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百合范文
時間:2023-04-10 07:03: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中百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也不知為何,獨愛風的個性,放蕩不羈,也桀驁不馴,卻能讓人時而心涌澎湃,時而心平氣靜。也只有在那樣的神態里,才能獨享到這份來之靈魂深處的感動,似乎印在腦海,刻在心底,抹不去,踏不平,殷殷實實。
然而縱使再飄搖不定,居無定所,也逃不過“七香圖”之中清新脫俗,婀娜多姿,有清秀佳人之稱的百合花如夢似幻的醉人風貌的吸引。
那清麗的百合搖曳在和煦的微風中,該是多么美好的一番景象啊,令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早已忘記了塵世中的悲歡離合,也真正能夠理解自由、高尚、貞潔結合在一起融會貫通的心曠神怡的閑暇。
然而時間就像一把犀利的尖刀,可以戳穿所有的美好的畫面,但卻戳不穿百合卻與生俱來不問塵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高雅氣質。也許與風的結合磨礪了她,讓她在繁蕪復雜的塵世里懂得了什么是愛,什么是擁有。即便在雷電交加的夜晚,內心再恐懼和彷徨,但只要想到天晴的時候在風的懷抱里濃情蜜意般的溫柔時,再多的不安都會揮之而去,一切還是那么美麗動人。
也許凜冽的風就是在百合美麗的外貌,脫俗的氣質,和高雅的情操里,體會到了他俠骨柔情般的愛帶給百合的是欣慰和感動,也知道什么可以讓她從此不再寂寞和無奈。從此變得循規蹈矩,彬彬有禮,如夢如煙般的瀟灑自如。
篇2
[關鍵詞]生物防治;松墨天牛;松材線蟲病;白僵菌;無紡布施菌
中圖分類號:S763.3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0-0107-01
松墨天牛是危害松樹的主要蛀干害蟲,也是傳播毀滅性病害松材線蟲病的媒介昆蟲,被列為國際國內檢疫性害蟲。松墨天牛為松材線蟲傳播充當載運體,松材線蟲為天牛繁衍創造適宜條件,它們相互依存,聯合危害,是兇猛的松樹災害。因松墨天牛幼蟲生活環境比較隱蔽、成蟲羽化期長,加上目前還沒有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所以防治松墨天牛的難度很大。由于昆蟲生物防治的優越性明顯,國內外對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做了大量研究。本研究主要討論運用微生物施菌方法對松墨天牛進行防治,并可其有效性進行了研究。
一、松墨天牛的危害
松墨天牛幼蟲鉆蛀為害,具有較強的隱蔽性,低齡幼蟲在樹皮下啃食大量的韌皮部組織和邊材,使樹木輸導系統受阻;3、4齡幼蟲蛀入心材破壞木質部結構。第一,松材線蟲病開始發現不容易。當證實是松材線蟲病時,發生的面積已達數公頃或數十公頃 ,危害的隱藏性教高。第二,松材線蟲病防除難。松材線蟲病一經發現,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注入大量資金,調動各種人力、物力和技術力量,鏟除病原,初始幾年效果特別明顯,松材線蟲病沒了蹤跡,過去若干年后,病害又出現了,危害程度和發生面積逐年嚴重和擴大。第三,松材線蟲發生主要依賴人為傳播。松材線蟲病死木未經殺蟲滅線處理,制成機械、儀器設備等的各種包裝材料隨貨物向外擴散蔓延;或者直接將有松材線蟲和松褐天牛的病死原木未經滅害處理運往外地,形成松材線蟲跳躍式的擴散。
二、生物防治松墨天牛措施分析
本文主要根據松墨天牛及松材線蟲病的生物學特性和發病規律,通過生物防治方法――白僵菌丸粒法、傳媒黃色梢小蠹蟲(Cryphalus falras)施藥法、染菌無紡布法和白僵菌主動傳染方法對微生物施菌防治松墨天牛的方法進行研究,選擇其中最佳的防治措施。
(一)白僵菌丸粒法
據Shimazu介紹,將麥麩皮或粉末作球孢白僵菌培養基的丸粒(7×20mm),通過打孔植入松墨天牛的蛀道,于夏季施菌丸的野外試驗結果對天牛幼蟲的殺死率在70%~80%之間。該方法也可在林間病死立木林應用,但因樹干施丸受到限制而影響效果。島津光明使用在被害樹干植入具球孢白僵菌的麥麩顆粒飼料防治松墨天牛,顆粒飼料處理部分的幼蟲平均死亡率約40%。但該方法僅適宜防治被伐原木內的天牛幼蟲,若應用到小枝條和林間被害立木上有一定的難度。
(二)染菌無紡布法
Shimazu介紹了采用無紡織物帶增加樹皮表面的白僵菌數量的方法,將白僵菌菌絲體接在混吸入瓊脂培養基的無紡織物帶(5×45mm)上,置于25℃環境振蕩培養3周,待形成分生孢子后,在夏季將這種無紡織物帶扎在有松墨天牛的病死木段或枯立木上,大大增加了樹皮表面的白僵菌分生孢子量,可取得70%~90%的天牛幼蟲致死效果。
我國也開始廣泛利用無紡布菌條防治各種天牛。王濱等利用白僵菌無紡布結合引誘劑防治鞘翅目林業害蟲,結果對松墨天牛侵染率為32.43%,對縱坑切梢小蠹達到71.67%的侵染率。并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所使用無紡布菌條上的布氏白僵菌菌株的寄主專化性。
(三)白僵菌主動傳染法
利用白僵菌主動侵染松墨天牛的生物學習性來進行防治。
(1)傳媒黃色梢小蠹蟲(Cryphalus falras)施藥法。由于小蠹本身是一種次生性害蟲,因此防止效果難以評價。
(2)白僵菌丸粒法。該方法僅適宜防治被伐原木內的天牛幼蟲,若應用到小枝條和林間被害立木上有一定的難度。
(3)染菌無紡布法。利用無紡布菌條防治森林害蟲比常規噴灑真菌殺蟲劑粉劑或油劑,更有利于孢子的存活,有利于對森林害蟲的持續控制。
利用無紡布菌條、引誘劑和引誘裝置可以使害蟲感染病原真菌后飛回林中,從而擴大防治效果,并在其感病死亡后增加林間的帶菌量,有望達到持續控制的效果。白僵菌無紡布目前被認為是用真菌防治松墨天牛最可行的方法之一,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目前我國鮮有利用該法進行林間防治松墨天牛的報道。
