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范文

時間:2023-03-24 17:51: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駒過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些年份,時間,事件,人名被刀刻下。

讓人無法忘卻。

當我們回頭描述他們時。

往往只是寥寥幾字。

雨聲繚繞,一切猶如夢一場。這是一個多雨的季節,細小的雨點落入水中,如一顆石子,蕩去漣波。我并不是那么的喜歡雨,但卻喜歡帶有陰云的天氣。無風,微光,讓人感覺一切都是存于安靜之中。

雨季之下的風車緩慢地在田園上轉動,轉走了童年,轉走了歲月,僅僅留下了一片蔚藍的天空。地面被交織的腳印踏出一條小道,深淺不一的腳印留下了細小的痕跡,但卻無法移去這條小道最初的本意。

流年似水的人生,曇花一現的短暫。長久的小跑后,回望過去。時間,真的很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于是,看見的,看不見的;記住的,遺忘了。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

每當黃昏日落,喧鬧浮華,那個相遇的瞬間,如陳舊的放映機般,來來回回,反反復復的回放。有些人看了一輩子,卻也忽視了一輩子,而某個短暫的邂逅,卻使人思緒萬千。

有時候我們總以為有很多道路可以選擇,但其實只有一條,也可能會是個岔路口,不過絕不會有隱藏的。

現在走的這條并不像期待上的那般如意,偶爾會想到著某天時光倒流把我帶回原來的岔路口。但我們都清楚,時間是無法重回的。就算重回到了那個Y字形的路口,我想許多人還是選擇一樣的道路吧,就算使人懊惱,但我們又怎能確定另一條路上會是更美好的風景呢?

但值得肯定的是我們再也無法重現這些過去了。

再也無法重現的過去,也不知是是否為此該而感到悲哀?就像一個破碎了的夢,花凋花謝,最后還是一片凄楚花開花謝,葉落葉枯,還是一輪。片片落葉從我身旁飄過,人群也慢步走過我的眼前,只剩下一個空闊的場地。像是曲終人散。閉上眼睛,世界的聲音被風悄然帶過耳邊。鳥聲,流水聲,彈唱聲,雨滴聲,落葉聲,哭泣聲,大笑聲等等逐一遠去。

篇2

時間荏苒白駒過隙的意思指時間或光陰漸漸過去,形容時間過得極快,這句話出自《莊子·知北游》,隙是非常狹小的空間,白馬,白色的駿馬,駿馬馳過狹小的空間,速度極快,一閃就過去了。

也有人以“白駒”非馬名,為日影的別名,“白駒過隙”即日影迅速移動。因此還有人稱光陰為“駒光”,稱日影為“駒影”,元代袁桷作詩說,“瑣窗駒影催”。不過,無論把“白駒”解釋為白馬或日影,“白駒過隙”的意思不變,都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中國戲曲藝術歷史悠久,基礎深厚。但隨著國外各種娛樂樣式的引進,如何增強民族藝術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是中國藝術家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于綜合藝術

音樂劇,顧名思義,應為“音樂的戲劇”。但實際上它還融入了大量其他藝術元素。就音樂而言,既有美聲又有通俗,既有傳統的管弦樂隊,又有電聲、爵士以及各類混編樂隊;舞蹈語匯也是如此,芭蕾、踢踏、迪斯科、現代舞都可融入其中。音樂劇《獅子王》是美國迪斯尼公司在1994年推出的一部動畫片,該劇獲得巨大成功后,1997年迪斯尼又制作了同名百老匯音樂劇。這部戲從形象造型到藝術手段的綜合運用,可謂匠心獨運。皮影、木偶、雜技、高蹺等一切藝術形式,只要是有利于表現《獅子王》劇戲劇情景的,什么形式都可為我所用。因此,在舞臺上展現出的非洲大草原雄渾的氣勢,野獸受驚后狂奔亂跑驚心動魄的場面,與電影相比也毫不遜色。不僅演員的表演、演唱將觀眾深深吸引,而且每個環節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音樂劇比傳統的舞臺劇更具有綜合美感,它在視覺和聽覺上給予觀眾的沖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讓人們感受到了音樂劇的無窮魅力。

