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肉計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26 04:35: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苦肉計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苦肉計的故事

篇1

兔子的“空城計”

如果你的運氣好,在郊區游玩的時候會遇到一兩只笨兔子,讓它們實踐“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撞到你的身上,這樣的機遇當然非常小。那么,如果你追趕奔跑的兔子時,它很可能突然一下就躺倒在地,一歪腦袋,肚皮朝上,如同過力運動而猝死一般。當你還在猶豫這只兔子為什么突然死亡的時候,它卻突然一躍而起,再度逃竄。正在你還張著大嘴驚訝于剛才發生的一切的時候,它卻早已在你的視野里消失了。

這就如同諸葛亮嚇退司馬懿,大開城門,空坐城樓,獨自撫琴,司馬懿不敢貿然進軍,隨后退軍了一樣。兔子也是領會到了這個計謀的精髓,不按常理出牌,屢屢得以逃脫。

蟈蛔兒的“連環計”

蟈蟈兒給人們的印象大多是在籠子里啃著大蔥和青瓜,有節奏地歡唱著。但是如果在郊外的草叢里,蟈蟈兒們就沒有在籠子里那般和善了。如果你不小心冒犯了它們,它們還會撕咬你的手指,對你進行毫不留情的攻擊。如果你想逮到它,那更是難上加難的事了。

蟈蟈兒防身第一招――當蟈蟈兒感到自己將要遭受到侵害時,就會從自己所在的樹枝、草尖上突然“墜落”,來一個自由落體,一下子消失在茫茫的綠色之中,讓你無處尋覓。當你還在草叢中“掃蕩”時,它很可能已經悄悄地轉移陣地了。蟈蟈兒防身第二招――如果它不幸被你捉到了,它就會立刻裝死,金蟬脫殼,如果你決定放棄這只已經“死掉”的蟈蟈兒,它就會在你遠離它后,默默地逃跑。蟈蟈兒防身第三招――如果它不幸被你捉到,而你又不愿放棄這個“裝死”的戰利品的時候,蟈蟈兒會突然一下弄斷自己的腿或者某個身體部位,迅速逃脫。蟈蟈兒防身最后一招――殊死一搏,被逼急了的蟈蟈兒,是會咬人的,它會猛烈地攻擊你的手指或者接觸它的部位,以求得逃脫。

蜥蜴的“苦肉計

篇2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閱讀的一本書。書中一個個傳奇故事令我深有感觸,苦肉計、空城計、王允巧施連環計等都讓人拍案叫絕。

我最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壯舉之一,令我揮之不去。

一次,陰險狡詐的曹操派兵攻打東吳,用大船與他們交戰,恰巧大霧彌漫。劉備的大軍正缺箭,不過諸葛亮的機智幫了劉備的大忙。他讓士兵們扎大量的稻草人安在船上,把船放到水中,每只船上點了幾根火把,人站在船艙中。剛好大霧朦朧,曹軍看不清,把箭全射到稻草人的身上。再把箭集中起來就可以用了。幾天后,這些箭都被用來攻擊曹軍了。

真是大快人心。

篇3

1、《大江2》宋運輝離婚了。兩個人分開的矛盾有很多,但更多的是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導致三觀不合。

2、《大江大河2》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88年,劇情也沒有一秒鐘的耽擱,開場就進入主線,當時宋運輝到北京開展東海項目,前期工作不是很順利,后來他越級報批項目,得罪了頂頭上司,被對方針對,明明設計方案是他提出來的,他卻被分配到半島開荒。

3、之后宋運輝回了東海開展工作,但一回來,岳父岳母一家就在他面前演苦肉計,想讓他走捷徑,給他大舅子換一份好的工作,提拔他,后來也是因為他們這一家子,才導致他和妻子程開顏離婚。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奇特聯想法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記憶方法,主要通過離奇的、特別的聯想在頭腦中呈現相應的物象來增強記憶。可以把要記憶的內容,編寫成奇特無比的故事,幫助記憶。例如,要記住三十六計后六計――美人計、空城計、苦肉計、連環計、反間計、走為上。我們可以作如下奇特聯想:“美人困在空城里很苦惱,把連衣裙反過來穿,逃走了。”這樣就很容易記住了。

