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力大范文

時間:2023-04-12 04:1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活壓力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活壓力大

篇1

大吃 點幾個好吃的東西,比如自己喜歡吃的炸雞,還有各種的美食,或者去餐館,好好地大吃一頓,吃多點東西,以緩解無處宣泄的壓力還有心中的累。

走路 走出房門,在附近的小區,或者街區的街道上,慢慢地行走,有助于緩解精神的疲勞和壓力,走個幾圈后,再回家休息一下,可能就沒有那么心累的感覺了。

洗澡 拿上沐浴露,回洗澡沐浴間洗一個冷水澡也好,熱水澡也好,讓自己冷靜下來,好好地放松一下,可能會對壓力大的心累的人群有一點幫助吧。

投身另一件事 自己剛剛想起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去做,那就投入身心在這件事情上,暫時地讓你忘掉現在的壓力與苦惱。

篇2

1、碳排放增加。對于林火而言,除了直接燃燒植被會產生碳排放,火后不完全燃燒可燃物由于分解作用會再次產生碳排放。而火燒跡地土壤以及植被恢復需要一定時間,等新的樹木成長起來,需要幾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將這些碳重新儲存起來。

2、產生有毒霧霾。山火產生了有毒煙霧,有強風助力下,濃煙被“推向”澳大利亞各大城市。除了南澳州,整個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都備受困擾。悉尼供電面臨威脅,口罩和空氣凈化器則全部售罄。

3、發生局部特殊氣象。山火的煙灰不止將新西蘭冰川熏成了褐色,因為大量熱浪,甚至逐漸形成特殊的氣象系統,包括火龍卷(高溫熱力使空氣急劇上升,旋風吸入空氣與燃燒殘骸,形成輻合)和干燥雷雨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2006年4月,我在北京讀完高三后,轉到澳大利亞的一所語言學校留學。

墨爾本是一個美麗的城市,這里有許多中國留學生。我在寄住的房東家碰上一個叫丘明東的東北人。因為都是中國人,我們就像好朋友一樣。

墨爾本市區有個商業區,丘明東每個周末都要帶我去那邊逛。他像要買什么東西似的,擠到某個攤位前,一只手卻在衣服下面將被蓋住的商品掖進自己懷里,然后折價賣掉。我知道這樣做不好,心里非常害怕,但也勸不住他。有時,我看他可憐,還傻乎乎地給他出主意,無形中等于掩護了這個賊。可我卻從來沒偷過任何東西。

一天下午,丘明東又讓我陪他去那個市場。沒料到,我們一露面,就被人悄悄監視起來。丘明東剛下手,便被另一只手有禮貌地拍了拍肩膀,還沒等我們意識到這是個警察,已被微笑著宣布為“有偷竊之嫌”,雙手被反背到身后,并銬上了手銬。

我們被抓進警察局,帶到一個小房間里。我嚇得哭起來,害怕他們把我關進監獄。警察拿走了我的護照,在外面小聲說了一些什么。我看了看丘明東,他好像并不害怕。我問他,他們會把我們怎么樣?他說,他們會把我們送進監獄關幾天,然后遣送回國。一聽這話,我整個人全部軟了,心想,自己不遠萬里來到澳大利亞留學,無非是為了多學點東西。可現在學沒上好,反被抓進了監獄,怎么有臉面對國內的父母呢?

蹲監獄就像度周末

我在澳大利亞的這次牢獄之災歷時三天。這三天對我來說,真可謂既短暫又漫長。

警察局先給我找了一個律師,然后對我進行審問。我一邊哭一邊被帶進審問室,我害怕極了。從小就對“審問”這個詞有種莫名的恐懼,再加上常聽一些大人說,抓到警察局要被打得不成人形。審問室里很干凈,警察也沒有我想象的那么恐怖,他們斯斯文文的,不停地勸我,給我拿紙巾擦淚。我把我知道的全部供了出來,就連我爺爺的地址也給了他們。警察很高興我這么合作,臨走時,還和我握手。

我的律師是一個愛爾蘭人,我對他說我沒錢請律師。他非常客氣地說,這是法律援助。他問了我幾個問題,我如實回答。我問他關于丘明東的情況。他說,不太好,他什么也不說,所以法庭無法對我的清白進行評估。

第二天早上,我被叫醒,他們把我帶到一個小型法庭上。法庭人員說了幾句我聽不懂的話,我又被人帶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時候,恐懼又一次襲來。這不是要去坐牢嗎?我被判同伙罪名吧?是不是要改造幾個月?當時,我不知道是被嚇得哭不出來,還是頭腦被嚇暈了,很平靜地被帶到了位于墨爾本郊區的一片臨海高地上,隔海可見那個很出名的激流島。

同被送進去的還有丘明東。丘明東好像很習慣這里的生活,很悠閑的樣子。晚上,監獄里的孩子愛在一起看電影,玩PS2,他們顯得很文明,很難想象他們都是罪犯。這里沒有想象中的光頭和暴力,我的神經也慢慢放松下來。因為語言不通,我很少與他們溝通,但我看得出,他們的眼神中多少帶有一些同情的目光。雖然他們與我年齡相仿,卻都有著復雜的背景,多數都是因為不懂事闖禍才進來的。

