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親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8 08:09: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感恩母親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感恩母親的詩歌

篇1

感恩母親詩歌朗誦稿范文1如果春風給過我的溫柔

我無以回報

如果陽光給過我的暖意

我無法回饋

那么母親

您給我的一切

我該如何去報答您呢

是那最彌足珍貴的生命

同時是包圍了此生的濃濃愛意

以及夕陽下您等待的背影

在我坎坷和風光背后

是您多少關注的目光

我所得到的一切

無不是您給予的

我走出的每一步

無不是您的付出

此生親愛的母親

我愿我用自己的愛回報您的愛

我愿我用自己的努力報答您的付出

明天

當一個黎明到來

當我邁出自己新的一步

我知道

縱使我沒有回頭

您的目光和慈愛

將伴隨我生命的

每一天每一秒

母愛

兒時

母愛

是一只溫柔的手掌

打在身上

關懷在心上

成長中

母愛

是一只粗糙的手掌

撫在臉上

疼痛在心上

現在啊

母愛

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掌

遮在天上

牽掛在心上

感恩母親的詩歌朗誦稿范文2潺潺流水晶瑩透亮

岸邊綠樹映在水中

我同初夏一同降臨

母親在自己的光榮中半含著羞澀

仁愛的目光像草葉上的露珠一般輕柔

我有著水仙般的明眸

玫瑰花似的臉頰

罌粟花樣的小嘴

還有長大后如同夜色一樣黑的長發

母親

是你虔誠的祈禱

獎賞給我成為美的化身

你將生命與我連在一起

抽打在孩子身上的風也撕裂著母親的心

我們都是漂浮在世界的流水之中的

我們的生命將要被分開

我一口氣飲下你帶給我的愛

在不舍的目光中只身踏入新的人生

你用一顆慈愛的心

播種著幸福的希翼

卻用回憶的鐮刀

收割著思念的靈魂

樹葉窸窣,小溪淙淙

在這屬于你的節日

我決定歸來獻唱這首小詩

動聽的旋律漂浮穿越天空

天使們都倚身出來靜靜聆聽

母親,我親愛的母親

你一定聽出了我愛你的心意

感恩母親的詩歌朗誦稿范文3母親是本厚重的書,足夠一生去品讀!

手把針線仔細牽,

春衫猶恐漏風寒。

辛勤恨不生雙翼,

剪盡青燈望眼憐。

人們常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

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我不知道攢了多少次回眸

才換得與您的這份母女深情

母親啊您以博大的愛,給了我生命

四十幾年的生命歷程中

我一直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解讀著您

您質樸豐厚的內涵

值得我一生去領悟和欣賞

母親啊,是您的愛伴隨著我成長

您那滄桑的背影,經歷了多少夕暮煙雨

您那布滿皺紋的臉龐,鐫刻近一個世紀的滄桑

您那深邃的目光,讀遍了人間的雨雪風霜

那長滿老繭的雙手,曾編織過多少的希望

那滿頭的青絲呀,歲月已將她染成了白霜

風吹來了蒼老的歲月,那是在訴說流去的時光

您那堅強的步履,曾經翻過了多少坎坷的山梁

夢,溢出的那快版圖,仍放射著耀眼的光芒

品讀母親,那彎曲的脊梁上

背負過多少痛苦和憂傷

品讀母親,悠悠的歲月

承載著你一生的夢想

篇2

我想起不久前評估驗收省示范家長學校到了魏斌家鄉,飽覽了那里的青山綠水和魏源故居文化,聽著孫兒的朗誦,好像看到一位陽光少年懷著夢想在陽光下的山路上跋涉攀登。于是,我接過孫兒手中的書,滿懷興趣讀著。啊,這是陽光少年的跋涉之歌,這是獻給親人獻給老師的感恩之歌,這是情真意切質樸無華的生活之歌。這使我想起歌德的話:“不要說現實生活沒有詩意。詩人的本領,正在于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夠從慣見的平凡的事物中見出引人入勝的一個側面。必須由現實生活提供做詩的動機,這就是要表現的要點,也是詩的核心。”魏斌這部詩集,正如歌德說的,是他少年時期的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提供做詩的動機,從慣見的平凡事物中發現詩,并予以智慧的藝術的表現,于是有了真詩。

在我眼前,生動著一個滿懷抱負的陽光少年。他高歌明天走進云中,詩歌是他的隨從;他告誡自己,追趕的腳步不能因為回顧而停止,不怕太陽不怕風雨,去尋找遠方的風景;他每一種記憶的腳步都在小路上敲響著童年的夢,領著時光追趕太陽;他讓詩歌從心靈深處升起,又站在詩歌的頭上,放牧自己的思緒;他向遠方走去,帶著童年的夢想,乘著陽光的翅膀飛翔。他在《望云山》這首詩中做了更加具體生動的表達:“我踩著頑固的石頭向上攀登/把十六歲的脆弱/一古腦兒卸在身后”,“輕輕的山風輕輕地吹動我的頭發/輕輕的煙雨輕輕地打濕我的衣裳/走過那幾十里山路/我終于站在望云山的頭頂了/我站在這片土地上最高的地方/放聲大笑”,“下山的時候/我對望云山說/我還要去走更崎嶇的山路/還要去爬更高的山”。這是一位多么堅強、多么執著、多么陽光的美好少年啊。

