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零件范文

時間:2023-03-25 14:52: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發(fā)動機零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發(fā)動機零件

篇1

在幸存者危城中發(fā)動機零件是一個重要道具,但是很多玩家不清楚發(fā)動機零件在哪里,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發(fā)動機零件在哪里吧,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在幸存者危城中發(fā)動機零件會出現在實驗室里或者由40天BOSS掉落,玩家可以通過以上兩種方式找到發(fā)動機零件。

《幸存者危城》是一個開放的隨機世界,橫版Roguelike游戲。每次體驗世界都會不一樣。每個僵尸都有自己的特點,只要你細心觀察可以通過躲避和戰(zhàn)斗選擇不同的策略求生。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隨著MBD技術在航空發(fā)動機行業(yè)的推廣應用,設計部門開始采用全三維的發(fā)圖模式向制造部門傳遞設計信息。依據紙質設計圖編制二維工藝規(guī)程,指導現場生產的傳統發(fā)動機零件工藝編制方式將面臨嚴峻的考驗。為了應對設計三維發(fā)圖的形式,航空發(fā)動機制造部門開始研究三維工藝設計模式。三維工藝設計、三維數模就是工序模型,是整個工藝設計過程的關鍵。工序模型是描述產品工藝過程的模型、標注和屬性等信息的集合,繼承基于MBD技術的三維數字化產品信息,在數字化協同制造過程中,向下游提供精確三維模型、標注和屬性等工藝信息,是工藝過程模型和直接表達工序內容的載體。

NX軟件是一款強大的三維建模軟件,在航空發(fā)動機零件的產品建模數控編程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MBD技術的推進,發(fā)動機的產品設計完全采用NX進行三維建模。由于各種原因,發(fā)動機行業(yè)很少采用NX軟件進行工藝規(guī)程設計,但卻大量應用NX CAM功能進行復雜零件的數控編程,而進行數控編程的前提是根據工藝要求建立工序模型及毛坯模型,因此發(fā)動機零件的工藝準備環(huán)節(jié),涉及大量的NX三維建模工作。掌握NX CAD的建模方法,快速生成工序模型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發(fā)動機零件工序建模方法

1.發(fā)動機零件典型結構特點分析

發(fā)動機零件的結構特征主要是由其在航空發(fā)動機中的位置和作用決定的,發(fā)動機零件按其結構特點,大體分為機匣、盤軸、葉片和結構件四大類零件。

機匣總體結構是環(huán)狀回轉殼體類零件,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部分。內部主要是發(fā)動機壓氣機渦輪葉片的承載部分,是整個航空發(fā)動機動力輸出的核心,結構上主要為環(huán)形曲面。機匣的外部特征主要是一些島嶼、凸臺、筋、肋和腔槽等局部特征。

盤軸類零件總體上為回轉體零件,盤的結構,一般有輪緣、腹板、輪轂和封嚴篦齒等部分組成;軸一般都是空心軸,外表面通常是由軸頸、花鍵、螺紋、鍵槽和封嚴篦齒等構成,內表面根據等強度原則設計成臺階孔,并帶有內花鍵、球面和螺紋等特征。

葉片類零件由于其在發(fā)動機上的位置一般是安裝在機匣上或盤上,通常一組葉片組成一個向心的圓環(huán),屬于非回轉體類零件。其主體是葉身型面,以自由曲面形式構成,端部根據不同的葉片功能在型面基礎上附加不同形式的榫頭或軸徑。

結構件為發(fā)動機上所有中小零件的統稱,種類很多,每種零件結構各異,可以歸類為回轉體和非回轉體兩種類別。

綜上,從建模角度考慮,發(fā)動機零件結構特點分為回轉體類零件和非回轉體類零件。

2.工序建模方法分析

發(fā)動機零件加工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的工序模型數量眾多,因此工序建模的工作量較大。實際業(yè)務工作中,常用的工序建模方法有兩種。

(1)直接工序建模。

直接工序建模同產品的建模過程一致,是依據工藝要求,逐道建立每道工序的三維模型。對一個零件來說,產品模型只有一個,工序模型卻有多個。特別是對于復雜零件,建模工作量就更大了,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①由于每道工序都需要創(chuàng)建,重復勞動多,工作量大。

②工序間缺乏關聯性,很難保證一致性,給后續(xù)的校對工作帶來麻煩。

(2)基于WAVE的關聯工序建模。

關聯工序建模是利用NX的WAVE幾何連接器功能來進行工序間關聯建模。同直接建模相比,其優(yōu)點在于可以直接利用設計部門提供的產品模型,實現工序模型同設計模型、毛坯模型的關聯及工序間的模型關聯,如果設計模型發(fā)生更改,可以快速完成相關工序的自動更新。工序間的模型關聯關系如圖1所示。

二、常規(guī)零件工序建模

1.回轉體類零件工序建模

回轉體類零件在發(fā)動機上占有很大比例,該類零件的建模應充分利用余量圖的功能來實現。余量圖是根據工序的劃分和工序間余量分配關系,將各道工序的截面按照相同的坐標系繪制在同一份文件中的。最外側為毛坯工序、最內側為精車工序,如圖2所示,回轉體類零件工序建模流程如圖3所示。

①依據設計模型和毛坯模型進行工藝性分析,劃分粗精工序及每道工序的加工余量,繪制余量圖。

②依據設計模型,生成檢驗工序模型,檢驗工序模型可以等同于設計模型。

③在前一道工序實體模型的基礎上,對WAVE余量圖對應工序的曲線進行旋轉和修剪操作,生成車加工工序的模型。

④在車加工模型的基礎上,對WAVE設計模型上對應的草圖進行旋轉、拉伸,并對實體模型進行布爾運算生成銑加工工序模型。

⑤生成非機加工工序模型,指的是一些特種加工工序、無損檢測工序等,這些工序模型一般不需特殊操作,可以直接借用其上一道機械加工工序模型。

2.非回轉體類零件工序建模方法

非回轉體類零件工序建模方法同回轉體類零件相似,也是要依據設計模型和毛坯模型生成中間工序模型,因為非回轉體加工一般不采用車加工,所以一般也不使用余量圖。除此之外同回轉體類的零件建模方式并無實質區(qū)別。可以采用從前向后、從后向前以及混合法完成各道工序模型的創(chuàng)建。

