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的的母親范文
時間:2023-03-26 14:0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年級的的母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三年級關于母親節的手抄報的圖片欣賞三年級關于母親節的手抄報的圖片1
三年級關于母親節的手抄報的圖片2
三年級關于母親節的手抄報的圖片3
三年級關于母親節的手抄報的資料:母親節來歷母親節起源于美國。1920xx年5月9日,美國費城的安娜·賈薇絲的母親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母親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并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后,她到處游說并向社會各界呼吁,號召設立母親節。她的呼吁獲得熱烈響應。1920xx年5月10 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安娜謝世時,已有 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
母親節在我國最早是港澳臺地區有此節日。改革開放后,母親節也為內地所接受。廣東省于1988年開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開始,都由各級婦聯組織母親節的慶祝活動,并把評選"好母親"作為節日的內容之一。
在母親節許多人將康乃馨贈給母親,這是源于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系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康乃馨與母親節便聯系在一起了。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珍貴禮品。
三年級關于母親節的手抄報的資料:母親節故事古母親節起源于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于美國,由Amanm、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在母親于1920xx年世紀,Amanm 悲痛欲絕,兩年后(1920xx年),Amanm 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的節日。Amanm 認為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篇2
母親節,是為了感謝母親的偉大、無私和辛苦而設立的節日。今天,我這個媽媽的寶貝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次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機會。
我早早起床后,拿著零用錢,走到附近的面包店里,苦苦的尋找著媽媽喜歡吃的芝士蛋糕,“啊!在這里!”我興奮極了。接著,我學著媽媽的樣子,走到收款臺,付了錢,歡蹦亂跳的回家了。回到家,我拿出昨晚做好的小卡片,像蛋糕師設計蛋糕一樣,把它插在蛋糕的中間,再包裝好,然后泡了一杯濃香的茶,一同拿出去給媽媽,還說了一句:“媽媽,祝你母親節快樂!”媽媽接過禮物,坐在椅子上,摸著我的頭,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說:“我的女兒長大了,學會送禮物給我了,真乖!”當時,我開心極了。中午,我還幫媽媽做飯,洗碗,捶背呢!
這天母親節媽媽和我都很開心。我祝天下所有的母親每天都像今天那樣開心,每天都能感受到子女們對你們的愛!
篇3
我們現在的生活,可真是太舒服了。簡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啊!十分快樂,太輕松了。但是,猛然間想一想,以前父母的生活可真是太苦了,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我與長輩的童年。
我聽我的媽媽說,她以前的生活,根本就不能同我們相提并論。她以前家里有八口人,可床卻只有三張,祖父一張床,所有女的一張床,所有男的一張床,但是女的有五個,男的只有兩個,她在睡覺的時候根本就不能翻身,幾乎連動都動不了;以前我的媽媽還小,那個時候連電都沒有,墻上也沒有窗戶,屋子里十分黑,媽媽看書,都要放學以后在馬路上看,不然的話,沒了陽光,就看不了書;以前我媽的房子才五十多平方米,連廁所都沒有,夏天熱得喘不過氣來;以前媽媽家里學校很遠,早上五點就要起床出發,一邊吃紅薯干,一邊走路,有時候地上的灰飄起來,手上的紅薯干就不能吃了,只好餓著肚子去學校。
我們現在國家發達了,科技進步了,彎著的腰也直起來了,再也不會過上媽媽以前的生活了,那就來看看我的生活吧!
我現在,一家只有四口人,床還是三張,我一張床,哥哥一張床,爸爸媽媽一張床,晚上,想怎么睡就怎么睡;做作業的時候,開上房間的燈,再開個空調,簡直妙不可言;現在我們的房子,比以前的房子大了兩倍還多一些,可以在里面自由的玩耍,到了夏天,一邊開空調,一邊看電視,就像天堂一樣;早餐豐富多彩,還可以坐各種交通工具去上學。
祖國日日夜夜發展壯大,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我為我的祖國而驕傲!
