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濃于水的親情范文
時間:2023-03-24 15:07: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血濃于水的親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讀《你令愛了不起》有感
我讀了《你令愛了不起》這本書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最讓我感動是主人公二十七歲的昆塔尼拉那血濃于水的親情。
二十七歲的女主人公昆塔尼拉的兩個孩子都被認為是母嬰遺傳性反應遲鈍。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作為兩個母親的她并沒有放棄,她忽然明白:要想幫助孩子,要從自己做起,于是他堅定不移地走上了求學之路。路雖然艱辛,但是卻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從而大大增強了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最終,他們分別當上了醫生和律師。
孩子們為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了無比的驕傲和自豪,他們感受到了母親的用心良苦,同時也把母親作為自己心中的榜樣,從母親身上汲取了巨大的力量。
母愛的偉大,不在于給了孩子多少呵護,也不在乎給了孩子多少物質上的關懷。而真正的有價值的母愛,正當如昆塔尼拉這位母親一樣,身體力行地為子女的成長而做出榜樣,用一句經典的教育名言就是“身教勝于言教”。
篇2
人都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母愛溫柔似水的柔情,父愛深沉似山的沉穩,山水相間,山水相間,山水相映,奏響了一首幸福的愛之歌。
在一次報道中真實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地震中,房屋急劇倒塌,造成這個地方居民傷亡嚴重,在搶險隊救援中無意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尋聲而去卻在廢墟中發現地對青年夫婦用自己的身軀擔起沉重的重物,在他們中間的孩子卻安然無恙,一對父母在生死之間,做出了愛的選擇。在面對這樣的選擇時,我想天下父母的選擇會出奇的一致,只因為那是他們的孩子,有血濃于水的親情。
山水蘊育文明,我們應保護山水環境,那么對于比水還深,比山還高的母愛、父愛,我們該做些什么呢?一位65歲的母親不幸患上了尿毒癥,在病床上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作為兒子,目睹年邁的母親在病床上,在母親求生的眼神與自己相撞的那一刻,他心如刀絞,于是他決定為母親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他——田世國用行動作出了回答,他用愛使母親脆弱的身體堅如磐石,他用真誠給天下所有的母親以最大的慰藉。
愛子情深,反哺意切,是濃濃的愛意帶來家庭的溫馨,是真誠的行動書寫社會的和諧,看親情如燈,在悄無聲息中照亮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品親情似風,和煦中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篇3
下午,全家人又擠進了外婆的新臥室,熱火朝天地替她整理堆積在衣櫥和舊皮箱中的雜物。
那個皮箱已經很舊了,表面落滿了灰塵,還有多處磨損,上面掛著的銅鎖也是銹跡斑斑的。“這個皮箱這么舊了,應該沒有什么用了,扔了吧!”大姨提議。表姐湊過去,仔細看了看舊皮箱,說:“外婆把它藏得那么好,說不定里面有寶貝呢!”于是,我和表姐把大家召集過來,準備一起揭開舊皮箱里的秘密。
剛打開皮箱,一股帶著歷史氣息的味道就涌了出來,大姨笑道:“哪有什么寶貝?都是些廢紙。”全家人也哈哈大笑起來。可表姐不甘心,她輕輕地翻開了一張發黃的紙,沒想到卻揭開了舊皮箱里的秘密。
“哇!快看!”表姐發出了一聲驚嘆,那張發黃的紙竟然是蘇瑾阿姨的結婚證!紅黃相間的紙,被外婆小心翼翼地折了四折,整整齊齊地疊放在舊皮箱的小格里。
舊皮箱里真的有寶貝!全家人都來了興致,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兒,圍在舊皮箱旁“尋寶”。結婚證下壓著一張黑白照片,因為年代久遠,照片已經很模糊了。我辨認了好一會兒才發現照片上的人是大姨和姨丈,原來這是他們的結婚照。大姨看著老照片感動不已:“沒想到咱媽還留著這張照片,我都快不記得了!”