(4)白僵菌主動傳染法。白僵菌是松墨天牛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在許多地區是松墨天牛林間自然感病率最高的一類病菌,是當前世界上研究和應用最多的一種蟲生真菌。根據野外調查越冬昆蟲發現,因白僵菌致病而死的昆蟲,占真菌致病總數的21%。白僵菌致病力強,殺蟲譜廣,對溫血動物無害且容易培養,在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結語
自然界中,松墨天牛往往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而得病死亡。有些病原微生物(如真菌)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擴散蔓延能力,能形成不同程度的流行病,達到持續控制害蟲的效果,是自然界控制松墨天牛種群數量變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微生物控制松墨天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研究表明如何讓白僵菌的孢子有效地直接接觸到樹皮下以及樹桿內的松墨天牛幼蟲是防治的關鍵。在林間如何改進施藥方法,使孢子接種到天牛幼蟲體上,提高防治效果,一直是近些年重點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朋金和.日本國松材線蟲病發生與防治技術。安徽林業科技。森防專輯,1995,39-42
[2] 趙杰.日本的松樹萎蔫病及其防治。植物檢疫,1989,(1):54-56
[3] 楊寶君,駕長洋,王成法.國外松材線蟲病發生概況。森林病蟲通訊,1994,(5):40-42
篇3
云南曲靖市富源縣人民醫院,云南富源 655500
[摘要] 目的 對依達拉奉聯合白蛋白治療腦出血遲發性水腫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和探討。方法 隨機選擇35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間在我院進行腦出血遲發性水腫治療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與分析,對全部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在此治療基礎上行依達拉奉聯合白蛋白治療,對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結果 34例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病情獲得良好控制,出血3~4周后血腫全部吸收。1例患者腦出血部位為腦葉,應用白蛋白和依拉達奉后,病情沒有發生顯著變化,行微創手術后患者血腫得到顯著減輕。出現輕度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占1例,出現輕度肝功能轉氨酶ALT升高的患者占1例,對患者行對癥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結論 依達拉奉聯合白蛋白治療腦出血遲發性水腫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廣和應用。
[
關鍵詞 ] 依達拉奉;白蛋白;腦出血遲發性腦水腫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a)-0074-02
腦出血是臨床上非常普遍的疾病,該病的長見并發癥為腦水腫,遲發性腦水腫主要指患者腦出血發病1~2周后出現的水腫現象,能夠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本次研究特就依達拉奉聯合白蛋白治療腦出血遲發性水腫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35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間在我院進行腦出血遲發性水腫治療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7例,男性患者占28例,患者年齡范圍居于42~79周歲,年齡平均值為(56.8±3.2)歲。全部患者均于發病后24 h內入院接受治療且全部經臨床確診,患者出血量為18~19 mL,7例腦葉出血患者,12例丘腦出血患者,16例基底節區出血患者,7例2型糖尿病患者,2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對患者血腫量進行計算,參考公式為多田氏公式,3例患者出血量為41~50 mL,10例患者出血量為31~40 mL,16例患者出血量為21~30 mL,6例患者出血量為15~20 mL。遲發性腦血腫指患者發生腦出血2周且病情趨于穩定后臨床癥狀更加顯著,對患者進行腦部CT復查,結果顯示患者腦血腫未發生出血和增大現象,腦水腫帶增大現象非常顯著,血腫顏色變淡。
1.2治療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對全部患者進行臨床診斷,病情確診后進行常規治療,使用濃度為20%的脫水劑甘露醇脫水降顱壓,對全部患者應用抗纖溶藥物、對發病3 h內患者應用止血藥物,進行血壓控制,并給予對癥治療和吸氧治療。若患者有較大出血量則應用呋塞米和甘油果糖,同時應用制酸和營養神經藥物,為了避免腦出血破入蛛網膜下腔和腦室患者發生腦血管痙攣,對其應用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并進行壓瘡護理,治療24 h后對患者進行腦部CT檢查,觀察血腫的變化情況,患者活動性出血得到控制后,則停止抗纖溶藥物和止血藥物的應用[1]。治療1周后進行活血藥物的應用,根據患者病情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患者發生腦出血2周后且病情趨于穩定后臨床癥狀更加顯著,對患者進行腦部CT復查,結果顯示患者腦血腫未發生出血和增大現象,腦水腫帶增大現象非常顯著,血腫顏色變淡。將100 mL生理鹽水中加入30 mg依拉達奉進行靜脈滴注治療,于30 min內完成滴注,2次/d,每次間隔12 h,持續治療2周,靜脈滴注10~20可白蛋白,1次/d[2]。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療期間,不得使用其他任何氧自由基清除劑,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和研究,一旦出現異常需要立即進行對癥治療。
