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實驗范文

時間:2023-04-11 09:1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趣的實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有趣的實驗

篇1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做水的實驗。我把材料發下去。”賴老師以洪亮的聲音說道,“打開《科學》”第XX頁,看著上面的步驟做。”我也分到了一張紙和一個杯子。打開書本開始做了起來。我先將杯子灌滿水,然后把報紙折疊一下蓋在杯口,接著把杯子倒過來。神奇的事發生了,杯子的水竟然一滴都沒透過報紙流出來,反而被死死地堵在里面,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我摸了摸頭,百思不得其解。再看看我右手中的杯子與報紙,它還是一滴水都沒流出來。我向四周望,別的同學也和我一樣。

這時賴老師說:“你們自已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過十分鐘我來提問。”什么,竟然要我們自已想!而且還要提問。我正想著,隨便編一個理由:因為報紙堵住了那個杯口……十分鐘過去了,賴老師叫我起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就說了自已的那個想法。結果是錯的。

后來老師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奧秘。原來,當水杯灌滿水蓋上紙后,杯中的大氣壓在就低于杯外的大氣壓,杯外的大氣壓就壓住了紙,水就流不出來了,大家恍然大悟。

篇2

今天,我們上了一堂有趣的科學課。實驗主題是“橡皮泥的沉與浮”。隨著第二次鈴聲的響起,我們開始了有趣的一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講的是……”

開始上課了,我們立即打斷了回想下課的思緒,轉入到學習中來。“開始作實驗!”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早已準備好材料,開始做起來。我們拿出橡皮泥,用筆輾壓成薄狀,再用橡皮泥捏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就行了。

我們組制作了一個似船非船的怪物,把它輕輕放入水中,成功了!我們正要分享成功的喜悅時,船沉了。我們把船打撈上來,把一個小洞修復了。

我們又試了幾次,終于成功了。但我們決定加大難度。

篇3

1、今天作文課上,李老師在黑板上寫了“生雞蛋能浮起來嗎?”八個大字。咦?老師這是要干嘛呀?老師跟我們說:“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2、實驗開始了,李老師把雞蛋放進水里,然后拿出一包鹽,為了證明那是不是鹽,李老師請肖涵上來嘗嘗,可肖涵做出了一副難以形容的表情。現在,李老師把鹽放進水里,用筷子攪拌攪拌,可是雞蛋并沒有浮起來。“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鹽放少了呢?”

3、因為第一次實驗失敗,所以我們再試第二次,李老師這回放的鹽比第一次放的鹽多得多。好多同學都圍了上去。其中我看到了肖涵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嘴巴張得大大的,一直盯著那塑料碗。李老師攪拌著水,一會兒,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雞蛋浮起來了,像個活潑的孩子在巨大的牛奶池泡澡呢!

4、可是,水里為什么要放很多鹽雞蛋才能浮起來的原因我們還不知道呢,最后李老師告訴我們,因為這時鹽的密度比雞蛋的密度大。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哇,又變成了黑色的可樂。”這個聲音來自我們班,我們正在做一次有趣的實驗。

今天上語文課時,老師拿進了一個黑袋子,同學們便開始議論紛紛,都在想他今天又在玩什么“花樣”。這時老師開口了:“同學們,我們六年級學習很緊張,我準備用這一節課做一次實驗來放松放松,好嗎?”同學們以最響亮的聲音回答道“好”!

老師先從黑袋子里面拿出了一個裝滿水的塑料杯子:“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做一次變色試驗。”邊說著,她便拿出了一些紫色的粉末,把它倒下水里。那紫色的粉末一被倒下水里,便像爆炸時撐開的磨菇傘,周圍還有一些粉末在往下墜,后面還拖著一條紫色的尾巴,看起來既像仙女散花,可又像一顆顆漂亮的流星。老師拿來了一根牙簽,在水里來回攪拌,水漸漸地從紫色變成了深紫色。又過了一會兒,水竟然變成了黑色!我們班像一滴水滴在油鍋里,頓時炸開了鍋,同學們都在議論,這真像一場魔術表演。有一個同學說:“這會不會是一杯可樂呢?”又有一個同學說:“不對,這是排水溝里面的污水……。”同學們七嘴八舌,可老師卻像沒有聽見似的,又從黑色袋子里面拿出了一些白色的粉末,倒進了水里,再次開始攪拌。那杯“可樂”的顏色又開始變淺,一分鐘后,“可樂”竟然變成了一杯“茶水”。同學們的嘴很快地變成了“O”形,有的把脖子伸得像長頸鹿一樣,非要看見水里的“奧秘。老師只是微微一笑,說:“好戲還在后頭。”說完,還是繼續攪拌,不一會兒,水又變回了原來的白色!同學們再次驚呆了,都跑到老師的面前,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

