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詞酒一杯范文
時間:2023-03-18 03:03: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曲新詞酒一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無可奈何花落去是出自《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
2、原文如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3、譯文如下:填曲新詞品嘗一杯美酒,時令氣候亭臺池榭依舊,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回轉?無可奈何中百花再殘落,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里徘徊。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吟罷一曲新詞飲一杯酒,往事涌入心頭,與去年一樣的天氣,亭臺也與去年毫無二制。
夕陽西下,時光易逝,我思戀與等待的那一人,何時回來?景色如舊,因今思昔,而人已不見。
回憶,現在,等待!
四月的微風輕似夢,吹去了花瓣片片落,怕春花落盡成秋色,無邊細雨親吻我,應向往或感嘆?
去年相識的燕子又返回來,無限感傷,懷戀舊人之情化淚涌出來。無可奈何的人啊!
鋪滿落花的園中,獨徘徊,情思悠悠。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篇3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題記
又是這個季節,又是這個時間,又是這個地點,依舊是在這個亭臺,手握一杯新酒,做出了一首新詞。
這天氣還是這樣啊,渲染的紅色鋪滿了天空,似乎在宣告自己的擁有權。熟悉的樂曲,不一樣的歌詞,在詩人緩緩地吟唱中,如蝴蝶般飄然飛出。飄到了穿著輕紗的山間,勾起了詩人的回憶。去年,好像也是這樣,前年好像也是這樣,而今天,又是這樣。一個一個的日子,好像在重演一般,鋪滿了,整個記憶。
那明媚的陽光灑在了湖面上,又在悄然無息間劃過了天際,只余下那天邊無所事事的晚霞。抬望天,這夕陽走了,什么時候才會再回來?是不是一切美好的時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像這夕陽一樣遁入天際,消失得無影無蹤?容顏變了,聲音變了,人了,那些荏苒的時光呢?它們會變嗎?
目光灑在了湖邊的花草上,輕輕地,再吟唱起那首熟悉的歌謠,風從草間溜過,帶走了一路的芬香。一朵花謝了,又一朵花謝了……它們還會重新回到枝頭嗎?再次,散著香,再次,綻開笑顏?四季輪回,花開,花謝,這一切,都沒有人可以阻止,沒有人,可以讓歲月的腳步,歇下一時半刻。
那只似曾相識的燕子又徘徊在了屋檐下,它是在找尋舊時的窩么?可惜,物是人非,那是舊時的物品早已隨著我們的長大消逝在了時光的亂流中。燕子,還是這樣啊,可我,在歲月的消逝中又老了一圈。
都消逝了,都消逝了!只留下我一人,獨自做著新詞,獨自喝著酒。
站起身,循著香味走到了小園香徑上,再次吟唱起那首熟悉的曲子,新做的詞,模模糊糊,在香中飄然起舞。
篇4
釋義: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
2、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出自北宋晏殊的《破陣子·春景》。
釋義: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后梨花紛飛。
3、海燕雖微渺,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出自唐代張九齡的《詠燕》。
釋義:海燕雖然是細微渺小的,趁著春天也只是暫時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賤,只見玉堂開著。
4、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出自唐代劉禹錫的《烏衣巷》。
釋義: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5、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出自唐代劉禹錫的《燕詩示劉叟》。
篇5
酒曾陪伴并見證著歷史興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悲涼慷慨的歌聲從孟德的《短歌行》中傳來,英雄醉眼回眸混亂世間,確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痛飲未能使他尋至解脫。因為他的憂愁與抱負,不是杜康可以化解的。現實與理想間的生死矛盾,已深深融浸在這震憾千古的酒詩中。“情吞四海千鐘酒,心醉飛瓊一曲歌。”這是游戲《仙劍奇俠傳三·問情篇》中的宣傳詩。不過若以四升為一豆,五豆為一區,五區為一釜,五釜為一鐘折算,千鐘竟折合千噸,未免夸張,但我們恍若感到清香飄舞而來,御劍紅塵的他,青衫飄逸,飛花醉酒,輕攜滿袖。王翰《涼州詞》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帶給我們的是戰死沙場馬裹尸還的豪放,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則極盡大漠孤煙的蒼涼。