老獄警陪我打球

在我心目中,“監獄”是禁閉的同義詞。可我發現,這里的監獄并非如此。

早餐后,一個老獄警告知我們,只要愿意,整個上午都可以自由活動。他是一個非常友好的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副笑臉。監獄里的活動分戶內戶外兩種。戶內有棋類、桌球、健身等項目,戶外則有籃球和網球。在這里,可以隨意要你想要的東西,用他們的話說,這是我的權利。我玩了一下午。令我感到慚愧的是,我邀一個白種男孩一起打籃球,可是他已經答應了和別人一起玩撲克。于是,那個頭發灰白的老獄警羅伊見我一個人無精打采地投著籃,二話不說非要陪我一起玩。他年紀雖大,但很靈活。可能是不想掃我的興吧,他奔跑跳躍得氣喘吁(xū)吁。只要我投籃投中了,羅伊就會拍手為我叫好。

吃完晚飯后,羅伊將我送進號中,并微笑著道了晚安。直到這一刻,我才發覺我是在監獄,被關了一整天。

結束了監獄生活

2006年6月,語言學校派人來了,他們問了一些情況后,說他們會通知我的家人。這下我可急了,若通知了家長,自己就是渾身長嘴也說不清楚了。晚上,我的律師來了,他說,你明天可以走了,法院證據不足,無罪釋放。我心中一陣喜悅,但也有些戀戀不舍。

第三天傍晚,我被正式告知可以出獄。走的時候,我看見了丘明東,他來和我告別。監獄里的那些孩子也都對我微笑祝福。

收拾好我的東西,與前來釋放我的那個警察去辦手續。我一眼認出,他就是送我們進來的那個警察。這時我才知道他叫達沃爾。達沃爾辦理完手續后,陪我在監獄餐廳里吃了最后的晚餐。為這頓飯掏腰包的不是監獄,是他自己。他這么做,不是祝賀我重新成為自由人,而是請求我原諒他抓錯了人,以這種方式向我賠禮道歉。

達沃爾慎重地把我的護照還給了我,并請求我不要去投訴他。我當然答應了。飯后,達沃爾要用他的警車送我回學校。臨走時,我提出想再見見羅伊。這個老獄警三天來,就像老師、醫生和父親那樣對待我,我要向他表示感激之意。我找到羅伊,表示想把我從家里帶來的一塊手表送給他。羅伊強烈地拒絕了。這時我才明白,他關懷的不只是我一個人,而是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來到這里的孩子。看著這位可敬的老人,我真的很感動。羅伊一直送我到監獄門口,我們擁抱告別。

我從監獄回到學校時,正是黃昏時分,晚霞將天空渲染得紅霞滿天。從車窗里遠望墨爾本市區,放眼盡是燦爛的霓虹燈光,我心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松。后來,我在語言學校申請了勤工助學,一邊上學一邊工作。

篇4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7.008

1 引言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提升現代人的精神生活質量并有效應對心理壓力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深入思考的現實問題。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是國家重要的儲備人才,是國家未來的期望。大學階段作為一個特殊的時期,是個體心理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期,其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不僅事關其個人的發展,而且對家庭和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受復雜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與精神生活質量狀況日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公安院校作為具有明確職業定位和鮮明行業色彩的特殊院校,其培養的人才將在未來肩負打擊犯罪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執法工作,其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如何,從短期來看,影響著他們在校期間的生活狀態,關系著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教育效果,從長期來看則事關公安院校能否培養出心智健全和專業素養優異的警務人員,能否有效處理心理壓力對其規范有效地開展執法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為了了解當前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研究現狀,以“大學生心理壓力”為關鍵詞,以中國知網(CNKI)為平臺進行精確查詢,共獲得205篇期刊研究論文。進一步分析這些論文的研究主題可以發現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注重分析當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王宇,2007);二是編制適合大學生特點的心理壓力測評工具(車文博,張林,黃冬梅,張旭東,2003);三是部分論文運用實證調查的研究方法來分析當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現狀(張林,車文博,黎兵,2007);四是根據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特點與表現形式,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應對措施與緩解策略(周曼,2010);五是分析大學生心理壓力與其他心理變量的關系,力圖分析大學生心理壓力作用的心理機制(周林,宋海娟,2013)。為了了解當前我國對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研究現狀,以“大學生精神生活”為關鍵詞,以中國知網(CNKI)為平臺進行精確查詢,共獲得17篇期刊研究論文。進一步分析這些論文的研究主題可以發現,這些論文主要圍繞以下方面展開:一是分析當前大學生精神生活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溫梅,吳子國,趙艷萍,2007;李燕華,2001);二是采用調查的方法了解當前大學生精神生活的現狀(葛操,2000;陳春雷,2012);三是對大學生精神生活影響、干預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李繼兵,周小寧,2008;劉春兵,2000);四是研究大學生精神生活的評價標準(吳子國,路寶劍,趙艷萍,2008)。

