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的起源范文
時間:2023-03-28 21:05: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圣誕節的起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圣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拉冷的教會例外,那里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后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恒。”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圣誕節可能開始于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可能由于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圣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圣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圣誕節節期(Christmas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圣誕節。
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圣誕節后,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圣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歐美許多國家里,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
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耶穌降生的傳說有關。耶穌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穌是因著圣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恒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住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于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后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12月25為圣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篇2
各企業,各社區居委會,各有關單位:
今年以來,在縣安監局和開發區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在區內各生產經營單位的重視和努力下,我區安全生產繼續保持了平穩態勢,安全生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圓滿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新年伊始,春節將至,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黨委、政府關于做好20__年“兩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有關會議、文件精神,切實做好節日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結合開發區實際,現就“兩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通知如下:
[文秘站網-]一、充分認識做好元旦、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意義
認真做好“兩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于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工作氛圍,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各企業,各社區,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和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高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上來,增強做好“兩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結合各自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貫徹落實,確保人民群眾過上一個歡樂、祥和、平安、喜慶的節日。
二、進一步深化冬季安全生產大檢查
各企業,各社區要加強安全監督檢查,切實發揮各自職能,扎扎實實推進冬季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的開展。要通過監督檢查,解決發現的安全問題,消除事故隱患,強化薄弱環節和危險部位的安全工作,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當前,要把能否解決和整改一批事故隱患,作為檢驗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要以這次大檢查活動為契機,狠抓隱患的整改工作。對過去歷次安全生產檢查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重新進行梳理。凡是企業單位能夠自己解決的,要及時或限期解決;凡是需要由政府協調解決的,要及時提請政府協調解決。
三、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防范
區內各危險化學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生產經營單位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崗位操作規程、檢修維修制度,杜絕運輸事故的發生。各社區要切實加強煙花爆竹的安全監管,及時舉報和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的行為。同時,各有關單位要結合冬季氣候干燥,天冷路滑等特點,做好道路交通、人員密集場所、特種設備、燃起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落實各項防范措施。
四、切實加強節日期間的值守應急工作
各企業,各有關單位要進一步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辦公電話要暢通無阻,確保值班工作的正常運轉和聯絡暢通。要做好值班信息的報送工作,及時掌握情況,溝通信息,遇有重大情況要按規定及時、如實上報。各企業要結合各自實際,做好應急救援措施的制定和落實,確保應急設施和人員,一旦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要按規定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快速反應,妥善處理。
五、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篇3
When I was small, I did not have the concept of Christmas, because in my mind, I only knew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 liked Spring Festival best, I could get a lot of money from parents. When I went to high school, all of my friends would talk about Christmas Day when the day was near, so I started to know it. Almost every young people like Christmas, but if you ask them what the meaning of the day, less of them can answer.
The meaning of Christmas Day is to remind people of Jesus’s birth, it is so important for the western people, but for me, I only want to have fun, everyone is celebrating it, so I join them, being happy, that’s enough for me.
圣誕節在全世界都很流行,當那天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到處都在賣圣誕產品,雖然圣誕節不是起源于中國,但是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過圣誕節。有位外國人指出圣誕節對于他們來說意味著感恩,然而對于中國人來說,那僅僅只是用來慶祝的日子。對于我來說,圣誕確實意味著玩得開心。
篇4
圣誕節的由來故事從前有一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后送他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
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給其中一名女子時,他把金子從其中一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景在壁上的一長襪中。
于是,將禮物放在圣誕襪子的送禮方法家挨戶地去要糖果喲!