遙想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詠道“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宗之瀟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錦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于呼來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姻。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在這首如屏風緩緩展開的詩中,八幅酒者的形神躍然而出。而放歌縱酒灑脫的背后,穿過歷史云煙,何嘗未有醉客們欲忘卻世態昏濁的無奈!正如苦經安史之亂的杜甫,親歷社會黑暗和人民生活之艱辛苦楚,曾發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長嘆。“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酒終于停了,因為這在這之后,我們的詩人已經遠去。在42歲時棄官歸隱,躬耕終身的陶淵明,也是一位借詩酒寄懷,抗衡濁世之人,“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他的“寄酒為跡”,首開風氣,酒徒、隱士、詩人“三位一體”的樹立,已將酒滲入到文化深層。
零五年獨到西湖游歷,在曲院風荷景區內,我了解到風荷御酒坊。酒坊內的雕塑,多少再現了南宋時宮廷制酒的過程。畢竟在南宋時期,糧食的豐足,釀酒技術的成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這些都促進了臨安等大都市的繁榮,也刺激了人們對酒的消費。酒稅曾經是南宋在飽受金朝侵犯,政權困難時重要的財政來源。據說北宋時期的浙江吳興人朱肱,曾寫了一部《北山酒經》。書中的北山,即是杭州西湖旁的北山。可見酒文化自古就深有內涵和依據,且看宋時的畫卷: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而他舉著的另一杯濁酒,映著遍布清霜的大地,羌管聲悠悠傳來。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辛棄疾醉里挑燈,緣是為看劍,魂回夢中,幾度吹角連營。夕陽西下,去年舊亭臺邊,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劍門道中遇微雨的陸游,在消魂的遠游中,塵衣上已滿布酒痕。蘇軾鬢已微霜,卻是酒正酣時,胸膽尚開張的他,夢想著持節云中,只是不知何日遣馮唐?柳永在今宵的醉酒終是醒了,身在何處?楊柳岸邊,曉風吹過,殘月于天。身為客人的歐陽修一棋下罷,無奈正是酒闌之際,才想起該回去了。卻不知人世已換,明月雖照徹千山,路還是那么幽暗迷人。聽,是誰在涼夜吹笛?共2頁,當前第1頁1≤作者:shenyadong5≥
曾記少時,父親常喝散裝白酒,這種酒很便宜,卻是酒精含量在40度以上的高度酒。寒冬天冷,獨在廚房學習,那時雖還在上小學,可作業很多,經常要寫到半夜。陸游說:“閑愁如飛雪,入酒即消融。”困倦來襲時,就偷偷擰開桶蓋,不為消愁,只為喝一小蓋酒提神。逢年過節時常給爺爺送酒,家人們聚餐時共飲,可謂是“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后來爺爺因高血壓,白酒自是少飲。我在吃辣菜時,不喝酒總感缺憾。一杯一飲而盡,沁心之爽!父親平素喝的啤酒,容量在600ml左右,飯量漸小的他,獨飲已難飲盡……忽然想起兩年前我獨在濟南讀書的歲月。一日深夜時,讀到陳孚的《太常引》:
彩絲堂上簇蘭翹。記生母,在今朝。無地捧金蕉,奈煙水龍沙路遙。
碧天迢遞,白云何處?風急雨瀟瀟,萬里夢魂消。待飛逐、錢塘夜潮。
短衣孤劍客乾坤。奈無策,報親恩。三載隔晨昏,更疏雨、寒燈斷魂。
赤城霞外,西風鶴發,猶想倚柴門。蒲醑謾盈尊,倩誰寫、青衫淚痕。
篇6
它是一幅帶著情感的畫,有“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無奈與惋惜;有“咬著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剛強與堅定;有“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的愁苦與焦急;有“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的哀怨與凄情……
它是一支帶著情感的歌,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的夢幻與朦朧;有“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的悲苦與煩悶;有“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的抑郁與哀思;有“琵琶弦上說相思”的羞澀與愛戀……
它是一首帶著情感的詩,有“過盡千帆皆不是,余暉脈脈水悠悠”的孤寂與盼望;有“誰道閑情拋棄久?”的惆悵與失望;有“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的悲酸與怨恨;有“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的喜悅與安閑……
有人曾說“人生就是一場戲”。它,又何嘗不是呢?在這個美麗而又神奇的舞臺上——小鳥是大樹上一朵鮮艷的花;樹葉是跳動的綠色仙子;花朵是一支小小的船……一個又一個平凡的景物,現在卻有了生命的精靈,不得不叫人稱奇。