當前關于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一是研究對象主要是地方大學的大學生,缺乏對公安院校大學生這一獨特群體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研究與分析;二是當前研究偏重于文獻綜述與理論分析,缺乏基于實證調研的數據統計與分析,相關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值得商榷;三是對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研究多是分散進行的,缺乏對這兩個重要心理變量之間作用機制的研究;四是對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干預引導策略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對有效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提升精神生活質量缺乏指導價值。因此,以公安院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考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基本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心理壓力對精神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在此基礎上提出系統化、可操作化的提升策略,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在文獻梳理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之上,明確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基本內涵,通過實證調研的方法考察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基本現狀,分析影響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差異性的主要因素,并深入分析心理壓力對精神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減少大學生心理壓力并提升精神生活質量的應對策略。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學生心理壓力問卷

采用崔麗娜(2009)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壓力源問卷,該問卷共包括突發性壓力(7個題目)、經濟壓力(6個題目)、就業壓力(7個題目)、學業壓力(6個題目)和人際關系壓力(10個題目)5個維度,共36個題目,問卷采用五點計分。相關編制和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危機壓力源問卷的內部一致性 α系數為0.93,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該問卷可以分為5個維度,且各維度與總分的相關系數介于0.80到0.94之間,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維度的具體內涵如下,“突發性壓力”是指一些重大與突發的事件或對大學生具有比較重要意義的壓力事件,如重大自然災害、面臨退學、違紀處分、親友死亡等給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經濟壓力”是指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導致沒有足夠的學習與生活費用造成的心理壓力;“就業壓力”是指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擔心產生的心理壓力;“學業壓力”是指大學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或學習負擔沉重導致的心理壓力;“人際關系壓力”是指大學生不會處理人際關系或人際關系緊張而產生的心理壓力。

2.2.2 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問卷

采用焦嵐博士(2012)編制的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問卷,該問卷共包括價值判斷(16個題目)、心理健康(11個題目)、生命質量(6個題目)、幸福體驗(4個題目)和心理成長(3個題目)5個維度,共40個題目,問卷采用5點計分。相關編制和研究結果表明,5個分維度的內部一致性 α系數介于0.83~0.90之間,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α系數為0.91,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x2/df為2.04,IFI、GFI、NFI和RMSEA分別為0.92、0.90、0.86和0.04,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維度的具體內涵如下,“價值判斷”是指大學生對自我價值方面的價值追求、價值認知和社會價值方面的社會期望與社會比較;“心理健康”是指大學生協調發展方面的認知水平、情緒反應及社會適應方面的適應能力、人際關系;“生命質量”是指大學生涉及生存質量方面的身體健康、生命活力及勞動質量方面的勞動能力、勞動效率;“幸福體驗”是指大學生主觀體驗方面的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及客觀體驗方面的幸福指數、幸福比較;“心理成長”是指大學生心理成熟方面的認知統一、人格完善及心理創造方面的內心生活、心理環境。

2.3 調查程序

采取整群抽樣法對某公安院校大一到大四各年級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229名,剔除無效問卷22名,獲得有效問卷207名,問卷有效率為90.4%。所調查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基本情況詳見下文的具體研究。

2.4 統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18.0)對錄入的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具體的數據統計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F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基本狀況

數據統計分析的結果表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得分的均分為2.00,這說明從總體上來看,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從心理壓力各具體維度的得分,介于1.85~2.15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就業壓力”,為2.15,得分最低的維度為“突發性壓力”,為1.93。

數據統計分析的結果表明,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得分的均分為3.89,這說明從總體上來看,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從精神生活質量各具體維度的得分,介于3.65~4.15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價值判斷”,為4.15,得分最低的維度為“心理健康”,為3.65。

3.2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

為考察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關系,對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及其各附屬維度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及其各附屬維度均為負相關,除“突發性壓力”與“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的部分維度相關不顯著外,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這一研究結果說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水平越高,那么精神生活質量就會越低。

3.3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對精神生活質量的預測作用

為了考察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對精神生活質量的預測作用,明晰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之間的作用機制,我們以心理壓力的各維度為預測變量,分別以“價值判斷”、“心理健康”、“生命質量”、“幸福體驗”、“心理成長”得分和精神生活質量總分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人際壓力”可以解釋“價值判斷”3.6%的變異;“就業壓力”可以解釋“心理健康”12.2%的變異;“學業壓力”可以解釋“生命質量”12.0%的變異;“就業壓力”和“經濟壓力”可以解釋“幸福體驗”9.6%的變異;“學業壓力”可以解釋“心理成長”5.5%的變異;“就業壓力”可以解釋“精神生活質量”9.2%的變異。由此可見,“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人際壓力”和“經濟壓力”分別能夠顯著預測精神生活質量諸維度,其中“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發揮著更為普遍的預測效果。這一研究結果說明,改善和緩解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人際壓力和經濟壓力對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結論與建議