藝術的綜合化就好比自然界物種的嫁接和雜交。大凡經過嫁接和改良的品種比某些純種更具優越性。事實上,音樂劇就是在傳統歌劇和輕喜劇、爵士樂舞等藝術滋養下孕育的新生兒。

今日百老匯音樂劇之繁盛,頗類似當初京劇的輝煌時期。那么今天的京劇為何風光不再,失去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而淪落到需政府和社會合力振興的境遇呢?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傳統藝術受到現代多種娛樂方式的沖擊。但這不是問題的癥結,難道現代娛樂方式就不會對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音樂劇產生沖擊?事實上,音樂劇不但經受住了這種沖擊,而且還主動地迎接這種挑戰。音樂劇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始終緊隨時代的步伐,不斷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對于其他藝術形式的吸收和借鑒一刻也沒停止過,因此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而京劇在奠定了它百戲之首的地位后,卻變得越來越保守,而恰恰忘記了它當初海納百川、融會和雜交“昆秦徽漢”,不斷綜合創新的歷史。翻開中國戲曲發展史,不難發現,從元雜劇取代金院本,從昆曲的衰落到京劇的崛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藝術形式脫離時代,失去創新能力就會衰落。

關于現代意識

如果拿早期的音樂劇作品和當代作品相比較,就會發現,從題材到內容,以及運用的藝術形式,都體現了一種與時俱進、求新求變的現代意識。這種現代意識,一是創作觀念上的,二是技術手段上的。

百老匯音樂劇常常讓觀眾感到一戲一法,沒有統一的模式。每個劇目都由題材來決定風格和樣式,而且總能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將藝術性、觀賞性、娛樂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音樂劇創作遵循的原則。《現代米麗》是一部現代都市題材的音樂劇,創作者巧妙地將劇中人敲擊電腦鍵盤的動作,非常貼切地演化成了一段精彩的踢踏舞。

百老匯音樂劇還善于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手段,創造色彩斑斕的舞臺效果。音樂劇的樂隊都不大,多則三十多人,少則十余人,但它比傳統的管弦樂隊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因為它把現代錄音棚的音響處理技術帶入了劇場。由于現代技術的運用,百老匯音樂劇讓觀眾感到有一個規模龐大的樂隊在伴奏。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現代舞臺科技在音樂劇中也被大量運用。

中國戲曲的創作理念有人比喻是舊瓶裝新酒,與其說這種創作是遵循傳統的精髓,倒不如說是缺乏創造性的懶惰。雖然中國戲曲虛擬和寫意的特性有著特殊的美感,但音樂劇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創造出的視覺和聽覺的震撼力,卻是其他舞臺藝術所無法比擬的。

關于市場觀念

在美國,一部音樂劇的制作成本約在1000萬美元左右,由于高昂的制作成本,制作人在投入之前,要做充分的市場調查。

一部音樂劇從籌劃到制作一般需要兩年的時間。制作人要知道什么樣的劇目才能贏得觀眾,而不像有些劇院,首先關心的是劇目能否得獎。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藝術的發展也同樣如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音樂劇所走過的發展道路,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重視和學習借鑒。但是,學習西方經驗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發展自己的民族藝術。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憑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淀,憑著中國藝術家的聰明才智,今天的中國一定能創造出更加優秀的藝術作品,為世界藝術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篇4

關鍵詞:福建柏;巨尾桉;混交林;生物量

中圖分類號:S7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1003702

1 引言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常綠喬木,珍稀鄉土樹種,淺根植物,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多散生于中亞熱帶至南亞熱帶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少有天然純林,樹形美觀,具有良好的木材物理性質[1~3]。桉樹是世界三大速生樹種之一,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廣、短期可采伐利用的特點,目前已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與栽培,是世界性的工業原料林樹種,用途廣泛,在制漿造紙、人造板、生物質能源等眾多領域均有運用[4~6]。

