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高考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23:36: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陜西高考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導語】全國高考日到了,愿你執才高八斗生輝筆,飲才思萬千智慧水,帶氣定神閑滿面笑,擁胸中成竹滿懷志,定折取桂冠來題名!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后幸存飛機上的彈痕的分布,決定哪里彈痕多就加強哪里,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收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為方便大家及時獲取2018高考后相關信息,

篇2

孩子別哭,我們還有生命。當總理用沙啞的聲音說出這樣的話時,我的整顆心都碎了。是啊,我們不哭,我們要學會堅強,我們要用自己的靈魂承擔起那些失去了生命和夢想的人們對這個民族的希望,幫他們圓夢。我想用自己的雙手抹去那些因悲痛而流出的淚水,用自己的心祝愿所有人都平安。

我把我的誓言和愛刻在蠟燭上,看它在溫暖的光暈中如何安撫那一顆顆受傷流血的心靈。

不能放棄夢想,不能放棄生的希望!當惡魔的爪子伸向了無辜的人們時,一位中學教師用柔弱的身軀為四顆躍動的心撐起了一片綠蔭,一位年輕的媽媽用她的為孩子提供生命的乳汁。又有多少人將生命置之度外,在與死亡拼死搏斗的時候,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

這一切都在我的心靈開了花,讓我學會堅強,讓我知道如何用自己的雙手將生命的色彩奮力渲染,構筑我生命的夢。

傳說中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們只能永遠不停地飛,累了就睡在風里,只有一次落地的時候,那便是死的時候。我就是那只鳥,我不能睡去,我不愿因自己的熟睡而讓自己的生命無所作為,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為那些死去的孩子們完成他們的夢想!

所有那些凋零了的生命之花,殘缺了的夢,都在那一刻凝結成了永恒!夢和生命同在,它停在記憶的暖室里,有情感在滋養著。不,他們的夢和我們同在,我們的民族依舊有生生不息的力量與喧鬧的色彩!喚醒沉睡的人們,告慰死者的亡靈,用民族的奮飛去安慰他們的“夭亡”!我們要用全民族的誓言和愛去召喚中華民族新的明天和未來。

篇3

2010年山東高考語文試題的整體特征可以用“中規中矩,四平八穩”來概括,試題難度較2009年有所下降,基礎知識、古文、詩歌、默寫、語言運用難度不大,社科文閱讀出題角度多變。下面筆者就今年高考的選做題做如下評析。

一、選用經典文本。文本思想價值較高

2010年的兩道選做題,文學類文本節選自老舍的小說代表作《駱駝祥子》,實用類文本選自普利策獲獎新聞作品。思想主旨上,小說著力從側面展現祥子樸實、勤勞、真誠的精神品格,而新聞《她只能活7小時》則體現了尊重生命、團結自信的精神信仰。兩篇文章都具備極高的精神價值和社會價值,對引導學生接觸經典、閱讀經典起到很好的引導和鼓勵作用。

二、均衡選作難度。縮小得分差距

今年的選做題,在體裁上,一個是小說,一個是新聞,理解難度較往年(2009年為哲理散文和訪談)有所降低,兩者各自都緊扣文本特征出題,與此同時讓考生在得分上盡量縮小差距,保持平衡。小說《駱駝祥子》理解起來相對難度稍大,但出題角度緊貼文體特征,從小說的構思脈絡、人物特征、語言風格、謀篇特點等角度進行考察,均屬常規傳統題型,考生審題作答有的放矢、得分把握較大。新聞《她只能活7小時》的結構較為簡單,主旨理解難度不大,但審題作答的開放性較大,如第一題考察“這篇報道以順敘的方式寫作,并特別突出了時間”的構思目的,最后一題“評價這篇報道的社會價值”。這兩道題有利于學生開放思考的同時也增大了失分風險。

總而言之,2010年的兩道選做題成功地在文體特征、題型設置兩個方面實現了均衡難度,縮小了得分差距。

三、宏觀考察與微觀把握相結合

這兩篇文章既有在微觀上對段、句理解,如每篇文章的前兩題;又有對文章結構、語言、人物形象、思想主旨的宏觀把握。兩者賦分比例約為4:6,這在2010年全國各地的作品閱讀中非常明顯(見2010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出題角度統計表)。