從前向后的建模方法是在毛坯模型的基礎上,按加工順序去除材料創(chuàng)建各工序模型以及最后一道工序模型,后道工序WAVE前道工序模型,進行補充建模生成本道工序模型。補充建模時也可以WAVE設計模型的草圖或其他特征。

從后向前的建模方法是在設計模型的基礎上,按照添加材料的方法逐道生成前道工序模型。前道工序模型WAVE后道工序模型,進行補充建模生成本道工序模型。補充建模時可以利用同步建模的方法消失一些特征或者更改某些特征的特征參數。

混合法是按照加工的順序WAVE引用毛坯模型,按加工順序通過去除材料法創(chuàng)建各個工序階段模型,下一道工序WAVE引用上一道工序的模型,同時也允許加工逆序操作,即允許最終模型鏈接工序資源模型的設計模型,通過添加材料創(chuàng)建工序階段模型,即從兩頭往中間創(chuàng)建各個工序模型的方式。

三、系列零件工藝工序建模

系列零件是指導管、噴嘴等系列小件,該類零件拓撲關系相似,工藝方法類似。因此工藝建模過程有許多共同點。為了提高效率,該類零件采用參數化的建模方式,通過特征參數控制三維模型,實現三維模型的自動更新修改。系列零件的建模流程如圖4所示。

同常規(guī)的工序建模方法相比較,系列零件的建模特點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①參數化產品模型是指利用NX的表達式功能建立產品模型。首先在工具菜單下建立所有建模參數的表達式,然后進行實體建模。可以利用草圖拉伸旋轉,也可以直接創(chuàng)建設計特征,這里輸入參數時不是直接輸入數值,而是用變量代替。最后通過為變量賦值完成模型特征的生成。

②修改模型參數時,不是在模型上手動修改參數,而是通過修改表達式中的變量值來實現。

③父版工藝生成與常規(guī)零件工序建模相同,回轉體類零件工序建模參考回轉體類零件工序建模方法,非回轉體類零件工序建模參考非回轉體類零件工序建模方法,此處不再一一贅述。圖5所示為父版工藝和新版工藝對應工序的模型

篇3

關鍵詞:鋁合金;航空零部件;殘余應力;變形;加工工藝

前言

鋁合金具有比重小、塑性高和抗腐蝕能力強和良好的導熱、導電特性,此外在加工機械性、物理性等方面都有著較強的性能,因此在航空發(fā)動機的制造中應用較為廣泛。現今在鋁合金的加工制造中主要使用切削加工作為主要的加工手段,但是在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中發(fā)現其由于殘余應力影響會使得鋁合金零部件變形,從而對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應當在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中通過合理的工藝對鋁合金零部件的殘余應力變形問題加以控制與規(guī)避,從而獲得良好的加工性能。

1 航空發(fā)動機鋁合金零部件加工變形原因分析

某型航空發(fā)動機的中壓壓氣機部分采用的是鋁合金制造的半護罩組件并通使用箍環(huán)組合而成。在材質上使用的是鋁合金成分為Al-2.3Cu-1.5Mg-1.1Ni-1.1Fe,通過對鋁合金進行熱處理后材料的硬度范圍在HB120-140的區(qū)間范圍內。對于此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屬于典型的薄壁加工,根據圖紙設計此零部件的最薄處僅為1.8mm,由于零部件較薄因此在完成對于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后零部件中所含有的加工殘余應力將會引起零部件的較大的變形,從而造成零部件加工質量的偏差。造成此零部件在加工完成后產生變形的主要原因是:(1)在鋁合金毛坯料的制造過程中在毛坯料中積存的殘余應力。在鋁合金的鍛造過程中,由于工件各部分的不均勻熱脹冷縮以及金相組織轉變時所產生的體積變化將會使得毛坯料內部積存有大量的殘余應力,這些應力對鋁合金加工所產生的影響隨著鋁合金零部件的結構復雜度和壁厚越薄表現的越明顯也越不均勻。這些殘余應力在毛坯料中保持著脆弱的平衡而在機械加工時這一脆弱的平衡被打破,從而在加工完成后造成鋁合金零部件的變形。(2)冷校直工藝所帶來的殘余應力,在鋁合金零部件的冷校直過程中,由于校直部分為受到相當大的壓力的作用,從而使得鋁合金零部件內產生一定的塑性變形,但是當撤去校直外力后鋁合金零部件處于自由狀態(tài)時這些塑性變形應力將會在鋁合金零部件內部積存為殘余應力。(3)鋁合金零部件機械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殘余應力,當鋁合金零部件切削加工時,加工刀具與鋁合金零部件表面的接觸會產生嚴重的塑性變形,從而在鋁合金零部件的表面產生較大的殘余應力。這些積存在鋁合金零部件內部的殘余應力會在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完成后持續(xù)對鋁合金零部件產生力的作用并最終引起加工完成后的鋁合金零部件的變形,從而造成鋁合金零部件的變形超差。

2 減少鋁合金零部件內殘余應力對鋁合金零部件加工精度的影響

為減少鋁合金零部件內部殘余應力對加工后的鋁合金零部件的精度產生較大的影響需要找出對造成鋁合金零部件變形影響較大的殘余應力,通過對鋁合金零部件加工中的各項殘余應力所造成的影響進行試驗后發(fā)現,對鋁合金零部件加工變形影響較大的應力主要來自于鋁合金毛坯料在熱鍛過程中所產生的殘余應力,而在引起鋁合金零部件變形的三種殘余應力中切削殘余應力對鋁合金零部件的變形所造成的影響最小,而在鋁合金零部件粗加工后對鋁合金零部件進行時效處理釋放殘余應力對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后的變形影響也較小。

為提高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質量,減少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后受殘余應力影響所導致的鋁合金零部件的變形需要對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由于造成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后變形的主要應力來自于熱鍛過程中所產生的殘余應力,因此,需要對這一階段所產生的殘余應力進行釋放,并進行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工藝的優(yōu)化。在對鋁合金零部件切割成兩個半環(huán)后鋁合金零部件內部的鍛造殘余應力得到了相應的釋放從而使得鋁合金零部件內部的殘余應力得以重新分布。在這一階段對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是消除殘余應力對鋁合金零部件加工質量所造成的影響。針對鋁合金零部件內部的殘余應力在最終切斷工序后才得以重新分布并最終造成鋁合金零部件產生較大的變形量,因此在對鋁合金零部件進行加工工藝的調整時將鋁合金零部件的精加工調整到切斷成兩個半環(huán)之后將會有效地減小鋁合金零部件的變形。對于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工藝的優(yōu)化可以通過在對鋁合金零部件精加工前先將兩個零部件的整環(huán)件進行獨立的加工,僅將鋁合金零部件組合相配面基準加工至圖紙要求,對于鋁合金零部件的其他部分進行粗加工即可,鋁合金零部件不用進行鉆孔,完成對于鋁合金零部件的粗加工后留有2.5mm的加工余量,大于零件切斷后的變形量。

