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縫處理范文

時間:2023-04-04 04:51: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混凝土裂縫處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混凝土裂縫處理

篇1

關鍵詞:裂縫原因處理

1混凝土裂縫的種類及滲、漏原因

混凝土滲、漏的主要原因是在其拌合物在澆灌振搗過程中漏振和振搗不密實而產生的毛細孔隙或蜂窩狀,在外部水壓力的作用下,導致滲、漏現象。

同時,由于設計的原因,如結構的造型尺寸、受力情況、構造等因素考慮不周,也會造成混凝土結構的滲、漏現象。從以往的實際情況看,混凝土的裂縫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①混凝土拌合物凝結前的沉降裂縫及干縮裂縫;②混凝土溫度應力裂縫;③混凝土自應力裂縫;④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響裂縫。

從實際情況來看,地下混凝土工程結構的裂縫情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混凝土拌合物沉降裂縫這種裂縫的發生,往往是采用大流動性混凝土拌合物時而發生的裂縫,大流動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骨料始終處于一種自由體,雖然經過振動器械進行了振動,內部的孔隙也基本排除,但在混凝土內部的粗骨料本身在自身質量的作用下緩慢下沉,若是素混凝土,內部的下沉是均勻的,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表面的裂縫一般均為施工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所留下的腳窩因用素漿找平后而形成的,因為這些裂縫是素漿在硬化時產生的收縮(干裂)裂縫;但是只要在混凝土初凝時予以壓光即可解決。另外一方面是鋼筋混凝土,在混凝土沒有達到初凝前,其內部的粗骨料繼續處于下沉狀態,而混凝土沿著鋼筋的下方繼續下沉,由于在鋼筋的作用下,鋼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鋼筋的支護,在鋼筋上表面沿著鋼筋的走向產生裂縫,這種裂縫的深度一般只達到鋼筋表面為止。

1.2早期混凝土干縮裂縫這種裂縫一般出現在混凝土較薄的結構;如現澆樓板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地坪等混凝土,在結構斷面≤300mm、混凝土坍落度>100mm時,最容易發生此種裂縫。這種裂縫產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澆搗完畢后,混凝土拌合物內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另外一部分被蒸發,尤其是在干熱、風較大的季節以及在空中的薄壁結構板混凝土拌合物則更容易出現失水干縮而發生裂縫。這種裂縫出現的時間較早,一般混凝土在初凝前就已經發生,若不加以處理和養護,局部裂縫將會貫穿整個混凝土結構,部分裂縫也將達到結構1/3~1/2的深度。象這樣的裂縫若在混凝土還沒達到初凝之前,對其表面用木抹子進行再次拍壓抹平,并立即在表面覆蓋養護,即可消除該種裂縫的再發生。這種裂縫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但只要引起注意,象混凝土早期出現初凝前的裂縫完全可以避免。

1.3對拉螺栓鋼筋端頭處漏水現象在實際工程的施工中,對拉螺栓是用來固定模板的,在混凝土澆灌前已預先固定在鋼筋籠內,且鋼筋穿過整個混凝土結構物。在施工時,該對拉鋼筋在±0.00以下都要求在對拉鋼筋中焊接有鋼板止水墊,防止地下水從鋼筋周圍直接滲入混凝土結構物內部,要求止水鋼板與鋼筋四周用電焊焊滿,不得有漏焊和點焊,確保對拉螺栓的止水效果,若止水墊焊不滿,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對拉螺栓下方的骨料顆粒還在繼續下沉,在混凝土凝結后,對拉鋼筋下面就形成一道水膜,在混凝土中的水泥產生水化和水份的蒸發以后,在螺拴下表面就形成了一道貫穿性的毛細孔,這種毛細孔在外部地下水的壓力作用下,將產生滲水現象。

但是,有的鋼止水板在焊接時焊得不嚴,有漏焊點或漏焊處,在外部水壓力的作用下,水就會通過止水板的漏焊處,順著鋼筋螺栓滲透到結構物內部。

1.4貫通性毛細孔和微細裂縫在一般大流動性混凝土工程結構上容易產生貫通性的毛細孔。因為泵送混凝土的流動性大,相應地混凝土單位用水量也要比普通混凝土用水要多。在混凝土澆搗完后,一部分水泌掉,一部分蒸發,一部分在水泥水化時被水泥吸收,那么另外一部分攪拌用水就存在混凝土內部,在一定的時間內,水慢慢揮發,原來水所占的體積就形成了一條毛細孔隙,在混凝土結構外部地下水的壓力下,這種貫通性的毛細孔就很容易產生滲漏。

微細裂縫主要反映在大流動性混凝土內部,由于在振搗時漏振或振搗不夠,在混凝土硬化前,尤其是在鋼筋下方的骨料仍在繼續下沉,而鋼筋上部的混凝土中的骨料被鋼筋所支撐不能下沉,在鋼筋的下表面就形成了一道微細的水膜,日后它則會形成一條孔隙,地下水便會從此縫隙滲漏到混凝土結構物內部。

1.5荷載變形裂縫這種裂縫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造成:一是在混凝土結構還未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時,被車輛或重物的碾壓或撞、砸而造成的變形縫;二是即使混凝土已經達到了設計強度,而在混凝土墻壁或薄壁結構物上撞擊或超荷載堆放而造成的裂縫。后者出現的裂縫一般較為明顯,屬于貫穿性的裂縫。

2混凝土結構的漏水現象

混凝土的漏水現象往往會發生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蜂窩麻面滲水現象蜂窩麻面直接與混凝土施工有關。這些蜂窩麻面的出現原因主要是在施工時漏振或者振動時間不足而發生的,這種蜂窩麻面在混凝土結構中有的是獨立一批片存在、有的則呈連貫性的。所以,在發生滲、漏時它不是點滲、漏,而是成片滲、漏的現象。

2.2伸縮縫、沉降縫滲、漏在大體積混凝土和混凝土結構物比較長、結構物高低相差較大的工程中,因工藝的要求一般都設有伸縮縫和沉降縫,以保證混凝土結構在部分變形時而不影響其它整體變形的需要。這些部位往往在施工時因某些原因使伸縮縫和沉降縫不能完全保證其質量,造成這些部位的滲、漏,它在處理時往往要比其它部位的滲、漏要難處理得多。

2.3新舊混凝土接茬(縫)的滲、漏在原有的混凝土結構物上繼續澆灌混凝土時,原來的混凝土基礎表面沒有進行鑿毛處理或鑿毛后未清理干凈,或者是未用水沖洗,就在原混凝土基礎上澆灌混凝土拌合物。這樣就會造成新舊混凝土的接茬(縫)之間形成一道摻、漏的縫隙。這種滲水現象在實際工程施工中會經常出現,尤其是在混凝土塌落度較小時(一般在50mm以下),接茬(縫)又未鋪設水泥砂漿則更容易發生。這種縫隙在混凝土施工時特別要加以注意,引起重視。新晨:

3裂縫滲、漏的處理方法

根據混凝土滲、漏的特點,要進行分析該滲、漏的原因和滲水形成的部位,以及滲、漏的程度,根據不同的形式可采取不同的堵漏辦法,我們實際的堵漏方法如下:對混凝土的堵漏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四種辦法,在日常的實施中這四種方法是比較合適的,也是可行的,這些方法是:①化學灌漿法;②嵌縫堵漏法;③堵封堵漏法;④涂模(布)堵漏法。

以上四種堵漏方法是根據不同的滲、漏情況而選擇不同培漏方式來解決混凝土滲、漏問題。

3.1化學灌槳法化學灌漿堵漏,是采用一種化學灌漿料來解決混凝土形成的線型摻、漏的部位,一般這種滲、漏是一條線,堵漏時要采取化學灌漿料與快速凝結水泥和無收縮水泥砂漿配合使用,才能真正達到堵漏效果。