再如,記憶中國古代史的主要階段――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奇特聯想:原始人在夏天受了傷(商),喝稀粥(西周)度春秋。戰果(戰國)歸了秦始皇,秦始皇累得直流汗(漢),三個國(三國)家送來兩條毛巾(兩晉),南北來朝賀(南北朝),敬上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宋明)給他們金元寶(金元),帳目搞得明白、清楚(明清)。

又如,記憶魯迅的小說集:《彷徨》、《祝福》、《弟兄》、《離婚》、《幸福的家庭》、《傷逝》、《長明燈》、《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肥皂》、《在酒樓上》。通過奇特聯想來快速記憶:魯迅離婚了,失去了幸福的家庭,僅有的一個弟兄也死了,非常傷心(傷逝),成了一個孤獨者,自己在酒樓上喝醉了酒,把長明燈、肥皂從樓上扔下來,向行人祝福,打在高老夫子的頭上,被警察抓去示眾。

篇5

做媽媽的哪個不希望自己溫柔賢惠,但我卻一直堅持做個“狠心”媽媽,兒子因此著實吃了一些苦頭,曾經打心眼里很不高興。但時間一長,“狠心”有了成效,兒子不僅變得懂事了,而且還養成了許多好習慣。

樣本一:超市“小鬧鬧”

常常見到孩子在超市和爸媽鬧,起因大多是見到中意的玩具,媽媽說“不買”,他便使出殺手锏:一哭、二鬧、三耍,軟磨硬泡,非逼著買不可;如果殺手锏還不見成效,個別孩子會躺在地上撒潑,甚至對著媽媽拳腳相加;最終,大人不得不屈服。

兒子也曾是個著名的超市“小鬧鬧”,他一當眾哭起來,真是非常考驗媽媽的神經呀!怎么辦呢?

“狠心”媽媽的購物原則

原則一:反復和孩子講道理

兒子3歲不到時,只要跟著去超市,就哭著鬧著要吃糖,我認為吃糖多對牙齒不好,所以不給他買,每當這時,兒子就會哭鬧不止。我沒有像別的母親那樣買糖給他“止哭”,而是一遍一遍地講吃糖的壞處,當然,孩子通常會照哭不誤。

原則二:絕不妥協

見孩子哭得厲害,邊上總有“好心”的大媽出來說話:“你就給孩子買一個,不就是一塊錢的事兒嗎?”我只好說:“不是為了錢,是怕吃壞牙。”又有人說了:“多吃一塊壞不了。”我只好接著解釋。孩子雖小,但聽得懂這是有人替他說話,越哭越厲害。我馬上抱起他就往外走,出門后,等他不哭了,我再給他解釋吃糖的壞處。此后,兒子再也沒怎么鬧了。

原則三:每次只能選一樣

兒子大些了,每次買東西都是東挑西揀一大堆,我跟他商量,每次去超市只允許他選一樣東西,并且要經過媽媽認可。如果還想要第二件,只能把第一件放下。開始時,兒子會不自覺地多選。為了管住兒子,即使這件東西需要買,我也會狠狠心把它放回貨架,等到下次我自己再去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習慣了。

樣本二:膽小寶寶的成長故事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似乎現在的男孩都不夠“勇敢”,做事情畏首畏尾的,習慣躲在大人身后,或由爸媽包辦一切。其實,“勇敢”寶寶是需要經過訓練的,關鍵時候,做爸媽的也要舍得放手。

膽量訓練的“狠心”法則

法則一:言語激將

我家樓下不遠處有幾家小吃店,站在陽臺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天,我對剛滿4歲的兒子說:“去買包子給媽媽吃吧!”兒子搖搖頭不肯去,說:“我害怕。”我對他說:“寶寶已經長大了,都中班了,不是特勇敢嗎?”

