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與真實范文

時間:2023-03-23 08:31: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虛幻與真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切朦朧,

所有的事情都掩飾在黑暗中。

明天,

新的開始,

新的結束。

新的一天中,

有幾多歡喜幾多愁?

星不語,夜不笑,

晚風吹過,

碧波輕搖。

此刻!

風無形,月無影。

虛幻迷離,

一切枉然。

所謂!

剎那即是永恒,

“美”永遠盛開在回憶中。

世間萬物各展其姿,

不過是爭求那剎那的永恒。

見者、名揚千古。

逝者、無聲消融。

悲喜同在,

是為感傷。

此時!

一聲輕嘆,

幾許傷感,

世事無常,

變化萬千。

篇2

心語姐姐:

我今年27歲,一直忙工作,沒好好戀愛過。大概在三四個月前,我在QQ上認識了一個網友,我們很有共同語言,也談過將來,彼此都有好感。他屬于長相、工作、學歷等各方面都很不錯的優質男生,我總覺得自己配不上他,所以一直拖延著不敢去和他見面,但我又很害怕錯過他。心語姐姐,我該怎么辦?

小白

小白妹妹:

網絡談情的弊端,就是網上再怎么談得情投意合,終究還是要在現實中見面——如果見面時的真實形象和此前通過QQ聊天得到的想象中的形象相差太遠,對于當事人還真的是一個考驗。所以,與其隔著網絡談情,越陷越深,將對方想象得像朵花似的,等到見面時又失望得難以承受,還不如盡早見面,將這段網絡上滋生的戀情移植到現實當中來,不管是比想象中的好,還是失望無比,是愛還是不愛,是結束還是繼續,讓一切都從虛幻走向真實。

至于你說“覺得自己配不上他”,一般女孩子在愛著一個人的時候,都會覺得那個人這也好那也好,覺得自己“低到塵埃里”,其實真實情況不見得是你以為的那樣,沒準兒他這會兒還覺得自己配不上你呢,也正為和你見面感到緊張呢!重要的是,你先要去見他!

幸福與是不是姐弟戀無關

心語姐姐:

我今年32歲,是一名公務員。兩年前,我和一位比我大6歲的女人戀愛,她離過婚,性格開朗,和性格內向的我很互補,但我們的戀情卻遭到了包括父母在內的所有人的反對。我是個懦弱的人,不愿意和父母對抗,也不愿意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更害怕我們的婚姻真的會不幸福。心語姐姐,我該怎么辦?

千山

千山弟弟:

既然你這么在意、看重別人的看法,那么我也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關于“姐弟戀”的弊端,我想你身邊的人已經和你說了很多,同樣,如果讓我來說,我也可以說出許多“姐弟戀”的優勢。要說現實當中姐弟戀比較成功的例子,那就更多了:馬伊琍和文章,王菲和李亞鵬……最近的,紐約婚紗大王、63歲的王薇薇和27歲的2010年冬奧會花樣滑冰冠軍雷薩·切克,相差36歲呢,你怎么說?

其實對于愛情來說,旁人說什么都是扯淡,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因為旁人的說法而忽略、懷疑自己的感受,那才是最愚蠢的!

更何況,任何婚姻都有可能不幸福, 并沒有證據表明,“姐弟戀”婚姻不幸福的概率就比那些年齡相當的婚姻不幸福的概率要高。說白了,婚姻幸福不幸福,總是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年齡差距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因素,或者只是一個借口。

最簡單的方法,問問你的心,你愛她嗎?失去她你會痛苦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沒什么好猶豫的,勇敢去愛吧!

示弱的力量

心語姐姐:

最近遇到一件特別煩心的事,我樓上的鄰居,這幾個月來一直往我家陽臺上扔垃圾。我去找他們,他們不承認,還和我發生了爭吵。后來我又找了物業、城管和110,但都說只能說服教育,結果樓上那家更是變本加厲地往下扔垃圾。

我等平民,讀過一點書,只會講道理,可是面對這種人,道理根本講不通,我該怎么辦?

蘋果

蘋果妹妹: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其實都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最后為什么沒辦法解決?就是因為大家都在較勁,就像一個結,越系越緊。其實這個時候,如果有人高姿態,愿意主動松一下手,這個結很容易就解開了,整個局面就會開始往好的方向轉變。

我建議你,找個和你們兩家關系都不錯的人,出面帶你去樓上那家,給你們說和說和。你呢,態度誠懇一點,為自己可能在言辭、語氣等諸多方面的欠缺先道個歉??吹竭@里你一定會說:是他們家人做得不對,為什么還要我來道歉?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越是錯的人,因為心虛,反倒有一種囂張,如果你一定要他來向你承認錯誤,幾乎是不可能的,你越是和他針鋒相對,他越是和你對著干,如果你能主動示弱,他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那股和你作對的勁兒就泄了。人的善惡是相互激發的,你的示弱,會激發出對方的通情達理,有利于問題的徹底解決。

錯的首先是男人

心語姐姐:

我老公出軌了,那個女人掏錢在外租房子,和我老公同居,還發短信給我,讓我離婚。我氣得發抖,現在的小三竟然猖狂到這種程度!我老公說他不想離婚,但也不想對不起那個女人。于是,我現在的婚姻成了“三人行”的狀態。這讓我痛苦萬分。心語姐姐,我要怎么做,才能讓那個小三知難而退,讓我老公重新回到我身邊?

商欣

商欣妹妹:

真是抱歉,我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幫你“讓那個小三知難而退”,我只能告訴你,一個自愛有尊嚴的女人,在遇到此類事情時,應該怎樣去做。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你的說法——都是那個小三勾引我老公,我老公才出軌。請問,你老公是小孩子嗎?即便那個女人勾引他,那也得他自己愿意上鉤才行??!這個事件中,如果有人有錯,那么錯的人首先是你老公,你要挽救婚姻,也應該先管好自己的老公,而不是教訓那個女人。

篇3

[關鍵詞]虛擬環境 真實環境 計算機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9-0129-03

虛擬環境是利用軟件模擬硬件和軟件系統的環境。虛擬環境教學是利用仿真軟件模擬出專門的硬件和軟件系統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虛擬環境給教、學以及實訓(實驗)帶來很大的變革,[1]并且隨著計算機仿真軟件對實際環境模擬的發展,很多虛擬環境基本上是真實環境的再現,可以完全模擬真實環境的所有功能,甚至可以實現真實環境的功能。因此模擬環境在現代教育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虛擬教學環境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2],但同時也將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設定得太理想化,不利于學生的實踐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本文在分析虛擬環境作用的基礎上,從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出發,提出了虛擬環境教學和真實環境相結合的模式,并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應用,提出了虛擬環境下和真實環境相結合的合理教學模式的建議。

一、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虛擬環境使用的現狀

虛擬環境是真實環境的模擬和仿真,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以分為:

(1)操作系統的模擬。操作系統的模擬是通過軟件模擬出現常用的操作系統。如微軟公司的VPC和已經在Windows2008內含有Hyper-v[3]。Hyper-v支持多種操作系統,與本身是微軟公司操作系統Windows有好的兼容。其基于Hyperisor技術,虛擬機可以直接和物理設備進行通信和數據交換,因此Hyper-V虛擬機具有運行速度快和穩定性好的特點。當Hyper-V與虛擬桌面架構(VDI)聯用時,Hyper-V可以實現客戶端計算機虛擬化,如果Hyper-V單獨使用時,可以實現服務端計算機虛擬化[4]。因此windows2008的Hyper-V不只是在實驗中使用,在企業的服務器部署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可以增強了企業服務器的可管理性和降低了服務器部署的成本。還有類似功能的Vmware公司的虛擬機軟件。這些具有虛擬計算機操作系統的虛擬環境,可以被應用到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在教學中學生可以在虛擬機中進行操作系統的安裝和設置,而不會破壞真實計算機中的其他應用軟件和數據。同時還可以被應用到計算機網絡相關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快速的在虛擬環境中搭建具有多臺計算機的網絡。在其中就可以進行網絡協議的分析、網絡服務的安裝和設置。因此,在實訓中需要對操作系統和數據進行安裝、設置、修改的實訓課程和內容都可以在操作系統模擬環境下進行。

(2)網絡環境的模擬。通過軟件模擬出網絡的相關設備和線路。如CISCO的packettracer。在packettrace環境中包含了組網的所有基本元素,如PC、服務器、通信線路、網絡設備[5]??梢越M成有線局域網、無線局域網、廣域網。在這個環境中,可以快速架設具有網絡互聯的虛擬網絡,在其中對交換機和路由器進行配置,操作過程與真實交換機完全一樣。當網絡運行時可以跟蹤和分析數據包。另外,CISCO還有BosonNetsim和NS2模擬軟件。他們基本功能都是模擬CISCO的網絡設備,通過這些模擬環境,輔助、設計、驗證某種網絡架構。因此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學生可以在模擬環境中進行計算機網絡的TCP/IP協議分析實驗、路由器和交換機的組網實驗??梢赃M行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的ACL、NAT、防火墻策略設置等實驗。還可以進行網絡工程的路由器、交換機設置的相關實驗。

