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異義詞范文
時間:2023-04-09 12:1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今異義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蒹葭》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追表達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原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泗。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
“道阻且右”中的“右” 古義為“迂回,彎彎曲曲” ,今為“表示方位”。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無賴”一詞,現在多用來形容蠻不講理、品行不端,很顯然在“最喜小兒無賴”中不是這個意思。據考證,“無賴”在古代有可喜、可愛的含義。如果這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講得通了。
像“無賴”一樣,有很多詞語從古到今含義發生了大變化,這類詞語叫做“古今異義詞”。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個公式,了解古今異義詞有哪些類型吧!
行=走,走=跑
這兩個等式是不是讓你很困惑?原來,古人要表達我們今天所指的“走路”,用的是“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的“三人行”就是指大家一起走路,同行。而古人的“走”則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奔跑”。《宿新市徐公店》中,“兒童急走追黃蝶”的“走”不是“走路”,而是“奔跑”,試想,慢慢走哪能追上飛舞的蝴蝶呢?
在這些例子中,詞語的意義“搬了家”,也就是說詞義發生“轉移”。詞義的轉移還包括感彩的變化,比方說“乖”,原來指違背、不和諧,現在指小孩聽話、順從。要是你“穿越”到古人家里作客,開口就夸主人家的孩子很“乖”,那一定會很討人嫌的。
江
在古代許多詩文中,“江”“河”并不是隨意哪一條河流,一般是特指長江、黃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些詩詞中的“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后來長江和黃河的支流也被稱為“江”“河”,而現在“江”“河”已經擴大為河流的通稱了。
這么說來,是不是古代的“江”小于現代的“江”,古代的“河”小于現代的“河”?在這兩個例子中,詞語在現代的意義范圍大于古代,詞義發生了“擴大”。
禽>禽
看了這個公式你一定就明白了,意思是古代的“禽”含義大于現代的“禽”。沒錯。今天我們所說的“禽”專指鳥類。在古代詞語中,“禽”是鳥獸類的總稱,包括飛禽,也包括走獸。神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模仿的就是老虎、鹿、熊、猿猴和鳥這五種“禽”。
篇3
詞的偏義現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見,如果不能正確區分,按一般情況翻譯,就會使譯句不通。偏義復詞是文言文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是文言文復習備考的一個重要知識點。1996年全國高考題對此作過專門的考查。該題是這樣設計的:
《孔雀東南飛》中“晝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個偏義復詞,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屬于偏義復詞的是( )
A.為奸利無所忌
B.每宴饗費千金
C.刺諸縣短長
D.必條利病反復
