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釵頭鳳范文
時間:2023-04-06 16:2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陸游釵頭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宋代: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2、賞析
(1)《釵頭鳳·紅酥手》是南宋詩人、詞人陸游的詞作品。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后,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癡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2)上片追敘今昔相聚之異。起首三句為第一層。撫今追昔,表現陸、唐二人豐富復雜的情感。“紅酥手”以手喻人,抒寫唐婉的靚麗儀容,表達詞人的愛憐之心。“黃縢酒”是一種官釀的黃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勸的殷勤之意。這一情境描寫,陡喚了作者無限回憶與感慨:當年的沈園和禹跡寺,曾是他們恩愛夫妻攜手游賞的地方。曾幾何時,鴛侶分散,愛妻易嫁,已屬他人。現在嘛,雖然滿城春*依舊,但是已經人事全非。“滿城春*”為他們沈園把酒,勾勒出廣闊而深遠的背景,點明共賞春*的時間地點。“宮墻柳”雖是寫眼前實景,但卻暗含唐婉之變,現已可望而不可及了!此時詞中紅(手)、黃(酒)、綠(柳)構成的明艷色彩,頓時黯然全逝,沒了歡快、幸福和美感。
(3)這首詞始終圍繞著沈園這一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上片由追昔到撫今,而以“東風惡”轉捩;過片回到現實,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句相呼應,以“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東風惡”句相照應,把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情事和場景歷歷如繪地疊映出來。全詞多用對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現,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感情的強烈對比。
(4)再如上片寫“紅酥手”,下片寫“人空瘦”,在形象、鮮明的對比中,充分地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唐氏帶來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詞節奏急促,聲情凄緊,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先后兩次感嘆,蕩氣回腸,大有慟不忍言、慟不能言的情致。
篇2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詞人。一生致力于收復中原失地,卻屢遭貶謫,不得重用。陸游詩作極豐,流傳至今的有9300多首,我們學過的有《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這些詩篇都表現了詩人矢志報國,慷慨悲壯的一面,其實他還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梁啟超稱陸游“亙古男兒一放翁”,真男兒自有情有義。有義:陸游自稱“老夫壯氣橫九州”,渴望“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慨嘆“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是一個豪氣沖天的大丈夫。有情:他和唐婉的故事情動千古,兩人青梅竹馬,伉儷相得,卻最終被陸游母親強迫分開。十年后兩人相逢于“沈園”,作《釵頭鳳》相和,不久唐婉相思成疾郁悶愁怨而故,而陸游也一直未曾忘記這段深情,以后多次重游沈園,緬懷唐婉,他在八十五歲那年仍去了沈園,作詩“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此后不久,陸游也溘然長逝。他是一個癡心不改的真男兒。
和唐婉離異后,陸游拾起滿腔幽憤,重理科舉課業,埋頭苦讀三年,進京趕考。不料科考失利,回到家鄉,家鄉風景依舊,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涼。為了排遣愁緒,陸游時時獨自徜徉在青山綠水之中,或者閑坐野寺探幽訪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詩;或者浪跡街市狂歌高哭。就這樣過著悠游放蕩的生活。
