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廣告語范文

時間:2023-03-16 03:32: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錯別字廣告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錯別字廣告語

篇1

1、箭牌口香糖 一箭如故 一箭鐘情(箭牌口香糖廣告語

2、騎樂無窮(某摩托車廣告語)

3、一明驚人(某眼病治療儀廣告語)

4、衣名驚人(某服裝廣告語)

5、無胃不至(某治胃藥廣告語)

6、飲以為榮(某飲品廣告語)

7、天嘗地酒(某酒類廣告語)

8、食全食美(某酒店廣告語)

9、咳不容緩(某止咳藥廣告語)

10、閑妻良母(某洗衣機廣告語)

11、默默無蚊(某殺蚊劑廣告語)

12、牙口無炎(某牙膏廣告語)

13、百衣百順(某名牌服裝廣告語)

14、引人入店(某高級飯店橫額)

15、智者見質(古橋空調廣告語)

16、觸幕驚新(亞細亞電腦三維動畫系統廣告語)

17、百聞不如一試 喝過方知福樂好(福樂奶粉廣告語)

18、大石化小 小石化了(膽舒膠囊廣告語)

19、六神有主 一家無憂(六神特效花露水廣告語)

20、胃病患治在四方(四方胃片廣告語)

21、中國電信 千里音緣一線牽(長途電話廣告語)

22、佳麗--洗盡您一路征塵(某洗衣粉廣告語)

23、有痔不在年高(某治痔瘡藥廣告語)

24、消炎藥廣告詞:快治人口——(膾炙人口)

25、熱水器廣告詞:隨心所浴——(隨心所欲)

26、止咳藥廣告詞——咳不容緩(刻不容緩)

27、摩托車廣告詞:騎樂無窮——(其樂無窮)

28、營養液廣告詞——口蜜腹健(口蜜腹劍)

篇2

[關鍵詞]不規范;廣告用語;漢字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4-0129-02

在電視、網絡、書刊、廣播、報紙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廣告語,有的廣告用語用字規范得體,同時也會給人賞心悅目和觸人心弦的感覺,讓人難以忘懷。但有些廣告用語用字并不規范,甚至有的對漢字學習、漢字選用以及應用都產生了極大的消極作用。

一、不規范廣告語的表現

在很多電視、網絡、書刊、廣播、報紙中有很多不規范的廣告用語,這些廣告用語有濫用同音錯別字、采用語病句、篡改成諺語、濫用外文、使用最高級、繁簡亂用等表現,這些不規范的廣告語已經嚴重影響到對于漢字、成語、諺語等的理解與掌握。

(一)濫用同音錯別字

在很多廣告語當中有許多都是采用同音錯別字替換而應用在廣告中,進行宣傳。然而這種宣傳并非能夠展示出宣傳對象的特點與優勢,卻使得人們覺得這則廣告乏味無知。“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別具一格的民俗表演,一定讓你流連往返。”這里面的廣告詞語已經使用錯別字“流連往返”應該改為“流連忘返”。在報紙上出現這樣的一句廣告詞,這是極不負責的表現。

在利用同音字時也會將詞語的單字進行替換,這種替換很容易誘導未成年人對漢字的錯誤應用。在一些廣告中有衣服的廣告“衣帽取人”在這里本來應該是“以貌取人”。雖然同音但這種為了宣傳,但這種擅自更改詞語的方式是極其錯誤的。

(二)繁簡亂用

繁簡字混合在一些戶外廣告中經常出現。在周生生珠寶的廣告片中采用的字幕是繁簡字混用的。雖然用詞很有魅力,但是卻采用繁簡字共用的方式來作為電視廣告的字幕是不符合規范的。在一些戶外廣告中我們時常看到將“風雅”的“風”寫成“凰”,將“中國”的“國”寫成“圓”的例子。這些都是違反法律的。這些廣告應該規范字體,統一采用簡體字來規范,有些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采用繁體字與簡體字混搭的方式會使得使用簡體字的規范無法得到更好的實施。

(三)篡改成諺語

1.篡改成語

在很多廣告語中都會利用成語來宣傳商品,但這種廣告卻未必能夠達到意想中的效果。因為這種改換成語不僅會使得廣告不能表達出本來的含義,而且也會使得成語的學習者無法學習到正確的含義。例如在宣傳山西的廣告中就有“盡善盡美”改為“晉善晉美”這則廣告被勒令修改。有一些止咳藥廣告詞“咳不容緩”,這是為了宣傳止咳藥的功能將“刻”變為“咳”,摩托車廣告詞有一則是“騎樂無窮”,這里是將“其樂無窮”這個成語進行了改變,同樣營養液廣告詞將成語“口蜜腹劍”改變得到“口蜜腹健”。

還有一則網吧廣告是一“網”情深,這是將成語“一往情深”進行替換。在一則鋼琴廣告中為了使得鋼琴得到好的宣傳,將“琴有獨鐘”是將成語“情有獨鐘”同樣熱水器廣告也有采用篡改成語的例子“隨心所浴”就是由成語“隨心所欲”改動而來。這些通過改變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而宣傳推廣商品的做法并不能使得商品售賣更好,反而會適得其反。

2.篡改諺語

有很多廣告詞都會采用諺語來進行商品宣傳,一則口服液廣告“小不飲則亂大謀”這是通過將“忍”變為“飲”。“古有精衛填海,今有宜工移山”這句是宜春宜工裝載機的廣告,是將“愚公移山”變為“宜工移山”從而宣傳宜春宜工裝載機的功能。投之以桃,報之以“利”是春蘭空調的廣告,這個是將“李”替換成了“利”來宣傳春蘭空調會回報給消費者更多的利益。同樣在某打字機的廣告中就有“百‘文’不如一‘鍵”’,這里將“聞”“見”兩字進行了替換。山西汾酒廣告中“喝酒(久)必汾(分),汾(分)酒(久)必喝”也是對于諺語“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進行了替換。“好馬配好鞍,好車配風帆。”是某蓄電池的廣告,在這里是將“好船配好帆”換成“好車配風帆”。

這種替換雖然是以宣傳商品為目的,吸引大眾的注意力,但是,這種替換與篡改會對學習諺語的孩童或學生造成困擾。篡改諺語來宣傳產品的方式有時也會導致公眾對于這種商品產生抵觸心理。

(四)濫用外文

在很多的廣告中采用外文來作為廣告用語,但這些外文的廣告用語并不規范。這些基本是將外文直接翻譯過來。例如在某酒的廣告中“酒的王朝,Dynasty”這是直接將“王朝”翻譯過來,毫無意義。再者,很多中國的品牌例如鴻星爾克,它的廣告語就是“To be number one”這根本沒有任何解釋與注解,只是一味地對商品廣告詞加上英文的廣告語。安踏的廣告語在一段時間中采用“keep moving”,這同樣使得大眾對其極為苦惱,而這些都是濫用外文的表現。