(3)電子電路的模擬。利用計算機軟件,在計算機上模擬出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應用系統。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電路設計、仿真、調試等通常在真實實驗室才能完成的實驗。典型的電子電路模擬軟件是proteus,它可以模擬各種模擬、 數字電路芯片和各種處理器[6]。利用其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在其環境中設計各種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和各種類型CPU組成的控制電路。利用模擬的信號源和模擬測量設備對模擬環境的各種電路進行測試??梢詫⒏鞣N編譯成HEX文件的程序燒寫到模擬的單片機和各種類型的CPU內,對其組成的控制電路進行模擬控制,查看程序運行狀況、分析控制邏輯,結果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

虛擬環境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有著其獨特的優點:

(1)教師隨時可以備課。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有些課程教師備課時必須在實驗室中才能進行。例如有些課程需要對設備進行設置和驗證、對計算機操作系統進行安裝和配置。當這些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可以在虛擬環境下進行時,教師可以在個人計算機中安裝相應的虛擬環境,就可以進行實驗、實訓的備課。甚至可以通過屏幕錄制軟件將教師實驗步驟進行錄制,上課時可以播放給學生參考。

(2)學生可以隨時實踐。在真實實驗環境下,學生課內進行有限次數的實驗。課外沒辦法復習,因此學生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驗操作容易忘記。如果在虛擬環境下實驗,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個人計算機中安裝虛擬環境,課外就可以復習實驗操作,加固、加深對實驗的理解。

(4)實驗成本低。在真實環境的教學下,建設實驗室需要實驗場地、實驗設備和相應的配套設備,這些會有很大的成本。虛擬環境下的教學,只需要在計算機中安裝虛擬軟件,并且各種虛擬軟件可以在同一臺計算機上安裝。即同一臺計算機可以實現計算機專業的很多課程的實驗。

(5)是理論學習的好幫手。平時在真實環境中只能進行一次實驗,不容易理解實驗的原理。在仿真環境下可以放慢實驗的步驟,充分分析試驗原理。

(6)是真實環境的提前演練。在進行實驗之前,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下對實驗進行預習,對實驗的步驟、命令、設置有了總體的了解。當到真實環境進行實驗時就可以快速地對實驗設備設置。當遇到問題時也能快速處理。

(7)是教學資源數字化的有效手段。教學資源的數字化是現代教學資源共享的前提。被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可以通過數字存儲設備進行共享,更多的是放到網絡環境中進行共享。在虛擬環境中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本身已經是數字化。因此在虛擬環境下,經過簡單的記錄整個教學過程(如進行屏幕錄制),就可以得到數字化的教學資源。

(8)管理方便。真實環境下的教學,用到的實驗室、設備,在應用前、后都必須維護、管理,耗費人力和成本。而虛擬環境,在計算機中只是一個個應用軟件,甚至是一個文件。只要把應用軟件和文件備份好,在發現虛擬環境受到破壞時,進行簡單的復制和覆蓋就可以恢復虛擬環境。

二、仿真環境與真實環境相結合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設計

仿真環境只是真實環境的補充,不能完全代替真實的環境的教學。仿真環境由于平臺的單一性、理想化,學習時不容易發現問題。但在真實環境里,由于平臺的多樣性、限制條件的多樣性。在真實環境下學習,可以容易發現問題,進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動手去解決問題。因此真實環境比虛擬環境的實踐性更強。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下,如果學生在機器上架設Linux服務器,由于不同的計算機有不同的配置,在安裝和配置Linux時需要不同的安裝方式和配置手段,這時如果學生沒有在真實環境下安裝和配置過Linux,遇到的這些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了。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必須設置好模擬和真實教學環境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是讓學生明白仿真環境的目的只是教與學的輔助手段,在真正應用時還必須回到真實環境中。因此,類似Linux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應讓學生先從真實環境開始學習,再到虛擬環境去重現真實環境中學過的內容。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更能意識到模擬環境下和真實環境的緊密關聯。此后在模擬環境學習時,可以想象到真實環境下的操作。這樣可以避免模擬環境的學習和真實環境學習的脫離。本文從課程特點出發,對虛擬環境和真實環境教學模式進行設計。

(1)模式一:操作系統、網絡服務器操作類課程教學。這類課程,如果使用真實環境進行教學,必須在獨立的計算機上進行實驗。學生可以在獨立的計算機上進行操作系統的安裝、系統參數的設置、應用軟件的安裝、網絡服務的安裝與配置和系統故障的檢查和排除。這類課程除了在安裝操作體系時與計算機的配置相關比較大之外,其他的實驗都是在操作系統之上進行的。因此,此類課程的教學模式設置為“1/3課時的實際環境教學+2/3課時的模擬環境教學”。順序“實際-->模擬-->實際”。該模式可以讓學生從實際出發,知道在以后的工作中的使用環境。當熟悉了實際環境并且搭建了操作系統后,可以在模擬環境中再安裝操作系統,并對真實環境和模擬環境所搭建的操作系統的方法進行比較。從而體驗模擬環境可以理想化的模擬真實環境,并在其上安裝操作系統。接著后續操作系統上的實驗可以在模擬環境中進行。最后在課程準備結束時回到真實環境中去驗證一些在模擬環境中做過的實驗。通過這樣的模式,既方便教學又能理論聯系實際。

(2)模式二:硬件和軟件相結合類課程教學。這類課程特點是在進行教學時既需要對硬件進行操作也要對軟件進行操作。實驗無論是硬件配置錯誤還是軟件配置有問題,都不能完成實驗。在真實環境下,實驗涉及的設備多、操作比較復雜,老師直接在這種環境下教學,教學的效率很低,學生在該環境下直接實驗,實驗的成功率比較低。因此這類課程的教學模式設置為“1/2課時的模擬環境教學+1/2課時的真實環境教學”,教學順序是每個知識點“虛擬-->真實”。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理論授課和教師的演示可以在模擬環境下進行,學生實驗準備也可以在模擬環境下進行,之后在1/2的學習中在真實環境下進行,這樣就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實驗的成功率。如微機原理及應用、網絡工程設計。

(3)模式三:電子電路設計類課程教學。這類課程的教學需要學生設計電路模塊,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是“1/3課時的虛擬環境教學+2/3課時的實際環境教學”,教學的順序是“每個知識點的局部(理論)部分進行虛擬環境教學-->實際設計電子電路”。

三、仿真環境與真實環境相結合教學模式實踐

以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實踐過程中涉及的《win?鄄dows server 2008 服務器架設與管理》、《Linux服務器配置與管理》、《基于Cisco路由器與交換機的網絡工程實踐》和《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課程為例。這些課程教學時可以使用以上的教學模式,其中《windows server 2008 服務器架設與管理》、《Linux服務器配置與管理》可以使用模式一,《基于Cisco路由器與交換機的網絡工程實踐》可以使用模式二,《單片機原理及應用》使用模式三。

《windows server 2008 服務器架設與管理》、《Linux服務器配置與管理》、《基于Cisco路由器與交換機的網絡工程實踐》利用“計算機網絡實驗室”進行教學和實訓,實驗室有4個網絡實驗機柜,每個機柜有2個Cisco路由器、1個Cisco三層交換機、1個Cisco二層交換機、1個防火墻和8個具有雙網卡PC機。4個實驗機柜的32個PC機用其中的1塊網卡連接成為1個局域網。PC機具有硬盤保護系統,安裝多操作系統,和實驗用的分區不保護(給學生學習安裝操作系統),上課用的操作系統安裝有vm、vpc、packet tracer、Boson Netsim、NS2和屏幕錄制軟件。

(1)進行《windows server 2008 服務器架設與管理》課程教學時,采樣模式一,先給學生直接在PC未保護分區上安裝windows server 2008(實際環境下實訓),在windows2008熟悉相關的界面和環境,如IP地址設置、訪問互聯網等。接著在VPC虛擬機下用相同的步驟安裝windows server 2008(虛擬環境),學生會發現在虛擬環境下安裝和真實環境下按的步驟一樣,同時備份好虛擬硬盤供以后實驗使用。往后的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中在vpc虛擬機中進行。在實驗過程中每次都可以從干凈環境開始,可以進行快照,可進行屏幕錄像。在本門課在模擬環境中完成所有內容的課程教學后,要求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做一個比較大的網絡項目,涉及WEB、FTP、DNS、NAT服務的安裝與配置(回到真實環境)。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降低實訓難度。《Linux服務器配置與管理》的教學同樣采用的是模式一。過程與windows2008類似。

