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語范文

時間:2023-03-16 23:15: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語

篇1

1、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2、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漢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十個歇后語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蠶豆開花——黑心;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打破砂鍋——問到底;和尚打傘——無法無天;虎落平陽——被犬欺;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井底青蛙——目光短淺。

歇后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漢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在201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馮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小青蛙逛大街——綠色出行。”你知道這句話的句式特點嗎?這是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后半部分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部分, “歇”去后半部分,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歇后語也叫俏皮話,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歇后語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歇后語,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比喻微不足道,增減都不影響大局)。還有一種是諧音式的歇后語,它在前半部分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成分。例如: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思考】請你說出歇后語的后半部分。

1.八仙過海——

2.芝麻開花——

3.千里送鵝毛——

4.外甥打燈籠——

5.兔子的尾巴——

6.丈二和尚——

7.搟面杖吹火——

8.三個臭皮匠——

9.曹操吃雞肋——

10.朝著窗外吹喇叭——

11.禿子打傘——

12.韓信點兵——

13.白開水畫畫——

14.畫蛇添足——

15.項莊舞劍——

16.孔明會李逵——

17.西瓜地里散步——

18.從河南到湖南——

19.扇著扇子說話——

20.脫了舊鞋換新鞋——

【參考答案】

1.各顯神通 2.節節高3.禮輕情意重4.照舊(舅) 5.長不了(或自覺高)

6.摸不著頭腦7.一竅不通8.頂個諸葛亮 9.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10.名(鳴)聲在外

篇4

1、孔夫子搬家 - 凈是書(輸)(比喻總是失敗)

2、孔夫子的背包 - 準是書(輸)(比喻注定要失敗)

3、孔夫子的硯臺 - 心太黑(比喻人心腸狠毒)

4、孔夫子念書 - 咬文嚼字(比喻過分地斟酌詞句)

5、孔夫子拜師 - 不恥下問

6、孔夫子出門 - 三思而行

7、孔夫子當教授 - 古為今用

8、孔夫子的墳 - 久慕(墓)

9、孔夫子的硯臺 - 黑心;黑了心

10、孔夫子的嘴巴 - 出口成章

11、孔夫子門前賣《論語》 - 自不量力;不自量

12、孔夫子面前講《孝經》 - 冒充斯文;假斯文

13、孔夫子偷錢包 - 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14、孔明會李逵 - 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15、孔明加子龍 - 智勇雙全

16、孔明夸諸葛 - 自夸

17、孔雀的尾巴 - 翹得高

18、孔雀遇鳳凰 - 比不上

19、孔雀的尾巴 - 翹得太高了(比喻特別驕做)

20、孔方兄進廟問 - 錢能通神

21、快刀切豆腐 - 不費勁;兩面光;兩不沾

22、快刀切蘿卜 - 干脆

23、快刀斬亂麻 - 刀兩斷

24、快刀斬亂麻 - 一刀兩斷(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25、苦水里面泡苦瓜 - 苦慣了(比喻已習慣子困苦的生活)

26、苦豆子煮黃連 - 一個更比一個苦(比喻痛苦一個比一個更深)

27、靠小姨蕎孩子 - 指望不上

28、葵花籽里拌鹽水 - 唁閑(撈咸)嗑

29、筐里選瓜 - 越選越差

30、嗑瓜子嗑出蝦米來 - 遇上了好人(仁)

31、嗑瓜子瞌出個臭蟲 - 充人(仁)來了

32、開了閘的河水 - 一瀉千里

33、開著收音機聽戲 - 聞聲不見人

34、開著拖拉機攆兔子 - 有勁使不上

35、開水洗臉 - 難下手

36、開水煮白玉 - 不變色

37、開會請了假 - 沒也息(席)

