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范文
時間:2023-03-28 14:1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婦科腫瘤,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 婦科腫瘤是女性常見的腫瘤,其發生、發展與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關系密切。PTEN是新近發現的一種抑癌基因,其編碼的產物具有磷酸酶活性,在細胞生長、凋亡、粘附、遷移、浸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就PTEN的結構、與細胞信號轉導和細胞凋亡的關系及其在婦科腫瘤的發生、發展及治療中的作用作一綜述。
【關鍵詞】 PTEN;婦科腫瘤;抑癌基因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ion on chromosome ten)基因也稱MMACI基因,是迄今發現的第一個具有雙特異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可通過基因突變、DNA甲基化等方式失活,主要表現為基因缺失、蛋白表達減少。其不僅有脂質磷酸酶活性,還有蛋白磷酸酶活性,通過這兩種活性和負性調控三條途徑[1,2] (PI3K/AKT/PKB信號傳導通路;焦點粘附激酶,FAK途徑;細胞分裂素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途徑)來調節細胞的生長、增殖、分化、凋亡、粘附、遷移和血管生長等,在維持細胞的增殖、分裂、遷移和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PTEN基因的研究對腫瘤的早期診斷和基因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1 PTEN基因蛋白結構及特點
PTEN是1997年Li等發現的一種新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類染色體10q23.3上,含9個外顯子、8個內含子。cDNA序列包含由1209個核苷酸組成的開放閱讀框架,編碼403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分子量為47122u。正常人PTEN mRNA為5.5kb,在胎盤、心臟、腦、肺和腎等組織的表達水平較高。TGF-β具有快速下調基因mRNA表達作用 。同年,Steck等也發現了定位于10q23.3染色體上的抑癌基因,在多種腫瘤中有缺失和點突變,故命名為多種晚期癌突變基因(MMACI) [3、4]。
蛋白結構決定其功能,近年對PTEN蛋白的晶體結構分析表明,PTEN具有多個結構域包括氨基酸(即N端)的磷酸酶結構域,中間的C2結構域和羧基端(即C端)結構域3個部分。N端的磷酸酶結構域,包括PTEN蛋白肽鏈的第1~185位氨基酸殘基。該結構域含有使PTEN蛋白具有腫瘤抑制活性的磷酸酶基序及細胞張力蛋白(tensin)、輔助蛋白(auxilin)同源的序列,是PTEN發揮蛋白磷酸酶活性和脂質磷酸酶活性所必需的。C2結構域(185~351位氨基酸)與磷脂結合,有利于PTEN蛋白在細胞膜上有效定位。羧基端(C端)包括肽鏈剩下的50個氨基酸,其分降解基序PEST序列及一個PDN基序,PTEN可與PDZ蛋白相互作用,這可能有利于PTEN蛋白質的穩定及與其他蛋白質相互作用[5、6]。
2 PTEN基因蛋白的功能
PTEN利用其脂質磷酸酶活性,使其底物3,4,5-三磷酸肌醇(PIP3)去磷酸化而失活,從而阻止PIP3與蛋白激酶B(PKB)的結合激活,誘導細胞凋亡和周期阻滯。此外,PTEN利用其蛋白磷酸酶活性,使局灶粘附激酶(FAK)脫磷酸,從而抑制整合素介導的細胞粘附和遷移。PTEN尚可使接頭蛋白Shc脫磷酸而抑制生長因子受體結合蛋白2(Grb2)的募集,繼之抑制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 從而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其編碼蛋白質即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定位于細胞漿,具有磷酸酶活性,在細胞生長、發育、細胞信號傳導和細胞凋亡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7,8]。當PTEN基因缺失、突變或表達失常時,就失去了對細胞生長、粘連、轉移和浸潤的調控,導致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9]。
2.1 PTEN調控細胞增殖周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PI3K/AKT信號途徑的上游調節激酶,一些細胞生長因子(如IGF、EGF等)與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激活PI3K,后者使二磷酸肌醇(PIP2)磷酸化成PIP3。PIP3作為細胞內第二信使,隨后激活PI3K/AKT信號途徑中的一系列激酶,進而活化PI3K/AKT,促進細胞生長,阻斷凋亡。PTEN作為PIP3的磷酸酶,可使PIP2向PIP3的轉化發生逆轉,從而抑制PI3K的磷酸化作用,阻斷AKT及其下游激酶的活性,使細胞周期阻滯在G1期或促使細胞凋亡,對細胞的生長起負調節作用。當PTEN基因發生突變或丟失而失活時,細胞內PIP3的水平增高,PI3K/AKT的信號傳導加強,細胞無限增殖形成腫瘤[10,11]。因此可認為PTEN之所以能誘導細胞凋亡及細胞周期阻滯,關鍵在于拮抗了PI3K/AKT信號途徑。此信號途徑與PTEN的動態平衡是機體對細胞增殖、存活進行分子調控的重要途徑之一。若某些因素破壞了這個動態平衡,機體就可能發生腫瘤。
研究表明[12],PTEN還通過選擇性抑制有絲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途徑來調節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MAPK是胞漿蛋白,有酪氨酸磷酸酶活性,參與包括細胞生長、分化在內的一系列過程。目前鑒定出的五條MAPKs信號傳導通路中,PTEN主要作用于以下三點:(1)PTEN表達主要抑制細胞外調節激酶ERK通路;(2)MAPK上游MEK、ras的活化以及SHC的磷酸化受PTEN抑制,但EGFR磷酸化不受影響;(3)被活化的下游成分MEK1過表達可拮抗PTEN對細胞擴散和局部突觸的生物效應。
2.2 PTEN抑制細胞遷移 晚期轉移性癌中,經常會觀察到PTEN基因的丟失,這可能與PTEN基因參與調節細胞粘連和移動,從而負性調節腫瘤細胞的遷移和浸潤有關。PTEN的蛋白磷酸酶功能可使FAK和SHC去磷酸化,而FAK與細胞持續性的定向遷移有關,SHC與細胞的隨機遷移有關。Tamura等[9、16]認為PTEN通過其磷酸酶活性調控FAK和SHC的磷酸化來調節細胞和細胞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相互作用,進而影響細胞粘連和遷移的各個方面。但最近研究表明[14、16],PTEN抑制細胞遷移的機制,主要是通過其C2結構域抑制遷移。這依賴于PTEN的磷酸酶蛋白活性和蘇氨酸殘基的脫甲基作用,與去IP3磷酸化無關。
PTEN作為抑癌基因,其作用機制和信號通路許多研究者說法不一。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PTEN抑制腫瘤發生主要是依靠磷酸酶的活性,而有報道認為中性內肽酶(NEP)可增加PTEN磷酸酶活[5,6]。
3 PTEN基因突變與婦科腫瘤
PTEN的體突變和等位基因雜合性丟失(LOH)在許多腫瘤細胞系和原發性腫瘤中最常見,如膠質母細胞瘤、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等。而婦科腫瘤中,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及外陰癌均檢出不同程度的PTEN突變和等位基因丟失,因此認為PTEN異常與婦科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關系密切。
