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夏秋冬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3-29 21:56: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春夏秋冬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風過無痕,始終羨慕風的灑脫,驟起驟息,亦無牽無掛,無處不在,又無孔不入。它就像一個浪人在春夏秋冬里走走停停、在東南西北內來來去去,于天地之間飛升疾墜、于晝夜之時追云趕月。
每絲流動都帶著新的希望,風和沙的故事纏綿了多少對戀人的向往,蒲公英的再生勵志了多少人的夢想,幾席春風又翩躚了誰的舞姿?當然風帶來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動力,更甚至有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動力。長風破浪,直掛云帆,橫渡滄海;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奮力撥云消霧患……這是都在風的正能量下所起到的效果。
當然,風也有讓人討厭,讓人望而生畏的一面。一灘戈壁的荒涼該怨恨誰,驚濤駭浪又是誰在背后推波助瀾,龍卷風的暴戾和沙塵暴的肆虐讓多少人談風色變。風的破壞性讓很多人心理學留下了陰影,以至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是的,這就是風,在給你滿目的芬芳的同時也留給你落英繽紛般的感傷。不管你愛好,憎也罷,它還是它,依然是那個無羈無拌的風。你不可能只接受它的清爽而拒絕它的蕭瑟。就像婚姻一樣,在欣賞彼此的優點的同時也必須容忍對方的缺點。
每個人對待風的態度都不一樣,你若堅強,大可迎風而立;你若陶醉,大可與風共舞;你若畏懼,亦可避其“風”芒。迎風而立是一種勇氣,與風共舞是一種和諧,避其“風”芒是一種隱忍。抗風,馭風,避風誰能說這三種態度哪個更高明,審時度勢才是這其中的關鍵所在。
最近新聞里有幾例關于塔堅強的報道,它們在歲月的風蝕下依然挺立,讓無數人為之贊嘆。飛絮飄雪,流云落英,它們都在風中起舞,因風而生,沒有風就沒有這種流動的視覺美,人們就不會發現它們各自的價值。躲進小樓成一統,任外面寒風呼嘯,我心自安。避風求得心安,學會隱讓何樂而不為?
篇2
關鍵詞:作文;過渡;興趣;有效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由此邁入寫作的門檻,教學上稱之為“習作”――學習寫作之意。三年級習作要求學生完成“由說到寫”,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二年級主要是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而到三年級就開始命題作文。為了能夠盡快適應命題作文的要求,除了在詞語運用方面繼續進行訓練外,還應在選材剪裁、布局謀篇等方面,重點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從看圖寫話比較順利地過渡到命題作文,中間不至脫節。下面我將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些方面的一些練寫方式,僅供參考。
一、從觀察入手,解決選材問題
1.留心觀察,捕捉素材
寫景狀物是中年級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把事物寫生動具體,必須要學會觀察。我們在指導學生觀察時,可以教給他們三個方法:(1)選好觀察點。如在習作《廣場一景》時,指導學生把觀察點定在廣場中央,這樣觀察視野開闊,整個廣場的景色也一覽無余。(2)確定觀察順序。有序的觀察,寫景狀物,可以使文章讓人一目了然。觀察順序有多種,按時間、空間、方位等。(3)抓住景物特點。每一樣景物都有它的獨特之處。(比如抓住這種事物獨特的形狀、顏色、動靜態、樣子來描寫)只有抓住了它的特點描寫才生動細致。學生通過觀察積累大量的材料,寫文章時才有話可講。
2.認真閱讀,積累素材
(1)語文課本。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不僅文辭精妙,內容豐富,而且其中的許多寫作方法值得學習和借鑒。①句式仿寫。如排比句、比喻句和一些運用了關聯詞的句子,就可以讓學生經常練習并積極引導他們在作文中運用。②段落仿寫。如在學習了《可愛的大熊貓》第一自然段關于大熊貓外形的描寫后,我就要求學生觀察一種動物,仿照這段的寫,用上一些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這種動物的外形特點描寫出來。③篇章仿寫。對一些經典的例文,在讓學生深入理解例文,掌握例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式的基礎上指導習作。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嶺》時,我們可以仿著課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一處景物。(2)課外閱讀。我除了讓學生記住課文里的好詞佳句以外,還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本期我們讀了《學語文之友》、《昆蟲記》、《木偶奇遇記》、《唐詩三百首》、《中華成語故事》等,并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每人準備一本專門用來摘抄好詞佳句的筆記本,把一些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并對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能熟讀成誦。