篇4
有句歌詞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想必人人都會唱這首歌,今天,我想再次把這首歌送給她——我的老媽。
我的媽媽是一個嚴肅且嚴厲的人。盡管她這樣、甚至有時候打我,我有時候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繼續不聽話。但是有時候,老媽也會對我很溫柔,在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她會第一時間給予我鼓勵。
一天夜晚,冷風嗖嗖,周圍除了我的腳步聲沒有其他的聲音。不知不覺的我加快了腳步,背著書包快速往家走。
“喵嗚——喵嗚——”這時,一聲凄慘的貓叫劃破了這夜的寂靜。聽同學說晚上聽到貓叫又不好的兆頭,我的心一陣陣收縮。一不小心踩到一個東西,我嚇了一大跳,一看是塊石頭。
不一會兒,到了那個為我亮燈的家門前,心里不再害怕,安全和溫暖層層包圍了我的心田,使我的恐懼早已全部拋到九霄云外。
到了門口,我輕輕推開門,“回來了,廚房里頭有飯,剛熱的,去吃吧。”我點了點頭,把書包放到書房里頭,進了廚房,我問:“媽,這么晚了,還不睡覺啊?”媽說:“怕你害怕,等著你。”我聽了心里有一股暖流緩緩浸沒在我身體,眼睛頓時有些濕潤。每晚,都是那盞燈,那盞亮白的燈是我總背著滿滿一包幸福,輕松愉快地回家。
一個個帶日而歸的孩子,那燈光已經成為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一杯溫茶,在冰冷的夜風中,唇干口燥的我迫不及待地喝下去,全身暖暖的,唇齒間飄出那份清香,那種感覺,我一輩子不會忘記。
不知不覺,又唱起那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獻給母親的歌作文(2):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有感恩之心。”
——題記
親愛的媽媽:
您好!
暖暖的風漸漸送走了春天,迎來了夏天,同時,也迎來了五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節日——母親節——您的節日。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有感恩之心。”因為我是一個人,所以我不能不感恩你。
因為您是生我的人,把我帶到世間。
因為您是養我的人,讓我茁壯成長。
因為您是育我的人,使我人格健全。
因為您是贊我的人,給我自信希望。
因為您是盼我的人,盼我能健康的身體。穩健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成的學業和盼我回家的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您在我感冒著喂我吃藥,是您在我睡覺時為我蓋被……是您,都是您,一切的一切都是您!我也愿在你累了的時候為你捶背,在您空閑的時候陪您聊天,在你寒冷的時候為你遞上一杯熱茶,添上一層厚衣……
母親節即將來臨,在這一天,我愿獻上一枝康乃馨。當然,我知道,最好的禮物是發自內心的敬重。理解和愛,所以,我將會在這一天多陪陪你聊天,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將如此伴你度過美好一生。
篇5
有句歌詞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想必人人都會唱這首歌,今天,我想再次把這首歌送給她——我的老媽。
我的媽媽是一個嚴肅且嚴厲的人。盡管她這樣、甚至有時候打我,我有時候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繼續不聽話。但是有時候,老媽也會對我很溫柔,在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她會第一時間給予我鼓勵。
一天夜晚,冷風嗖嗖,周圍除了我的腳步聲沒有其他的聲音。不知不覺的我加快了腳步,背著書包快速往家走。
“喵嗚——喵嗚——”這時,一聲凄慘的貓叫劃破了這夜的寂靜。聽同學說晚上聽到貓叫又不好的兆頭,我的心一陣陣收縮。一不小心踩到一個東西,我嚇了一大跳,一看是塊石頭。
不一會兒,到了那個為我亮燈的家門前,心里不再害怕,安全和溫暖層層包圍了我的心田,使我的恐懼早已全部拋到九霄云外。
到了門口,我輕輕推開門,“回來了,廚房里頭有飯,剛熱的,去吃吧。”我點了點頭,把書包放到書房里頭,進了廚房,我問:“媽,這么晚了,還不睡覺啊?”媽說:“怕你害怕,等著你。”我聽了心里有一股暖流緩緩浸沒在我身體,眼睛頓時有些濕潤。每晚,都是那盞燈,那盞亮白的燈是我總背著滿滿一包幸福,輕松愉快地回家。
一個個帶日而歸的孩子,那燈光已經成為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一杯溫茶,在冰冷的夜風中,唇干口燥的我迫不及待地喝下去,全身暖暖的,唇齒間飄出那份清香,那種感覺,我一輩子不會忘記。
不知不覺,又唱起那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獻給母親的歌作文(2):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有感恩之心。”
——題記
親愛的媽媽:
您好!