據說平安夜的晚上,圣誕節老公公會駕著馴鹿雪橇滿載著禮物準備送點這一年來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他會悄悄地從煙囪爬進屋內,禮物塞在掛在床頭的襪子里。所以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并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給勞苦功高的圣誕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禮給自己。
隔天每一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禮,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獎勵。
到了1820xx年,一位荷蘭傳教士把這位偉大慈善家的故事傳到美國之后,美國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銷手法,每年利用這個節日大張旗鼓地宣傳廣告,大賺一筆,在亞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國也群起效尤。
因此裝扮圣誕老人來慶祝圣誕節的風俗習慣也就漸漸地流行到世界各國了。
圣誕節的解讀圣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慶祝圣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圣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圣經實際上并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圣誕節是后人公定的。
圣誕節的由來故事傳說1、圣誕樹的傳說
據說,有一個農民服務可憐的孩子在一個寒冷的圣誕前夜給了他一個大大的圣誕餐。
男孩砍了一棵冷杉樹的樹枝,把它了地球,他說:“每年這個時候。這一部門將會有很多禮物。
真希望我能報答你對這棵美麗的杉木的青睞。”男孩離開后,農夫發現樹枝已經長大成了一棵大樹。然后他意識到這個男孩是上帝的使者。
這是圣誕節的起源。在西方國家,無論你是什么,每個人都要準備一棵圣誕樹,以增加幸福的圣誕節。
圣誕樹是常青樹像松樹,象征生命長存。人們把蠟燭,鮮花,玩具,明星的樹,他們把圣誕禮物在樹上。在圣誕節前夜,人們唱歌跳舞,愉快地享受自己在樹。
2、圣誕襪的傳說
傳說有個心地善良的沒落貴族,生活非常艱難。三個女兒快要出嫁了,他為沒有錢給她們買嫁妝而難過。喜慶的圣誕夜,三個姑娘早早地蜷在炕上睡覺了,剩下父親在長吁短嘆。圣誕老人決定幫助他們。他在他們家的煙囪里撒下了許多金子,落進姑娘們烤在火爐旁的長統絲襪里。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而快樂的生活……圣誕節的襪子就這樣產生了。
3、圣誕老公公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后送他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給其中一名女子時,他把金子從其中一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景在壁上的一長襪中。于是,將禮物放在圣誕襪子的送禮方法家挨戶地去要糖果喲!
據說平安夜的晚上,圣誕節老公公會駕著馴鹿雪橇滿載著禮物準備送點這一年來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他會悄悄地從煙囪爬進屋內,禮物塞在掛在床頭的襪子里。所以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并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給勞苦功高的圣誕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禮給自己。隔天每一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禮,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獎勵。
到了1820xx年,一位荷蘭傳教士把這位偉大慈善家的故事傳到美國之后,美國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銷手法,每年利用這個節日大張旗鼓地宣傳廣告,大賺一筆,在亞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國也群起效尤。因此裝扮圣誕老人來慶祝圣誕節的風俗習慣也就漸漸地流行到世界各國了。
4、平安夜的傳說---圣誕節前夜
篇5
圣誕節(christmas),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那么你知道圣誕節的來歷和意義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圣誕節來歷從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為圣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宗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圣誕節本來是宗教徒的節日,由于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論,類是西方似我國過春節。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圣誕節意義一年一度的圣誕節是一個所有人都慶祝的日子,不分膚色不分國度。在西方,孩子們熱切的期盼著在這一天收到圣誕老人送來的圣誕節禮物。“圣誕老人”究竟是誰呢?誰也沒見過。他只會在圣誕節出現,給人們送來圣誕禮物。在現代生活的情感荒漠之中,神秘的圣誕老人帶來了一份親情的魅力。
給孩子的圣誕禮物最能體現禮物的意義。人類學家往往強調禮物的回報義務。但是,給孩子的圣誕禮物恰恰破除了這種回報義務。圣誕節禮物的實際贈予者當然是父母,但他們把功勞都給了神秘的圣誕老人,只是為了孩子們的那份天真的期待。不讓孩子過早失去對圣誕老人的天真,是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人贈予陌生人禮物,并不需要什么特別的理由。節日期間,出現在公共場所的圣誕老人都是同樣的裝束,紅帽子、大胡子。他們以別人的名義真誠地贈予陌生人,給這個寒冷的冬天帶來無盡的溫暖。
圣誕節習俗圣誕卡
圣誕卡(圣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圣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圣誕卡,除表示慶賀圣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5]
裝飾
圣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5]
圣誕帽
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5]
圣誕樹 圣誕卡 圣誕帽
圣誕裝飾包括以圣誕裝飾和圣誕燈裝飾的圣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采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圣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采用的材料。市政當局也會對圣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圣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圣誕樹。[7]
圣誕樹
