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不育范文

時間:2023-03-25 19:0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免疫性不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目的 探討男性免疫性不育的原因、發(fā)生機制和治療經驗。方法 五種免疫不育實驗室檢查是診斷的主要依據。結果 掌握男性免疫不育病因及治療提高不育治愈率。結論 免疫反應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免疫性不育;實驗室檢查

由于免疫功能異常導致的不育稱免疫性不育。在男性主要表現為對的自身免疫反應。據統計在不育患者中約有2%~10%的原因是因免疫因素所致,其中約有5%的男性在血清和/或精漿中存在著抗抗體。

1 的抗原

根據抗原的來源又可分為固有抗原和包裹抗原。從發(fā)生、成熟到排出的整個過程中,由于機體的屏障作用,不與機體的免疫系統接觸,所以對自身的免疫系統而言也是一種“異物”,一旦與免疫系統接觸即可發(fā)生自身免疫反應。

2 免疫性不育的原因

2.1 輸精管道阻塞 由于輸出通道受阻,積聚于附睪尾部和輸精近端,在局部形成肉芽腫,被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吞噬,可溶性的膜抗原逸出,進入生殖系統周圍組織間隙、淋巴管和微血管內,激活β淋巴細胞,觸發(fā)自身免疫反應。

2.2 損傷 外傷或手術可直接破壞其血睪屏障,使抗原與機體的免疫系統發(fā)生接觸,引起自身免疫性炎。某些因素如溫度,某些激素或藥物,腮腺炎病毒等也可程度不同地損害血睪屏障,誘發(fā)免疫性不育。

2.3 男性生殖道感染 主要是IgA,機制是感染可干擾前列腺管在時完全關閉,導致漏入前列腺誘發(fā)抗抗體產生。生殖感染時,局部所產生的針對病原膜上糖類的抗體,與表面的糖類起交叉反應。

2.4 免疫抑制物質的質或量的缺陷 也可誘發(fā)的自身免疫反應。

2.5 遺傳性因素 發(fā)生自身免疫反應的男性并不都會發(fā)生不育,某種遺傳因素的影響,免疫應答基因起一定的作用。

3 免疫性不育的發(fā)病機制

3.1 干擾正常的發(fā)生過程,可引起無癥或少精癥。

3.2 凝集抗體,使發(fā)生頭―頭,尾―尾,尾尖―尾尖,頭―尾等凝集現象從而影響的活動,使活力降低。

3.3 制動抗體,可激活補體,補體在激活過程中的裂介產物,有細胞毒效應,能使死亡或不活動,使成活率下降。

3.4 IgG和IgA抗抗體覆蓋的,通過宮頸粘液時,發(fā)生不利的震顫現象,影響穿透宮頸粘液的能力。

3.5 結合于尾部的抗體,會改變在宮頸粘液中的運動方向。

3.6 結合于頂體部位的抗體封閉了頂體膜上的透明帶識別點,抑制對透明帶的附著與穿透,影響精卵融合過程。

4 免疫不育的診斷

免疫不育診斷重要依據是實驗室檢查,目前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4.1 凝集試驗 (1)試管玻片凝集法:10%以上活動有凝集,則判斷為陽性結果。(2)微室盤凝集試驗:應用組織微量測定盤凝集滴度1:8視為陽性。

4.2 混合細胞抗球蛋白反應 包被了人IgG的乳膠懸液或綿羊紅細胞與被測在玻片上混合,然后加入抗人IgG抗血清,沒有包被抗體可以在乳膠顆粒之間自由泳動,而乳膠顆粒自己相互粘附成團,如果上包被有抗抗體,活動就與乳膠顆粒粘附,當40%或更多運動粘附有這種顆粒時,可以診斷為免疫不育。

4.3 酶聯免疫吸附法 該方法是將或提取物包被于微量反應板后加入待測樣品,如血清、精漿和宮頸粘液等。

4.4 細胞毒試驗 肉毒堿測定。

4.5 標記抗體技術 血清中的抗抗體與抗原結合,再與標記熒光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結合,使膜顯示熒光。

5 男性免疫性不育的治療[1]

5.1 病因治療 如有生殖道感染可應用抗生素,如有輸精管阻塞則設法疏通。

5.2 激素治療 強的松5mg每日3次,總療程為3個月;地塞米松0.5mg每日3次,服1周,停1周,總劑量為100mg,總用藥時間不超過半年。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2]:采用強的松5mg,每日2次,中藥三棱、莪術、山甲、皂角等活血化瘀、破氣利水藥物以期降低抗抗體,3個月為一療程。若男女雙方都是抗抗體陽性,在同房時加用,有炎癥時用抗生素,黏度較高時用大劑量維生素C。

5.3 洗滌授精法 用4%的人血白蛋白溶液或高滲BWW液洗滌,取洗滌后的懸液注入宮頸管內進行人工授精。

5.4 抑制發(fā)生 用睪酮治療造成無癥,以消除患者血液中抗的抗體。停藥后生精功能逐漸恢復,在重新發(fā)生自身免疫反應之前,用皮質類固醇治療。

6 預防保健

加強鍛煉,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防止反復感冒、腹瀉。預防生殖泌尿系統感染,一旦得病,應及早治療,以防止反復發(fā)作。飲食有節(jié),少食煙酒、厚味及刺激性食物。注意自我保護,避免射線、藥物等因素刺激、避免生殖系統的損傷。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免疫性抗體;不孕不育;抗抗體;臨床意義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103

在臨床生殖醫(yī)學領域中, 不孕不育一直是一項較難攻克的重要的研究課題[1]。而近年不孕不育人數逐漸上升, 如何檢驗檢查, 能否找到相關解決方法成為了重中之重, 而本文結合各種臨床研究實例, 通過檢測抗抗體、測抗心磷脂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等, 探討免疫性抗體是否對不孕不育的檢測有著臨床診斷的價值與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內的不孕不育患者50例設為觀察組, 隨機抽取50例生育正常女性作為對照組。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對兩組患者抗抗體和抗心磷脂抗體在血清中的情況進行逐一排查。

1. 2 方法 在實驗過程中, 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 患者及家屬的心態(tài)或者情緒, 均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 要不斷加強、加深對患者的免疫性抗體分析, 如體內免疫性抗體的種類等。除此之外, 還要分析患者體中免疫性抗體的種類, 對患者是否有更不良的影響等。這都要求檢測更加準確, 并且主治醫(yī)生需要進一步對這些特殊的不孕不育患者加以診斷和醫(yī)治。

作為臨床醫(yī)師, 要注重臨床分析的全面性。要對患者的血液、血樣分析等各類復雜的常規(guī)指標進行反復的檢測。女性不孕不育患者加強免疫性抗體的觀測, 包括以下具體內容:①使患者提供檢測樣本, 對接受治療的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女性患者普遍心理壓力比較大, 更需要醫(yī)護工作者進行無微不至的關照。②通過相關的檢測, 如吸附性監(jiān)測等, 對女性不孕不育患者體內的免疫性抗體進行專業(yè)的檢測, 并逐一排查, 這需要患者配合醫(yī)院進行采血等工作[2]。

對被檢測患者體內的免疫性抗體進行分析, 包括其是否含有抗體、抗體是否一樣、抗體種類等。然后對全部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所提供的血液進行分析, 并與對照組比較。而在檢測兩組不同的患者采集的血液樣本之后, 醫(yī)護工作者需要對檢測過程中的患者血液里的所包含的生命各項指標是否穩(wěn)定加以論證, 進而對不孕不育患者的免疫性抗體進行論斷, 細分到種類。而在不斷的觀測中發(fā)現, 如果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 以及患者家屬對醫(yī)生比較滿意(通過護士進行調查), 并且證明了免疫性抗體確實存在于大部分被檢測女性患者體內時, 調查結果比較樂觀, 因為免疫性抗體的各項指標趨于正常, 即在可接受范圍之內才可以說明檢測效果的完成性。

1. 3 判定方法

1. 3. 1 首先需要確定子宮內膜抗體的獨特性 子宮內膜抗抗體屬一種自身抗體, 存在于子宮內膜腺上, 是子宮上皮細胞分布的孕激素, 主要依賴的蛋白是其主要針對抗原。

1. 3. 2 觀測不同的位置 如果子宮內膜的方位, 處于正常位置時則其不具有抗原性。如果子宮內膜的方位, 處于不正常的位置時則作為抗原。當其具有抗原時, 是具有效刺激在機體之中的免疫系統作用的。而當子宮內膜抗體產生時, 其特異性將更為明顯。而因為其位置的不同將會造成不同局部的免疫性的反應, 包括病理學方面的變化的不斷的出現, 這都會直接影響子宮內膜腺體生理功能。

1. 3. 3 抗心磷脂抗體作為一種磷脂抗體中所異質性的自身酸性抗體時, 其在女性患者的體內將會導致諸多疾病的發(fā)生。其中包括微血管血栓、血小板減少、習慣性流產等。而患者習慣性流產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心磷脂抗體陽性導致, 因為如果促蛻膜螺旋小動脈處形成各種各樣的血栓時, 胎盤將會缺失[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抗抗體總陽性率為40%(20/50), 對照組為6%(3/50), 觀察組抗抗體總陽性率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本文研究者通過閱讀各類與不孕不育相關的相關文獻與書籍, 并參照學習了各種有關的國外治療手段, 同時也參考了一些國內的案例發(fā)現, 在治療不孕不育時女性不孕不育的患者在接受檢測時, 若是用常規(guī)治療手段、在正常的不孕不育方法的診斷下, 如果進行對女性患者體內的“免疫性抗體”的監(jiān)測, 則大幅度的提高了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療程度。通過上述研究發(fā)現, 在對免疫性抗體的探究將對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研究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而作為醫(yī)學研究者, 減少不孕不育癥的發(fā)生, 快速治療患者, 成為了對“免疫性抗體”監(jiān)測的重要理由。

醫(yī)學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 讓人類對疾病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而醫(yī)療技術發(fā)展的前景越是廣闊, 對不孕不育癥狀的患者治療越是有利。更專業(yè)的檢測技術將為患者帶來更為詳細的診斷說明, 而本文中也顯示出對患者監(jiān)測免疫性抗體的重要性。本研究中, 觀察組抗抗體總陽性率(40%)高于對照組(6%), 觀察組抗心磷脂抗體總陽性率(30%)高于對照組(4%), 兩組陽性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血清免疫性抗體出現異常現象, 將導致女性患者胚胎組織的異常, 排斥甚至殺死、受精卵。所以進行免疫性抗體檢測對于女性不孕不育檢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師萍, 楊萬浩, 周艷. 不孕不育婦女血清中抗心磷脂抗體、抗β2糖蛋白1抗體和抗抗體的檢測價值. 吉林醫(yī)學, 2013, 34(26):5320-5322.

[2] 周琳, 部春雨, 陳慧, 等. 抗抗體與抗心磷脂抗體在不孕女性患者診斷中的價值.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4(4):154-156.

