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耳朵叫醒范文

時間:2023-03-18 08:3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把耳朵叫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把耳朵叫醒

篇1

我國第2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60歲的老年人患聽力殘疾的比例高達11%。也就是說,目前我國有超過2000萬的老年人存在聽力障礙,而相比城市,廣大農村老年聽力障礙患者數量明顯升高,而且還存在大量的未被診斷人群。因此,提高基層醫生對老年人聽力健康的關注,加強其對聽力障礙人群的篩查意識,對做好老年人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糾正觀念:老年人耳聾≠老年性耳聾

老年人聽力下降既存在普遍性,但又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是生理進程的必經階段,因此,往往對老年人“耳背”習以為常,甚至在臨床上,很多醫生也僅滿足于“老年性耳聾”的診斷,認為老年人的聽力下降是功能性的退行性改變,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并沒有治療的必要。對此,北京積水潭醫院耳鼻喉科高運軍博士介紹說,對于老年人聽力下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老年人耳聾≠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一般指的是聽覺功能的退行性改變,是原發性的,且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多發生于>60歲的老年人。而老年人耳聾除了老年性耳聾之外還可由外耳道的堵塞、感染、炎癥和一些神經器質性病變包括腫瘤、聽骨鏈的中斷、聽覺傳導路的中斷及腦干的病變等引起。

同時,高遠軍博士強調,基層醫生在接診過程中如遇到老年人主訴聽力下降時應詳細詢問癥狀,有必要時進行查體和輔助檢查進行辨別,不要簡單地認為“人老耳背”是自然規律而錯失了早期診斷的機會。

老年性耳聾是導致老年人聽力障礙的“主犯”

老年性耳聾是人體老化過程在聽覺器官中的表現。簡單地說,就是指因聽覺系統老化而引起的聽力損失,其病理改變主要在耳蝸及蝸后,表現為高頻聽力下降、言語識別率降低等特點,常伴有耳鳴。

高運軍博士介紹說,及早識別老年性耳聾的表現對正確診斷至關重要。患者早期往往會感覺聽力下降,繼而聽不到聲音。主要表現為老年人與熟人相聚時談笑風生,但與陌生人交談時往往猶豫不決,斷斷續續,或者是答非所問。并且在嘈雜的環境中更感吃力。耳聾發生時,還常伴隨耳鳴,且為高調的耳鳴。剛開始的時候常為間歇性的,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出現,以后就會逐漸變為持續性的,甚至是白天也能聽見。還有一些患者會有聽覺重振等現象,就是患者常常表現為當別人說話聲音小的時候聽不到,而大聲說話的時候又感覺太吵了,因此常會被別人誤解為裝聾作啞。

繼發性因素是導致老年人耳聾的“幫兇”

老年人耳聾包括老年性耳聾,但除此之外一些繼發性原因也可導致耳聾。如果說老年性耳聾是導致老年人耳聾的“主犯”,那么其他繼發因素就是導致老年人耳聾的“幫兇”。

常見的繼發性因素包括炎癥,如急、慢性化膿性或分泌性中耳炎,黏連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外傷,如顳骨骨折累及中耳、鼓膜外傷、聽骨鏈中斷等;異物或其他機械性阻塞,包括外耳道異物、耵聹栓塞、腫瘤、膽脂瘤等。另外,還有藥物性聾、突發性聾、噪聲性聾。

其中,外耳道的堵塞是造成老年人聽力下降較為常見的原因之一。北京積水潭醫院耳鼻喉科朱思翔醫生告訴記者:“在臨床中常遇到一些老年人主訴聽力下降,進行檢查可見其外耳道被厚厚的耵聹堵塞,幫助其清潔外耳道后,老人聽力即恢復正常。”

如何鑒別老年性耳聾與繼發性耳聾 ①詢問病史除外外傷;②通過查體排除外耳道堵塞的因素;③耳鼻咽喉科常規檢查可排除中耳炎癥及鼻咽部病變導致的聽力障礙;④聽力學檢查,包括純音測聽和聲導抗測試。純音測聽時不但要測查氣導、骨導,還要測試舒適閾、不適閾和言語識別閾,必要時加測腦干反應測聽以及耳聲發射。聽力學的檢查主要用于排除聽覺傳導通路疾病。⑤結合顳骨CT檢查可與傳導性耳聾相鑒別。