(五)使用最高級

企業進行市場競爭時都會用廣告進行宣傳,但必須公正、客觀。在廣告語言中,廣告詞在創作過程中是不得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容易產生誤導的絕對化語言的,但是,一些商家卻為了增加商品的吸引力而采用隱形的最高級。

一些廣告詞中出現了“最”字。例如宏達摩托車的廣告詞“宏達最省油,領導世界新潮流。”其實這里用最高級想要表達省油要數宏達汽車,但是卻使用最高級,這不符合規定和事實。同時在一些廣告詞中出現了很多沒有出現“最高”“最好”等詞匯,但卻是同義的詞匯。在嘉陵摩托的廣告詞中就有“嘉陵金悍,王者風范。”這里的“王者”就是“最高”,用這個詞來代替“最高”。還有一些廣告語像“天府皇宮”“一代彩虹,長春鈴木王中王!”“風馳天下,正大摩托”“勁霸天下,龍嘯九州。”等等這些與最高級相似的詞語。

(六)采用語病句

很多廣告中都會有語病句,有的是為了引起消費者注意,而有的是不經意的錯誤。不管是出于哪種原因,這些廣告中都是采用語病句而作為廣告語的。

1.前后矛盾

在央視的公益廣告中有這么一則“我爸沒有什么愛好,就喜歡下象棋,從小就教我下棋,現在他老了,我陪他下象棋,挺好的。”這里”沒有什么愛好”與“喜歡下棋”是存在矛盾的,下棋就是一種愛好。這種就是前后話語矛盾的語病。

2.歧義凸顯

在很多廣告語中都會有歧義的情況,因為這種含義不明會感覺語言模糊例如歐萊雅的廣告語是“你值得擁有。”這句話給人的感覺不是那么舒服。原因是這句話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你有資格得到它,另一個是這個東西很好極其適合你。這種歧義也就造成了這種廣告詞的特殊。

3詞語錯誤應用

在很多廣告詞中都會應用錯誤詞語,這種詞語的應用錯誤是疏忽導致的。例如這則廣告詞:“喝了,就別咳”。這里面的“別”用錯了位置,“別”是命令別人的時候用到的,而這句廣告語是凸顯出這個藥的作用是止咳。所以這里的“別”應該換成“不”才合適。

二、不規范廣告語對漢字應用的消極作用

不規范的廣告用語一直困擾著消費者,因為這種五花八門的廣告語讓人覺得這只是推銷手段,與產品質量毫無關系。而這種不規范的廣告用語對漢字的應用會產生很多的消極作用。

(一)干擾學習

對于一些不規范廣告語的出現是不利用學習漢語的。這些不規范的廣告語大多出現在電視、網絡、書刊、廣播、報紙中。學生們從這些媒體中了解了這些廣告語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種對不規范廣告語的應用就會直接影響到對于漢語的學習,不利于對漢語的掌握與應用。

(二)漢字濫用

不規范廣告語會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你在商鋪、酒樓還是飯館等地方,都會受到廣告語的影響。這些不規范的廣告語中有很多錯字、語病。而大眾耳濡目染就會對這些納入到生活中,并且濫用這些漢字,從而失去了對于正確漢字的理解與掌握。

篇3

一到學校,我就看到桌上的作業本在向我微笑。我撲過去一把抓住,打開一看,鮮紅的評語立刻展現在我眼前:“記述比較連貫,能夠運用成語。這說明你在課外也經常學習。但是,成語中的錯別字太多,希望能改正……綜合評價:良。”“什麼?”我不由的看了起來:“雞不可失”、“騎樂無窮”、“信高采烈”、“玲瓏踢透”、“默默無蚊”……看著這些被紅筆圈得一片鮮紅的詞語,不禁一陣心酸。

我呆呆的看著自己的作文本。為什麼?為什麼!不用成語吧,說寫的不深動;現在好不容易才湊到九個成語,怎麼成績反而差呢?我又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老師的評語:“但是,成語中的錯別字太多……”不可能!這些都是我親眼看來得呀!不行,我一定要用事實來證明我寫的成語是對的。

第二天,我拿著一大堆報紙找到的了語文老師。報紙上醒目的廣告語:“**牌摩托車騎樂無窮”、“炸雞腿、雞排大優惠??雞不可失”、“信高采烈發E-mail”、“**牌足球玲瓏踢透”、“**電蚊香??默默無蚊”……“老師你看,這些成語都寫在《**晚報》上,我沒有抄錯!難道這種報紙上也會寫錯別字?”

我疑惑地看著老師,老師卻回答說:“這些詞語只是人家在廣告中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不是這樣寫的,不信你可以去翻詞典,肯定不會有這種詞語。”

聽了老師的話,我迫不及待地打開詞典一查,真的是我錯了。

篇4

語言文字應用的規范、言語交際行為優劣等都對語言環境有很大影響。語言文字應用規范有利于漢語語言文字的傳承。大家都來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語言文字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

1 語言規范化

普通話是以北京話音為標準語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它促進全社會樹立語言文字規范意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普通話是漢民族的共同語,是規范化的現代漢語,共同的語言和規范化的語言是不可分割的,沒有一定的規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1)語言做為一種交流工具,各個地方的語言都有當地人語言所形成的獨有特性,為了便于溝通所以我們統一用普通話, 記得有一個這樣的笑話 : 賣魚的扯著嗓子一個勁地叫喊著:“魚啦,魚啦。”旁邊一個賣棗的也不甘示弱,緊接著嚷:“糟(棗)啦,糟(棗)啦。”“魚啦。”“糟啦。”“魚啦。”“糟啦。”賣魚的越聽越不對勁,覺得賣棗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對,于是兩人吵了起來。

(2)普通話是現代民族的共同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也是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要是不會說普通話,而想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一些農村的人來城市找工作,他們不會說普通話,跟老板說話,簡直是“雞同鴨講”,那就不會得到老板的欣賞,被錄用的可能性肯定會大大降低。

(3)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好多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語言,各省,各地區又有各自的方言,我們平時接觸的人又多是來自四面八方的,不說普通話是很難交流的,難于表情達意。去年十一,在深圳打工的朋友回來,講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他說:“一個北方人在深圳某公園打聽‘纜車’在哪兒,那個人按回答尋去,找到的是‘男廁’。”

所以我們一定要說好普通話。講標準普通話,一般人都能聽得懂,極易給人暢快,親切感,這樣也就便于交流,每個人要會說普通話,這樣才能讓我們處在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中。

2 文字規范化

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漢字,它是漢人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是重要的輔交際工具。自從人類發明了文字,它就在人類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促進了語言的發展,使語言更加精密和豐富,而且推動著人類文明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實際生活和工作當中,有很多地方出現了不規范漢字現象。

