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游戲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02:46: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記一次游戲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記一次游戲作文

篇1

一次游戲作文200字(一)作文課上,老師帶我們做了一個好玩的游戲,名字叫“對著干”。

老師邀請一部分同學到臺上來做游戲,我也是其中的一個。老師說:“摸左耳朵”,大家都摸右耳朵,老師說:“舉左手”,大家都舉起了右手,最后老師說:“請回座位吧。”我聽話地和其他的小朋友紛紛走回座位,不料老師卻笑著說:“你們上當了。”小朋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在考驗我們呀。所以我們又回到了臺上,這次老師又說:“請回座位吧。”小朋友們卻一動不動,這下可把老師逗樂了:“游戲真的結束了,請回座位吧。”

臺下的小朋友都笑開了花,我們在笑聲中結束了這個有趣的游戲。

記一次游戲作文200字(二)今天下午的最后一節(jié)電腦課,我們利用剩下的時間來玩游戲“生命時速”。我也玩了,不過我和三個同學玩這個游戲,都贏了。

我先和xx玩。他知道了,胸有成竹在說:“好!我會勝得的!你當小偷,我當警察!”我也滿懷信心地說:“好,我會逃贏的!”不一會兒,游戲開始了。我飛快地用我熟練的手法打著英文字母,過了一會兒就把xx的警察遠遠地甩在了背后。我贏了!

然后我和xxx玩,我當警察,她當小偷。由于她是女孩子,打字速度比較慢,所以我輕而易舉地趕上了她,并且勝利了!她還很不服輸呢!

最后我和另一個同學玩。我原以為她的打字速度和xxx一樣慢,沒想到她打得好快,我決不相信警察追不上小偷。于是,我使出我的決招——滑板。沒想到這“機靈鬼”竟開了小車。正當我束手無策時,忽然,我狂打,最后她卡機時捉住了她。

今天我玩贏了三個同學,我可真高興啊!我非常希望我的打字速度越來越快!

記一次游戲作文200字(三)我長這么大,做過的游戲千千萬萬,要說有趣的嘛,請聽我慢漫道來。

記得上三年級的一個冬天,一夜之間,大雪“野心勃勃”地“統(tǒng)治”了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看到這種景象,我們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們可是瘋狂到了極點。我們來到操場,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戰(zhàn)爭---打雪仗。首先我們分成兩隊-----男女各一隊;然后,各自做戰(zhàn)前動員,鼓舞士氣;最后,大戰(zhàn)開始。

我軍趁敵軍不備,率先發(fā)起雪役總攻。我方司令眼疾手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足球大的一顆雪彈投向敵方陣地。敵人被激怒了,隨手從地上捏起一把雪渣,向我們砸來。雪花像地雷爆炸后紛紛飄落的碎屑一般,落在了我們的脖子上、頭上、鞋子里、衣服里……我們頓時像掉進了冰窖里,渾身冰涼,齜牙咧嘴,滿目全非,抱頭鼠竄。敵軍卻乘勝追擊,浩浩蕩蕩地向我們逼來,俘虜了我方無數(shù)兵將。

雖然已經過去這么多年了,每每想起,我都會忍俊不禁,呵呵。

記一次游戲作文200字(四)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在商量玩什么游戲。xxx看見我拿了一個沙包,就對我們說:“我們玩砸鴨子吧”。“好”!所有人異口同聲的說。

我和xxx當砸他們的人,那些“鴨子”已經迫不及待的要開始了。我先扔沙包,扔之前,我做了一個耍酷的動作,把他們逗得哈哈大笑。我也笑了,馬上扔了過去,大笑的“鴨子”們來不及躲避,被我砸中了,他就當“砸鴨子”的人,而我當上了“鴨子”。

該xxx扔了,xxx直接扔了過來,我們一躲,xxx沒有砸中我們,他不甘心,要再扔一次。xxx先來一個假動作,然后再向我們某一個人扔去,“啪”的一聲砸中了。

被我砸到的人,他叫xx,比我們大、比我們高,到他砸了,他一下子扔了過來,他力氣很大,一下就張砸中了一個人。

在我們玩的開心的時候,天慢慢黑了,我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我們下次還玩這個游戲——“砸鴨子”。