福建柏和巨尾桉(Eucaly ptusgrandis ×E. urophylla)均屬于耐貧瘠的樹種,生態幅較寬,木材性質好,都是優良的用材樹種。本研究將福建柏和巨尾桉進行不同比例進行混交并加以比較,為探討本地區速生豐產林最適合的混交比例提供依據。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安溪白瀨國有林場下鎮工區15-7小班,面積54畝,位于北緯25°18′,東經118°00′。海拔高度310 m,坡度25°。土壤以紅壤為主,局部地區分布有黃紅壤,土層較厚,土壤理化性能良好,植被以雜灌、芒萁骨群落為主,立地質量等級為3級。氣候條件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5 ℃,最高37 ℃,最低0 ℃,年平均降水量1800 mm,無霜期330 d,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

2.2 研究方法

試驗地林分營造于2011年2月,初植密度2505株/hm2,開展福建柏與巨尾桉混交造林試驗,造林前茬為杉木采伐跡地。

2015年12月分別在福建柏純林和福建柏巨尾桉混交林中各設置5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面積為100 m2(10m×10m),試驗處理為福建柏純林(A)、福建柏×巨尾桉混交林(不同混交比例為1∶3(B),1∶4(C),1∶7(D),1∶10(E)),標準地內林分密度相同,立地條件基本一致。對標準地內林木進行每木查尺調查,調查數據的平均值作為該林分的平均表現.

3 結果與分析

3.1 胸徑生長量比較

由表1可知,不同混交比例福建柏巨尾桉混交林與福建柏純林生長效果明顯不同。與純林相比,不同混交林比例林分福建柏的平均胸徑不僅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上升,反而有所下降,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福建柏與純林福建柏的平均胸徑為4.98 cm,變化范圍為4.1~5.5 cm,平均胸徑最大的為A,其平均胸徑方差分析結果過F=8.63 > F0.01(4,84)=3.55,表明5種林分中福建柏在胸徑生長上存在極顯著差異。不同混交比例林分巨尾桉總體平均胸徑為18.3 cm,變化范圍為17.1~18.8 cm,其中,B比例混交林中巨尾桉平均胸徑最小,E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徑最大,分別是總體平均胸徑和B混交林的102.7%和109.9%。平均胸徑方差分析F=8.63>F0.01(3,12)=5.95,表明不同混交比例下巨尾桉在胸徑生長上存在極顯著差異。

3.2 樹高生長量比較

純林福建柏與不同混交比例混交林福建柏總體平均樹高為4.56 cm,變化范圍為4.1~5.0 m,其中,B混交林中平均樹高最小,D混交林中福建柏平均樹高最大,分別是總體平均樹高和B混交林平均樹高的109.7%和121.9%,平均樹高方差分析結果F=6.12>F0.01(4,84)=3.55,表明5種林分中福建柏樹高生長差異極顯著。 巨尾桉總體平均樹高為15.88 m,變化范圍為14.8~17.2 m,其中,B混交林中巨尾桉平均樹高最小,C混交林中巨尾桉平均樹高最大,分別是總體平均樹高和B混交林平均樹高的108.3%和116.2%,平均樹高方差分析結果F0.01(3,12)=5.95>F=3.87>F0.05(3,12)=3.49,表明4種林分中巨尾桉平均樹高生長差異顯著。

3.3 林分蓄積量比較

所調查的林分總體平均值為72.84 m3/hm2,在5種林分中C比例混交林的林分蓄積量最大,達110.48 m3/hm2,其次為B比例混交林,為106.13 m3/hm2,再次為D混交林,為76.14 m3/hm2,混交林E林分蓄積量為57.67 m3/hm2,A的林分蓄積量最小,僅13.79 m3/hm2,混交林C、B、D、E分別是總體平均值的151.7%、145.7%、104.5%和79.2%。

4 結語

不同混交比例福建柏與巨尾桉的混交林之間的生長量均在顯著差異。

(1)純林福建柏的平均胸徑比混交林中的福建柏更大,這說明與巨尾桉混交并不能明顯提升福建柏的胸徑。

(2)純林福建柏的平均樹高比混交林中的福建柏的平均樹高都小,這說明混交對福建柏的平均樹高是有所提升的。

(3)林分蓄積量以C最大,B次之,A最小。僅以林分蓄積量為判斷標準,福建柏與巨尾桉最優的混交比例為1∶4。

但上述結果僅為對5年生福建柏與巨尾桉不同混交比例混交林調查后所得數據,結論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論證。

參考文獻:

[1]王青天.福建柏與馬尾松混交造林模式的環境效應與生長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28(3):126~130.