4.1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現狀

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在心理壓力的諸維度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就業壓力,得分最低的維度為突發性壓力。這一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總體上處于一種較為積極的狀態,心理壓力的總體水平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就業壓力在心理壓力的諸維度中得分最高,出現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在于,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畢業時需要參加競爭性的公務員考試才能參加公安工作,這就要求公安院校大學生不僅需要學好專業知識,具備從警的業務能力,達到公安院校的畢業標準,而且還需要通過“門檻性”的公務員考試,這就給其順利就業增加了雙重的壓力。因此,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面臨最大的心理壓力為就業壓力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一研究結果對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應對策略的啟示是:一方面要看到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處于較低的水平,為通過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和引導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得分較高的心理壓力維度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和引導,特別要注重采取有效措施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通過課程設置與教育訓練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和公務員考試能力。

4.2 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現狀

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精神生活質量的諸維度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價值判斷”,得分最低的維度為“心理健康”。這一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總體上處于一種較為積極的狀態,尤其是在對自我價值方面的價值追求、價值認知和社會價值方面的社會期望與社會比較方面處于較高的水平,這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公安院校對學生思想價值觀方面教育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生活質量的諸維度中,“心理健康”維度的得分最低,這一研究結果說明,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學校教育管理者和學生工作者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上,心理健康在整個精神生活質量中占有基礎性地位,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會有著較高的精神生活質量。因此,提升公安院校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可以從精神生活質量的諸維度入手,以“心理健康”等得分較低的維度為切入點,通過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來提升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總體水平。

4.3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心理生活質量關系

相關分析的結果表明,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及其各附屬維度均為負相關,除突發性壓力與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的部分維度相關不顯著外,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這一研究結果說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水平越低,那么精神生活質量就越高。因此在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進行引導與干預時,應從關聯性與互動性的角度采取相關措施,即對二者的引導與干預并不是相互分離的,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水平同時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而提高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水平。

篇5

三成半的市民表示最近一兩年心理壓力大

本調查認為利用近一兩年這個時間段的心理壓力狀況能更貼切地反映北京市民的心理壓力現狀。調查數據顯示,最近一兩年,有35.2%的市民表示心理壓力大,有35.6%的市民表示心理壓力一般,有7.4%的市民表示心理壓力比較小,還有21.5%的市民表示沒壓力。

從性別特征來看,男性比女性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有36.8%的男性認為近一兩年心理壓力大,而女性這一比例為28%,明顯少于男性;表示壓力小和沒壓力的女性占31.7%,而男性這一比例為25.7%。

從學歷特征來看,高學歷的市民一般比低學歷的市民心理壓力要大。在所有學歷類型中,表示心理壓力大的市民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35.8%)、大學本科(34.6%)、大專高職(30.2%)、中專職高高中(34.4%)、初中(22.1%)、小學及以下(21.9%)。

從工作狀態來看,工作不穩定的市民明顯比工作穩定和處在非工作狀態的市民心理壓力大。在所有工作狀態類型中,無業失業或下崗的市民和臨時工作的市民心理壓力最大,表示心理壓力大的比例高達47.5%和43.6%,擁有正式工作的市民表示心理壓力大的比例為32.8%,處于非工作狀態的離退休或內退市民和學生表示心理壓力大的比例只有23.7%和23%。

從職業來看,普通工作者的心理壓力要大于管理者,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者心理壓力要大于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者。不同職業市民表示心理壓力大的排序為外地來京務工人員(50%)、工人或操作人員(41.7%)、單位一般工作人員(38%)、專業技術人員(醫生、教師、工程師等)(35.4%)、國家公務員(34.6%)、自由職業者(32.3%)、單位管理人員(26.9%)。

從收入水平來看,收入水平處于兩端的市民心理壓力大于收入水平處于中間的市民。收入在10000元以上、表示心理壓力大的市民比例最高,為37.2%,其次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市民,占比為36%,收入水平在5000~10000元處于中高等水平的表示心理壓力大的市民比例最低,為26%。

從身體健康狀況來看,身體健康狀況處于非健康狀態的市民心理壓力大于健康狀態的市民。健康、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的市民中表示心理壓力大的市民比例分別為22.3%、47.2%和44.3%,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中心理壓力大的市民比例均比健康狀態市民中這一比例高一倍。

住房、就業和醫療成為最主要的壓力源

心理壓力根源可以分為軀體性根源,心理性根源和社會環境性根源。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86.6%的市民心理壓力來源于社會環境性根源,按照被選比例的高低可以看出,市民感受最深的社會環境性壓力源中的三個方面為貧富差距大(48.6%)、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46%)和缺乏社會公正(32.3%);另有41.5%的市民認為其心理壓力來源于軀體性根源和心理性根源;還有8.4%的市民表示心理壓力根源來自于其他方面(見表1)。可見,目前社會環境方面的問題是造成北京市民心理壓力的最大根源。

