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jié)英文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4-02 20:2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圣誕節(jié)英文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興趣;日記;通信;賀卡;手抄報;造句
書面表達是中學生頭疼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對書面表達往往束手無策,無從下手,如何解決中學生的心頭大患,培養(yǎng)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呢?在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其英語寫作能力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有以下做法:
一、造句
先給出中文句子的主要意思,再寫出英文句子,一日一句,在寫的過程中,做到語法正確,句子通順,表達的意思明確,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注意名詞、形容詞、助動詞、代詞、副詞等詞的用法,特別是謂語動詞的用法。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1、句子不要零碎。
例如:He cannot go out for sightseeing. Because of the rain.他不能外出觀光,因為天下雨了。
兩個句子應該連在一起,正確形式為:
He cannot go out for sightseeing because of the rain.
2、結構對稱,令人容易理解。
例如: The owner questioned the occupant's lease intentions and the fact that the contract had been altered with ink markings.
應改為: The owner questioned the occupant's lease intentions and ink alterations of the contract.
3、動詞主語要呼應,想想這兩個區(qū)別:
(1)This is one of my best friends that is warm-hearted,這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他很熱心腸。
(2)This is one of my best friends, which are warm-hearted,我的好朋友都很熱心腸,他是其中一個。
二、寫日記
在培養(yǎng)英語寫作能力的過程中,堅持“句――段――篇”的訓練程序。因為文章是由句子構成的,句子在文章中可以說是最重要又是最基礎的單位,句子不通順便會影響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當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詞匯積累、句子積累之后,要求自己寫日記。開始只寫簡單句,用幾句話把意思表達清楚,然后逐漸增多,過一段時間之后可適當要求中學生用少量復合句表達,有的意思較難表達的,仍然要求用簡單句正確表達,避免不必要的語句毛病。寫得好的日記,可以向中學生們展示。這樣既起到鼓勵自己的作用,又起到鞭策其他中學生努力寫好日記的作用。在寫日記的過程中要求自學單詞,形成或提高中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
三、與中學生通信用英語
鼓勵中學生之間通信用英文,中學生之間通過寫信及相互閱讀信件,可以取長補短,閱讀信件發(fā)現(xiàn)有什么毛病,回信時向對方提出來,在寫信或閱讀信件的過程中遇到沒學過的詞匯和語法可以查字典、問中學生、問老師與家長,我們要幫助英語學得較差的中學生共同進步。
四、寫賀卡
大部分中學生有送賀卡的習慣,中學生的生日、教師節(jié)、母親節(jié)、圣誕節(jié)、新年、春節(jié)等等,中學生喜歡買賀卡送給中學生、老師或父母等人。老師應鼓勵并指導中學生如何用英語寫賀詞。通過鼓勵中學生用英語寫賀詞,可以激發(fā)中學生買《English Proverbs》 《Pieces of English Verse》之類的書籍進行學習,從中吸取好的語句,有利于培養(yǎng)學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五、英語手抄報比賽
手抄報是中學生練習英語寫作的好方法,也可以進一步拓展我們的視野。舉辦手抄報比賽。中學生為了辦好手抄報,就要閱讀英語報刊雜志,廣泛接觸各種題材,尤其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從中獲取信息,為手抄報的制作提供材料。
六、改寫課文
要求我們在學完課文之后,抓住課文主題對其進行改寫,以縮寫為主。可以把對話改成自述,或改變課文中的人稱,如把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或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還可以改寫課文的開頭或結尾,鼓勵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
七、在培養(yǎng)英語寫作的過程中我們還應注意幾點:
1、切忌主客不分或模糊。
例如: Deciding to rescind the earlier estimate, our report was updated to include $40,000 for new equipment.
應改為 Deciding to rescind our earlier estimate, we have updated our report to include $40,000 for new equipment. (We決定, 而不是report.)
2、單復數(shù)不要搞亂,不然讓人難以理解,看不明白。
例如:An authorized person must show that they have security clearance. An authorized person表示的是單數(shù),前后應該一致。
應改為:An authorized person must show that he has security clearance.一個有權威的人,他陳述的語言應該有保障。
3、時態(tài)和語氣不要轉變太多,否則會讓讀者難以理解。
4、標點要準確。
例如: He did not make repairs, however, he continued to ride the bike.他不但沒有修理自行車,然而繼續(xù)騎。
應改為: He did not make repairs; however, he continued to monitor the equipment.
