,同時接到了CCTV青春中國文藝晚會的小演員通知書。我還參加了學校的寫字班哩,由于我的刻苦勤練,我的書法作品還被貼在教室的書法欄里。令我最高興是和徐老師一起出黑板報,得到了大家的夸獎。

我最大的缺點是賴床。因為賴床有時氣的媽媽掉眼淚,有時屁股被打得我哇哇直叫,有時鬧過許多笑話。

星期一的早晨,叮鈴鈴,叮鈴鈴,美夢中的我關掉鬧鐘,又睡起來,沒想到我一覺醒來,一看鬧鐘已經(jīng)七點三十了,我嚇壞了,趕緊一骨碌做起了,迅速穿好衣服,不刷牙,不洗臉,不梳頭,背上書包就往學校跑,我像草叢中的一只刺猬沖進書聲瑯瑯的教室。

篇10

關鍵詞:自畫像;繪畫;藝術語言;時代性

1、自畫像產生的歷史原因和意義

自畫像是藝術家為自己所畫的肖像作品,達芬奇、丟勒、倫伯朗、庫爾貝、凡高、畢加索等許多畫家們都在畫史上以自畫像著稱。這些自畫像是畫家本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真實的寫照,是忠于自己內心感情的表現(xiàn),自畫像創(chuàng)作是非常有意義的,首先是藝術家自傳式的記錄。同時,在畫布上又可以自由的表達藝術家對人生、社會、藝術的見解。

自畫像作為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的出現(xiàn)及發(fā)展,與人們的自我意識蘇醒和自我價值體現(xiàn)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同風景畫一樣,是從西方宗教畫中分離出來的。在早期繪畫,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形象是無資格出現(xiàn)在畫面中的。畫家們被視為體力勞動者,卑微的手藝人,為上等社會所鄙視。到15世紀晚期,達芬奇等藝術家們認識到藝術家不是卑微無知的匠人,而是具有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通曉自由學科和科學知識的社會精英。這時期畫家自身的形象開始出現(xiàn)在歷史或宗教性的作品中,藝術家們開始在自己作品的一角留下本人的形像,畫家通常是將自己裝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出現(xiàn)在畫面中,漸漸的畫家自己的形象在畫面中所占的位置越來越大,并不斷向畫面的中心移動,直至后來的現(xiàn)實主義畫家?guī)鞝栘惏炎约寒嫷搅水嬅娴恼行摹_@是藝術家社會地位以及自信心提高的一種表現(xiàn),展示和炫耀自我修養(yǎng)、社會地位、服飾、儀態(tài)等。藝術家表達了他們關于提高藝術和自身的地位,重塑自身形象的理想和愿望,自畫像也成為人們希望探知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一個窗口。

2、自畫像作品在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和作用

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fā)展都是與它的歷史背景和客觀現(xiàn)實環(huán)境等因素分不開的。繪畫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語言形式,它的發(fā)展與時代的變遷和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受諸多方面的影響。不同的時代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藝術觀念,產生出新的藝術流派及風格,不斷地賦予藝術以新的生命,從而推動藝術的發(fā)展[1]。自畫像藝術的發(fā)展變化就是一部西方美術史的演變發(fā)展過程,傳統(tǒng)的自畫像是以真實的表現(xiàn)自我為目的,準確的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為特征。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改變了中世紀藝術家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和方法,他們把真實地再現(xiàn)自然面貌當作繪畫的宗旨和技術能力的體現(xiàn)。這種繪畫形式從15世紀到17世紀以后發(fā)展到更加成熟,自畫像在這時期產生并發(fā)展成一種特殊的繪畫形式。

19世紀中葉,這個時期畫家們在自畫像的處理上己不再是單純的灰暗調子,而更多的是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或者把自己和現(xiàn)實生活的道具結合在一起表現(xiàn)。同時在描繪自己的畫像時,衣著隨便自然,不加修飾,顯得純樸實在。

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活躍于巴黎的革新藝術家們,他們反對傳統(tǒng)的繪畫形式,拋棄了傳統(tǒng)的繪畫思想,探索繪畫自身獨力的價值,擺脫了歷史、宗教題材的束敷。從這一時期開始,歐洲藝術從傳統(tǒng)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過渡,經(jīng)歷了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等風格流派,世界藝術的現(xiàn)代性開始來臨。

印象派在自畫像作品中更加側重人物的自我、精神狀態(tài)的描繪,強調人物的現(xiàn)代性,他們更自由地使用了色彩、線條以及由色彩和線條構成的抽象形式,他們認識到這些純粹的繪畫語言似乎更能表達他們所要表達的東西[2]。繪畫作品展現(xiàn)的是人物性格與心靈世界,傳達畫家情感與藝術理念不再僅僅是通過寫實手段,而是通過背離傳統(tǒng),淡化真實,強調對繪畫語言實質的開拓手法來實現(xiàn)。

20世紀抽象、變形、立體、象征、表現(xiàn)等等流派并存,自畫像同樣被畫家們用來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形式。畫家們更加注意人物的內部特征的描繪,人物外部特征被加以主觀處理,對象的外部特征并不重要,畫家只是從中尋求抒發(fā)內心感受的契機。在現(xiàn)代繪畫的各種流派中,藝術家沒有什么固定的美術標準,藝術家根據(jù)各自的天性和自己的本能進行制作[2],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那種表現(xiàn)“內在需要”的藝術追求,繪畫在此己發(fā)生了“面目全非”的改變,藝術家的主體精神開始解放,造型和色彩被抽離出來獲得新生,現(xiàn)代藝術在突進中開始催生更新的語言[3]。

藝術大師們的自畫像,無論哪個時期,都是對自我個性的表達,自畫像是他們轉移、減輕內心痛苦的手段,在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同時也是他們藝術的實驗田。藝術家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發(fā)掘自我意識。自畫像就象藝術家的自傳,展現(xiàn)了藝術家的技藝、思想、自信、審美觀及社會地位。總體來看,自畫像的產生和發(fā)展是從注重人類個體的外部特征轉向內部特征,從描繪具體的個人轉向非特定個體,從古典的傳統(tǒng)法則轉向注重內心情感加以主觀處理的轉變。每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畫家觀察、認識世界方式不同,作品的語言風格也不同,這些因素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今時代的藝術家思想同樣具有啟示作用。

3、現(xiàn)代自畫像的創(chuàng)新性與時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