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范文

時間:2023-03-23 04:22: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納米比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Fast Facts

Full name: The Republic of Namibia

Population: 2 million (UN, 2005)

Capital: Windhoek (溫得和克)

Area: 824,292 sq km

Major languages: English (official), Afrikaans, German,

Oshivambo, Herero, Nama

Main exports: Diamonds, copper, gold, zinc[鋅], lead[鉛],

uranium[鈾], livestock

Although not as well known as some of its African neighbors, Namibia is a treasure for those in search of wildlife and wilderness.

Once governed by Germany and South Africa, Namibia has been independent since 1990. Germanic influence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 country’s well-maintained[保養] towns, roads and rest camps. Namibia is peaceful and more prosperous[繁榮的] than many nearby countries because of its productive mining, farming, fishing and tourism industries.

Essentially[主要地] a desert country, Namibia offers contrasting landscapes. The Namib Desert is a vast area of high dunes and desolate plains with an awe-inspiring[令人敬畏的] sense of space. The thorn bush savannah[熱帶稀樹草原] and rugged[高低不平的] mountains of the central plateau give way to the impressive Fish River Canyon in the south. In the north of the country, landscapes range from the dense[稠密的] bush and open plains of the great Etosha Pan, to woodland savannah and lush[茂盛的] vegetation[植被]. Etosha National Park, one of Southern Africa’s finest and most important Game[獵物,野味] Reserves, covers an area of 22,270 square kilometers. It is home to 114 mammal[哺乳動物] species, 340 bird species, 110 reptile[爬行動物] species, 16 amphibian[兩棲動物] species and, surprisingly, one species of fish.

盡管納米比亞不如它的一些非洲鄰國出名,但對于熱愛野生動物和原野風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可錯失的寶藏。

篇2

我一瞬間就被一幅紅得耀眼的沙漠征服,

驚嘆于地球上還依然存在這樣瑰麗原始的地方。

毫不遲疑地決定馬上去這個西南非洲的國家一趟――人生不能留遺憾!

從北京到香港再到南非約堡轉機過境,雖說一路頗為奔波,

但接下來我們的所看所感,證明這樣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應該說是“物超所值”的。

我們也許想到了納米比亞的美麗和獨特,但我們沒有想到,

在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

我們經歷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如同夢幻一樣的旅程,

找到了各自心中最最元本、真實的非洲。

紅色沙漠

導游告訴我們“納米布(Namib)”是當地的納馬語,意思是“遙遠的干燥平地”,納米比亞(Namibia)的國名就取自納米布。本格拉寒流吹拂著納米布沙漠,上億年大自然的變遷,干燥的熱風將岸上山中的巖石風化為細沙和粉塵,使這里成為一片沙海。

本來我們心里還在質疑導游是不是太夸張了,但當我們從四驅越野車上下來,雙腳第一次踏上這些細如粉塵的紅沙之時,空氣里的熾烈、腳下的干燥、幾乎寸草不生的景象,讓我們無話可說。

在這個占了整個國土四分之一的沙漠中,紅色沙流妖艷似血。隨著太陽的軌跡和光線的變化,沙流的顏色也不斷的變化,配合著沙漠里形態怪異的枯樹和沙丘給人一種宛如隔世的感覺。它或許沒有撒哈拉的浪漫,也沒有戈壁的浩瀚,但這里有世界最變幻多彩的沙丘,有千年的植物;有一邊海洋、另一邊沙漠的奇觀;還有酷似月球的地貌。

從納米布沙漠里,寸草不生的“死亡谷”趕往蘇索斯維利(Sossisvlei),當我們終于站在蘇索斯維利(Sossisvlei)的沙丘下方時,面對這莊嚴高聳的沙丘、巨大的星形山脈,再次感嘆自然的神妙。陽光還未消失,原本赤紅的沙粒上蒙上了一層金粉。特別是那個世界上最高的沙丘――高達325米,瞬間秒殺了所有人的菲林。此刻說什么都顯得多余,我們全都靜靜地站著,看夕陽一點點從沙丘頂端落下,最后地平線消失……這樣的日落,也許真的是人生最難忘的回憶吧!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在蘇索斯維利的沙丘附近沒有住宿條件,游客們只能在日出后、日落前進入該地區。

紅泥女人

1978年曾經有一位記者在采訪辛巴族部落時問他們: “你們的生活怎么這么落后呢?”辛巴人回答道: “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們沒有戰斗,沒有犯罪,沒有饑餓,也沒有任何仇恨。對此,我們已經感到十分滿意。您呢?您在您的土地上生活的好嗎?”時間雖然過去了33年,但當我們來到這個辛巴族部落的時候,依然感覺到他們不曾改變的生活態度――這也許就是他們能500多年風俗不變的原因吧!

辛巴族人(Himba)因為其孤立和保守確實被這個世界遺忘。多年前,當大部分赫雷羅族向南遷移到納米比亞中部時,仍有部分族人留在了卡奧克蘭的山區。他們靠野生植物和從土地中挖掘食物為生,被稱為“ Himba ”:指從土地中挖掘出糧食的人。他們曾是非洲大草原上最為富庶和強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他們聚集在孤立的小村落里,維持著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習俗。而最為奇特的風俗就是辛巴女人終年用紅土混合油涂抹在皮膚上和頭發上,因而獲得“紅泥人”的美名。

辛巴族的部落里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小孩,成年男性很少。據說是因該民族的一種神秘遺傳基因,很多辛巴男孩在15歲之前就夭折了。這導致多數辛巴人部落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因此辛巴人的男女關系非常隨意,三頭牛就可以換一個老婆,但是必須是一頭公牛兩頭母牛。這里的男子一般都要娶三四個妻子來保證人口的繁衍,即使這樣,辛巴人的人口仍然在銳減。

在他們用樹枝和摻有牛糞的泥巴搭建而成的房屋門口,著上身的紅泥人們聚坐在一起,或編織著一些傳統手工藝品,或制作著家人的午飯,小孩子們則自由地玩耍著。現在辛巴族男人們也開始外出打工掙錢了,女人依然在家里操持家務。辛巴人沒有圖騰,他們崇拜祖先、崇拜火。一個家族結成一個部落,一個村子基本就是一戶人家。家族制是惟一的社會制度保障,家族長老掌管一切,包括判定懲罰、經濟規劃、行政組織,不過頭領一般都是女人,狩獵是辛巴男子的主要工作。

我們目睹了辛巴族女子如何給自己“化紅泥妝”:她們先把一種紅色石料磨碎,然后加入水和從牛乳里提取的脂肪,最后用這種混合物涂滿全身,就連頭發也要用這種“紅泥巴”裹著。據說這種顏料能保持一周不褪色,而紅泥的作用,一是為了抵御烈日暴曬,二是防止蚊蟲叮咬。

因缺水,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一輩子都裹在“紅泥巴”中。因此小屋里的氣味,很不好聞,但是我們仍對演示的婦女由衷地表達感謝。因為她們對傳統的堅持,才使得我們有機會見識到這個古老獨特的風俗。

海豹天堂

對于十字角海岸的印象是從嗅覺開始的。走下車的第一時間,一股動物特有的“臭哄哄”氣味混雜著海水的潮腥撲面而來,差點把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我們熏了個趔趄。真是“未見其物,先聞其味”!

我們跟著導游走過一片巖石地,看到了一個2米高的十字架,據說1486年葡萄牙探險家Diego Cao在此海岸登陸納米比亞,用這個十字架來彰顯葡萄牙國王的尊榮。十字角(Cape Cross)以此得名。如今十字架早已黯然失色,而聚集于此的數十萬只海獅則成為標志性景觀。

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海灘上,密密麻麻聚集了多達幾十萬頭海獅。它們喧嘩著、玩鬧著,時有雄海豹“大打出手”,制造出小小的戰爭;而母海豹似乎早已習慣這樣的“鬧劇”,慵懶地躺在一旁曬太陽;而新生的小海豹們,則是好奇寶寶,一會兒追趕穿梭其間的海鳥,一會兒又和小伙伴嬉戲,腳步都未穩,經常摔跤,那憨態可掬的樣子很萌很可愛。

這一帶成為世界上海豹數量最多之地,主要是因為十字角區域正好位于本格拉寒流和安哥拉暖流交匯處,給這一海域的浮游生物生長創造了天時地利的環境,海中魚類是最直接的得益者,進而使得位于食物鏈頂端的獵手海豹能夠聚集于此,繁衍生息。當我們走在專門為游客修建的木棧道上,前后左右都圍滿大大小小的海豹,甚至還看見一只尋找食物的胡狼在海灘上邁著小碎步,此情此景,我們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原來當人類和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的時候,竟然是這樣美好。這里沒有看管的工作人員,但所有人都自覺地不去打擾海豹們,只是默默地當一個看客。也許,這就是納米比亞的野性自然對每一個人的教誨吧!

獵豹孤兒院

在非洲,野生動物永遠是惟一的主角。每年夏季的動物大遷徙,讓肯尼亞聞名世界。在納米比亞雖然看不到那樣大規模的盛景,但這里卻自有一套精彩,毫不遜色。

如果說在肯尼亞看的是大動物的場景,那么在納米比亞則是每一種動物的獨特。埃托沙國家公園是世界最大野生動物保護區,地處溫得和克北部,建于1907年,占地2.2萬平方公里。這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犀牛、大象、獵豹、鬣狗、獅子、豹、猞猁、豺、土狼、小羚羊、非洲水羚、麋羚、藍色類牛野羚、密獾及大蟒等。由于遠離人類活動的區域,這里的動物相對非洲其他的國家來說更為野性,種類也更為多樣。

在埃托沙國家公園里,除獸類之外,還棲息著323種羽色各異的鳥類。大的有在平川上奔跑的駝鳥、鷹及禿鷹,小的有伯勞鳥、金絲雀。而每年夏天,雨季來臨,這里成為觀鳥的好時節。遷徒的候鳥及水禽回到埃托沙度夏,成千上萬只火烈鳥來此繁衍后代。只要雨水充足,水達到一定的深度,火烈鳥開始,雌雄共筑一圓錐形的巢。每對火烈鳥只產一枚卵,而且幾乎所有的卵都在同一時節孵化成雛鳥。雛鳥過著群居生活,由雙親哺喂,它們成長很快,在水退之前就身強力壯、羽毛豐滿,能隨著大隊一起飛往雨量充足的地方越冬。每逢雨量少的夏季,火烈鳥不產卵,沒有完成留后的使命,只好抱憾離去。