篇4

但是隨著煤炭的大量開采,地下的空洞也越來越多。望蒼天,灰蒙蒙不見天日;看大地,光禿禿鳥獸無蹤;河流干涸,水位下降,空氣污濁,古跡受損;呼吸道疾病蔓延:雖然煤炭開采伴隨著巨大的財富,但是一樁樁一件件,又怎能不讓每一個三晉兒女心痛如絞?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無疑是礦難。小礦難幾難斷絕,大礦難時有發生,三年來,山西換了三位省長,而有關新省長上任最大的新聞是“省長哭了”。為那死去的礦工,也為這多難的山西。小時候第一次看見礦工,他們坐在礦車上,我竟沒認出來,黑黢黢泛這流光的炭隱著同樣黑黢黢卻干枯龜裂糊滿煤灰的皮膚,只有一點白牙若隱若現。搏命的行當,沉重的苦難,卻系著全家人的生計,孩子的學費,老人的醫藥費。他們,這些搏命的人,又能說些什么呢?而全省大大小小多少煤礦,又有多少礦工能不抱僥幸心理抵擋暴利的誘惑?出事賠錢,可萬一不出事呢?甚至,欺上瞞下,這種事也怕見得不少了。

晉之殤,傷斷腸。

然而礦藏終究是有限的。加上不合理發掘,現在恐怕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而內蒙、云南又發現了特大煤礦,逐漸轉移著山西作為能源大省的優勢。就像是被大灰狼追著的兔子,即使跑得再快,也總會有跑到河邊無路可退的一天。

沒有了煤,我們還有什么?

晉之商,可有一些就在我們不能再依靠能源之后,撐住山西的經濟?

揚吾所長,避吾所短。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詳盡敘述了晉商之興、晉商之盛,從此全國一發不可收地掀起了晉商熱。那確實是傳奇。不過百年之后,大院猶在。山西能否締造新的傳奇?山西不靠海,不臨水,外貿方面先天不足。但正值國家擴大內需之際,也許正是我們發展的良機。“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那么,旅游業必將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是啊,兔子不會游泳,但是學會打洞,依然能夠成功地從惡狼之口逃生。

篇5

西安,腳踏渭水,背靠秦嶺。連綿不斷的山峰給了五千多年的中國厚實的依靠。黃帝、漢武帝、武則天……一個個震爍古今的人物,不約而同地擠在秦嶺腳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黃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種來自土地最原始的堅實,一種亙古不變的沉靜。

南京,長江南岸的明珠,是蘇浙那縱橫交錯的河流湖泊給了明珠最靈動的光澤。抬眼望,“秦淮水榭花開早”,回頭瞧,“紅杏褪盡,綠水人家繞”。那里的“六朝舊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瀟瀟”。南京用那上天賦予的水,勾勒出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的“好江南”。

秦嶺說:“世事白云蒼狗,滄海亦會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時,謫仙借大塊之文章,為長安涂抹出盛世風華。波斯的寶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經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陽的牡丹,襯得我是千嬌百媚。誰說大山就沒有絢麗多姿的青春?”

長江頷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當年,當中原的文明已繁榮之時,荊楚大地還未褪盡野蠻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靈動飄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時的我,仍只是日夜沒心沒肺地流淌,許是在孕育著驚天巨變的暗流吧!”

秦嶺續道:“江弟!你我都曾有過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為何要為我們的性格貼上標簽呢?說什么‘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穩無言,江弟怕只能是美麗灑脫。”

長江回答道:“正因為世人的標簽,使得南京靈動有余,而沉穩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種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華似云煙的六朝啊,想來著實心痛。”

秦嶺說:“我也正有同感。現今的西部大開發確實需要那種不拘泥俗規、勇往直前的精神。”

篇6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承載著環境教育的重任。當下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更是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資源。語文新課程和高考作文著力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社會、人生、自我、成長等,其中關注自然排在了第一位!縱觀近年來江蘇高考作文題,曾幾次對全省廣大學子進行過有關自然的考察。筆者也想以此為契機,直面自然環境問題,研究其與高中語文教學和高考作文的關系,供廣大師生在語文教學中參考。

一、環境教育與語文教材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有相當多的篇幅和內容跟環境教育密切相關。必修一里有半數的文章跟自然有關。“漂泊的旅人”選了三篇文章:老舍的《想北平》、韓少功的《我心歸去》、柯靈的《鄉土情結》。俗話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間。羈旅客子對故鄉自然與人文環境的那份濃濃的情思溢滿了字里行間。“鄉關何處”里選入的兩篇文章《前方》和《今生今世的證據》更是把鄉思、鄉愁渲染得淋漓盡致。“像山那樣思考”選了古今中外的幾篇美文,詩意地詮釋了對自然的尊重、敬畏,以及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詩意美。“諦聽天籟”選了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高建群《西地平線上》,繼續讓我們領略江南之優美和新疆的壯美。“感悟自然”帶我們追隨蘇軾赤壁泛舟,體味“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曠達;再跟著柳宗元登臨西山,宴游忘歸,盡享自然山水之快樂和陶然!“湖山沉思”中,美國作家梭羅引領我們去感受瓦爾登湖最美的姿容,同樣,美國生態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則讓我們從狼的嗥叫中去解讀已被群山和荒野解讀過的內涵。