38、砍不倒大樹 - 弄不多柴禾

39、砍倒的柳樹 - 死不甘(干)心

40、砍倒大樹捉鳥 - 呆子

41、砍樹吃桔子 - 不顧根本

42、看戲挑媳婦 - 一頭滿意

43、看病先生開棺材鋪 - 死活都要錢

44、看著天說話 - 不知眼多高

45、康熙替父還債 - 碗(晚)了

46、糠了的蘿卜 - 沒有辣氣

47、蝌變青蛙 - 有頭無尾

48、嗑瓜子吃核桃 - 不能不求人(仁)

49、瞌睡送個枕頭 - 正是時候

50、客氣碰著老實 - 虛情當成真意

51、啃著魚骨聊天 - 話中帶刺

52、嗑瓜子嗑出個臭蟲來 - 什么仁(人)兒都有

53、空心蘿卜 - 中看不中用

54、空心羅漢 - 無心肝

55、空手挖蘿卜 - —個個地提拔

56、枯樹爛木頭一 - 無用之樹

57、枯樹根上澆水 - 白費勁”

58、枯井打水 - 一無所獲

59、枯井打水 - 勞而無功

60、苦水里面泡苦瓜 - 苦慣了

61、苦豆子煮黃連 - 一個更比一個苦

62、褲襠放屁 - 串通一氣

63、褲腰上掛死耗子 - 假充打獵人

64、褲腰帶系在脖子上 - 錯記(系、了)

65、快刀切蘿卜一 - 干脆()

66、快刀斬亂麻 - —刀兩斷

67、口化子打狗 - 邊打這走

68、夸嘴的郎中 - 沒好藥

69、客雨天打土坯 - 沒好的

篇5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外婆死了兒子--沒救(沒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廟)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磚窯里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費心(費芯)

鐘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藥鋪里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里------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黃鼠狼鉆雞籠--------投機(偷雞)

醬缸里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后補)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墻上栽菜------------無緣(無園)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王八肚里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寺后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邊扎小辮------違法亂紀(尾發亂系)

爐子翻身------------倒霉(倒煤)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相關文章:

1.小學生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2.常見的小學生的歇后語集錦

3.小學生簡單歇后語大全

4.小學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5.小學常見的歇后語合集

篇6

大海撈針--------沒處尋

竹籃打水--------一場空

打開天窗--------說亮話

船到橋頭--------自會直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芝麻開花--------節節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點燈--------白費蠟

兔子尾巴--------長不了

偷雞不成--------蝕把米

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拉車--------誰敢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墻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貓哭耗子--------假慈悲

餃子破皮--------露了餡

扁擔挑水--------一心掛了兩頭

對牛彈琴--------白費勁

八仙聚會--------神聊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最新的小學生歇后語

板上訂釘--------跑不了

背鼓上門--------討打

草把做燈--------粗心(芯)

竹筍出土--------節節高

菜刀切豆腐--------兩面光

釘頭碰釘子--------硬碰硬

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關公走麥城--------驕必敗

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

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蠶豆開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打破砂鍋--------問到底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虎落平陽--------被犬欺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篇7

1.學生能從總體上明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了解綜合性學習的特點,通過綜合性學習,能夠學會制訂活動計劃,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勇于承擔一定的任務,并能通過獨立或合作學習,較好地完成任務。

2.學生能夠認真閱讀提供的相關閱讀材料,從中受到啟發,搜集到更多體現漢字神奇、有趣的資料,感受漢字的美,激發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從而樹立從小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意識。

3.通過活動學生能夠很好地參與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促進探究意識的形成,讓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在活動中自主生成、提高。

教學內容:展示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課前準備:提供網站供學生收集資料作參考。

教學過程:

老師導語:古老的漢字生生不息,從形成,發展,到成為文字體系的甲骨文,其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延綿至今,承載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它不僅記錄漢語的文字符號,而且負載著古代科學知識和文化觀念的全息的標志。上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對關于漢字的知識有了許多的了解。之前我們已經布置了大家做好了語文綜合實踐課――遨游漢字王國的準備,這節課請大家把學習活動的成果展示出來。

下面請我們的小主持人主持今天的展示活動:

主持人甲:漢字歷史悠久,記錄承載著中華文明。

主持人乙:漢字的出現標志著我們祖先向文明邁出了第一步。

主持人甲:一個漢字一幅畫。

主持人乙: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

合: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漢字。五(1)班遨游漢字王國綜合實踐活動現在開始。

主持人甲:漢字不僅神奇,更充滿了趣味性,下面隆重請出我們的第一組。

一、漢字謎宮

1.字面謎:生小組活動,互猜謎語,贈送燈籠。

2.肢體謎:

3.圖畫謎:

4.考考你:大家都是猜謎高手了,我們小組在收集謎語的時候遇到了一些難題,我們猜了很久但不能確定答案,不知道大家能否來幫忙,請大家看屏幕,這些謎底到底是什么?我們讓紀老師幫我們聽聽答的對不對。

主持人甲:謎語小組的同學可花費心機了,他們不但根據文字意思,還用圖畫、動作來展示他們小組的活動成果。接著我們看諧音小組的同學為大家帶來了什么?――

二、諧音樂園

請同學們找出對聯、古詩中的諧音字。

1.對聯、古詩

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缺一少十(衣食)

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2.諧音笑話

笑話A:一個外國女孩嫁到中國來,在早飯時,對于不會吃油條的她被指點說:“你蘸著吃。”

她馬上站起來,又被告訴“你蘸著吃!”

她一頭霧水,委屈的說:“讓我站著吃,我已經站起來了,還要站到哪兒去?”

笑話B:那天在樹下軍訓,教官對同學們說:第一排報數,第一位同學驚訝地看著教官,教官又大聲說了一遍:報數!于是,他極不情愿地轉過身跑去抱住了樹。

3.歇后語

組員: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歇后語幽默、生動,要是準確運用它,會為你的語言增色不少呢。你們會接歇后語嗎?我們組有兩個同學對歇后語都著了迷,他們可以隨時朗朗上口地對上十幾條來,不信我們看看: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和尚的房子――廟。(妙)。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西瓜地裹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接受挑戰:

飛機上做夢―― 孔夫子搬家――

老九的兄弟―― 梁山的軍師――

牛角上抹油――

4.歇后語運用

(1)華強是我們班的乒乓球高手,我與他比賽,只能是: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2)張蘭上課不再遲到了,真是:新鞋換舊鞋――改鞋(邪)歸正。

主持人:是呀,歇后語一般產生俏皮、風趣的效果,所以我們要注意在適當的場所才能運用,否則就會鬧笑話。

三、漢字醫院

主持人:諧音小組為大家展示了漢字諧音的奧秘,現在該把機會讓給其他小組了吧,看漢字醫院里的錯別字醫生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們請他們展示。

1.出示街頭、廣告的錯別字讓學生修改。

2.組員互查找作業本中的錯別字,并改正。

3.編順口溜:

(快板)漢字漢字真奇怪,一筆一畫很簡單,一不小心就變樣,怎樣分得清聽我唱一唱:辯辨辮瓣,有心能辨別,有言能辯論,有絲能扎辮,有瓜能開花。巳已己,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栽裁載,有木要用栽,有衣要用裁,有車要用載。同學們,寫錯字,小則鬧笑話,大則毀千軍,咱們千萬要小心,要小心1

4.書法殿堂:

古今書法名家展示:

主持人:的確,用錯字,小則鬧笑話,大則毀千軍,所以我們不僅要寫對漢字,還要寫好漢字。

主持人甲:幾千年使用漢字過程中,為了記錄語言,相互交際的需要,人們不斷地改進著文字的形體,字體的演變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階段。下面請書法小組的同學展示:

(1)(展示老師作品)這是我們請我們學校的書法老師為我們寫下的幾種字體,第一行是――

(2)書法老師還告訴我們:中國的文字歷史悠久,在古代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書法家,讓我們認識并記住他們:東晉時期的王羲之,被稱為書圣,宋朝時期的趙孟俯,唐朝的歐陽旬、顏真卿、柳公權。

(3)下面請大家欣賞我們收集到的書法作品:

分別欣賞歐陽旬、顏真卿、柳公權、趙孟俯等的作品,重點欣賞王羲之的《蘭亭序》。

主持人:同學們,剛才我們在漢字王國盡情地遨游了一番,現在你有什么感受想與大家交流嗎?