圣誕樹(christmas tree)是圣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圣誕樹圣誕前后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里或者在戶外,并用圣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并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用燈燭和裝飾品把樅樹或洋松裝點起來的常青樹,作為圣誕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近代圣誕樹起源于德國。德國人于每年12月24日,即亞當和夏娃節,在家里布置一株樅樹(伊甸園之樹),將薄餅乾掛在上面,象徵圣餅(教徒贖罪的標記)。近代改用各式小甜餅代替圣餅,還常加上象徵基督的蠟燭。此外,室內還設有圣誕塔,是一木質的三角形結構,上有許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飾以常青樹枝葉、蠟燭和一顆星。到16世紀,圣誕塔和伊甸園樹合并為圣誕樹。[8]
圣誕節櫥窗
墨爾本圣誕櫥窗(12張)圣誕櫥窗也是墨爾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年的圣誕節來臨前商店的櫥窗設計人員就會動足腦筋,將這個圣誕節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絕不會和往年的風格重合,這里也是媽媽最愿意帶孩子們來的地方。圣誕爺爺醇厚的嗓音講述著驚心動魄的經歷,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聲、光、電的組合更生動有趣。排隊入場是瑪雅櫥窗參觀中不成文的規定,欄桿外是急匆匆路過的人流,欄桿內有序參觀,每個櫥窗有數分鐘的演繹。每個櫥窗左下角是滾動的屏幕,立體聲喇叭中講述的故事,都能在這里顯示,掃描一下二維碼還能下載。
圣誕節環
篇6
我所度過的每一次圣誕節似乎都是相似的。平安夜,家中會閃爍著彩色的光芒,小燈珠點綴著客廳,把一桌香噴噴的菜照得也發了光。大街上,一棵棵圣誕樹與一張張紅綠相間的貼畫,在每家店的櫥窗里,發出雄厚的“哈哈”聲。人們的臉是五彩的,表情各是不同的,此刻似乎是存在于天堂一般,這個源于外國的節日,同中國的佛教節日差不多,都起源于宗教信仰,執著于想像中的人物,崇拜于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品德象征。還有一些人是為喜歡這樣的擁有異國風情的美景,而喜愛這一天。這是一個愛的節日,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孩子喜歡它,是因為在這一天父母支持他們的幻想。“馴鹿” “圣誕老人” “紅帽子” “圣誕樹”……簡單易記的節日象征,可愛的圖像,使得這個節日被全世界接納。有些節日習俗嚴肅單調,就像《新聞聯播》,只有有這方面興趣的人才去細細品味它。說實在話,中國一些節日在外國流傳的也有,可外國的節日“流”到中國的似乎更多。比如“萬圣節”,“復活節”、“感恩節”……也許是一些人對于歐洲文化的好奇和興趣而去嘗鮮,而更多的是為了體驗那份有趣,如游戲般的習俗和美好祝福。
中國的商家一直以來都在各個節日“撒歡”,打折扣、大甩賣之類的。一年比一年來得猛。就在“平安夜”前一天,和爸爸一起去商場。原以為早去幾小時人會少一些。沒想到大門外的車隊排了兩條路這么長,就因為商場有一個“購物圣誕狂歡PARTY”形成了這個喧鬧的環境。不禁想起小時候,乖乖聽媽媽的話在八月點之前睡覺。第二天早上,竟欣喜地發現客廳中的襪子被各種五彩的糖果與禮品塞得滿滿的。一想這件事,心里變得暖暖的。可看看現在這副場景,就像一幫人圍著圣誕樹唱歌,突然又瘋狂買圣誕樹上的裝飾與禮品……不明白,原來幾十年前的圣誕節日是替人們儲存希望,使人們紀念美德的,而現在冰冷冷的商品壓住了一個個有趣故事和習俗。人們很“快樂”,因為商家的促銷活動使他們能省下好多錢。而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呢?
我并不是否定不能在節日搞商業活動,而是提醒有些商家。在文化與利益面前不要盲目擇選。或許你認為還是利益最重要,但你要想想你的孩子,他長大后是怎樣過節。你會成為了文化的扼殺者,要知道有些文化一旦失去后再恢復是很難的。
篇7
關鍵詞 視聽教學 多媒體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大學英語視聽教學現狀
1.1 教師
教師只注重“聽”,而忽視了“視”。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一個錄音播放員和講解員的角色,遵循的是“三步曲”的方法――教師播放錄音,學生完成書本上相應的練習題,教師核對答案并簡要講解。所以,整堂聽力課下來,學生只是一味地坐在那里聽錄音,寫答案。于是,會有學生對聽力失去興趣,會有學生在課堂打瞌睡。而且長此以往,學生的聽力水平并沒有得到顯著提高。所以,教師忽略了視聽課堂中視聽并存的重要性。課堂安排單調,課堂步驟單一,課堂內容枯燥乏味,因此導致視聽課教學效果不理想。
1.2 教材
試聽課一般配有一本教材。教材多為各種練習題組成。有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問答題,聽寫題等等。雖然題型豐富多樣,但如果視聽課堂上,學生只是完成這些題目,而沒有其他的視聽訓練。會導致他們會做聽力理解題,但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順利聽懂他人的話語,無法聽懂英語新聞,無法輕松地看懂一部英文電影。所以,現有的教材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英語視聽教學。
1.3 學生
由于在中學期間,對英語聽力的重視不高。所以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聽力基礎薄弱。對聽力的興趣也不高。而且沒有養成定期收聽英語的習慣。學生的聽力水平總體偏低。許多學生并不知道如何練習聽力,也沒有一套有效的聽力學習方法。所以,學生害怕英語聽力;在英語考試中,聽力的得分也不高。學生迫切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積極幫助,需要有效的、有意的聽力教學課堂。
2 大學英語視聽教學重要性
聽力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定,“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培養的要求,并給予足夠的學時和學分;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和建設各種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①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是目前大學英語課程的要求,也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圍繞的一個總目標。另外,在日常交流中,只有先聽懂了才能順利地和別人交流。所以,如果英語聽力不行,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視聽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以及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 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視聽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與外語視聽教學相結合可以使教學活動集文字、聲音、圖像、形象、動畫等功能于一體,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方法上,計算機和網絡等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學更加便利。語音室的出現,給英語視聽教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生不僅能通過耳機收聽節目,還能通過眼前的電腦顯示器清晰地觀看節目。教師也不再用磁帶播放錄音,省去了快進和倒退的諸多麻煩,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通過教學系統軟件,教師可以便利地與學生對話,監聽學生的自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網絡的出現,大大豐富了英語視聽教學的內容。網絡上有最新的英語新聞報導,有原汁原味的英語視頻,有流行的英文歌曲和經典的英語電影,有生動形象的英語動畫等等各種各樣的視聽材料。這些視聽材料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大部分都是可以免費下載的。這就降低了教學成本。
