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管理系統范文
時間:2023-03-29 02:05: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車間管理系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論文采用結構化生命周期法,論述一個以計算機為工具的企業車間主任統計系統
關鍵詞:車間統計管理
中圖分類號:V321.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4) 02-0000-01
一、車間統計系統的調查與分析
(一)初步調查
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管理系統,統計系統是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的特點主要是信息集中,渠道固定,內容變化小,處理量大,主要搞清原系統組織和消息的總情況,以及與外部的關系,明確新系統應該達到的目標。
(二)可行性分析
從初步調查的情況看,還應考慮技術和經濟兩方面的因素,該車間統計系統機構健全,制度完備,統計工作做得比較好,但該統計信息系統研制的可行性分析。
(三)提出新系統邏輯模型
1.確定新目標
2.提出新系統流程設想圖
3.新系統數據處理方式
二、車間統計系統設計
(一)系統模塊結構設計
車間統計系統的功能模塊結構,其中所需計算公式如下:
超額工時=完成定額工時-實耗工時
質量工時=超額工時*質量系數(0.2)
日歷工時=日歷日數*每日小組人數*8
公休工時=公休日數*每日小組人數*8
制度工時=日歷工時-公休工時
制度內實際工時=出勤工時-停工工時-非生產工時
出勤率=出勤工時/制度工時*100%
出勤工時利用率=制度內實際工時/制度工時*100%
產品一次合格率=(一次送檢總數-返修總數)/一次送檢總數
廢品率=廢品總工時/(合格品機加工時+廢品總工時)
(二)輸入輸出格式設計
輸入輸出格式設計對系統使用效果有著很大影響,輸出表格與使用者緊密相連,使用者可以輸出表格中得到所需信息。輸入設計應當盡量使輸入數據發生錯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因此對此階段設計工作要給予重視。
(三)數據庫設計
統計信息具有共享性,對他處理的工作量較大。數據庫是以統一管理數據為目的,可以提供各用戶共享,而又有最小冗余度和較高的程序和數據獨立性的一種程序軟件。當多種程序同時使用數據庫時,它可以及時地處理數據,并提供安全性和完整性,該系統設計以下數據庫:
1.臺帳庫:氫包括考勤臺帳、生產進度臺帳、完成工時臺帳;
2.原始記錄庫:個人小組生產日報庫、入庫單庫、廢品單庫;
3.報表庫:工時利用庫;
4.標準庫:工時定額庫、不變價格庫。
三、處理過程設計
計算機處理的實現,最終都必須落實到具體的程序。但直接根據前述的系統流程圖進行編程還比較困難。還需要利用處理編程圖進行過渡。處理流程指的是計算機處理流程圖,它比系統流程圖詳細得多,他對系統中各個功能模塊規定了詳細的處理步驟。下面的處理流程為簡化模擬流程。
(一)主控模塊處理流程
主控模塊起著連接各個程序的作用,即通過該程序可進入其他各子程序之中。
(二)輸入原始數據流程圖
主要過程是:顯示輸入格式,從屏幕接收數據,確認正確后,將信息保存在相應數據文件中。
(三)查詢處理
此處理功能可以按照零件圖號、班組、姓名和加工工序在“生產日報庫”中,組合條件查詢生產情況原始記錄:同樣可按照零件圖號、質量編號和工序在“入庫單庫”中,組合條件咨詢產量產值;或按照零件組號、質量編號和制造車間在“生產進度庫”中,組合條件查詢各種零件的生產進度,
(四)統計處理
1.生產進度統計處理流程
此處理功能主要是統計各種產品、零件在各個工序的當日完成數量。
2.產量產值統計處理流程
此處理功能是根據入庫單統計當月各種零件產量,并根據不變價格計算產值。
3.守成工時統計
此處理功能主要是統計每個人當月工時完成情況,即完成工時=合格數*定額工時,并登記完成工時臺帳庫.
(五)打印處理
此系統包括打印生產進度報表和月考勤匯總表,二者打印過程基本類似,
(六)統計分析
該系統的統計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工時利用情況和產品質量分析,工時利用情況統計與分析功能,主要是針對各種工時統計結果,計算本期各種工時利用率,然后與上期的工暑率比較,輸出工時利用比較分析報表,從而掌握車間生產情況,針對工時利用的波動情況,查處原因,制定相應對策;產品質量統計分析功能的實現,主要是先統計各種產品的本期入庫數、返修數,統計各種產品的廢品工時和合格加工工時,計算產品的一次合格率和廢品離與上期的進行比較,輸出質量分析報表。
四、系統實施及其轉換措施
(一)系統實施概述
該論文采用Visual Foxqro6.0為開發語言,按照前面處理流程設計的處理流程圖進行程序設計院.先建項目,然后建數據庫、表、表單、菜單和報表等。該管理系統軟件一旦運行,首先是沈飛公司車間系統管理系統軟件主界面,即密碼表,輸入用戶名稱和用戶密碼,如果輸入有誤可重新輸入,若第三次仍輸錯,則系統將自動退出。若為超級用戶,則進入密碼,維護表界面,可進行密碼表的維護,否則進入車間統計管理界面,可以進行相應操作,比如可以進行信息的輸入、查詢、統計、打印和分析等等。
(二)日常運行管理
一個系統開發設計是否成功,不僅取決于好的設計,更重要的在于運行管理的好壞,“重開發,輕管理”是系統挫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系統的開發環境和開發工具
(一)系統的開發環境
1.硬件環境:奔騰3,64兆以上內存的pc機。
2.軟件環境:WINDOWS98操作系統以上。
(二)系統的開發工具
Visual FoxPro是由微軟公司推出的一套完整的Windows系統軟件開發工具,可用于開發Windows環境下的各類應用程序,是一種可視化、真正面向對象、采用事件驅動方式的結構化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和工具的完美集成。Visual FoxPro用來開發學校內部用的學生學籍管理是適用的、易用的、維護方便的。在需要系統擴展時,也是方便的,可繼承的。
參考文獻:
