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背囊范文

時間:2023-03-16 11:0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背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背囊

篇1

路上的“絆腳石”,可以阻擋我們的行走,也可以幫助我們攀高,生活中的挫折不也正像這“絆腳石”,阻礙著我們去取得成功嗎?那我們怎樣來對代這些阻礙呢?

面對生命中的一切挫折、阻礙,我們應該做的是承受、跨越,在承受中,在跨越中,慢慢感受人生。承受貧苦,跨越貧苦,我們會迎來富裕;承受哀痛,跨越哀痛,我們會走向幸福;承受失敗,跨越失敗,我們終會走向成功。學會了承受也就學會了使自己心靈經受一生的磨練,勇敢地去跨越所有的阻礙,才會實現幻后之實,苦中之樂。

正如文中所說,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可以阻礙我們的行走,也可以幫助我們攀高,生活中的挫折也正像這“絆腳石”一樣阻礙著我們走向成功,那我們就要勇敢地去承受、戰勝挫折,便會成為人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生活就會五彩斑斕,跨越失敗,我們終會走向成功!

篇2

《 智慧背囊》里的每一個故事,每一段經歷,就是人生之海中的一杯水。一則小故事蘊含著大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著生命的真諦。《智慧背囊》,它讓你感受心靈的海洋,一段話語,一個細節,就是生活之樹的一片葉。一段平凡的對話可能隱藏著偉大,一個生活的細節或許造就了永恒。《智慧背囊》它會引你走進生活的陽光。

請看一個關于魚的故事:有一條魚在很小的時候便被捕上了岸,漁人看他太小,而且很美,便把它當作禮物送給女兒。小女孩把它放在一個魚缸里養起來,每天它游來游去,總是碰到魚缸的內壁,心里便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后來魚長大了。在魚缸里轉身都困難了,小女孩便給它換了更大的魚缸。它又可以游來游去了。可是每一次碰到魚缸的內壁,它暢快的心情便會暗淡下來。它有些討厭這種原地轉圈的生活了。索性靜靜地懸浮在水中,不游不動,后來甚至不吃食物。女孩看它可憐,便把它放回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著,心中卻一直高興不起來。一天它看見另一條魚,那魚問它:“你看起來悶悶不樂啊?”它長嘆一聲說:“這個魚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邊!”是的,心就是一個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給你一片廣闊的大海,你也猶如置身于狹小的魚缸,而找不到自由與快樂的感覺。

《智慧背囊》它為你開啟了智慧的天窗,為心靈插上飛翔的翅膀,走進它,你就靠近了尊嚴,體驗尊嚴的高貴;走近它,你就靠近了人格,感受人格的強健;走近它,你就靠近了寬容,體會寬容的博大。更主要的是它讓你打破心靈的束縛,把浩瀚的海洋裝入胸膛,讓心帆遠航。

篇3

黃麓菱問丁老師:“為什么大家都不愛看這類書?”丁老師笑著說:“你為什么不去問他們呢?”

于是,利用晨會的時間,黃麓菱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關于哲學書的閱讀。

人稱“玉米”的郁溢揚快人快語:“我覺得吧,哲學講的是很高深的道理,那都是很有學問的人研究的,我們小學生,看那些書干嗎!”

周光海平時話不太多,這時也插了一句:“我聽爸爸說過哲學是關于人生的思考,既然是關于人生,可以自己去發現,不用讀那些枯燥的書。”

莊家澎的閱讀口味本來就跟大家不同,他說:“班里有《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我本來就打算看完《丁丁歷險記》以后去看一看的,我不喜歡那些顯得很詩意的文字,既然這是專門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應該會比較適合我們的。”

丁老師對大家的答案似乎胸有成竹。他請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有沒有問過類似的問題:我是從哪里來的?這下大家激動起來了,湯志博搶著說:“是呀是呀,我小時候問了許多次,媽媽總是說,你是我們從路邊撿來的!”李青芮接過話題說:“我什么問題都問過,像天空為什么是藍的,人為什么要吃飯,經常把爸爸媽媽問得不耐煩了。”

丁老師說:“每個人童年時都會有千奇百怪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是哲學所關注的,從很久遠的古時候,希臘就已經有了‘哲學’這一說法,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是‘愛智慧’,喜歡哲學,就會變得越來越有智慧。”說著,他先拿起一本繪本給大家讀起來。

“這是一本繪本,題目是‘人性的善與惡’。書中沒有什么情節,很淺顯地展示了十二組關于人性的對立的觀念,如‘有些人認為,善與惡是完全相反的概念,我們能夠清楚地區分他們;但也有人認為,善與惡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不好的東西常常也會披著漂亮的外衣’。”

讀完繪本,外號“小糊涂”的劉程凱更糊涂了,他摸著腦袋問:“哲學不是讓人有智慧的嗎?我怎么越聽越糊涂了,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呀?”