在我眼前,生動著一個滿懷感恩的陽光少年。他感恩父母和奶奶外婆。他深深地感激想把所有的寒冷都帶走、把所有的溫暖都留下的奶奶;他深深地感激不再用細瘦粗糙的雙手給他做清淡的野菜湯、不再以沙啞的喉嚨為他歌唱的外婆,他在堂屋里外婆黑色的棺材旁遺像前,讓十三歲的淚水,以鞠躬的姿勢,流淌到內心深處;他深深地感激父親這個辛勤的農人,揮舞著鐵鋤,把中華傳統植入他心靈的深處。而在《母親》中,他無限深情地歌唱著:“總是想起童年的日子/想起母親在煤油燈下納鞋底的動作/在故鄉的那一方水土上/因為貧窮才盛產希望/在童年那綴滿補丁的日子里/母親總是用樸素的傳統/縫合我心靈的創傷”,“是母親/用青春的乳汁哺育我長大/用純凈的童謠營養我的思想/使我在風雨圍攻之下,也能傲視四方/使我在別人的微笑中,能夠更加激昂地歌唱”。他感恩親人的同時,真情感謝地理老師、物理老師、英語老師、歷史老師、語文老師,感謝他們“把宇宙所有的奧秘/輕揉在黑板的胸襟里/讓我們的希望/一頁一頁地翻動”,“他把自己的一切分解/把所有的熱量傳遞給我們”,“把中華祖傳的文字精神/播種在我們年輕的心上”。這種感激之情,結晶為最美的詩行:“老師,是我們永恒的太陽?!?/p>

讀著魏斌這些情真意切質樸無華的詩,我更加懂得美國詩人惠特曼在《草葉集》序言中指出的:“藝術的藝術,表達的光輝和文字的光彩,都在于質樸”,“我決不多費唇舌,我決不在我寫作中使典雅、效果和新奇成為我和別人的簾幕”。我曾讀過的有的青年詩人的詩,恰恰是用一道晦澀的、故作高深的簾幕把作者和讀者隔開,使讀者讀了詩后百思不得其解,猜不出詩人企圖告訴讀者一點什么,或傳遞一點什么感受。我認為,讀者會拒絕這樣的詩,老百姓會厭惡這樣的詩,歷史會拋棄這樣的詩。令人欣慰的是,魏斌的詩在表現形式上具備了詩最寶貴的特質――質樸。

篇3

感恩母親

感恩母親,感謝她賜予了我生命.感恩母親,感謝她對我的教育.感謝母親,感謝她的善解人意.

就在這次,我的語文成績只考了70多分,這對我這個一向成績挺好的學生來講,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回到家,我哭倒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卻柔情的對我說:"沒事!孩子,做不了一個偉大的人,可以做 一個快樂的人,但至少要像小草一樣,可以為人們奉獻綠色,提供氧氣.人生的道路上還會有很多次失敗發生,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承受不了,這一次沒考好說明你沒有努力,平時要多努力才行.感恩母親,感謝好的柔情.一次,我在和小伙伴一起玩沙子,不小心被沙子里面那無情的玻璃割破的雙手.我哭著跑回家,母親心疼地看著我,一邊給我擦藥,一邊為我唱歌,讓我忘記了痛苦.

感恩母親,她只是一位平平凡凡的干部,卻能說跟一般母親說不出的話語,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一位同學的墨水,盡管我不停地向這位同學道歉,但他還是欺負了我.放學了,我傷心地對母親說了這件事.母親對我說:"你怎么不和他打一架呢?"我說:"才是老師不讓打架."母親說:"打架有時是一件壞事,但有時卻是一件好事情."這次別人打了你,如果你也打了她,她就會把你當做一個不好欺負的人,不敢再欺負你了.就像一個小男孩被開水燙傷過,就會對水特別小心一樣.如果你打過了她,不僅是一種武力上的征服.我聽了后,想想很有道理.

感恩我那心胸寬大的母親!您像一首甜美的詩歌,時刻吹指著我的心;你是大海,我是海中的小魚,歡快地游來游去.您是藍天,我是小鳥,在您的懷抱里飛來飛去.您是陽光,我是小草,感謝,您賦予我的生機.

篇4

《名作欣賞·中旬刊》于2013年第9期和2014年第10期的“師生論道”欄目曾刊登了寧波大學夕卜語學院錢志富副教授和他的學生共同完成的詩評文章,獲得較為廣泛的好評,《山東詩人》以及相關網站等進行了全文轉載,在詩歌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本期刊出的四篇文章是由寧波大學外語學院2012級本科生鄭秀蘭在錢志富老師指導下一人完成的,而且賞評對象詩人周蒼林的四首作品也是鄭秀蘭依據自己的眼光選的.應該說,所選作品是達到了一定的水準的,而詩人周蒼林的詩在中國當今詩壇也是有一定成績和影響的.他也是中國新詩的佼佼者。

——牛殿慶(寧波城市學院教授)

鄭秀蘭[寧波大學, 浙江寧波315211]

借你的地開耕、播種/收獲春華秋實的生活/借你的地修房造屋/遠離風雨、繁衍子孫/借你的地笑傲江湖/浪跡天涯、追逐夢想/借你的地走了不少路/看了不少景、拿了不少物

只是,借你的地走南闖北/從沒有走出你的掌心/借你的地搬東搬西/從沒有搬出你的視野/原來,我只是你在塵世中/聘請的一個搬運工/借你的地/搬你的物/搬進搬出/我的手上都是空/最后,我把借你的地/一寸不少、連本帶息還給你/大地,你還倒欠我一條命