二、從方法入手,解決謀篇布局問題
1.以讀帶寫,范文引路 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運用教材自身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模仿一些典型文章,特別是模仿一些優美段落的寫法來進行訓練。例如三年級上學期第二組作文要求是介紹家鄉的景物或特產。在教完《家鄉的紅橘》這篇文章后,我們可以讓孩子先說說你的家鄉有什么特產,再選一種你最熟悉的特產模仿著課文的樣子寫一寫(以家鄉的桃子)為例:第一自然段介紹家鄉的位置,點明特產;第二自然段以時間為順序分別介紹桃樹的葉子,桃花的特點,第三自然段介紹成熟的果實;第四自然段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初學寫作階段,模仿著課文《家鄉的紅橘》來進行構段,對于那些一寫作文就無從下筆的孩子來說,這樣寫應該容易得多。
2.精心點撥,解決思路 為了使學生有扎實的作文基本功,老師必須在平時加強對學生習作的指導和訓練,以范文為例,認真分析基本的寫作套路,改變學生提筆無話可說、無話亂說的狀況。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組課文向我們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寫作方法。比如《江南水鄉――周莊》按周莊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構段;《美麗的小興安嶺》按照春夏秋冬季節的順序構段,《香港夜色》是按山下到山頂游覽順序構段。三篇文章都用了先總后分的構篇模式。因此,我們應該講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讓學生在寫同類文章時也建立相應的構篇模式,然后通過多次練筆,做到活學活用,手到擒來。
三、從生活細節入手,解決語言問題
1.化虛為實,先做后寫 大多數的好文章都是作者親身實踐后寫出來的。為了讓學生掌握好第一手資料,我平時很重視在學生中開展各種活動,引導他們留心觀察活動的過程,然后布置學生作文。比如本期我校開展了拔河比賽,比賽后我引導孩子們回憶:拔河比賽前你看到了什么?當時心情怎樣?拔河比賽時你看到同學們都是怎么做的、他們的神情怎樣?比賽后,同學們又是怎樣的神情?你的心情怎樣?由于拔河比賽是孩子親身經歷過的事,他們寫出來的文章也更生動有趣。
篇3
美麗是天然的,是內在的,是純真善良的,自信也是一種美麗。然而,自信也是一種美麗,它不僅是內在的,還是天然的。在高傲下誕生了我——膽怯。他們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只認為自己是最美麗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自信最珍貴優秀范文,供大家學習。
自信最珍貴優秀范文1在苦難的日子里,自信像一抹陽光,驅散內心的陰寒;
在快樂的日子里,自信像一朵嬌花,點綴明媚的春色;
在失意的日子里,自信像一縷微風,持平心靈的創傷;
在得意的日子里,自信像一面鏡子,提防內心的驕狂。
我們需要自信,因為它是我們成功的奠基石,是我們信念的支撐點。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超吳。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山陰,在萬念俱灰這一刻,強烈的求生欲望勃然而發,甘為吳王馬前卒,做盡了種種低賤之事而博得吳王的信任。而他在同時又與民躬耕,養精畜銳,終于滅了吳王。
誠然,勾踐的成功堅韌迎接了大部分光環,但誰又能否認自信的奠基作用呢?如果沒有自信,勾踐怎么可能心生舉兵大計呢?如果沒有自信,勾踐真的可以忍受得下去嗎?然而他真的做到了,他真的消滅了吳王,因為他有擊敗吳王的信念,更因為他有擊敗吳王的自信。
我們需要自信。如果沒有自信,我們就會對比自己賢能的人心生妒忌,進而心生怨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位多智如妖的人物,而周瑜也不失為江東一大俊杰,然而周瑜卻因為諸葛亮功勞高于自己,學識超過自己,智謀勝過自己,就心生怨恨,處處給孔明下套,結果被孔明一一識弄破,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讓其心血難平,郁郁而終。