2結果
患者發生遲發性腦水腫后對其應用白蛋白聯合依拉達奉,經過治療,34例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病情獲得良好控制,出血3~4周后血腫全部吸收。1例患者腦出血部位為腦葉,出血量為40 mL左右,對其應用白蛋白和依拉達奉后,患者病情沒有發生顯著變化,為了對血腫進行有效清除,行微創手術,手術完成后患者血腫得到顯著減輕。出現輕度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占1例,Cr、BUN明顯升高,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后病情得到改善,出現輕度肝功能轉氨酶ALT升高的患者占1例,對其應用復方甘草酸苷后病情得到明顯改善。
3討論
腦出血后遲發性腦水腫按照輕重程度可分為輕度腦水腫、中度腦水腫和重度腦水腫三類,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存在意識模糊、嘔吐或者頭痛現象,并有言語功能障礙、感覺障礙以及肢體運動障礙加重等,呈癲癇樣發作,重度腦水腫患者出現中樞性高熱和持續性血壓升高的幾率較大,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腦出血患者恢復期發生死亡的主要原因為遲發性腦水腫。但是遲發性腦水腫與發病部位密切相關而與出血量關聯不大,主要發病部位為丘腦、基底節等供血不不甚豐富的部位,通過對用藥時間加以延長以及對脫水藥物用量予以增加能夠使患者顱壓得到有效降低,但是患者腦水腫無法得到有效緩解[3]。
造成遲發性腦水腫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周圍腦組織受血腫以及繼發性血腫的壓迫并造成周圍組織發生缺血現象,這一現象一直伴隨水腫現象而存在,并且患者水腫現象加重后周圍組織缺血現象也隨之加重,并最終由周圍組織缺血惡化為組織壞死;患者膠質細胞和神經元受血腫內釋放的血紅蛋白的直接影響,作為毒性介質,血紅蛋白能夠對矯治細胞和神經元造成嚴重損傷,血紅蛋白、凝血酶及其代謝產物等由血腫釋放出后能夠導致患者血管痙攣并引發腦缺血,誘發遲發性腦水腫,相關研究表明,血腫內凝血酶可持續釋放較長時間,通常為2周,而血紅蛋白釋放時間更長,通常為3周左右;缺血再灌注與腦水腫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腦組織無法代謝脫水劑甘露醇,腦出血對患者血腦屏障造成損壞,經由損壞的血腦屏障,甘露醇可抵達血腫,并在血腫局部大量積聚,導致局部高滲的形成,使患者局部腦水腫癥狀加重。吞噬細胞可緩慢清除甘露醇,但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水腫消退效果;治療過程中難以并對血壓做好也有效控制,過高血壓容易加大高灌注的發生率,導致腦水腫現象加重,而過低血壓則會加大腦低灌注的發生率,導致腦缺血現象加重[4]。
作為強力抗氧化劑和羥自由基清除劑,依拉達奉能夠使自由基濃度得到有效降低,并對神經細胞、血管內皮細胞以及腦細胞的氧化損傷和脂質過氧化進行有效抑制,使血管源性和細胞毒性腦水腫得到減輕,對腦細胞進行有效保護,并具有加速修復患者神經的功能。作為人體肝臟合成的高度可溶性大分子蛋白質,白蛋白很難透過半透膜,進行白蛋白的應用能夠使患者血漿膠體滲透壓得到有效提高,并使血腫周圍腦水腫得到游戲哦啊減輕,能夠使脫水作用維持較長時間,而且具有擴容功效,能夠使患者微循環得到有效改善,從而避免或者降低紅細胞聚集以及微血栓的形成幾率。依達拉奉聯合白蛋白治療腦出血遲發性水腫臨床療效顯著,安全可靠[5]。
本次研究中,34例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1例患者腦葉出血患者病情沒有發生顯著變化,行微創手術后患者血腫得到顯著減輕。出現輕度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占1例,出現輕度肝功能轉氨酶ALT升高的患者占1例,對患者行對癥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以上統計數據表明,依達拉奉聯合白蛋白治療腦出血遲發性水腫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使患者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和優化,值得推廣和應用到臨床治療中去。
[
參考文獻]
[1] 黃忠衛.腦出血后遲發性腦水腫12例臨床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2,11(20):144-145.
[2] 陳勇,高林,常娜.依拉達奉治療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6):104-105.
[3] 黃圓圓.腦出血后遲發性腦水腫與纖維蛋白原等相關因素的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1,18(30):174-175.
[4] 劉培華,范良軍.腦出血后腦水腫的發病機制[J].醫學綜述,2009,15(11):153-154.