學生交流。

主持人:一個個方塊字,就是一幅幅跳躍的畫。細細讀她,如同一段雋永秀美的小詩;用心品她,好似一則意蘊深遠的故事;靜靜賞她,仿佛走進了多彩的歷史畫卷……,讓我們用贊美的語氣讀出我們的心聲吧,請打開課本88頁,一起美美地讀《贊漢字》。

主持人甲:走進漢字,我們領略了它的神秘

主持人乙:走進漢字,我們感受到它的有趣

四、最后請班主任老師總結

五、宣布活動結束

篇8

外甥打燈籠的歇后語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釋義】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兒子。舅:母親的弟兄。指事物保持原樣,不發生變化。

經典歇后語

飛機上撒網 —— 空張羅;無限上綱

丫鬟帶鑰匙 —— 有職無權;當家不做主

黃貔子吃雞毛 —— 填不飽肚子

自水煮豆腐 —— 淡而無味

叫花子看滑稽 —— 窮開心

年三十討口 —— 丟人現眼

牛拉碾子 —— 上了圈套

燒窯的蓋房子 —— 一舉兩得

新鞋落地 —— 頭一回;頭一遭

日頭曬甕 —— 肚里陰

猴子戴手套 —— 毛手毛腳

羅鍋跌跟頭 —— 兩頭不著地

二郎神的鋼叉 —— 兩面三刀

螞蟻抬食 —— 步調一致

握著蒺藜死不丟 —— 不怕扎手

蜻蜒點水 —— 東一下,西一下

趣味歇后語

山上的竹子 —— 內部空虛

人家騎馬我騎驢,后面還有推車的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殺豬割耳朵 —— 不是要害

小媳婦進婆家 —— 忍氣吞聲

窗戶眼里看人 —— 小瞧

班頭打他爹 —— 公事公辦

魚刺卡喉嚨 —— 進不去,出不來;吞不下,吐不出

帶有諧音的歇后語:

大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臺——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懷里揣小攏子——舒(梳)心

小蘇他爹——老輸(蘇)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

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仍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毛巾——————————包輸(包書)

烏龜爬門檻——————————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針尖尚挑毛巾————————不足為奇(不足為旗)

鈍刀破竹————————————想不開(響不開)

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的膽子(好大的撣子)

磕瓜子磕出臭蟲——————什N人都有(什N仁都有)

燈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鹽店里談天——————————閑得沒事做。(咸得沒事做)

張天師過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鳴聲在外)

龍王爺搬家——————————厲害(離海)

老九的兄弟——————————老實(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六月Y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廟(妙)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臺————————————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西瓜地Y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Y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鐘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東郭先生救狼——善惡不辨

東街發貨西街賣——不圖賺錢只圖快(比喻辦事灑脫。)

東郭先生救狼——好心不得好報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東待發貨西待賣——不圖賺錢只圖快

東家的飯碗——難端

東扯葫蘆西扯瓢——胡拉亂扯

東山跑過驢,西山打過虎——見過點陣勢

東西耳朵南北聽——橫豎聽不進

冬天不戴帽子——動動(凍凍)腦筋(比喻認真思考。)

冬天的螃蟹——橫行不了幾時(比喻行動蠻橫,依仗暴力胡作非為。)

冬天的暖水瓶——外冷內熱

冬天的青蛙——躲起來啦

冬天買扇子——備用

冬天賣醋——寒酸

冬天的爐子——閑不著

冬天的扇子——受盡冷落

冬天吃葡萄一寒酸

冬天的蟒蛇——有氣無力

冬天的螞蟻——不霹頭

動物園里的詞養員——習慣與獸類打交道了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斗大的饅頭——沒處下日(比喻對某件事不好說或不便說。含有為難的意思。)

