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范文
時間:2023-03-31 04:31: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二政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習高中政治知識時,各位同學要學會對基本概念與原理的區分,所以我們在復習高中政治知識時可以將這一方法加以運用,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二政治萬能答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政治萬能答題技巧一、依據類
依據型問題的問法一般是讓你說出“做這樣一件事的依據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課本上的基本觀點、原理。答依據題不要答重要性或意義。
二、為什么類
為什么型的設問有“為什么說?為什么要?”一般情況下要回答:“這樣說”、“這樣做”的依據(必要性)、意義(重要性),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性。(四)意義類
此類簡答題是針對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義來設問的,一般用“積極影響”、“經濟、政治意義”、“意義”作引導詞。答題時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這樣的排比句。
三、怎么辦類
“怎么辦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樣”等字眼來設問。“怎么辦型”的設問一般來講都是給定了主體是誰應該怎么辦,如:黨、國家、政府、公民、企業、個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內容。解答這類題目時,一定要認真審查給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尋找措施。
四、啟示類
啟示型的設問有“給我們什么啟示”,它包括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啟示等等。回答這種設問的題目時,一般先提出理論依據,然后再提出應該怎么辦,針對材料中的問題,尋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相結合。
五、認識類
認識類簡答題,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這一材料中的現象、事件或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一般用“談談你對……的認識”、“如何認識……”、“如何看待……”、“如何評價……”、“如何分析……”等。
這種題型有兩類:一類是對某種已定型的某種現象、制度、做法的認識。一類是對某些具有爭議性的現象和觀點的認識。
回答第一類,實際上是一種論證。要運用相關知識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幾個角度去回答。第二類實際上具有辨析的性質,回答這類問題,要針對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方面,進行點評、分析。
高二政治大題答題注意事項1、按順序做題,先易后難
總體來看,試卷題目的一般排列順序是先易后難;有低分到高分。考生只需要按順序對號做題。一旦碰到難題,稍加思索仍沒有思路,千萬不要緊張,暫時放下,直接進到下一道題,返回來再答,也許就會答了。因為后面的題目或許可以開闊你的思維,勾起你的回憶。
2、審題仔細,務求準確
審題是答題的前提,寧愿多花五分鐘把題審好,也不要急急忙忙寫答案。因為審題多花的五分鐘不會影響大局,但倉促間寫下的答案有可能差之毫厘、繆之千里。
3、準確掌握答題時間
文綜考試180分鐘的分配一般遵循60分鐘,100分鐘,20分鐘的原則。就是60分鐘選擇題,100分鐘分析題,最后20分鐘是補充檢查時間,當然,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再做調整,但是補充檢查的20分鐘是一定要有的。
高二政治主觀題的解題技巧1、讀題
政治主觀題是先給材料再設問,在解答時則反過來先抓住設問進行審題后再閱讀材料,這樣可以增強針對性節省時間。
2、讀材料
從材料中提取信息作為答案要點,是政治主觀題的特點之一。材料包括設問和背景材料。
3、組織答案
政治主觀題根據答案涉及的知識范圍可分為微觀型(只考查某一條原理)和宏觀型(涉及多條原理)兩種。
如果是微觀型,直接參考備注或仿照典型例題結構作答。
一般《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按“理—析”作答,《生活與哲學》按“理”(闡明原理內容)、“析”(結合材料分析)、“結”(得出結論,回答怎么樣或怎么辦)的結構作答。
宏觀型問題的答案要點則一般來自三個方面:
來自材料。根據閱讀設問和背景材料時找出的關鍵詞句,聯系教材的原理觀點得出答案要點
來自教材。運用教材中的原理觀點去體會材料得出答案要點,即遵循從原理到材料的思維。
篇2
不少同學反映,高二政治是一個很枯燥、很難記的學科。其實,只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政治也是很好學、很有趣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二政治學科解題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政治學科解題方法(經濟常識)一、是什么
1、圖表題(說明經濟現象):①概括材料(表頭、表格橫比和縱比、附注、關系因果聯系和整體與部分聯系);
②得出結論(問題所在+時政熱點)。
2、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經濟現象:經濟學原理(要點+內容)+聯系材料。
二、為什么
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義、現狀(概括材料)。
2、意義型:兩個角度(國內國際);三個主體(國家、企業、人民勞動者和消費者)
(1)國家
A、國內經濟:有利于①社義根本任務、社義本質,社義生產目的;②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③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完善社義市場經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效益;⑤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⑥具體的時政意義(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社義和諧社會、兩型社會、科技進步自主創新、新農村建設)。
B、對外經濟:
a、本國:有利于①對外貿易的四個作用;②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提高國際競爭力;③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④促進對外貿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⑤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實現共同富裕;⑥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b、世界:有利于①推進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各國經濟交流與合作;②互通有無、調濟余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③有利于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推動各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c、區域合作交流方面:有利于①優勢互補,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②促進區域經濟合作交流,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③鞏固和擴大合作區域內的市場,增強區域合作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④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共同繁榮。等等
(2)人民:有利于①促進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②調動勞動積極性、主動性;③增強意識(市場和競爭等),樹立正確的觀念(消費觀等);④維護合法權益(生命財產安全)。
(3)企業:
(1)國內:有利于①提高市場競爭力,爭奪占有市場;②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③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品結構;④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獲得更多利潤和收益;⑤提高經濟效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2)對外:有利于①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②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勞動生產率;③提高國際競爭力與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三、怎么辦(國家、企業、個人)
(1)國家
A、生產領域:①解放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經濟實力;②市場經濟的兩只手,以市場調節為基礎,優化資源配置;③國家宏觀調控的三種手段(加強市場監管,完善市場環境,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④經濟手段(財政/貨幣/消費/對外政策);⑤改革和完善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制度和原則、社會保障制度);⑥深化企業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效益;⑦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⑧時政舉措(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從寬的貨幣政策、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B、分配領域:①不斷解放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增加人民收入;②堅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③堅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④用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取締非法收入、調整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⑤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⑥在發展生產,增加國民收入的基礎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C、交換和消費領域:①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依法打擊各類經濟違法犯罪。②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③大力發展經濟,優化家庭消費結構,提高人民消費水平。④倡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倡適度、科學、文明消費。⑤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加強市場監管,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⑥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法制觀念。