此題答案為C。因為根據語境分析可知,“府遣警盜”“刺諸縣短長”,“刺”為“刺探”之意,太守派遣“警盜”刺探下屬各縣令的情況,當是刺“短”而非刺“長”。
偏義復詞的合成方式有三種:
一、兩個語素意義相近。例如:
①今有一人入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園”是種樹的地方,“圃”是種菜的地方。從后面的“桃李”可知“園圃”為偏義復詞,意義偏在“園”上,“圃”只作陪襯,不表意義。
②無一不適耳目之觀。(《芙渠》)從后面的“觀”,可知“耳目”意義偏在“目”上,“耳”作陪襯。
二、兩個語素意義相對。例如
①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
②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東南飛》)
從上下文看,這兩例中的“姥”“兄”表示意義,“公”“父”作陪襯。
三、兩個語素意義相反。例如:
①冀緩急或可救助。(《譚嗣同傳》)意義偏在“急”上。
②陟罰藏否,不定異同。(《出師表》)意義偏在“異”上。
中學課本中偏義復詞的例子很多,不一而足,但很多人對這一現象卻存在陌生感,甚至覺得不可思議。其實,現代漢語中也有很多偏義復詞,只是因為我們對這類詞的偏義理解已經習慣化,而對另一個語素的意義不加考慮,從而對現代漢語中的偏義現象渾然不覺。通過對現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分析,有助于加深我們對古代漢語中這一現象的理解。下面試舉幾例:
①窗戶:門鎖著,他從窗戶跳進屋里。詞義偏在“窗”上,而“戶”(本義為“門”)只起陪襯作用。
②兄弟:他是我兄弟,比我小五歲,詞義偏在“弟”上,“兄”起陪襯作用。
③動靜:他聽見對面的房間有動靜。詞義偏在“動”上,“靜”起陪襯作用。
④睡覺:太陽都出來了,他還在睡覺。詞義偏
在“睡”上,“覺”(醒)作陪襯。
⑤痛快:今天在公園里玩得真痛快。詞義偏在“快”上,“痛”起陪襯作用。
篇4
關鍵詞:傳統語文學;現代;聯綿詞觀
聯綿詞被看做漢語詞匯中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我們現在界定聯綿詞的主流思想是:雙音的單純詞。聯綿詞并非現代漢語詞匯中的一個小類,其實聯綿詞早在西周晚期就已經出現,春秋以來數量激增。對聯綿詞的注釋、研究在漢代就已經開始。《爾雅》《廣雅》中就收錄了不少聯綿詞。但是把它們搜集整理,界定為詞匯的一類,并賦予名稱,并將其與單音詞、復合詞相區別,那就是較晚的事了。
宋代張有《復古編》首次使用了“聯綿字”這一名稱,并將聯綿字單列一章,共收聯綿字58個,辨字體的正俗。明代張慎編《古音駢字》、朱謀瑋的《駢雅》、方以智的《通雅釋詁》中的“語”、清代王念孫的《讀書雜志漢書第十六》“連語”、近人王國維的《聯綿字譜》、符定一的《聯綿字典》等,可稱的上是傳統聯綿字及其理論的代表。以上提的“聯綿字”、“語”、“連語”“駢字”等不同的名稱,代表著古代學者對聯綿詞的一些論斷,那么傳統的聯綿詞觀和我們現在語言學家的聯綿詞觀是否一致呢?本文將梳理傳統的聯綿詞觀和現代的聯綿詞的相關研究來討論古今聯綿詞觀的差異。
一、傳統語文學的聯綿詞觀
《復古編》原是根據《說文》小篆以正俗字的字書,該書分上下兩卷,收三千余字。下卷入聲附辨證六門,其一曰“聯綿字”共例58個雙音節例詞,每條詞語以小篆出目,然后分析每個單字的字形并注明音切,進而指出俗體為非,一般在析形注音之前還有義訓。如果根據張有自己的注解,并按我們現在的語素觀去分析其內部結構的話。不難發現其中收錄了大量的合成詞。由于張有并沒有對“聯綿字”加以界定,列舉詞語又只是為了糾正俗體字而選擇的例子,并不是他觀念中的“聯綿字”的全部,所以我們無法斷言張有的“聯綿字”應該包括哪些種類。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肯定,張有對聯綿詞的界定并非現代所指的雙音的單純詞。
