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蚊趣事范文

時間:2023-04-05 18:37: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捉蚊趣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夜晚,我剛睡著沒多久,就被吵醒了,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那就聽我慢慢講述吧……

2、“嗡——嗡”,聽見兩只蚊子來到媽媽的房間群魔亂舞。忽然,媽媽從睡夢中懶洋洋地醒了過來,她憤怒地尋找著給她添麻煩的小家伙。一開始媽媽以為蚊子過一會兒就飛走,可是沒想到蚊子竟然和媽媽玩起捉迷藏的`游戲,聽爸爸說:“媽媽的血型蚊子特別喜歡,有可能這就是為什么媽媽容易被攻擊的原因。”這可怎么辦,只好用“秘密武器”——電蚊拍、雷達殺蟲劑,來消滅這些害蟲啦!

3、媽媽把窗戶和房門緊緊關上,聽著蚊子演奏的聲音來判斷蚊子停留的位置,過了一會兒一只蚊子進入了媽媽的視線里,媽媽迅速拿起“武器”向蚊子發起了攻擊,一只蚊子總算被聰明的媽媽消滅了。還有一只蚊子不知道藏在哪里,可這時的媽媽已經困了,她說:“等一會兒它再發出聲音就把它一網打盡。”

4、第二天早上,我去媽媽房間玩耍,媽媽在床上伸了個懶腰,我眼睛一亮,居然發現了另外一只蚊子的尸體正躺在枕巾上,還帶有血跡。我和媽媽非常高興,媽媽對我說:“平時沒事的時候要多做家務,保持家里干凈整潔。”從此,我們家再也沒有蚊子那些事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國慶假期的一天,爸爸帶我回鄉下老家,我和爸爸一起到小河邊玩耍。這時一群可愛的小魚游過來,搖頭擺尾,快活極了。它們慢慢地游著,淘氣地吐著水泡,真是有趣!我情不自禁地招呼爸爸來捉魚。

開始行動了,我挽起袖子,手剛一伸到水里,小魚兒就四散而逃,魚兒沒捉到,水卻濺起了一尺多高,由于重心向前、立足不穩,“撲通”一聲,我跌進了小河里,一下子成了落湯雞。爸爸看了哈哈大笑,我只好甩甩濕淋淋的衣服,自我安慰說:“沒關系,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

這時,我立刻又發現了新目標——一條又大又肥的鯉魚,這次我吸取了教訓,沒有急于下手,盯準目標,又輕輕地將手伸到水里,猛地一抓,誰知這條大鯉魚太精明了,一個“鯉魚擺尾”,鯉魚脫離了危險區,我緊接著一個猛撲,“哎呀”一聲,河里的水涌進我嘴里,嗆得我直咳嗽,爸爸頓時笑得前仰后合。就在此時,我腳下突然踩到了一個軟呼呼的東西,哦?難道還有意外收獲?我喜出望外地把它撈出水面一看,啊?原來是一只破皮鞋。我氣得立刻將破皮鞋扔進了小河里,此時爸爸已經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辛苦了一下午,終于捉到了幾條小魚兒。而對我來說,這份在大自然中歡呼雀躍的好心情是我最大的收獲!

江蘇蘇州常熟市石梅小學四年級:孫梓陽

篇3

????某某同學

世界是平淡和諧的,人心不全是,就比如我的同桌。她這個人看上去是心平淡,人和諧,可是只有和她坐在一起的我才知道,我們的故事是多么不與茍同。

????我實事求是,認認真真地說。

同桌生就一張平淡和諧的臉,不會讓一般人聯想到什么,但于我來說不是。在我看來,她就是活的雕塑,死的標本,尤其是上課的時候,更是一個編好程序的超級軟件。說到上課,我不得不提。我那平淡和諧的同桌真是上課的經典。

講臺上老師神采奕奕地講課,同桌定格了般地聽。像沙漏一樣執著,像隔音墻一樣隔絕所有外來聲音,像瞄準器一樣盯著老師,像掃描儀一樣翻閱課本,像雞啄米般飛快寫筆記,像采油機般抬頭看黑板低頭看書本,像石頭般下半身僵勁不能動,像面條般上半身靈活不得了,像追蹤器般監視我往書上記了什么,再像復印機般抄下來,像死機的電腦一樣看著我的天書或者老師的狂草,像小行星撞地球般活力四射。

這獨一無二的聽課習慣,這蓋世無雙的聽課狀態是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一點也不平淡,一點也不和諧。

不過,她對于上課的小動作是很漠視的,對于老師的講課是一句話也不放過,這一點在老師看來是很平淡、很和諧的。某天在講英語語法的時候,同桌又在做上述的動作了。盡管我也在認真聽課,可還是心里暗暗笑著同桌太有趣。講到了中間,也不知道怎么了,一向認真聽講的她突然有不明白的地方了,連忙把腦袋轉向我,更確切的說是我的書。她的速度比軸承快多了,于是乎把我嚇了一跳。

我的課本亂七八糟,她的問題莫名其妙。

然后,同桌說出了她經常說的話是:“這個,這個怎么回事???”