記一次游戲作文200字(五)今天我經過公園時,看見一堆人在玩游戲。于是就走了過去,想看看他們在玩兒什么,吸引了這么多人。

我在那兒看了許久,終于摸清了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原來這個游戲叫“拔河”。游戲規(guī)則是:先在地上畫一條線,準備一條長繩子,中間綁上一個標記。兩邊各站上同樣的人數(shù)(只要繩子夠長)。裁判員說開始,拔河就開始,兩邊人就開始向兩邊拉,只要繩子上的標記過了地上的繩子那么游戲結束。如果左邊過了,那么左邊的人贏了。反之,右邊的人則獲勝。

篇2

今天下午在市委黨校參加小記者特訓的第二天,王老師跟我們一起玩了一個游戲——找漂亮朋友。我們玩這個游戲真是又緊張又快樂啊!

這個游戲一共進行了四個回合。

第一回合,我們大家的答案的都不一致,有的選“1”,有的選“2”。但是在我們的討論下,我們這組決定選“2”,老師終于公布答案了,一片歡呼聲,當然我們這組也不例外。耶!我們對了。

第二回合,第三回合都過去了。第四回合開始了,我們的答案還是不一致,不過在我們認真的討論下我們決定選“7”。老師要公布答案了,激動人心的時刻也來到了。耶~~又贏了。

篇3

在一次作文課上,作文老師讓我們玩了一個游戲,名叫“比手劃腳猜成語”,在游戲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老師首先告訴了我們規(guī)則,規(guī)則一,出題人的動作要簡單就能得分,猜的人猜對也能得分。規(guī)則二,開始時不能說話,嘴不能做字的口型,可以用簡單的畫來表示成語。規(guī)則三,成語要從老師手里拿。

規(guī)則剛說完,同學們非常高興,各個躍躍欲試,都想試試這個游戲。比賽開始了,我們組的同學先開始表演,前幾次,同學只簡單的比劃比劃就被猜的同學猜了出來,可就在對方王裔農比劃時,把許多同學都難住了。他抽完簽后,馬上畫了起來,只見他畫了一道波浪線,像連綿起伏的山一樣,又畫了個箭頭,大家愁眉苦臉,有的皺著眉頭,說:“這是什么呀?”有的張著嘴,覺得莫名其妙,更有的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他見我們沒有動靜,便又畫了一個“王”字,這時突然有人說:“是虎口拔牙嗎?”可王裔農皺了皺眉頭,搖了搖頭。“那是龍?zhí)痘⒀ǎ薄笆巧钊牖⒀ǎ俊币粋€個答案說了出來,可他像不倒翁一樣在那不停的搖頭,沒有一個猜對的。這讓我們士氣大減,顯然大家有些不耐煩,大家又接二連三的“蒙”了起來,最后看同學們實在猜不出來,老師說成語帶有虎字,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人在釣魚,這時我們覺得勝券在握,老師都告訴我們成語里有虎字了,這回一定能猜出來了,馬上同學們的嘴像機關槍一樣出成語,最后我們班的牛牛說出了那個成語——調虎離山,這才讓我們的迷團解開。有失敗也應有成功,老師叫我時,我拿到了一貧如洗這個成語,看到一貧如洗,我就想到褲兜沒錢,就用手把褲兜向外掏,給他們看到我是想表示窮,“一貧如洗”,突然有一位同學說了出來,這讓我大喜過望,覺得我的表演真不錯,一下就讓大家猜中了。

這次游戲令我很難忘,覺得非常高興,我知道了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4

在今天的作文課上,何老師居然不講作文,和我們玩起一個名為“盤根錯節(jié)”的游戲。

何老師請了6個男生代表,他們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他們手牽手圍成一個圈站著,就這樣,游戲開始了。何老師先是要求那6個男生記清各自所在的位置及左右手分別是誰。然后隨意地調換了他們的位置,但要求他們在新的位置找到老朋友,找到原先各自的左鄰右舍并再牽著手。這樣一來,十二只手不規(guī)則地交叉在一起,活像老榕樹的許多枝干盤在一起。我這才明白為什么這個游戲叫做“盤根錯節(jié)”了。這時,何老師讓其余同學趕緊記錄這些經過。這樣邊玩邊寫還是第一次,我真高興。