2.1 錯別字的泛濫:錯別字也是使我們語言文字不規范的一大缺憾。我們要盡量避免錯別字,這是要我們注意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 如“峰”的形旁是“山”,用“山”作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山嶺有聯系;“蜂”的形旁是“蟲”用“蟲”作為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昆蟲有聯系。

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有時會寫出錯別字 ,其中有的人認為寫錯別字無所謂,只要不影響意思的表達就行了。這種想法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對錯別字聽之任之,使錯別字的出現大有增長之勢。例如“再接再厲”錯寫成“再接再勵”,“”常被錯寫成“戊戍變法”,在街頭,更是常見把“家具”寫成“家俱”,“洗車打蠟”寫成“洗車打臘”……由此可見錯別字現象很嚴重,應該時刻注意。

有時由于意念上的關聯,字的偏旁常會發生類化作用,而造成一些錯別字,如“蠟燭”的“蠟”容易寫成火字旁,只要理解“蠟”的原意是動物身體的油就不容易記錯了。還有把“粉碎”寫成“粉粹”。漢字形體結構近似也容易造成錯別字,例如“戒”錯寫后少了一撇,“戎”多寫一豎,這是由于“戒”和“戎”字形太相近了。

然而錯別字產生的更重要原因是人們對錯別字的態度問題。部分使用者認為,錯別字的產生只要不影響意思的理解就無所謂,這種態度助長了錯別字的產生,是錯別字產生的主觀因素。如日常生活中,菜市場是一個復雜的公共場所,各個年齡層、各種文化程度的人皆有,把“豆腐”寫成“豆付”,把“冬瓜”寫成“東瓜”。在菜販看來,這樣寫也人人都能看懂,其他的就不關他的事了。這種無所謂的態度是漢字難以規范的最大障礙。

2.2 網絡詞的干擾: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絡語言也日益流行,新鮮詞匯層出不窮;網絡語言已逐漸影響到日常漢語使用,比如用“GG”代替“哥哥”,用“88”表示“再見”,“520”表示“我愛你”, “丑女”叫“恐龍”,“丑男”叫“青蛙”……越來越多的網絡語言沖擊著我們漢語使用的規范性。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視此為緊追時尚的表現。網絡詞匯的濫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不了解的人根本無法理解它的含義。

篇5

關鍵詞:刻不容緩 一毛不拔 廣告 規范

中圖分類號:G633.3;H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10-0095-02

作者簡介:高勝強(1957―),江蘇海門人,大專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江蘇省海門市貨隆初級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筆者所在的語文教研組曾開過一堂有關廣告的綜合性學習課,評課期間再次談及兩則廣告:“咳不容緩”與“一毛不拔”。有同事認為前者是違法廣告,因為它用了錯字;后者是成功的,因為它較好地運用了雙關手法。

“一毛不拔”曾是某牙刷的廣告,它一語雙關,形象含蓄地交代了產品的性能,令人回味無窮,確是一則成功的廣告。它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語文教師再熟悉不過了:如“要拿穩啊”(伏契克《絞刑架下的報告》),表指“手里要拿穩”,握住擔架;實指“心里也要拿穩”,堅定信念。“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呢。”(小學教材《吃墨水》)“墨水”表面用的是本義,實際指其比喻義:學問、知識。這些句子用的都是雙關修辭:語義雙關。

但以發展的眼光來看,“‘一毛不拔’是一則成功的廣告”這個結論很難下。人們的消費觀念是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著的,在商品不斷升級換代的今天,個把月換一支牙刷,牙刷拔掉“一毛”又有何妨?而且,從衛生與健康的角度來說,經常地更換牙刷更有必要。“一毛不拔”絕非好牙刷的首要標準。

除了語義雙關,廣告創作也可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如“潔士滅蚊,默默無蚊”(潔士滅蚊液),這則廣告運用的雙關手法可謂天衣無縫。

“咳不容緩”是一則止咳藥廣告,它并沒有用錯字。目前,確有少數廣告存在著使用錯別字的現象,如“永保青春”(某化妝品廣告)中將“葆”誤作“保”。但“咳不容緩”不屬此類,而是有意為之,是對廣告創作中修辭方法的一種自覺運用,把它定性為“使用錯別字”實在有失公允。

“咳不容緩”運用的修辭方法跟諧音有關,但不同于“默默無蚊”,因為“咳”不具備諧音雙關的一語雙關、言在此(聞)而意在彼(蚊)的特點。“咳”就是“咳”,意義上與“刻” 毫無關連。從修辭學角度而言,它運用的是析字的方法。

跟雙關一樣,析字也是一種語言運用的藝術化方法,運用這種富有創意的方法能變換字義,產生趣味,增強表現力。析字種類不少,有化形式析字,即對字的結構進行增損離合,使原來的字形發生變化而產生另外的意思,如“童養媳是不準打八刀的。”(周立波《暴風驟雨》)“八刀”兩字合并是“分”,“打八刀”就是離婚的意思。有衍義式析字,即通過代換、牽連、演化等手段演變字義,如“……你就再不是小林,而是――而是巨大的森林啦。”(楊沫《青春之歌》)“小林”指林道靜,這里利用同形又同音的關系把兩個不同的“林”聯系了起來。有諧音式析字,即單純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替代本字,產生趣味,如謎語“婦人原來本姓倪,生成一個大肚皮,嫁給懶漢吃酸菜,嫁給勤人吃肉魚” 中“倪”諧音“泥”,因為陶瓷菜壇子是用泥做坯子燒成的。

“咳不容緩”便屬諧音析字,廣告創作中這種方法的運用并不鮮見,有一則鞋廣告 “無鞋可及”,便套用了成語“無懈可擊”的讀音,并寓意鞋的品質優良,平凡中見功夫, 算得上是析字中的佳作。

但此類廣告卻招致了不少非議,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和家長的非議,據說這種廣告對廣大的中小學生產生了誤導:他們在記住廣告的同時,久而久之把“刻不容緩”寫為“咳不容緩”了,以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布的《廣告語言文字管理暫行規定(修正)》第11條作了如此規定:“廣告中成語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引起誤導,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然而,類似“咳不容緩”的廣告面對的并非一致反對。據長沙市雅禮中學高一293班廣告語研究小組(指導教師鄧志剛)對113人的問卷調查表明,對“咳不容緩”之類的廣告詞的看法,認為有創意的46人,占40.7%;無所謂的34人,占30.1%;誤導青少年的31人,占27.4%;其他的2人,占1.8%。

從理論上說,有“一毛不拔”就有“咳不容緩”,能用雙關為什么就不能用析字(含諧音析字)呢?誠如雅禮中學廣告語研究小組的調查者所言:“利用字的諧音來改動成語作廣告,只要用得好、用得妙,會使廣告詞更具吸引力,(利用耳熟能詳的成語)又何嘗不可呢?”