3.1 PTEN與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細胞染色體10q23雜合子丟失率達40%,PTEN恰好位于10q23染色體。該基因在子宮內膜癌中的突變率為33%~55%, Risinger[17]研究136例子宮內膜癌時發現,PTEN突變率為34%~50%,遠遠高于另外兩種常見的基因突變——K-Ras (30%~40%)及P53(10/5~20%),這136例中Ⅰ、Ⅱ、Ⅲ、Ⅳ期突變率分別為44.6%、20.0%、19.0%、25.0%,以IA期突變率最高(55%)。研究發現漿液性狀癌及透明狀細胞癌中PTEN突變率(58%),顯著低于子宮內膜樣腺癌(37%),提示子宮內膜癌中PTEN的突變與其組織學類型和臨床分期有關,子宮內膜樣腺癌及較早期的子宮內膜癌PTEN基因突變更常見。
PTEN蛋白表達的缺失,是多種機制引起PTEN基因功能喪失的表現,包括PTEN基因同源性丟失、無義突變和啟動子甲基化等。Gao 等[18]發現,PTEN基因啟動子甲基化在子宮內膜癌中的發生率為19%,且甲基化與宮外轉移及MI顯著有關,提示這種失活機制在內膜癌的發展中具有一定作用。Geroge等[19]在對子宮內膜癌、癌前病變及正常子宮內膜的PTEN蛋白表達的研究中發現,61%的子宮內膜癌無PTEN蛋白表達,75%癌前病變亦無PTEN蛋白表達,而正常子宮內膜僅5%缺乏PTEN的表達。綜上所述,PTEN是目前發現的子宮內膜癌中突變率最高的基因,而且子宮內膜癌也是迄今發現的PTEN基因突變率最高的腫瘤,是子宮內膜癌的看家基因,其功能喪失視為子宮內膜癌的早發事件。
3.2 PTEN與卵巢癌 Obata等[12]研究發現了81例卵巢上皮性來源腫瘤,僅8例發生PTEN突變,其中7例為子宮內膜樣癌(7/34),1例為黏液性癌(1/10),且此例可見內膜樣分化灶,其他類型無PTEN突變,同時發現內膜樣癌中43%發生雜合性缺失,29例漿液性癌中28%發生雜合性缺失。PTEN突變主要發生在臨床1期和(或)病理1級,提示PTEN失活是卵巢腫瘤發生的早期事件,且與卵巢癌組織學類型有關。Tashiro等運用PCR- SSCP/DNA測序法研究12例卵巢漿液性腺癌,未發現PTEN突變。Yokomixo等用半定量多重PCR法研究31例原發性卵巢癌及7個卵巢癌細胞系,僅在原發癌中發現2例(4.8%)純合性丟失,用變性液相色譜法及DNA測序法未發現PTEN基因點突變。Sato等研究發現LOH見于42.1%%卵巢子宮內膜樣癌,27.3%的卵巢透明細胞癌,56.5%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推測PTEN基因失活可能是卵巢子宮內膜樣癌及透明細胞癌發生的早期事件,是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癌變的一個途徑。
而何茵芳等[20]研究,PTEN蛋白在正常卵巢組織、良性卵巢腫瘤及卵巢上皮性癌組織中的表達陽性率依次分別為95.0%、78.3%和52.3%,卵巢上皮性癌組織中PTEN的表達與正常卵巢組織和良性卵巢組織相比差異均有顯著性(P=0.001), 而正常卵巢組織與良性卵巢腫瘤組織PTEN表達陽性率相比則差異不明顯(P=1.000)。 在卵巢上皮性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在不同上皮病理組織類型中未表現出差異性(P=0.797);而在病理分級中,G1G2級組和G3級組分別為71.6%和25.9%,兩組PTEN表達水平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01)。而在不同臨床分期中,Ⅰ~Ⅱ期和Ⅲ~Ⅳ期PTEN表達水平分別為65.8%和34.4%,兩組比較則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01)。研究顯示,在卵巢上皮性腫瘤中PTEN表達明顯低于正常卵巢組織及良性卵巢上皮性腫瘤,且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卵巢上皮性癌各種組織類型中均有PTEN蛋白的表達缺失,表達水平、比率與腫瘤組織類型無關,但與臨床分期、病理分級有關。隨臨床期別、病理分級的增加,PTEN表達下降。提示對PTEN蛋白的檢測可能間接反映腫瘤的惡性程度,從而判斷患者的預后。 由此可知,PT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腫瘤的表達及表達水平變化,目前研究結果不一,一些學者認為卵巢上皮性癌中不存在PTEN基因的突變,或突變比例很低,該基因突變在卵巢上皮性癌的發生發展中無重要作用;而另一些學者的研究則顯示,卵巢上皮性癌中存在著較為普遍的雜合性缺失, 認為PTEN表達缺失可能在卵巢癌的發病中僅是一個晚發事件。
3.3 PTEN與宮頸癌 有學者運用PCR-SSCP/DNA測序法檢測10例宮頸鱗癌,未發現PTEN基因突變。也有學者僅在1/46(2%)宮頸癌細胞系及1/46(2%)的宮頸癌標本中發現PTEN基因突變,表明PTEN異常僅與少數宮頸癌發生有關[5、6]。舒寬勇等[21]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SP法)檢測抑癌基因PTEN在32例正常子宮頸上皮、158例宮頸上皮內瘤變及64例宮頸浸潤癌組織中的表達。結果32例正常宮頸組織中,PTEN陽性表達率為93.8%,56例CINⅠ、102例CINⅡ和CINⅢ及64例宮頸浸潤癌,其PTEN陽性表達率分別為75%、58.8%和40.6%。在從正常宮頸上皮到上皮內瘤變、宮頸癌的癌變過程中,其組織中PTEN的表達呈進行性降低(P
4 PTEN的代謝失活與化療耐藥
近來研究表明PTEN 蛋白是生理狀態下蛋白激酶CK2的底物,CK2通過PTEN的Ser(370)、Thr(366)及Ser(385)等位點使PTEN磷酸化失活而不能作用于底物PI3P,從而調節PI3K/Akt 途徑介導的細胞生長與凋亡[26]。另外,研究表明正常細胞中PTEN蛋白主要定位于細胞核,而腫瘤組織中PTEN則主要定位于細胞漿,提示可能PTEN蛋白進入細胞漿而失活,PTEN可能存在著核漿間的穿梭機制使核PTEN減少,使PTEN活性減少或喪失而致腫瘤的發生、發展。報道表明[27],抗癌藥物DDP、ADM及紫杉醇等能通過增強PTEN抑癌活性而誘導凋亡,但隨著化療藥物積聚濃度增高PTEN活性降低甚至喪失抑制了腫瘤細胞發生凋亡的死亡信號途徑,降低了化療藥物的細胞毒性作用,推測PTEN失活在腫瘤化療耐藥及腫瘤復發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為進一步闡明腫瘤耐藥機制及PTEN基因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Hirai Y, Tanaka N, Furuta R,et al. Somatic mutations of the PTEN/MMAC1 gene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chromosomal loss detected using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 Gynecol Oncol, 2001,83(1):81-88.
2 Nakako S, Hajime T, Masato N. Loss of heterozygosity on 10q 23.3 and muta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PTEN in benign endometrial cyst of the ovary: Possible sequence progression from benign endometrial cyst to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ovary. Cancer Res, 2000,60(18):7052-7056.
3 Gomes CP, Andrade LA. PTEN and p53 expression in primary ovarian carcinomas: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and discussion of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 Int J Gynecol Cancer, 2006, 16(Suppl 1):254-258.