斗敗的公雞——垂頭喪氣

竇娥喊冤——怨天怨地

豆腐掉進灰堆里——吹又不好吹,打又不好打

豆腐飩骨頭——不軟不硬

豆腐渣炒耦片——迷(彌)了眼

豆腐堆里一塊鐵——算他(它)最硬

豆腐打地基——根基太軟;底子軟

豆腐墊鞋底———踏就爛

豆腐身子——不禁摔打

豆腐店里的把式——靠壓

豆芽子上天——帶悔尾巴的能豆兒

豆芽兒攔粉條——里勾外連

豆餅做豆腐——有點粗

豆腐打根基——底子軟

豆腐干煎臘肉——有言(鹽)在先

豆腐板上下象棋——無路可走

豆腐佬摔擔子——傾家蕩產

豆腐掉進友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比喻事情沒有法辦)

豆腐場里的石磨——道道多

(比喻主意、辦法多。)

豆腐炒韭菜———清二白

(比喻純潔,沒有污,點。)

豆腐渣子上船——不是貨

(比喻不是像樣的東西。)

豆腐店里做豆腐——靠壓

豆腐白菜一各有所愛

豆鼓憫豆腐——黑白分明

豆芽炒雞毛——亂七八糟

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戲臺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戲臺上的鞭子 —— 加碼(假馬)

觀音堂里著火 —— 妙哉(廟災)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里跑馬 —— 題(蹄)難出

扯胡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扯鈴扯到半空中 —— 空想(響)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恥(刺)

護國寺買駱駝 —— 沒那個事(市)

花椒掉進大米里 —— 麻煩(飯)了

蒼蠅飛進牛眼里 —— 找累(淚)吃

豆渣貼門神 —— 不沾(粘)

豆箕柴著火 —— 著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數(葷素)

豆腐乳做菜 —— 哪還用言(鹽)

兩口子鋤地 —— 不顧(雇)人

兩百錢的花生 —— 有得駁(剝)

兩手捧壽桃 —— 有理(禮)

兩把號吹成一個調 —— 想(響)到一塊來了

旱魅拜夜叉 —— 盡(精)見鬼

篇9

刻苦學習諺語:

1、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3、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5、讀一書,增一智。

6、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7、不向前走,不知路遠;

8、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9、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10、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11、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

12、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14、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15、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

農業諺語 :

1、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2、早上朵朵云,下午曬死人

3、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4、澆不死的韭菜,旱不死的蔥。

5、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年一定好收成。

天氣諺語 :

1、東虹日頭西虹雨。

2、河里魚打花,天天有雨下。

3、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4、雷聲繞圈轉,有雨不久遠。

5、螞蟻壘窩要下雨。

6、棉花云,雨快淋。

7、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8、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9、有雨山戴帽,無雨云攔腰。

10、燕子低飛蛇過道,螞蟻搬家山戴帽。

11、云行東,雨無終;云行西,雨凄凄;

12、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13、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

14、早上朵朵云,下午曬死人。

15、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16、蜘蛛結網天放晴。()

戲曲諺語:

1、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2、名師出高徒。 藝多不壓身。

3、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4、藝高人膽大,膽大人藝高。

5、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

6、拳不離手,唱不離口。

7、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后受罪。

8、要想學好藝,先得做好人。

9、練到老,唱到老,學到八十不算老。

小學歇后語: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芝麻開花--節節高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篇10

據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四版),普通話有22個聲母和39個韻母,兩者如都能相拼的話,不計聲調,可以有858個音節。事實上,普通話音節表里大約有400個有字的音節。

有人統計過,《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達到99%。[1]

400個音節對幾千個常用漢字,意味著同一音節表示眾多不同的漢字,所以漢語中存在大量的同音現象。漢語是“以單音節詞為基礎的語音多載的語言”,Shi可以代表59個字,Ku可以代表29個字。zhū可以是豬、朱、珠、株、茱、誅、蛛等,而yú則可以是魚、余、於、予、娛、萸、芋等[2]。