到了冬天旱季,長期滴雨不下,整個埃托沙干涸欲裂,樹木、灌木及野草枯萎,到處一片枯黃,遇點火星都會燃燒起來。動物園中一個個僅存少量雨水的池沼就像一顆顆明珠散落在埃托沙,為動物提供了救命之水。為了存活,動物必須長途跋涉到遠處的池沼去飲水。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同,飲水的時間也錯落有序。這時節游客可以在公路上、在池沼旁看見很多動物,性情溫順的動物如長頸鹿、鹿、羚羊、斑馬等在同一個池沼旁戲玩,同飲一潭水。

當我們乘坐四驅越野車在公園里巡游,總能看見成群的羚羊一蹦一蹦地鉆進草叢,還有長著又長又尖的犄角的劍羚,非洲五大獸之一的水牛也能見到。不過,我們心里都祈禱能見到獅子、大象、獵豹這樣的明星,專業的叢林向導拿著槍四處張望,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就會警覺地站起來觀察。我們終于幸運地見到了一個獅子家族。

公園里還有一個大貓保護中心和獵豹孤兒收養所。雖然在野外沒有見到,但終于能看到我最喜歡的獵豹,也算不虛此行。據說這個獵豹孤兒收養所收養了50多只孤兒獵豹,得到了一些西方保護機構和科學家的資助。我們遠遠地看著這些美麗的生物,突然那個躲在樹洞里的獵豹探出半個臉來,朝我們張望。從長焦鏡頭里我看清了它的眼神,帶著害羞卻依然不減高貴。可當我想到它們再也無法回到野生自然,又不由得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

頹廢方丹

頹廢方丹(Twyfelfontein)的巖石壁畫位于奧普沃以西90公里處。2007年它作為世界最大的史前巖刻畫集中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這個著名的巖石藝術遺址群被錯誤地命名為Twyfelfontein,這是南非荷蘭語對若有若無的噴泉的稱謂。但實際上這個峽谷的泉水根本不像噴泉,水量很小。而它的達馬拉蘭名稱是Ui-Ais,即跳躍的水洞,可能會更貼切一些。當我們驅車進入峽谷,一整片寬闊的沙質谷地和干涸的河床讓我們驚奇。峽谷的兩側如刀削般,巨大的漂石似乎真的要墜落谷底。而這些漂石就是峽谷的史前居民用來展現他們對這個世界感知的最好方式。

走在頹廢方丹的巖石之間,很容易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那些畫在紅色巖石上的畫,有犀牛、大象、鴕鳥和長頸鹿,還有人和動物的腳印畫。依稀間似乎能看到史前人類在這里狩獵的場景。據說這些巖刻是從兩處遺產中挖掘出來的,包括來自后石器時代的石材工藝品,鴕鳥蛋殼珠和片巖吊墜。人或飛鳥的圖案雖然不多,但據說表明了一種人變成動物的儀式。在所有的巖畫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獅人”,一個獅子的每個腳爪上有五個類似于人類的腳趾頭。科學家們聲稱這些巖刻藝術與狩獵采集者的信仰體系有關。我們理解沒那么深,只能說在這“廢墟”中,隱隱約約地似乎聽見遠古人類祖先的鼓點,和我們此刻的心跳竟是如此一致。

布須曼人

在電影《上帝也瘋狂》里,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的人對于現代化的事物一無所知。卡拉哈里是個看上去像沙漠卻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那里,每年有9個月的時間是干旱無雨的,許多動物都因為無法適應這里的環境而紛紛離開。可在卡拉哈里人看來,這里卻像天堂一樣美好,他們可以挖樹根、收集清晨樹葉上的露珠來解渴,可以靠打獵來維持生命,他們之間沒有矛盾和紛爭,在他們的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視并保佑著他們。如果哪天聽到天空中飛機飛過的轟隆聲,他們會以為那是上帝吃得太飽在打嗝。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生活得單純而快樂的部落卻因為一只從天而降的可樂瓶子發生了改變。這些居住在卡拉哈里的人就是布須曼人(Bushman)。

納米比亞的沙漠地區大多因為缺水而無人居住,但是依然有一個族群生活其間,他們就是納米比亞大名鼎鼎的“叢林人”(Bushman)部落。為適應沙漠氣候而長得瘦小精干的“叢林人”,幾乎可以利用身邊的一切,貧瘠的沙漠在他們眼中仿佛一片沃土。他們能夠從各種蛛絲馬跡中辨別動物經過的時間和方向;了解沙漠中所有可以食用的植物,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水源;他們會充分利用沙漠中的一切來生存。他們四肢精瘦,身體比例極其適合耐力運動。通常,他們都有高顴骨和淺褐色皮膚,新生兒和小孩的皮膚更淺。大部分女人只有1.40米左右,而男人也不超過1.60米。具有深黃透紅的皮膚,蒙古人種的眼睛,高高的顴骨,濃密卷曲的頭發,與納米比亞的其它人種有相當明顯的區別,至今其祖先人種來源依然不明。

布須曼人是天生的獵人,他們具有尋找水源的天賦和非凡的動物跟蹤技能。這一種族過去都僅靠原始的弓箭、麻醉性植物的汁液狩獵,加上采集植物的塊根、果實維持生活,極少數從事農業。但近年來在現代文明沖擊下,能夠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部落越來越少,但同時又難以融入現代文明,面臨很多生存的困境。

數千年來,布須曼人以狩獵為生,隨動物的遷徙路線而扎營暫居,由此限制了他們發展自己領域的條件,這也是為什么布須曼人是納米比亞各族中惟一沒有傳統領地的族群的原因。他們的跟蹤技能使他們非常受農場主的歡迎。一些布須曼人加入軍隊擔任搜索任務。

納米比亞“十宗最”

1 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

――納米布沙漠

納米布沙漠是位于納米比亞西部的沙漠,位于納米布―諾克陸夫國家公園內。沙漠面積50,000平方公里,東西寬度50至160公里不等。這地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干旱和半干旱的氣候已持續了最少八千萬年。從大西洋吹向該地區的空氣經過寒冷的本吉拉洋流后變得干燥并冷卻下沉,形成干旱氣候,每年的降雨量少于10毫米。

在納米布沙漠中,紅色沙礫顏色鮮艷,隨著太陽光線的變化,沙的顏色也不斷地隨之變化。被譽為色彩最迷人的沙漠,成為攝影師的最愛。

2 地球上最高的沙丘

――蘇索斯維利沙丘

蘇索斯維利(Sossusvlei)沙丘是地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沙丘,它那拔地而起的巨大沙丘、特殊的星形山脈是藝術家和攝影師鐘愛的主題。其中最大的一個沙丘高達325米,為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大批旅行者和攝影師都慕名而來,納米比亞沙漠蘇索斯維利沙丘的美景多次登上美國《國家地理》等畫冊。

3 地球上最干旱的峽谷

――死亡谷

位于蘇索斯維利附近的死亡谷(Dead Vlei)堪稱世界最干旱的山谷。由于完全沒有水源和降雨,這片四面被沙丘環繞的谷地里幾乎看不到任何生物。幾千年前枯死的樹木由于沒有水分不會腐爛,至今仍然挺立在谷地中,成為了這里獨特的景象。

這種特殊地貌的形成是由于沙漠里無雨、無水,空氣中僅有的一丁點濕氣也被周邊的沙丘很快吸收,失去了生物生存的條件。

4 世界最大的巖刻畫集中地

――頹廢方丹

頹廢方丹(Twyfelfontein)的巖石壁畫位于奧普沃以西90公里處。2007年它作為世界最大的史前巖刻畫集中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這里迄今為止已發現了兩千多幅巖石雕刻,大多數是保存完好的犀牛、大象、鴕鳥和長頸鹿圖案,以及人和動物的腳印畫。

據認為雕刻這些圖形是說明人變成動物的禮儀,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獅人”,說明巖刻藝術與當時的信仰體系有關。

5 世界上海豹最多的海灘

――十字角海灘

離小城斯瓦科蒙德(Swakopmund)不遠的大西洋畔,就是納米比亞海豹自然保護區。這里只有幾平方公里的海灘上,常年聚集著8-10萬頭海豹,繁殖季節可達十幾萬頭,甚至更多,以至于海灘上的海豹都疊壓在了一起。這里的海豹數量之多、密度之大,均居世界第一。這里位于本格拉寒流與安哥拉暖流的交匯處,海洋環境很適合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長。大量的浮游生物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故吸引了大量魚類前來,以魚為食的海豹自然也就聚居于此了。

6最擅長沙漠生存的部落――布須曼人

納米比亞的沙漠地區大多因為缺水而無人居住,但是依然有一個族群生活其間,他們就是納米比亞大名鼎鼎的“叢林人”(Bushman)部落。為適應沙漠氣候而長得瘦小精干的“叢林人”,幾乎可以利用身邊的一切,貧瘠的沙漠在他們眼中仿佛一片沃土。他們能夠從各種蛛絲馬跡辨別動物經過的時間和方向;了解沙漠中所有可以食用的植物,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水源;他們會充分利用沙漠中的一切來生存。

7 世界上獵豹最多的國家

全球現有大約1萬多只野生獵豹,而納米比亞就擁有約1/4,近2500頭獵豹,因此被稱為獵豹之國。其中大部分獵豹活躍于納米比亞北部中心地區,小部分生活在埃托沙國家公園、卡拉哈里地區以及納米比亞的西北部。

8 最多的火烈鳥聚集地

――鯨灣

納米比亞西臨大西洋的海岸線上,聚集的火烈鳥是獨特一景。鯨灣(Walvis Bay)是納米比亞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那里有一片沿海淺灘,面積達7000多公頃,以海鳥、水禽眾多著稱。特別是,整個南部非洲的火烈鳥,有四分之三就棲息在這片淺灘上,總數約有5萬只。火烈鳥雙翼張開時色紅如火,在陽光下成群展翅飛翔時,能映紅天空。而當火烈鳥收攏翅膀后全身羽毛又白凈如雪。

9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草本植物

――千年蘭

從斯瓦科蒙德(Swakopmund)驅車向東南方向行駛約100公里,就進入了千年蘭自然保護區。這里的沙漠連一般低等植物都很少見到,卻奇跡般地生長著許多千年蘭。這種植物形似蘭花,卻十分耐旱,生命力超強,以“長生不老”著稱,一般可活1000年以上,故中文名就叫做“千年蘭”。在納米布沙漠(Namib Desert) 中有一株千年蘭之王,高約2米,迄今已生長約1500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壽命最長的草本植物。