于人類而言,土地是母親;對國家而言,土地是尊嚴;對農民而言,土地是希望;對詩人而言,土地是生命中不能釋懷的體悟和眷念。詩人們對大地詠嘆的詩歌不計其數,其中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有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親》:“地球,我的母親!我過去、現在、未來,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樣才能夠報答你的深恩?”據郭沫若自己回憶,這首詩是這樣寫成的:1919年12月末的一天,當時留學日本的郭沫若趁著放假去圖書館看書。突然,一陣詩意襲來,他急忙跑到圖書館后面僻靜的石子路上,脫下鞋子,赤著雙腳踱來踱去,然后又倒在路上與“地球母親”親昵。在這種迷狂狀態中,《地球,我的母親》誕生了。詩中,詩人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地球,我的母親”。不知周蒼林這首《大地,你還倒欠我一條命》是在什么樣的靈感驅動下、什么樣的環境醞釀下寫成的,想必也和郭沫若一樣,是在對土地的極度狂熱下所作的。但對比兩首詩的情感基調,郭沫若的詩更加慷慨激昂,周蒼林的詩則基調平緩,更多的是一種深深的思考。

全詩一共兩節。第一節寫借大地母親之軀,在上面開展一些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敖枘愕牡亻_耕、播種……借你的地修房造屋”,這是在大地上的物質活動,大地給我們提供了春華秋實的生活,躲避風雨、繁衍子孫的住所,大地總是竭盡所能為我們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我們穿的衣,是大地的頭發;我們飲的水,是大地的乳汁;我們住的房,是大地的骨頭;我們走的路,是大地的皮膚?!敖枘愕牡匦Π两僳E天涯、追逐夢想/借你的地走了不少路/看了不少景、拿了不少物”,這是在大地母親上的精神活動,人類光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行得便還不夠,人類還得有更高的追求,我們還得旅行,追夢,增加閱歷,陶冶情操,大地母親又為我們提供了詩意的棲居場所。這一節的特點在于運用多種寫作手法,如反復、排比等,收到了條理分明的效果。平鋪直敘,全詩豐富的想象和飽滿的情緒均組織在一個層次井然的結構之中,行文有節奏感,朗朗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不僅增強了詩歌的表達效果和氣勢,而且還深化了詩歌的主題。

第二節寫無論我們用的物質有多少和進行的精神活動有多遠,我們始終都走不出大地母親寬廣的懷抱。“借你的地走南闖北/從沒有走出你的掌心/借你的地搬東搬西/從沒搬出你的視野”。我們在大地上縱橫馳騁,大地母親只是敞開懷抱笑而不語,就像游子不論走多久多遠,永遠跳不出母親那眺望的眼和牽掛心。然后作者明白,“原來,我只是你在塵世中/聘請的一個搬運工/借你的地/搬你的物/搬進搬出”。而詩人最后發現,“我的手上都是空/最后,我把借你的地/一寸不少、連本帶息還給你/大地,你還倒欠我一條命”。人老了,沒有精力春耕秋收,也沒有精力遠赴他鄉追逐夢想,把一切都還給大地,最后壽終正寢入土為安,把身體也還給了大地。詩最后一句“大地,你還倒欠我一條命”,點睛之筆,照應標題,語言平實,但卻意蘊深長,有這樣無私奉獻的大地母親,誰不想重新再活一次呢?

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先生說:“我以為,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個詩人的文化自覺就尤為重要。無論他是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還是面對他的靈魂和內心世界,真誠和誠實,正直而富有良知仍然是今天詩人所應該具備的條件和要求。”周蒼林就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詩句譜寫出強烈的節奏。詩歌具有一種優美流暢的節奏,表達了詩人來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在字里行間,我們沒有感到一絲被號召的力量,而完全是蕩漾在抒情之中。詩人用第一人稱“我”在和地球母親對話,這就是本詩的一大特點,它擺脫了那些象征性的號召語句,以平靜的語氣扣人心弦?!拔摇辈粏螁沃缸髡咦约?,而是泛指全人類。作者以巧妙的手法讓我們自然地覺悟起來,比那些號召性的文字作用更大。作為人類,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感恩不報答大地母親呢?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受到了寧波大學外語學院錢志富副教授的指導)

篇5

山,沒有母親的愛高;海,沒有母親的愛深;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云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我們在母親的目光中長大,在母親的呵護中成長,如今我們成人了,要用愛和希望來回饋母愛。五月,因為有母親節而溫暖,校園里處處溫情。校團委學生會,機電工程學院分團委,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分團委,經濟管理學院分團委以及春天之約大學生服務團隊均組織了相關活動。