老師示意同學們坐回自己的位置。解釋到“同學們,你們剛才看到的其實并不是什么魔術,只是一個小小的化學反應,我剛剛開始放的紫色粉末,人們稱它為PP粉,放得多就成了黑色,后來,我又放了一些維生素C,他們產生了化學反應,所以又變了原來有樣子。

這個試驗真有趣,它在讓我們放松的同時,明白了“化學反應”。

篇5

今天,我到小記者班,老師說:“咱們做個實驗”。老師拿出一個杯子,把杯子倒滿了水,老師問我們:“要是把一張紙放到這個杯子口上,倒過來會怎么樣呢?”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者,有的說紙不會濕,有的說紙會濕,還有的說水不會灑出來。

開始實驗了,老師快速的把杯子倒過來,這時教室里靜悄悄的連針掉到地上的響聲都能聽見,有的同學的眼睛眨也不眨。開始實驗了,我第一個上臺,單失敗了,后來的兩位同學都成功了。

我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老師告訴我們是大氣壓力。這個實驗真有趣!

篇6

老師先準備兩個像乒乓球一樣大的,還帶著枝葉的橘子,還準備了一團毛線,我們很好奇,問:“這是用來干什么的?”老師說:“是用來吹的。”

老師先把毛線剪成兩根一樣長的線,然后捆住橘子,在把它掛在高空。

最后,往橘子中間吹。我發現兩個橘子竟然撞在一起。

真是太奇怪了!

篇7

一、探究分子的運動

例1(2009年衡陽考題)小維同學按圖1所示的裝置進行如下實驗:

將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團綁在樹形鐵絲上制成“花樹” ,在玻璃片上放置盛有濃氨水的微型燒杯,罩上大燒杯。

(1)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2)從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有:①;②。

分析: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運動到棉花團上的氨分子與水結合成氨水,氨水顯堿性,酚酞遇氨水變紅色,“鐵樹”上的棉花團變紅,一朵朵盛開的紅花綻放在枝頭。

答案:(1)棉花團變紅;(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氨氣的水溶液顯堿性,酚酞遇到堿溶液變紅。

評析:本題是對分子運動知識的探究,命題者巧妙設計,通過白色的棉花團逐漸變紅這一明顯的現象,在證實分子具有不斷運動性質的同時又呈現給人們一樹開滿紅花的美景。

例2(2009年鄂州考題)某同學在學完《分子和原子》后,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如圖2所示的改進。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小試管中加入2~3片氫氧化鈉固體的作用是 。

(2)滴入2~3滴濃氨水后,在c處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3)改進后的裝置除操作簡單、現象明顯、藥品用量少、省時等優點外,還有一個顯著的優點是 。

分析:固體氫氧化鈉易溶于水,溶解的同時放出熱量,小試管內溫度升高;氨氣分子不斷運動,受熱后的氨分子運動加快;運動到濕潤的酚酞濾紙條上的氨分子與水結合成顯堿性的氨水,酚酞試液遇堿變紅;U型管的兩個支管處,一處用止水夾夾住,另一處連接氣球,實驗在封閉體系中進行,防止了氨氣的逸出,保護了環境。

答案:(1)固體氫氧化鈉溶解時放出的熱量加快了氨氣從濃氨水中逸出的速率。(2)濾紙條變紅。(3)實驗在封閉體系中進行,對環境無污染。

評析:本題涉及的知識有氫氧化鈉溶于水時的熱效應、分子的運動、多余氣體的處理等。打破課本實驗的束縛重新設計實驗,在注重知識考查的同時更加注重環保意識的培養,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具有較強的趣味性。