3 減少裝夾方式對鋁合金零部件加工精度的影響

為提高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質量還需要對鋁合金零部件的裝夾方式進行改進,將裝夾方式更改為使用鋁合金零部件的大端面進行支撐,而小端面則采用6個壓板進行壓實,由于未在角向采用定位且定位支撐點小于6個因此此定位為不完全定位,此裝夾方式會導致鋁合金零部件產生較大的裝夾變形并最終影響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改進后的鋁合金零部件的裝夾方式采用的是內孔基準和定位銷相組合的方式來對鋁合金零部件進行裝夾定位,應使用壓板壓緊的方式來裝夾鋁合金零部件。改進后的鋁合金零部件的裝夾其6個自由度全部被夾具的定位元件所限制,并在夾具中占有完全確定的唯一位置。實現了完全定位,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小了鋁合金零部件裝夾變形,保障了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精度。

在對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的過程中,通過試驗發(fā)現造成鋁合金零部件變形的主要應力來自于鋁合金零部件毛坯料鍛造過程中所產生的殘余應力,通過對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將原先的鋁合金零部件的切斷工序調整為在對鋁合金零部件進行粗加工完成后再進行鋁合金零部件的切斷,從而使得鋁合金零部件的殘余應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后在對鋁合金零部件進行后續(xù)精加工,避免這一殘余應力堆積,從而對精加工后的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質量造成變形影響。通過此種工序的改進使得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后由于殘余應力導致的零部件的變形問題得到了解決,使得加工后的鋁合金零部件精度完成符合鋁合金零部件的圖紙的設計要求,并使得鋁合金零部件加工過程中的廢品率大大降低,提高了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效率的同時提高了鋁合金零部件加工的經濟效益。

4 結束語

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是加工制造的難題。尤其是對于航空發(fā)動機中的一些薄壁型的鋁合金零部件更是機械加工的難點。文章在分析造成鋁合金零部件切削加工后變形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通過改進鋁合金零部件的加工工藝來減少鋁合金零部件加工后的殘余應力對鋁合金零部件所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于信偉.高速銑削對鋁合金零件表面粗糙度影響的試驗研究[J].煤礦機械,2007,28(12):48-49.

篇4

關鍵字:零部件壽命;數理統計;區(qū)間估計;樣本均值;置信區(qū)間

中圖分類號:U2文獻標志碼:A

1.引言[作者簡介:劉永樂(1989-),男,遼寧大連人,碩士,主要從事動車組零部件壽命研究方面的工作。]

動車組零部件壽命是動車組設計制造和運行維修中的重要問題。我國動車組零部件還沒有實行完善的壽命管理,大部分零部件根據現場工作狀態(tài)實施維修或更換。對動車組零部件實施壽命管理,是保證動車組整體技術狀態(tài)穩(wěn)定的措施之一,是保證動車組運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動車組實施檢修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1]。

掌握動車組零部件壽命在整個檢修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廣泛應用的統計模型有回歸分析法[2],方差分析法[3],聚類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4]和比較分析法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零部件壽命的定義

零部件壽命指零部件從開始投入使用時算起,直到因使用功能完全喪失而退出使用的總時間長度[5]。從不同角度將零部件壽命劃分為物資壽命、經濟壽命、技術壽命和折舊壽命。

物資壽命,依據零部件的物資磨損程度而確定使用壽命。

經濟壽命,零部件使用費處于合理界限之內的零部件壽命。

技術壽命,由于科學技術發(fā)展,不斷出現技術上更先進、經濟上更合理的替代品,使現有零部件在物資壽命或經濟壽命尚未結束前就提前報廢。

折舊壽命,按國家有關部門規(guī)定或企業(yè)自行規(guī)定的折舊率,零部件總值扣除殘值后的余額,折舊到近于零時所經歷的時間。

3.數理統計方法

數理統計研究如何有效的整理和分析受隨機因素影響的數據,并對所研究的問題做出推斷或預測,為采取某種決策和行動提供依據或建議[6]。可將其分為兩大類:(1)試驗設計和研究,即研究如何更合理、有效獲得觀察資料的方法;(2)統計推斷,即研究如何利用一定的資料對所關心問題做出盡可能準確可靠的結論。

本文按照這兩大類對動車組零部件壽命值進行研究,首先收集和整理已損壞的零部件,把其壽命值作為觀察資料;其次利用區(qū)間估計原理對動車組現役此類零部件實際壽命做出盡可能準確的預測。

4.基于區(qū)間估計的壽命研究

區(qū)間估計從點估計出發(fā),從總體中抽取樣本,根據一定的可靠性與精確度要求,構造出適當的區(qū)間,作為總體的分布參數(或參數的函數)的真值所在范圍的估計[7]。

通過點估計原理利用動車組已損壞零部件(樣本)的信息對相同現役或儲備零部件的壽命估計出一個數值,這個數值是通過估計量來實現的。所謂估計量,就是估計的一種方法。根據這種方法,當給出具體的樣本后,就可以算出一個數值,這個數值,稱為估計值。

例如,樣本均值

(1)

就是對總體均值的一個點估計量。根據上述公式,一旦得到具體的樣本觀察值,就可以計算出一個具體的值,即點估計值。

對動車組零部件壽命進行分析時,從已損壞的零部件獲得一組壽命值數據,也就是一組樣本。例如:0.984,0.992,0.981,0.975,0.989(單位:年),可以計算出樣本均值:

這里的“0.984”就是動車組零部件壽命的點估計

值。這個點估計值的估計精確程度可以用其均方差

的估計來判定,即:

(2)

均方差估計值越小,說明點估計值越接近于該零部件的實際壽命值(即數學期望值),如果,則此點估計值就是零部件的壽命點(即)。在實際問題中,不僅需要這些估計值,而且還要運用區(qū)間估計原理估計出這些點估計值的精確度與可靠性。

