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圓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17:3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以圓為話題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以圓為話題的作文

篇1

My colourful School life

I am a high school student.I think my school life is tired and colourful.

On my new schoolI have to study many subjectslike:EnglishChineseMathHistory and many other subjects.I have to get up more early than beforeand I have to stay up late.

But I think my classmates sre really fun.They try many way to make us happyand don't feel the life in the high school is too bored.I sometimes play basketball with boysand play soccer ball with them.Some boys call me "Superwoman".

I also can get good grades.I think I must study hard and get good gradesand I maked it.I do well and study hard in all my subjects.My mom often saidI have a bit changes when I go to high school.I think so.

Before I go to high schoolI think the life in my new school is very boring.But nowI think the life in my new school is very intersting.Now I make friends with many people in my new class.

I think my school is very intersting and colourful.OhMy classmates call meI must be hurry.

【參考譯文】

我是一個高中學生。我認為我的學校生活是疲憊和豐富多彩。

在我的新學校我必須學習許多科目如:英語、語文、數學、歷史和其他科目。我必須比以前更早起床我必須熬夜。

但是我認為我的同學們都是很有趣的。他們嘗試了很多方法讓我們快樂不覺得高中的生活太無聊了。有時我和男孩打籃球和踢足球。一些男孩叫我“女超人”。

我也能取得好成績。我想我必須努力學習并取得好成績我做主。我做的很好努力學習所有的功課。我媽媽常說的那樣我有一點改變當我去高中。我想是的。

篇2

一、亮出標題

“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題目。”亮麗的題目就是文章美麗的眼睛,準確、簡明、醒目、新穎,能引人注目,發人深省,并給人以深深的啟迪。

巧擬標題的方法有:

1. 增補法。如以“橋”為話題,可擬題為《搭建心橋》《贊橋》《橋,溝通的彩虹》《我愛故鄉的古橋》等。這些標題擬法簡單,又能使話題由大變小,且行文方便。

2. 修辭法。如(1)比喻,如《別拿常識不當干糧》。(2)引用,如引用詩句,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題,可擬題為《橫看成嶺側成峰》;也可引用歌詞,以“理想”為話題,可擬題為《我的未來不是夢》;還可引用電影名,以“常識”為話題,可擬題為《常識,想說愛你不容易》。(3)頂真,如《讀書樂,樂讀書》《活讀書,讀書活》。(4)比擬,《“誠信”漂流記》,此外借代、對偶、雙關、反復、比擬等修辭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修辭的運用能使標題簡明,富有文采,方便實用。

實踐證明,題好能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考試作文,讓評卷老師留下美好印象,學生將受益良多。

二、亮出開頭

開頭是文章的臉面,萬事開頭難,正因為它難且重要,才有值得我們去為之琢磨的價值。

巧寫開頭的方法有:

1. 開門見山法。例如:“寬容,是一種坦蕩,可以無私無畏,無拘無束,無塵無染。寬容,是一種豁達,是比海洋和天空更為博大的胸襟,是寬廣和寬厚的疊加,延續和升華。寬容有度,寬容無價,寬以待人,這是人生處世的基本法則。”此例開門見山,落筆扣題,點明主旨,總領全篇。

2. 借助情景法。你可以與剛剛萌芽的嫩草一起,觸摸初春的心跳;與匆匆飛過的流螢一起,聆聽仲夏的韻律;與默默佇立的風林一起,回味晚秋的色彩;與靜靜飄落的雪花一起,看護冬日的蘊藏。四季讓你的生活變得充實。(《觸摸四季》的開頭)

此外,巧寫作文開頭還可用設問吸引、抒情鋪排、巧用寓言故事等方法,同時應注意因人而異,因文而異。

三、亮出結尾

精妙的結尾,能使文章整體結構更加嚴謹自然、完整統一,使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鮮明,能夠增添文章的藝術魅力。結尾有法而無定法,要根據文章整體的謀篇布局來采用適宜的方法,文章結尾才能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巧寫結尾的方法有:

1. 照應式結尾。結尾照應文題,或照應開頭,前后呼應,結構圓合。如高考佳作《傳遞,奏響生命的協奏曲》便是結尾照應開頭的寫法:開頭是“傳遞,奏響生命的協奏曲,演繹出人生的繽紛色彩,描繪出歷史的絢麗多姿”,結尾是“傳遞,歷史因你更精彩,社會因你更絢麗!傳遞,奏響生命的協奏曲”,首尾呼應,形成結構上的對稱美,顯得結構整齊完整,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