4 Hashiguchi Y, Tsuda H, Lnoue T, et al. PTEN expression in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ovary. Gynecol Oncol, 2006,101(1):71-75.
5 曾玉華,唐良萏,卞度宏.抑癌基因PTEN/MMACI/Tepl和婦科腫瘤.國外醫學·婦產科分冊,2003,30(5):316-319.
6 杜雪,岳天孚,等.PTEN與子宮內膜癌.國外醫學·婦產科分冊,2003,30(60):385-387.
7 Schondorf T, Gohring UJ, Roth G, et al. Time to progression is dependent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tumour suppressor PTEN in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Eur J Clin Invest,2003, 33(3): 256-260.
8 Lee JS, Choi YD, Choi C, et al. Expression of PTEN i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 and its relation to tumor behavior and growth .Anal Quant Cytol Histol, 2005, 27(4):202-210.
9 Tamura M, Gu J, Kakino T, et al. Tumor suppressor PTEN inhibition of cell invasion, migration, and growth: differential involvement of focal adhension kinase and p130Cas. Cancer Res, 1999, 59(2):442-449.
10 Sumitomo M,Iwase A,Zheng R,et al.Synergy in tumor suppression by direct interaction of neutral endopeptidase with PTEN.Cancer Cell, 2004,5(1): 67-78.
11 Schondorf T, Dlstal A, Grabmann J, et al. Single mutation of the PTEN gene in recurrent ovarian carcinomas. J Soc Gynecol Invest, 2000, 7(5):313-316.
12 Obata K,Hoshiai H. Common genetic changes between endome- triosis and ovarian cancer. Gynecol Obstet Invest, 2000, 50(Suppl 1):39-43.
13 Sato N, Tsunoda H, Nishida M, et al. Loss of heterozygosity on 10q23.3 and muta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PTEN in benign endometrial cyst of the ovary: possible sequence progression from benign endometrial cyst to endometrioid carcinoma and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ovary. Cancer Res, 2000, 60(24):7052-7056.
14 Lv Q, Zhao X, Song J, et 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of PTEN gene inactivation in ovarian cancer .Chin J Pathol, 2005, 34(5):266-269.
15 Chen Y, Zheng H, Yang X, et al.Effects of mutation and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mRNA on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Chin Med Sci J, 2004,19(1):25-30.
16 劉云春,王志軍.子宮內膜癌PTEN蛋白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23(4):36-37.
17 RisingerJI,Hayes K,Maxell GL,et al.PTEN mutat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s is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Clin Cancer Res . 1998,4(12): 3005 -3010.
18 Gao QL,Ye F,Li J,et al.PTEN coding product:marker for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izheng,2003,22(6):640-644.
19 George LM, Ming CL,Jeffrey TE,et al.Altered PTEN expressio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the earlist endometrial precancers.J National Cancer Insitute,2000,92.
20 何茵芳,吳智玉,韓欽瑋,等.卵巢上皮性癌PTEN和PCNA的表達.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9):1808-1810.
21 舒寬勇,熊樹華,王晨,等.抑癌基因PTEN在宮頸癌變過程中的表達及意義.中國腫瘤.2007,16(8):654-655.
22 孔德玲, 王桂芳. 抑癌基因PTEN在宮頸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5,14(17):2240-2241.
23 Su TH,Chang JG,Perng LI,et al.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putative tumoy suppressor gene PTEN/MMAC1 in cervical cancer.Gynecol Oncol,2000,76(2):193.
24 Yaginuma Y,Yamashita T,Ishiya T,et al. Abnormal slructure anb expression of PTEN/MMAC1 gene in human uterine cancer. Mol Carcinog,2000,27(5):110-142.
25 王祥珍, 李英勇, 曹軍. 抑癌基因PTEN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 寧夏醫學雜志, 2003, 25(10):579-581.
篇2
由2名以上核醫學醫師共同閱片作出判斷,與鄰近或對側同部位骨骼比較,局部骨骼放射性明顯增多(濃聚)或減少(稀疏或缺損)判為陽性,同時記錄陽性部位、形態及數目。可疑陽性者須伴以下情況之一方認為有骨轉移:①出現局部間歇性骨痛或持續而固定的骨痛、鄰近壓迫癥狀;②CT或磁共振成像(MRI)掃描發現局部骨組織有溶骨性或成骨性改變、骨質隆起、病理性骨折;③隨訪發現病灶持續存在或范圍進一步擴大,有條件者行局部針吸活檢[1]。
2骨轉移的時間
骨轉移大多發生在婦科惡性腫瘤診斷后的2年內。35例宮頸癌發生骨轉移的時間為1~24個月,其中1~12個月者13例,1~2年者22例。3例是確診同時發現骨轉移,2例是診斷后8年發現骨轉移。子宮內膜癌為2~24個月,其中1~12個月者2例,1~2年者3例。2例卵巢癌患者診斷的同時發現骨轉移;3例骨轉移發生在卵巢癌診斷后1~2年;1例發生骨轉移的時間為卵巢癌確診后4年。
3骨轉移的分布特點
參照Wilson分區法[2],本組51例婦科惡性腫瘤骨轉移分布情況見表1,
4討論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目前宮頸癌發病率占我國婦科惡性腫瘤的第1位,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僅次于宮頸癌,而卵巢癌因病因不明確,早期診斷困難,往往確診已是癌癥晚期,病死率已超過其他惡性腫瘤,高居婦科惡性腫瘤第1位[3]。在婦科惡性腫瘤的自然病程中,其轉移途徑主要為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血行轉移少見,文獻[4]報道,臨床診斷的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骨轉移發生率約為1.9%~4.6%,而將尸解中發現的骨轉移納入統計,則發生率為17.9%~25%。本文發生率20.8%(51/245)與文獻[4]報道相符。本組資料中,宮頸癌骨轉移多見于Ⅲ~Ⅳ期患者,鱗癌為常見病理類型;子宮內膜癌骨轉移多見于Ⅲ期腺癌患者;卵巢癌多見于Ⅳ期患者,病理類型多樣。宮頸癌骨轉移的發生情況:宮頸癌骨轉移方式多為直接蔓延,淋巴結轉移的局部蔓延和遠處的血行轉移。于海燕和王伊洵[5]報道過2例早期宮頸癌治療后發生骨轉移者,均為宮頸鱗癌且骨轉移均發生在骨盆骨。宮頸癌患者骨轉移的發生率隨著臨床分期的升高逐漸升高,且宮頸腺癌高于宮頸鱗癌[6]。本組40例患者,Ⅲ~Ⅳ期骨轉移發生率為83%(33/40),宮頸鱗癌高于腺癌,骨轉移好發部位以骨盆為首,其次為脊柱、肋骨及四肢骨,3例發生顱骨轉移較為罕見。與文獻[5,6]報道相似。子宮內膜癌骨轉移特點:子宮內膜癌的骨轉移常通過Batson血管叢和脊椎靜脈叢轉移到脊椎骨和骨盆骨,如本文報道有4例發生骨盆轉移。卵巢癌骨轉移特點:雷呈志等[7]報道卵巢惡性腫瘤骨轉移多見于Ⅲ~Ⅳ期患者,以腰椎、胸椎、骨盆為主要轉移部位。本組6例骨轉移患者中5例為Ⅲ~Ⅳ期,5例發生胸、腰椎轉移,2例發生骨盆轉移,3例發生肋骨轉移,與文獻[7]報道類似。單發的孤立性病灶是診斷骨轉移的難點。結合臨床資料、2次骨顯像對照、椎體斷層顯像、CT與MRI以及長期隨診綜合判定成為診斷單發病灶的主要手段[8]。
篇3
方法:選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例婦科腫瘤患者,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常規護理組)各36例,分析兩組差異,指導臨床婦科腫瘤患者的護理實踐。
