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0:21: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覆蓋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覆蓋技術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彩色花生地膜覆蓋播種技術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可分為春播地膜覆蓋栽培和夏播地膜覆蓋栽培。

一選用適宜地膜 1透光性好 要求無色透明,透光率≥80%。透光率越高,增溫效果越好。2厚度適宜 厚度以0.003——0.015毫米為宜,厚度超過 0.018 毫米的地膜,花生果針難以穿透。3寬度適宜 要求壟多寬,膜多寬。春花生壟寬以85——90厘米為宜,夏播花生以80厘米為宜。4物理強度高 花生地膜是全生育期覆蓋,應選用物理強度高、覆蓋期間耐老化的地膜。5展鋪性好 在進行人工或機械覆膜時不破裂、不粘卷,也不會因靜電作用而卷邊和粘手,膜與壟面貼實無褶皺。

二配方施足基肥 基肥要深施和勻施,有機肥應在播前耕地時施入。進行耕前測土,按需配方,科學施肥。無測土條件時,每667平方米要求產量達到500千克以上的地塊,應按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5000千克,尿素10-20千克,過磷酸鈣50-100千克,鉀肥15-25千克。有機肥要在冬季深耕時或早春耕翻時施入,最后1次耕耙時施尿素、過磷酸鈣、鉀肥,并適量補施微肥。基肥要均勻,最好先撒施再整地做壟。花生需要大量的鈣素,每667平方米宜用石灰或石膏25-30千克,以作種肥穴施。

三按標準起壟備播 起壟標準如下:1地墑足 蓋膜前起壟時要有墑搶墑,無墑造墑,切不可無底墑起壟。無澆水條件的地塊,要有墑搶墑,早起壟早蓋膜;有澆水條件的地塊,遇旱適時噴灌或開溝澆水悶墑,耙平耢細,起壟蓋膜。2壟體矮 壟的高度以15-20厘米為宜。過高,不僅壟面不易保寬,而且蓋膜時壟坡下邊蓋不嚴、壓不緊,膜易被風刮起;起壟過低,既不利于排澇農業論文,又易被多余的膜糊死壟溝,影響水分下滲。3壟底寬 一般中等肥力地塊種彩色花生系列中的粉玉、雪寶和紅豆等早熟中小果型花生品種,壟底寬為80-85厘米;高肥力的地塊種彩色花生系列中的彩紋、墨香、圣潔、棕玉、紫玉等中熟大、中果型花生品種,壟底寬85-90厘米。壟底過寬或過窄,都會既影響花生種植密度又因與地膜規格不對稱而影響蓋膜質量。4壟坡陡 要改梯形坡為矩形坡。起壟后蓋膜前,用锨按壟面寬度將壟溝上下切齊,使壟坡接近垂直呈矩形,這樣蓋膜時,膜與壟面貼得緊,壓得實,同時也避免了梯形坡梁模糊壟溝的弊端。切壟邊時,應嚴格按壟面規格,切大了,行距增大,影響花生小行距和結實范圍;切小了影響壟溝寬度,田間管理困難。5壟面平 起壟要將壟面整平壓實,確保無土塊,無石塊,以利于蓋膜,使膜面與壟面貼緊落實,防止刮風毀膜。

四確保排灌暢通 結合起壟做畦,搞好溝壟配套,使花生蓋膜田溝壟相通,壟溝相連,排灌暢通。遇旱能澆,遇澇能排,能及時排除地面積水,防止“半邊澇”。花生覆蓋地膜前,土壤墑情必須含有能確保花生發芽的水分。土壤最大持水量以60%左右為宜,即掌握“捏土成團、落地散開”為度論文格式。當土壤溫度穩定通過13℃時,即可播種。播種過早,雖覆膜后平均溫度升高,可以發芽出苗,但出苗后膜內外溫差較大,幼苗不能正常生長;播種過晚,花生生育期縮短,也不能充分發揮地膜覆蓋栽培的增產作用。

五種子準備與處理 選 用發芽勢80%以上,發芽率98%以上,經過粒選分級的一二級、生活力強的種子作種;種子經浸種催芽和 藥劑拌種處理。浸種催芽的方法很多,可以因此地制宜選用。為防金龜子、金針蟲和蚜蟲等苗期害蟲侵害,播前催芽的種子要用甲胺磷拌種。枯萎病較嚴重的地區,要以種子量0.2%-0.4%的多菌靈拌種。

六適期播種 嚴格播種質量。播種適期:春播花生播種前5天內5厘米日平均地溫≥15℃,即為露地播種期。蓋膜后5厘米地溫比露地高2.5℃,因此播前5天內5厘米地溫達13℃時,即為蓋膜播種適期。提高播種質量:不論是先蓋膜后播種還是先播種后蓋膜,都要按密度規格開溝或打孔播種。

七實驗和實踐認為,適宜的栽培密度和規格是:彩色花生系列粉玉、雪寶、紅豆等早熟中小果型花生品種,每667平方米以10000-12500穴為宜,壟寬80-85厘米,壟溝30厘米,壟面寬50厘米,壟面種雙行花生,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50厘米,平均行距40厘米,穴距13-17厘米。彩色花生系列彩紋、墨香、圣潔、棕玉、紫玉等中熟、大、中果型品種,以每667平方米7500-9500穴為宜,壟寬85-90厘米,壟溝寬30厘米,壟面寬55-60厘米,平均行距42-45厘米,穴距17-20厘米。

八安全防除雜草 每667平方米可用拉索100-150毫升,或乙草胺50-75毫升,或都爾125-150亳升,對水50-60升,在蓋膜前噴施于土表。亦可用精穩殺得、蓋草能等除草劑。選用除草劑時,一要品種對路,二要劑量準確,這樣才能做到安全、經濟、有效。噴施除草劑時應退著噴農業論文,以免踐踏已噴過藥的壟幫,影響除草效果。噴灑除草劑后應立即覆膜。