D、對外經濟領域:①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②加強對外貿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③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在平等互利的基礎開展雙邊貿易,反對不等價交換,倡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④推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優化外貿結構,提高對外開放水平。⑤運用關稅等經濟手段,加強對外貿易調節,促進國際收支平衡。⑥熟悉和運用世貿規則,解決國際貿易爭端。
(2)企業
①價值規律作用的三個要求:a、樹立市場意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b、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經營者的素質;c、提高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②提高經濟效益的四點:a、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技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使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b、采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c、企業生產要面向市場,生產優質、適銷對路的產品,并注意研制開發新產品;d、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不斷完善兼并和破產制度。
③提高市場競爭力,開展正當競爭的五點:a、企業要保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供優質的服務;b、企業必須提高企業的形象和信譽,樹立品牌意識,創立名牌產品;c、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開展正當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d、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e、自覺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市場交易原則,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途徑:a、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b、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c、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進科技的進步和創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d、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正確處理工業化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3)人民
A、勞動者:①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制意識,簽訂勞動合同,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體權利)。②參加勞動培訓,提高職業技能。③遵守職業道德,樹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④轉變就業觀念,積極創業。
B、消費者:①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適度、科學、文明消費;樹立節約和環保意識,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②增強權利意識,自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體權利)。③增強法制觀念,學法、懂法、用法,依法維權(維權途徑)。④提高自身素質,履行義務,遵守社會公德。
四、談認識(看法)
①是什么:現象的性質;②為什么:a.原理/內容分析;b.正面意義/反面危害及實質;③怎么辦:舉措(書上+材料)
政治學科解題方法(哲學常識)一、解題三部曲:世界觀方法論聯系實際。
二、注意答題范圍:
①(辨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人生觀與價值觀、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②哲學道理(世界觀+方法論)、哲學原理(世界觀)、哲學依據(世界觀)、哲學啟示(方法論)的區別。
三、注意答題角度
1、是什么:
①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或運用哲學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學原理(名稱+內容)+方法論+聯系材料。
②運用具體哲學道理分析:哲學原理(名稱+內容)+方法論+聯系材料。
③哲學啟示型:方法論+原理名稱+聯系材料。
2、為什么:①哲學依據(哲學原理);
②書本中的含義、地位和現實意義;③歸納材料,提煉要點。
3、怎么辦:①含義;
②書本要點;③提煉材料,作為要點。
4、談認識、談看法(辨析題):①下判斷(正確、錯誤和不科學);
②正確的部分要論證(運用正確的哲學道理);③錯誤的部分要糾正(a、擺出正確的道理內容;b、指出錯誤的實質及危害);④總結一個正確的結論。
政治學科解題方法(政治常識)(關鍵是分清主體和客體,答題思路:原理依據+聯系材料+現實意義+客體)
1、是什么:原理依據+分析材料
2、為什么:①國家機關(政府):a.國家性質;
b.職能+原則;c.宗旨(國家機構是人民利益的執行者和捍衛者);d.現實意義:推動民主政治建設、構建社義和諧社會。
②黨:a.性質和宗旨;b.地位、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c.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具體聯系);d、現實意義(,構建社義和諧社會;密切黨同人民聯系;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鞏固執政地位)
③國家:a.性質;b.義務(職能):維護人民的權益;c.原則。
④人民:a.關系(和諧、統一);b.地位、權利與義務;c.原則。
3、怎么辦
①按國家機關:立法機關(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相關法律)、行政機關(職能+原則+指導思想)、司法機關。
②黨:a.地位、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b.加強和改善黨的建設;c.指導思想。
③國家:義務(職能)+原則;④人民:義務+原則。
4、國際問題
①分析國際形勢: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當今時代的主題(霸、強、國際新秩序);國際競爭實質;世界格局;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易忽視);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我國的對外政策和職能。
②我國對外活動:對外政策和對外職能+國際背景+意義
a.對外政策(名稱、決定因素、基本內容);b.對外職能;c.對我國和世界的意義(現實意義:走和平發展道路,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d、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5、政治意義
①現實意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義和諧社會;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設服務型政府。
②對內職能: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當家作主的地位;促進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政治文明);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榮譽。
③對外職能:
a、我國: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形象;維護國家主權和,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維護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世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促進世界多化趨勢,國際關系民主化;維護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篇3
1.心理學實驗表明,只靠耳朵聽的知識,3個小時后只能記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識,3個小時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記住30%左右;如果視聽結合獲得的知識,3個小時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從哲學上看,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要提高記憶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間的關系
B. 事物變化發展的趨勢
C. 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D. 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漢劉向《說苑?雜言》:“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回答2-3題。
2.上述論斷體現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B. 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C. 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
3.上述論斷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①只有尊重規律才能認識和利用規律②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在聯系面前無能為力③必須注意一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的聯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間的有利聯系,自覺克服和盡量避免不利聯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指出:“要做到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這段話主要體現了