結果:綜合護理干預的患者在臨床癥狀改善、并發癥、存活率方面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上有明顯差異(P
結論: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可以極大的改善婦科腫瘤患者預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婦科腫瘤護理干預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3-0179-01
婦科腫瘤是育齡女性的常見病,可以生長在女性生殖器的任何部位,良性腫瘤以子宮肌瘤最常見,惡性腫瘤以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最常見。婦科腫瘤成為威脅婦女健康最大的疾患,一直困擾著女性患者,嚴重影響其工作與生活,腫瘤不但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的常見病、多發病,而且也是最令醫學界棘手的疾病之一,目前的藥物治療、化療、放療等手段,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也很大,婦科腫瘤的預后與護理實施的方法密切相關,我院近年來對婦科腫瘤患者采取全方位的綜合護理干預,使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提高,下面就此措施應用及體會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例婦科腫瘤患者,其中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組)36例中,年齡38~62歲,平均50歲,包括子宮腫瘤18例,卵巢腫瘤12例,其它其它類型腫瘤6例,進行手術患者24例;對照組(常規護理組)36例中,年齡40~64歲,平均52歲,包括子宮腫瘤17例,卵巢腫瘤15例,其它其它類型腫瘤4例,進行手術患者23例;兩組從年齡、病種、治療方法等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臨床概述。婦科腫瘤通常指女性生殖器官所發生的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和交界性腫瘤。良性腫瘤常見有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外陰腫瘤等;惡性腫瘤有外陰癌、宮頸癌、卵巢癌、輸卵管癌等。女性生殖器官任何部位均可發生腫瘤,其中以子宮和卵巢常見,陰道和輸卵管較少見。臨床出現陰道出血、白帶異常、腫塊、下腹部腰背部疼痛、壓迫癥狀如尿頻、排尿障礙時需要高度警惕婦科腫瘤的可能。
1.3方法。
1.3.1對照組。進行常規性的臨床護理,主要為加強基礎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臥床休息,定時復查,預防感染及各類并發癥的發生(具體略)。
1.3.2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綜合干預護理,具體為:
1.3.2.1基礎措施。進行疾病宣教,調整患者心理,注意生活調理,不能過勞,患者一般需要長期靜脈注射,穿刺時取合適選擇彈性好,回流通暢,血管內徑粗直的血管,為保護大靜脈,常規采血和非刺激藥物時用小血管,一些手術患者需要進行引流管護理,經常檢查是否脫落,更換無菌袋時注意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3.2.2術后護理。大多婦科腫瘤需要手術治療,因而婦科腫瘤護理時應注意切口護理,術后麻醉作用消失會感覺痛疼,囑患者不要緊張,術后24小時之內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止痛藥解除痛苦。手術當天臥床,第二天可以半坐位,臥床時要勤翻身。24小時后酌情下地開始活動,可以防止腸粘連,利于引流物排出。還可防止下肢靜脈栓形成,促進血液循環,有利切口愈合,減少并發癥。術后第一天靜脈補液,第2~3天給半流食未排氣之前禁食牛奶及甜食,以免產生腸脹氣。多食高蛋白、營養豐富的食品,多食水果蔬菜,促進切口愈合,恢復健康。手術后陰道會有分泌物流出,每天用消毒溶液或溫開水洗外陰。
1.3.2.3放化療護理。腫瘤患者需要進行放化療,為此常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反應,應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流食、半流食,減少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增加吸收,反應重不能進食時,可靜脈補液,給止嘔藥物,及時處理化療藥物外滲情況,外照射特別注意局部皮膚護理,注意勿用手搔抓,局部可涂維生素AD軟膏,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如局部皮膚出現水泡,潰爛時,要清潔局部皮膚加以保護,涂用抗生素軟膏或可的松軟膏,防止感染,腔內照射需每天做一次陰道沖洗,并注意保持外清潔。
1.3.2.4精神心理調養。建立良好的休養環境,注意合理飲食,加強營養,鼓勵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有利于內分泌的正常調節。
篇4
【關鍵詞】 婦科;特殊位置;腫瘤;臨床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70
常見的婦科腫瘤有外陰腫瘤、陰道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和輸卵管腫瘤。特殊位置腫瘤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宮頸肌瘤、闊韌帶子宮肌瘤、腹膜后腫瘤, 由于其解剖位置及影響范圍比較特殊, 給手術帶來很大難度[1, 2]。本文研究婦科特殊位置腫瘤患者的治療方法與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2008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1例婦科特殊位置腫瘤患者, 年齡34~68歲, 平均年齡(45.8±7.5)歲;病情:闊韌帶肌瘤22例, 宮頸肌瘤23例(前壁17例, 后壁6例), 腹膜后腫瘤6例;診斷結果:宮頸肌瘤術前診斷14例, 術中診斷9例, 闊韌帶與腹膜后腫瘤均術中診斷。
1. 2 治療方法 根據51例患者的腫瘤位置采取相應手術進行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為:①麻醉措施:使用靜脈復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26例, 腰麻17例, 雙持硬麻8例。②手術方法:闊韌帶肌瘤11例開腹后采用肌瘤剔除手術;闊韌帶肌瘤9例、宮頸肌瘤23例均開腹后采取子宮全切手術;腹膜腫瘤8例, 均為絕經后婦女, 先行子宮+雙附件全切除后再剝除腫瘤。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術后4周以上腫瘤均呈現完全消失狀態;有效:治療后4周以上腫瘤均顯著改善, 即體積縮小超過50%;無效:治療前后腫瘤改善情況不明顯(體積縮小
2 結果
2. 1 術中患者出血量 23例出血50~100 ml, 占45.10%;10例出血100~200 ml, 占19.61%;17例出血200~500 ml, 占33.33%;1例出血1500 ml, 占1.96%。見表1。
2. 2 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傷口感染3例, 輸尿管損傷、尿潴留各2例, 消化系統異常5例, 總并發癥發生率為23.53%。見表2。術后治療總有效率為96.08%(49/51), 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3 討論
臨床上治療婦科特殊位置腫瘤多采取手術方法, 但是在治療前后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術前病情診斷:特殊位置婦科腫瘤因其解剖位置及影響范圍比較特別, 相應手術措施也比較復雜, 若能在術前正確診斷腫瘤類型即可明確采取對應手術措施, 其中宮頸肌瘤比較容易檢測, 經婦科檢查后可發現患者宮頸變形(如月牙形或不倒翁形), 并結合B超、或宮腔鏡來實施進一步確診, 但是闊韌帶與腹膜后腫瘤術前較難確診, 易被誤認為是卵巢腫瘤等, 故如不能在術前確診則要在術前提前做好各種準備, 配備各種治療設備[3, 4];②術前準備:因為特殊位置腫瘤不同類型的發生位置也有所不同, 導致患者輸尿管推壓方向存在差異(前方、后方、內側或外側), 故術中極易造成輸尿管損傷, 所以術前要通過靜脈腎盂造影來觀測輸尿管走向及其擴張情況, 而腹膜腫瘤位置往往較為隱蔽, 會牽連大血管、神經、淋巴管、輸尿管等器官, 故要在術前通過動脈血管造影來尋找到主要供瘤血管, 還要提供充足血源及搶救設施[5];③術中止血:手術要選用技術熟練、經驗豐富、能力強的醫生進行手術, 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及多余失血, 如出現大量出血, 應使用紗布壓迫法止血, 壓迫時既要注意壓緊出血處, 又要維持足夠時間, 切忌來回放松壓迫以觀察是否止血完畢;④術后護理:經醫護人員嚴格執行圍術期護理, 以減少患者傷口感染、輸尿管損傷、尿潴留、消化系統異常等并發癥發生。
本組51例婦科特殊位置腫瘤患者, 醫護人員根據患者腫瘤位置選擇對應手術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術中患者出血量情況:23例出血50~100 ml, 占45.10%;10例出血100~ 200 ml, 占19.61%;17例出血200~ 500 ml, 占33.33%;1例出血1500 ml, 占1.96%。術后并發癥情況:傷口感染3例, 輸尿管損傷、尿潴留各2例, 消化系統異常5例, 總并發癥發生率為23.53%;術后治療總有效率為96.08%, 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綜上所述, 對婦科特殊位置腫瘤患者治療多采用手術方法, 但在術前要做好病情診斷及相應準備措施, 術中要及時準確進行止血以防止患者術中失血過多而影響手術治療效果, 術后要懂得預防各種并發癥, 以保證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焱秋, 湯榮光, 楊媚. 婦科特殊位置腫瘤27例臨床分析.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1, 8(2):163-164.