九確保覆膜質量 花生地膜覆蓋有2種方式:一種是先蓋膜后打孔播種,另一種是先播種后蓋膜。這2種方式各有各的優點,可因地制宜地加以應用。先蓋膜后打孔播種,對播前保自然墑和提高地溫以及防止閃苗效果好,但在花生出苗期間保溫效果差,早播種出苗慢,適宜在無霜期短的旱地春花生和夏直播花生種植時應用。第二種方式,優點是播種蓋膜一體化、省工,花生出苗期間保溫效果好,出苗較快;缺點是有時開溝播種深淺不一致,出苗不齊,多次開孔放苗費工,晚播的春花生和夏直播花生開孔放苗,易閃苗,除蓋膜播種晚的春花生和夏直播花生不宜采用外,適時早播的花生均可采用。蓋膜應做到對正、拉緊、鋪平、貼實及壓嚴。人工蓋膜,趁壟土足墑,噴上適宜濃度的除草劑,再蓋膜。覆膜時應以3人一組,一人騎壟滾膜卷,放膜時要輕,伸手對正、拉直、拉緊,兩人用鐵鍬將壟面邊緣土切成角,壓膜邊。做到膜面平整,使地膜緊貼壟面無褶皺,一定要蓋平蓋嚴。膜邊貼坡壓牢,四周封平壓牢不透風,防止日曬鼓泡、刮大風時將膜吹翻或扯破。先播種后蓋膜的,每隔3-5米,在畦面上橫壓一道土埂,以防風、護膜,花生出苗后再把土埂掃掉。有條件的也可采用機械蓋膜,既能提高蓋膜效率,又能確保蓋膜質量,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發展方向。

山東省曹縣農業局

王成業 盧西魁趙國棟

篇2

【關鍵字】城市,無線網絡,建設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TN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和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知道,目前世界上大約有六百個城市已經開始或者計劃建設無線城市網絡,從而滿足人們的寬帶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務的需要。現在無線城市網絡建設開始在中國內地興起,并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且中國的無線城市網絡建設方案中提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時青島等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了無線城市網絡建設的試點工作。現在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掀起了無線城市網絡建設的運動,各個大小城市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建設或者是論證工作。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無線城市網絡建設并不是由電信部門主導的,而是由政府發起的。原因是目前的無線城市網絡建設并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盈利模式,很多的電信運營商就望而卻步了。因此,本文主要是從無線城市網絡的特點出發,提出建設無線城市網絡的策略。

二.無線網絡城市的特點分析

無線城市網絡具有其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主要是在與有線寬帶對比的得出的,大體可以將其特點概括為:各個城市的無線網絡建設,從其城市的基本經濟結構、區域布局,以及各個城市的無線網絡建設的策略出發,將城市的無線網絡建設成為一個,任何人、任何的事物、在任何的時間和地點都可以毫無阻礙的連接通信,實現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會。當然我們可以將其具體分為以下幾點:

1.網絡隨處都有

包括高速的寬帶網絡、高覆蓋的移動網絡、傳感器網絡以及3I/3C融合網絡等,這些網絡必須要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連接到。

2.無線網絡的服務無處不在

也就是說無線網絡的必須是全方位的,具體的服務包括人性化電子政務、智能化增值服務、多類型信息內容服務等。

三.無線網絡城市的應用

網絡主要是用來應用的,無線網絡也是如此這樣。許多的電信運營商都將應用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無線網絡的應用也是無線城市網絡建設的重點。當今的無線城市網絡的應用范圍很廣,但是主要總結起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應用。

1.政府方面的應用

無線城市網絡在政府方面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應用于公共服務,即應用于公共圖書館無線網絡接入以及資料搜索、還有實時的道路交通的影像信息,也就是我們說的電子眼。

(二)應用于公共安全,即無線網絡應用于公共場所的監控。對于緊急事件的無線通信以及對于警務的實時查詢等。

(三)應用于教育服務領域,通過無線城市網絡就可以容易的進行遠程教育、遠程視頻講座及進行遠程的學習交流直播。

(四)應用于電子政務領域,無線城市網絡可以有效的幫助政府進行現場辦公,進行有關資料表格的實時無線下載。

2.企業方面的應用

(一)應用于企業的零售、物流領域,無線城市網絡可以幫助企業現場為客戶服務,現場查詢貨單,現場進行庫存管理。

(二)應用于制造業領域,無線城市網絡可以對制造企業的廠房進行實時監控,對設備進行實時的維護,以及對工廠進行有效的實時在線管理。

(三)應用于金融保險業領域,無線城市網絡可以實時進行報單的提交,實時進行金融查詢和交易。

3.個人方面的應用

(一)可以即時通信,無線城市網絡可以方便人們進行上網,進行QQ、MSN等通信軟件的即時接入,方便人們的通信。

(二)方便人們商務辦公,無線城市網絡可以幫助人們進行無線的網絡辦公,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洽談生意,隨時進行股票交易等。

(三)方便人們獲取資訊,無線城市網絡可以使人們隨時了解新聞,隨時關注時事,進行資料搜索,隨時隨地掌握最新資訊。

(四)方便人們休閑娛樂,人們可以利用無線城市網絡看視頻,打游戲,網絡聊天等。

四.無線城市網絡的建設策略分析

一直以來,無線城市都被定義為是利用WiFi、WiMAX等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建設覆蓋整個城市或城市主要地區的寬帶接入網。眾所周知,自2004年以來,就一直延續這個模式在進行無線城市的建設,結果可想而知,一敗涂地。

WiFi,本來就是局部熱點覆蓋的技術。WiMAX也只是廣域覆蓋的技術,都不是全程全網的技術。WiFi相對而言.發展較好,現在基本每臺筆記本都內置WiFi。大部分智能手機也有WiFi的功能。WiFi上網非常方便,但是WiFi的維護困難,沒有集中的網管,而且由于覆蓋范圍的問題,經常放在一些公共的設施,如道路電線桿、書包亭上。壞了,不知道;搬動了,也不知道,沒法管理。而且供電也是問題。WiMAX雖是廣域覆蓋的技術,但是產業發展成為瓶頸,曾經刮起一片熱潮。

此外,澳大利亞也放棄全國原有的WiMAX建設導致整個WiMAX陣營基本全軍覆沒。沒有訂單,就意味著沒有前景。所以單一采用WiFi、WiMAX技術建設出的“無線城市”經無數實例證明是錯誤的,這個模式下建設的無線城市無成功案例可尋。綜合考察無線城市的需求、特點,無線城市的建網方案如下:

1. WiFi熱點接入

無線城市發展的第一步是要滿足熱點區域的覆蓋,如街道辦事處、醫院、學校、政府辦事處、機場、會展、酒店、連鎖餐飲、寫字樓、學校、商場、圖書館,樓宇等,這與WiFi技術的特點相契合。即固定區域高速覆蓋。

2.移動網廣覆蓋

在無線城市發展的中后期。從挖掘市場潛力以及保證用戶使用粘性的角度來看,無線城市必須提供全程全網的覆蓋及業務,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就中國電信而言,CDMA本身就是為個人客戶而設計的,可無縫切換漫游。同時技術成熟、產業完善、聚合各大運營商強大的技術支撐團隊,可有力地挖掘和提升移動網絡的使用發展空間,如終端的定制、設備的規格制定及組織研發等。