通常藥物性耳聾多有耳毒性藥物使用史;突發性耳聾多為單耳發病且病程短,可伴有自主神經癥狀;噪聲性聾多有長期或短期內強烈噪聲暴露史。

合理配戴助聽器,把老年性耳聾患者的耳朵叫醒

應當承認,老年性聾是表現在聽力方面的衰老現象,基本上符合新陳代謝規律,任何治療均無法改變這一規律和趨勢,但是,在本病尚未完全進展為失聰時,老年人可以通過配戴助聽器等方法來幫助矯正聽力下降的情況,也可以延緩聽力下降的進展。

基層醫生應該給患者及其家屬傳遞一種正確的觀念:聽覺器官老化屬于自然規律,目前并無逆轉此過程的方法。但并不是說,我們對老年性耳聾可以聽之任之、漠不關心;也不是說,對老年性耳聾沒有任何的預防、治療和康復的辦法。科學選配助聽器就不失為有效的解決方法。

助聽器配帶有講究助聽器是一種幫助聾人聽取聲音的擴音裝置。“但現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助聽器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作原理也越來越復雜,已經不僅僅是擴音裝置,而是應用了微電腦技術的高科技產品。一般需要經過耳科醫生或聽力學家經過詳細檢查后才能正確選用。助聽器的選配過程也是十分精細的,需要專業的醫生來完成,甚至比配眼鏡更加專業和精準才行。”朱思翔醫生說。基層醫生應了解助聽器的正確選擇、配戴和調試的知識,以幫助老年患者解決配戴助聽器后出現的問題。

語頻平均聽力損失35~80dB者均可使用助聽器;聽力損失60dB左右效果最好;單側耳聾一般不需配用助聽器;雙側耳聾者,若兩耳損失程度大體相同,可用雙耳助聽器或將單耳助聽器輪換戴在左、右耳;若兩耳聽力損失程度差別較大,但都≤50dB者,宜給聽力較差耳配用;若有一耳聽力損失>50dB,則應給聽力較好耳配戴。

此外,還應考慮聽力損害的特點,例如助聽器應該先用于言語識別率較高,聽力曲線較平坦,氣導、骨導間距較大或動態聽力范圍較寬之耳。傳導性聾者氣導、骨導助聽器均可用。外耳道狹窄或長期有炎癥者宜使用骨導助聽器。感音性聾伴有重振者需使用具備自動增益控制的助聽器。合并屈光不正者可用眼鏡式助聽器。耳背式或耳內式助聽器要根據患者的要求和耳聾的情況選用。老年性耳聾屬于雙側耳均有聽力下降,雙耳的聽力損失水平差別不會很大,原則上,助聽器應該雙耳配戴,才能夠充分發揮助聽器的助聽效果,增加方向感,提高對聲音的分辨率,聽到更清晰的聲音。

醫生教育指導很關鍵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袁詠學醫生說,患者配戴助聽器后并不能達到與真耳相同的聽取效果,它只是最大限度地使聾耳在“噪聲”中理解語言。要通過輔導訓練,建立患者的信心、耐心,以獲得最大的助聽效果。不要盲目地給患者過高的期望,以免其使用助聽器時出現失望和消極情緒,從而降低使用的依從性。

老人容易氣餒和喪失信心的時候,基層醫生可以給予老人鼓勵和幫助,讓其先從簡單的句子開始聽取,逐漸增加句子的長度;一開始緩慢清晰的發音以便老人能夠較容易的聽清,聽懂80%交談內容時即可逐漸提高語速,注意不要讓老人疲勞,切忌長時間與老人交談;從安靜的室內逐漸過渡到噪雜的室外環境。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助聽器的聲音和真耳聽到的聲音是存在差異的,所以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開始每天戴1~3小時,3個月內逐步遞增配戴時間,能聽清自己講話聲和室外聲后可以多和人交談,直到整天戴用為止。

記者手記

篇2

神農架:深山里高亢的哭嫁歌

神農架這個以傳說野人出沒而被大家熟知的地方,其實是個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原始風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

隨著汽車行走在盤山路上,導游唱起了歌。《三杯茶》的開唱,一下子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因為這個山歌很容易學唱,而且好聽,最關鍵的是導游說了一句話“以后見到喜歡的女孩,也可以唱這首歌,探聽虛實……”。