暖暖的風漸漸送走了春天,迎來了夏天,同時,也迎來了五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節日——母親節——您的節日。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有感恩之心。”因為我是一個人,所以我不能不感恩你。
因為您是生我的人,把我帶到世間。
因為您是養我的人,讓我茁壯成長。
因為您是育我的人,使我人格健全。
因為您是贊我的人,給我自信希望。
因為您是盼我的人,盼我能健康的身體。穩健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成的學業和盼我回家的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您在我感冒著喂我吃藥,是您在我睡覺時為我蓋被……是您,都是您,一切的一切都是您!我也愿在你累了的時候為你捶背,在您空閑的時候陪您聊天,在你寒冷的時候為你遞上一杯熱茶,添上一層厚衣……
母親節即將來臨,在這一天,我愿獻上一枝康乃馨。當然,我知道,最好的禮物是發自內心的敬重。理解和愛,所以,我將會在這一天多陪陪你聊天,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將如此伴你度過美好一生。
篇6
被告:國際減災十年藝術系列組織委員會。
被告:揚子江音像出版社。
1992年8月,國際減災十年藝術系列組織委員會(以下簡稱減災藝術組委會)委托臧天朔為專題藝術片《孩子、太陽、世界》的主題歌《希望、太陽、世界》作曲,并邀請臧天朔所在的1989樂隊參加該專題藝術片的外景拍攝。臧天朔接受委托,為主題歌《希望、太陽、世界》作了曲,并與有關文藝團體的幾十名演員作為表演者參與錄制了該主題歌。臧天朔還向減災藝術組委會提供了本人創作、本人和1989樂隊表演的電視劇《珍重吧,朋友》的插曲《說說》的錄音母帶。因參加此專題藝術片的活動,臧天朔以作曲、樂手、演唱、錄音的名義從減災藝術組委會領取950元人民幣報酬。1992年12月31日,減災藝術組委會影視部與揚子江音像出版社簽訂了出版發行10萬盒《中國大搖滾》專輯紀念音帶的協議書。1993年1月8日,收入有臧天朔創作和表演的《希望、太陽、世界》和《說說》及其他搖滾樂隊演唱歌曲的《中國大搖滾》盒帶由揚子江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盒帶實際生產9萬余盒,揚子江音像出版社實際獲利11萬余元,減災藝術組委會獲利9萬余元。以《說說》為插曲的電視劇《珍重吧,朋友》已于1992年夏在陜西電視臺播出。臧天朔訴至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減災藝術組委會、揚子江音像出版社發行的《中國大搖滾》錄音盒帶,未經其許可,擅自收入了其創作并參加表演的《說說》、《希望、太陽、世界》兩首歌曲,侵害了其著作權及作為表演者的權利,請求判令兩被告停止侵害、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人民幣10萬元。
減災藝術組委會辯稱:我們為組織拍攝國際減災日專題電視藝術片《孩子、太陽、世界》,邀請了包括臧天朔在內的文藝團體和個人志愿參加表演,臧并接受委托與他人一同創作了主題歌《希望、太陽、世界》,提供了《說說》錄音母帶。對這兩首歌曲,我們已經付酬,且《說說》是已經發表過的作品,故構不成侵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揚子江音像出版社辯稱:《中國大搖滾》錄音帶是依我們與減災藝術組委會影視部簽訂的協議而出版發行的,協議明確約定,錄音制作的版權問題由減災藝術組委會影視部負責與有關著作權方協商解決,我們給付減災藝術組委會影視部每套彩封AB貼1.3元,實際上包含了母帶制作費,故我們不應承擔責任。
「審判
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中國大搖滾》錄音盒帶中的《希望、太陽、世界》作曲,是臧天朔與他人受減災藝術組委會委托創作的作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沒有明確合同約定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但委托人對委托作品有優先使用權。減災藝術組委會在向受托人臧天朔付酬后,按計劃將該主題歌用于專題電視藝術片的配音和國際減災專輯紀念音帶,并未侵害受托人的權益。《中國大搖滾》中另一首由臧天朔創作、1989樂隊表演的歌曲《說說》,是陜西電視臺錄制的電視劇《珍重吧,朋友》中的插曲,該劇已于1992年公開播出。臧天朔和1989樂隊應邀義務參加國際減災日專題電視藝術片拍攝時,向減災藝術組委會提供了《說說》的錄音母帶,臧天朔同時索取報酬1300元,違反了義演約定,減災藝術組委會給付報酬后,應該視為已獲得《說說》用于電視專題藝術片以外的使用權。現原告臧天朔稱未經其許可,被告減災藝術組委會和揚子江音像出版社擅自將《說說》、《希望、太陽、世界》收入《中國大搖滾》錄音盒帶出版發行,侵害其著作權和作為表演者的權利,與本院查證事實不符,其訴請本院判決確認被告構成侵權并索賠損失,依據不足,不予支持。故一審法院于1994年5月21日作出判決:
駁回原告臧天朔的訴訟請求。
臧天朔不服此判決,仍以原訴理由上訴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篇7