她一問,大多數情況是把我問暈,好不容易我能解答她的時候,又出了事情。事情一般是我熱心地告訴她,她也熱情地看著我,然后我剛要張嘴,她真摯的目光就馬上轉向老師了,給我一雙冷眼,讓我從赤道飛到南極。然后,嘴里一秒鐘冒出來六個字“別說話別說話!”,把我從南極打到了月球上去。呵呵,話可是她起的頭,怎么又這樣啦?我好心幫助她。反倒落下一個打擾同學聽課的罪名!為了讓親愛的老師少生一些邪氣,多一些平淡和諧的聲音,我只好悄悄地閉上嘴,聽課。

不知同桌為什么學的那么辛苦,下課了也和被點了穴一樣,對著書本發很長時間的呆。下課的她,比上課當然要活躍了,但是坐在她外面的我從來沒為她的出去讓一次位子。每次下課,都是我提起話茬,她回話。一天我下課連著出去三個課間,她就三個課間沒說話,讓別人覺得她是個啞巴。整體的形象就是:轉著老師禁止轉的筆,看著老師鼓勵看的書!

篇4

一次,在我六歲的時候,我去云錦外婆家玩。黃俊杰(我的小表哥)神神秘秘地對我說:“我們去樓下的那個小池塘捉金魚吧!”我一聽,立刻來了精神。捉金魚,我只是聽說過,以前只在作文書上看見,從來沒有親身體驗過。于是,我便毫不猶豫得答應了。

我們準備好工具(漏網、半盆水),便出發了。我跟著他左拐右拐穿進了一條又深又窄的小巷道。然后翻過一道低矮的墻,進入了一個小院子。只見里面有幾只雞,還有一個大木盆。一點也不像天然的,而是別人家喂養的。我想:如果我們偷了別人的東西,被發現的話,他就會捉住我們,叫我們賠錢,通知父母。那我們搗亂,偷了別人的東西,豈不成為了罪人?我把心中的疑慮對黃俊杰說了,可他根本不當回事兒,說:“不,我們才不是罪人。如果被別人發現了,我用壓歲錢來賠,你不用管。”我聽了,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便毫無顧慮。這時,他邊用手指邊說:“你瞧,就是那兒。”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喲,這么多魚,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都是那么活潑可愛,十分吸引人。我看著看著,發了呆。黃俊杰用手碰了我一下,我這才回過神來。

只見他弓著背,彎著腰,小心翼翼得舉著漏網圍著一條大金魚周旋。那條大金魚反應十分敏捷,稍有一點風吹草動便四處逃竄。它性格十分剛烈,怎么也不肯束手就擒,不停地做垂死的掙扎,濺得我倆一臉都是水。好不容易才把它制服。我趕緊把它舀在了水盆里。那條魚的長度足有十五厘米,簡直是水中的“霸王”。

不一會兒,他又在假山縫中發現了一條靚麗的金魚。他眼疾手快,很快地降服了這條稱得上是池中“公主”的金魚。

篇5

[關鍵詞]自動控制原理;卓越課程;問題驅動;閉環;動態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1-0125-03

為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其自覺學習、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動意識,江南大學借鑒蘇格蘭卓越課程改革經驗[1] [2],結合自身特色,傳承卓越理念,于2012年6月開始啟動了卓越課程的建設工程。第一期入選的有12門課程,自動控制原理是其中之一,從2012年9月份開始實施。3年的實踐證明,卓越課程深受學生歡迎,能夠調動起所有學生主動思考、提問和學習的積極性,把之前學生的被動應付性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創造性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創造的主體。

一、建設理念和目標

課堂教學是構成整體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課程建設是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3]“問題驅動+能力提升”的卓越課程改革,目的在于創新高校課程改革和建設理念,其突出特色是基于真實問題情境下的探索和求知過程,是從教學架構、實施過程、考核體系等全方位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4]所謂“問題驅動+能力提升”,就是促使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產生懸念般的學習期待和迫切的學習動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5]江南大學卓越課程的建設宗旨,就是支撐和實踐國家人才培養的卓越計劃和課程本身的價值標準,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提升其學習期望,幫助其儲備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使之成為能為社會做貢獻,博學而有責任心的現代人才。[6]自動控制原理卓越課程以啟發性、主動性、實踐性為原則,以追求高素質、創新型和工程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本課程能夠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追蹤科技前沿,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學會把課本、課堂的知識用于實踐和工程設計。[7] [8]以課內、外結合,師生換位互動和能力提升為驅動力,以理論基礎、實際應用為基本點,能使教學過程真正發揮引導和啟發作用,把被動灌輸性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性學習,以增強課程魅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學架構