隨即,何老師要求這組“老榕樹”用最短的時間返回到最初的站立位置,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只手都不能松開,否則就GAMEOVER!聽到這兒,6個男生都不約而同地倒吸一口冷氣。我暗暗地想:嘿嘿,有好戲看了。你瞧那些男生們,高的彎腰不便,胖的行動麻煩,矮的不小心就會被擠……這給游戲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嘻嘻,看他們怎么辦。我也不閑著,這個過程又成了我的素材。

篇5

一、“情動于中”才能“形于言”

拉西曼說:“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等于在打鐵。”好奇、好勝、好玩是兒童的天性,而游戲的出現(xiàn)正好迎合了學生的這些特點,對他們有著與生俱來的誘惑力,從中他們可以體驗到無拘無束的快樂。順應學生愛玩游戲的天性來指導寫作,往往就能“玩”出好文章來。因為,學生置身于教師精心設計的生活化情境中,會忘了自己是在寫作文,他們會急切地想說出心里話來。“情動于中”才能“形于言”,也就是“情動”才能“辭發(fā)”。

例如,“請你來解決”是網上一道很熱門的題目:有3個人去投宿,一晚需30元,三人各掏10元交給了老板,后來老板說今天優(yōu)惠,25元就夠了。于是拿出5元令服務生退回他們,服務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分給了那三個人,每人分到1元。這樣,一開始每人掏了10元,現(xiàn)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3個人每人9元,則3×9=27元+服務員藏起的2元,共29元,還有一元錢去了哪里?我把題目拿到班里討論,當時整個教室就炸開了鍋,學生們討論得熱火朝天。之后,我只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與同學的討論情況記清楚,寫成作文,那次練筆就非常成功。有個學生這樣寫道:“這道題真有趣,我們小組掙得面紅耳赤,有的說在老板那里,有的說是伙計藏下了。可我覺得他們都是清白的。老板手上的25元+伙計的2元+退回的3元不正好30元嗎?沒少錢啊!而老師這樣算則3×9=27元+服務員藏起的2元,共29元,又的確少了,還有一元錢去了哪里?”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們現(xiàn)場捕捉同伴的動作、表情等信息,揣摩同伴的心理,當活動結束時,他們已經收集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最后再體會著游戲中蘊涵 的道理,這樣習作就已經是茶壺里煮餃子――心里有數(shù)了。

二、“有米才能成炊”

以前一提到寫作文,學生都覺得頭疼,甚至一想到要寫作文了就開始發(fā)愁。深入調查原因,那就是“無米下鍋”。許多學生習作中的人也好,事也好都不是他們親身經歷的,基本都是作文選上模仿的,甚至不考慮時代性盲目的模仿。為了讓學生留心身邊發(fā)生的事,學會寫親身經歷的事,為了降低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我試著先讓學生玩小游戲,然后讓他們把自己參與游戲的全過程寫一寫。學生頓時覺得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了。“無米下鍋”在游戲作文課上得到了緩解。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或親自參與到游戲中,或坐在臺下為表演者吶喊加油,或密切關注著游戲的進展。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是游戲的親歷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游戲本身就為他們提供了充足的寫作材料,又怎么會“無米下鍋”、無話可寫呢?

例如,游戲“這是什么東西”。我在課堂中給學生帶去了一塊剝好的榴蓮。先讓學生聞,臭臭的,再讓他們看,黃黃的,最后還“逼”著他們嘗一嘗。那一次的練筆,學生把我“逼”他們品嘗的心理過程寫得特好玩。有學生這樣寫道:“老師一走進教室,就只覺一股臭味撲鼻而來,我趕緊用手捂住了鼻子。”(寫作一般的學生)另一個學生這樣描述:“黃顏色,還發(fā)出一陣陣臭味。可老師硬要我嘗嘗,拗不過老師,我只好憋住氣,用舌頭輕輕地舔了舔。咦?感覺軟綿綿,有點甜,還有股奶油的味道。我又試著咬了一小口,感覺味道還不錯,像一塊不會融化的冰淇淋,糯糯的粘在舌尖上,甜極了。”(寫作水平比較好的學生)

三、 “情發(fā)言自真,而懂做人之本”