正是因為他的不自信,導致他下意識的認為孔明一個不可超越的人物,而無耐地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呼。其實,只要他拿出一點點自信,換個角度想想,把孔明當成他一生奮斗的目標,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超過他,不是很好嗎?至少他也可以成就一番功勛吧。
請揚起自信的風帆,不要因山高路遠而感嘆,不要灰心,因為它是衰弱的化身;不要死心,因為它是失敗的化身;要學會擁有自信,因為它是成功的奠基石。
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莫讓美好年華付之東流,莫讓人生留有悔恨。
人生難免會有些許挫折,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挫折而放棄,不能因為一點點失敗而灰心,要相信自己,我們是時代的未來,挫折是上天給我們的磨礪,我們一定會創造出自己的未來。
以自信為帆,迎風遠航,目的地就在前方。
自信最珍貴優秀范文2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還長的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讓我們帶上理想,為即將遠航的旅程點亮一盞燈,一盞自信的燈,有了這盞燈就不會彷徨,更不會迷惘。
自信是上天給予成功者的,只有擁有自信,才能獲得成功。自信是由心而發的,它如同暗夜中的一道光束,引領我們找尋成功的階梯。當我們迷惘時,它是雪中送炭的救濟,當我們成功時,它是錦上添花的恩惠。也許成功者與失敗者并不是能力的差距,而是自信的強弱。我們身處花季,不應自卑,也不應過度自信,過度的自信是自大也是自負。
尼克松作為美國歷的總統,是中美外交的推動者。尼克松在競選總統時,所有人都認為他擁有實力,是最有可能競選成功的,然而尼克松對自己卻沒有信心,以至于他做了一件令他后悔終身的事,他安排手下在水門飯店其他競爭者的桌子下安裝,最終競選成功。事后,尼克松又阻止案件調查,可最終還是在社會輿論下提早下臺。自卑是阻止你前進的高山,一旦你翻不過去,那么你只能呆在原地。
有一位女士在上臺演唱時由于緊張而忘詞,因此她認為自己一定會失敗,想退出舞臺。這時一位前輩將一張字條塞在她的手中對她說:“這張字條上是歌詞,如果你忘記了,就打開看吧!”結果她并沒有打開那張字條,演唱也很成功。當她下臺時,她向那位前輩跑去表示感謝。那位前輩笑著說:“這張字條上并沒有歌詞,它只是一張白紙。”女士很驚訝。前輩意味深長的說:“你手中握的不是字條,而是自信!”自信便如同翻越高山的梯子,一旦翻越過去,你會發現與成功僅是一步之遙。
拿破侖作為法國歷的皇帝,他推動了法國資產階級的發展,他在法國大革命中取得“常勝將軍”的美譽。由此他向整個歐洲宣戰。于是自信變成了自大,最終導致滅亡。因此做人不能只是自信,缺少自強。自負也便如同年幼的你,剛學會走,便想要跑,最終將摔得很慘。
自信不是自大,自大是夜晚中阻攔你前行的迷霧,你會在其中彷徨、迷失,以致失去自我。然而也不應自卑,你要相信你的笑容是世上最美的風景,你的談吐是世上最動人的音弦,你是上帝賜予塵世的天使,是舞臺最耀眼的主角。
生活因自信而精彩,自信發于內心是對成功渴望,自信使你得到升華,使你成為一個自知、自強、自理的人。自信讓你的前路更加光明,更加寬闊!
自信最珍貴優秀范文3愛迪生曾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沒錯,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離不開自信心。一個人沒有信心的人,注定是一個被社會所拋棄的人,一個被成功所拋棄的人,一個被自我所拋棄的人!因此,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自信心是一個人的靈魂!
自信不等同于自大。它是一種堅毅,擁有跨越生死的力量。自信從不盲從,它是刻苦磨煉出的能力凝結而成。能力好比王冠,它只有鑲嵌上自信這顆熠熠生輝的鉆石,才會變得奪目而華美。同樣的,沒有能力的陪襯,任憑信心再怎么燦爛,也像是失去綠葉的鮮花,價值大打折扣。
相信大家都聽過“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故事吧!北宋畫家文同擅長畫竹子,每次動筆時無需思考便自稱一幅栩栩如生的竹子圖。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原來,他每日觀察屋旁的竹林,春夏秋冬,雷打不動。久而久之,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他都諳熟于心,自然也就把竹子畫得出神入化。
這,就是自信的力量!
試問,若沒有信心去支持他、去鼓勵他,縱然文同有著驚天動地之才,然不信自己實力又有何用?他也只會湮沒在中華漫漫五千年的歷史煙塵中了。
自信可以穿越時空,它來去如風,卻又在每個人身邊停留。只是如果你抓不住它,它就會如黃河之水一去不復返。
在人生中,我們需要緊握自信。緊握自信,我們可以為生命交上最滿意的答卷;在成長中,我們需要緊握自信。緊握自信,就是步入社會最完美的通行證;在拼搏中,我們需要緊握自信。緊握自信,成功就在你前方不遠處!