鄧悅瑤提醒他:“我覺得這本繪本說得非常好,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為什么總想著從書里得到一個答案呢?”

讓我們背上智慧背囊,踏上追求智慧的旅程吧!

智慧背囊初級篇

《風到哪里去了》

丁宇宸眼中的書:這是一本溫暖的書,無論是色彩還是線條,都讓我覺得很親切,就像媽媽給我講故事時的感覺。以前我不知道它是一本哲學書,還以為它是講科學問題的呢。從讀到這本書的那天起,我就知道了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會真的消失,它們只不過換了一種樣子,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兒童哲學啟蒙”系列有《人性的善與惡》《愛與友誼》《人類的信仰》《生活的意義》等繪本。

陳夢婷讀過《生活的意義》,來聽聽她的想法吧: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生活在于玩個痛快,也有人生活在拘束里。不過我覺得,人要是只想著玩個痛快,到頭來兩手空空,真的沒什么意義。

智慧背囊中級篇

“大師經典哲學繪本”系列也有四個故事:《畫家、城市和大海》《當顏色被禁止的時候》《擦亮路牌的人》《收集思想的人》。

莊家澎一開始并沒有把《擦亮路牌的人》看得有多了不起:我拿到這本書時,心里暗暗不服氣,什么大師經典哲學,是假的吧?這不就是一個故事嗎?看完我才明白,大師就是大師!她把哲學隱藏得太深了。她用故事來告訴我們,幸福,其實就是用音樂和詩來改變自己。

是的,讀著這些繪本,沉浸在故事里的時候,你會不知不覺開始思考一些問題。

宋紫祺讀過《收集思想的人》:思想就是人的頭腦里開出的美麗花朵?真好玩!作家真了不起,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變成了美麗的花。老師讓我們把自己遇到的那些好玩的事記下來,是不是也在收集思想呢?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系列

陳晨有話說:我讀了哲學啟蒙書里的這樣一句:這都是為你好!啊哈,我媽也經常這樣說我。現在我知道怎么回答她了,大人們經歷過的事,想讓我們接受,這樣用心雖好,但我們沒有經歷過這些事,就沒法兒理解了。小孩和大人都沒有錯,大人應該想想其他辦法來讓我們接受他們的觀點。

智慧背囊高級篇

《哲學家講的哲學故事》

篇4

劉耀陽,別看了,快吃飯!”本來寂靜的晚上被我媽媽的一聲喊叫打破了。原來,該吃飯了,可是我還泡在“書海”里,也許你很想知道我在干什么,那我就告訴大家,他就是我的書朋友:《少年成長智慧背囊》。

大家肯定迫不及待想知道里面都寫了什么吧。告訴大家,里面都是一個個小故事,仿佛一顆顆充滿智慧的小種子,每看一個故事,一顆小種子就深深地埋在我的心田。

也許有人會問:“你為什么那么喜歡他呢?”因為我渴望知道道理,我渴望知道生活、處世的方法。俗話說:“我們需要好書就像需要空氣一樣。”所以我很喜歡它。

如果大家喜歡讀書,就可以制定一個讀書計劃。我有一個讀書計劃,供大家參考。如下:

篇5

相信自己,是一種堅守,如天山雪峰上妙麗的雪蓮,固守自己的高度;傾聽別人意見,是一種智慧,如諸葛孔明七擒孟獲的欲擒故縱,智慧的光芒照亮四方。我相信自己,同時,我有一副善于傾聽的耳朵。

成功的人,無不是相信自己的人。這是一種自信,一種人生的飽滿。相信自己,我有我的原則;相信自己,我有我的判斷;相信自己,我的命運由自己主宰,相信自己,不在紛紛流言中亂了陣腳!比爾蓋茨中途放棄了哈佛,毅然退學,不顧身后有多少人說他“昏了頭”,因為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會在軟件開發上有所成就;武則天,每做出一事便不動搖,不因臣子議論而妥協,因為她相信自己的智慧與果敢,更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自己,不在眾人議論下放棄自己的立場,不作隨風倒伏的墻頭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成功的人,也是善于聽從別人意見的人。這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大境界。善聽別人意見,是虛懷若谷;善聽別人意見,是從諫如流;善聽別人意見,集眾人智慧于一身,照亮人生道路!開啟“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以善聽臣子進諫聞名,在魏征等人面前擺出了一副善于傾聽的耳朵,方開啟盛世,流傳千古;孔圣人,也在騎青牛的老子面前擺出一雙善聽的耳朵,耐心的聽從他的教導,方集得大智慧,流傳于千古!

