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蓋房子范文
時間:2023-03-29 01:58: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豬蓋房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胖pàn瑯pn瑯pǎo到dào很hěn遠yuǎn的de地dì方fn纜mǎi了le很hěn多duō磚zhuān。他tā用yòn佬xiǎo推tuī車chē運yùn了le三sān天tiān三sān夜yè才cái把bǎ磚zhuān運yùn回huí來lái。胖pàn瑯pn覽lèi得de都dōu快kuài喘chuǎn不bú上shàn榔qì了le。可kě為wèi了le快kuài點diǎn兒er住zhù上shàn佬xīn房fán雷zi,他tā沒méi有yǒu休xiū息xi就jiùRmǎ上shàn欄遷括i房fán雷zi了le。胖pàn瑯pn闌huā了le九jiǔ天tiān九jiǔ夜yè才cái砌qì好hǎo四sì面miàn墻qián潰他tā已yǐ經jīn覽lèi得de動dòn啦bù了liǎo了le。于yú是shì,他tā決jué定dìn啦bú蓋括i房fán藍dǐn懶le。
夏xià天tiān的de夜yè晚wǎn,月yuè亮lin纜mā媽m淮dài著zhe星xīn佬xin辣bǎo寶bo們men在zài夜yè空kōn覽li做zuò游yóu戲xì。胖pàn瑯pn撈tǎn澇zài床chuán郎shn酪yì邊biān看kàn著zhe美měi麗lì的de夜yè空kōn潰一yì邊biān自zì言yán自zì語yǔ:“幸xìn籃hǎo我wǒ沒méi有yǒu蓋括i房fán藍dǐn潰不bù然rán我wǒ躺tǎn澇zài床chuán郎shn讕jiù看kàn不bú到dào星xīn佬xin辣bǎo寶bo們men做zuò游yóu戲xì了le。”
六liù月yuè的de天tiān氣qì就jiù像xiàn勞wá娃w壞de臉liǎn,說shuō變biàn就jiù變biàn。今jīn天tiān中zhōn牢wǔ艷yàn陽yán欄擗括o照zhào,下xià午wǔ卻què下xià起qǐ了le傾qīn瑯pén大dà雨yǔ。胖pàn瑯pn賴de新xīn房fán雷zi很hěn快kuài就jiù變biàn成chén懶le大dà澡zǎo堂tán潰胖pàn瑯pn朗shū服fu地de泡pào了le半bàn天tiān澡zǎo。他tā心xīn想xiǎn潰何wǒ在zài晴qín覽lǎn賴de夜yè晚wǎn可kě以yǐ看kàn星xīn佬xin辣bǎo寶bo們men做zuò游yóu戲xì,在zài雨yǔ天tiān還hái可kě以yǐ洗xǐ個括ㄍtòn攬kuài的de涼lián浪shuǐ澡zǎo,太tài幸xìn欄fú啦l唬
篇2
三只小豬讀后感小學作文【1】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故事的的名字叫《三只小豬》。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講的是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他們分別造了三個小房子一個草房子、一個木房子和一個磚房子。當大灰狼來的時候,住草房子和木房子的老大和老二因為房子不結實,都被大灰狼給吹到了差點兒被大灰狼吃掉。
老大和老二只好去找住磚房子的老三。然后三只小豬人齊心協力的把大灰狼打跑。這個故事里我最喜歡的是老三。它不僅聰明而且特別勤勞。當老大老二在美好的日子里唱歌跳舞玩耍時,他卻為了能讓自己有一幢結實的房子在努力的工作著。他不偷懶,不耍小聰明,一塊磚一塊磚的認真的壘著。
當老大老二嘲笑他滿身的汗水和泥水的時候他一點也不動搖,堅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他的努力沒有白費,當老大老二被大灰狼追趕到他家門口時,他用自己辛勤勞動蓋好的結實的磚頭房子保護了大家,所以,我覺得老三還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當老大老二有困難時,他并沒有因為他們曾經嘲笑他而恨他們,而是用自己的寬容接納幫助了他們,老三是一頭善良、勤勞、聰明的小豬。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做一個善良、勤勞寬容和聰明的好孩子。
三只小豬讀后感小學作文【2】
今天我讀了《三只小豬蓋房子》這篇文章,讀完以后,我有很多啟發。
三只小豬離開家,開始自己的新生活。老大蓋了一間茅草屋,幾下就蓋好了。老二蓋了一間木板房,“叮叮當當”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蓋好了。老三運來了磚頭和木料,花了很多天才蓋好了一間磚房子,又結實又漂亮。一天,一只大灰狼來到這里,看見了老大的茅草屋,輕輕一吹,茅草屋就倒了,嚇得老大趕緊跑到老二家。大灰狼追到老二家,鼓起腮幫子使勁一吹,老二的木板房也被吹倒了。老大、老二嚇得跑到老三家。老三趕緊把門閂上得緊緊的。大灰狼來了,怎么吹都吹不倒。大灰狼見吹不倒,就使勁的撞,可是,磚房子很結實,大灰狼撞得滿頭大包,鼻青臉腫也沒有把房子撞倒。這下可把大灰狼急的團團轉。大灰狼不甘心,發現房子上面有個煙囪,它眼珠一轉,有了主意。于是他順著梯子爬上屋頂,準備從煙囪鉆進去。可聰明的豬老三少了一鍋開水,大灰狼從煙囪滑進來,正好掉進大鍋里,被燙死了。三個兄弟高興極了,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們做事的時候,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只看表面上的東西。學習也是一樣,只有真正的學會了,考試時才能考出好成績。
三只小豬讀后感小學作文【3】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只小豬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三只小豬,過著快樂的生活,有一天,他們長大了,要自己生活了,要生活必須要有房子,老大說,于是,它們蓋起了房子,老大最懶,找了些草,蓋起了房子,才一會,老大的房子就改好了。
于是,老二蓋起了房子,老三比老大強一些,用木頭蓋房子蓋房子,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蓋好了,于是,老二開始玩了起來。
老三準備用磚頭蓋房子,剛把設計圖畫好,(.)老大老二就去叫他玩,但是他沒去,因為他要蓋房子,老大老二笑了笑他,就去玩了,老三用了幾個星期才給蓋好。
有一天,大灰狼來了,他先跑到老大門前,說:“小豬小豬快開門。”小豬說:“不。”,大灰狼深吸一口氣,一吹,老大的草房子沒了,老大趕快跑到老二家,大灰狼說:“小豬小豬快開門。”小豬說:“不。”大灰狼一撞,老二的房子也沒了。老大老二趕快跑到老三家,大灰狼說:“小豬小豬快開門。”小豬說:“不。”大灰狼不管怎么吹,怎么碰,可房子就是沒有動,大灰狼想起了煙囪。三只小豬看見了,連忙燒了一盆熱水,放到了煙囪下面大灰狼剛一下去,就被燒死了……
從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干什么事都不能偷懶。
三只小豬讀后感小學作文【4】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有趣的故事書——《三只小豬》。這個故事我非常喜歡,因為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做人一定要勤勞,只有勤勞才能得到更多財富。”
篇3