自信最珍貴優秀范文4我們是海洋中的船只,大海或是驚濤駭浪或是風平浪靜。我漂流在大海中,順流而東行。經歷過波折后,才會明白人生路也如此,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時,自信就像是船只上的帆,總能帶我度過波折。
自信,是人格閃耀光芒魅力的體現;自信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第一次時的需要;自信是培養習慣性格的需要;自信是鋪墊成功之路的需要。
第一次演講,得到了熱烈的掌聲,是因為自信;考試時,能不慌不忙,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因為自信;上臺演出,能發揮正常,表現突出,是因為自信。自信,得到的是快樂。
記得第一次演講,是在初一。語文課前,每個同學都要準備演講稿。按學號依次輪流演講。很快就輪到我了,我精心準備了材料,主題是關于誠信的。我花了較多時間準備演講材料。那一天的語文課,鈴聲響起了。我很緊張,因為畢竟是第一次。上課前,我的臉發燙,手冰涼,心跳飛快。那時一點自信也沒有。一個朋友走前來,對我說:“自信一點,相信你自己的能力,你能行。”我笑了笑,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讓自己增添自信,我對自己說:“我能行。”
鈴聲響了后,老師站在門口,我馬上走上講臺,拿著演講稿,大聲地、熟練地念出來。漸漸地,我并沒有感覺到心強烈跳動,我的聲音不再顫抖,我盡力投入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演講稿完整的讀完了。終于,我長舒了一口氣,很輕快地走回到座位上。教室里如雷聲般的掌聲響起來了。那是我的第一大次演講。
是自信,讓我得到了同學們的掌聲,帶了贊賞的目光;是自信,讓我把演講進行得很成功;是自信,讓我擁有了我成功的第一次。自信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給你指引前進的方向;自信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給你帶來清爽;自信是樂手演奏的動人旋律,自信是畫家創作的美麗畫卷,自信是設計師描繪的宏偉藍圖。
揚起自信的風帆,能讓中學生邁往成功大門。作為中學生,應該做一個自信的人。成功需要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礎。為實現我們的夢想,自信必不可少。當你步入社會,在單位上工作時,自信能使你亮出燦爛的微笑,展現人格的魅力。因此,揚起自信的風帆,就是中學生成功的必經之路。
一個積極的自我形象是成功的第一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一個人如果總是自漸形穢,存在自卑心理,他永遠是個失敗者。當然,我們自身成功的基礎是具有淵博的知識和腳踏實地的精神。朋友們,愿你們選定目標,堅定信心,契而不舍地去奮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自信最珍貴優秀范文5震耳欲聾的掌聲傳進我的耳畔,下一個就是我了,我的內心百感交集,心海里好似正在翻騰,有興奮也有恐懼。
我會不會彈不好?會不會被媽媽罵得狗血淋頭?前面的人會不會彈得比我好?一個又一個的問號出現在我腦中。“下一號!”就當主持人宣布要我上臺時,我的內心做出了一個決定:我一定要克服緊張與害怕彈出最美妙的旋律!
我慢慢的走上臺,向評審鞠個躬,便開始了音樂的奇妙旅程。我先演奏葛利格的詼諧曲,輕快的旋律使我變成了一只漫天飛舞的小白蝶,正飛往音樂的天堂;德布希的雨中花園使我變成了在雨中嬉戲的小女孩。當最后一個音強而有力的結束時,全場馬上發出如雷的掌聲,我做到了!我不但沒有彈錯,還把音樂性做得很好!
“成績公布了!”同學又叫又喊的跑回教室,我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沖到公布欄前。天啊!我怎么可能第三名!我的心中又驚又喜,恨不得馬上通報爸爸媽媽,我的心里想:謝謝爸爸媽媽以及我內心做的決定,我才能贏這場比賽!