3.2嵌縫堵漏法采用該種堵漏方法,一般是混凝土表面只出現映水現象,在長時間后,能把混凝土墻面映濕成大片的水跡和地下存有積水,如果不處理,將會影響整個表面的美觀及室內的使用效果,為此,本辦法對滲水的處理應采用嵌縫的方法進行。

篇2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預防;處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種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質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變形、約束等一系列問題,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著眾多的微孔隙、氣穴和微裂縫,正是由于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構件通常都是帶縫工作的,由于裂縫的存在和發展通常會使內部的鋼筋等材料產生腐蝕,降低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載能力、耐久性及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外觀、使用壽命,嚴重者將會威脅到人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很多,有變形引起的裂縫:如溫度變化、收縮、膨脹、不均勻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縫;有外載作用引起的裂縫;有養護環境不當和化學作用引起的裂縫等等。在實際工程中要區別對待,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二、凝土工程中常見裂縫及預防

1.干縮裂縫及預防

干縮裂縫多出現在混凝土養護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或是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漿中水分的蒸發會產生干縮,且這種收縮是不可逆的。干縮裂縫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內外水分蒸發程度不同而導致變形不同的結果:混凝土受外部各種條件的影響,尤其是溫度,表面水分損失過快,變形較大,內部濕度變化較小變形較小,較大的表面干縮變形受到混凝土內部束約,產生較大拉應力而產生裂縫。

主要預防措施:

一是選用收縮量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二是混凝土的干縮受水灰比的影響較大,水灰比越大,干縮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應盡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選用,同時摻加適量的減水劑。

三是嚴格控制混凝土攪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絕對不能大于配合比設計所給定的用水量。

四是加強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并適當延長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冬季施工時要適當延長混凝土保溫覆蓋時間,并涂刷養護劑養護。

五是在混凝土結構中設置合適的收縮縫。

2.塑性收縮裂縫及預防

塑性收縮是指混凝土在凝結之前,表面因失水較快而產生的收縮。塑性收縮裂縫一般在干熱或大風天氣出現,裂縫多呈中間寬、兩端細且長短不一,互不連貫狀態。較短的裂縫一般長20~30cm,較長的裂縫可達2~3m,寬1~5mm。

主要預防措施:一是選用干縮值較小早期強度較高的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二是嚴格控制水灰比,摻加高效減水劑來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減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澆筑混凝土之前,將基層和模板澆水均勻濕透。四是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者潮濕的草墊、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終凝前表面濕潤,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噴灑養護劑等進行養護。五是在高溫和大風天氣要設置遮陽和擋風設施,及時養護。

3.沉陷裂縫及預防

沉陷裂縫的產生是由于結構地基土質不勻、松軟,或回填土不實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勻沉降所致;或者因為模板剛度不足,模板支撐間距過大或支撐底部松動等導致,特別是在冬季,模板支撐在凍土上,凍土化凍后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此類裂縫多為深進或貫穿性裂縫,其走向與沉陷情況有關,一般沿與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發展,較大的沉陷裂縫,往往有一定的錯位,裂縫寬度往往與沉降量成正比關系。裂縫寬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地基變形穩定之后,沉陷裂縫也基本趨于穩定。

主要預防措施:一是對松軟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結構施工前應進行必要的夯實和加固。二是保證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且支撐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勻。三是防止混凝土澆灌過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時間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凍土上搭設模板時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4.溫度裂縫及預防

溫度裂縫多發生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差變化較大地區的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澆筑后,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當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將釋放出17500~27500kJ的熱量,從而使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達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體積較大,大量的水化熱聚積在混凝土內部而不易散發,導致內部溫度急劇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這樣就形成內外的較大溫差,較大的溫差造成內部與外部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產生一定的拉應力(實踐證明當混凝土本身溫差達到25℃~26℃時,混凝土內便會產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應力)。

5.化學反應引起的裂縫及預防

堿骨料反應裂縫和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最常見的由于化學反應而引起的裂縫?;炷涟韬秃髸a生一些堿性離子,這些離子與某些活性骨料產生化學反應并吸收周圍環境中的水而體積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脹開裂。這種裂縫一般出現中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間,一旦出現很難補救,因此應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主要的預防措施:一是選用堿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選用低堿水泥和低堿或無堿的外加劑;三是選用合適的摻和料抑制堿骨料反應。由于混凝土澆筑、振搗不良或者是鋼筋保護層較薄,有害物質進入混凝土使鋼筋產生銹蝕,銹蝕的鋼筋體積膨脹,導致混凝土脹裂,此種類型的裂縫多為縱向裂縫,沿鋼筋的位置出現。

三、裂縫處理

裂縫的出現不但會影響結構的整體性和剛度,還會引起鋼筋的銹蝕、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勞、抗滲能力。因此根據裂縫的性質和具體情況我們要區別對待、及時處理,以保證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補法,灌漿、嵌逢封堵法,結構加固法,混凝土置換法,電化學防護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1.表面修補法

表面修補法是一種簡單、常見的修補方法,它主要適用于穩定和對結構承載能力沒有影響的表面裂縫以及深進裂縫的處理。通常的處理措施是在裂縫的表面涂抹水泥漿、環氧膠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在防護的同時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種作用的影響繼續開裂,通??梢圆捎迷诹芽p的表面粘貼玻璃纖維布等措施。

2.灌漿、嵌逢封堵法

灌漿法主要適用于對結構整體性有影響或有防滲要求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它是利用壓力設備將膠結材料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膠結材料硬化后與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從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膠結材料有水泥漿、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學材料。嵌縫法是裂縫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縫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剛性止水材料,以達到封閉裂縫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膠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膠等等;常用的剛性止水材料為聚合物水泥砂漿。

3.結構加固法

當裂縫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性能時,就要考慮采取加固法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處理。結構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加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面積,在構件的角部外包型鋼、采用預應力法加固、粘貼鋼板加固、增設支點加固以及噴射混凝土補強加固。

4.混凝土置換法

混凝土置換法是處理嚴重損壞混凝土的一種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將損壞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換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換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漿、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漿。

5.電化學防護法

電化學防腐是利用施加電場在介質中的電化學作用,改變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所處的環境狀態,鈍化鋼筋,以達到防腐的目的。陰極防護法、氯鹽提取法、堿性復原法是化學防護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種方法。

6.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種新的裂縫處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組織對受創傷部位自動分泌某種物質,而使創傷部位得到愈合的機能,在混凝土的傳統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組分(如含粘結劑的液芯纖維或膠囊),在混凝土內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經網絡系統,當混凝土出現裂縫時分泌出部分液芯纖維可使裂縫重新愈合[4]。

參考文獻

[1]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2.

[2]鞠麗艷.混凝土裂縫抑制措施的研究進展.混凝土,2002. 5.

篇3

【關鍵詞】干縮裂縫;塑性裂縫;沉陷裂縫;溫度裂縫

混凝土建筑和構件通常都是帶縫工作,由于裂縫的存在和發展通常會使內部的鋼筋等材料產生腐蝕,降低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載能力、耐久性及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外觀、使用壽命,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縫的不穩定發展所致。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實踐證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縫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鋼筋混凝土規范也明確規定:有些結構在所處的不同條件下,允許存在一定寬度的裂縫。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但在施工中應盡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縫產生,使結構盡可能不出現裂縫或盡量減少裂縫的數量和寬度,尤其要盡量避免有害裂縫的出現,從而確保工程質量。