10 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石

斯瓦科普蒙德有一個著名的水晶石博物館,該館內珍藏有各種各樣的水晶石和其他寶石。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在底層大廳的一塊巨大的水晶石。這塊水晶石不僅是博物館的鎮館之石,而且是納米比亞的國寶。它高達3米,其周身需要五六個人張開臂膀、手拉著手才能環抱一圈,重達14.1噸,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一塊天然水晶石。這塊水晶石形成于大約5億年前,是1985年在納米比亞的卡里比布市郊被發現的。

納米比亞

代表動物排行榜

1 劍羚Oryx

納米比亞的國獸,即納米比亞國徽上的守護者。劍羚是直角非洲羚羊中體積最大的一種。在臉上、喉部及背部有獨特的黑色條紋。雄性劍羚的角又直又長,極其雄偉。

2 黑臉黑斑羚Black-faced Impala

黑臉黑斑羚是黑斑羚的變種,臉上有明顯的如火焰般的黑色條紋。出沒于Kaokoveld以及安哥拉的西南部。在埃托沙國家公園內可看到大部分的黑臉黑斑羚,它們獨立于其他黑斑羚,個頭也更大些。

3 獵豹Cheetah

據悉全球現有10000至15000只獵豹,納米比亞擁有近2500頭獵豹,因此被稱為獵豹之都。其中大部分獵豹活躍于納米比亞北部中心地區,小部分生活在埃托沙國家公園,卡拉哈里以及納米比亞的西北部。

4 軟皮海豹Cape fur Seal

軟皮海豹是南部非洲的惟一海豹。它全身覆蓋一層軟毛,可使體溫維持在37℃。雄海豹平均體重不到200kg,在生殖季節可增加到360kg以上。雌海豹較小,平均體重75kg。每胎一只,繁殖時間為11月底或12月初開始的一個月。

母海豹外出捕食歸來,以呼聲及氣味來辨認自己的小海豹。小海豹在4、5個月時會脫毛,全身由暗灰色變成棕綠色。小海豹死亡率很高,第一年內超過25的小海豹無法存活,而死亡高峰期為出生后的一周內。天敵有棕鬣狗和黑背胡狼。

納米比亞 旅行攻略

簽證辦理

憑本人有效護照、邀請函(通常,旅游或公務邀請函可由當地地接社提供)、單位派遣函 、營業執照復印件 、往返機票復印件等,填寫完整的納米比亞簽證申請表,可在納米比亞北京大使館辦理簽證,簽證費人民幣600/人。電話:+86 10 6532 4810。

交通

納米比亞與我國目前沒有直航,中轉航線可選擇: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南非約翰內斯堡――溫得和克;北京/上海――德國法蘭克福――溫得和克;

第一條路線較為經濟。

旅行貼士

沙漠地區早晚溫差大,要帶上保暖的衣物。

人民幣與納幣約同值,具體匯率請查詢銀行信息。

全國主要旅游景區都接受國際信用卡,如visa、MasterCard。

官方語言為英文,德文及南非荷蘭文也被廣泛使用。

納米比亞是一個治安相當好的國家,因此有許多自駕車的旅客,如需自駕,可以在機場等地方便地租到車,四驅車是進沙漠的最佳選擇。

篇3

長途跋涉尋覓原始部落

說起辛巴族部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背景知識。據說17 世紀,辛巴人從安哥拉高原遷徙至如今的納米比亞地域,其后一度成為非洲大草原上最為富庶和強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 他們依舊停留在原始的生活狀態―― 聚集在一個個孤立村落里,依靠傳統畜牧業為生,遠離現代文明。現在辛巴族生活在納米比亞的北部地區,是個上萬人群體的半游牧民族,他們主要以畜牧業養殖牛羊為生。辛巴人很原始, 仍舊沿用比較原始的勞作生活工具, 而辛巴族婦女在村落里承擔著絕大多數日常勞作,包括擠牛奶,照顧小孩, 挑水,甚至建造房屋。因為辛巴族都生存在比較荒漠的沙漠氣候區,很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特別是在殖民統治時期,他們一直維持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辛巴族女子展示美的方式與眾不同。她們拒絕穿上衣,而喜歡袒露上身。最特別的是,她們喜歡把一種紅色石粉和著奶油涂抹在身上,就連頭發也要用這種“紅泥巴”裹著。因此,在外人看來,辛巴人的皮膚永遠都是紅色的―― 有人因此將這種紅色稱為“辛巴紅”。據說,她們這么做,是為了抵御烈日暴曬。由于缺水,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 一輩子都裹在“紅泥巴”中。 紅泥人婦女上身,不穿衣服

為了更好地接觸原始部落,拍到最真實的人文照片,我們通過酒店找了一個專業向導Jimmy。Jimmy 是辛巴族人,會他們的語言,但他從小與父母在奧普沃長大,所以跟其他大部分納米比亞人一樣生活,而且英語流利。他是職業向導,所以知道攝影愛好者的要求, 安排我們去距離奧普沃100 多公里的偏遠辛巴族村莊,估計商業味會少些。按照網上的攻略說法以及Jimmy 確認的信息,我們在去村莊前先安排去當地超市采購,買些面粉、面包、大米、煙草等生活用品送給辛巴族,花費大約200 蘭特(約90 元人民幣),算是見面禮吧。

我們在崎嶇的碎石路上開了一個多小時,然后轉到一大片沒有路的灌木叢里再開半小時,才算到達,果然是很偏僻的村莊。辛巴人用枝條做籬笆, 將村落圈在一個圓形區域內。村落最中間是牲口欄,再往外散落著一些小屋, 那是他們生活、居住的地方。 這位長者是村落的首領 孩子們跳起傳統舞蹈,歡樂的歌聲笑聲傳遍村莊 一位婦女給我們展示她們身上所涂的紅泥是如何做成的

神奇的紅泥裹身,有趣的部落習俗

我們走進村莊的時候,大部分村民都躲在一個木棚子下面烤火避雨。大家看見我們都很詫異,估計很久沒游 客來這么偏遠的村莊了。首先要向族長和族長的大老婆打招呼,然后依次問候其他人。打招呼時要握右手,但和我們平時的握手方式又不同。握手時,只有手掌前的手指部分相互接觸, 然后輕輕捏一下就行了,嘴里還得說: 摩羅!(辛巴語,意為“你好!”)

盡管早就聽聞一個辛巴男人可以娶很多辛巴女人,只要他有足夠的牲畜(主要是牛和羊)就能辦到,這點跟東非馬賽人很類似,但是我沒料想到一個辛巴族家庭的人口總數會那么龐大。大人可能十來個,還不包括在外務工的, 小孩,不下幾十個。當然,他們不一定是一個輩分的,很有可能這個是族長某個小老婆的兒子,而旁邊年齡差不多的很可能已經是族長的孫女。所以一個小小的木棚根本擠不下那么多人,況且幾根木頭抵擋不了越來越大的雨勢, 于是族長邀請我們到他的屋子坐坐。

茅草屋是圓錐形的,比馬賽人的屋子空間略大,大家席地而坐。Jimmy 開始給我們介紹辛巴族的一些常識, 例如怎樣區別辛巴族的男孩和女孩: 男孩的辮子是往后梳的,女孩的辮子是往前梳的。這是個區別的好方法, 因為他們沒有那么明顯的衣著特征,很難分清男女。而更小一些的孩子,為了將來編辮子,頭發會留成不同的圖案, 也可以區分。

最讓我們感興趣的當然是紅泥人的膚色。其實只有辛巴族女性才抹這種紅泥,而男人是從外貌上看很普通的黑人,也穿普通的衣服。女性每天都會抹這種自制的,用羊脂和赭石粉混合成泥狀物質。據說這種物質具有封閉毛孔的功能,從而達到保暖的效果。所以辛巴族女性一直都是上身。Jimmy 說他曾經有一次涂過,結果一覺睡下來渾身冒汗,而旁邊的人卻冷的發抖。這種紅泥抹在身上讓膚色變成紅色,與本身的黑色綜合而變成暗紅, 如果在陽光的照耀下,會有釉彩的光澤。成為專屬的“辛巴紅”,所以辛巴族有紅泥人的別稱。此外辛巴族婦女的辮子也很有特色,我們看上去感覺很臟,但是對于她們來說卻是很好的保養。 紅泥人的住家很簡單,沒有任何裝飾品和家具 孩子們排隊領取糖果

雨沒完沒了,Jimmy 只能繼續介紹辛巴族來打發時間。估計他把所有知道的知識都在今天說完了。辛巴族的遺產繼承挺有意思:一旦族長過世, 繼承他所有財產,包括整個家庭,不是他的兒子,也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侄子。這很令人不可思議。按照普通人的觀念,如果是這種規定,子女還會很孝順的贍養自己的父母嗎? 還是應該由繼承遺產的侄子來贍養?

