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柔佳范文
時間:2023-03-22 00:4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媳柔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次,五娘潘金蓮和三娘孟玉樓在大門口聊天,遠處來了個磨鏡子的老頭。驚閨葉子,嘩愣愣的,一陣一陣的。
五娘聽到了驚閨葉子,就讓小廝平安把老頭叫住,讓老頭給自己磨鏡子。老頭的技術很好,不多一會,就將鏡子磨好。三娘給了老頭幾個錢,當然是多給一些。不過,令兩位娘感到意外的是,磨鏡老頭接了錢,卻沒有要走的意思。五娘的嘴快:老頭,你咋還不走啊?
不想老頭經五娘一問,竟然流下了眼淚。原來,老頭的老伴前些時候大病一場,如今身體才好點,就是沒有啥補養的,想吃點臘肉,老漢家里哪有這些?這兩天在大街上問了好多家了,走了十幾條街巷,都沒有要出一塊臘肉來,心里難過啊。
三娘孟玉樓聽了呵呵笑了:這不要緊,我還以為啥難事呢,正好我屋里抽屜里有塊臘肉呢。隨即,三娘吩咐平安:你去我屋里,對著你蘭香姐說,還有兩塊糕餅點心,都叫她拿來。
此時,五娘潘金蓮看到老人的訴說,心里也有點心酸,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苦不堪言,頓時起了憐憫之心:老頭子,你老伴想不想吃小米粥?。?/p>
老頭一聽:想吃?。∧挠邪。恳械某?,感情好!
潘金蓮也就回頭吩咐平安:你再去我屋里一趟,對著你春梅姐說,把昨天我娘捎來的新小米取二升出來,還有再從缸里取兩個醬瓜出來,一起給這個老頭拿去,讓他老伴吃點兒。
平安答應著去了,不多會兒,取個小口袋出來了,三娘和五娘上去一起看看,有半根臘肉,兩塊糕餅點心,兩升小米,兩個醬瓜。
老漢趕緊雙手接過小口袋,對著五娘三娘深深地行了禮,挑起了磨鏡擔子,搖著驚閨葉子,揚長而去??粗项^走遠了,平安這才回過頭,對著兩位娘說了實話:二位娘不該給這個老頭這許多東西!你們被這個老油條騙了!
三娘五娘聽了,一頭霧水:咋回事?
平安沒有好氣:老頭的老伴根本沒有病!是個媒婆,昨天我還看見她打這條街走過去呢,啥時候在家躺在炕上病了?就是得病,也是饞?。?/p>
五娘潘金蓮聽了,心里有點兒恨恨的,長這么大,還沒有吃過這虧呢:你個賊奴才,你干嘛不早說,老頭在的時候,你干嘛去了,現在說便宜話?
平安聽了也笑了:算了,也是他有造化,正好趕上二位娘出來,叫住他磨鏡子,要不然,它到哪里去找臘肉吃?我還想吃呢。
二位娘聽了,呵呵笑了。她們無所謂,在西門家,這點子東西算啥?比這些東西更奢侈的食品多了,幾位娘成天不干啥活,能吃幾口呢?偶爾周濟一下貧民,心里還挺高興,可是怪就怪在做了好事,沒有得到好的結果,良心被欺騙了。
篇2
論文摘要:《大宅門》里的女性形象是美麗的,但她們的人生又都是悲劇性的。文章通過對幾個貫穿全劇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批判,指出了劇作徹底的男性化敘事視角,由此再次提出婦女解放問題。
影人郭寶昌畢其一生精力編導的電視連續劇《大宅門》播出之后,熱評如潮。作品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而這些人物中的女性形象如二奶奶白文氏、白景琦的四房太太黃春、楊九紅、槐花和香秀,無疑是貫穿全劇的重心所在。當我們考察這些人物時,我們卻不得不遺憾她們人性的不完善與命運的最終失敗。由于作品采取的是徹底的男性化敘事視角,她們人性中的丑陋面及失敗的命運,一切都在作品中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釋。她們凸現人性丑陋的半張臉被掩飾以至于模糊了。這些女性就成了只有半張臉的神話人物。
我們先來看看二奶奶白文氏。