5、選詞正確。
如affect和effect, accident 和accidental 等就要弄清楚才好用。
Affect 是動詞而是effect 名詞,accident是”意外,事故“的意思而 accidental 是”以外的,偶然的“意思。
6、可讀性。盡量使用已學過的英文,難易程度應與學生的英語水平相仿,多用短句(15-20字為宜), 技術性的字,就更加要簡單明了。
篇2
1.注重分層教學,提供作業(yè)的選擇性
統(tǒng)一單調的作業(yè)常常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遏制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機械的抄抄寫寫背背成為沉重的學習負擔,失去作業(yè)應有的價值。由于人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們不能強迫他們在某一時間內都學會要求的學習內容,更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的學生。據調查,許多學生之所以認為英語作業(yè)不容易完成,除了英語作業(yè)本身的特殊性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業(yè)難度與學生的實際水平不相對接,促使學生形成心理排斥或心理障礙,從而使得英語作業(yè)成為他們的沉重負擔。
為了有效幫助這些學生消除負面心理,讓他們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得到提高,獲得應有的成就感,就必須注重分層教學,提供作業(yè)的選擇性。通過作業(yè)的選擇性,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獲得接近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英語作業(yè),達到變英語作業(yè)的“要我做”為“我要做”的目的。
2.基礎性作業(yè),讓學生學得更有效
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十分必要的。要讓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雖然抄寫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但要避免無質量的重復抄寫。我們應該遵循學生“先快后慢”遺忘規(guī)律和“學以致用”理念設計作業(yè)。如:對剛學的詞句,一開始可以布置給學生少量的抄寫作業(yè)。在小學階段,我們的任務是給孩子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語感是從不斷朗讀中潛移默化而來的,優(yōu)美的語音語調少不了反復的聽、各種形式的范讀,但應避免單調的機械重復的聽讀,不致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為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可以要求學生用錄音機把自己朗讀的單詞或對話錄下來,帶到課堂上放給學生聽,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互相欣賞。此外,定期進行一些英語朗讀比賽、對話表演,讓基礎的訓練適合基礎教學的特點。
3.收集、摘抄身邊的英語
在英語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英語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周圍,只要稍加留意,便可發(fā)現(xiàn)隨處可見的英文商標、廣告、說明、標牌等。教師可布置學生發(fā)現(xiàn)、收集、摘抄身邊的英語并組織交流,學生興趣盎然,反饋回來的作業(yè)十分豐富。諸如:“on”(開),“off”(關),“Bank of China”(中國銀行),“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push”(推),“pull”(拉),“CCTV”(中央電視臺),“stop”(車站),等等,一次就可多達四五十個。通過這一作業(yè),學生為自己能發(fā)現(xiàn)并學到這么多身邊的課外英語而十分欣喜。正是這分欣喜,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有了更好的學習英語的愿望。如果每周安排這樣一次作業(yè),并把它們記錄在本子上,一學期下來,收獲可觀。這樣做不但能提高興趣、增長知識,還能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學習意識。這種作業(yè)貴在堅持,重在交流。
4.設計生活型作業(yè),提供體驗機會
為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更貼近生活,可以設計一些“找一找”的作業(yè),讓學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利用電視、廣播和互聯(lián)網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輸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比如: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些縮寫英文字母,如:在家用電器上可找到up,down,on,off;在藥品上可找到OTC等。又如:一些西方國家的節(jié)日,我讓學生在網上收集關于愚人節(jié)、母親節(jié)、萬圣節(jié)、感恩節(jié)和圣誕節(jié)等節(jié)日的傳說和有關知識,從中領悟英語文化,感受異域風情。再如:學習數(shù)字后讓學生找出生活殊的英語數(shù)字和電話號碼,等等。
5.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設計不同的作業(yè)內容
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創(chuàng)意作業(yè)。他們處于英語初學階段,所學的英語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動物名稱,等等。學了這類單詞后,我布置學生為這些物品貼上英語標簽,根據實際情況或者在實物上貼上標簽,如:TV,room,table,bag,computer,chair等,或者讓學生畫出這一物品,再在畫紙上寫下這一英語單詞,如:rabbit,tiger,mother,father等,還可以讓學生手工制作這些物品然后貼上標簽,如:ship,boat,plane,bird等。由于此類作業(yè)更具趣味性,能夠使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幫助學生牢記單詞,同時提高他們的英語書寫水平及審美能力。
對于高年級學生,可以設計合作型作業(yè)――編輯手抄報。手抄報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把教學推向深入,給學生提供一個運用語言的空間,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使學生學以致用。如:學了“there be”句型結構后,可以讓學生以此為主題編輯一份手抄報,內容是為自己設計一個家,要求圖文并茂,然后評出優(yōu)秀作品展示于年級櫥窗內。學生的手抄報版面活潑,構思新穎,內容豐富,賞心悅目。同時,學生在編輯手抄報過程中,通過對“there be”句式的反復研究與運用,加深對此句式的理解,運用能力也大大提高。可以說,手抄報是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良好平臺。
6.布置采訪、調查的作業(yè)。
篇3
一、英語課外閱讀好處多
1.英語課外閱讀有助于擴充孩子的詞匯量,更多地了解英語文化。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加強詞匯學習,因為“重復是最好的學習英語的方法”。文章是由單詞、短語、句子組成的,閱讀不但是單詞的重復,而且使學生了解一詞多義,這樣新詞猜測的準確率增大,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當詞匯量達到一定程度,會促進閱讀的速度提高,吸收的內容增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課外閱讀能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識以及英語國家風俗習慣,激發(fā)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廣泛大量的閱讀可以使孩子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使他們逐步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識,幫助他們擴大視野,還有助于他們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2.英語課外閱讀有助于在讀中積累語言。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少”字的含義有二:一是讀得少,二是記住得少。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博覽”,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yè)已形成的聯(lián)系更為完整、嚴密。
3. 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大力推動英語課外閱讀,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fā)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最終形成習慣。課外閱讀把追求學問變成學生自覺自愿的行動,有助于實現(xiàn)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的目的。
二、英語圖畫書是最好的閱讀起點
小學生學英語就如幼兒園的幼兒學識字,作為兒童文學的基礎部分,英語圖畫書無疑是引領兒童進入英語學習的最好途徑,是孩子學習英語的起點。所以,我為孩子們推薦了一些適合他們的英語圖書。只要空閑,我就會讓孩子們隨時隨地享受與英語圖畫書親密接觸的樂趣。我讓孩子們先獨立閱讀,看完后讓他們在每節(jié)課的Free Talk時段復述,這時可能會吞吞吐吐,錯誤百出,但在他們感興趣后,我讓他們借助英語詞典等工具書再進行反復閱讀,兩遍三遍或更多遍后他們的表現(xiàn)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不但能完整地用英語講出所看的圖畫書,有時還能加入自己的語言。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很好地利用圖畫書,精心指導,引導孩子閱讀,讓孩子愛上英語學習。
三、采用多種手段,進行立體閱讀
1.借助表演進行體驗式閱讀。據科學實踐表明,利用藝術所造成的強刺激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保證。這種刺激既包括感官刺激,也包括情緒刺激。表演是造成強刺激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使英語教學達到持久高效。
因此,我將孩子們分成若干個閱讀小組,讓他們將所看的圖畫書表演出來,表演本身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而且在課堂上用英語表演,更具有刺激和挑戰(zhàn)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
2.觀看英語視頻進行身臨其境的閱讀。一個中國孩子去到美國,不用半年他的英語就說得很好了。當然,這其中主觀上的動機是關鍵因素。但是,毫無疑問的,在美國學英語的客觀條件——英語環(huán)境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細想起來,這個不可替代的英語環(huán)境不僅僅是到處是英語的表面現(xiàn)象,而更重要的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我們接觸到的英語都是有意義的,有聲音的,有情景的。事實證明,在這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我們的孩子們的英語能力突飛猛進。
事實證明,有影像情景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英語的最佳境界。因此,我讓孩子們多看英語影像視頻,使他們享受原汁原味的英語,浸泡在地道的英語環(huán)境中,享受“色香味”俱全的英語大餐。
3.自制英語手抄報,展示閱讀成果。在英語課外閱讀過程中,我讓孩子結合閱讀內容,尋找材料,自制手抄報,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來展示,讓大家一起來評判。如在圣誕節(jié)前,我要求學生辦一期關于圣誕節(jié)的小報。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設計,忙得不亦樂乎,很多已封存起來的書刊雜志都被找了出來,有的還從網上尋找相關資料,學的積極性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結果,學生所選的內容精當,有些甚至是我都不熟悉的,版面設計得也很精彩。孩子們在制作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的英語資料,學有所獲,學有興趣。
4.開展英語演講等活動,以閱讀促進口語表達能力。我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除了“Free Talk”之外,還抽出幾分鐘,輪流讓一到兩名學生用英語來講一個故事、笑話,唱一首英文歌曲。學生為了展現(xiàn)自我,同時為了避免“丟臉”,必會提前在家仔細鉆研手頭的閱讀材料、英語碟片等,久之,其口頭表達能力和習作能力得到極大鍛煉。
四、注重方法指導,提升閱讀質量
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是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事,也是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的難點。注重科學的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有效途徑。那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指導學生掌握那些科學的閱讀方法呢?