設為參數的估計值,其誤差小于某一正數的概率為,即:

(3)

即隨機區(qū)間包含參數的真值概率為。這里叫做置信概率或置信度,區(qū)間稱為置信區(qū)間。置信區(qū)間說明估計結果的精確度,而置信概率或置信度,則說明這一結果的可靠性。對應于已給出的置信度,根據樣本觀測值來確定參數的置信區(qū)間,稱為參數的區(qū)間估計。

對于動車組零部件的壽命值,其區(qū)間估計就是利用樣本均值作為總體數學期望的估計值,從而計算其置信區(qū)間。

為了確定數學期望對應于置信度的置信區(qū)間,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總體的方差)和(總體的均值)是未知的,常用(均方差)作為的估計值,所以引進統計量

(4)

由相關統計學的定理可知[8],統計量是服從自由度為的分布。利用分布可以求出數學期望的置信區(qū)間。

對于已給的置信度,有:

(5)

(6)

由,有:

(7)

在上述公式中:

(8) (9)

把代入得:

(10)

(11)

因此,對應于置信度,數學期望的置信區(qū)間為:

(12)

對于的值,可以根據已給自由度,從分布數理統計表中查得。

為了說明上述方法的應用效果,舉一個實例進行說明。動車組某一關鍵零部件的壽命服從,且在實際中參數,均未知。統計損壞的該零部件5個,它們的壽命值分別是0.87、0.98、0.92、0.96、0.93(單位:年)。預測該零部件的壽命值所在范圍(總體的置信區(qū)間)。

運用上面的原理首先求出樣本(5個零部件)的均值與均方差:

因為,查找分布表格得:

代入下式得:

可知該零部件的壽命值在此區(qū)間,這樣可以讓

檢修人員容易掌握檢修和更換時間,很大程度上提高檢修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影響常運行。

5.總結

基于我國動車組的實際壽命檢修情況,對已損壞的同一類零部件壽命值收集和統計,形成充分的樣本值,然后運用數理統計方法中區(qū)間估計原理通過計算,把統計的零部件壽命值作為樣本參考點來確定該零部件壽命值的區(qū)間范圍(置信區(qū)間),以便能提前對將要損壞的零部件進行檢修,更加完善動車組的壽命檢修制度。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趙金方.動車組零部件預防性維修周期決策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6

Zhao Jinfang.The Study of EMU Components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eriod Decision Model[D].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0.6(in Chinese)

[2]Suei-Yee Lam Leung,Wing-Hong Chan.Screening the fabrication conditions of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by using the uniform design and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J].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1998,40(2):56-60

[3]Wei Huang,Mohamed Pourkashanian,Lin Ma.Effect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n the drag of the cavity flameholder based on the variance analysis method[J].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1(1):24-30

[4]Hyun-Chul Kim,Daijin Kim.An efficient model order selection for PCA mixture model[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2,24(9):85-93

[5]曹新平.國產動車組零部件維修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fā)[D].北京交通大學,2007.12:34-40

Cao Xinping.Development of MIS on Maintenance of Domestic EMU Components[D].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07.12:34-40(in Chinese)

[6]劉恒昌.趙保華.基于數理統計方法的可靠性分析[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4.4:25-30

Liu Hengchang,Zhao Baohua.Reliability of Conformance Tests Based 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4.4:25-30(in Chinese)

[7]鐘小偉.基于區(qū)間估計的綜合評判方法及其應用[J].數學實踐與認識,2012.1:76-81

Zhong 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Based on Interval Estimation[J].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2012.1:76-81(in Chinese)

篇5

富臨精工(下稱“公司”,300432.SZ)專業(yè)從事汽車發(fā)動機精密零部件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自1997年成立以來,公司采取“緊隨并前瞻性預測汽車發(fā)動機市場及技術變化趨勢,圍繞機電液偶件副核心技術擴展并深入研發(fā),做強、做精、做深精密制造,立足于從自主品牌到合資品牌及國際知名品牌主機配套市場逐步開拓”的策略,已成為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主要汽車發(fā)動機精密零部件供應商之一。

市場容量空間廣闊

中國汽車產業(yè)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成為重要支柱產業(yè),2012年,汽車工業(yè)總產值已達到5.29萬億元。

隨著中國汽車工業(yè)近些年的迅猛發(fā)展,以公司為代表的少數自主品牌汽車發(fā)動機零部件精密加工企業(yè)逐漸發(fā)展壯大。隨著其資本的逐漸積累,技術的不斷摸索,工藝的持續(xù)提升,客戶的有序開發(fā),改變了以往只能面向中低端客戶的市場格局,逐漸與國外同行業(yè)企業(yè)在產品價格、開發(fā)實力、加工精度及質量可靠性等領域形成了競爭態(tài)勢,并逐漸在市場上取得了一定份額。相比其他國內同行業(yè)企業(yè),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尤其在中級及以上級別的汽車發(fā)動機精密零部件市場有著相對的競爭優(yōu)勢;同時,公司也把市場逐步擴展到境外市場,多家國際售后市場客戶已經成為公司的重要合作客戶。

經過十多年的不斷開拓經營,公司始終秉持速度制勝、質量制勝、服務制勝和成本制勝的理念,在研發(fā)設計、工藝技術開發(fā)、精益生產、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市場渠道建設方面形成了符合自身發(fā)展的特點,在行業(yè)競爭中優(yōu)勢日益體現。與國內同行業(yè)企業(yè)相比,公司在技術研發(fā)、精密制造與供貨能力、產品質量及品種、客戶資源、品牌及行業(yè)地位等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

公司2014年主要產品銷量為液壓挺柱2449萬只、機械挺柱3697萬只、可變氣門系統61.74萬套、搖臂373.34萬只、液壓張緊器179.75萬只、噴嘴215.27萬只,上述產品的市場容量空間廣闊,預計2015年相關需求為液壓挺柱20270萬只、機械挺柱19449萬只、可變氣門系統2600萬套、搖臂23180萬只、液壓張緊器2010萬只、噴嘴6880萬只。

未來,公司將緊抓中國汽車工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歷史機遇,緊跟全球汽車節(jié)能減排新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趨勢,繼續(xù)以機電液偶件副核心技術為基礎,不斷拓寬汽車精密零部件產品系列,逐步向模塊化、系統化集成供應商轉變,力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動力總成精密零部件知名供應商。