從本質上講,商人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只要是能給他帶來經濟效益的促銷手段,他都有可能會使用;法規更重視社會效益,一切促銷手段的使用必須以不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為前提;而如何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是商人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各界包括政府部門應該思考的問題。只有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平衡時,經濟才得以健康發展,社會也因此而進步。

至于“咳不容緩”之類的廣告詞對廣大的中小學生究竟產生了多大程度的誤導,實事求是地說,還是一個未知數。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應該說,運用析字的手段創作廣告詞是一種極富創意的方法。目前,不僅大量的成語被化用,一般詞語也被化用;不僅廣告創作中使用了析字,其他方面也運用到這種方法:有書名,如“E網情深”(朱永新著作名),有店名,如“絲情發意”(美發店名),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當然,析字式廣告的使用也有個度的問題,適度就新穎,過了度就會濫,濫了就會讓人生厭。要教育從業人員不要過分地追求標新立異,更不能趨之若鶩,否則就會走到事情的另一端。另外,它確實有可能對少數中小學生產生誤導,這就需要加以規范,如規定給諧音字加注引號,規定此類廣告必須具備真實合理性等。然而,我們不能因為這種方法有可能引起誤導而搞“一票否決”,須知,因噎廢食的做法無助于廣告業的發展。而且,運用析字的手段(包括雙關)創作的廣告詞也是廣大中小學生學習和使用成語的一種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只要措施得當,完全可以將其可能引起的消極影響積極化。

篇6

西西

我們學校草坪的廣告牌上寫著:“小草在成長,請勿打擾。”它告訴我們,不要去干擾小草的成長,不要隨意踐踏草坪,要愛護一草一木,維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哇,我從這里體味到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東東

我去食堂吃飯時,也看到了這樣一個告示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它是在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因為糧食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換來的。同時也在教育我們,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

西西

我和媽媽逛街,經過一家家用電器店時,看到了這樣一則電扇廣告:“我們的名聲是吹出來的。”這則廣告詞非常奇妙,使人過目不忘,而且有宣傳的味道。它告訴消費者這里的電扇風力很強,質量很高,所以才被消費者認可。

東東

我還發現,大多數廣告都會運用一些成語名言的諧音或同音異字,如某當鋪廣告——“當之無愧”,某帽子公司廣告——“以帽取人”,某理發店廣告——“一毛不拔”,某打字機廣告——“不打不相識”,某眼鏡店廣告——“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為了保護您的心靈,請為您的窗戶安上玻璃”等。這些新穎且奇特的廣告讓我明白了,語文不僅是用語言來表述的文化,還是一種交際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工具。

上面兩位小朋友注意觀察了身邊的廣告牌,并從廣告牌中發現了語文,他們真是了不起啊!下面幾位同學和老師的談話更為精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今天的議題

廣告牌中的“語文”

*本次參與討論的班級為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石湫中心小學四(2)班,指導老師武學新

武老師:同學們,誰能說說自己從廣告牌中發現的語文?

周欣悅同學:老師,我知道。我在一次旅游中,看到了這樣一個告示牌:“除了你的腳印,什么都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么都別帶走。”這個告示牌看起來簡凡,但它告訴我們的道理可不平凡喲!一方面,它要我們保護這里的環境,只把愉悅的身影留下,其他的什么也別留下;另一方面,它要我們愛護這里的財物,只帶走自己的美好記憶,其他的東西都不要帶走,也不要損壞。

武老師:周欣悅同學說得真好!怪不得你的語文成績那么棒!

王玨同學:(摸摸腦袋,恍然大悟似的)老師,霓虹燈到了晚上就都亮起來了,非常漂亮,所以制作霓虹燈的人才說要“給你好看”!

同學們:哈哈哈……

武老師:“給你好看”這句話也有讓人下不來臺的意思,可是霓虹燈公司卻利用人們對這句話的熟悉,把它作為自己的廣告,這樣人們自然就不會忘記了。王玨同學通過讀廣告牌上的字了解到漢語的妙用,真不簡單!

付奕同學:“北京烤鴨”是以“烤鴨”為特色的,“布藝世界”是做窗簾的,“衣衣不舍”是服裝店,“無餓不坐”是飯店……

武老師:招牌與廣告總是帶著人們的美好心愿,并且蘊涵著深刻的人文內涵。但是有些廣告為了廣告效應,故意制造成語中的錯別字,同學們一定要加以辨析哦!

張中豪同學:我知道箭牌口香糖的廣告語——“一箭鐘情”應該是“一見鐘情”,某摩托車廣告語——“騎樂無窮”應該是“其樂無窮”,某眼病治療儀廣告語——“一明驚人”應該是“一鳴驚人”。

王湫雨同學:對,隨心所“浴”,這是浴室的廣告!同學們在運用成語“隨心所欲”時,千萬別寫錯哦!

閆貝同學:我昨天在電視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國外有一家飲食店,門前擺了個大酒桶,上面寫著“不許偷看”!但是酒桶上并沒有蓋蓋子,路過的行人都禁不住好奇心地驅使,停下腳步往桶里看個究竟。誰知里面又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店有與眾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請享用”。一句“不許偷看”,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給店里帶來了生意。

武老師:閆貝同學看新聞學語文,看廣告思語文,真不簡單呀!

(同學們情不自禁為她鼓掌。)

熊倩同學:假期里,我們全家開車出去游玩,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這樣一則廣告:“時速30公里,您可以欣賞風景;時速40公里,您將得到一張罰單;時速50公里,您將住進醫院;時速60公里,您永遠安息吧!”這則廣告以幽默的語言道出了超速行駛的危險性。一家加油站則寫下了“要想活著去,請勿點煙來”的廣告語,語言簡潔,形式工整,其含義不言而喻。

武老師:對呀!只有學好語文,才能明白廣告語中的含義,而且好的廣告只有語文好的人才能寫出來,廣告與語文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郭哮龍同學: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再來說幾個……

武老師:同學們說得都不錯!其實,語文廣闊的天地里有無限的風光在召喚著我們,那就讓我們一起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體驗生活吧!現在,我們有請阿新博士來做點撥。

阿新博士

是呀,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今天我們談了廣告,每天看電視或逛街時都會看到的廣告。廣告在當今世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我們在接受廣告視覺刺激的同時,就往往要依靠那些言簡意賅的廣告語去了解廣告的信息了,因為廣告語是廣告的“眼睛”嘛!廣告語的感染力是一門難以捉摸的藝術,它與消費人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怎樣利用語言文化的奧妙寫出打動人心的廣告語來,值得我們每個人用心去推敲。

除了剛才同學們討論的在廣告中學習語文外,我們還可以從其他地方學習語文,如報紙上、游戲中、電腦里、廣播里、電視里、圖書里、博物館里、田野里、公園里、天空中……其實,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西西

今天真是學到了好多知識呀!語文真有趣!