篇3

【關鍵詞】 免疫性不孕不育癥;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作者根據現代醫(yī)學研究成果,篩選中藥,組合成“抗體靈”,結合少量激素輔助的治療,于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采用本法治療免疫性不孕不育癥。系統觀察62例,其中治療男性不育癥16例,治愈率為81.25%;女性不孕癥46例,治愈率為84.28%,現將臨床應用情況報告如下。

1 診斷方法與標準[1,2]

1.1 夫妻婚后同居未采取避孕措施而過正常性生治一年未妊娠者。

[附注] 我國過去治療不孕年限定為二年,美國不孕學會的標準為一年,北京醫(yī)科大學與國家計生委科研所通過國內調查結果提出也以一年為準,199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議亦以一年為限。

1.2 血清/和精漿抗抗體(AsAb)(ElisA法)呈陽性者。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方法

“抗體靈”由下列藥物組成:蛇舌草30g、馬鞭草12g、龍葵12g、丹參15g、牛夕9g、鱉甲12g、黃柏9g、生地10g、蠶砂9g。

2.2 加減運用

腎陰虛加枸杞子、麥冬、女貞子,脾虛者加苡米、淮山,便結者加大黃,血虛者加當歸,氣虛者加黃芪,瘀滯者加雞血藤,肝郁者加柴胡等。

2.3 輔助用藥

強的松片:每天2次,每次5mg,連用1個月為1療程,最多可用3療程。

2.4 療 程

不管男性或女性,一般1個月為1療程,每療程完后抽血復檢AsAb,如轉陰即停止治療,繼續(xù)觀察有無妊娠,連續(xù)治療最多為3療程。轉陰后觀察3~6個月,如未見妊娠即宣告無效。

2.5 注意事項

治療期間過性生活時要求男方要帶。

3 治療標準及效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經治療后AsAb轉陰,轉陰后夫妻有正常性生活,觀察3~6個月內女方已獲孕者。

顯效:經治療后AsAb轉陰,轉陰后夫妻有正常性生活,觀察3~6個月內女方仍未獲孕者。

無效:經治療后AsAb仍陽性,夫妻有正常性生活,觀察3~6個月內女方亦未獲孕者。

3.2 治療效果

男性不孕治療效果見表1,女性不孕治療效果見表2。

4 討論

4.1 免疫不孕不育產生的原因[3]

是和精漿所組成,當的成分被吸收進入婦女體內后,由于和精漿中的多種成分不是體內的自身組織,因而身體中就會對這些成分產生抗體,分布于血液、子宮液和陰道分泌物中。這些抗體有使發(fā)生運動障礙和凝集作用,致難以上行和受精,有時即使仍能受精,但受精卵也會在以后發(fā)育的過程中死亡。此外,在到達子宮腔后若與抗體發(fā)生反應,可釋放出組胺,從而引起子宮強烈收縮影響正常的受孕過程。但是在正常情況下,由于身體中有免疫抑制功能,所以后并不產生抗抗體,只是在生殖器內有創(chuàng)傷、子宮內膜有炎癥或有異常出血時才會產生抗體,此后再次,免疫反應就會被強化而使抗體增高。

同樣,在中生成而成為獨立的細胞后,也會成為男子自身的抗原,但因為正常人內有血-睪屏障和精漿中有免疫抑制物質,所以不會產生抗體。但當有損傷、炎癥、梗阻等因素時,血-睪屏障受破壞或免疫抑制功能發(fā)生障礙時,男子也會產生自身的抗抗體,使發(fā)生功能障礙。

4.2 免疫不孕不育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機理[4]

中醫(yī)歷史上無此病名,但從免疫不育的病因病機看,認為與濕熱內蘊、瘀阻精道、腎精不足、陰虛火旺等有關。濕熱內蘊表現為嗜食肥甘、濕熱內生,或不潔、濕熱內侵、損傷精室(道)而致,瘀阻精道表現與跌撲損傷、手術誤傷或濕熱內蘊日久化瘀有關。腎精不足表現為濕熱內蘊或瘀阻精道日久及腎,腎不能藏精、生精。陰虛火旺表現為濕熱內蘊,日久傷精耗液,精失所養(yǎng)。故治療免疫不孕不育時,要采取清利精室(道)、活血通精、補益腎精、滋陰降火等法以治療之。

作者根據中醫(yī)原理,設計主方“抗體靈”,內含9種中藥,各具有不同功能。例如采用蛇舌草、馬鞭草、龍葵、黃柏等以達清熱解毒、去除濕熱內蘊,如有炎癥還可達抗感染的目的。方中的丹參、牛夕、鱉甲等藥,可達活血化瘀、活血通精的作用。方中的生地有滋陰降火作用。通過多方面的藥理功能,從而降低體內抗抗體水平,去除障礙,創(chuàng)造妊娠有利環(huán)境,因而恢復不孕不育夫婦的生育能力。因為各人的機體情況是復雜的,故結合各人不同病情,在“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思想原則指導下,又采取加減法對癥對因輔助一些其他藥物,使治療藥法更具有針對性及全面性,以彌補中藥主方的不足。

4.3 關于輔助治療問題

4.3.1 激素的使用 鄭明華[5]“1558例男性不育癥診治體會”一文中報道,其中免疫原因引起男性不育59例,經采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轉陰48例,21例妊娠,有一定的效果。黃平治教授認為使用強的松以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常需相當長時間用藥,至少3~6個月才能使抗抗體降低或消失,且長期應用激素有一定的副反應。我們乃采用以中藥為主、強的松少量輔助應用,以減少藥物的副反應。

4.3.2 的使用 文獻報道采用方法單獨治療免疫性不孕不育,若能堅持6個月到2年,懷孕機會可達40%~60%。優(yōu)點是方法簡單,缺點是效果不確實,單獨使用此法為期較長。我們采用中西結合治療時,交代患者治療期內時采用,目的有二:一是隔絕和女性生殖道的接觸,對降低抗體水平有助;二是可防止治療期間意外妊娠的發(fā)生而影響優(yōu)生。

4.4 免疫不孕不育診斷方法選擇[6]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為MAR Test、 IB Test、 ElisA三種方法。目前國內許多男科,生殖醫(yī)學實驗室采用ElisA檢測AsAb,由于EIisA法帶有嚴重的背景噪聲,表面和內部有些抗原與機體其他組織有交叉反應,導致ElisA法的檢測結果有假陽性等缺點,ElisA法檢測的結果與臨床實際有偏差,故不是WHO認可的免疫因素的診斷方法。目前WHO推薦的AsAb檢測方法為lB Test和MAR Test。IB Test可以定性、定量和定位,敏感性好、特異性強,但是操作復雜、人為因素多,并且目前僅有進口的該試劑,價格昂貴。而MAR Test操作簡單、快捷,可以和的常規(guī)化驗同時進行,也可以定量和定位。因此我們認為,結合實際,今后在開展診斷免疫不孕不育癥時,選擇MAR Test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 吳階平主編.中國性學百科全書 [M].北京:中國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173.

2 胡廷溢.不育夫婦性咨詢 [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3,1.

3 黃平治.不孕不育百問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65-67.

4 戚廣崇.實用中醫(yī)男科手冊 [M].上海:知識出版社,1995,180.

5 鄭明華.1558例男性不育癥診治體會 [S].第八次全國男科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07,83.

篇4

摘要:從翻譯活動開始關于字面譯與自由譯之間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還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本文旨在探索字面譯與自由譯的優(yōu)勢與缺陷,怎樣合理運用兩種翻譯方式,及二者之間的互補性,最重要的是將二者運用到實踐中提高翻譯質量。

關鍵詞:字面譯 自由譯 互補性

1.簡介

字面譯與自由譯不僅僅是翻譯理論中的重要問題,也是翻譯實踐中的基本問題(劉,1988)。關于這兩種翻譯方法的爭論由來已久。在中國,這兩者的爭論也可以追溯到最初關于簡潔與優(yōu)美的探討。自由譯與字面譯也是中國譯者最為常用的兩種翻譯手段,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使用這兩種手段,仔細分析二者的優(yōu)勢和缺陷以及二者之間的互補性具有重大意義。

2.字面譯

譯文該在充分理解目標語的基礎上通過保持原語表達方式、內容和寫作風格而體現對原文的忠實,就是字面譯(喬,2000)。

文中出現很多修辭會令文章增色,通過字面譯可以保持文中的修辭意義,目標語可達到和原語同樣的表達效果,如:

(1) But I hated Sakamoto and I had a feeling that he’d surely lead us to our ancestors.

譯文:但是我恨坂本,并預感到他肯定會領著咱們去見祖先。

譯文讀起來流暢自然,還保留了原文中的隱喻意味。如果將其譯為“他肯定會領著咱們去送死”,雖也將意思交待清楚了,隱喻意味卻沒了。

事物均有局限,字面譯也不例外,深入探究便不難發(fā)現其缺陷。如:

上表逐字翻譯所得與原語相差十萬八千里,該是:銀河;刑事律師。

字面譯不僅局限于詞語本身的層面,有時詞語在語境中的意思與在字典中的意思有很大不同。如:

(2) It was an old and ragged moon.

此句逐字譯為“這是一個又老又破的月亮”,正確譯法應為“這是一彎下弦月”,這樣的譯法顯然是自由譯非字面譯。漢語不會用“老”和“破”形容月亮。字面譯中雖要盡量忠實原語,但為了語句通順清晰譯者也可進行適當調整。

字面譯要求在保留原語語法結構、意象和修辭手法的基礎上對原語進行再創(chuàng)造。只有在原語與目標語之間的句子結構和修辭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才適用。

3.自由譯

使用目標語中與原語相同或相似的表達方式代替原語中由于語言差異很難為讀者理解的表達,盡管這樣做會導致原語形式的改變,但原語的意思仍能得以保存且譯文風格能和原文保持一致。

字面譯是從原語語言和文化的角度出發(fā)的,而自由譯依據的是目標語的語言和文化。每個國家的文化中都有獨特的東西,使得翻譯活動更加困難。如:

(4)現在合同已簽,真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飯,只好如此了。

自由譯為:“As the contract had been signed, what’s done is done and can not be undone”。如果將“木已成舟”和“生米煮成熟飯”進行字面譯,就會造成目標語讀者的理解困難,因他們不了解其文化背景。

在使用自由譯的時候要切記自由譯與字面譯一樣是將對原文的忠實性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語句的流暢和目標語文本表述的自然。如:

(5) “A dog in the manger”被譯為“喧賓奪主”,而正確表達是“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人”。

由此可推斷自由譯需對原語以及目標語文化熟練掌握。自由譯本質上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過程,要求譯者具有更強的責任感和對兩種語言的熟練掌握及豐富的經驗。(彭,1980)

原語和目標語在詞條、句子結構等方面有很大差異時自由譯的運用能更準確地為讀者再現原文的意思。

4.兩者的互補性

很多翻譯理論都認為二者在翻譯活動中的作用是對等的。許淵沖,著名的詩歌翻譯家曾在他的《翻譯的藝術》中提到這兩種譯法的結合使用。《譯學大詞典》(1999)的作者孫迎春也認為如量體裁衣一樣,二者應根據情形的不同而加以運用。但仍有許多學者在翻譯過程中只嚴格遵循其中某個方式,更有甚者將自己嚴格劃分到某一學派中而忽視兩者間的優(yōu)勢互補。在復雜的翻譯活動中單一翻譯方式的運用不可能滿足譯者的需要,如上文分析,恰當將兩種翻譯手段結合能提高翻譯質量。

5.總結

字面譯與自由譯自翻譯活動開始就為譯者所采用的兩種手段。鑒于它們的優(yōu)勢與缺陷,兩者的爭議也從未停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采用其中的某一種手段已不足以滿足譯者的需要,很多情況下需同時運用兩種方式才能將翻譯的效果做到更好。

參考文獻:

[1]陳福康,中國譯學理論史稿,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4.