法則二:苦肉計

兒子平時是“窩里狠”,言語激將對他作用不大,我接著“逼”他:“媽媽好想吃兒子買的包子,如果吃不上,媽媽就會肚子疼的。”兒子動心了,問我買幾個包子,還問我愛吃什么餡的。我告訴他“愛吃韭菜的”,兒子馬上說,“我愛吃茴香餡,那就買一個茴香的、一個韭菜的。”

法則三:狠心到底

篇6

怎樣才能使壞脾氣的老公適時熄火呢?經過細心地揣摩,我漸漸掌握了老公情緒變化的晴雨表,再“有的放矢”施以熄火戰術。一段時間后,壞脾氣老公有了變化。

“以逸待勞”少惹閑氣

老公是軍人出身,有令必行是他的行為準則。他的要求一旦被我輕視,便怒火中燒。

一個周末,我倆突發奇想要吃頓家庭自制火鍋。鍋開了,我便往里面下青菜。老公嫌我一次下的量小,便建議多下一些。我一不留神,將整盤青菜都滑進了鍋里。看著滾開的水將青菜溢出了鍋沿,老公勃然大怒。他鐵青著臉,―把奪過我手中的盤子,重重摔在桌子上,嘴里氣哼哼地指責我:“讓你多放點,也沒讓你全部放里邊啊!”

這么點芝麻小事,也值得他動怒嗎?我怒從心頭起,真想把桌子掀翻了。可我轉念一想,如果我“以氣治氣”,兩個人非得吵起來不可,那這頓飯也就沒法吃了。想到這兒,脆“罷工”,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專夾鍋里煮好的美食。鍋里空了,我就坐那等著,一手不伸。他做好,我再吃。

這次“火鍋”事件后,我長了一個心眼兒,只要他叮囑我做什么,我就馬上做出謙讓的姿態:“你來,你做得比我漂亮!”老公聞聽后轉怒為喜,事必躬親也樂此不疲。這樣一來,老公的虛榮心不僅得到了大大的滿足,我還樂得一個清閑自在。

感言:

夫妻相處也需要智慧,遇事動腦筋,既解決問題:又不傷感情。稍施謙遜之禮,讓老公怒火漸消,何樂而不為?

“走為上”巧為今用

老公對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情有獨鐘。遙控器經常在他手里把持。一天晚上,我正沉浸在熱播的《馬大帥》劇情里,老公趁插播廣告的間隙,又開始一輪電視節目大巡察,搜索他熱愛的戰爭片。惦記劇情的發展,我一把搶過遙控器。不想,老公的壞脾氣又上來了。他憤怒地從我手中奪回遙控器,重重地摔在沙發上,氣呼呼地說:“在這家里,我還有點地位嗎?我想看會兒電視都不行?”

老公把“電視收視權”上升到地位問題,我哭笑不得。穿上外衣轉身下了樓,一個人沿著街道慢慢地走,想緩解一下情緒。不―會兒,手機響了,是老公。他蔫蔫地說:“老婆,我錯了。快回來吧,《馬大帥》開演了!”

從那天開始,“電視收視權”被我一個人掌握著,老公只要看到我在“入戲”,便一聲不響鉆進書房。想必,他也想好了,因為看電視吵架沒有意義。

感言:

雖說“走為上”有逃避的意味,但偶爾一用,亦能起到緩沖的作用。有意制造―段空白,讓彼此的身心都有個修整和反思的時間,對雙方都是有益的。

“苦肉計”讓身苦心甜

老公有個臭毛病,睡覺時不愿被打擾,哪怕因為吃飯叫醒他,他也會大發雷霆。他的理論是:飯可以晚吃一會兒,或者不吃,但深睡的感覺最香甜,一旦被吵醒,就像吃到嘴里的香蕉吃到一半就被抽走了一樣,

為了整治老公這個壞脾氣,我冥思苦想。很快,主意有了。我一連幾天中午進行午睡,到了晚上便睡意全無。我一會兒起來看書,一會兒又躺下,翻來覆去制造出“失眠”的假象。我這翻折騰,早把老公的美夢攪得七零八落,他幾次三番被弄醒,并幾次三番想變臉,但一看到我瞪著眼睛就是睡不著的可憐樣,老公頓生憐愛之心,緊張地把我攬進懷里,講各種催眠故事。

一段時間下來,老公漸漸適應了隨時被弄醒的現實,醒來也不犯兇,發臭脾氣了。

感言:

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當然不可取。夫妻之間,有時運用點小計謀也是為了家庭的長治久安。“苦肉計”然是在愛的基礎上。