5月9日下午,經濟管理學院率先舉行了名為“學會感恩,與愛同行”的文藝表演。同學們用精彩的舞蹈和優美的歌聲表達了對母親的愛。5月10日早,精彩又一輪上演。校團委學生會舉辦了“萱草的天空”為主題的活動。共有15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在校團委副書記白駿宣讀母親節活動倡議書后,每個同學都佩戴“母親結”用手語表達《感恩的心》。隨后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同學們集體給自己的母親發送信息表達祝福。最后組織者給每位同學發放氫氣球和卡片,同學們將寫有自己對母親祝福的卡片貼在氣球上,并在廣場上一起放飛,那滿天五彩繽紛的氣球將每位游子的思念帶回了家,頓時全場氣氛達到了火爆。為使本次活動走出校園,中午團委學生會攜手春天之約大學生服務團隊共同走出校門,將母親節的祝福送入社區。同學們在自己精心制作的卡片上寫下對社區母親們的祝福,將貼有這些寄語的氣球送給她們。一句句問候,暖得天下為人母之心:一絲絲溫情,喜表校園做子女之意。老有所依,終有所養,這些特別的“兒女”讓社區的母親們感受了一份別樣的溫馨與關懷。

經歷了5月10日中午的忙碌后一切將歸于平靜??墒?,就在下午4點30分信控學院在校文化廣場,舉行了名為“媽媽,我想對您說”的詩歌朗誦會。同學自愿朗誦詩歌,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還邀請了教務科孫老師參加活動,她以母親的身份對學生提出了期望,并感謝我們對母親的愛,還有兩位小朋友主動要求為媽媽獻歌,為媽媽祝福,活動最后同學們將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紙上,疊成紙鶴,拼成“媽媽,我愛您”的字樣,一千紙鶴能許的美麗的愿望,就是祝媽媽一生平安。晚上機電工程學院在二教報告廳舉辦了母親節晚會,通過相聲小品等方式進一步表達了對母親的愛。至此化工學院母親節活動圓滿落幕。

五月的初夏,母親節。我可以用一顆紅豆換一整個世界,也一定要用我的祝福換母親一個微笑.....

篇6

巴?拉哈巴蘇榮,男,蒙古國當代詩人,1945年11月25日出生于蒙古國中央省溫株勒蘇木。1962 年開始寫作,詩歌處女作為《秋月》。1974 ―1977年間在莫斯科電影藝術學院編劇班學習。1989 年榮獲蒙古國作家協會獎。1989 ― 1992年間為蒙古國作協主席。1992 ― 1996年在蒙古國大呼拉爾任議員。1996年開始任蒙古國木偶劇院院長、藝術編導。1990年榮獲蒙古國國家功勛獎。1992年榮獲美國國際大學博士學位。1997年榮獲“蒙古國文化杰出功勛獎”。2003年榮獲“蒙古國人民作家”稱號。2007年世界詩歌大會上獲得了世界文學與文化協會頒發的“杰出詩人”獎。1985至1992年間,多次參加蒙古國每年一度的《水晶杯》詩歌大賽,奪冠三回。

作品有《巴?拉哈巴蘇榮抒情詩選》等 7本詩集、歌劇作品 6 部、電影作品 5 部、兒童劇作品 36 部、舞劇作品 5 部、 40 余首歌詞。他的作品富有詩的動感、哲理的質感,語句、修辭極為考究。他的詩歌被譯為多國多種文字, 在俄羅斯、保加利亞、荷蘭、美國、日本、意大利、中國、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廣為流傳。

下面推介的詩歌表現了詩人對生命的哲思與禮贊、對愛情的理解與謳歌、對真理的思索與追求、對母愛的感恩與傳頌,是他詩歌的代表性經典之作。

媽媽臨產的中

百花花瓣飄然落地

我降生的啼哭中

千種花蕾欣然綻放。

世界不曾因我的降生

增添分量

而我無疑是一個加數

我是

天與地的孩子

回憶與明天的鏈條

歌聲與淚水的河床

生死間的存在

光和影的整體

磨盡自己

終歸鋒利對方的

青色磨刀石的碎塊

我是

原地循環的晝夜

圍繞太陽旋轉的

大地君主

懷抱我而裂開的大地傷口

被太陽金絲縫合的時候

我是減數。

1979年

紅顏

你降臨的聲音驚動山梁的

那日晨陽

消融在你的臉頰

我的紅顏佳人

太陽是否從你的左臉升起

輾轉到你的右臉降落

你的那安詳的眼神實在迷人

長長的睫毛猶如美麗的黑斑蝴蝶

在罪惡的牙齒未及的蘋果上忽閃。

每當凝視你的臉

眼睛會升溫。

每當遠離你

夢里都是你。

你緋紅的臉頰真美麗

被我內心飛出的歌聲

陶醉的褐斑小鹿

已迷失在心靈的濃霧中。

你已擁有相攜一生的伴侶

不能在你臉頰的紅韻中

不能與相伴人生又如何!

即使在世事蒼茫中擦肩而過

即使此生不再相遇

只要能在夢中相見就足矣!

1980 年

安魂曲

――獻給慈母

我采集了鮮花

想鋪在

您雪白的腳踝下

我從使您心情舒暢的綠野上

賜萬物以清爽的云影下

我不在時也能聽到我歌聲的

縱情流淌的河水邊

采集了鮮花。

我流著淚

采集了花朵

采集了悲戚之淚水

滴落的

每一朵花。

想要給您鋪開鮮花

莫說一個夏季的花朵啊

一個世紀的花朵也不夠。

我美麗的額吉啊

鬢角還無一絲白發的母親!