明代朱謀瑋的《駢雅》依照《爾雅》的體例類編七卷,收詞四千有余。自序中稱:“畸文只句猶得訊之頡籀家書,乃聯二為一,駢異而同,析之則秦越,合之則肝膽,古故無其編焉,非藝事之一大歉饉哉!”余長祚于序言中對“駢字”作了解釋:“駢之為言并馬也,聯也,謂字與說俱偶者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駢雅》中所收的為雙音詞。在朱看來這些都算作聯綿詞。從所收詞的數量以及完備的體例來看,《駢雅》可以說是古代第一部較為完整的聯綿字典。但是具體分析所收詞的結構,我們不難找出現代復音結構的各種類型。除此之外它還收錄了許多重言詞,早在《爾雅》已經將重言單列一類,而朱卻將“重言”與“駢字”放在一起。由此可見朱將重言也看做是駢字。
明末方以智的《通雅》,仿《爾雅》體例分類詮釋古語詞,其中《釋詁》共八卷,“語”三卷。方對語的解釋是“語者,雙聲相轉而語涉也。”在《通雅》的卷三至卷四十九所列的復音詞中,有單列“語”“重言”,這是方有意進行的下位分類。在方看來“語”與其他復音詞相比,結構更加嚴密,方所收的語中近2/3是各種類型的復合詞。
清代的王念孫的聯綿詞理論雖未成系統但可以從他的有關著作中看到。王關于“連語”的理論對后世影響很大。“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說者望文生義,往往穿鑿而失其本旨。”“大抵雙聲疊韻之字,其義即存乎聲,求諸其聲則得,求諸其文則惑矣。”此外王念孫還特別注意到了雙聲疊韻的關系,并從聲近音轉的角度分析聯綿詞的字形變化,這位近代研究聯綿詞奠定了基礎。
王國維的聯綿字觀:“聯綿字,合二字以成一語,其實猶一字也。”我們可以看出,他繼承了王念孫的“上下同義,不可分訓”的理論并有所發展。“王國維《聯綿字譜》所收聯綿字中包括841個重言詞及部分異體詞,共2718個,不僅絕大多數是合成詞,而且還有一些四字詞組。”民國符定一編有《聯綿字典》,全書三十六卷,收字兩萬七千有余。“《聯綿字典》雖以字典為名,實際是一部專收雙音詞的詞典。全書虛詞以及除去大量的編次雙聲、疊韻和重疊的聯綿字外,連助字虛詞以及一般的雙音復詞也包括在內。我們從他所列的聯綿字可以看出,在符定一的觀念中,所有兩個字連用成為一體的詞,無論是單純詞還是雙音節合成詞都可以看做是聯綿字。
以上所列的不管是張有的“聯綿字”朱謀瑋的“駢字”、方以智的“語”、王念孫的“連語”、王國維的“聯綿字”還是符定一的“聯綿字”,他們對聯綿詞的觀點基本一致,我們可以將其稱作傳統的聯綿字觀。“歷代語文學家筆下的聯綿字雖然有不同的含義,但包括聯綿字、語等相關術語,從來沒有哪個僅指雙音單純詞”
現代聯綿詞觀:
現代語言學家界定聯綿詞為雙音單純詞,具體的說聯綿詞中的兩個字,僅是一個詞素,不能分析為兩個詞素。
民國,陳兆年提出了“純連語”這一術語。“今分連語為二類,‘愴’‘侵’之類,雖為連語,兩字可分用,與連用之義無異,殆為復語連語。其不能分者,謂之曰純連語”這里說的“純連語”似乎與現在說的雙音單純詞相似。
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談到聯綿詞說:“單純的復音詞絕大部分是聯綿字。聯綿字中的兩個字僅僅代表單純復音詞的兩個音節,古代注釋家有時把這種聯綿字拆成兩個詞,當作詞組加以解釋,那是絕大的錯誤。”
郭在貽先生:“所謂連語(又寫作語,又叫做聯綿詞),是指用兩個音節來表示一個整體意義的雙音詞,換句話說,它是單純性的雙音詞。”邵敬敏先生在《現代漢語通論》中認為:“聯綿詞是指從古代漢語中流傳下來單個音節沒有意義的雙音節詞。
總結:通過梳理前人對聯綿詞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古今學者的聯綿詞觀念是不同的。傳統聯綿詞觀對于聯綿詞的界定較為寬泛,只要是兩個字連用而成為一個整體都可以視作聯綿詞。傳統語文學家無意辨認聯綿詞語素。而當今學者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對詞匯科學分類,將聯綿詞界定為雙音單純詞。雖然現在學者對聯綿詞的界定讓我們對聯綿詞有了較清楚的認識,但是要想分辨聯綿詞,就必須對雙音詞語素進行辨認,我們現行的“替換法”,不失是一個分辨語素的好方法,但是也正如沈懷興所認為的那樣“使用替換法判定聯綿詞語素,歸根結底離不開施法人的語文知識及語感。”所以雙音詞語素的辨認問題直到現在仍然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運富,是“誤解”不是“挪用”――兼談古今聯綿詞觀念上的差異[J].中國語文,1991.
