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范文

時間:2023-03-26 08:2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當前,面

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四個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上。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認認真真回答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三個問題。

我是誰,就是要認清自己身份,時刻不能忘本。經過學習和討論,我認識到我是一名教師,我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我應該牢固樹立育人理念,不斷提升育人能力,提高育人方法,力爭培養好更多學生成才。

篇2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教育環節,赤峰市巴林左旗聚焦“”,立足“三個圍繞”,開展“三個反思”,力求在解決“三個問題”上見成效。

圍繞“為了誰”,反思“我離群眾有多遠”,力求在解決脫離群眾問題上見成效。“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引導動員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是黨的群眾路線對“為了誰”的最好回答。然而,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高高在上,不察民情,不辦實事,甚至搞特權,耍霸道,脫離群眾的現象日益嚴重。巴林左旗立足“為了誰”,組織黨員干部就“我離群眾有多遠”進行深刻反思,開展了“進百姓家、說百姓話、解百姓難――向我看齊”貼心行動,讓黨員干部真正“融”到群眾中間,通過聯系群眾反思價值追求與群眾觀點有多遠,通過服務群眾反思能力素質與群眾期盼有多遠,通過引導群眾反思工作作風與群眾要求有多遠,真正在思想上弄清“為了誰”, 增強 “羊跪乳、鴉反哺”的公仆感。全旗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嘎查村(社區)結成了173個幫扶對子,聯系貧困戶3800戶,下派32名副科級領導干部到相對后進嘎查村、非公經濟組織擔任黨建指導員;在旗級層面建立了綜合服務行政審批大廳,在各蘇木鄉鎮(街道)建立便民服務室13個,在嘎查村(社區)組建便民服務點365處,在經濟、社會、文化、維穩等領域組建各類服務組織640個。

圍繞“依靠誰”,反思“我與群眾哪不同”,力求在解決消極腐敗問題上見成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群眾的偉大實踐作為工作的動力源泉”,是黨的群眾路線對“依靠誰”的最好詮釋。但是,在長期執政條件下,由于地位和環境的不斷變化,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官本位意識滋生,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在“位子”、“輪子”、“梯子”、“局子”中迷失了自我,消極腐敗現象日益凸顯。巴林左旗立足“依靠誰”,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就“我與群眾哪不同”進行深刻反思,開展了“正風肅紀見行動――以我為標”放心行動,讓黨員干部真正“落”到群眾中間,通過檢查思想作風反思權力義務與群眾哪不同,通過檢查工作作風反思職責分工與群眾哪不同,通過檢查生活作風反思身份地位與群眾哪不同。真正在理念上厘清 “依靠誰”,強化“政權在手未必人心在握”的憂患感。2013年以來,全旗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85項,合并13項,減幅達44.2%;清理超標辦公用房81間、面積7121平方米,封存處理超標公務用車9輛,2013年全旗“三公經費”下降17%;對違反八項規定的13名干部進行了實名通報,19名違紀人員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誡勉談話49人次,約談76人次。

圍繞“我是誰”,反思“我為群眾能做啥”,力求在解決能力不足問題上見成效。“視群眾為親人,把群眾當主人,始終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黨的群眾路線給“我是誰”的最好注解。但是,隨著群眾多樣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一些黨員干部患上了“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綜合征”,“本領恐慌”的問題日益突出。巴林左旗立足“我是誰”,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就“我為群眾能做啥”進行深刻反思,實施了“干部下鄉惠民生――檢我業績”暖心行動,讓全旗黨員干部真正“走”到群眾中間,通過結對共建反思立足本職能為群眾做啥,通過扶貧濟困反思回報社會能為群眾做啥,通過排憂解難反思順應形勢能為群眾做啥,真正在意識深處認清 “我是誰”,強化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的親民感。2013年,全旗民生項目投入達到15億元,占財政支出總額的65%,2014年又確定了9大類66個具體項目,預計總投資達16.97億元;創新實施了“杠桿式”扶貧開發模式,撬動金融資本放大扶貧資金投入規模,全旗1.1萬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強化教育布局調整,全旗學校由72所調整為34所,形成了“城區辦中學、蘇木鄉鎮辦寄宿制小學、嘎查村辦學前教育”的辦學格局。