[2]劉宓慶,文體與翻譯(增訂版),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88.

[3]羅新璋,翻譯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篇5

【摘要】目的通過T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抗抗體(ASAb)、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測定,探討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免疫不孕的相關性。方法采用單克隆抗體直接免疫熒光染色法測定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免疫球蛋白IgG,IgM,IgA,ASAb,EMAb。結果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對照組比較,T淋巴細胞亞群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免疫不孕;T淋巴細胞亞群 ;免疫球蛋白

子宮內膜異位癥多發(fā)生于育齡期婦女,是婦科難治性常見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發(fā)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是導致不孕的一個主要原因,約占不孕癥婦女的40%~68%[1]。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體內可能產生多種自身抗體,體內存在多克隆B細胞活化,這種多克隆B細胞激活可能擾亂了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jié)網絡。在患者異位病灶、外周血和腹腔液中出現各種非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如抗多核苷酸類,抗組蛋白及抗磷脂、心脂類抗體以及特異性自身抗體,如抗子宮內膜和卵巢抗體,尤其是抗子宮內膜抗體對子宮內異癥的發(fā)病及不孕有重要作用,去除病灶,這些抗體相應減少[2]。

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制和臨床上的長期觀察,我們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主要是免疫不孕誘發(fā)的。本課題通過6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免疫狀況及抗子宮內膜、抗抗體的檢測,闡述子宮內膜異位癥免疫不孕的機理,提供臨床診斷治療的理論依據。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標準

1.1.1體征

典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盆腔檢查可發(fā)現子宮固定、后傾。在直腸子宮陷凹、宮骶韌帶或子宮后壁下段等部位捫及結節(jié)伴觸痛,有時在陰道穹隆部可捫及或肉眼見到稍隆起的結節(jié)或藍點。子宮一側或雙側附件區(qū)捫及囊性塊物,活動或固定的包塊,有輕壓痛等。

1.1.2B型超聲檢查

可確定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位置、大小和形狀,偶能發(fā)現盆腔檢查時未能捫及的包塊。B超顯示卵巢內膜異位囊腫壁較厚,且粗糙不平,與周圍臟器特別是與子宮粘連較緊。囊腫內容物呈囊性、混合性或實性,但以囊性最多見。

1.1.3CA125值測定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血清CA125值可能升高,但一般不超過200U/mL。雖然卵巢癌患者的CA125值遠較內膜異位癥為高,但兩者間的升高值有一定范圍的重疊,故臨床上無法單獨利用此測定值將兩者加以鑒別。CA125測定還可用于監(jiān)測內膜異位癥病變活動情況,若藥物或手術治療有效時,CA125值下降,復發(fā)時又升高。

1.1.4腹腔鏡檢查

是目前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最佳方法,特別是對盆腔檢查和B型超聲檢查均無陽性發(fā)現的不育或腹痛患者更是唯一手段,往往在腹腔鏡下對可疑病變進行活檢即可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此外,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期也只有在腹腔鏡檢或剖腹探查的直視下方可確定。

1.4統計方法

采用13.0軟件包計算,計數資料采用 百分比計算,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2結果

2.1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結果

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對照組比較T淋巴細胞亞群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見表1。

3結論

3.1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病理特點及發(fā)病機制

篇6

關鍵詞:情緒面孔搜索不對稱性;面部表情;面孔簡圖;情緒因素;知覺因素

分類號:B842

1、引言

人類的面孔與情緒表達、情緒識別有關,在社會交往和社會適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研究者采用研究知覺與注意的多種范式探討人類視覺系統對情緒面孔表現出的注意偏向及其機制,這些任務范式包括視覺搜索(Fox,Lester,Russo,Bowles,Pichler,&Dutton,2000;Ohman,Lundqvist,&Esteves,2001;Blagrove&Watson,2010;Becker,Horstmann,&Remington,2011)、注意瞬脫(Stein,Zwickel,Ritter,Kitzmantel,&Schneider,2009;Miyazawa&1wasaki,2010;Maratos,2011;葉榕,余風瓊,蔣玉寶,汪凱,2011)、空間線索任務(Fox,Russo,Bowles,&Dutton,2001;Fox,Russo,&Dutton,2002)、點探測任務(Huang,Chang,&Chen,2011)、雙眼競爭任務(stein&Sterzer,2012;Gray,Adams,Hedger,Newton,&Garner,2013)以及視覺搜索中突出特征的啟動任務(Lamy,Amunts,&Bar-Haim,2008)等等。眾多研究都發(fā)現,人們對不同情緒效價面孔的注意程度也有所不同。運用視覺搜索范式研究發(fā)現的情緒面孔的搜索不對稱性(search Asymmetry)便是其中一種有趣的現象。

搜索不對稱性源于視知覺的研究,一般采用目標.分心物的視覺搜索范式:在一項搜索任務中有兩類刺激,刺激A與刺激B互為目標與分心物;要求被試在分心物中尋找目標刺激;當搜索目標刺激A時與搜索目標刺激B的反應結果不同(Wolfe,2001)。例如,人們能很快地在一些圓形分心物的背景中發(fā)現一個帶有豎直線條的圓形目標(棒棒糖狀);反之則較難(Treisman&Souther,1985)。早期的研究者將不對稱性作為視覺注意研究的一項重要指標。后來,不對稱性被逐漸應用于情緒面孔的搜索研究中,無論使用真實面孔還是面孔簡圖,許多研究都發(fā)現了正、負情緒面孔作為目標搜索的不對稱性效應。具體而言,當負性情緒面孔(以下簡稱“負性面孔”)作為目標,正性情緒面孔(以下簡稱“正性面孔”)作為背景分心物時,目標搜索速度快:當正性面孔作為目標,負性面孔作為分心物時,目標搜索速度慢(White,1995;Fox et al.,2000;Horstmann&Bauland,2006;Horstmann,Becker,Bergmann,&Burghaus,2010)。該效應不同于一般的“負性偏向”,對情緒面孔搜索不對稱性的解釋目前尚存在爭議,研究者們分別從面孔的情緒因素和知覺因素兩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理論觀點。

2、基于情緒因素的解釋

情緒觀主要強調不同面孑L所具有的情緒性差異是導致搜索不對稱性效應的本質原因,主要有威脅性刺激捕獲(threat capture)假設和情緒擺脫(disengagement from emotion)假設。

2.1 行為研究方面的證據

根據威脅刺激捕獲假設,潛在的威脅可以快速捕獲注意,并且不受目標以及個體的意向控制。無論使用真實的情緒面孑L圖片或面孔簡圖作為實驗材料,許多研究結果都支持負性刺激可以快速捕獲注意的理論假設(Hansen&Hansen,1988;Fox et al.,2000;Eastwood,Smilek,&Merikle,2003;Horstmarm&Bauland,2006;Hahn&Gronlund,2007;Blagrove&Watson,2010;Sehmidt-Daffy,2011;Hodsoll,Viding,&Lavie,2011;Huang et al.,2011:Maratos,2011)。例如Fox(2000)等人以面孔簡圖為材料,采用典型的視覺搜索范式進行了系列實驗(如圖1所示)。他們向被試呈現一屏按照圓形分布的搜索序列,要求被試快速判斷序列中有/無不同刺激(有不同刺激即目標出現),再進行相應的按鍵反應。該序列有以下幾種條件:正性面孔作為目標呈現在負性或者中性分心面孔中;負性面孔作為目標呈現在正性或者中性分心面孔中:全部都是正性面孔;全部都是負性面孔;全部都是中性面孔。在前兩個實驗中,他們設置了不同的搜索序列呈現時間(300ms/800ms),,實驗結果都發(fā)現:同樣是有目標出現的條件下,負性面孔作為目標時,相對于正性面孔搜索反應時更快。為了檢驗情緒因素的解釋,他們在實驗3中使用了倒立面孔。根據以往研究發(fā)現,人們對于面孔的識別更多的是依賴于整體表征;面孔倒立時破壞了面孔的整體加工,進而導致對倒立面孔的情緒識別被削弱,但是面孔本身的知覺特征沒有被破壞(Maurer,Grand,&Mondloch,2002;Demtl,Seidel,Kainz,&Carbon,2009)。實驗3結果表明,當呈現的倒立面孔全都一樣的條件下,兩種情緒面孔的搜索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當正性面孔或負性面孔作為目標時,無論分心物面孔是中性或是相反情緒,結果也沒有顯著差異。因此他們推斷,不是視知覺特征而是面孔的情緒因素導致的搜索不對稱性。在后續(xù)的實驗4和實驗5中,他們甚至將面孔簡圖中的眉毛部分去除后作為實驗刺激.以及單獨用嘴部線條作為實驗刺激(判斷線條異同,與情緒無關)。實驗4結果仍然是被試對憤怒的情緒面孔搜索更快,而實驗5當缺少情緒因素時搜索不對稱效應則消失了。他們的系列實驗很好地支持了搜索不對稱性的情緒觀解釋。

其他研究者(schmidt-Dafly,2011;Hodsoll etal.,2011)使用真實的面孔圖片也發(fā)現了同樣的現象。為避免無關因素的干擾,這兩項研究都預先對面孔圖片進行了處理,遮蓋了面孔的頭發(fā)、耳朵,只保留了眼睛、鼻子和嘴在內的臉部區(qū)域,且都采用了與Fox等人(2000)相同的實驗范式。Schmidt-Dafly(2011)的實驗任務要求被試判斷搜索序列上的面孔是否都相同;而Hodsoll等人(2011)的實驗任務要求與情緒無關――搜索序列中只有一個面孔是屬于異性的,且這一面孔向左或向右進行了一定角度的傾斜(相對于正常的面孔)。在事先告知搜索目標為男性面孔或女性面孔的前提下,要求被試搜索該目標并判斷其傾斜方向。這兩個研究雖然實驗任務不同,但實驗結果都支持了負性(威脅性相關)刺激更快捕獲注意。