在必修二中,“珍愛生命”讓我們珍惜、敬畏生命。無論是《我與地壇》還是《最后的常春藤葉》,都彰顯著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葉一木,可能就是人們活下去的精神支點。英國作家勞倫斯的《鳥啼》貫穿著作者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和平的祈禱”更是以戰爭對人類文明和環境的嚴重破壞,提醒人們反對戰爭、熱愛和平。“歷史的回聲”中,《阿房宮賦》同樣反映了統治者的驕奢逸和戰爭對文明的踐踏。“慢慢走,欣賞啊”則讓我們感受到荷塘月色之美妙。跟隨余光中先生去《聽聽那冷雨》,感受一花一世界的精彩。走進沈從文的《邊城》,去品味湘西那山、那水、那人的獨特之美。

在必修三中,第一板塊“祖國土”,通過對《長江三峽》《北方》《發現》《祖國土》《祖國三川頌》等組詩的學習,進一步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和詩情畫意,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第三板塊“文明的對話”則引導我們尊重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進步。

必修四中,有李白筆下蜀道的奇險,有王勃筆下滕王閣的勝景。直接寫人與自然的篇幅不多。必修五中,“科學之光”讓我們跟隨達爾文去探索、發現物種的起源,隨同賈祖璋和周曉楓,去領略荔枝、斑紋等奇異的自然。在“直面人生”和“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兩個板塊中,讓我們追隨那些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對宇宙、人生、生存、苦難、情思等有更真切的認識。

二、環境教育與高考作文

縱觀2004、2007、2010、2013四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可以看出每隔三年就會對全省50萬學子進行一次環境教育的大檢閱。2004年江蘇首次高考便用一首散文詩作為寫作素材,用三句話分別從審美感受、人生啟迪和哲理意蘊三個角度引出了一個非常詩意大氣的作文話題“山的沉穩,水的靈動”,這是寫作的出發點,考生只要扣住“沉穩”或“靈動”去寫作都是切題的。2007年江蘇高考作文仍用了三句提示語引出文題。第一句“人人頭頂一方天”,強調了“天空”的人人共有,又強調其獨特和個性,實指藍天白云,虛指心靈、精神、思想、藝術的天空,泛指的比喻的象征的天空都可以;第二句“每個人的生活都與天空相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既強調天空與人的關系,天空對人的影響,從自然到物質,從自然到心靈,又強調了人對自然的主觀能動性;第三句話“明凈的天空,遼闊的天空,深邃的天空”用三個詞語點出了天空的特質,引人遐思,令人神往。以“懷想天空”為題,讓廣大考生盡情釋放,神游萬仞。

2010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目“綠色生活”,如何審清題意?“綠色生活”是已被公眾約定的專用詞匯。主要是指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種、保護自然之類的環保生活均屬此列;大凡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過度的時尚、拒絕過分包裝、支持可循環使用的產品、隨手關閉水龍頭、盡量乘坐公共汽車之類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屬此列。而精神層面的生活,則要扣住“道法自然”或“天人合一”的核心意蘊去找準契合點;人們的情智、態度、靈魂、稟賦諸方面都要緊扣“順乎自然”這一核心意蘊去選擇。總之,在解讀時,必須抓住綠色生活的三個重要內涵:1.熱愛自然;2.護衛自然;3.順乎自然。注意“自然”這個關鍵詞。在涉及“精神層面”時,要特別注意“順乎自然”這四個字,切不可將愛國主義、母愛、堅忍不拔、奮斗不息、寬容、諒解、科學、創造等許多類似話題的材料直接套入“綠色生活”,必須機智地“掛靠”,否則不能及格。

我們再來看2013年的江蘇高考作文如何審題。這是一個“材料作文”。與前些年的“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有一定的區別。呈現給考生的200多字的材料,是經命題人改編而來的生活故事,也是一則價值取向明顯且存在“先天缺陷”的多義作文材料。這就給“閱讀材料,根據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選”“立意自定”的多種可能性。考生只要能從材料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等角度入手,抓住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平衡、和諧、美麗、關系、影響、大與小等關鍵詞,提煉形成“不脫離材料內容和含義范圍”的多元立意,都應該是允許的、切題的。但是任何材料的存在,都有語境義和聚焦性,所以考生在自選和自定時不能越出材料所指、能指的“固有范圍”和隱含要求,不能任意發揮,漫無邊際。我們在評分時主要從考生基本的寫作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等維度去評判學生究竟寫得如何,是否扣住材料去生發,文章是否順暢、自然、和諧。