[1]黃梯云.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
篇2
論文摘要:從數控車間機床管理系統總體設計出發,構建了系統的結構模式和系統框架,明確了需求和目標,規劃了系統的具體功能和任務。
數控車間機床管理系統是制造系統中針對企業提高設備生產率而開發的,它使得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可視化的針對廠區數控設備進行整個生命周期的處理。機床管理系統的分析研究是系統開發的基礎規劃和準備階段,因此,要從總體上把握系統的目標和具體的功能任務,為系統的實現提供方向性和技術可行性。
1.系統體系結構
1.1 系統結構模式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Internet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同時,基于局域網和廣域網技術發展起來的企業網絡Intranet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本系統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結構模式進行系統的開發和規劃的,其系統結構模式如圖1.1所示。
該系統采用三層體系結構,分別是:表示層;功能層;數據層,它們被分割成三個相對獨立的單元:
第一層表示層:Web瀏覽器
該層中包含系統的顯示邏輯,位于客戶端,其任務是由Web瀏覽器向網絡上的某一Web服務器提出服務要求,Web服務器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后用HTTP協議把所需的主頁傳送給客戶端,客戶機接受傳來的主頁文件,并把它顯示在Web瀏覽器上。
第二層功能層:具有應用程序擴展功能的Web服務器
該層中包含系統的事務處理邏輯,位于Web服務器端,其任務是接受用戶的請求,首先需要執行相應的擴展應用程序與數據庫進行連接,通過SQL等方式向數據庫服務器提出數據處理申請,然后等數據庫服務器將數據處理的結果提交給Web服務器,再由Web服務器傳送至客戶端。
第三層數據層:數據庫服務器
該層中包含系統的數據處理邏輯,位于數據庫服務器端,其任務是接受Web服務器對數據庫操作的請求,實現對數據庫查詢、修改、更新等功能,負責把運行處理結果提交給Web服務器。
由于本系統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特殊性,開發時可考慮:客戶端不需要過于龐大,只要滿足瀏覽器的簡單要求即可進行系統的操作,同時服務器端的應用程序和數據庫服務器各自進行有效地集成,這樣可大大降低系統代碼調試、改進以及系統數據維護、更新的難度。
1.2 系統框架組成
根據系統的結構模式分析,面向車間層的數控機床管理系統采用面向對象的建模設計思想,詳細分析設備、故障、生產任務等實際問題,并以此作為應用層基礎進行具體操作的求解和實現。其系統框架設計如圖1.2所示。
系統分為三層:用戶層、應用層、數據層。它們的作用表述如下:
(1)用戶層
各個用戶通過Internet/Intranet網絡登錄系統,并遵循網絡協議對應用層進行操作和控制。系統交互界面會將用戶層的服務請求轉化為數據流,傳送到應用層進行處理。
(2)應用層
系統主頁可設置系統的主要概述、信息交流、系統登錄等菜單。登錄系統后可進行操作的功能項分為資源管理、設備故障信息管理、故障調度管理、系統權限管理等。 資源管理主要包括設備臺帳添加、查詢、購買、報廢以及備品備件的入庫、出庫、調庫等功能;設備故障信息管理包括機床故障報修、查詢、診斷,故障知識庫添加、查詢、顯示,故障實例、故障規則存儲、故障歷史記錄統計分析等功能;故障調度管理則主要由調度數據管理、靜態調度和動態調度等三個功能模塊組成,數據調度管理主要是基本信息管理,如加工工序、物資材料、加工單生成、訂單評價等,靜態調度是在不考慮設備故障情況下的資源調度決策,動態調度是考慮設備故障情況下的資源調度決策;系統權限管理則包括用戶資料管理、系統使用者權限管理等功能。
(3)數據層
系統把各車間運作過程中的訂單信息、設備故障信息、加工單信息、設備臺帳信息以及用戶信息等轉化為數據,寫入數據庫,并進行保存和管理。
結語
在歐美等先進制造國家,據統計資料分析,在數控機床使用、管理經驗以及設備質量良好的前提下,機床發生故障后所需排除時間約占零件加工周期的9%,生產組織管理不完善造成的待加工時間約占11%,兩者相加即停工和待工的時間總計20%。
在我國,數控加工等先進制造技術還是一個新興的領域,生產組織管理水平和使用經驗遠不如歐美等先進制造工業國,大部分還沿用了傳統的組織生產模式,有資料顯示,以這種生產管理模式引起的停工和待工時間,嚴重的有時會達到產品生產周期的95%,即使在強化管理的情況下,機床的生產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
針對我國數控加工制造業的現狀,在對不少企業進行大量走訪和調研的基礎上,同時總結了國內外制造企業成功實施車間管理的經驗,本文就一般制造企業車間作業生產管理的需要,從數控機床管理、機床故障信息管理、車間調度管理及客戶交貨期要求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數控車間機床管理系統的結構模式和總體框架,為系統下一步的實現和開發做好了準備,體現了系統開發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篇3
關鍵詞 MIDAS;配件;檢修系統
中圖分類號 U2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92-0198-01
1 概述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我國的鐵路運輸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鐵路運行離不開各種機車車輛配件的支持,所以做好機車配件的檢修和管理工作將會很大程度上促進和提高鐵路運行的水平,所以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2 機車車輛配件檢修系統總體設計
2.1 系統工作流程