1、混凝土常見裂縫及預防

1.1干縮裂縫及預防

干縮裂縫多出現在混凝土養護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或是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漿中水分的蒸發會產生干縮,且這種收縮是不可逆的。干縮裂縫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內外水分蒸發程度不同而導致變形不同的結果:混凝土受外部條件的影響,表面水分損失過快,變形較大,內部濕度變化較小變形較小,較大的表面干縮變形受到混凝土內部約束,產生較大拉應力而產生裂縫。相對濕度越低,水泥漿體干縮越大,干縮裂縫越易產生。干縮裂縫多為表面性的平行線狀或網狀淺細裂縫,寬度多在0.05-0.2mm之間,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縮裂縫通常會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引起鋼筋的銹蝕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壓力的作用下會產生水力劈裂影響混凝土的承載力等等。混凝土干縮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質和用量、外加劑的用量等有關。對于干縮裂縫,主要的預防措施首先是選用收縮量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熱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其次混凝土的干縮受水灰比的影響較大,水灰比越大,干縮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應盡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選用,同時摻加合適的減水劑。同時嚴格控制混凝土攪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絕對不能大于配合比設計所給定的用水量,并加強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并適當延長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若在冬季施工,則要適當延長混凝土保溫覆蓋時間。另外在混凝土結構中設置合適的收縮縫也是有效控制干縮裂縫的重要措施。

1.2塑性收縮裂縫及預防

塑性收縮是指混凝土在凝結之前,表面因失水較快而產生的收縮。塑性收縮裂縫一般在干熱或大風天氣出現,裂縫多呈中間寬、兩端細且長短不一,互不連貫狀態。較短的裂縫一般長20-30cm,較長的裂縫可達2-3m,寬1-5mm。其產生的主要原因為:混凝土在終凝前幾乎沒有強度或強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剛剛終凝而強度很小時,受高溫或較大風力的影響,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快,造成毛細管中產生較大的負壓而使混凝土體積急劇收縮,而此時混凝土的強度又無法抵抗其本身收縮,因此產生龜裂。影響混凝土塑性收縮開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環境溫度、風速、相對濕度等等。對于塑性收縮裂縫,其主要預防措施主要有:一是選用干縮值較小早期強度較高的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二是嚴格控制水灰比,摻加高效減水劑來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減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澆筑混凝土之前,將基層和模板澆水均勻濕透。四是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者潮濕的草墊、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終凝前表面濕潤,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噴灑養護劑等進行養護。五是在高溫和大風天氣要設置遮陽和擋風設施,及時養護。

1.3沉陷裂縫及預防

沉陷裂縫的產生是由于結構地基土質不勻、松軟,或回填土不實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勻沉降所致;或者因為模板剛度不足,模板支撐間距過大或支撐底部松動等導致,特別是在冬季,模板支撐在凍土上,凍土化凍后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此類裂縫多為深進或貫穿性裂縫,其走向與沉陷情況有關,一般沿與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發展,較大的沉陷裂縫,往往有一定的錯位,裂縫寬度往往與沉降量成正比關系。裂縫寬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地基變形穩定之后,沉陷裂縫也基本趨于穩定。對于混凝土沉陷裂縫主要預防措施有:一是對松軟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結構施工前應進行必要的夯實和加固。二是保證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且支撐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勻。三是防止混凝土澆灌過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時間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凍土上搭設模板時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1.4溫度裂縫及預防

溫度裂縫主要發生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差變化較大地區的混凝土結構中,在本工程中不予考慮。

2、裂縫處理

裂縫的出現不但會影響結構的整體性和剛度,還會引起鋼筋的銹蝕、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勞、抗滲能力。因此根據裂縫的性質和具體情況我們要區別對待、及時處理,以保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混凝土裂縫的修補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補法,灌漿、嵌逢封堵法,結構加固法,混凝土置換法,電化學防護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以上幾種方法。

2.1表面修補法

該方法是一種簡單、常見的修補方法,它主要適用于穩定和對結構承載能力沒有影響的表面裂縫以及深進裂縫的處理。通常是在裂縫的表面涂抹水泥漿、環氧膠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在防護的同時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種作用的影響繼續開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縫的表面粘貼玻璃纖維布等措施。

2.2灌漿、嵌逢封堵法

灌漿法主要適用于對結構整體性有影響或有防滲要求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它是利用壓力設備將膠結材料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膠結材料硬化后與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從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膠結材料有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學材料。

嵌縫法是裂縫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縫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剛性止水材料,以達到封閉裂縫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膠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膠等等;常用的剛性止水材料為聚合物水泥砂漿。

2.3結構加固法

當裂縫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性能時,就要考慮采取加固法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處理。結構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加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面積,在構件的角部外包型鋼、采用預應力法加固、粘貼鋼板加固、增設支點加固以及噴射混凝土補強加固。

3、小結

裂縫是混凝土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它的出現不僅會降低建筑物的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會引起鋼筋的銹蝕,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響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因此要對混凝土裂縫進行認真研究、區別對待,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處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預防裂縫的出現和發展,保證建筑物和構件安全、穩定地工作。

參考文獻

1、王立峰、孫勇《混凝土裂縫成因及預防措施》中國建材出版社

2、郭繼秋《商品混凝土結構裂縫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化學工業出版社

3、王鐵龍《工程結構裂縫控制》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篇4

【關鍵詞】現澆;混凝土;裂縫

1.產生裂縫的原因

1.1未充分考慮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重點部位配筋量不足導致裂縫?,F澆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最常見、發生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陽角附近,即在樓板的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側發生45度左右的樓地面斜角裂縫,其原因主要是溫差和混凝土的收縮特性雙重作用所引起的,從設計角度看,現行設計規范側重于按強度考慮,未充分考慮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等因素,板角處配筋量不足。而房屋的四周陽角由于受到縱、橫兩個方向剪力墻或剛度相對較大的樓面梁約束,不能自由伸縮,當混凝土的收縮所引起現澆板的約束應力超過一定限度時,勢必引起現澆板配筋薄弱處開裂,而且裂縫部位多發生在應力比較集中的板角處。

1.2凝土質量和性能不達標,坍落度過大、使用低性能外摻濟,導致裂縫。目前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進行澆筑,其坍落度大,流動性好,但也易產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漿多的現象,加之商品砼廠商為降低價格和成本使用低檔原材料忽視了混凝土的品質,導致性能下降。混凝土強度值對水灰比的變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計量變動對強度影響的疊加。因此,水、水泥、外摻混合材料、外加劑溶液的計量偏差,將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縮大,抗拉強度低,脫水干縮時容易因塑性收縮而產生裂縫。

1.3施工中過分振搗,模板、墊層過于干燥導致樓板裂縫?;炷翝仓駬v后,粗骨料沉落擠出水分、空氣,表面呈現泌水而形成豎向體積縮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漿層,待水分蒸發后,易形成凝縮裂縫。而模板、墊層在澆筑混凝土之間灑水不夠,過于干燥,則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縮,產生裂縫。

1.4過早施工、加荷導致裂縫。為了搶工期,趕進度,在剛澆好的現澆板上或混凝土尚處在初凝和終凝階段,就任意踩踏,搬運材料,集中堆放磚塊、砂漿、模板等。過早的加荷引起不規則的受力裂縫。這些裂縫一旦形成,就難于閉合,形成永久性裂縫。

1.5混凝土養護不當導致樓板裂縫。養護不當也是造成裂縫的主要原因。過早養護會影響混凝土的膠結能力。過遲養護,混凝表面游離水分蒸發過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此時混凝土早期強度低,不能抵抗這種應力而產生開裂。

另外過度的抹平壓光會使混凝土的細骨料過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漿層,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與空氣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鈣,引起表面體積碳水化收縮,導致混凝土板表面龜裂。

1.6負筋下沉導致樓板裂縫。不重視保護板面上層負筋的正確位置,施工人員野蠻操作,任意踩踏鋼筋,致使負筋下陷,保護層過大,澆筑前及澆筑中也不及時進行整修,減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負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板的承載能力達不到設計的要求,j從而導致樓板裂縫。

2.樓板裂縫的預防措施

2.1適當增加房間樓板四周陽角處的配筋率,進行加密加粗,采用雙層雙向布置,同時保證鋼筋保護層的有效厚度,就能防止溫差和混凝土收縮弓l起的樓板裂縫。

2.2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據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質確定混凝土品質,嚴格控制水和水泥的比例,選擇級配良好的石子,減小空隙率、砂率和含泥量以減少收縮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強度。使用商品混凝土時要對坍落度進行嚴格檢查。