下面以中國電信的移動網絡為例,從網絡覆蓋的角度說明WiFi與移動網如何共同覆蓋的組網,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WiFi區域熱點覆蓋。CDMA2000 1X全網無縫覆蓋。CDMA2000 1X EV―DO Rev.A部分熱點區域廣覆蓋。當然目前來看。在大城市所建設的無線城市中,CDMA2000 1XEV―DO Rev.A也是全覆蓋的網絡。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一 WiFi與移動網共同組網示意圖

3.移動網+WiFi的融合

中國電信在獲取C網業務經營牌照后,成為全業務運營商,將綜合WLAN的局部熱點優勢和C網掌上寬帶的覆蓋優勢。做好兩者的融合,拓展多元化接入手段,實現無線信號城市全方位立體覆蓋,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的無線互聯網接入服務。對于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也推薦采用移動網絡加WiFi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避免出現單一WiFi或WiMAX建設無線城市的誤區。

五.結束語

無線城市網絡建設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新要求,對于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無線網絡城市在中國的建設,必將對中國的城市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周國豪 無線城市建設策略與WLAN網絡規劃部署方法研究 [學位論文]2010 - 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

[2]潘毅明 陳文 沈世錦 無線城市的覆蓋策略研究 (被引用 5 次) [期刊論文] 《電信科學》 ISTIC PKU -2008年5期

[3]高穎 面向共用信息平臺的交通信息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學位論文]2004 - 吉林大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黃沛江 王斌 溫慶華 TD-LTE無線規劃建設策略初探 [會議論文] 2011 - 2011 TD-LTE 網絡創新研討會

[5]陳佳陽 以合作方式共建運營商WLAN網絡的方案及運營模式探討 [期刊論文] 《移動通信》 ISTIC -2012年7期

篇3

論文關鍵詞:棚室蔬菜保溫降濕少病害

 

根據統計,溫室生產中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30%左右,高者可達50%以上。防治病害是當前溫室生產的主要工作之一,防治成本占整個生產成本的30%以上。如何才能使棚室作物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呢?這就需要生產者正確調控棚室溫度與濕度。

大多數病害發生、發展的條件都是低溫、高濕。控制病害發生最科學、最經濟的措施就是提高溫度降低濕度。讓低溫、高濕這兩個條件不相遇或相遇時間縮短。一般來講,室溫升至26℃以下,濕度降至80%以下,病害就很少發生。

一、棚室蔬菜增溫措施

1、增加光照,提高棚溫。

2、查堵孔隙,減少熱量散失。

3、增加覆蓋,盡量保溫。

4、挖好防寒溝,減少地面傳導。

5、增施有機肥,應用秸稈反應堆技術,增加地溫,儲存熱能。

二、棚室蔬菜降濕措施

1、原則:合理放風,科學灌水。

2、措施

⑴選用無滴膜:選用無滴膜可以明顯降低濕度,有利于增溫降濕,還可以增大透光量。增大透光量可提

⑵高棚溫,棚溫升高后,可長時間進行通風換氣,達到降濕目的。

⑶地膜覆蓋:采用地膜覆蓋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和灌水次數,也是降低棚室內空氣濕度的重要措施論文格式。

⑷采用滴灌:滴灌省水、省工,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降低因澆水而造成的空氣濕度的增加。

⑸噴粉或煙霧劑熏蒸防病:噴霧常常會增加棚內濕度,對防治病害不太有利。如果用噴粉或煙霧劑,可以避免以上弊端農業論文,從而提高防治效果。

⑹中耕散濕:通過切斷土壤的毛細管,可以避免土壤毛細管水分上升到表層,避免土壤水分的大量蒸發。利用晴天棚室溫度較高時淺鋤地表,加快土壤表層水分蒸發。

⑺自然吸濕:可以利用稻草、麥秸、生石灰等材料放于行間吸附潮氣,也可以達到降濕防病的目的。

⑻采用粉塵法與煙霧法用藥:棚內的空氣濕度本來就很大,采用常規的噴霧法用藥會增加大棚濕度,這對防治病害不利。采用粉塵法及煙霧法用藥,可以避免由于噴霧而加大空氣濕度,提高防治效果。

⑼張掛反光幕:張掛反光幕不但可以增加光照強度,而且可以提高地溫和氣溫2℃左右。因相對濕度隨溫度的上升而降低,所以張掛反光幕也具有一定的降濕作用。

⑽生育期降濕管理措施

①定植期要灌足底水,再覆地膜,減少土壤水分蒸騰。

②生育中期要小水勤灌,保證土壤見干見濕。盛果時,酌情灌大水,并科學放風排濕。

③低溫時節,清晨揭簾后,如發現室內有較大霧氣,應立即放5~10分鐘小風排濕。隨后關閉風口,待溫度升到28~30℃后再反復放小風排濕。

④下午蓋簾前室溫要保持在25℃以上,澆水時要密閉風口,升高室內溫度至32℃以上,使地表水分盡快蒸騰成水汽,以便通過放風措施排濕。

⑤夜間濕度過大,要采取補溫措施升溫,防止葉面結露后遭受病菌侵染。

篇4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獨立完成課題的工作能力.

(2)對學生的知識面,掌握知識的深度,運用理論結合實際去處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外語水平,計算機運用水平,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要求技術含量較高.

(2)設計或論文應該在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時限內完成.

(3)書面材料:框架及字數應符合規定

3.成績評定

(1)一般采用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級計分的方法.

(2)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成績給予評定.

4.評分標準

優秀: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熟練地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較高技術含量.

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嚴謹,結論合理,獨立工作能力較強,科學作風嚴謹;畢業設計(論文)有一些獨到之處,水平較高.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充分,符合技術用語要求,符號統一,編號齊全,書寫工整.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正確,回答問題基本概念清楚,對主要問題回答正確,深入.

(2)良好: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有一定的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結論合理;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為,科學作風好;設計〈論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正確,符合技術用語要求,書寫工整.設計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基本正確,能正確地回答主要問題.

(3)及格:在指導教師的具體幫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務,獨立工作能力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遺漏;能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但技術含量不高.在運用理論和專業知識中,沒有大的原則性錯誤;論點,論據基本成立,計算,分析,實驗基本正確.畢業設計(論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順,但敘述不夠恰當和清晰;詞句,符號方面的問題較少i圖紙質量不高,工作不夠認真,個別錯誤明顯.