中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開始萌芽,他們的有意開始發展,同時他們具有豐富、生動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借助于音樂游戲這把神奇的鑰匙,打開這個階段幼兒的審美心靈之窗,把他們帶進自然的音樂里,用心靈去感受這美妙音樂,去感受這個世界。本文從教師提供的素材、教學方式方法及教學體態三方面人手,結合中班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研究探討,使審美教育在循環反復中得到發展,有效地激發和提升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
一、以多樣化的音樂素材提升幼兒的審美興趣
1.音樂性音樂素材
音樂游戲所提供的音樂素材應形象鮮明、結構工整,能隨音樂的變化想象和表現游戲情節。如中班音樂游戲《小豬蓋房子》,A段小豬蓋房子的樂曲輕快、活潑,富有節奏感、韻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豬叫的模擬音響,使得音樂形象鮮明、突出,利于幼兒通過形象的音樂表現小豬蓋房子的游戲情節;而B段獅王檢查房子的音樂則緩慢、沉重,與A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幫助幼兒清楚地區分游戲角色,順利地變化游戲情節。
2.游戲性音樂素材
音樂游戲的性質有別于韻律活動中的創造性律動或歌表演,除了游戲的角色表演外,還注重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即情節的發展,更突出游戲的設計。在一個音樂游戲中,一般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角色參與,通過音樂的變化,情節的發展,到達游戲的,從而吸引幼兒投入,這正是音樂游戲的游戲性特點所表現出的迷惑力和獨特魅力之所在。如音樂游戲《快樂的小魚》,通過魚游,魚吃食,魚躲藏的音樂變化,師幼共同扮演小魚和大鯊魚,投入在游戲的情境中,最終以幼兒特別喜好的“躲藏”玩法達到,充分體現了游戲性的特點。
3.趣味性音樂素材
一個好的音樂游戲,必須是孩子們覺得好玩的,充滿情趣的,能充分釋放其活動的能量,滿足其游戲的需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音樂游戲材料本身。不管是音樂還是歌詞,應富有幽默、詼諧、夸張等藝術情趣。如音樂游戲《老鼠送禮》,這是一個帶歌詞的音樂游戲,游戲旋律選自具有喜劇表演色彩的電影片段,教師巧妙地將老鼠給自己的天敵貓送禮的游戲情節填進了歌詞,當孩子們唱著這首歌進行游戲時,自然產生一種妙趣橫生的感受。二是游戲玩法的起伏、變化。每次游戲,應不斷地添加新的刺激與挑戰,保持幼兒游戲中適度的興奮感。如《老鼠送禮》通過變化三種游戲玩法來調控游戲的節律和幼兒的興奮狀態。先是由單個的手指游戲,以鞏固歌詞演唱,熟悉在歌曲最后一個音“你”上進行抓、逃的規則;接著兩兩結對玩手指游戲,加入了合作交往的游戲成分。由于這兩種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的手指游戲,能很好地控制幼兒在追逐、抓逃游戲中容易出現的過度興奮行為,在舒適的情緒狀態下幼兒輕松自如地學會玩法和規則。最后進入第三種扮演角色的完整游戲,加入了師生互動和一定空間范圍內的追逃情節,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滿足。
二、以藝術化的教學形式提升幼兒的審美知覺
教學活動組織合理與否,不僅是教育目標能否有效達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兒童能否在音樂活動中較長時間地保持身心舒適愉快的重要保障。在真實的音樂游戲教學情境中,如何處理好游戲的玩法和規則的“教”與“學”的關系,這是音樂游戲教學活動重要的指導方面。
1.注重傾聽,感知音樂韻律之美
首先,培養幼兒安靜聽音樂的習慣,幫助幼兒熟悉音樂,仔細體會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飽滿的和聲等,初步產生印象美;其次,讓幼兒邊聽邊打節奏,培養幼兒對音樂速度、力度和節奏的感受力;最后,讓幼兒邊聽邊想象,使幼兒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對音樂所表現的不同形象和情節進行想象,同時可以借助一些輔助手段(如觀看表演、講述故事、打擊樂器等)提高幼兒的興趣,為幼兒感受、表現和創造音樂美提供表象依據。然后引導幼兒從整體到局部,從音樂的整體形象到內部結構,深入淺出,由粗到細,循序漸進。如欣賞《勇敢的小白兔》《小象與小鳥》時,先引導幼兒聽樂曲的旋律,感受音樂性質,再讓幼兒有意識地辨別節奏、速度的快慢變化,想象音樂中有些什么動物?使幼兒心目中的動物形象與音樂形象聯系起來,從中體會到音樂所表達的美。
2.動作引領,體驗音樂情趣之美
動作是音樂游戲的主要表現方式。音樂游戲的動作學習,符合幼兒藝術感受、想象和體驗的特點,不僅能使游戲的組織富有變化,還有助于幼兒積累豐富的動作表達語匯,發展“遷移、探索、創編”等各種基本學習能力。如中班音樂游戲《小豬蓋房子》,活動從學習A段小豬蓋房子動作開始,教師先以啟發式提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嘗試蓋房子的動作:搬木頭、和泥沙、釘釘子、刷油漆等,此時幼兒處于“動作探索”階段。緊接著,教師以“蓋房子應該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問題,引導幼兒學習蓋房子的動作順序,搬磚頭一和泥沙一砌墻一粉刷;并以“上刷刷,下刷刷,還有哪兒也要刷”的提示語,引導幼兒創編動作的方位變化。教師巧妙地在幼兒自由嘗試和探索的基礎上,介入了一個具體的創造線索,引導幼兒按順序、變換方位蓋房子,不僅豐富了幼兒蓋房子的動作語匯,而且還能幫助幼兒借助有規律的動作轉換,使之與音樂的流動相匹配,從而感受動作學習過程中的審美情趣。
3.有效引導,剖析音樂情境之美
音樂游戲是音樂和游戲相互結合的活動,教師的引導一定要能抓住教學關鍵,步步深入,引起幼兒的有效思考并做出反應。如在音樂表演游戲《老鼠坐花轎》的活動中,我們在設計時,聯系游戲的內容制定活動的目標,在教學環節中分散難點。第一環節力求趣味、淺顯和生活化,隨音樂出示動畫“抬轎子”,力求讓孩子直觀理解。第二個環節需要解決難點,“老鼠坐上花轎心里是怎么想的?表情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通過老鼠的心理活動用音樂來表現身體的動作和表情。第三個環節表現音樂的情境和層次,在這個音樂情境中,老鼠的表現方式是什么。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更能激起幼兒游戲的興趣。
三、以生動的教學體態提升幼兒的審美愉悅
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的感性特點,在幼兒音樂游戲教學中,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教態,是幼兒的審美意識提高的有效手段。
篇4
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我突然發現班上兩個孩子在興致勃勃的玩“投擲”游戲,走進一看,原來是在投石子。兩個人玩的不亦樂乎……正在這個時候,班上的小文跑來了:“你們是從哪找的石子啊?怎么這么小阿?也太好投了!我在公園里還見過比這個大的呢!”“那我還能踢呢!”小元說。“我有個好主意!那我們一起踢,看誰踢得遠。”看著他們玩的高興勁兒,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為了更好的滿足幼兒的需要,我們生成了“有趣的石頭”這個主題活動。