[2]岳永杰,于占源,何宗明,等.福建柏與杉木純林生長過程比較分析[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4,24(3):10~13.

[3]朱細銀.福建柏與香樟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對比試驗結果分析[J].江西林業科技,2010(1):3~6.

[4]楊瑞德.桉樹人工混交復層林生長及生態效應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7,34(3):36~39,64.

[5]劉 平,秦 晶,劉建昌,等.桉樹人工林物種多樣性變化特征[J].生態學報,2011,31(8):2227~2235.

篇5

1引言

引起過敏的物質稱為過敏原,一般為蛋白質類物質。隨著食物過敏患者的增多,以及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已建立了一系列針對過敏原的法規及檢測方法,包括核酸法(PCR)和酶聯免疫法(ELISA)等。新興的質譜法(MS)靈敏度高、假陽性概率低,并具有方法開發快速、運行成本低等優勢。

葡萄酒釀造過程中需要加入澄清劑去除沉淀物質,使酒液獲得長期穩定性。酪蛋白是常用的澄清劑之一。酪蛋白是一種來源于牛乳的過敏原,殘留在葡萄酒中會對過敏人群產生危害。但是葡萄酒,特別是紅葡萄酒含有大量單寧等鞣質,單寧與蛋白質之間存在多點疏水鍵和氫鍵的作用,有很強的蛋白結合能力。單寧常用作酶抑制劑使酶失活。單寧極大地抑制了葡萄酒蛋白的提取與酶解,傳統蛋白提取方法(超濾、透析、有機溶劑沉淀等)用于葡萄酒時回收率只有20%-30%[1,2]。因此,關于葡萄酒過敏原質譜分析的報道很少,研究對象也集中在單寧含量很低的白葡萄酒,對于含有大量單寧的紅葡萄酒的前處理和質譜分析仍無成熟的策略[3,4]。已報道的方法如十二烷基硫酸鉀(KDS)法、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法等,提取后蛋白仍需要電泳去除單寧和兩性電解質,工作量大,分析通量低,蛋白質的回收率很低[5,6]。

交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是PVP交聯后形成的顆粒(約110 μm),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7]。PVPP競爭性地與單寧結合,釋放蛋白,可以有效去除單寧等多酚類物質[8,9]。本研究利用PVPP建立了快速、高效的紅葡萄酒蛋白提取與酶解方法,使前處理時間縮短到2 h之內,回收率達到80%以上。將本方法與三重四極桿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LCMS/MS)結合,分析了紅酒中3種亞型的酪蛋白,檢出限達到10 μg/L,比目前報道的方法提高了至少一個數量級[3]。

2實驗部分

2.1儀器與試劑

TSQ Vantage三重四極桿質譜、Ultimate 3000超高效液相色譜(Thermo公司)。α酪蛋白(αCasein)、β酪蛋白(βCasein)、胰蛋白酶(Trypsin)、PVPP、NH4HCO3購自SigmaAldrich公司;乙腈、甲酸購自Fisher公司;紅葡萄酒商品若干。

2.2蛋白提取與酶解

樣品制備:取紅酒200 μL與酪蛋白混合溶液4 μL(α酪蛋白、β酪蛋白各5 μg/L)充分混勻后(添加量為100 μg/L時),加入200 μL PVPP混懸液(100 g/L,溶于0.5 mol/L NH4HCO3溶液),并于30 ℃振蕩反應15 min。反應后,直接加入2 μL Trypsin (200 μg/L),并于37 ℃振蕩酶解1.5 h。

酶解完成后,于20000 g離心5 min,取上清液。沉淀加入100 μL水,振蕩超聲2 min,再于20000 g下離心5 min,將溶液完全取出。兩次溶液合并后,再次20000 g離心,取上清液直接進樣分析。

對照品制備:第一步不加酪蛋白,前處理完成后、進樣前,再加入Trypsin酶解后的酪蛋白混合溶液4 μL(α酪蛋白、β酪蛋白各5 mg/L ,添加量為100 μg/L), 混勻后直接進樣分析。