2.3混凝土澆筑之前,要先將基層和模板澆水達到飽和狀態,使之既不釋放水分也不吸收水分,澆筑過程中振搗要充分、均勻、恰到好處,避免振搗過度。

2.4在混凝土沒達到一定強度時不要過早上人、堆料、施荷加載,尤其是振動荷載,因為混凝土澆筑后要有一個硬化過程,才會有強度;在這個過程中,應對混凝土加以保養,不能對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如果在混凝土尚未有一定強度的情況下,在其上面集中堆放建筑材料或支模立撐,這樣帶給現澆板的不是強度,而是更多的裂縫。因此,必須做到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以后,才允許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2.5混凝土的澆水保溫養護特別是加強早期養護對其強度增長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早期澆水保溫養護可以避免表面脫水引起的混凝土初期伸縮裂縫及溫度變化產生的裂縫發生。因此,施工中必須堅持覆蓋麻袋或草包進行一周左右的保濕保溫養護,防止風吹日曬。

2.6加強現場管理,嚴格按操作程序施工,使施工人員充分重視保護板面上層負筋的正確位置,在樓板澆搗過程中要由專人護筋,并及時進行整修,嚴格控制板面負筋保護層厚度。有梁通過或隔斷時一般放置在梁鋼筋上面或與梁鋼筋綁扎在一起。為了控制好負筋保護層厚度,可采用m10的鋼筋馬凳,縱橫間距800mm左右來固定負筋的位置,并用電焊把馬凳與負筋焊牢,保證負筋不下沉不移位,從而有效控制負筋保護層的厚度,避免板負筋保護層過厚而產生裂縫。

3.補裂縫的處理方法

在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種原因仍出現樓面裂縫(并不影響結構的安全),可采取如下方法進行處理。

3.1如果裂縫比較多面積較大,可以通過在找平層中增設鋼絲網或鋼板網進行加強,以提高樓板的整體抗裂性。

3.2對于一般樓板表面的龜裂,可先將裂縫清洗干凈,干燥后用環氧樹脂漿液灌縫或涂刷表面進行封閉。

3.3對一般樓板裂縫,可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用1:2或1:1水泥砂漿灌抹,壓平后養護即可。

3.4當裂縫較大時,應沿裂縫鑿八字形凹槽,沖洗干凈后,用l:2水泥砂漿抹平,也可用環氧樹脂膠泥灌抹。

篇5

關鍵詞:混凝土 裂縫 防治 處理

一、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的類別及原因

1、由作用效應(如彎矩、剪力、扭矩及拉力等)引起的裂縫。由于構件下緣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而使受拉區混凝土產生的裂縫。2、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當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結構與沉降小的部分結構會產生相對位移,從而使混凝土結構中產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當這種附加內力超過結構的強度時,便產生相對裂縫。3、收縮和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熱脹冷縮是絕大多數物體的基本物理性能,混凝土在塑性收縮、硬化收縮、碳化收縮、失水收縮過程中易形成各種收縮裂縫。4、鋼筋銹蝕裂縫。由于保護層混凝土碳化或冬季施工中摻氯鹽過多導致鋼筋銹蝕,銹蝕產物的體積比鋼筋被侵蝕的體積大2~3倍,這種體積膨脹使混凝土產生相當大的拉應力,引起混凝土的開裂,甚至是混凝土保護層的剝落。5、原材料質量引起的裂縫?;炷林饕伤唷⑸啊⒐橇?、拌和水及外加劑組成。混凝土所采用材料的質量不合格,可能導致結構出現裂縫。(1)砂石含泥量超過規定,不僅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和抗滲性,還會使混凝土干燥時產生不規則的網狀裂縫。砂石的級配差或砂顆粒過細,用這種材料拌制的混凝士常造成側面裂縫。(2)堿骨料反應。骨料中含有泥性硅化物質與堿性物質相遇,水、硅反應會生成膨脹的膠質,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脹和拉應力則構件產生爆裂狀裂縫,在潮濕的地方較為多見。(3)拌和用水及外加劑拌和用水或外加劑中氯化物等雜質含量較高時對鋼筋銹蝕有較大影響。采用海水或含堿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堿的外加劑,可能對堿骨料反應有影響。6、施工方面。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縫出現的因素很多。如鋼筋表面污染、保護層過小或過大;水灰比過大、水泥或外加劑加入量過大;攪拌時間不夠、振搗不實;混凝土結構養護不良或養護時間不夠;任意留置施工縫且不按規定處理;后期施工擾動前期混凝土;構件內外溫差大,未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宜施工的氣候條件下,勉強施工;冬季施工未采取防凍措施等。

二、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

1、材料方面。水泥應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并適當采用減水劑等外加劑,可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減少收縮。粗細骨料的用量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重要因素,應占混凝土體積的80%左右,所以要控制砂石質量。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空隙率小、無堿性反應、有害物質及粘土含量不得超過規定的石料。細骨料宜用顆粒較粗、空隙較小、含泥量較低的中砂。

2、設計方面。(1)根據結構要求、施工條件選擇合適的混凝土原料及配合比。合理選用水泥的品種、等級,盡量避免采用早強高的水泥;選用級配優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應符合規范要求;積極采用摻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劑。合理使用摻合料和外加劑可以明顯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2)正確掌握好各種外加劑的使用以及混凝土補償收縮技術的運用方法。對各種外加劑應充分考慮到不同品種、不同摻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而且應通過試驗確定膨脹劑、減水劑等外加劑的最佳摻量。(3)施工單位應加強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人員的溝通,依據施工現場的澆搗工藝、操作水平、構件截面等情況,合理選擇好混凝土的坍落度,針對混凝土所采用的砂、石等原材料質量情況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

3、施工方面的防控措施。

首先,要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否合理不僅關系到整個施工過程,而且與預防控制裂縫有很大關系,重點是確定一次澆筑量、施工縫間距、位置及構造,混凝土運輸、振搗以及澆筑時間、澆筑溫度等。

其次,要注重現場操作方面:(1)振搗工作。振搗時,振搗捧要快插慢拔,根據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確掌握振搗時間,避免過振或漏振,應提倡采用二次振搗、二次抹面技術,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氣泡。(2)混凝土養護。對新澆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工作尤為重要,保證混凝土在早期盡可能少產生收縮。主要是控制好構件的濕潤養護,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有條件時宜采用蓄水或流水養護,養護時間為14~28d。(3)混凝土的降溫和保溫工作。對于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應充分考慮水泥水化熱問題。采取必要的降溫措施(埋設散熱孔、通水排熱等),避免水化熱高峰的集中出現、降低峰值。澆搗成型后,應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溫措施,表面覆蓋薄膜、濕麻袋等進行養護,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的溫度裂縫。(4)避免在雨中或大風中澆灌混凝土。同時,對于地下結構混凝土,盡早回填土,對減少裂縫有利。

三、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

1、按處理方式進行分類

(1)表面處理法。表面處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貼補兩種方法。表面涂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適用于微小裂縫。在裂縫處涂一層膠膜材料,封閉混凝土表面裂縫,修補效果不很理想。表面貼補是用片狀修補材料如土工膜或其他防水片,粘貼于混凝土表面,達到消除裂縫危害的目的。(2)填充法。采用高強度水泥漿或其他混凝土裂縫填充專用材料登填充材料直接填充于裂縫之中,達到修復的目的。(3)注漿法:根據漿液的不同,又分為水泥漿注漿、化學注漿、水泥砂漿注漿。一般對寬度大于0.5的裂縫,可采用水泥灌漿方法予以修補。寬度小于0.5的裂縫,宜采用化學灌漿方法予以修補。其中以化學注漿法有良好的可灌性、固結性、耐久性、耐腐蝕性,粘結力好可隨混凝土變形而變形,因此效果更佳。(4)結構加固法:采用錨固或預應力等方法來處理危害結構使用功能的裂縫,適用于對整體性、承載能力有較大影響的表面損壞嚴重的表面、深進及貫穿性裂縫的加固處理。(5)嵌縫法:適用于淺表面裂縫的處理,是指沿裂縫鑿一條v形槽,用環氧樹脂砂漿填充補平,這樣會使裂縫被鑿的更寬,影響建筑物的美觀,因此修補處理效果不很理想。