系統采用Delphi 7.0為此系統的開發平臺,Oracle 9i數據庫。具體的流程為下車配件將根據配件所有屬性班組,由各檢修班組分別領取進行詳細的檢修,部分配件需出廠修的則送出廠修,檢修完畢,由驗收室負責驗收。
2.2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根據機車車輛配件檢修過程的需求及現場運營情況,系統劃分為權限管理、配件數據字典、中心備品庫管理、配件檢修管理、配件查詢統計等子系統。
1)權限管理。所謂權限管理,就是對鐵路車輛配件的使用的權限的劃分和管理,由于不同的鐵路機車配件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所以應用的情形也就有所差異,這種情況下做好鐵路機車配件的使用權限的管理,有助于避免鐵路機車配件的混用和錯誤配置,有助于使用效率的提高。就本文中的系統來看,對使用權限的管理劃分為最高權限、系統管理、車間管理、操作工人等,每個權限對應不同的功能選項,這樣就可以實現對不同的機車配件的有效管理。
2)配件數據字典。配件字典是指機車車輛所有配件的集合,在系統中以配件樹的形式顯示,直觀、易用,配件數據字典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夠直觀的顯示各種配件的參數,并且能夠根據配件的不同的類型進行劃分,使得配件的統計和查找效率大大的提高,在配件數據字典的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實時根據庫存更新配件的儲量,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中心備品庫管理。所謂中心備品庫管理,就是指在對機車的配件管理的過程中,對機車配件的各種出入存取情況進行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說要實時的監控中心備品庫的管理。就本文中的系統來說,配件庫存管理包括配件出入庫管理、配件待修出入庫管理、配件保養管理、配件中心備品庫直觀圖顯示、保養提示等5大部分,具體的每個部分的功能如下:
1)配件出入庫管理主要負責的是對各種機車配件的出入庫情況的記錄,以便準確的掌握各種機車配件的流向。
2)配件待修出入庫管理主要針對的是各種有維護必要的機車配件的流向情況的管理。
3)配件保養管理指的是對于各種機車配件的使用過程中的保養情況的統計和記錄,避免因為保養的執行問題影響機車配件的質量。
4)配件中心品庫直觀圖顯示的作用在于能夠使管理工作人員直觀的了解配件中心備品庫的情況;最后,保養提示的功能在于對于機車配件的保養的周期進行設定,因此系統可以自動對工作人員進行提示保養時間。
4)配件檢修管理。所謂配件維修管理,就是指對于各種需要維修的機車配件的管理,這也是整個配件檢修系統的核心部分,因為維修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該環節的系統管理。在具體的維修管理的流程設置的過程中,有關工作人員應該根據配件的性質和功能,設定不同的檢修管理操作步驟。
5)配件查詢統計。所謂配件查詢統計管理,就是對配件的總體數量和類型進行查詢的功能,該功能主要包括配件查詢及報表打印、列車明細配件查詢、配件運行公里統計3 個模塊。
2.3 系統的網絡結構
機車車輛配件檢修管理系統是一個信息共享的多用戶系統,也是一個實時信息處理系統,所以只有同其他的部門的管理系統相結合才能發揮更理想的效果,而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網絡結構的設計來實現。在具體的連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把機車車輛檢修車間的職能部門和相關部門連接起來,構筑安全可靠、性能優良的網絡系統。本系統擬采用快速交換式以太網技術為機務段內部提供數據庫服務。
3 系統架構設計
上文中筆者對鐵路機車配件檢修的總體設計情況進行了分析,下文中筆者將從三層C/S架構、客戶端、應用程序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等幾個方面,對系統的具體的架構的設計進行分析。
3.1 三層C/S架構
多層分布式系統在邏輯上劃分為實現各層功能的多個部分,分別運行在通過局域網或Internet相互連接的多臺計算機上。機車車輛配件檢修管理系統采用三層C/S結構,即:表示層、應用邏輯層和數據層。
分布式中間件MIDAS的使用使得三層分布式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工作變得簡單易行。用Delphi來開發多層數據庫應用主要涉及數據集和MIDAS兩個方面的組件,圖2為Inprise公司構造基于MIDAS技術的三層數據庫應用的框架模型,簡化起見,圖中沒有包含承擔負載平衡的BrokerServer部分。
3.2 客戶端
客戶端主要由3 部分組成:在客戶端的數據模塊DataModule中放入與應用服務器建立連接的SocketConnection組件,客戶端將支持數據的存取、編輯、瀏覽和過濾等功能的ClientDataset組件的emoteServer屬性設為SocketConnection組件,從而客戶端與應用服務器的IAppserver接口連接,以此進一步連接DataSetProvider接口,從而通過DataAccess組件實現數據的獲取和更新操作。在客戶端的窗體Form中,由數據感知組件DataControl、Ehlib等)示要操作的數據。
3.3 應用程序服務器
作為中間層的應用程序服務器是系統的核心,主要由遠程數據模塊構成。遠程數據模塊Remote Data Module(RDM)是一個支持雙重接口的自動化服務器,它自身提供了IDataBroker(IAppServer)接口。此外,要連接客戶端和應用服務器,實現數據的正確交互,兩端都需要MIDAS.DLL,它負責將客戶端與應用服務器需要傳遞的數據轉化為數據封包,然后再通過網絡發送給對方,當然數據封包到達對方后,MIDAS.DLL還需要傳遞數據,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應用服務器上的數據包經由DCOM或Web(HTTP)通信協議到達客戶端。
3.4 數據庫服務器