主題教育目標:
1.關注周圍環境中各種各樣的石頭及其用途。初步感知石頭的特性,了解石頭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幼兒想像力、認知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4.讓幼兒參與收集各種各樣石頭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自覺主動保護良好環境的行為習慣。
家園共育:
1.鼓勵家長利用周末和孩子一起到戶外進行石子的探索,幫助孩子尋找新發現,培養孩子的探索欲,提高孩子的求知興趣。
2.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用碎石頭作圖,創作“石頭作品”,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3.和幼兒共創意愿畫《奇妙的石頭世界》。
4.鼓勵家長和幼兒共同創編故事《我身邊的石頭趣事》。
主題目標:
1.健康:①保持個人周圍環境的衛生和整潔,體驗環境保護與人的健康的密切關系。②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懂得保護自己的安全。
2.社會:①自覺參與“我愛我家”撿石子環保活動。②樂意與同伴分享對石頭的見聞經驗。
3.科學:①積極查找有關石頭方面的資料,了解關于石頭形成及用途等方面的基本常識。②知道兩種以上常見的石頭的作用和對人類的意義。③能關注“石藝館”石頭的變化,有一定的觀察意識,并能得到發現。
4.語言:①主動與人交談,分享對各種石頭的知識與見聞。②對周圍環境中有關石頭的圖畫、實物等感興趣。③專心聽老師講述關于石頭的故事,收集有關石頭方面的圖書或信息。
5.藝術:①能以審美的眼光審視、欣賞身邊常見的小石頭,感受它們的質樸、自然之美。學習利用不同的石頭的顏色、形狀等特征進行石頭拼貼、繪畫等方面的創作表現。②結合美術方面的學習,歌唱表現石頭的歌曲,欣賞大自然中奇石、怪石和石頭藝術品的圖片資料,朗誦贊美石頭的詩歌,豐富對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體驗與感受。
資料準備:各種石頭的圖片、故事圖片、磁帶、頭飾(小豬、大灰狼)。
器材準備:玻璃器皿、豆子、石頭、錄音機、棉簽、水粉顏料、棋盤、有坡度的木板。
組織準備:按幼兒意愿分組,每組3~5人。
場地準備:室內布置石頭展臺,幼兒圍坐展臺周圍。
活動一:石頭石頭真奇怪
目標:①通過觀察、操作,了解各種各樣的石頭。②發現邊緣圓滑的石頭滾得快。
準備:各種石頭的圖片、石頭,有坡度的木板,玻璃器皿、豆子、水。
過程:
1.參觀石展。讓幼兒了解石頭的形狀、顏色。
2.收集石子。利用遠足活動帶領幼兒進行石子的收集。
3.游戲《神秘寶盒》。讓幼兒摸一摸,感知石頭的特性。
4.做“比比誰跑得遠”的游戲。把形狀、大小不同的石頭放在有坡度的木板上從上往下滾,讓幼兒觀察、比較,看什么樣的石頭滾得遠。
5.出示一些比較珍稀的石頭圖片,讓幼兒充分觀察、欣賞。注意事項:不隨便拋扔石頭,注意安全。
延伸活動:小實驗:石頭是無生命的。
把黃豆和石頭分別浸泡在實驗器皿里,觀察誰能發芽。了解石頭是無生命的特性。
活動二:石頭石頭本領大
目標:①了解周圍環境中石頭的用途,知道石頭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增強環保意識。②能夠復述和表演《小豬蓋房子》的故事。準備:故事圖片、磁帶、錄音機、頭飾(小豬、大灰狼),小石頭若干,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過程:
1.欣賞圖片,講故事《小豬蓋房子》。
提問:三只小豬分別蓋了什么樣的房子?誰蓋的房子最結實?為什么?
2.討論石頭還有哪些作用?
老師小結:做石雕、裝飾品、架橋、鋪路,不僅堅固耐用,而且還能美化環境。另外,石頭還可制作成工具,如石臼、石磨等。
3.聽錄音表演《小豬蓋房子》。并能復述。
4.注意事項:使用石頭工具要注意安全。
5.延伸活動:①觀察周圍生活中的石制品。②通過石頭的特征:堅硬――對幼兒進行堅強教育。培養幼兒堅強、不怕困難的品質。了解金剛石最硬――人人爭做金剛石。引導幼兒克服困難。
活動三:花樣玩石趣多多
目標:①通過各種游戲,讓幼兒對石頭產生興趣。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②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互動能力。
準備:①棉簽、水粉顏料、石頭。②按幼兒意愿分組,每組3~5人。③幼兒參與收集各種各樣的石頭。
過程:
分組游戲:①擺石頭:用自己揀來的石頭擺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幼兒間可互換石頭進行拼圖。)②畫石頭:根據石頭形狀,想像作畫。③石頭游戲:五子游戲。玩法:⑴把手中的五個石子撒在地上或桌面上。⑵從地上取一顆石子向―上拋,同時再從地上揀一顆石子抓在手,然后迅速接著拋上去的那顆石子。⑶手握兩顆石子,把其中一顆向上拋,依次揀起地上的三顆石子。⑷把五顆石子抓在手中,一起向上拋(不能太高),然后迅速用手背接,誰接的多,誰為勝。
石子棋:玩法:同五子棋的玩法一樣,需要幼兒提前由老師引導用石子涂色制作成黑白棋,再進行游戲。(教師可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把石子制作成其他兩種顏色或者其他形狀或者畫上小動物形狀等。)
篇5
一、教師對幼兒的影響
目前,幼兒教育大多在幼兒園或幼兒教育機構中完成,其中雖然家庭也參與在幼兒教育當中,但家長的影響沒有教師的影響大。因為教師與幼兒在一起的時間有7-9個小時,甚至更長,而家長雖然與幼兒呆在一起十幾個小時,但大多時間是在睡眠中渡過的,所以教師與幼兒的“有效接觸”大大多于家長,教師更容易用自己的意志、行為、情感影響和熏陶幼兒。
我們經常聽到幼兒說這樣的話:“我們老師說……”家長也經常用教師來教訓幼兒。由此可見,教師在幼兒的心目中有著十分崇高的地位,占據著幼兒心中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師應該嚴于律己,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良好言行造就新一代好兒童。教師掌握著幼兒的學前教育,學前教育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人的發展就像建造一座高樓,地基對于高樓來說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因此要十分重視幼兒的學前教育。
二、幼兒教育工作
幼兒的學前教育年齡一般在3-6歲,在幼兒時期,幼兒教育能夠影響幼兒的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所以在這個時期應該進行誘導式教育,讓幼兒自己認識事物的正確性發展,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從案例中獲得啟發:
情節描述:
課堂上,在聽完《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石頭蓋的房子最堅固,所以老三最聰明。有的幼兒說:老大老二也很聰明,他們也會蓋房子。教師便道:三只小豬都會蓋房子,都聰明,老三最會選材料。幼兒:我們也很聰明,也會用石頭蓋房子。另一個幼兒說:我們有好多石頭,也來蓋一個石頭房子吧。教師接著問道:用什么東西把石頭給堆在一起不會倒下來呢?幼兒:膠水、雙面膠……好吧,那我們就一起來蓋一個房子吧!