篇4
【關鍵詞】 他克莫司軟膏;窄譜中波紫外線;白癜風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113
在現代臨床研究治療中, 色素脫失性皮膚黏膜疾病被稱之為白癜風, 白癜風發病機制不明確。現代治療方法雖然有很多種, 但是局限性太高, 療效不穩定。對本院2011年6月~ 2012年12月接受治療的80例白癜風患者, 進行研究治療, 療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接受治療的80例白癜風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本次實驗研究已經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和患者家屬都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女25例, 男15例, 年齡21~75歲, 平均年齡(47.21±9.63)歲。病程4~17年, 平均病程(11.47±1.27)年。觀察組中女22例, 男18例, 年齡19~73歲, 平均年齡(45.23±9.43)歲。病程5~16年, 平均病程(11.51±1.47)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 都符合白癜風診斷標準。排除皮膚腫瘤患者、免疫抑制治療患者、放療患者、光敏感患者, 排除哺乳期婦女, 排除妊娠期婦女[1]。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他克莫司軟膏進行治療, 將他克莫司軟膏外敷在患處, 2次/d, 治療時間為3個月。觀察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患者同樣采用他克莫司軟膏外敷在患處, 2次/d, 加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進行照射治療, 治療儀購買自德國Waldmann公司的UV1000L(TL-01)型號紫外線照射儀。照射波長為310~315 nm, 峰值為311 nm。最大照射劑量為3.7 J/cm2, 照射2次/周, 1個療程為10次[2]。治療3個療程后, 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
1. 4 療效判定及評價標準[3] 依據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白斑全部消失, 皮膚恢復正常, 判定為治愈。患者白斑消退大半, 皮膚恢復面積占皮膚損傷面積>50%, 判定為顯效。患者白斑消退少部分, 皮膚恢復面積超過損傷面積的10%~50%, 判定為有效。患者白斑沒有消退, 甚至擴大, 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7.5%,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5%,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都有輕微的局部皮膚瘙癢和灼熱感, 隨著治療進程, 癥狀減輕, 后期消失。
3 小結
在現代臨床研究治療中, 白癜風患者機體血清和皮膚損傷組織液中的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IL-2)受體遠遠高于普通人群, 和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以及T細胞活化狀態有關聯, 表示T細胞介導的免疫異常對于白癜風的發病有極其重要的關聯[4]。
臨床治療白癜風的方法主要有準分子激光、窄譜中波紫外線、光化學療法、免疫調節劑等。本次實驗采用他克莫司軟膏是一種新型的外用免疫抑制劑, 主要靶細胞就是T淋巴細胞。他克莫司軟膏可以阻斷機體局部T淋巴細胞的增殖和活性, 同時對于細胞因子的產生起到抑制作用, 例如抑制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5(IL-5)、IL-2、干擾素-γ的釋放, 抑制鈣調神經磷酸酶的活性, 抑制T細胞的活化和增生[5]。
本次研究,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對于白癜風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 療效顯著, 安全性高, 具有臨床價值意義, 可以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2, 37(7):440.
[2] 欒紅. 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療效和安全性探討.山東醫藥, 2010, 49(7):12-13.
[3] 陳自學, 魏芳, 張雷.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0, 5(3):11-12.
[4] 潘志福.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的效果分析.實用醫技雜志, 2010, 2(3):15-16.
篇5
白癜風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易診難治。我科采用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照射聯合補骨脂注射液治療白癜風,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病例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25例均為我科2008年7月-2011年6月臨床診斷明確的靜止期白癜風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12-48歲,病程1個月-8年。其中局限型5例,散發型3例,泛發型15例,肢端型2例;皮損分布于面部、頸部、肩部、腰部、背部、腿部和手足等部位。所有患者近兩周內未接受過糖皮質激素、紫外線照射、光感藥物治療及其他系統用藥,無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禁忌癥。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KN-4004型紫外線光療儀(江蘇科諾醫療儀器有限公司),根據既往其他患者的最小紅斑量(MED)確定初始劑量為0.5J/cm2,以后每次照射將劑量增加0.1J/cm2左右,直至患者出現紅斑反應,采用此劑量繼續治療,最高劑量可以達到2.8J/cm2,每周2次,治療時間為3-8個月。照射時須注意防護眼睛及正常皮膚,并于照射前1小時肌肉注射補骨脂注射液2ml。對照組采用甲氧沙林(片)5mg/kg,口服,每周兩次,甲氧沙林溶液白天外用一次,連用3-8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性皮膚病學組指定的白癜風療效標準〖1〗判定療效。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皮損面積的50%;好轉: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為皮損面積的10%-49%:無效:白斑無色素再生或范圍擴大,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治療組患者接受NB-UVB治療后,最快于照射4次后白斑區出現色素島,大部分患者于照射 8~12次(4-6周)后白斑區色素開始恢復。對照組患者多在治療1.5~2.0個月時白斑區出現色素島。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和8個月時的療效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白癜風患者治療3個月和8個月的療效比較