后臺數據庫Oracle 9i是獨立的,存放著用戶的所有業務數據,通過BDE、OLEDB或ODBC等數據訪問接口和應用服務器進行通信,其上包含了客戶端難以實現的邏輯存儲過程,存儲函數及觸發器,負責管理對數據庫數據的讀寫,能迅速執行大量數據的更新和檢索。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的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鐵路運輸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就,尤其是鐵路運輸的管理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高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鐵路管理的水平,還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上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鐵路車輛配件檢修管理系統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采用Delphi開發的基于MIDAS技術的三層數據庫應用系統對具體的配件檢修的各種功能進行了論述。希望以此能夠推動我國的鐵路車輛檢修管理系統的發展,能夠促進我國的鐵路管理向著更加高效和高自動化的方向發展。以上僅為筆者拙見,諸多不足,還望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ERP;汽車零部件;管理信息系統
一、系統設計
我們根據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業務特點,以功能實用、操作簡便、高度集成為原則,采用PB為前端開發工具,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為后臺數據庫。系統采用客戶機/服務器模式(C/S模式)在局部區域網絡中運行,既可在網絡運行,也可單機獨立運行。有10Mbps或100Mbs信息的傳輸速率。
二、系統功能
本系統采用先進的管理思想,涉及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銷售訂單管理,采購管理,產品BOM管理,批次計劃管理,供應商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等多個業務層面。通過對信息流的科學管理,在降低銷售成本,控制采購及時率、產品質量、車間投入產出、降低庫存成本及簡化供應商結算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改善,為企業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準確、科學的手段和依據。
a) 基礎數據維護
* 物料管理:用于管理所有的物料數據。包括物料名稱,編碼、條形碼、尺寸、價格、倉位及物料的圖片等。
* 供應商管理: 用于管理供應商信息。包括供應商名稱、編碼、供應商組、屬性、聯系人、地址、電話、電郵等。
* 客戶管理:用于管理客戶信息。包括客戶名稱、編碼、客戶組、屬性、聯系人、地址、電話、電郵等。
* 庫位物料對照:記錄物料庫位信息,有利于倉庫物料管理。
b) 銷售訂單管理
* 銷售預測:根據某一時間段客戶要貨情況,預測本月客戶要貨時間及要貨情況。
* 銷售預測匯總:將本月銷售預測情況按照產品匯總,產生本月產品的總銷售預測情況
* 銷售發貨時間預測:用戶通過與客戶的聯系,預測當前產品的發貨時間。發貨時間的預測可以具體的每一天,也可以按照上下旬來預測發貨時間。
* 銷售訂單、發票、退貨單:用于處理銷售過程中的相關單據。系統根據單據信息自動更新倉庫中物料的數量及價格,并可以靈活處理退貨業務。
* 銷售申請單:根據銷售訂單生成銷售申請單,財務審核后形成出庫單。
c) 產品BOM管理
* 產品BOM管理:用于定義多級的物料清單。可以定義成品及其所需的所有材料,包括材料的數量及相應的倉庫。系統提供EXCEL數據導入及導出功能。
* MPS主計劃管理:根據銷售預測匯總及庫存量,安全庫存量,在產量,主機庫存量形成本月的MPS主計劃.
* 半成品計劃匯總: 根據本月的MPS及產品BOM,產生本月各個車間所需的半成品清單。
d) 采購管理
* 外購件計劃匯總:根據本月的MPS及產品BOM,產生本月所需的所有外購件清單。
* 原材料計劃匯總:根據本月的MPS及產品BOM,產生本月所需的所有原材料清單。
* 外購件采購管理:根據本月的外購計劃匯總和當前供應商的供貨率,自動產生當前供應商的物料采購清單。
* 原材料采購管理:根據本月的原材料計劃匯總和當前供應商的供貨率,自動產生當前供應商的原材料采購清單。
* 供應商供貨完成率:系統根據供應商的采購計劃同本月供應商的實際到貨情況對比,形成本月的供應商完成率。
e) 物流管理
* 外購材料、半成品入庫:用戶可以更新庫存數量及庫存金額信息,并支持RF掃描入庫。
* 成品入庫:用戶根據生產批次及入庫車間情況做成品入庫單,并支持RF掃描入庫
* 接板操作: 用于接受車間的要料計劃,形成倉庫供車間的備貨清單。
* 配送出庫:用戶根據備貨清單形成送簽單,配送出庫。支持RF掃描出庫
* 零星出庫:用戶根據車間的要料情況,可以直接打印出庫單。支持RF掃描出庫
* 出庫審核:根據實際出庫情況,財務人員確認出庫信息。
* 銷售出庫:用戶根據銷售申請單,形成本次銷售出庫單 。支持RF掃描出庫
* 銷售出庫記帳:用戶根據實際銷售情況,確認本次銷售出庫情況。
* 庫存盤點結帳:根據庫位,物料,供應商(也可按照貨位)等參數,列出庫存結帳信息,支持RF掃描盤點。
f) 車間收發料批次管理
* 批次管理:計劃人員根據本月的MPS計劃及車間的實際生產能力,定義產品的批次計劃。系統根據產品BOM清單自動列出要加工車間,及各個加工車間的要料清單及要料單位。
* 車間看板:用戶在選擇生產批次后,系統自動列出本批次的外購清單,形成車間的看板計劃。
* 邊角料信息錄入:用戶將車間的邊角料信息錄入系統,車間可據此進行領料。
* 邊角料領用:用戶查看本車間的邊角料信息,對于符合車間要料需要,通過本功能領料。
* 車間退料入庫:用戶根據車間物料的退料情況及退料原因(包括工廢,料廢,正常退料)錄入車間退料單。