2、按修補材料的不同分類

篇6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預防辦法;處理措施

1. 混凝土的概述

混凝土,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加或不加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成型、養護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通常情況下用于土木工程的居多。但是由于混凝土受本身一些特質的限制(比如變形)和混凝土施工等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使得裂縫在混凝土中衍生出來。混凝土的裂縫一般以三種狀態呈現出來:靜止裂縫、活動裂縫和正在發展的裂縫,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建筑都是帶縫施工的,由于混凝土裂縫的存在和進一步演化,使得建筑內部的材質會逐漸被腐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導致混凝土結構物質的承載能力、耐久性以及防水性普遍降低,這樣不但使得建筑物的外觀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且還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使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不到應有的保障。近幾年來,根據相關科學研究表明,在混凝土中出現裂縫是難以避免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人們所接受的,并且只要我們國家采取相應的預防和處理辦法,裂縫問題一定會維持在安全范圍之內的。

2. 水工混凝土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導致水工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因素比較多,其最先產生的是一種不存在任何危害的裂縫,即微裂縫,這種裂縫是我們很難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裂縫,并且無論是在建筑物的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耐久性以及防水性等都不構成威脅,但是,隨著受時間、承載物以及溫度的不斷變化,裂縫會受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不斷的擴大和延伸,最終演變成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裂縫,其造成裂縫出現的分析原因如下:

一、混凝土在水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但是由于這些熱量得不到很好的散發而導致混凝土內部的溫差比較大,這樣就會容易引起混凝土的極度變形而引發裂縫的產生。此外,在炎熱的多風季節,出現裂縫的頻率也是比較高的,因為它會使混凝土的表面的蒸發速度較平常來說過度加快,就是引起混凝土內部的水化熱過高,從而容易出現大家所看到的收縮型裂縫。

二、由于受約束力因素的影響,而使得混凝土內部產生了溫度應力(即由于溫度變化,結構或構件產生伸或縮,而當伸縮受到限制時,結構或構件內部便產生應力,稱為溫度應力),由于混凝土的抗拉伸強度是比較弱的,這樣就很容易被由溫度引起而產生的溫度應力而拉裂,從而溫度裂縫就因此而產生了。并且水工混凝土在太陽的暴曬過程中產生裂縫也是不足為奇的。

三、在混凝土的攪拌過程中,由于各物質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產生裂縫的原因之一。

四、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其處在的環境也是密不可分的,當其處在侵蝕性比較強的環境下的時候,由于混凝土本身存在的保護層是有限的,再加上混凝土密實性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后會導致混凝土因里面材質的膨脹而使其脹裂。

3. 水工混凝土的預防措施

3.1 干縮裂縫的預防措施

為了防止干縮裂縫的出現,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首先,為了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我們可以通過降低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來以此實現我們的目標。其次,我們也知道不同的水泥其收縮程度也是大不相同的,在此我按照其收縮值的大小來進行一下順序的排列:礦渣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一般認為,鋁酸三鈣的含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縮越強烈,抗裂性能越弱;相反,硅酸三鈣含量越高,其收縮越小,抗裂性能比較強,進而,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分析得知,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粉煤灰水泥是我們最佳的選擇。

3.2 水化熱產生的裂縫預防措施

水化熱產生裂縫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其溫度過高,因此,我們只要知道更好的去降溫,也就避免了這一裂縫現象的發生。在此我提供以下兩個個降溫的具體方法:

第一,加冰降溫法,我們可以通過在混凝土進行澆筑前加入冰塊來控制混凝土的溫度,但是,由于砸碎冰塊的工作量相對來說比較大,并且冰塊顆粒的大小也很難控制到最佳,因此,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們大多采用拌和水降溫的發法,即將我們需要的冰塊稍加破碎后放入拌和水池中來降溫,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溫度控制到3-7攝氏度左右。

第二,夜間澆筑法,由于白天氣溫比較高,無論采用什么降溫的發法都很難維持混凝土的正常溫度,因此,為了避免這一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們可以采用夜間澆筑的辦法尤其是后夜澆筑法,因為后夜的溫度較前夜來說溫度相對偏低,這樣對混凝度的溫度就比較容易操控,所以,我們可以把其它的施工程序安排在白天完成,而混凝土的澆筑最好安排在夜間。

4. 水工混凝土的裂縫處理

水工混凝土常見的裂縫處理方法:樹脂灌注法、表面封閉法、鉆孔嵌塞法、柔性封閉法、表面附加鋼筋法、灌漿法、干嵌填法、訂合法、聚合物浸入法以及迭合面層和表面處理法等等,在此,我對其中的幾種方法進行的詳細的分析。

4.1 表面修補法

表面修補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修補裂縫的方法,其適用范圍主要是針對那些對結構的承載能力不產生影響的表面裂縫和深進裂縫。通常的處理方法是在裂縫的表面涂抹一些水泥漿、玻璃纖維布、油漆、瀝青等等材料。

4.2 灌漿法

灌漿法的適用范圍主要是對一些對防水性有要求或者對整體性結構有影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它是利用一些相關設備將膠結材料壓入到混凝土存在的裂縫中去,從而達到加固并且封堵的目的。

4.3 嵌縫封堵法

嵌縫封堵法是在裂縫封堵的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其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順著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位置鑿槽,然后在槽中注入相關的材料(比如,塑料油膏、丁基橡膠等等),從而達到封堵裂縫的目的。

5. 結論

裂縫作為混凝土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裂縫的出現不但使得混凝土的結構承載能力、防水能力以及耐久性上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也影響了建筑物的整個外觀,因此,我們應該正確面對水工混凝土出現的裂縫問題,并且我們應該努力去避免和預防裂縫的出現和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成因;預防;處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as more widely, but at the same time, followed by this common problem of concrete cracks has been haunting, despite the various measures taken in the construction is still are not well resolved, bring varying degrees of harm to the projec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concrete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put forward their own opinion.Key words: concrete; cracks; causes; prevention; processing

中圖分類號:TU37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混凝土裂縫的種類及成因

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有溫度、濕度上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結構不合理、模板變形、基礎的不均勻沉降這些都是形成混凝土裂縫的主要原因。

溫度裂縫

混凝土在硬化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水化熱,內部溫度上升,表面引起拉應力,在降溫的過程中內部的拉應力也不斷的增大。一旦這些拉應力超過了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抗裂能力時,就會出現裂縫,這種裂縫多發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此種裂縫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凍融、抗疲勞及抗滲能力等。

塑性收縮裂縫

塑性收縮是指新拌混凝土澆筑后尚在塑性狀態發生的收縮,一般在干熱或大風天氣出現,裂縫多呈中間寬兩端細且長短不一、互不連貫狀態。其產生的主要原因為:混凝土在終凝前強度很小,受高溫或較大風力的影響,當表面水分向外蒸發時引起局部產生應力,當蒸發速率大于泌水速率時,會發生局部的塑性收縮開裂。低水灰比混凝土拌合物體內自由水少,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快,造成毛細管中產生較大的負壓而使混凝土體積急劇收縮,而此時混凝土的強度又無法抵抗其本身收縮,表面更容易出現塑性收縮開裂。影響混凝土塑性收縮開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環境溫度、風速、相對濕度等等。

沉降裂縫

沉陷裂縫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結構地基土質松軟,或回填土不密實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勻沉降所致;或者因為模板剛度不足,模板支撐間距過大或支撐底部松動等所致,特別是在冬季,模板支撐在凍土上,凍土化凍后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此類裂縫多為深進或貫穿性裂縫,其走向與沉陷情況有關,一般沿與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發展,較大的沉陷裂縫,往往有一定的錯位,裂縫寬度往往與沉降量成正比關系。裂縫寬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地基變形穩定之后,沉陷裂縫也基本趨于穩定。