我哭您

消逝在

塵世的真與永恒的

夜晚之間。

我哭您

消失在

星星飛逝的

死亡風暴中。

我欣慰

您融入了千萬種植物的根

迎著朝陽生長。

我欣慰

您化作靜靜的黎明纖塵不染的啟明星

閃爍在所有起始的之前。

額吉啊

您是訣別的化石之音

您是冷凝的乳汁之熱

額吉啊

篇7

感恩節到了

讓我們

馬上開始

感恩吧

從大腦里掏出了名字

從眼睛里掏出了淚滴

把死去的人

從墳墓里

掏出來了

身旁的人推到遠近得當的位置

噢,我們

氣沉丹田

感恩的意念走遍全身

舌抵上腭、吐字如蘭、字正腔圓地

說出了

懷念、悲戚和那時歡樂

誰也沒有提及

那圍成一圈的

沉默的人群

誰在感恩節次日的清晨醒來

又將那遺忘的名字一一掏出?

可愛的先知,他其實

并不知道

我們本來也已決定

在明年的感恩節

感恩父母的詩歌

我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長大

我們滋潤著人間的真情成長

多少次帶著幸福的感覺進入夢鄉

多少回含著感動的淚花暢想未來

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雖然它已遠去,但一顆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駐心間。

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懷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學會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

學會感激——感激我的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無窮的知識

學會感激——感激我的朋友,因為他們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力量

學會感激——感激我周圍的一切,因為他們給了我和諧健康的成長空間

不要忘記說聲——“謝謝”

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你最想感謝誰,就把感激的話寫在感恩卡上。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

有一聲呼喚最動聽

有一個人最要感謝

有一個人最應感恩

它就是——“媽媽”

他*的皺紋深了,她把美麗的青春給了我

他*的手粗了,她把溫暖的陽光給了我

他*的腰彎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給了我

他*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

面對媽媽深沉的感情

聆聽媽媽殷切的心愿

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應該學會感激

但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接受這種關愛,并且認為是理所當然。

漸漸忘記了感動,忘了說聲謝謝。

他*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請欣賞小品《一袋餃子》

一袋餃子是微不足道的,但他*的愛卻是感人肺腑的。

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憂慮地成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主持人甲:如果說母愛是船,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

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

拿什么來感謝你,我的父母!

父母的愛說不完、道不盡,

所有的恩情我們銘記于心。

感恩節詩歌:我感謝……

感謝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練了我的心志;

感謝欺騙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的見識;

感謝遺棄我的人,因為他教導了我應自立;

感謝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能力;

感謝斥責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的智慧;

感謝藐視我的人,因為他覺醒了我的自尊;

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和無私的愛;

感謝老師給了我知識和看世界的眼睛;

感謝朋友給了我友誼和支持;

感謝完美給了我信任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感謝鄰家的小女孩給我以純真無邪的笑臉;

感謝周圍所有的人給了我與他人交流勾通時的快樂;

感謝生活所給予我的一切,雖然并不全都是美滿和幸福;

感謝天空,給我提供了一個施展的舞臺

感謝大地,給我無窮的支持與力量;

感謝太陽,給我提供光和熱;

感謝天上所有的星,與我一起迎接每一個黎明和黃昏。

感謝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使我的生命不再孤單;

篇8

【關鍵詞】感恩父母 主題班會 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B-0093-02

一、活動背景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圖報”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曾經為培養中華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可如今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習慣了家人對其的溺愛和嬌生慣養,逐漸形成了“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冷漠的習慣,個別學生還認為父母等對自己的關心、養育是理所當然的。在家嫌棄父母嗦,在校不尊重老師和同學等,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人需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才會充滿愛。因此,本次班會以“感恩父母,愛常相伴”為主題,希望能喚起學生的感恩意識。

二、活動目的

通過“感恩父母,愛常相伴”的主題班會活動,啟迪學生去體會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并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并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理解老師對自己的教育和同學對自己的關心、幫助等,學會做人做事,刻苦學習,以此來回報父母、老師和社會。

三、活動準備

1.召開一次班干部會議,了解學生家庭情況,確定詩歌朗誦的同學。

2.準備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感恩的心》《假如愛有天意》。

3.準備視頻《那一年的我們》《跑出一片天》、采訪家長的VCR。

4.準備詩歌《心懷感恩,愛常相伴》。

5.準備感恩調查問卷。

四、活動過程

活動步驟如下:

(一)環節一:激趣搶答,營造氣氛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從名人詩句著手,調動學生的積累,激起學生感恩的情感,為下面的“親情回顧”做鋪墊。

過渡:請學生搶答下列問題,看誰答得又快又準。請填出名句中缺少的部分:

1.誰言寸草心, 。 ―― 唐?孟郊《游子吟》

2.少年不識雙親意, 。 ―― 日本諺語

3. ,羊知跪乳之恩。 ―― 明代《增廣賢文》

4.投之以桃, 。 ―― 《詩經》

答案:1.報得三春暉 2.養兒方知父母恩 3. 鴉有反哺之義 4.報之以李

班主任小結:

同學們,從上面的題目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詩詞和諺語中有許多銘記感恩的名句,感人至深,叫人難忘,時刻激勵著我們要做一個感恩的人。

(二)環節二:親情回顧

設計說明:在學生了解“感恩”概念的基礎上,把焦點轉移到學生身上。通過對學生熟知父母相關情況的調查,引起下一環節的“親情反思”。

1.走進親情,現場調查。

過渡:感恩的對象有許多,接下來我們首先來了解下大家對父母的感恩情況如何。請大家看大屏幕,并選擇題號回答,7個大題,每個答題由下列問題中的3個小題組成。

問題:

(1)你父親/母親的生日?