研究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有助于了解農村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的一般特點,深化對西部農村小學生家庭教養觀念和教養特征的認識。兒童對社會的適應與認識能力受到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成年人給兒童創造的環境及所能夠提供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養方式是父母能所能夠提供兒童成長環境與指導的集中體現。家庭教養方式是父母在撫養、教育兒童的活動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征的概括,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行為風格。[1]父母與子女互動的結果不僅從父母對兒童的生理養育過程體現出來,而且從父母對兒童的行為規范中體現出來。通過父母的指導,兒童的認知能力才能超越現有水平而向上發展。
近年來,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社會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出現問題行為。通過對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的調查,有助于探求新時期農村親子關系的部分特點,有助于引起社會各界加強對農村小學生父母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此次調查于2014年3月進行,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整班發放問卷方式,選取酒泉市瓜州縣農村的南岔中心小學和淵泉小學五、六年級全部小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向學生發放問卷151份,回收145份,有效問卷為132份,問卷回收率為96.02%,有效率為91.03%。調查對象中有五年級男生32人、女生24人,六年級有男生40人、女生36人。
采用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作為調查研究的工具。EMBU用來評價父母教養行為和態度,由Perris(瑞典,1980年)編制,我國岳冬梅等人對此量表進行了修訂(1993)。[2]父親教養方式中的主因素有: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偏愛被試、過度保護;母親教養方式中的主因素有: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過度保護、拒絕否認、偏愛被試。修訂后EMBU與原量表的維度有較大的一致性,經測試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66題,采用四等級記分,選擇由“從不”到“總是”四等級分別記 1-4分。各因素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平均為0.75,平均分半信度為0.76,重測信度平均為0.70[3]。
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
二、調查結果
1、農村高年級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總體的分析
小學生父親教養方式維度以“情感理解”維度最為突出,“偏愛被試”教養方式維度最不明顯。說明父親在“情感理解”維度呈現高理解取向的良好教養方式。小學生母親教養方式的維度也以“情感理解”最為突出,“偏愛被試”教養方式維度最不明顯。這說明農村小學生父母的教養方式整體上是積極的,正確的;母親的“情感理解”因子得分比父親要高,說明母親和子女的關系更加融洽。
2、父母對不同性別子女教養方式的差異
從父母對男孩、女孩的不同教養方式來看,男女生在父親“懲罰嚴厲”維度上差異非常顯著,且表現為男生的“懲罰嚴厲”程度高于女生的懲罰嚴厲程度,但在“情感理解、過分干涉、拒絕否認、偏愛被試、過度保護”維度上,男女生則無顯著性差異。男女生在母親教養方式各個維度上則均無顯著性差異。這說明父親比母親趨向于使用的嚴厲懲罰,對男孩則懲罰更重一些;母親對孩子的懲罰相對較少、較輕,母親更關心、體貼子女的成長和生活。
3、父母對不同年級學生教養方式的差異
父親對各年級的子女在教養方式上沒有表現出差異,母親對各年級的子女在教養方式上表現出差異;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多體現為孩子年級越低,家長的教育方式越消極。
4、文化程度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
本次調查對象中,父親、母親為小學及其以下學歷的,父親有3人,母親有2人;初中學歷的父親23人,母親110人;中專或高中學歷的父親有106人,母親有20人;從學歷情況來看,農村小學生父親的文化程度整體上高于母親。
為驗證文化程度對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對父母教養方式各維度在文化程度上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父親教養方式上, “過分干涉”這個維度在文化程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父親對孩子干涉最少,文化程度在小學及其以下和初中的父親對孩子干涉最多。
不同文化程度的母親在教養方式上,在“懲罰嚴厲、過分干涉/過度保護”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小學及其以下文化程度高于初中和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這說明母親文化程度越高,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更為重視,期望很高,要求更為嚴格;母親文化程度低的,對孩子過分限制,干涉孩子的發展。整體來講,隨著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學。