在教學效果上,實驗心理學家特瑞赤拉(Treicher)曾做過實驗表明,人們的學習,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人的記憶,單靠視覺,效率為27%;單靠聽覺為10%;視聽并用為66%。②所以,在視聽課上,應給學生提供視聽并存的學習材料。通過多媒體,對枯燥乏味的聽力材料進行再加工,配以生動的圖片和影像資料,以及其他背景知識的介紹;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聽力環境。有聲有畫,有情有景,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聽力理解,還能增加擴大知識面。既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又讓學生開闊眼界,加深印象,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 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視聽教學示例
以教材《現代大學英語》(聽力)第一冊第七單元為例,設計的多媒體試聽課內容如下:
教學內容:unit 7 Festival (以圣誕節為例)
教學目的:訓練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速記能力;以及了解西方國家的節日文化,擴大知識面。
教學用具:教材,電腦,視聽資料(錄音資料,視頻資料,音樂,圖片)
教學步驟:
4.1 導入
首先,課堂開始時,展示一些與圣誕節有關的圖片。看完后,提問學生關于圣誕節的知識。學生會提到圣誕老人。此時,可以告訴學生Santa Clause和Father Christmas 這兩個表達方式。
然后,進入交互式活動環節,可以繼續提問學生圣誕節的起源是什么。這個問題大部分學生是不清楚的,但他們都很渴望知道。所以此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介紹圣誕節起源的視頻(網上可以下載到),讓學生邊聽邊看邊做筆記。有了想聽的動機,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學生會非常認真地聽;再加上有視頻的幫助,學生能更輕松地理解聽力內容,并且更深刻地記住所聽到的信息。看完視頻后,可以叫1-2名學生復述他們所得到的關于圣誕節起源的信息。這個環節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及表達能力,而且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同時教師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及時了解學生的聽力狀況。另外,因為圣誕節起源和耶穌有關。而學生們對耶穌了解并不多。此時可以推薦學生課后去讀圣經或通過其他方式全面了解耶穌。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擴大知識面,指引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
再次,知道了圣誕節的起源。學生還應知道而且肯定也想知道圣誕節的慶祝方式。同樣,老師可以從網上下載相關視頻和音頻以及圖片資料。如關于圣誕禮物的,關于圣誕樹的,關于圣誕歌曲的等等。學生觀看之后,會對圣誕節慶祝活動有個全面了解,并且可以學到很多表達方式。
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輕松狀態。因為他們渴望了解這些內容,而且這些內容非常有趣。這樣,學生就是在積極主動地聽。不僅訓練了聽,而且掌握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的課堂導入知識豐富,生動有趣,令人印象深刻。
4.2 聽力訓練
教師可從聽力教材中選取難度適合的聽力任務,讓學生完成一些聽力題目。此教材第七單元的task 1 是關于圣誕老人的,task 2 是關于 Christmas eve 。有了導入部分的背景知識介紹,學生在聽這些材料時,就不會有陌生感。老師可以先播放錄音,根據難易程度可播放一遍或兩遍。學生在聽的同時,思考并完成有關習題。錄音播放結束后,老師讓學生說出答案;然后再播放一遍,學生核對答案。
4.3 強化練習
把學生分組,討論圣誕節在中國的慶祝方式,以及學生個人有關圣誕節的經歷或感受。在這一活動中,老師可以巡視、監聽并幫助學生完成語言訓練活動。這種強化訓練可以讓學生把之前的in-put 轉換成out-put,學以致用。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真正轉變成自己的知識積累。
除了節日的主題外,其他單元的主題也同樣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完成。實踐證明,通過運用多媒體,有效結合視、聽、說這三方面的技能訓練,對學生學好聽力并且掌握其他各方面的英語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5 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視聽教學的作用及意義
首先,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興趣。多媒體在大學英語視聽課中的應用,使原本單一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多彩,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并且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語言環境中,集聲、光、色及實景動態為一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提高視聽教學質量。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制作多種聽力教學課件,圖、文、聲、像并貌。③學生可以獲得全方位的感受。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教學手段,優化了教學結構,又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最后,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多媒體英語視聽教學將互動教學法與情景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相結合,在計算機多媒體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創造了互動交流的機會。可以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多媒體視聽教學將視、聽、說有效結合,既訓練了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所以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注釋
①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http:///20040120/3097997.shtml.