A. 事物發展的曲折性B. 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C. 與時俱進的發展觀D.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5.下列說法中,與“牽一發而動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B. 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C.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D.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2008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回答6―7題。
6.三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人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強。這主要說明了
A.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積極的反作用
B. 社會意識有先進與落后之分
C. 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D. 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的深刻反映
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有三個偉大創舉:一是實行,二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三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三大創舉說明
A. 新農村建設必須完全依靠農民
B. 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C. 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D.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8.“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說,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痛苦”。這一觀點包含的哲學道理主要是
A.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B.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事物的性質
D. 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9.建設和諧文化,必須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的道德內容,對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符合
A. 對立統一的觀點B. 辯證的否定觀
C. 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原理
D. 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0.汶川地震發生后,災區人民奮力自救,廣大公益組織與民間力量紛紛伸出援手,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力爭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這說明①矛盾的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②人與自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③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一段話說明了
A. 沒有否定就沒有發展 B. 否定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C. 只要否定,就能發展D. 懷疑精神就是創新精神
12.徽調、漢戲、昆曲、秦腔等經過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從而產生了聲腔、劇目、表演都獨具一格的新劇種――京劇。200多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京劇不斷的發生變革,更加豐富多彩。京劇的形成和發展體現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C.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斷地吸收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發展
13.總理指出,中國有13億人口,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很大的問題;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很小的數目。這個“乘除法”表明
A.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
B. 只要有量變,就必然發生質變
C. 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14.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國家體育場“鳥巢”的設計者發揮了中國傳統的空間觀、宇宙觀和建筑觀,兩種建筑在外形上相呼應,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這表明
A. 人的認識來源于客觀,靈感來源于主觀
B. 建筑藝術對建筑業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C. 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
D.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出新的聯系
15.近年來,“草根網民”、“奧運經濟”、“換客”、“房奴”等新詞匯不斷出現。新詞匯濃縮著時代前進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這體現了
A.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
B.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C.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滅;善群者存,不善群者滅”這句話在人生觀上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②利用集體去謀取個人利益 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們要不斷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最大限度地為民造福、為民謀利,永遠不脫離群眾。回答第17-18題。
17.材料中提出“我們要不斷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不脫離群眾”,這是因為
A.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B.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C. 人民群眾是我國的領導力量
D.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18.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
①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②是我們黨各項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們黨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④是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的活的靈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現實生活中,一些年輕人抱著不勞而獲的思想,“靠老”、“刮老”,對父母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這樣的年輕人
①沒有認識到勞動著的人、奉獻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確處理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③缺乏自強拼搏的精神④只強調索取,而不愿意付出與奉獻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書海豪情盛,來年題名金榜笑顏開”,這是一位老師送給高三學子的一副對聯。該對聯的哲學寓意是
A. 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
B. 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C. 對真理的求索無止境,人們可以突破客觀條件和規律的限制
D. 只有參加實踐,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道題)
21.據統計,我國水資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而京、津及華北地區水資源的短缺,越來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為了解決京、津及華北地區缺水問題,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勢在必行。國務院指出,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必須搞好總體規劃,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實施,要正確處理好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節水、治污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道理的?
22.社會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推陳出新速度越來越快,在全社會倡導創新意識的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撲面而來的新信息、新事物。
請運用《生活與哲學》有關知識回答:
(1)判斷一個事物是新事物還是舊事物的標準是什么?
(2)有人說:“新事物就是在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否定舊事物而產生的。”請對這一觀點進行簡要評析。
23.李麗在1歲時患小兒麻痹癥,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5年時間,溫暖8萬個冰冷的心靈。李麗被評為“2008感動中國人物”。
請運用人生價值的有關知識回答:
(1)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價值?