接下來,幼兒從美工角拿出了一堆東西,滾了一地的石頭、漿糊、膠水等,一陣忙碌以后,幼兒走過來說:老師,這些東西都不能把石頭拼起來。教師笑著說:是啊,那可怎么辦啊?我們坐在一起交流這個問題吧。小灝的爸爸在建筑工地做工,最后她說要用水泥才能把石頭連在一起,造成房子。這時有的幼兒問:“什么是水泥?”……
所思所悟:很多教師都知道讓幼兒去親身實踐探索發現的道理,但總是不愿意去做,怕幼兒搞得一團糟,還要去很費力的收拾。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在幼兒的一翻探索之后,他們所能得到的經驗比我們想象中要多,也會讓幼兒記得更加牢固。教師對于幼兒的教育應該注重引導,讓幼兒實踐。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從各方面發掘幼兒的潛力,培養其特性,雖然不能全面顧及,但也不至于大都埋沒。
三、師資建設力量
國家響應時展號召,加重幼兒師資隊伍建設,幼兒教育不再是一成不變,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背景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
首先,學校應對教師的職業技能及自身素質進行定期的培養提高,以進修為主,要以創新型的新觀念改進教學,培養教師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質。
其次,努力改善教學環境及制度,盡量為幼兒教師解決后顧之憂,讓教師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學術研究和教育創新等方面。
再次,多鼓勵青年教師嘗試基層工作的鍛煉,完善激勵制度。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安排一些優秀教師到基層學校去任教,生活上與教師多交流,多鼓勵,多理解;工作要求中多嚴格,多創新,多學習,這樣就為幼兒教師搭建了良好的實習平臺,同時也提升了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篇6
趕集的日子是按農歷定的,在每旬里挑3天,叫“逢集”。
趕集的日子很熱鬧。太陽出來時,路上的塵土就飛起來了。莊稼人早上事情多,雞鴨鵝,豬牛羊,都要喂,鍋碗瓢盆要收拾,瓜果蔬菜要采摘,忙完這些,一抬頭,喲,太陽都爬到窗臺上了,趕緊上集去。因此,一上路,就要甩開膀子,邁開雙腿,自行車、摩托車你追我趕,趕集嘛,不趕不行!不賣東西的輕巧,車子一上路,一陣風似的,沒影兒了;賣東西的,車上負重,跑不快,就急出了汗,塵土飛過,汗水變黑了,騰出手擦一把,瞇著兩眼,頂著塵土往前趕。那些沒有車輛或者帶東西多的人,頭天晚就打聽好了誰開拖拉機趕集,幾時出發。拖拉機一上路,動靜就大了,“突突突”吼著,路旁的樹葉震得直動。一車上都是人,那些活潑的小伙子喜歡站在車廂前,扶著擋板,讓風把頭發吹起;后門上,往往扒著三兩個穿開襠褲的小男孩,圓溜溜的屁股蛋子跟著車身起伏。
趕集的人中,最清閑的是那些女孩子。她們還沒到當家的年齡,家里賣什么買什么不用她們多操心,她們趕集多是為自己的事情,比如理發,買衣服,買化妝品之類,這些事情都要到店里去,去早去晚一個樣。她們一般在村里趕集的人大部分走了后才準備動身。
趕集不比進城,進城的人總會注意整理一下衣著,進了城還得注意說話走路的樣子。鄉下人更喜歡趕集,集上的人都和自己一樣的身分,一樣的口音,差不多的穿著,不怕人笑話,不要看人臉色,來去自由。可是這話用在女孩子身上就錯了,她們要打扮。她們出發之前,是要在家磨一會兒的,挑最合身的衣服,頭發要梳好,不能有一絲亂,粉要擦得勻勻凈凈,在鏡子里照到自己滿意了,得意了,這還不算,還不放心,還要請同行的小姐妹給個說法,人家說好了自己才有底氣。臨走了,還要把自行車擦得透亮,車輪上纏著一根草要拿掉,車胎上的泥也要剔掉!
什么都光鮮了,什么都不擔心了,她們就成了一群鬧哄哄的蜜蜂,飛向了集市。
她們喜歡成群結隊。來回的路上,她們不怕小伙子們叫喊,買東西時有人幫腔還價,有人參考,還可以互相夸獎。一個人趕集,多沒意思!所以,她們事先總要去約要好的姐妹,往往是只有一個人兩個人要買東西,結果去了五六個。趕集對她們就是玩,她們去叫小姐妹陪自己趕集,不說買什么,就說“趕集玩,去啵”。
剛從學校下來時,單萍也常陪村里的女孩趕集玩。母親說,小萍,你老去做什么,你又不買東西,別去。單萍沒有零錢買東西,連頭發都是母親剪的。單萍家窮,父親是駝背,做不了什么大事,只能放牛,弟妹讀書和日常開銷全靠母親和她種田維持著。單萍對母親說,人家來叫,不去不好。
女孩子們在一起,什么話都好說,買東西時錢不夠了,就互相借。她們看中的東西,總要叫單萍也買,主動借錢給她,單萍不要,她想,借了人家的還遲了就難看了。姐妹們不忍心她空手回去,看到價錢小的東西就會爭著給她買一樣,像皮筋,塑料發卡之類的。單萍記著姐妹們的好,總想等自己有錢了,也買東西送給她們,可是她總是沒有錢。
時間長了,姐妹再來叫她,她就不去了。
不趕集了,她心里難受。每次趕集回來,她都會把見聞寫到日記本里,不趕集了,她的日記本就空了。
初一下學期輟學時,童老師對她說,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才能改變命運,你文章寫得好,不要放棄,回去后要多看書,平時注意觀察生活。童老師是南京人,先在這里當知青,后來又留下來教書了。童老師教她語文,很喜歡她,說她有靈氣,作文寫得好。童老師送過她幾本書,她自己很少買。她沒有書看,就只能觀察生活了。她想,自己只有“觀察”,才對得起老師。
趕集的日子再來時,她又去了,只是去得很早,到了集市,她盡量躲著理發店,也不去賣衣服的店里,她不想碰見那些女孩子。