篇8
想體驗最正宗的圣誕節,有機會一定要去歐洲的圣誕集市哦!
You can feel the magic of the winter holidays in the German cities long before Christmas, especially since local markets lack the commercial[商業的] touch of major department stores. They are romantic and carry you back in time to your own childhood, as colorful crowded stalls[貨攤] sell handmade items from local craftsmen[工匠]: wooden toys and figures[人體的形狀], puppets, candles or small leather shoes. The air is full of fragrances[香氣]: baked apples, spiced mulled wine注1, chestnuts[栗子] and grilled[烤] sausages. The Christmas Market in Stuttgart will open almost 250 stalls, decorated with Christmas colors. It is the perfect place to go with kids, because they have a children’s playground. A giant ferris wheel[摩天輪] is ready to present aerial[空中的] views of the city to the little ones, while, in the streets, they can meet some of their beloved fairy tale characters.
在圣誕節開始之前,你在很多德國城市就可以早早感受到冬假的魔力――特別是因為本地的集市沒有大型百貨公司的商業色彩。浪漫的本地集市會把你帶回到童年時代。在五彩繽紛、人頭攢動的攤位上,(商販)出售由當地工匠手工制作的物件,如木制玩具和人形雕像、木偶、蠟燭和小皮鞋等。空氣中散發著烤蘋果、香料熱酒、栗子、烤香腸等各種香氣。斯圖加特的圣誕集市將開設近250個用圣誕色彩裝飾的攤位。這個地方非常適合和孩子們一起去,因為那里有一個兒童游樂場。此外,巨型摩天輪也準備就緒,讓小朋友們可以俯瞰這座城市的全景,而在街上,他們還能碰到心愛的童話角色呢。
In the land of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Christmas is like a fairy tale. In Copenhagen, the winter holiday atmosphere[氣氛] is everywhere: on the streets decorated with garlands[花環] of fir[冷杉] and in the squares turned into skating rinks[溜冰場]. The main attraction is Tivoli Gardens, which lights up every year, around Christmas, with thousands of colored lights. From the stands[攤] of the Christmas market, you can buy handicrafts, souvenirs[紀念品] and Danish foods. You can also visit the main shops in town. At the Illum,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department stores in Copenhagen, one can find toys inspired by Andersen’s stories.
在安徒生的故鄉,圣誕節就像一個童話。在哥本哈根,冬季節日的氣氛無處不在――街道上裝飾著杉木做的花環,廣場則變成了溜冰場。每年圣誕節前后,趣伏里公園這個主要景點都會亮起成千上萬的彩燈。你可以在圣誕集市的攤位上買到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和丹麥美食。你還可以逛逛市內的主要商店。在哥本哈根最有吸引力的其中一家百貨商店――“依路姆”,你可以找到受安徒生童話啟發的玩具。
In the British capital, you will find not one, not two, but dozens of markets and exhibitions dedicated to the Christmas season. You can shop in the famous Harrods store注2 or on Oxford Street注3 and Regent Street注4. In Hyde Park, fun is guaranteed[保證] for children, because this famous place turns into a fairytale land during the winter holidays. A ride on the giant wheel offers spectacular views over London. And a giant ice rink is accessible[易接近的] for both beginners and professionals.