(2)結合材料分析說明李麗是如何創造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
一、選擇題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選擇題
21.①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全面安排,處理好南水北調工程同節水、治污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體現了這一觀點。②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實施南水北調,可有效解決北方水資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經濟和社會發展。③要重視量的積累,為事物的質變做好準備。南水北調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實施體現了這一觀點。④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性的統一。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具體體現,同時必須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任答三點即可。)
篇4
一、教學工作方面
各備課組嚴格按照學期初的教學計劃,圓滿完成了教學進度和任務。在教學中,各備課組堅持以備課組長為核心,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學進度,共享課件和練習,積極實施新課標、在滲透德育教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實效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高一高二在四校聯考中的政治成績僅次于光明中學,排名第二。高三在惠州二調中成績突出,遠遠高出市平均。特別是李春華、陳婉華老師所教班級成績出眾。考完后,備課組及時召集老師們總結經驗,認真分析,針對個別班級成績落后認真查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爭取期末考試能夠取得更好成績。
二、教研工作方面
本學期初我們就在科組會議上提出了把高校課堂建設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著力尋找低效課堂的低效因素和高效課堂的高效表現,開展高效課堂建設的教研任務。結合各年級的實際情況,確定各備課組的教研子課題,高一備課組的課題是圍繞高效課堂建設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二則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無效勞動方面來建設高效課堂。高三的課題是如何上好復習課,減輕學生負擔。老師們還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課堂資源自然生成課堂教學的思辨亮點。這種探討活動促進了交流,彌補了不足,是經驗的總結,也是智慧的盛宴,既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又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
10月25日,學校邀請了市教研員王定國老師前來我校指導工作,科組全體老師陪同王老師聽了涂蘭英老師和黃遠雄老師的課,王老師高度評價涂老師的課是平淡之中見神奇,也指出黃老師在解題指導方面的做法值得推廣,之后對高三的復習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給科組老師以較大的啟發。
本學期科組論文評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在東莞市政治教學論文評比中,朱祖玉老師獲得了市一等獎,李旭紅老師獲得二等獎、陳婉華老師和彭妍老師獲得三等獎。在政治小論文評比中陳婉華老師指導的《黨在我心中——陽光的微笑》獲得市二等獎,鄧春燕老師、朱祖玉老師、李旭紅老師指導的小論文均獲得三等獎。
本學期公開課活動順利開展,李文武、彭妍、朱祖玉老師上了校級公開課;曾云珍老師承擔了校優質課競賽課并獲得一等獎;黃遠雄老師和涂蘭英老師上了教研員的調研課,組內全體教師聽課。在公開課活動中,每個老師都盡心盡責,認真準備,思想上比以前更重視,起到了應有的公開示范作用。
三、科組建設方面
篇5
1、征集批次:
藝術類本科A段
2、登陸方式:
考生首次登陸使用高考6月志愿填報期間使用的密碼。如果忘記密碼,可以通過報名時設置的郵箱或主要手機號找回。
3、征集時間:
藝術本科A段二次征集志愿的時間為北京時間:
2018-7-1115:00-2018-7-1120:00結束。
4、投檔說明:
藝術本科A段征集設置六個平行志愿,按平行志愿進行投檔。如果考生參加了多個類別的專業考試并合格,可同時進行跨類填報,但同一院校志愿內只能填報使用同一類別專業考試成績的專業。在進行征集志愿投檔時已經錄取和預錄取的考生不再參與征集志愿投檔。
5、專業缺額計劃說明
(1)征集志愿公布的院校缺額數為預計數;
(2)由于院校錄取過程系動態進行,已投檔考生未完全確定專業,故專業缺額情況無法準確統計,因而考生征集志愿時,為增加錄取機會,系統自動默認為專業志愿服從調配。
篇6
【辭職報告不可缺】
縱然你有千百個辭職的理由,寫一份正式而誠懇的辭職報告卻是十分必要的。事實上,你的離職本就是老板應該反思的問題,所以他最想看到的就是你辭職的理由。
然而,你真的要告訴你的老板:在這里已經沒有我的個人發展空間了;這間單位的前途值得懷疑;老板你常常拖欠我的薪水?真話往往具有極強的殺傷力,這不但讓你的老板不開心,有時還會給你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當你的新加盟公司對你進行外調的時候,你的舊老板會有很不好的評價傳遞給你的新單位。>>>建議:跳槽時好聚好散很重要
為此,你完全可以更多的寫一些個性化的理由:“我要去進修”、“單位離家太遠,上下班不方便”、“最近家里有事,時間上有點沖突”等等。另外,無論這間公司多么的不堪,一定不要忘記感激他對你的培養以及同事給予的幫助,因為畢竟是單位給你提供了經驗積累的機會。
【站好最后一班崗】
記住:在辭職報告尚未批準的這段時間內,你依然是這間單位的職工,你需要站好這最后一班崗。有許多人因為自己要走了,就開始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遲到早退,不認真做事。這樣,都會給原單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為這段敏感期你稍有不慎,可能會引起人議論你一貫懶散,不稱職。
世界經理人辦公頻道: 與此同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抱怨更不要炫耀。即使你內心很想一吐為快,出一出長期以來積壓的怨氣,但明智的做法是管住舌頭,必須明白:人一走茶即涼。不論你如何能干,人緣多好,人們也不可能完全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你。相反,這些話如傳到當事人的耳朵里,反會引起對方的怨恨。
另外,你需要盡量清楚地交接自己手中正在使用的公物,不要拿走公司的任何資料。甚至連名片夾也不要帶走,你只應拿走屬于你的私人用品和你本人的名片。>>>跳槽 隨遇而安還是揭竿而起
【做一回好老師】
當一個月后你與單位脫掉干系的時候,接替你的新人也已經上崗了。對于他,你完全可以大方一些,做一回好老師,帶帶新人。
你在職期間,積累了一定的工作資源,例如客戶資源,你那這些工作資源帶走后,可能會造成新人無法開展工作,同時也會讓原單位的主管心理不踏實。這時,如果你主動把工作資源留在這里——即使只是一小部分,你的慷慨也可以為你在這里留下好名聲。
世界經理人辦公頻道: 必要的時候,你可以把自己的工作職位說明以及工作經驗以文件的形式留給新人,使他能在短時間內熟悉業務,盡量少走彎路,這也會讓他對你感激不盡。不管以何種方式,你都能在原單位留下良好的印象,當他們感慨無緣與你共事的同時,也祝你一路順風。>>>跳槽了 別說原單位不好[圖]
篇7
【關鍵詞】 腦動脈
關鍵詞: 胎兒;腦動脈;臍動脈;尼卡地平;超聲檢查,多普勒,彩色
摘 要:目的 探討佩爾地平對妊高征患者胎兒的血流動力學和胎盤、臍帶血管形態學的影響. 方法 應用彩色多普勒對A,B,C3組治療前后分別監測臍動脈(UA),大腦中動脈(MCA)的血流阻力指標;對治療后分娩者取胎盤、臍帶作形態學檢查. 結果 ①各組UA血流阻力指標比較:治療后各組動脈搏動指數(PI)、動脈阻力指數(RI)均有下降,前后比較差異顯著(P0.05).②各組MCA血流阻力指標比較:各組治療后PI,RI均有升高(但其值仍在正常范圍),前后比較差異顯著(P
Keywords:fetus;cerebral arteries;umbilical arteries;nicar-alipine;ultrasonography,doppler,color
Abstract:AIM The effects of Peierdipin on the hemody-namics as well as on the vascular morphology of the placenta and umbilical cord of the fetus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mother.METHODS The changes of the resistance index(RI)of blood flow of umbilical artery(UA)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groups A,B,C were monitored with color Doppler’s method.The samples of the placenta and umbilical cord were taken from the laborer after treatment for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RESULTS ①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istance index of blood flow of UA:The values of pulsative indst(PI)and RI in all groups decreased with notable difference after treatment(P0.05).②the comparison of RI of blood flow of MCA in each group:The PI and RI in all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but still within the normal scope),but the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was not marked.③the comparison of the percentage of the cases with S/D
0 引言
妊高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是產科常見及嚴重的并發癥,母嬰病死率高.而如何降低母嬰病死率是產科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監測胎兒臍動脈(UA)和大腦中動脈(MCA)的血流阻力指標作為一種新型圍產期檢測手段應用于臨床.我們通過對92例妊高征患者在接受佩爾地平治療前后進行了胎兒血流動力學監測和胎盤、臍帶血管形態學觀察,探討了佩爾地平治療妊高征對胎兒的安全可行性.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病例選自2000-04/2000-12西京醫院產科住院的未臨產的妊高征患者92例.年齡22~34歲.孕周36~41+1 wk.排除有原發性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及子癇者.隨機分為3組,即A組(硫酸鎂治療組)30例;B組(佩爾地平治療組)30例;C組(佩爾地平加小劑量硫酸鎂治療組)32例.各組均加用傳統的擴容、利尿治療.