[2] 孫敏, 陳潔. 健擇治療難治性婦科癌癥27例臨床分析.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02, 7(3):192-193.
[3] 農海珍.子宮全切術治療宮頸肌瘤60例療效分析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4, 1(3):91-92.
[4] 王英娜 , 信麗華.宮腔鏡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研究.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4):45-46.
篇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124例婦科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化法分成兩組:對照組62例,年齡32~56(43.6±3.8)歲,宮頸癌36例,子宮內膜癌26例;觀察組62例,年齡41~58(43.8±4.1)歲,宮頸癌35例,子宮內膜癌27例,兩組均選擇全子宮切除術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組間基本資料如年齡、疾病類型和手術方式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可比較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婦科常規手術護理,術前宣教、沖洗陰道、預留導尿管,術后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記錄尿流量等。觀察組除上述常規護理外,采取個性化護理措施:
(1)術前心理護理,針對婦科腫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給予疏導,解答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的疑問,講述成功案例,緩解術前心理壓力,提高其治療信心。
(2)術前肌肉訓練,同患者溝通,了解記錄患者自身情況,術前3d指導盆肌、腹肌訓練,改善盆腹功能,保證手術順利實施。
(3)術后心理護理,患者手術清醒后及時告知手術順利完成,給予安慰和鼓勵,使其安心。
(4)術后功能鍛煉,術后5d指導患者先收縮,然后收縮陰道、尿道,同時配合呼吸,收縮維持8~10s后放松,持續訓練5~10min,3次/d。
(5)個體化排尿,根據患者膀胱充盈度、飲水、輸液等確定排尿時間,一般于術后7d實施,在訓練過程中恢復正常排尿反射。1.3效果評價術后1d內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疼痛進行評價,0~2分為優,3~5分為良,6~8分為可,8~10分為差。統計第1次殘余尿量,殘余尿:膀胱殘余尿量大于60ml提示膀胱功能恢復差。尿潴留:患者有尿意,誘導20min仍不能排出,或排出量少,殘余尿量大于60ml,B超檢查(膀胱充盈)確診。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兩組滿意度,滿意度評分100分,91~100分為很滿意,81~90分為滿意,71~80分為一般,7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很滿意+滿意)/調查數。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術后6h、12h、24h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3.23%,第1次殘余尿量>60ml者占4.84%,對照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20.97%,第1次殘余尿量>60ml者占22.58%,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77%,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7.42%,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篇6
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及醫療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婦科腫瘤患者被診斷治療。婦科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婦女患者生命的疾病,患者常常在疾病的打擊下變得抑郁、痛苦和絕望。婦科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是臨床治療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護理對減輕患者的生理痛苦和思想負擔都能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2012年經病理證實的腫瘤患者共200例,其中宮頸癌111例,絨癌37例,卵巢癌27例,子宮內膜癌20例,惡性畸胎瘤5例,年齡21~66歲。
1.2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將患者分為焦慮、孤獨、猜疑、主觀感覺異常、失助自憐、期待與希望6類。經過護理干預后其效果分為有效、好轉、無效等三種情況,詳見表1。
2 結果
心理護理干預的總的有效率為88%,大部分患者對心理干預有著積極的反應,焦慮、孤獨、猜疑的癥狀減輕,較好的配合治療。大約為5%的患者表現為無效,詳見表2。
3 討論
3.1 婦科腫瘤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
受文化程度、性格、家庭背景以及對腫瘤疾病本身的認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婦科腫瘤患者的心理反應各不相同。①焦慮:主要是對可能要發生的不良后果的情緒反應,從本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腫瘤患者存在焦慮的心理。常常表現為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感,害怕談及自己的病情,害怕手術及化療的來的并發癥及副作用,擔心術后的缺失及可能出現的男性化表現。②孤獨、抑郁:患者對腫瘤的治療效果沒有信心,預感到生命即將結束,感覺到自己成為了社會和家庭的累贅,常常表現為遠離社會,遠離家庭,在病房內極易孤獨,被遺棄感強烈。③失助、自憐:對疾病絕望,對治療沒有信心,感覺到無力改變現實,對治療消極對待,不易配合,患者喪失了自我價值,無助感強烈。自卑感嚴重,常常不能控制情緒。④主觀感覺異常:自我定位異常,行為表現與社會角色不符,以自我為中心而較少考慮別人的需求,對他人的幫助過分依賴。這時患者的主觀感受極其敏銳,往往只關注自己的身體,對周圍的人和事表現淡漠。⑤猜疑:這是一種缺乏事實根據的過渡猜測,因為消極的自我暗示常常使患者對客觀事物形成錯誤的判斷。常表現為對自己的治療、檢查、用藥過度關注,怕打錯針、吃錯藥,整天胡亂猜測。⑥期待和希望:本資料顯示,期待和希望是所有腫瘤患者都具有的心理,希望自己的疾病被治愈,希望能得到有效的治療,這點本身是積極地,但在治療過程中過高的期望往往會落空,從而轉化為消極的情緒。
3.2 心理護理措施:
3.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患關系是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護士和病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因為患者對治療的依賴性,它對患者的心理變化有著直接的影響。在護理過程中應加強和患者及家屬的溝通,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最大程度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安慰病人的心靈,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篇7
資料與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月收治婦科腫瘤患者292例,其中乳腺癌94例,卵巢癌32例,宮頸癌96例,子宮內膜癌20例,外陰癌4例,陰道癌2例。大學22例,高中62例,初中71例,小學102例,文盲35例;城鎮居民93例,農民189例;年齡23~62歲,平均42.3歲。
方法:①人員設置:設主管護師1名,負責對新入患者介紹病房環境、主管醫生、科主任、護士長做好溝通,取得信任。②病室設置:同種病患盡量安排在同一個病室,婦檢室應張貼女性內外生殖器解剖圖譜,常見檢查、手術的操作步驟,給患者感性認識,提高認知度。③宣教范圍:對患者進行婦科良惡性腫瘤疾病的知識宣教,腹腔化療、留置尿管、深靜脈置管的護理,放化療患者的健康指導以及對腫瘤患者進行心理咨詢,康復期的自我保健,陰道用藥的方法、婦科手術后、放化療后性生活的指導,卵巢去勢、乳腺癌術后的激素用藥、治療的指導等等。
結 果