卓越課程教學要求精講多練,增加課外學習訓練任務,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營造開放、協作、自主的學習氛圍和批判性的學習環境。具體要求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采取30人左右的小班上課。二是成立卓越課程建設小組,負責研究和制定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計和課程管理,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擔任主講教師,每個班級配備優秀研究生助教1名。三是教學過程由“教師精講+學生討論+基本實踐+課外實訓+課外輔導”等5大模塊組成,且有明確的課時比例要求,即在課程計劃課時內,學生討論:教師精講≥1∶2,課外訓練:課堂精講≥2∶1,課外輔導:課堂精講≥1∶1。這樣下來,學生實際學習的時間將遠超過計劃內學時。

以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為例,該課程計劃內72學時,其中理論講授64學時,基本實驗8學時。[9] [10]其卓越課程的教學架構,具體安排如圖1所示。

教師精講模塊:由主講教師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精講,重在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

學生討論模塊:以學生為主,實行分組討論(每組3~4人)。首先由教師布置任務,課下學生分組討論,提出問題、研究答案、制作課件。其次,在討論課上,由一組同學提出問題并解答,其他組同學質疑,全班自由討論。最后由教師答疑解惑、點評歸納。

課外實訓模塊:學生利用晚上時間在開放的實驗室完成,一周兩次(3學時 / 次)。在助教或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一些課外科技活動,包括作業仿真驗證、自主設計題目、大學生創新項目、各種競賽項目和其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課題,進行分析、研究、制作和調試。

課外輔導模塊:由助教或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面對面、有針對性的課外輔導,以幫助學生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擴大知識面。

三、實施過程

卓越課程的實施過程如圖2所示。[11]首先,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包括制定模塊化的教學大綱、教學任務書和教學日歷;其次,由師生共同完成課程的教學和學習任務;最后,根據學生反饋、督導評價、綜合考核、后續課程反應等情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并對照目標查找問題,對模塊設計和執行過程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

四、考核體系

卓越課程的考核,主要由課堂考核、實驗實訓、作業答疑、期末考試等4種形式組成[12] [13],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每種形式的具體內容、分值分配及責任人見表1所示。

表1 自動控制原理卓越課程考核體系

注:討論課表現和課外答疑實行5分制,根據學生參與度和回答問題的質量即時打分。

五、實施成效

自動控制原理卓越課程實施3年來,效果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自主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圖3是對實行自動控制原理卓越課程教學的兩個小班共62人進行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可見卓越課程效果明顯。

2.教師上課積極性明顯提高,對課堂設計和掌控能力顯著增強,教學團隊的團結協作能力和整體教學水平明顯提高。3年來課題組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主要有:獲得輕工業部優秀教材二等獎(2015年)、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3年)、江蘇省精品教材獎(2011年)、江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1年)和二等獎(2013年),3年共發表高質量教學研究論文15篇。

3.經3年的改革與建設,創建了一套動靜交融,軟硬結合,豐富完善的課程資源,具體內容見圖4。

六、結束語

自動控制原理卓越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是高等學校教學模式的一種新嘗試和新體驗。3年的實施效果顯示,卓越課程教學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我,能大大激發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懂得了學習什么和為什么學習的問題[14],對后續課程的學習是一個極大的促進。當然,它需要學校和教師花大力氣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各環節的內容設計和組織形式,以盡力展現課程的價值和魅力,為培養創新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目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國內外推崇的現代化教學模式比較多,典型的如視頻公開課、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這些現代模式的實施,取決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興趣。江南大學卓越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其核心就是以問題為驅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與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活”起來,為逐步向新型教學模式邁進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羅娜.蘇格蘭卓越課程改革研究[C].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

[2] 祝剛.蘇格蘭“卓越課程”評價體系的特色及其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2(9):33-37.

[3] 龔萱.課堂教學策略設計原則芻議――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高教論壇,2015(11):66-69.

[4] 朱永新.研發卓越課程充盈教育生活――新教育實驗關于課程的重新審視和探索實踐[J].中國教育科學,2014(2):145-169.

[5] 葉水濤.卓越課程:一個社會文化的視角――新教育課程論述評[J].中國教育科學,2014(2):171-191.

[6] 楊延.“卓越課程”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16-18.

[7] 熊偉麗,徐穎秦,潘豐.自動控制原理卓越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3(29):213-214.