* 車間投入產出:用戶根據系統庫存數同實際盤點數做對比,形成本月的投入產出。
* 批次進度查看:用戶根據各個車間的交接出入庫情況,自動列出批次的生產進度。
g) 財務管理
* 銷售出庫財務審核:財務人員根據銷售出庫單進行審核,系統自動將數據統計到客戶主機庫存。
* 銷售發貨開票審核:財務人員根據銷售發貨單審核開票信息。
* 暫估入庫:針對本月供應商未開票數據,自動生成暫估數據。
* 客戶退貨審核:財務人員審核客戶退貨單,自動統計客戶主機庫存。
* 原材料消耗:按車間統計原材料消耗信息。
h) 查詢模塊
可進行物料入庫查詢、物料出庫查詢、車間的出入庫查詢等
三、結束語
系統實現了利用高新技術手段提高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水平,增強汽車零部件行業監督管理力度,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起到良好的先鋒示范作用。我們相信,通過該系統在全行業的推廣應用,實現汽車零部件行業科學化管理,提高汽車零部件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必將促進汽車零部件行業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現代化建設邁向一個新臺階并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5
管理系統的功能包括:基礎信息維護、當班車輛設置、車輛回場記錄、報表生成,數據上報、數據管理等,系統功能。基礎信息維護內容包括單位信息、車隊信息和車輛信息。當班車輛設置是確定當日應該回場的車輛,可自動從前一日繼承,也能手工設置和修改。車輛回場記錄是通過射頻識別自動獲取車輛回場的車號和回場時間,支持人工錄入。報表生成根據當班車輛信息和車輛回場記錄自動生成Excel格式的回場檢查日報明細表、匯總表和月匯總表。數據上報功能實現通過電子郵件將Excel表格上傳到管理部門。數據管理包括數據備份、恢復等。還有其他如用戶管理、設備參數設置等。按照上述功能的要求,在管理數據庫中設計的表格包括:車輛單位(單位名稱、車場名稱、單位代號、系統代號、車場級別),車輛(序號、隊別、車號、自編號、標簽號),隊別(序號、隊別、包含路別),當日班次(隊別、車號、自編號、路別、當日班次、日期),車輛回場記錄(序號、回場日期時間、標簽號、車號、自編號、路別、數據采集方式、車輛存在問題),回場檢查日報(序號、日期、隊別、車號、自編號、路別、當日班次、是否回場、回場時間、車輛存在問題、備注),回場檢查日匯總(序號、日期、車隊、應查數量、實查數量、回場檢查率、未回場車輛明細、存在問題車輛),串口與設備(串口、天線功率、蜂鳴器狀態),用戶(用戶代碼、姓名、口令、權限),郵箱設置(發件人郵箱、SMTP主機、帳號、密碼、收件人、郵件標題)。
2系統設計
2.1開發工具與數據庫的選擇開發工具采用BorlandDelphi7.0,它是Windows環境下最優秀的快速應用開發工具,是基于組件技術的可視化開發集成環境,完全支持面向對象技術,在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和網絡應用系統開發方面表現出眾。數據庫系統采用MicrosoftAccess2003數據庫,它是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桌面型關系數據庫,使用方便,便于系統的數據庫移植和維護。Delphi中對數據庫的訪問使用先進的ADO組件,與數據庫的連接采用ODBC技術。
2.2車輛回場檢查管理程序設計車輛回場檢查管理程序包括登錄窗口、主窗口、各種信息維護窗口、記錄回場車輛窗口、統計報表窗口、數據上傳窗口等。車輛維護窗口是重要的1個信息維護窗口中,界面如圖2所示。圖中標簽號為96位二進制信息,為便于閱讀,以十六進制顯示,字節中間插入空格。
2.3射頻標簽識別設計軟件的核心部分是讀卡程序,即射頻標簽的識別程序,在車輛信息維護和回場記錄中調用標簽識別程序實現自動識別。標簽識別程序的設計必須根據使用的識別設備進行,為適應軟件系統對不同設備的使用能力,標簽識別程序設計為單獨的程序模塊。當對不同型號的設備替換系統時,僅替換新的標簽識別模塊即可。隨SRR101設備帶有的接口程序,提供了對設備操作的所有功能函數,以動態連接庫形式給出,其中的重要函數包括CommOpen(串口打開)、CommClose(串口關閉)、ResetReader(復位讀寫器)、SetBaudRate(設置波特率)、Gen2MultiTagIdentify(識別標簽)。程序中對所有的函數都聲明為外部DLL函數,寫明調用參數和調用格式,編寫的標簽識別模塊程序中調用這些函數。在主程序中初始化設備,在車輛回場記錄中通過定時器控件自動調用標簽識別程序。
2.4Excel報表的生成將統計數據生成Excel電子表格,可方便管理部門使用。程序中使用自動化服務器技術生成Excel應用,并打開Excel文件模板,程序對其單元格寫數據。
2.5發送郵件功能的設計將發送郵件的功能設計在程序中,能方便用戶日常使用。設計的方法是基于TIdSMTP和TIdMessage組件技術,TIdSMTP組件的主要屬性包括Host、Username、Password、Port、AuthenticationType,分別存放發件人郵箱主機、用戶名、口令、端口。TIdSMTP組件的操作函數包括Connect、Send、Disconnect,分別用來連接郵箱服務器、發送郵件、斷開連接。與TIdSMTP組件配合使用的組件是TIdMessage,用來封裝郵件信息,它的主要屬性包括Body、Subject、From、Recipients、MessageParts等。要通過附件發送信息時,必須聲明1個TIdAttachment類型的變量。
2.6其他功能的設計包括用戶管理,修改口令,串口與設備設置,車輛問題字典,數據備份,數據清除,數據恢復,打印機設置等。用戶管理是管理可操作本軟件系統的操作人員,可增加、刪除、修改用戶信息,并設置操作權限。權限分管理員權限和操作員權限。
3結束語
篇6
關鍵詞:檢測線 原始記錄管理 軟件 delphi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7-0105-03