最后,他們知道我們要走了,所有小孩齊刷刷地跑來,知道會有東西分發,這似乎已經成為了這里的慣例。族長也很懂禮節,讓所有小孩排好隊感謝我們。看著他們純真中透露出的渴望,自己真不知道是辛酸還是羨慕。我想人們在物質沒有那么富足的時候, 是不是反而沒有很多的煩惱和紛爭? 未成年小姑娘的發髻是住前梳的

當一回圣誕老人

Jimmy 打聽到靠近奧普沃的地方雨停了,于是我們驅車往回趕,爭取再看一個村莊。雨雖然是停了,但天氣依舊陰沉,看不見絲毫陽光。在這個村莊里,年輕男人和女人都出門打工了, 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村里的族長已經過世,根據之前Jimmy 說的辛巴族特有的繼承傳統,他的侄子接替了族長的位置。但因為原族長的大老婆還在, 所以她還是擁有最高的威望。

我們剛到村莊,所有的小孩呼啦啦全涌上來。好家伙,一個村莊不就一個大家庭嘛,居然有近50 個孩子。于是我們開始扮圣誕老人派送小禮物。嘩啦一下小孩子全過來了,無數只手伸向我,有點招架不住。突然我靈機一動, 把Jimmy 叫來,把一袋糖和氣球塞給他。這招果然有效,Jimmy 立馬被眾小孩重重包圍。不過他已經多次見過這種場面,經驗豐富,馬上喊來族長, 讓小孩排隊領糖。

篇4

[關鍵詞]納米銀;聚氨酯;負壓封閉引流;創面修復

[中圖分類號]R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4)05-0353-03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vacuum-sealing drainage based on nano-silver/polyurethane wound repair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wound

LI Yu-fei1,2,ZHAO Jian-ning3,ZHANG Wen-jun4

(1.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y, Guangzhou 510515,Guangzhou,China;2.The 455th Hospital of PLA, Shanghai 200052,China;3.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Nanjing 210002,China;4.Changzheng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vacuum-sealing drainage based on nano-silver/polyurethane wound repair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wound.Methods28 cases of patients were bone complex wounds,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1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tinuous vacuum-sealing drainage based on nano-silver/polyurethane wound repair material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ound healed well and had notable antibacterial effect,and wound healing time was shortened obviously in observed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ano silver; polyurethane;vacuum sealing drainage; wound repair含納米銀聚氨酯敷料的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裝置(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指,以含納米銀粒子涂層的普通聚氨酯(PU)泡沫填充于創傷表面,再將醫用的生物半透膜覆蓋,封閉創面,并將分布于聚氨酯泡沫內的引流管同外接負壓源相連接,實現由點狀引流轉變為面狀引流,從而使整個被覆蓋的創面處于全封閉的負壓引流狀態。該裝置能有效促進創面愈合、降低感染率、縮短治療時間、減少治療痛苦。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骨傷復雜創面患者28例,應用含納米銀聚氨酯敷料的持續封閉負壓引流VSD裝置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1一般資料

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齡15~67歲,平均年齡36歲。致傷原因,車禍傷21例,擠壓傷5例,運動傷2例。創面分布于上肢、下肢以及所包含關節。其創面體表面積范圍分布:4例小于1%,18例為1%~5%,6例大于5%。將所有28例患者,按統計學隨機數字法進行分組,分配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為14例。經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創傷類型、創傷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方法

2.1 治療方法:28例患者入院后均對創面行0.9%生理鹽水清洗,去除污物,并徹底清創,創面常規用0.5%碘伏消毒。

2.1.1 觀察組:將特制的含納米銀聚氨酯VSD材料[1],修剪成與創面相一致的大小,將創面周圍皮膚清潔干燥,利用醫用半透膜覆蓋敷料至創面邊緣約2~3cm范圍,保持材料與創面充分接觸,不留死腔。將引流管接負壓瓶,持續負壓大小控制在400~600mmHg,以敷料收縮不留空氣,質地變硬,并伴有液體通暢引流為度。持續負壓引流約7~10天,創面肉芽組織生長活躍,取出VSD材料,創面植皮。

2.1.2 對照組:將創面徹底清創,覆蓋大小與創面一致的無菌凡士林紗布,加壓包扎,傷口隔日換藥,更換凡士林紗布,術后約7~10天,打開創面敷料,可見創面滲出較觀察組多,肉芽組織生長較好,創面植皮。

2.2 觀測指標:對兩組患者的骨傷復雜創面的創面恢復情況、創面愈合時間、創面感染情況、愈合后創面色素改變及瘢痕形成等情況進行觀測統計。

2.3 統計分析:對觀測數據應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創面愈合時間進行t檢驗,細菌培養陰性率用χ2檢驗。

3結果

3.1 創面恢復情況

3.1.1 觀察組:14例患者在一次使用該VSD敷料后,可見創面肉芽組織新鮮,組織外觀呈鮮紅的“草莓樣”顆粒結構,新生毛細血管豐富,無明顯水腫、滲出。一期直接游離中厚皮片移植均取得成功。使用含納米銀聚氨酯敷料組,創面干潔,創周炎癥反應輕。創面換藥時,敷料剝離容易,疼痛感較輕,瘢痕增生不明顯,瘢痕形成較少,未見感染灶,植皮后隨訪3~6個月,創面色素改變輕。

3.1.2 對照組:14例患者在使用無菌凡士林紗布后,12例患者創面組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滲出,2例患者創面腫脹較明顯,延遲愈合。創面換藥剝離敷料時,患者疼痛明顯,剝離困難。對患區植皮后隨訪3~6個月,受皮區均存在不同程度瘢痕增生,色素沉著明顯。

3.2 創面感染情況:7天后創面細菌培養,觀察組創面細菌感染率:無細菌生長12例,細菌清除率為85.7%。對照組:創面無細菌生長3例,細菌清除率為21.4%。說明含納米銀聚氨酯敷料的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裝置能有效抑菌,P

3.3 創面愈合時間:見表1。治療組能夠使創面愈合時間提前,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4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選擇好的外用藥,不僅能夠有效殺菌抑菌,還可較早促進創面組織生長,提供最佳愈合環境。同時,也須具備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吸收快、使用方便等特點[2-3]。納米銀醫用敷料,是應用納米技術以銀為原料精制而成的抗菌敷料[4-5]。目前,納米銀材料因其具有高表面積/體積比,以及獨特的化學物理特性已成為新式抗菌制劑[6]。據報道,納米銀離子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與抗菌活性[7],且當納米銀粒子進入細菌細胞內,可在群落中心形成一個低分子量區域,細菌向該區域聚集,使DNA免受銀離子損害,納米銀粒子能夠有效攻擊呼吸鏈、促進細胞分化,最終導致細胞的死亡。所有,納米銀粒子是通過向細菌細胞中釋放銀離子,而增強殺菌活性的[6,8]。另一方面,納米顆粒因其獨特的化學、光學和機械屬性,在21世紀發展迅速。納米顆粒顯示出了卓越的抗菌活性,因其對金屬微粒耐藥的微生物、抗生素及耐藥菌株所顯示出的抗菌能力,使其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睞[9]。

研究顯示,采用銀離子、金屬銀或者納米銀顆粒可用于治療燒傷、制成牙科材料、不銹鋼材料涂層、紡織面料、水處理及防曬乳液等,且對人體細胞毒性較低,具有高熱穩定性以及低波動性[10]。應用含納米銀的敷料、藥膏或者凝膠,可減少慢性傷口的細菌感染[11-12]。報道稱含納米銀粒子的聚醋酸乙烯納米纖維作為創面敷料,已顯示出了卓越的抗菌性能[11]。

筆者應用的含納米銀聚氨酯敷料,與創面接觸后持續釋放納米銀粒子,通過有效抑制一系列硫基酶活性,從而達到抑菌、滅菌的作用,且納米銀抗菌譜廣,不易產生耐藥菌[13];另外通過持續負壓引流的設計方式,能夠確保聚氨酯敷料所覆蓋的創面積液流暢有效地排出,從而減少敷料更換次數、減輕換藥痛苦、預防傷口感染、促進創面愈合[13-14];根據臨床對比研究,含納米銀聚氨酯敷料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應用安全,效果更好,尤對嚴重復雜創傷患者軟組織創面的早期治療,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第四五五醫院.一種含納米銀聚氨酯敷料的封閉式負壓引流裝置:中國,201320245170.7[P].2013-10-23.

[2]盛志勇,郭振榮.危重燒傷治療與康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09-112.

[3]黎鰲.燒傷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5-106.

[4]李宇飛,趙建寧,張文俊,等.新型抗感染納米銀創面修復材料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6):698-700.

[5]王建軍,胡啟翔,劉鏘.金因肽聯合納米銀醫用敷料在Ⅱ度燒傷創面治療中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7):830-831.

[6]Morones JR,Elechiguerra JL,Camacho A,et al.The bactericidal effect of silver nanoparticles[J].Nanotechnology,2005,16:2346-2353.

[7]余旭明,朱志樣,魯延林.納米銀燒傷貼在燒傷植皮應用觀察[J].中國醫師雜志,2002.9(4):945.

[8]Song HY,Ko KK,Oh LH,et al.Fabric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mechanisms[J]. Eur Cells Mater,2006,11:58.

[9]Gong P,Li H, He X,et al.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e3O4@Ag nanoparticles[J]. Nanotechnology,2007,18:604-611.

[10]Duran N,Marcarto PD,De Souza GIH,et al.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produced by fungal process on textile fabrics and their effluent treatment[J].J Biomed Nanotechnol,2007,3:203-208.

[11]Ip M,Lui SL,Poon VKM,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silver dressings: an in vitro comparison[J].J Med Microbiob,2006;55:59-63.

[12]Leaper DL. Silver dressings: their role in wound management[J]. Int Wound J,2006,3(4):282-294.

[13]李宇飛,張文俊,章建林,等.新型抗感染創面修復材料:納米銀[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2,8(6):353-355.

篇5

在這長達幾個月的媒體大戰中,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看與被看的多層結構:媒體在看王菲,同時在看其他媒體;我們看媒體,同時通過媒體去看不愿被看的王菲和李亞鵬。不管怎樣,“王菲生女”一定會入選本年度娛樂事件排行榜,而且肯定是在前幾名之列。當然,我們對明星八卦的消費需求無疑被夸大了。不過,明星名人的“生產”確實有看與被看的必要。雖然女人生孩子,四海無不同,但明星畢竟和普通人不一樣,明星產子也多少有些衍生的意義,拋開別的不說,明星產子與金錢的關系就大可玩味。有的明星生孩子花錢,有的明星生孩子賺錢,也有的是因為缺錢。

布蘭妮:奢侈的生產

2006年4月7日,有“小甜甜”之稱的美國歌手布蘭妮?斯皮爾斯的一座雕像出現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家美術館里,立刻引起激烈的爭論。這座雕像與真人大小相同,刻畫的是的布蘭妮蜷縮在熊皮地毯上生產的景象。雕像的作者稱:“我崇拜她。這是一個美化了的形象。每個人都怒氣沖沖地來找我,可我描繪她正像她描繪自己一樣:一個迷人的女孩突然做了媽媽。”美術館的負責人則另有說法,“我們以此祝賀布蘭妮孩子的出生,并贊賞她把家庭置于事業之上的決定。”但究其實質,無非利用布蘭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注意,而這一點他們的確做到了――遠在東京、英國和法國的布蘭妮影迷用各種方式表示抗議,而美術館也不得不增加保安,防止雕像被狂熱的歌迷破壞。