在一個繁花競妍的春日晌午,陸游隨意漫步到禹跡寺的沈園。在園林深處的幽徑上迎面款步走來一位錦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陸游猛一抬頭,竟是闊別數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剎間,時光與目光都凝固了,兩人的目光膠著在一起,都感覺恍惚迷茫,不知是夢是真,眼簾中飽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憐。此時的唐婉,已嫁給了同郡士人趙士程,這時與陸游的不期而遇,無疑將唐婉已經封閉的心靈重新打開,里面積蓄已久的舊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來,柔弱的唐婉對這種感覺幾乎無力承受。而陸游,幾年來雖然借苦讀和詩酒強抑著對唐婉的思念,但在這一刻,那埋在內心深處的舊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對,千般心事、萬般情懷,卻不知從何說起。看著唐婉憔悴的容顏,他想到過去卿卿我我的場景,現在的唐婉已不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的嬌妻,就好像禁宮大內中的楊柳枝飄出在墻頭,可望而不可及。昨日情夢,今日癡怨盡繞心頭,感慨萬端,于是提筆在粉壁上題了一闕《釵頭鳳》。
唐婉是一個極重情誼的女子,與陸游的愛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結合,卻毀于世俗的風雨中。趙士程雖然重新給了她感情的撫慰,但畢竟曾經滄海難為水。與陸游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處。自從看到了陸游的題詞,她的心就再難以平靜。追憶似水的往昔、嘆息無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著她,使她日臻憔悴,抑郁成疾,在秋意蕭瑟的時節化作一片落葉悄悄隨風逝去。只留下一闕多情的《釵頭鳳》,令后人為之唏噓嘆息。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所謂“詩言志”、“文以情真”。這兩首詞在理解上并無難點,陸游詞追憶往昔美滿的愛情生活,抒寫被迫離異后的巨大哀痛;唐婉詞表達著分開后自己的無限苦楚,兩詞多用短句,節奏急促,聲音凄緊,結尾處的兩次重復感嘆更有著情上九天,久久不絕之感。情至處,文必勝,好一個深情款款的陸放翁,好一個癡心絕對的唐婉。
此后,陸游為宋孝宗賞識,盡心政務,力主抗金,恢復河山,寫下了大量慷慨悲壯之作。然而他從不曾遺忘心中的那一片倩影,在六十七歲的時候,事隔四十年,他重游沈園,看到當年題的《釵頭鳳》已詞殘字缺,只剩半面破壁了,他心情難以抑制的感傷,當年的情景始終在腦海里回蕩,唐婉的麗影始終占據他的心間。七十五歲時他干脆就居住在沈園的附近,為了懷念唐婉,他“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始終如一的保持了對唐婉的一片思情。就在陸游去世的前一年,他還情思綿綿的寫詩懷念唐婉,從那深摯無言的情思中,讀之讓人心中隱隱發痛不已,他對唐婉的愛戀持續了一生,此情足以動千古。
篇3
紅酥手,黃滕酒,滿園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這首詞相傳是陸游三十一歲時所作,此中還有著一段哀婉纏綿的愛情故事:初時,陸游娶表妹唐琬為妻,伉儷甚篤。但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氏,強逼陸游休妻。兩人被迫分離。此后陸游另娶,唐琬則改嫁趙士程。數年后,一次春游沈園(今浙江紹興),陸游與唐琬不期而遇,唐琬遣人送酒肴致意。
陸游悵然久之,便在沈園壁上題下這首《釵頭鳳》詞。
詞的上片追憶往事:第一、二句說,當時春色滿園,宮墻旁綠柳飄拂,你紅潤白膩的手,為我捧上一杯黃滕酒。詞人以一典型情節,寫夫妻恩愛,生活和美。“東風惡”四句急轉直下,暗點一場家庭變故,“東風惡”,即東風急,喻指母親相逼,無奈休妻,夫妻歡愛很快就成為過去。幾年的分離,“我”滿懷相思之愁,往事不堪回首。上片結句一迭連聲的“錯,錯,錯。”是詞人對自己夫妻情深而又母命難違的悲嘆,對自己一時軟弱鑄成終生大錯的自責,深沉哀婉,震撼人心。
下片“春如舊”照應上片的“滿園春色宮墻柳”,說春光依然明媚,人卻因離別傷懷而白白地消瘦,淚水和著紅色的胭脂,把手帕都濕透了。這幾句看似寫對方悲苦的情態,其實又何嘗不是詞人內心痛苦的寫照。緊接著“桃花落”兩句,以景寫情,桃花紛紛落下,池閣再也無人游賞,寫盡詞人心境的凄涼。“山盟雖在”兩句,說往日的海誓山盟猶記心間,心中的相思之情卻難以傳達。最后的“莫,莫,莫!”是識盡愁滋味的“欲說還休”,表達了詞人說不盡的痛苦和無奈。
慶歷五年春,陸游時年75歲,他再游沈園,睹物思人,倍增傷感,又作《沈園》二首。錄其一“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可見陸游不老的愛情和不盡的遺恨。
唐琬《釵頭鳳》賞析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與離異的妻子唐琬在沈園相遇,在壁上題了一首《釵頭鳳》,唐琬就和了這首詞,不久,她便抑郁而死。
本詞與陸游的《釵頭鳳》感情息息相通,處處呼應。
上片寫被迫離異后無限痛苦的心情。“世情薄,人情惡。”開篇兩句,由陸詞“東風惡,歡情薄”演化而來。陸游以“東風惡”來暗喻他母親的專制暴虐,對唐琬被遣他敢怒而不敢言,所以措辭也比較委婉。唐琬則不加隱飾,她的怨恨之情溢于言表,這是她的處境和遭遇決定的。“雨送黃昏花易落”一句與陸詞“滿城春色”和“桃花落”相呼應,她以“花”自喻,“黃昏花落”是說她遭遇不幸,被婆母休棄,離開了陸家。“曉風干,淚痕殘”自述她被休以后的生活。“曉風”即“晨風”,晨風吹干淚水,臉上殘留淚痕,說明她夜晚經常哭泣。陸詞中有“淚痕紅鮫綃透”,唐琬即以此相和應。“欲箋心事,獨語斜欄”,她想寫下自己的心事,又有諸多不便,只好倚著欄桿自言自語。以下連用三個“難”字,這是她對生活的總結,她覺得活在世上做人難,想對不公平的待遇抗爭難,甚至想對人一吐心中的苦衷也難。這三個“難”字是她與陸游分手后生活和心情的寫照。