(2)你給父親/母親買過或者親手制作過生日禮物嗎?

(3)你幫父親/母親洗過腳嗎?

(4)你父親喜歡吃的菜是?

(5)你母親喜歡的顏色是什么?

(6)你父母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7)你父母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什么?

(8)你工作后最想給父母買什么禮物?

(9)你體諒過父母嗎?舉例說明。

老師點撥:請各位同學如實回答。

過渡(10分鐘):在調查之前,或許很多同學都覺得自己很了解父母,事實是否如此呢?想必很多同學現在心中都已有了自己的答案。同樣的問題,反過來如果被問的是父母,他們對我們的一切記憶肯定都很深刻!不用調查也會知道結果,希望每個同學多了解自己的父母,多理解父母對你的期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更多地說一聲“謝謝”“我愛你們”之類的話語送給自己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2.體驗親情,學生反思。

設計說明: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更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父母無言的愛,從而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促進學生感恩情感的養成。

過渡:這就是不求回報的愛,這就是無怨無悔的愛,它無聲無息卻又溫柔細膩,如此堅定不移,這就是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我們又都做了些什么來回報他們呢?接下來請欣賞視頻。

(1)播放家長們辛勤工作的影像資料(背景音樂《時間都去哪兒了》)。

(2)播放網絡視頻《那一年的我們》:抽煙、喝酒,買名牌……

(3)播放網絡視頻《跑出一片天》:視頻上的父親表達著孩子對自己的不理解,但是自己對孩子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孩子能過得好。

(4)播放剪輯好的本班家長采訪VCR,問題包括:①他(她)在你心目中是個怎樣的孩子;②他(她)做過的讓你最高興的事;③你計算過在他(她)身上的花費嗎;④希望他(她)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

老師:組織學生上臺分享父母最讓自己感動的一件事。

學生:反思自己都給父母做了哪件事并且自我感覺很滿意?

(三)環節三:感悟親情,學會感恩

設計說明:利用音樂獨有的韻律把整個班會推向。

過渡:“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眱号拖褚豢每眯〔荩改傅年P愛就像春天的陽光一樣溫暖著我們,讓我們一起用詩歌來表達對他們的愛。

1.讓6個學生朗誦(提前分配了朗誦部分)詩歌:《學會感恩,有愛相伴》,背景音樂為《假如愛有天意》。

過渡:古人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卑偕菩橄龋⌒㈨樃改甘俏覀冎腥A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歌聲中我們領悟到: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無私的愛,老師辛勤的教誨,同學熱心的幫助。因此,我們要學會心懷感恩,感謝養育我們的父母,感謝教育我們的老師,感謝每一位幫助我們的同學,甚至其他我們不認識的人,善待每一位給我們愛的人。

接下來請全體同學合唱《感恩的心》,用我們最真誠的歌聲來表達我們的感恩之心吧!

2.集體合唱《感恩的心》,學會感恩。

設計說明:讓全班同學唱響《感恩的心》,在濃濃的感恩氛圍中,感悟感恩的重要性。

(四)環節四:感恩在于行動,行動中感恩

設計說明:在學生了解完感恩的含義、擁有感恩的激情之后,老師適當給予指導,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恩行動的達成和習慣的養成。

過渡:今天的班會讓我們懂得了感恩的意義;知道了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智慧!那么,我們該怎樣感恩呢?做好以下的家庭作業,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感恩的習慣。

1.請每個同學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然后密封并給班主任保管,五天后的家長會班主任會交給相應的家長),以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2.每個同學放假在家的時候,每天至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打掃衛生、洗碗、疊被、整理房間、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腳等,化感恩為行動。

3.記住: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6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在母親節和父親節向父母說一聲“謝謝”、“辛苦了”,在教師節時向老師說一聲“祝老師節日快樂!”。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傳遞感恩之情!

4.希望大家見到老師的時候,能主動問好,或者在平常的學習當中能幫助老師分發或者收作業等力所能及的事,以表達對老師的辛勤付出的尊重和回報。

(五)環節五:總結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親愛的同學們,其實感恩并不難,有時候感恩只需要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杯熱水、一次擁抱,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做一個懂得感激與回報的人,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謝每一位曾經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感激我們的社會。心懷感恩,愛常相伴,路才能走得更開心,更順暢!

五、活動反思

本主題班會主要是借助情感的喚醒力量,來幫助學生培養感恩的習慣。

優點大致如下:

1.運用朋輩的心理來輔導。在“分享父母對自己做的感動的一件事”環節中,通過成長經歷相似、年齡相仿的同伴的分享,可以把他們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易產生一種共鳴的效果。

2.音樂心理調適。選取《時間都去哪兒了》《感恩的心》等廣泛傳唱的經典歌曲來當成各個環節的背景音樂,可以創造相應的情感體驗和氛圍,更好地豐富人的情感,創造心理共鳴的環境,進而產生更深刻的感悟,“歌詞”無處不透露著生命和生活的正能量。

3.通過詩歌的閱讀,讓他們在獨特的韻律中,享受著詩歌的美,領悟其中的含義,觸動他們內心最敏感的部分,從情感共鳴中找到情感的支持。

4.“學生反思”的環節,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反省,通過思考提升自我。最后通過任務的布置,將感恩具體化,啟迪了學生反思感恩的報答方式,同時給他們更好的情感支持。