在實施健康教育宣教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根據醫生診斷的結果,患者的需求及個人情況為其提供疾病知識的講解,心理問題的疏導等,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疾病的特點,使之積極配合治療解除心理壓力。
討 論
腫瘤患者食物應盡量做到多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于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食物,不吃產氣食物,少吃熏、烤、腌、油炸、過咸食品,粗細糧搭配,保證營養均衡,防腹脹、腹瀉、便秘。在放化療期間,為防止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血小板下降,宜多食血和肉,同時宜配合藥膳,如黨參、山藥、阿膠、沙參、蟲草、紅棗、花生、黃芪等。多攝入增強免疫力的食品,如香菇、蘑菇、猴頭菇、木耳等,要經常更換食譜,改變烹調方法,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細嚼慢咽。
放射野皮膚保持完整,忌用肥皂和粗糙毛巾擦拭,局部不可用酒精或刺激性油膏,不可在放射部位涂含有金屬的藥膏和貼膠布,避免冷熱刺激,不可熱敷,夏日外出時戴帽子,防治日光照射,皮膚若有脫屑時,切忌用手撓癢及剝皮,防止干性反應發展為濕性反應;保持放射野標記清晰完整,如標記不清,則應及時請主管醫生補上,切忌自行勾畫;貼身內衣宜穿純棉質地柔軟的衣服,以減少對放射野皮膚的刺激。治療后注意觀察出血情況;陰道沖洗應每日1次,預防感染和粘連。
化療藥物大多數缺乏選擇性的殺傷癌細胞的作用,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組織細胞產生損傷,所以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早期會有惡心嘔吐、發熱、食欲減退,此時,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焦慮抑郁,否則會使血中化學致吐物5-羥色胺增高,加重惡心嘔吐,化療前期應給予止吐及陣靜藥,可播放舒緩的音樂分散注意力,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新鮮、無異味,嘔吐物應及時清理,嘔吐后應漱口洗臉,可口含姜片或喝一點姜湯,多吃清淡宜消化的飲食,少食多餐,避免氣味太濃、油膩過熱及粗糙辛辣等食物,多喝白開水或有味道的飲料,吃些水分多的水果,限制香蕉、核桃、柿子、茄子等含5-羥色胺豐富的水果蔬菜,餐后1小時內限制水的攝入,以防止胃內容物反流,減輕化療反應中期出現骨髓抑制,皮膚和黏膜反應,口腔反應,腹瀉、脫發、麻癖性腸梗阻以及腎臟毒性反應。
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藥物,如三苯氧胺、陰道沖洗等使其規范操作,遵照醫囑準確用藥。宣教者的主要作用是向患者提供咨詢指導,宣教者對患者的處理過程具有多樣性和個體性,必須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扎實的專科知識,先進的護理理念,以及嫻熟的操作技能。
篇8
【關鍵詞】 桂枝茯苓丸 治療作用 婦科腫瘤 中藥療法
婦科腫瘤是嚴重威脅婦女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良性腫瘤中常見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惡性腫瘤中常見有子宮頸癌、卵巢癌等。中醫藥治療婦科腫瘤有著悠久的歷史,歷代醫家已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桂枝茯苓丸首見于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筆者在臨床上用該方治療相關婦科腫瘤,療效卓著,現介紹如下。
1 桂枝茯苓丸組方及現代藥理作用
《金匱要略》[1]“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中提到“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于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本條是論述妊娠與癥病的鑒別及癥病漏下的治療,而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此方的應用已不限于妊娠,凡經、胎、產病由癥塊引起者均可用之。
桂枝茯苓丸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芍藥、桃仁(去皮尖),加蜂蜜煉為丸而成。該方中桂枝溫經通陽,以促血脈運行而散瘀為君;白芍養肝和營,緩急止痛,赤芍活血化瘀消癥為臣;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為佐;茯苓健脾益氣,寧心安神,與桂枝同用,溫陽開結,伐邪安胎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癥散結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2]:桂枝茯苓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緩解子宮痙攣、鎮痛等作用,還能改善微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癥,并具有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及抗炎、利水等功效。現代臨床廣泛用于治療婦科血瘀證、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及其他包塊、子宮內膜不規則剝脫之功能性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痛經等。
2 婦科腫瘤的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學中婦科腫瘤散見于“癥瘕”、“積聚”、“石瘕”、“腸蕈”、“崩漏”、“五色雜帶”等病證之中。如《素問·骨空論》云:“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靈樞·水脹篇》云:“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杯子,月事不以時下。”
婦科腫瘤的病因甚多,《內經》敘述石瘕的成因是由于“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以致“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所致。《諸病源候論》指出:“婦人病之,有異于丈夫者,非獨關飲食失節”等因素,“因產后臟虛受寒,或因經水往來,取冷過度”,因而“多挾血氣所成也”;“八瘕者,皆胞胎生產,月水往來,血脈精氣不調之所生也”;“婦人榮衛經絡,斷絕不通,邪氣便得往入合于臟”;又云:“婦人新產,未滿十月起行,以浣洗太早……若居濕席,則化生青瘕”;若“婦人月水下,惡血未盡,其人虛憊,而以夏月熱行疾走……月水橫流,衍入他臟不去,有熱因生燥瘕之聚”;“婦人月水當日數來而反悲哀憂恐……心中恍恍未定,……精神游亡,”則“生孤瘕之聚” 。明代醫家張景岳總結前人之說,提出癥瘕之證其“血留滯作瘀,唯婦人有之。其證則或由經期,或由產后,凡內傷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弱而不行,總由血動之,余血未凈,而一有所逆,則留滯日積,而漸日積,而漸以成癥矣。”
綜上所述,婦科腫瘤的發生,主要由于產后經行不慎,風、寒、濕、熱之邪內侵,或七情、飲食內傷,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損傷,瘀血、痰飲、濕毒等有形之邪相繼內生,留滯小腹、胞中、沖任,積結不解,日久漸成。婦女受病,尤與產后、經期不注意調攝有關,而不注意性生活衛生,早婚、早產、多產及性生活紊亂,亦是導致婦科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婦科腫瘤的特點可歸為正氣虛弱,氣滯血瘀,痰凝濕聚,邪毒蘊結等,即虛、瘀、痰、毒四個方面。正氣虛弱包括臟腑、沖任、氣血虛弱。臟腑以腎、肝、脾為主。治療時應首先辨明邪正虛實,分清虛、瘀、痰、毒進行辨證施治。主要的治療原則為扶正培本(包括滋腎補腎、健脾和胃、疏肝養肝、補氣養血、調理沖任)、行氣活血、化痰利濕、解毒散結。
3 桂枝茯苓丸加減辨治婦科腫瘤
綜上所述,治療婦科腫瘤時宜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為大法,可運用桂枝茯苓丸加減。對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良性腫瘤表現為氣滯血瘀證者,加香棱丸行氣散結;若為痰瘀互結證,合二陳湯理氣化痰,破瘀散結;若為腎虛血瘀證,合補腎祛瘀方補腎活血,消癥散結。對于卵巢癌、子宮頸癌等惡性腫瘤表現為氣滯血瘀證者,宜桂枝茯苓丸合膈下逐瘀湯以行氣活血,祛瘀散結;若為濕熱瘀毒證,合四妙散清熱利濕,化瘀解毒;若為肝腎陰虛證,合六味地黃丸補腎養陰,解毒散結;表現為脾腎陽虛證者,合參苓白術散加女貞子、補骨脂、旱蓮草以健脾溫腎,補中益氣。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應注重解毒散結,同時顧護脾胃,兼顧兼證,以達到標本同治、扶正祛邪之效。