具備較強盈利能力

目前,公司已經成為汽車發(fā)動機精密零部件制造企業(yè)中生產規(guī)模較大、產品規(guī)格型號較多的廠家之一,已經具備了較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公司產銷量較大的幾個主要產品液壓挺柱、機械挺柱、液壓張緊器和可變氣門系統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在國內市場排名前列,具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

在發(fā)展過程中,公司始終視技術研發(fā)為第一要務,逐年加大研發(fā)投入。公司近年來完成各項科技項目100余項,在各個階段推出的新產品均為替代進口,公司及其子公司現有102項專利、兩項國家重點新產品和兩個科技部創(chuàng)新基金支持項目。

在重視技術研發(fā)的同時,公司也十分重視市場的拓展和客戶的培育,客戶群體逐年壯大。公司已經形成主機市場為主,售后市場為輔,國內市場為主,國外市場逐步突破的市場格局。

篇6

【關鍵詞】汽車;異常響聲;診斷

1、響聲產生的機理

其實質就是兩物體之間有相互的運動,進一步講,就是物體的震動。在汽車行駛時,往往有許多響聲組合在一起。一個異常響聲排除后,另外的一個響聲可能就變得明顯了。另外,我們每一個人的聽力是不同的,有時維修人員與客戶之間就異常響聲不能達成一致。這就需要我們要同客戶溝通盡可能一致。

2、響聲的特征與規(guī)律

(1)震動的響聲。往往會引起汽車或發(fā)動機的橫向或縱向抖動。

(2)敲擊的響聲。響聲較清脆,有明顯的節(jié)奏特征。與零件間隙、條件、工作溫度的關系較大。

(3)摩擦的響聲。摩擦的響聲一般響聲較長,而且聲音平直,無明顯節(jié)奏。如果是旋轉零件與固定零件之間的響聲,響聲的大小隨作用力的大小而變化。而且,隨作用速度的關系的快慢,其響聲的大小和持續(xù)的長短也不一樣。

(4)有規(guī)律的響聲。該種響聲一般有隨運動機件的轉速、特征關系明顯。轉速升高,響聲加大,且響聲的節(jié)奏加快聲響的特征與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響聲與無節(jié)奏的響聲。節(jié)奏是指運動的頻率與響聲的關系,這一點聽診比較困難,要大家慢慢積累經驗。

(5)金屬與非金屬的響聲。其響聲聲音較“悶”。

(6)純金屬之間的響聲。其響聲純正,對聽力有穿透力,一般響聲的回音較大。

(7)軟金屬之間的響聲。其響聲多為“鈍”音,且回音小,但響聲的較大。

(8)氣流的響聲。進氣響聲、排氣響聲、車身氣流干擾響聲。

3、汽車的響聲分類

一般發(fā)動機和各個總成件都有一定的響聲,發(fā)動機和汽車的響聲特征應該是:(1)響聲的大小應該是均勻的。多缸發(fā)動機的響聲,每一個氣缸的工作正常的情況下,各缸產生的響聲時一樣的,聲音是比較單一的,事實上,發(fā)動機發(fā)出的響聲不可能是單一的。但是,如果發(fā)動機發(fā)出的響聲有好幾個。那該發(fā)動機可能有故障。(2)發(fā)動機的響聲中各個響聲的大小,不能有明顯差別。正常發(fā)動機的響聲其各個響聲的大小基本上差別不大。(3)急加油時,其聲響應變的“敦厚”。怠速時的多個響聲逐步變成一個聲音的組合。中速時,氣流的響聲占主要,而機械響聲占次要。(4)各種負荷下,其響聲的特征一樣,各種溫度下,發(fā)動機的響聲基本一樣,良性響聲一些發(fā)動機的響聲雖然比較大,但是該響聲對發(fā)動機的性能、零件的使用壽命在短期內應影響不大,尤其是,對一些舊車而言,綜合考慮發(fā)動機的性能、維修成本以及修后的質量。這一部分響聲可以允許存在。異常響聲該類響聲對發(fā)動機使用壽命的影響較大,在使用過程中,這類異常響聲應維修后才能繼續(xù)使用。因為這類故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造成較大的機械損失。

4、汽車零件的運動形式

直線運動零件產生的響聲,一般響聲的較長,以摩擦響聲較多。旋轉運動零件的響聲,旋轉運動在汽車上很多,其響聲一般有明顯的節(jié)奏性。其響聲出現較短。

5、影響發(fā)動機異常響聲的因素

(1)溫度的影響。一般汽車的異常響聲與零件的溫度有關,正常情況下,零件、部件、總成出現的響聲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2)轉速的影響。加速運動:對于旋轉運動的零部件,加速時,其響聲變大,而且響聲變的節(jié)奏很快,甚至變成一個長聲音。同時發(fā)動機的機體會發(fā)生震動。

減速運動:汽車減速運動時,有兩種運動的形式

①汽車上坡行使,這時,汽車處于大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零件之間的作用力很大,如果,某部分間隙較大時,尤其是,零件的定位不準,會造成異常響聲。

②汽車滑行,這時汽車處于一種無正向負荷的狀態(tài),由于高低不平路面的影響,汽車可能會出“咣咣鐺鐺”的響聲,一般是零件間隙松曠。

勻速運動,勻速運動使汽車各處受力較均勻。響聲一般很細密,車速較高時,車身抖動明顯,同時,在車輛加速或減速時,響聲較小。一般是,車輛上某一個零件或總成內有動不平衡的零件。

(3)發(fā)動機負荷的影響。發(fā)動機負荷對異常響聲影響極大。設想,如果發(fā)動機不工作,哪還有異常響聲,連發(fā)動機的正常響聲也沒有。一般情況下,負荷越大,響聲越大。如:曲柄連桿機構出現的響聲與發(fā)動機負荷有很大關系,而配氣機構與負荷關系不大。

(4)零件配合間隙的影響。零件間隙的大小對響聲的影響很大,一般情況下,間隙大,零件的響聲大,在零件裝配時,嚴格按技術要求的尺寸安裝時減小響聲的根本。

(5)零件剛度的影響。零件的剛度及零件受到外界作用力時,零件變形的大小,剛度小的零件,變形量大,易產生震動發(fā)出而響聲,尤其是事故車修復后,其車身的剛度下降。