三、調查結果分析與建議
通過對農村高年級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總體分析,父親對子女較母親更為嚴厲、更趨向于用懲罰的方式,父親對對子女有更明顯的操縱、控制行為,母親對子女則更加溫情,這些現象可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這些結論與張麗華[4]1997年和李丹[5]1994年的研究結論相似。
有研究認為,父母對男孩給予更多的管教和嚴厲的懲罰。[6]瓜州縣農村高年級小學生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存在性別差異(p
父親教養方式各維度上沒有年級差異,而母親教養方式在“情感理解、懲罰嚴厲”上年級差異顯著(p
篇8
[關鍵詞]社會支持;教養方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初中生
1 問題的提出
父母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子女管教和撫養方面一般的、經常的做法和特點,父母教養方式是一個多維結構[1],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實質是其內部各成分間的對比關系不同(或占主導地位的成分不同)[2]。有研究表明,父母教養方式不同的青少年,其身心發展狀況也不同,通過改進父母教養方式,可以促進兒童更加健康地發展或緩解兒童發展中出現的問題[3]。社會支持是指個體所感受到的來自其所在的社會網絡成員的關心、尊重和重視的一種行為或信息[4],它不僅可以緩沖生活壓力的消極影響,還可以促進個體的社會適應和身心健康。
親子關系是兒童最早的人際關系,交往時間最長、最頻繁、最為穩定,它在兒童青少年的發展中始終居于最重要的位置。中學時期是個體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初中生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經歷著急遽的變化,容易感受到心理壓力并易產生各種心理困惑。這個階段的青少年雖然進人了所謂的“心理斷乳期”,但父母的地位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父母甚至是青少年能否順利度過青春期的關鍵因素。盡管如此,進入青春期后,兒童都會產生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尋求更多的獨立和自主的要求,因此,這個階段父母的教養方式可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并且會影響到兒童社會支持的獲得與感知,并進而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以往研究表明,從兒童早期到兒童中期,教師及同伴的支持日益增多而父母的支持則呈減少趨勢[5];從兒童中期到青少年期,朋友支持顯著增加,教師支持減少,父母支持則基本穩定[6]。研究還發現,女孩通常報告更多的社會支持[6],但也有一些研究認為不存在性別差異[7]。以往研究主要考查了兒童的父母教養方式[8]、社會支持狀況[10,11]對其學業、學校適應以及身心發展的影響,很少有研究探討兒童的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支持二者之間的關系。因此,本研究希望通過全面探討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方式與不同社會支持源(母親、父親、教師和同伴)的社會支持之間的關系,加深對這二者的關系的認識,從而為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2 對象與方法
2.1調查對象從石家莊市2所中學的初中部,采用整班抽取的方法,共計有效被試548人,其中,初一193人(男生82人,女生111人),初二187人(男生79人,女生108人),初三168人(男生71人,女生97人)。被試的平均年齡為14.3歲,范圍為12.5~15.8歲。
2.2調查工具①父母教養方式問卷:以岳冬梅修訂的C.Perris(1980)的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EMBU)為基礎,經過預測,刪去問卷中載荷比較低的項目,修訂成初中生的父母教養方式問卷,共4個維度25個項目,4個維度的Cronbach’s a信度系數分別在0.50~0.84之間;②中學生社會關系網絡問卷:該問卷在鄒泓等(2003)修訂的社會關系網絡問卷[7]的基礎上,參考李文道等(2003)編制的社會沖突問卷[8]修訂而成。修訂后的中學生社會關系網絡問卷共有4個維度36個項目,4個維度的Cronbach’s a信度系數分別在0.64~0.90之間。
2.3調查方法采用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分班施測。施測前先由主試按指導語訓練被試學習正確使用5點量表,在確認被試理解要求后再開始施測。主試由任課教師擔任,施測前均接受了相關培訓。統計分析采用SPSS10.0進行。
3 結果