2. 號召式結尾。如高考佳作《雕琢心中的天使》的結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們不丟失心中那“愛”,時時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讓我們都成為“天使”吧!結尾簡潔有力,一語中的,令人振奮,讓人鼓舞。

3. 點睛式結尾。如高考佳作《根的故事》的結尾,“聽著同伴的話,我的鼻子有點酸!是啊!我雖辛苦,有時甚至弄得‘頭破血流’,這又怎么樣呢?能給世人以幫助,有何樂而不為呢?辛苦一人,造福他人,值!”文章篇末點題,干脆利落,結構完整。

寫好作文結尾的方法有很多。如:自然式結尾、歸納式結尾、感悟式結尾、詩情畫意式結尾等等。考生要根據文章體裁、內容、風格等方面的需要靈活地安排,切忌草草收束、虎頭蛇尾,也不宜畫蛇添足、拖泥帶水。

篇3

簡而言之,準、實、新是作文命題的基本要求,但唯其“新”最為難得。請看下面幾組命題,基本代表了當前創新命題的潮流,值得效仿。

一、比擬式命題:其特點是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格,讓命題形象生動。

如:《寫給南河》《讀父親》《站在十幾歲的尾巴上》《站在天堂的門口》《解救足球》《初三變奏曲》《鍋碗瓢盆交響曲》《理解是路 愛是橋》《讓快樂多一條腿》《如果阻礙是把椅子》《丟掉拐杖》《誰拿走了我們的翅膀》《我心如雪》《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

二、組合式命題:其特點是將文中有關聯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命題,讓命題富有詩意。

如:《圓?方?人》《男孩?女孩》《竹?老師》《籬笆?女人?狗》《昨天?今天?明天》《點?線?面》《籃球,老師》。

三、引用式命題:其特點是借用歌名、影視名或引用古詩文名句,直接或改用流行歌名或電影電視名作標題,讓命題具有親和力。

如:《我的未來不是夢》《都是紙條惹的禍》《高一女生初體驗》《十六歲的花季》《雨中即景》《別說我的眼淚你無所謂》《同桌的她》《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幸福快車》《將友誼進行到底》《心星點燈》《讓愛做主》。

四、情景式命題:這樣的命題是借用文章中出現的情境或鏡頭,讓命題顯示美的意境。

如:《六月的陽光》《河塘邊的身影》《故鄉的竹林》《榕樹下的故事》《風箏飛起來了》《那一片醉人的綠喲》《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女生傳來的紙條》《攜手夕陽下》。

五、短句式命題:其主要特點是將短語用標點變成短句子,讓標題富有節奏的變化美。

如:《陽光啊,愿你更燦爛些》《你的紙條,我最懂》《媽媽,你在他鄉還好嗎》《黃老師,真怪啊》《明天,我準備好了嗎》《賭碼風,當休矣!》《爭渡!怎渡?》《你快樂,我快樂》《雪天,有這么一個故事》《我心中,你最重》《你的、我的、大家的》。

六、特稱式命題:其特點是運用一些文章中出現的特定稱謂來命題,一般有引號標明,讓命題鮮明、別致。

篇4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圓的認識 互動課堂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新的挑戰,數學課堂應該是“感悟”與“對話”共舞,“激情”與“智慧”共飛。因此,構建互動課堂,學生才會真正動起來。下面以《圓的認識》為例,談談互動課堂構建的幾個主要策略。

一、情境法激發學生動起來

課堂之初的幾分鐘是否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之初,應運用圖片、故事、表演等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圓的認識》的教學,課堂伊始,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小轎車為基點設計問題,組織學生討論:(1)車輪為什么是圓形?(2)你坐在三角形、正方形的車輪的車里,想象一下會是什么感覺?

學生對司空見慣的小轎車感興趣,以此為話題展開,會樂在其中,爭先恐后。再讓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形的?說一說為什么要制作成圓形?想一想平時作文里描寫一個小同學的外貌時,習慣用“圓圓的臉”,為什么沒有用“長長的臉”、“方方的臉”、“正方形的臉”?

