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之春范文
時間:2023-03-31 12:45: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明湖之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這樣的風在這兒等著,濟南簡直可以說沒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無從說起。
濟南的三大名勝,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響亮好聽!一聽到“大明湖”這三個字,便聯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現出一幅美景來。事實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現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地”外留著幾條溝,游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擋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如穿高粱地然,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氣烘烘。夏天總算還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總能聞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綠葉兒。春天,則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又那么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恰似掙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話雖如此,這個湖到底得算個名勝。湖之不大與不明,都因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 “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原本不小,而濟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這個,也許一時做不到。不過,即使做不到這一步,就現狀而言,它還應當算作名勝。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滿可以不算數兒,配作個名勝與否簡直沒多大關系,因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難找的東西呀。水,可太難找了。濟南城內據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具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這個湖是少不得的。設若我們游湖時,只見溝而不見湖,請到高處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著彎彎的一道灰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篇2
一、整體與細部:收放自如的穿梭
在這份設計中,既有整體閱讀、把握主線的眼界,又有文本細讀、字斟句酌的涵泳。教師從一開始就敏銳地抓住了“我愛北平”和“說不出”的矛盾,十分精確地聚焦到“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一句,由此推進到“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體會老舍對北平難以言說的深情”的教學目標,最后又在“升華情感”板塊,回應開頭作者反復強調的“說不出”。這樣的設計頗具匠心,開闔自如,點面兼顧。但稍顯不足的是,其“整體把握”板塊中應當更明確地梳理一下全文的邏輯關系,而不僅僅是1-3段的概括。文章按著“真愛北平一北平真好一真想北平”的思路,鋪陳開去,一氣呵成。因此,教學中在整體把握上,當顧及全篇,一貫到底。
二、圖畫與音樂:鞭辟入里的推敲
縱觀整個教學設計,突出的亮點就是方老師沿著聚焦的關鍵句,一路追問,“當你在欣賞一幅畫,耳際回蕩背景音樂,畫面與音樂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覺?也就是說它們是通過什么來喚起你心中的愛?”這個問題有創意,也極富挑戰性。于是,奠定了教學主板塊“文本細讀”的結構,教學也便由這“圖畫”與“音樂”兩端而生發開去:體會“像由音樂引起的愛”和“像由圖畫引起的愛”。設計中,方老師精心捕捉了若干句子、實詞、虛詞,甚至是標點符號,在一個個詞句的揣摩體味間,引領學生體會音樂引起的愛的氛圍與情韻,感受圖畫引起的愛的境界與質感,由此細繹出作者對北平這份深沉的愛。但細想,既然要體會“像由音樂引起的愛”,“老城墻、紅酸棗、小蝌蚪、嫩蜻蜓”這些景物構成的意境的音樂形象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尚不夠充分,似乎還是停留在“圖畫”的意義上。其實這些物象有著不同的音樂形象,加之其間的動靜相間,有著豐富的節奏和韻律。另外,文章還有若干很值得細細體味、慢慢推敲的句子,如:“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那感覺,那聲氣,挺有味兒。
三、適度與過度:適可而止的闡釋
空泛的詞語,籠統的概述固然是閱讀體會和闡釋的痼疾,但對閱讀內容的闡釋要適度自然也是不爭的要求。盡管我們提倡多元解讀、個性化解讀,但并不意味著可以無限衍義、漫無邊際地亂解亂讀,也并不意味著可以有絕對的“彈性”,而是必須以文本為閱讀和批評的中心,必須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解讀范圍的引導。讀者的主體作用不是萬能的,它理應向文本靠攏與挺進,尤其在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中,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限制,更應尊重文本的地位。客觀地說,方老師在設計中所舉的事例大都細致入微,分寸恰切,且解讀比較到位。但要真正做到不逾限越界、適可而止的闡釋有時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我以為,方老師的設計也難免有過度闡釋之處,主要體現在標點逗號使用的分析上,盡管可以自圓其說,但如果多讀一點兒老舍的作品,就會發現現在用頓號的地方,作者常常習慣用逗號,這里略舉一二:
逛過西湖的提起來便念叨那里龍井茶,藕粉與莼菜什么的。
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還真許是它馳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大明湖之春》)
我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但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與我。(《我的母親》)
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為名家為名篇做出過度的闡釋,以為然其實未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