在上述基礎上,本次調查對北京市民心理壓力的來源進行了更具體的調查分析,將北京市民的具體心理壓力來源分為五大類,即社會問題(69.2%)、工作與學習(39.6%)、家庭與個人(38%)、社交問題(3.8%)及其他(12.7%)。在社會問題中,住房、就業和醫療是三個最主要的壓力源;在工作與學習問題中,工作任務是最大的壓力源;在家庭與個人問題中,家人身體不好是最大的壓力源;社交問題總的來說不構成太大的壓力源。在所有具體的心理壓力來源中,住房(30.1%)、工作任務(25.5%)、就業(18.1%)、醫療(17.9%)和家人身體不好(16.8%)是被選比例最高的五大壓力來源。

僅兩成市民應對心理壓力會求助于“非熟人圈”

一項關于人際信任的實證研究顯示,人際交往對象可分為三類人群,即“親人”、“熟人”和“陌生人”。毋庸置疑,“親人”信任最高,“陌生人”的信任最低,而“熟人”信任則介于兩者之間。參照上述研究,本調查將市民應對心理壓力的求助對象分為自己、“熟人圈”(包括親朋好友和單位同事領導)和“非熟人圈”(熟人圈以外的對象)三類,其被選比例依次為65.4%、65.1%和20.4%(見表2)。

篇6

女性壓力大容易傷子宮

談到壓力,許多女性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月經期間,由于工作上的不順利或者家庭矛盾,與領導或家人生了一場大氣,剛剛在月經的第一天或者第二天,突然沒有了。其實,這個時候你已經埋下了日后得乳腺疾病或子宮疾病的隱患。

北京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丁輝教授告訴廣大女性:乳腺和子宮是對壓力最敏感的器官,當女性過多地承受壓力時,它們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公布最新調查數字顯示,北京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已達萬分之三點三七,年均增長速度高出歐美國家1至2個百分點,成為女性的第一殺手。最新統計資料表明,子宮肌瘤在30歲~50歲的女性中發病率約為30%。這些疾病都與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增大、環境污染等諸多因素有關。

男性壓力大損傷生殖力

如今,在巨大的壓力面前,男人不得不為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長時間加班、熬夜。一方面,男性在受到壓力后,會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功能,時間長了,會引起陽痿;另一方面,壓力過大會降低身體免疫力,讓病菌有機可乘,引發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如果治療不當,極易反復發作。另外,壓力還會降低男女雙方的。

老人壓力大易患心腦血管病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20629名41歲到80歲的中老年人進行跟蹤調查,平均隨訪時間7年,調查期間有452人發生中風。研究人員發現:能夠較快釋放壓力的人,中風發病率降低了24%。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9·11”事件發生后的3年中,對2592人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人員發現:研究對象中有10.7%的人在“9·11”事件后產生了急性壓力反應,如睡眠障礙、精神緊張等,他們患心臟病、腦中風和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比一般人高53%。

孩子壓力大易患抽動癥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保所主任池霞提醒:如孩子在沒感冒的情況下,頻繁地做“鬼臉”——眨眼、擠眉、吸鼻、撅嘴、張口、伸舌、點頭等,不要以為是孩子故意調皮搗蛋,這可能是一種無法自我控制的疾病——抽動癥。而學習壓力過大是孩子患上此病的重要誘因。

現在的孩子較上一代人精神壓力大很多,好多家長把自己沒能實現的人生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學習上要求很高,業余時間全都安排了課外輔導培訓,孩子每天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造成抽動癥的發生發展。

如果孩子患上了抽動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抽動癥狀,應多夸獎、多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緩解心理壓力,以利于治療和康復。專家表示,這種疾病到了青春期,約有70%的孩子會自愈,但如果情況嚴重,最好堅持治療。

運動是最好的減壓方式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知道壓力的概念;了解壓力不同于重力;②理解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③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④了解增大和減少壓強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探索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加強實驗能力。②了解改變壓強的基本方法,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能力,使物理走向生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經歷觀察、實驗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②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成功愉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探究實驗,理解壓強概念。

教學難點:壓力與重力的區別以及壓強概念的建立。

教學方法:控制變量法、引導探究法、實驗分析法等。

實驗器材:海棉、小桌、圖釘、鉤碼、汽球等。

新課引入

今天,我們先做一個游戲。這是氣球,這是木板,木板壓在氣球上,人站在木板上,會怎樣呢?(學生游戲)氣球為什么沒有破?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將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板書:壓強)

一、壓力

首先,我們來認識壓力。

活動一:(1)這里有一瓶水,你能幫我把水噴出來嗎?(請學生參與)這位同學的手對瓶蓋有個壓力,受力物是誰?壓力的方向呢?(出示圖片)

(2)誰能幫我用圖釘把這幅畫固定在墻上?(學生參與)訂圖釘時,手對圖釘有壓力,圖釘對墻也有壓力,圖釘對墻的壓力,受力物是誰?方向如何?(出示圖片)

(3)玩具車停在斜面上,對斜面有壓力,受力物是誰?方向如何?(出示圖片)請大家觀察:這三個力都是壓力,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呢?(學生思考、回答)

1、定義總結: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做壓力。

2、三要素: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

作用點:受力物體上。

壓力的大小:我的重力大約是600N,站在水平的講臺上,對講臺的壓力為多大?(學生回答)壓力大小總是等于重力大小嗎?