[8] 謝林柏,徐穎秦.面向卓越計劃的“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學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11):91-92.

[9] 徐穎秦,潘豐.自動控制原理立體化教學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12(2):152-155.

[10] 潘豐,徐穎秦.自動控制原理(第2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7).

[11] 徐穎秦,熊偉麗,沈艷霞.以產生問題為驅動的卓越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價值工程,2014(1):239-240.

[12] 王新華,馬健生.蘇格蘭的“卓越課程改革”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6(6):76-79.

篇6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三重境界;激趣

文言文是幾千年來的中國文化的結晶,是歷史沉淀后留下的精華,它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沃土,也是培養中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能力的基地。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生,完全有必要學習文言文。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就是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文化的過程。只有重視文言文的學習,才能使中華民族的文化薪火相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生能夠“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可以說,它降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照理說,學生學習文言文應該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可是,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卻仍然是教師視文言為畏途,學生視古文為陌路。教師對文言文往往采取“字字落實,逐句串講”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字斟句酌地講,學生一字不落地記,講完記完,教學便結束了。這樣的教學,結果只能是教師筋疲力盡,學生收效甚微。此外再加上有些文章還需要全文或段落背誦,更多的學生大呼要命。于是,不少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失去興趣。鑒于此,我在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針對激活文言文教學之趣,進行了一些思考,也做了種種嘗試,以求擺脫文言文教學的困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趣歷來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學生“趣”的由來和拓展狀況會直接影響著教與學的效果。同樣,學習文言文,也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學生“樂之”;其次,學生“好之”;最后,學生“知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其實,我認為學生學習文言文也必須經過這樣三重境界:感受童趣、欣賞情趣、品味理趣。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如旅行者,徜徉于文言文中,得到精神的滋養。

第一重境界“樂之”:感受童趣

如果文言文只是學生考試的內容,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中感受童趣,學生才會樂于走進文言文的世界。

例如,沈復在《幼時記趣》一文中,敘述了他童年時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物外之趣。學生通過閱讀,在文本中找到表現“童趣”的三個主角,分別是蚊子、山林和蛤蟆。與之相對應的句子主要是“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定目細視。以蟲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用簡練的語言可以概括為: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驅鞭蛤蟆。童年時的趣事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回憶童年趣事的同時,不妨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怎樣將“童趣”描繪得生動形象。經過分析,學生能夠發現,主要是作者通過仔細地觀察,想象蚊子“嗡嗡”的聲音堪比雷聲,把蚊子夸張為一群鶴在空中舞蹈。作者又把蟲草當作森林,把小土礫無限擴大為小丘,理想化地讓自己神游其中。這種童真之趣是一種高雅之趣,是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最真誠的表現。一個有修養、有生活品位的人,才能將看似平平常常的事物大化、美化,才會保持一顆童心,才會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趣味。激活學生的童趣,讓他們擁有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心。這樣,將以前和現在、作者和讀者、生活和課文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生就會深切地領悟到文言文的可愛之處,就會越來越喜歡研究文言文。

第二重境界“好之”:欣賞情趣

詩人流沙河說:“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在中華民族流傳已久的文學精品里,我們用中國人的心態去發掘、體驗、感悟文言文中的一切情愫,用審美的耳朵聆聽古人們高雅而有情趣的生活。

例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正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職。文章對月夜的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他“欣然起行”,可是一個人賞月太過無趣,只好去找同樣被貶謫的張懷民。兩人漫步中庭,見到怎樣的情形呢?學生帶著好奇心讀文本,原來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在“步于中庭”的時候,目光被滿院的月光所吸引,產生一種“積水空明”的錯覺。空明得能夠看清橫斜交錯的各種水草,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誰賞月?誰看竹柏?是他和張懷民。此時的蘇軾,欣賞到清澈的月輝、搖曳的竹柏,感覺自己仿佛是在“空明積水”中自由自在的魚兒,他忘記了自己人生中的風風雨雨,他不再患得患失,他的胸襟也變得如同月光般澄澈。于是,蘇軾感嘆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是啊,學生由此領悟他的心聲:良辰美景處處有、時時有,只有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才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因此在欣賞蘇軾曠達的人生情趣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啟發學生,讓他們感悟到:生活不僅僅是忙忙碌碌,在緊張繁忙的學習中,更應該學會欣賞周圍的世界。春天百花爭艷,夏天草木蔥蘢,秋天萬物收獲,冬天生命孕育,每一個季節,每一個生物,都可以留一份“閑情”給他們,這樣的生活才是值得流連的、富有詩意的生活。

第三重境界“知之”:品味理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當學生學習文言文時感受到童趣、欣賞到情趣時,他們不再對文言文望而卻步,他們會進一步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文字中咀嚼出更多的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