(6)條件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條件下降,其響聲加大。主要在發(fā)動機上明顯,機油壓力是很關鍵的指示指標,機油壓力下降時,一定要判明原因才能重新起動發(fā)動機。

6、汽車底盤的異常響聲

在聽診汽車響聲時,應首先分清是發(fā)動機的響聲還是汽車底盤的響聲。只有發(fā)動機運轉時,一般情況下,是發(fā)動機有異常響聲;汽車在行駛時,關閉發(fā)動機,空檔或踏下離合器踏板滑行仍然有響聲。則可能是汽車底盤有響聲。

離合器的響聲

(1)發(fā)動機怠速時,聽到“沙、沙”的響聲,踏下離合器踏板,響聲消失。一般是離合器摩擦片上減振彈簧松動或彈簧失效的結果。

(2)如果發(fā)動機怠速運轉時,踏下離合器踏板,有“嗡、嗡”的響聲。松開踏板,響聲消失。則故障為離合器分離軸承損壞或變速箱一軸導向軸承損壞。

變速箱的響聲如果掛檔時有響聲,說明該檔的同步器或齒環(huán)磨損。如果在某一檔時響聲出現,則為該檔齒輪損壞或中間軸損壞。如果變速箱在各檔均有響聲,則一般情況下,是變速箱軸承損壞。

傳動軸的異常響聲汽車行駛時出現車身抖動,車速越高,抖動越大。這現象在后驅動形式的汽車上一般為傳動軸不平衡或十字萬向節(jié)軸承松曠。安裝兩根或兩根以上傳動軸的汽車,各個十字萬向節(jié)安裝的方向也會影響傳動軸整體的平衡性能。前驅動形式的汽車,這種故障很少。

差速器的響聲,汽車尾牙的響聲一般在汽車起步或變換車速時響聲較大。同時,汽車轉彎時,異常響聲大,而直線行使響聲極小。對于前驅動的汽車,半軸球籠軸承損壞的幾率較大。但是,無論是前驅動還是后驅動的汽車。尾牙的損壞均在車輛轉彎時。響聲明顯。在汽車大負荷時,響聲也明顯增大。

7、剎車的響聲

(1)剎車片與剎車碟或剎車轂之間產生的響聲,該響聲的特點是:聲音尖兒長,非常刺耳。無論急剎車還是緩減速響聲均存在。

(2)制動鉗的固定螺栓松動。聲響特點是。響尖而短,有時,會一聲較大的響聲后而出現尖聲。

篇7

2、輔助冷卻降溫:機油因比熱值較低,且在發(fā)動機內部,本身并不具有冷卻作用。但發(fā)動機內由于燃料燃燒產生熱能,在發(fā)動機工作時,機油能夠將熱量帶回機油箱再散發(fā)至空氣中幫助水箱冷卻發(fā)動機,真正起冷卻作用的是發(fā)動機殼外部的水(或防凍液體類)。

3、清洗清潔:好的機油能夠將發(fā)動機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損金屬顆粒通過循環(huán)帶回機油箱,通過油的流動,沖洗了零件工作面上產生的臟物。

4、密封防漏:機油可以在活塞環(huán)與活塞之間形成一個密封圈,減少氣體的泄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進入。

5、防銹防蝕:油能吸咐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氣、酸性物質及有害氣體與零件的接觸。

6、減震緩沖:當發(fā)動機氣缸口壓力急劇上升,突然加劇活塞、活塞屑、連桿和曲軸軸承上的負荷很大,這個負荷經過軸承的傳遞,使承受的沖擊負荷起到緩沖的作用。

篇8

【關鍵詞】Quest3D;虛擬裝配;發(fā)動機;拆裝

Virtual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System of Engine Based on Quest3D

CHEN Yang ZHONG Xiang-qiang SU Hou-ren

(School of Mechanical &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mechanical product, and a method for virtual assembly of engine based on UG NX, DE and Qeust3D was proposed. Entire engine design was finished in UG NX, it finished data format transformation for different software platforms, virtual scene of engine was built, motion damping was set up, virtual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engine was finished based on keyboard and GUI. Assembly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system has a good sense of immersion.

【Key words】Quest3D;Virtual assembly;Engine;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0 引言

虛擬裝配作為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得到學術界和工業(yè)界的廣泛關注,是近年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利用虛擬裝配技術,可以驗證產品零部件之間的正確裝配關系及操作正確與否,以便及早的發(fā)現裝配和設計中的問題,修改模型,提高裝配質量和有效解決難以用物理模型解決的技術問題等[1-2]。

文中介紹了Quest3D軟件、發(fā)動機模型信息的轉換和基于Quest3D的發(fā)動機虛擬拆裝過程。通過裝配仿真,證明了該系統具有較理想的沉浸感和反應速度,為產品的裝配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

1 Quest3D簡介

Quest3D具有一套快速制作模組流程,利用Drag&Drop拖拉方式將互動行為模組賦予在適當的角色或物件中,以流程圖方式決定模組執(zhí)行順序,不需要強大的程式語言基礎就可以做出滿意的成品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在Quest3D里,所有的編輯器都是可視化和圖形化的,真正所見即所得[3-4]。

Quest3D軟件打開的界面如圖1所示。

圖1 Quest3D界面

2 基于Quest3D發(fā)動機虛擬拆裝及

2.1 將collada(.dae)模型導入Quest3D并設置阻尼

通過在UG NX中完成發(fā)動機所有零部件的裝配,接著對發(fā)動機模型格式進行轉換。應用Deep Exploration(DE)軟件來對NX建立的.prt模型進行轉換,而dae格式對于Quest3D軟件支持較好,所以最好選擇轉換成*.dae格式來進行虛擬拆裝。

其次,將導出的dae模型放在一個文件夾內,打開Quest3D軟件,然后將事先轉換好的發(fā)動機dae文件全部導入,調整好模型的大小和位置。如果將發(fā)動機整機導入DE軟件,然后再逐個導出發(fā)動機零件,這樣在導入Quest3D時默認位置即是裝配狀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導入的零件在Quest3D中信息并不是在一起的,如圖2所示,因此,需要將各個零件的信息復制到同一個StartGroup下,然后進行編輯。