答辯時,主要問題能答出,或經啟發后能答出,回答問題較膚淺.

(5)不及格:任務書規定的項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沒有本人結合實際的具體設計內容或獨立見解的論證,只是一些文件,資料內容的摘抄.畢業設計(論文)未達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順,書寫潦草,質量很差.圖紙不全,或有原則性錯誤.

答辯時,對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闡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對主要問題回答有錯誤,或回答不出.

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要求

----論文內容符合任務書要求

1.對管理類論文要求:

·對畢業論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本人獨立論證的內容.

·要求論點明確,立論正確,論證準確,結論確切

·論證內容要求有調查研究,有統計數據,對統計數據要有分析,歸納,總結,

·根據總結得出結論.

·最后有例證說明

管理類論文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要領

增強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力量,達到概念明確,論證充分,條理分明,思路暢通,是寫好畢業論文的關鍵.提高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性,需把握以下幾點:

(1)要思路暢通

寫畢業論文時,思維必須具有清晰性,連貫性,周密性,條理性和規律性,才能構建起嚴謹,和諧的邏輯結構.

(2)要層次清晰,有條有理寫畢業論文,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一層一層如何銜接,這一點和論文行文的邏輯性很有關系.

(3)要論證充分,以理服人,寫畢業論文,最常用的方法是歸納論證,即用對事實的科學分析和敘述來證明觀點,或用基本的史實,科學的調查,精確的數字來證明觀點.

(4)畢業論文行文要注意思維和論述首尾一貫,明白確切.

(5)文字書寫規范,語言準確,簡潔.

2.對工程設計性論文要求:

·有設計地域的自然狀況說明和介紹

·有原有通信網概況介紹及運行參數的說明

·有設計需求,業務預測

·有具體的設計方案

·有相應性能及參數設計和計算

·有完整的設計圖紙

例如: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SDH網絡保護方式

1,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SDH網同步

1,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方案論證,評估

3.計算機類型題目論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統

·需求分析(含設計目標)

·總體方案設計(總體功能框圖,軟件平臺的選擇,運行模式等)

·數據庫設計(需求分析,概念庫設計,邏輯庫設計,物理庫設計,E-R圖,數據流圖,數據字典,數據庫表結構及關系),

·模塊軟件設計(各模塊的設計流程),

·系統運行與調試.

·附主要程序清單(與學生設計相關的部分,目的是檢測是否是學生自己作的).

校園網,企業網等局域網設計

·功能需求

·對通信量的分析

·網絡系統拓撲設計

·設備選型,配置

·軟件配置

·子網及VLAN的劃分

·IP地址規劃

·接入Internet

·網絡安全

例如:××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

1,開發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設想

(1)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簡介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用戶需求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

(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2)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3)系統開發環境簡介

3,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具體實現

(1)數據庫結構的實現

(2)應用程序對象的創建

(3)應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單結構

(5)數據窗口對象的創建

(6)登錄程序設計

(7)輸入程序設計

(8)查詢程序設計

(9)報表程序設計

4,總結

設計報告格式與書寫要求

·設計報告應按統一格式裝訂成冊,其順序為:封面,任務書,指導教師評語,內容摘要(200~400字),目錄,報告正文,圖紙,測試數據及計算機程序清單.

·報告構思,書寫要求是:邏輯性強,條理清楚;語言通順簡練,文字打印清楚;插圖清晰準確;文字字數要求1萬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SDH網絡保護方式

1,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SDH網同步

1,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方案論證,評估

(2)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一,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現狀

1,A地區概況;人口,地形,發展情況

2,系統現狀;現有基站,話務狀況

3,現行網絡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①接通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②掉話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③擁塞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4,話務預測分析計算

二,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1,優化網絡拓撲圖設計

2,硬件配置及參數的優化

3,基站勘測設計及安裝

4,交換局容量及基站數量

5,傳輸線路的設計

三,網絡性能及分析對比

1,優化前網絡運行情況

2,數據采集與分析

3,撥打測試

四,網絡優化方案評價

(3)A市無線市話系統無線側網絡規劃設計

一,無線市話網絡概述

1,A市通信網絡發展情況

2,IPAS網絡特點

二,A市本地電活網絡現狀

1,現有傳輸網絡結構

2,傳統無線網絡規劃

三,無線網絡規劃設計方案

1,A市自然概況介紹

2,總體話務預測計算

3,IPAS網絡結構設計及說明

4,覆蓋區域劃分,基站數量預測計算

(l〉每個覆蓋區話務預測計算

(2)基站容量頻道設計

5,基站選址,計算覆蓋區域內信號覆蓋情況

6,尋呼區的劃分

(1〉各個網關尋呼區的劃分

(2〉各個基站控制器尋呼區的劃分

7,網關及CSC的規劃

(1)網關到CSC側2M鏈路設計

(2)CSC到CS線路設計

四,基站同步規劃

(4)A市GSM無線網絡優化

一,GSM網絡概述

二,A市GSM網絡情況介紹

2.1網絡結構

2.2網元配置

2.3現網突出問題表現

三,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及流程

3.1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

3.2交換網絡優化流程

3.3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1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2無線網絡優化流程的實際應用

四,網絡優化的相關技術指標

4.1接通率

4.2掉話率

4.3話務量

4.4長途來話接通率

4.5擁塞率

4.6其它

五,無線網絡優化設計及調整

5.1網絡運行質量數據收集

5.2網絡質量優化及參數調整

篇5

確定核心期刊的標準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項,其一主辦機構的權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權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獻的半衰期(測定文章內容新穎性的指標,一般科技文獻半衰期較短,社科文獻則較長)。簡單地說,核心期刊是學術界通過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對于期刊質量進行跟蹤評價,并以情報學理論為基礎,將期刊進行分類定級,把最為重要的一級稱之為核心期刊。

1、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被SCI、SSCI收錄的科技論文的多寡則被看作衡量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實力和科技論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

2.SCI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創建、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該數據庫通過其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來精心挑選有代表性的權威的科技期刊作為數據源,聲稱這些數據源包括了世界上90%以上的重要的科技文獻,所以被它收錄的論文具有較高的質量,代表了當時有關領域的先進水平。包括了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種,使得SCI收錄的文獻能夠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SCI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不但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以及出版信息等,而且還收錄每篇論文引用文獻的信息,建立了引文索引。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絡。SCI創刊于1961年。經過40年的發展完善,已從開始時單一的印刷型發展成為功能強大的電子化、集成化、網絡化的大型多學科、綜合性檢索系統。所以SCI不僅作為一部文獻檢索工具使用,而且成為科研評價和的一種依據。科研機構被SCI收錄的論文總量,反映整個機構的科研、尤其是基礎研究的水平;個人的論文被SCI收錄的數量及被引用次數,反映他的研究能力與學術水平。