篇7

一、 使用被動語態

被動句的廣泛使用已成為英語語言的一個鮮明特色。因此,我們在句子中學會使用被動語態就很有必要了。凡是在不必、不愿說出或不知道主動者的情況下均可使用被動語態。被動語態的使用,不但使句子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富有洋味,還會使人眼前一亮,使文章增色不少。而且,被動句本身具有明確和突出主題的功能。在寫作中使用被動句,使閱卷老師很容易抓住重點,保證了語意的有效順利傳達和交流。所以,使句子靚化,應有意識的使用被動語態這一語法知識。

二、 使用非謂語動詞

非謂語動詞是英語語法有的現象,也是高中英語語法的難點。非謂語動詞的使用能使句子簡潔高檔,增強句子的表現力,從而使文章增色,也能充分反映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寫好非謂語動詞句,不但使語言地道、流暢、正式,而且能吸引考官眼球,提高印象分。因此,非謂語動詞是靚化句子不可或缺的重要語法,高考作文中不可不用。

三、 使用復合句

復合句是高中語法的重點。名詞性從句打破了初中僅僅用名詞或代詞充當主語、賓語、表語和同位語的習慣模式,從而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一個句子的容量。熟練使用名詞性從句就能有效減少重復使用簡單句。定語從句的使用使句子飄逸、靈動、多變,使句子極富文采。在高考作文范文中定語從句的使用最為廣泛,再次說明其在靚化句子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狀語從句種類繁多,有些結構也很復雜,若能正確使用,會對句子起到意想不到的靚化效果。

1. 名詞性從句

① We hope that you will accept our invitation if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全國卷)

② I regret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travel to Beijing together with you at the appointed time.(山東卷)

③After taking my temperature, my mother found that I had a high fever.(山東卷)

④It seems that many people can’t enjoy themselves without them.(安徽卷)

2. 定語從句

① After dinner, I packed into the suitcase the things my grandparents need, such as clothes, glasses, an umbrella, and a map. The picture reminds me of those who succeed in unfavorable conditions.(北京卷)

② It’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our English club which last for two months. We pided ourselves into different groups which represented different countries.(湖南卷)

③ The tree you planted yourself is growing well.(陜西卷)

④ The decision, which aims to make all indoor public places smoke free, will come into effect from the first day of 2011. Currently China has about 350 million smokers, among whom 75% are men and 25%are women. Around 540 million people are affected by second-hand smoke, which causes 100 000 deaths per year. (廣東卷)

3. 三類從句混合使用

① As a child, I always hoped that I could grow up as soon as possible so that I could have whatever I wanted and whatever I liked. Now I’m grow up, but I find things do not go as I expected. Although I can enjoy freedom, at the same time I realize that being a grown-up not only means this, but also more responsibilities.(四川卷)

② I still remember how nervous I was on my first day in the new school three years ago, when I found it difficult to follow my teacher in the first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poke English throughout the class, which 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lessons I had take before.(湖北卷)

四、 使用特殊結構

特殊句式的使用改造了低級句式,使句子得到潤色,更具洋味,而且在修辭上使句式靈活多變,使人眼前一亮,也吸引了閱卷老師的眼球,在整篇文章中也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靚化效果。因此,特殊結構在靚化句子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1. 插入語

① I’m Li Hua,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of Yucai Middle School, which is close to your university.(全國卷)

② I’m Li Hua, one of your students in China.(陜西卷)

③ Firstly, an effective way, I think, is to reserve water in a scientific way for future use.(福建卷)

④ On Saturday morning, together with my grandparents, I searched the Internet for the train schedule, the weather in Beidaihe, and some hotel information.(北京卷)

2. 虛擬語氣

① He also suggested that we put off the traveling to Beijing when I told him our plan. If only I hadn’t swam in the lake! If only I weren’t ill!(山東卷)

② I suggest we have more English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contests and festivals.(江蘇卷)

③ Therefore, it’s high time we did something about it.(福建卷)

④ However, if I had to give up one of them, I would turn off the TV rather than switch off my cell or cut off the Internet.(安徽卷)

3. With復合結構

The suitcase is a black mid-sized one, 80cm long, 40cm wide and 25cm thick, with my name tagged on the handle.(重慶卷)

4. 倒裝

篇8

關鍵詞: 新課標卷 作文題 備考建議

2012年黑龍江省高考已經塵埃落定,分數也已經公布于眾。每年高考語文最大的看點無疑是滿分作文。筆者有幸參加了2012年的黑龍江省高考語文閱卷工作,現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記錄如下。