(作者系赤峰市巴林左旗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篇3

質監系統作為保障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政府職能部門,承擔著標準化、計量、質量、特種設備、認證認可等多項法定職責。這些職責無一例外地關乎民生,涉及民信。作為一名基層質監人,深刻理解“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些概念,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履行職責,發揮質監職能。

早在時期,同志就在《論聯合政府》中較為系統地對黨的群眾線路進行了論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質量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加強質量工作是民生所向,民心所求。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安全需求,質監系統就要強化隊伍能力素質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時刻謹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服務人民、服務企業、服務科學發展融入到具體工作當中,從黨的十提出的奮斗目標出發,全面推進構建科技質監、和諧質監、法治質監,更好地服務人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由此可見,得民心者得天下。同志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黨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動力。只有依靠群眾,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在工作中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方法,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緊密團結群,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質監部門要時刻以維護質量安全為出發點,集中整治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產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等問題。與此同時,廣泛動員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民關注并監督質量的發展情況,逐步推進質監事業從薄弱走向堅實,用十三億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加速中國夢的實現。

篇4

一、圍繞實踐活動,強化隊伍建設,夯實運政為民基礎

開展讀書學習,提高理論素質。堅持每月讀書學習交流,將讀書學習活動制度化,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大《論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讀本》等輔導材料和教育實踐活動一系列會議講話內容學習。強化學習成果轉化,圍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把“加快推進客運市場資源整合、更好服務培植現代物流、完善駕培市場經營管理、提升維修行業服務質量、規范運輸市場經營秩序”作為撰寫讀書心得交流課題。共組織集中學習6次,交流讀書心得18篇。開展問題查擺,改善工作作風。按照教育實踐活動第一環節的工作要求,4月10日,邀請服務對象、運輸企業代表進行座談,就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提高辦事效率等方面征求建議和意見,在“門難進、臉難看”、“推諉、吃拿卡要”、“脫崗竄崗、遲到早退”等行為上,進行問卷調查。4月16日,處班子與中層干部、職工、老同志代表座談,就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班子在“”問題上,廣泛征求建議和意見,共征求意見和建議61條。堅持邊學邊改、注重立行立改,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做好梳理匯總和責任分解,采取系列措施,切實加以改進。開展專題討論,增強宗旨意識。開展《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專題大討論活動,通過自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深思“清正、清廉、清明”之間聯系,讓廣大干部職工從思想上堅定了理想信念,找準了自己定位,從行動上增強了服務意識,擺正了工作態度,有效提高隊伍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運政為民”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圍繞專題活動,強化便民利民,隊伍形象顯著提升

組織“滿意在車廂、文明在交通”進社區服務活動。6月7日,在牌樓社區錦繡園小區,設立宣傳臺,向過往居民發放長途、農公、城市公交車輛發車時刻表和運輸行業業務辦理指南等宣傳材料,就更好服務群眾出行進行問卷調查。對居民提出出租車經營規范、增加公交車輛覆蓋、公交乘車卡辦理和遇到違規經營如何處理等問題,進行一一詳細解答。共發放宣傳材料200余份,調查問卷50人次。組織“車大夫”社區行活動。3月29日、5月10日,分別組織機動車維修技術人員進文林、長安社區開展免費服務咨詢活動,向居民講解《江蘇省機動車維修服務質量規范》,發放《放心消費創建宣傳手冊》材料,讓廣大車主了解車輛維修法律條款,掌握汽車維修規范流程和維權途徑。維修人員現場為車主提供免費車輛綜合性能檢測,講解日常車輛保養的重要性和知識要點,實地操作演示車輛機油檢查方法、車胎胎壓判斷、電池維護保養、安全氣囊使用等知識和簡單故障排除方法與技巧。組織“江蘇快貨”送服務到社區活動。6月14日,組織貨運經營業戶進文林社區張陽小區,向群眾發放物流運輸、貨物配送等相關資料,釋解現代物流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群眾日常生活所發揮的作用,及物流發展的方向。共發放宣傳材料100余份,解答群眾咨詢30余人次,讓群眾在家門口實實在在感受到運管“便民、惠民、利民”,受到一致好評。