隨著我們的“挖掘”,箱子里的寶貝一件件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這些寶貝好多都是我沒有見過的。有表哥穿開襠褲照的照片,表姐小學時佩戴過的校牌,我小時候穿過的毛褲,還有一串發黃的銀質項鏈和好幾封用毛筆寫的信。
每一件寶貝背后都有故事,全家人都在舊皮箱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寶貝。可是,大家并不準備瓜分這些寶貝,而是找了一個新箱子,將這些寶貝整整齊齊地放了進去。因為我們都知道,裝在舊皮箱里的不僅僅是一件件屬于我們的寶貝,還有那化不開的、血濃于水的親情。
點評
同學們,你的家里是不是也有舊皮箱、老照片呢?這些老物件或多或少承載著你童年的記憶。小作者以小見大,描寫了外婆的舊皮箱里的寶貝,寫出了一家人“血濃于水的親情”。
小作者首先圍繞“揭開舊皮箱里的秘密”展開敘述,充分調動了讀者的好奇心;接著,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對寶貝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還通過對表姐、大姨等人的語言描寫從側面烘托出了舊皮箱里的寶貝的珍貴。
篇4
家訪是家校聯系的一個重要方式,只有通過家訪,才能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也是教師對個別家庭實行溝通、搭建親情關系的重要渠道。
有一年,我擔任六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稱是我班一位女生的母親。這時我才知道我班該女學生,在她4歲時母親因與父親關系不和,已離家出走9年了。現在她母親經濟條件寬裕了,很想回家來看望女兒,但又擔心其父親不理解不允許,也怕女兒不認自己,這位母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打電話詢問我該怎么辦。雖然我從事班主任工作已多年,在感到自己不了解學生而慚愧的同時,又感到此事不知如何處理。我當時只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安撫好這位焦急的母親,我對她說:“你先別急,孩子現在還處于一個成長期,接受與不接受都有一個心理漸變的過程,我想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我先去了解一下學生的想法,然后我們再商量。”后來,我找該女學生進行談話,而站在一個老師,更是一個長輩的角度,最重要的是首先是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才是成績。所以,在這個談話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我更多地是扮演一個傾聽者與引導者的角色,而讓學生能夠信任我,并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當聊起她的家庭生活時,我說:“有人打電話給我說,很想你,想來看你,你會見她么?”她情緒頓時變得很激動,“她來干什么?”我知道此學生的這種心理反應也是很正常的,我就像朋友一樣微笑著對她說:“其實,作為子女,不管家庭背景如何,父母之間的關系如何,我們首先應該懂得一個道理是,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個世界與父母之間這種血濃于水的親情關系是不可改變的,也是唯一的。父母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我想,這也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他們也想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庭,所以,你能做的就是理解他們,并尊重他們,因為他們是你的父母!”當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我發現她的情緒漸漸變得平靜了,雖然依舊是沉默,但我能感覺到我的話她聽進心里去了。
一周后,其母親又打電話給我說,想回來,很想見見女兒,但又怕給我帶來麻煩,因其父親個性倔強。不過最終,其母親還是忍不住對女兒的思念,聯系我后來到了學校,想遠遠地默默地看一眼女兒就走。天下可憐父母心,我看到其母親從大老遠地跑來就只為偷偷看女兒一眼,心里實在不忍,于是,我就出了個主意,我讓一個學生去找來該女學生,因為她擔任我班的班長,我借故問她一些班上的情況。這樣一來在我們談話的時候,其母親就可以近距離地看望她思念的女兒了。當該女學生回答完后,轉過身來看了下樓上,發現母親正淚眼汪汪地看著她。當時氣氛很尷尬,母女也沒有相認,其母親傷心地正要離開學校時,該女學生氣沖沖地跑上來對我說,就知道騙我,明知道什么課,還故意找借口。又對其母親說:“我曉得你是誰,你來干什么?”當一個母親面對女兒的質問時,心里肯定很難過,頓時也無言以對,只想逃離,其母親準備馬上離開學校。作為教師的我,我有責任幫助學生解開心結,使其健健康康成長,于是,我打破了這個尷尬的場景,讓她們去我辦公室好好談談。我語氣稍微有些強硬的對學生說:“是我的不對,借理由找你談話,但是你知道我為什么這樣做么?你知道你母親從大老遠來看你容易么?你不愿見她,她也沒有強求你非要見面,只想遠遠地關注你看你一眼,你能理解一個做母親的心情么?難道她看你一眼你也很冷漠地拒絕么?就像我之前和你談的,父母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這并不是他們想要給你的結果,有些東西的改變或許等你以后長大了就會明白,所以希望你能理解你母親的心情,她只想看看你!”其母親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你不要怪罪老師,這都是我的要求。我也知道你受苦了,你恨我是正確的,我不怪你,我來只想看看你,想讓你好好讀書,不管你將來上中學還是大學,我想讓你像其他孩子樣在好的條件里好好學習,你將來有出息了,要好好孝敬你父親,你父親從事的是體力勞動,很苦。”這時,女學生在我的勸解下也冷靜下來了。其母親便問女兒:“你現在恨不恨我?”女學生過了一會兒,才慢慢地說:“誰叫你是我媽啊!”其母親激動得熱淚盈眶,快過媽這來坐著。母女倆終于冰釋前嫌,打開了心結,擁抱著痛哭起來。當我看到這場景時,心里感到很欣慰,此時,我唯一做的就悄悄走出辦公室。
后來,當我問起女學生為什么轉過身來時,她說感覺有人在樓上看她,雖然不認識母親,但回過頭來看到樓上的人正淚眼汪汪地看著她時,就覺得那一定是母親。原來,這就是一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啊!