她喜歡去地攤上,看那些外地商販賣的新奇的玩意。有一種叫香粉紙的東西,裝在印著紅玫瑰的薄膜袋里,白得像槐花,聽小姐妹新月說拍在臉上,皮膚會變白變香呢。還有鍍鋅的鐵絲夾子,一排排夾在細鐵絲上,像一只只白蝴蝶。那些水紅綢子的頭花,每一個花瓣都那么逼真,和家門前的月季簡直是一個樣。掛在木框上的墨鏡,有茶色的,有黑色的,總是看不到對面,很是神秘。賣眼鏡的小伙子,眼上戴著一副,手里拿著一副,還在襯衣的領口上掛了一副。眼上戴的那副是栗色的,鏡片很大,怪怪的。村里的小伙子亞明就是戴的這種鏡子,右邊鏡片的上角貼著帶字母的圓紙片,亞明舍不得揭下來。村里人很看不慣,叫它“蛤蟆鏡”。亞明的父親還為這個事情打過他,打的時候,亞明就把鏡子取下來,死死護著,寧愿多挨幾棍,也不交出來。單萍不討厭亞明,她覺得亞明很好的。亞明每天都去賣冰棒,早上晚上都聽得見他自行車上的白色冰棒箱咣當咣當響著。有一天,晚上亞明把她叫出去,送給她一件白色的連衣裙。她沒敢要,說我不敢穿。亞明說,現在正流行呢,靠集市上的女孩都愛穿這個,再戴一頂麥草帽要多好看有多好看。她搖搖頭跑了。不要說村里的小姐妹還沒有人穿裙子,就是母親知道了是亞明送的,也要罵死她。以后,再看見亞明,她就躲開了,好在亞明老是戴著蛤蟆鏡,她看不見他的眼睛。在集市上,她經常看到穿著白連衣裙戴著麥草帽的女孩,她覺得好看極了,她就會想著亞明藏在蛤蟆鏡后的那雙眼睛。
她哪里都要去看一看的,糧行、家具行、牲口行。糧行里總是散發著磨面坊的味道,那些人也像從磨面坊出來一樣,身上沾著灰塵和面屑,他們喜歡把手在糧食和麥膚、稻殼里插來插去,這個口袋里抓一把看看,丟了,又去另一個口袋里抓一把。
家具行里是明亮又干凈的。這些家具都是鄉村的木匠運來的,當天賣不完還拉回去。家具的油漆都是木匠自己涂的。有些木匠很巧,把油漆拉出了木紋或水紋,讓人覺得打家具的木頭又活了,真不知他們是怎么做的。
最亂的就是牲口行了,還沒到就聽見豬叫聲和羊叫聲。單萍常常看到這樣的景象,一群小豬正圍著母豬,快活地拱著泥土,突然間一只小豬被提起后腿,尖利的叫聲響起,母豬猛地轉過身,仰起頭,吼叫著,向捉小豬的人撲去,那人后退著,主人的木棒不停揮動著,驅趕著它,這時,它的身后又響起了另一個孩子的尖叫,它又撲向了另一個人,孩子們在它的身下、腿間叫喊著打轉……男主人蘸著唾沫數著錢,女主人在一旁擦著淚。單萍的心里也一陣陣痛,她馬上走開了。可是,下回又忍不住去看一下,一看還是少不了難過一回,好像自己就是想去感覺那種疼痛的。
集市上的角角落落走了一遍,不知不覺就到中午了,人就稀少了,村里那些小姐妹也該回去了,單萍才打算回家。
回家之前,她總會想到童老師,猶豫著去不去看她。
可是,除了“觀察”,還能和老師說什么呢?猶豫一會兒,她還是回家了。到了家里,母親少不了又責怪兩句,也沒什么事,老趕集,看你,一身灰塵。
這一天,又是趕集的日子,單萍到了集上,沒有去閑逛,她去了童老師那里。童老師說,你好久沒來了,恐怕有一年多了吧?單萍低下頭,我要出去打工了,下午就走。童老師愣了一下,哦……也好。單萍說,老師,我不會成為有文化的人了。童老師笑笑,說,走,去集市上,我買一樣東西送給你。她想說不,童老師已經拉起了她的手。
集上正是熱鬧的時候,人很多。童老師拉著她,在人群里擠著。
童老師把她帶到了服裝店,挑了一件潔白的連衣裙給她。
她去了試衣間,穿上裙子,對著鏡子照著,她看到了自己眼里的淚水。
從試衣間出來,童老師偏著頭看了她一會兒,又提提她的肩,拉拉她的袖子,問她,喜歡嗎?她說,喜歡。臉紅紅的。
出了店,童老師拉著她在店門口站著。童老師說,我剛來你們這里時,也是個小姑娘呢,比你現在大不了多少,也喜歡趕集,沒想到一來就回不去了。
她緊緊挨著童老師。
童老師又說,我在這里扎了根,你們這里人卻一個個往外跑了。
她抬起頭,望著老師的臉,老師的目光掠過密密匝匝的人頭,朝遠處看著。
她說,老師,要不,我不去打工了?童老師輕輕拍著她,去吧,出去走一走,回來時,來找我玩。
她說,嗯。淚水再次落下來。
那天下午,單萍從集市上乘上了去外省的客車。她穿著連衣裙,行李中有幾冊記錄著趕集故事的筆記本。
打夯
平原上人家最看重的是房子。
看重房子是因為蓋房子太難。平原上沒有好木材,沒有石頭,沒有水泥,沒有石灰。石頭、石灰、水泥這幾樣都在外地,北邊要到徐州才有,南邊要到盱眙,離這里都有幾百里。這些材料,用船運到這里,價格就貴得嚇死人,一般人家用不起。多少年代下來,平原上人家都是泥墻草頂。過去的財主家,算是講究的了,也不過在墻的四角用磚砌,叫“四角硬”,靠檐口的地方苫幾排瓦,叫“瓦檐嘴”。落后的年代,蘇北平原上的房子,一眼望去,都是灰的,像外地那些古村鎮里的白墻青瓦的民居實在少見。
以前蓋房子雖說是泥墻草頂,可是基礎要好,一定要夯實了。這個地方屬于里下河地區。為什么叫“里下河”呢?因為流經這里的運河之西筑有大堤,大堤內側的這一段運河被稱為“里運河”,而東部沿海平原上有一范公堤,范公堤東側有一條串場河,與里運河大體上平行,被稱之為“下河”,介于“里運河”與“下河”之間的地區,就叫“里下河”。里下河地區四周高、中間低,地形如鍋,水網稠密,土質細軟,經不住壓力,房子基礎容易下沉,不打夯不行。一個大磨盤,四周被石匠“洗”出八個鼻眼,穿上繩子,幾個男人抬起來、砸下去,這就叫“打夯”。磨盤只用在建小屋時打夯,建大屋子一般都用千把斤重的石磙子,四根長木棍把磙子夾起來,一根木棒兩人抬,一個打夯隊伍就要16個人。人多,抬得高,砸下去才結實。打夯要整齊劃一,就要指揮,不然就會七零八落,亂了陣腳。這就有了打夯號子,負責喊號子的人稱為“號頭”。
秋谷就是喊號子的的號頭。
喊號子的人要嗓門亮,氣魄大,秋谷的名聲是很響的,方圓幾十里沒人不知道他。打夯號子的開頭有一段引子,夯工站穩腳步后,秋谷就開始唱引頭號子:
“嘿吆嘿吆……”
眾人和:“嘿呀嘿吆嘿嘿子哩……”
連續三遍唱和,一遍比一遍高。三遍過后,打夯開始,秋谷開始大段地喊號子的主詞:
小小花園(嗨嗨!)朝南開哎(嗨嗨!)
百草排芽,(嗨嗨!)春天來哎,(嗨嗨!)
萬紫千紅,(嗨嗨!)齊芬芳哎,(嗨嗨!)
……
蜜蜂被打,(嗨嗨!)一只翅哎,(嗨嗨!)
