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茶花女有感范文

時間:2023-03-28 22:59: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讀茶花女有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可憐的瑪格麗特!你既然選擇了茶花作你最鐘愛的花,卻為何不能像它一樣堅強、自愛地活呢?那些窮奢極侈,骨子里卻空無一物的人戲稱你“茶花女”,是因為你貧寒的出身,還是因為他們自以為有資格將你看作一個卑賤的人?如果是前者,難道你不該活得像朵驚艷不俗的茶花,讓他們自慚形穢嗎?如果是后者,難道你不該跳出這種寄人籬下,供人尋歡作樂的不堪生活,重新尋找自己的幸福天地嗎?

阿爾芒的一句話讓我感動:“因為我已經長大成人,不再唯命是從了。”這是他在反駁父親,為爭取和瑪格麗特長相廝守所說的一句我自認為是最經典的一句。的確,這也是我們常常違反父母命令的借口,也常常因有此借口而洋洋得意,而對于我們對那些繁雜瑣事的違抗,阿爾芒為愛情的爭取更為偉大,犧牲也更多。

就如我們不聽父母的勸告,執意要在讓百忙之中的我補習英語,結果最多也就是一聲冷冷的拒絕,而阿爾芒則不然,若他執意選擇和瑪格麗特在一起,他便會讓家族蒙羞,讓她妹妹嫁不了人……而瑪格麗特似乎也懂得這些,她不舍的離去,為了阿爾芒的前途

如今我不禁想贊嘆瑪格麗特戈蒂埃。可能她仍有放蕩的一面,可能她這樣犧牲并不值得,但我們又怎能否認她?她的勇氣、善良、愛心、美貌、智慧,有那一樣不另我們心折?“茶花女”這三個字在人們心中不該是放蕩下賤的標志,反而可能還留有圣潔光輝,因為茶花女她有一顆純潔高尚寬容的心、一顆善良的心。

這段愛情自始至終就沒有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似乎注定了他們的悲劇。但我認為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為瑪格麗特最后已經放棄那每年十多萬法郎的生活,而跟隨阿爾芒去過那田園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時,經濟已不再是問題了。還是阿爾芒不果斷地去強迫她,離開巴黎,去另外一個環境去忘記過去。而實際上,他有很多機會可以這樣做。

篇2

她身陷在那個人性幾乎泯滅的巴黎,賣笑為生;而我則擁有幸福的家庭,無憂無慮地成長著。我們之間并無任何相似,但她一直長久地震撼著我的心。

第一次讀《茶花女》是在九歲,兒童版,是她,第一次讓年少無知的我懂得了“不幸”的含義。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會回憶起她的故事,為她嘆息,為她憤恨。

而真正懂她卻是在十一歲。那一天,我恰巧沒帶書簽,又不忍心折壞書頁,便只好把全譯本的《茶花女》打開放在屜中,結果數學老師硬是說我在數學課上看書,把書拽出來,擲在地下。

心里很委屈。俯身拾起書,想要分辯幾句,卻又瞥見教師臉上的怒色,攥著紙巾的手輕撫著封面,我突然間想起了阿爾芒的父親央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分手的那一段。

靜靜聽完了老人的一大堆嚴厲的指責與苦苦的哀求后,瑪格麗特一字一顫地說:“那就請您轉告您那美好、純潔、可愛的女兒,說從前有個女人,她一生只有一個心愿,但為了您的女兒,她把這愿望砸毀,用兩只手把心搗碎,死了。”

說這些的時候,瑪格麗特是絕望的,放棄摯愛,就無異于縱身跳入剛剛逃離的火坑。這不是她的義務,可為了另一個女孩子的婚姻幸福,她甘愿犧牲自己唯一的心愿!這種委屈,莫不如鉆心剜骨一般痛楚!相比之下,我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又有什么資格為自己鳴冤喊屈、忿忿不平?

剎那間懂了瑪格麗特,懂了她的善良,懂了也的艱辛,懂了她全部的堅韌與偉大。

我與她,雖然有著太多的不同,但這并不妨礙我,成為一個和她一樣、充滿人性光輝的人!