[2]劉葉秋《中國字典史略》1983年中華書局印本
[3]王力,古代漢語[M].中華書局,
[4]郭在貽,訓詁五講[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王國維,研究發現
[6]劉葉秋, 中國字典史略[M].中華書局,1983.
[7]陳兆年, 連語叢說[J].河南圖書館館刊.第3期,1933.
[8]徐振邦,聯綿詞概論[M].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
篇5
沉疴痼疾:本意指久治不愈的病,可比喻很久都難以解決的問題,或長期改不掉的壞習慣、毛病。
近義詞:
頑疾:頑固的疾病、久治不愈的疾病。宿疾難醫:多年的老病難以醫治,比喻習慣很深的壞毛病不易改掉。反義詞:
小恙:程度不深,問題不大的小病。無恙:指沒有發生疾病,引申指雖然受到了不良侵害,但是沒有產生不良影響。安然無恙:平平安安,沒出什么事故,泛指傷害之類的產生憂傷的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關鍵詞:肋骨骨折;內固定;腦用粘巾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332-01
多發性肋骨骨折,由于骨斷端錯位易刺破胸膜、肋間血管及肺組織,可出現氣胸、血胸、皮下氣腫;因胸壁軟化范圍大,易出現反常呼吸,影響肺通氣,出現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是呼吸、循環衰竭。采用鎳鈦記憶合金環抱器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已取得滿意療效。手術固定時選擇與肋骨直徑相同的記憶合金,先置于0~4℃滅菌冰水中,緩慢將環抱器撐開,迅速置于骨折端上方,檢查環抱器位置正確后,用45℃溫鹽水沖洗環抱器,使環抱器迅速收縮至原狀,緊緊抱住骨折處,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由于術中需要交替使用冰、熱鹽水,極易造成手術野周圍無菌單浸濕,這不僅破壞了手術的無菌屏障,同時也不利于保持病人的體溫和舒適度。
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0年01月~2010年12月應用一次性腦用粘巾,共有102例肋骨內固定手術,其中男性84例,女性18例;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49.8歲。
2 材料與方法
2.1 使用材料:一次性腦科手術專用粘巾(3L醫用制品集團公司生產,C-P型),其構造為45 cmx30 cm的粘貼手術膜,末端連接有一漏斗型收集袋,漏斗尾端連接有一條直徑為6cm,長90cm的導水管塑料袋,帶子尾端未封口。
2.2 使用方法:手術時,常規消毒手術野皮膚,鋪巾,待皮膚消毒液干燥后,將手術膜從一端揭開平整粘貼于術區皮膚上,再用一紗布團均勻抹壓手術膜,使其與皮膚粘合緊密,最后將尾端導水管打結封閉。術中可根據手術需要,將漏斗一側針對性的貼于腹側或是背側。
2 體會
2.1 有效防止手術切口污染。如何保持無菌,防止手術切口感染是術中護理的一個重點。手術部位在經消毒液消毒后,只能消除皮膚表面的暫住菌,不能完全消滅藏在皮膚毛囊、皮脂腺等深部的寄存菌;手術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分細菌可隨皮膚的分泌、排泄而移行到皮膚表面且成倍增長。腦用粘巾作為無菌產品,貼于切口及其周圍,可暫時封閉毛孔,防止毛孔內細菌移行切口,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2.2 保持手術環境的干燥。無菌單一經浸濕即失去其屏障作用。因腦用粘巾一側帶有漏斗型收集袋,具有可塑性、固定性,能將術中外溢的液體集中收集于袋內,保持一個無菌干燥的手術環境。對術中需要大量沖洗液的手術應用效果滿意。
2.3 保證患者的安全與舒適。為充分暴露手術野,術前需將患者衣服脫去;且術中不斷交替使用冰、熱鹽水,產生大量的沖洗液。使用腦用粘巾后能及時將沖洗液引流,有效防止手術單和患者皮膚被浸濕,既保持了手術區的無菌干燥,也增加了患者皮膚舒適度,同時也降低了患者身體熱量的意外散失,防止發生低體溫。