一、原題回放

2012年新課標卷高考作文題是材料作文,可概括為“船主和船工”的故事。陜西、云南、河北、河南、黑龍江、吉林、寧夏、山西、新疆、海南和內蒙古11個省(自治區)選用了這套試卷。

這則材料選取于2011年2月25日《羊城晚報》“晚會·心靈驛站”版的《順手修補與救人一命》(李冬梅編譯、梁力編輯)一文。又以《小事》為題被2011年第6期《小品文選刊》轉載。后被2012年高考新課標卷選中為作文題(有刪改),出現在云南、河南等11個省(自治區)數百萬考生的高考語文試卷上。具體如下:

船主請一位修船工給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時候,發現船底有個小洞,就順手給補了。

過了些日子,船主來到他家里道謝,送上一個大紅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說:“您已經給過工錢了。”

船主說:“對,那是刷油漆的錢,這是補洞的報酬。”

修船工說:“哦,那只是順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說:“當得知孩子們劃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這事兒,絕望極了,覺得他們肯定回不來了。等到他們平安歸來,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們。”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確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二、近三年試題變化

1.關于2012年試題類型。2012年是我省使用新課標卷第三年,命題形式仍然是材料作文,試題保持了一種穩定性。2010年作文題給出了三則材料,談人才成長、人才培養問題。2011年作文題給出了兩則材料,圍繞著“中國崛起”這個中心。2012年一則材料。前兩年是組合材料,今年是單則材料。再次考新材料作文,這是廣大考生和語文教師意料之中的事情。新材料作文再一次顯示出它的堅挺。另外,2012年的課標卷作文明顯回避熱點,題目不再像2011年作文那樣緊貼時政,讓學生無從入手,相比之下,2012年作文較為平和,沒有在審題上為難考生,考生大都有話可說。作文命題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同學們有內容可寫,思路寬。2011年、2012年作文題干完全相同,保持了試題的穩定性。

2.延續了“選好角度”的提法。好的角度即符合材料內容和涵義的范圍,好的角度有利于深刻表現主題,有利于組織材料,有利于創意表達。

3.延續了“明確文體”的提法。2010年的說法是“自選文體”,可見命題者對考生文體意識的考查稍有放松,文體不明確的依然要在表達上扣分,反對四不像文。

三、今年作文題的命題思路

1.聚焦主流價值,弘揚社會正氣。新課標卷命題主旋律:聚焦主流價值取向,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小事。作文題是高考指揮棒,肩負引領廣大考生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任務。此材料主旨在于呼喚人性潛意識中的真善美,順手而為的平凡小事往往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就全國卷及各省卷命題方向來看,這是一個總方向: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社會公德的提升,關注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社會責任,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倡導責任感和使命感。

2.引導關注社會,考查思維深度。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中發生了一些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道德素質滑坡,但從人們身邊實際情況來看,美德從未遠行,所以命題者著意引導考生關注社會,考查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關注身邊生活中的真善美,品味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事,透過紛繁現象挖掘真善美。

四、如何選好角度確定立意

1.關于“選好角度,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材料敘事簡短,一讀就懂,在閱讀上沒設障礙。按照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因、什么果來梳理材料后,由果推因可得兩個因果思維邏輯鏈條:得救(果)補洞(因),送紅包(果)補洞行為(因)。所以立意可從船工角度入手,可從船主角度,也可兼顧。三方面角度都是好的角度,即符合材料內容及含義范圍。

2.如何區別符合題意和基本符合題意。符合題意的立意是:①從船工角度或在人性方面肯定船工善舉,在道德方面褒揚船工行為,從職業操守層面肯定責任心。②從船主角度肯定感恩行為是對船工的褒獎和肯定。③既肯定船工行善行為又肯定船主揚善舉動。

基本符合題意的立意是,僅從材料一點出發,不能形成材料含義中的因果思維鏈條。如由“洞”而引申到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學會發現、文過飾非等立意。或由“船主忘記有洞”而生發為沒責任心、疏忽大意、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立意。

立意符合題意的為一等或二等文,再視深刻、充實、表達等情況確定等級具體賦分。而文章思維的深刻性是判定文章層次的重要標準。所謂思維深刻性即不僅僅能描述與材料相似的社會現象,而且能透過現象挖掘背后的成因及現實意義。不能空泛說教,不能在道德層面上無限地上綱上線。高考作文,內容充實尤為關鍵。考生不妨由此及彼、由實到虛,展開聯想,才能確保思維的豐富性;由小見大,由淺入深,由生活層面到哲學層面展開思考,才能確保思維的深刻性;善于觸及現實,直面人生,針砭時弊,才能確保思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文章要質樸而不空泛說理,文辭要實在而不空洞虛無。不說教條語、空洞話,也不大量堆砌人云亦云的道理或事實。議論要有根據,記敘描述要有血有肉。強調內容,即是要求作文“言之有物”,寫出真實的生命感悟。立意基本符合題意的是三等文。