1.粗讀。所謂“粗讀”就是借助圖畫和上下文,概括了解閱讀材料主要內容,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能用最簡單的詞和句復述。
2. 慢讀。所謂“慢讀”就是借助工具書查閱通過圖畫和上下文還不能理解的詞和句,達到對閱讀材料全面的理解。
篇4
體驗式學習理論是美國人大衛(wèi)·庫伯(David Kolb)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他認為,學習是通過轉化體驗來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可以描繪成一個四階段的循環(huán)周期,包含有:具體經歷、思維觀察、抽象概念和主動實踐。
體驗式英語教學是在目前外語教學理論的發(fā)展基礎上,借助體驗式學習的優(yōu)勢而提出的,主張英語教學增加課堂活動的內容,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參與各種類型的語言交際活動,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學。
體驗式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學習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 關鍵在于對語言學習情境的設計。
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相比較,體驗式教學理念強調的是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之下對語言的實踐運用。這一教學理念也正是目前西方教育學較為流行的建構主義的教學原理的具體體現(xiàn)。他們認為,學習者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過學習者的主動構建才能變成自身的知識。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transmission),而是知識的處理(transaction)和轉換(transformation)。教師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者,其作用在于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幫助和指導學習者建構自己的經驗,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造。
二、體驗式教學的特點
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一般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1)設置體驗情景。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前都要事先做好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主要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其班級學生特點,為其設置合理的情景體驗,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輔助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必要時可以讓學生也共同參與。 (2)課堂體驗情景設置。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根據前一環(huán)節(jié)的準備,讓學生來共同參與,共同觀看影音材料、圖片和相關問題,并指導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所要注意的一節(jié)語言知識點,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做好準備。 (3)通過語言綜合能力運用檢驗體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由學生來完成的,教師只起到主持人和導演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情景表演、小組競賽、對話、練習、游戲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參與,并要明確每一個學生的任務,讓學生敢參與、想參與和能參與。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任務為基礎,教師為指導”的理念。
三、體驗式教學在民辦高校實施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一)學生自身的英語水平差異
據筆者調查,在民辦高校里,許多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究其原因,基礎差,聽不懂,這給英語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英語課幾乎成為了教師一個人的表演。但經過觀察,學生并不都是這樣麻木,他們也有充滿激情的時候,每逢運動會、圣誕晚會等活動中,他們都能夠積極參與而且成績不錯。因此,筆者認為,如何在英語課堂中融入他們的這些元素,讓英語課堂成為他們的另一個舞臺,而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恰恰為他們打開了這一扇門。
(二)教師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
由于授課任務重,教師備課時不能依據學生學生實際情況。本著“重輸入,輕輸出”的思想,教師們?yōu)榱税磿r完成課本上的教學任務,喜歡以自己講解為主,只是督促學生作好筆記和課后作業(yè),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是否主動去接受知識點,能否在真實環(huán)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的重點集中在語言知識點上,最終形成“滿堂灌”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似乎聽得很入迷,筆記做得很認真,但是,學習效率不高。另一些人則是忙于其他的功課甚至睡覺。
(三)教學配套設施
民辦高校由于辦學資金等問題,在教學配套設施上缺乏足夠的重視。語音室的建設不夠完善,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聽說需求;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資料更新不及時,學生興趣不大。
(四)課堂時間有限
一般課堂的90分鐘,加上大班教學,每班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使每個學生得到語言實踐運用的機會很少。并且,課堂內容多與課本內容有關,不能充分設計語言訓練情境。
四、改進體驗式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選擇優(yōu)秀的教材和教學軟件
經過比較,《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就是一套體驗式,立體化的教材,每個單元一個話題,配有豐富的聽力材料,以及極具時尚的口語,還可以看視頻。教師課上選擇一些材料精聽,留下口頭或泛聽作業(yè)由學生課后自己完成。因為材料一般是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比如校園愛情,志愿者活動等,學生很愿意查閱相關資料來完成,這無形中讓學生加大了英語閱讀量。有條件的話,教師還可以購買一些教學軟件。比如《走遍美國》,它具有鮮活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融入到真正的語言情境中。
(二)自主學習中心的建設
自主學習中心創(chuàng)設了一種開放的、和諧的、積極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學校應該在人力物力上給予足夠的支持。學生可以共享優(yōu)秀學習資源,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英語資源進行學習,也能夠通過BBS分享英語學習心得和經驗,從而提升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還可以購買教師與學生在線輔導軟件,讓學生在線做模擬試卷,提交即可以得到分數(shù)。
(三)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
在詞匯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及其自主學習能力.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單詞錄音,讓學生感知材料,后模仿其發(fā)音.其次,通過圖片展示、游戲,編故事、競賽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鞏固單詞的記憶。
在閱讀課上,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以課文為中心,應貫徹把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中心地位的理念,以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交際活動”為切入點,逐步擴展深化,使多種語言技能在同一主題下、多種交際環(huán)境中循環(huán)、深化、鞏固、加強,充分體現(xiàn)學、練、會、用的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可以通過圖片、影片等直觀性材料進行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提問和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后以討論,表演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體驗。例如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第一冊里,有一個單元是關于圣誕節(jié)的,可以通過觀看影片,讓學生了解圣誕節(jié)的文化知識,為活動的展開做準備。其次,通過播放歌曲Jingle Bell,一下子把學生帶到了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中,整個課堂都活躍了,有些學生甚至也唱起來了。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既可以自然導入Christmas這一話題,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通過free talk ,分享如何慶祝這一節(jié)日,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學生引入課本內容。再通過問題設置和任務安排,讓學生感知、熟悉教材內容,最后設置討論,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課堂外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