東東

我也更加喜歡語文了!那我們就比一比誰能更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誰的語文學得更棒吧!

篇7

綜合性學習具有綜合性、自主性、實踐性、探究性的基本特征,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其意義重大。七-九年級(人教版)教材所涉及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知識面廣,活動范圍大。受地域的影響,各地教育資源不一,師生素質有高有低,要想開展好綜合性學習活動,需結合地方實際靈活運用教材。

首先,應學會取舍。針對地方的實際情況,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彈性空間,選擇性地開展活動。如七年級上冊的“探索月球奧秘”,教材提供的活動有如下幾種:一、借助圖書和互聯網搜索,整理有關“月球奧秘知多少”的資料,召開專題匯報會。二、觀察月亮運行情況,參觀天文臺或天文館。三、搜集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文章詩賦、對聯、謎語、音樂、繪畫,民風民俗、風景名勝,班上開一個交流會。四、組織一次月球知識擂臺賽。五、進行“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的寫作練習。以上活動在城市學校均可順利開展,但在農村學校全部實施卻有難度。農村學生面臨的實際情況是:圖書館沒有配備起來,就算有也是存書極少;大部分學生是寄宿生,沒有機會上互聯網;還有部分留守生,家里根本沒有電腦。而參觀天文臺或天文館更不可能。所以根據農村實際,可以觀察月亮一月內的盈虧,搜集有關月亮的詩詞歌賦、神話傳說,舉辦交流會,可以選擇“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的寫作練習等。又如七年級下冊“戲曲大舞臺”,教材提供的活動有觀看戲曲表演,欣賞劇團演出,訪問當地專業人士和戲曲愛好者,了解戲曲文化知識,等等。劇團演出及專業人士大都在縣市才有,農村孩子沒條件可利用。因此應對眾多的活動有所取舍,可以組織學生統一觀看戲曲知識介紹,欣賞地方戲的精彩唱段,試著寫一段觀后感等。

其次,應突出重點。要將六冊教材的36個綜合性學習活動全部開展好,絕非一日之功,且地區和學校實際條件不允許。從每冊教材中選擇重點內容開展,而在每次活動訓練中也可根據不同的主題有所側重。七年級上冊筆者重點開展了“這就是我”、“漫游語文世界”、“我愛我家”三項活動。第一次體驗成長類的活動“這就是我”,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剛步入初中,相互不了解,好奇心強,參與活動的熱情高,開學第一課學生做了自我介紹,接下來用兩周的時間,準備圖片、音像資料、作品展示,穿插在第一單元的閱讀教學中,又舉辦了自薦會、班干部競選會、個人秀等活動。“漫游語文世界”活動主要分四步進行。第一步:分組搜集資料。一組搜集不規范用語;二組調查自己和同學習作中的錯別字;三組采訪記錄大眾化語言;四組搜集有代表性的人名、對聯、店名、廣告語、標語。第二步:篩選、整理資料。比如按“錯字舉隅”整理不規范的用語,錯別字;按“新詞薈萃”篩選出流行用語,新鮮詞匯;按“妙語集錦”將精彩的廣告語,標語歸類。第三步:匯編成冊,展出作品。各組將整理歸類后的資料編成各種小冊子,集中在教室展覽。第四步:圍繞本次活動擬寫作文,暢談感受。在“我愛我家”綜合性學習中,教材提供了三個大方面“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媽媽的嘮叨”的活動,筆者選擇了第三個方面“媽媽的嘮叨”,并以此確立了“ ,我想對您說”的活動主題,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或做情景表演,或做游戲,或寄寫書信。

再者,應有所創新。縱觀36個綜合性學習活動,每個活動內面都設計了若干小活動,有的可以根據地方資源任選其一,有的可以根據學生水平稍作刪減,對綜合性學習進行二次創造,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八年級上冊“說不盡的橋”,針對學生親眼見過的各種類型的橋不多,聽過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很少的實際情況,筆者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又重新設計了一點內容,不僅達到了訓練目標,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活動如下:一、觸摸家鄉的小橋,讓學生走走家鄉的小橋。二、向當地老人了解小橋的由來,修建情況。三、整理有關該橋的故事。四、重新設計小橋的模樣,并在全班展覽。如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走進小說天地”,內容有三個方面,十幾個小方面。根據學生的情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講述自己最難忘的小說故事,暢談最喜歡的小說人物,重新設計人物命運,評選“故事大王”,“想象高手”,“最佳作品”等。再如八年級下冊的“到民間采風去”結合學校每年的“學生禮儀月”、“安全文明進校園”、 “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開展。“走上辯論臺”組織辯論賽;“科海泛舟”進行知識競賽;“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進行探究成果展覽;“蓮文化的魅力”組織學生前往地方荷池賞蓮;“獻給母親的歌”中讓學生為母親洗一次腳、梳一次頭、拍一張照;“古詩苑漫步”中舉行古詩文背誦默寫比賽;“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開一臺畢業晚會等。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我們只有充分利用教材的彈性空間,時刻關注身邊的課程資源,緊密結合地方實際,才能讓綜合性學習發揮它應有的功用。

篇8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識字 聯系生活 效率

漢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我們中國人交流思想與情感的工具。如何使識字任務在小學教育中得到徹底落實?《小學語文新課程課標》總目標提出: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應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并對各個學段識字提出具體目標。學生在不同學段的識字過程中,往往由于識字興趣不濃或識字方法不當等因素,導致識字效率低下,從而嚴重影響學生識字效果。如何提高小學生識字效率,是眾多數教育工作者探究的問題。漢字起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通過聯系生活來識字,是提高識字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聯系生活,激發識字動機

興趣是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推動力。人們一旦對所學對象產生興趣,學習起來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多種方法、多種渠道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促進學生對生字的內化。如:人、口、目等漢字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實物對比:“人”字就是人們雙腿站立的形狀;“口”字像嘴巴張開的形狀;而“目”字外形就像眼睛圓形,里面兩橫,很像眼珠的形態,讓學生體會象形文字,同時激發識字興趣。為激發學生識字動機,我們還可以結合如“寫錯字的官司”、“寫錯字的笑話”、“一錯字帶來千古恨”等生活小故事或生活案例,讓學生在感受故事樂趣的同時明確識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聯系生活,探求識字捷徑