1.2 方法
1.2.1 藥物及使用 佩爾地平注射液(由沈陽山之內制藥廠生產),規格:針劑,2mg/支或10mg/支.A組治療方案:100g?L-1 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硫酸鎂注射液10g,靜脈點滴,速度為1.5g?h-1 ,24h總量可達20~25g.B組治療方案:100g?L-1 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佩爾地平注射液10mg,靜脈點滴,速度為1mg?h-1 (使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切忌速度過快,降壓過猛.C組治療方案:250g?L-1 硫酸鎂注射液20mL深部im后,加用B組治療方案.
1.2.2 儀器及鏡下檢測 ①應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LOGIQ400型彩色超聲顯像儀,凸陣探頭3.5MHz.受檢孕婦取仰臥位,于治療前后行彩色多普勒及脈沖多普勒監測.其中UA多普勒取樣選在臍帶胎盤側;MCA于近場MCA起始段的CDFI顯示血流信號最明亮處取樣,觀察多普勒頻譜形態特點,調出計算程序,分別監測UA,MCA3個規律血流頻普的動脈搏動指數(PI)、動脈阻力指數(RI)、臍動脈血流速度比值(S/D比值)等.②對治療后分娩者,取其臍帶2cm,胎盤3cm×3cm×3cm大小,用甲醛固定后,常規脫水,石蠟塊包埋,連續切片,厚4μm,HE染色,盲法鏡檢.胎盤、臍帶血管病變包括:①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呈空泡變性,嚴重時壞死脫落;②血管壁增厚,呈粥樣硬化改變,血管腔狹窄變形;③血管壁破裂致血管外出血;④胎盤絨毛血管減少;⑤臍靜脈內血栓形成伴血管腔不全阻塞.如出現上述任何兩項病變者,則視為有病變.
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標比較 各組治療后PI和RI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前后比較差異顯著,但組間比較則無差異(Tab1).
表1 各組治療前后胎兒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標比較 略
2.2 治療前后大腦中動脈血流阻力指標比較 各組治療后MCA的PI和RI均有升高,但數值仍在正常范圍內,治療前后比較差異顯著,但組間比較則無差異(Tab2). 轉貼于
表2 各組治療前后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阻力指標比較 略
2.3 治療前后臍動脈S/D比值比較 各組治療后臍動脈血流速度比值,即S/D≤3的人數百分比明顯升高,治療前后比較差異顯著(P
表3 各組治療前后S/D≤3的人數百分率比較 略
2.4 治療后胎盤及臍血管病變檢出率比較 治療后各組胎盤及臍血管病變檢出率均有所下降,即A,B,C組分別為60%,37%和28%.但B,C組較A組下降率更為明顯,尤以C組差異高度顯著(P
3 討論
妊高征基本病變為全身小動脈痙攣.造成小動脈痙攣的原因,目前認為主要有子宮胎盤缺血缺氧,神經內分泌失調和免疫失衡等學說.近年來研究表明,血管內皮損傷可能是妊高征發病的中心環節.一旦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將導致妊高征的一系列病理變化[1] .大量病理學研究表明,妊高征患者胎盤局部是免疫最活躍的部位,表現為胎盤小動脈的纖維素樣壞死,急性粥樣硬化及絨毛血管的廣泛的病理損害[2,3] .Rodgers等[4] 曾在體外實驗中證明,妊高征患者的血清能使臍靜脈內皮細胞受損,推測妊高征時臍血管也發生了病變,臍血管一旦發生病變,將直接影響胎兒的血液供應,且臍帶、胎盤取材方便,便于實驗研究.因此,臍帶、胎盤的形態學檢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據研究報道[3] :妊高征患者臍帶、胎盤血管的病變檢出率高達86.7%.而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A,B和C3組的病變檢出率分別為60%,37%,28%,明顯降低,尤以B,C兩組差異顯著,證明佩爾地平能改善胎盤缺血,改善臍動脈供血,對血管內皮損傷有一定的修復作用,其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臍帶是胎兒與母體物質交換的通道,因此,UA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已成為判斷胎兒宮內安危的重要指標之一.有研究表明,UA的阻力指標與胎兒窘迫,圍產兒的預后有關,當阻力指標升高時,提示胎兒預后不良[5] .本研究結果顯示:A,B,C組治療后UA血流阻力指標PI,RI均有下降,說明各組治療方案對臍動脈供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再從臍動脈S/D比值≤3的人數百分比上看,各組均有提高,尤以B,C兩組更加明顯,進一步說明了佩爾地平對臍動脈供血 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妊高征患者多數胎兒MCA的PI和RI較正常孕婦的值偏低[6-8] ,這是因為妊高征孕婦,存在胎兒宮內缺氧,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為保證重要臟器腦的血液供應,通過“腦保護效應”[9] 的自身調節,胎兒MCA血流阻力指標降低,腦血流量增加,保證了缺氧狀態下胎兒的腦供血.本研究結果顯示:A,B,C3組治療后MCA的血流阻力指標有所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圍內,這種現象本研究認為仍是“腦保護效應”在發揮作用.總之,佩爾地平治療妊高征對胎兒宮內缺氧有治療作用,且對胎兒無毒副作用,是安全可靠的.
參考文獻
[1]Gramellini D,Folli MC,Raboni S,Heymann MA.Cerebral-umbilical doppler ratio as a predictor of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 [J].Obstet Gynecol,1992;79(3):416-420.