英語課外活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和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緊密相連,是使學生掌握外語所不可缺少的輔助形式。課內外結合,學生課上學了英語就要用,課上用,課下也用,這樣才能養(yǎng)成運用英語的習慣。教師要在課外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多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機會。
課外活動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它在方法和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點。英語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適當?shù)男问胶头椒?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課外活動,這樣,不但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而且會提高英語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目的。有以下幾種形式可以選擇使用:比如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舉行小型的英語競賽活動。包括英語寫作比賽、聽力比賽、詞匯比賽及演講比賽等四項比賽。根據比賽結果反映的情況有的放矢地改進英語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還可以切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定期出英語天地欄目和黑板報、板報。讓學生自辦英文板報,可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鍛煉,又可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辦手抄報,亦可出黑板報。所選材料,應是廣大同學熟悉的,這樣,學生看懂了,才有效果。每一學期力爭出幾期,不管手抄報還是黑板報,主題一定要突出,或配合教學,或迎接重大節(jié)日等,內容可含故事、諺語、謎語、名人小傳、英文新聞、英語國家的風俗人情等。
五、結語
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時間不長,但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積極影響已經有所體現(xiàn)。如何最大的發(fā)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值得所有英語教師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孔慶炎, 胡壯麟, 桂詩春, 賈國棟. 關注《大學體驗英語》[J]. 中國大學教育, 2003(8).
篇5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有效;作業(yè)評價
小學生課堂學習英語的時間是有限的,且課后接觸英語的機會很少。因此,課外作業(yè)的重要性凸顯。當前,傳統(tǒng)的抄、讀、背等英語作業(yè)形式使小學生感到厭煩。因此,必須從效果出發(fā),精心設計作業(yè),讓學生快樂地完成,使課堂教學因有效的課外作業(yè)得以延伸。
一、當前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的幾個弊端
1.枯燥無味
教師為能達到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目的,布置給學生大量的抄寫作業(yè)。久而久之,學生對這種機械化的抄寫作業(yè)表現(xiàn)得麻木,達不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2.目標單一
教師要求學生對單詞、詞組和句子進行重復的抄寫,大多僅僅是為了單純加深印象,對付測試。
3.任務統(tǒng)一
每位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在數(shù)量、內容上都是一樣的。枯燥、單一的課外作業(yè)打擊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目的
小學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產生對英語文化的積極的情感,掌握學習英語的能力,成為學習英語的主人。
2.以發(fā)展學生能力為手段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強調課程要緊貼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組織體驗、參與、交流等多種學習形式,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方面,教師應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課外作業(yè)形式,使其為發(fā)展學生能力服務。
3.以養(yǎng)成良好方法為途徑
教學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學好英語的方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為出發(fā)點,把作業(yè)的重心放在加強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上。
三、小學英語作業(yè)的具體形式
1.趣味性作業(yè)
(1)收集單詞。在學習新單詞時,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的材料,并在課上交流。如:閩教版小學英語第四冊教材中《Days of the week》教學中,我讓學生收集自家的臺歷及掛歷,學習臺歷上有關于一周七天的詞匯,從而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認知,也加強了教學的趣味性。
(2)收集生活中的英語。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很多。如:VCD(光盤)、TV(電視機)、KFC(肯德基)、CCTV(中央電視臺)、WC(廁所)等等。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xiàn)了中西方國家的重要節(jié)日,如:New Year (新年)、Mother’s Day (母親節(jié))、Children’s Day (兒童節(jié))、Easter(復活節(jié))、Teachers’ Day(教師節(jié))、Thanksgiving (感恩節(jié))、 Christmas Day (圣誕節(jié))、 Spring Festival(春節(jié))等。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英語知識,不僅達到了鞏固復習所學知識的目的,還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2.實踐性作業(yè)
(1)動手學英語。如:利用新年、圣誕節(jié)、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學生親手制作英語手抄報、賀卡、書簽等。又如:在五年級教材《Emotions》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表示不同心情的面具,用于課堂教學表演,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并將知識點牢記于心中。
(2)畫畫學英語。小學生都喜歡畫畫,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根據課文特色布置畫畫的作業(yè)。如:學習新單詞時,我讓他們自己作卡片,即在卡片的一面畫上圖,在另一面用四線格寫上英語單詞。又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的教材《Sports Day》單元教學中,我與學生在課堂中邊學習文本內容,邊與他們通過繪畫的方式一起學習run, do long jump, do high jump等單詞和詞組,并加以對話及動作上的配合,從而鞏固了課文內容知識。
3.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
(1)創(chuàng)編簡單的英文歌謠。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歌曲,唱起來瑯瑯上口,用新知識的內容替換歌曲中的歌詞,能夠加快學生對單詞和句子的掌握。如《Happy Birthday to you》可創(chuàng)編成《Good morning to you》;《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可創(chuàng)編成《Can you swim? Can you swim? Yes, I can.》等。此外,也可舉行英語童謠、歌曲比賽,針對學生現(xiàn)有學習掌握的情況,充分施展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
(2)用英語創(chuàng)作。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宗旨。單純地讓學生背誦課本上的對話,會讓他們找不到說英語的感覺。更好的做法是讓他們根據新課主題,運用所學句型,聯(lián)系已學知識,小組配合完成對話,這樣容易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四、作業(yè)完成形式多樣化