淚,在那一瞬奪眶而出,晶瑩如珍珠。

繁華深處茶花仙,

水中倩影已難辨。

篇3

關鍵詞:歌劇;聲樂教學;作用;措施

將歌劇引入到聲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多元的歌唱形式,并且有助于學生感受藝術文化,進而完善聲樂知識結構。而如何充分利用歌劇提升聲樂教學質量成為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歌劇在聲樂教學中作用

(一)、歌劇的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為重要的因素。在聲樂教學中,如果學生對其毫無興趣,那么就無法很好掌握聲樂演唱技巧,也無法自我提升。因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聲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和終身任務。而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與其所選擇的作品有關。歌劇現如今被教師作為教學的最佳選擇。歌劇有國外歌劇和中國歌劇,它們都有著風格各異的特性,正好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另外,將歌劇融入到聲樂教學課堂中,也使教學內容和方式更加多樣化,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教授聲樂知識時,可先選擇一些相對簡單,較為流傳的歌劇作品,如《茶花女》、《我親愛的》等,這些作品有著鮮明的音樂形象,旋律優美,樂句簡單朗朗上口,這些作品在訓練學生氣息控制和對整體音樂內涵的把握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增強學生對學習聲樂的自信,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歌劇為唱功訓練提供平臺。在聲樂教學中,重唱和合唱都是教學的重點,相對獨唱而言,它們在音準、節奏等方面要求更為嚴格。重、合唱是歌劇的一個特色。歌劇要求不僅要唱出重唱的基本特點,而且還要唱出主人公個性特征,必須產生共鳴,必須和諧。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在教授學生重唱時,除了教重唱的基本技巧,還要教學生多元化的演唱風格,培養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和團隊協作意識,為構建一個完整的聲樂知識結構奠定良好基礎。合唱是由多人共同演唱同一聲部,要求他們在音準、節奏等方面要能夠協調起來,而重唱則是由不同人來完成演唱,在最高聲部、中間聲部和低聲部方面要求更加嚴格,要求其要有扎實的音樂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將比較困難的中間聲部和低聲部完美演繹出來。在具體的聲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需要在無數次的失敗中磨練。經過艱苦的學習,學生的唱功定有很大提高。

(三)、歌劇為培養文化素養提供平臺。歌劇就是采用演唱和表演相結合的方式演繹故事內容,既包括音樂、表演、舞蹈方面的知識,又包含文學知識。從大多的歌劇劇本中可以看出,其很多素材都是源自文學作品。如歌劇《卡門》,其源自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嘉爾曼》;歌劇《茶花女》,其源自法國小說家的著名小說《茶花女》;中國歌劇里程碑《白毛女》源自于民間傳說;歌劇《江姐》源自于長篇小說《紅巖》等等。這些歌劇作品對于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起著很大作用。歌劇作曲家將個人情感與故事情節融于一體,使歌劇充滿戲劇性色彩。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其相關文學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對其創作背景、文化以及那個年代的音樂進行探討,這樣才能讓學生所運用的唱歌技巧具有時代特色,準確表達歌劇的思想內涵,傳達歌劇的美好意境。由此可見,學生在演唱時,不僅能夠更完美地演繹歌劇,提高學生演唱技能,而且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

(四)、歌劇為演唱與鋼琴伴奏更加和諧提供平臺。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是成功演繹一部聲樂作品的關鍵。當學生在演唱某部音樂作品時,除了要把握好聲音自身因素外,還必須與鋼琴伴奏配合得當。由此可見,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演唱的同時,還需讓學生認識鋼琴伴奏的重要性,教授學生在演唱時要仔細傾聽鋼琴伴奏,在力度、速度、呼吸等方面與伴奏要達到高度默契。在歌劇中,演唱者與鋼琴伴奏協調默契度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分割,二者共同合作達到一種完美的藝術境界。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與鋼琴伴奏協調時,選用歌劇作為教學案例,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非常有效。在聲樂教學中,有樂感的演唱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演唱得是否成功,不僅與學生自身因素有關,而且還與其是否能夠與伴奏相互協調有著很大關系。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歌劇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鋼琴伴奏協調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