年輕時白文氏是以一個女中豪杰的形象出現的。她精明能干、深明大義,在白家腹背受敵時力挽狂瀾,憑借其高超的經營謀略和過人的膽識挽救了百草廳,使其重振昔日聲威。當白文氏賄賂宮中紅太監最終在商場斗法中取勝時,我們為她的長遠眼光而擊節;當白文氏不動聲色成功地搭救了白大爺時,我們為她的手足情深和超人膽識而嘆賞;當白文氏與不成器的白三爺斗智斗勇,但終究為顧全大局而寬宏大度時,我們不能不為之感動;當白文氏把兒子白景琦趕出家門以維護她在管理各房上的公正和權威時,我們不能不為之嘆息;當她大去之時,白家經濟再度陷入窘境,她告知全家自己已留后路足以使白家再次走出低谷時,我們不能不為之叫好。從創業的角度來說,白文氏確是守成創業的高手,她雖身為女人,但卻比大宅門里的任何一個男性更男性化,此時的白文氏已完全雄性化,喪失了女性性別。西蒙·波伏娃認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性。作為妻子和母親的白文氏又怎樣呢?在私人情愛生活上,她充分內斂,她那失落的丈夫白穎園只落得與文房四寶同床共枕。當她把兒子媳婦趕出家門時,白穎園擲鐲在甫道上的孤獨形象讓人久久揮之不去。這時的白文氏身上哪里有一點為人妻的味道?同時,作為一個母親,白文氏是一個失敗的母親。兒子小時候淘氣倔強,她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女兒白玉婷嬌橫任性,三十多歲了嫁給一張照片。孫子白敬業被她溺愛長大后成了一個吃喝縹賭扶不起的阿斗,被白景琦打折了一條腿。孫女白佳莉被溺愛成了一個悲劇性人物,竟說“別人的母親是母親,我的母親怎么是這么個東西”,不但對自己的親身母親不相認,還埋怨父親怎么會去找這樣一個女人。白文氏的封建道德觀在白佳莉身上借尸還魂,白佳莉成為白文氏舊道德、舊禮教的衛道士。在對待兒子白景琦的婚姻上,白文氏偏執霸道。當她得知白景琦與黃春私定終身黃春有孕在身時,她對黃春是五貝勒與詹王府大格格的私生女的身份是心知肚明的,她同意了這門親事。因為從門第上講,大宅門與滿清貴族聯姻已是高攀,即便是沒有名份的私生女,白文氏也認為是好人家的孩子,只因為白景琦沒有按照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有違大宅門的規矩,所以把他趕出家門。后來黃春臨產從濟南回去,白文氏雖然嘴上還是不上黃春進門,但聽到孫子降生時,默許了黃春留在大宅門中,這就在無形中承認了黃春的兒媳地位。而面對出身卑賤、當過的風塵女子楊九紅則不同。她認為接納楊九紅會有辱家門,始終不許楊九紅搬進大宅門。九紅生下女兒小紅之后,白文氏認為一個窯姐不會教好孩子,便抱走孩子自己撫養并改名佳莉。當白文氏在大宅門與楊九紅不期而遇,她假裝不認識,還蠻橫地要求白景琦打“這個不要臉”的女人。在她臨終時,還囑咐不許楊九紅為她帶孝。因為白文氏對楊九紅態度惡劣,致使大宅門的丫頭們都不把楊九紅放在眼里,這就為以后楊九紅與槐花、香秀的爭斗埋下了禍根。白景琦夾在這幾個婦人當中里外不是人的尷尬局面削弱了他的剛強與叛逆性,那“一身傲骨敲起來”也不再“錚錚地響”了。從這些方面來說,白文氏是大宅門許多悲劇的始作俑者。當白文氏老之將至時,她過著一種奢靡的生活,吃飯、走路都有一群仆婦前呼后傭;為買一個抱狗丫頭出手就是五百大洋;七十壽辰也極盡鋪張耗去十萬大洋;身后事更是排揚,竟還捎帶上老姑姐姐和兒媳婦,這一幕不由人不聯想到巴金《家》中拉活人陪葬的高老太爺。這一切在作品中被釋為二奶奶年輕時創業有功。另外,我們還不得不提到,白文氏不惜重金買了兩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送在給在老佛爺面前的一個當紅而老邁的太監作外室,兩個不幸的貧弱女子被推人火坑。同為女人,她絲毫不為那兩個女孩子的悲苦著想,沒有一點女性的人情味,顯現出了她人性中慘烈的一面。作品對此的解釋是為了盤回白家百草廳老號。對此,我們不得不問一句:難道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不惜坑人害人嗎?