1.聯系生活巧識字

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這些造字方法都離不開生活。對于常見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等教學,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教室里的門、窗、桌、椅、講臺、黑板等觸手可及的實物,給它們貼上字卡,創建一個識字的天地,讓學生每天去讀一讀、記一記。同時,可把這種方法帶到家中進行,如在大廳、廚房、臥室、電腦、摩托車等實物上貼上字卡。在這樣的“識字王國”里,學生不但認識了許多漢字,而且產生強烈的識字欲望。此外,對于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漢字,盡量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進行識記。如嘴、手、腳、眼、鼻、耳等字的教學,可摸一摸自身器官進行識記;人、鳥、獸、畜等字的教學,可用找一找的方法識記;云、雨、雪、花、草、樹木等教學,可用看一看、聽一聽等方法識記。研究表明,多感官同時參與識記的效果比僅靠單一感官強化識記的效果好得多,只有充分利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實物或耳聞目睹的實例,調動學生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感官同時參與識字,才會讓漢字更快地進入記憶階段,從而達到高效識字目的。

2.聯系生活糾錯字

漢字在不斷發展、演變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形近字、同音字。在識字過程中,由于漢字本身的復雜性,學生認知水平受遷移作用的影響和社會環境(如廣告語言、網絡語言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漢字,若不從音、形、義方面進行辨析,在運用漢字時就容易產生張冠李戴現象。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辨別同音字、鞏固形近字、改正錯別字呢?聯系生活辨字,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辦法。讓學生觀察大街小巷中的書畫、對聯、廣告語等有沒有自己所學的字出現,若有,則通過觀察,分析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筆順進行辨別,看看是否有出現形近字、同音字。通過觀察、比較等多種手段識字,有益于甄別識記形近字和同音字。在遇到錯別字時,就更應該反復比較、認真推敲。如“找”和“我”,“季”和“李”,“兔”和“免”,它們長得太像了,可以讓學生反復對照,找出異同。讓學生在“比”中糾正錯別字,在“比”中“悟”出漢字的造字特點,在“比”中弄清同一類型漢字的結構特點。如此一來,學生識字時就能胸有成竹,并為寫對字、寫好字打下基礎。

3.聯系生活用好字

漢字起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學生如何鞏固所學漢字?《小學語文新課程課標》實施建議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解讀“課標”精神,筆者認為對一些常用漢字,應摒棄教師繁瑣講解,而應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閱歷,在識記基礎上學以致用。例如小學語文第四冊《三個兒子》一文中,一位學生是這樣認識“停”字的。師問:“‘停’字同學們認識嗎?”生:“認識。”師:“你是怎樣認識的?”生:“在學校門口的交通指示牌上。”師:“你能把‘停’的意思告訴同學們嗎?”生:“‘停’的意思是靜下來不能走動。”師:“你知道‘停’字交通牌的用途嗎?”生:“‘停’字交通牌是交通部門告訴駕駛員學校門口一律停車禁止通行的標記。”上述片段中,學生利用生活中所見來代替教師講解,學生在回憶認識“停”字的同時,理解“停”字意思,掌握“停”字的用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庭教學中,父母不能只盯孩子的生字是否寫完了沒有,而應鼓勵孩子把所學生字在記一記、說一說的基礎上,尋找識字與生活的聯系,發現字詞在生活中的運用。如“娃哈哈”、“王老吉”、“加多寶”、“麥當勞”等一些在廣告、電影、電視等宣傳媒體中常見漢字,可引導孩子在看廣告、識漢字過程中學會廣告語的運用等知識。譬如對有關描述動物、植物、自然景觀等詞匯的識記,可引導孩子深入生活,把抽象文字與有關事物相結合,讓孩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對事物說一說、寫一寫。家長還可與孩子暢談識字方法,激勵孩子采取不拘一格、自主創新的方式將識字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孩子通過生活實踐讀準字音、記住形、描述字義,擴大對常用字的識記及運用。

三、聯系生活,鞏固識字成果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平時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及時復習,這些記住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課標要求小學階段學生應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在識字量多、識字難度大的情況下,如何使學生對常用字識得快、記得牢?“寓識字于閱讀之中”是鞏固學生識字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語文課本雖然提供學生閱讀資源,但是提供的閱讀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應鼓勵學生利用班級圖書角、學校圖書室、拓展閱讀資源,讀一些圖文并茂、字音結合的讀物或與學生認知能力相符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言情故事、詩歌、格言、諺語、歇后語等。還可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多種形式的綜合性閱讀實踐,如結合校本課程了解家鄉風土人情,利用網絡閱讀資源等,讓學生在因疑而讀、因趣而讀的讀書實踐中鞏固識字成果。

參考文獻:

[1]吳志宏.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之策略[J].寧夏教育,2010(04).

[2]崔麗媛.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13).

[3]董朋.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點滴[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6(00).

篇9

【關鍵詞】:應對 語言 教學 沖擊

語言文字具有特有的社會公用性,語言文字規范一直是社會規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詞匯越來越豐富,新詞新語新用法不斷出現。令人應接不暇的廣告語言、網絡語言也在生活中紛紛亮相。比如廣告語言,像面包廣告的“追求領鮮”;止咳糖漿的“咳不容緩”等;街頭店鋪語言,“佰儷挑依”;網絡語言,“我”叫“偶”,“你”叫“泥”,“提意見”叫“拍磚”,“支持”叫“頂”,“東西”叫“東東”……。這種不規范的語言將給語文教學帶來嚴重的影響?

影響之一:阻礙學生語言的健康成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新生事物吸收快,但鑒別能力不強,對網絡上的不規范文字和表述形式,甚至不良文字,一概吸收進來,在使用語言時容易產生亂用詞匯、表意不清、中西夾雜的情況,極大地影響著他們語言能力的形成。

影響之二:導致學生語言能力的退化。現在,網絡以及一些作文軟件提供了一種程序化寫作的模式。它在軟件中存儲許多文字片段,并通過搜索、下載、打印等幾個步驟,自然生成作文。這無疑是阻斷了學生自我學習、形成語言能力的途徑,使學生缺少了觀察生活、認識世界、分析事物,形成獨特情感體驗的復雜意識過程。

影響之三:網絡不良文字扭曲學生心理和情感,導致學生語言出現粗俗化的傾向。由于網絡的不易監管或監管不利。網上充斥著大量粗俗的,甚至是庸俗的文字。這些文字,勢必會對青少年學生純真的心理、純樸的情感產生毒害,導致心理失衡,思想畸形,從而使他們智力活動的外化形態——語言也出現扭曲和變形,走向粗俗化、庸俗化。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應對這些不規范語言的沖擊呢?