無論是活動還是寫文章,思想教育的內涵應該受到重視,正所謂“文以載道”。特別是游戲,不要一味只顧著玩,還要注重在玩中讓孩子明白道理,引孩子注重心理塑造。

例如,一個比較殘忍的游戲“你忍心劃去誰”:姐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如果一定要死去一個,你會選擇誰?剛拋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整個教室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寂靜。也許這個問題有點殘忍,但我是想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體驗親情的珍貴,更懂得如何去珍惜。有些學生用《痛苦的經歷》來作為這次練筆的題目。一個學生在文章中寫道:“這時老師說:“請把一個人劃去。”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只有沙沙的寫字聲。我看了看我寫的五個人,爸爸媽媽是一定不能劃去的,爺爺奶奶在生活上也很關心我,弟弟能給我快樂,可是……‘必須劃去一個!’老師無奈的聲音又出現(xiàn)了,我嘆了口氣,硬著頭皮劃去了弟弟……”另一個學生也很糾結:“我想了想,劃爺爺吧,因為爺爺年紀大了,不行,但爸爸媽媽和奶奶也不能劃呀。我舍不得劃去爺爺,因為在我上幼兒園時,都是爺爺來接送我上下學的啊,但老師卻非要我們劃,我停了一下,劃去了爺爺。”

篇6

因此,要在習作教學指導上突破這個難點,筆者認為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至關重要。要使學生產生寫作興趣,又與教師對學生習作的激勵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體驗的布置、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生活資源的挖掘,都有很大的關系。

一、成功體驗,激發(fā)習作興趣

成功體驗是激發(fā)孩子習作興趣最主要的因素。成功的本質是使人發(fā)現(xiàn)自身的積極因素,從而產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有了追求完善、克服困難的愿望和勇氣,有發(fā)揮包括創(chuàng)造力在內的一切潛能的可能。孩子的心理更是如此。

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習作中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這種超乎一般教學技巧的重要的教學理念,力求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習作學習動力。

面對學生的習作,用發(fā)展的眼光,努力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點點滴滴的美,哪怕是一個句子,一個詞語用得好,也要用著重號標出,以示鼓勵。這樣,就會讓習慣于以教師的評價來認識自我的同學獲得成功體驗。習作中的小缺陷忽略不計,比較嚴重的問題用橫線劃出,同時寫出鼓勵性評語,讓學生自己修改。

其次,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次次表現(xiàn)成功的機會,也就是教師想方設法為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晨讀、講評課上,騰出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或作文中最滿意的部分讀給全班同學聽。班級中的“學習園地”,只要學生愿意,都可將自己的習作貼上去讓大家讀,讓他們在交流展示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如此,習作興趣就會日漸增長。

二、指導觀察,培養(yǎng)習作興趣

觀察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重視引導學生對周圍事物作深入細致的觀察,掌握觀察的規(guī)律,再運用積累的語言,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會生動形象。

一次,我讓學生練筆寫寫校門口附近那棵鳳凰樹。有的孩子只會寫:“鳳凰樹很高,很茂盛。”余下就不知寫什么好了。可有的孩子就寫得很詳盡: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或從樹干、樹枝、樹葉、花朵等分類描述,如:“鳳凰樹開出了火紅的花朵,花繁葉茂,像一團團火焰”,“高挺壯碩的樹干”,“彎彎曲曲、細瘦的樹枝”……我將這些描寫集中起來,讓學生概括出觀察規(guī)律和方法。如:分類觀察要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按順序觀察可抓住事物的整體特點。再次指導觀察鳳凰樹的花,學生就能多方面、多角度地細致觀察:從花色、花瓣、花蕾入手,乃至花兒被清風吹拂,被蜜蜂采蜜時的動態(tài)。觀察之后,學生體會頗深:“以前從沒想過花兒也有這么多可寫之處!”由于看得細致,描寫也就細膩得多,生動得多。類似的訓練既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也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活動體驗,增強習作興趣