(1)把金屬塊放在水平放置的鋸條上,鋸條的形狀有什么變化?什么原因引起的?此時,鋸條受到壓力,變彎,壓力大小等于金屬塊重力大小。

(2)當我們傾斜鋸條,鋸條形變程度有變化嗎?什么原因引起的?(學生回答)此時壓力變小,不等于重力。

(3)我們豎直放置時,壓力如何?重力如何?(學生回答)此時,壓力不再是重力產生。與重力無關。

總結:壓力不是重力,只有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不受其他外力時,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的大小才等于物體重力大小。

二、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壓力作為一個力,它有什么樣的作用效果呢?下面我們來感受壓力的作用效果。

活動二:

壓氣球觀察:左右兩邊氣球的形狀變化有什么不同?

壓鉛筆1、左右兩手指感覺有什么不同?2、加大兩手壓力,感覺又有什么不同?

活動三:探究實驗

通過這些現象,大家覺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學生回答)我們應該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請注意兩個問題:1、多個影響因素,用什么探究方法?2、怎樣體現壓力的作用效果?(學生討論回答)

下面開始實驗,每組確定一名發言人,準備上臺展示。(學生展示)

總結: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三、壓強

1、物理意義。為了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壓強。壓力作用效果明顯,壓強大;壓力作用效果不明顯,壓強小。

2、壓強定義。我們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

壓力相同時,比受力面積大小,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在受力面積相同時,比壓力大小,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如果壓力、受力面積都不同時怎么比較呢?

比如:壓力受力面積

甲10N2m2

乙100N50m2壓力的作用效果誰更明顯?(學生回答)

我們采取相同受力面積比壓力的方法。而且取相同的1m2上受到的壓力進行比較。物理學規定,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3、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P=F/S

4、單位:N/m2,專用名稱帕斯卡,簡稱卡,符號Pa。1N/m2=1Pa。

5、請說出3Pa的物理意義。

四、增大、減小壓強

活動四:

1、當我們用塑料袋提重物時,手感覺疼,說明壓強大,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辦法減小壓強嗎?(學生上臺展示)

2、我今天早上買了一杯奶茶,結果吸管插不進去,為什么呢?(壓強不夠大)我應該怎樣增大壓強?

總結:增大壓強: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

生活中,還有哪些改變壓強的例子?(思考、回答)

現在,你可以解釋游戲中為什么氣球沒破了嗎?(學生解釋)

篇8

2、 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復存,今日人生須盡歡,把酒明月向青天,明日事情明日做,今天休要打算盤,快樂過好每一秒,開心度過每一天。

3、 聽說你最近壓力大,愁容常把臉上掛。勸君且把心放寬,人生漫漫挫折多.風吹雨打我陪行,百折不撓闖難關.微微短信寄祝福,愿君更上一層樓.

4、 把金錢看淡,把名利看淺,欲望莫切攀,身心受牽連,壓力隨處見,拋開它不難,心態放平穩,萬俗且看穿。

5、 房貸車貸和戀愛,每月工資剩幾塊,工作競爭壓力大,精神刺激日夜怕,當今社會的寫照,全靠短信來解笑,如何減壓免競爭,全靠自己放輕松。

篇9

1.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

(2)知道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探究摩擦力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學生在數據收集中處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體會到生活中處處含物理知識,物理知識就在身邊,樹立了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2設計思想

摩擦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理現象,學生能切實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學生對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對物體的運動情況的作用及影響摩擦力的大小因素不很了解,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探究,根據學生對摩擦力現有的認識基礎提出大膽的“猜想與假設”,在實驗探究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能有目的地運用“控制變量法”.本節課以“探究實驗”教學方法為主線,貫穿于整節課堂教學的始終,通過“教師引領―學生分組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四個環節,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合作,在得出結論的同時更加注重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提出猜想、設計實驗、動手實驗探究、數據收集、分析、交流、得出結論,在學生掌握了有關摩擦力規律后,讓學生解釋有關的現象,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學生真正體會學有興趣,學有成效,學有所用,教學目標能很好的達成.

1.3教學流程

(1)從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入教學主題

師: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關閉了發動機后,最終汽車會怎樣?足球運動員將足球踢出,足球在草皮上滾動,最終足球會怎樣?

生:最終會停下來.

引入摩擦力概念.

(2)學生感受摩擦力

請學生將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做以下實驗.

①不用力往下壓,拉動使手在桌上運動.

②稍用力往下壓,拉動使手在桌上運動.

③用力往下壓,拉動使手在桌上運動.