花瓣被打,(嗨嗨!)落塵埃哎,(嗨嗨!)
花蜂要得,(嗨嗨!)重相會哎,(嗨嗨!)
蜜蜂長翅,(嗨嗨!)花再開哎。(嗨嗨!)
這一段號子詞叫《萬紫千紅》。秋谷一邊喊,一邊根據號子的節奏打著手勢,帶著石磙夯打的路線。一聲聲號子里,打夯的拼足了勁,屋主的心跟著激動,一激動就要犒勞打夯的人,盡最大能力讓大家吃好喝好。那年頭有吃有喝就是最大的事,吃好喝好就自足了,從不談什么工錢。基礎夯好了,屋主總會悄悄給喊號子的一些好處,幾包煙,一袋糖之類的。
春來看上秋谷,就是因為喜歡他喊的打夯號子。本來,春來是被媒人介紹給另一個人的,這人叫正壘,正壘也是喊號子的。那一年秋天,春來家旁邊有兩家同時蓋房子,一家打夯的號頭是正壘,一家打夯的號頭是秋谷。正壘的號子喊得輕飄飄的,風一刮就走了,打夯的人就使不上勁。再看秋谷,一聲喊出來,震得人耳朵嗡嗡響,天上地下到處回蕩,打夯的人把石磙子抬過了人頭,一砸就是一個坑。正壘喊一會兒就要歇一下,秋谷一直喊,一首號子喊完了又接上下一首,好像有意和正壘較勁。兩家的房子基礎夯好了,春來的心也被秋谷的號子聲牽走了。家里人是不同意春來跟秋谷的,因為秋谷家條件不如正壘家。春來說,秋谷比正壘有出息,非要和秋谷處。以后,秋谷去哪里喊號子,春來都要跟去聽。秋谷喊的打夯號子,像《十面埋伏》《十二月花信》《十二月數花》一大段一大段的唱詞,春來都記得。沒有旁人的時候,春來還會唱給秋谷聽。
春來嫁給秋谷的時候,秋谷家只有兩間小草房,屋檐還沒有人高,進來出去都要低著頭。春來說,秋谷,我不嫌棄,但是你以后要給我蓋好房子。秋谷說,你放心,到時候,我自己喊號子給你聽。春來說,就是,一個喊號子的自己家再沒有好房子就不像話了。她想秋谷有本事,自己也不傻,兩雙手的勁往一處使,蓋幾間像樣的房子是遲早的事。
春來和秋谷婚后連著生了兩個男孩,加上那時還在大集體,想蓋房子也拿不出錢,直到農村分了田,收種歸了自己管,有空掙錢了,才有了希望。
那年春天,秋谷跟著村里人去上海打工,麥收時就帶回了三百多塊錢。春來就著燈光數了幾遍,說,這錢夠買一萬多塊磚頭呢。秋谷說,麥收過后,我再去弄他幾百。春來就伏在了秋谷的懷里,秋谷的懷里也是一個暖烘烘的大房子呢。
秋收時,秋谷又帶回了幾百塊錢。春來把自己賣豬的錢也拿出來了,說,秋谷,這些錢夠三間房子一半的瓦了。秋谷說,像這樣下去,要不了兩年,房子就可以動工了。秋谷說完,輕輕哼起了打夯號子。春來還是嫌他聲音大了,說,這么大聲,房子還沒蓋呢,不怕人家笑話,到時你再大聲喊,叫一村子人都聽見。秋谷說,好,到時候我要好好亮亮嗓子。秋谷不哼號子了,春來卻又小聲哼起來,逗得秋谷直笑。
秋收過后,秋谷又出去打工了。春來沒想到,秋谷這一走,就再沒回來。秋谷得了腦溢血,把命丟在了外地。秋谷的房子就是一個骨灰盒了。一路上,春來捧著骨灰盒,不停哭,淚流干了,就輕輕唱著打夯號子。
那些年,平原上的鄉村變化飛快,處處是蓋新房子的人家,祖祖輩輩居住的草屋換成了青磚紅瓦或者青瓦紅磚的大瓦房。春來家還是兩間小草房子。兩個孩子要讀書,田里又沒什么收入,拿什么蓋房子呢。春來去河坡上挖了泥,一車一車推回家,用水泡透了,攪成糊狀,打了好多土壞。春來想就是用土坯也要蓋幾間像樣的房子。打土坯是很苦的,糊狀的泥要用兩手扒到木模子里,指甲都磨平了,歇下來時,十個指頭鉆心的疼。一場土坯曬得半干了,就碼成十字架晾著,再打下一場。春來打了幾千塊土坯,正準備在原來的兩間草房子上再接一間,哪知道老天作怪,一連下了幾天雨,地讓水泡軟了,盡管坯架下墊了磚頭,還是倒了。春來跌在地上,看著散落在雨水中的幾千塊坯,又看看兩間草屋,就起來,拿了鐵鍬,把土坯歸攏,泡成了泥土。天晴后,春來又開始打坯了。打夠了坯,她又去河坡上割茅草,一把把理順了,曬得白里透黃。然后,砍了幾棵樹,當作屋梁。忙了幾個月,她才在原來的房子上接了一間。因為只蓋了一間,又是土坯墻,就沒有很多人打夯,只請了兩三個男人,用小石磨好歹砸了砸基礎。沒有喊號子的打夯是冷清的,春來老是覺得有一個人影子在眼前來回晃,卻又抓不住他。
又過了一些年,平原上的鄉村出現了樓房,春來的村子里有人家把瓦房扒了,翻成了樓房,原來是草房子的人家有錢了,直接蓋成了樓房。瓦房少了,草房子快消失了。春來的小草房夾在那些樓間,真像一團爛草。
人家沒有好房子會遭人譏笑,春來家沒有好房子沒有人看不起,她的兩個孩子都爭氣,先后考上了市里的重點中學。村里人都說,秋谷家女人能干著呢,瞧她那兩個孩子!春來聽到這話,總是笑笑,說,他們讀書有出息當然好,讀不出去,回家掙錢蓋房子娶媳婦一樣過日子。
春來的兩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畢業后又都找到了好工作,一前一后在城里安家了。
春來老了。
老了的春來還住在小草房子里。孩子叫她去城里,她不去,村里人勸她去城里,她也不去。
平時,春來會侍弄一些蔬菜,換一些零花錢。她看到郊區的垃圾場上總是不斷有人往那里拖舊房子上的廢料,有磚頭有瓦有破門窗,她就用三輪車一趟趟往家拖,整整齊齊地碼了一堆又一堆。
有一天,下雨,春來的三輪車陷在泥里了,怎么也拖不動了。這時,上來一個人,幫他推了出來。那人說,大妹子,你真是能吃苦。春來這才想起他是喊夯號子的正壘,春來就覺得臉上發熱發紅。正壘也老了,滿臉是皺紋。他讓春來騎上三輪,自己在后面推。她問正壘過得怎樣,正壘說一個女兒出嫁了,一個兒子也快結婚了,房子去年蓋好了。正壘說,自己替人家喊了一輩子夯號子,到老了才輪到給自己家喊。春來說,比我那死鬼強,再也不能為自家喊號子了。春來說完這話,眼圈紅了。正壘說,聽說你兩個兒子都有出息,未必要你蓋房子呢,你少操房子的心。春來說,再有出息,也要蓋房子。正壘嘆了一口氣,說,大妹子,你說得對,你的心思我懂。正壘一直幫她推到家。她去做飯,正壘說他還有事,急著要走。正壘說,大妹子,哪天你蓋房子了,我來幫你喊夯號子,現在年輕人沒有做這個的了。春來說,好哩,到時請你。正壘笑笑,大妹子,你就放心了。
過年的時候,兩個兒子帶著兩個媳婦回來,春來問,你們手里有余錢么?