當學生在為不知如何下筆成文而苦惱時,不妨讓學生對所要寫的事物進行親身體驗后再行文。這是一條增強學生興趣的有效路徑。喜歡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當全體學生共同面對同一個活動的全過程,并且每個學生又是這個過程的參與者、描述者、評價者時,學生就有了寫作材料,寫起文章來便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處理好活動與作文的關系,明確活動是手段,作文才是目的,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特點設計游戲活動。《木頭人》的游戲作文課中巧妙地將作文訓練分散在活動過程中,安排了兩次片段描寫。第一輪木頭人擺造型后,提示學生從“各種動作”入筆,真實再現(xiàn)“木頭人”姿勢。第二輪游戲過后,進行二次片段練習:抓住人物神態(tài)、心理活動來寫。這樣的分片段訓練降低了寫作難度,學生沒有觀察、表達的心理負擔,卻能享受到作文過程的樂趣,篇篇佳作讓我驚喜連連。就連平時覺得寫作是一件苦差的一位同學也寫出了:“只見她的雙手勾住了嘴角,露出了一顆小虎牙,瞪著眼睛,好像很憤怒。”“到最后只剩下我一個人的時候,同學們開始陸續(xù)給我抓癢,我的臉上透出了一絲笑容,但我還是拼命忍住,最終,我憋不住了,哈哈大笑起來。”這樣的生動的描繪只因來源于他們親身參與,有感而發(fā)。種種活動體驗愉悅了身心,讓學生意猶未盡,于是不吐不快,下筆成文已是理所當然,并熱切地期盼著下次習作課的來臨。

四、聯(lián)系生活,提高習作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文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事情。”生活是色彩斑斕的大舞臺,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學生習作,從根本上說,就是寫生活。用“寫生活”的觀念來指導習作課,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

我重視從學生生活入手,調動學生生活積累,喚起生活回憶,激活寫作素材,開拓學生寫作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習作興趣。如在指導習作《我最喜歡的一個人》中,我以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為例,喚起沉睡在他們記憶深處的人和事:(1)生病時,媽媽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2)風雨中,某同學為我撐起傘。(3)爸爸對我語重心長的教育……通過這些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引導學生“據實而寫”,讓學生體會到作文與自己生活的密切關系,有利于學生感受寫作的真實意義,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寫作的內在動力。真實的生活體驗,帶給了同學們充滿真情的文章。此外,我們也要重視挖掘校園生活中的資源,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校園生活中收集信息并積累運用。事實證明,只要教師的習作教學方法得當,注重習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就能挖掘學生的寫作渠道,注重學生活動體驗,學生就能寫得生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就能寫出精彩細節(jié),注重對習作的激勵評價,學生就會從心里燃燒起熱愛寫作的火焰。

篇7

大家都有一些絕招,有的同學會游泳,各顯神通,然而炒菜是本人最拿手的,那么你知道我的拿手好戲作文該怎么寫嗎?為了方便大家,共同閱讀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1我的拿手好戲炒菜小學作文最新【5篇】,歡迎閱讀!

我的拿手好戲炒菜作文1我會做許多菜,比如黃瓜沙雞蛋、青椒炒肉、酸辣白菜等等,但是我最拿手的是西紅柿炒雞蛋。

星期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這里的人可真多啊!道路兩旁擺滿了各種各樣新鮮的蔬菜:碧綠的黃瓜、細長的豆角、又大又紅的西紅柿……,媽媽買了土豆、西紅柿和雞蛋,我高興得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要給您做一道我的拿手好菜——西紅柿炒雞蛋。”媽媽聽了高興地合不攏嘴。

回到家,我把西紅柿洗干凈,切成小塊放到盤子里,又打了兩個雞蛋,用筷子攪拌均勻。一切準備好,我點著火,往鍋里倒了一點兒油,等油溫升高,倒入雞蛋,只聽到“呲”的一聲響,金黃色的蛋液很快就凝固了。我拿著鏟子不停地翻炒,雞蛋散出陣陣誘人的香味。

我盛出雞蛋,又往鍋里倒了油,接著把西紅柿倒進鍋里,只見鐵鍋上方冒出一團白煙,還有一些小水珠四處亂濺,我曾經被這些小水珠燙過,所以這一次格外小心,我把西紅柿在鍋里翻炒了一會兒西紅柿越來越軟,還流出許多又濃又稠的汗液,我加了點兒鹽,最后把雞蛋倒進去攪拌均勻,就這樣,一道香噴噴的西紅柿炒雞蛋就大功告成了。我開心極了!

開飯了,爸爸媽媽一邊品嘗著我做的西紅柿炒雞蛋,一邊嘖嘖稱贊:“這道菜做得既好看又好吃,你可真是個小能手啊!”聽了他們的話,我的心里樂開了花,真是比吃了蜜還甜!今后,我要多學幾炒菜,減輕媽媽的負擔,回抱父母對我的關愛。

關注公眾號,免費試聽花生酥老師作文提分音頻課

我的拿手好戲炒菜作文2作為一個小廚師來說,我的拿手好戲當然是做好吃的了。至于要做什么?請往下看吧!