治療8個月時與對照組比較,x28.33,p
1.5 不良反應:治療組少數患者訴治療期間皮膚瘙癢,偶感刺痛,經對癥處理和減少劑量后均緩解。未出現明顯的光毒反應或光敏反應。對照組有3例出現紅斑,2例出現水皰、灼痛,經對癥處理和減少次數后均緩解。
2 討論
白癜風是一種難治的皮膚病,病因不明,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2〗。目前雖采用補骨脂素長波紫外線、口服和外用糖皮質激素、表皮移植、308nm準分子激光等方法治療,但這些療法各有利弊。Puva療法不適用于12歲以下兒童,有光毒反應及致癌性。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有一定不良反應,如體重增加、多毛、皮膚萎縮痤瘡樣丘疹等。表皮移植僅適用于穩定期白癜風,且費用高,不適用于大面積患者。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效果好,但設備昂貴,收費較高,患者難以承受。NB-UVB療法較上述療法有如下優點:無光敏性及光毒反應;長時間照射皮膚無過度角化;無需外用補骨脂素;累計照射劑量小;色素恢復較一致;致癌性小;而且操作簡單,方便,療效好,不良反應少,費用低廉,患者容易接受。NB-UVB以60%的有效率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一般要求連續治療6-12個月〖3〗。白癜風受累和未受累的表皮內過氧化氫酶水平都低,表皮內H2O2增多,對黑素細胞有毒性作用,而NB-UVB照射可激活假性過氧化氫酶,他將H2O2分解為H2O和O2。NB-UVB照射可促進人角質形成細胞(KC)釋放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他是黑素細胞有絲分裂原;UVB還促進KC分泌內皮素-1,引起黑素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時UVB的免疫抑制作用能使移行及增值的黑素細胞免遭破壞〖4〗。
補骨脂為豆科類植物Psoralea Cory Lifolia L的果實,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為其主要成分,具有抗腫瘤、促進皮膚色素再生、抗衰老等多種藥理作用,其單一或復方制劑用于白癜風的治療已有多篇文獻報道〖5〗。
觀察結果顯示,療效與皮損的部位和病程有關。面部.頸部和肩部的色素恢復好,尤其是面部療效好與軀干部,手.足部位的療效最差。病程短的起效快,療效好:而病程長的起效慢,療效較差。療效與患者的年齡.性別.皮膚的類型無明顯相關性。部分患者最快于照射4次后白斑區出現色素島,NB-UVB照射3個月后有效率為32%,8個月后有效率為80%,NB-UVB照射8個月后的有效率明顯高于3個月的有效率,提示NB-UVB的療效與治療時間成正比。
NB-UVB聯合補骨脂注射液治療白癜風具有見效快、療效好、依存性較高、不良反應小的優勢,可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性皮膚病學組.白癜風的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1):65
[2] 李志強、高天文、趙小東,等.白癜風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細胞膜表面抗原自身抗體的檢測〖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1,34(3):268-270
[3] 于葉、閩仲生,他卡西醇軟膏聯合窄譜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7,36(7)465
篇6
[關鍵詞]中藥;他克莫司軟膏;卡介菌多糖;白癜風;治療
[中圖分類號]R75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8-1396-03
白癜風為一種色素生成障礙性皮膚病,皮損處黑素的生成減少或消失。酪氨酸酶是皮膚黑素合成的關鍵酶,其活性降低可使黑素生成減少。離體及動物實驗發現某些中藥對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并可促進黑素細胞增殖及黑素顆粒形成[1-3]。目前,白癜風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認為與自身免疫有關[4]。本文選擇對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及對動物致色素作用的中藥,組成中藥復方配合免疫調節劑(即他克莫司軟膏外用、卡介菌多糖注射液)肌注治療白癜風患者,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172例尋常型白癜風患者均為我院2004年10月~2010年10月門診患者,其中男104例,女68例,年齡16~68歲,平均33.5歲,病程3個月~20年。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87例,其中散發性46例,局限性41例;進展期45例,穩定期42例;對照組85例,其中散發性42例,局限性43例;進展期44例,穩定期41例。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白癜風分型及分期、皮損嚴重程度及部位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按照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皮膚病學組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草案)(2003年修訂稿)[5]進行分型及分期。
1.2排除標準:①近2月內未接受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紫外線及光感性藥物的系統治療和外用治療;②對他克莫司藥物有過敏者;③伴有心、肝、腎及血液系統疾病等;④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3方法
1.3.1 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中藥方劑,旱蓮草12g、女貞子15g、雞血藤15g、刺蒺藜9g、黑芝麻15g、黃芩9g、蘇葉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服;0.1%他克莫司軟膏(普特彼,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外用,每日兩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湖南九芝堂斯奇康制藥有限公司),2ml肌注,隔日一次。對照組:0.1%他克莫司軟膏外用,每日兩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注,隔日一次。兩組治療期間均每月隨訪一次,治療3個月后判定療效。
1.3.2 安全性評估:根據臨床隨訪、不良反應記錄結果予以綜合評價。
2 療效判定標準[5]
每例患者選取一塊靶皮損,記錄其面積,觀察色素恢復情況。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50%;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50%;無效:白斑無變化或擴大。顯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 結果