在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及放療、化療治療期間配合桂枝茯苓丸調理,可增加對放療、化療的敏感性,減輕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達到快速恢復的作用。由于手術耗氣傷血,術后多表現為氣血雙虧,或氣陰兩傷、脾胃失調,可配合香砂六君子湯、八珍湯調理脾胃,益氣固表,養陰生津,有助于機體盡早恢復。患者接受化療后,出現胃納減退、惡心等,多以茯苓桂枝丸配合健脾和胃法治療;對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則可合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放療所致的不良反應主要為熱毒傷陰、氣虛血瘀、瘀毒化熱等證,治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為主,配合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可以達到放療増效的作用。
4 病案舉例
病案1:患者劉某,女,43歲,2007年9月19日初診。主訴:子宮肌瘤術后2年,體檢發現右側附件囊性占位病變。癥見:腹脹,納可,眠可,二便調。舌質淡胖,苔黃厚,脈細。當地醫院B超示:右附件區可見3.8cm×3.6cm及1.7cm×1.0cm液性暗區,考慮卵巢囊腫。中醫辨證:氣滯血瘀證。治以疏肝散結,活血行氣。處方:黨參25g,茯苓25g,桃仁15g, 赤芍10g,牡丹皮10g,莪術15g,桂枝5g,雞內金10g,穿破石30g,蒲公英30g,水蛭10g,土鱉蟲15g,瞿麥30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20 d。2007年10月9日復查B超示:右附件見液性暗區3.2cm×1.8cm,另見強光團0.7cm×0.5cm。繼續服用該方至2007年11月21日,再次復查B超示:雙側附件區未見明顯異常,隨訪至今未復發。
病案2:患者陳某,女,63歲,2006年5月13日初診。主訴:右乳腺癌術后4年,體檢發現子宮肌瘤。患者于2002年行右側乳腺癌手術,病理檢查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術后行放療及6周期化療(化療方案為環磷酰胺+阿霉素+氟脲嘧啶),2006年5月13日當地醫院體檢時B超示:子宮后方見強光團,大小約4.5cm×3.6cm,考慮子宮肌瘤。癥見:稍腹脹,納可,二便調,舌淡暗,苔白,邊有瘀斑,脈細。中醫辨證:氣虛血瘀證。治以補氣活血,破瘀消癥。處方:黨參25g,柴胡10g,白芍15g,茯苓25g,桂枝5g,桃仁10g,牡丹皮10g,海螵硝10g,生麥芽60g,莪術15g,雞內金10g,穿破石30g,三七片10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1個月。2006年6月20日復診,諸癥消失。復查B超示:子宮及雙附件未見包塊。隨訪至今無復發。
病案3:患者曾某,女,35歲,2003年5月9日初診。主訴:婚后5年未避孕但未孕。既往曾用壽胎丸治療,仍未受孕,有子宮肌瘤病史。癥見:經前乳房脹痛,無腹痛腹脹,納眠可,二便調,月經色暗,無痛經,舌暗紅,苔白,脈細。B超示:子宮左后方見強光團,12.5cm×11.0cm×8.6cm,考慮漿膜下肌瘤。中醫辨證:腎虛血瘀證。治以補腎活血,消癥散結。予以桂枝茯苓丸方加減,處方:當歸10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25g,白術15g,炙甘草5g,桂枝10g,桃仁15g,牡丹皮10g,莪術15g,雞內金10g,土鱉蟲15g,穿破石15g,三七片10g,仙鶴草15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近2個月。2003年8月7日復診:患者訴服藥后自覺精神佳,經前乳房脹痛消失,經前腹脹,納眠可,二便調,舌暗紅,苔白,脈細。中醫辨證同前,加重活血化瘀藥。處方:黨參25g,桂枝10g,茯苓25g,桃仁10g,白芍15g,丹參15g,莪術15g,雞內金10g,蒲公英30g,水蛭10g,穿破石15g,三七片10g,土鱉蟲15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20 d。2003年8月26日復診B超示:宮內妊娠5周,子宮左后方見強光團,10.6cm×9.0cm×8.5cm,考慮漿膜下肌瘤。遂繼續用壽胎丸合桂枝茯苓丸加減,順利產下胎兒,現小孩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范永升. 金匱要略[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篇9
關鍵詞: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死亡態度;死亡教育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便利取樣法選取湖北省7家三級甲等醫院,再用系統抽樣法抽取118名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已注冊的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②在調查期間家中無親人死亡或面臨臨終的經歷;③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有心理疾病或疑似精神疾病者;②正在休假、輪轉等,不能參加培訓的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一般人口資料:由研究者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自行制作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一般人口資料,并經過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小組集中討論、修改、完善,形成了比較客觀、可行的測量指標,主要包括護理人員性別、年齡、護齡、學歷、宗教信仰、已取得的職稱、用工性質、工作年限、是否參加死亡繼續教育或培訓、死亡教育或培訓形式等。②中文版死亡態度描繪量表(DeathAtitudePofiletr-Re-vised,DAP-R):該量表由Wong等1994年編制[5],包括死亡恐懼、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趨近接受和逃離接受5個維度,共32個條目,每個條目釆取Likert5級計分法,按“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次計為5分、4分、3分、2分、1分,該量表已經國內學者進行文化調試及信度、效度檢驗,信效度良好[6]。
1.2.2調查方法
本研究本著尊重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權和自愿的原則,由3名接受過專門培訓護理研究生統一發放問卷,采用集體施測的方式,調查前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向研究對象說明研究的目的和問卷填寫注意事項,要求護士獨立完成,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當場發放當場收回,共發放11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18份,有效回收問卷率為100%。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采用雙人錄入的方式對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對死亡態度進行統計描述,分析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死亡態度影響因素,對所有自變量做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然后取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做多元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方程,統計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死亡態度影響因素。
2結果
2.1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一般人口學資料
118名護理人員中,男4人,女114人;年齡25~47(33.7±2.9)歲;學歷:專科21人,本科90人,碩士7人;職稱:護士21人,護師32人,主管護師46人,副主任護師19人;工作年限:≤2年17人,2~5年36人,5年65人;宗教信仰:有47人,無71人;用工性質:編制97人,合同聘任21人;婚姻狀況:已婚92人,未婚26人;是否參加死亡教育或培訓:是86人,否32人;培訓方式:傳統集體理論授課形式56人,情景模擬+工作坊形式30人;是否參加過病人臨終處理:是26人,否92人。