篇4
關鍵詞:認同危機;越南和中國民間畫;異同
2016年1月17日一些文化活動家在越南美術博物館舉行了“一起來探究和創造年畫”的項目,其中包括下列活動:了解年畫并親手印刷或繪制年畫、猜關于年畫的謎語。除了讓年輕人意識到年畫的價值與意義之外,在活動中,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答:越南年畫是否起源于中國?越南年畫是否與中國年畫相同?從這些主觀性的問題出發,本人會按照文化認同危機論將越南和中國民間畫之間的異同進行比較,從而了解兩國的文化交流過程以及越南民間畫的特色――不能與其他民族混淆在一起的民族傳統文化之美。
1 認同危機論
1.1 術語“認同”
認同(Identity)屬于當代哲學的范疇,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盛行。愛利克?埃里克森,一位猶太心理學家以創造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術語而著名。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自我心理學家(ego psychologist)愛利克?埃里克森發現了社會與自然中的普遍現象,就是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Identity的概念:今日英語中的identity源自idem,原意是多次重復。這也是哲學中的identity跟兩種事物完全相同的現象有關系的原因。Identity屬于外觀的范疇,能通過直覺來識別的。
1.2 文化認同危機
一個出自《莊子?秋水》的故事,“戰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說趙國邯鄲人走姿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記自己的走姿,最后爬著回到了燕國”。這就是成語“邯鄲學步”的典故。故事雖然有些夸張,但其中的憂慮卻是真實的。在目前全球化的背景中,也存在跟故事里燕國人一樣的現象和人物。比如在2010年,越南也興起了過年掛燈籠的潮流,連最純樸的鄉村也跟上了這個潮流。燈籠上寫的都是漢字:恭喜發財、吉祥如意、大吉大利等等,而沒見到任何一個越南字詞。Indentity的首要問題就是:“人們如何把我認出來?我是什么樣子的?”在原始社會,這問題似乎很簡單。但在全球商業化背景的當下,各民族、各國家的文化價值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 越南和中國民間畫之間的異同
民間畫源自西方的語folklore,指的是勞動人民賀年的年畫。其主要主題是祭祀與祝福,同時也反映日常生活和流傳于民間的文化作品。表達方式是用筆畫和色彩在紙上構建形象。
2.1 題材
許多越南民間畫研究者已就其分為不同的題材,但這里為了便于跟中國民間畫對比,本人將其大概分成以下四方面:
(1)祀畫。在東湖、鼓行街、金黃、生村等越南民間畫之鄉繪制出的畫中,祀畫占了很大比例。我們在許多祠堂、廟宇、寺院中都能看到印著驅魔符和祀畫的木板。這也是越南與中國民間畫在題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點。首先是守門將的畫,畫了兩位穿著武服、攜帶武器,嚴肅站立的人,名為《武丁》和《天乙》(圖1)。《武丁》與《天乙》也可以視為中國《門神》(圖2)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但在越南,這種畫的表現更為概括和簡約,沒那么兇狠。畫一般貼在家的正門上。走過了家的院子,進屋之前會看到貼在門上的畫,名為“進財”和“進祿”。畫上的神靈穿著文官服,是主人希望自家康泰昌盛的表示,這也可以說是門神的另一種。除此之外,人們還在門上貼著兩幅公雞畫,畫上寫著“迎春大吉”四個大字,也是用來祈福和辟邪的。這畫和其他公雞畫都與中國的“開市大吉”類似。進屋之后,墻上或重要位置上一般貼著《紫微鎮宅-玄壇鎮門》之畫:一位騎獅子手拿八卦,一位騎老虎手拿劍,有時候兩位都在一幅畫中,中間是八卦圖。此題材在中國民間畫中較為普遍。每位神靈被畫在單獨一幅畫,屬于三教圖的種類。灶神、土公、先師位之畫也受到平民家庭的敬重,是主人希望得到諸位神靈保護的表示。中國人對這些神靈也極其尊敬并以繪畫形式來表現。對于越南平民,這些神靈已經成了傳說之神,有了相關的童話故事和典故。其中,灶神畫中有兩男神一女神;土公畫中是一對老夫婦;先師畫中卻只有一位男神。主人的愿望也在畫兩邊的對聯上得以體現。如《先師降福-大道生財》或《日日享榮華-年年增富貴》。除了擬人化的神以外,還有一些動物形狀的神靈,其中又以虎神最具特色。鼓行街民間畫中的五虎與灰虎畫在許多神殿出現,并受到神靈崇拜者的深厚信賴,就如他們辟邪驅鬼的神符一樣。在中國民間畫中,老虎沒有麒麟出現的頻率高,但也是一位重要的神靈,并在一些畫作里出現,如《五虎》、《白虎》、鎮宅神靈。