圖2 導入到Quest 3D中零件信息

2.2 設置阻尼――讓動作慢一點

如果僅僅簡單的將模型導入后實現拆裝,其拆裝速度比較快,達不到所期待的效果,因此,需要設置阻尼。阻尼的力學模型一般是一個與振動速度大小成正比,與振動速度方向相反的力。阻尼能模擬空氣,水等流體對振動的阻礙作用。在Quest3D中,Value,Vector與Matrix都有相對應的阻尼可以使用。

將零件的位置矩陣信息中Value值刪除后,添加Inertia模塊,并賦予Value值。這樣就給一個零件設置阻尼,不過這個阻尼只對動態(tài)的物體才有效果,對于靜態(tài)的物體沒有效果。其中Damping值可以更改,當Damping值越小時,阻尼越大。

2.3 虛擬拆裝的實現

2.3.1 通過鍵盤實現拆裝

用鍵盤實現發(fā)動機拆裝時,其實就是改變發(fā)動機零部件的位置矩陣信息。當點擊某個鍵時,即外設觸發(fā)了程序,系統就會自動的把事先設置的Value值賦予給零部件的位置矩陣。這樣發(fā)動機零部件的位置信息就會改變,從而實現發(fā)動機拆的過程。類似地,當按動另一個按鍵時,系統將原來零件的位置矩陣信息重新賦給發(fā)動機零件。這樣就實現了零件的裝配過程。以此類推,可以依次給發(fā)動機各個零部件設置拆裝程序,就能實現鍵盤控制的發(fā)動機拆裝過程[5-6]。

因為發(fā)動機包含的零部件較多,而實現一鍵對應一個零部件的拆裝可能性不大,而且也很繁瑣。通過對發(fā)動機整機的分析,系統將發(fā)動機零部件分為十個部分,從現實的角度出發(fā),將每個部分分別放在不同的位置,便于裝配,用二十個鍵完成控制其拆裝。具體分配如下:

用Q鍵控制帶輪、帶輪螺絲、發(fā)電機骨架、發(fā)電機V帶、發(fā)電機總成的拆開,用A鍵控制其裝配;用W鍵控制空調總成、空調V帶、空調支架、起動機、起動機螺絲的拆開,用S鍵控制其裝配;用E鍵控制進氣管、排氣管、配電器總成、上箱蓋、上箱蓋螺絲的拆開,用D鍵控制其裝配;用R鍵控制水泵、凸輪軸齒輪、凸輪軸墊片、凸輪軸鍵、張緊輪、正時皮帶的拆開,用F控制其裝配;用T鍵控制密封水套、上箱體螺釘、凸輪軸、凸輪軸卡環(huán)、缸蓋的拆開,用G鍵控制其裝配;用Y鍵控制機油泵、機油濾清器、油標尺、油管、油底殼的拆開,用H鍵控制其裝配;用U鍵控制活塞連桿的拆開,用J鍵控制其裝配;用I鍵控制飛輪螺絲、飛輪、機油封支架總成、曲柄軸齒輪、曲柄軸鍵的拆開,用K鍵控制其裝配;用P鍵控制曲柄軸卡套、曲柄軸成套、曲柄軸的拆開,用L鍵控制其裝配;用Z鍵控制汽缸套的拆開,X鍵控制其裝配。

2.3.2 通過GUI實現拆裝

為實現GUI控制模式,需要制作按鈕和下拉菜單。系統中設置了兩個按鈕,分別實現拆開和裝配功能。下拉菜單中的選項是根據發(fā)動機的幾大部分來設置的,通過[GUIContainer]、[ComboBox]和兩個[GUI]Channel元件來實現。圖3展現出了GUI程序部分,圖4為最終拆裝效果圖。

圖3 GUI控制拆裝程序

圖4 拆裝效果圖

2.3.3 拆裝檔案

Quest3D提供了5種輸出格式,要注意輸出的路徑應該是英文路徑,Quest3D無法識別中文路徑。

3 結論

解決了Quest3D軟件與CAD系統模型的轉換問題,通過在Quest3D中建立虛擬拆裝場景,對發(fā)動機模型進行貼圖,添加燈光、相機、模型自發(fā)光等處理,然后進行拆裝程序的開發(fā),利用外設實現了發(fā)動機整機的拆裝過程,更直觀的發(fā)現發(fā)動機在拆裝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沉浸感。

【參考文獻】

[1]鄭軼,寧汝新,劉檢華,等.虛擬裝配關鍵技術及其發(fā)展[J].系統仿真學報,2006,18(3):649-654.

[2]Javaram S,connacher H,Lyons K.Virtual assembly us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s[J].Computer-Aided Design,1997,29(8):575-584.

[3]路朝龍.Quest3D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1-30.

[4]黃俊銘,艾伯特電通.Quest 3D黑皮書――從入門到精通[M].臺北:上奇資訊,2010:16-99.

[5]李磊磊.基于Quest3D虛擬裝配技術的研究[D].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11.

[6]楊艷紅,鐘相強,陳洋,等.基于Quest3D工業(yè)產品虛擬裝配研究[J].機械設計,2013(09):97-100.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1210363116);安徽工程大學2014年校級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項目(2014jyxm16);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AH201310363286)。

篇9

關鍵詞:Catia;汽車構造;零件結構;裝配關系

汽車構造是汽車專業(yè)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包括發(fā)動機結構和底盤結構兩部分。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學生掌握汽車發(fā)動機、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車身、儀表、照明及附屬裝置的構造和工作原理。[1]課程的學習結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汽車的認知水平,也決定了學生專業(yè)水準。

一、汽車構造課程特點

汽車構造是機械制圖課程的后續(xù)課程,又是汽車專業(yè)后續(xù)的基礎。不能掌握汽車構造,將不能實施實訓課程中要求的對工程技能的訓練。汽車各系統零部件數量較多,零件的位置關系、運動關系復雜。以往的教學中,構件的表達和運動關系的表現主要依賴于實物模型和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汽車各系統部件型號差異較大,用單個模型難以將講授內容表達完整,掌握該課程的內容對學生而言較困難。

二、Catia介紹

Catia先進的混合建模技術是Catia的核心技術之一,無論是實體建模還是曲面造型。Catia提供了智能化的樹結構,用戶可方便快捷地對模型進行重復修改,即使在模型的最后階段做重大的修改或對原有方案進行更新換代, Catia都具有可操作性,因此Catia在高職汽車構造課堂中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三、Catia在教學中應用實例