首先,讓網絡語言成為師生和諧的催化劑。當網絡語言已經介入現實生活,語文教師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要視其為洪水猛獸,而要使網絡語言成為師生關系和諧的催化劑。對網絡語言向傳統語言的滲透,教師不妨學習一下網絡語言,因為網絡語言可以反映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教師學會網絡語言有助于和學生溝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學生。教師只有融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學生也才可能更加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導。有專家指出:老師不能成為學生時髦語言的“菜鳥”,而要成為精通學生時髦語言的“大蝦”(大俠),否則就會喪失教育的主動權。

篇10

近幾年來,字音的考查形式愈發顯得靈活多變,但歸納起來無外乎三種:一是給出一組漢字的漢語拼音(包括給出一組詞語中相同漢字的漢語拼音)辨識其讀音,二是要求考生根據給出的詞語來辨識其中作為語素的漢字的字音是否相同,三是將詞語放置在特定的語境中(主要指句子)辨識其讀音。

從考查內容看,以多音字、音異形近字、同音異形字和形聲字為主,以難讀字為輔。平時學習中可采用如下方法加以識別:

1.對多音字可據意定音。許多多音字因意義、詞性、語體色彩不同而讀音不同。例如:臭味相投(chòu)、乳臭未干(xiù);又如:澄澈(chéng)(形容詞)、澄清(dèng)(動詞);再如:熟悉(shú)(書面語)、燒熟了(shóu)(口語)。

2.對音異形近字和同音異形字要明察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音異形近字,例如:挫折(zhé)、拆(chāi)遷,啜(chuò)泣、拾掇(duō)、連綴(zhuì)、輟學(chuò)等;同音異形字,如:翌日、對弈、異彩、肄業、苦心孤詣,黑體字均讀yì,羚羊、玲瓏、茯苓、鈴鐺、孤苦伶仃,黑體字均讀líng,等等。就像這些音異形近字、同音異形字,我們在平時就要多加積累,留心記記。

3.對形聲字要謹防聲旁誤導。例如:“蒞臨”之“蒞”,讀lì不讀wèi;“闡述”之“闡”,讀chǎn不讀dān;“懺悔”之“懺”,讀chàn不讀qiān等。

4.要校正地區方言讀音缺陷。平時要用普通話的標準音矯正自己的發音。例如:“制度”的“制”(zhì),易錯讀為zì;“超過”的“超”(chāo),易錯讀為cāo;“結束”的“束”(shù),易錯讀為sù等。

5.習慣讀錯的字要強行記憶。例如:“殲滅”之“殲”,讀jiān不讀qiān;“鞭笞”之“笞”,讀chī不讀tái;“狙擊”之“狙”,讀jū不讀zū等。

具體到做題時可用以下方法來解答:

1.排除認定結合法。

根據所掌握的知識,發現其中一項中的一個字的讀音不符合題干要求,就可排除或者認定此項。例如:題干要求是全都不相同的,就排除有兩項相同的選項;題干要求是與所給字的讀音全都相同的,就排除有一個不同的選項;題干要求是全都正確的,就排除有一個錯誤的選項;題干要求是讀音有錯誤的一項,就排除讀音無誤的一項。

2.情境聯系法。

識記字音或做題時可以想想這個字在生活中(包括電影、電視、光盤等)的發音情況,就可以正確識記并加深記憶。例如:瑣屑――“再也不用為頭皮屑發愁了”(電視廣告語),涎水――垂涎三尺――聯想一個人饞得流口水的樣子。

3.組詞比較法。

對個別字的字音一時無法判定正誤時,將這些字另外組詞,比較不同詞中相同字的字音,然后作出正確的判斷。例如:園圃――苗圃,稗官野史――稗子(稗草),浣女――浣溪沙,攪亂――攪拌機,按捺不住――點橫撇捺,不諳水性――風景舊曾諳,等等。

字形

“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包括能夠辨識且不寫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繁體字和已經淘汰的異體字。漢字字形的錯誤一般指錯字和別字,目前高考試題一般只檢測別字。

字形題的解答,一般有審題、找別字、辨析和確定答案四個步驟;如果辨析后仍有個別字無法判定,可采用排除法來選出答案。要注意的是排除法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使用的,同時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作基礎。

在辨析別字的過程中應調動相關知識,運用替換法(同音替換、形近替換、同音形近替換),把替換字詞從形旁、結構到出處進行比較,同音辨字,據音辨形,以意為綱,據義辨形,全面思考,認真分析。具體來說,還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據義辨形,不要望文生義。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三者結合的統一體,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理解詞義入手,去辨別字形,掌握字形,這樣就能做到正確書寫。如“針砭時弊”的“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頭針,明白此義就不會誤寫成“貶”;“川流不息”的“川”指河流,此成語的意思是河水不停息地流動,明白了意思就不會誤寫成“穿”。

2.要據義定字,不要張冠李戴。

漢語中的絕大多數字是形聲字,許多音同(音近)形近的字,都有著共同的聲旁,而區別只在于形旁,所以緊抓形旁加以辨析,就可以提高辨別形近字的能力。例如:“燥”“躁”“澡”“噪”,有“火”便會“干燥”“燥熱”,人著急時跺腳,所以有“急躁”“焦躁”“暴躁”這一類表心情、表脾氣的詞,有“水”,才能有“洗澡”“澡盆”“澡堂”等詞,有“口”,才能有“聒噪”“鼓噪”“噪音”等詞。

3.要對舉推敲,不要粗心大意。

許多詞語的結構是并列關系,語素之間形成對應關系。利用語素間的對應關系,可以有效識別錯別字。如“嗑碰”應寫作“磕碰”,“坍榻”應寫作“坍塌”,“寒喧”應寫作“寒暄”,“嬴弱”應寫作“羸弱”,“沉緬”應寫作“沉湎”,“蘊籍”應寫作“蘊藉”,“陷井”應寫作“陷阱”,“偏辟”應寫作“偏僻”,等等。

很多成語在這一點上表現得更為突出。它們通常表現為并列結構,在相應位置上語素的意義相同、相關或相反。有效地利用這一特點,運用對舉的方法來推敲相關的漢字,就可以解決問題。如“名門旺族”應寫作“名門望族”,因為此成語為并列式結構,“名門”“望族”意思相同,都指有地位、有實力的家族。又如“養尊處優”中“尊”“優”意思相同,不能寫作“養尊處憂”;“峨冠博帶”中“冠”“帶”意思相關,不能寫作“峨冠博袋”;“惹是生非”中“是”“非”意思相反,不能寫作“惹事生非”。另外,“鱗次櫛比”不能寫作“麟次櫛比”,“稗官野史”不能寫作“裨官野史”,“旁征博引”不能寫作“旁證博引”,“苦思冥想”不能寫作“苦思明想”,“涇渭分明”不能寫作“經渭分明”,等等。像這一類的成語,就可以通過結構關系來辨別是否有錯別字。

跟蹤訓練

1.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山坡 疲憊 偏頗 波濤洶涌 破釜沉舟

B.刻意 形骸 彈劾 言簡意賅 駭人聽聞

C.霎時 颯爽 廈門 歃血為盟 煞費苦心

D.奶酪 恪守 烙印 草行露宿 一丘之貉

2.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與所給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kǎ