多樣化完成作業(yè)的形式,能鍛煉學生與他人的團結合作能力,同時加強與他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1.小組合作完成的形式
比如,在學習完每課的《Learn to say》后,我都會將全班同學分成小組,讓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小組為單位分配各自任務,共同完成。
2.師生合作完成的形式
如:教師在課堂作業(yè)時,可以根據教材已有的話題進行師生互問互答,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
3.家長配合完成的形式
家長在學生的學習中,不單純是單一的監(jiān)管人,更要監(jiān)督學生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如:在閩教版小學英教材《Shopping》單元中,教師可以讓家長使用“How much is it?”進行詢問日常生活用品價格,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得到語言應用能力的鍛煉。
五、科學評價作業(yè)
1.合理及時地評價作業(yè)
(1)以表揚性評價為主。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贊許的評議和目光。因此,對小學生的英語作業(yè),教師應多以肯定與鼓勵為主,對其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委婉地指出。
(2)評價要及時。教師在批改完作業(yè)后,未能就學生的作業(yè)及時給與反饋,將導致學生產生消極的態(tài)度,不利于學生正確對待作業(yè)。我認為,凡是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就一定要及時檢查,并把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及時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作業(yè)中的問題,對易錯知識點得以鞏固。
2.嘗試新的批改方式
(1)學生互批。在課堂作業(yè)評講時,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同學之間分工合作,讓學生自己來充當小老師,通過自身的認知水平與觀察力,從中發(fā)現(xiàn)同學與自身在作業(yè)中的不足,并進行指正與糾正,從而提高今后作業(yè)的正確率。
(2)畫而不改。讓學生借鑒教師的批改情況,自行訂正,教師對學生圈畫的地方及時檢查,糾正失誤。
(3)變換成績。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依據學生作業(yè)的反饋情況給予獎勵。如:蓋一個笑臉的小印章,或者寫上批語:你訂正了嘛? 太棒了加油!今天不夠細心哦等,既達到了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作業(yè)的實效性。
3.有針對性地評價
(1)比賽形式。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展出課后作業(yè)并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激發(fā)學生作業(yè)的積極性。
(2)書面評語。教師根據學生英語的不同層次和英語學習情況寫一些簡短的評語:Great!Perfect!Well done!Very good!比如對一個作業(yè)情況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應寫上鼓勵的言語;對一個后進的學困生,教師在作業(yè)的書面評語中,應寫上積極、鼓勵、信任的評語,讓學生在作業(yè)中找到自信,更好地完成作業(yè)。
(3)現(xiàn)場評比。在現(xiàn)有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對表現(xiàn)積極、踴躍的學生及時進行肯定與獎勵;對主動性差的學生提出真誠、中肯的意見,讓學生在今后的作業(yè)中更上一層樓。
只有當作業(yè)變成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時,在樂趣的驅動下,學生才會善學、樂學。今后,在英語新課標的引領下,教師應根據學生和教材的特點,設計貼近生活、形式多樣的英語作業(y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文化環(huán)境;教室;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031-02
在《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教學模式與方法):“創(chuàng)建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教材與資源):“要有利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培養(yǎng)他們對異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可見,英語要以活動課的形式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
“氛圍”一詞,原本是戲劇術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把它說成“氣氛”, 氛圍,是指籠罩著某個特定場合的特殊氣味和情調。校園英語氛圍是一個由學校創(chuàng)建、英語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能激發(fā)和誘導學生自覺地學習并運用英語的自然語言環(huán)境。具體表現(xiàn)為:
一、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環(huán)境
學校通過配置語音室、電腦房、圖書館、英語專用教室室、多媒體教室等等美化校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大樓學生的走廊與地面的警示語全都用中英雙語,如:Upstairs or downstairs, please don’t crowd each other類似這種;節(jié)假日,校門口的黑板上就會有英語顯示,如:圣誕節(jié)時,有Merry Christmas!當教師節(jié)來臨時,有Happy Teacher’s Day!另外,每星期校門口有一句英語諺語展示。另外,我校在中高段的連廊還將開設了特色英語走廊,將孩子們用自己的英語思維打扮出來,如課余時間收集到的英語小知識、世界各國的國旗與貨幣、中國各民族的服裝、自制的兒童英語畫報等,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好的為學生學習英語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
(二)有效的英語常規(guī)活動
1.問候
我的英語課,我有規(guī)定學生無論在哪里看到我都要用英語與我打招呼,如:Hello! Hi! Good Morning !Bye! Goodbye !See you,!See you tomorrow!How are you ?Nice to see you 等。現(xiàn)在,學生進校門時說英語以及師生之間用英語進行問候,已成了我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且,經過日積月累,膽大的學生和我對話的英語口語越來越多,甚至課本外的用語也有,提高了他們的口語水平與興趣,也促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
2.晨讀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早讀時間,將周五早晨定為每周英語晨讀日,全校各班共讀英語。在中高段的班級里,由各班英語愛好者輪流競爭上崗擔任晨讀日的英語領讀員。孩子們的競爭現(xiàn)象也讓人歡喜。
3.錄像
每月一次的英語錄像課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活動了。我們利用學校的語音室設備,每個月組織學生看一次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英語VCD,如:迪斯尼英語,洪恩,兒童英語歌曲學唱,兒童英語在線等學英語等錄像教材,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
4.大課間
我們把每周二、四下午的1點鐘至1點10分定為英語大課間時間,即我們給出一定的談論話題,孩子們可以海闊天空地交談,三個英語老師進行巡回指導,以幫助學生解決在交談中碰到的困難。當然,由于詞匯量有限,孩子們在對話中會出現(xiàn)講漢語或講的句子不符合邏輯的情況,作為教師,此時應該及時地糾正并適當?shù)亟o予鼓勵,以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5.課前故事表演
每星期有一堂課的課前五分鐘為學生的故事表演時間,這個時間里,學生可以講故事,幾個學生組成一小組表演書中的Story time.學生自制道具,自己上網找講故事的題材,課外自行打分,自行評論表演的優(yōu)缺點。
(三)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或
1. 改編歌謠
英語課上學的英語歌謠和說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項目。為了發(fā)揮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們經常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改編英文歌曲,并將其中的一些優(yōu)秀作品置于櫥窗里展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
另外,英語中有許多朗朗上口,節(jié)奏明快的chant,我們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調和節(jié)奏來表演朗讀,給予肯定,表揚與獎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
2.特色大隊活動
全校三到六年級全英語的故事表演――最簡單用書上《Story time》(三年級簡單的兒童英語歌曲),著名童話英文表演,兒童英語歌曲演唱,甚至連邊唱邊跳的Hip-hop的流行歌曲,英語版的《水調歌頭》,各種唐詩用英語朗誦,就連主持也全部用簡單的英語解說,最后還開展對英語的調查,從日常問答開始,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問。生活中的情景與表演在全校同學面前一一用全英語、簡單化呈現(xiàn),確實讓學生大開了一番眼界,原來英語可以這樣學!