學生熟悉的話題和情境,有利于調動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

二、注重自學指導,促使學生動起來

1.自主作圖,小組合作。

《圓的認識》的教學,常規是教師告訴學生什么是圓、圓的尺規作圖法、圓的半徑、直徑的概念、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等。這樣教學,學生一直處于信息的“接收”狀態,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知道為什么,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怎么樣。新課程標準注重知識的構建過程。因此,巧妙設計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投入新知識探討。如以問題“你能想辦法畫個圓嗎”引發學生學習欲望,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試著作圖,培養其創新能力。

2.自主閱讀教材,從中感悟。

在學生畫圓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關于半徑、直徑、圓心的描述,并在重要地方或者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地方做上記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自讀教材的基礎上,利用自學所得,完善作圖,是自主學習的高級階段,將知識與運用完美結合的具體表現。如閱讀教材,了解圓心、半徑、直徑等后,讓學生在剛畫好的“圓”中,標注出圓心O、半徑r和直徑R,再在作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感悟什么是圓心、什么是半徑、什么是直徑,進一步探討( )決定了圓的位置,( )決定了圓的大小。

三、合作探究,學生動起來

合作探究包含合作和探究兩個層面,合作學習、創新體驗、勇于探究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數學教學因其思維性強、邏輯嚴謹等特點,使學生對數學畏懼有加,感到學起來力不從心。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相互補充、互相借鑒。

如《圓的認識》的教學,在學生明確了圓心、半徑、直徑等基本知識之后,以問題的形式設計探究任務,利于學生合作,明確怎樣合作、探究什么:

(1)我來折一折:把圓沿著直徑折一折,我發現?搖 ?搖;

(2)我來畫一畫:在一張紙上,用尺規作圖,畫出一個圓,說出你作圖的方法;你能在一個圓內畫出?搖 ?搖條半徑??搖 ?搖條直徑?

(3)我來量一量:量量你畫的半徑和直徑,看看它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4)一起議一議:在這個圓里,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議一議等活動,學生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開展競賽活動,促其動起來

競賽性游戲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如學生了解了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我說你猜活動,如一個學生說出半徑2cm,其他學生快速說出直徑4cm,這樣學生在快速反應中對半徑r和直徑R的關系R=2r有了直觀了解。

也可以開展競賽性活動:給學生10s的時間,讓學生在已知圓內畫半徑和直徑,看看誰畫的半徑多、誰畫的直徑多,再量一量所有半徑的長度,所畫直徑的長度,再仔細比較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也可以開展“慧眼金睛”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快速判斷以下的說法是否正確:(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2)半徑是連接圓心與圓上的直線。(3)等圓的半徑都相等。(4)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

五、開展趣味性活動,促使學生樂于參與

數學教學如果按傳統教學方法,可謂枯燥和乏味。而通過趣味性活動,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尤其課堂教學鞏固階段,學生身心疲憊,如果以練習、題海的方式進行,難免枯燥乏味。如在《圓的認識》的教學中,開展“腦筋樂園”活動,會給課堂增添亮點。例如:(1)學校田徑運動會即將舉行,你有辦法幫學校在操場上畫一個半徑為10m的圓嗎?(2)畫出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圓,組合出一幅美麗的圖畫。(3)老師有兩張分別是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卡片,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10cm,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14cm和9cm,你能幫老師分別剪出最大的圓形卡片嗎?

“實踐性”活動的開展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發散思維的時間,體現“學中做”、“做中學”。

互動課堂關鍵是“動”,包括教師的“動”,主要體現教學方法的創新,任務的設計、問題的提出、活動的安排;核心是學生的“動”,在各種任務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中,讓課堂彰顯生命的活力、充滿生命的氣息。

參考文獻:

[1]侯義昌.新課程背景下對構建小學數學互動課堂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29).

篇5

【關鍵詞】:積累材料 明確審題

注意選材 作文評改

一、讓學生做好積累,掌握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話不假,學生腦中如果沒有好的素材,寫作文就像擠牙膏一樣,皺著眉頭,想一句寫一句,寫出來的文章不是前言不搭后語,顯得笨拙,就是思路不清晰。那么怎樣才能做好積累呢?我想應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兩點:

(一)注意觀察,尋找生活積累

如果我們做一個有心人的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語文。如果說作文是朵花,那么,它是盛開在生活的土壤之上的花。只有盡可能地充實自己的生活,才會文思泉涌。如參加研究性學習,小記者活動,盡可能多讀書讀報,有選擇地收看電視節目,增加閱歷和人生體驗,都能夠自己的寫作積累好的素材。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若對生活進行感悟,那么也將有不小的收獲。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現美的眼睛;社會現象、自然生態,大都蘊含著一種哲理,一種思想。看到流水,就想到時間一去不復返。看到飄落的花瓣,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到螞蟻運食,就想到"團結的意義"等等。要及時定格對生活的感悟,并把這些感悟隨時記下來,這樣也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筆和一本草簿,把你的所見所聞所感及時記下來"。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生活中的美。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從實際出發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二)積累好的詩句、名言、名人事例,為文章增添色彩