[2]Liu Buoyu.Clinical study on Pathologic changes of Placenta and Placental villus in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J].J Prac-tical Obstet Gynecol,1991;7:117-119.
[3]Cohn HE,Sacks EJ,Heymann MA,Folli MC.Cardiovasular responses to hypoxemia and aciclemia in fetal lambs [J].Am J Obstet Gynecol,1994;120(6):817-824.
[4]Rodgers GM,Taylor RN,Roberts JM.Preeclampsia is asseici-ated with a serum factor cytotoxic to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J].Am J Obstet Gynecol,1998;159:908-914.
[5]Alborch E,Salon JB,Perales AJ,Gramel D.Comparison of the anticonstrictor action of dihyclropyridines and Mg2+ in isolated human cerebral arteries [J].Eur J Pharmacol,1992;229:83-89.
[6]Gariano EP,Knox GE,Wager GP.Pulsed Doppler Umbilical artery wareforms:Signifcance of tlerated umbilical artery sys-tolic/cliastolic ratios in the normally grow fetus [J].ObstetGyn-scol,1990;75(2):189-193.
[7]Yoon BH,Lee CM,Kim SW.Anabnormal umbilical artery waveform:A strong and indepeclent predictor of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J].Am J Obstet Gy-necol,1994;171(3):713-721.
篇8
教材“二次開發”,是一個相對概念,如果把課程和學科專家編制教材的過程看作是教材的“一次開發”的話,教師和學生對教材創造性、個性化的運用則可以稱為“二次開發”。“教材的‘二次開發’,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實施課程過程中,依據課程標準對既定的教材內容進行適度增刪、調整和加工,合理選用和開發其他教學材料,從而使之更好地適應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和學生的學習需求。”[1]
教材“二次開發”有三種層次:第一,單純根據教材內容開發教材。“照本宣科”屬于這種類型的寫照,是教材“二次開發”較為低的層次。第二,參照課程標準來處理教材。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解讀來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是教材“二次開發”中較高的層次。第三,依據新課程理念來進行“二次開發”。這種做法,把新課程理論與特定的教學情境結合,是“二次開發”的最高境界。教師在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切不可冒進,否則會適得其反。
二、為什么對教材要進行“二次開發”
1.從課程建設上看
(1)教材為“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教材成功之處在于“總是建立在滿足多數人需要的基礎上的,它總是傾向于對準主流,盡量避免爭議或排斥”[2]。教材編者考慮到了教材開發中要給教師和學生留有余地,而把教材編寫得富有彈性,素材的選用和問題的設置也富有彈性。如:《政治生活》第29頁第一個探究中,設置了兩個問題:“上述鏡頭是公民通過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的方法行使監督權的實例。你能提供一個公民在網上評議政府的實例嗎?調查本地政府在保障公民行使監督權方面有哪些新方法。”這兩個問題的設置,考慮到學生所在地方的特殊性,充分體現了教材編寫的彈性。
(2)教師、學生是課程建設的主體
教材在課程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學生、教材是課堂教學設計必須要處理的關鍵要素。課程建設不能排除教師和學生,課程專家和學科專家是從理論和理念的高度來把握教材的編寫和設置,而教師和學生是教材具體的實踐者,理應在課程建設主體之內。
2.從教材看
《政治生活》教材中的事例型素材,由于各種原因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幾個方面。
(1)滯后性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教材中所運用的事例要落后于時代的發展。雖然編者對教材進行頻率不低的修改,教材的事例素材也不可能超越現實。高中思想政治課與時俱進的學科特點與教材事例素材相對滯后之間形成一對矛盾,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對體現時代氣息的事例素材進行補充。如:《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第一目教材中出現的“基層民主自治歷程”中的素材在時間上從1981年廣西合寨村村民自治開始到1998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正式實施。時下已經是2011年,學生自然會對1998至今的基層民主自治的發展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對這一時期的事例素材進行補充。
(2)適用性
事例素材――知識――學生情況三個要素之間很好的匹配是好的教學效果的保證。教材編者是在綜合考慮全國中學生最為集中的共性、在全國各地共性的基礎上編寫教材的,但是對中學生的個性和各地的特殊性不可能照顧周全。如:《政治生活》中出現的事例素材,沒有具體標名名字的占很大比重,如“某村”、“某地”、“某企業”,但是,更為具體的素材才能真正吸引學生,最好是學生身邊的事例素材。因此,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以體現學生的特殊性、教師的特殊性、地區的特殊性。
(3)科學性
“世上沒有完美教材,再理想的教材也有瑕疵”[2]。筆者在中國期刊網上查找出關于“教材指瑕”方面的文章,關于《政治生活》教材不足的有七篇文章,對觀點的表述、事例及問題的設置、圖表與教材內容的匹配程度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筆者對《政治生活》中個別事例素材也有不同看法,如:教材29頁“鏡頭一”:俊杰就所在學校環境污染問題給市長寫信,使得問題得到解決的事例素材。我們可以設想:村里的污染問題,鄉鎮政府、縣政府、市政府,三級政府對這么嚴重的污染問題長期存在而未得以解決,眾多的監督機構也沒有發現這一問題。這個事例起到讓中學生“負責地行使監督權利”的目的同時,讓學生對政府效能提出質疑。因此,要達到教育的目的,改正錯誤,有必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3.從教師專業成長上看
(1)有利于教師對教材內容理解的深化
浙江省上虞市春暉中學顧明芳老師指出:“要提高政治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以提升教學效率,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成長,應該正確把握三個‘度’,即宏觀的高度、微觀的精度和情感的厚度。”[3]據此,教師對教材理解與運用能力的提高,領悟教材編者的意圖,通過對教材的“二次開發”,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2)有利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優化