3.英語藝術節(jié)
英語藝術節(jié)比較綜合性,它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英語才華的舞臺,同時也能檢測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我校的英語藝術節(jié)每年一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面廣,主要包括英文卡拉OK大賽、英語口語大賽、英文書法大賽、英文賀卡制作大賽、英文手抄報大賽、超級模仿秀等,圣誕節(jié)特色活動。優(yōu)秀的節(jié)目還在校元旦文藝
會演、六一演出上show一下。同時,我校還經常邀請其他兄弟學校結對,共同參與節(jié)目的表演或教師交換上課研討,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大浪潮,推動整個英語教學。
二、英語專用教室布置
我們學校三至六年級每年級都有一個英語專用教室,每個教室的墻上都以本年級的教材為題材,加以知識的串連與合并,結合語音字母單詞句型的教學,加以設計,在墻上,黑板上以不同的板塊展現(xiàn),以便于學生上課表演,我設計了以下幾方面!下面就我所用的五年級英語專用教室介紹一下:
(一)板塊一:Who am I
每個學生有一個檔案袋,檔案袋分為藍色和黃色二種。外面是學生的英語名字,里面是學生平時的英語作業(yè),有英語作文,《The book of animal》,《My National Holiday》,《My bedroom》等,這些材料不光上課可作為教師的教材,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享受被注目的喜悅。
(二)板塊二:Look and see
我自制了一個簡單的書架,里面放置一些英文讀物。為了配合英語課程的學習,我們發(fā)動高年級學生一起為閱讀角購置或捐贈一些圖文并茂的英文版故事書或較貼近于孩子們生活的英語簡易讀物。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們在隨意翻閱中不斷增強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逐步積累英語詞匯量,更能豐富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讓那些課外很少甚至完全沒能接觸到英語的同學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板塊三:A Happy Day
五年級的新詞和詞組對六年級的單詞鞏固很重要,尤其是五年級下冊,后三單元全是動詞的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所以,我把五年級所有的動詞及詞組進行了一個歸類,在后面的大黑板上畫了一幅大大的水粉畫,把學生的小卡片剪下來,背后用雙面膠和吸鐵石做成可移動的圖片,山為背景,這邊是農村,這邊是城市,以學生野餐這種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對第一種時態(tài)――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的掌握比較好!還能串聯(lián)以前學過的動詞及動詞詞組,既復習了過去學過的動詞又擴大了學習面,拓展了學生的詞匯量,甚至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造詞語,如 go +v-ing動詞詞組形式。
(四)板塊四:My dear teachers
篇7
一、不但要有趣,更要有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已經越來越為老師們所接受、所實踐,教師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可謂竭盡全力,比如廣泛借助圖片、實物、錄音、錄像等多種媒體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游戲、表演、英語歌曲、兒歌等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說在“激趣”上下足了功夫。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比如,課上熱熱鬧鬧、課下懵懵懂懂,一些教師過分追求課堂形式,甚至走入“為形式而形式”的歧途,把一些無關緊要的情景、圖片、錄像浮躁、盲目地引入課堂,與教學內容相去甚遠,非但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妨礙了學生的理解與運用。
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學不但要有趣,更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單靠說說、唱唱、玩玩,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 更應該從學科本身特點出發(fā),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與趣味性的同步發(fā)展,比如:教學目標明確,體現(xiàn)梯度;活動參與面廣,示范到位,及時反饋;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實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開口;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本著“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動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不但要教知識,更要講方法
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單詞的發(fā)音、拼寫,到語句的講解、課文的闡釋,盡可能多地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課堂講解可謂細致、詳盡。這無可厚非,然而在教會具體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講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得就是方法的重要性。
筆者這里所說的“方法”,一方面是指教師授課的方法。講求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樂學。班級學生構成多元,教師要因材施教,尤其要注意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尊心,課堂設計注意做到低起點,緩坡度,讓優(yōu)生和學困生能各取所需,樂于參與;多活動,快反饋,讓學生短時間內看到進步;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一方面是指學生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加強對朗讀正確性的指導;采用錄音范讀、教師范讀、學生范讀的形式,鼓勵學生模仿練習,并適時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的背誦過程和方法,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單詞,背誦語句,掌握句型。
三、不但要提高基本能力,更要理解文化現(xiàn)象
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是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學習英語,聽說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一方面,要讓學生多聽、多讀,增加接觸英語的時間;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適合的英語環(huán)境,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運用英語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為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還要注意英語國家文化的滲透,注重文化的傳承,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加深對文化的認識,從而正確地用英語表達思想,進行得體的交際。比如課上一些語言背景知識的介紹,西方節(jié)日的由來、稱呼語、日常交談禮儀注意事項等,了解西方人的喜好、禁忌、主要節(jié)日及慶祝方式,知道中、西方各種手勢表達的不同意思,了解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的來歷等,比較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讓學生對英語國家基本文化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從而準確理解文化差異,正確學習、運用這門語言。
四、不但要重課上練習,更要重課外實踐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交際性都很強的課程,教師必須充分珍惜和利用課上時間,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讓他們充分學習和提高的課堂環(huán)境,尤其要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語言聽說環(huán)境,加強課堂會話和交際練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學生的英語學習不能僅限于課堂,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引導學生積極應用英語開展對話。一方面,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從日常問候到詢問天氣、日期、身體、工作、學習及家庭人員情況等,盡量說英語,比如詢問情況、提出疑點、征求意見和向人借東西等的時候,大膽說英語,如:“Excuse me,A?”“Can I _____ ?”常掛嘴邊。一方面,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如引導學生表演英語短劇,開展英文朗誦競賽、英文歌曲比賽,寫英文日記、辦英語手抄報等活動,