下片緊承上片,圍繞“難”字,具體敘寫與陸游分手后的境遇和心情。“人成各,今非昨。”自從她被婆母驅遣以后,與丈夫各奔東西,她就成了孤單一人了,這日子與從前大不相同了。“病魂常似秋千索”,這句與陸詞“一懷愁緒”和“人空瘦”兩句相對應,說明她身體不好,又常常生病,加上心情不佳,生活如“秋千索”,搖擺不定。本句用形象的比喻,寫了她的身心狀況。“角聲寒,夜闌珊。”這兩句烘托出一種凄清的氣氛,說明每當夜深人靜,城上響起清冷的號角聲的時候,也是她最痛苦的時候。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一方面痛不欲生,一方面還要咽著淚水強作歡笑,為的是“怕人問”,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寫“難”,“難”的程度也更進一層。內心的苦楚寫不得,說不得,甚至不能讓別人知道,這就更難了,她無可奈何,就只有“瞞,瞞,瞞!”和上片結尾一樣,全詞收尾是三個獨詞句,連用三個“瞞”字,與上片的三個“難”字相呼應,更突出了“難”,需知要把痛苦深埋心底,“瞞”住周圍所有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本詞為和陸游的詞而作,寫出一個被封建禮教迫害的婦女的痛苦,情感真摯,字字血淚,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沈園情夢
這兩首詞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卻浸潤著同樣的情怨和無奈,因為它們共同訴說著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唐琬與陸游的沈園情夢。
陸游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陽一個殷實的書香之家,幼年時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隨家人四處逃難。這時,他母舅唐誠一家與陸家交往甚多。唐誠有一女兒,名喚唐琬,字蕙仙,自幼文靜靈秀,不善言語卻善解人意。與年齡相仿的陸游情意十分相投,兩人青梅竹馬,耳鬢廝磨,雖在兵荒馬亂之中,兩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過一段純潔無瑕的美好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縈繞心腸的情愫在兩人心中漸漸滋生了。
青春年華的陸游與唐琬都擅長詩詞,他們常借詩詞傾訴衷腸,花前月下,二人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宛如一雙翩躚于花叢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著幸福和諧。兩家父母和眾親朋好友,也都認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于是陸家就以一只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訂下了唐家這門親上加親的姻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燭,唐琬便成了陸家的媳婦。從此,陸游、唐琬更是魚水歡諧、情愛彌深,沉醉于兩個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舉課業、功名利祿、甚至家人至親都暫時拋置于九霄云外。陸游此時已經蔭補登仕郎,但這只是進仕為官的第一步,緊接著還要赴臨安參加“鎖廳試”以及禮部會試。新婚燕爾的陸游留連于溫柔鄉里,根本無暇顧及應試功課。陸游的母親唐氏是一位威嚴而專橫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兒子陸游金榜題名,登科進官,以便光耀門庭。目睹眼下的狀況,她大為不滿,幾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場對唐琬大加訓斥,責令她以丈夫的科舉前途為重,淡薄兒女之情。但陸、唐二人情意纏綿,無以復顧,情況始終未見顯著的改善。陸母因之對兒媳大起反感,認為唐琬實在是唐家的掃帚星,將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于是她來到郊外無量庵,請庵中尼姑妙因為兒、媳卜算命運。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說:“唐琬與陸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誤導,終必性命難保。”陸母聞言,嚇得魂飛魄散,急匆匆趕回家,叫來陸游,強令他道:“速修一紙休書,將唐琬休棄,否則老身與之同盡。”這一句,無異晴天忽起驚雷,震得陸游不知所以。待陸母將唐琬的種種不是歷數一遍,陸游心中悲如刀絞,素來孝順的他,面對態度堅決的母親,除了暗自飲泣,別無他法。