篇7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料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繪畫,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后呈藍紫色,燒成后的青花瓷顏色典雅,有其獨特的冷艷效果。青花瓷起源于唐宋,但成熟的青花瓷應該是在元代,元代的青花藝術瓷不但顏色豐富,而且在器型及紋樣裝飾上相對的工整細致,有其一定的特色。這時期常見的器物有大盤、瓶和罐。常采用的青花紋樣有花卉、禽鳥還有獸類,龍的運用也比較多。到了明代,景德鎮的瓷器出現了新的局面,因為元代瓷器的瓷質較粗,釉面呈灰青色,而從明代起,景德鎮的白地青花瓷壓倒了歷史上的青瓷。明朝時期的青花藝術瓷發色深藍蒼翠,明艷渾厚,料色透入釉骨,描繪技法上是采用畫筆描線與涂染,畫面深淺關系是用筆拓出來的,到了明朝后期,發明了青花分水技法,這種技法把青花的明暗、虛實表現得更加巧妙,就畫風而言,明朝時期的青花藝術瓷,確實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由于當時的時勢和技術條件的原因,燒制一件青花瓷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據《天工開物》中記載:“共計一坯工力經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而且那時對青花瓷的要求是只求精工,不計成本,所以就當時而言,一件好的青花作品,價格是相當昂貴的。
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青花瓷卓越成就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和提高。在瓷器的造型、釉彩都有了新的成就,呈色也由原來的厚重變為鮮麗明爽,在畫藝方面清代的青花藝術瓷卻沒有多大變化。反而走進了一味模仿的死胡同,那種生龍活虎的民窯畫風蕩然無存,這可能同滿人的審美習俗有很大關系。
民國時期是青花藝術瓷的衰落時期,那時民國大眾的審美需求是那種光彩艷麗的新粉彩瓷,以至當時許多青花名手都紛紛改畫釉上彩瓷。然而有些畫家對青花藝術仍是情有獨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王步先生,他的青花分水可說是別具匠心,獨領。
任何一種文化產業和當時的政治、經濟是密不可分的。建國以來,青花瓷藝術有了很大的飛躍發展。第一,能熟練的掌握青花料性,第二,掌控了窯溫變化,可根據不同的窯溫燒出不同的發色。第三,描繪方面,在傳承傳統技法的同時繼續推陳出新。
作為當代青花陶瓷藝術家,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怎樣去積極的創新和發展,怎樣使青花藝術瓷更巧妙的表現出其時代特征?
一、在造型方面力求創新,注重造型與裝飾的完美結合。如作品《冷露》綜合裝飾,筆者采用半刀泥雕刻的松樹為裝飾題材,紋飾以松樹的生成姿態,隨器型的旋轉而變化,配合傳統青花描繪的梅,使畫面和器型巧妙的結合。根據對窯溫的掌控,使作品里面和外面的青花發色不同,把作品顏色的漸變表現得更為明顯,器皿大膽的采用了變形效果,表現出一種另類的美。
篇8
審判長及各位合議庭成員:
我受安徽百達律師事務所指派,擔任本案被告人方衛的辯護人。在此,首先對含山縣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含山縣人民法院刑庭的各位檢察官、法官在我履行律師職務時給予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誠摯的感謝。
通過查閱本案卷宗、會見被告人和今天的庭審,尤其是控、辯雙方在證據質證、法庭辯論后,我發表辯護意見,談談我對本案的認識,即:在本案中,控方沒有證據證明方衛犯有刑訊逼供罪,更談不上援引該罪法條中致人死亡的條款,應當宣告被告人無罪。
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根據該規定,是否構成刑訊逼供罪,在主觀上要看其有無逼取口供的故意,客觀上要看其有無實行暴力或者實施非肉刑折磨的行為。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審查被告人的主、客觀行為的證據
一、控方沒有證據證明被告人有刑訊逼供的主觀故意。
二、控方沒有證據證明被告客觀上有肉刑或變相肉刑的行為。
在本案中,控方能夠出示的所謂證明被告有刑訊逼供行為的證據及點評如下:
(三)12月17日潘世討被逼供。控方的證據沒有,而指控人潘世討全盤否認指控,認為該指控是被檢方偵查人員威逼脅迫而作。此外,當天潘世討出入所體檢表也可證明。