(2)《基于Cisco路由器與交換機的網絡工程實踐》該課程是屬于要對思科網絡設備進行硬件的連接和設備軟件的設置。因此采用教學模式二。在每個知識點教學時,可以先在模擬器上(如packet tracer)進行網絡搭建和理論的講解。當在模擬環境下實驗成功后,接著將模擬環境下的網絡結構和設置步驟、命令,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驗證。通過這樣的步驟,學生能很好地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可以較快速的在真實環境下實際,進而了解在真實環境下也有與模擬環境不同的地方,如接線是否牢固、網絡設備是否原先有其他的設置。

(3)《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可以在“微機原理實驗室”進行課程的實訓。該實驗室有11個實驗桌,每個實驗桌都配置有1臺PC機、微機原理實驗箱、單片機學習板、相關的電路模塊和相關的測試儀器。軟件有windows xp操作系統、proteus、masm、Keil、LabView和保護軟件。這樣的實驗環境很適合模擬環境與真實環境的教學結合?!秵纹瑱C原理及應用》的每個知識點都可以先在proteus仿真環境下進行理論講解和實驗,同時可以分析程序和電路運行是否符合要求。

四、結束

采用虛擬環境與實際環境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專業的相關課程中,增強了學生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本文提出的教學模式所使用的實驗室,因為有了模擬環境的存在,有利于實驗室的維護和管理。教師教學如果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式,可以很好發揮教學效果的后續拓延,如錄制教師上課操作步驟和學生操作過程,以便得到教學過程的數字化資源,并進行網絡共享,以便學生復習使用,發揮該教學模式優勢。

[ 參 考 文 獻 ]

[1] 何增穎,陳建銳.基于虛擬技術的計算機實驗教學[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2,(1):79-82.

[2] 舒慧東.基于虛擬技術的實驗室融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9):206-209.

[3] 姚嵩.windowsserver2008服務器架設與管理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4] CharlieRussel.windowsserver2008高級管理應用大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篇4

[關鍵詞]經濟管理類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訂單式”教育

步入21世紀以來,高等職業技術已成為我國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而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也在這一教育領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多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都開設了經濟類管理專業。目前,教育界在理論上對理工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較多,對經濟類管理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研究。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能熟練運用經濟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企業對一線操作人員和中基層管理人才的需要,并為企業提供高級管理人才的后備力量。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因其專業特色,對實踐性教學環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目前的教學實踐中,這類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多流于形式,容易使得該專業培養畢業生偏離高職教育的目標。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應是以管理實施技術知識為主導框架,其他知識作為基礎和輔助的教育,培養為管理實施過程提供技術保障和技術支持、最終完成項目的人才;這類教育的關鍵在于能否使用存量知識中的理論與方法,完成管理項目的開發及實施。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應明確定位在技術實施型教育的類型,并辦出自己的特色。這就要求學校在辦學過程別注重管理技術知識的運用,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真實的職業環境,使畢業生就業后能在具體的崗位上迅速開展工作。

一、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不利影響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改革不系統、不深入。畢業論文高職經濟管理類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國對高職高專教育工科類人才的培養研究較多,但對文科類特別是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研究較少,往往辦成了本科壓縮型。與工科類人才的培養模式比較,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顯得非常薄弱,特別是沒有與工商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因而使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與其培養目標仍存在偏差。

1.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相對滯后于企業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環境的不確定性程度越來越高。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競爭環境的變化、產品需求的變

化、企業體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業的大規模改造、管理技術的提升等導致企業對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趨不穩定。比如,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流程再造、客戶管理等概念的導入與實施,使企業增加了對具備相應現代管理技術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職教育由于市場反應慢,加之與企業的聯系松散,使得其專業設置滯后于企業的需求,主要體現在穩定的專業教學內容、實踐性教學計劃、從業教師、教學環境、教學理念、教師知識體系等適應不了企業的要求,出現了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的斷裂。

2.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專業設置的通用性與學生就業的行業特征發生偏差。除部分行業辦的高職院校外,大部分學校所設置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是通用專業。如電子商務、會計、商務管理、市場營銷等,其行業特征不明顯。但學生畢業后都會在一個特定的行業就業,學校與企業聯系松散,不能使學生熟悉就業的行業背景,如國家的產業政策,競爭格局、需求特性、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等等,從而影響學生上崗的能力。

3.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教學過程的標準化與管理工作藝術性發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和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使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仍然處于標準化的階段。具體表現在:主講教師的單一,甚至沒有專門的實訓老師;每班學生人數較多;教學環節程序化、標準化;實踐性教學也多采用案例教學、模擬實驗等,且由學校統一安排。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造成一個學校畢業的學哄性太多,像從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而經濟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工作,特別講究根據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忽視個體教育的模式必將影響畢業生的工作能力。

4.實訓場所的模擬性與職業環境的真實性的偏差。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中實訓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實訓教師缺乏,實訓基地難以建立,實訓方式單一,甚至很多院校沒有

一個系統的實訓計劃與實訓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模擬實習的方式,這兩種方式具有模擬實習的性質,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擬背景會因實施的不齊全和費用的昂貴而有所簡化,因此與學生將來就業的真實環境有很大的差異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決教學與職業環境相脫離的最佳途徑

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企業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實現教育資源的有償互享,碩士論文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是實現其教育目標的最好選擇。

1.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梢郧罢靶缘亓私馍鐣θ瞬诺男枨?,包括需求的種類、結構、以及各類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的變化,掌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規律,以適時地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設置新的專業,培養更加適用的人才。

2.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起步較晚,教育資源短缺,具體表現在“雙師型”教師少,實驗實習場所緊張,科研資金不夠等。現代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生產、建設、經營、管理技術人才。他們可以為企業職業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辦理復雜的手續。學校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可以將學校的科研理論優勢與企業的資金優勢、生產優勢、管理實踐優勢相互結合,提高老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緩解學校實驗實習場所緊張,科研資金不夠的矛盾,又能為企業及時輸送適用性人才。

3.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我們強調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性特色,而參與整個企業的運作過程是學生實訓、實習的最好機會,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具體崗位,這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學習,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采購、生產、銷售、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投資等環節中的具體問題,以及解決現場突發性問題,培養應變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民族精神,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等等。例如:人力資源管理部的學生協助培訓部工作人員對企業員工正進行技能培訓,并參與對員工的職業技能考核。銷售部的學生協助企業對本市各大型商場進行調查,寫出詳細、全面的調查報告,并可在有經驗的銷售人員帶領下進行實際的推銷工作;生產部的學生擔任實習值班經理對生產人員進行監督檢查,進行成本調查,根據考查結果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議。公關部的學生對社會公眾進行統計整理,收集有關信息,設計調查問卷,參與公關事件的策劃準備工作。總之,通過實訓切實體會了企業間競爭的形勢、職工就業的艱辛、企業管理的難度,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有很大促進作用。

4.企業也是教師開展現場調研的基地。是促進教師將其科研成果與企業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在直接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蒲谐晒D化為生產力的平臺。企業是教師開展調研活動的基地,可以為實例、課題、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實例、課題、情景模擬等方式組建的知識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主要內容。教師、學生與企業頻繁而緊密地接觸,可以提高這些教學方式的真實性、具體性和案情的完整性。極大地縮短學生與現實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了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的自信心。

三、經濟管理類高職教育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利用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論界已被普遍認同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必然選擇。在培養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中,可以開發出多層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約式實訓基地。校企雙方通過契約的方式約定,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建立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實習指導委員會。醫學論文聘請行業(企業)的專家、高級技師等為實習指導委員會成員,與企業簽訂專業實習協議,由企業定期向學生提供實習場所、設施和機會,學校定期向企業輸送優秀人才。這種形式由于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使學生的一部分實習成果直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為企業創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時在解決學生實習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例如:北京聯大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到大型商貿企業——藍島大廈,頂崗實訓:湖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與湖南的幾家五星級酒店和旅行社約定:由酒店與旅行社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實習生可以領到實習工資;酒店可以到學校挑選最滿意的人才等。這是一種淺層次的校企合作的方式。

2.采取員工培訓的方式。采用這種方式與學校聯合的一般為大企業,校企雙方通過簽定聯合辦學的契約,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共同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這是一種校企雙方之間較深層次的合作,學校為企業員工進行中專、大專、本科層次的學歷教育或高層次的專項管理培訓等。比如中國水電八局、湘火炬、湖南的國人啤酒公司、華天集團等委托湖南經濟職業學院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旅游與酒店管理的大專與本科學歷的人才。這些培養模式均由企業選送生源,培養對象全部是這些企業的員工。教學計劃由雙方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共同制訂。理論教學由學院承擔,依據教學計劃將企業經營管理中一些問題安排在課堂教學中,實習被安排在企業中,由雙方共同指導。這種方式培養的人才針對性強。適應企業要求快,為企業所歡迎和認可;在這個基礎上,學校和企業也可開展淺層次的合作,即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體系。學校把企業經理、行業專家聘請到學校來。成立高職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傾聽他們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和設想,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還聘請一些企業家、專家作為客座教授為學生進行講學、講座。學院教師也可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踐活動。