在英國首都(倫敦),你會發現不只有一兩個,而是有幾十個專門為圣誕季而設的集市和展覽。你可以在著名的哈羅得百貨商店或牛津街、攝政街購物。海德公園則肯定會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因為在冬假期間,這個著名景點會變成一個童話王國。坐上摩天輪,倫敦的壯觀景色將一覽無遺。這里還有一個巨大的溜冰場,向初學者和專業人士開放。
The Christmas market in Barcelona has an ancient tradition. The first market was held here in the winter of 1786. 300 stands will be waiting for customers with toys and handmade Christmas decorations, gifts and Christmas trees. Children will surely love to hit the “Caga tió” ―a decorated Christmas log[圓木] that, according to the Catalan[(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 tradition, brings sweets and cakes to the children, after being hit with a stick while singing a song.
在巴塞羅那,圣誕集市有著悠久的傳統。這里的第一次圣誕集市舉辦于1786年冬季。圣誕期間將有300個攤位恭候顧客,為他們提供玩具和手工制作的圣誕裝飾、禮品和圣誕樹。孩子們一定會愛上敲打“拉屎木頭”的小游戲――這是一截經過裝飾的圣誕圓木,根據加泰羅尼亞傳統,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拿木棍敲打它,它就會給孩子們“拉出”糖果和蛋糕。
篇9
我們擁有夢想,也同樣期許祝福,當美食、音樂、禮物從天而降,圣誕節的腳步已然臨近。在這個充滿著溫馨浪漫、進發激情的日子里,你豐盛的饕餮大餐,該是些什么呢。
圣誕季,來吧I我們準備好啦
這個節日,本不屬于我們這個東方古老之國,它來自于西方的信仰,但全球一家讓我們不可以錯過任何可以慶祝的機會,于是我們要來一次原汁原味的圣誕風情。
幸運姜餅屋
這是北歐最著名的姜汁餅干,一點一點,就像造就羅馬之城一般,一點一滴搭建而成。用澆鑄巧克力汁來鑄就的夢幻“vila”。在圣誕節時分的姜餅屋,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姜餅屋的基礎材料――姜汁餅干,在北歐也有一個傳奇的說法:倘未婚女子吃下姜餅,即能遇見理想的伴侶。所以由此及彼,它代表甜蜜和幸運。
姜汁餅干最早起源于英國,當時姜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只舍得用在圣誕節、復活節這樣重要的節慶。后來聰明的美食家們發現,把姜加入蛋糕、餅干中,不僅可以增加風味,還有驅寒的功用。久而久之,姜汁餅干就成為圣誕節惹人喜愛的傳統點心。
傳到今天,姜汁餅干已不再作為圣誕專用。這是一種非常討巧的家庭點心,簡單易上手,又有好的寓意。平日里,只要勤勞的主婦們有時間,孩子們有興趣,隨時可以制作趣味盎然的姜汁餅干。說它趣味盎然,皆因一般的北歐家庭里,都有各樣制作姜汁餅干的模子。最普遍的是心形,愛情的使者嘛,還有花朵形、人形、馴鹿形,以及其它小動物造型。靚麗的造型、別致的心意,還有干脆的口感,這就是姜餅屋,只要心中有愛,見到它,你會感恩、滿足。
特別推薦:香格里拉大飯店
海爾洲際大酒店
朗姆酒巧克力樹根蛋糕
除了可愛的充滿童趣的姜餅屋之外,那就要數同樣可以帶來好運,也同樣“環保”的“樹根蛋糕”,樣子看起來還真是太樸實、太原始了,就是一根粗粗的樹樁,上面坐著兩個可愛的“圣誕小人”,對于樹根蛋糕,很多歐洲的家庭主婦們,可謂是手到擒來,隨隨便便,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將一根粗壯的樹樁,拿上廳堂,溫暖的壁爐、嬉鬧的孩童、加上閃閃發亮的圣誕樹,這就是在白色的焰火季節中,西方人心中最愛的景致了。都說,如果你在圣誕節中品味了樹根蛋糕,你所有的憂愁、煩惱都會化為烏有。在西方,如果朋友之間有些誤會,就會選擇在圣誕節送他一份親手制作的樹根蛋糕,而對方無論怎樣,都會原諒你,很是充滿愛的食物不過遺憾的是,我們就沒有那個福分了,不用說我們北方人不擅長烹制甜點,就算是專業的蛋糕店,平日的時候,是斷不會經常拿出樹根蛋糕來賣,也只有每年這個特定的圣誕中,才會品嘗得到,算是一種稀有的享受吧而世界上最大的樹根蛋糕,是在2008年法國南部波爾多的蛋糕店店主們,在圣誕之前,制作了一款世界上最長的樹根蛋糕,當這個蛋糕制作完成,總長將達158.53米。何其壯觀啊!