3.1初中生的父母教養方式特點從表1可以看出,父親教養方式4個維度的年級主效應非常顯著(P<0.01),初一年級情感溫暖與接納維度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初三年級,女生情感溫暖與接納維度平均分顯著高于男生,男生拒絕否認、過度干涉維度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女生。母親教養方式4個維度的年級主效應非常顯著(P<0.01),初一年級的情感溫暖與接納維度平均分顯著高于初三年級的平均分,女生情感溫暖與接納維度平均分顯著高于男生,男生拒絕否認維度平均分顯著高于女生。
3.2初中生社會支持的年級和性別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在肯定與支持維度上,初一年級感受到的母親的肯定與支持最多,初二年級感受到的同性朋友的肯定與支持最多,初三年級感受到的同性朋友的肯定與支持最多;男生感受到的同性朋友的肯定與支持最多,而女生感受到的母親的肯定與支持最多。在親密感維度上,男生感受到與同性朋友的親密感最高,女生感受到與同性朋友的親密感最高;在母親和父親的親密感維度上,初一年級顯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級;對教師的親密感,從初一到初二、初三年級呈顯著下降趨勢。在滿意度維度上,初一年級對母親和同性朋友的關系滿意度最高,初二年級對朋友的滿意度最高,初三年級對朋友的滿意度最高。在沖突與懲罰維度上,初一和初三年級與母親的沖突最多,而初二年級與母親的沖突最多;男生與父親、教師的沖突均顯著高于女生。
3.3不同父母教養類型的初中生的社會支持特點
3.3.1父母教養方式類型。分別對父親、母親教養方式的4個維度做快速聚類分析,根據各維度的不同組合分別得出父母的3種教養類型。(1)接納型:其特征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溫暖與接納程度高于其拒絕否認、過度保護和過度干涉程度,也顯著高于中間型或干涉型父母對被試的情感溫暖與接納程度;(2)中間型:其特征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溫暖與接納程度高于其拒絕否認、過度保護和過度干涉程度,但顯著低于接納型父母、顯著高于干涉型父母對被試的情感溫暖與接納程度;(3)干涉型:其特征是父母對子女的干涉程度高于其情感溫暖與接納、拒絕否認、過度保護和過度干涉程度,也顯著高于接納型或中間型父母對被試的干涉程度。見表3。
3.3.2不同父母教養類型的初中生的社會支持特點。從表
4中可以看出,在肯定與支持維度上,父親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的初中生從父親獲得的肯定與支持最多,父親教養類型屬于中間型或干涉型的初中生從同性朋友獲得的肯定與支持最多;母親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的初中生從母親獲得的肯定與支持最多,母親教養類型屬于中間型的初中生從父親和母親獲得的肯定與支持基本相等,母親教養類型屬于干涉型的初中生從同性朋友獲得的肯定與支持最多。在親密感維度上,父親教養類型主效應極為顯著(P<0.001),初中生與重要他人的親密感按接納型、中間型、干涉型的次序顯著降低。事后平均數比較顯示(表4),初中生對母親、父親、同性朋友、教師親密感的父親教養類型差異均極為顯著。母親教養類型主效應極為顯著(P<0.001),初中生與重要他人的親密感按接納型、中間型、干涉型的次序顯著降低。事后平均數比較顯示(表4),初中生對母親、父親、同性朋友、教師親密感的母親教養類型差異均顯著。在滿意度維度上,父親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的初中生對與母親關系的滿意度最高,父親教養類型屬于中間型或干涉型的初中生,對與同性朋友關系的滿意度最高;母親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或中間型的初中生,對與母親關系的滿意度最高,母親教養類型屬于干涉型的初中生,對與同性朋友關系的滿意度最高。
在沖突與懲罰維度上,父親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或中間型的初中生,與母親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最多,父親教養類型屬于干涉型的初中生,與父親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最多;母親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或干涉型的初中生,與母親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最多,母親教養類型屬于中間型的初中生,與父親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最多。
4 討論
4.1初中生的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支持特點研究結果表明,初中生感受到同性朋友的肯定與支持最多,與同性朋友的親密感最高,對與同性朋友關系的滿意度也最高,而與同性朋友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最少。由此可以推斷,同性朋友是初中生主要的社會支持源。究其原因,兒童進入青春期后,都會產生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尋求更多的獨立和自主的要求,而同伴關系所具有的平等性恰恰滿足了他們的這一心理需求。因此,同伴成了正處于青春初期的初中生的新的依戀對象,他們會更多地將自己的秘密和想法與同伴分享。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相互的肯定與支持,與同伴的親密感與日俱增,對與同伴間關系也有較高的滿意度。由研究結果還可以看出,初中生來自教師的支持在各支持源中最少。這可能與師生關系的特殊性有關,師生交往主要集中于學習方面,而學習之外的交流較少,這種狀況有可能使得師生之間關系變得疏遠。因此相對于父母和同伴來講,教師提供的支持是最少的。這些結論與以往的研究大致吻合[11,14],也與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這3種最重要的社會關系的不同性質相一致[15]。