3.開展“訂單式”教育。所謂“訂單式”教學就是學校與企業達成協議,由企業在學校挑選學生,雙方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技術要求等有針對性地制定的教學計劃,職稱論文實現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的聯合方式。湖南科技職業學院于2001年與順德一家精密儀器公司達成協議,為該公司培養機電類的人才,并于2003年5月向該公司輸送了首批“訂單式”教育的畢業生,開創了我省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推行“訂單式”教學的先河。湖北經濟學院分別于2O02年12月和2003年4月與武漢市中百集團、中商集團進行聯合,組建“中百倉儲經理預備班”、“中商營運經驗預備班”,為企業定向培養中高層管理人才,開辟了校企聯合辦學的新天地。根據校企合作協議,中商集團、中百倉儲根據企業發展規模和人才引進計劃,每年從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粕绣噙x30名晶學兼優的學生組成“中商營運經理預備班”和“中百倉儲經理預備班”。然后。結合專業教學計劃,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管理類、營運管理人員。學生畢業后,經過校企雙方的共同考核,合格者直接進入企業,成為企業中高層儲備人才。訂單式教學班開設的課程分兩部分,一是校內理論及實踐教學。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技能課四類共32門;二是企業開設的課程。包括基礎課、技術課和社會實踐課三類,實踐教學項目也作了具體安排,主要包括市場調研、模擬實習、賣場實習等。校企雙方分階段對該班學生進行考核,實行“滾動淘孤”,非“預備班”的學生中品學兼優者,經過學校推薦,企業考核,經雙方認可再補進來,原則上保持該班30人不變。訂單式教育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的具體實施形式,有利于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企業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辦學過程中的作用,實現企業資源與學校資源的有機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規章制度,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增強學生的協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與決策能力;該方式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企業管理咨詢業務。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其經濟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產業務實的優勢,接受企業的委托,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辨析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的機會,根據清晰的市場定位采取適宜的行動方案,為客戶提供具有更高價值的解決問題方案。湖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成立了咨詢業務部,專門對企業開展信息咨詢、管理咨詢、戰略咨詢等業務,目前已為湖南的很多企業如:三湘汽配城、常德米業公司、婁底農業高科技公司等提供了各種類型的咨詢服務,包括市場定位,戰略規劃,環境分析,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策劃等。該部門“對癥下藥“量體裁衣”,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為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業務,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管理層的緊密結合,促使學校隨時關注著科技和管理發展的前沿動態,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既提高了老師的理論水平,又豐富了老師的實踐經驗,還能為案例、課題、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有些項目可以吸收學生參與,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真實性更高的職業環境。

參考文獻:

[1]瀟湘晨報.訂單式教學現身高校[N].2003.5.12

[2]何琪得.校企聯合:寧波的現實與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03.12

[3]訂單式教育——校企聯合辦學的新舉措[J].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姚自平《職教論壇》2003.14

[4]劉曉明、楊如順.高職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及模式選擇[J].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技術學院.職教論壇.2003.14

[5]北京聯大產學合作教育試點實踐.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www、tech.net.cn

[6]曾建文.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和特征[J].上海電機技術高等??茖W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4)

篇5

【關鍵詞】 硬膜外持續鎮痛 重癥普通外科患者 術后 心律失常 職稱論文

重癥普通外科患者術后常發生心律失常如嚴重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40次/分)、頻發房性期前收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速、房撲、房顫、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易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甚至引發危情。良好的硬膜外術后鎮痛可減輕或抑制疼痛刺激所引起的應激反應,有利于減少術后心律失常的發生。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對47例患方簽字同意的重癥普通外科術后患者實施硬膜外持續鎮痛,有效地減少了術后常見心律失常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共94例重癥普通外科疾患,術前ASA Ⅲ-Ⅳ級,隨機分為兩組,術后均轉入重癥醫學科監護治療,均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留置尿管,并常規術后監護治療:術后持續硬膜外鎮痛組為研究組,未實施硬膜外鎮痛組為對照組,予常規肌注哌替啶注射液或靜注舒芬太尼注射液,視鎮痛效果及患者耐受程度可重復使用。

1.2 方法

研究組 由麻醉師在手術結束后應用鎮痛泵與硬膜外導管連接,以2ml/h持續泵入鎮痛藥液,PCA每次0.5ml,藥液總量100ml;對照組常規術后監護治療。

1.3 觀察項目

觀察術后首個24小時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后24小時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

2.1術后首個24小時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研究組發生11例;對照組發生39例。X2=33.4982,P

2.2 不良反應 少數患者發生血壓較術前降低>20%,研究組發生4例,對照組發生5例。X2=0.1229, P(0.7259)>0.05,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重癥普通外科患者其正常心電系統興奮性減弱,基礎疾病創傷及手術后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及異位局灶自律性增強,同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通過外周神經節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髓質釋放的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循環系統,術后常發生心律失常如嚴重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20次/分)、頻發房性期前收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速、房撲、房顫、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易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甚至引發危情。良好的硬膜外術后鎮痛可減輕或抑制疼痛刺激所引起的應激反應,有利于減少術后心律失常的發生,從而減少此類患者發生血流動力學改變甚至引發危情的幾率。

參 考 文 獻

[1] 曹林生,廖玉華.心臟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00-427

[2]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51-266

篇6

關鍵詞:自然空間;繪畫空間;虛幻空間;創造;接受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7-0039-01

一、虛幻空間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我們隨處可見,也可以觸摸,但在繪畫中,看起來同樣的東西卻只可以看而不能摸了。即使西方寫實主義對景寫生,詳細描寫出來的物體也絕不等同于現實中所看到的,它是藝術按照一定的藝術尺度創造出來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幅畫通常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可見之物的幻象,它是藝術按照一定的藝術尺度創造出來的。蘇珊?朗格把藝術家創造出來的這種空間稱作“虛幻空間”。虛幻空間只相對于主體的視知覺——錯覺才能存在。從藝術自身出發,抽象形式是一種幻象,具象形式也是一種幻象。

二、虛幻空間的創造

虛幻空間的創造對于所有造型藝術是普遍存在的。繪畫在平面上創造了三維空間,這顯然是虛幻的空間。朗格說,一幅畫就是一個完整的視覺區域。它的第一個作用是創造一個獨立的、內容齊備的感性空間,此空間就像我們舉目眺望現實世界,各種景致出現在眼前一樣的自然。簡單地說,繪畫藝術創造的幻像是一種虛幻的景致。這個景致不是指風景這個特定意義上的“景致”,一幅畫可能只再現了一件物品,也可以畫沒有任何再現意義的純裝飾圖案,這就是其所謂的“景致”?;净孟癫皇蔷爸拢翘摶每臻g,景致只是基本幻像的一個環節。繪畫、雕塑、建筑是空間概念的三大表現形式,它們同樣地根本,同樣注定要各自地發展完善。所以,我們可以把雕塑和建筑看成它們各自地虛幻空間形式,而不可把繪畫藝術看成所有造型表現的共同尺度。

朗格認為,繪畫藝術的本質是創造而不是再創造。朗格關于這個問題,提出了“轉化”,就是把原型提供的表象轉化為藝術品的造型材料的活動。它不是忠實的復制,它創造的是一種與原表象等效的感性印象。朗格認為從自然物向繪畫成分的轉化,是在藝術家看的過程中發生的,而不是畫的過程中發生的,只是藝術家沒有意識到而以,所以由于記錄下他所看到的東西,他才堅信他確實在畫“那里有的”東西。所以像達芬奇、塞尚這樣的藝術家就會相信自己忠實地再造了自然。

一旦虛幻的空間得以創造,毫無生氣的畫面就要變的賦予活力。藝術家雷登曾說:“一張白紙總是使我坐臥不安,它一被放在畫架上,我就不由自主地要用炭精、鉛筆或其他什么玩藝兒涂抹,這個過程給了它生命?!鞭D引在畫家涂抹的過程中,他表現了生命—情感、生長、運動、情緒和所有賦予生命存在的東西。它使情感的非推理式概念通過形式直接表現出來。

三、虛幻空間的接受

對于接受者來說,他對美術作品的空間錯覺,與美術作品的存在方式,即它占有空間和呈現空間的方式密切相關。一件美術作品,不論是二維的繪畫,還是三維的雕塑,在其物質性方面都必須占有一定的空間;另一方面,對于造型藝術來說,就像朗格說的,更為本質的空間特征是它所呈現給接受者的空間,即“虛幻的空間”。所以,無論是在寫實性的作品中,還是抽象作品中,甚至在對實際占有三度空間的雕塑作品中,接受者都能夠感受到虛幻空間的存在。西方傳統繪畫重視透視、解剖、光影凸凹的暈染,在空間表現中始終以表現現實空間的視覺真實為追求,處處參照自然的真實空間形態構建繪畫空間,營造一個現實空間的逼真幻象,創造出一個個令人幾欲走進的畫面空間。而中國傳統繪畫則用線條的疏密和墨色的虛實關系表現深度空間。正如中國畫歷來重視畫面的聯想作用,強調盡可能的調動,引發欣賞者的聯想和想象。中國古代畫論中所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等說法,即是要求藝術家巧妙利用畫面空白,使空白成為畫面形象的組成部分,最大限度的留給觀眾發揮想象的余地,構成畫面深遠的意境,使畫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四、結語