好吃又簡單的食物非他莫屬,你來猜猜他是誰?“面條?”No!(不是)。抱歉,我猜不出來!

做這個吃的,首先準備兩個雞蛋,一碗飯,一根香腸,一根蔥,一小碗油,一小碗生抽,一勺辣醬。“哦,我知道了,是蛋炒飯!”Yes,恭喜你終于答對了!

首先把鍋燒熱,時間是寶貴的,趁這個時間,我們把火腿切丁,切的越碎越好,然后再把蔥切成碎,再把兩個雞蛋攪拌均勻,這樣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開始做了,首先把油電倒入剛預熱好的鍋里,等待冒煙,我們可以在這個寶貴的時間里把蛋液倒入飯里攪拌。你們肯定會問,為什么要把蛋液倒入飯里呢?因為這樣可以讓蛋炒飯的成品變好看滋滋滋油的。終于生“氣”了,我們在把剛剛弄好的蛋飯倒入鍋里,開始翻炒,等雞蛋變成淡黃時,把火腿丁倒入,換小火,慢慢炒。

翻炒到火腿腸有粉變紅時,倒入生抽,翻炒一分鐘,再蓋上鍋蓋,燜上兩分鐘。悶好后,倒入蔥花翻炒30秒,這樣好看的蛋炒飯就完成了!你以為就這樣結束了嗎?不是的,再放上辣醬就更完美了喲!

這就是我的拿手好戲,如果你想吃的話,你下次來我家喲!

我的拿手好戲炒菜作文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手本領,剪紙、拍照、釣魚、而我的看家本領就是“炒我的拿手菜”。

暑假時,爸媽都走了,臨走時還說要自己煮飯!一定要小心火!砰!門關上了!

我打開電視,拿著零食來吃。我躺在沙發(fā)上,感覺就像在五酒店里一樣。轉眼間就感覺很餓了,瞟了一眼時間,已經臨近12點了,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解決我的午飯。

我打開冰箱拿出我要的食材,西紅柿、雞蛋、扁豆、辣椒。我先淘好米,然后再倒入電飯鍋里,放入合適的水,關上蓋子,按亮“煮飯”按鈕。接著我擇菜,小心翼翼地切好,裝入盤子里。準備工作都完成了,輪到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我先擰開煤氣,打著火,倒上閃閃發(fā)亮的食用油。不一會兒,“咔嚓咔嚓”響了起來,我瞬間明白油在告訴我它已經熟了,可以放菜了。我假裝很專業(yè)的樣子打開雞蛋,從鍋的上方灑了下去。油就更急躁了,比開始時反應更大了,于是我將西紅柿倒入其中,它瞬間就不急躁了。我左手拿著鍋蓋,右手拿著鍋鏟不停地翻動。我就像是個斗獸人一樣,左手拿著盾牌,右手拿著短劍,正跟一頭獅子對打呢。

炒完我的菜,飯也煮好了,我把我的兩盤“勞動成果”端在桌子上。獨自欣賞一會兒,我滿意地去盛飯了。我坐在桌子前,一個人吃著我一個人做的菜,感覺比平時媽媽做的還要好吃。我知道這是我自己辛苦動手做的,來之不易。以后我還要經常動手做我的拿手菜,外地的爸爸媽媽請不要為我擔心。

我的拿手好戲炒菜作文4同學們,你們有拿手好戲嗎?我的拿手好戲是快速地炒好一盤孜然土豆,這個其實很簡單的,在網上照著視頻學都能學會。我就是自學的。

首先,不論做什么菜都要先準備材料。做這盤孜然土豆的工序很簡單,先拿出三四個土豆去皮,然后清洗干凈,切成大小相似的土豆塊。接著就放入鍋里油炸,待土豆變得金黃就可以了。但是謹記,油一定要多一點,火不能開的太大。