此外,還有一種基于面孔情緒因素的解釋就是情緒擺脫困難的假設。Fox等(2002)發(fā)現,威脅性刺激不會引導注意,但是一旦注意被分配到這些威脅性刺激上時,就很難從這些刺激中擺脫出來。根據這一假設,負性面孔在前注意的水平上不一定捕獲注意,它的作用發(fā)生在選擇后的階段,也就是注意被分配到負性面孔(威脅性刺激)后才會產生作用。這一假設可以很好地解釋不對稱性現象的另一種表現:當沒有目標出現時(所有搜索的面孔情緒因素都一樣),對負性面孔的反應時顯著慢于對正性面孔的反應時。如上述Fox等人(2000)的研究,他們設置的搜索序列中存在一種特殊情況,即所有刺激全部是同一種情緒面孔(向被試呈現多個相同的正性面孔或負性面孔,包括正立和倒立兩種情況)。結果發(fā)現,當刺激正立呈現時,被試對全為負性面孔的反應相對于全為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更慢;而當刺激倒立呈現時則沒有發(fā)現這一差異。為什么所有刺激都是負性的時候反應時變慢了?對此結果,威脅性刺激捕獲假設難以進行解釋,而情緒擺脫困難的理論則可以解釋。因為負性面孔(憤怒)可激活威脅探測的組塊,所有刺激都是負性的時候導致注意從威脅性刺激上擺脫的速度變慢了。

2.2 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證據

除行為方面的研究結果,不少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也支持情緒觀,尤其為威脅刺激捕獲假設提供了相關證據。一些研究者運用事件相關電位(ERP)進行研究,主要結論傾向于歸因為負性(威脅性相關)刺激可以快速捕獲注意。如Eimer和Kiss(2007)使用視覺搜索序列,要求被試只關注序列中間的注視點是否發(fā)生亮度變化并進行反應而忽略注視點周圍的真實面孔,結果發(fā)現與任務本身無關的負性面孔在注視點沒有亮度變化時引起了較大的N2pc波幅。Holmes.Bradley,Nielsen和Mogg(2009)以真實面孔進行實驗也發(fā)現,負性面孔(憤怒面孔)所引起的N2pc波幅不僅比正性面孔(高興面孔)的大,而且出現得比正性面孔早。Weymar,L6w,Ohman和Hamm(2011)以面孔簡圖進行實驗也發(fā)現,與正性面孔作為目標相比,在負性面孔(憤怒面孔)作為目標而中性面孔作為分心物時,被試搜索反應時顯著更快,且誘發(fā)了較大的N2pc。一般認為,N2pc反映的是空間注意的分配(Luck&Hillyard,1994)。以上結果表明即使與任務無關的負性面孔在注意受到局限時也能自動捕獲注意,以及負性面孔比正性面孔更易捕獲注意。

Schupp等人(2004)要求被試集中注意看偏轉方向不同的真實面孔圖片并記錄其腦電指標,結果發(fā)現:相對于高興和中性的面孔,憤怒的面孔圖片誘發(fā)了更大的EPN f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和LPPs(1ate positive potentials)。EPN反映的是情緒刺激的早期知覺加工,而LPPs反映了情緒刺激的強度(Junghofer,Bradley,Elbert,&Lang,2001;Schupp,Junghofer Weike,&Hamm,2003)。他們的研究表明負性面孔相對于其他情緒面孔更具有優(yōu)勢,在感覺編碼的階段就已經被登記并可進一步被加工。同樣以真實面孔圖片為材料,研究者們還發(fā)現,負性面孔(憤怒面孔)作為搜索目標時,誘發(fā)了更大的EPN和SPCN(sustained posterior contralateral negativity)(Feldmann-Wfistefeld,Schmidt-Daffy,&Schub6,2011)。SPCN雖與情緒無直接關聯,但早期的EPN成分可能反映出杏仁核中恐懼模塊(fear module)(Ohman&Mineka.2001)對威脅性相關刺激的加工(Feldmann.Wtistefeld et al.,2011)。

也有fMRI的研究證據表明,搜索負性面孔(憤怒面孔)可能會使杏仁核參與到空間注意系統和顳下視覺區(qū)的加工中,從而加快了對負性面孔的探測速度(Mohanty,Egneg Monti,&Mesulam,2009)。綜合以上結果,表明負性面孔可以自動、快速地捕獲注意,由此產生搜索不對稱效應。

3、基于知覺因素解釋的解釋

知覺觀強調,無論使用真實的面孔圖片還是面孔簡圖都不可忽視視知覺上的影響因素,不同情緒面孔所具有的知覺性差異是導致搜索不對稱性效應的根本原因。支持知覺觀的研究者主要從不同情緒面孔的嘴部差異(difference in mouthregions)、閉合結構(closure)以及知覺組群(perceptual grouping)及其他面部特征等方面進行了解釋。

3.1 行為研究方面的證據

Horstmann和Bauland(2006)認為正性面孔和負性面孔在嘴部區(qū)域的差異足以產生負性情緒面孔的搜索優(yōu)勢。他們使用男性和女性的真實面孔圖片,在前兩個實驗中首先證明了負性面孔的搜索優(yōu)勢。而在實驗3中,為了探討憤怒面孔的搜索優(yōu)勢來自于對情緒面孔的整體加工或來自于面孔成分(如眼睛、嘴)的局部加工,分別進行了a和b兩個實驗。實驗3a只保留了女性面孔的輪廓和嘴部區(qū)域,其他面孔成分都被去除了,結果顯示個體對憤怒面孔的嘴部區(qū)域產生了搜索優(yōu)勢;而實驗3b只保留了女性面孔的輪廓和眼部區(qū)域,卻沒有發(fā)現憤怒面孔和高興面孔的眼部區(qū)域有搜索上的差異。因此他們認為,嘴部區(qū)域足以產生負性情緒的搜索優(yōu)勢。并且,在他們的研究中,負性面孔的嘴部相對于正性面孔的嘴部張開得更大,僅此一點就可作為搜索的線索,說明視知覺上的因素會導致情緒面孔的搜索不對稱性效應。

同樣是從知覺因素出發(fā),Mak-Fan,Thompson和Green(2011)則提出不同的看法,將搜索不對稱性歸因為負性面孔中存在的閉合結構。他們采用Fox等人(2000)使用的面孔簡圖,但設置的條件有所不同:正性面孔作為目標而中性面孔作為分心物;負性面孔作為目標而中性面孔作為分心物:面孔類型全都是負性的或全都是正性的。面孔搜索序列對應一個有16個位置的虛擬圓,面孔呈現數量為4、6、8三種條件,隨機出現在虛擬圓上的任意位置,被試的任務是判斷搜索序列中的面孔是否相同。他們分別使用了正立和倒立的面孔簡圖,結果都發(fā)現了相對于正性面孔,負性面孔具有搜索上的優(yōu)勢,首先驗證了搜索不對稱性。而與Fox等人不同的是,Mak-Fan等人在實驗3中,打亂了面孔簡圖的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打亂之后的面孔既無法體現任何情緒也無法將其知覺為完整的面孔。但是,它保留了嘴部線條和面孔輪廓的相對位置,即保留了負性面孔中向下彎曲的嘴部線條和面孔輪廓所構成的閉合結構,而正性面孔中則不存在這種結構(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打亂后的負性面孔同樣比打亂后的正性面孔搜索得快。眾所周知格式塔學派提出的知覺“閉合傾向”,閉合的結構相對于非閉合的結構更易被知覺。Mak-Fan等人以此為基礎做出解釋,負性面孔不僅能夠引導注意分配,還由于其獨特的閉合結構導致而獲得搜索優(yōu)勢。

還有一種基于知覺因素的解釋是知覺組群的假設(Horstmann,Scharlau,&Ansorge,2006;Horstmann et al.,2010)。該假設認為,相對于負性面孔而言,正性面孔在知覺上的特征更容易進行知覺組群。例如,許多面孔簡圖都是用圓代表臉部輪廓,兩個點代表眼睛,向上彎曲或向下彎曲的線條代表嘴,正性面孔和負性面孔不同的地方僅僅是嘴部線條的彎曲方向。正性面孔的嘴部線條是向上彎曲的,與下頜部分線條方向一樣,這種平行的、相似的刺激組合使人們更容易對其進行組織歸類。他們還強調,嘴部線條和下頜線條的空間接近性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當搜索目標為一個負性面孔,分心物是多個正性面孔時,更易對這些相似的分心物進行知覺組群,從而易化知覺過程,導致搜索反應時間更快。此時個體不是嚴格地進行系列加工,而是對分心物進行平行地選擇和抑制,因而總體反應時間更短。為了證明這一假設,研究者使用了兩種不同的面孔材料(Becker et al.,2011),一種是普通的標準面孔材料,即完整的面孔,正性面孔嘴部線條與面孔輪廓下頜部分平行;另一種是有凹損的面孔,即保留面孔情緒因素,但是將標準面孔的下頜部分向內凹陷,使得負性面孔的嘴部線條與面孔下頜部分平行(如圖3所示)。采用視覺搜索任務,搜索序列有以下幾種情況:負性面孔作為目標,正性面孔作為分心物;正性面孔作為目標,負性面孔作為分心物;搜索項目全都是負性面孔或正性面孔。實驗要求被試判斷目標是否出現并進行按鍵反應,使用眼動儀進行記錄。Becker等人的實驗結果表明,在標準面孔條件下,負性的面孔相對于正性面孔具有搜索優(yōu)勢;而在凹損面孔條件下,這種不對稱性效應就完全相反,即正性的面孔相對于負性面孔具有搜索優(yōu)勢。并且兩種條件下的不對稱性效應隨著面孔數量的增加也越來越明顯,說明面孔搜索的不對稱性有可能是知覺組群導致的。

另外,還有其他一些研究證明了其他面部特征的知覺差異的影響。例如有研究發(fā)現(Aronoff2006),類似“V”圖形會給人傳達一種帶有威脅性的信息(如圖1的憤怒面孔中兩條眉毛所構成的圖形1。人們對這種幾何構型進行視覺搜索時也會表現出更快的優(yōu)勢效應(Larson,Aronoff&Stearns,2007)。而Horstmann,Borgstedt和Heumann(2006)則利用情緒人臉的Flanker任務進行了研究。首先,他們向被試呈現水平排列的三個面孔簡圖,居中的為目標面孔(負性或正性面孔),左右兩側為Flanker面孔(負性、正性或中性面孔)。任務要求被試只對中間面孔的情緒類型作反應而忽略兩邊的Flanker面孔,結果發(fā)現只有正性面孔作為目標時產生了Flanker效應(即目標與兩側刺激一致/不一致條件下反應時間存在差異),而負性面孔并沒有這種效應。之后他們通過去除面孔簡圖的眼睛、鼻子,一步步改變實驗材料,使其不再被知覺為一個面孔后進行同樣實驗,其結果和使用面孔簡圖的結果相同。所以他們認為,是知覺差異導致了不同情緒面孔搜索差異,并不是情緒的作用。新近的另一項研究由Gray等人(2013)完成,他們首先對真實的面孔圖片進行了一些技術處理(如圖4所示),包括空間倒立和亮度極性反轉(luminance polarity reversal,將圖片的亮度進行高低反轉)。倒立會破壞對面孔的情緒識別,而亮度極性反轉會破壞對面孔的識別,尤其是破壞對眼部區(qū)域的判斷,所以此時倒立的亮度極性反轉面孔難以再辨認出其情緒內容。然后采用持續(xù)閃現抑制(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任務,即給被試雙眼呈現不同的刺激,一只眼呈現逐漸清晰可見的面孔圖片,另一只眼呈現動態(tài)掩蔽圖片,要求被試只要看到面孔圖片就對其進行反應,判斷其在左眼視野還是右眼視野。結果發(fā)現,對恐懼面孔反應時間是最快的,然后按照高興面孔、中性面孔和憤怒面孔的順序反應時依次增加。無論使用正常的情緒圖片面孔或倒立的亮度極性反轉面孔,恐懼面孔反應時都顯著快于高興面孔。由于亮度極性反轉面孔已無法辨認出情緒內容.而得到的結果卻與正常情緒面孔的一致,因此他們認為是恐懼面孔具有的某些低級視覺特征(low-levelvisual properties)而非情緒內容導致了它搜索更快,而這些低級視覺特征并未受實驗處理的影響。以上研究都表明了負性面孔和正性面孔在其他知覺特征上的差異的確會影響搜索反應時。