還有那苦難的《祥子》,那《變色龍》中善變的警察,那《三國演義》中偉大而狡詐的曹操,那《紅樓夢》中多愁善感的黛玉,那《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武松……經這位神奇魔術師之手,一個個人物形象都鮮明地躍然眼前。
篇7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是一首十分有名的詞,在文學史上也頗有地位。然而,殊不知,晏殊寫這首詞時并非是一揮而就,而是花了幾年工夫。當初,他寫作這首詞,寫到“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候,無論如何也寫不下去了,無奈只好擱筆,這首詞也就只寫了一半。
一晃幾年過去,晏殊也一直把這件事情記掛在心里,可總是找不到好的句子來補足這首詞。一日,他忽然接到朝廷命令,讓他到杭州去做官。于是他就趕快起程。途經揚州,晚上住在大明寺里。第二天,勢必要在大明寺游覽一番。大明寺墻壁上專門有一塊是讓人題詩的,來題詩的往往都是有名的人,都要寫上自己的籍貫姓名。這時晏殊賞詩的雅興頗高,他將眼睛閉上,慢慢騰騰地邁著方步前行,讓身邊的侍從大聲朗讀墻壁上的題詩。而且,他還告訴讀詩的人說:“一定不可說出寫詩者的籍貫姓名,以便讓我好好體味一下哪首詩好,這樣才不會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讀詩者遵照他的話,就將詩挨個兒讀過去,誰知晏殊都沒有興趣,還是邁動八字步踱個不停。當讀到這樣一首詩時,晏殊忽然止住了腳步,側耳細聽起來:
水調隋宮曲,當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國,廢沼尚留名。儀鳳終陳跡,鳴蛙只沸聲。凄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
原來這是一首詠史詩,寫的是隋朝亡國之事,感慨頗深沉,意境也頗凄涼。詩最后說的“蕪城”,也就是揚州。晏殊聽完,品味再三,連說:“好詩,好詩。”便問道,“此詩是誰寫的?”讀詩者答道:“是江都縣尉王琪所寫。”晏殊馬上說:“快去派人叫他,我要請他吃飯。”王琪當然十分高興,應約而來。
篇8
利用地方詩歌,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有助于學生真真切切地接觸本地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了解曾經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文人騷客們的詩歌成就,有助于提高鑒賞詩歌的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課本上的詩歌與地方詩歌結合起來,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鑒賞
詩歌的感情一般不是平白直露的,而是含蓄的,有時甚至是隱晦曲折的。例如在教學杜牧的《泊秦淮》一詩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作者借古傷懷,針貶時弊,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可選擇中唐詩人王建《夜著揚州市》一詩“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是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唐朝時南京、揚州都是富豪權貴尋歡作樂的場所,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相比較而言,《夜看揚州市》比《泊秦淮》表達的思想感情更直露一些。因此,兩者比較閱讀,更有助于理解《泊秦淮》一詩中曲折隱晦的針砭時弊、借古諷今的思想。同樣,在鑒賞曹操的《觀滄海》一詩時,可以同曹丕的《至廣陵馬上作》比較鑒賞,兩首詩都體現出父子二人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在鑒賞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可以同黃燮清的《廣陵吊史閣部》一詩比較鑒賞,兩詩都體現出視死如歸、戰死疆場的英雄氣概。
二、對詩歌語言進行鑒賞
詩歌的語言凝煉,富有跳躍性,含義豐富,耐人尋味。在教學中鑒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句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領會此語體現的意境,我引用了揚州詩歌中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一句對比鑒賞。讓學生充分體會“雪上空留馬行處”一語傳神的刻畫出歸客遠去,被山峰遮擋看不到了,而詩人仍佇立遠望,深情目送,茫茫雪原上只留下了一串馬蹄印的動人圖景。“惟見長江天際流”一語與此句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對詩歌風格流派的鑒賞
由于詩人詞人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各自獨特的格調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在教學的過程中,可利用揚州詩詞幫助了解詩人創作的主風格。通過李白的《秋月登揚州棲靈塔》,了解其飄逸灑脫;通過杜甫的《解悶十二首》中關于揚州的一首,了解其沉郁頓挫;通過《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揚州幔》、《夢揚州》了解晏殊、姜夔、秦觀的柔美婉麗;通過《西江月?平山堂》了解蘇軾的曠達豪邁。