3.SSCI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錄1809種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濟、歷史、地理、心理學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選擇收錄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為1300多種。

二、SCI-E與SCI的區別

(1)SCI-E是SCI的擴展版,SCI收錄期刊3600多種,SCI-E收錄期刊6000多種,被SCI收錄的期刊應該都被SCI-E收,但反之卻不成立。

篇6

關鍵詞:SQLServer,數據庫模型,優化查詢,索引

 

正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企業級數據庫服務器SQL Server在性能、可擴展性等方面對于數據庫系統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依據SQL Server的響應時間、吞吐量和可擴展性等方面來判定其性能。影響SQLServer性能的因素很多,大致分為:應用程序的體系結構的設計、數據庫模型和物理設計、事務與隔離級別的選擇、Transact—SQL語句設計、硬件資源配置及SQL Server配置參數設定等幾個方面。我們就數據庫模型設計、Transact—SQL語句設計和常用優化技術三方面來討論。

一、合理設計數據庫模型

設計不良的數據庫模型會導致數據查詢、修改等操作效率的降低。為了避免這類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數據庫模型的范式

范式是對關系規范化的約束要求,規范化理論將關系應該滿足的規范要求分成幾級,主要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 NF)、第三范式(3NF)、鮑依斯-科得范式(BC NF)、第四范式(4 NF)和第五范式(5 NF)等。范式越高,越能夠有效消除數據冗余,理順數據隸屬關系,保持數據庫的完整性,提高數據庫的穩定性和擴展性。但是越高的范式需要更多的表,在檢索同樣信息的查詢中需要的連接操作也會更多,造成需要更多的系統機緣來優化執行,最終導致數據庫系統中查詢的性能的降低。以下面兩個模型為例,在模型1使用一張表代表職工;模型2中將職工表的信息細化成為兩張表——職工表和部門表。

模型1:

Employee(

Emp_NOchar(8) not null,

Emp_Name char(8),

Emp_addrs char(20),

Emp_birth datetime,

Emp_wyer datetime,

Depart_Name char(10),

Depart_phonechar(20)

)

模型2:

Employee(

Emp_NOchar(8) not null,

Emp_Name char(8),

Emp_addrs char(20),

Emp_birth datetime,

Emp_wyer datetime

)

Department(

Depart_No Char(8),

Depart_Name char(10),

Depart_phonechar(20)

)

若查詢職員和部門信息,對于模型1,只需進行簡單掃描即可,而模型2 則需要進行職員表和部門表的連接操作;然而模型1相對于模型2存在數據冗余,若進行部門電話信息的更新操作,模型1必須更新多行記錄及更多的加鎖和日志記錄,而模型2則只需更新部門表中的移行記錄即可。由此看出,選擇合適的數據庫模型,影響著應用程序的性能。科技論文,優化查詢。

2.使用合理的索引

合理的使用索引能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數據的讀取,提高查詢速度,使應用程序獲得更好的性能,相反,不必要的索引會增加數據修改操作不必要的開支,浪費數據庫中的空間。因此,使用合理的索引是優化查詢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1) 聚集索引的使用

聚集索引的建立使得數據的物理存儲與索引數據的順序一致,因此對于提高查詢效率十分有效。諸如Between、> 、>=等一類需要排序數據來匹配聚集碼的范圍值查詢是非常有效的。同樣,對于訪問連續列或者含有重復值很少的大量數據列,亦或者經常使用連接、排序(ORDER BY)或分組(GROUP BY)統計等查詢訪問的情況也很適用。SQL Server 在聲明PRIMARY KEY(主鍵)約束時,為主鍵同時創建了唯一聚集索引,但在某種情況下,反而會造成查詢速度的減慢。以模型2中的數據表employee為例,查詢工齡超過10年的職工信息,使用下列代碼段查看查詢花費時間:

DECLARE@t datetime

Set@t=getdate()

Select *from employee where emp_wyer > dateadd(yy,-10,getdate())

Select‘該查詢執行所花費的時間(毫秒)為’=datediff(ms,@t,getdate())

通過設置分別在主鍵(emp_no)上建立聚集索引,在emp_wyer(參加工作時間)建立非聚集索引與在主鍵(emp_no)上建立非聚集索引,在emp_wyer上建立聚集索引兩種情況的耗時對比,發現并不是在主鍵上建立聚集索引都是最好的選擇。因此,有時在主鍵約束上設置nonclustered對于查詢速度的提高會更有效。

(2) 非聚集索引的使用

查詢優化器對非聚集索引的支持相對較聚集索引少一些。當非聚集索引具有高選擇性,也就是說消除了大量的行以后才對查詢有用。一般常常基于頻繁使用的查詢的條件子句中的屬性列建立索引,但該索引的有效性依賴于其選擇性程度的高低。若根據表中符合條件的行數與表中總行數之比來描述索引的選擇性的話,其比值越小,索引的選擇性越高,原因在于,索引可以將表中大部分的行排除。以查詢名叫“劉倩”的職工信息為例,此時若存在基于emp_name的索引就非常的有效,可能排除99.9%的行,但若按照性別來查找職工信息,則非聚集索引僅能排除50%的行,幾乎沒有什么作用。因此,一般非聚集索引常常使用在重復值很少或列的更新頻率較高亦或者需要頻繁修改索引列的情況。

(3) 覆蓋索引的使用

覆蓋索引是包含了所有被引用屬性列的索引,該索引同樣能夠提高數據的訪問速度。數據表中的聚集索引包含了表中所有的屬性列。在SQL Server2005中,創建非聚集索引時使用INCLUDE子句添加其他非關鍵列,可實現覆蓋更多的列,從而提高SQL Server在頁中存儲行的數量,節省磁盤空間提高查詢的效率。以下面模式為例,描述索引關鍵列與已覆蓋列的關系:

CREATETABLE table1 (t1 char(3),t2 char(3), t3 char(3), t4 char(3) ,t5 char(3))

CREATEINDEX IX_t1t2 ON table1(t1,t2)

CREATEINDEX IX_t1 ON table1(t1) INCLUDE(t2)