迫于母命難違,陸游只得答應把唐琬送歸娘家。這種情形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合常理,兩個人的感情豈容他人干涉。但在中國古代社會,母命就是圣旨,為人子的不得不從。就這樣,一雙情意深切的鴛鴦,行將被無由、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陸游與唐琬難舍難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無緣,于是陸游悄悄另筑別院安置唐琬,一有機會就前去與唐琬鴛夢重續、燕好如初。無奈紙總包不住火,精明的陸母很快就察覺了此事。嚴令二人斷絕來往,并為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唐之間的悠悠情絲。
無奈之下,陸游只得收拾起滿腔的幽怨,在母親的督教下,重理科舉課業,埋頭苦讀了三年,在二十七歲那年只身離開了故鄉山陰,前往臨安參加“鎖廳試”。在臨安,陸游以他扎實的經學功底和才氣橫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陸阜的賞識,被薦為魁首。同科試獲取第二名的恰好是當朝宰相秦檜的孫子秦塤。秦檜深感臉上無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禮部會試時,硬是借故將陸游的試卷剔除。使得陸游的仕途在一開始就遭受了風雨。
禮部會試失利,陸游回到家鄉,家鄉風景依舊,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涼。為了排遣愁緒,陸游時時獨自徜徉在青山綠水之中,或者閑坐野寺探幽訪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詩;或者浪跡街市狂歌高哭。就這樣過著悠游放蕩的生活。在一個繁花競妍的春日晌午,陸游隨意漫步到禹跡寺的沈園。沈園是一個布局典雅的園林花園,園內花木扶疏,石山聳翠,曲徑通幽,是當地人游春賞花的一個好去處。在園林深處的幽徑上迎面款步走來一位綿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陸游猛一抬頭,竟是闊別數年的前妻唐琬。在那一剎間,時光與目光都凝固了,兩人的目光膠著在一起,都感覺恍惚迷茫,不知是夢是真,眼簾中飽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憐。此時的唐琬,已由家人作主嫁給了同郡士人趙士程,趙家系皇家后裔、門庭顯赫,趙士程是個寬厚重情的讀書人,他對曾經遭受情感挫折的唐琬,表現出誠摯的同情與諒解。使唐琬飽受創傷的心靈已漸漸平復,并且開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這時與陸游的不期而遇,無疑將唐琬已經封閉的心靈重新打開,里面積蓄已久的舊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來,柔弱的唐琬對這種感覺幾乎無力承受。而陸游,幾年來雖然借苦讀和詩酒強抑著對唐琬的思念,但在這一刻,那埋在內心深處的舊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對,千般心事、萬般情懷,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次唐琬是與夫君趙士程相偕游賞沈園的,那邊趙士程正等她進食。在好一陣恍惚之后,已為他人之妻的唐琬終于提起沉重的腳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遠了,只留下陸游在花叢中怔怔發呆。
和風襲來,吹醒了沉在舊夢中的陸游,他不由地循著唐琬的身影追尋而去,來到池塘邊柳叢下,遙見唐琬與趙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進食。隱隱看見唐琬低首蹙眉,有心無心地伸出玉手紅袖,與趙士程淺斟慢飲。這一似曾相識的場景,看得陸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夢,今日癡怨盡繞心頭,感慨萬端,于是提筆在粉壁上題了一闕“釵頭鳳”。
隨后,秦檜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陸游,陸游奉命出任寧德縣立簿,遠遠離開了故鄉山陰。第二年春天,抱著一種莫名的憧憬,唐琬再一次來到沈園,徘徊在曲徑回廊之間,忽然瞥見陸游的題詞。反復吟誦,想起往日二人詩詞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淚流滿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覺中和了一闕詞,題在陸游的詞后,這就是第二首《釵頭鳳》。
唐琬是一個極重情誼的女子,與陸游的愛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結合,卻毀于世俗的風雨中。趙士程雖然重新給了她感情的撫慰,但畢竟曾經滄海難為水。與陸游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處。自從看到了陸游的題詞,她的心就再難以平靜。追憶似水的往昔、嘆惜無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著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蕭瑟的時節化作一片落葉悄悄隨風逝去。只留下一闕多情的《釵頭鳳》,令后人為之唏噓嘆息。