3.2 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證據

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也為知覺觀提供了一定的證據,表明了知覺特征的差異的作用。

如前提及的Weymar等人(2011)的研究,他們保留了面孔簡圖的眉毛和眼睛部分進行視覺搜索。結果發(fā)現,與正性面孔相比,在行為上負性面孔的眼部區(qū)域搜索反應時顯著更快,在腦電指標上搜索負性面孔眼部區(qū)域引起的N2pc波幅雖然較大卻沒有達到顯著水平。換句話說,他們的研究在行為與腦電數據兩方面得到了不一致的結果。面孔簡圖的眉毛和眼睛部分既包含了一定的情緒內容,同時也具有知覺特征上的明顯差異(憤怒面孔兩條眉毛所構成的“v”形),所以一方面它可以作為情緒因素發(fā)揮作用的證據,另一方面它也提醒研究者不能完全否認知覺特征差異的影響。

Whalen等人(2004)做過一項fMRI研究,使用了真實面孔圖片中的高興面孔和恐懼面孔,但是他們只保留了圖片面孔中的眼白(即鞏膜)部分,其余面孔信息全部去除并以黑色掩蓋,然后給被試呈現不同情緒面孔的眼白圖片并用fMRI進行掃描。結果發(fā)現,相對于高興面孔圖片,恐懼面孔的眼白部分引起杏仁核的活動更加強烈。如前所述,杏仁核中的恐懼模塊對加工負性刺激有促進作用。該實驗所用正性、負性情緒圖片均削弱了嘴、臉等判斷情緒內容的線索,但兩者的眼白部分在知覺特征上仍存在差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知覺差異對搜索不對稱效應的影響。

此外,還有研究者(Larson,Aron of Sarinopoulos,&Zhu,2009)向被試呈現圖片,每張圖片包含“∨”、“”、“”三種圖形中的一種。圖形數量可能有1、2、3、5、6、7個,要求被試判斷圖片中所包含的某種圖形數量大于4個還是小于4個,并進行fMRI掃描。進行此實驗的前提是他們之前已經證明了“∨”會傳達威脅性信息并具有搜索優(yōu)勢(Larson et al.,2007)。而該fMRI研究中進一步發(fā)現,“∨”激活了幾個與加q-,隋緒和威脅性刺激顯著相關的結構,包括杏仁核、前扣帶回膝下部、顳上回、梭狀回和枕葉視覺感覺區(qū)域。由此暗示某種特定的情緒可能與特定的知覺特征相對應。

4、兩種理論觀點的對比及其評價

從行為研究的證據來看,一方面,對于從情緒因素解釋的威脅性刺激捕獲假設和情緒擺脫假設,雖然同屬情緒觀,但其出發(fā)點是不同的。根據威脅刺激捕獲注意的假設,進化給人類帶來了一個注意導向機制。為了人類的生存,這個機制可以持續(xù)不斷地評估環(huán)境中潛在的和即將到來的危險,當這種威脅探測器被觸發(fā)時,正在進行的活動就會被打斷,注意就會被立即分配到這些威脅性刺激上。這是從探測目標的情緒因素角度來進行解釋的。而情緒擺脫的解釋是從分心物的情緒因素角度來進行解釋的。之所以在負性面孔作為目標且正性面孔作為分心物時,對目標的搜索比相反情況下的搜索速度快,是因為注意在負性分心物面孔上停留的時間比在正性分心物面孔上停留的時間長。并且,提出兩種假設所使用的研究范式是不同的。針對威脅刺激捕獲的假設,大多使用視覺搜索的研究范式,搜索反應的對象有多個項目。它可以很好地解釋一種現象,即在正性或負性面孔作為目標,中性面孔作為分心物的情況下,負性面孔可以很快地被發(fā)現。但是它不能全面地解釋當研究中沒有引入中性面孔的情況下得出的結果。而情緒擺脫假設的提出最初使用的是空間線索任務,搜索反應的對象只是單個項目。雖然情緒擺脫的假設可以很好地應用于視覺搜索任務中來解釋研究結果,但是卻不能解釋當中性面孔作為分心物時負性面孔的搜索優(yōu)勢。

雖然兩種情緒假設的出發(fā)點和所使用的研究范式不盡相同,然而從已有研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兩種假設幾乎都同時存在于一個實驗研究中。一般研究者在設置視覺搜索實驗條件時都會包括搜索序列相同或不同兩種條件,以防止被試在反應時對目標出現預期和猜測。在不同的搜索序列中(即有一個與其他刺激不同的情緒面孑L出現),研究都能得到負性面孔相對于正性面孔的搜索優(yōu)勢;而在相同的搜索序列中(即所有面孔的情緒因素都一樣),也都能得到在負性搜索序列上反應時慢于正性搜索序列的結果。也就是說,兩種基于情緒因素的假設都會同時得到驗證。但究竟是負性刺激能夠吸引注意,使其很快被發(fā)現,還是負性刺激能夠保持注意,使注意難以擺脫,目前還存在著爭論。這也提示我們,可以致力于去尋找一條能夠將兩種假設整合到一起的研究之路,實現用一個統合的情緒因素的觀點來解釋我們在研究中所觀察到的現象。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Fox等人(2000)的研究中雖然使用倒立面孔來檢驗知覺特征的影響,但在進行這種實驗處理時需特別謹慎。因為近來已有研究發(fā)現,面孔倒立時對視覺搜索任務并不會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面孔倒立對面孔的加工和情緒識別的損害作用是不大的(Lipp,Price,&Tellegen,2009;Gray et al.,2013)。因此,面孔倒立時并不能完全排除情緒內容對實驗任務的影響,仍然可能混淆著情緒因素和知覺特征,得出的結果并不一定能說明情緒的或者知覺的單方面的作用。對于Fox等人(2000)在倒立面孔實驗中沒有發(fā)現任何顯著差異,研究者宜將這一結果理解為Fox的研究肯定了情緒因素產生了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排除知覺因素的作用。

另一方面,同屬知覺觀的嘴部差異說、閉合結構說以及知覺組群觀點,它們都屬于局部而非整體的知覺觀,對效應解釋的本質也有差異。嘴部差異說重點關注情緒面孔的嘴部區(qū)域。對于真實的面孔圖片來說,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的嘴部本身就是不一樣的,比如嘴唇張開的程度,露齒的程度等都有區(qū)別。而對于面孔簡圖的嘴部區(qū)域,只有一條向上彎曲或者向下彎曲的弧線。根據Fox(2000)等人的研究,并沒有發(fā)現兩種線條在搜索上的差異,但也不能排除這種差異的可能性。因為他們的研究中只進行了4個項目的搜索,這也可能會因為任務的簡單而掩蓋了線條本身的差異。因此,盡管嘴部差異說適用于真實的面孔圖片,但是否適用于面孔簡圖還有待考究。閉合結構的假設則關注負性面孔簡圖的知覺特征,可以很好地解釋正性面孔或負性面孔作為目標,中性面孔作為分心物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不對稱性現象,但是它不能全面地解釋當研究中沒有引入中性面孔的情況下得出的結果。而知覺組群的假設主要關注正性面孔簡圖的嘴-下頜平行結構的特點,能夠很好地解釋在視覺搜索任務中不同搜索序列設置條件下所發(fā)現的現象。另外,我們還須注意,盡管都使用面孔簡圖,但驗證兩種假設所使用的搜索序列是不相同的。Mak-Fan等人(2011)所使用的搜索序列是一個虛擬圓,呈現在這個虛擬圓上的面孔之間有一定距離,并且這個圓也不是完整的,面孔只是隨機出現在其中的幾個位置上(可防止被試習慣化地進行固定的搜索模式)。而Becker等人(2011)所使用的搜索序列是矩陣,矩陣的搜索序列雖然也不是完整的,面孔隨機出現在某幾個位置上,但總會出現面孔兩兩之間上下或左右接近或對齊的情況,這樣的結構也更有利于知覺組群的進行。然而,根據已有的研究結果,更多的證據指向了正性面孔中嘴一下頜平行結構的知覺組群假說(Horstmann,et al.,2006;Horstmarm et al.,2010;Becker et al.,2011;Stein&Sterzer,2012)。因為僅從知覺特征的角度,這一假設就可以解釋采用面孔簡圖作為實驗材料得到的眾多研究結果(無論有目標出現或者無目標出現的搜索序列),所以正性面孔獲得快速的知覺組群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而從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來看,情緒觀和知覺觀都有各自的假設獲得了證據支持。情緒觀方面,威脅性刺激捕獲假設得到較多的驗證。但我們發(fā)現,多數研究者使用視覺搜索范式時,分心物使用的都是中性面孔,并沒有考慮到當分心物是相反情緒的面孔時會出現何種結果。此時該假設是否也同樣得到神經科學方面的結果支持,尚需進一步研究。知覺觀方面,現有研究只是表明了面孔圖片在知覺特征上的差異導致搜索過程中腦激活的不同,而嘴部差異、閉合結構以及知覺組群等假設并未得到強有力的直接證據,更未能揭示相關的認知神經方面的機制。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知覺特征上的差異往往是指向帶有威脅信息的刺激,如憤怒面孔的眉毛、恐懼面孔的眼白等。盡管相關研究暗示了某種特定的情緒可能與特定的知覺特征相對應,但目前的知覺特征并未完全與情緒脫離關系,不是單純的知覺特征上的差異。這也提示我們在將來的研究中要注意將情緒內容與知覺特征進行分離,否則得出的結果都是二者互相混雜的。