其中,非聚集索引IX_t1t2的關鍵列為t1和t2,覆蓋的列為t1和t2;而IX_t1的關鍵列為t1,覆蓋的列為t1和t2。對于查詢SELECT t1,t2 from table1where t1 like ‘1_[0-5]’,可以說索引IX_t1“覆蓋”了這一條查詢,也就是在t2屬性列的值的讀取時,SQL Server查詢優化器可以簡單對非聚集索引B-tree的葉子頁訪問實現。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適當的使用索引覆蓋能夠提高查詢的性能,實現查詢的優化。

(4)根據需求創建和刪除索引

多表查詢中經常會使用到連接,嵌套循環連接是最簡單和基礎的連接方式,即將兩個表中的行與行之間進行比較,查找滿足連接條件的行。在SQLServer中對于嵌套循環連接提高性能的重要技術之一就是,關聯參數與連接內部基于關聯參數的索引查詢。由于在表中創建FROEIGN KEY約束時,不會自動基于所使用的屬性列創建索引,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關聯屬性列上創建索引。

使用的索引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查詢速度,但同時也占用了一定的磁盤空間。已經創建的、不經常使用的索引不僅不能夠提高查詢速度,反而會消耗磁盤空間,減緩數據更新的速度,影響查詢性能。因此根據SHOWPLAN選項產生的計劃分析確定極少被使用的索引,進行刪除。

二、重寫查詢

不同書寫方式的實現同一查詢操作的查詢語句,同樣影響著查詢速度。科技論文,優化查詢。SQL Server的查找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選擇了合適的謂詞。如果一個查找謂詞可以過濾掉表中的大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內容,這樣的查詢效率會更高一些。

1.避免使用復雜的謂詞

復雜的謂詞(如列中的函數、帶有引導通配符的Like等)會導致SQL Server不使用索引查找。例如,存在基于EMP_Name的單列索引,對于類似EMP_Name like ‘%林’、len(EMP_Name)=1的謂詞,不能使用該索引進行查找。如果可以盡可能的使用“=”,減少使用“like “。

2.避免使用復合索引中的非首列作為Where子句的第一個條件

如果表中存在復合索引,該復合索引關鍵字的順序決定了索引的排序方式,也就影響著SQL Server使用索引的查找。因此,在書寫where子句時,盡可能的將第一列上的謂詞放在所有條件之前(避免使用復雜謂詞),這樣能夠使SQLServer使用該索引進行查找。

3.合理使用子查詢

子查詢分為相關子查詢和不相關子查詢兩種類型。不相關子查詢不依賴于外部查詢,其查詢的獨立于外部查詢;而相關子查詢依賴于外部查詢,當外部查詢中的列值發生改變時,子查詢需要重新查詢,引起磁盤IO操作增加,降低了查詢效率。通過對SQL Server的查詢優化器對不同子查詢所選擇的連接順序和類型分析來看,如果存在語義、功能上相等的不相關子查詢和相關子查詢情況時,建議使用不相關子查詢。如果不可避免的使用到相關子查詢,那么盡可能的將子查詢的范圍盡可能縮小。科技論文,優化查詢。對于不相關的梯狀子查詢來說,建議重寫為多個子查詢,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查詢效率。

4.避免使用不可求值的查詢條件

如果數據庫引擎能夠使用索引搜索加速查詢的執行,那么該查詢中的條件就是可求值的。對于帶有不可求值查詢條件的查詢語句,會導致掃描全表,降低查詢效率。科技論文,優化查詢。因此在查詢中的where子句中盡可能的避免使用不可求值的表達式,即避免將列引用在表達式或函數中,以及使用否定操作符(比如,NOT、NOT IN、!=和NOT LIKE,以及通配符引導的字符串)。常見的不可求值的表達式如下:abs(price)>8,emp_name like ‘%清%’。同時盡可能的避免使用OR連接多個條件,原因在于單個的索引掃描不能用來限制所有的條件。以“emp_name =’李明’and Emp_wyer >15”為例,此時第二個條件的查詢會基于第一條件使用索引查找后的集合中進行查詢(假設存在基于列emp_name的索引)。對于“emp_name=’李明’OR Emp_wyer >15”查詢條件,在第二個條件將會重新掃描全表或重新使用索引查找,因此會降低查詢速度。對于這樣的情況,可以使用union重寫查詢。

三、常用優化技巧

1.合理使用臨時表

與永久表相比,臨時表具有需要時創建,不需要時刪除的特點,它可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減少很多中間表的使用。比如,根據需要自動創建臨時表,代替操作所需要的中間表,使用后在自動刪除,既可以節省磁盤的存儲量,又可以減少用戶的工作量,提高數據庫性能。利用臨時表組織數據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查詢效率,比如,通過在臨時表中創建更優化的索引取代基本表中的不恰當地索引,提高索引的使用效率;或者當需要多次訪問某一個表或者視圖時,使用臨時表進行組織經常訪問的數據,此時臨時表的記錄數一般少于基本表的記錄數,從而減少了查詢的工作量。科技論文,優化查詢。

2.善于使用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是一組編譯在單個執行計劃中的Transact-SQL語句,是SQL語句和控制流語句的與編譯的集合,當存儲過程第一次執行后,SQL Server為其產生的查詢計劃被保留在內存中,再次使用時直接執行查詢計劃,不需要再次編譯、優化,從而改善了系統的性能。存儲過程通過本地存儲、代碼預編譯及緩存技術能夠實現高效的數據操作,合理的使用存儲過程不僅方便程序員進行程序設計,同時可以極大的提高SQL語言的效率;若將其使用在服務器上,將有助于減少向客戶端傳輸的數據量,提高傳輸和處理數據的效率。科技論文,優化查詢。

四、結束語

優化查詢可以極大的改善數據庫(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性能。在優化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選擇最佳的優化方案。在合理的設計數據庫模型的基礎上,靈活的使用重寫查詢方法,提高SQL查詢語句的執行效率,善于使用臨時表和存儲過程,減少對內存的需求及編譯優化的時間,從而達到提高查詢速度,優化數據庫性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規范化-數據庫設計原則:[EB/OL]

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db2/library/techarticles/dm-0605jiangt/index.html;

篇7

論文關鍵詞:保護地蔬菜高效節水栽培措施

 

保護地高效節水栽培可以減少水源灌溉浪費現象,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降低空間及土壤濕度,有效的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機率,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提高蔬菜食用的的安全系數和品質產量。本技術適用于日光溫室、加溫溫室、塑料大棚、小拱棚等設施內種植的蔬菜、西甜瓜、草莓等。由于保護地一般情況下是封閉的,作物耗水主要來源于灌溉。保護地蔬菜節水的原則是縮小濕潤范圍、防止灌水滲漏、抑制地表蒸發、控制作物蒸騰、增加土壤蓄水。下面就簡要介紹五種節水方法:

一、采用保水型基質育苗

用少量保水劑與育苗基質或苗床土混合,然后進行育苗,可減少澆水量。

二、增施有機肥和保水劑

每畝用1~2公斤保水劑與500~800公斤精制有機肥或3~4立方米腐熟農家肥混勻施入土壤底肥以有機肥和磷肥為主,適當深施,氮肥和鉀肥主要用于追施。

三、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1、滴灌施肥

在裝有滴灌的保護地內栽培茄果類蔬菜、西甜瓜、草莓等,每個栽培畦鋪設1條或兩條滴灌管(帶),滴頭間距與株距相當。施肥設備采用壓差式施肥罐或文丘里施肥器,須裝有過濾器。移栽前補充底墑水,移栽至果實膨大期每6~8天滴灌1次,每次灌水8~10立方米/畝;采收期每8~10天滴灌1次,每次灌水10~12立方米/畝。一般在每兩次滴灌中用施肥設備加1次肥。移栽至果實膨大期每10~12天加肥1次,每次加肥10~12公斤/畝;采收期每12~14天加肥1次,每次加肥12~14公斤/畝,補充適量鈣肥和微肥。

2、畦上溝灌施肥

在沒有安裝滴灌的保護地栽培茄果類蔬菜、西甜瓜等,可在栽培畦面中縱向開1條上寬15厘米、下寬10厘米、深約10厘米的小溝。在小溝兩側各種1行作物農業論文,株距依不同作物的要求確定。需要時,從畦面小溝一端灌入水肥。可采用軟管和施肥設備進行灌溉施肥,灌水量以灌滿小溝為止。

3、小管出流灌溉施肥

在裝有小管出流的保護地平畦栽培葉類蔬菜、根莖類蔬菜等,沿著栽培畦方向每間隔60厘米鋪設1條支管,支管上每隔20~30厘米安裝1個小管(灌水器)。采用壓差式施肥罐或文丘里施肥器將肥料注入灌溉管道中。

4、節水型地面灌溉施肥、

在沒有安裝微灌的保護地栽培葉類蔬菜、根莖類蔬菜等:

⑴盡量將長畦變成短畦、寬畦變成窄畦,要求畦面平整,以提高灌水效率。

⑵盡量采用軟管直接將水輸送到栽培畦內。

⑶在出水口處安裝施肥器,將肥料注入輸水軟管中隨水施入土壤。

四、巧用地膜保墑或灌溉

⑴滴灌施肥時用地膜覆蓋畦面和滴灌管。

⑵畦上溝灌施肥時小溝上面每隔50厘米左右,橫放一根長約20厘米的小竹枝,然后將其兩端分別埋入小溝邊的泥土中壓緊。取寬度適當的地膜將整個畦面覆蓋好,四周封壓嚴實,這樣畦面上形成1個暗溝,在暗溝一端留出1個能開閉的“活口”,供灌水施肥用。

⑶將地膜緊貼灌水溝內,溝內地膜留有若干小孔,從膜上明溝中灌入水肥。

五、保護地膜面集雨節水

利用保護地膜面,將有效降雨匯集成流,通過棚前修建的集流槽,然后匯集到地下集雨窖中。灌溉時,將集雨窖中的雨水通過水泵輸送到保護地中的蓄水池中,經過一段時間后,用(重力)滴灌系統和施肥器進行灌溉施肥。

篇8

【論文關鍵詞】農業;水資源;高效用水;節水措施

2現代農業的主要節水措施

2.1節水技術措施

節水技術措施主要包括輸水工程和灌溉技術。在輸水方面,以山東省為例,全省平均渠灌區輸水損失量在50%左右,而以色列小于10%,美國小于22%。因此,輸水工程中的節水潛力巨大,可以進行渠系配套、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等工程。節水灌溉技術如“小白龍”、滴灌、滲灌等,用水量僅為常規灌溉用水量的30%~50%,節水效果明顯。

2.2節水農業措施

通過田間節水,抑制土壤蒸發和作物蒸騰,提高農田水分利用效率,是發展節水農業的主要措施之一,主要包括適水生產、抗旱育種、節水高效灌溉制度、農田保墑技術、培肥地力等[3]。根據有關研究成果,通過上述措施,可提高水分利用率30%左右。

2.3節水管理措施

節水潛力的40%在于管理,只有科學的管理,才能使其他節水措施發揮應用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機構,健全規章制度與法規,大力推廣現有的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管好水、用好水,使水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益。

3農業高效用水技術

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內容很廣泛,主要可分為工程節水和農藝節水。農藝節水包括制定各種農業節水灌溉制度及農田灌溉管理技術[4]。由于各種作物對水分的敏感期、需水耗水規律均不同,各自的灌溉制度及管理措施也不同。灌溉制度包括作物播種前以及全生育期內的灌水次數、每次灌水的日期與灌水定額、灌溉總定額3方面,這些方面的研究已趨于成熟。節水型農田灌溉技術主要有:小畦灌、長畦分段短灌、寬淺式畦溝結合灌等優化畦灌技術;節水型溝灌技術,如封閉式直形溝、方形溝、鎖鏈溝、八字溝、細流溝、溝壟灌水、溝畦灌等;地膜覆蓋灌水技術,如膜上灌等。此外,田間管理方面,可通過平整土地,秸稈覆蓋,地膜覆蓋,少耕免耕技術,灌溉水全面規劃、合理調蓄、綜合利用、定量調配,因地因水(狀況)制定適宜的水價及電費政策,對浪費實行罰款等措施,以實現農業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此外,還可利用各種化學制劑調控土壤表面及作物葉面蒸發,以達到節水的目的,如土面增溫保濕劑、抗旱劑、保水劑、種子包衣劑等;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培養高效節水品種,如農大146等小麥品種。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及計算機網絡獲取、處理、傳送各類農業節水信息,實現高效節水的現代化技術已日趨成熟,今后將被廣泛推廣應用[-

篇9

確定核心期刊的標準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項,其一主辦機構的權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權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獻的半衰期(測定文章內容新穎性的指標,一般科技文獻半衰期較短,社科文獻則較長)。簡單地說,核心期刊是學術界通過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對于期刊質量進行跟蹤評價,并以情報學理論為基礎,將期刊進行分類定級,把最為重要的一級稱之為核心期刊。