篇8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任務的解讀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語小班化教學為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探索模式。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系統(tǒng)化的起始階段。在初中階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形成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風格顯得尤為重要。英語小班化教學符合當前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認知規(guī)律,但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轉變觀念,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個體的差異和個性化的培養(yǎng)。然而學習是一種獨立自主的認識和發(fā)展活動,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其學習。為了使英語學習更高效,學生在小班化教學環(huán)境下角色的轉變和定位處于突出地位。
二、 “強勢教師”和“強勢學生”的角色轉換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單純,教師注重講授知識的有條理性和系統(tǒng)性,科學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有些教師甚至滿堂灌,教師很強勢,學生只需要認真聽講,仔細做筆記、做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要做“乖學生”,聽老師的話,無太大主動思考空間,視教師為權威,不善于提問,不敢質疑。實踐證明,這類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差,善于作答基礎知識題,能夠很好掌握教師教授過的知識,可一遇到新題型就亂了手腳。筆者認為在初中英語小班化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應努力做好學生角色的轉換,盡力培養(yǎng)有特色的“強勢學生”。
三、 培養(yǎng)“強勢學生”要鼓勵學生的主動性
1. 課前主動出擊
學生積極預習新課文,學會預習,能通過聽磁帶、運用工具書和網絡等手段解決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的知識性問題。
2. 課上主動作戰(zhàn)
課堂是學生的主戰(zhàn)場。我校英語小班化教學班容量小,教師可以充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在課上,學生要將“乖學生”“聽話學生”變?yōu)椤皬妱輰W生”。積極思考,善于并且敢于提問。學生主動接受知識,樹立自信心,主動解決在聽課中遇到的問題,有效地尋求解決辦法,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自己總結規(guī)律,甚至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敢質疑,敢于評價自我及其他學生的回答。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主動出擊,教師適時引導,效果遠遠好于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地聽。
3. 課下主動掃尾
針對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差、接受理解能力慢的問題,我鼓勵學生在課下找伙伴結對子,采取一幫一式的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并學會了梳理知識點,能力差的學生也獲得了知識上的幫助。實踐證明“小老師制”對于后進生的轉化起著很大的作用。
四、 培養(yǎng)“強勢學生”要提倡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樣性
目前現(xiàn)行課本Go for it的詞匯量大,內容貼近生活,有很強的時代感,對于語言的要求不僅僅是詞匯和語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會活學活用。教小班化的教師可利用大的活動空間,大膽地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實施英語教學小班化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密度和頻度將提高,情感交流的機會將增多,互動教學策略成為很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上,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靈活多樣地回答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學生盡情地發(fā)言,提高語言交際的質量。比如在講授Unit 11 Time話題時,對于某人經常在某個時間做某事,可以表達成: I often eat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或者: It??s 7 o??clock. It??s time to eat breakfast. 或者: It??s time for me to eat breakfast. 或者: It??s time for breakfast. 一題多解拓寬了學生的做題思路。同時也符合初中英語新課標中的培養(yǎng)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的理念。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推動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動力。
五、 培養(yǎng)“強勢學生”要提高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讓學生充分分享各種教育資源,有更多的機會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時間與教師交往、溝通,得到個別化的教育。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方法和策略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既要保證學生總體的進步,又要兼顧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針對小班化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打破以往常規(guī)教學模式,采取分層作業(yè)的方式,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例如:課下我給學有余力的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yè),讓學生寫英文的電子郵件,介紹他(她)的基本信息,達到了用英語解決問題的目的。在學生和老師之間互發(fā)電子郵件時,學生體會到了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和喜悅感。此外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單元制作成手抄報,圖文并茂,建立了課本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拓寬了課外知識,擴大了詞匯量;學生還為自己的伙伴或對子出單元檢測題,并互相檢查批改,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友誼,大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在圣誕節(jié)前夕,我們在班內準備英文短劇表演《Snowwhite and seven dwarves》, 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在整個活動中扮演策劃、領導、組織、協(xié)調的角色,鍛煉了學生動手、動口的實際操作能力。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幫助了學生們的學習。
六、 結束語
“小班化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組織形式,以促進學生的素質提高和全面發(fā)展為目的,同時兼有集體教育和個體教育的優(yōu)點。雖然班級學生的規(guī)模減小,
初中英語小班化教學環(huán)境下的“強勢學生”培養(yǎng)
陜西省楊凌高新中學 薛妍紅
篇9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外拓展;拓展形式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1-0003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初中英語教學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新課程理念和任務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廣大英語教師逐漸樹立了“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的新觀念。合理利用教材,在發(fā)揮教材樣板作用的基礎上,充分有效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從英語教學課外拓展的必要性、原則、形式三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英語教學課外拓展的必要性
1. 新課標和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需要英語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
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互相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fā)展綜合語言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能夠讓學生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任務型教學倡導“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
2. 學生本身的學習需求也需要英語教學的課外拓展
21世紀的學生們,擁有多種獲取信息的途徑。他們不再滿足于課本中固有的知識,希望教師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運用英語的機會。有很多孩子有音樂才藝、繪畫技能,是使用電腦的高手。如果我們設計的課外活動有利于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練習,就一定能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fā)展。