在我們的教學會遇到學生面臨社會、家庭等各種因素的困撓,但我們只要通過家訪耐心地去引導、關愛,即使是家庭與父母之間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因為這種血濃于水的親情是不會改變的,這種親情永遠都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紐帶!
篇5
這篇文章是我在看書時無意發現的文章。第一次讀就忍不住落淚。文章講述:六年前的弟弟回家剛下火車后出了車禍,醒來后一直以為自己在火車上。弟弟的記憶力很差,只記得哥哥。哥哥既不偷生又不棄義,六年如一日地陪伴弟弟,服侍弟弟,無怨無悔。“我們什么時候下車?”弟弟總問。“明天就到站。”哥哥總是肯定地回答,或許,這個“明天”是什么時候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相信,哥哥一定會陪著弟弟直到“明天”的到來。《火車六年不到站》中,當哥哥冒著寒冷的天氣游過河時,心中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擔心弟弟會不會著急。這種看待手足比自己重要的可貴美德,不得不讓人感到驚喜。驚喜的是這份手足之情,并沒有完全被當今世人所遺棄。“火車六年不到站”是一種守候,對手足之情的守候,沒有“終點”的守候讓人看到了手足情深,真情無價。在“90后,00后”盼望著手足之情的同時,愿所有有兄弟姐妹的幸運兒,能夠多奉獻一點關愛,一點真誠,讓“血濃于水”的親情在和諧社會中更加溫暖地呈現出來。
這篇文章是我在看書時無意發現的文章。第一次讀就忍不住落淚。文章講述:六年前的弟弟回家剛下火車后出了車禍,醒來后一直以為自己在火車上。弟弟的記憶力很差,只記得哥哥。哥哥既不偷生又不棄義,六年如一日地陪伴弟弟,服侍弟弟,無怨無悔。“我們什么時候下車?”弟弟總問。“明天就到站。”哥哥總是肯定地回答,或許,這個“明天”是什么時候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相信,哥哥一定會陪著弟弟直到“明天”的到來。《火車六年不到站》中,當哥哥冒著寒冷的天氣游過河時,心中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擔心弟弟會不會著急。這種看待手足比自己重要的可貴美德,不得不讓人感到驚喜。驚喜的是這份手足之情,并沒有完全被當今世人所遺棄。“火車六年不到站”是一種守候,對手足之情的守候,沒有“終點”的守候讓人看到了手足情深,真情無價。在“90后,00后”盼望著手足之情的同時,愿所有有兄弟姐妹的幸運兒,能夠多奉獻一點關愛,一點真誠,讓“血濃于水”的親情在和諧社會中更加溫暖地呈現出來。
六年級:虹之間12138
篇6
鼓勵的友誼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參加對抗賽了,英語和數學我根本不抱什么希望。可對語文一向自信的我,當老師公布,獲獎名單時,我失望的低下了頭,那個獲獎名,猶如給了我當頭一棒!那一刻,我失望極了,我氣自己,怎么那么不爭氣,次次參加,次次名落孫山!就在這時,一句溫馨的話語,感動了我,“李慧,怎么了?我看到,當老師宣布獲獎名單后,你就不大對勁兒!我想你是對自己失望了吧!不要灰心,不要喪氣……”王佳慧講了許多鼓勵我的話,好感動!這是友誼給予我的鼓勵。
這是友誼給予我的鼓勵。這是我的財富!
溫暖的親情
每年暑假我都要來爸媽那兒,記得有一年暑假,剛到那兒就生病,總是看不好,吃藥、打針、輸液,剛剛有了好轉,可無意間,晚上隨媽媽出去,回來時又是發燒,媽媽急壞了,忙得不可開交。飯我也不想吃,懶懶地,睡在床上,媽媽為了讓我吃飯,一口口的喂我,我看到媽媽臉色很不好,我就說:“媽媽,我沒事兒,過兩天就好了!”媽媽抱著我說:“明慧,從你來就一直不好,我真的好擔心!”聽了這話,淚水不禁在眼框中打轉,感覺好溫暖!