(五)、歌劇為實踐提供平臺。歌劇對聲樂教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歌劇是一個多人共同演出的音樂作品,它需要有戲劇性的故事情節,每場故事都需要主人公把握住度;歌劇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就是音樂,歌劇中的音樂需要指揮與樂器的配合。因此,歌劇演員不僅需要很好地把握住故事情節,而且需要其在此基礎上,配合音樂元素,將其完美的演繹出來。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必須了解這一特點,將歌劇適當地融入到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演繹能力。

二、歌劇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指導學生熟記歌詞與旋律。在聲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歌劇作為案例進行教學,主要是教授歌劇中詠嘆調的演唱部分。歌詞與旋律是演唱一部作品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指導學生熟記歌詞與旋律,為演唱好作品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在指導學生熟記歌詞時主要采取讀、念、唱的教學方法。“讀”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使其能夠感受歌詞的美感,練習語感,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念”以曲的結構來將歌詞念出來,感受每小段的意思,體驗人物思想感情的波動與轉變;“唱”伴著曲子進行演唱,將詞與曲結合起來,進一步熟悉歌詞,完全演繹作品的情感。而在指導學生如何熟記旋律時,教師讓學生采用默記法和哼唱法相結合的方法。也就是說,學生一邊在心里讀譜一邊嘴上哼唱,二者相互配合記憶旋律。歌劇都具故事情節,因此,在歌詞方面其都朗朗上口,而且其旋律優美,很好記,學生采用讀、念、唱的方法、默記法和哼唱法相結合的方法完全可以熟記下來,為演唱做好基礎鋪墊。

(二)、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角色。歌劇人物眾多,故事情節具有深層的內涵,只有正確理解歌劇的內涵,才能完美演繹。如果分析不到位,沒有準確理解歌劇內涵,學生即使有很好的嗓音和嫻熟的技巧,也會因演唱沒有感情、平淡而失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分析人物角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分析曲目的“情、詞、曲”。“情”作家通過曲目表達的情感;“詞”對歌詞進行分析,詞的意思、詞的發音等進行仔細研究“;曲”對曲目的結構和框架進行分析。(2)整體分析。從歌劇的整體出發,對歌劇的創作背景、人物關系、故事情節進行研究,以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演繹人物形象。如在歌劇《卡門》中,怎么表現出卡門的溫柔、嫵媚、熱情、直率,又怎么表現出卡門的傲慢、放蕩,在卡門人物刻畫上,怎么通過聲音和肢體語言將這完全相反的兩方面交織在一起,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分析歌劇中的人物角色,使學生在演唱時能夠很好地展現出人物的情感,讓歌聲更具魅力,讓表演更加真實,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三)、指導學生呼吸和音色問題。在歌劇中,人物較多,無論是在地位上還是在情感上都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矛盾沖突不可避免。此時在演唱時要有感情波動,需要飽滿的氣息,需要大的呼吸流量。另外,歌劇的舞臺和場所空間較大,此時需要演唱者要有足夠的大的音量,這樣才能與伴奏相抗衡,并且在此基礎上,要求演唱者音色要明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呼吸時采用快速音階的方法來進行,指導學生如何提高呼吸量時采用大跳的音程練習方法,指導學生音色時采用級進的八度以內的音階或半音練習以及跳音的練習方法。如在歌劇《卡門》斗牛士出場時要求卡門女友的有效音域都要超過兩個八度,音色要凸顯出來,此時教師就選擇快速音階和跳音的練習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訓練,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三、結語

在聲樂教學中,無論是西方歌劇還是中國歌劇都將作為教學重點,它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一個很好因素。歌劇對聲樂演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培養學生實際演唱能力的一個關鍵要素。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引用歌劇來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很多,如指導學生熟記歌詞與旋律、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角色、指導學生呼吸和音色問題等,皆已產生良好的效果。

作者:劉湘林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

參考文獻:

[1]郭義玲,姜山.談普契尼歌劇作品與聲樂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0(11)

[2]陳曉.烏克蘭沃茨霍夫斯卡婭教授的聲樂教學特征探析[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8(04)

[3]曲凱.普契尼的歌劇之路[J].藝術教育.2009(02)

[4]智艷.歌劇表演藝術視野與民族聲樂教學———“第二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民族聲樂大賽”引發的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9(04)

[5]王春萌.談民族歌劇的演唱———以歌劇《紅珊瑚》選曲《海風陣陣愁煞人》為例[J].音樂創作.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