五、如何界定幾個兩面立意

1.關于“細節”立意。材料不是談“洞”和“船”的關系,而是談補船行為所產生的利他行為。所以只談細節(小事)本身和整體的關系只能是基本符合題意的,如談做小事時的認真等態度、行為方式產生了利他結果就是符合題意的。

2.關于“感恩”立意。感謝的對象是對自己有幫助的、感謝的目的是揚善就是符合題意的,否則是基本符合題意的。

3.關于“責任”立意。只孤立地談“職責”“責任”“責任心”,是基本符合題意。如談到的“職責”“責任”“責任心”關涉到了利他結果,帶來了好的結果就是符合題意的。

4.有關“漏洞”立意。如把“漏洞”作為喻體出現,談道德漏洞、社會漏洞、人性漏洞等是符合題意的。船上的漏洞及時修補,才能遠航,順利抵達彼岸。我們的學業、生活,習慣、交往、工作、思想等方面出現漏洞,更需要及時修補,才能趨利避害,減少損失,取得成功。一條船的道理如此,人的道理亦如此。小到個人,大到團隊,再到民族或國家,道理是一樣的。對于這些“漏洞”,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是漆工,都應該自覺地行動起來,為國家的發展與繁榮,作出自己的貢獻。

六、2013年作文備考建議

1.關注社會現實,注重生活體驗。全國高考作文命題不會也不可能遠離當時的時事背景,讓學生鉆進象牙塔中去寫不食人間煙火的八股文,所以,全國高考作文命題總是與時事熱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要求考生要跟上時代,跟上形勢。一些學校的做法值得推薦:晚自習第一節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中午吃飯時間看《新聞30分》。可讓學生多看一些時事短片、人物訪談、晚會、“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視頻。

篇9

從0℃到100℃的嬗變

軟實力,大學的另一種解讀

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

一名理科生的文學“江湖”

做讀者之所需,我們在行動——《高校招生》編輯與綿陽南山中學師生面對面

自主招生面試:天馬行空的應對之招

勿以細小而忽略——專業錄取須關注的幾大細節

多棱視點

你問我答

打破想象的美好——從就業率談選擇專業的種種

志愿:有“規”有“劃”

高考錄取單科PK也激烈——錄檢心語錄(五)

校名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高職高專院校:身揣技藝闖天下

我的大學我做主——專科生PK本科生

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崛起西部的傳媒藝術殿堂——訪“成廣”院院長、黨委書記馬洪奎教授

情系藍天,放飛夢想——盤點與航空領域相關的專業(上)

用專業唱響“我愛地球”

社會工作:不僅是培養護工

溫水里的青蛙“跳”起來

四大引擎,點燃“反饋效應”

心心相“Q”

漸行漸遠的印記

一個字的詮釋

5種角色+5種技巧=10分家長

幽默一笑

高考現代文閱讀高分三步曲

高考作文審題三問三答

讓“能力之花”在知識的土壤中綻放——看高考地理如何以高效獲高分

高中地理綜合題答題模式

數學高分,當以分類而治之

修煉淡定

“絕地”突圍

深入推進陽光工程做好高校招生工作——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會議在沈陽舉行

大學排行榜:不要迷戀我,我可能是個傳說

索鵬飛:十年求學路,無臂奏凱歌

和風細雨聊高考

大學學制,不一“定”

軍人是這樣“挑”出來的——軍校、國防生報考指引

小心:特別的“要求”給特別的你

報考點津

分數不能決定一切——影響錄取的非總分因素和非分數因素

《看透錄取規則》選摘二專業也偏“豪杰”“巾幗”

志愿填報要小“心”

升學規劃,如何找準目標大學和專業

忽視細則的遺憾--錄檢心語錄(九)

那些散發“鮮明個性”的大學風情(上)

陜西師大:屬于我的一份西安記憶

點亮心中的那盞明燈--教育學類專業解析

高就業率專業的“江湖風范”--從麥可思2010年度就業排行榜解析七大專業

公共事業的“操盤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擔四海風險,保九小平安--保險專業解讀

篇10

關鍵詞:錯別字;歷史;思維方式;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1)11-0041-03

錯別字現象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頭疼的問題,很多老師在糾正錯別字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甚微。北京高考語文閱卷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在高考閱卷現場表示,近幾年高考作文中的錯別字有增多的趨勢[1];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黃耀明老師也曾在《語文建設》2010年第9期[2]和《語文教學通訊》中學版2010年第11期[3]分別撰文,指出了2010年高考作文中因錯別字而致使作文分數不高的現狀。可見錯別字現象已經蔓延至中學,實在令人擔憂。