二、探究物質的性質

例3(2009年青島考題)氨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氨氣的某些性質,進行了以下實驗。圖3中從左到右依次是實驗步驟及相應的現象。

請根據圖3中所示的信息,歸納出有關氨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

① ;

② 。

(2)化學性質:氨氣與水反應后所得氨水顯 性。

分析:圖中信息告訴我們,氨氣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其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水槽內的水能夠通過導管壓入試管形成噴泉,說明試管內氣體壓強小于大氣壓強,這正是氨氣溶于水的結果。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為紅色,說明氨水顯堿性。

答案:(1)氨氣密度比空氣小;氨氣極易溶于水。(2)堿。

評析:用同學們熟知的實驗裝置表達題意,簡潔、直觀,充分考查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試題集氣體的收集、氣體的溶解性、堿的性質等知識于一體,也體現了命題內容的綜合性。

三、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

例4(2009年杭州考題)在課外活動中,老師要求學生自制一個總質量為400克左右,不使用電力的四輪小車,并比一比誰的小車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道路上一次運行的距離最遠。張明制作了如圖4所示的一輛小車,他往試管中加入兩種試劑,塞緊塞子,過一會兒小車向前運動了。

(1)理論上,在加入的兩種試劑總質量相同的條件下,請在下列試劑中選擇最符合比賽要求的試劑: ①鋅粉、②鐵粉、③銅粉、④10%的稀硫酸、⑤10%的鹽酸溶液。

你選擇的試劑是(填序號),在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在加入的兩種試劑總質量相同的條件下,若要使小車的運動速度比(1)中所選試劑快,應往試管中加入哪兩種試劑?(從上一小題提供的試劑中選。提示:10%的稀硫酸比10%的鹽酸溶液pH要大。)

(3)若仍選用以上試劑,在不改變試劑質量及道路和動力的條件下,如何使張明的小車跑得更遠?請提出一種改進方法。

分析:要使四輪小車運動,試劑之間必須相互反應且產生氣體。常溫下,銅與稀硫酸和鹽酸不發生置換反應,不能產生氫氣;產生的氣體越多,小車運行的距離越遠,在兩種試劑總質量相同的條件下,鐵粉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氫氣最多,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 =FeCl2 + H2。要使小車的運動速度快,應使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變快。由于金屬的活動性越強、酸的酸性越強,反應速率就越快,而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要強,10%的鹽酸比10%的稀硫酸溶液酸性強,因此應選用鋅粉和稀鹽酸。在不改變試劑質量及道路和動力的條件下,小車的質量越輕跑得越遠,因此應選用密度小的材料做小車。

答案:(1)②⑤,Fe + 2HCl=FeCl2 + H2。(2)①⑤。(3)用密度小的材料做車子,使其質量減小(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

點評:試題以力學實驗中常用的小車為素材,對金屬活動性強弱的考查避開了傳統的氣泡產生快慢、單位時間內氣體產生多少等思路,而是通過小車運動速度的快慢進行設計,對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的多少的考查則通過小車運動距離的長短來實現,命題思路新奇、視角新穎。

四、綜合探究實驗

例5(2009年連云港考題)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劉謙的魔術表演激起了人們強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魔術表演的熱潮。在學校科技節活動中,一位九年級同學給低年級同學表演了一組化學小魔術,請你利用所學化學知識揭開其中的秘密。

魔術一 ――“奇花變色”

道具如圖5甲所示,在該魔術中可觀察到“鐵樹”上浸有無色酚酞試液的棉花團由白色變為

色。該魔術中沒有涉及的性質是( )。

A.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氨分子有一定質量

C.濃氨水具有揮發性

D.氨氣的水溶液顯堿性

魔術二――“瓶吞雞蛋”

道具如圖5乙所示,將注射器中NaOH濃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會看到雞蛋被“吞”入瓶中。該魔術中涉及的化學反應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魔術三――“水中生火”

道具如圖5丙所示,當通過導管向熱水中通入氧氣時,白磷在水下燃燒。該魔術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為:①可燃物;②達到燃燒所需要的;③有充足的。

魔術四――“清水”變“牛奶”

道具如圖5丁所示,將A溶液加到燒杯中后,無色B溶液變成白色濁液。若A為酸溶液,則A、B的可能組合為:A;B 。(只須寫一組)