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而被SCI、SSCI收錄的科技論文的多寡則被看作衡量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實力和科技論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

篇10

關鍵詞:超聲波檢測器,耦合劑

 

0.前言

超聲波檢測根據使用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手動探傷和自動化探傷兩種。由于手動探傷具有投資低、使用靈活等優點,國內鋼鐵廠多采用此方式。但手動探傷也存在著許多無法彌補的缺點,第一探傷時間長、生產效率低;第二探傷勞動強度大,容易疲勞;第三難以保證超聲波波束100%地覆蓋鋼板表面,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漏探和誤探。第四手動探傷還因探傷速度慢而難以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而自動探傷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占用生產場地小等明顯優點。因此我廠在線鋼材探傷采用超聲波自動探傷檢測系統。

SONOTROTM66鋼材檢測器是NDT技術公司運用超聲波技術生產的一種非損傷性檢測鋼材的檢測系統。鋼材在線高速掃描速度為2米/分,探傷能力能透過20-140mm的鋼材,并且覆蓋100%表面及鋼材的里面。所采用的探頭是性能較高的壓電晶體制成的,有兩種形式單晶體式探頭和雙晶體式探頭。兩種形式的探頭運轉由電子脈沖產生的高頻脈波穿過水干擾后進入鋼材內,并從缺陷點或壁表處反射回來。缺陷表面越大,則反射的能量越大,并產生一個較高的可視峰值。該操作方式稱為脈沖回聲模式,掃描結果由集成電子系統處理。

1.超聲波探傷原理

超聲波測試的基本方法是基于超聲波的頻率要高于20KHz。對于不同頻率和波形,從材料返回的波形是不同的。當超聲波進入材料后,將在材料中產生機械振動,超聲波在被檢測材料中傳播時,材料的聲學特性和內部組織的變化對超聲波的傳播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超聲波受影響程度和狀況的探測來了解材料性能和結構的變化。

檢測過程是通過使用一種壓電晶片向材料里面發射超聲波進行的,這種壓電晶片被稱為探頭或傳感器。使用的探頭分為單晶和雙晶兩種探頭,是基于脈沖反射的原理。脈沖反射方式是:超聲波進入材料中,當遇到缺陷或界面時,聲波將被反射回探頭通過觀察波形中反射回的能量多少可知道缺陷的大小,大的缺陷比小的缺陷返回的能量多。測試過程是通過縱波和橫波兩種波形來完成的。縱波是用來檢測鋼板內部缺陷的,這種波適合檢測鋼板內部的分層、夾渣和球狀裂紋;橫波被用來檢測鋼板表面和內部的縱向線狀缺陷。科技論文。

為了使超聲波進入材料和從材料中反射,探頭必須與被測材料盡量靠近,并且在探頭和被測材料之間有介質。在鋼材的超聲波探傷中,多用水耦合劑。檢測期間,所有探頭處在離鋼材表面同一水平面,聲音藕合由水來完成。

2.系統組成及檢測功能

超聲波探傷裝置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由檢測系統、數據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報告輸出系統、缺陷標記系統等子系統組成,為檢測工件需要配套運輸輥道、壓緊輥、側導輥、打正機等。

檢測器探頭安裝在測試鋼下方的兩個伺服驅動架上的探頭機座內,按照一定編碼的通道根椐鋼材的寬度進行掃描。最窄的鋼材要求測試一個通道,而最寬的則需測試3個通道。每次進行測試時,探頭在支架內執行浮移和傾斜功能。由此,探頭表面與工件盡可能的水平接觸,同時也能補償了工件表面的偏差值。

為了實現100%的探傷,還需要一定的速度檢測與位置檢測元件;探頭是自動超聲波檢測系統的基本結構,呈陣列布置,它從底部檢測鋼材。在探頭之間超聲波應100%地覆蓋,而且整個探頭覆蓋板寬的1/3。探頭必須與被測材料盡量接近,以便于超聲波進入材料和從材料中反射。在超聲波的傳輸中水是必須的。檢測探頭位于鋼材下面,同時安裝在小車上,能夠橫向移動。伺服驅動能夠在鋼材側邊任何地方對探頭進行定位,同時能與鋼材邊部保持同步,這一點對100%探傷是非常重要的。

該系統為全自動化控制系統,使用的是Mitsubishi邏輯控制器(PLC),它將主操作員站與現場操作柜進行聯鎖。該系統從縱向探頭和橫向探頭采集數據,并把數據發送給視頻監測器上的操作員。其功能有自動診斷系統、通過計算機可調節靈敏度、脈沖頻率、DAC補償及補償范圍、檢測鋼材通過速度及方向、自動報警及檢測不良耦合、檢測內部超過標定參數的不連續的缺陷、標準掃描等。

3. 檢測過程及注意事項

鋼材的位置檢測完全靠四個光電開關的動作來實現,在運輸輥道上可根據需要進行一道次或三道次的來回檢測。

光電開關PC―101動作時表明鋼板開始進入了測試區,鋼材減速運行并啟動浮動活塞以跟蹤鋼板的波度。當鋼材已將所有探頭座覆蓋以后,鋼材速度加速至2米/分,開始進行鋼材的超聲波探傷工作。鋼材完全被掃描完成后,減速繼續運行直至運行到PC―104光電開關動作時,鋼材退出測試區并停下來。

檢查過程中,該系統使用傳感器和兩個工業攝像機檢測鋼板的邊緣。在縱向架上有16個高溫傳感器,橫向架上有32個高溫傳感器,攝像機定位在探頭架上測量鋼板的寬度。為了能補償鋼板的扭曲度,探頭的所有部分能夠上下移動或傾斜,以保證測試期間它們與鋼板表面完全接觸。科技論文。為了使探頭得到保護,在探頭表面安裝了高效防腐材料制作的專用防磨裝置。探頭表面與表面下面的鋼板不直接接觸,使用了聲藕合裝置達到檢查的目的。

自動化檢測工件時應注意工件表面狀態要良好,最好在工件經矯直后進行探傷。科技論文。當工件表面狀態不好時,在工件進入水槽前先用高壓水加以沖洗。

4..結束語

該套超聲波檢測系統能100%覆蓋鋼材表面,探頭能準確跟蹤鋼材并與鋼材表面良好耦合,減少了漏探和誤探,而且檢測缺陷尺寸精度達到最小φ3mm;配套的計算機系統能夠根據各種標準對鋼板缺陷進行評判,對鋼材軋制質量的分析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