另外,根據以往研究和分析我們也發(fā)現,知覺因素的假設主要適用于采用面孑L簡圖作為材料的研究,難以應用于真實的面孔圖片,畢竟兩種類型的面孔的加工機制并不是完全一樣的。真實的面孔圖片具有更高的生態(tài)效度,但很難對其進行嚴格的實驗控制,如圖片的亮度、人物的五官等干擾因素。而面孔簡圖可以保證兩種情緒面孔之間有相同的眼睛、鼻子、輪廓,比較容易進行實驗控制,但所得出的結論卻很難推廣到真實的面孔中。而情緒因素的解釋不僅適用于真實的面孔圖片,也可以推論到一般的面孔簡圖中。

5、研究展望

在諸多相關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不同的實驗任務和實驗材料都發(fā)現了負性情緒面孔相對于正性情緒面孔存在搜索的不對稱性。這種情緒面孔搜索“不對稱性”不同于“負性偏向”現象,特別是在理論解釋上,盡管負性刺激更容易引起注意偏向是可能解釋之一,但是搜索不對稱性效應究竟基于面孔的情緒因素還是基于面孔的知覺特征。研究者們尚未得到較為統一的結論,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結果及其解釋都存在很多的不一致性。使用ERP、fMRI等技術得到的實驗結果傾向于證明威脅刺激的捕獲假設,但實質上這些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并沒有很好地將情緒因素與知覺特征分離開來進行探索,無法回答有關搜索不對稱效應的情緒觀與知覺觀的爭論。負性面孔可自動捕獲注意,究竟是因為刺激的情緒效價為負所導致還是因為負性面孔的知覺特征具有特異性?所以,對已有的這些證據仍需保留質疑,對于情緒面孔搜索不對稱性的理論假設有必要去嘗試進行理論的統合。

篇7

摘要介紹了奶牛免疫性不孕癥的發(fā)病原因,分析其發(fā)病機理,總結其臨床癥狀及診斷要點,提出預防和治療措施,以降低奶牛淘汰率,減少奶牛生產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奶牛;免疫性不孕癥;發(fā)病原因;機理;臨床癥狀;診斷治療

奶牛妊娠是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發(fā)育成長的過程。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開展。奶牛正常,連續(xù)3個情期正常輸精未妊娠者,稱為不孕癥,青年母牛不孕稱為原發(fā)性不孕,有過妊娠或經產母牛不孕稱為繼發(fā)性不孕。在奶牛生產中不孕癥的發(fā)病率可達10%~20%。奶牛免疫性不孕癥就是由于免疫應激因素造成的不孕癥,經產科檢查,未發(fā)現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卵巢囊腫、永久黃體、輸卵管梗阻、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等產科疾病,用常規(guī)產科檢查方法無法查明原因,也就是不明原因的不孕癥均可疑為免疫性不孕癥。由公牛的因素、母牛的因素以及公母雙方的因素造成,但在現代奶牛生產中已普遍使用輔助生殖技術,采用奶牛凍精細管輸精,種公牛質量已經過嚴格檢驗,因此奶牛免疫性不孕癥主要由母牛因素和公母雙方原因造成[1]。奶牛免疫性不孕癥占所有奶牛不孕癥的30%左右,且往往無法查明原因,造成母牛屢配不孕,導致青年母牛和經產母牛過早淘汰,給奶牛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1發(fā)病原因

一是同種免疫。奶牛生產中,特別是農區(qū)奶牛散養(yǎng)的生產區(qū)域,由于奶牛飼養(yǎng)管理條件較差,奶牛生長發(fā)育不良,往往性成熟而體不成熟,母牛已多期而不予受精,浪費了卵巢排出的成熟卵子(母牛一生能夠形成和排出的成熟卵子數是有限的),未受精而凋亡的卵子被生殖道黏膜上皮吸收進入循環(huán)產生免疫應激反應。奶牛后期子宮內膜出血,造成子宮內膜破損,生殖屏障破壞,、、卵子、受精卵及早期胚胎進入循環(huán)產生免疫應激反應。相關調查表明,在農區(qū)散養(yǎng)奶牛中后期子宮內膜出血青年母牛可達42.5%,經產母牛可達24.6%[2]。母牛發(fā)生子宮內膜炎等疾病未治愈而輸精,奶牛輸精后未能妊娠,、精漿被生殖道黏膜上皮吸收進入循環(huán)產生免疫應激反應。母牛由于飼料因素、應激因素、治療用藥等因素造成奶牛免疫屏障功能減弱或喪失。相關研究證實,受精卵著床必須具備的條件有:①透明帶消失;②胚泡細胞、滋養(yǎng)細胞,分化出合體滋養(yǎng)細胞;③胚泡和子宮內膜同步發(fā)育且功能協調;④受孕母體體內有足夠數量的孕酮,子宮有1個極短的敏感期允許受精卵著床。此外,妊娠是一個同種異體移植的過程,由受精后24 h的受精卵產生早孕因子能抑制母體淋巴細胞活性,防止胚胎被母體排斥,并發(fā)現環(huán)磷酸腺苷能促使子宮組織合成DNA,有利于受精卵著床[3]。如果胚胎被母牛排斥,凋亡的胚泡被生殖道上皮吸收,進入循環(huán)產生免疫應激反應。奶牛改良人員的鑒定、輸精技術和獸醫(yī)診療技術有時達不到技術要求,不能適時輸精,或在其他產科疾病未治愈時輸精,輸精時動作粗暴損傷生殖道黏膜。由于上述原因,奶牛授精后沒有受孕,、精漿、卵子等物質進入循環(huán),產生免疫應激反應。二是自身免疫。奶牛免疫性不孕除以上同種免疫因素外,還存在自身免疫因素,有些母牛血清中可能存在多種自身抗體,可能阻止與卵子結合而影響受孕。

2發(fā)病機理

由各種原因引起奶牛、精漿、卵子、受精卵、胚泡等進入循環(huán),刺激母牛產生免疫應激應答,母牛體內產生透明帶抗體、抗抗體等抗體,致使母牛無法排出成熟卵子,和卵子無法結合受精,受精卵無法著床或造成卵子、受精卵、胚泡凋亡;母牛血清中存在多種抗體可能阻止和卵子結合而影響受孕;由于上述原因致使奶牛無法實現妊娠,屢配不孕。

3臨床癥狀

奶牛臨床上不表現任何病狀,周期正常,鑒定卵泡發(fā)育正常,產科檢查無其他生殖系統疾病,或有其他生殖系統疾病造成不孕時伴有免疫性因素,但可視為其他生殖系統疾病造成奶牛不孕,而非奶牛免疫性不孕。

4診斷

奶牛周期正常,鑒定發(fā)現卵泡發(fā)育正常,陰道分泌物及黏膜變化反應較好,產科檢查未發(fā)現其他生殖系統疾病時奶牛屢配不孕,均可疑為奶牛免疫性不孕癥。

5預防和治療

加強奶牛的飼養(yǎng)管理,增加營養(yǎng)促進奶牛的正常發(fā)育。積極發(fā)展生態(tài)養(yǎng)殖和奶牛的保健養(yǎng)殖和生產,避免奶牛應激,加強對奶牛改良人員的技術培訓,適時配種。奶牛發(fā)生其他生殖系統疾病時,要及時、合理、有效治療,治愈后再適時配種,在治療產科疾病和其他疾病時注意合理用藥,避免醫(yī)源性因素造成奶牛免疫屏障破壞。在輸精、陰道檢查、助產時動作要輕柔,避免粗暴操作造成生殖系統黏膜破損,免疫屏障破壞。

奶牛發(fā)生屢配不孕,懷疑為免疫性不孕時應采取綜合措施及時治療。因抗抗體陽性與不育關系尚不確定,目前缺乏肯定有效的治療方法和療效指標,奶牛被疑為免疫性不孕癥,在輸精時可先在子宮內注入青霉素G鈉80萬U,腎上腺素1~3 mg,可降低奶牛后期子宮內膜出血,同時抑制免疫反應,增加奶牛的受孕率[4]。使用自身免疫抑制劑,在人的婦產科學中,對抗磷脂抗體綜合癥陽性的自身免疫不育癥,可作為確診的手段,常采用潑尼松加阿司匹林治療。奶牛生產中可借鑒人婦產科學的方法,疑為自身免疫不育癥的奶牛,可試用上述方法治療。據相關調查和研究,奶牛免疫性不育癥占所有不孕癥的30%左右,采用上述方法治療,對奶牛免疫性不孕癥和不明原因的不孕癥治愈率可以達到50%以上,在奶牛生產中是有實際運用價值的。

6參考文獻

[1] 李興榮,角根琴,李四燾.奶牛特異性抗抗體免疫不孕癥病例分析[J].云南畜牧獸醫(yī),2009(4):26.

[2] 李興榮,曾國熙.奶牛后期子宮內膜出血對受胎率影響的調查[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9,45(5):65.

篇8

關鍵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輸血;療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由于體內免疫功能調節(jié)紊亂,B淋巴細胞功能異常亢進,自身抗體和補體吸附于紅細胞的表面,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加速紅細胞破壞而引起的一種溶血性貧血[1]。患者往往全身虛弱、頭暈、乏力、氣短等現象,嚴重的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險。輸血是對這種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療方式,而不同的輸血方法對患者的預后有著不同的影響[2]。為了研究不同輸血方法對AIHA患者的療效,特選取我院164位AIHA患者,并采用不同的輸血方式對其進行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進行輸血治療的AIHA患者共164例(男76例,女88例),年齡28~78歲,平均(41.26±11.79)歲。按照患者所采取的不同的輸血方式將患者分為3組。A組采用三洗紅細胞輸注,共64例;B組采用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輸注,共60例;C組采用三洗紅細胞輸注聯合血液置換治療,共40例。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各項指標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輸血方法 臨床醫(yī)師要掌握輸注紅細胞的指征,如果患者有頭暈、乏力、黃疸等貧血癥狀,且經檢查紅細胞一旦小于60g/L,便要給予輸血治療。三組的輸血量、輸血次數以及聯合波尼松治療的方案是差不多的[3]。

1.3觀察指標 患者均于輸血后檢測血紅蛋白、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和血清膽紅素,并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據此來判斷輸血方法的有效程度。臨床癥狀消失,各項指標均恢復在正常范圍之內則為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紅蛋白>80g/L,網織紅細胞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不同輸血方式有效率的比較 A組患者的有效率為69.4%,B組的有效率為66.7%,C組的有效率為100.0%,進行χ2檢驗,C組與A組、B組比較,χ2的值分別為8.29和5.38,P

2.2不同輸血方式不良反應的比較 A組有1人出現發(fā)熱癥狀,6次出現輸血;B組有1人發(fā)生高熱,6次出現輸血反應;C組有1人出現皮疹,10次出現輸血反應,各組間對比,χ2分別為0.04、0.03、2.16和1.51,均有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三種輸血方式引起的不良反應基本相同,都較低。

2.3不同輸血方式輸血前后的血液指標比較 比較各組輸血前后的血紅蛋白、紅細胞、膽紅素以及網織紅細胞可得,A組與輸血前比較,t值分別為36.18、14.06、8.56、16.08;B組的t值分別為18.87、10.64、8.14、9.30;C組的t值分別為23.13、17.18、16.01、10.30;C組與A組輸血后的各指標相比,t值一次為7.89、11.61、4.72、3.21,均有P

3 討論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A組和B組輸血的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輸血后二者的血液指標檢驗也均無統計學差異,說明引起AIHA患者紅細胞導致溶血是自身抗體所致,而與輸入血漿的成分關系不密切,所以可以選擇白細胞懸浮紅細胞來進行輸血。3種方法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基本相同,A組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C組,兩組間各項血液指標的差異也較為顯著,很多研究也有同樣的報道,說明聯合血液置換的輸血治療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自身的抗體和免疫復合物的濃度,提高藥物的療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聯合應用血液置換對患者進行紅細胞輸注,以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龐桂芝,馬云,張趁利,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ABO及Rh血型鑒定[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41(5):949-950.

