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子范文

時間:2023-04-04 21:41: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照鏡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公雞照鏡子

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 二年級4班 劉洋

一天,一只驕傲的大公雞,昂首挺胸地走過一面明亮的鏡子,

它看到鏡子里有一只和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大公雞。

于是,大公雞帶著疑問,走近去和鏡子里的大公雞說話。“喂!你是誰啊!你怎么可以和我長得一模一樣啊!”鏡子里面的大公雞卻一句話也沒回答。大公雞生氣了,他開始用嘴巴去啄鏡子里的大公雞,這樣一來,大公雞的嘴唇破皮了,大公雞還是不服輸。它又用翅膀拍打著鏡子里的大公雞,臉上漲得通紅,三根羽毛隨之飄落在地上,幾次三番的“搏斗”,讓大公雞泄氣了許多。

后來,它仔細地瞧瞧鏡子里的大公雞,靜靜地想了一會兒,它明白鏡子里的大公雞原來就是它自己的影子。

篇2

我愛照鏡子

喜歡照鏡子?那一定是臭美吧!說實話有幾個人不喜歡臭美呢?

我喜歡照鏡子,看我那水汪汪的眼睛,真是讓人喜歡,人們都說我的眼睛會說話。我的鼻子還算對得起觀眾,接下來就跟你們說說我這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吧!別看我的嘴巴小,可能拍馬屁。吹牛皮呢。我可是樣樣精通,我留著一條長長的馬尾辮,走起來一甩一甩的。

我喜歡我的性格,我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我特喜歡彈鋼琴,每當自己不高興的時候,彈一會鋼琴就能讓自己輕松愉快。

怎么樣?人無完人,雖然我有許多缺點,但我一定會努力改正。

篇3

到了公園,離哈哈鏡館還很遠,就聽到那里不時傳出哈哈的大笑聲,為了不笑,我故意板著臉,一本正經地往前走。

進了哈哈鏡館,只見迎面走來一個人,后背羅鍋,前胸突起,右臉鼓著個大包,左臉陷個大坑,更難看的是,兩只眼睛,一個大的像雞蛋,一個小的像綠豆。“哎呀!這是誰呀!怎么長得那么難看!”媽媽看著我的神情,用手指點著我說:“這就是你呀!”“哈哈……”我忍不住大笑起來,連眼淚都流出來了。

這時,爸爸在另一面鏡子前招呼我:“然然,快過來看呀!”我跑去一看,呵!我和爸爸都變成巨人了,光眼珠就有足球那么大,兩只大門牙,像兩把鐵鍬。我和爸爸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我們繼續看下去,有的鏡子照出人來又圓又扁,活像一個大磨盤上長出了鼻子和眼睛;有的鏡子照出人來又矮又胖,圓滾滾地像個皮球……,館里的十幾面鏡子,每面鏡前都有許多人捧腹大笑。

篇4

一位媽媽的困惑最近發現女兒有一個問題,她每天早晨起來,待在洗漱間里半天都不出來,一開始我很擔心,以為她在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事,后來有一次當我推開門的時候,發現她一直在鏡子前面對著鏡子微笑,做各種表情,給自己梳各種各樣的發型。早上上學的時間非常緊張,她在鏡子前面還這么浪費時間,我非常生氣,當時就訓了她。可是并沒有奏效,一個月以后,她在書房里看書,我推門進去給她送牛奶,發現她正對著鏡子咧著嘴笑,不知道她在干什么。我非常擔心,是不是女孩子進入青春期都會這樣?我做些什么能讓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而不是自己的形象上呢?

照鏡子的象征意義是找自己,想知道“我是誰”,這是一種重要的自我意識覺醒。這個女孩從鏡子里找自己可愛的樣子,是在喜歡和接納自己,這需要一定的勇氣。我們看到很多人不敢對著鏡子笑,那是他不喜歡自己,不敢認同自己,甚至有人不敢照鏡子,因為他看到鏡子里面的自己會很難過。太愛照鏡子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自戀,自戀是青少年成長必需的東西,每個孩子都是從自戀發展到去愛別人。如果她愛照鏡子,就說明她喜歡自己,這也是一件好事。

照鏡子和學習并不是對立的關系,其實這是兩件事,盡管在時間上它們可能有沖突,但就事情本身而言并沒有矛盾。喜歡自己的人會更追求完美,學習上也要求比別人強。不喜歡自己的人破罐子破摔、不好好學習的可能性會更大。這位母親看到自己的女兒這樣做,一是應該考慮該給她買漂亮的衣服,考慮她的形象,二是自己也要學著真正開始欣賞女兒,嘴上說出來對女兒的喜歡。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喜歡女兒,女兒就不會太依靠鏡子找自我好感。因此,要讓她知道不一定照鏡子,通過別人的眼睛也能夠看到自己的美。