此時的陸游,仕途正春風得意。他的文才頗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稱賞,被賜進士出身。以后仕途通暢,一直做到寶華閣侍制。這期間,他除了盡心為政外,也寫下了大量反映憂國憂民思想的詩詞。到七十五歲時,他上書告老,蒙賜金紫綬還鄉了。陸游浪跡天涯數十年,企圖借此忘卻他與唐琬的凄婉往事,然而離家越遠,唐琬的影子就越縈繞在他的心頭。此番倦游歸來,唐琬早已香消玉殞,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對舊事、對沈園依然懷著深切的眷戀。常常在沈園幽徑上踽踽獨行,追憶著深印在腦海中那驚鴻一瞥的一幕,這時他寫下了“沈園懷舊”詩:
其一: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無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是陸游懷舊的場所,也是他傷心的地方。他想著沈園,但又怕到沈園。春天再來,撩人的桃紅柳綠,惱人的鳥語花香,風燭殘年的陸游雖然不能再親至沈園尋覓往日的蹤影,然而那次與唐琬的際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羞怯的情態、無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樣,使陸游牢記不忘,于是又賦“夢游沈園”詩: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此后沈園數度易主,人事風景全部改變了昔日風貌,已是“粉壁醉顆塵漠漠”,惟有“斷云幽夢事茫茫”。陸游八十五歲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覺到身心爽適、輕快無比。原準備上山采藥,因為體力不允許就折往沈園,此時沈園又經過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復舊觀,陸游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最后一首沈園情詩:
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篇4
說實話,我并不是很喜歡放翁,盡管我不否認他的才華和功績,但他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一闋《釵頭鳳》,還是那一段凄婉的愛情。呵呵,我果然依舊只是個貪戀風花雪月的小女生。
反正陸游和唐婉的故事都被人說爛了,我便也不廢話了。有時,真的很慶幸自己生在現代,不用被那封建禮教狠狠得捆住。在那吃人的禮教面前放翁的深情敵不過禮教的一個孝字。陸游算是一個男子漢了,看那“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夜來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句里的慷慨豪氣讓人熱血沸騰,可這樣的男子被禮教逼得只敢在沈園的墻上題一闋《釵頭鳳》,然后遠走他鄉四十余年,待到回來時,已是紅顏零落青草稀了。
千年以后,沈園的游人絡繹不絕,千年之后,陸游和唐婉的那兩闋《釵頭鳳》仍舊被世人傳唱。可他們要那流傳千古的《釵頭鳳》做什么?他們要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里那千年的期盼終還是落了空。
而面對這個悲劇式的愛情,我只能詛咒那吃人的禮教,我沒有資格和立場去指責故事中的任何人。
是啊,我能指責誰呢?
陸游的母親嗎?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個母親出于對兒子的愛出于對兒子前程以及家門香火的考量,逼兒子休妻,我不能說她做得毫無道理,也不能說她是錯的她有罪,那個時代,本就是那樣的啊。我能怎么指責她呢?
陸游嗎?呵呵,他對唐婉一片深情不容抹殺,盡管我恨極了他在題下一闋《釵頭鳳》后便狼狽得遠走他鄉,他是隔了四十年才看到唐婉的和詞啊!可是,我能叫他怎么樣呢?要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杵逆母親?要他跟著唐婉而去?我不能,那么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責他呢?
唐婉嗎?那個才貌雙全的女子?那個咽淚裝歡的女子?那個郁郁而終的女子?她是對得起陸游了,她對不起的只有趙士程。而我,更無法指責這個女子的凄涼與癡情。
趙士程或王氏?在這段故事里,他們是第三者,可他們也是最無辜和最可悲的。先看趙士程,皇家后裔、門庭顯赫,與唐婉三年相識,十年相守,唐婉死后終身未娶。他不知道唐婉的咽淚裝歡嗎?他知道,甚至沈園相遇時,他還紳士地給兩人機會敘舊。哈,他不過又是一曠世情癡!而那王氏,我并不了解,但以陸母挑剔的口味,想必是一賢淑女子。可陸游一生所作詩詞有九千多首,關于唐婉和沈園的便已是不計其數,卻沒有一首關于他的續娶的妻子,夫妻感情想必不是太好。可王氏更是無辜,她原本不過一個懵懂少女,遵從父母的意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嫁到陸家,卻因另一段凄婉愛情白白葬送了她一生的幸福……他們是被掩蓋在故事之后的人,世人只道可憐了唐陸二人,又有誰知道他們心中的凄涼與怨忿?!
在這個故事里,誰都無錯,誰都是打著愛的旗號,誰都是被所愛之人弄得個遍體鱗傷。呵呵,或許,愛,本就是傷人的東西。
而我,一個隔了千年旁觀者面對那寸斷的愁腸那流不盡的凄傷只能恨那封建禮教拆散了一雙璧人不說還拉了兩個無辜者為它毀去的愛情殉葬!