對教材內容的正確把握,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加以呈現,好的教學方法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是教師對教材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和運用,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3)有利于教師先進教學理念的生成
新課程是自上而下推行的,課程設置者,通過《課程標準》、教材、考試等形式,把國家的理念傳達給教師和學生。教師在國家課程理念實現上具有關鍵的作用,因此,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有助于教師生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把國家的課程理念轉化成為現實。
三、怎樣進行教材的“二次開發”
1.先摸底――明確事例素材的類型和作用
《政治生活》教材中出現了很多的事例素材,分為以下類型:第一,情境導入所運用的素材,作用:承上啟下,引出要討論的話題。第二,教材中間或結尾出現的事例素材,作用:為某種觀點提供例證,或者作為探究的素材,為具體知識的生成服務。第三,單元綜合探究中的事例素材,作用:綜合體現以上兩種素材的作用。
2.鉆進去――理解、尊重教材
(1)理解素材
教材中的事例素材一般是為知識、能力和價值觀服務的,教師要“鉆進去”、“吃透教材”,從材料與知識、材料與學生特點的匹配上來審視素材;從整體知識結構的視角看待素材的作用;更要從課改理念的層面俯視素材的性質和作用。
(2)尊重素材
教材本身承載了課程理念和國家關于教育、教學的主旨思想,新課程背景下,教材的權威地位沒有改變,“教材在學校教育中依然有一定的權威性。即使在許多發達國家,多數老師依然不能脫離教材教學,教材在學校教學中依舊處于中心地位”。從素材與知識的匹配程度上來說,教材是最好的范例。如果說教師拿著教材進課堂,對教材中的事例素材原樣利用,很難達到教學目標。
3.跳出來――個性化、生活化開發素材
(1)概括:化繁為簡
當代心理學家林崇德說:概括是智力與能力的首要特點[4]。概括能力是學生閱讀材料較為基本的能力,高考題目尤其是主觀題,一般設置了情景材料,讓學生從中進行概括,提煉出主要觀點。因此,平時要加強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考試能力。
結構概括。《政治生活》中事例素材較多,事例素材之間有嚴密的邏輯結構,要么是生活邏輯,要么是學科邏輯。在處理素材時,要把這種邏輯關系點出來,使較多事例素材在結構上簡捷,便于學生理解。如:《政治生活》第二課第一框“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教材開頭呈現民主選舉的三段素材,目的是從不同層次和不同時期民主選舉的情況,為學生了解民主選舉提供鋪墊。但是這三段材料比較長,在處理時,可以在整體上進行概括:鏡頭一呈現農村村委會主任選舉,是直接選舉;鏡頭二呈現鄉鎮級的選舉,是間接選舉;鏡頭三呈現楊老師不同時期積極參與選舉的表現。三段材料之間是并列關系和對比關系,鏡頭一、二和鏡頭三之間是并列關系,鏡頭一、二之間是對比關系。
內容概括。《政治生活》中事例素材因為要反映情景的生活性與真實性,一般較長,教師指導學生把素材中的關鍵詞找出來,進行概括、簡化,使較長的素材變短。如:上面事例中鏡頭三楊老師的素材,350字左右,是比較長的,講課時把素材分為經歷和感受兩部分,經歷主要是楊老師的三個時間點的經歷,感受是從以上經歷中得出的,這樣學生對比較長的素材進行簡化,以便抓住重點。
(2)刪減:直奔主題
如果教材本身知識沒有難度,前后關聯度不大,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啟后作用的素材可以考慮刪減,以突出重點。如:《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第一目中出現兩段素材,一個是介紹我國基層民主發展歷程,另一個是介紹農村村民自治委員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素材一,是從整體上介紹基層民主發展情況,目的是為下面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打下基礎。素材二,則從村民自治委員會出發,作為從整體上統領的部分,應該還包括居民自治部分,因此,在處理時可以把素材二刪掉,保持邏輯上的嚴密性。
(3)增補:延伸思考
事例素材呈載著很多信息和元素,教材編者從特定知識點出發對素材進行探究化處理。教師在處理時把學生、環境因素綜合考慮,系統優化,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要選取具有個性化的素材,增加材料的鮮活性,利于生成知識;對探究問題進行優化處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調動學生主體性、積極性,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三框“政治生活:積極參與重在實踐”第一目四組鏡頭,是中學生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表現,素材中包含著愛國主義思想、政治生活重在參與的要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等因素,教學中要通過問題的設置把這些因素放大,有利于學生生成正確知識,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做一個合格的“政治人”。
(4)更新:與時俱進
《政治生活》教材中的事例素材,在時間上不可能跟得上時代變化,因此,有必要在生活化、真實、具體思想的指導下,對素材進行更新、替換,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素材更新的前提下,對問題的設置進行改變,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文章開頭的基層民主發展歷程的材料,教師在備課時把2000年至今的材料查找出來,反映素材本身的時代感,體現出我國民主建設的漸近性,說明人民民利的真實性。
(5)嫁接:一材多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事物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多次出現,人們對這個事物的理解更為深刻。典型的事例素材,由于本身好,反復運用,由于多次運用加深了素材本身的典型性,學生能夠以一個事例素材整合知識。
一材多用,可以在課內用一個典型事例講到底;可以在書內,多個知識運用此事例;可以在高中政治范圍內,多本書運用這一事例素材,做到充分挖掘事例素材的價值。如:《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第四框“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教材開頭的素材介紹農民賣瓜去派出所的事例,具有鮮活性、真實性,同學對此很感興趣,可以對此進行深度挖掘。在材料的探究問題中加入“如果該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覺得應該哪些機構解決此事?如果這些機構如材料中的派出所一樣‘踢皮球’,你又該如何?”設置這一系列的問題,目的為后面人大代表與人民、國家權力機關與人民、政府與人民、黨與人民等關系埋下伏筆。在講到后面相關內容時可以把這段素材引用過來,學生對好的素材印象深刻,積極參與。通過問題的設置,把素材當中的可用因素挖掘出來,為知識生成設置“錨點”,使素材的開發達到最大化、最優化。
(6)具體:源頭活水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基于以往的經驗進入學習情境中的,憑借以往的經驗,依靠原有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新的解釋和假設。學生的生活是具體的、真實的,對教材進行的“二次開發”,要立足學生生活實踐和思維實際。在選擇素材時,盡量找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探究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思維,不能走極端。如:《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中第三目中出現的探究素材S市要建化工項目的案例,吳江市平望垃圾焚燒電廠的事情,學生都很熟悉,而且能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切身感受,把它運用到教學中,效果更好。