分析:對于魔術一來說,燒杯中的濃氨水具有揮發性,由于氨氣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運動到棉花團上的氨分子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對于魔術二來說,注入錐形瓶內的濃NaOH溶液與瓶內的CO2發生反應,2NaOH+CO2 =Na2CO3+H2O,導致錐形瓶內氣體壓強變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雞蛋被吞入瓶內;俗話說,“水火不容”,但事實并非如此,在水中,只要滿足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同樣會產生燃燒現象,水中的白磷燃燒說明其溫度達到了著火點并且能夠與氧氣接觸;鹽酸、硫酸等酸溶液可與某些鹽(或堿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利用這一性質可以完成“清水變牛奶”這一魔術。

答案:魔術一:紅,B。

魔術二:2NaOH+CO2=Na2CO3+H2O。

魔術三:最低溫度(或著火點),O2(或空氣)。

篇8

人物,再見了,母校,家鄉的變化,感恩父母,我最敬佩小一次有趣的實驗匆爛

金燦燦的朝暉,漸漸染紅了東方的天際,高高的黃山主峰被燦爛的云霞染成一片緋紅。一次有趣的實驗匆爛

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著一顆白亮耀眼如鉆石的星星——啟明星。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劑網購電話:

夏天,雨點嘩啦啦。天上的雨點像篩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鏡的湖面,嚇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魚兒。這時候,一個高個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鋼口跑去。他頭上戴著鴨舌帽,鴨舌前吊著一副藍色的眼鏡,滿臉通紅,流著汗水,腳穿帆布襪子和厚鞋,手上戴著帆布手套。生交通安全知識,我喜歡的風味

篇9

星期五,我們班的語文老師韓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寫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

下午放學時,我急忙飛奔到家,對媽媽說出了事情的經過,只見媽媽拿出了一個杯子,我好奇的想:“這是干什么啊,科學實驗怎么會和杯子扯上關系呢?”于是媽媽又急忙說道:“王亞龍,趕快去衛生間里拿出點衛生紙。”我越想越好奇,就飛快的把衛生紙拿了過來,媽媽接了一盆水說:“王亞龍,我要是把紙放在杯子里,并把杯口對入水里放衛生紙會不會濕?”我若無其事的回答道:“當然會濕這還用問嗎?”媽媽說你錯了,于是她把衛生紙放到了瓶子里,并以迅雷不已掩耳之勢的速度放到了盆子里,并且里面的水超過了杯子,當媽媽拿出來時,我竟然發現沒有濕,我趕忙的問媽媽這是怎么回事,媽媽笑瞇瞇的說:“這時因為空氣,因為杯子里有空氣,當我把它按下去時,空氣還在杯子里,一有空氣所以水就進不來了。接下來我試了好幾次都成功了,我欣喜若狂的叫著:“太好了。”因為我又多學了一個科學知識。

通過這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我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觀察與探索。

河南鄭州金水區黃河路二小五年級:王亞龍

篇10

星期五上午,我們上了一節科學實驗課。張老師讓我們每個人提前準備了洗發水、洗潔凈、甘油、吸管和水。

上課了,張老師先教我們配置泡泡水。首先按比例分別給瓶子里倒入2份洗發水,2份洗潔凈,6份水和1—4份甘油,然后用吸管攪拌均勻,泡泡水就配好了。

泡泡水做好后,我和同桌就開始吹泡泡了。剛開始,我還不會,吹出來的泡泡和珍珠一樣小。后來,看見其他同學吹的泡泡都很大,我就問旁邊的同學,他們告訴我:“你要輕輕地吹,慢慢地吹。”我照著同學們的指點方法,果然吹出了大泡泡。正在大家玩得高興的時候,張老師讓我們互相提問與吹泡泡有關的問題。有的同學問:“為什么泡泡是七彩顏色的?”有的同學問:“泡泡水里為什么要加甘油?”輪到我時,我毫不猶豫地大聲問:“怎樣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面去?”接著,老師讓我們動手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我第一個上講臺,通過示范展示了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只見我先吹出了一個大泡泡,然后用吸管蘸一點泡泡水,把它大泡泡里面,再吹出一個小泡泡,大泡泡套小泡泡就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時,同學們都熱烈地鼓掌向我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