再來分析一下白景琦的四房太太。
黃春是白景琦的第一夫人。兩人可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且是自由戀愛。黃春性情溫和善良,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有孕在身,還與景琦一起顛沛流離,同甘苦共患難,勤儉持家。當她因生產遠離丈夫,白七爺旋即另結新歡,當白景琦載譽歸來,全家人歡迎凱旋的白七爺,黃春的委屈不被任何人收人眼底,她的失落是晴蜓水、淺嘗輒止的。當楊九紅到了京城面對白二奶奶的水火不容,黃春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幸災樂禍,反而還對九紅仗義相助。這種賢惠看上去那么蒼白無力,因為一個青春女子失寵于丈夫,這對任何女人來說都是不幸的。在當時的社會,一個男人隨意在外吃花酒、娶上三妻四妾不足為怪,而她卻表現得那么寬寵大度。我們不能僅僅因為她在教堂里濡染了太久,那實在是因為重重精神枷鎖套牢了她,不容許她有絲毫反抗,她隱忍了一切。這隱忍使她心情郁悶、積勞成疾,最終這朵鮮花過早地枯萎凋謝了。劇作對此沒有深層地揭示,卻借白文氏之口說黃春沒有福壽相,把一個無辜女子的死亡歸因于命運使然。 楊九紅是白景琦一見鐘情的女人。她與白景琦的相愛帶有強烈的傳奇色彩,也是作品塑造白景琦敢做敢當,敢愛敢恨個性的濃墨重彩之筆。白景琦對她一見鐘情,曾經為她一擲千金,甚至不惜坐牢。鑒于此,九紅傾盡私囊贖回了自由身,義無反顧地跟定了白景琦。她一生的心愿不過是和白景琦廝守在一起,能被白家認可,有個名份。然而,她的愿望總是落空。二奶奶活著時,她先是不被容許進白家門,后又母女骨肉分離,再次懷孕卻為避免骨肉分離而避走它鄉在火車上流產;二奶奶過世后,她實心實意地做好了孝服,卻不被允許帶孝;女扮男妝出生入死去搞藥,為白家立了奇功,滿以為從此可以出人頭地,抬頭挺胸做人,卻不曾想蝗螂捕蟬、黃雀在后,在她帶走小姨奶奶闖關東的時候,留在家中的七老爺已陳倉暗度、移情別戀,她只落得數著念珠過日月的悲慘結局。她對小姨奶奶槐花施行了陰柔的報復透露出更多女性的正常情緒。被兄嫂賣進娟門任人玩弄,贖了自由身以為跟定了“有情意有擔當”的男人,卻始終遭人蔑視,最終也沒能逃脫人老珠黃被拋棄的命運。這些悲劇的根源都被維護男主人公的男性敘事視角所遮蔽而沒有得到充分的揭示,她的悲劇性人生被作品做了相當合理的解釋。根本談不上對夫權、族權意識和等級觀念的批判。
槐花是白景琦的第三個女人。此前她只是白二奶奶的貼身丫頭,老太太去世前的一句話便被白景琦收了房。她對此毫無異議,甘心情愿地做了白景琦的姨奶奶。她的表白是“為了七爺,我什么苦都要吃?!蓖耆且桓薄凹揠u隨雞,嫁狗隨狗,嫁根扁擔背著走”的姿態。當楊九紅帶她闖關東一路上欺凌她時,她還指望回到家讓白景琦為她做主。回到家與九紅再次斗嘴,白景琦在盛怒之下瑞倒了她之后,她負氣自盡?;被ň拖褚恢崛醯奶俾矢皆诎拙扮@棵大樹上,當她感到白景琦不向著她,自己就沒有了依附,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只有選擇了死亡。她的人格是不獨立的,對于自身的命運沒有絲毫的反抗意識,作品也沒有自覺地去揭示她的悲劇命運。因小人作祟利用槐花之死做文章,白景琦再次人獄。槐花的死反而成了襯托白景琦敢做敢當、至仁至義的重要一筆。
出身寒門性情潑辣的香秀,憑著青春貌美,獵取了白景琦的心,最后贏得了白家新奶奶的位置。曾是二奶奶花五百大洋買來的專職抱狗丫頭,白家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愿意承認她的身份地位的,白景琦與她的結婚喜筵沒有一個本家人到場便是明證。白景琦愛她的什么呢?才抑或是德?作品中沒有表現。她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言辭尖酸刻薄,可謂無才又無德,她所有的就是青春和美貌。楊九紅的悲劇在于她當過,而當本非所愿,跟了白景琦之后可是本本份份的婦道人家,行為做事干干凈凈的;而香秀是趁著姨奶奶們出生人死外出搞藥,白景琦身邊一時無人、寂寞難耐的時候,與比自己大二十八歲幾乎可作自己父親的白景琦偷吃禁果勾搭成奸。她是靠出賣青春和色相去取悅男人出賣靈魂的“”。與九紅相比,香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道是:“江山代有美人出,各領三兩年”,又有誰知道何時白老爺又會看上比她更年輕更貌美的翠花、玉紅什么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上天只要對“有情意有擔當”的“白七爺”假以時日,下一個被冷遇的就該是得寵的香秀了。香秀仍然是被男人玩于鼓掌的被侮辱、被損害的女性,從這個角度上說,香秀與楊九紅一樣,其人生是悲劇性的,只不過楊九紅的悲劇是顯性的,香秀的悲劇是隱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