可是,我又不禁懷疑了。失去的畢竟更珍貴,如果陸唐二人沒有被拆散,不曾失去彼此,他們就能一生美滿嗎?就能一生一世一雙人嗎?
過去,那禮教不知拆散了多少伉儷,可如今,沒了那禮教,又有多少一生一世一雙人呢?
篇5
而得知陸游和唐婉之間凄美的愛情,又是好些年后的事情了。陸游和唐婉算是少年夫妻,青梅竹馬,又恩愛甚篤。年少的我很不明白,唐婉到底為何獲罪于唐母,讓她竟不顧親戚顏面一定要拆散這一對有情人?
年歲漸長,才明白,所謂“情深不壽”,即是如此了。
愛情是把雙刃劍,有時候能夠激勵人的意志,有時候卻能夠消磨人的志氣。古時君王寵愛一個女子,寵得太過,使得“從此君王不早朝”,都是要稱為紅顏禍水的。在陸母眼里,唐婉就是一個這樣的禍水,阻礙了陸游的大好前程。情投意合又怎樣?“溫柔鄉是英雄冢”,這大概是陸母篤定的。因此她寧愿選溫順本分的王氏,來敦促陸游勤習詩書,而不是過多關注于風花雪月。
唐婉也被逼改嫁給了同郡士人趙士程。趙士程是個好丈夫。可惜,在唐婉眼里,已經是曾經滄海了。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偏偏在沈園兩人重見,陸游心中千般思念,萬般情思噴涌而出,讓他感慨萬端地在沈園的墻壁上題下了一首《釵頭風》: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澠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我一直認為,就是這一首《釵頭鳳》,成就了他和唐婉的千古愛情絕唱。因為據考證,唐婉讀到這首詞后,勾起了她對往昔的回憶,曾經的熾熱情感讓她徘徊神傷。她和了一首《釵頭鳳》后,不久就郁郁而終了。這等深情,令我等為之唏噓感嘆。
對于唐婉的死,我認為陸游是要負一定責任的。他有三個錯處:
一錯:唐婉的被休。大約古代,很少有男子為了愛情抗爭的。至少在我的認知里,除了《孔雀東南飛》和《梁山伯與祝英臺》里,男子深情到為了女子放棄生命,其他古典愛情里,絕少見到男子的抗爭。陸游為了唐婉抗爭過嗎?應該也是有的,只是太微弱了。敵不過嚴母的威逼,敵不過他心中的孝義。因此,他一步步地屈服了,看著自己所愛的女子,投入了別人的懷抱。他心中嫉妒,愁苦,不甘,只能夠用詩詞來遣懷。
二錯:唐婉的再嫁。深愛的女子要嫁給別人了,他竟然還能夠坐視。他肯定有過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可是,他還是無法也無力去保護她。他的傲然風骨,并不曾為她爭取半分憐惜。她是他結發的妻啊!即便是金屋藏嬌,或者是淪為妾室,也好過嫁給不愛的人。她的心中一直牽掛的只有他。女子一旦愛上,便無法再放下。一旦她再嫁,他們就再也沒有在一起的機會了。唐婉心中的凄苦怕是甚于陸游無數倍。畢竟在古代,一女不事二夫,唐婉要經歷多少輾轉思慮才嫁給了別人?想必是肝腸寸斷,心如死灰了。早知如此,莫如當時不相識啊!
三錯:《釵頭鳳》不應題在沈園的墻壁上。你思念她也罷,放不下她也好,你可以在夢里與她相會,卻絕不能夠在現實里和她鴛夢重溫了。既然兩人各有嫁娶,萬般深情也只有在夢里訴說,而絕不應該表露出來。愛一個人就應該讓她幸福。既然兩人已不能夠復合,他這樣牽牽念念的,讓趙士程和陸游的妻子王氏情何以堪?