3.3 不良反應:治療組87例口服中藥方劑患者,開始有3例出現輕度的胃腸道反應,有1例輕度惡心,2例輕度腹瀉,停用2~3天后癥狀好轉,繼續服藥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他克莫司外用局部皮膚出現9例一過性瘙癢,分別為治療組4例和對照組5例,不影響治療。
3.4 隨訪:172例患者中有108例療程結束1年后進行了隨訪,部分患者出現白斑擴大,其中治療組4例,均發生在半年后;對照組9例,其中3例發生在半年內,6例發生在半年后。
4 討論
近年來,自身免疫致病學說受到重視,研究發現白癜風患者血清中的抗黑素細胞IgG、IgM抗體增高,通過補體選擇性損傷體外培養的黑素細胞[6]。白癜風患者T細胞亞群存在異常,有研究發現非節段性活動期白癜風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Foxp3+調節性T細胞數目減少,且發現外周血和培養的CD4+CD25+T細胞上清中TGF-β1降低[7-10]。因而免疫調節和促進黑素生成是白癜風治療的重要方面。
他克莫司(Tacrolimus)是從土壤真菌(鏈霉菌)中提取的一種大環內酯類化合物,屬于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對T淋巴細胞有選擇性的抑制作用,通過抑制Th細胞釋放IL-2、IL-3、IFN-γ,并抑制IL-2R的表達,促進TGF-β的分泌而發揮強大的免疫抑制作用[11-12]。此外,他克莫司還可通過影響角質形成細胞而促進黑素細胞向黑素母細胞的生長,創造有利于黑素細胞遷移的環境[13]。經過多年的臨床使用,他克莫司用于治療白癜風已獲得較好的評價。卡介菌多糖核酸是將卡介菌經熱酚法去除菌體蛋白質,提取的菌體脂多糖等有效活性成分,為含核酸、多糖等十多種免疫活性物質的新一代免疫調節劑,可通過刺激機體的細胞免疫,調節和恢復體內輔T淋巴亞群的平衡,同時起到平衡體液免疫而調節人體免疫功能。
祖國醫學認為白癜風的發病機理是六外襲,郁于經絡;肝郁氣滯,氣血不和;肝腎不足,水火失濟[14]。我們通過前期體外酶學實驗、棕色豚鼠動物模型的致色素實驗及分子生物學研究[1-3],找出對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促進黑素細胞增殖和黑素顆粒生成及上調酪氨酸酶基因表達而促進酪氨酸酶合成的中藥,組成中藥復方,本方用旱蓮草、女貞子、黑芝麻滋補肝腎以壯根本,這三種中藥并有烏須發的功用,還有助于白斑的再著色,三者中又以旱蓮草對豚鼠皮膚酪氨酸酶mRNA的表達,DOPA陽性細胞和含有黑素的細胞數的上調作用最強,作為主藥,女貞子、黑芝麻作為輔藥,蘇葉發散風寒,刺蒺藜祛風活血,黃芩清熱燥濕,以驅外邪,雞血藤行血補血,作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作為使藥。在此基礎上聯合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他克莫司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白癜風患者,從細胞免疫、體液免疫、黑素生成等多個環節進行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經過隨訪發現其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白癜風患者皮損的穩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之力,涂彩霞. 56種中藥乙醇提取物對酪氨酸酶活性影響及動物致色素作用的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1,34(4):284-285.
[2]涂彩霞,張榮鑫,劉亞玲,等.18味中藥乙醇提取物對小鼠B16黑素瘤細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7):393-395.
[3]涂彩霞,張榮鑫,馬景昕,等. 6味中藥乙醇提取物對小鼠B16黑素瘤細胞酪氨酸酶及其相關蛋白1/2 mRNA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40(2):104-106.
[4]Borderé AC,Lambert J,van Geel N.Current and emerging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vitiligo[J].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2009,2:15-25.
[5]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7):44.
[6]李志強,高天文,馬翠玲,等. 白癜風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細胞IgG、IgM抗體的檢測及補體介導的血清細胞毒反應[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0,29(5):258-260.
[7]白明輝,王競,涂彩霞,等.白癜風患者外周血CD4+CD25+調節性T細胞的檢測[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9,42(7):460-463.
[8]王競,涂彩霞,張蘊穎,等. 白癜風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和CD4+CD25+HLA-DR+T細胞的測定[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1):54.
[9]Tu CX,Jin WW,Lin M,et al.Levels of TGF-β(1) in serum and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CD4(+)CD25 (+) T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non-segmental vitiligo[J].Arch Dermatol Res,2011,303(9):685-689.
[10]李泓馨,王華,高天文.尋常型進展期白癜風患者外周血CD4+ CD25+調節性T細胞檢測[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8,37(11):714-716
[11]Caproni M,Torchia D,Antiga E,et al. The effects of tacrolimus ointment on regulatory T lymphocytes in atopic dermatitis[J].J Clin Immunol,2006,26(4):370-375.
[12]Berti S,Buggiani G,Lotti T.Use of tacrolimus ointment in vitiligo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therapy[J]. Skin Therapy Lett,2009,14(4):5-7.
[13]Lan CC,Chen GS,Chiou MH,et al.Fk506 promotes melanocyte and melanoblast growth and creates a favourable milieu for cell migration via keratinocytes:possible mechanisms of how tacrolimus ointment induces repig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vitiligo[J].Br J Dermatol,2005,153(3):498-505.
篇7
一如既往,
突破阻礙,
來到現在。
古老神圣的尼羅河,
訴說著過去的往事!
風中頭發,
河邊少女,
憂郁琴聲,
獨特風景。
此生為這是而點亮,
塵封往事擁抱將來!