三、圍繞群眾出行,強化目標完成,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篇5

為響應十的號召,我單位于2月21日召開市直衛生系統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部署會。之后,我局分別召開集中學習會,黨小組學習座談會等傳達和學習中央、省委、市委有關文件精神。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它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因此我們要在圍繞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前提下,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的工作能力。

首先是要高度重視抓好落實。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觀點,虛心向人民學習,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準,切實增強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抓好落實。

其次是要加強勤奮務實的作風建設。倡導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使務實成為一種風尚,端正工作態度,以實際行動體現在作風轉變上。調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切實解決庸、懶、散、奢不良風氣,加強績效考核和紀律考核,形成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使全體人員不會懶、不敢懶,更不敢不作為,亂作為。對存在庸、懶、散、奢,不作為、亂作為,索拿卡要的人或事,要敢于過硬,敢于處理,敢于曝光,使人人敬畏制度、紀律。

篇6

電影市場照常紅火,票房依然炙手可熱。看著每日躥升的票房播報,“小心臟”那是止不住一陣陣地顫動。上期卷首語中,我還表達了對中國影片品種和類型單調的隱憂,結果這兩個月陸續上映的新片就讓我釋然,感覺中國電影終于有了那么點感覺,終于摸到了自我的邊,看來中國電影人也在為“中國夢”添加自己的色彩和維度。

讓人高興的,票房只是一個方面,關鍵的是看到我們的電影終于回歸生活,回歸百姓,回歸自我。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中國合伙人》,以及即將上映的《小時代》,不同年代不同經歷的人,或多或少照見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時代的變遷沿革跌宕起伏,找到了自己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所以能叫好又賣座,自然不在話下。

咱們的電影是立足國人的內需還是貪圖洋撈的獎項,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能拿獎當然好,而且多多益善,但也不是刻意迎合,露丑賣乖,丟棄自我。中國經濟已經在轉型升級(主動也好被動也好,也不管是否有多大風險困難),把內需當作發展的第一動力,而不再指望出口國際市場,那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咱們的電影是不是更得及時跟進?說“中國夢”,的確是有個“為了誰”、“依靠誰”以及作為出發點的“我是誰”的三重內涵。三觀靠譜,指導思想對路,那么我們畢竟是土生土長,最了解最貼近我們的老百姓的生活和感情,也最能撥動他們的心弦,我們遲早應該成功,遲早會圓我們的中國夢,畢竟我們是在講中國人的故事,說中國票房,面向的是中國觀眾。如果能讓中國觀眾心滿意足,讓全球華人魂牽夢繞,老外自然會好奇向往,研究學習,甚至仿效跟進,這樣潤物無聲,那么你的軟實力自然也在無聲無息中顯山露水了。“中國媳婦”能招非洲婆婆喜歡,那么中國電影又未嘗不能在海外找到擁躉呢?

好萊塢有卓越的創意和傳統,超一流的技法手段,更有以資本和利益為驅導和后盾的完整的產業鏈和操作運營模式,可以天馬行空任意揮灑,幾乎無堅不摧無所不能。當然,即便如此,好萊塢也未必敵得過寶萊塢;同理,好萊塢也未必能勝“華萊塢”,盡管后者聽起來很山寨。事實上,讓這兩者的較量或許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文化產業顧名思義就是很文化很民族很地域的,國際性和民族性永遠都會并存,站在冰山之巔的未必就是王者,而巔峰之下的山體才博大精深;何況各領三五載,今日的王者保不準成為來日的亡者。王乎亡乎,其未可知。