朗姆酒巧克力樹根蛋糕,巧克力樹根蛋糕那是太常見了,不足為奇,而加入朗姆酒,絕對是化腐朽為神奇,來自古巴最古老的朗姆酒,用甘蔗糖蜜為原料,蒸餾而成,溫潤甜香,芬芳馥郁,做調和酒或是開胃酒是上佳的選擇,而植入到冰激凌、蛋糕中,則是奢侈的味蕾體驗了,巧克力略帶甘苦的味道中,突然竄出一屢清甜之香:真是潤澤了你的口、也香甜了你的心,閉上眼睛,一口朗姆酒巧克力樹根蛋糕,融入口中,甜、香、苦、甘,多層次的味道,讓人忍不住下一口迅速品來,一款如此的樹根蛋糕,一定要與最愛的人一同分享,一同擁有最浪漫、最幸運的2010圣誕節。
特別推薦:海爾洲際大酒店
香格里拉大飯店
面包中的“星巴克”
這是青島最有名的面包店!來自于新加坡的糕點之王,BreadTalk,今年剛好1 0周年,被白領們戲稱為,面包領域中的“星巴克”,見到每一家面包新語的門店,都會浮現出兩個字“通透”,遠遠地就能看到一個空間開闊、明朗的面包店,透明的玻璃,忙碌的師傅,那就是都市中的一角,你不可以錯過的甜美味道。漫步其中,眼花繚亂的名字和擁有曼妙“身形”的各色面包、甜點,“該選擇哪一款呢,”的確是個有些為難的問題,那就慢慢來,一點一點來品味,這個圣誕,要每一天都浸潤在它的甜蜜中,我的好朋友,能夠忘掉所有不愉快的甜美味道,面包新語,總有一款是你的味道。芬芳的氣息還有獨一無二的名字,加上屬于你的故事。
篇10
關鍵詞:洋節;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5-0192-02
一、洋節盛行的現狀
不知從何時開始,圣誕節等洋節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并日趨流行。每當圣誕節來臨,電視、電臺、報刊、網絡被各種各樣的圣誕信息充斥著;人們樂此不疲地轉發著各種表達祝福的短信以互祝圣誕快樂。平安夜里,當教堂的鐘聲敲響時,年輕人如潮水般蜂擁至大街上、廣場上,聚眾狂歡;教堂里一片嬉鬧聲取代了原本應有的肅穆,圣誕變得似乎和宗教無關。
圣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父情節,愚人節等洋節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追捧,可他們對這些承載著西方文化的洋節卻缺乏一些基本了解,不知道起源,更不知道應該怎么慶祝,但是卻一味盲從。
針對洋節在青年群體中盛行的現狀,寇福明曾對某高校20-25歲本科在讀生做過調查,結果如下圖[1]:
98%以上的熱衷于過情人節和節圣誕節,87%的有過愚人節的習慣,7%的人有過感恩節和母親節的習慣,其它的節日,如:萬圣節,過的人幾乎沒有。93%的人認為他們逐漸淡化了對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的節日慶祝氣氛,但他們依然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慶祝這些節日。可見洋節已經逐漸走入中國人的生活,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
二、洋節盛行的原因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作為文化身份認同儀式的傳統節日。作為各民族在自己發展的歷史中記錄下的自己民族生存、發展和變革中最有意義的日子,盡管它們起源不一,涵義不同,人們慶祝的儀式和活動也各式各樣,但都體現和傳承著各自民族文化特有的價值觀。無論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是西方的洋節均體現出各自豐富的文化內涵。
(一)社會變遷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農事有關,并依據自然節氣的變化或民間傳說而設定,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春節等。受中國文化兩千五百年來占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影響,這些節日都與倫理息息相關,反映出尊重先賢、孝敬父母、全家團圓的特點,折射出重倫理、守孝悌的傳統價值觀,在情感方面多具含蓄委婉的特點。
西方的洋節多起源于宗教儀式或祭祀活動,如圣誕節、情人節、復活節等。這些節日多具有人文的內涵,主題鮮明,很適合表達自己的特定情感,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和公眾性,很適于人民的情感表達情感宣泄,有較強的娛樂性。”[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城市生活為基礎的西方節日與反映農事的中國傳統節日相比,更注重社會性與人文關懷,它以娛樂、狂歡為特點,這恰恰迎合了在新的社會關系結構下的中國人尋求情感宣泄,放松精神的內在需求,因而洋節在中國的土壤上能夠大行其道。洋節中的母親節、父親節符合中國傳統的敬重長輩、孝敬父母的思想;圣誕節、情人節中的狂歡”、“浪漫”則契合中國人的喜慶、團圓的精神內核。正是有了這些能使中國人情感上產生共鳴的東西,洋節才逐漸為中國人所接受,進而形成一種流行文化潮。[3]
(二)西方強勢文化的滲透
文化的滲透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西方強勢強文化伴隨著政治、經濟的入侵;借助廣泛的載體,如:英語、麥當勞、迪斯尼、微軟、好萊塢大片等堂而皇之地對發展中國家的文化進行滲透。正是這種強勢文化在中國的滲透和擴張使我們的傳統文化正遭遇空前的冷落和尷尬,這也是圣誕節等洋節越來越多受到中國青年人熱捧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