唱了一路山歌,大家對此開始癡醉,卻沒想到,這只是山寨版本的。聽到“正版”湖北山歌的時候,大家正坐在三峽中的船上。衣著藍色白花土布,有著當地人黝黑健康膚色的女孩們,都是祖祖輩輩居住此地的,她們一開腔,才叫人知道之前癡醉的“天籟之音”只是小巫見大巫。

別看這些毫不吝嗇嗓音、有求必應的姑娘們如此熱情開朗,但一提到要學唱某一首歌,她們便會笑著不做聲,任憑大家怎么請求,這便是“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女孩在出嫁時唱的,是她們表示忠貞賢德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對她們來說,意義非凡,哭嫁歌絕不外傳。

雖然學唱不成,但耳福還是有的。看著淳樸的女子,面帶梨花微笑,卻唱出了近乎哭腔的依依不舍情,直讓人驚嘆不已。

康定:高原上溜溜的情歌

若說一曲情歌醉了天下人,那這首歌肯定出自康定。

康定這個地方,人人都能唱出天籟之音。

歌詞中寫到“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康定的跑馬山也因此名揚四海,跑馬山和康定情歌是康定最珍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所以,在康定,山歌一定要聽,跑馬山也一定要去。康定有雄偉的雪山,晶瑩的湖泊,蒼翠的森林,碧綠的原野,有著天堂般的顏色。

在康定,人人都能唱上幾曲,不管是客棧的老阿媽,還是當地的導游,甚至你走在路上,都能聽到遠處飄來的歌聲。康定是個清凈小城,大家都過著悠閑的日子,似乎從未被外人打擾過。

一進入康定,每個人就會隨著這個小城進入一種悠閑狀態,在當地的客棧里,經常會看到大家坐在二樓的陽臺上曬太陽、寫日記。康定有很多固定的慶祝日,比如在每年農歷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安覺寺、南無寺都會舉行圓根燈會,又稱“燃燈會”,活動期間各色酥油花與成千上萬盞酥油燈交相輝映,盛況空前。

千燈古鎮:一曲雅興的昆曲

江蘇千燈古鎮的昆曲就像這個小鎮一樣溫婉、別有柔美情懷,也許正因為此,那歷史上有名的陳圓圓才唱起了昆曲。

好曲也需好意境,所以狂熱的票友們,逮住了機會就要買票到現場聽曲。千燈是個不錯的聽曲地方,小橋流水人家的情境,表情細膩,曲調抒懷的昆曲,正配合得恰到好處。

千燈是昆曲發源地,需要帶著雅興游覽。

篇3

可他卻在樂曲聲中站了起來,緩緩地揚起指揮棒,使得風在棒尖呼嘯,云在棒尖縈繞,夜鶯、百靈在棒尖歌唱……他叫醒了自己的耳朵,叩開了自己的心扉。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用“心”譜出傳世的經典樂章,震人心魄!

他,就是雙耳失聰的著名音樂家貝多芬!

音樂,緩緩流出,從他的棒尖,從他的心中,喚醒了我的耳朵,流入我的心間,滋潤了涸的心田。

河水潺潺,清脆悅耳。靜靜地坐在河邊,我仿佛看到了站在汨羅江畔的屈原,聽見他低吟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那汨羅江水翻涌,仿佛在為這位賢者鳴不平,為他感到痛惜!

流水依舊,我耳邊是一片祥和的聲音,我心深處卻被汨羅江畔那來自久遠年代的陣陣低吟攪起波瀾。

傾聽,站在歷史的海岸上。

夜雨淅淅瀝瀝,我的思緒隨著窗外的雨滴聲追溯到很遠很遠。布衣平民,躬耕于壟畝,有幾人能采菊飲酒,悠居南山呢?常常是在溫柔富貴鄉里,在歌舞升平中泯滅了斗志,泯滅了純真,讓耳朵沉沉“睡”去,蒙上塵土。“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文人隱士、漂泊的游子在夜雨凄涼時,叫醒了沉睡的耳朵,撥動了心弦,讓感動傳至靈魂深處。當繁華落盡,一切如過眼煙云,在寂靜時,只剩下長風呼嘯,圓月照人。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當你徘徊于自己營造的煩惱氛圍中時,你聽到父母的聲音了嗎?或許你的耳畔響起的只是責備聲,可你為何不拂去耳邊的那層灰,試圖讓父母心的聲音傳入耳中,傳到心底呢?樸實的話語和期盼的眼神,像有聲有色的影片,在心幕上上演。心在那一刻蘇醒,情在那一刻漫溢,耕耘的筆也無法詮釋心中的感動。