篇9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按原文填空。
(1)詩中描寫戰爭形勢危急的詩句是:
。
(2)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渲染戰爭激烈的詩句是: 。
2.“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中的“玉龍”指( )
A.人名 B.玉做的龍
C.玉色的龍 D.寶劍
3.“黑云壓城城欲摧”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A.借代和比喻 B.夸張和借代
C.比喻和夸張 D.夸張和雙關
4.對本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事。
B.全詩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濃墨重彩地描繪戰爭場景,構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頌守邊戰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C.詩的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說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襯下凝成胭脂色,寫出了邊塞風光的秀美。
D.“半卷紅旗臨易水”使人聯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喻示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5.“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歷來為人傳誦。請你自選一個角度,對它作點賞析。
二、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詞人徘徊于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
、 、 等景物,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面。
2.這首詞多處運用對比寫法,請找出一例,并簡要說明其好處。
3.這首詞通篇寫景,但字字皆情,這種情又似乎難以確指,根據你的體會,你認為詞中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名句,試簡析這兩句好在哪里?
三、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I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詩中“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在詩里具有兩種作用:一是寫自然環境,交代了事件發展的具體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詩人 的心境,為下文寫詩人 的偉襟蓄勢。
2.就主題而言,讀了這首詩后,我們會自然聯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跡或經典名言?請任舉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
3.詩的第一節是怎樣描繪秋風肆虐的情景的?詩人為什么要作這樣的描繪?
4.杜甫一向關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但為什么這首詩中卻一反常態,只寫自己的個人遭遇?請談談你的理解。
5.請對這“雨腳如麻未斷絕” 進行簡要賞析。
6.本詩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詩中有描寫,有敘事,有抒情,請在詩中各找出一個例子。
四、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第一聯作者通過“ ”和“ ”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表達出自己
之情。
2.這首詩雖含憂傷,但更見豁達。請結合頸聯作簡要分析。
3.本詩藝術特色突出:詩情起伏跌宕,于
中見 ;語言精練,“聞笛賦”“爛柯人” 貼切,是酬答詩中的優秀代表,尾聯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 ,首、頷、頸、尾四聯內容層層遞進,不僅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情懷,也給友人以 。
五、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首句中兩個“期”字連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詩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現有什么藝術效果?