化學反應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在拌制時摻有超標量的氯化物外加劑,對鋼筋產生化學腐蝕,使之體積增大而脹裂混凝土,混凝土中含有硅質類或鎂質巖等活性氧化物與水泥中的堿發生反應吸水后體積膨脹,致使混凝土膨脹。另外,拌合水中含有硫酸鹽、鹽類或游離酸與水泥中的氫氧化鈣起置換作用生成新的晶體物質,其體積成倍增大,引起內應力,使混凝土產生裂縫。這種裂縫一般出現在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間,一旦出現很難補救,因此應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

混凝土裂縫的預防措施

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水化熱是水泥熟料水化所放出的熱量。為使砼減少升溫,可以在滿足設計強度要求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用量,盡量選用中低熱水泥。

利用砼的后期強度。據試驗數據表明,每立方米的砼水泥用量,每增減10公斤,砼溫度受水化熱影響相應升降1℃。因此根據結構實際情況,對結構的剛度和強度進行復算并取得設計和質檢部門的認可后,可用f45、f60或f90替代f28作為砼設計強度,這樣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會減少40~70千克/立方米。相應的水化熱溫升也減少4℃~7℃。利用砼后期強度主要是從配合比設計入手,并通過試驗證明28天之后砼強度能繼續增長。到預計的時間能達到或超過設計強度。

摻入減水劑和微膨脹劑。摻加一定數量的減水劑或緩凝劑,可以減少水泥用量,改善和易性,推遲水化熱的峰值期。而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也可以減少砼的溫度應力。

骨料的選用。連續級配粗骨料配制的砼具有較好的和易性,較少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較高的抗壓強度。另外砂、石含泥量要嚴格控制。砂的含泥量小于2%,石的含泥量小于1%.

降低砼的出機溫度和澆筑溫度。首先要降低砼拌合溫度。降低砼出機溫度的最有效的辦法是降低石子的溫度,在氣溫較高時,要避免太陽直接照射骨料,必要時向骨料噴射水霧或使用前用冷水沖洗骨料。另外砼在裝卸、運輸、澆筑等工序都對溫度有影響。為此,在炎熱的夏季應盡量減少從攪拌站到入模的時間。

采用分層分段法澆筑砼,有利于砼消化熱的散失,減小內外溫差。

改善配筋,避免應力集中,增強抵抗溫度應力的能力??锥粗車?、變斷面轉角部位、轉角處都會產生應力集中。為此,在孔洞四周增配斜向鋼筋、鋼筋網片,在變截面作局部處理使截面逐漸過渡,同時增配抗裂鋼筋都能防止裂縫的產生。值得注意的是,配筋要盡可能應用小直徑和小間距,按全截面對稱配置。

設置后澆帶。對于平面尺寸過大的大體積砼應設置后澆帶,以減少外約束力和溫度應力;同時也有利于散熱,降低砼的內部溫度。

混凝土裂縫裂縫處理方法

(一)在確認裂縫不降低承載力的情況下,采取表面修補法、充填法、注入法等處理方法。

表面修補法。該法適用于裂縫較窄,用以恢復構件表面美觀和提高耐久性時所采用,常用的是沿砼裂縫表面鋪設薄膜材料,一般可用環氧類樹脂或樹脂浸漬玻璃布。

充填法。當裂縫較寬時,可沿裂縫砼表面鑿成V形或U形槽,使用樹脂砂漿材料進行填充,也可使用水泥砂漿或瀝青等材料。

注入法。當裂縫寬度較小且較深時,可采用將修補材料注入砼內部的修補方法,首先裂縫處設置注入用管,其他部位用表面處理法封住,使用低粘度環氧樹脂注入材料,用電動泵或手動泵注入修補。

(二)當裂縫影響到結構安全,須采用結構加固的方法,但是必須要經過設計部門的驗算同意后方可進行。主要方法有:圍套加固法、鋼箍加固法、粘貼加固法

1、圍套加固法。在周圍尺寸允許的情況下,在結構外部一側或數側外包鋼筋砼圍套,以增加鋼筋和截面,提高其承載力;對構件裂縫嚴重,尚未破碎裂透或一側破裂的,將裂縫部位鋼筋保護層鑿去,外包鋼絲網一層;大型設備基礎一般采取增設鋼板箍帶,增加環向抗拉強度的方法處理。

2、鋼箍加固法。在結構裂縫部位四周加U型螺栓或型鋼套箍將構件箍緊,以防止裂縫擴大和提高結構的剛度及承載力。加固時,應使鋼套箍與混凝土表面緊密接觸,以保證共同工作。

篇8

關鍵詞:渠道襯砌;混凝土裂縫;裂縫處理

中圖分類號:TV331文獻標識碼: A

1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河北平山縣境內,渠道總長6.120km。渠道過水斷面采用現澆混凝土襯砌,混凝土抗壓強度等級為C20。設計渠道邊坡襯砌厚度為10cm,底板為8cm,襯砌高程為一級馬道?;炷烈r砌縱、橫向約4m分縫,一般縫寬1cm,縫內上部為2cm厚明渠專用聚硫密封膠止水,下部為聚乙烯閉孔塑料板隔縫。本文就渠道襯砌板混凝土非貫穿性裂縫處理方法展開論述。

2裂縫處理的準備工作及處理方法選擇

2.1裂縫排查

在渠道混凝土施工完畢,對渠道裂縫進行了詳細全面的排查,利用混凝土裂縫測寬儀和混凝土裂縫測深儀,對發現的裂縫逐條進行寬度和深度的檢測排查,將排查情況詳細記入臺賬,詳細記錄每條裂縫的長度、位置、深度、寬度等信息。

2.2裂縫分類及處理方法選擇

在裂縫情況調查清楚的前提下,根據裂縫開展寬度、長度及裂縫成因,將裂縫進行分類,根據裂縫類型選擇裂縫處理方法。對于縫寬δ0.4mm、深度小于襯砌板厚度的裂縫,特別是基礎凍脹或沉降變化引起的裂縫,采用鑿槽嵌填雙組分渠道專用聚硫密封膠處理。

3渠道襯砌混凝土裂縫處理方法

3.1 縫寬δ

3.1.1裂縫處理材料選擇

選用工程師®A6微細裂縫封閉膏,此材料為雙組份灰色膏狀體,按廠家給定的配合比配置并攪拌充分混合均勻。

3.1.2裂縫處理施工工藝

裂縫處理的施工工藝流程為:清縫基面處理工程師®A6微細裂縫封閉膏配置涂抹防護

(1)用手提磨光機將裂縫兩側的凸凹不平的水泥砂漿、粘浮物打磨干凈,把縫壁兩側粘膠基面的蜂窩麻面打磨平整。

(2)用手提吹風機和毛刷分別將縫內的雜物灰塵清除干凈,保證基面干燥、清潔;若局部基面潮濕,用吹風機將基面吹干。

(3)將裂縫清理完成后在兩側粘貼膠帶,距裂縫邊緣為10mm處貼上50mm寬的膠帶,以防施工中多余的密封膏把其余混凝土表面弄臟;

(4)按封閉膏甲:乙=2:1(重量比)配合并攪拌均勻,靜置10分鐘,使用時再攪拌一次,即可刮抹,每次配料以不超過500g為宜,40分鐘內用完,隨配隨用。

(5)采用膩子刀將配好的材料涂刮于裂縫表面、縫兩側各寬1cm,抹平壓實。涂抹厚度2mm,確保厚度均勻。

(6)封閉膏表干時間24小時,達到最終強度為14天。修補后14天內對膠體進行保護,不得人為踩踏。

3.2縫寬δ>0.4mm、深度小于襯砌板厚度的裂縫處理

3.2.1修補材料

選用與渠道伸縮縫密封膠相同廠家生產的灰色聚硫密封膠。采用鑿槽嵌填聚硫密封膠法處理。按密封膠生產廠家說明書給定的配合比,將雙組份聚硫密封膠雙組份聚硫密封膠A組份(灰色基膏),B組份(白色固化劑)攪拌充分混合均勻,即可使用。