④在桌上鋪上毛巾,重做以上實驗.

交流討論在上述情況下手在桌面運動有什么感受.

(3)提出猜想與假設

學生根據以上的實驗感受,對影響摩擦力大小提出“猜想與假設”.

(4)合作學生

根據以上的猜想與假設,各小組進行實驗的設計,然后通過實驗來驗證提出的猜想與假設,得出結論.(在實驗探究中可能出現操作不規范、爭論等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自行解決)

(5)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摩擦力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習到的摩擦力知識去解釋,如鞋子底、汽車的輪胎為什么要做用花紋?老虎鉗把的橡膠套為什么要做有凸凹不平?機械運動的部件間為什么要裝上軸承?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2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創設情境與引入課題

播放一段錄像圖1,讓學生觀看錄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關閉發動機后,汽車將會慢慢的停下來;踢出去的足球在足球場上滾動將會慢慢停下來;推出去的冰壺在冰面上滑動將會慢慢停下來.

師:同學們觀察到汽車、足球、冰壺三種不同的物體在不同的物體表面上運動,最終它們都怎樣?

生:停下來.

師:為什么它們都會停下來?

生:存在摩擦力.

片段二:體會摩擦與得出概念

師:請同們按老師的要求做以下實驗,將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

①不用力往下壓,手在桌面上拉動.

②稍用力往下壓,手在桌面上拉動.

③用力往下壓,手在桌面上拉動.

④在桌面上輔上毛巾,重做以上實驗.

師:你們是否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

生: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

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接觸面間產生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師:摩擦力的方向怎樣?

生: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師:為什么?

生:因為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

設計的實驗不但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了物理就在身邊,啟發了學生意識到摩擦力的存在.

片段三:猜想與假設

師:請同學們談一談在做前面實驗中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向下壓手的力越大,手越難拉動.

生:手在毛巾上比在桌面上難拉動.

師:這種現象說明了摩擦力有大小,請同學們想一想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將你的猜想說出來,并說明猜想的依據.

生:摩擦力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因為手在毛巾上比在桌面難拉動.

生:摩擦力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因為向下壓手的力越用大,手越難拉動.

生:摩擦力可能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物體運動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因為速度越大的物體,越難停下來.

猜想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點撥,盡可能讓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分析、推理、比較,形成假設與猜想.

片段四: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師:請同學們討論如何用實驗來驗證提出的假設與猜想.(學生分組討論)

師:你們探究實驗中需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生:(1)怎樣才能測出摩擦力?

(2)實驗中怎樣采取“控制變量法”?

師:請各小組發表各自的意見,如何解決以上的問題?

生:測量摩擦力的大小可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勻速運動,木塊受到的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摩擦力的大小.

生:實驗中我們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運動速度有關,我們準備了一個小木塊和一個砝碼,第一次把木塊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以不同的速度拉木塊勻速運動,記錄彈簧測力計讀數;第二次把木塊放在木板上,再把砝碼放在木塊上,用彈簧測力計以不同的速度拉木塊勻速運動,記錄彈簧測力計讀數.

師:這組同學在實驗設計時控制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了壓力的大小和運動速度的快慢,這樣可探究出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運動速度的關系,設計很好.

師:還有一個問題又怎樣來處理?

生:我們這一組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粗糙程度有關時,我們準備了用同一木塊,第一次把木塊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勻速運動,記錄彈簧測力計讀數;第二次在木板上鋪上毛巾,把木塊放在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勻速運動,記錄彈簧測力計讀數.

師:這組同學在實驗設計時控制了壓力大小不變,改變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這樣可探究出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設計很好.

師:請其他組的同學發表看法,你們是否同意這兩組的實驗設計?他們的設計是否合理?

生:……

師:為了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摩擦力的大小,在拉木塊運動時,一定要水平拉運動彈簧測力計,并盡可能拉木塊勻速運動,才能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摩擦力的大小.

片段五: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師:請各組同學根據上面設計實驗,完善各組的探究計劃,設計出記錄數據表格,然后進行實驗.

學生實驗探究:

(1)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和運動速度大小關系.

(2)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

片段六:交流討論與得出結論

各小組展示探究結果,總結得出結論:

(1)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摩擦力大小與接觸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大小與運動速度無關.

片段七:聯系生活與注重應用

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到物理與我們生活聯系密切,體會學有所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鞋子底、汽車的輪胎為什么要做有花紋?

(2)老虎鉗把的橡膠套為什么要做得凸凹不平?

(3)為什么機械運動部件間要裝上軸承?而且還要經常打油?

(4)舉重運動員在舉杠鈴之前要在手和杠鈴把上擦一些白色粉末,這白色粉末是什么物質?起什么作用?

(5)學生討論,假設我們生活中沒有摩擦,將會出現什么現象?