現階段全國的計量院擁有各種各樣的檢定裝置,開展各種參數的儀器、設備的檢定校準,計量部門在檢測的同時記錄下原始數據,然后再將原始記錄處理完畢后錄入證書報告中,最后打印報告蓋章后交給客戶。目前原始記錄的數據錄入和誤差計算都是人工完成,可能會導致數據的錄入錯誤或計算結果的錯誤,盡管有審核環節,但也無法保證正確率為100%,而且錄入、計算、檢查浪費過多時間。原始數據檔案管理較為繁瑣,委托方信息管理也較為復雜。本系統將將人為計算誤差完全規避,可以方便管理原始數據、證書維護、設備維護、委托方維護等,原始記錄和證書數據完全一致,避免人工引起的一些簡單、低級錯誤[1-2]。
1 機動車檢測線原始記錄管理系統簡介
本軟件管理系統將數據處理與計算自動化,避免了人為計算錯誤,可以方便管理原始數據、證書維護、設備維護、委托方維護等,原始記錄和證書數據完全一致,避免人工輸入引起的錯誤。在現場檢定校準工作的同時,將原始數據記錄在本軟件中,錄入各種測量數據后自動生成計算結果,工作完成后生成不可更改的pdf格式原始記錄和word格式證書報告。在錄入原始數據的時候,如果需要更改數據,將生成修改記錄附在原始記錄最后一頁,確保了數據的原始性。另外,該軟件具有權限管理、廠家信息維護、標準設備到期維護等功能。
本軟件采用傳統的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方法,采用自上向下,逐步求精的結構化的軟件設計方法。軟件開發平臺:SQL Server 2000,DELPHI2007,Windows XP,三星500T1C平板電腦[3-4]。
系統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方式,實現了檢定項目的數據管理(檢定數據總覽,9個工位的原始記錄),用戶管理(系統權限的維護,用戶權限管理,修改密碼,切換用戶),系統管理(標準證書維護,設備信息維護,委托信息管理),設備檔案管理(設備檔案查詢,設備檔案新建)等功能。系統功能結構如(圖1)。
2 檢定記錄管理
選擇好日期范圍后,點擊查詢按鈕即可查詢到選定日期范圍內的設備檢定的記錄,選中列表中的記錄點擊打開按鈕即可進入相應的檢定項目的原始記錄單界面,顯示檢測數據等。可以根據委托方、被檢器具名稱、制造單位、型號規格、出廠編號、測量范圍、檢定日期、檢定員等篩選相關信息。如(圖2)所示。
該軟件系統覆蓋的檢定項目有:滾筒式車速表檢驗臺、汽車側滑檢驗臺、滾筒反力式制動檢驗臺、機動車檢測專用軸(輪)重儀、機動車前照燈檢測儀、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透射式煙度計、濾紙式煙度計、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排放檢測系統等。
當選中不同的檢定項目時,軟件調用不同的模板,輸入檢測數據后就可以保存下來,自動生成不可更改的pdf格式原始記錄和word格式的證書報告。在記錄數據的過程中如果有修改,軟件則將修改人,修改時間,修改前數據和修改后數據都記錄下來,并在原始記錄的最后一頁附上相關信息。
3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包括子模塊:標準證書管理、設備信息維護、委托信息管理。
3.1 標準證書管理
檢定用標準證書信息的維護,其中包括檢定/校準的項目名稱、編號、檢定/校準技術依據,及相應檢定/校準項目檢定或校準用的檢定或校準標準裝置,相應檢定/校準項目檢定/校準用到的主要儀器的維護。如(圖3)所示。
3.2 設備信息維護
維護不同制造廠家的不同參數類型的設備資料信息。該設備信息主要包括型號、編號、制造商、計量參數等信息,在新建原始記錄的時候只需要選擇廠家和設備后自動將其他參數補充到原始記錄單上,提高工作效率,減小出錯率。
3.3 委托信息管理
登記和管理委托方的信息,主要包括委托方的基本信息(檢測站名稱、站長、聯系人、聯系電話、聯系傳真、聯系地址等信息)以及委托方的設備信息(設備名稱、設備廠家、設備編號、設備的技術參數)。
4 設備檔案管理
設備檔案管理,主要包括委托方及其全部設備信息統計。雙擊后委托方名稱后,可羅列出該委托方的全部設備信息,如(圖4)所示。第一年統計完成各個委托方的設備信息后,以后每年只需核對該委托方的設備有沒有更改即可,無需像當前這樣每年抄寫一遍它的型號編號等設備信息。
5 用戶管理
5.1 系統權限管理
維護系統的所有可分配權限,一般用戶不予以權限操作。權限ID、模塊名稱、模塊編碼都是由開發人員提供。
5.2 用戶權限管理
每個用戶登陸后能進行的操作權限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編制原始記錄的過程中只有取得相關項目檢定員資格才可以進行操作,標準器的管理只有管理員可以進行操作,不能修改其他人做的原始記錄等。該模塊進行用戶的添加、刪除、停用、權限的分配等操作的管理。如(圖5)所示。
左側為用戶名稱的樹形列表及用戶信息的編輯區域,右側為按鈕操作區域及權限列表區域,上方列表為未授予對應用戶的權限信息,下方列表為已授予對應用戶的權限信息。
5.3 修改密碼和切換用戶
修改系統中用戶的登陸密碼。如(圖6)所示。
在修改用戶密碼之前,從用戶名列表框中選擇要修改密碼的用戶的名稱,并輸入選定用戶的舊密碼,新密碼輸入兩遍,點擊確定按鈕在校驗舊密碼通過后校驗兩遍輸入的新密碼是否一致,符合上述條件,則修改密碼成功。
在登陸狀態中,可以選擇切換用戶來重新選擇用戶,輸入密碼后登陸。
6 結語
本軟件管理系統將數據處理與計算自動化,避免了人為計算錯誤,可以方便管理原始數據、證書維護、設備維護、委托方維護等,原始記錄和證書數據完全一致,避免人工輸入引起的錯誤。在現場檢定校準工作的同時,將原始數據記錄在本軟件中,錄入各種測量數據后自動生成計算結果,工作完成后生成不可更改的pdf格式原始記錄和word格式證書報告。在錄入原始數據的時候,如果需要更改數據,將生成修改記錄附在原始記錄最后一頁,確保了數據的原始性。另外,該軟件具有權限管理、廠家信息維護、標準設備到期維護等功能。
參考文獻
[1]邵建文,林峰,葉振洲.Research On Automatic Verific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Sideslip Tester [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
[2]楊華西.機動車檢測線檢測過程記錄儀的設計與應用[J].使用與維護,2011,3:85.