(2)祝福畫。越南民間畫通常把這種畫俗稱為“雞豬畫”,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雞在勞動人民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畫中的公雞是驅魔的標志,代表驅散黑暗的太陽。此外,這畫還是人生五德文武勇仁信的表征,更是繁榮興旺的跡象,因此能代表新年的祝福。中國民間畫有《開市-大吉》的祝愿,越南最美好的就是《榮華》與《大吉》雞畫、還有雌雄雞畫及其“夫妻同心,子孫滿堂,家業興旺”的祝愿。《子孫滿堂》確實是越南與中國古人的共同愿望,因此兩國民間畫中的小孩形象占較多的比例。在這題材里,雖然表達形式不同,但寄托在字詞中的意義卻是相同:《桃獻千春》的小孩與桃子、《榴開百子》的小孩與石榴、《連生貴子》的小孩與蓮花等皆為普遍的主題。《榮花》中抱著小雞、《富貴》中抱著鴨子或烏龜、小魚等的小孩都表示了人民的夢想。鼓行街的《七童》(圖3)畫也是中國民間畫《五子奪蓮》(圖4)的另一種表現。《子孫萬代》的題材也是畫好者所寄托的希望。鼓行街藝人的《陸合同春》畫與中國的《九九消寒圖》雖然名稱不同,但題材的意圖和表現方式卻是相似。即都以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安排畫中的人和物的位置,從而表明促進實物發展的陰陽規律。另一種祝賀的對象是老年人。鼓行街民間畫也有福祿壽三星題材的大幅畫。中國藝人對此題材也用畫作來表達,主要仔細描寫他們享受祖宗之福、君王之祿和上天之壽。兩國藝人還利用漢字的方塊性質來將福-祿-壽如畫書寫,畫中布局緊密并以花草點綴。
(3)生活畫。在日常生活中,中越兩國的文化因素存在一些相同點,這也使得兩國民間畫有許多共同的題材。首先是有關春節的畫作。春乃萬物生之時,人們不管吃喝還是玩樂都要開開心心的。龍舞、獅舞等春節游戲也在兩國的民間畫中出現。東胡民間畫有一對《迎龍-奉麟》之畫,兩幅畫左右平行貼,而中國民間畫將這兩個情景融合在橫向的一幅畫中。兩國農歷都是干支歷,以十二生肖為十二年的象征,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越南的卯是貓)、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順華生村民間畫有特寫每個生肖的小幅畫,而中國民間畫卻把十二生肖合在一起,讓賞畫人能看日期和出行方向的吉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在此基礎上,越南與中國的民間畫藝人創造了四季畫,每個季節選出一種典型的花:春季的桃花、夏季的蓮花、秋季的、冬季的玫瑰花。鼓行街畫有許多不同的四季畫,最為普遍的是每種花跟一種動物搭配在一起。如:桃花-孔雀、蓮花-鴨子、-蝴蝶、玫瑰-雞,每個季節畫在豎向的長紙上。而中國畫中,以《四季平安》畫中的四季為例,每個季節有一個小孩手拿著一籃花(桃花或玫瑰)或是抱著一瓶花(蓮花或)。小孩們穿著美美的衣服漂亮可愛,滿臉堆笑,是對平安生活的希望。就連兩國民間文學中如“老鼠榮歸拜祖”的寓言故事也成為年畫的題材。中國民間畫的《老鼠娶親》(圖5)、《老鼠嫁女》、《貍貓山》跟越南民間畫的《老鼠榮歸拜祖》和《老鼠婚禮》(圖6)有共同的題材。只不過在文學中故事中,體現了老鼠受到貓的欺騙并被貓吃掉的悲傷;而在民間畫中,表現的是付出代價后的和睦相處,寓意是指社會中的行為處事。
2.2 關于技術方面
越南和中國民間畫都有一些畫社,每個畫社在表達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征,因此形成不同的風格以便研究者能認出每個畫社的作品。