“拋磚引玉”贏得換位思考

一天,我加班很晚才回到家。一進門我就發現,先于我到家的老公正沉浸在一部大片里,廚房里冷鍋冷灶,他卻看得熱熱鬧鬧。如果那個人是我,老公的臉色絕對不會好看。他會把鍋盆弄得叮當響。相似的場景,不變的兩人。我沒有演繹老公的“怒發沖冠”,而是轉身進了廚房。快速弄好飯菜,我輕手輕腳走到老公面前,溫柔地催他吃飯。

我的舉動讓老公手足無措。可能自知理虧,老公沖我扔下一句:“老婆,吃完飯你玩會兒游戲吧,剩下的我來收拾!”便一溜煙進了飯廳。從那以后,我再沒有因加班而餓過肚子。

篇7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余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后勤也無法保障。

至于荊州兵,總數或許可達七八萬,但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等南四郡僅僅被撫定,曹軍從來沒到過那里,所能動用的就是集結在襄陽等地的二萬余人。

隨后,曹操又留徐晃駐扎樊城,令曹仁鎮守江陵。如此算來,東征進抵赤壁的曹軍總兵力約七萬人。

對于孫權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國志》的明確記載,是孫權給了周瑜三萬人馬參戰,而對于劉備方面,則多數以諸葛亮自己說劉備一萬加劉琦一萬合計兩萬為準。大致上均認為是孫劉聯軍五萬人參戰。

以五萬抵抗七萬兵力,人們普遍認為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屬實,但雙方兵力對比并不十分懸殊。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但“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來風,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后,曹操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穩后,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

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他并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周瑜打黃蓋”子虛烏有

三國歷史上并沒有黃蓋使用苦肉計,但詐降確有其事。黃蓋為保證無武裝的火船不被截擊而能夠順利地接近曹軍水寨,便向曹操投書詐降。

曹操很輕易地相信了黃蓋的投降,是因為曹操認為,黃蓋曾經做過孫堅的部下,資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

篇8

文中有這樣的描寫:“突然,它舉起一只前腿,將膝蓋塞進自己的嘴,用力咬下去,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有害的噪音,聽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不一會,那條腿便被咬脫了骱,皮肉還相連著,那截小腿在空中晃蕩著,轉了兩圈后,那截小腿終于被它象拆零件似的拆了下來,露出白森森的腿骨血噴射性的溢出來,把它面前的一片青草都淋濕了。它用一種期待的渴望的懇求的眼光望著我,一瘸一拐地往后逃卻,似乎在跟我說,瞧,我真的受傷了,我真的逃不快了,我真的很容易就會被你捉住的,來追我吧,快來追我吧!”更是突出了公狐貍為了家庭的繁衍,寧愿犧牲自己而救活小狐貍和母狐貍。更是突出了公狐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神圣的。原來,我總覺得狐貍一直很壞的,沒想到作者筆下的狐貍獨樹一幟,沒有想過狐貍竟還有這般偉大的父愛,它為了自己的小狐貍,不惜舍棄生命。在這一點,我看出了公狐貍對一個家庭的責任心是那么的強烈。

結局是悲慘的,故事是可怕的,但留給我們的結局是令我們深思的。看完整個故事,你會感到,人的感情是至深的,父母對兒女的愛,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默默地為兒女奉獻,保護好自己的寶貝。同樣,也會讓人感覺到,動物也是一樣的擁有豐富的感情,動物對子女的愛,難道比不上我們人類嗎?

文中還有這樣一處描寫:“我看見,公狐貍支愣起耳朵,凝神諦聽著,抬起臉來,目光沉重,莊嚴地望望天上的白云和太陽……”可以想象想象公狐此刻百味雜陳的內心活動,體會它對生命的留戀,對妻兒的不舍,對處境的無奈,對追逼者的憤恨,對赴死的毅然決然,進而反思人類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我”之所以對這只狐貍緊追不放,最初的動機不就是想要它那金緞子一樣火紅的狐皮嗎?)犯下的種種錯誤。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具體到這篇動物小說,我覺得可以把這句話改成“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我們看文中的這只公狐:“體毛厚密,色澤艷麗,像塊大紅色的金緞子。”,不僅如此,它還聰明、極富靈性,它會逼真的表演,會愛妻護子。就是這樣一只狐貍,在我的追逼之下,先是在石頭上撞破了自己的頭,接著撕破了自己的臉,繼而又咬斷了自己的腿,最后血流不止而死……這,不正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撕碎了嗎,正是這份“撕碎”,給我們人類心靈帶去深深的震撼。