二、漢語同音現象具有的功能

1.強大的組詞功能。

雖然學術界對漢語單音節字與雙音節或多音節詞的地位一直爭論不休,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漢語是“以說話時的吐詞順序來關聯和理解詞意的”,同音字,可以按此規則組建很多二級單詞,并且不用專門注解,說出來就能被別人理解。如果zhū、yú這兩個音沒有同音字,只代表豬和魚的話,可能永遠也無法組成單詞。由于有了同音字,當茱、萸這兩個音碰到一起便能成詞。再如:“天”、“明”是兩個原意不同的單音詞。人們可以用它們構建同其原意相關,但含意不同的二級單詞,“天明”、“明天”、“天明了”、“盼天明”。“天”、“明”二詞又可以分別與其他很多單詞構建“二級新詞”,如:天下、天天、天平、天然、天才、天生、天籟、青天、晴天、陰天、白天、聊天、天橋、天馬行空、光天化日,明白、明確、明了、明朗、明智、明志、光明、黎明、清明、分明、嚴明、言明、驗明、明知故犯。所以,漢語的二級單詞是無限的,誰也無法統計全。[3]就連測試第一語言非漢語者漢語水平考試(HSK)都要求學習者掌握5000―8000個漢語常用詞才能參加HSK高等考試。

2.同(諧)音形成雙關、歇后語等特殊語言形式。

顧名思義,雙關就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用一種語言文字形式表達出一明一暗的雙重意義,既能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聯想。可分為諧音雙關和意義雙關兩類。諧音雙關指由拼寫相似、發音相同或相近的詞構成的雙關。請看以下的例子:

(1)趁早下“斑”,不要“痘”留。――祛斑祛痘化妝品廣告

(2)一點珍視明,兩點真是明。――珍視明眼藥水廣告

(3)胃,你好嗎?――藥品斯達舒膠囊(胃藥)廣告語

(4)“別吻我,我怕修!”――車貼流行語

句(1)中的“下斑”同“下班”相諧,“痘留”同“逗留”相諧;句(2)中“珍視明”與“真是明”諧音;句(3)中的“胃”和“喂”諧音。句(4)中的“修”和“羞”諧音。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為歇后語。有些歇后語利用諧音表達它的本意。

(5)絆倒趴在糞池邊――離死(屎)不遠

(6)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7)白菜葉子炒大蔥――親(青)上加親(青)

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兩個同音詞達到特殊的語用效果。例如《雷雨》第二場:

魯侍萍:(大哭起來)哦,這真是一群強盜!

(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周萍:你是誰?

魯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魯侍萍見到多年來自己一心想念著的兒子,一時激動,脫口而出“你是萍”,但是理智讓她顧及到這樣做的后果,所以她慌忙利用“萍”與“憑”這兩個同音詞將話題引開[4]。從中我們不僅可見魯侍萍的智慧,而且可見她作為一個母親和一個受害人的無奈。

3.方言提供找到詞的本音和字的本意提供線索。

漢字的形體演變經歷了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隸書和正楷。正楷是我們今天通行的規范性字體,形成于公元三四世紀的魏晉時代。[5]從魏晉以后漢字字型保持相對穩定。而從字型相對穩定的漢文字分出的的口語,則達幾百種以上。歷史上北方的漢人曾有幾次大規模的南下,帶來不同時期的北方古漢語,分散到江南各地區,于是逐步形成現在彼此明顯不同的方言。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今天方言能夠幫助找到形變漢字的本音和本意。如:在吳方言區的靖江“蛇”讀“xia”音,和普通話中“夏”字讀音相近,說明早期漢字“夏”“蛇”同字(夔),它們都指夏文化的原始圖騰崇拜。后來隨著語言的發展,“文字跟著語言走”,“夔”字形變成同音異體字“夏”、“蛇”。

4.漢語詞的音節較少是漢字的一大優點。

根據西方語言學的觀點,語言詞匯向多音節發展。因為總體來說漢語詞的音節較少,多數漢語詞只有一個或兩個音節,即一兩個漢字,有人就下結論:漢語是落后的語言,漢語要向拼音化發展,向多音節發展。