中國著名的民間畫社中最為突出的是蘇州桃花塢和天津楊柳青。桃花塢的畫大部分畫線與顏色都是木版套印的,很少要手工彩繪。因此,畫中的色塊很簡練、清楚、色度統一。而楊柳青的畫卻偏于紙上的黑色線紋,顏色主要是手工彩繪。以礦物制造的套印顏色很少褪色;而手繪顏色卻是化學色料制造,顏色鮮艷但易淡化。印刷畫作畫線簡練,圍住各個色塊,是劃分色塊的線條;而手繪畫作線紋較粗,不連接,只是大概地劃分色塊以便藝人涂色。手繪時用的是毛筆,所以會有色度漸變,造成多層面的感覺。在尺寸方面,印刷畫作要使用許多塊套色版,每塊是一種顏色,一般尺寸為25cm×40cm;而手繪畫作主要用的是線版,顏色是手工填繪,所以畫的尺寸可以擴大,較為普遍的是60厘米×110厘米。
在越南,東胡民間畫的制作技術與桃花塢的相似,而鼓行街民間畫的制作技術與楊柳青的類似。由此,在制作方法上,越南畫派和中國畫派也有一些共同點。
除印制畫作與手繪畫作以外,越南與中國都有剪紙畫。但由于技術的特殊性,剪紙畫既不豐富多樣,也不大普遍。
2.3 關于造型方面
在紙上表達藝術思想時,越南與中國藝人在布局、光線、背景等方面上具有共同的想法。兩國的畫工都想讓自己的人物在明亮卻很陰涼的大自然中活動,讓畫中各種形象都很簡練,毫無陰影,沒有自然的反光。色塊之間的聯系都由著各個形象進行安排與配色。人物在紙上橫向排列,有時又堆疊在一起,形成上層下層,但一般不會彼此遮擋,一切都擺在賞畫人的眼前。
對于祀畫來說,作為主要人物的神與佛往往都在畫的中心并被放大。而次要人物,尤其是平民都被安排在畫的兩側并被縮小。這種畫風代表著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希望得到神佛的保佑。在祝福畫之類,蘋果、石榴、葫蘆、蓮花、硬幣、蝙蝠、小雞等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也經常被放大,以強調和夸張的手法來吸引賞畫人的注意,同時達到傳達主題的意圖。藝人不以遠近的固定觀察方式來塑造祝福畫、生活畫與文學――歷史圖示畫中的人物形象,而往往用“騎馬”或“飛鳥”的方式來描寫人物。所以,雖然主要人物在畫的中心,畫中所有人的比例還是要跟真實生活的相同,大小的差別微不足道。不過為了使裝飾性更突出,有時花果形象也被放大。而其他靜物,尤其是房屋卻被縮小。天與地幾乎沒有分別,也就是說畫中沒有地平線,若是有的話也被移到很高的地方。為了畫面對稱,各個形象一般在畫的兩半均勻分配。
兩國民間畫中的調色板中很少見灰色,一般都使用綠-紅、黑-白、紅-黃等成對互反色,在整個畫面散開,看起來鮮艷奪目。雖然畫的題材相似,作畫技術類似,在藝術規律上的看法相同,但每個國家的民間畫仍然具有獨特的民族特征,因此不難辨別。
至于作畫用紙,中國民間畫一般用的是用稻草制造的紙。這種紙柔軟并有吸水性,表面平滑,顏色大多為象牙黃。越南民間畫每個畫派反而選擇一種獨特的紙。東胡民間畫用的“Dó”紙,①紙上涂抹了貝殼粉,②以保證畫的色彩光亮和持久性;鼓行街民間畫從宣紙轉用白色的楮紙或報紙;金黃畫的紙卻是紅紙、紅條;生村畫用的紙與鼓行街畫的相同。總之,越南民間畫用紙較為豐富多樣。
在顏料方面,中國民間畫偏于使用化學色料,涂色時多用紅色,另外還有同步的木版套印。越南鼓行街畫也受了中國只用化學色料對主要色塊手工彩繪的影響。順華生村畫也使用化學色料,但只是點綴的畫線。較有特色的是東胡傳統畫,使用的都是竹葉炭、鵝卵石、藍靛葉、貝殼、槐花、蘇木、生銹的銅等源自大自然的色料,因此顏色深沉又耐用。
中國民間畫中的畫線大多細小、技藝精巧,許多色塊帶有粗畫,偏于細節。越南民間畫的鼓行街畫派也多用細小和卷曲的畫線,與中國民間畫的類似,但還是較為粗大。其他畫派畫線也有些粗,最為典型的是東胡畫派,畫線寬大又清楚,適度卷曲,看起來自由大方。
中國民間畫的造型已被總結為一套畫法,所有民間畫工都要遵守。最為典型的是楊柳青,幾乎所有人都能作畫,但都得嚴格遵守那些公式。從八種不同的畫筆使用方法到九種對景色、事物、動物、衣服、靜物,尤其是人(小孩、成人、文官、武將……)的描寫方法。連建筑也有十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正是因為民間畫規定了畫法,所以民間畫能代表著國家的智慧。然而,由于要嚴格遵守公式,所以不同畫作中年齡、性別、地位相同的人物樣貌仿佛相似。祀畫的神靈、祝福畫的小孩和少女、生活畫的貴族、神話畫的少女等總是有類似的相貌和身材。相反,越南民間畫沒有歸納過,每個藝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表達方式,并以自己的思路為藝術準則,所以能夠自由地創造。因此每個畫派在風格方面上具有相當的統一性,而在每一幅畫中卻有豐富多樣的具體表現。