卡車 卡通 頭發卡子

B.jǐ

給付 給養 給予同情

C.mó

模型 模具 裝模作樣

D.nòng 弄潮 弄堂 弄巧成拙

3.下列依次給出的黑體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角色 提防 哺育 力能扛鼎 言簡意賅

A.jué tí pǔ gāng hái

B.jiǎo dī pǔ kāng gāi

C.jué dī bǔ gāng gāi

D.jiǎo tí bǔ kāng hái

4.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眩暈 舷梯 炫耀武力 改弦更張

B.羨慕 募捐 幕天席地 驀然回首

C.靜謐 獼猴 彌天蓋地 所向披靡

D.質問 桎梏 幼稚可笑 炙手可熱

5.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蹊蹺(qī) 掌(zhǐ)

暴殄天物(tiǎn) 泱泱大國(yāng)

B.發酵(xiào)訃告(bù)

同仇敵愾(kài)戛然而止(jiá)

C.虔誠(qián)偌大(ruò)

剛正不阿(ā)(suō)

D.奇葩(pā) 掮客(jiān)

風流倜儻(tǎng)三緘其口(jiān)

6.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蒞臨(lì)解剖(pōu)乳臭未干(xiù)

B.囹圄(yǔ) 睿智(ruì)耳濡目染(rú)

C.創傷(chuāng) 星宿(sù) 沒齒難忘(mò)

D.綺麗(qǐ)皎潔(jiǎo)杞人憂天(qǐ)

7.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熱衷 贍養 循軌蹈矩 功虧一簣

B.消遙 詛咒 目不暇接 甘拜下風

C.驍勇 點綴 愛不釋手 獨辟蹊徑

D.風采 清澈 自命不凡 人情事故

8.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具備 萬事俱備 風聲 談笑風生

B.懈氣 悲觀泄氣 直接 直截了當

C.千金 千斤重擔 面世 產品面市

D.陳規 墨守成規 震蕩 山谷振蕩

9.下列各組詞語中只有一個錯別字的一項是()

A.筵會 馬廄 振聾發匱 雍容華貴

B.極致 嚴峻 前踞后恭 一籌莫展

C.深奧 曖昧 計日程功 變幻莫測

D.輻射 廝守 隨聲附合 出奇不意

10.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邂逅相遇 月下獨酌 向壁虛構 煞有介事

B.改弦更張 揠武修文 陽春白雪 貿然行事

C.程門立雪 蕭軌曹隨 誠皇誠恐 鐘鼓饌玉

D.漫不經心 綠草如茵 光風霽月 山青水秀

1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他把海南的荔枝、芒果,新疆的哈密瓜、紫葡萄和自家產的黃橙橙的菠蘿放在一起,裝滿了一筐子。

B.上海檢驗檢疫局加強出入境飛機、船泊等交通工具的衛生檢疫,做好口岸預防某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C.一方面明朝國家財政白銀入不付出,另一方面從皇族到百姓都有對白銀的大量需求,在國內白銀開采和供應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人們開始將尋求的目光投向海外。

D.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國家危難關頭挺身而出,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

1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褻瀆 發揚廣大 認識浮淺 絡驛不絕

B.慫恿 伯仲之間 眾口爍金 哎聲嘆氣

C.涵養 孽種禍根 煥然一新 如掾大筆

D.璀燦 名落孫山 仗義執言 迫不及待

13.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每組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強求/牽強 宿仇/宿將 方興未艾/自怨自艾

B.強勁/勁頭 恐嚇/嚇唬 差強人意/差可告慰

C.散漫/散居 著落/著裝 冠蓋相望/衣冠楚楚

D.曲折/曲解 連累/累計 失魂落魄/丟三落四

14.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拘泥(nì)款識(zhì)

游說(shuì) 暴殄(tiǎn)天物

B.匹(pǐ)配 戲謔(xuè)

破綻(zhàn)風光旖(qí)旎

C.參與(yǔ)彈劾(hé)

提(dī)防 審時度(duó)勢

D.傾軋(yà)結束(sù)

執著(zhuó)杞(qǐ)人憂天

15.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與所給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chán 蟬聯 單于 禪讓 蟾宮折桂

B.guī  瑰麗 巋然 皈依 焚膏繼晷

C.bì

婢女 裨益 鄙薄 剛愎自用

D.jīng 旌旗 菁華 荊棘 涇渭分明

16.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人如果總是沉湎于過去的輝煌成績,不思進去,就很難取得新的成績。

B.它是綠荷上的露珠,是峭壁上的青藤,是紅花下的綠葉,是翠柳上的黃鸝,是一種微妙的附著。

C.近來,這一帶湖面上荷葉田田。一片淺碧深綠之中,已有了數點殷紅。

D.韓非是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的法制思想對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17.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啜泣 俗不可耐 舉止安詳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B.反饋 感同身受 突如奇來

久聞大名,如雷貫耳

C.葷腥 拾人牙慧 插科打諢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精湛 天花亂墜 返樸歸真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本期參考答案

《現代漢語常識之字音、字形》

1.B(A項分別為pō/pí/pō/bō/pò,B項分別為kè/hái/hé/gāi/hài,C項分別為shà/sà/xià/shà/shà,D項分別為lào/kè/lào/lù/hè)

2.B(A項“頭發卡子”中的“卡”讀qiǎ,C項“模具”“裝模作樣”中的“模”讀mú,D項“弄堂”中的“弄”讀lòng)

3.C

4.D(A項“眩”“炫”讀xuàn,“舷”“弦”讀xián;B項“慕”“募”“幕”讀mù,“驀”讀mò;C項“謐”讀mì,“獼”“彌”讀mí,“靡”讀mǐ;D項“質”“桎”“稚”“炙”均讀zhì)

5.A(B項“酵”讀jiào,“訃”讀fù,C項“阿”讀ē,“”讀sū,D項“掮”讀qián)

6.C(宿xiù)

7.C(A項軌―規,B項消―逍,D項事―世)

8.D(振―震)

9.B(A項筵―宴,匱―聵,B項踞―倨,C項全正確,D項合―和,奇―其)

10.A(B項揠―偃,C項軌―規,皇―惶,D項青―清)

11.D(A項橙橙―澄澄,B項泊―舶,C項付―敷)

12.D(A項廣―光,浮―膚,驛―繹;B項爍―鑠,哎―唉;C項掾―椽;D項燦―璨)

13.C(A項qiǎng/qiǎng,sù/sù,ài/yì。B項jìng/jìn,hè/xià,chà/chà。C項sǎn/sǎn,zhuó/zhuó,guān/guān。D項qū/qū,lèi/lěi,luò/là)

14.A(B項“旖”應讀為“yǐ”。C項“參與”是動詞,“與”應讀為“yù”。D項“束”應讀為“shù”)

15.D(A項“禪”讀shàn;B項“巋”讀kuī;C項“鄙”讀bǐ;D項均為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