最后,需要指出:李政在其盜竊案一審判決后,以其受到刑訊逼供為由上訴,黃山中院發回重審后再次被判決構成犯罪,李政再次上述后二審裁決維持一審判決。在重審判決及二審裁定中,李政、潘世討的口供及辨認現場的筆錄均被作為合法證據使用,恰恰證明了被告人在對熊軍一伙盜竊犯罪的偵查活動中沒有違法。
綜上,控方沒有指控被告犯有刑訊逼供的直接證據。所謂的間接證據支離破碎,未形成證據鏈條,更經不起推敲。
篇9
1、“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意思是古人和今人都像流水一樣在流逝,只不過是時間的匆匆過客,共同看到的月亮也都是一樣的。
2、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出自于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逍遙丸含藥血清;UMR-106細胞;細胞增殖
1 材料
1.1 藥物
逍遙丸,批號:20031263,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妊馬雌酮(CE),惠氏制藥有限公司,批號:J20050119,用蒸餾水配制成濃度28.13μg?mL-1的藥液備用;雌激素受體拮抗劑(ICI182780),上海前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DMSO配成50mmol?L-1儲存。
1.2 動物
12月齡衰老雌性Wistar大鼠,體重240±10g。實驗動物由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清潔級,合格證號SCXK(京)2012-0001。
1.3 儀器和試劑
VictorTMX3酶標儀,美國PekinElmer;Vert.A1倒置顯微鏡,德國ZeISS;RPMI1640培養基、新生牛血清(DMEM)、雙抗、二甲基四氮唑藍(MTT)、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XCS的制備
將Wistar大鼠30只,體重240±10g。妊馬雌酮675μg?kg-1?d-1,逍遙丸2.7g?kg-1?d-1,給藥體積為2 mL/100g,按大鼠體重灌胃相應濃度的藥液,每日1次,連續3周。第22日給藥后1小時,麻醉后,腹主動脈取血,離心取血清,滅菌后,至-80℃冰箱保存。
2.2 UMR-106細胞培養與分組
UMR-106細胞常規培養,以2.5×103個每孔密度培養48小時。分別加入各濃度含藥血清的1640培養液100μL、10%CE、大鼠空白血清或相應體積的培養液,每組均設6個復孔,溫育48小時(另設相同組別的細胞與 ICI 182780 1μm?L-1共孵育)。
采用MTT法于酶標儀490nm 波長處測定各孔的吸光度值,結果用A490表示,計算細胞增殖率。
2.3 數據處理
本實驗采用完全隨機設計,結果表示為( ±S),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t檢驗以“P
3 結果
MTT法檢測結果,當細胞培養48小時,XCS(20%、10%、5%)和妊馬雌酮含藥血清均明顯提高UMR-106細胞的增殖率(P0.05);與ICI182780未干預相比,細胞增殖率有顯著差異(P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逍遙丸有類雌激素樣作用,通過體外實驗研究觀察成骨細胞發生相關轉錄水平基因和表達蛋白的指標評價發現雌激素促進成骨細胞生成,同時也有體內實驗證明雌激素促進成骨細胞的發生、分化、增殖和功能。成骨細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單位,刺激成骨細胞增殖并促進其分化成熟是防治骨質疏松癥的主要方法。本實驗在細胞水平上研究了XCS對成骨細胞增殖作用部分指標的影響,初步表明XCS具有一定的促進成骨細胞增殖作用,并提示其可能具有雌激素受體依賴性。但本實驗僅為細胞水平的活性初步考察,其他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寧,李會娟,祁永華等.基于中藥血清藥物化學方法的逍遙散治療黃褐斑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0,12(4):643.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