2.2婦科腫瘤科護士死亡態度
DAP-R調查總均分為(3.18±0.16)分,5個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自然接受維度得分(3.91±0.37)分、趨近接受維度(3.48±0.19)分、逃避接受維度得分(2.92±0.27)分、死亡逃避維度得分(2.76±0.28)分、死亡恐懼維度得分(2.37±0.27)分。
2.3婦科腫瘤科護士的影響因素分析
不同特征護理人員死亡態度得分
2.4影響婦科腫瘤科護士死亡態度的因素分析
以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DAP-R調查總分為應變量,選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宗教信仰、是否參加死亡繼續教育或培訓、死亡教育培訓形式)為自變量進入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在影響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DAP-R總分的多元分析中,共有4個因素進入回歸方程。常數項為11.727,決定系數R2=0.506,調整決定系數R2=0.537,說明擬合模型可解釋總變異的53.7%。
3討論
3.1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死亡態度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DAP-R調查總均分為(3.18±0.16)分,5個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自然接受維度得分(3.91±0.37)分、趨近接受維度(3.48±0.19)分、逃避接受維度得分(2.92±0.27)分、死亡逃避維度得分(2.76±0.28)分、死亡恐懼維度得分(2.37±0.27)分,處于中等水平,這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一致[7]。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的死亡態度雖然呈正向接受態度,但不容樂觀,護理管理者應引起重視。分析原因有:一方面,護理人員受到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死亡成為禁忌的話題,護理人員在面對死亡時會產生害怕、恐懼、憂郁、悲傷等負性情緒,同時也會影響病人及家屬情緒;另一方面,我國死亡教育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國內大部分醫學院校和教學醫院缺乏規范化的死亡教育方案和培訓系統,護理人員對死亡知識的認知度不高,雖然一部分護理人員通過媒體、培訓等方式對死亡有一定的認知,但因為對死亡認知不全,容易產生一些偏激的思想,從而影響其對死亡的態度。
3.2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死亡態度影響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死亡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宗教信仰、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方式。
3.2.1宗教信仰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宗教信仰婦科護理人員死亡態度得分為(113.30±4.65)分,明顯高于無宗教信仰婦科護理人員的(101.40±3.9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一致[8]。分析原因:一方面,國外有研究證實,有宗教信仰的人相信上帝或神會給予自己重生的機會,對世界仍存在美好的想法,心理上可以獲得安全感,宗教信仰對死亡態度有重要影響,因此在面臨死亡時他們會更加淡定從容[9]。另一方面,護理人員在接受宗教教育的過程中,宗教教育內容包含了死亡教育,使有宗教信仰的護理人員比無宗教信仰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死亡教育[10],提高了護理人員對死亡的認知,從而提高了其對死亡的態度。
3.2.2是否參加死亡繼續教育或培訓
本研究結果顯示:參加了繼續教育或培訓的護理人員DAP-R調查得分明顯高于未參加培訓的護理人員(P0.05),這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一致[3],說明死亡繼續教育或培訓能夠培養婦科腫瘤科護理人員死亡態度呈正性接受態度。分析原因:可能跟參加死亡繼續教育或培訓能夠提高護理人員對死亡的認知度,幫助護理人員在護理臨終病人時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樹立正確的死亡態度,有意識地克服不恰當的行為。
3.2.3死亡繼續教育或培訓方式
采用情景模擬+工作坊形式培訓方式效果明顯優于傳統培訓模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一方面,目前我國傳統的護理培訓方法是以“講授、灌輸式”為主,護理人員被動性接受教學內容,大部分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不高,真正遇到死亡問題時不知所措。而工作坊是一種以小組形式開展的教學模式,提供參與者學習相關技能的機會,并給予一定的反饋。它是由教育者設計好流程,引導學習者討論的一種學習方式[11],這增加了護理人員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護理院系死亡教育課程欠缺,內容僅涉及瀕死病人的搶救、死亡的判斷、尸體料理等,課時極其有限,醫學院校大多數沒有開設獨立的死亡教育課程,多數院系將部分死亡教育相關內容整合到臨終關懷、護理學基礎等課程中,缺少人文和心理方面的專業關懷教育[12],不能滿足病人的生理與心理需求[2],而情景模擬+工作坊培訓方式注重人文和心理方面的專業關懷教育,讓護理人員更容易接受。再者,傳統的培訓方法只注重受訓者對目前死亡知識的傳與授,培訓者多為填鴨式的被動聽課,缺乏與培訓老師的互動,故培訓效果不佳,而情景模擬和工作坊形式培訓,針對性強,受訓者和培訓者互動頻繁,能有效幫助受訓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增加護理人員學習興趣。
篇10
關鍵詞:婦科;惡性腫瘤;術中放療
術中放療是指在手術切除全部或部分腫瘤灶后,或經手術暴露不能切除的瘤灶,在術中直視下向瘤床、殘留灶、淋巴引流區,給予單次大劑量照射,直接殺死殘存的腫瘤細胞,并避開周圍正常組織的放療技術[1-5]。術中放療由日本學者于1964年首先提出并應用于臨床。國內于1972年開展此項技術[2]。本院于2009年5月開始將術中放療技術應用于局部晚期和局部復發的婦科惡性腫瘤。本文回顧性分析了8例手術聯合術中放療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的病例資料,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8例婦科惡性腫瘤,8例患者均行手術及術中放療,病歷資料完整,納入分析(表1)。
1.2方法
8例患者都經過仔細的術前討論及嚴密的術前評估,無手術禁忌證,腫瘤局限在盆腹腔,無遠處轉移,經患者及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術前放置雙側輸尿管支架并完善胃腸道準備。采用開腹手術,原發性局部晚期腫瘤行子宮雙附件切除及腫瘤切除術;部分患者行盆腔淋巴結切除,復發性局部腫瘤行腫瘤切除或再次腫瘤細胞減滅術,盡量達到肉眼病灶小于1cm,切除組織送冰凍病理并確定切緣陽性再決定行術中放療。術中放療采用美國IntraOP公司生產的MOBETRON術中高能電子放療機,其加速器可分為控制部分(加速器遠程控制系統及BEV監控系統)、調制部分(加速器本地控制系統和電源系統)和治療頭(射線發生裝置),治療時術者根據瘤床的部位及大小情況選擇合適的限光筒,將限光筒(圓形、選用的端面傾角為0°、15°、30°、選用的直徑為4cm、4.5cm、7.5cm、9cm)安放于標記的瘤床,再通過固定系統將其固定在手術床上,然后移動加速器,物理師利用激光對準裝置實現射束中軸對準限光筒中心軸,最后,通過控制部分的BEV監視系統監控靶區是否在野內以及重要器官是否已移出限光筒后再出束治療,選擇電子線能量為4Mev或6Mev,照射處方劑量依據腫瘤的切除狀況、術前外照射量和術后估計所需外照射量,采用12~15Gy/2min。8個病例的詳細治療及相關的臨床資料見表2。
1.3隨訪
從術后第1天起每3個月隨訪1次,根據病情縮短隨訪間隔時間直到死亡,隨訪截止時間2015年10月31日。
2結果
8例患者術中放療之前都接受過不同方案的治療及相關輔助治療均未得到局部控制,8例患者經術中放療后3例局部復發,2例遠處轉移,4例死亡,4例存活,術后至復發的間隔時間是23天至6個月,術后存活時間74天至10個月,術中放療術后結果見表3。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