篇9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篇10

騙術特征:以其弱勢悲情,騙取買者會錢。殺傷力

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古玩市場上個別人也在這方面打起了主意。如果有一天某個與你不很熟悉的人主動找上門來,告訴你他家出現困難,要出賣古玩,那么十有八九這是一個陰謀。其表現形式大致有三:一為貧困求援型,自稱家中忽然出現變故,或家人生病,或家中失盜等,為籌集資金,要忍痛割愛;二為急需用錢型,因為家中買房、子女上學等原因,不得不出售傳家寶;三為偶然告訴型,在你面前忽作痛苦不堪狀,詢問之,便告知家中最近災難頻仍,急需救命錢若干,欲以古玩換銀子云云。

案例:誤中“苦肉計”

1998年春節前夕,我曾在地攤上認識的一個人打來電話,說家中有幾件老一輩傳下來的東西需要出手,因為最近老婆下崗了,侄子也不幸遭遇車禍,昨天家中老人也住院了,萬般無奈下,欲轉讓幾件古玩,以解燃眉之急。對他的情況我表示同情,便同意他將古玩送我家看看。一個小時后,他騎著自行車風塵仆仆地趕來。

帶來的東西是3件瓷器,一件為清代中期青花人物瓶,口部有殘,另外兩件是完整的粉彩瓷器,造型為清中期。我仔細端詳,發現其中一只釉色不對,便問這是老東西嗎?這時他的表情忽然嚴峻起來,說話也開始哽咽,好像在哀嘆自己家中的不幸。看到一不小心觸及了人家的痛楚,我于心不忍,盡管對這些瓷器心存疑慮,最后還是買下了一件完整的瓷器,花去了大約半個月工資。

幾天后,一個朋友來我家玩,一眼就看見了這件瓷器,他調侃地說:“吃藥了是嗎?中了人家的苦肉計了。”我忙問是怎么回事。“你的電話號碼是我給他的,他打聽你電話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家伙打你的主意了,但是我忘了把這事提前告訴你。這是一個騙子,整天可憐兮兮地在人面前哭窮。”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幾天后,我在古玩地攤上又見到他了,我追問那天的事情,他嘴里嘟嘟囔囔了一番,再問,他干脆不接話茬。我明白了,要想退貨,沒門。這些小騙子的作戰方案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出來擺地攤不是為了賣貨,而是物色獵物。

十七、立地成“佛”

騙術特征:打管佛門幌子,實施卑鄙勾當。殺傷力

這類騙子不多,但很有典型性。他們躲藏在佛教的光環下詐騙,成功率很大。

案例:假佛徒賣假佛像

一次,我在山東某市的一個古玩市場內發現了一個風格怪異的古玩店。只見店內香霧裊裊,佛龕林立,貨架上也擺放著一些佛像之類的東西。老板是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年輕人,面貌和善,舉止文雅,見客來,便首先雙手合十,來了一句“阿彌陀佛”,這招,把我徹底征服了。

隨后,步履輕盈的姑娘端來清茶,讓客人落座品茗。喝完茶,我慢慢瀏覽店里的物件,走到哪里,金絲眼鏡就陪伴到哪里,態度非常謙恭。我很少見到如此場面,也不免客氣起來。我拿起了一尊高約20厘米的佛像,他馬上介紹說:“今年剛從地區進了一批銅質佛像,年代均系清代,此乃其中之一,年代應為清中期。”我看了幾眼包漿,沒說什么。“佛門弟子是不會騙人的,請相信我的話。”他慢條斯理地說。

把銅佛請回家后,越看越感覺不對頭。隔日,我把這尊花600元買的東西請一位精通佛像的古玩店老板過目,他遠遠瞥了一眼說:“假的。”我把這件東西的來龍去脈告訴了他。他哈哈大笑:“那人我知道,是一個偽裝佛徒的冒牌貨,因為犯詐騙罪,還蹲過幾年監獄呢。”