愛照鏡子是少年心理發展的一個象征階段,過一段時間就會自行消失。事實上媽媽的擔心來源于她太在意孩子的學習,希望孩子是一個規規矩矩的沒有什么想法的乖女孩。但這不可能,因為現在的社會很豐富,一個已經上初二的女孩,正是聯想很豐富的時候,每天她大腦里都會有很多豐富的想象。這是一種適應環境的能力,沒有想象的人是很糟糕的,不可能學習好。

實際上這個媽媽應該感到高興,女孩做作業時,對著鏡子笑一笑,取悅自己,可以達成對緊張的緩沖。家長需要跟孩子講的就是要協調好時間,比如說早上起來,梳妝的時候對著鏡子笑一笑,睡覺以前照一照,平時在她的房間里不要放鏡子,尤其是不要在書桌上放鏡子。因為鏡子有很多神秘體驗,很容易把孩子的眼睛抓過去,與其控制,不如預防,把鏡子拿走,但可以在客廳里放一面大鏡子,讓孩子能夠觀察到自己的舉止、面容和微笑。

篇5

張校長的話時常回響在我的耳邊,每每想起,我就會不自覺地拷問自己:“照鏡子”會為我帶來怎樣的教育感悟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很想從多年的從教經歷中感悟出來,但是,這個問題就像是一條輕靈的小魚,在思維的大海中暢游,想去抓住它時,它又倏地不見了。我明白,要想捕捉到“照鏡子”中的教育感悟,除了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外,抑或還需要“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際遇吧!此后,尋找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際遇便成為了凝聚我心頭揮灑不去的一團烏云……

最近,偶然的一件事,卻撥開了凝聚我心頭多年的烏云,讓我對“照鏡子”這一行為有了一種別樣的感悟。

那是在去年教師節的早晨,我剛坐到辦公桌前,一張精美的賀卡悄然映入我的眼簾,打開賀卡,上面寫到:“敬愛的李老師,您好!我是你以前教過的學生王小雨。首先祝您節日快樂!在過去的幾年里,很感謝您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你在我的心中更像一面心靈的鏡子,你用你那無私的關愛溫暖著我們,你的一言一行讓我有著一種去刻意模仿的沖動……”

手里拿著賀卡,我不禁陷入無盡的沉思中:我是王小雨同學心靈的鏡子,我心靈的鏡子又是什么呢?

思索著上面的問題,回想起張校長說過的話,我忽然頓悟:當我照鏡子時,從鏡子中看到的僅是我的衣冠、容貌,如果對著鏡子反思過去,鏡子就會映射出我以前的言行,久而久之,眼前的鏡子就會變成一面能指引我行為的“心靈的鏡子”。如果說“心靈的鏡子”是開在我心中的一朵馨雅的小花,那么,它的根只有一個,那就是:愛!這種無私的愛,在不久的將來,會像雪花,飄飄揚揚,飄落在我周圍人的心上,也許它并沒有過多的重量,卻融化為水,滋養著我周圍人的心靈。

也許我們每位教師對照鏡子的感悟以及對“心靈的鏡子”的理解都會不盡相同,但我相信我們對教育的那份執 著,對學生的那份無私的愛卻是一定相同的。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教師應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向往,在抵御種種誘惑、迷茫、困頓的同時,在生活中處處顯現出我們的愛;我們教師應有一種理解、寬容、博愛的情懷,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為學生展現出我們寬廣的愛;我們教師還應有一種自律、自謙、自勵的精神,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為他人表現出質樸的愛;我們教師更應有一種淡泊明志、開拓創新、樂于奉獻的品質,在不斷超越自我的同時,為教育釋放出最純真、最無私的愛!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綠葉”事業,也就意味著我們選擇了平凡,也許我們的一生很難成就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愛,也一定能收獲暗香疏影、姹紫嫣紅的桃李芬芳!

篇6

從前森林里,丑小豬自己一人在玩。忽然傳來叫聲:“救救我,救救我!”丑小豬過去眼來是一個鏡子壓在了石頭下。丑小豬過去幫忙,拿出來一看原來是很漂亮的鏡子!看里面還是丑丑的臉,就扔掉,剛要走鏡子說:“好心的豬姐姐救救我吧!”丑豬吃驚的說:“你會說,說話”“我是這鏡子的精靈把我帶走吧!我會讓你變美!”

小豬把她帶回走路上。小豬越來越變美了,他邊走邊看見好多人在說他美。小鏡子把它變美了,因為他救了一個生命,得到了精靈的回報。而剛好家里有了一個鏡子小豬開心得想。隨后豬爺爺的病好了起來!