3. 滯后的教材內容更需要與時俱進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
我們目前所用的人教版 《Go For it》教材中的有些內容已經過時。比如,課本中出現(xiàn)的pen pal,其實現(xiàn)在學生很少有寫信的機會,更多出現(xiàn)在他們生活中的應該是e-friend。還有奧運會等內容,在2006年時都是作為將來時出現(xiàn)的,但現(xiàn)在看卻是過去時,學生討論起來,也提不起興致。所以,在進行本部分教學時,我們將內容做了修改,比如與學生討論網友問題,怎樣交網友,交網友時應注意什么。學生們對此很有興趣,教學效果很好。
二、英語教學課外拓展的原則
1. 趣味性原則
初中學生喜歡有趣的學習內容,希望學習過程充滿樂趣。這符合新課標的理念:鼓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習語言。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則更容易將它們內化為自己知識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設計了多種有趣的英語課外作業(yè),例如: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書法比賽,英文歌比賽等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又讓他們主動參與,有所收獲。
2. 創(chuàng)新性原則
現(xiàn)階段的中學生視野開闊,見多識廣,適當?shù)耐卣褂欣谔岣咚麄兊膶W習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但是,拓展應該以教材為依托,在現(xiàn)有教材的基礎上有所突破。不能為了拓展而拓展,否則就會脫離學生實際情況,使學習過程沒有章法可言。我們可以通過整合課本的方法,把課外合適的內容添加到教材中來。在選材及整合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年齡、知識層次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切不可拔苗助長。
3. 拓展要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英語課外拓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有獨立完成的活動,又可以有學生們合作完成的任務。例如,我們組織了英文電影配音比賽。這項活動既有學生獨立完成的部分,也要求學生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在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們看到學生因為選材不同而發(fā)生的激烈爭辯;因某位同學單詞發(fā)音不準確,大家共同幫他糾正;因某句話說得不夠好而再三練習。這一切都是知識之外的學習,都是寶貴的學習經歷。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學到了寬容與合作,體會到了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
三、課外拓展的形式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對于英語學習尤其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課外活動:
1. 英語課外閱讀方面
我們利用所訂的報刊,如《學英語報》、《二十一世紀報》等,堅持每周一節(jié)“報刊閱讀課”。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七年級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多選擇故事、笑話等有趣味性的材料。八年級英語則偏重語法和語篇的分析,這樣的轉變也是為將來高年級的英語學習做準備,但取材仍要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比如,有一期介紹的是學生非常喜愛的英文歌手,還有一期是介紹最新上映的電影。文章難度較七年級時加深了很多,但是學生讀來并不覺得很難。報刊閱讀,選材是關鍵,把握好難易,就不會挫傷學生們閱讀的積極性。在閱讀的同時,我們鼓勵孩子尋找文章中的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式,并積累到筆記本上。隨著學習難度的提升,要想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必不可少。在實施報刊閱讀的過程中,告訴學生如何通過掃讀來了解文章的內容結構;演示給學生如何跳讀,即帶著問題在文中的句子和段落中尋找特定的信息;對有些提問細節(jié)的題目,教會學生們細讀,在紛繁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與題目相關的答案。
2. 每日值日報告方面
每日值日報告,即Duty Report,是一種用時短,參與面廣,利于操作,可以長期開展的課外活動。
從七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每天課前5分鐘,學生們按學號輪流登臺作報告。為了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初始階段他們可以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或教英文歌等等。八年級時,我們要求學生的Duty report不能僅僅局限于通過網絡或報刊得來的東西,而應有更多自己原創(chuàng)的東西。我們還想通過值日報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從八年級開始,我們要求學生做完值日報告后,提供一份手寫或打印的文稿。為了不使值日報告流于形式,做完值日報告的學生現(xiàn)場提問,以檢測其他同學聽的效果。現(xiàn)在學生不僅話題廣泛,有些同學還另辟蹊徑,根據自己擅長電腦的特長,制作了精美的PPT,使自己的值日報告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總之,教師指導學生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值日報告活動就會開展得有聲有色。
3. 課內知識的延伸和拓展
英語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對課本知識的一個講解和再現(xiàn),而應立足課本,挖掘課程資源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在每個單元中我們增添了“Let the word fly”板塊,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一些“一詞多義、熟詞生意”的詞匯。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對一些常見詞的用法、意思有一個透徹的了解。比如,get這一單詞,它出現(xiàn)在Go for it 8(下)第8單元,在課本中的應用是“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鑒于本單詞是英語詞匯中的一個重點單詞,我們就將其進行了拓展。(1)Everybody gets tired sometimes.(變的)(2) Go and get your breakfast.(來取) (3) Get John a drink.(買)(4) Every day we get a lot of homework to do.(有) (5) Li Ming doesn’t study hard, so he often gets low marks in tests.(獲得)(6) You should get your friends to help you.(使得) (7)Dad has gone to Hong Kong. He got there last night.(到達)
每個單元我們和學生們都會進一步拓展一些重點詞匯,日積月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同時,我們也有意識地增強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在講授Go for it 8(下)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時,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別,在講課過程中,我們增加了一些話題的討論,如:When should we go to a party? What presents are proper for a party? How do the kids hold a party? How to write an invitation to a party and how to reply the invitation? 在九年級的課本中,我們在教授中外餐桌禮儀時,又因勢利導,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課后查閱各國相關的餐桌禮儀,學生們都能認真對待,并且在小組交流時,收獲頗豐。通過拓展,使學生對英語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們覺得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很貼切,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
4. 英語小報展板方面
英語小報的展示為多才多藝的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我們的小報有主題,形成系列。暑假返校后,我們做了My colorful vacation的小報展板。后期又做了中西方節(jié)日的板報,如春節(jié)、感恩節(jié)和圣誕節(jié)等。借此機會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節(jié)日文化。每次英語小報展板辦好后,都有很多學生流連其間,認真欣賞、學習,成為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另一個陣地。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課外拓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如果能夠讓它們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有效地發(fā)揮,必定會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達到教與學的共贏。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圣誕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