布蘭妮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喜歡她的人贊揚她青春靚麗、直率自然;討厭她的人說她矯揉造作、趣味低下。無論如何,從十幾歲出道時的一炮走紅,到現在與丈夫的婚姻危機,布蘭妮生活每一階段的每一個細節都是被看的對象,她生養孩子自然更不例外。早在布蘭妮正式承認自己懷孕以前,外界就對此紛紛猜測。結果,渥太華電臺的記者從布蘭妮位于拉斯維加斯的住宅外面的垃圾箱里找到布蘭妮在醫院的化驗單,率先證實了她懷孕的消息。這份化驗單最終被一家叫作“金色宮殿”的在線賭場以5001美元購得,作為收藏品永久保存起來。

2004年9月,布蘭妮與凱文?費德林結婚。婚后不久,布蘭妮就把懷孕產子提到了議事日程。布蘭妮說:“我想當母親。明年我就23歲了,是時候了。”結果,天遂人愿,在他們一周年結婚紀念日的前幾天,這一目標終于實現了。

布蘭妮為何如此急于當媽媽?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因為生孩子具有“治療作用”。她說,她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出道成名,總是試圖討好別人,做了母親以后,她終于做回她自己了。至少,她不再需要為了保持身材苦苦節食,她在個人網站上興奮地寫道:“吃兩個人的食物有趣極了,我要吃很多很多東西。”

不過布蘭妮也承認,懷孕對她來說,效果是雙重的。這是一個讓人無所適從的事件,一個新的生命出現在自己的身體里面,難免讓人慌亂,而慌亂的表現之一就是揮霍無度。

為了迎接生命中的第一個孩子,布蘭妮可謂不惜投入。她選擇了一家最好的醫院――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蘇格戴爾醫療中心,預訂了最大最好的病房,房間里擺滿玫瑰花,DVD機、CD機、大屏幕投影機等設施一應俱全。但這仍舊不能讓布蘭妮滿意,她還要求醫院空出自己產房兩側的房間和過道,以免臨近產房的產婦吵到自己,就連照顧她的護士也得接受背景調查,而且需要通過布蘭妮媽媽和醫院院長的雙重面試。甚至有傳聞說,布蘭妮會帶上自己的私人廚師,好讓自己在產房里胃口也不受委屈。醫院的護士紛紛感嘆:“布蘭妮太難纏了!”但為了布蘭妮支付的每天1.3萬美金的費用,她們也只能盡量滿足她種種經常是稀奇古怪的要求。

布蘭妮還為自己即將出生的孩子想好了名字:倫敦,因為她正是在英國愛上丈夫的。如果真的那樣,那么布蘭妮的孩子將和帕麗絲?希爾頓相映成趣,因為一貫出位的希爾頓的名字恰好是“巴黎”(Paris)。無獨有偶,貝克漢姆的孩子也以地名命名,因為維多利亞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受孕,孩子的名字就叫“布魯克林”。但等到孩子生下來,布蘭妮不知為何又改變了主意,為他起名叫做“西恩”。

布蘭妮未必是位稱職的母親。孩子出生不久,記者就拍到了她抱著孩子駕車的場面,而這不僅違反交通法,更可能對孩子造成危險。不久后,又因為小保姆的大意,孩子從椅子上摔下來,頭骨出現了破裂。

丈夫凱文對生孩子這事遠沒有布蘭妮那樣熱心。畢竟,他已經和前妻、女演員夏爾?杰克遜有了一個3歲的女兒和1歲的兒子,西恩只是他的第3個孩子。就在布蘭妮大腹便便地忍受懷胎之苦的時候,這位風流成性的浪子卻和其他女人勾勾搭搭,而且毫不避諱記者的鏡頭。

也許是喜歡上了做母親的感覺,在兒子剛剛9個月大的時候,布蘭妮又懷孕了,而這時候她和丈夫的關系也跌入谷底,兩個人已經很久沒說話了,甚至凱文發行新專輯都不讓布蘭妮到場。據說,布蘭妮已給丈夫下了最后通牒,如果3個月內不改過自新,結果只能是離婚一條路。但很可能,離婚對凱文并沒有多少威懾作用,他咨詢過律師,離婚后他能分得布蘭妮1.25億美元的財產。

懷孕的妻子、不忠的丈夫,布蘭妮的懷孕充滿了被看的價值。

茱莉:千萬美元寶貝

5月27日,安吉麗娜?茱莉在納米比亞一處度假勝地的私人診所里生下了自己的女兒。茱莉在生孩子一事上同布蘭妮一樣,同樣不惜工本、一擲千金,但與布蘭妮不同的是,茱莉的生產“一本萬利”,女兒出生不過幾個月,已經為父母帶來了高達1000萬美元的收益。

年輕富有的布蘭妮一定也會對茱莉生孩子的排場感到驚訝。飛往納米比亞之前,茱莉和皮特專門來到巴黎的一家嬰兒用品專賣店,購置了所有可能需要的用品。他們在納米比亞包下了一家度假酒店的所有客房,酒店附近有一架私人飛機隨時待命。茱莉很懷念一種花生巧克力,于是特意從美國訂購了一大包空運到納米比亞。

更讓布蘭妮自嘆弗如的是,茱莉生孩子得到了納米比亞政府的保駕護航。皮特夫婦在納米比亞受到嚴格的保護,納米比亞政府派出大批警察,嚴密封鎖了他們居住的酒店和醫院,未經皮特夫婦書面同意接受采訪的外國記者一律停發簽證,警方甚至逮捕了幾名“狗仔”記者,將其驅逐出境。有這樣的排場和這樣的特權,難怪布蘭妮怦然心動,甚至打算自己也在納米比亞生“二胎”。

茱莉為什么會選擇納米比亞,這個21.3%的成年人感染艾滋病的西非小國?茱莉解釋說,她熱愛這個國家。茱莉第一次來到納米比亞是在2002年,當時她參加影片《超越邊界》的拍攝來到非洲。片中茱莉飾演的莎拉?喬丹是個生活在倫敦的富有的美國人,過著衣食無憂的奢侈生活,雖然偶爾也蜻蜓點水似的做些慈善事業,但與其說出自善心,不如說是為了趕時髦。但是,莎拉的生活因為結識了一名長期在非洲從事人道主義援助的醫生而改變,她放棄了優裕的生活,與醫生一起來到非洲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莎拉?喬丹在很多方面就像茱莉的翻版。茱莉后來回憶說,讀到電影劇本那一刻是她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她決定從此做一名美國的慈善大使。正是在納米比亞,茱莉第一次當上媽媽――在納米比亞的機場,茱莉收養了她第一個孩子。

茱莉此次向納米比亞捐助30萬美元,然而她為納米比亞帶來的遠遠不止這些,她的到來讓這個很多西方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的非洲小國登上了各大報刊娛樂版的頭條,由此帶來的效益遠非金錢可以衡量。納米比亞自總理以下,對茱莉的善舉了然于胸,派遣警察保護皮特夫婦的安全和安寧無非是投桃報李而已。駐美國大使說,皮特夫婦來到納米比亞是“一件大好事”,因為這對發展納米比亞的旅游業和達成“文化共識”很有幫助。他還熱情地建議二人可以選擇在納米比亞結婚,并特意補充說,這里的人們結婚也是穿禮服打領帶的。

因為記者很難獲得采訪或偷拍茱莉與皮特的機會,來自納米比亞的一切消息的價值自然水漲船高,新生兒的照片更是身價百倍。最終,Getty圖片社得到了嬰兒的拍攝權,攝影師專程飛往納米比亞,為新生兒拍下了6張照片。美國《人物》雜志出價410萬美元獲得了美國本土的獨家刊登權,英國《Hello》雜志出價340萬美元,而澳洲一份名為《Who》的雜志也以11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珍貴的嬰兒照。這樣算起來,英美澳三家媒體共計花費了860萬美元。專家預計,嬰兒的照片最終有創收超過1000萬美元的可能。

這筆錢將被茱莉用作慈善公益事業。產后不久,她接受了CNN的訪談,宣布將把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捐出去用作慈善事業。她開玩笑說:“我的工作能掙這么多錢,這是愚蠢的。”這個訪談在6月20日世界慈善日播出。

雜志高價買來的照片上,茱莉和皮特深情地凝視著這個新生的生命。為了這個孩子,皮特同樣付出了很多。為了還沒出生的寶寶,他放棄了參加他主演的最新影片《巴別塔》在戛納公映的機會。“這是我第一次當爸爸,對我而言非常重要,請大家體諒。”孩子出生后,茱莉給一個朋友打電話,“你真該看看當時皮特的臉色,他簡直嚇得要死。” 但有媒體捕風捉影,稱茱莉女兒的眼珠是藍色的,和皮特明顯不同,由此猜測孩子并不是皮特的骨肉。孩子的親身父親是誰?茱莉的前兩任老公和情人都被列入懷疑的對象。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茱莉選擇在納米比亞生育,是為了逃避狗仔隊的騷擾,但沒有媒體和公眾熱切的注視,嬰兒的照片決不可能賣出這樣高的價錢。茱莉用拒絕被看的方式,創造了被更廣泛注視的事實。從這個角度說,《紐約》雜志的一句戲言盡管夸張,但頗為中肯―― “這是自穌?基督以來,世界上最受矚目的嬰兒臨盆。”

梅拉尼亞:遺產懸案

2006年3月,美國地產大亨兼電視真人秀明星多納德?特朗普的名模妻子梅拉尼亞第一次為丈夫帶來新的生命。梅拉尼亞的預產期提前了9天,3月19日晚間入院,第二天凌晨5點的時候,孩子就出生了。他繼承了母親的眼睛和父親的嘴唇。比丈夫小24歲的梅拉尼亞說,特朗普是個很盡責的父親,但一到孩子需要換尿布的時候,特朗普就會說:“該讓媽媽來了。”

新生命的降生為家庭帶來了新的氣象,第一次做母親的梅拉尼亞興奮地說:“有時候我只是在想,上帝啊,這是我的孩子。我有個孩子,沒有什么能夠與他相比。”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反應相當冷靜:“我還很年輕,對不對?我還能生孩子。”而他的另一句話則頗有玩味的必要:“梅拉尼亞喜歡照看嬰兒,但是如果我們生太多就會變得可怕了。”