成功的人,是能將相信自己與聽從別人意見結合起來的人。相信自己,不意味著頑固,傾聽別人意見,也決不是盲從。成功的人,無不是自信果敢,而又謙虛謹慎。“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這旅人也須將得到的信息經過自己的判斷。這兩面,稍一偏頗,便釀成大悲劇。那個亡羊補牢的人不是付出代價后才懂得傾聽?楚懷王不是因為頑固不化,不聽從屈子進諫,才客死他鄉?相信自己,又要善于傾聽,成功的道路才會平坦無荊棘。

相信自己,我有我的原則,我的背囊中有一件“堅守”的法寶。

善于傾聽,我把智慧集中,我的行囊中有一雙善傾聽的耳朵。

擺出一副善于傾聽的耳朵,用心去判斷,相信我自己,你看,成功的大門正緩緩開啟!

讓自信傾聽另一種聲音

哲人云:自信可以使一朵鮮花變成一座花園,也可以使一滴水變成一條小溪。

漫漫人生中,人的心靈需要搏擊于長空,接受風刀霜劍的洗禮;需要暢游于大海,接受驚濤駭浪的沖擊。冬風雖然寒冷,臘梅卻依然選擇在嚴寒中吐露芬芳,風浪雖然可怕,魚兒卻依然選擇與大海為伴,牢籠雖然令人望而生畏,西施卻自愿選擇只身入關。所有這一切或許都是人生征途中的考驗,但是他們卻無怨無悔的選擇了,因為他們自信,因此他們自信,因此他們都成全了生命的真諦。

自信就像月光,無論何時都會將皎潔的月色灑向大地,因為他相信會給人間營造一片清澈空靈,自信就像蒲公英,無論何地他都會將種子灑向大地,因為他相信他會還大地一片姹紫嫣紅;自信就像身居病室的白衣天使,無論你是敵是友,他都會給你最細心的呵護,因為他相信會有一個歡樂的人間天堂。

自信足可以撫平一切心靈的創傷,創造人間所有的奇跡。自信是美好的。但這種美麗有時也會將人灼傷。盲目的自信可能會使你傷痕累累,疲憊不堪。

篇6

或者是一只青蛙,總有一天,青蛙也會變成王子。

或者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平安夜死去,到美麗的天堂——

童話中一切都是美好的。白雪公主總是美麗與善良的化身。青蛙也總會變成王子。賣火柴的小女孩一定能到快樂的天堂。

就像歌詞中的那樣:“你要相信,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里,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但這又能怎樣?

白雪公主和勇敢的騎士終會老去,死去。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之后,還是受同伴的嘲諷——

又如:“你哭著對我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在經歷對美好事物的擁有后,留下的只是心田余溜的芳香,腦海中美好過去的殘骸令人難以忘卻。而最終會如何?

我想天使也會想象。他們為了嘗試人間的情愛,曾偷偷下凡。不然怎會有七仙女的故事呢?

“狹義相對論”的提出,集中體現了想象的無窮力量。

對于愛因斯坦來講,白駒過隙的想象使他聞名于世。活躍的思想,輕松的節奏是科學家一生的樂趣。

生活,以自挑戰為樂趣。

學習,以拼搏奮斗為樂趣。

人生,以充滿多彩的想象為樂趣。

篇7

盞盞茶香,陣陣書香,茶香與書香的結合美不甚收,坐下來,細細品讀一本名著,受益非凡,翻開精致的書頁,他帶領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遨游,觀看那曠古爍晶的歷史故事,拉著我們奔跑在時光的洪流中,欣賞那一個個人物在一本本名著中活靈活現,在眼前上映這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把我們的思緒帶到過去。回到現在。在飄向遙遠的未來。它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智慧,更多的是探索,研究,開拓!

我還記得那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美味的覆盆子與稀奇故事的百草園。我還記得那當先生在讀書時把頭晃過來晃過去的滑稽又專注的動作,和同學們的讀書聲交織的充滿書卷氣息的三味書屋。我還記得在碧綠西瓜地里戴著銀項圈的有著紫紅色臉龐的刺猹的英雄少年------閏土。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給我們展現了純真,善良,美好的兒童世界,用樸實的語言給人以美的感受。是人心情舒暢,樂趣無窮。

一個會七十二變化嫉惡如仇的孫悟空,一個好吃懶做,貧嘴,貪財好色,卻有責任的八戒,一個憨厚老實,任勞任怨的沙僧,加上一個心地善良,慈悲為懷的唐三藏,師徒四人,一路上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與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懲惡揚善,卻又笑料百出。吳承恩的《西游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拉開了東方神話的帷幕,多姿多彩,引人入勝。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兩彎似蹙非蹙的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露目,態生兩庵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讀《紅樓夢》我感受到了一個孤苦無依,寄人籬下而又生活在封建社會弱女子的無奈。“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道盡了她一生的悲。黛玉,一個心細如塵,多愁善感的女子,如花般的她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與寶玉有著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卻未得償所愿,而在寶玉與寶釵成親的那一刻,她含著對世界的不滿與憤恨和對愛情的破滅含恨而終。曹老爺子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場華麗而卻不美好的中國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情冷暖,和社會現實。豐富的語言藝術,曲折的故事情節,是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不禁贊嘆黛玉的才情,寶玉的多情,為他們的命運扼腕嘆息。