錯別字的癥結到底在哪里?我們如何讓錯別字在孩子們的啟蒙階段就能得到有效的預防?筆者在日常批改作業時分類建立了錯別字檔案,現進行例舉,再分析其中的原因:

1.錯字例舉

筆畫錯誤。貝(見) 食() 己(已)

部件換用:爰(愛) 歌() 倉(侖)

增減筆畫:大(太) 武() 撥(拔)

2.別字例舉

同音字混淆:已(以) 再(在) 象(像)

同音形近字混淆:蜂(峰) 懼(俱)

同音義近字混淆:急(及) 艱(堅) 安(按)

以上例舉,括號里面的字與括號前面的字常常互為錯別字。從例舉可以看出,錯別字數量之多,種類之多。每每看到這些錯別字,很多老師都會責怪學生不認真、粗心,但是,如果我們跳出一味的責怪想一想:為什么學生都會出現這些錯誤?為什么錯誤多出在這些字上,而不是其它字上?為什么寫漢字會出現這么多筆畫、結構的錯誤,還有大量同音、近音字的混淆現象?為什么小學生學英文沒有這么多的錯別字?追本溯源,我們有必要從漢字自身的角度來解析錯別字現象。

一、從漢字歷史的角度解析,用歷史的“真”區別錯別字

漢字是與圖畫同源的,很多漢字都是古人觀物取象,或者借物喻意,借物比類組合而成,回溯它們的歷史,就會發現很多錯別字之間原來并不一樣。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追尋歷史的足跡,讓它們的本真面目與學生面對面。

以“貝”和“見”的筆畫錯誤為例,這兩個字僅僅相差最后一個筆畫,而且“點”和“豎彎鉤”也相差無幾。這樣一想,學生寫錯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如果回溯到幾千年前,了解了“貝”和“見”的起源,就會發現這兩個字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它們是不應該混淆的。

甲骨文“見”字由“目”和“人”構成,意思是人用眼睛去感覺[4];甲骨文“貝”字就像左右張開的兩扇貝殼[5]。可見這兩個字在起源時是完全不一樣的。到了小篆時,這兩個字都發生了偽變,與原形相比變化很大,外形開始接近。演變到今天,兩個字的上部已經完全相同,不一樣的是,“見”字下部的“人”字比較舒展,像伸頭張望的人形,而“貝”字下方的“人”字是“欲見還羞型”的,好像沒完全打開的貝殼狀。如果教師在糾正錯別字時,只是就錯論錯,反復在“點”和“豎彎鉤”之間糾結,對于小學生來說,只能是越辨越糊涂。根據心理學家皮亞杰對兒童智力發展階段的劃分,小學生處在6、7歲到12、13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處于具體的運算階段,此時兒童的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借助多媒體或者簡筆畫等手段,再現這兩個字的本真面目,它們在學生眼中就不會僅僅是形狀相似的兩個符號,而是“見”和“貝”的鮮活圖景,“點”和“豎彎鉤”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還有很多頑固性的錯別字,比如“愛”和“爰”、“游”和“ ”等字都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引領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看一看,學生將會有恍然大悟之感。

二、從漢字思維的角度解析,用民族的“智”鑒別錯別字

文字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終極體現,是一個民族思維方式的外在表現。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追尋智慧的造字人的思維方式來審視錯別字,從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中明晰錯別字的差異。

1.直覺思維

較之于邏輯思維,中國人更習慣于進行直覺體驗。人們常常把握對象的整體表象特征,然后通過漢字表示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的理解。以“大”字為例。人是萬物之靈,上古以人為大,所以“大”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像“人”形。“大”字下面加一指事符號則為“太” ,人已經為大,卻又加了一筆,所以“太”字表示“過于”;“大”字頭上加一橫 ,表示“天”,有“頂天立地”之意;“大”的上部加一橫 ,為“夫”,表示“以簪束發”,是人已成長的意思;而“大”字頭上加一撇,則表示手臂彎曲,為“夭”,有活動之意。從作為萬物之靈的“大”字著手,我們能夠從它一點,一橫,一撇的細微變化中,看出另一番不同的圖景,而這一個個圖景所表達的意思又是那樣合情合理,讓人心領神會。帶領學生憑著這種直覺思維去看漢字,錯別字之間的交集點將自動解開。