為什么“生太多”會變成“可怕”?這要從特朗普和梅拉尼亞的婚前協議說開去。

演藝圈內,簽署婚前財產協議的并不在少數,畢竟誰也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被一場離婚訴訟奪走一半。布蘭妮和丈夫凱文、保羅?麥卡特尼和妻子希瑟?米爾斯、邁克爾?道格拉斯和妻子凱瑟琳?澤塔瓊斯在婚前都曾經簽署過財產協議,特朗普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1999年,特朗普在一次時裝表演上認識了來自東歐的梅拉尼亞,經過一年的戀愛,兩人短暫分手,很快又復合,最終梅拉尼亞成為特朗普的第三任妻子。梅拉尼亞和特朗普的婚姻風光無限,僅婚紗就價值20萬美元,然而,表面的榮光后卻有些微尷尬,那就是兩人此前簽署的婚前財產協議。這份協議的內容如何,至今仍是高度機密,但可以肯定的是,協議為梅拉尼亞分享丈夫的財產設定了種種限制。特朗普自己也承認,制定協議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你和即將共度百年的妻子或丈夫說‘親愛的,我們離婚的時候,應該這么這么辦’,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但你不這樣做,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特朗普的審慎自有道理。這個經歷過大起大落卻不改招搖本性的富豪明星有與美女結婚的嗜好。他的第一任妻子與他離婚時,分到了1400萬美元的現金,每年35萬美元的生活費,和每年30萬美元的孩子撫養費。她還分到了特朗普大廈一套45個房間的住宅,還有一輛奔馳汽車。然而,如果特朗普沒有與之簽署協議,并在婚后增加兩條補充條款,他會失去的更多。特朗普的第二任妻子與保鏢發生私情,由于沒到婚前協議規定的4年期限,只得到了100萬美元的補償,這對特朗普來說只是大海中的一滴。

篇6

車子前面插著魚竿的是垂釣者,拖著游艇的是喜歡航海的,拖著沙灘摩托的是要去沙漠沖沙的,從他們攜帶的物具就能看出他們的愛好,斯瓦科普蒙德已經被打造成納米比亞極限運動之都,玩滑翔的,跳傘的,水上風箏的都大有人在。

斯瓦克普蒙德城市很小,海灘邊一溜的度假別墅,為歐洲人所擁有,納米比亞的冬季這些屋子都空置的,到了北半球的冬季,他們像候鳥般飛來這里度假。出城往南的海灣邊一群群美麗的火烈鳥,它們粉紅的羽毛讓冬季灰色的大西洋有了暖意。

與鵜鶘“打情罵俏”

游艇碼頭一早就聚集了幾只白色的美麗鵜鶘,鵜鶘是一種大型的游禽,又叫塘鵝。在世界上共有8種,大多分布在歐洲、亞洲、非洲等地。鵜鶘的嘴長30多厘米,大皮囊是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縮,是它們存儲食物的地方。它的身長150厘米左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桃紅色或淺灰褐色。它那短小的尾羽根部有個黃色的油脂腺,能夠分泌大量的油脂,閑暇時候它們就用嘴把這些“化妝品”涂在全身的羽毛上,以此保持羽毛光滑柔順,游泳時滴水不沾,比我們用的洗發水好多了。

到了繁殖季節,鵜鶘便選擇人跡罕至的樹林,在一棵高大的樹上,用樹枝和雜草在上面筑成巢穴。鵜鶘通常每窩產3枚卵,卵為白色,大小如同鵝蛋。小鵜鶘的孵化和育雛任務,由父母共同承擔。當小鵜鶘孵化出來后,鵜鶘父母將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里,供小鵜鶘食用。小鵜鶘再長大一點時,父母就將自己的大嘴張開,讓小鵜鶘將腦袋伸入它們的喉囊中,取食食物。

碼頭是鵜鶘們的地盤,這里的鵜鶘已經到了和人類親密無間的地步,當它們扭動白白的屁股在人群中穿梭時,難免有人忍不住想摸摸它們可愛的腦袋,它們先將腦袋一閃,大嘴巴沖著人生氣地埋怨兩聲,如果屢禁不止,它們就會張開大嘴嚇唬你,同行的峰哥就一直逗著它們,結果從手到屁股都遭到大嘴的襲擊,不過他穿著嚴實,鵜鶘嘴巴再大,也吞不下他,只能起到威懾作用。大家圍著峰哥和鵜鶘,看他們倆你一手我一嘴的,一邊笑一邊拍攝記錄。

各顯神通,海上的生存法則

九點整,白色游艇終于靠岸了,這是一艘帶桅桿的雙船體小型游艇,這種游艇有一間半開放的起居室,可以容納20人,桌上有免費的茶和咖啡,還有三明治之類的免費小點心。船體的前甲板還有個不小的空間,適合觀看海上動物,不過冬天海風冷颼颼地像刀子一樣,還好我帶了有帽子的沖鋒衣。游艇出海了,和峰哥纏斗的鵜鶘也展翅跟上了我們的游艇,仿佛要為我們護航似的。

游艇剛出海不久,一只機靈的母海豹就躍上了后船舷,它一下就鉆進了駕駛艙端坐在那里,眼睛瞪得圓圓的,眼角像噙著流水,似乎在懇求你可憐她懷著寶寶,給點吃的。高大帥氣的船長提起裝魚的桶,喂了她兩條小魚,又朝著海里丟了一條,它才不甘心地跳進海里。公海豹妻妾滿堂,一年到頭都忙著傳宗接代,母海豹一年只有一個月不在懷孕中,為了后代她們必須努力捕食。

船行半程,船上的黑大哥提著一桶魚來到船尾準備喂食,他手里剛抓起一條小魚,天空中早已跟蹤多時的海鷗和鵜鶘都“雞凍”起來,鵜鶘個子大翅膀長,占據了絕對優勢,一個俯沖,他巨大的嘴能將黑大哥的頭整個吞掉,黑大哥手一閃,鵜鶘的嘴落空了。它就像一部轟炸機一樣跟著我們的船,那條魚最終還是落入了它的嘴里。

這次航行的終點是海豹島,游艇不靠岸,我們只能遠觀,如果要去海豹島上游玩必須乘車去。海豹島上有上萬只海豹,密密麻麻的,一些人劃著皮劃艇近距離地接觸海豹。回程時是順風航行,船長關掉引擎,升起風帆讓船順風航行。此時接近中午,太陽經過努力終于鉆出厚厚的云層,大海從灰色轉變為深藍色,大家都坐到船艙外的甲板上欣賞海景。海風輕送,陽光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藍天白云,鵜鶘和海鷗飛舞盤旋,真是愜意。 編輯 朱國偉

TIPS

1.納米比亞的簽證在北京可以簽到,5個工作日,逗留30天。

2.納米比亞一般從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轉機最便宜,來回8000元。

篇7

一、國家是促進教育2030目標實現的主體

《世界教育信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大會上,《教育2030行動框架》。請問,該框架主要是基于何種背景出臺的?對于各國教育的發展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斯坦利?穆通巴?希瑪塔:在我擔任主席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大會了“教育2030行動框架”。在該框架公布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召集各方代表,回顧 “全民教育”實施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因此,該框架是基于回顧這些進程,明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些重要會議中為推進新的教育議程所實施的一系列舉措。這些重要會議包括2014年5月在馬斯喀特召開的國際會議,以及2015年在仁川召開的世界教育論壇。通過這些會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各會員國聚在一起并反思。任何一項新議程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已經做了什么事情、還沒有做什么事情,才能決定接下來該做什么。新的教育議程在巴黎經會員國同意而采用,旨在確保所有人能夠獲得無性別歧視且公平的優質教育,推動全人類的終身學習,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4(SDG4)的實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清晰闡釋SDG4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

可持續發展目標是由國家驅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傳達必要的政策、策略方面能對各個國家提供幫助。但是,在目標實施方面,即為實現該目標而處理許多其他必要問題時,國家才是真正的領導者。每個國家會首先看看本國在教育方面制定了什么政策,再決定需要做什么。例如,對納米比亞來說,中國在ICT領域發展很好,對于是否要向中國學習,決定權在納米比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在其相關領域,尤其是政策方面,給予支持,起到協調者的作用。

二、教育2030議程推進面臨的主要挑戰

《世界教育信息》:《教育2030行動框架》呈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于未來15年教育發展的目標、策略和指標,對于各國政府(尤其是中國)為實現此目標將采取的行動,您有何建議?或者說在促進該目標實現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斯坦利?穆通巴?希瑪塔:目前,中國在積極參與該項計劃。中國是亞洲的代表國家之一,在推進教育2030議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國家層面,中國致力于其教育發展,制定并實施國家層面的“教育2030”行動規劃。在推進教育2030議程的過程中,各國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經費投入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首要問題。中國可能沒有這方面的挑戰,但對于其他國家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經費跟不上的話,教育2030議程的實施將會變得十分困難。此外,還有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的問題。在包括納米比亞在內的很多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及其他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城鄉區域教育投入上存在較大差距。同樣,還有優質教育方面的問題,即雖然很多國家在促進教育普及方面取得了進步,但在優質教育的供給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們急需強調優質教育,這也是ICT應用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以正確的方式積極使用ICT,并且培訓教師、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因為教師是確保優質教育的重要因素――就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質量。此外,還有殘障人士的問題。他們在教育進程中參與到什么程度?我們能為他們創造怎樣的條件?這些都與優質、公平問題有關。

三、中國積極促進ICT在全球教育領域的應用

《世界教育信息》:當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您認為,ICT對于縮小這一差距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對于中國推進ICT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您有何建議?

斯坦利?穆通巴?希瑪塔:ICT能夠幫助人們最大化地傳遞信息,是確保為社會中的每個人提供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ICT是實現學習和教學的重要平臺。無論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接口和相關設備,人們就可以通過ICT進行學習。中國在許多領域的發展都遙遙領先,包括ICT領域的發展,如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應用、產品服務等。我認為,國家應積極推動ICT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和發展。2015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通過了《青島宣言》,可以說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領先了。非洲國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應充分利用中國提供的機遇,協調和鏈接所擁有的技術、應用和服務,使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獲益。我們要知道機會在哪里,才能利用機會。ICT應用應不再局限于某一領域,而是要應用于多領域,包括教育、健康、商業、農業等。未來,中國將為推動其中某些領域的發展作出貢獻。目前,中國不僅致力于推動女童和婦女教育,并且在掃盲領域獲得了“孔子掃盲獎”(the UNESCO Confucius Prize for Literacy)。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國也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范性工作提供了支持。

《世界教育信息》:作為納米比亞信息通信技術部副部長,您能否介紹一下ICT在納米比亞教育領域的應用情況?