大兒子說,有,有幾萬呢。
二兒子說,我也有幾萬呢。
春來說,我想你們幫我把房子蓋上,我要住樓房。
大兒子說,媽,我們買了房子呀,你就跟我們去吧。
二兒子說,媽,你跟我們去,早就叫你去的呀。
春來說,我哪里也不去,我就在家,我還要住樓房。
大兒說,媽,我們都說養你老了,再把錢投資在家里的房子上不劃算呀。
二兒子說,媽,你去城里,我們保證對你好,我們也不比村里人差,不蓋樓也沒有人笑話你。
春來說,我問你們,你們在城里,名氣再大,誰曉得你們是秋谷的兒子?只有到村里,人家才會說你們是秋谷的兒子啊。
兩個兒子就都低下了頭。
春來看著她拖回的那些斷磚碎瓦說,村里人要都像你們一樣走了,村子就空了,哪個還記得秋谷呢?你爸死了二十多年了,有我們在,他就還活在人的心上,要是沒有我們在,他就真死了呀。
兩個兒子聽了,眼睛都濕濕的。大兒子說,媽,我出錢,蓋樓。二兒子看了哥哥一眼,說,媽,我們聽你的。
沒多久,春來家的草房子就推倒了。
春來去找正壘,正壘病了,躺在床上。正壘說,大妹子,對不起了,想為你喊一嗓子的,喊不成了。正壘說完,閉上了眼睛。春來說,你這一病,我還真找不著人了。正壘說,就是我能喊,也難找著人工打夯的呀,現在都是機器打夯,你別急,去找打夯機吧。春來說,這我也曉得的,就是想人工打夯熱鬧。正壘說,只要你蓋房子,用什么打夯,都有人聽見,大妹子,別想那么多了。春來看看正壘又黃又瘦的臉,把頭扭到一邊,說,有人聽見就好,我去找打夯機了。
篇7
城市里人太多,太擁擠,接踵摩肩;大道上車輛也很多,太堵塞,車水馬龍。小貓佳佳經常嘆氣,為何不搬到舒適、自由、美麗的森林里去住呢。
然而,佳佳聽說,大瓦城遠離森林,要走好多日子才能到達。佳佳心想,這么遠的路,我該怎么走啊。不過,不管怎么樣,我一定要找到森林。
既然主意已定,小貓佳佳決定向目標出發。于是,佳佳處理了家當,躊躇滿志地上路了。佳佳走出大瓦西郊,向前望去,前方的路,茫茫無際。他拍拍身上的塵埃,晃晃腦袋,覺得身上很輕松,心里很愉快。他堅信,不管前方的路多么遙遠,只要堅強地走下去,一定會到達森林。
佳佳走著,聽著,看著,大道上無數的車輛,從身邊呼嘯而過,如風馳電掣一般。高分貝的噪音,簡直震耳欲聾。他慶幸自己離開了喧囂的城市,否則肯定將終生遺憾,說不定還會早早老去呢。
佳佳下意識地一低頭,發現前方有一塊滑板,這是一塊被人廢棄的舊滑板。佳佳費力地把滑板搬起來,試試還能用,不禁靈機一動:我何不利用這塊滑板滑行,是不是很快就能到達森林呢?想到這里,佳佳笑了。
于是,佳佳踏上滑板,開始滑行。白天不能滑,只能休息。因為大道上車輛太多,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滑行。滑呀滑呀,歷經了三個晝夜,不知滑行了多少千米,佳佳終于到達了森林。
森林里的樹木茂密參天,各種鳥兒歡聲笑語,很多動物在這里出沒。佳佳感到自己的心情從來沒有這么舒暢。
佳佳開始蓋房子了。森林里的動物見來了客人,都熱情地來幫忙。老虎親臨現場指揮,小猴子攀到樹上拽樹枝當木檁,小兔子拔來幾捆長長的茅草蓋房頂,小熊負責壘灶臺,小豬收拾前院后院。一會兒工夫,佳佳的新房蓋好了,巍然聳立在森林的石壁下。
佳佳開心極了,準備慶祝一下。他四處發卡片,邀請小游錈搶此家做客。不長時間,小動物們全到齊了。佳佳高聲喊著:“感謝諸位朋友的幫助,你們接納了我,使我回歸動物王國。我無以回報,精心準備了大餐,大家開飯吧。”
篇8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能夠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情境化。多媒體技術通過色彩和圖像的變化,音樂的配合等充分發揮其直觀形象生動的優勢,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能夠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同樣多”、“多”、“少”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用多媒體設置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小豬幫小兔蓋房子”,引出學習內容。這個課件一方面為教學知識提供背景,同時還滲透了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多媒體出示:在一條蜿蜒的小河邊,有一所快要蓋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動物正忙著蓋房子,這是小豬在幫小兔蓋房子。他們有的搬著轉,有的扛著木頭。河里的小魚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個究竟。熱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準備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先讓學生觀察多媒體課件,同桌互相說說圖意。然后教師提問:“圖中有幾只小兔?”課件同時將圖中的4只小兔復制下來放在圖的下面。再問:“每只小兔般幾塊磚?”隨著學生的回答,逐一將圖中的4塊磚復制下來與小兔一一對應上,每復制一塊磚,都用小圓點把小兔和連起來,表示一只小兔搬一塊磚,向學生說明:一只小兔搬一塊磚,正好都對上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兔的只數和轉的塊數同樣多,并出示文字“同樣多”。隨后仿此方法教學“多”、“少”,在說到“多”、“少”的含義時,課件動畫演示:一只小豬對一根木頭,小豬沒有多余,而木頭有多余,就是木頭多,小豬少;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舉起小手,說出了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可見,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加快學生的理解進程,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激發了學生去探求、發現、創造的欲望。教學活動靜中有動,動中有變,變中激趣,寓教于樂,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能夠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學難點往往很難讓學生理解透徹,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將教學中涉及的事物、過程等再現于課堂,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直觀、形象地反應出教學重難點,加快教學速度,減小教材難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的數量及質量,并能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機整合。
例如在教學“第幾”時,如何讓學生主動、自主、有效地獲取知識呢?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第幾”的含義,我精心設計了一幅常見的排隊購票圖,引入了“第幾”的含義: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已買好票走了,(動畫退出),后面的人依次上前,這時,教師提問:有幾個人在排隊,這時誰第一?小朋友排第幾?小朋友后面兩萬叔叔呢?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對自然數的兩層含義在直觀的感知中加以區分。在這個過程中,還適時向學生進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這樣,不僅使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容易理解,而且在逼真的情景中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想學、樂學,進而主動的去學,受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
新課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而多媒體技術又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動態化等特點,可以變抽象為形象,通過觀察、操作、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培養學生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例如在教學“加減混合”式題時,將例1中的插圖制成生動有趣的課件,課件動態演示:
湖里有4只天鵝。
教師問:“湖里有幾只天鵝?”