2.3LCMS/MS分析

第10期張 偉等: 交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快速前處理方法結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分析紅葡萄酒中酪蛋白過敏原

2.4數據處理

酪蛋白亞型序列來自SwissProt數據庫; 專一性肽段與特征性碎片選擇及碰撞能量優化由PinPoint軟件(Thermo)分析,結合LTQOrbitrap 高分辨質譜(Thermo)全掃描確證獲得; 質譜數據由Xcalibur Qual Browser軟件(Thermo)進行定性分析,由Xcalibur Quan Browser軟件(Thermo)進行定量分析。

3結果與討論

3.1酪蛋白LCMS/MS方法建立

酪蛋白有α和β兩種主要亞型,其中α包含S1和S2兩種亞型。由于αS1, αS2和β三者序列完全不同,并同時具有致敏性,因此同時針對這3種酪蛋白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根據Pinpoint軟件分析,從3種酪蛋白中分別選擇兩條特征性肽段,每條特征性肽段分別選擇兩個子離子,即每種亞型對應4對離子對,并獲得相應的優化碰撞能量(表1)。為了確定離子對選擇的準確性,進一步通過LTQOrbitrap高分辨質譜對酪蛋白酶解產物進行了數據依賴性掃描分析,驗證了離子對選擇的合理性(圖1)。

Fig.2SRM total ion chromatogram and extracted ion chromatogram of casein unique peptides[HT5][TS)]

比PCR和ELISA檢測,LCMS/MS不僅能直接對目標過敏原進行鑒定,還可以同時分析不同亞型,方法的選擇性、準確度、通量均有很大提高。

3.2紅葡萄酒快速前處理

利用PVPP實現了紅葡萄酒高效、快速前處理,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蛋白的損失。向紅酒中加入足量的PVPP競爭性吸附單寧,再加入過量的Trypsin快速酶解蛋白,離心取上清液,并重復一次,合并兩次上清液后直接進行質譜分析(圖3)。與傳統方法相比,PVPP法不僅使回收率明顯提高,也使前處理時間由12 h(過夜酶解)縮短到2 h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PVPP添加量與處理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當超過最優添加量時,質譜響應反而下降,處理效果變差。這可能與PVPP的比表面積和吸附力有關:達到最優添加量之前,PVPP在紅酒中均勻分散成小顆粒,比表面積大、吸附力強,有利于酚類物質吸附;當添加量超過最優值后,PVPP顆粒之間快速團聚形成沉淀,吸附能力下降,同時蛋白也隨酚類物質摻雜在沉淀中,難以有效釋放。因此,合適的PVPP添加量對前處理非常重要。

考察了PVPP法的基質效應,200 μL紅酒經PVPP處理并添加酪蛋白(1 mg/L )后質譜分析,并與等量經PVPP處理的空白紅酒基質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圖5),基質對肽段的質譜響應影響不大(峰面積差異小),空白基質未見特征肽段的質譜響應。證明基質效應對檢測無影響,前處理方法可靠、有效。

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在低濃度下,PVPP法同樣能達到較高回收率。如表2所示,在0.1 mg/L 酪蛋白(100 μg/L)添加量下,特征性肽段的回收率均可達到75%以上,肽段ALNEINQFYQK由于響應太低,無法準確計算回收率。

考察了0.1 mg/L 酪蛋白在4種不同品牌紅酒中的回收率。如表3所示,特征性肽段的回收率均保持在64%-150%之間,進一步證明了PVPP用于紅酒酪蛋白快速前處理方法高效、可行。

根據α酪蛋白中αS1和αS2所占比例計算,最終確定6條肽段的定量限在10-100 μg/L之間,對應到αS1, αS2和β酪蛋白的定量限分別為40, 40和10 μg/L(表4),比文獻[3] 報道方法提高約一個數量級。此外,在10 μg/L濃度下,所有肽段均有響應(信噪比>3), 因此αS1, αS2, β酪蛋白的檢測限均在10 μg/L以下,同樣比文獻[3]報道方法提高約一個數量級。