斯坦利?穆通巴?希瑪塔:ICT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前面我也提到了一些。目前,納米比亞積極推動ICT在一些領域的應用,其中之一就是教育領域,不管是早期兒童發展、小學教育、初中教育、職業教育,還是高等教育。今天,很多應用軟件都很先進,如旅游、商業、金融、銀行等方面的。確實有很多應用程序被用在納米比亞很多領域,但當前所面臨的挑戰是我們整個民族在推進這些程序的應用方面太慢了,這很有可能導致我們錯失一些機會。目前,我國人民仍主要依靠傳統方式做生意,而沒用采用現代方式。我希望每個納米比亞人都能抓住機遇,使用ICT和現有的應用程序,這樣不僅能使個人獲得提升,而且能使整個民族、區域,甚至整個非洲受益。

四、愿更多中國青年人參與UNESCO工作,持續推進中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

《世界教育信息》:對于中國加強與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您有何建議?

斯坦利?穆通巴?希瑪塔:正如我所提到的,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參與了很多領域,如掃盲、女童和婦女教育,還有此次在青島召開的會議。我們鼓勵中國繼續發揮領導作用。去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在這里召開;今年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同樣在這里召開,進一步推進了去年所提出的議程。我們希望中國繼續參與。目前,中國在教育領域很積極地支持非洲,幫助了非洲許多國家,納米比亞就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中國積極增強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力資源,繼續在多個領域提供支持。如果有新的合作機會,我們希望中國繼續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推進新的議程。

篇8

1933年,瑞士飛行員諾爾從開普敦飛到倫敦,因飛機失事,墜落在這個海岸附近,有一位記者指出諾爾的骸骨終有一天會在“骷髏海岸”找到,“骷髏海岸”從此得名。雖然諾爾的遺體一直沒有發現,但卻給這個海岸留下了名字。

從天空俯瞰,骷髏海岸是一大片褶跡斑駁的金色沙丘,從大西洋向東北延伸到內陸的砂礫平原。沙丘之間,閃閃發光的蜃景從沙漠巖石間升起,圍繞著這些蜃景的是不斷流動的沙丘,在風中發出隆隆的呼嘯聲。

骷髏海岸沿岸充滿危險,有交錯的水流、8級大風令人毛骨悚然的霧海和深海里參差不齊的暗礁,使來往船只經常失事。

1942年,英國貨船“鄧尼丁星”號載著21位乘客和85名船員在庫內內河以南40千米處觸礁沉沒,除全部乘客和42名船員逃生外,其他人員不幸罹難。經過4個星期的救援才找到所有遇難者的尸體和生還船員,并把他們安全地接回。

骷髏海岸外,堆滿了各種沉船的殘骸,傳說有許多失事船只的幸存者跌跌撞撞爬上了岸,慶幸自己還活著,孰料卻慢慢給風沙折磨至死。1859年,瑞典生物學家安迪生來到這里,感到不寒而栗,大喊道:“我寧愿死也不要流落在這樣的地方。”

在海岸沙丘的遠處,由于7億年風力的作用,把巖石刻蝕得奇形怪狀,猶如妖怪從荒涼的地面顯現出來。

在南部,連綿不斷的內陸山脈是河流的發源地,但這些河流往往還未進入大海就已經干涸了。這些干透了的河床,伴著沙漠中獨有的荒涼,一直延伸到被沙丘吞噬為止。還有一些河,如流過黏土峭壁谷的霍阿西布干河,當內陸降下傾盆大雨時,巧克力色的雨水使這條河變成滔滔急流,才有機會流入大海。

科學家稱這些干涸的河床為“長的綠州”,因為河床的地下水,這里滋養了無數動植物,種類繁多,讓人驚異。濕潤的草地和灌木叢也吸引了納米比亞的哺乳動物來此尋找食物。大象把長牙深深插入沙中尋找水源,大羚羊則用蹄踩踏滿是塵土的地面,想發現水的蹤跡。

在海邊,大浪猛烈地拍打著緩斜的沙灘,把數以萬計的小石子沖上岸邊,花崗巖、玄武巖、砂巖、瑪瑙、光玉髓和石英的卵石都被翻上了灘頭,給這里帶來了些亮色。

而從遠處的海吹來的南風,則為那些曾經和現在來到海岸的人們,吟唱著靈魂的挽歌。納米比亞布須曼族獵人把這種風叫作“蘇烏帕瓦”,當“蘇烏帕瓦”吹來時,沙丘表面會向下塌陷,沙粒彼此間劇烈摩擦,發出咆哮之聲。

入夜,當風停止,沙漠也開始冷卻,泛起一陣陣迷霧,慢慢地蔓延著海灘和巖石,給苦受陽光烘烤的動植物帶來滋潤。白天干枯又沒精打采的地衣,在霧的滋潤下恢復了生氣,給這片砂礫平原帶來了繽紛的色彩。千歲蘭也及時捕捉這夜間的霧,那寬大的葉子鋪蓋地面達3米長,它用葉片上數百萬個氣孔來吸收濕氣。

霧還透入沙斤,給骷髏海岸的小生物帶來生機,讓它們從沙中鉆出來吸收露水,充分享受這唯一能獲得水分的機會。會挖溝的甲蟲,此時總能找個能收集霧氣的角度,然后挖條溝,讓溝邊稍稍壟起,當露水凝聚在壟上流進溝時,它就可以舔飲了。

霧也滋養著較大的動物。盤繞的蝮蛇,用嘴啜吸鱗片上的濕氣。在這里被困的人,也可以靠舔飲飛機機翼上的露滴來維持生存。

篇9

廠家的資料顯示,凱塔能源添加劑作為一款多功能的燃油添加劑,其對車輛燃油的幫助不言而喻。眾所周知,現在市面上多數的燃油添加劑是利用化學反應的效果進而降低了汽油在燃燒工作時的燃點,而凱塔能源添加劑在研發過程中僅使用物質的物理效應,使用過程中不改變燃料本身的化學性質,從根本上杜絕燃料在燃燒過程中對車存在的潛在危害,大大縮減了因添加劣質添加劑對發動機的損害。其次,凱塔能源添加劑使用的原料是一種清潔的化學原料,在自身燃燒和同燃料一起燃燒時,本身不產生任何有害、有毒物質,通常這類化學原料被用在化妝品類產品上。而且,每次的使用量極少(1/15000~1/30000),但能有效節油,獨立包裝的小瓶僅口服液大小,方便攜帶。同時,原料不與燃料發生反應,雙溶性好,在與燃料一起使用時能提高燃料的特性,具有節油減排、提升動力、清除積炭、清潔油路、防銹等功效。

2012年,凱塔系列產品正式面世,凱塔能源添加劑就是其中之一。通過消費者的實際使用感受和反饋,凱塔能源添加劑的產品特點及功效更加清晰。據廠家的資料顯示:第一,增力,增加動力體現在加速度和最高行駛速度上,增加扭力體現在起步和轉彎的時候。第二,節油,突破傳統節油理念和瓶頸,在高速公路行駛可多行駛100公里(以同樣一箱油)。第三,保養發動機,清除并防止積碳,降低發動機溫度和噪音。降低燃料的凝固點,提高燃料的低溫流動性能,保障發動機冷啟動順暢。改善發動機性能,延長發動機壽命,延長機油、油的壽命。第四,環保,減少尾氣中的有害物質CO,HC,NOx排放。第五,經濟,每箱油添加劑使用量少且價格經濟實惠。第六,安全,添加后不改變燃料的物理化學特性,對使用設備安全可靠,產品非易燃品,對人體沒有毒害。

如果在寒冷的冬日能有如此一款能源添加劑,想必更多的車主可以駕駛愛車去尋訪那份屬于自己的“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的美景。

T種部隊 解秘之旅

2012年11月6日至7日,法國標致在北京朝陽體育中心舉辦了名為“T種部隊 解密之旅”的法國標致進口車型大型試駕活動,宣告這一涵蓋全國16個大中型城市的大型體驗活動正式啟動。從活動開始,法國標致通過兩款極具市場競爭力的時尚運動跑車RCZ與308CC,展示其在國際汽車科技發展領域的強大實力與先進水平,讓普通用戶體驗到搭載1.6THP渦輪增壓動力總成車型非凡的操控性。在北京站為期兩天的試駕活動中,參與體驗的我們對法國標致在動力技術、底盤調校、人性化配置以及時尚外觀等方面的獨到之處贊嘆不已。

據了解,這個大型試駕活動自北京開始,將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走遍全國的16個大中城市,在其他城市的活動中,參與者除可體驗到主辦方因地制宜設置的試駕體驗項目外,還將得到主辦方為普通用戶提供的許多方便,只需關注活動的官方微博,或到各地法國標致經銷店咨詢、報名即可參與這個試駕活動。另外,已有很多城市的法國標致經銷店為參與活動的用戶準備了購車等方面的驚喜回饋。我們有理由相信:法國標致THP,這個佇立在世界汽車科技潮頭、代表汽車科技成就的經典力作,一定會在中國這個富有活力的汽車市場得到熱烈的回應,而作為普通消費者,中國的汽車用戶也會從“T種部隊 解密之旅”這樣富有新意的試駕活動中,感受到法國THP動力總成帶來的如火激情!