叫醒你的耳朵,讓心寧靜。

失意時,請記得去看夕陽西下,去聽蟲鳴鳥叫,就像兒時在小院中聽蛐蛐的叫聲一樣,世俗的嘈雜聲會在你的耳朵被叫醒的那一刻漸漸隱去。找片柔軟的青草地躺下,仰望湛藍的天空,讓溫柔的藍色映入眼簾,任陽光在臉上跳躍,任微風拂去耳邊的灰塵,撫平褶皺的心。

篇4

聽青蛙爺爺講故事

任溶溶

大家都知道青蛙會呱呱叫,其實,他們呱呱叫時是在說話。一天晚上,我來到池塘邊,靜靜地坐下來。我忽然聽到青蛙開口說話了――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你們聽到的當然只是一連串“呱呱”的聲音。可是我一聽就知道,那聲音有點兒蒼老,是一位青蛙爺爺在說話。他說:“孩子們,現在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這話的意思是:“我們這里有一只聰明的小青蛙。”青蛙爺爺的話剛出口,池塘里的青蛙一起叫了起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在這一大片亂哄哄的呱呱聲中,我再也聽不到青蛙爺爺的聲音了,聽到的只是些零零碎碎的話:“呱呱呱,呱呱,呱呱……”這些聲音很清脆,一聽就是些小青蛙的聲音。這些零零碎碎的聲音好像在說:“爺爺說的就是我!”“不對,他說的是我!”“真不害臊,你那么笨,還說自己聰明!”

這聲音亂七八糟地響了半天,吵死了。我撿了塊小石子,扔到水里,亂哄哄的呱呱聲也就是說話聲,一下子消失了。周圍靜了下來,我又聽到了青蛙爺爺的聲音。“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青蛙爺爺說,意思是:“這孩子就是這么聰明。”

怎么聰明呢?不知道。青蛙爺爺都說了,但是給那些小青蛙吵得聽不見了。青蛙爺爺接著說下去:“呱呱,呱呱……”他說的是:“不過,我們當中也有一只傻頭傻腦的小青蛙。”

整個池塘又亂哄哄地響了起來。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在這一大片呱呱聲中,我聽到的話就是:“爺爺這回說的是你!”“是你,你傻頭傻腦的!”“你再說我,我就打你!”

這呱呱聲越來越響,像幾百面大鼓同時在敲,震得我的耳朵都要聾了。我又撿起一塊小石子,“撲通”一聲扔到水里。

于是,我在寂靜中重新聽到了青蛙爺爺低低的聲音。“呱呱,呱呱呱……”他說的是:“好了,孩子們,我的故事講完了。”

什么?故事才開頭就完了?

青蛙爺爺講了個什么故事,我一點兒也沒聽出來。唉,這都怪誰呢?

聽魚說話

瓊兒的外公是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愛釣魚。

瓊兒看外公把蚯蚓掛上釣鉤,說:“蚯蚓不疼嗎?”

“我來問問它。”外公把蚯蚓拿到面前,對它說,“你掛在鉤上,受得了嗎?”接著,外公把蚯蚓放到耳朵邊聽了聽,然后對外孫女說:“它說沒事兒,它最喜歡釣魚了。”

瓊兒不相信外公說的,她要自己親耳聽一聽。她把蚯蚓放到耳朵邊聽了聽,說:“蚯蚓什么也沒有說呀。”

“它跟你還不熟呢。蚯蚓的心思我知道,它急著要下水釣魚呢!”外公說著就把釣鉤往前一拋,蚯蚓立刻沉到水里去了。不一會兒,外公釣上來一條魚。接著,外公把釣竿遞給外孫女,讓她也碰碰運氣。

瓊兒學著外公的樣子,把釣鉤拋進了水里。沒多久,她也釣到了一條魚。這是一條小魚,躺在岸邊草地上,小嘴一張一張的。瓊兒看著有些不忍心了。

“小魚好像在說什么。”瓊兒說。“是的,魚兒真的像是在說話哩。”外公說著,把小魚拿到耳邊聽了聽,說:“小魚說拿它做湯,一定很鮮的。”“我要自己來聽。”瓊兒說。“你能聽懂魚的話嗎?”外公問。“試試看吧。”瓊兒說著,把小魚放到耳邊聽了一下,說:“小魚說它還小,求我放它同水里去!”