講授發(fā)動機組成時,需要依次介紹兩大系統和五大機構,包括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料供給系統、系統、冷卻系統、點火系統和起動系統。若在一體化教室中,需要將每個零件拆卸下,逐個向學生講授。這個講授過程的缺點是每個系統是單獨存在的,學生缺乏對于發(fā)動機整體結構原理的理解;不同發(fā)動機在局部細節(jié)存在差異,這樣的差異會造成學生難以理解講授內容。將Catia運用到課堂演示中可以解決這個問題。[2]之前學生接觸過AutoCAD之類的二維繪圖軟件,Catia交互式的人機界面將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演示模型的順序依照“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主件到附件”的原則。依次講解演示發(fā)動機主體、發(fā)動機附件、發(fā)動機機體組、發(fā)動機缸蓋、發(fā)動機配氣機構、活塞連桿組和曲軸飛輪組。

運用Catia演示的汽車構造課堂,學生反映堪比汽車實訓場景,因為Catia軟件演示與實訓有著“所見即所得”的共同之處。在零部件結構的理解上面,Catia演示比實訓后的內容理解更加透徹。在零件裝配和零件運動關系上,Catia演示比其他的教學方法更加直觀。目前高職院校電腦已經普及,電腦配置也基本滿足三維軟件的要求。經過課堂講授教學實踐,Catia的引入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建議在高職院校的汽車構造課堂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韓玉坤,亢鳳林.CATIA在汽車構造專業(yè)課中的教學實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09):109―111.

篇10

一、汽車油的基本常識

(一)油的組成與分類

汽車油(亦稱機油)由基礎油和添加劑組成,主要分為礦物油和合成油兩大類。

礦物油以石油提煉的礦物油為基礎,添加了添加劑。

合成油則是把礦物基礎油用酯類或聚烯類來取代,再和添加劑參配而成。依據基礎油全部或部分由酯類或聚烯類取代的不同,合成油還分為全合成油和半合成油。

(二)油的作用

1.減磨

油可在發(fā)動機內部的機件間形成良好的油膜,將接觸面隔開,以濕摩擦代替干摩擦,變固體摩擦為液體摩擦,從而達到減少磨損的目的。

2.冷卻降溫

發(fā)動機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通過油的循環(huán)可帶走零件所吸收的熱量,保持零件溫度不至于過高,防止燒結。

3.清洗清潔

油能夠將發(fā)動機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損金屬顆粒通過循環(huán)帶回機油箱,通過油的流動,沖洗了零件工作面上產生的臟物。

4.密封防漏

油可在各配合件的間隙中形成油膜,起到密封作用,以減少氣體的泄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進入。

5.防銹防腐

油能吸附在零件表面,可防止零件表面與水分、空氣、酸性物質及有害氣體的接觸而氧化,從而減少腐蝕性磨損。

6.減震緩沖

當發(fā)動機氣缸口壓力急劇上升,突然加劇活塞、活塞屑、連桿和曲軸軸承上的負荷,這個負荷經過軸承的傳遞,使承受的沖擊負荷起到緩沖的作用。

二、使用汽車油的注意事項

1.要根據發(fā)動機類型選用

根據燃料及點火形式不同,汽車發(fā)動機分為汽油發(fā)動機和柴油發(fā)動機。因此,發(fā)動機油也相應的分為汽油發(fā)動機油和柴油發(fā)動機油,兩者不能混用。發(fā)動機油的品質分類采用API S后跟一英文字母和API C后跟一英文字母來分別表示汽油機油和柴油機油,后跟的字母排序越靠后,表示級別越高。因此,選用油時一定要先確定是汽油機油還是柴油機油。

2.要根據季節(jié)的變換選用

選擇油還要考慮季節(jié)的變換。因為油的黏度會隨著溫度變化而變化,如冬天黏度變稠,流動性差;夏天黏度變低,抗氧化性變差。這些均易造成發(fā)動機燒瓦、抱軸等故障。因此,在夏季時盡量選用黏度級別大的;在冬季時選用黏度小的油,不同地區(qū)還需根據當地溫度選用不同黏度的油。另外,冬季要多使用多級油,其黏溫性能好,受溫度影響小。

3.要堅持經濟適用的原則選用

選擇油的使用級別時,高級油可以在要求較低的發(fā)動機上使用,但過多降級使用也不經濟。但是,切勿為了一味省錢,把使用級較低的油加在要求較高的發(fā)動機中使用,從而造成發(fā)動機早期磨損和損壞。另外,要優(yōu)先選用質優(yōu)價廉的國產品牌油。在性能和標準相同的條件下,國產油比進口的價格便宜至少30%~40%。因此,在選用油時,不可好高騖遠或者因陋就簡,而應在汽車制造商推薦的油品級別基礎上,堅持經濟適用原則,量力而行。

4.要做到適時更換油

適時更換油是發(fā)動機可靠的保證。發(fā)動機油的換油期限應適宜,過早會造成油浪費,過遲又會增大發(fā)動機磨損,縮短發(fā)動機維修周期和使用期限。一般應按照汽車使用說明書上規(guī)定的期限換油。

5.要做到按規(guī)定量加注油

油過多會從氣缸與活塞的間隙中竄入燃燒室燃燒形成積炭,加劇產生爆震的傾向。同時,還會造成曲軸連桿的攪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等諸多問題。當然,油也不能添加過少,否則會影響效果。所以,油應按規(guī)定量加注,油量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度線之間最好。

三、汽車油常見的質量檢驗法

1.察色法

取少量油盛在無色透明的容器內,觀察其顏色。正常顏色為棕色和藍黑色。若呈乳黃色,則表明油摻入柴油或水分,應及時更換。若呈深黑色,則表明已經變質,需及時更換。

2.搖晃法

劇烈攪動油后,可出現少量泡沫,但應該較快消失。若出現氣泡量大且15分鐘內不能消失,則應更換油。

3.手感法

取出少許油,放在手指上反復搓捻。若感到光滑、濃稠、黏手,并有拉絲現象,表明功能尚好,仍可繼續(xù)使用;如感到油中有雜質,黏性差,甚至發(fā)澀,則應更換新的油。

4.傾流法

抽出少許油慢慢傾流,若流出的油在空中保持細長且均勻,透明度好,則可繼續(xù)使用;若油易斷流,油質混濁且有氣泡,則應及時更換。

5.油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