2012 “普利司通·幸福七巧板”活動圓滿落幕

“普利司通·幸福七巧板” 公益活動2012年度的最后一批支教隊伍來到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的黎平縣茅貢鄉,在侗族學生占80%以上的地捫小學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第二課堂支教活動。在“侗族文化聯誼會”上,孩子們帶來了一場極富民族特色的精彩演出,為活動劃上了圓滿句號。在發起方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方周末》的共同策劃下,已步入第四年的“普利司通·幸福七巧板”第二課堂活動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以少數民族聚居、民俗文化多樣性著稱的貴州山區。當地學校的少數民族比率相當高,很多學生都是穿著民族服飾來校上課,成為了一道特殊亮麗的風景線。

瑪莎拉蒂在中國慶祝Trofeo賽事完美收官

2012瑪莎拉蒂Trofeo MC世界錦標賽在中國上海F1國際賽車場完美收官。歷經三大洲(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六站扣人心弦的賽事之后,來自Konvex車隊的Renaud Kuppens最終成為本賽季的冠軍。對這位比利時車手來說,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賽季,因為他也同時斬獲了綜合積分排行榜冠軍和車隊總冠軍頭銜,還有最多桿位車手獎以及歐洲賽區總冠軍。瑪莎拉蒂Trofeo MC世界錦標賽的頒獎盛典在瑪莎拉蒂上海浦東展廳舉行,這是瑪莎拉蒂在中國的大本營。除了Kuppens之外,還有幾位車手也被授予了獎項。

路特斯F1車隊奪阿布扎比分站賽冠軍

近日,路特斯F1車隊在阿布扎比站的表現令人振奮,主力車手萊科寧在本賽季首次站上最高領獎臺,而車隊也獲得自更名以來的第一個分站賽冠軍。由于維特爾因油箱問題被罰正賽中排在最后一名發車,其他車手正賽發車位均提前一名。萊科寧使用軟胎,第四位發車。萊科寧發車時表現神勇,利用韋伯的失誤一舉升至第二位,并向位于首位的漢密爾頓發起攻擊。第21圈,漢密爾頓賽車發生故障,從領先位置退賽,萊科寧繼而成為領跑者,并一直將領先優勢保持至比賽結束。

自由的“轉山”,SALEWA(沙樂華)鷹的守護

來自北京埃蒙小鎮的資深驢友阿郎與美女編輯小莊集結了來自上海、北京等地的多位旅伴,在共同的追逐、相互的支持與歡聲笑語之間,完成了一場為尋找自由的貢嘎雪山“轉山”徒步之旅。由國際知名戶外品牌SALEWA(沙樂華)贊助的裝備成為這次徒步旅途中備受稱贊的內容,被稱之為“‘鷹’的守護”。徒步者笑言,在這“‘鷹’的守護”之中,高原雪山上的風雪、雨后道路中的泥濘,都不再是一種令人難堪的障礙,而只是旅途中的一種調劑!

“好客山東到途家”品牌“誕生”

近日,山東省旅游局與途家網在北京舉行新聞會,合作品牌“好客山東到途家”正式亮相。作為度假租賃(Vacation Rental)行業的領軍企業,途家與山東省旅游局攜手打造的戰略合作將從品牌塑造、人才儲備和增值體驗等方面深入整合產業鏈。途家山東地區度假公寓自今年5月上線至今,平均訂房率高達85%以上。近期將落實簽約房屋2.2萬套。活動當天,現場簽約途家的還有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德安杰、啟明東方等。同時北京、上海、廣東及山東等地的30多家著名旅行社老總參加了會。

HAGL FS中國旗艦店盛大開幕

HAGL FS中國旗艦店正式入駐北京卓展購物中心,旗艦店位于北京卓展購物中心地下一層,占地100多平米,是HAGL FS在中國第一家商場專賣店,整店設計保持了HAGL FS作為北歐品牌一貫簡約、低調的風格,重點展示產品多色彩及功能細節。鞋墻及背包墻的整體展示為廣大戶外愛好者帶來更多選擇。店內展示了HAGL FS中國2012秋冬全系列產品,經典顏色、經典款式的延續及2012秋冬新顏色、新款式的完美融合,為大家帶來一個熟悉而又新穎的HAGL FS。

納米比亞旅游同業再訪中國

2012年11月,納米比亞旅游局在北京和廣州舉辦了“2012年納米比亞旅游局中國推介會”。此次與旅游局一起來到中國的還有納米比亞當地著名的酒店集團和地接社等,他們共同向中國消費者展示了納米比亞得天獨厚的豐富旅游資源,并與中國旅游業界同仁進行交流和討論。目前,納米比亞旅游局把推廣重心集中在高端旅游產業定制和商務會展獎勵旅游市場。與此同時,納米比亞旅游局也參加了上海2012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希望借助這一平臺,努力拓展中國高端旅游市場。

2012 TNF/BD老君山傳統攀登交流大會成功舉辦

國內首次以傳統攀巖為主題的攀巖交流大會—2012 The North Face/Black Dia-mond老君山傳統攀登交流大會,在云南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黎明景區舉行。本次老君山傳統攀登交流大會根據報名參與者的攀爬能力分組,由The North Face和Black Diamond贊助的運動員帶領進行實踐,了解基本攀爬技巧、基本器材使用,建立傳統攀登的基本概念,使愛好者可以更系統地學習傳統攀登。與此同時,高手們的傳統攀登表演更使愛好者們開闊了眼界。

中國商務派E人E本T6隆重

2012年11月1日,商務平板電腦領軍廠商壹人壹本在北京隆重了具有濃郁中國風范的新一代商務平板電腦—E人E本T6。E人E本T6搭載高通驍龍S3 1.5GHz雙核處理器、1GB RAM和Android 4.0,擁有極佳的計算和圖形處理能力,確保商務應用流暢運行。同時,T6擁有32G存儲空間和7000mAh超大容量電池,內置通話模塊,兼容GSM、WCDMA、EVDO三種制式,全面支持WiFi、藍牙、USB和第八代GPS引擎,360度無死角地覆蓋商務人士出行需求。據悉,新品T6定價為4980元。E人E本立足中國,始終堅持數字書寫,將中國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和書寫情結發揚光大。

索尼Xperia J ST26i絢麗上市

Xperia J ST26i于日前絢麗上市。這款價格親民的臻美智能手機擁有時尚外觀設計與娛樂特性。黑、白、粉三種時尚靚麗色彩,為年輕用戶提供更多個性選擇。新一代Sony arc曲線設計,機身最薄處僅為9.2毫米,纖細“小蠻腰”魅惑誘人。其尾部呼吸燈,可隨手機主題變化色彩,閃亮更迷人。該機搭載了1GHz處理器、Android 4.0操作系統,配合Xperia獨有的Walkman、相冊和電影三大應用,4.0英寸高清顯示屏上呈現出炫麗的用戶界面。

膳魔師推出圣誕新年紅色系列

圣誕節來臨之際,膳魔師推出紅色系列,涉及燒悶鍋和保溫杯等多個產品。其中,膳魔師燜燒鍋,簡單易操作,只需將原材料放入內鍋,在很短時間加熱煮沸,再將內鍋轉移到真空外鍋中,利用其特別高效的真空保溫功能使食物煮軟、煮熟;膳魔師JMY-500,紅色經典款保溫杯更擁有6小時可達66攝氏度以上的出色保溫效果。一按即開的設計,且上蓋不回彈,輕松享受便利。

可轉換超級本戴爾XPS 12火爆上市

戴爾可轉換超級本XPS 12正式登陸國內市場,并在戴爾官網進行盛大的首發及促銷活動。該款產品既是一款搭載Windows 8操作系統的超級本產品,又可以通過翻轉屏幕成為一款全功能觸控平板電腦。XPS 12集經典外觀、優良配置和強勁性能于一身,獨特的設計成功地使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合二為一,集強大的性能和觸控操作于一身,既能成為個人應用的時尚娛樂伙伴,又能成為企業應用的性能強大、安全可靠的工作能手。

篇10

卡曼斯科(納米比亞)——沙漠吞噬的城市

卡曼斯科是一座位于納米比亞南部,離呂德里茨港很近,現今已被沙漠吞噬的城市。早在1908年,呂德里茨興起了一股鉆石熱潮,一大批抱有鉆石夢的年輕人聚集到納米比亞的沙漠中。隨之而來的,就是這座卡曼斯科的小鎮,人們修建了學校,醫院,娛樂場所以及大片的住宅區。

可好景不長,隨著世界大戰后鉆石價格的大幅跌落,這座曾經繁華一時的城鎮漸漸落寞,最終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徹底廢棄,淹沒在一片沙丘之中。

普里皮亞季(烏克蘭)——核泄漏陰影下的城市

1986年4月26日的普里皮亞季,發生了令世界震驚的切爾諾貝利核泄露事件,這座曾擁有5萬人的城市也于隨后失去了生機,被人類遺棄。

當地居民在事故發生后,只允許拿走少量的文件、書和衣裳。許多公寓看上去就像是被打劫過,許多房屋沒有維修已經破敗不堪,游樂場,教室,也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三芝(臺灣)——迷失的未來都市

三芝是臺灣北部的一座具有現代色彩的廢棄之城,城中多是一些酷似新潮宇宙飛船可分離艙的住宅。興建初衷是造富人豪華度假村,但是建設中,出現了多起意外死亡事件,被無限期擱淺以致被廢棄。雖然之后也有政府組織想重建此城,可由于破敗已久和開發成本過大而紛紛夭折。

柯奧柯(意大利)——戰爭與災害的犧牲品

柯奧柯位于巴斯利卡塔大區,馬泰拉省內。距離塔蘭托海灣大約25英里,處在靴子狀意大利的腳面部分。柯奧柯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060年。但在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的幾十年,由于戰亂,成千上萬的當地人逃往美國等地,在經歷了1959到1972年頻繁的地質災害后被徹底廢棄。

格拉訥河畔奧拉杜爾(法國)——勿忘戰爭的城市

法國格拉訥河畔奧拉杜爾鎮曾經歷過慘痛的血洗。二戰時的德國納粹分子先屠殺了642位城中居民,作為對法國抵抗的一種處罰,在遭受了滅絕人性的血洗后,格拉訥河畔奧拉杜爾變成了一座死城。它的廢墟今天作為反戰紀念品被保留下來,記錄戰爭的恐怖,警示當代。

軍艦島(日本)——生命的島嶼城

軍艦島是日本長崎縣505個荒島之一,距離長崎市15公里。島嶼外觀形似戰艦。1890年,三菱公司買下此島,并在這里開發海底的煤炭資源。曾是世界歷史上有記錄的人口高密度區之一,平均每公頃的人口密度為835人之多。但是,隨著資源的枯竭以及經濟的蕭條,三菱公司于1974年正式宣布關閉這個煤礦,現在那兒空空如野,禁止參觀。

卡達柯(俄羅斯)——前蘇聯的記憶

卡達柯是蘇維埃聯邦解體時代中,眾多被廢棄的小城市之一。居民被迫搬遷以獲得如自來水、學校教育和醫療照顧。他們被帶到其他城鎮,政府為他們提供新的房屋。這個曾經是1.2萬人口的錫礦城市,至今已化為廢墟。

瓦羅莎(塞浦路斯)——旅游天堂的沒落城市

瓦羅莎位于塞浦路斯的法馬古斯塔,原本是一個現代觀光城市,而且是世界上最豪華的度假勝地之一。

1974年,土耳其進攻塞浦路斯,分裂了這個島嶼。土耳其軍隊在其四周都圍上鐵絲網,完全控制了這座城市。除了他們自己人以及聯合國的工作人員,誰也不準進入此城。當地居民紛紛逃走,期待著有一天能重回故土。

這座城正慢慢倒塌。盡管從好的一方面說,這片荒蕪的沙灘成了稀有海龜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