美術接受本身就是一個無限創造的過程。藝術家在創作中,應該留出適當的空白讓接受者去填補,利用接受者的錯覺使藝術作品產生迷人的魅力。雖然美術作品的內容與藝術形式同等重要,但是,接受者對作品內容的把握,總是要先通過對作品形式的感受和理解的過程才能達到。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對于這種虛幻空間的把握,有助于豐富繪畫作品的表現性,提升繪畫作品的靈性,使之成為一件具有創造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參考文獻:

篇7

生活的瑣事擾亂了心扉

不知是夢太過真實

還是現實太過虛幻

不知是自己一直睡在昔日的風景里

不肯醒來

還是現存的真實沒有充滿太多誘惑

不愿涉入

好像生命的全部總被虛幻包繞著

分不清何為真實

分不清何為夢境

道路還在不斷地延伸

風景還在不停地變幻

很多事已經漸漸模糊

很多人已經慢慢淡忘

只有很少的幾個人

一直還在牽絆著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一直還在影響著自己的悲哀與痛苦

還留存的那些記憶似乎變為了真實的夢境

還惦記的那些人似乎變為了夢境的牽掛

篇8

裝飾性

現代陶藝具有十分豐富的裝飾手段,裝飾性是現代陶藝的重要特性。陶藝所具有的裝飾性包括干坯裝飾、濕坯裝飾以及油彩裝飾等。這三種裝飾又包含了其他較多具體的裝飾手法。這里所言的陶藝的裝飾性僅以陶藝胎體表面的繪畫裝飾為其旨要。“繪畫性是陶瓷作為器物裝飾的一種基本存在方式。自陶瓷誕生的那一天起,陶瓷的繪畫性也就產生了?!盵2]陶藝所特有的繪畫性,能使作者結合陶藝作品具體的胎質、性質、樣式,或張揚、或沉郁、或瀟灑、或古拙地表達自己的精神與情趣、妙悟與感想。因之也吸引了畫家參與創作。畢加索對陶藝的繪畫性裝飾多以表現古拙、原始、粗狂的形式出現。在觀看畢加索陶藝作品的時候,一種原始氣息撲面而來,其圖案紋飾既簡潔又大氣,同時,其裝飾性也十分有趣,而且耐看。這似乎也是與畢加索對陶藝與繪畫的理解有關的。在畢加索的繪畫作品中,同樣也有表現原始繪畫的元素,將之運用到陶藝裝飾方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加索對陶藝裝飾的這種繪畫表現對于現代陶藝裝飾來說,是極有意義的。

虛幻性

陶藝因為其手工制作與燒制的工序分離,使得陶藝作品本身出現與火相互作用的偶發結果。一般而言,熟練的工匠具有能夠意識到、感覺到,并且控制得了這種偶發性的經驗能力。這種偶發的效果加聚了陶藝本身的美感,使得陶藝本身出現一種似是而非、似與不似的視覺模糊審美。這種真實存在的帶有模糊性質美以似是而非的帶虛幻性特征呈現。如彼得•沃克斯的現代陶藝作品,往往注意泥土本身的偶發性效果,并且不對這類型的效果做出修改,而是任其保留下來,使之在燒制過后形成一種既確定又模糊的視覺審美效果。陶藝審美的虛幻性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就純粹的審美來講,同一陶藝窯子燒出的陶瓷,虛幻性強的器件其觀賞性更強,美感更持久?,F代陶藝普遍講究作品在偶發因素下產生的虛幻性效果,這種虛幻性效果以陶藝本身的柔軟性、厚重性、溫和性、流動性、光澤性等感覺形式呈現。如上述彼得•沃克斯的陶藝作品往往在保留偶發痕跡的邊緣匯聚了多種視覺感受。因為保留下來的痕跡具有厚重與粗糙的一面,而與之相關的具有流動、柔和的其他部分則占據大多數的部分。在厚重粗糙與流動柔和的交接處,一種似是而非,說不清的視覺感受變得尤其重要,且無窮意味。彼得•沃克斯陶藝的此類柔軟性、厚重性、溫和性等具有不可準確言說的美感特性,是真實的虛幻性。觀看者能夠從這種虛幻性中看到它所隱喻的土的原有性格及其變化后的樣貌呈現,并從中體驗出柔和、玄靜、幽深、大氣、變化的美。虛幻性給人以感覺上的對應效應,在展現粗糙的同時,一種輕盈的活潑的感覺也是隨之而存在的。如以表現皮具類物體為主要創作對象的瑪莉蓮•萊文。其作品既能表現出光亮的一面,也能表現出逼真而粗糙的一面。這些似是而非的、對立的視覺審美夾雜在我們的視覺思維中,給我們以迷離的、虛幻的,但又絕對真實的審美體驗。陶藝創作是一個工序創作,是眼睛、手、大腦的整體協調的創作,當然最后還需要依賴于火的燒制。在整個前期創作的過程中,眼睛始終作為直覺思維的窗口,判斷與把握作品在入火前的樣子與出火后的可能性。虛幻性作為直覺思維,感覺審美的重要呈現,某種意義上起到了鍛煉與檢驗陶藝創作者能力的全過程的作用。不管是現代陶藝還是原始陶藝,只要還存在燒制這一必不可少程序,那么其審美的虛幻性表現就是始終存在的。

象征性

象征性即具體的事物因其特有的形質特征,能夠表示某種不固定的概念或情感,而這種概念或情感需要“靠聯想等關系揭示”[3]。比如方和圓既可以象征天和地,也可以象征人圓通和正直的兩種不同的性格。所以象征性具有多重意義的指涉能力,但同時,象征性又是無意識性的。榮格認為象征性的難以解釋在于它始終在回避“這意味著那”這樣的含義。陶藝也具有象征性的特征。陶藝的象征性為其審美內涵的外延提供了可能?!霸诂F代陶藝創作中,陶藝家們的視野日益開闊,他們徹底放棄實用性目的,強化精神審美價值?!盵4]彼得•沃克斯的某些陶藝作品,尤其注重在陶藝作品表面制造出刮、戳、刻、切、壓等修飾手段,試圖通過這些手法,使得陶藝作品本身具備極其有意味的效果。彼得•沃克斯為了強化自我精神的物質化,會在陶藝創作過程中極其注重陶藝的本身的那種“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所傳達的正是某種不確定的或者說正待指涉的象征意義。很多現代陶藝家們都是會注意到作品所具有的特殊的象征意味。日本的現代陶藝家八木一夫便善于將內心的想法以及對于藝術本體的思考通過對陶藝作品進行變形、夸張、扭曲、重構、拼貼等等形式來象征。在這里,陶藝作為陶藝家多元化敘事的意義出現。一系列現代陶藝展覽上五花八門、形態異樣、想象出奇的陶藝作品,即陶藝家的成果展現。

意蘊美

陶藝具有著十分豐富的意蘊指示作用?,F代陶藝所具有的夸張美、變形美、精神美等,所有這些都能構成陶藝本身所需意蘊的內容,因之,陶藝本身具有的美的屬性是多樣的、綜合的。正是因為陶藝意蘊美的表現形式的多樣化、綜合化,才有了陶藝作為一種藝術作品能夠與其存在的復雜環境構成印證關系,形成厚重的、深層的文化價值意義。故而可以說,現代陶藝因為身處社會轉型時期,其本身意蘊一定也是多面性的,他既有受到后工業社會影響的個人精神呈現的意義美,也有延續中國原始陶藝美,以及糅合當下多種未加解讀,或者說尚需發現的內涵美。總體來看,陶藝所處的文化背景及其本身的固有美構成了陶藝自身的全部意蘊美。

簡約質樸

重自我精神的現代陶藝在其制作樣式上呈現出簡約質樸的明顯特征。盡管作為個人精神情緒表達的現代陶藝在其創作上沒有任何思維的局限,想創作成什么樣就創作成什么樣,只要能表達陶藝家所要表達的即可,但陶藝本身“土”的屬性是任何時候都無法改變的?!巴痢钡膶傩允冀K如一地伴隨著陶藝作品,這種屬性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無法改變。陶藝具有的“土”的屬性,使得陶藝無論如何發展都會帶上土的特性——即自然、簡約、樸實、純一等。如英國的瑞•露西的現代陶藝作品即使在造型與釉色上有所創新,注重作品的扭曲、變形、以及瓶口與瓶頸的夸張變化,但其胎質表面所具有的那一層淡淡的泥沙的感覺自始至終都在說明陶藝與土的親密關系。陶藝簡約質樸的屬性美對后工業化的現代社會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斷地提醒陶藝家及時關注土壤,關注生命存在的大地。再如陶藝家詹姆斯•瑪金斯的作品也有以反映自然中人的情感,批判現代社會電子、工業文明的明顯痕跡。即使詹姆斯•瑪金斯的作品有注重顏色多樣性的某種特征,但其往返心靈,隨意自然的創作本性確是值得高度肯定的。某種意義上,陶藝的這種屬性美使得陶藝家自覺不自覺地對工業審美產生了一種糾正、一種扭轉、一種人與自然與土壤的本性復歸,如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現代陶藝家們注重突出陶藝的手工美與窯燒痕跡。在現代陶藝家看來回歸大自然早已成為陶藝設計理念的主干,對于現代陶藝家而言,要回歸自然,保留簡約,并維持質樸,歸復人與自然的本性關系,陶藝作為其藝術本體語言的表達方式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篇9