十八、欲擒故縱

騙術特征:機關算盡作秀,“曲徑通幽”騙錢。殺傷力

該手法與“楚歌假唱”如出一轍,但棋高一招。騙術:誘惑你對一件“古玩”產生興趣,但當你表示欲購買時,老板就話題一轉,告訴你他已經答應別人來看貨了,經商要講信譽,然后將這件東起。在你失望而去的最后時刻,他會不失時機地告訴你如果情況有變就通知你。就在這種欲擒故縱的作秀中,他設置的懸念越來越多,你的胃口也被吊得越來越大。經過一番周折,你最后“如愿以償”地得到了這件東西,而且價格不低。此花招關鍵在于人為制造噱頭,待你進套后,店老板可能還上演一系列增強你緊迫感的小動作,于你暈頭轉向中把你搞定。

案例:假銅器背后的真故事

1998年秋,我的一位朋友用4000元買了一件假銅器,而且成交過程有聲有色。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這位朋友走進濰坊一家古玩店,老板與他原來就熟悉,就讓他自己隨意看貨,自己則捧出一件東西忘我地觀賞著,口中還念念有詞:“真好,真好!”我的朋友上前一看,是一件個頭很大且造型漂亮的銅爐,掂了一下,足有二三公斤重。

看他對這件東西很感興趣,老板說:“你來晚了,北京的一個客人已經要了。唉,這樣好的乾隆東西,真的不想賣了。”他一邊看,一邊無奈地說:“你如果早來幾天就好了,賣給你的話,我以后還有機會去看看這件東西,給了北京人,就永遠看不到了。”“那么,現在給我也不遲啊。”我的朋友開始犯糊涂了。最后,雙方約定,那北京人如有變化,老板就與我的朋友聯系。

幾天后,老板果然來電話。當我的朋友見到老板的時候,他正與那個北京人“通電話”,似乎就價格問題爭執得面紅耳赤。最后老板對著電話大聲喊道(實際上是在假裝通電話):“算了,你就是出再多的錢也不賣給你了!”這時候,他又通了個電話,假惺惺地對另一人說了幾句話,話題似乎也與這件銅器有關。通話結束后,老板轉向我的朋友說:“第一個電話是北京人的,那人不地道,不給他了;第二個電話是銅器主人的,想反悔不賣了,我說已經答應人家了,怎么能不講道德呢?”我的朋友看老板很親切,不假思索地成交了。

一年后他才知道這是贗品,他將這件所謂的乾隆大銅爐退回,但是只拿回了一半的錢,另外2000元只好交了學費。

十九、留珠賣櫝

騙術特征:真品當作招牌,引誘買者上當。殺傷力

成語中有買櫝還珠的典故,一些詭計多端的古玩商則有留珠賣櫝的本事。為了兜售假貨,他們將幾件真古玩擺放在顯要的位置作誘餌,然后搭配著新東西一并賣出,但是在最后成交的時候,卻千方百計將真古玩留下,而讓贗品賣出。

案例:租來瓷器作誘餌

一日,我走進一家古玩店,發現多了幾件不錯的古玩,問價格,老板搖頭說不賣。既然放在店里,為什么不賣呢?我百思不解。后來,在隔壁店里,一位知情的朋友告訴我說,人家那是“租”來的幾件瓷器,作誘餌用的。

過了幾天,朋友告訴我,誘餌發生作用了。原來,一位瓷器收藏新手看見這店里的瓷器很多,便讓老板推薦幾件真東西,于是老板給他挑選了3件,其中一件為真品,兩件為贗品,價格僅為3000元。為了讓客人“放心”,在成交之前,店老板讓那人先拿其中一件瓷器讓人鑒定,說東西對了,再交錢不遲。自然,讓人鑒定的那件,是唯一的真品。但是,在鑒定結束后即將貨款兩訖時,老板忽然盯著那件真品端詳了老半天,然后很失望地說:“壞了,這件瓷器原來是換底的,我怎么沒發現呢?”那人一聽這件有殘,便主動放棄了,老板很夠意思,對賣出的那兩件瓷器要了一個平均價: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