我在自己的學生習作中,發現許多習作語言干癟、口語化太濃,這些都是不注重語言積累的表現。而也有些學生能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幾句詩,在議論文中恰到好處運用名人事例,就能給讀者留下不一般的味道。如有個學生在寫《感悟母愛》時,結尾運用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僅起到了點題的作用,還為文章增添了色彩。有個學生在寫《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中,運用"大漠孤煙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詩句,讓人感到文章的詩情畫意。學生寫《我家的財富》開頭用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開門見山突出了中心,還增強文采美文化含量更具啟發性。寫《失敗與成功》,個別學生運用林肯一生中失敗的例子,為文章的觀點增添了說服力。這些都是學生平時做好積累得到的結果。

二、精心選擇,使文章變得更加豐滿

(一)選材要著眼于新意

選材新而立意深,著眼于新鮮材料,對深化中心效果明顯。可是,有的同學選材,老是步人后塵,把別人寫了又寫的陳舊材料拿來寫。比如給別人讓座,幫人家推車,把拾到的錢包還給失主,扶盲人過馬路,為同學補課等等。試想這種材料怎么會給人以新的感受?

(二)選材要挖掘出深度

我們在校園、家庭、社會等現實生活中,會看到聽到許許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樣說來作文素材應該是很多的。有些現象或變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關鍵深究下去,就會發掘出新穎而深刻的材料來。如以"變化"為題,同學們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變,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級等來反映"變化"這就不夠新。一位同學留意了爺爺的煙斗的變化:爺爺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難看的竹斗做成的煙斗,接著換成了漆得烏黑發亮、看上去很有"派頭"的木制煙斗,最后爺爺抽起了"過濾嘴",煙斗"退休"了。這小而平常的煙斗的一系列變化,不正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巨大變化嗎?這就從小處落筆反映大的主題。假如以"水"為話題作文,同學們可聯系《社戲》中"歸航偷豆"、《如夢令》中"爭渡"的野趣;可聯系《聽潮》中的海水、《小石潭記》中潭水……由"南水北調" "三峽工程",可見水之作用重大;"水乃萬物之源",可見水之重要;"保護母親河",可見水污染之嚴重。生活如海洋,既有風平浪靜又有波瀾壯闊;人生似長河,九曲盤旋而始終向前……由"一滴水與大海"的關系想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由"治水要善疏"聯想到"治人要善導",等等,這樣可以拓寬寫作的思路,就會有獨特的亮點,如此選材那就深刻多了。

(三)作文選材有所創新

學生作文往往是守舊有余,創新不足。古人說過:"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學生寫起作文來一般都是平鋪直敘,一竿子打到底,毫無曲折離奇可言,讀起來也就平淡無奇,索然寡味。要使文章言之有序而又不落俗套,可以用特別的方式。有些作文題,從字面上分析,從正面思考,恐怕絞盡腦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從何下手。但是如果運用逆向審題,穿透字面上的障礙,從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確寫作的范圍和對象,瞬間就能把題審好。比如寫《靜靜的夜晚》這篇作文,如果從題目字面上理解,從正面思考,是很難下筆的。夜晚靜靜的,萬籟俱寂,有什么好寫的呢?但是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如果能運用逆向審題,眼前立即就會變得明亮起來,就會出現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實,《靜靜的夜晚》這個題目要求寫的是在靜靜的夜晚發生的不平靜的事情。靜靜的夜晚,大地萬籟俱寂,但是老師在燈下備課,種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長,樹葉在沙沙作響,河水在嘩嘩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動,邊防戰士在站崗放哨,公安人員正整裝待發,黨政領導在籌劃方略,一個個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維的閘門一經打開,就覺得有寫不完的材料。

三、改變作文評改方法,實現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

學生可以通過自我診斷、共賞共評,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使寫作能力不斷提高。

(一)自評自改

葉圣陶說:"文章寫好之后,最好是念一兩遍 ……要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呂淑湘也指出:"歸納一句話,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那么在學生寫好作文后,教師不能急于收,應讓他們自己反復朗讀,發現自己的錯誤,反復修改,直到自己比較滿意。比如寫《難忘的一件事》《我的同桌》等,修改時從遣詞造句、表意、句子的連貫、語句的生動等方面著手。通過學生自己改作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增強寫作的自控意識,鞏固謀篇布置、遣詞造句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

(二)互評互改

互評互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相互了解與合作,共同提高寫作、評判與鑒賞水平。然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能袖手旁觀,應作為學生互評互改的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評判者。

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寫文章,作文教學又是個非常艱辛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應不畏艱辛,開拓前進,使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呈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 葉圣陶《作文論》

[3] 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4] 李建芹 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實踐策略 成功(教育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