關鍵詞 視覺,錯覺,神經關聯,認知神經科學。

分類號 B842.2

錯覺(Illusion)產生的原因歷來是心理學重視探討的知覺加工問題,對心物關系不同理念的爭論都有可能從知覺錯覺現象找到自己的證據。在行為實驗和認知模型的結果上,對知覺錯覺的解釋有諸如“深度線索”假說、“格式塔完形”假說、“亮度對比”假說等等,還缺乏腦神經過程及其機制的研究證據:因此,把心理科學有關知覺錯覺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把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來是非常必要的。

1 傳統認知心理學對錯覺的解釋

心理學自1900年就開始探討視錯覺,從研究圖形外觀與行為的關系入手,直到上世紀60年代出現的認知心理學,有許多對錯覺現象的認知解釋被提出來。例如,一般人都能從圖1三個缺角的黑圓看到實際不存在的白色三角形(稱為Kanizsa三角形)。白三角形輪廓稱作虛幻輪廓(IIlusory contour),這類錯覺稱作輪廓錯覺。對于輪廓錯覺,廣為接受并進入目前教科書的一類解釋是認知說法,例如內隱的深度加工和常性誤用,過去經驗形成的“主觀輪廓”,知覺產生的“完整化”傾向,經驗與知覺矛盾的思維推理“問題解決”,等等。除了認知解釋,一些生理心理說法比如眼動理論(眼睛掃描造成取樣誤差),視網膜抑制理論(刺激在視網膜引起對后繼刺激的抑制)等也在教科書出現。

傳統的認知理論對錯覺的解釋基本上停留在信息加工的觀點,側重探討心智的“軟件”部分而忽略其神經系統的“硬件”部分。認知心理學強調用整體的心理調節過程(比如“自上而下”加工)來說明錯覺的產生受過去經驗影響而形成“主觀輪廓”,當經驗與知覺矛盾時,由思維推理達到“問題解決”,或者以高級心理過程還原為低級心理過程(比如“自下而上”加工)的理論模型來解讀刺激,反應之間的“黑盒子”。這種用心理的整體結構解釋心理的具體現象的理論系統,可以推測認識過程如何受心智的內在影響,但是在尋找心智的客觀來源方面,特別在錯覺形成的因果性機制上,缺乏足夠的深入,其解釋帶有很大的主觀推理成分。也就是說,傳統的認知理論還不能提供外在刺激如何轉化為內在心理表征的具體證據。

2 認知神經科學對錯覺研究的還原途徑

還原是科學上采用的一種方法,即把高級過程分解為初級的成分,試圖用初級過程的最基本因素及其相互關系來整合還原高級過程。采用這種科學方法與還原主義不是一回事。還原方法也有不同的使用。傳統的以行為實驗進行實證的認知心理學采用的是心智過程內部的還原,囿于研究手段的局限還未考慮神經系統的還原。因此可以說,認知心理學是把復雜、高級的心智現象分解為簡單、初級的心理過程,而沒有具體追究心智的大腦活動基礎。盡管認知研究的結論也經常提到大腦機制,但其解釋多是研究者主觀的邏輯合理性聯想和類比推理。例如,對輪廓錯覺的認知還原使用了“主觀輪廓”、“知覺完整化傾向”、“思維推理”等說法,都缺乏具體神經過程的證據。

近20多年來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結合的研究,除了進行心智過程的內部還原,還特別注重心智的神經系統還原,現在已經能夠初步用大腦的神經元活動或整腦活動來解釋好幾種類型的錯覺。

認知神經科學同時考慮兩種途徑的還原與聯系。Goldstein曾經用一個框線圖(圖2)描述了心物還原及其聯系L14J:一是認知的心智還原途徑,從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考察刺激與知覺的關系;二是心理過程向神經過程的還原途徑,通過生理學(Physiology)考察刺激到神經元的反應,而這個神經元的反應恰好對應刺激引起的知覺。圖2右側聯系“知覺”與“神經元反應”的豎向雙箭頭指出的就是目前認知神經科學常講的術語“神經關聯”(neural correlates)。近年的研究發展讓我們進一步知道,神經關聯可以是神經元、神經組織、神經網絡、整體腦區等多種水平上的。目前采用的技術包括腦損傷病例研究、離散的神經元探測、大腦電生理、功能腦成像等。認知神經科學將行為認知實驗與神經科學實驗結合起來,尋找認知因素的神經關聯,對認知過程進行相應神經活動過程的分解和整合,建立認知神經科學的模型。可以說,類似于圖2的是認知神經科學的一個框架模型。

3 知覺的神經活動模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認知神經科學家陸續通過人和動物的研究發現視錯覺發生的神經關聯。這些發現的獲得,首先建立在更早的視覺神經機制的研究成果上。

3.1視覺系統的知覺加工

視覺知覺的神經機制研究告訴我們,客體目標的光學信號通過視覺通道進入大腦,激活的視神經元在包括視網膜、丘腦、視覺皮層等多級腦區傳遞信號;視神經元對不同物理屬性的感受野(receptive field)逐級整合,例如從視網膜和外側膝狀體神經元的圓盤狀光點感受野組合為初級視覺皮層的有向直線輪廓感受野,再進一步組合到有長度、寬度和方向的條塊狀感受野,或者有方向和移動的條塊狀感受野,等等,所能反應的物理屬性(明暗、形狀、顏色、方向、深度、移動、等等)從簡單到復雜,最后構成一些能夠反映目標完整屬性的感受野。

Zeki以顏色為例描述了視知覺的一些具體工作原理:初級視皮層如VI的神經元接受來自視網膜的信息,按信息特征(方向、顏色、運動等)作反應的神經元分布在專門化隔間(specialized compartment)中,例如斑塊(Blob)。對不同特征作反應的隔間縱橫交錯處在V1區,當它們傳入V2區時得到一次整合,V1中相同屬性的隔間組合成V2中的窄條(Thin Stripe)。對特定顏色波長作反應的這些斑塊和窄條稱為節點(node)。它們能夠對不同的顏色特征反應,僵還不具有顏色恒常性反應。節點進一步傳到V4區時,組成能夠對較寬的波長范圍反應的節點,因此能夠對刺激與背景的波長按比率作反應,具有顏色恒常性。高一層次的加工結果會反饋到低一層次的神經元節點,各層次都有接受高層次反饋信號的神經元。如果V4區被損壞,知覺就會退回采用V2和V1區階段的反應,這時不同光線下的同一顏色會看作不同顏色,沒有了顏色恒常性,導致全色盲。如果V4區以后的腦區損壞,則不會直接改變顏色知覺。所以V4區的節點是顏色知覺的基礎節點(Essential node)。按照Zeki

所述原理,運動信號從VI、V2區逐級整合到V5區,產生連續運動的知覺。如果V5區損壞,最后的運動知覺會退化到V2區的反應水平,運動信號變成不斷涌出的、在不同位置上靜止的片段。V5區之后的更高級視覺區損壞,則不會直接影響運動知覺。因此V5區的節點是運動知覺的基礎節點。

Adams發現獼猴視皮層V3區的神經元只對呈現在獼猴偏好方向的亮度大致相同的顏色信號作反應,這里只發現有5%的神經元按波長調整它們的反應;對于深度信號,有61%的V3區神經元表現出雙眼視差很強的選擇性反應,據此可以認為V3區是加工視差信息的區域。Pema等人對亮度的研究也發現,V1區的神經元對亮度變化作瞬間反應,對應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非線性的反應方式,是對信號個別特征(如線條和邊緣)的分解的反應而未達到將其編碼成穩定狀態的亮度水平。

概括各種視知覺研究結果可以得出,視知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將神經節細胞局部的、單一的、微弱的信號按同類組合的模式逐級整合,到達基礎節點所在的腦區以后,才能最后產生清晰完整的知覺反應?;A節點的神經元,就是對目標或目標的屬性進行特定反應的神經元。