當然,好萊塢還是大有可為的。去年,美國卡梅隆―佩斯集團(簡稱“CPG”)在天津成立中國總部,傳播先進的3D技術和手段,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而各種合拍片的嘗試也是一條正路。在今天這個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實業界早就超越了簡單的實物出口,走向直接投資(FDI),在海外貼近市場貼近用戶開廠辦研發中心。好萊塢“覬覦”中國市場是路人皆知的,或許遲早會摸索出自己的路子,用好萊塢的技術、運營和模式來為中國人服務,講中國人的故事。作為全球老大、甚至是圣地的好萊塢能放下身段打醬油,絕對不可等閑視之。

篇7

一是帶著笑臉面對群眾。管委會通過組織黨員干部聽黨課、學習先輩先進事跡等形式,使黨員干部認真思考和解決好“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對來訪、辦事的群眾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做到現一張笑臉、搬一把椅子、道一句問候、給一個客觀公正的答復。依托村和社區“一站式”服務,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力爭讓群眾少跑一次路,少等一分鐘,少誤一趟工。目前,通過“一站式”服務,為村民辦理事項320余件。

二是帶著問題下訪基層。管委會組織32名黨員領導干部入駐5個村和1個社區,建立了聯系幫扶點,圍繞基層發展的現實問題和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明責任,定標準,限時間,為推動基層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在走訪木盂子村時,村民反映村里沒有文化廣場,開展業余活動十分不便,管委會向上級爭取資金200萬元,建成了一個面積達4000平方米具有滿族特色的文化廣場和體育廣場。

三是帶著虛心學好本領。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管委會堅持有的放矢,精心選題,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規定每名黨員干部要深入學重要講話精神,精讀中央規定的《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等5本書,把黨員干部讀書及撰寫體會文章情況記入本人的學習檔案。通過黨員遠程教育系統和聘請教師、學者授課等形式,圍繞轉變機關作風、地區產業發展等舉辦專題講座,共培訓黨員干部400余人次。

篇8

深入貧困戶群眾中,用親情溫暖“窮親戚”的心

遼陽縣塔子嶺鄉榛子溝村的都興忱一家是村里的貧困戶,一家三口擠在破舊不堪的茅草房里,妻子癱瘓,生活不能自理,未滿周歲的孩子需要照顧。我與他結成“親戚”后,幫助他妻子治病,逢年過節送米送面送油。又出資購買磚、瓦、水泥、門窗等建筑材料,有好幾個晚上我都留宿在建房工地上,幫助都興忱蓋起了三間新房。之后又幫助購買農藥、化肥、種子等生產資料,現在都興忱一家已經摘掉了貧窮的帽子。

1997年初,我又與遼陽縣塔子嶺鄉大西溝村的貧困戶張慶常結成了“親戚”,看到他的實際情況,我拿出3000元幫助購買了9只山羊,還經常送去養羊技術。如今,張慶常的羊群發展到30多只,他也很快從全村的貧困戶變成了“致富示范戶”。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和這些“親戚”的交往中,我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困難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

“把脈”山區貧困癥結,發揮行業優勢解決致貧根源

20年來,我雖然變更了4次工作崗位,但是,聯貧工作從未間斷過,從事的工作都是事關群眾生老病死的民生事業。在聯系貧困群眾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多數困難群眾致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針對這個致貧根源,我利用自己在衛生部門任職時的行業優勢,創新扶貧工作模式,在遼陽縣東部山區7個貧困群眾比較集中的鄉鎮建立起不走的“扶貧醫院”進行對口幫扶,就地就近解決困難群眾看不起病的問題。河欄鎮小東村36歲的村民蘭長春在“扶貧醫院”做斜疝手術,只花了230元就康復出院了,僅是市內收費的1/3。像蘭長春這樣在“扶貧醫院”得到救治的山區貧困群眾還有很多。通過聯系貧困群眾,很好地解決了我們工作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真正讓我們的工作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