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
屏幕上出現3只天鵝向湖里飛來的畫面。
教師:又有飛來幾只天鵝?要求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怎么辦?
學生觀看了屏幕上生動有趣的畫面后,興致勃勃地積極回答:把湖里原來的4只天鵝和又飛來的3只天鵝加起來。
配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3。
接著運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展示:屏幕上出現飛走2只天鵝的畫面并提問:現在湖里還有多少只天鵝,怎么算?
學生觀看了屏幕上生動逼真的圖像后,很快想出了解題思路:減去飛走的2只天鵝。
這里用動態的畫面生動地反映出湖里天鵝只數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過程,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屏幕上的動態畫面抽象出加減混合算式:4+3-2。得出算式后不要急于計算,讓學生再對照畫面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和計算順序,以加深學生對加減混合算式的認識。計算時先讓學生對照情景圖思考怎樣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在屏幕上閃動“4+3”,這一方面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后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表明計算順序。這里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猶如架設在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一座橋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好的數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和交流的機會。
篇9
一、創建精彩的導入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也是影響精彩而高效音樂課堂實現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借助多樣化的導入方式,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音樂課堂活動當中。
1.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法的應用不僅要符合現階段學生的特點和喜好,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所以,在導入環節,教師要借助恰當的故事講述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以積極探究的心情走進音樂當中,同時,也為精彩而高效的音樂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三只小豬》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導入環節,我向學生講述了“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一天豬媽媽讓三個孩子自己搬出去,每人要蓋一個屬于自己的房子,三個孩子走出家門開始尋找自己建房子的材料,……故事講完之后,我告訴學生“我們去音樂里聽聽三只小豬是怎樣蓋房子的好嗎?”這樣的一個轉折將學生帶入到音樂當中,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感受樂曲中跳躍頓挫的節奏。所以,我們要借助多樣化的導入形式來構建精彩的音樂課堂,進而在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為學生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圖片導入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意識較差,如果單純依據歌詞或者旋律來感悟歌曲中所賦予的思想感情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相對來說有點困難。所以,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導入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直觀的欣賞中理解歌曲中所要表達的思想,進而,起到一個輔助理解的作用。其實,該方法的價值好比現在歌曲的MV,是從另外一個形式來展示歌曲的價值,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黃昏》時,由于這是一首描繪歐美地區黃昏、教堂、鐘聲的歌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中所包含的那份雅致、休閑的感覺,在導入課時,我在網上找了一些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輪流傳看的過程中說一說自己在看到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覺,之后,再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音樂學習過程中,進而讓學生在形象的圖片展示中進行輪唱。
二、構建精彩的過程
精彩的教學過程是音樂課程價值獲得最大化實現的保障,也是學生音樂素養得以培養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精彩而高效。
1.情境表演
情境表演作為構建高效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個性,而且,對學生健全的發展以及音樂價值的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創設有效的表演情境,以促使學生在角色進入的過程中找到歌曲表現的最佳狀態。
比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也為了發揮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時,我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再跟隨歌曲的播放來選擇自己的動作進行表演,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愉快的心情也更能展現這首歌的精髓,進而使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
2.多媒體輔助教學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集聲音、文本、圖像、動畫、視頻和通信等多種功能于一體,被引入各門學科的教學當中,其不僅僅能夠打破以往音樂課堂僅是簡單學唱的模式,而且對學生思想情感的培養以及音樂價值的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月亮月光光》時,首先,我引導學生想象月光下的景色,然后,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月光下的情境,并讓學生跟著音樂進行學唱,進而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感受歌詞中充滿的生活氣息,進而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
而且,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相關的視頻來將學生帶入音樂情境中,使學生自由地暢游在音樂的世界里。
三、營造和諧的氛圍
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直接影響著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眾所周知,音樂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心情,喜怒哀樂都是通過旋律和歌詞展現的。如果音樂課堂中沒有一個良好的氣氛是不能準確地展現音樂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的,也是不利于精彩課堂的實現的。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才有助于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去體會作曲者和填詞者的心情,進而真正確保音樂課堂價值實現最大化。
總之,在素質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選擇恰當的方法,構建精彩的教學過程,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音樂的熏陶,進而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欣賞和享受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10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4—0046—01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要培養學生直接從圖中搜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級數學課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過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的主題圖呈現數學信息。學生學會看圖、讀圖,搜集有關的數學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進而弄清算理,順利解決問題。筆者以人教版一年級數學內容為例,就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讀圖、理解圖意,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之一。剛入學的學生看圖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因此,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其次要明確觀察要求,讓學生明白應觀察什么,了解些什么。最后要引導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圖片,從中選擇有用的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時,可指導學生先整體觀察,并有序、完整地說出整幅插圖所表達的意思。在觀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圖中有幾面紅旗?(指導學生完整回答:圖中有一面紅旗。)有幾副單杠?幾條凳子?幾只小鳥?幾棵樹?……引導學生逐漸感知自然數。
二、重視語言描述的示范作用
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因此,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教師讀圖,學會有條理地表達圖意,然后再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己讀圖,并表達圖意。
例如,在教學“7的加法”時,我教學生這樣讀圖:左邊有5只蝴蝶,右邊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幾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飛來2只,一共有幾只蝴蝶?
又如,在教學“6的減法”時,教學生這樣讀圖:左邊有一些蘋果,右邊有3個蘋果,一共有6個蘋果,問左邊有幾個蘋果?
再如,在教學“連加、連減法”時,我引導學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與“有……去掉……再去掉……還剩……”這樣的句式來讀圖。
說解題思路時,我讓學生用“我是這樣想的:左邊有……右邊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經過反復練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圖意。
三、注重讀圖方法的指導
(一)讀單一的主題圖。主題圖中有很多非數學的信息,目的是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提高學習興趣。例如,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比多”、“比少”問題,以小兔要蓋一間房子,朋友們都來幫忙為故事背景。小豬抬木頭,小兔抱磚頭,其中蘊涵了小兔和磚頭同樣多,木頭比小豬多,蘋果比胡蘿卜少等數學信息。在學生們眼里,畫面更多的是故事情節,而不是數學信息。所以,我設計以下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整理主要的數學信息。1.小兔家蓋房子,有幾個朋友來幫忙?2.4只小兔抱了幾塊磚頭?3.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塊數一樣多嗎?通過對比,學生認識到“同樣多”的含義。之后再引導學生說出,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個數“同樣多”。之后再設計問題:1.有幾頭小豬來幫忙?2.抬了幾根木頭?3.是小豬的頭數多,還是木頭的根數多?再引導學生找出圖中小豬和木頭一一對應的部分,則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這樣,學生就理解了“多”和“少”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