3.“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詩,作者想象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本詩的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是: ,成語的含義是
。
5.“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漲”字用得極其生動,說說妙在哪里。
六、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
韓 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1.請你任選一個角度賞析“五月榴花照眼明”這句詩的藝術效果。
2.詩歌的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石榴花“丹葩結秀”曾激發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激情,留下了許多詠石榴花的佳句,請你試寫出一句。
七、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題李凝幽居
賈 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1.有人說詩中的“僧敲月下門”句與名句“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篇10
【有趣的對聯】
上聯:孫悟空,金箍棒,能長能短。
下聯:花果山,水簾洞,又溫又暖。
上聯:二三四五;
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缺衣(一)少食(十)
上聯:懶學生不讀書舉頭數屋檐一二三四五專等吃中飯;
下聯:窮先生難講解低首算供膳六七八九十誰家有好菜。
上聯:不典不經格外文章圈外句;
下聯: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鏡中天。
上聯:養豬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聯: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橫披:人多病少財富
上聯:一人為大,二人為天,天大人情,人情大過天
下聯:一十為土,二十為王,王土天下,天下土多王
上聯:拆東墻,補西墻,拆墻補墻墻補墻
下聯:掙大錢,花小錢,掙錢花錢錢生錢
上聯:掙錢易,易掙錢,錢易掙,掙役錢
下聯:吃飯快,快吃飯,飯快吃,吃快飯
上聯:普天同慶,慶的自然,慶慶慶,當慶慶,當慶當慶當當慶。
下聯:舉國若狂,狂到極點,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狂懂。
上聯: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龍門三級浪。
下聯: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上聯: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下聯: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上聯:紅面關 黑面張 白面子龍 面面護著劉先生
下聯:奸心曹 雄心瑜 陰心董卓 心心奪取漢江山
上聯: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下聯:活人死人活死人,有氣沒氣
上聯: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下聯:求人難,難求人,人人逢難求人難
1、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喜書門聯,但每次剛剛張貼就被別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個防“賊”的妙法:在門楹上貼出這樣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偷聯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搖頭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聯尾各續三字,遂成意義全新一幅佳作: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這則傳說的“本事”顯然是不可信的——因為到五代時才出現第一副春聯。但故事很有趣,對聯亦不乏有藝術性,頗值一賞。
2、北宋文學家王禹偁幼時家貧,放學后常幫大人磨面。12歲那年,一位師爺命他以磨面為題做聯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無愁眼下遲
當地太守設宴時即席出句征對:
鸚鵡能言難似鳳
滿座賓客對答不出,次日消息傳開。王禹偁知道后,當即對出下句:
蜘蛛雖巧不如蠶
3、宋人呂蒙正對當時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憤憤不平。某年春節,一位窮苦人請他一副春聯,呂寫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春聯貼出后引來了無數人圍觀。眾人始覺其“怪”,繼稱其“妙”。這副春聯妙就妙在它的“聯外之意”: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諧音:橫批“南北”亦即意味著“沒有東西”。作者以獨特的修辭手法寫盡了窮人的生存窘相。
4、宋代詞人晏殊路過揚州時在大明寺里小憩,無意間看見壁上所書的一首詩很不錯,經打問知道作者是當地人王琪,便請王來一起用飯。飯后二人在池邊散步,其時正值遍地落紅的春末,晏殊說:“有時想起一個佳句,比如我曾做出過這么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沒想出下聯。”王琪應聲說:“似曾相識燕歸來。”不久,這一聯句被晏殊寫入他的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5、北宋名相寇準與眾友同游郊外,即景乘興出句求對:
水底月為天上月
眾友無句答對,楊大年剛好趕到,對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眾友皆齊聲喝彩。
6、宋人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句試之:
三代夏商周
劉對曰:
四詩風雅頌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設也!”對句的妙處在于以“四詩”概括“風雅頌”:因為《詩經》中的“雅”詩又可分為“大雅”和“小雅”,與“風”、“頌”合起來恰成“四詩”。
7、梅堯臣以詩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應歐陽修之邀參加《唐書》的修撰。成稿之后還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們莫不嘆惜。先前梅堯臣受命修《唐書》時,曾對他的妻子刁氏說:
吾之修書,亦可謂猢猻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異鲇魚上竹竿耶
雖是夫妻日常對話,卻自然成聯,聞者皆稱善對。
8、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于松下走棋,陣風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9、蘇軾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蘇的才學,但又覺得該殺殺他的傲氣,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個閏月,王安石即以此為題出了上聯要蘇軾答對: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