本研究還發現,隨著年級增長,父母對初中生的教養方式趨于消極,對女生的教養方式總體上比對男生積極。女生在社會支持的肯定與支持、親密感維度上顯著高于男生,而在沖突與懲罰維度上顯著低于男生,在滿意度上不存在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女生在人際交往中更喜歡親密的袒露與交流,而男生大多不善言談,更強調實際的幫助行為。因此,女生比男生獲得較多的支持,親密感也高于男生。相應地,與男生相比,較少與他人發生沖突,受到的懲罰也低于男生,但男生相對于女生來講敏感性較差,并未因此感覺不滿意,因此在滿意度上不存在性別差異。初二年級的中學生在社會支持水平上顯著低于初一學生。這一發展趨勢可能與初二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有關。初二年級正處于青春初期,是生理和心理變化最急劇的時期,相對于其他年級,他們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動蕩性更強,困惑、迷茫更多,因此客觀上需要更多的支持。然而,他們過分強調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又使他們在表達自己對外界支持的需求時,內心充滿了矛盾和尷尬,甚至羞于承認,或者在接受支持時故意表現出不屑和反抗。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各支持源不能敏感地覺察到他們對支持的需求,從而不僅未能增加支持的提供,反而有可能因為他們表面的拒絕而減少了支持。初二學生主觀感知的社會支持的減少到底是由于外界實際提供的支持的減少造成的,還是僅反映了一種主觀感受和意識的變化,這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4.2不同父母教養類型的初中生的社會支持特點從相關分析的結果可以發現,在被試家庭內部的親子關系(通過父母教養方式體現)和家庭外部的社會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問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在父母教養方式因素中。情感溫暖與接納既與初中生感受到的父母的肯定與支持、與父母關系的滿意度、對父母的親密感顯著正相關,還與其在家庭之外感受到的同伴、教師的肯定與支持、對與同伴、教師關系的滿意度及對同伴、教師的親密感顯著正相關;既與初中生感受到的與父母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顯著負相關,還與其感受到的與同伴、教師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顯著負相關。而父母對初中生的拒絕否認既與其感受到的父母的社會支持顯著負相關,也與其感受到的同伴、教師的社會支持顯著負相關。換言之,如果被試在家庭內部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溫暖與接納程度高,那么,他在家庭之外體驗到同伴、教師的社會支持的積極程度也相應較高,而與同伴、教師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較少;如果被試在家庭內部感受到父母的拒絕否認程度高,那么,他感受到的同伴、教師的肯定與支持、對與同伴、教師關系的滿意度則較低,而與量要他人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較高。
從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的結果可以發現,父母教養類型不同的初中生,對社會支持的感受不同。父、母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的初中生,感受到重要他人的肯定與支持最多、對重要他人的親密感最高、對與重要他人關系的滿意度也最高,而與重要他人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最少;而父、母教養類型屬于干涉型的初中生,在社會支持的積極方面都比父母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或中間型的被試差,而與重要他人的沖突及受到的懲罰都高于前兩類被試。另外,通過對重要他人對被試社會支持的橫向比較可以發現,初中生父母的教養類型不同,那么,上述重要他人在被試社會支持中的地位也不同。父、母教養類型屬于接納型的初中生,父親、母親是其首要的社會支持源,父、母教養類型屬于中間型或干涉型的初中生,同性朋友是其首要的社會支持源,父親、母親處于同性朋友之后的位置。
篇9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免去了貧困孩子的學費和課本費,但是他們必備的字典、輔導書、練習簿等學習資料對于貧困家庭來說仍是一筆非常沉重的負擔。基于這種情況,我刊呼吁熱心 人士繼續幫助小學生和初中生,同時,更多關注大、中專學生和高中生。資助參考額度:小學500元(6年書本費),初中800元(3年書本費),高中、中專1000元(1學期學費),大學 1600元(1學期學費)。伸出你我的手,幫助貧困的學生放飛夢想吧!您的愛心,將改變這些孩子一生。