雨中百合,
天邊彩虹,
霧中世界,
晴天霹靂。
篇8
【關鍵詞】 白芍總苷;維生素D3;類風濕關節炎;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10
Key words: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vitamin D3;rheumatoid arthritis;IFN-γ;IL-10
白芍總苷(TGP)與維生素D3是近年來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顯著療效的藥物。TGP是從白芍干燥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含有芍藥苷、羥基芍藥苷、芍藥花苷、芍藥內酯苷等。藥理研究表明,TGP具有多種途徑抑制自身免疫反應[1],以及抗炎、止痛、護肝等作用,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維生素D3不僅參與鈣、磷代謝,改善類風濕關節炎(RA)局部乃至全身的骨質疏松,而且還具有明顯的免疫調節作用。它可以抑制自身反應性T細胞的增殖和活化;減少T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IL)-22、干擾素γ(IFN-γ)等細胞因子;抑制巨噬細胞產生IL-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IFN-γ等[2],提示它對RA的發病過程可能有抑制作用。為進一步了解TGP聯合維生素D3在治療RA中的免疫機制,筆者研究了TGP聯合維生素D3輔助治療前后RA患者血清中IFN-γ、IL-10水平的變化,探討TGP聯合維生素D3對Th1/Th2型細胞因子的不同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4月-2007年4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RA患者60例,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院(ACA)1987年修訂的RA分類標準[3],且肝腎功能正常。根據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指數等因素將患者配對后,隨機分為TGP聯合維生素D3治療組(治療組)與非TGP聯合維生素D3治療組(對照組),每組各40例。2組患者用藥前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好的可比性,見表1。另選年齡、性別匹配健康獻血者30名,其中男性4名,女性26名,年齡(40±6)歲,為健康對照組。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略)
1.2 治療方案
對照組:雙氯酚酸鈉腸溶片(北京諾華制藥,批號H20023517) 50 mg,口服,每日2次;甲氨喋呤(上海信誼藥廠,批號H20030534) 10 mg,靜脈注射,每周1次;來氟米特(江蘇欣凱制藥,批號H20050819)20 mg,口服,每日1次。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加TGP(深圳三九制藥,批號20040801),每次0.3 g, 3次/d口服,1周后增至每次0.6 g,2次/d;維生素D3(江蘇南通制藥,批號H20050815)60萬U,肌注,每周1次,共用藥12周。
1.3 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10的測定
留取健康獻血者及RA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采用晶美生物公司分裝試劑盒,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IFN-γ、IL-10水平。根據試劑盒提供的說明書進行操作,每個樣本和標準品均設復孔。
1.4 RA患者病情活動性及療效評價
根據下列指標對患者的病情活動性及療效進行評價[4]: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包括雙手近端指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及膝關節,共28個關節)、壓痛關節指數(0=無壓痛;1=輕度壓痛,被動活動不受限;2=中度壓痛,被動活動輕度受限;3=重度壓痛,被動活動嚴重受限)、晨僵時間和平均握力、關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0軟件做統計分析,統計數據用x±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的差異采用配對資料的t檢驗分析。所有統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P
2 結果
2.1 2組治療前后及健康對照組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2組RA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FN-γ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經TGP聯合維生素D3治療后,RA患者血清中的IFN-γ水平均明顯降低(P
2.2 病情活動性及療效評價
治療12周后,2組晨僵、平均握力、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壓痛關節指數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P0.05)。2組患者關節功能均有明顯提高。實驗室指標RF、ESR和CRP均值治療后均低于治療前,但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觀測指標比較(略)
3 討論
RA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有研究證實,在異常增生的血管翳和滑液中有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滑膜細胞與浸潤細胞間相互作用產生許多促炎介質、細胞因子和粘附分子,他們在RA發病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中,活化的輔T細胞(Th)、巨噬細胞產生IL-1、IL-2、IL-6、IL-8、IFN-γ、TNF-α等細胞因子,作用于滑膜細胞、軟骨細胞,使之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前列腺素等,致關節組織溶解破壞[5]。臨床上表現為關節腫、痛、晨僵、ESR增快、CRP升高,X線示受累關節骨質疏松和破壞。可見T細胞在RA發病中占主導地位。
白芍來源于毛莨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肝和營、柔肝止痛、酸甘化陰、酸收甘緩、暢通血脈等作用,主要用于頭痛眩暈、脅痛、四肢攣痛、頑痹不仁等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炎、肝硬化治療中重要的組方藥物之一。近年來大量的藥理和臨床實驗證實,TGP具有抗炎和機能依賴性免疫調節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雙向調節免疫細胞功能的特性。TGP具有促進刀豆蛋白A(ConA)時間依賴性誘生Th細胞(12 h)和Ts細胞(40 h),并且分別拮抗環孢素A抑制Th 細胞誘生和左旋咪唑抑制Ts細胞誘生的作用[6]。提示TGP促進不同的T淋巴細胞亞群的誘生有明顯的機能依賴性特征。
維生素D是人體必需的激素類物質,以其活性形式1,25-二羥維生素D3[1,25-(OH)2D3]與其受體(VDR)結合發揮作用。其傳統生理作用是與小腸、腎、骨組織等部位的受體作用,調節骨鹽代謝。近年來研究發現,人胸腺髓質細胞、外周血單核細胞和激活的T、B淋巴細胞也表達VDR。體外實驗證實,1,25-(OH)2-D3與胸腺髓質細胞的VDR結合后,髓質細胞因植物血凝素(PHA)和IL-1或IL-2刺激引起的增殖反應受到抑制;進一步研究發現,它是抑制胸腺基質樹突狀細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因子,從而抑制免疫反應[7-8]。Cantoma等[9]發現,在類風濕關節炎疾病動物模型的飼料中添加1,25-(OH)2D3可預防關節炎的發生。認為其機制可能在于活性維生素D抑制了致關節炎性細胞因子如IL-2、IFN-γ、TNF-α的產生,從而抑制了關節滑膜的增生以及關節軟骨和骨的損害。以上結果表明,維生素D可以抑制T 細胞的活化和增殖,并抑制其分泌細胞因子,因而它既可能改善關節局部骨質破壞,又具有明顯的免疫抑制作用。
鑒于TGP及維生素D的上述作用,我們設計加用TGP聯合維生素D3輔助治療RA,檢測了TGP聯合維生素D3輔助治療前后RA患者血清中的IFN-γ、IL-10細胞因子水平,試圖分析TGP聯合維生素D3對體內Th1及Th2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經TGP聯合維生素D3輔助治療12周后,RA患者的IFN-γ顯著下降,而IL-10的水平顯著升高。而且,TNF-γ與IL-10變化與RA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改善程度一致。這些發現說明TGP聯合維生素D3下調Th1的活性而上調Th2的表達可能是其增強抗炎性作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機制所在。
參考文獻
[1] 周 強,栗占國.白芍總苷的藥理作用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3,22(11):687-691.