別人再也不說丑小豬了而說小豬妹了!一家人得到了回報快快樂樂的生活了!

喀什市十小五年級:我是娜迪熱

篇7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利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鏡像自我”理論。他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意識是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根據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而發展起來的,這個過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進行著。庫利將之形象地比喻為:將他人看作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中可以照出我們自己的樣子,而我們從鏡子中看到的那個樣子就構成了我們的自我。

從3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從生理層面進入了社會層面,他們開始從外貌、性格、人際交往等方面認識和評價自己。這個過程中,怎樣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呢?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

――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要一致

情景一:晚飯后,爸爸興致勃勃地教小天下圍棋,小天老是聽不懂爸爸的講解,爸爸急了,訓斥他:“你怎么這么笨呀!”小天抬起頭來,一臉困惑:“爸爸,昨天你還夸我聰明,今天又罵我笨,我到底是聰明還是笨呢?”

學齡前的孩子處于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最容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家長很自然地成為“第一面鏡子”,映照出孩子的很多個第一次。

作為重要的“第一面鏡子”,家長不僅要注意積極正面地評價孩子,還要注意評價的一致性。如果家長的評價前后差異很大、或者家長之間對孩子的評價分歧很大,孩子便很難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在眾多自相矛盾的“鏡像”面前,孩子會茫然,不知道真實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樣子。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鏡子

――教會孩子學著正視自己

情景二:丁丁像個驕傲的小公雞,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因為老師夸他最能干,手工做得又快又好,積木搭得又高又穩。一天吃過晚飯后,媽媽說:“手工做得好,積木搭得好,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 丁丁一聽急了,非要收拾,笨手笨腳地弄了半天后,媽媽問他“你覺得你做得好嗎?” 丁丁噘著嘴,搖了搖頭。媽媽又說:“所以,你還有很多不懂不會的,需要學習。你說是嗎?”丁丁認真地點了點頭。

有時候,孩子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紅點”一樣,別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家長要在合適的時候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問題,并幫他及時地擦掉它。孩子能夠逐漸正視自己,就會擁有積極的成長動力。因為他已經成為了自己的鏡子,他知道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分清“明鏡”和“哈哈鏡”

――教會孩子認清自己

情景三:可可上小學后,爸爸媽媽發現她變了,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時表揚她,或者表揚得不到位,她的情緒就會一落千丈。原來,學校搞所謂的“成功教育”,老師害怕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時候會夸大其詞地表揚學生。

情景四:球球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在幼兒園總是沉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說話。原來,因為他說話比較慢,有時還結巴,而且長得胖乎乎的,小朋友常常笑話他,說他是“笨球”。于是,球球覺得自己又笨又難看,所以非常自卑。

周圍人對孩子言過其實的表揚或過分的指責,就仿佛照“哈哈鏡”,會使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自我認識。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正確的自我意識。

篇8

林娜今年四十出頭,衣著時尚,面容姣好,在同齡人中可稱得上“妖精”。她是一家電子公司的中層主管,老公在一家運輸公司擔任主要負責人,女兒在外地讀大學,可以說她的生活過得令人羨慕。可盡管這樣,林娜還是一直討厭自己,尤其是恨自己身材不好,腿很粗,腰也壯,屁股不夠圓潤高翹。

因此,不管是在家里還是走在大街上或其他公共場所,她不停地照鏡子。只要能看到玻璃,她就會不停地將自己的身材的每個細節看來看去,越看越討厭,越討厭就越要照,每天將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鏡子,為此誤了很多事。

林娜平時喜歡逛街買衣服和化妝品等,街道上處處都是玻璃櫥窗,她只要看到這些櫥窗就要看一會,走幾步,又是一個櫥窗,接著再看,還沒逛一會兒,就好幾個小時過去了。

她在公共場所這樣,竟一點不擔心路人的嘲笑。她已經沉浸于其中忘記一切了,甚至有一次,林娜正左晃一下右晃一下看自己時,一個保安看情況不對,還以為她是小偷呢,高聲問:你在干什么?林娜才醒悟過來。

以前林娜照鏡子沒這么嚴重,因為她要忙著照顧女兒,但自從去年女兒考上大學離開家后,再加上老公整天都在外面應酬,每天回來都很晚,她在家里就成了孤家寡人,覺得家里空蕩蕩的,就不由自主地照鏡子消磨時間。

其實,林娜也不想總這樣照鏡子,但就是克制不住,為此她感到十分苦惱。

心理分析:

林娜屬于典型的強迫行為,這種行為如果持續一年屬于重度,小于半年則屬輕度。

首先,她不停地照鏡子,不停地挑剔自己,表明潛意識里總是不認同自己,靠這種外在容貌來支撐自己的自信,這是一種沒有活出自我價值感、內心自卑的表現。雖然從表面看上去,她比較光鮮,工作也不錯,是很自信的,但是實際上是用這種外在的自信壓抑內心的自卑感。

其次,從她女兒離開家后她的病情有所加重來看,她很可能過去一切圍繞著女兒轉,一切以女兒為重心,女兒考上大學走后,她一下子失去了生活重心,在找另一個重心找不到時,就過分盯著自己的身材打扮,生活自我調適沒有跟進。

還有,就是從林娜的年齡來看,她有很強的中年危機感,因為容貌狀態有所衰退,所以內心擔心社會地位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下降的恐懼感加強,而本身自卑感又強所以帶來了如此的狀況。

心理處方:

1、建立自信,正確認知和科學評價自己的容貌與年齡。

2、不要過分自我關注。應多多關注周圍人,并努力融入同齡人群體。轉移注意力,關心同事親友等周圍人的喜怒哀樂,為集體、他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義工),會使自己感到充實、快樂和滿足。

3、重新找到生活重心。通常一個中年女性在婚姻中和老公關系融洽,在孩子遠離時也可以和老公一起和諧生活就不至于失去生活重心。林娜應注意改善夫妻關系,和老公走入二人世界,在二人互動中找到生活的重心。有愛的滋養,容貌又能有什么問題呢?有照鏡子的工夫,不如做做下列活動:與老公或親友聊天,親自下廚做飯菜,參加體育、文娛活動,聽音樂,朗讀喜歡的詩歌或小說;外出散步、爬山或者短途旅游等。

4、為自己制定一個“遠離鏡子”的目標。

林娜可為自己制定一個時間表和計劃,看自己如何能夠控制自己,而逐步自信起來:

首先逐漸減少照鏡子的次數,做到外出時不隨身帶鏡子,經過大街時不盯著櫥窗玻璃,每天做一個記錄;

轉移注意力,探索嘗試有益的“替代行為”,為別人和集體做些好事;

強制自己擺脫對鏡子的依賴,甚至不照鏡子,繼續記錄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工作情況;

篇9

有兩只小狗一個叫汪汪一個叫聰聰,它們是雙胞胎。他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算有一根骨頭也平分。但它們總是認為自己本領大。

有一天他們一塊出去走著走著遇到了兩面鏡子,汪汪想看看自己的肌肉有多發達,它走到一面鏡子前,“哇!我這麼高達啊!跟巨人一樣大,肌肉像小土堆一樣。聰聰哪里比得上我。”它自言自語地說。他還不知道那是面凹鏡。

聰當聰聰和汪汪重新聰走到了另一面凸鏡前它呆了,“這是我嗎?”它沙啞地說。它跟一只老鼠沒什么兩樣。

當聰聰與汪汪重新走到一塊時,聰聰看汪汪跟它差不多高,于是便有了信心說:“老兄你怎么跟我差不多高啊."唉!你怎么跟我一樣高大啊!”汪汪也非常奇怪。

它們吸取了上一次教訓,不再照鏡子了,要想看自己的模樣只能到平靜的河水邊照了。

篇10

面對世情、國情、市情、黨情深刻變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體黨員面前。而當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上。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認真“照鏡子”,才能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有效的大排查、大檢查、大掃除。

-- 為民服務要用“放大鏡”。群眾反映的問題,常常是下水道堵塞、自來水停水、看病不方便、行路不暢通等等,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連著廣大群眾的衣、食、住、行,應對不及時,解決不到位,往往有損感情、傷民心,影響黨群干群關系,所以,“小事”不小。因此,每當面對群眾訴求,都要拿“放大鏡”照一照,看明白黨的宗旨觀念是否體現、群眾路線是否執行、科學發展觀是否踐行。明乎此,“百姓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就會深深扎下根,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得、情為民所系,才能成為自覺行動。

-- 務實工作要用“平光鏡”。“無實之名,禍之門也”。不論干什么工作,必然實字當先,以實為本。但在不少地方,往往流行于假、大、空,熱衷于虛、浮、夸,談成績海闊天空,看問題忽略不計,查情況模模糊糊,定決策心中無數,其結果必然是工作無起色,局面打不開,群眾有怨聲。“欲當大任,須是篤實 。”作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黨員干部,不論是發展經濟,還是推進改革,都應用“平光鏡”照一照,掌握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查找癥結的來龍去脈,不擴大,不縮小。明乎此,才能自覺做到摒棄空虛之理,不刮浮夸之風,遠離虛假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