外公又驚又喜,說:“你說的是真話嗎?”“一點兒不假。”瓊兒說。“那好,你就把它放回去吧。”外公說。

瓊兒把小魚輕輕放回了水里,看著它慢慢地游遠了。“下一回,我要學聽蚯蚓說話,也準能一聽就懂。”瓊兒說。

從讀到寫

二、去采訪,聽聽不同的聲音

我喜歡彈鋼琴,從小就開始練。學習壓力一天天增大,如果堅持練琴,就將占用我大量的學習時間。我該怎么辦呢?讓我去采訪采訪他們吧!

采訪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訪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訪同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訪老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去聽一聽背后的故事

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傾聽背后的故事會讓我們了解到這個人不一樣的一面。比如一道傷疤、一個杯子、一本書、一把傘……這些東西的背后有什么動人的故事呢?把你聽到的全都記錄下來吧!

背后的故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后的故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后的故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書小廣播

1 《毛毛》 [德]米切爾?恩德著

毛毛擁有常人所沒有的“靈敏聽力”,只要她傾聽到好友們的吵架聲,就能在很自然的情況下,解決他們的問題和紛爭。甚至她還能使壞人吐露他們的陰謀詭計。由于受灰先生的蒙騙,毛毛所在城市的人們開始醉心于追求所謂合理的、機械的生活,置親情與良心于不顧……勢單力薄的女孩最終戰勝了強大的現代惡魔――灰先生。她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在書中。

篇5

引起遺尿的原因: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雙方小時候均患遺尿,其子女遺尿發病率約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小時候患遺尿,其子女遺尿的發病率約為44%。

膀胱容量小:上海某中心醫院對遺尿兒童進行膀胱B型超聲波檢查發現,他們的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兒童,平均要小50%。

睡眠過深:遺尿的兒童晚上都睡得很深,叫也叫不醒,即使叫醒了,往往也還是迷迷糊糊,尿了床也不知道。由于睡得太深,以至于大腦不能接受來自膀胱的尿意,因而發生遺尿。

心理因素:親人的突然死亡或受傷、父母吵架或離異、母子長期分離、黑夜恐懼受驚等原因均可導致孩子遺尿。

排尿習慣訓練不當:有的家長給孩子使用尿布的時間過長,使孩子不能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有的家長把孩子喚醒以后,讓他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撒尿,最后,也沒有看看孩子是否已經小便了,就把孩子往床上一抱。這樣,孩子就不可能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系起來構成條件反射。

必要的治療:

對遺尿的孩子,父母要幫助孩子進行一定的治療。

醫定時睡覺:要求孩子定時睡覺(一般在晚上9點)。

定時睡前,一定要求孩子去廁所小便,不要在床邊放痰盂。因為去廁所小便可以使孩子建立“到廁所去小便”的條件反射。

開鬧鐘:臨睡前把鬧鐘定在11點,放在孩子的耳朵邊上。一般在最初的一兩個月里,鬧鐘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媽媽去叫,大約經過3個月左右,鬧鐘就可以把孩子叫醒。為什么鬧鐘要定在11點呢?因為絕大多數尿床孩子的首次尿床時間都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個小時以內,所以要提前1個小時(11點)叫醒孩子。

少喝水:要求孩子睡前(一般從晚飯后開始)不要喝水、不吃水果,目的在于減少尿量。

別興奮:在孩子睡覺前,家長不要逗玩孩子,不要讓孩子看驚險的電影或電視,也不要給孩子講會使他“激動”的故事。因為睡前過于興奮,孩子就會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要醒透:不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徹底醒“透”,否則就會尿不干凈,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去廁所:在孩子醒“透”以后,不管天氣有多冷,一定要讓孩子去廁所小便,決不可以尿在床邊的痰盂里。這樣做,一方面孩子從床邊走到廁所,有助于醒得更“透”一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使孩子建立起“到廁所去小便。的條件反射。