接好地氣,兜好民生的底,打開后進村致富之門

篇9

(一)加強了黨紀黨規的學習教育。把黨紀黨規教育規劃與黨課和政治教育相結合,把平時教育與專題教育相結合,堅持每周一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各所(處)堅持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組織司法助理員、律師、公證和基層法律服務全體人員學習,有效增強了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二)加強了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有效促進了“八件實事”的落實。截至目前,我局開展各種形式的監督檢查和作風巡察等活動30余次,及時糾正了發現的問題,特別是對司法局業務用房建設和法律服務情況的監督檢查,有效保證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在接受各級、各方面的審計與檢查中未發生任何違紀違規行為,確保了干部的政治安全。

(三)切實監督黨務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黨務政務公開納入績效考核進行監督,督促公開的落實,制定了權力運行圖進行公示,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監督員作用,適時采取不同方式征求他們的監督意見和建議,并對各單位的各方面工作以社會評價的方式進行了打分,有效提升了對秉公用權的約束力。

(四)扎實推進“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實踐活動。舉行《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弘揚清正務實之風》廉政黨課。組織司法行政系統干部職工集中學習了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規定和司法行政系統十二條鐵規,撰寫心得體會80多篇,進一步推動了清正廉潔價值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司法行政干部切實做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樹立了良好的司法行政隊伍形象。

(五)開展作風巡察。局機關實行上班簽到,基層司法所實行上班座機電話報到,局紀工委不定時對基層所(處)進行作風巡察,三季度,對8個司法所、4個法律服務機構進行了作風巡察,并對發現的主要問題要求限期整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繼續抓好“為民務實清廉”教育。把抓好黨員干部的宗旨教育、黨性教育、廉潔從政教育和加強黨員干部能力培訓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通過培訓班、座談會、紅色教育、參觀等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十報告精神,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精神,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明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理念,發動黨員干部深刻剖析在貫徹群眾路線中“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三個問題,達到增強黨員干部宗旨意識,切實做到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篇10

一要緊緊圍繞各地中心工作開展監督,致力于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勤為政者,貴在養民;善治國者,必先富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必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強大的物質基礎則是民生改善的基本條件和前提。

我國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攻堅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暴露。經濟工作無疑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同樣也應該成為人大監督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緊緊圍繞各級政府年度工作決策部署,選準監督的切入點,加強人大預算決算審查、國有資產監督等職能,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聽取和審議政府相關工作報告,支持政府和財政部門依法抓好計劃、預決算的監督,進一步加強財政績效管理工作。加強對經濟工作的監督力度,推動政府采取有力舉措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破解難題保增長,群眾利益才有堅實的物質后盾。

二要緊緊圍繞民生熱點問題開展監督,致力于維護群眾切身利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各種矛盾更加突出,引起廣大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越來越多,群眾對各級人大維護自身利益的期待越來越迫切。人大的性質、地位和產生基礎,決定了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在監督工作中維護群眾利益。

近年群眾反映相對強烈的住房、教育、交通、醫療、環保等問題,往往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這些問題的形成,與行政體制運行不暢、行政職能不夠清晰、依法行政標準不高等復雜因素有關。通過權力機關運用法律手段的推動,有利于政府部門之間及社會相互聯動,合力破題,增強群眾滿意度。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只有樹牢群眾利益導向,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維護群眾,將底線民生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監督工作的重點內容,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

三要緊緊圍繞重大事項決定開展監督,致力于推動民主科學決策。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推進和經濟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各級政府的決策不斷走向科學化、民主化,然而部分地方因政府決策失誤造成社會資源巨大損失和浪費的現象,導致決策能力倍受質疑,影響了政府公信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這為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政府決策監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指明了方向。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努力克服困難,積極創新監督方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重大事項規定,強化對政府決策的監督,寓監督于支持之中,促進政府提升決策質量。在監督的手段上,一要強化“事前”報告,防止決策程序上的逆向性,減少矛盾和影響。二要強化 “剛性”監督,大膽采用質詢、撤銷等剛性監督方式,及時調整和補救。三要強化“論證”公開,避免盲目蠻干,維護群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