捐助辦法:結對捐助。匯款時請在附言寫明捐助學生的姓名。如該生已被他人資助,我們將另外為您結對,并將捐助對象的有關情況告訴您。
捐助方式:一、郵局匯款;匯款請寄:安徽省合肥市長江中路57號20樓戀愛婚姻家庭雜志社,收件人:“心連心”辦公室,郵編:230001。二、在線支付;掃描右側二維碼可立即捐助,并提供您的支付寶交易流水號。
心連心熱線:0551-62608785 咨詢QQ:2623436399
我刊“心連心?手拉手”助學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許多單位、個人和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刊代表所有受助的學生向他們表示感謝。
1.宋雷,男,2005年出生,蕭縣馮庵小學三年級學生。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離異,現隨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經濟情況很差。該生在校勤奮好學,尊敬師長,成績優秀,亟待得到救助。
2.許思翰,男,2006年出生,蕭縣劉套鎮中心小學三年級學生。父母聾啞,現靠姑姑撫養上學,家庭經濟情況很差。該生學習成績良好,在學校表現優秀,亟待得到救助。
3.杜明Z,女,2003年出生,蕭縣劉套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父親在工地打工因失足摔成植物人,母親在家務農,家庭經濟情況很差。該生在校學習認真,成績優秀,亟待得到救助。
4.李瑞,男,2001年出生,蕭縣劉套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母親死亡,父親因腦部受傷已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經濟情況很差。該生學習認真,成績較好,亟待得到救助。
5.高靜,女,2003年出生,蕭縣劉套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父親患有嚴重尿毒癥,母親體弱,奶奶已年邁,家庭經濟情況很差。該生學習認真,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亟待得到救助。
6.盧民強,男,2007年出生,蕭縣芊集小學二年級學生。母親病故,父親身體較差,現隨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家庭經濟情況很差。該生熱愛勞動,團結同學,學習認真,成績較好,亟待得到救助。
7.薛孟宛,女,2007年出生,蕭縣趙樓小學學生。父親病重,常年吃藥花去大量費用,無勞動能力,靠母親一人維持生計,家庭經濟情況很差。該生品學兼優,成績優秀,亟待得到救助。
8.陳雨婷,女,2003年出生,蕭縣申河小學六年級學生。父親因車禍喪失勞動能力,媽媽身體較弱,家庭經濟情況很差。該生在校表現很好,連續幾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成績優異,亟待得到救助。
篇10
資助標準為:每名小學生每年的春蕾計劃資助款為每年400元,一名初中生為每年600元,高中生每年800元,大學生每年1500元。資助者可將資助款通過銀行匯款至賬戶:20-017301040015847,戶名:廣西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開戶行:農行廣西南寧古城轉萬象支行。郵編:530022,電話:(0771)5527142,聯系人:李瑩。收到款后,我們將向資助人寄去受資助女生的情況登記表、資助卡和收據。如果您想資助的女童已經得到別人的資助,我們將向您推薦另一位情況相仿的貧困女童。
您的一份善心,就能改變一名貧困女童的命運,請伸出您的雙手,為祖國的未來撐起一片充滿希望的藍天!
全思蓉,漢族,2005年12月出生,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鎮正義小學二年級學生,聾啞人,生活無法自理。家庭勞動力少,父母體弱多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家中有三個在讀書的小孩。
覃曉蘭,瑤族,2004年8月出生,廣西桂林市恭城縣蓮花鎮東寨村小學三年級學生。家庭人口多,負擔重工,勞動力少。母親病故,爺爺奶奶年事已高喪失勞動力,伯伯身體欠佳,常年多病。家里有兩個讀書的小孩。家中種植果樹全部死亡,無其他經濟來源。
陳秋娜,壯族,2003年8月出生,廣西桂林市荔浦縣大塘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父親因治療癌癥去世,欠下巨款未還清,姐姐考入大學。學費、生活費和家庭負擔開銷由母親一人承擔,家庭的生活十分困難。
覃嘉玲,漢族,2003年3月出生,廣西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龍美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家中田地少,家里只有父親一個勞動力,在外打零工,時有時無。家中有祖父、祖母、2個哥哥,家庭人均月收入僅500元,難以維持家中生計。
徐穎,漢族,2001年11月出生,廣西桂林市陽朔縣普益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家中奶奶經常生病,需要醫療費,家里只靠父親母親打工。家中田地極少,生活較為困難。
曾忻,漢族,2002年7月出生,廣西桂林市陽朔縣金寶鄉大橋小學六年級學生。父親2009年尿毒癥去世,母親2010年去世,寄養在叔叔家。叔叔一家四口人均務農,收入低。該同學文靜懂事、勤奮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