何況這首詞寫便寫了,就不應該題在沈園,讓唐婉看見。他這樣做,究竟是希望唐婉紅杏出墻來和他再續舊情,還是希望唐婉只戀著他,不要和趙士程琴瑟和鳴?他明知道,這樣的一首詞,唐婉見了,肯定會回起舊日的美好和心碎。這好比在唐婉剛有點結痂的傷口上又劃上一道。由此可見,陸游算不得真正的情深。真正的深情,是希望對方活得比自己好。唐婉要活得好,就應該忘記他,用時間撫平她心中的傷口。而不是寫“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樣的話語來質問她。我甚至猜測,如果他沒有寫出這樣一首詞,唐婉說不定不會因此而悒郁而終。這樣深情的女子,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一縷香魂,竟這樣悠悠遠去了。
篇6
第1話: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園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和唐琬,彼此的真愛。在似天堂般溫存的柔情里幸福生活兩年。可是,最后在陸游老母親的逼迫下,唐琬改嫁。那是個母命難違的年代,我想,從那時起,陸游的心不會再跳,汗水不再有熱情,吃飯不會有味道,直到他死的那一秒為止,他都會后悔。
第2話:葬花詞黛玉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是被逼死的!寶玉是被逼婚!據對《紅樓夢》的深入研究,黛玉命終“冷月葬花魂”--沉湖。趙姨娘利用賈菖,賈菱在黛玉的藥里做手腳,賈母去世后無人為她做主,還有王夫人,薛姨媽散布“金玉良緣”的預言……絳珠仙子還淚盡了,返還離恨天,神瑛侍者呢?雖然寶玉和寶釵最后并未成婚,可“木石前盟”,那對金童玉女的誓言呢?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呢?
第3話:一場好夢匆匆醒,心已碎,意難伸。
從此不到錢塘路,怕見鴛鴦作對飛。
如果不是馬文才逼婚,最后會“有名終會再相見,無命,就在草橋路上認新墳”嗎?那些自私霸道的人,為何總攔腰截斷那些有情人的紅線?所以,請為你喜歡的人,變得勇敢起來。請為了心中的信念,拋棄一些冰冷的規則。英臺和山伯,最終“身無彩鳳雙飛翼”,這就是真愛的力量,她能把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像日出一樣壯麗。可是,這樣是他們最美麗的結局嗎?
終結:釵頭鳳(和詞)唐琬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篇7
1、漢武帝劉徹與他的表妹陳阿嬌,從小青梅竹馬,長大后阿嬌成了漢武帝的皇后,還留下了“金屋藏嬌”的佳話;可惜漢武帝已另有所愛(衛子夫等),阿嬌自己又有很多性格上的缺陷,竟被漢武帝廢后,打入冷宮。
2、南宋大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從小青梅竹馬,產生了真摯愛情,結婚后伉儷恩愛,可是陸游母親不喜歡唐婉,最后逼著陸游休了她。兩人分手后雖然又各自成家,但非常痛苦,多年后遇到,傾訴前情,各自回去后痛不欲生、郁郁而終,遂有著名詞作《釵頭鳳》的誕生。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3、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4、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5、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6、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宮墻柳。——陸游《釵頭鳳·紅酥手》
篇9
??蘇軾《水龍吟》
今夜,又是一個悠長的深秋雨夜。
秋雨綿綿的靜夜里,夜闌人靜,萬籟俱寂。如此的靜夜,思緒最容易在無邊的腦海中向四處蔓延。冷暗無月的深秋夜色中,只聽得窗外滴答的雨滴聲,在慢慢地浸漬著我的干涸、似乎失去了記憶的心靈。滴答的雨滴,敲動著我那沒有旋律的心弦,那心弦似“大珠小珠落玉盤”般亂如細麻。
此刻,窗外的秋雨綿綿,細雨滴滴,滴滴答答地敲打著秋寒的寂靜。已經供熱還算溫暖的室內,溫暖的氣息掩映著淡紫色的窗簾,點綴著我思緒中的浪漫點點。電視中戲曲頻道中,正在播放著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當代越劇第一女小生”美譽的茅威濤主演的詩化越劇《陸游與唐婉》。