3.2.2施工工藝

裂縫處理的施工工藝流程:確定鑿縫寬度并放墨線縫口鑿槽縫槽清理涂刷底涂填補聚硫密封膠面層保護

(1)確定鑿縫寬度并放墨線:確定要處理的裂縫后,根據裂縫的形狀和走向,確定縫口鑿除的寬度(一般1cm)及分段情況。為確保鑿槽布設整齊美觀,可在鑿槽前采用墨斗等工具分段將縫口邊線畫出。

(2)縫口鑿槽:用手提切割鋸沿線將襯砌混凝土切成槽框,人工用鋼釬將框內混凝土鑿除,縫槽深度應控制在2cm。鑿槽時應精心操作,注意控制不要破壞框線,槽型宜采用U形槽。

(3)縫槽清理:縫槽形成后,用手提吹風機將縫內槽面的混凝土渣塵清理干凈,再用毛刷蘸清水將未清凈的浮塵清除,保證槽面清潔,干燥。

(4)涂刷底涂:縫槽各槽面干潔后,用毛刷蘸底涂涂刷兩遍。

(5)填補聚硫密封膠:在縫口鑿槽完成后,進行渠道聚硫密封膠施工。密封膠配置及施工方法同渠道伸縮縫聚硫密封膠施工。

(6)面層保護:施工完成后10天內對膠體進行保護,不得人為踩踏或有其他破壞行為。

4質量檢驗

(1)施膠處理完畢的裂縫,膠層表面無裂縫和氣泡,表面平整光滑、線條整齊,涂膠飽滿且無脫膠和漏膠現象,膠體顏色均勻一致;

(2)密封膠與裂縫基面粘接牢固,粘結縫整齊光滑,經養護完全硫化成彈性體后,膠體硬度達到設計要求;

(3)封閉膏涂刮于裂縫表面抹平壓實,確保厚度均勻。

(4)處理后的外觀顏色均勻統一,邊緣整齊無毛刺,指壓有彈性,粘接良好。

5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1)進場密封膠及工程師®A6材料要求包裝完好,合格證齊全并經檢測合格后使用。

(2)密封膠及密閉膏兩組份攪拌、要充分混合均勻,調至密封膠均勻無色差為止;

(3)均勻密實的將密封膠注入槽溝內,并反復擠壓,使密封膠與被粘結界面充分結合,保證其粘接牢固;

(4)該產品應置于陰涼、通風、干燥處,宜在5-25℃下貯存。嚴禁使用超過保質期的產品。

(5)該產品最高施工溫度50℃,最低施工溫度5℃。

6結束語

在水利項目施工中,要嚴格進行過程質量控制,及時消除質量隱患,盡量減少工程質量缺陷的出現。而針對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和缺陷,必須根據相關規定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確保處理后質量滿足相關規范要求,保證水工建筑物發揮正常的使用功能和效益。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現澆混凝土構件;裂縫;預防;處理

中圖分類號: TV331 文獻標識碼: A

一、現澆混凝土構件裂縫的種類

(一)收縮裂縫

(1)塑性收縮裂縫。一般在干熱或刮風天氣易于出現,裂縫多為中間寬、兩端細且長短不一,互不連貫。裂縫產生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塑性狀態時,剛開始初凝,而由于天氣炎熱,陽光直射,刮大風,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過快,混凝土表面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此時混凝土尚未有強度,而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現龜裂。

(2)沉降收縮裂縫。該裂縫一般多沿主筋通長方向,在混凝土表面出現,常在澆灌后發生,硬化后停止。裂縫產生原因是混凝土澆搗后,骨料顆粒沉落,水泥漿上浮,受到鋼筋或埋設件或大骨料的阻擋,從而使混凝土互相分離。另外混凝土本身組成材料沉落不均勻造成開裂。

(3)干燥收縮裂縫。多在混凝土養護完畢一段時間后才出現,為表面性的較淺較細裂縫.多沿短方向分布。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養護不周,受風吹日曬,表面水分散失過快,而混凝土內部濕度變化小,表面干縮變形受到混凝土內部的約束,產生較大拉應力后產生裂縫。另外如后張法預應力構件,在露天堆放過久,不進行張拉也會出現此類裂縫。

(二)溫度裂縫

(1)內約束裂縫。是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的。例如,混凝土養護期間受寒流侵襲,使混凝土表面急劇降溫超過7℃~10℃就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縫,但其裂縫深度一般只有30mm左右,表面以下仍保持完整性。

(2)外約束裂縫。是由于混凝土體積過大,混凝土絕熱溫度與澆灌溫度之差超過5℃以上而引起的。當混凝土結構厚度超過2.0m以上時,混凝土在硬化期間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上升很快,一般在混凝土澆筑后72h達到最高溫度(可達80℃左右),由于混凝土內部散熱慢而混凝土表面散熱快,這種溫差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應力。而后期均勻降溫冷卻時,受到基巖或老混凝土墊層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外約束裂縫多發生在施工后2~3個月或更長時間,多在結構中部出現。裂縫為較深或貫穿性的.破壞結構的整體性。

(三)沉陷裂縫

裂縫多為深進或貫穿性的,其位置與沉陷方向一致。較大的沉陷裂縫,往往有一定的錯位,裂縫寬度與沉降值成正比。裂縫產生的原因是結構構件落在未經處理的回填土或松軟地基上。混凝土澆灌后,因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勻沉降而導致裂縫。特別是平臥生產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由于側向剛度差,配筋少,最易引起弦、腹桿或梁的側面產生裂縫。另外因模板剛度不足,模板支撐間距過大或支撐底部松動以及過早拆模,也常導致此類沉陷裂縫出現。

二、現澆混凝土構件裂縫預防措施

(一)干縮裂縫預防

一是選用收縮量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熱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縮受水灰比的影響較大,水灰比越大,干縮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應盡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選用,同時摻加合適的減水劑。三是嚴格控制混凝土攪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絕對不能大于配合比設計所給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強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并適當延長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冬季施工時要適當延長混凝土保溫覆蓋時間,并涂刷養護劑養護。五是在混凝土結構中設置合適的收縮縫。

(二)塑性收縮裂縫預防

一是選用干縮值較小早期強度較高的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二是嚴格控制水灰比,摻加高效減水劑來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減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澆筑混凝土之前,將基層和模板澆水均勻濕透。四是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者潮濕的草墊、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終凝前表面濕潤,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噴灑養護劑等進行養護。五是在高溫和大風天氣要設置遮陽和擋風設施,及時養護。

(三)沉陷裂縫預防

一是對松軟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結構施工前應進行必要的夯實和加固。二是保證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且支撐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勻。三是防止混凝土澆灌過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時間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凍土上搭設模板時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四)溫度以及化學反應引起的裂縫預防

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改善骨料級配;改善混凝土的攪拌加工工藝;在混凝土中摻加一定量的具有減水、增塑、緩凝等作用的外加劑;高溫季節澆筑時可以采用搭設遮陽板等輔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溫升,降低澆筑混凝土的溫度;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設置冷卻管道;加強混凝土溫度的監控,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預留溫度收縮縫;減小約束;加強混凝土養護;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鋼筋或者摻入纖維材料將混凝土的溫度裂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對于由于化學反應引起的裂縫來說,其預防措施一般是:一是選用堿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選用低堿水泥和低堿或無堿的外加劑。三是選用合適的摻和料抑制堿骨料反應。

三、裂縫處理

(一)表面處理法

表面處理法就是在混凝土表面沿裂縫鋪設薄膜。該法適用于裂縫寬度較窄(小于0.2mm),恢復構件的表面美觀和提高耐久性。

薄膜材料一般可使用環氧類樹脂或樹脂浸漬玻璃布。另外,當裂縫寬度有可能變化并以防水為修補目的時,可使用帶有伸縮性的焦油環氧樹脂等。當裂縫間距較小、分布比較集中時,也可在整個表面鋪設薄膜。