篇7
1.1硬件設備影響鐵路的安全運行
雖然目前鐵路機車實行了定期預防修,機車故障率比以前有很大的降低,但是機車是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構成的,機車運行中某一個或兩個零部件的損壞都可能造成機破,小而言之影響運輸秩序,降低運輸效率。大而言之,極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所以更為精細化的實施機車預防修可更好的降低機車故障率。在實際操作中可通過對運用機車建立精細的"一車一檔",把機車中零部件分類細化,列出其相應壽命及下次更換期限,并在更換期限之前預警提醒。檢修部門必須及時對相關硬件設備進行檢修,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在檢修過程中發現有硬件設備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就應該馬上停止使用,以免因硬件設備給鐵路機車運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如果有備用設備應該立即開啟,沒有的話則應該對出問題的設備進行搶修。此外,機車可以引入同動車組相同的列車故障自動診斷系統TADS,當機車在運行中出現某種故障時,列車故障自動診斷系統會在人機界面上提醒機車乘務員如何處理,機車乘務員只需要根據提示按步驟處理就可以保證列車安全高效運行。
1.2鐵路工作人員影響鐵路的安全運行
鐵路的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針對這一情況主要是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為了提高工作人員心理素質和業務水平,可以選擇對其進行自主式、開放式的教育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工作人員的接受水平,通過對其進行思想政治培訓工作來凈化員工思想,將安全責任的需求、安全形勢的壓力、行為意識三者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確保鐵路工作人員能夠自主形成安全生產與安全管理的意識。通過對非正常情況應急處置以及參與應急演練的強化培訓,預想各種非正常情況下的處置流程,將各種危機狀況下的處置規范化,標準化,努力提高機車乘務員的應急處理能力。
1.3自然環境影響鐵路的安全運行
自然環境的突然改變有時也會對鐵路的安全運行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洪水、地震、暴風雪等。針對這一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熟練掌握鐵路因自然環境問題出現運行安全狀況時的緊急措施。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建立災害檔案,依據實際環境狀況定期進行檢查或者普查,不斷完善災害檔案,在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可能對鐵路安全運行造成影響的地點要及時對其采取適宜的措施,比如工程措施、觀測措施、建立減災預案等。通過完善的災害檔案以及相應的防范措施建立一整套防災預警及異物侵界系統,在災害放生時能及時反饋到列車調度指揮中心,防止因災害引起的行車事故。另外,還應該盡量避免因人為因素導致的危險,對于因生態環境被破壞而可能成為災害易發區的地點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除此之外,還應該重視鐵路防災減災信息網的建設和宣傳工作,確保工作人員與乘客可以及時接受了解最新的災害信息,災害情況,以便采取合適的宣傳方式和應對措施,避免因宣傳不當引發的乘客恐慌,促使事態進一步擴大。目前新建的客運專線上都設立了防災及異物侵界系統,該系統整合了暴雨預警,大風預警,地震監測,異物侵界監測等多種功能,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高速動車組的運行安全。
2列車運行危機管理的措施
2.1正確及時處理事故現場
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建立事故處理與救援系統。事故處理與救援系統在確保鐵路在事故發生時,盡快恢復正常運行,降低事故損失方面有重要意義。這一系統主要是為了保障列車的運行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率,一旦事故發生影響機車運行,能夠有一套完整合理的事故應急處理系統,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減少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及時處理事故現場,使機車恢復正常運行,防止事故影響擴大。事故處理與救援系統主要涉及到乘客的疏散、設備搶修、事故處理等方面的內容。這一系統包括救援子系統與綜合維修系統兩大系統,其中救援子系統涉及到公安、消防、醫療等方面,綜合維修系統主要包括線路搶修、信號維修、供電接觸網維修、機車車輛維修等等。
2.2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對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在整個線路網絡范圍內徹底排查列車運行安全隱患并進行通報,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故。
(1)如果是管理機制的緣故,則應該建立健全合理的鐵路交通安全管理機制。依據對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及時解決管理制度的弊端,完善列車運行的各項機制,并嚴格檢查列車運行管理制度,及時解決可能對列車的安全運行造成影響的問題。
(2)如果是工作人員的緣故,則需要對列車運行危機管理系統的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分析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及時調整相關工作人員。在鐵路系統中,大膽選拔并任用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頭腦靈活、掌握現代化管理知識等復合型人才。除此之外,還要加大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培養工作人員的主人翁意識,使交通行為人的作用充分發揮并確立其核心地位。