而說起炸土豆,我便想起我做土豆時的囧事。那時是我第一次做土豆,什么都還不太熟練,尤其是在炸土豆時,生怕油濺到身上。于是我便把鍋蓋拿在手上,準備隨時防御要濺到身上的油。當我把土豆倒下油鍋后,立馬把鍋蓋蓋上讓它燜熟,過了許久,才去揭開。可眼前的景象卻讓我大吃一驚,不知為何,本應該是金黃的土豆變得黑糊糊的,看起來叫人心驚膽戰(zhàn),怎么看都不像盤土豆,怎么都下不了嘴。

我把土豆盛入了盤子,灰溜溜地拿去給爸媽嘗。媽媽嘗了一口:“嗯……味道不錯,就是顏色有點一言難盡。”“不過第一次做成這樣不錯了,再接再厲!”爸爸補充道。我聽后,信心倍增,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這盤菜。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總算做的萬無一失了,爸媽都很為我高興。

學會做這道菜,我認為不只是我的功勞,還有爸爸媽媽的鼓勵。我才能把這道菜做的如此完美!

我的拿手好戲炒菜作文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有人非常會安排時間,有人在打游戲方面出類拔萃,而我對美食情有獨鐘,做飯是我的拿手好戲。

要想當個吃貨可不簡單。首先,你要有先天的“干吃不胖”體質,其次不能有太多過敏的食物,不能過于挑食,還要有發(fā)達的咬肌和堅固的牙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會做美食。吃貨這行,可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呢!

有一次暑假在英國,我們游學小團隊去了一家自助餐廳用餐,為了這次自助餐,我和我的兩個好朋友桃桃和喬喬都沒有吃早餐,我們約定好每人研發(fā)一款創(chuàng)意美食,然后抽簽選擇屬于自己的那一盤食物。我們也都做好了當試“毒”小白鼠的心理準備。

篇8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參與 樂趣 興趣 積極性 成就感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個基本理念,即: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說白了就是在英語授課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完成英語課程的任務目標。

那么,在課堂上,怎樣才能真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以達到師生互動讓課堂學習氣氛“活”起來呢?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必須投入感情,且以樸素的語言引導學生愛這門課程,只有對這門課程有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才有參與意識。

為達以上其目的,我在教授英語課中采取了以下幾點措施:

一、團隊的參與

――積極參與,分工協(xié)作,活躍思維,發(fā)展心智

在七年級一年的英語教學中,我采用了分組教學模式,這也是我學習“杜郎口”教學經驗的最大收獲。其做法如下:

將全班46個同學分成8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5―6人。率先選出英語成績突出,合作意識強,樂于助人的品學兼優(yōu)的8個組長。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挑選適合自己的小組加入。(必要的時候,教師也可做些微調,確保組與組之間的學習能力的均衡。)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和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明確知道:我們是一個團隊,是一個集體,在參與各種學習任務時,遇到不懂的問題,由組長或組員相互幫助,讓學習者感到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不再是一師難應眾生求,也不再是孤軍奮戰(zhàn)。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個參與者都會享受參與的樂趣,享受到幫助與被幫助的快樂,有了這樣一種“兵教兵,兵練兵”的氛圍和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原來能力較差的學生也成了積極參與者。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既體驗到了學習的實用性、必要性,更提高了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親身感受,同時也體驗了學習任務完成之后的愉悅,使他們有了成就感,更愛這門功課了。

二、課外的參與

――語言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莫過于實際運用和不斷重復再現(xiàn)。

課外學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在課外,學生也是有任務的,也要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平時,因為地域和環(huán)境的局限,學生能與講英語的人進行口語對話的機率幾乎為零,而且,他們的父母幾乎是沒有能力與孩子進行英語語言交流和學習輔導的。離開學校和老師,課外參與學習英語的機會,就全靠老師課外作業(yè)的的布置和引導。而課外充分的參與是為課堂上有效參與做準備的。很多學生英語課堂學習不是不愿參與,而是不會參與。為了避免課堂的冷場和教師滿堂灌的局面,我是這樣做的:每天布置口頭和書面作業(yè)。口頭作業(yè)分三類:a預讀內容(即將要上的新課的單詞和文段預讀);b熟讀內容(已學過的聽力稿和部分課文對話)c背誦內容(各單元的Grammer Focus和SectionA,B的3a)。書面作業(yè)一般是對當天所學的單詞的抄寫,以加深印象;課文中交際運用的對話仿寫;本單元的話題作文等,需要的時候當然也會做些習題訓練。有了這些“重復再現(xiàn)”作基礎,實際運用才不會流于形式。我這里所說的實際運用并不是指與他人的語言交流(前面已簡述原因),而是指回到學校,接受小組組長的檢查。學生為了能順利完成這些任務,會在校外和校內的課余時間全身心地參與。不會的主動去找會的就教(因為有了前面的小組學習方式),每個小組長都有明確的幫教對象,每個組員也有了明確的求助對象,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以很快解決。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學習氛圍,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安全感和自覺性,他們能輕松地參與學習活動,且敢于表現(xiàn)自我。特別是學生感到學習內容與自己有關,能幫助自己解決現(xiàn)實問題,或者能幫助自己完成某些學習任務時,會感到學習是有用的,是在為自己而學,因而對學習英語真正產生了興趣,這樣做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學習速度也大大加快。