[2] Maurizio Cutolo, Kati Otsa, Maria Uprus. Vitamin D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Autoimmunity Reviews,2007,7:59-64.
[3] Arnett FC, Edwothy SM, Bloch DA, 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1988,31:315-324.
[4] Felson DT, Anderson JJ, Boers M,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preliminary defintion of improve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1995,6:727.
[5] Panayi GS, Corrigall VM, Pitzalis C.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the role of T cells and other beasts[J]. Rheum Dis Clin of North Am,2001,27(2):317-334.
[6] 王興旺,陳敏珠,徐叔云.白芍總甙對T淋巴細胞亞群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2,8(5):340-341.
[7] Lageraine C, Lebranchu Y. Effects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on dendritic cells and tolerance induction[J]. Transplantation, 2003,75(9 suppl):37S-42S.
篇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3)04-0040-02
【關鍵詞】缺血性中風;疏血通注射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缺血性中風發病急,病情變化迅速,致死率、致殘率高,嚴重威脅人民健康。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用疏血通注射液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進行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缺血性中風患者共98例。隨機分組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齡42~76歲,平均58.4歲。對照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齡41~78歲,平均57.2歲。兩組年齡、性別、發病時間、高危因素、梗死部位、面積大小、發病及診治時間、并發癥等情況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選例標準 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的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證實為腦梗死,發病到住院不超過2d的中風急性期患者為觀察對象,并采用《規范》分項記分,于觀察前后進行統計。
1.3 療效評定 按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按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值及病殘程度分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包括惡化及死亡)4組。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在控制血糖等基礎病變的同時,治療組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制藥廠生產)8ml加入0.9%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800mg加入0.9%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4d為一個療程。對照組用維腦路通400mg加入0.9%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胞二磷膽堿500mg加入0.9%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4d為一個療程。兩組同時輔以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2 結果
兩組治療結果療效比較見表1,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疏血通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性小動脈硬化,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壓下降、血流緩慢、血流較少、血黏度增高和血管痙攣等情況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疏血通注射液是由動物中藥精制而成的復方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水蛭和地龍兩味動物中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為水蛭素樣物質和蚓激酶樣物質,并含抗血栓素、氨基酸、蛋白質等,具有擴血管、改善微循環,抗凝、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中纖維蛋白原、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血液粘滯性,減少自由基、減少和保護組織細胞的損傷以及營養組織細胞等多重作用[3]。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是神經復能劑,主要成分為去蛋白的牛血衍生物,含低分子肽和核酸衍生物,能提高腦細胞能量代謝率,為腦細胞提供較高能量,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本觀察結果表明,在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有效率達93.75%,對照組有效率達80.77%,二者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疏血通注射液可通過擴張血管,增加側支循環血量來增加缺血區的供血和供氧,改善缺血區半暗帶腦組織,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而且其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的降低,還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為腦細胞提供較高能量,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故二藥聯合應用能起到很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篇10
愛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人的天性。因此,逛商場基本上是女人的專利,小語也不例外,而逛商場首先光顧的當然是服裝部。“小語,快來,我敢打包票,這條裙子你穿絕對適合。”可兒指著一條白色長裙對小語喊道。“小語,你去試一試嘛!”
“不太好吧!”
“那有什么關系,如果合適,干脆就買了吧!”
“那倒是!”小語拿起裙子走進試衣間,憶錦和可兒仍然在尋找合適自己的衣服,過了一會,一身白裙的小語走了出來。
“怎么樣?憶錦、可兒。”
“哇!小語,這衣服簡直是為你量身計做的,我要是男孩子,不追到你決不罷休。”可兒故作夸張的說,小語的確是天生的衣架子,這襲白裙雖然樣式簡單,但簡單中透著大方,素潔中透著高貴,尤其是穿在小語身上,絕對的清麗脫俗。
“小語,你轉個圖來看看。”憶錦是出了名的挑剔,小語輕輕地轉了一個圈。
精品范文
1風中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