3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與引入課題

所有的探究都是從好奇心開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體驗和觀察經常讓我們提出一些問題,為了達到課堂探究的目標,如何使問題呈現出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本節課采用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感受摩擦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密切聯系,引起學生聯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合理猜想與形成假設

猜想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師在學生了解知識背景下,針對要研究的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兩方面的猜想:一是猜想問題的成因;二是猜想研究結果可能是什么.猜想有的正確,有的是錯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本節課先讓學生做了一個小實驗,然后對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猜想,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前提下對問題提出猜想,學生在猜想時不出現瞎猜、亂猜.學生在猜想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點撥,盡可能讓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推理、比較,形成假設.在本節課中學生能猜想出摩擦力大小與運動速度、重力大小、接觸面大小等因素有關,這是很不錯的,教師給予鼓勵,并保護了學生這種意識.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從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與假設具體化、程序化,盡量的讓每一位學生參與設計,因此,筆者只把4名學生分成一組,在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制定的計劃可行性,設計的實驗可操作性,如何實施“控制變量法”,正確的選用實驗器材.

(4)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學生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的放手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探究、收集數據,教師巡回觀察,做適當指導,并注意學生實驗過程中操作是否規范,是否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生拉動木塊是否勻速運動,讀數是否正確等,本節課有幾個小組得出數據誤差較大,其原因:一是拉木塊不是勻速運動;二是拉彈簧測力計時,彈簧測力計不與桌面保持水平,教師給予了引導解決.

篇10

我們上期已經調查了“你有多少時間花在了路上”,而這一次我們要向你揭示的則是花在上下班路途上的時間長短與你的健康的關系。

要是用一種標題黨的手法來簡單概括――那就是你已經被“謀殺”在上下班的路上。上下班時間過長(比如超過45分鐘),會直接影響你的健康――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因為坐車時間太長而心情煩躁,社會活動時間被壓縮,睡眠質量下降以及路上可能遇到的車輛事故、車廂過于擁擠所帶來的種種意外,這都會導致你所承受的壓力變大,從而對你的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瑞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2萬多人進行了調研,調查他們上下班通勤方式和消耗時間,然后評估他們睡眠質量、每天的壓力水平、精力狀況、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花費在上下班途中的時間過長,或者說通勤距離太遠,尤其是還要遇到各種換乘(想想每周一北京國貿地鐵站的壯觀人群吧),確實會導致各種的健康問題,最直接的就是睡眠質量低,精神不振。有趣的是,健康問題最嚴重的是通勤時間在30~ 60分鐘之間的人,超過1個小時通勤的人與之相比境況都要好一些,研究者對此給出的解釋是“只有那些心理和身體素質夠好的人才能每天花 1 個多小時上班還能堅持下來”(已成百毒不侵的“老油條”)。

另外,上下班時間過長對于婚姻家庭也是非常不利的,調查表明,若伴侶中有一人上下班的時間超過45分鐘,那么他們離婚的機會比其他夫妻高40%。究其原因是因為通勤時間長的一方會因為路途勞累而不愿承擔家務,對與家人交流的熱情也降低,從而埋下離婚的種子。

關于壓力,你應該知道的事

“你有壓力,我也有壓力。”“鴨梨山大”是現代都市人幾乎都會面對的問題,那么對于壓力,下面這些事情你確實應該了解:

1、 金錢、工作、經濟前景、家庭和戀愛關系這五個因素是壓力的主要來源,這一結果來自美國心理學會的一項調查。

2、 壓力大與心臟疾病、高血壓、免疫力低下都有關系,并可能引發癌癥。

3、 當你感覺“心都碎成八瓣了”時,你的心可能真的“碎了”――我們可不是嚇你,“心碎綜合征”的學名叫“蛸壺心肌癥”,壓力大、過度悲傷是導致該癥的主因,臨床表征與心肌梗塞極相似,癥狀包括胸痛或呼吸困難,病發時左心室收縮令心臟呈章魚壺狀。

4、 工作類型與壓力大小息息相關,所以你想減壓,不妨考慮轉行,一個美國網站的調查表明,在他們那兒,壓力最小的是圖書裝訂工,壓力最大的則是消防員和飛行員。

5、 生活的地區也與壓力指數緊密相連,美國最悠閑的城市是鹽湖城,最緊張的則是底特律。大城市的快節奏總是讓人有些吃不消。

6、 如果搬不走又換不了工作(悲催啊),那么你可以試試用有些暴力的電玩游戲來宣泄壓力。

7、 準媽媽們要當心了,懷孕期間壓力過大可能會讓下一代患上自閉癥。

8、 飲食減壓在某種程度上是可行的,你可以試試吃素。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調查后發現,土豆或是胡蘿卜對剛經歷過魔鬼生存訓練的士兵提高認知能力大有裨益。但遺憾的是,蛋糕、曲奇之類大家喜聞樂見的食品沒有此種功效。

身體會出賣的你的想法

《讀心神探》和《Lie to Me》的流行讓讀心術最近很是火了一把,越來越多的行為學研究不斷地讓我們了解人在撒謊時的種種下意識的動作――面部表情、手的動作,乃至走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