篇9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77-02

男性不育癥是臨床常見病,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增高。筆者在臨床治療中突破腎虛理論又重視治腎,運用辯證論治,臨床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對于不育癥,筆者采用分病論治的方法診治男性不育癥患者,積累了一些經驗,臨床上從少精癥、弱癥、不液化癥、免疫性不育癥分型論治。

1 少精癥

少精癥是中醫(yī)“精少”、“精清”、“虛勞”等范疇。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太過耗傷腎精或氣血虧虛,腎精化生乏源終致腎精不足而成。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脾腎兩虛所致。在臨床上,多以補益氣血,益腎填精為主進行論治,以五子衍宗丸為主加減論治。

例1:患者劉某,34歲,2007年4月11日初診,主訴:婚后4余年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能生育。妻子生殖功能正常,患者常感疲乏無力、頭昏,腰部酸痛,正常,時偶有不堅,無。多次查常規(guī),量少于2ml,液化時間正常,密度在1000萬/ml左右,成活率50%,活動力一般。舌淡苔薄白,脈緩。證屬腎精虧虛,氣血不足,治宜益腎填精,氣血雙補。方用五子衍宗丸加減:覆盆子15g,菟絲子15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車前子10g,當歸15g,熟地黃20g,白術10g,仙靈脾10g,生黃芪25g,川斷10g,服15劑后自覺癥狀減輕,增強,量增至3—4ml,密度2000萬/ml,依原方加金櫻子15g,沙苑子15g,再服30劑,諸癥漸除。2月后其妻已有身孕。

本例患者婚前頻繁,婚后過度,耗傷腎精致腎精虧虛而精少不育。患者疲乏無力,頭昏,舌質淡,苔薄白,脈緩,故辨證當屬腎精虧虛,氣血不足。治以補腎填精,當歸、熟地黃、赤芍補血生精,白術、生黃芪健脾益氣,仙靈脾、川斷溫補腎精,諸藥合用,達到填精、益氣養(yǎng)血之目的。但這類患者應用本方治療,往往治療時間較長,3個月為一個療程,多數病例1療程取效,個別病例需2—3個療程,因此治療本證不可急功近利,輕言放棄。

2 弱精癥

弱癥系指活動力低下為主的不孕癥,即a級+b級<50%或a級<25%(活力分為四級,a級:快速向前運動;b級:慢或呆滯地向前運動;c級:非前向運動;d級:不動)。中醫(yī)古籍中無“弱癥”之名,似與“精寒”、“精冷”等相關。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虛損致腎陽虧虛,精血不足,仍用五子衍宗丸加減。

例2:患者楊某,29歲,2006年6月24日初診。主訴:婚后2年未能生育,其妻生殖機能正常,患者稍感下降,時偶有不堅,時有后腰酸乏力,無其他明顯自覺癥狀,多次檢查常規(guī),量,液化時間正常,密度在4000萬—10000萬/ml之間,成活率60%左右,活動力a級10%,b級30%,d級40%。前列腺常規(guī)鏡檢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診斷為原發(fā)性不育,弱癥。證屬腎陽虧虛,精血不足,治以溫腎填精之五子衍宗丸加減:枸杞子10%,菟絲子10g,覆盆子10g,五味子10g,桑葚子10g,沙苑子10g,烏藥10g,沉香5g,川牛膝15g,細辛3g,肉蓯蓉10g,桃仁10g,每日一劑,水煎服,服60劑后查活動力a級20%,b級30%,c級20%,d級30%,囑繼續(xù)治療1個療程,治療期間患者配偶受孕。

診患者除不育,活動力低下外沒有其他明顯的自覺癥狀,根據臨床經驗,凡無明顯癥狀之弱癥,皆從腎陽虧虛,精血不足論治,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礎上加味而擬成立經驗方,應用于本癥取得了理想的產療效。

3 不液化癥

不液化是導致男性不育的常見原因,大致與中醫(yī)精濁、精熱、精寒、淋濁等有關。其病因機主要有濕熱下注,腎陰虧虛,腎陽不足,痰濁內蘊,痰淤互結等,現代醫(yī)學認為,不液化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尿道球腺,精囊腺等功能失調而導致液化因子分泌減少缺失所造成。

中醫(yī)認為,不液化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濕熱凝聚,下注于下焦,阻滯陽道,而致精濁混淆精室受蒸而難化。濕熱阻滯日久,氣機不利,而致氣血淤阻,加重了不液化。因此,濕熱下注兼有氣滯血瘀是本癥最常見的病機。故其治療應以清熱利濕為主,佐以行氣化瘀,據此立法,在程氏萆分清為主加減治療。

例3:患者李某,30歲,2006年11月21日初診,主訴:婚后2年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能生育。妻子生殖功能正常。患者少腹脹悶,腰骶酸痛,,時有尿頻,大便用力時尿道口滴白。診斷為原發(fā)性男性不育,不化證。證屬濕熱下注兼有氣滯血瘀,方用自擬促液化湯:萆薢15g,石菖蒲10g,車前子10g,茯苓15g,黃柏5g,龍膽草10g,士茯苓20g,苦參10g,黃芩10g,杏仁10g,薏仁10g,白叩仁10g,白茅根10g,益母草15g,川牛膝10g,川楝子10g,丹皮10g,赤芍15g,茜草10g,每日一劑,水煎服,水煎后沖服水蛭粉2g,一日兩次,用藥一周后見效。30劑為1療程。治療1療程后,患者少腹脹悶,腰骶酸痛等癥狀明顯減輕,查常規(guī);30分鐘已完全液化,密度6500/ml,成活率70%,運動正常。繼續(xù)服1療程鞏固療效,月后隨訪,其配偶已懷孕。

本癥在辯證論治的同時,選用蟲類藥水癥,常收事半功倍之效,水蛭味咸,善入血分,本為化瘀消癥之品,《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謂其“善破沖任之淤”。現代藥理研究:水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成分,均有抗血凝的作用,與血液同屬人體之陰液,血瘀與精凝,其物雖異,其理則同,故以抗血凝之水蛭同治不化癥有效。蟲類藥秉天然之靈氣,入經達絡,善入陰分,藥專力宏,作用迅速,酌情選配應用可明顯提高療效。由于蟲類藥是以干燥蟲體供藥用,其所含的動物蛋白等有效成分遇熱易破壞,使藥效降低或失去作用,故臨床應用以研末沖服為佳。

該患者有典型的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癥狀,辯證屬濕熱下注兼有氣滯血瘀。故治療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自擬促液化湯是在《醫(yī)學心悟》程氏萆薢分清飲的基礎上加減而成。本方除用于治療濕熱下注之不液化癥外,還可用于治療濕熱下注兼氣滯血瘀之慢性前列腺炎和死精癥,也有滿意的療效。

4 免疫性不孕癥

免疫性不孕癥是指由于血液或中存在抗抗體而產生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的男子不育癥。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是因各種原因導致腎精虧虛,肺脾氣虛,濕熱雍阻,氣滯血瘀而引起。其治療以扶正驅邪為原則。本病臨床辯證多屬陰虛濕熱,精道淤阻,治療宜滋陰清熱解毒,化瘀通絡,據此自擬二子柴胡湯加減治療。

例4、患者趙某,31歲,2006年2月26日初診。主訴:婚后4年有性生活,未避孕而未能生育。妻子檢查生殖功能正常。患者小便灼熱不適,時有尿痛,小腹拘急,腰骶酸痛。男科檢查異常,多次常規(guī),量,液化時間正常,鏡檢,密度在4000—7000個/ml之間,成活率20%—40%,活動力a級5%,b級15%,c級15%,d級65%,舌質暗紅,苔少,脈濡數。診斷為原發(fā)性男性不育。免疫性不育癥。證屬陰虛濕熱兼血瘀,治宜滋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方用二子柴胡湯加減:女貞子15g,墨旱蓮15g,柴胡10g,黃芩10g,生地黃10g,玄參15g,蒲公英10g,二花10g,丹參10g,赤芍10g,三七2g(沖服),黨參10g,每日一劑,水煎服,40劑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患者排尿灼熱,腰骶酸痛等癥狀減輕,查常規(guī):這密度為6000萬/ml,成活率60%,活動力活動力a級20%,b級30%,c級10%,d級40%。繼續(xù)服用1個療程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常規(guī)恢復正常。3月后隨訪,其配偶已懷孕。

篇10

【關鍵詞】 AsAb陽性; 抗抗體; 雄性小鼠

Experiment study on L-carnitine plus QianLieShuTong in treating AsAb positive male mice

GAO Guo, XU Jixiu, LIU Lei, GUO Qiang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L-carnitine plus QianLieShuTong in treating immunological infertility of male mice. Methods: With the same kinds of sperm and Freund’s adjuvant immunization Kunming male mice, ELISA method validation to obtain animal models of immune infertility, whil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L-carnitine plus QianLieShuTong, L-carnitine, QianLieShuTong, Prednisone, normal saline, by gavage, in one month; Optical density values measured by microplate reader (optical density, OD value) observed drug treatment effects on serum AsAb; Weili Automatic Computer sperm analysis to measure the sperm density, linear velocity and live rat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Determination of OD values compared: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L-carnitine group, Qianlieshutong group, prednisone group OD values were lower than the salin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although the OD values lower than the L-carnitine group, through group and prednisone Qianlieshutong group , but can not think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etermination of sperm parameters showed: L-carnitine group 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Qianlieshuto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sperm is superior to L-carnitine group, Qianlieshutong group, prednison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imal model group sperm parameters of four treatment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saline group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rove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Immunological infertility; AsAb; Male mice

男性不育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健康問題[1]。國外統計,男性不育患者中約有20%~40%是由免疫原因引起[2]。國內有人測定,顯示男性不育癥患者抗抗體(AsAb)陽性率為29.7%[3]。

和精漿中的多種成分均有抗原性,其中的抗原更是研究的重點。男性AsAb陽性是由于泌尿生殖道感染、理化損傷等多種因素造成血睪屏障破壞、精漿免疫抑制物(SPIM)功能低下,多種膜蛋白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AsAb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4]。目前治療男子AsAb陽性主要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抑制自身免疫反應,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不僅副作用大,而且效果并不理想[5]。