篇6

忙的不知道星期幾了,還跑去學校接丑妹,打電話回家想給丑丑奶奶說讓她不用去接,接電話的竟然是丑妹,原來周五了,每個周五丑妹都會早早回家的。

丑弟又來問了:“媽媽,什么是鬼?”我回:“沒有鬼的,這個只是用來嚇不聽話的小朋友。”丑弟似懂非懂,丑妹再解釋:“沒有鬼的,世上只有膽心鬼。”

讓丑妹寫作業,她說有放假幾天,有時間再慢慢寫,我不同意,一定要讓她現在就寫,我做事情,她寫作業,做個榜樣吧!

丑弟一看到我摸耳朵,眼睛又會紅紅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轉:“媽媽,對不起!”丑妹很奇怪問丑弟:“為什么要說對不起呢?”丑弟說:“那天我把媽媽的耳朵弄流血了。”原來是那天我取耳環,自己戴不好,丑妹又睡覺了,讓丑弟幫忙,他不只沒有戴上,還把我的耳朵弄流血,當時他就已經給我說了對不起,但沒有想到到今天他還記得,丑妹說:“媽媽,你怎么不叫醒我嘛,我幫你戴就好,不會流血也不會疼。”果然,今晚丑妹給我戴耳環,又是不知不覺一丁點都不疼就被她帶好了。

晚上收拾衣服,丑弟連忙問:“媽媽,你要到那里去啊?”我說:“媽媽要去旅游。”丑弟馬上大叫:“好啊,我也要去。”我說:“好啊,那你們好好聽話,放寒假我就帶你們回去看外婆。”丑妹幽幽的說:“回四川又不是去旅游,要去香港、北京那些才是旅游。”

 

昨晚跟丑爸去接丑妹放學,車停的遠遠的,就在那里觀察丑妹,看著她背著書包下樓,轉到一個房間,再過了一會轉出來,跟一個胖胖的男同學聊天,還用手攪著頭發,我跟丑爸在那里想像,哈哈~后來問丑妹那個同學是誰,她們在聊什么?她說沒有聊啥,就是幾句廢話。

篇7

我媽媽在生我前是90多斤,但沒想到生了我后身材會走樣!不過也不關我事,是媽媽在家里把所有家務都讓外婆做,導致媽媽越長越肥……她自己長肥了卻賴我!真是不可思議!

最后媽媽決定減肥,她的減肥計劃是:早上6:00起床去跑步,早餐只吃水果,中餐最多吃一碗(或不吃),晚餐是半碗(或不吃)……有時她睡得很香,不肯起來跑步,非要我用“高音喇叭”(我在她耳朵旁大叫)去叫醒她……依她性格肯定拿起被子捂住耳朵!我只好再用一招——強行逼將法——你再不起床我就不理你啦!她心里肯定這樣想:“不理我最好,可以讓我美美的睡上一覺……”唉呀呀,我假裝摔傷,大喊一聲,把一些不會壞的東西扔在地上,她肯定“砰”的一下起床!有時我防止媽媽偷懶,我還陪過媽媽去跑步呢!我們一起起了床,她帶著我到了前海3期(離我家太近了,就在旁邊,我家在2期靠3期的),因為太近,不用一分鐘就到了!

我們打算圍著3期整整跑3圈!當我跑到第1圈還不到時我就當場喊救命,因為我實在是不行了,我不是長跑的料……媽媽讓我坐在那休息,反正我是監督的,我也用不著去陪她跑,我的心里樂著呢!

媽媽跑完后她還要和3樓的麗阿姨一起打羽毛球,說羽毛球我確實有一手,連我媽媽都打敗過呢,我們的記錄是:(球沒落地)共打了10回,就是在球拍里回蕩了20下!!!我和媽媽帶著“汗水”回家,到了家就喝飲料……吹空調,但我媽媽沒有,只顧著上WC(廁所)!