(三)商家和媒體對洋節的盛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為了創造最大價值的節日經濟,商家和媒體聯手對各種洋節進行濃墨重彩的渲染:一方面,鋪天蓋地的廣告不斷被投放在報刊、雜志、互聯網、電視等多種媒體中,將消費洋節等信息強制灌輸到都市人的神經中,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另一方面,商家根據洋節的特點裝扮賣場,以營造出異域節日的氣氛,給喜歡新奇的人們創造出歡樂購物的環境。洋節就是這樣在商家與傳媒的共謀下逐漸為國人們所接受,并漸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4]
三、洋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一)中國傳統節日和西方節日的碰撞
現在的“90后”習慣于過圣誕節,都知道圣誕老人,也會唱“JingleBells”;而鮮少有人知道過春節時要祭灶、掃塵、貼對聯、送門神;也不知道元宵節要、放花燈、扭秧歌;更不了解端午節得插艾條、掛香符、賽龍舟。這些傳統的節日和習俗在“90后”看來是蒼白的,沒有質感的。針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熱衷過圣誕節的現狀,2006,來自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十位博士就發出聯名倡議書抵制圣誕節,并號召“國人慎對圣誕節,走出文
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
(二)西方節日的融合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西歷)元旦”、“五一”這些舶來品也早已融入國人的節日單中,被人們所廣為接受。在元旦這個辭舊迎新的日子,親朋好友互致問候以慶祝新年吉祥如意;五一節則是勞動者通過頑強不屈的斗爭為自己爭取到了合法權益,代表人類文明民主的歷史性進步。今天,當舉國上下與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迎新年鐘聲慶祝元旦時,當與世界各國人們共同慶祝“五一”勞動節時,有誰會提出要慎過這些“洋節”?
(三)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各地區文化間的沖突和交融不可避免
在全球一體化加劇的今天,存在著巨大差異的東西方文化發生碰撞是必然的趨勢。就節日而言,不同的節日文化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載體,都有其合理的因素在里面,沒有孰優孰劣的可比性,當兩種不同的節日文化沿著各自的軌道發展時,并沒有沖突和碰撞,一旦兩種不同的節日文化碰撞和交融的時候,就如同文化融合一樣,人們有了選擇的余地,價值判斷也會相應發生變化,吸取和揚棄就不可避免。[5]
四、提升自我文化以應對以洋節為代表的西方文化
文化從來都是一種需要交流的東西,在當前全球化的趨勢下更是不可避免。文化如果要“守”,那么就失去其生存的意義,缺乏包容的文化本身就不具有吸引力,終將難擋社會進步的車輪。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盛行認同于“國人接受了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因為研究調查表明,很多年輕人過洋節只是為了趕時髦,并不了解洋節本身的內涵。他們對洋節的追崇,更多的是愿意接受其互致祝福、放松心情這種休閑化、娛樂化的形式。我們應以海納百川、包容并蓄,去其糟粕,存其精華的態度對待各種文化。
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洋節的甚囂塵上至少是該文化外在形式的一種蔓延。意識形態上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的,年輕人、特別是中小學生缺乏深厚的傳統教育的根基,自我文化底蘊薄弱,在被濃厚的傳載西方文化的洋節所包圍的氛圍中很容易迷失于這種表象下,久而久之很容易在外來文化面前喪失自我。
因此我們迫切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文化。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挖掘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與時下的“國學熱”積極配合,助推中國傳統文化的上升。商家和媒體也更應充分挖掘中國諸多傳統節日所蘊含的巨大商機。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的文化走出去,諸如在法國、俄羅斯等國開展的“中國年”等活動就是弘揚我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很好途徑。
在二十一世紀中西文化博弈的今天,我們應以十二五文化綱要為本,抓住國際間交往日益頻繁的契機,提升自己的文化,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漢文化的傳播;同時也在吸取前人及外人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創造屬于我們民族文化與時代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使自己的區域文化走向世界,成為世界共享資源,為創建多元性世界文化,促進人類的全面繁榮,推進人類文明的整體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寇福明.從洋節盛行看中西文化的融合\[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22(1):108-110.
\[2\]李軍,朱筱新.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