很多同音字如果能夠從古人直覺思維的方式來解析,都不可能輕易混用。比如“艱”和“堅”二字,“堅”的古文字是 ,是夯實地基的意思,因此與“堅持”“堅固”“堅守”為一類;而“艱”,由“”和“艮”組成,是面對旱災轉身離去的意思,由此產生了困難極大的含義,故有了“艱苦”“艱難”“艱辛”等詞。后人給了這兩個字相同的讀音,但是,從字型的建構到構詞意義上進行推理,它們之間一點關系都沒有。

2.意象思維

意象思維方式亦稱為象征,是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東西來說明某種抽象的觀念或原則,是一種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漢字中很多的符號、標志常常代表著某種意象。一個點,一個橫,一個豎,一個部首常常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以“歌”字為例,把“欠”寫成“攵”,是小學生常常犯的錯誤,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欠”和“攵”雖然形似,卻象征著不同的意義。“欠”的甲骨文 是一個面朝右跪著的人在打呵欠,“欠”字所象征的是與打呵欠相關的意義,與之相關的“吹”“歌”“飲”等字都有張口打呵欠的形狀;而“攵”字由“攴”演變而來,甲骨文是 ,右下方是一只右手,上部是一根皮鞭,是手拿皮鞭擊打的意思,后來“攵”所象征的就是擊打的意思,以“攵”作部首的字也多與“擊打”有關,比如“攻”、“收”、“教”“改”等等,“歌”字與“擊打”無關,只與張口唱歌有關,自然只與“欠”有關了。

3.簡易思維

化繁為簡是中國人基本的思維方式。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認為人與天不是主體與對象的關系,他們都主張“天人合一”。人為制定的各種繁瑣的東西,終歸要復歸于自然,化繁為簡。而化繁為簡也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人類進步迅猛發展的必需,作為交際工具的漢字“化繁為簡”也是歷史的必然。以“倉”和“侖”這兩個形近字為例。“倉”本是“糧倉”的形狀,后來簡化成了“倉”字;“侖”字本是書冊集中在一起的意思,后來簡化為“侖”字,也就是說“倉”和“侖”都只是一個記號,失去了它原本的象形和會意的意思。那么“倉”和“侖”的辨析,則要與它們作為聲旁的字族聯系起來記憶了。與“倉”相關的“搶”“槍”“蒼”“創”等字為一個字族,與“侖”相關的“掄”“輪”“論”“倫”等字是另一個字族。這種由一個字帶出一“族”字的造字方法,充分體現了化繁為簡的思維方式的優勢,而掌握了其中的規律,辨析錯別字也就降低了難度。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三、從漢字審美的角度解析,用中國的“情”消解錯別字

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特有的審美情趣,而特有的審美情趣則會對審美對象作出特有的情感反應和價值判斷。漢字作為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有著符合中國人審美情趣的價值特征。這也是我們引領學生糾正錯別字的一個突破口。比如,因為上古“人定勝天”的思想,所以“大”作為人的形狀,四肢舒展,頂天立地,讓我們感覺人的偉大。這樣演示講解,讓“大”字在學生的眼中還原成了一個自信、挺拔的人的形狀,充滿了力量的美感,此時,如果讓學生寫“太陽”,怎么可能寫成“大陽”呢?

中國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還決定了人們“中和”的審美情趣。比如“大”字作為獨體字時“四肢”舒展,但是在“奇”字中作部件時,“捺”變成了“點”,這樣,上面的“大”才和下面的“奇”合二為一,具有整體之美。帶著以“和”為美的觀點來看,“足”“雨”“身”等很多部首字作部首后筆畫都因為與部件的融合而變化,也就順理成章了,筆畫的錯誤自然減少。

漢字,不同于英語單詞,不同于數學符號,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母語,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糾正錯別字,從漢字本身的特點去追尋,把漢字還原成一幅幅真實的圖畫,一個個獨特的生命,錯別字立刻會顯得蒼白無力,無法存身。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夠糾正錯別字,而且親近了傳統文化,提升了審美情趣,培養了愛國情感。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老師要追求的境界嗎?

參考文獻:

[1]李江濤,新華網[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6/15/c_121540629.htm,北京,6月15日.

[2]黃耀明.2010年高考作文高頻錯別字淺析[J].語文建設,2010(9).

[3]黃耀明.2010年高考作文錯別字分類例說[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10(11).

[4][5]竇文宇,竇勇.漢字字源[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467.95.

Analysis on Phenomenon of Mistake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 at Its Own Angle

HAO Yu-mei

(Baoy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Baoying 225800, China)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mistake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 is always important in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but very difficult to overcome, althoug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continuously fighting against it. A completely new approach is that mistake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 can be analyzed and eliminated at the angle of characters themselves, including tracing back to its evolution, restoration of its formation thought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aesthetic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help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truth of history, highlight the intelligence of our nation, and heighten the emo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