本研究使用西藥L-肉毒堿聯合中藥前列舒通治療雄性AsAb陽性小鼠,通過檢測血清AsAb的OD值及形態(tài)學等指標來驗證其療效,從而進一步探討AsAb致男子不育的機制,并為臨床診斷、治療男性免疫性不育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 料

取10周齡昆明種雄性成年小鼠90只,體重25~30g,由山西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飼養(yǎng)環(huán)境:空調控制室溫20℃左右,相對濕度55±10%,照明/黑暗12/12h,攝食及飲水,自由攝取。其中30只用于小鼠的提取,60只用于制作動物模型。藥品:L-肉毒堿由蘇州第四制藥廠提供,前列舒通生藥由步長藥業(yè)提供,強的松5mg/片由天津力生制藥廠生產。

1.2 方 法

采用頸椎脫臼法處死30只10周齡雄性小鼠并取其附睪組織,置于生理鹽水中剪碎,36℃孵育15min,使充分游離,PBS洗滌3次,調節(jié)密度至20×106 /ml左右。隨機選取50只成年雄性小鼠,用該配等量的Fruend完全佐劑制成懸液,每只0.3ml腹腔注射,免疫50只雄性小鼠,1周后再注子及Fruend不完全佐劑懸液0.3ml,第3周注射等量;空白對照組小鼠10只同時給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

ELISA法驗證:制得抗抗體介導的AsAb陽性動物模型[6]。分組:50只小鼠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并隨機編號;A組:L-肉毒堿與前列舒通聯合治療組,B組:L-肉毒堿治療組,C組:前列舒通治療組,D組:強的松治療組,E組:生理鹽水組,F組:空白對照組10只隨機編號。

每日上午分別給予各組小鼠相應藥物灌胃,連續(xù)4周:A組按照L-肉毒堿100mg/kg/d[7]加前列舒通生藥2.0g/kg/d給予灌胃;B組按照100mg/kg/d給予相應劑量L-肉毒堿灌胃;C組按照前列舒通生藥2.0g/kg/d灌胃;D組給予強的松10mg/kg/d灌胃[6];E組和F組給予生理鹽水0.4ml灌胃。

4周后,眼眶采血法取各組小鼠血0.4ml,2000/min離心3min后分離血清,ELISA法檢測血清AsAb并測定OD值。

處死各組小鼠,取其附睪組織分別置于0.3ml生理鹽水中剪碎,36℃下孵育15min,使充分游離,取一滴懸液涂于專用計數板上,偉力全自動分析儀觀察并記錄各小鼠的密度、活率及直線運動速度等參數。

2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其中,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個均數間的兩兩比較使用LSD法(Least-Significat Difference最小顯著差值法);OD值的比較采用對數值變量變換法,活率的比較使用平方根反正弦變換法;檢驗水準為0.05。

3 結果

3.1 經治療4周,由于操作方法不當或其它原因導致各組動物不同程度的死亡。見表1。

動物模型組小鼠經ELISA法檢測AsAb均為陽性,空白對照組經ELISA法檢測AsAb均為陰性。經LSD法比較:聯合治療組、L-肉毒堿組、前列舒通組、強的松組OD值均低于生理鹽水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L-肉毒堿組OD值高于聯合治療組、前列舒通組及強的松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OD值雖低于前列舒通組和強的松組,但尚不能認為其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前列舒通組和強的松組相比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3.2 藥物治療對參數的影響

由表2分析:聯合治療組的各項參數要優(yōu)于其它治療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動物模型組中四個治療組相關參數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L-肉毒堿組和前列舒通組分別與強的松組相比較其參數要好于強的松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前列舒通組參數要好于L-肉毒堿組,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生理鹽水組參數低于空白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結論

本實驗通過人工主動免疫昆明種小鼠制作AsAb陽性動物模型,觀察其參數,發(fā)現抗抗體陽性小鼠密度、運動速度、活率都有下降。

本研究通過使用L-肉毒堿聯合中藥前列舒通治療雄性AsAb陽性小鼠,結果顯示L-肉毒堿聯合前列舒通在抗抗體轉陰、參數等指標測定皆優(yōu)于其它各組。L-肉毒堿組對血清AsAb的OD值的影響要小于強的松組,但對各項參數的改善要優(yōu)于強的松組,說明AsAb對AsAb陽性的影響機制不僅僅影響的各項參數,也通過其它途徑對受孕產生影響。

L-肉毒堿聯合前列舒通治療AsAb陽性雄性小鼠有確切的療效,為治療男性免疫性不育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及翔實、可靠的實驗依據。

5 討論

男性不育的原因非常復雜,其中免疫性因素受到普遍重視,WHO就已把免疫性因素列入男性不育常規(guī)檢查的范圍。男性AsAb陽性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利用克隆技術發(fā)現的與不育有關的抗膜蛋白抗體有許多種,血清中以IgG、IgM為主,IgA少見;而精漿中一般只有IgA和IgG,其作用部位各不相同[8]。

AsAb對的影響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目前認為主要是通過對的細胞毒作用殺傷和AsAb與相關抗原結合影響的受精過程這兩種機制影響的質量及功能,也可能通過攻擊和生精微環(huán)境,從而造成生成障礙、功能障礙以及影響精卵融合等導致男性不育[9]。

人體內L-肉堿90%以上存在于骨骼肌、心肌以及附睪中,其中附睪為人體含肉堿最高的器官,附睪尾部的附睪液中L-肉堿濃度更是比血漿中高數百倍[10]。在男性和雄性動物的生殖道中,其以游離L-肉堿和乙酰L-肉堿存在。研究表明,脂類氧化是獲得能量的一種重要來源,附睪主要依靠長鏈脂肪酸和磷酯等物質在線粒體內β- 氧化供能, 但脂肪酸不能直接透過線粒體內膜, 必須由L-肉堿轉運[11-12]。高濃度的L - 肉堿保證了的代謝和成熟過程中對能量的需求,直接影響著的運動、成熟和代謝過程[13-15],實驗證明誘導出現運動能力的地點與附睪上皮活躍轉運肉堿的地點一致,提示肉堿與運動的誘導有關[16]。

祖國醫(yī)學認為腎藏精,主生殖;認為本病病機實質是腎虛、濕熱、瘀血。前列舒通是一種中成藥,由川芎、土茯苓、三棱、澤瀉、馬齒莧等成分組成,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散結之效,臨床上用于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屬濕熱瘀阻證,證見尿頻、尿急、尿淋瀝,會陰、下腹或腰骶部墜脹或疼痛,陰囊潮濕等。方中川芎、三棱屬于活血化瘀藥物,配伍應用后可增強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作用,因此擅長散瘀通滯,對于淋癥兼有瘀血之證尤為適合;澤瀉其性涼、味甘可清濕熱,故在本方中用以清淋癥之濕熱;方中加用土茯苓、馬齒莧可清熱解毒、抗炎等,與活血化瘀通用可增強活血行氣的作用。前列舒通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法進行組方,全方配伍精當,標本兼顧,充分體現了遣方組藥的靈活性。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既具有抗炎作用,又能影響抗體的合成,抑制抗抗體和補體介導的細胞毒作用,進而保護。然而強的松的免疫抑制效應無特異性,既抑制異常的免疫反應,也能抑制正常的免疫反應,因而其雖能明顯降低血清和精漿中的AsAb,但對于AsAb陽性的總體療效不高[17],且療程長,一般需6~12個月。大劑量的強的松長期服用容易產生嚴重的副反應,如消化道潰瘍、痤瘡、向心性肥胖等,這就限制了強的松在治療AsAb陽性中的應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中藥具有很好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類藥物多數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非特異性免疫損傷,減輕組織病理損傷[18]。本實驗中利用L-肉毒堿聯合中藥前列舒通治療AsAb陽性雄鼠,其作用機理可能是利用前列舒通的活血化瘀抗炎、調節(jié)免疫等功能,配合L-肉毒堿的能量調節(jié)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為臨床治療男性AsAb陽性提供了詳實、可靠的實驗依據。

但由于AsAb對生育的影響取決于其抗體的量、抗體的類型、抗體免疫球蛋白分子與特殊部位的親和力,以及有關抗體在生育中所起的作用,而且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對受孕產生影響,治療也與患者個人體質有很大關系,所以其治療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LIN Gui Ting M.D. Advance of molecular biological basic study on male infertility[C].第二屆長城國際男科論壇文集(GIAF 2007):55-56.

2 戴西湖主編.男科辨病專方專藥治療學[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7,283-285.

3 董協良.男女性不孕癥的治療對策[A].中國性學會.中國性學專家大典[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5,160-162.

4 Proc Soc, Koide SS, Wang L, Antisperm antibodies associated with infertility: properties and encoding genes of target antigens[J]. Exp Biol med,2000,4(3):123-32.

5 邱明星,王東,熊國兵,等.補腎清熱類中藥復方治療免疫性男性不育的系統評價[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7,21(6):37-42.

6 王琦,王東文,徐計秀,等.抗抗體對小鼠超微結構的影響[J].臨床外科雜志,2005,11(11):712-713.

7 劉清珍,商學軍,邵永,等. L-肉堿在奧硝唑致雄性大鼠生殖系統氧化損傷中的作用[J].生殖與避孕,2008,11(11):656-659.

8 Ni J, Li QL, Zhang W,et al ,Changes in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level in serum and Na+-K+- ATPase activity exchanging in semen of infertile men caused by antisperm antibody[J].Asian J androl,2000, Jun 2(2):151-153.

9 高紹新.抗抗體對男子生育有何影響[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0,14(1):61.

10 Diemer T, Desjardins C. Developmental and genetic disorders in spermatogenesis[J]. Hum Reprod Update,1999,5(2):120-140.

11 Garolla A, Maiorino M, Roverato A, et al. Oral 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sperm motility in asthenozoospermic men with normal sperm phospholipid hydroperoxid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levels[J]. Fertil Steril, 2005,83(2):355-61.

12 Zhang KX, Yu L, Sun QW. Expression of Cdv-iR gene in mouse epididymis as reveal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J]. Arch Androl, 2005, 51(1): 7-13.

13 Agarwal A, Said TM. Carnitines and male infertility[J].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4,8 (4):376-384.

14 李克,李偉,時永輝,等. L-肉毒堿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對男性生育的影響[J].生命的化學, 2005,25(5):380-382.

15 de Rosa M, Boggia B, Amalfi B,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seminal carnitine and functional spermatozoal characteristics in men with semen dysfunction of various origins[J]. Drugs R D, 2005,6(1):1-9.

16 Lenzi A, Sgro P, Salacone P, et al. A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use of combined L-carnitine and L-acetyl-carnitine treatmen in men with asthenozoospermia[J]. Fertil Steril, 2004, 8(6): 1579-84.

17 陳其華.益氣除濕湯為主治療AsAb陽性癥40例[J].中國性科學,2004,13(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