篇8

今天上午,我做完作業后覺得無聊,便拿出《智慧背囊》這本書開始閱讀。當閱讀完《六點十分的愛》這篇文章時,我的眼睛里已經蓄滿了淚水。文中的母親為了讓女兒喝上一碗肉湯,一夜沒睡。為了趕早班車,在整個城市還在睡覺時,她卻在黑冷的夜色里為一甕缸湯上路了。況且,這位母親還患有關節炎。啊!多么偉大的母愛啊!

文章中的母親是偉大的。生活中,我們的母親更是偉大的!

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突然覺得頭疼,自己用手一摸額頭,呀!好燙!一定是發燒了。我心想:忍著點!忍著點!爸爸去馬山培訓了,只有媽媽一人在家陪我,這兩天媽媽工作又忙,我不忍心再把她搞得十分疲憊。如果我叫醒媽媽,媽媽一定會很著急,又要連夜送我上醫院,再加上明天媽媽還要上班……我在被窩里翻來翻去,可就是睡不著,燒也不退.終于,媽媽被我一直翻身的聲音給吵醒了,便問我:“怎么了?為什么老翻來翻去?”因為我實在頭疼的堅持不了了,所以只好實話實說:“媽媽,我頭疼!”“啊?頭疼!”媽媽用手一摸我額頭,便焦急地說:“哎呀!發燒了!”于是,媽媽便急匆匆地穿好衣服。帶我上醫院。來到醫院,醫生說要住院,媽媽辦完了手續,已經是早晨7點半了。媽媽幫我到樓下買了些早餐,又向單位請了假陪我。我坐在病床上吃著熱乎乎的早餐,看著忙碌的媽媽,不知為什么,我已是滿臉淚水了。

一碗肉湯體現了母愛,一件小事也體現了母愛。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值得尊敬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母愛。

篇9

五年四班 魏啟蒙

晚上,我拿起《智慧背囊》這本書,當我看到《老鷹再生》這篇文章時感到很好奇,它是怎么再生的呢?

我帶著疑問和好奇看了起來,看完后我才知道,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年齡可達70歲,但是它要在40歲時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要么等死,要么就從新更新自己而再生,因為老鷹40歲時爪子開始老化,不能捕捉事物,嘴變得又長又尖,幾乎碰到胸部,它的翅膀變的沉重,飛翔都很困難,于是它要在150天內,進行漫長的操練,它必須每天用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用嘴擊打巖石,直到完全脫落等候長出新嘴,然后用新長出的嘴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后,新的羽毛長出來,老鷹開始飛翔,得以再過30年的歲月。

這篇文章使我知道,老鷹為了延長自己的壽命,必須經歷痛苦的磨練,從而我感受到人也一樣,難免遭遇到困難和挫折,但為了使生命更有意義,也應該像老鷹一樣,經過一番痛苦與磨練,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我們可以好好地珍惜它,也可以白白的浪費掉,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珍惜每一天,好好學習,努力掌握知識和本領,為祖國、為人類做出貢獻。

小編評語:

篇10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林海音小時候,因為家庭貧困,買不起書,因此到書店去“竊讀”。“竊讀”時,林還音因為收獲到了新的知識而快樂,也因只讀書不買書害怕被書店老板發現而擔憂、懼怕。她想盡辦法讀書,人越多,雨越大她就越開心,因為他可以盡情地閱讀她心愛的書了。林海音每天都是匆匆地來,依依不舍地去。盡管腿酸腳麻,饑腸轆轆,卻在飽讀之后,有一種滿足感。可見兒時的她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感到臉上發熱。它使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天上午,媽媽帶我去書店買書,我挑了很多,如《智慧背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昆蟲記》、《愛的教育》……媽媽都一一給我買下了,可是買回家后,我就不愿意看了。下午,作業做完后,我閑極無聊的擺弄起一支筆來,媽媽看見了當時有點生氣,但還是耐著性子對我說:“乖,休息一會兒后看點書。”“不想看”我頭也不抬的說,“這些書可都是你自己挑的!”媽媽有些生氣,我沖她瞥瞥嘴,不情不愿的拿起書看了起來。可我看書時一點也不專心,一會兒喊肚子餓了,一會兒又說渴了,一會兒又要上廁所。表面上看我在讀書,其實我的心早就飛到九霄云外去了。

想起這件事我就慚愧,和林海音比起來,我是多么的幸福,但我卻從不珍惜。不過,我已暗下決心,向林海音學習,學習她那種愛讀書的精神,對書的熱情和渴望得到知識的那種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