篇7
世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在各式各樣的真情中最令人刻骨銘心的還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是親情陪伴著孩子們幸福成長,是親情讓花甲老人安享晚年,是親情讓背井離鄉的游子魂牽夢縈。
親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總在悲傷的歲月里,鮮活懷舊著那風干的記憶;親情就像一片夏日的綠蔭,總在烈日炎炎中,給迷茫的人一片藍天;親情就像一縷秋日的陽光,總在蕭蕭寒風中,溫暖著失落的人的心田;親情就像一場冬日白雪總能在污濁的道路上,洗凈跋涉者的征塵。親情就是如此,沒有雜質,沒有距離,更沒有虛假,只是相通的血脈間彼此默默地相互關懷。
親情是你生病時的探望和呵護,使你在黑暗中感覺到陽光的溫暖,增強你戰勝病魔的決心;親情是你受挫時的鼓勵與支持,使你在絕望中感受到無私的關懷,鼓勵起你繼續向前的信心;親情是你得意忘形時感覺到的嚴厲的目光,讓你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
親情是一盞明燈,給浪子回頭照亮了道路;親情是一個避風港,給漂泊的游子一個平靜的港灣;親情是一碗心靈的補藥,給受傷的心靈治愈;親情也是一把利劍,給不知悔改的人沉重的一擊。
篇8
各位親人:
大家好!
為增加親人之間的友誼,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和認識,結識更多新親人,拓展彼此的人脈交際,經協商討論決定舉行全村兒女的第一次聚會,希望大家能夠積極參加。
目前,在群里的親人們平時交流的比較少一些,也許是大家平時都很忙,其實,大家不忙的時候可以在群里交流交流感情。同踏一片土,同飲一方水,同流一脈血,我們應該珍惜這份血濃于水的親情。這次聚會,希望大家能夠踴躍報名。聚會是自愿參加,每人**元,有意向參加的人員,將錢在聚會前交給負責人。常年在村里居住的大于60歲的親人能來參加就好,不收取任何費用。消費賬目明細,將會在群里進行公示,方便大家監督,如有結余,剩余的錢將會平均退還給聚會本人。
篇9
在初一時,我家的生活境況非常不好。外婆被查出得了腸癌晚期,已經無藥可治了,媽媽知道了這個消息后,非常悲傷,立刻把工作給辭了,來到病房陪著外婆,當時的我學習很緊張,一個星期只能去看外婆一兩次,每次我去,媽媽總是露出微笑的和外婆聊天,告訴她得的知識普通的腸炎,沒有什么可擔心的。等到媽媽走出平房后,幾滴晶瑩的淚水總是會從她的眼中流出,她說:“小時候媽媽和我和妹妹相依為命,好不容易熬了過來,卻得了這種病,路過可以的話,我情愿為她收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我仿佛聽見了媽媽心中地寫的聲音。
哦,我明白了,原來親情是一種美好的情感。
因為媽媽的辭職,使得本來寬裕的家有些拮據,爸爸便成了家中的頂梁柱,于是,他早出晚歸,為了這個家天天辛勤的工作。后來,她被調到了寧波去管理一個廠房,每天只能睡上五六個小時,一個月也只能回家看是一次,這一次的石匠也只不過是短短的一天而已。
篇10
書中,凱蒂第一個學會的詞是姐姐教的“基拉-基拉”,在日語中是“亮晶晶”的意思。凱蒂也學會了用“亮晶晶”去形容一切美好的東西。在搬家以后,家庭因貧窮而受到人們的歧視,凱蒂一直因此悶悶不樂。是姐姐教會她用勇氣去面對一切,去發掘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可惜,天意弄人,姐姐得了重病,凱蒂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姐姐,直到姐姐生命之光熄滅的那一刻。凱蒂帶著姐姐的愿望和理想,用姐姐給予她的勇氣和力量,走向了未來……
這是一本感人肺腑的書,它描寫出了親人之間的感情,血濃于水,因那絲血緣關系,凱蒂和姐姐有著深厚的感情,她們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少了誰,誰的心中也會缺了一塊。
在異國他鄉,姐妹倆和父母一起拼搏,打工賺錢,努力學習。他們心中有著同樣的夢想,讓家人過上好的日子,為家奉獻出一切。凱蒂不開心,姐姐會難過,就算姐姐心里也是不開心,但是,她會將一切隱藏起來,她要拿出勇氣去安慰妹妹,她要讓妹妹和自己一起開心的度過難關。姐姐的懂事,妹妹看在眼里,想著未來一定會好好報答姐姐的。只因病魔的無情,姐姐病逝了,形單影只的凱蒂和家人一起完成的姐姐的心愿——去了加州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