窗外滴答的雨聲,內心世界里曾經的浪漫,在“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千古風流的詩句中,漸漸失曾經的色彩。“浪跡天涯三長載,暮春又和沈園來。”久演不衰的絲竹之聲,讓我仿佛聽到了天籟般的哭泣之聲。在夜的靜謐中,深深體會著“一懷愁緒,幾年離索。”的感嘆。心緒便隨著茅威濤的深情演唱而翻滾著,兩行酸淚也隨著“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的凄婉而輕輕滑落。我不知道深《陸游與唐婉》的童話是什么味道,深藏的是相思的苦還是思念的累,是生離的愁還是死別的恨,是愛到不能愛還是聚到終須散、繁華過后成一夢那有緣無分的感觸……
輕拭了腮邊那顆包藏著相思與思念的淚水,將雨夜飄飛的思緒收回。順手在床頭拿起一本宋詞,在秋雨夜的寂靜中,于靜寂暖室的桔黃燈光下,慢慢翻看著。電視里《陸游與唐婉》的凄婉蒼涼的曲調,詩化哀怨的唱詞,演員淋漓盡致地表演,如聲聲啼血。我的耳鼓中充盈在那絲竹般的弦樂聲中,我冰涼的雙手和我慵懶的目光,卻停滯在千古風流的、兩闋傳唱八百余年不衰的詞作“紅酥手,黃T酒,滿城春色宮墻柳……”的墨香中。
一幕《陸游與唐婉》,讓我在那殘紅飄落的花樹下,看到了唐婉的無力斜倚,暗暗咽淚的身影;一曲琴瑟相合、舉世無雙的《釵頭鳳》,讓我在慢讀與細聽中,讀懂了陸游的哀愁,聽懂了唐婉的凄婉;人生的千般情,萬般愁,盡在恍惚癡怔中。曾經的燕語呢喃,曾經的花前窗下聽雨聲,都成了昨日舊夢。
婉者,凄婉也。“雨送黃昏花易落”,好凄涼的名字。遙想八百年前邈遠的昔日,草木菁華的沈園,在舉案齊眉的日子里,她吟詩作畫,鼓琴弄瑟。然夜雨綿綿,病榻上淚痕斑斑。悲情,宛如索命尖刀,一點點剜去殘存的一絲聲息,也許這聲聲呼喚已是“長條似舊垂“了。西子捧心,是風流婀娜;貴妃醉酒,是嬌媚慵懶;而唐婉,更像風中飄落的楊花,單薄、贏弱、淡姿容、輕盈性。身在風中飛,半點不由人。兩詞交相吟唱如風吟、似驚鴻的演唱,音樂倦了,舒緩了,落英繽紛……
此時,秋夜窗外的雨越來越急了。孤獨在萬籟俱寂的夜,正如寂寞的我。我感覺我的世界,已經濃濃地涂上了凝重的顏色,那是夜的寂靜。我仿佛能聽到靜夜是如何從淡紫色的窗簾后的窗臺上滑落的。在連彎月都沒有的深秋雨夜,細思那個淚流如河的傍晚,沒有風雨大作,只有淚眼婆娑中那隱約看到一段文字。多少年之后,它們被錘煉成一首風千古的《釵頭鳳》。八百年后的今天,我目觀傳唱的《陸游與唐婉》,細數著幾百年來春殘花墜的時節,滿天的柳絮與楓紅,一遍遍的回憶著曾經發生過什么,永無休止。
深秋綿綿細雨的靜夜,我掙扎了無數輪回的靈魂,在“雨送黃昏花易落”的輕吟中,我深深體會到了滿目凄風細雨伴秋寒的清冷。依窗望雨滴,雖然塵世繁雜。此刻,我卻心靜如水。在愛作古、歌如故的曾經,我又想起了陸游的“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的詩句。
篇10
自此,連綿不斷,紛揚不絕。
站在樓臺上眺望,一片煙雨迷蒙。遠處的樹與樓,已模糊了他原本的色彩,頗有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意蘊。一切的一切,都籠罩在凄婉迷離的濃霧中。透過層層雨簾,我仿佛看到了那個失意的尋夢人——陸游。
作為一個文人,最大的理想是作出錦繡文章;基于一個武者,最大的抱負是收復河山。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實現這其中之一。一襲白衣,一身才華,一副盔甲,一段豪氣。可是,再文韜武略的人,也受不住君王的猜忌,佞臣的打壓。當他為夢想撒完青春的熱血,他已一無所有,自然,他已失去了他的人生價值,落魄與貧苦,將構成他人生的兩大主系。
若說上帝是仁慈的,那樣,在不濟的時人也會有幸福的時刻。那麼,陸游的得意時刻,就是在家鄉的那段時光。因為,那里有他的紅粉知己——唐婉。少年挑燈夜讀之時,有美人為他紅袖添香。而且唐婉也是色藝雙佳,夫妻自然甜蜜和美。可惜,陸母可不喜歡著位媳婦,在孝道的枷鎖下,陸游絕望了,唯一的美好也在自己的手中支離破碎。
多年后的一個深秋,他與她在紹興的橋頭偶然相遇。抬頭的剎那,芬芳四溢。望時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在彼此的心頭交織撕裂,一切一切,都化做沈園墻頭的那首無奈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絞綃透。山盟隨在,錦書難托,莫莫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