中國民間畫的大畫社都在沿海地區,因此華南地區民間畫能夠通過許多不同的渠道(尤其是水路)進入越南,與越南的各個畫社交流。雖然兩國的民間畫互相有交換與發展,互相影響,但試著把兩國民間畫如《老鼠婚禮》《七童》《三星》《子孫萬代》《榴開百子》《桃獻千春》《門神》等同一題材的作品混在一起,仍然能夠辨別并加以區分。
3 對民間畫建設大概的認同
3.1 對文化價值的維護與發揮
民間畫是具有長久價值的藝術語言,促進了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并成為國家的驕傲。可如今這些畫派卻在逐漸埋沒與失去。其原因可能是這種畫派難以滿足現代大眾的喜好,并且不能跟上社會、文化與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在越南,金黃畫已經失傳,東胡村現在只剩下兩家還在制作。鼓行街的畫廠也都埋沒了,只剩下一些畫作收藏于各個博物館。生村還有四家畫廠,但制作出的畫已沒有以前的特征與本色。經濟發展以及文化交流是的傳統文化,其中包括民間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許多研究者認為越南目前不僅經濟全球化,而且文化藝術也會受到全球化的影響。民間畫將何去何從?民間畫如何才能在融入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仍然能夠維護與發揮文化價值與本色?
“世上所有貴重的東西若丟失了我們還能找回來,唯獨文化價值是不可能。”[1]建造先進又有民族本色洋溢的越南文化并將其發展與維護,以及通過宣揚民間藝術畫作流傳下來的價值都不是在短暫的時間內能做到的。重視人力因素也是一種辦法,以文化主體的資格把人的生活活動跟社會與文化的環境連接起來。換句話說,應該把民間藝人視為活著的珍寶,他們具有創造與流傳民間藝術價值的潛在能力。
此外,我們也要注重對年輕人一代的教育,讓他們能夠深刻了解民族的文化歷史及文化藝術所表現的巨大價值。在市場經濟時代,我們應該把藝術,這里更具體的是民間畫當作貨物。依我看來,為了能夠發展并使這種畫更接近大眾,我們應該采取廣泛營銷的措施。如:參加展會、在便利且人口密集的地方出售、開畫廊展出、在紀念品商店出售等等。
3.2 從細節來認同本色
在“一起來探究和創造年畫”的項目中,年輕人除了參加印刷或繪制年畫活動,還根據歷代所流傳的圖案親手畫出充滿創造性的作品。與此同時,年輕人還提出一些問題,如:在如今改革開放的時代,我們為何要使用燈籠、剪紙等中國的物品?為何要把本色這一因素放在第一位?就如越南民間畫也要在Dó紙上印刷,如此特殊的材料在其他地方也很少見,因此只有Dó紙才能反映越南的靈魂。只有做到這些細節,我們才能維護具有越南民間特征的畫派。
4 結語
縱觀越南與中國民間畫的起源以及兩國民間畫派之間在歷史上的交流與發展的過程,我們能夠看出:雖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從而形成每個民族的創新風格與特征,但它們之間也存在許多形式與內容上的共同點。今后的年輕一代需要探究、維護并且發揮歷代人民流傳的價值,更為需要的是有選擇性地交流以便吸收人類文化的精髓,讓民族的傳統之美日益精致與穩固。
注釋:①Dó紙是按照越南一些工藝村世代相傳的手工技藝,由越南鼠皮樹制成的一種紙。
②制造畫紙時,人們把櫛孔扇貝的外殼磨成粉并加入漿糊(糯米粉)然后涂抹在畫紙上。
參考文獻:
[1] 丁嘉慶.東南亞文化背景下的越南民間文化[M].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68.
[2] 陳厚煙世.從認同危機論研究河內文廟的燈籠癥候群[J].美術研究雜志,2011(1):3-9.
[3] 武玉慶.越南Folklore研究引論[M].越南清化省:清化出版社,1991:122-129.
[4] 楊力.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第四集)[M].梅純海,譯.越南河內:文化出版社,2002:159,210.
[5] 王樹村.楊柳青年畫秘訣[M].張光弟,譯.越南河內:美術出版社,1959: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