漢語的組成是由“筆劃”組成“字”,“字”組成“詞”。漢語不必用太多音節表某個意思,用一兩個字就足夠了,而同一個詞在西方語中要用三個或四個音節表示,這是漢語的優點,說明漢字的信息豐富。如:漢語的“醫院”,二音節,歐洲語為“hospital/hospitalo”,三四個音節。假設漢語拼音化了,由于拼音文字無法區別許多同音字和詞,只能用更羅嗦的辦法解決。例如:表示“喜事”,xishi,相同的還有“西式”、“西施”、“稀釋”。為了區別上述詞意,只好增加字數即音節數來區別:zhide xiqing de shi,xifang de fangshi,Xishi(gudai meinü),jia shui xishi,(值得喜慶的事,西方的方式,西施[古代美女],加水稀釋)。增加音節數區別詞意,拼音文字顯露出“笨重”。這是拼音化了的漢語的結果之一。拼音化的漢字還有一個發展方向,即大量造新詞,以縮短詞的音節數,這就會導致詞匯惡性膨脹。[6]那時的漢語,不論是口語還是文字,向著適應拼音化的方向發展成為又嗦又復雜的語言,漢字表意高效和簡潔的特點喪失殆盡。漢字拼音化有無實踐意義不言而喻。

三、結語

漢語音節少、方言多、同音詞多,但漢字字型保持相對穩定的特點,使得我們能夠看懂兩千年前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文學作品,雖然我一、漢語中的同音現象

據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四版),普通話有22個聲母和39個韻母,兩者如都能相拼的話,不計聲調,可以有858個音節。事實上,普通話音節表里大約有400個有字的音節。

有人統計過,《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達到99%。[1]

400個音節對幾千個常用漢字,意味著同一音節表示眾多不同的漢字,所以漢語中存在大量的同音現象。漢語是“以單音節詞為基礎的語音多載的語言”,Shi可以代表59個字,Ku可以代表29個字。zhū可以是豬、朱、珠、株、茱、誅、蛛等,而yú則可以是魚、余、於、予、娛、萸、芋等[2]。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二、漢語同音現象具有的功能

1.強大的組詞功能。

雖然學術界對漢語單音節字與雙音節或多音節詞的地位一直爭論不休,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漢語是“以說話時的吐詞順序來關聯和理解詞意的”,同音字,可以按此規則組建很多二級單詞,并且不用專門注解,說出來就能被別人理解。如果zhū、yú這兩個音沒有同音字,只代表豬和魚的話,可能永遠也無法組成單詞。由于有了同音字,當茱、萸這兩個音碰到一起便能成詞。再如:“天”、“明”是兩個原意不同的單音詞。人們可以用它們構建同其原意相關,但含意不同的二級單詞,“天明”、“明天”、“天明了”、“盼天明”。“天”、“明”二詞又可以分別與其他很多單詞構建“二級新詞”,如:天下、天天、天平、天然、天才、天生、天籟、青天、晴天、陰天、白天、聊天、天橋、天馬行空、光天化日,明白、明確、明了、明朗、明智、明志、光明、黎明、清明、分明、嚴明、言明、驗明、明知故犯。所以,漢語的二級單詞是無限的,誰也無法統計全。[3]就連測試第一語言非漢語者漢語水平考試(HSK)都要求學習者掌握5000―8000個漢語常用詞才能參加HSK高等考試。

2.同(諧)音形成雙關、歇后語等特殊語言形式。

顧名思義,雙關就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用一種語言文字形式表達出一明一暗的雙重意義,既能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聯想。可分為諧音雙關和意義雙關兩類。諧音雙關指由拼寫相似、發音相同或相近的詞構成的雙關。請看以下的例子:

(1)趁早下“斑”,不要“痘”留。――祛斑祛痘化妝品廣告

(2)一點珍視明,兩點真是明。――珍視明眼藥水廣告

(3)胃,你好嗎?――藥品斯達舒膠囊(胃藥)廣告語

(4)“別吻我,我怕修!”――車貼流行語

句(1)中的“下斑”同“下班”相諧,“痘留”同“逗留”相諧;句(2)中“珍視明”與“真是明”諧音;句(3)中的“胃”和“喂”諧音。句(4)中的“修”和“羞”諧音。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為歇后語。有些歇后語利用諧音表達它的本意。

(5)絆倒趴在糞池邊――離死(屎)不遠

(6)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7)白菜葉子炒大蔥――親(青)上加親(青)

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兩個同音詞達到特殊的語用效果。例如《雷雨》第二場:

魯侍萍:(大哭起來)哦,這真是一群強盜!

(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周萍:你是誰?

魯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魯侍萍見到多年來自己一心想念著的兒子,一時激動,脫口而出“你是萍”,但是理智讓她顧及到這樣做的后果,所以她慌忙利用“萍”與“憑”這兩個同音詞將話題引開[4]。從中我們不僅可見魯侍萍的智慧,而且可見她作為一個母親和一個受害人的無奈。

3.方言提供找到詞的本音和字的本意提供線索。

漢字的形體演變經歷了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隸書和正楷。正楷是我們今天通行的規范性字體,形成于公元三四世紀的魏晉時代。[5]從魏晉以后漢字字型保持相對穩定。而從字型相對穩定的漢文字分出的的口語,則達幾百種以上。歷史上北方的漢人曾有幾次大規模的南下,帶來不同時期的北方古漢語,分散到江南各地區,于是逐步形成現在彼此明顯不同的方言。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今天方言能夠幫助找到形變漢字的本音和本意。如:在吳方言區的靖江“蛇”讀“xia”音,和普通話中“夏”字讀音相近,說明早期漢字“夏”“蛇”同字(夔),它們都指夏文化的原始圖騰崇拜。后來隨著語言的發展,“文字跟著語言走”,“夔”字形變成同音異體字“夏”、“蛇”。

4.漢語詞的音節較少是漢字的一大優點。

根據西方語言學的觀點,語言詞匯向多音節發展。因為總體來說漢語詞的音節較少,多數漢語詞只有一個或兩個音節,即一兩個漢字,有人就下結論:漢語是落后的語言,漢語要向拼音化發展,向多音節發展。

漢語的組成是由“筆劃”組成“字”,“字”組成“詞”。漢語不必用太多音節表某個意思,用一兩個字就足夠了,而同一個詞在西方語中要用三個或四個音節表示,這是漢語的優點,說明漢字的信息豐富。如:漢語的“醫院”,二音節,歐洲語為“hospital/hospitalo”,三四個音節。假設漢語拼音化了,由于拼音文字無法區別許多同音字和詞,只能用更羅嗦的辦法解決。例如:表示“喜事”,xishi,相同的還有“西式”、“西施”、“稀釋”。為了區別上述詞意,只好增加字數即音節數來區別:zhide xiqing de shi,xifang de fangshi,Xishi(gudai meinü),jia shui xishi,(值得喜慶的事,西方的方式,西施[古代美女],加水稀釋)。增加音節數區別詞意,拼音文字顯露出“笨重”。這是拼音化了的漢語的結果之一。拼音化的漢字還有一個發展方向,即大量造新詞,以縮短詞的音節數,這就會導致詞匯惡性膨脹。[6]那時的漢語,不論是口語還是文字,向著適應拼音化的方向發展成為又嗦又復雜的語言,漢字表意高效和簡潔的特點喪失殆盡。漢字拼音化有無實踐意義不言而喻。

三、結語

漢語音節少、方言多、同音詞多,但漢字字型保持相對穩定的特點,使得我們能夠看懂兩千年前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文學作品,雖然我們現在的讀音和古代的作家讀音肯定有差異。這就是中國文字帶來的中華文明連續性。這就是17世紀的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tz)和現代的羅斯(Sir Donald Ross)孜孜以求的能獨立于口語中,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文字符號系統。[7]漢語的未來和漢語使用者的前景不可限量。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