4結論

通過PVPP快速前處理,使紅酒中酪蛋白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使整個前處理時間縮短到2 h之內,有效解決了紅酒中大量單寧對蛋白提取與酶解的抑制。將PVPP法與三重四極桿液相色譜質譜結合,分析了紅酒中3種亞型的酪蛋白αS1, αS2, β的過敏原,檢測限均低至10 μg/L,定量限達10-40 μg/L,同時結果具有良好的重現性。PVPP前處理方法簡單有效、重現性好,適用于高通量的紅葡萄酒過敏原檢測。

Reference

1Oh H I, Hoff J E, Armstrong G S, Haff L A. J. Agric. Food Chem., 1980, 28(2): 394-398

2Goncalves R, Mateus N, Pianet I, Laguerre M, de Freitas V. Langmuir, 2011, 27(21): 13122-13129

3Monaci L, Losito I, Palmisano F, Godula M, Visconti A. Food Addit. Contam., 2011, 28(10): 1304-1314

4Monaci L, Losito I, Palmisano F, Visconti A. J. AOAC Int., 2011, 94(4): 1034-1042

5Vincenzi S, Mosconi S, Zoccatelli G, Dalla Pellegrina C, Veneri G, Chignola R, Peruffo A, Curioni A, Rizzi C. Am. J. Enol. Vitic., 2005, 56(2): 182-187

6Wigand P, Tenzer S, Schild H, Decker H. J. Agric. Food Chem., 2009, 57(10): 4328-4333

7LI XinMing, CUI YingDe, LIAO LieWen. Food Sci., 2002, 23(8): 74-76

黎新明, 崔英德, 廖列文. 食品科學, 2002, 23(8): 74-76

篇6

1、意思是不浪費時間,珍惜每時每刻,不要辜負了自己。

2、時光荏苒,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不知不覺中便稍縱即逝,猶如白駒過隙。歲月匆匆,仿佛昨日還是積雪層層的酷冬,今天已是烈日炙烤的炎夏。時光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勤值歷。

3、與此相關的詞語有:光陰似箭、白駒過隙、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瞬即逝、斗轉星移、時日如飛、歲月如歌、流星趕月。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

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鳳凰臺上鳳凰游,負約而去,一夜苦等,從此江南江北,萬里哀哭。

漢霄蒼茫,牽住繁華哀傷,彎眉間,命中注定,成為過往。

紅塵初妝,山河無疆。最初的面龐,碾碎夢魘無常,命格無雙。

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江南風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與身違。

嗟嘆紅顏淚、英雄歿,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歡顏。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那被歲月覆蓋的花開,一切白駒過隙成為空白。

那些繁華哀傷終成過往,請不要失望,平凡是為了最美的蕩氣回腸。

你不曾給我一次回眸,我卻始終在對你微笑。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瓏社稷,可笑卻無君王命。

荏苒歲月覆蓋的過往,白駒過隙,匆匆的鑄成一抹哀傷。

任他凡事清濁,為你一笑間輪回甘墮。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如是顛簸生世亦無悔。

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墜花湮,湮沒一朝風漣。花若憐,落在誰的指尖。

褪盡風華,我依然在彼岸守護你。

我終生的等候,換不來你剎那的凝眸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樓,上有傾城傾國之舞袖。

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態,也能成就一場驚鴻。

一朝春去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篇8

此還去,又是流年。

不曾想,

志未酬,白發代青絲而漸去紅顏,

過眼云煙,

奈白駒過隙何!

待重頭,

風云再起,竭全力而抗命運多舛,

揚鞭策馬,

欲與白駒爭前!

看山花,

爭奇斗艷,耐寒冬而一支獨秀,

篇9

2、轉瞬即逝:轉瞬:轉眼,形容時間短促。逝:消逝,消失。形容很快就會失去或消失。

3、千鈞一發: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4、白駒過隙:白駒:白色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 像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篇10

基本釋義:韶光:美好的時光;易:容易;逝:過去。 指的是美好的時光容易過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中提到:“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

近義詞:光陰如梭、流光易逝、白駒過隙。

造句:炎熱的夏季,大家一起在溪邊納涼,不覺感嘆韶光易逝,轉眼又是一年春夏。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