施工時,首先將欲鋪設薄膜的混凝土表面用鋼絲刷子打毛,用水清洗待其干燥。在鋪設薄膜之前,要將混凝土表面的氣孔用油灰狀的樹脂予以填平。另外,也可用噴射砂漿,如單純以防水為目的,可涂刷瀝青。

(二)充填法

當裂縫比較寬時,可采用將樹脂或無機類材料填充裂縫的方法。即沿裂縫將混凝土表面鑿成V或U字形槽,然后填以充填材料。這種修補方法適用于表面處理法不能充分滿足耐磨及防腐性要求的場所,一般使用樹脂砂漿類的填充材料,也可使用水泥砂漿及瀝青等。

充填溝槽的外形有V形及U形兩種,如U形難于開鑿,可使用V形槽。V形槽用于填充樹脂砂漿,如充填普通砂漿, V形槽易使砂漿剝離脫落,故此時最好開成U形槽。開U形槽時,首先用刀具沿裂縫開出兩條溝,然后再剔除中間部分。

填充施工時,先將開槽時的殘渣碎片用鋼絲刷子清除,必要時還應涂以底層結合料,然后再填充填材料,待充填料充分硬化后,再用砂輪或拋光機將表面磨光。

(三)結構加固法

當裂縫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性能時,就要考慮采取加固法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處理。結構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加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面積,在構件的角部外包型鋼、采用預應力法加固、粘貼鋼板加固、增設支點加固以及噴射混凝土補強加固。

結語

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火性、可模性以及整體性能好等優點。所以,被廣泛地用于房屋建筑中,但是,由于設計、施工、材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常導致鋼筋混凝土構件產生裂縫,因此,對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科學的分析,并找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建奇.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的施工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J].水運工程,2002,12:38-40.

篇10

1 混凝土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三種:第一種是由外荷載引起的,這是發生最普遍的一種情況。第二種是變形引起的裂縫,這是由溫度、收縮、膨脹、不均勻沉降等原因引起結構變形,當變形受到約束時便產生應力,當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時就產生裂縫。第三種是由施工過程操作不當引起的裂縫。要解決混凝土裂縫的問題,還得從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入手,下面就針對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裂縫原因進行分析。

1.1 混凝土施工過程的原材料及配合比設計不當是引起裂縫的原因。配合比設計不當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是造成混凝土裂縫不可忽視的原因。配合比不當指水泥用量過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適當,骨料種類不佳,選用外加劑不當等,這幾個因素是相互關聯的。有關試驗資料顯示:水泥每增加10%,混凝土強度降低20%,混凝土與鋼筋的粘接力降低10%。近兩年發現不少商品混凝土澆搗的樓板出現裂縫,總結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1.1.1 粗細集料含泥量過大,造成混凝土收縮增大。集料顆粒級配不良或采取不恰當的間斷級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縮的增大,誘導裂縫的產生。

1.1.2 骨料粒徑越細,針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單方面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縮量增大。

1.1.3 混凝土外加劑,摻和料選擇不當、或摻量不當,嚴重增加混凝土收縮。

1.1.4 水泥品種原因,礦渣硅酸鹽水泥收縮比普通硅酸鹽水泥收縮大。

1.1.5 水泥等級及混凝土強度等級原因:水泥等級越高、細度越細、早強越高對混凝土的開裂影響很大。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的脆性越大、越易開裂。

1.2 施工過程的養護不當是引起裂縫的原因。養護不當是造成混凝土裂縫的主要原因,過早養護影響混凝土的膠結能力,過遲養護混凝土表面游離水蒸發過快,水泥缺少必要的水化水,而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產生裂縫。在標準養護條件下,混凝土硬化正常,不會開裂,但只適用于試塊或是工廠的預制件生產,現場施工中不可能擁有這種條件,但是必須注意到,現場混凝土養護越接近標準養護條件,混凝土開裂可能性就越小。否則,就容易產生裂縫。

1.3 使用不當引起裂縫的原因

1.3.1 使用時荷載過大,超負荷工作,也能引起裂縫。

1.3.2 野蠻裝修,不經過設計院同意隨便拆除承重墻或隨意剃鑿洞,引起裂縫。

1.3.3 周圍環境影響、酸、堿、鹽等化學藥品對建筑物的侵蝕,引起裂縫。

1.3.4 另外,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火災、輕度地震等引起建筑物的裂縫。

2 混凝土裂縫預防措施

針對以上混凝土裂縫成因,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裂縫,因此在工作實際中采取適當措施預防要比事后補救有效的多。也就是說采取預防為主的方法,根據裂縫的成因我們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防。

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并復檢合格。

攪拌技術措施,各種材料必須計量準確,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嚴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應充分攪拌,才能入模。

2.1 施工過程的施工工藝預防措施

2.1.1 在混凝土澆搗前,應先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濕透,避免過多吸收水分,澆搗過程中應盡量做到即做到充分又避免過度。

2.1.2 嚴格控制澆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利于散熱,減少約束。

2.1.3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表面刮抹應限制到最少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強混凝土過早養護。澆筑后,對表面應及時用材料覆蓋、保溫,認真養護,防止強風和烈日曝曬。

2.1.4 混凝土未凝固時,不盲目趕工。杜絕過早上磚、上荷載和過早拆模。

2.1.5 施工過程中也應注意滿意度的控制,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改善骨料級配。

2.1.6 施工過程中澆筑不同的混凝土構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安排合理的澆筑順序;熱天時應分層澆筑。

2.3 不當的預防措施

2.3.1 使用時不能荷載過大,超負荷工作,要在荷載允許范圍內工作。

2.3.2 不能野蠻裝修,如有需要拆除承重墻的部位必須經過設計院同意,出拆除方案,方可施工。

2.3.3 注意周圍環境的影響,避免化學物品的侵蝕。

3 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

混凝土結構或構件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遙破壞結構整體性,降低構件剛度,影響結構承載力,有的雖對承載力無多大影響,但會影響鋼筋銹蝕,降低耐久性,或發生滲漏,影響使用,因此,應根據裂縫發生的原因、性質、大小、部位、結構受力情況和使用要求等采取相應方法補救,以下介紹幾種處理方法:

3.1 表面涂抹修補法。 使用于穩定的表面及深進裂縫的處理,處理時將裂縫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或沿裂縫鑿成深15-20MM、寬150-200MM的凹槽,掃凈并灑水濕潤,先刷水泥凈漿一度,然后用1:1-2的水泥砂漿涂抹,總厚度為10-20MM,并壓光。

3.2 表面鑿槽嵌補法。 適用于獨立的裂縫寬度較大的死縫和活裂縫的處理,沿混凝土裂縫鑿一條V型槽,槽內嵌入剛性材料如水泥砂漿或填灌柔性材料如聚氯乙烯膠泥。

3.3 結構補強法。 因超荷載產生的裂縫、裂縫長時間不處理導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災造成的裂縫等影響結構強度可采取結構補強法。在結構裂縫部位四周加U型螺栓將構件箍緊,以防止裂縫擴大和提高結構的剛度和承載力。加固時,應使鋼套管箍與混凝土表面緊密接觸,以保證共同工作。

3.4 混凝土置換法。 混凝土置換法是處理嚴重損壞混凝土的一種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將損壞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換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

通過以上分析、預防、與處理我們明確知道,要避免混凝土的裂縫就要從混凝土生產中的各種隱患入手,全方位從原材料的選用、配合比設計、生產質量,施工工藝及養護等全面的進行質量管理,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裂縫的出現和發展,保證建筑物,構筑物和構件安全、穩定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北京

[2] 利健《建筑技術與應用》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 2004年02期

[3] 羅輝《交通世界》混凝土的施工溫度與裂縫 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