然而,僅有特定反應神經元的激活還不足以產生知覺。新近大量研究報告顯示,感知覺的相關腦區內占一定百分比的特定反應神經元和非特定反應神經元(對刺激都反應),二者可占一個感覺區神經元的40%~50%左右。特定反應神經元并非每次都全部同步激活。拿特定方向的神經元來說,每個對方向反應的神經元只對一個特定的方向作出最強列的反應,離開這個方向越遠,反應越弱甚至不反應。那么,需要多少神經元的協調激活才能引起人對一個特定方向的知覺呢?雖然這仍是目前繼續研究的問題,有的研究已經發現,恒河猴視皮層200個神經元的同步激活可以引起方向知覺,當信號傳到更高級的感覺區比如顳下回和頂葉,會引起多達40%的神經元同步激活,說明一定量的神經元群的同步激活可以在下一級神經元活動中“放大”,最終使激活量達到產生知覺的閾值。

產生知覺乃至意識涉及更廣泛的神經網絡,因此,神經元群整體作用的研究還需要用到功能腦成像、事件相關腦電位等新技術并且確已取得一定的結果。

那么,視錯覺產生的神經活動有什么特點?視錯覺有許多類型,以下僅就神經科學發現較清楚的移動錯覺、輪廓錯覺和顏色錯覺為例來剖析錯覺的神經活動來源。

3.2移動錯覺的神經活動來源

Movshon與他的同事對物體移動錯覺的研究發現,如圖3所示,我們肉眼的判斷和動物實驗中猴子的判斷,都能通過觀看圖3左邊兩個疊合在一起的各自45度角移動的光柵而感知到等號右邊的網格向上的移動(稱為相干移動),盡管這個網格運動的物理刺激并不存在(沒有給出)。這個錯覺來自哪里?Movshon的恒河猴視皮層神經元探測表明,視皮層V1區內對45度角移動激活最強的神經元對左邊的第一、二個光柵的45度角移動分別作出激活反應,但這時VI區內對垂直向上移動激活最高的神經元并沒有反應。然而,在視皮層的MT區,發現對垂直向上移動激活最高的神經元對兩個光柵的45度角移動作出疊合激活反應。這說明,V1區對兩個移動方向特定反應的神經元的感受野已經被MT區的神經元的感受野整合起來,MT區對單個垂直向上移動刺激激活最高的神經元也對兩個同步的45度角移動刺激作出反應。由于V1區對單個垂直向上移動刺激激活的神經元對兩個同步的45度角移動刺激并不作出反應。這說明MT區是相干移動錯覺開始發展或生成的腦區。同時說明一個重要現象:真實知覺和錯覺由相同的神經元群作出反應。

與整體意識有聯系的是,在以上研究中MT區有50%的神經元能夠對整合產生的相干移動作出反應(其中五分之二是特定反應,其他是無特定反應)。功能磁共振腦成像方法進一步顯示了人類的視皮層V5區(類似猴子的MT區)與移動錯覺的整體性關聯。圖4稱為Enigma形狀,當人們凝視它時,會感覺到本不存在的旋轉。經過對人的心理物理測試,這種似動現象的旋轉錯覺與真實按一定速率旋轉該形狀時的感覺一樣。功能磁共振腦成像顯示,Enigma形狀的旋轉錯覺激活了運動知覺關聯的視皮層V5區。盡管Enigma形狀實際上是靜止的,當錯覺發生時,V5區激活而初級視皮層V1區不激活,說明V5區是旋轉錯覺發生的關聯腦區。

3.3輪廓錯覺的神經活動來源

對輪廓錯覺,神經科學家陸續在動物如貓、猴子、甚至貓頭鷹的視覺皮層發現了對虛幻輪廓反應的神經元,那么存在只對虛幻輪廓反應的神經元嗎?為了揭示Kanizsa三角形一類的虛幻輪廓產生的神經機理,Heydt和Peterhans在恒河猴視覺皮層的V2區觀察,發現32%~44%的有端神經元(end-stopped cells,一種能夠對視野中的有向線段作激活反應的神經元)會組合起來對視野特定方向的線段(或條塊)作激活反應。如果遮住這些線段(或條塊)的中部,如圖5A上部的白背景黑線段和5B上部的黑背景白條塊被遮住中部,變為5A下部的間斷線段或5B下部的間斷條塊,同樣的神經元仍然激活反應。這說明,對連續的線段(或條塊)反應的一群有端神經元,對兩端相同、方向相同且間斷不超過一定寬度的間斷線段(或條塊)也會反應。這個發現類似移動錯覺的現象,說明輪廓的真實知覺和錯覺由相同的神經元群作出反應。耶魯大學Heider等學者對人類的研究發現,V2區有約31%~32%的神經元對線條錯覺刺激、輪廓錯覺刺激或立體輪廓錯覺刺激敏感,而V1區只有約7%~8%的神經元對此類錯覺刺激敏感。

至于人類的初級視皮層V1區會否對虛幻輪廓激活,德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經過學習或適應,V1區對虛幻輪廓的激活增加,但是這種激活并非常規意義的輪廓錯覺的獲得,經過V2區的進一步放大信號,才能產生輪廓錯覺。有學者提出在逐級整合過程中不同層次區域神經元活動有“前饋(feedforward)”和“反饋(feedback)”機制,每一級神經元激活都向高一級發出前饋,同時也向低一級發出反饋。

研究者認為V1區對輪廓錯覺刺激的激活不是其內在特性,而是V2區錯覺信號向V1區的反饋投射,證據是V1區比V2區對錯覺刺激的反應潛伏期要長。這種觀點較能合理解釋有些研究發現V1區也有微弱的對虛幻輪廓的激活反應的機理。

進一步的問題是,視皮層V2區是這個輪廓錯覺的基礎節點所在的腦區嗎?有沒有更高級的關聯腦區對這個輪廓錯覺進一步加工,從而決定錯覺的產生?用神經元探測方法很難窮盡眾多腦區和神經網絡?;卮疬@個問題的一個較好方法是采用功能腦成像技術對全腦進行整體觀察。Ffytehe和Zeki用圖6所示刺激給成人觀看,同時進行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PET)。圖6A是稍加改變的Kanizsa三角形,用

于誘導虛幻輪廓;圖6B比圖6A只多了三角形輪廓線,用于獲得真實輪廓知覺;圖6C含有6A的所有局部圖形但不會引起三角形錯覺,作為“局部之和”對照圖6A的“整體”。結果發現,與猴子實驗的神經元探測結果一致的是,虛幻輪廓與真實輪廓同樣在視皮層V2區激活。與“局部之和”的控制條件(圖6C所示)“抵消”后,沒有發現初級視皮層V1區激活,也沒有比v2區更高級的視覺加工區激活,那些通常跟高級認知活動關聯的腦區比如額葉、頂葉都沒有激活,說明決定虛幻輪廓與真實輪廓的“整體”效應的神經關聯都在V2區,兩種輪廓知覺的前期初級加工和后繼高級加工沒有差異,因此V2區是虛幻輪廓的關聯腦區。一項由英德學者合作進行的真實、虛幻、變形三類圖形對比的研究表明,辨認真實和虛幻圖形知覺的過程是由下而上(bottorm-up)的,在視覺皮層就可獲得;而辨認由相同構圖元素變形后的圖形則是由上而下(top-down)的,需要增加注意和頂葉參與圖形的推論。Zeki明確且強調指出,所有顏色和圖形錯覺的腦成像研究都沒有顯示額葉或前額葉的關聯。其他一些人的功能腦成像研究也沒有發現高級認知活動關聯的腦區成為真實輪廓和虛幻輪廓的關聯腦區。Stanley還特別證實輪廓錯覺與是否“有意想象一個輪廓”等“自上而下”的加工無關,是早期的視覺自動加工。

輪廓錯覺和移動錯覺一樣,真實知覺和虛幻輪廓錯覺都由相同的神經元群作出反應,即具有神經關聯的重疊性(Overlapping)。虛幻輪廓錯覺的神經活動較之真實輪廓知覺的神經活動的唯一獨特之處是:虛幻輪廓比真實輪廓引起V2區更強烈的激活。而反過來,真實輪廓不會比虛幻輪廓引起更多激活。這說明,真實知覺的產生和相應錯覺的產生都發生在相同的腦區,所以錯覺中含有真實知覺的表象;同時,引發虛幻輪廓的目標具有模糊性,使分布在特定反應神經元附近的非特定神經元也有所反應,導致V2區更強烈的激活。

3.4顏色錯覺的神經活動來源

對于顏色錯覺,Hadjikhani等人用功能磁共振腦成像對健康人的顏色視后像進行了檢測。他們首先確定了顏色知覺與視皮層的關聯,然后確定顏色視后像的大腦關聯區。顏色視后像由凝視一片綠色后轉移看淺灰色得到綠色的補色(紫色);控制的知覺條件是轉換著看綠色與淺灰色(從而使顏色視后像不能產生),然后也轉移看淺灰色。結果發現,顏色視后像與顏色視覺都在比視皮層V4區更靠前的同一個區域激活。Barrels和Zeki進一步的研究確定V4區和V4區外更靠前的梭狀回部分(新定義為V4α)是人類大腦的顏色中心,統稱為V4復合區(簡稱V4-complex)。這個中心受到損害會導致全色盲。過去以為視后像在視網膜形成,現在知道了顏色視后像要在視覺紋外區的加工后才形成基礎節點,才能最后產生完整的顏色知覺。這個V4復合區因此是顏色錯覺的神經關聯腦區。