媽媽這樣鍛煉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沒見瘦,反而胖了許多……她整天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就吃!哪能瘦吖……媽媽現在堅持了幾年了,但都沒減過幾斤,我心想,算了吧,告一段落……

篇8

這個小鬧鐘是我從沃爾瑪商場買回來的。它的外殼是用塑料做的,米老鼠穿著粉紅色的裙子,面帶笑容,兩只眼睛炯炯有神,粉紅的嘴巴微微張開,仿佛在說:“小主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個道理你明白嗎。”它的兩只腳又短又粗,穩穩擔擔“站”在我面前。每當我坐下來看書或做作業時,它就笑嘻嘻地望著我。每當我遇到難題時,它好像在說:“小主人,不要灰心,加油吧。”當我做完作業,它又仿佛在說:“小主人,不要粗心大意,要好好檢查”哦!那“滴答!滴答”的聲音是那么清脆。

它的頭上有兩只耳朵,耳朵中間系著一個黑色的蝴蝶結,蝴蝶結上面有一個鬧鈴開關按鈕,當鬧鐘響時,你想多睡一會兒,就按一下鬧鈴開關按鈕,它就不響了。米老鼠的時針背景圖片就放在它的小肚子上面,顯得十分可愛。在里面,有四根指針,分別是定時針.時針.分針.秒針。定時指針的顏色特別突出,是黃色的,它所指的時間就是定鬧的時間,每到這個時間,它就會發出優美而動聽的聲音,仿佛不把我叫醒,就決不罷休似的;其他三根指針是黑色的,只有長短之分,他們所指的是當前的時間。

在鬧鐘的背后,還有兩個旋鈕,左邊的那個是定鬧旋鈕,用手旋動它,讓定時針轉到你想定鬧時刻,然后把蝴蝶結上方的定鬧開關打開,到了指定的時間它就會分秒不差的叫你啦!如果你想再睡一會兒的話,就再按下定鬧開關,就可以了,但我很少用它。右邊的那個旋鈕是校對時間的旋鈕。當鬧鐘的時間有誤差時,只要輕輕旋動它就可以讓它變得非常準確。

篇9

夜里,下起雨來.意識把耳朵叫醒了,我側兒細聽,"刷刷刷"的雨聲、風聲交織,一張白茫茫的網,將世界一分為二。我輾轉反側,難以如眠。

雨聲退去了。夜很靜,仿佛聽得到她輕微的呼吸。我的思緒長了翅膀,在空靈的雨夜輕輕飛舞。。。。。。

充滿寓言的雨,沒有江南煙雨中的韻味,只有瀟瀟風聲凄立暴雨中的悲涼,我討厭雨,狹路相逢卻無可奈何。她是什么?會讓人的心靈充滿淚水,讓傷口溢滿鹽水,讓心情陰得黑暗。她似一只精靈,附在心壁上,憂郁得天空,失去了顏色,世界有無數只蒼蠅在嗡嗡亂叫。

雨后清晨,走在青青的石板路上,心跳躍、飛舞著。一顆新綠的芽,從濕潤中探出了頭;路邊的柳條擺弄著婀娜的身姿;花兒在風中眉飛色舞著;山坡上的幼苗,新綠新綠的;梯田,如一張剛出水的翠綠地毯。。。。。。

綠,世界一片新綠!

篇10

東關小學五(五)班:張思怡

它有一身黃色的細毛,沒有一絲雜色。一雙深藍色的眼睛,常常流露出點點哀傷,一對尖耳朵,似乎總在仔細地聆聽著。矯健的身姿,敏捷地行動,絕對沒有一個人能看出它是一只母貓。

它沒事地時候總是喜歡亂跑,令人討厭。那一次,讓我對它改變了看法。

那天,母貓像往常一樣去給自己的孩子找吃的,它想到馬路對面地垃圾箱看看,這時它的孩子不知什么時候也跟來了它的后面,突然,一輛大貨車向它的孩子迎面“飛”來,母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本能地擋住了,血從它那條腿里流出,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它的孩子在一旁著,似乎在怪自己為什么要跑來,又好像在呼喚媽媽,要把它叫醒。

母貓睡了,永遠的睡了,事隔已經好幾月,盡管我把它的孩子養了下來,可是那個寶寶似乎絲毫沒有快樂一點,它是在想媽媽嗎?我給它的孩子取名豪杰,希望它可以把悲傷化為動力,成為“貓中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