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在調動學生情緒方面,鑒于語言能力有限,感染力不夠;在時間的安排方面也有些緊,不能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對于每一個環節學生相應的表現,給予的指導和總結有待加強。

篇9

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感恩,我認為是任重而道遠的事情。無論你在哪里,只要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會感覺世界是美好的。爸爸媽媽對你的好要感恩,以后要好好孝順父母,親戚朋友對你的照顧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自己身邊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美德。

前奏――我會關心家人(5月8日)

當我們回收調查表時,仿佛看見了家長被孩子關心時的喜悅。有的家長寫:由于睡覺時間的關系,孩子不能為我們洗腳,但她看見我們累了,會主動為我們按摩。當然也有家長這樣寫:自己的事情還不愿自己做,別說為我們做了。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及時與她進行了交流。也許,很多家長已習慣了付出,不指望孩子的感恩。但問題在于,一個不懂得分享與感恩的孩子,就像一條不會呼吸的魚。一個習慣了獨享“自我中心”的孩子,終歸要走上一個需要分享于感恩的社會。

起調――“母親節”的禮物(5月11日)

每年的母親節我們都會和孩子一起送禮物。有時制作康乃馨。有時布置“愛心作業”為媽媽做家務等。今年我們一起商量給媽媽一個驚喜,11日下午孩子們忙起來――每人給媽媽寫一封信。用畫畫的方式寫:“親愛的媽媽:您辛苦啦!祝您節日快樂!愛你的孩子”我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讓小朋友“畫”進信里。告訴他們這句話的含義。另外制作一個精美的信封(寫上“愛我的媽媽收”)完成后藏進自己的小書包。13日(星期天)那天悄悄地把信拿出來放在媽媽看得見的地方。13日早晨我通過“家校路路通”這個平臺給每個媽媽送去節日的祝福,晚上六點時提醒媽媽是否收到孩子給的驚喜。有的媽媽這樣回:謝謝老師!孩子一直記得今天有禮物送給媽媽,還一直保密到今天早晨才拿出來,很感動,更要感謝老師的教導!也祝老師母親節快樂并感謝你們讓孩子帶回家的母親節驚喜!有的媽媽這樣回:謝謝老師精心的安排,舟舟的禮物送到了……當時我覺得好像自己也收到了禮物,讓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關心,這是很重要的。而且我還要讓孩子知道,大人得到了他的感恩,很開心,很感謝。也許,潛移默化中,我們的孩子以后也就學會了感恩。

間奏――家長開放日(5月18日)

在獨生子女家庭里,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在“獨”的家庭氛圍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質環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東西似乎是理所當然,讓孩子學會感恩,這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在家庭里父母對子女之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做子女不僅接受來自父母之愛,更應懂得愛的反饋和回報。于是在家長開放日當天布置孩子兩個任務:一、給爸爸媽媽倒一杯水;二、幫爸爸媽媽搬椅子。愛孩子,就要習慣讓孩子幫你干點他力所能及的事,在你累的時候,孩子給你倒一杯水,在他受到幫助的時候說聲謝謝。這看似平常,卻能讓孩子在享受關愛與呵護中感悟付出和感恩。

升調――感恩的心(5月21――月底)

每個孩子學唱“感恩的心”,學“感恩的心”的手語。一曲手語的表演把感恩的活動延續,孩子在手勢中,表述著自己感恩的心情,我們還決定把“感恩的心”作為大班畢業匯演時獻給我們親愛的家長。

很美的音樂,很美的歌詞,卻只能用無聲的語言來表達它深刻的內涵。讓孩子們一起來把這首歌教會更多的人,讓孩子們都用一顆感恩地心來好好生活。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不是結尾的結尾――

通過感恩教育,孩子有多少改變?不少孩子的家長覺得孩子與自己更親了,也變得懂事了。一位家長對我說:“通過感恩教育,孩子在吃水果時會給我們也洗好,還會說‘爸爸媽媽辛苦了’,這種感覺真的特別溫暖。”絕大多數家長認為,通過感恩教育,孩子說感謝的話多了,而且不是扭扭捏捏、應付了事,而是大大方方、發自肺腑地說出這些話。今后我們還要將“感恩”活動進行到底,將“感恩”及時滲透到活動的各個環節。此刻想起了詩人付云青的詩歌《海與岸》“我是海,你是岸,是你的寬大包容,成就了我的安然浩瀚;我是海,你是岸,是你的呵護守衛,孕育了我的清澈碧藍我是海,你是岸,是你的默默支撐,成全了我的驚濤拍岸;當別人的贊賞與驚嘆,頻響在我的耳畔,我卻把感謝的目光,投向你的身邊,何處有這樣一種忠誠,能超過岸對海的依戀?!蔽蚁氘斘覀兊暮⒆幽苷嬲堰@首詩的意思讀懂的時候,他們也就真正學會了感恩,懂得了感恩的意義。

篇10

神農鎮團東小學位于神農鎮團東村中心,1970年3月建校,有近50年的辦學歷史。學校占地面積5886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學校設有錄播室、圖書室、閱覽室、儀器室、實驗室、微機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各類教學設施齊全。