4 知覺產生的神經機制

總結以上列舉的各種錯覺,我們認為這些錯覺產生的腦神經活動具有共同性和特異性。 一方面,這些視錯覺的神經活動都有一個共同性:心理表象相同的真實知覺和錯覺都會在同一個知覺關聯區內由相同的特定反應神經元作出反應;產生真實知覺的腦區也是相應錯覺產生的決定性區域。比如,移動錯覺和移動的真實知覺都激活了人類的視皮層V5區(猴子的MT區);輪廓錯覺和輪廓的真實知覺都在視皮層V2區激活;顏色錯覺(視后像)和顏色的真實知覺都在視皮層V4復合區激活。這個模式可以用圖7的輪廓錯覺示意圖說明:有三角形輪廓的圖形(左)和沒有三角形輪廓的Kanisza三角形(右)都經過視神經元的活動最后共同激活視皮層V2區的神經關聯物;在知覺上,兩者都引起一個“白色三角形”的表象;不論表象是從真實三角形還是虛幻三角形來的,視皮層V2區都包含了產生該三角形表象的特定神經關聯。

幾種視錯覺的共同性表明,如果同一個特定反應神經元群或神經網絡對兩個不同客體的激活反應都達到同一個知覺發生的程度,該知覺就可能對兩個客體引發相同的體驗。這種現象本文稱為知覺的神經關聯重疊。以上的一些研究,對具體的錯覺提出了與真實知覺共享神經關聯的重疊現象,綜合起來我們看出,知覺的神經關聯重疊至少是一些類別(包括移動、輪廓和顏色)的錯覺現象的共同認知神經基礎。正是因為有神經關聯的重疊,才會出現知覺的混同,導致錯覺體驗。

另一方面,具體的知覺錯覺各具有特異性。以上所回顧的移動錯覺、輪廓錯覺和顏色錯覺,其腦神經活動都各不相同,不僅視知覺加工的皮層區域不同(有V2,MT,V4復合區等不同的腦區),就是特定反應神經元的類型和整合方式也不同(比如輪廓錯覺的有端神經元組合,移動錯覺的方向神經元組合,等)。就是說,各種錯覺的神經活動是被各種感知覺的初級加工特征分析決定的。這個特異性的意義是說明了知覺錯覺的具體物質性(即具體神經活動),不像曾經被認為的那樣,都由共同的高級認知加工(比如經驗、想象、推理等)造成,都可歸結為高級心智過程。

我們可以用圖8進一步對圖7表示的視錯覺神經關聯重疊現象作進一步的概括,得到知覺錯覺的神經關聯重疊機制。圖8的刺激1(左)和刺激2(右)都經過神經活動最后共享同一個神經關聯(雖然有激活程度的差異),而知覺和錯覺也共享同一個知覺表征,這個知覺表征于是具有確定的神經關聯。由于這是初級皮層神經關聯的重疊性造成的,人們產生這類錯覺是不由自主的、無意識的,但是,錯覺發生后我們能夠通過其他知識或綜合檢驗的途徑判斷,兩個有實際差異的對象產生了相同的知覺,提醒我們其中必有一個對象(圖中的刺激2)產生的知覺是不真實的,是“錯覺”。

圖8的模型集中反映了決定視錯覺發生的神經關聯重疊特性,這是錯覺發生的決定性因素。然而,這不等于說真實知覺和錯覺的發生是完全一樣的。引發視錯覺的客體目標由于與真實知覺的目標非常相似,可能使分布在特定反應神經元附近的非特定神經元也有所反應,通常導致關聯腦區更強烈的激活。但是,并沒有發現只對錯覺反應而不對真實知覺反應的特定神經關聯。圖8的模型也不是說所有視錯覺發生的神經關聯都一樣。不同類型的視錯覺由于對不同的視覺特征進行加工,其神經關聯腦區也不同。

從知覺錯覺的神經關聯重疊機制來看,Kanizsa虛幻三角形之所以“大于”刺激物的“局部之和”,在于非意識水平的初級視皮層神經活動,它發端于知覺在V2區的神經關聯重疊性,并非如早期認知理論解釋的那樣取決于高級思維干預。神經關聯重疊機制可以回答第一節提到的傳統認知心理學無法解釋透徹的錯覺問題。傳統認知心理學對知覺錯覺的解釋其實更多反映了錯覺發生后我們在意識水平上對知覺不真實的判斷,而不是錯覺產生的無意識加工過程本身。

篇10

關鍵詞:現代舞:力的運用;外化的力;虛幻的力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2-0112-01

一、現代舞與力的概述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認為現代舞是一種反映現代社會生活矛盾和人們心理特征的舞蹈,它總是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F代舞將人的精神關照作為初衷,創造出一種個性化、時代化的,以身體動作認知世界、表達情感的方式。

二、現代舞中的力

現代舞中的力,不是純生理的和機械的力,也不是物理力,而是本于心的內在內容,是發于意,起于情的力。現代舞理論之父――魯道夫?馮?拉班認為”人體動作內容,是動作內部的力量變化效應的象征。動作內容的本質含義,遠比手足部位的空間安排重的多?!拔璧钢械牧梢钥醋魇俏璧竿饣牧蛢仍谔摶玫牧Φ慕Y合,舞蹈外化的力主要是指物理上肌肉的張力,體現在舞者深厚的體力素質和精湛的藝術技能上;內在虛幻的力是通過舞者的內在生命感受力和具有藝術形式的象征力。

現代舞外化的力:

舞者的體力素質是指舞者機體的運動能力,是舞者掌握各類舞蹈技巧的基礎,也是與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外力。力量是人體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體或身體某個部分肌肉收縮舒張時克服阻力的能力。當舞者在表演時,觀賞者就在舞蹈中感受到各種不同的動作力度。體力素質是掌握運動技能、藝術技巧,并提升舞蹈作品質感的最重要基礎。

三、現代舞《也許是要飛翔》中力的運用

(一)舞者外在舞蹈動作中力的運用

現代舞《也許是要飛翔》是著名編舞家王玫的優秀作品,曾在國內外的舞蹈大賽中獲得最高榮譽。這是一部流暢的純舞蹈的現代舞作品,借助悲傷的歌曲《冬天來了》,成功地將動作語言中力的運用達到了極致,恰到好處地奠定了舞蹈的感情基調,給人一種對挫折的絕望和掙扎著堅強面對的震撼沖擊,描畫出一個擁有強烈情緒和深刻思考的形象輪廓。舞者在整個舞蹈中的動作以柔為主,每個單獨的動作都帶有柔和的情調,但其間不斷突然出現的強大爆發你卻能震撼人心,從看似如此纖小柔軟的女孩身體中爆發出的強烈的力量讓人難以置信。舞蹈中沒有特別高難度技巧的修飾,整部作品流暢自然,真實動感的動作卻描繪出震撼人心的舞蹈意境。

(二)現代舞中虛幻的力的運用

在現代舞《也許是要飛翔》中,編導以真實觀照人生的藝術態度,通過表現動態語言自身的魅力,強化對人性表現的力度與深度。舞者伴著悲傷的音樂,隨心起舞,訴說著面對挫折時的絕望。曾經一次次痛苦的掙扎,一次次對自己未來的堅定不屈,到最后終于勇敢堅強地站起來面對并戰勝命運的心理歷程。表現了人在現實中所遭遇的暫時挫折以及不能放棄的永恒追求,迸發出強烈思考特征和濃郁的憂患意識。通過舞者用心跳出的達到身體極限的舞蹈,觀眾能夠切實感受到強烈的情感張力的震撼。優美動感的舞蹈藝術語言將作品焦點集中在人心理的刻畫上,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這部舞蹈充斥著悲傷絕望及倔強不屈服的內在情感,表現了人對生命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堅強勇敢地戰勝挫折的象征精神。

四、結語

進入21世紀,在改革開放的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得以高速發展。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滿足自身生活基礎需要的前提下,人們開始向著精神需求方面轉變,追求愉悅身心的健康事物。人們利用閑暇的時間來提高生活質量,人們的藝術欣賞水平、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也在不斷地提高,對藝術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我們在舞蹈藝術的道路上持續探索和創新。力是現在舞中動作表演的重要因素,也是情感發展的需要,是舞蹈內在情感和外在表現的必要條件,只有積極的探索和巧妙地運用,才能更好地作用于舞蹈藝術,發揮其特有的藝術效果,創造出基于力的科學、系統的運用的符合社會時展的優秀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