三、課內的展示

――展現(xiàn)技能,展示成果

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一直在堅持課前5分鐘的值日報告(Duty report)。盡管七年級的學生英語詞匯很貧乏,口語表達也較差,但由于課堂外的參與與準備(能力好的學生獨立準備,能力差的學生可以向小組其他成員求助),再加上我給的報告的話題和形式不限(話題可以是自我介紹,談論日期和天氣,也可以是剛學過的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形式主要7、8個句子的小文章,也可以是摘選的英語幽默故事,英語諺語,甚至還可以是一首英文歌曲等等),所以可以達到全員參加,one by one的效果,讓全體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也會很珍惜這樣的一次機會,因為我們不以對錯論英雄,只以參與定天驕。這種看似死板,毫無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卻能最直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其某種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來。也許,這正應了那句老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當然,課堂教學中游戲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是可以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最多的參與機會和提供最大的展示平臺的。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小學生生來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會變傻)。其實,中學生也是一樣。但從純英語教學的角度看,英語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正是由于這種“任務”所施加的壓力,課堂上教師難免會有機械的灌輸和學生機械的接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往往很注意課堂紀律,學生靜靜地坐在那兒,師云亦云,整個課堂也因此變得沉悶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消失殆盡。把游戲導入英語課堂教學,正符合初中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需要;游戲教學能展示魅力,切實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英語課程標準。記得在教What did you do on vacation? 這個單元時,我要學生課前準備一張相關的照片,然后在課堂上混放在一起,繼而以抽簽的形式隨意抽出一張,引導學生看照片,并進行談論(這種教學活動通常都按小組形式進行,學生可以有商有量)。最初學生只對照片上的人物很感興趣,但下意識的他也會對照片上的內容感興趣,然后他們就會不自覺的七嘴八舌來表述并爭論圖片上的內容,猜對的學生有了成就感,沒猜對的學生也有了參與的樂趣。只要老師稍加引導,就完全可以在閑談和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學生掌握這一語言點。而且,這個游戲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在布置當天的家庭作業(yè)時,我讓8個小組的組長上來分別抽取一張照片,然后以單三人稱來寫作描述他人的假期(如果恰巧是寫作者本人的照片,就用第一人稱)。雖然學生們的寫作能力參差不齊,但由于小組的團隊協(xié)作與互助,幾乎是人人都可以寫出一段文字來。寓教學于游戲中,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掌握知識。當然,學生也不能單靠游戲去學習,因為培養(yǎng)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中學生學習英語不像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可以時刻融入到語言環(huán)境中,提高語言能力。而目前中學生每周只有6節(jié)英語課,單靠游戲不能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興趣。而且有些時候游戲也會浪費學生和教師的時間。所以,游戲作為中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培養(yǎng)興趣的手段,一定要注意時間與類型的安排。不能一味的用游戲代替講授。避免新鮮勁兒一過,學生們就會厭倦,也會對學習任務和目的感到茫然。歸根結底,課堂內的展示也是為了讓學生們最大限度地參與。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有過這樣的感慨。作為英語教師,我對利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感觸頗深。通過多年教學,我感到,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除繼續(xù)勤奮工作,還必須繼續(xù)探討課堂教學學生參與度的“階段式”教學策略。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在英語教學中樹立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是提高學生課題參與度的關鍵所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是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保障;讓學生體驗成功,是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激勵機制。

十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我在實踐中摸索,又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不斷地嘗試,也不斷在改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我知道氣氛活了,效率高了――改革才能有成效。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S]

[2]《陳鶴琴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