我?,F有教學班12個,學生493名,教職工41名,其中山西省教學能手1名,晉城市教學能手2名,高平市教學能手3名。

多年來,我校本著“特色立校育人為本面向未來創新為魂”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活潑 主動 創新 崇真 感恩 尚美”的校風,“德優 藝精 愛心 責任”的教風,“樂學 善思 合作 探究”的學風。學校先后榮獲“山西省養成教育示范學校”“晉城市和諧校園”“高平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等稱號。因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神農鎮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我校為創建文明校園,主要做法如下;

1.精心打造校園文化

我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不同的樓層設計了不同的教育主題。一樓是以“感恩教育”為主題,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二樓以“我的家鄉美如畫”為主題,教育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三樓以“立志成才報國家”為主題,旨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立志報效祖國。東西兩側的樓道以《弟子規》《三字經》為主要內容,中間樓道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故事,提高自身素養和思想品質。每個教室外面的墻上設置的是“學生作品欄”,上面張貼的是學生的繪畫作品、以及手抄報等,既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我校盡力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2.開展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活動

2019年1月21日,我校開展了以“迎新春、敬炎帝、制燈籠”為主題的燈籠制作比賽。學生制作了獨具匠心的花燈,表達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每年的3月5日為“學雷鋒活動日”,我校開展了“學雷鋒見行動”活動,組織四五年級近40名小志愿者們前往我鎮敬老院獻愛心。清明節,我校開展“緬先祖誦功德”清明祭祖活動,前往炎帝陵尋根拜祖。5月8日,在高平校園藝術節比賽活動中,我校舞蹈《快樂狗娃》獲得了比賽二等獎。兒童節舉行了“爭當新時代好隊員”主題入隊儀式,并進行了國旗、黨旗、團旗、隊旗“紅色傳遞”活動;舉辦了“七彩陽光”廣播體操比賽及文體表演。2020年10月,我們舉行了 “向英雄致敬為祖國自豪”的詩歌朗誦比賽,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和對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2020年6月,我校郜畦雨、暴禾婧同學在高平市教育局舉辦的第二十七屆“輝煌七十年奮進新時代”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中榮獲小學組作文比賽優秀獎;9月,我校閆宇博同學在山西省教育廳舉辦的“共抗疫情愛國力行”軟筆、硬筆書法比賽中分別榮獲一等獎。

3.加強教改教研

我校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形成了“三三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此教學模式的指導下,積極投身課改。馬群娟老師榮獲高平市首屆課堂教學團體賽數學學科個人一等獎,孫芳麗老師、朱彩琴老師分別榮獲高平市第二屆課堂教學團體賽英語組、品社組三等獎,李曉老師榮獲高平市第四屆課堂教學團體賽數學組評課二等獎,張晉娟老師榮獲高平市第五屆課堂教學團體賽數學組講課一等獎。我校每學期末開展教案作業展評活動。評選出規范的教案和作業進行展覽。

團東小學簡介:

神農鎮團東小學位于神農鎮團東村中心,1970年3月建校,有近50年的辦學歷史。學校占地面積5886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學校設有錄播室、圖書室、閱覽室、儀器室、實驗室、微機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各類教學設施齊全。

我校現有教學班12個,學生493名,教職工41名,其中山西省教學能手1名,晉城市教學能手2名,高平市教學能手3名。

多年來,我校本著“特色立校育人為本面向未來創新為魂”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活潑 主動 創新 崇真 感恩 尚美”的校風,“德優 藝精 愛心 責任”的教風,“樂學 善思 合作 探究”的學風。學校先后榮獲“山西省養成教育示范學?!薄皶x城市和諧校園”“高平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等稱號。因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神農鎮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我校為創建文明校園,主要做法如下;

1.精心打造校園文化

我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不同的樓層設計了不同的教育主題。一樓是以“感恩教育”為主題,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二樓以“我的家鄉美如畫”為主題,教育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三樓以“立志成才報國家”為主題,旨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立志報效祖國。東西兩側的樓道以《弟子規》《三字經》為主要內容,中間樓道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故事,提高自身素養和思想品質。每個教室外面的墻上設置的是“學生作品欄”,上面張貼的是學生的繪畫作品、以及手抄報等,既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我校盡力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2.開展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活動

2019年1月21日,我校開展了以“迎新春、敬炎帝、制燈籠”為主題的燈籠制作比賽。學生制作了獨具匠心的花燈,表達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每年的3月5日為“學雷鋒活動日”,我校開展了“學雷鋒見行動”活動,組織四五年級近40名小志愿者們前往我鎮敬老院獻愛心。清明節,我校開展“緬先祖誦功德”清明祭祖活動,前往炎帝陵尋根拜祖。5月8日,在高平校園藝術節比賽活動中,我校舞蹈《快樂狗娃》獲得了比賽二等獎。兒童節舉行了“爭當新時代好隊員”主題入隊儀式,并進行了國旗、黨旗、團旗、隊旗“紅色傳遞”活動;舉辦了“七彩陽光”廣播體操比賽及文體表演。2020年10月,我們舉行了 “向英雄致敬為祖國自豪”的詩歌朗誦比賽,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和對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2020年6月,我校郜畦雨、暴禾婧同學在高平市教育局舉辦的第二十七屆“輝煌七十年奮進新時代”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中榮獲小學組作文比賽優秀獎;9月,我校閆宇博同學在山西省教育廳舉辦的“共抗疫情愛國力行”軟筆、硬筆書法比賽中分別榮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