4.充分發揮學生在進行教材“二次開發”中的作用
學生參與教材的“二次開發”,牽涉到很多方面的內容,筆者僅從經驗角度談談教材“二次開發”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作用問題。“生活――知識――生活”的模式中,知識源于生活,生活既是生成知識的起點,又是知識運用的終點。學生是生活的主體之一,應該挖掘學生生活資源為教材“二次開發”服務。
(1)起點上拋磚引玉
前文所述,教材所用的事例素材是考慮到全國學生的共性而選擇的,學生對自己生活環境中的事例更為感興趣。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促進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5]。教師拋問題之磚,引學生生活情景素材之玉。如:筆者在處理《政治生活》第21頁上關于民主決策的鐵道部車票漲價聽證會這一案例中的“消費者代表”這一內容時問:“你覺得票價是否應該上漲?請以具體事實說明。”一位同學結合自己從南京回到蘇州的具體生活實際說明消費者首先考慮的是價格是否能夠承受,其次才是服務的質量。同學以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明問題,具有可信性和說服力,比教材中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更真實可信。
(2)終點上借花獻佛
學生展現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見聞,為生成知識提供很好的素材,在從知識向生活轉化上,可以借知識之花,獻回歸學生生活之佛。如:上文的關于車票上漲的案例,同學們得出車票價格適度上漲能夠合理分配客流,減輕鐵路春運壓力,但是要充分考慮到農民工的實際情況。應該針對不同的車流實行不同的票價:高檔列車票價上漲;中檔列車票價適度上漲;低檔列車票價基本不漲。同學們通過教材知識,向政府部門寫信反映自己的意見,體現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受到民主決策的具體過程和方式,體會了知識的作用,增加了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樹立了權利意識。
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有不斷鉆研教材,發現、積累更好的素材運用到教學中去,以走進學生,不斷激發學生參與教材“二次開發”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教材“二次開發”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曉潔.新課程條件下高中歷史教材“二次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蘇州大學,2008.
[2] 俞紅珍.論教材的二次開發――以英語學科為例.華東師范大學,2006.
[3] 顧明芳.政治教師如何提高對教材的駕馭能力.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8).
篇9
1、本次網上征集志愿為:高職(專科)文史、理工類,藝術類、體育類;三校生高職文理類,三校體育類。
2、征集志愿時間為:2018年8月17日9時--17時。填報缺額院校志愿時間截止后,未參加填報或未確認提交的考生視為自愿放棄本批次征集志愿填報機會。
3、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參加征集志愿填報,請考生根據自己的分數選擇適合的缺額院校。
4、高職(專科)文史、理工類征集時設6個征集平行志愿;三校生高職文理類缺額院校征集時設6個征集平行志愿;高職(專科)藝術類征集時按專業組分別設3個征集平行志愿;高職(專科)體育類征集時設6個征集平行志愿;三校生高職體育類缺額院校征集時設1個征集志愿。
5、考生使用本人的考生號(或準考證號)和“江西省2018年普通高考網上填報(征集)志愿密碼卡”上的密碼登錄網上志愿填報系統。
6、填報缺額院校志愿時,所列欄目須一次性全部填寫完整后再提交,一經提交,不得修改。
7、考生填報時,請認真對照《高中生之友•高考天地版》“江西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增刊和各高校招生章程中相關專業對單科成績、身體條件(視力、身高)等方面提出的有關要求。
8、根據《江西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實施意見》規定,文史、理工類,三校生文理類,在各批次院校征集志愿投檔錄取時,在控制線上投檔不滿額的院校,可在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20分內,對征集志愿填報該校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檔,由高校擇優錄取(部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9、藝術、體育類專業,在各批次征集志愿投檔錄取時,不降低初次劃定的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含專業合格線和文化控制分數線)。
10、考生應注意凡注明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學費比較高。
11、填報缺額院校志愿網址為: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網站(jxeea.cn)。
篇10
一、填報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時間、地點及招生計劃
江蘇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文科類、理科類本科第二批填報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時間為7月24日9:00至15:00。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憑考生號、身份證號、密碼和動態口令卡網上填報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并對自己所填報信息的準確性和安全性負責,不需要現場簽字確認志愿信息。
本次征求平行院校志愿計劃詳見《江蘇省2018年文科類、理科類第二批本科院校征求平行院校志愿計劃》(考生可通過計算機登錄省教育考試院門戶網站jseea.cn瀏覽或*)。本次填報征求平行院校志愿的對象為文科類不低于281分、理科類不低于285分(少數民族預科班除外),且學業水平測試等級符合我省和擬報考高校要求的考生。如高校對考生高考成績提出一定要求,考生還須達到相應要求方可填報該院校志愿。
二、填報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有關要求
1.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自行上網填報征求平行院校志愿。考生填報的志愿信息網上提交成功后,志愿方才有效。在填報截止時間前,考生可上網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填報志愿時間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更改考生志愿信息。
2.前期未填報文科類、理科類第二批本科院校平行院校志愿但符合有關要求的考生,可以填報本次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3.對于戶籍所在縣(市、區)有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可結合自身情況,填報有關院校的征求平行院校志愿。考生戶籍所在縣(市、區)沒有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的,一律不得填報。如果填報,即使被投檔,有關院校也將作退檔處理。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二英語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