(3)如果是硬件設備的原因,則應該根據交通災害發生的原因,選用先進的技術、硬件設備。
(4)如果是自然災害的影響,則需要加強對自然災害的監控力度。地震、滑坡、洪澇災害、等自然災害一直影響著列車的安全運行,應該對災害多發區進行監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3結語
篇8
關鍵詞:系統功能;數據庫結構;統計分析
針對因汽車故障檢測與維修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性,筆者就其系統功能、數據庫結構與統計分析的設計談談自己的觀點,以便實現:設計合理友好的操作界面,界面是用戶對系統最直觀的認識,合理、友好的操作界面將有助于用戶方便地使用本系統;實現故障信息和故障維修工藝信息的管理,這是本系統的主要功能之一實現對數據庫中數據的統計分析功能,及時給用戶提供直觀的數據模型,方便用戶管理等目標。
一、系統功能的分析和設計
立足于系統的設計目標,根據實際需要,系統按功能可以分為故障信息管理模塊、維修信息管理模塊、維修記錄統計分析模塊和輔助信息管理模塊。
汽車故障與維修管理信息系統中各個功能模塊的功能如下:
(1)系統維護模塊:本模塊主要負責系統的維護,如登錄密碼的管理、用戶權限的管理等。
(2)故障信息管理模塊:本模塊的功能主要是對基于故障代碼系統的故障代碼進行管理。用戶可以根據故障識別模塊所識別出的故障代碼利用此模塊查詢出故障的內容和詳細信息,其中包括故障所發生的位置、診斷該故障所需的傳感器及其標準值等。
(3)維修工藝信息管理模塊:系統對于故障維修工藝信息的管理是實現車輛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個模塊,用戶可以根據故障信息查詢出相應的維修工藝信息。根據健康管理和專家系統的理論,系統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理論中的學習機制,對以往發生過的故障和維修工藝信息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完善,建立一個維修方案庫。
(4)維修記錄統計分析管理模塊:此模塊是系統實現管理的重點。模塊的所有功能都是圍繞維修記錄來進行的,因此系統首先要實現維修記錄的錄入工作。作為汽車故障與維修信息的統計與分析部分,系統應當可以提供用戶按各種要求統計查詢的功能等。
(5)輔助信息管理模塊:由于系統中除了具有故障和維修工藝信息之外,還要具備如傳感器信息、零件信息和修理工信息等的輔助信息。本模塊的主要作用是對系統中的一些輔助信息進行管理。此類信息對于完善系統功能,加強系統的管理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數據庫結構的分析和設計
系統是建立在數據庫基礎之上的,因此數據庫結構的好壞是系統成功與否的關鍵故障檢測系統中主要包括故障信息、故障維修工藝信息等,這也是跟汽車聯系最密切的一個實體。系統對故障信息的管理是通過一張故障信息表實現的,故障信息表中的主要信息包括故障的OBDn代碼、故障內容、發生部位以及故障程度等。每一個故障都對應有一整套完整的維修工藝信息,系統對于故障維修工藝信息的管理同樣也是通過一張維修工藝信息表實現的。為了實現故障維修工藝信息的管理,系統中需要建立一個故障維修工藝信息管理表,表的主要內容包括故障內容、維修動作、需更換的零件等信息。系統通過這張表提供給用戶每個故障對應的維修動作和維修所需要的零件。具體的零件信息由零件信息表提供。
汽車故障檢測系統中同樣具有汽車傳感器信息,對于傳感器信息的管理是實現故障檢測的重要前提,由于各種汽車所采用的傳感器種類各不相同,因此在汽車故障檢測系統中,在故障識別之前要選擇所檢測的車型,來確定所檢測車型的傳感器的標準值,這樣故障識別模塊就可以根據這些標準值來進行值域分析等故障模式識別工作。傳感器信息主要有傳感器的標準值、安裝位置、變送電路以及適用的車型等信息。另外,系統還可以實現傳感器信息的統一管理,以方便維修人員對于各種車型上傳感器信息的分類、查詢等工作,代替了傳統的各種維修數據手冊。此外,傳感器信息還包括變送電路、信號類型、安裝位置和檢測范圍等信息。
作為管理信息系統,在管理決策前系統必須提供相應的具體的統計分析的數據模型。系統實現對數據庫中的數據的統計分析主要是對存儲于系統中的故障維修記錄實現的。系統實現對故障維修記錄的管理主要是圍繞一個故障維修記錄信息表來實現的,此表所要記錄的內容主要包括故障內容、車牌號、維修信息等。每次汽車在故障檢測與維修工作完成后系統自動根據所維修的車型與故障、具體維修信息進行記錄,然后用戶可以針對不同的需求進行分類分析統計,得到相應直觀的數據模型,如直方圖,圓餅圖等,這樣用戶就可以根據所統計分析出的數據進行相應的管理操作。
此外汽車故障與維修管理信息子系統中還應具備維修工藝信息表,以供用戶查詢維修信息以及控制自動維修部件進行自動維修。除了汽車和故障檢測系統兩個實體外還有修理工、零件和汽車修配廠三個實體,因此系統還要具備如修理工信息表等一些輔助信息表。系統通過對這些表的調用實現對汽車維修記錄的補充,為用戶提供直觀的數據模型,為用戶管理決策提供更豐富的信息。
三、統計分析功能設計
管理信息系統是為了方便用戶管理,而能直接提供用戶某些方面的直觀的統計數據的系統,因此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統計分析功能。本系統將使用在汽車制造廠和汽車修配廠,因此首先要具備汽車故障的統計分析功能。為了使用戶直觀清楚的了解到各個品牌汽車間的性能質量,系統的統計分析功能應該實現對同一品牌汽車間各故障的發成次數和對不同品牌汽車間同一故障的發生次數。同時為了便于用戶管理工廠,系統還應該實現對同一汽車維修記錄的統計,實現對員工及零件的科學管理。
參考文獻:
[1]胡挺,張士軍.汽車故障診斷儀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7,(8).
篇9
關鍵詞:管理辦法 光耦限速 RFID射頻技術 SQL Server數據庫 信息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X924.3
1.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城市交通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同時居民對出行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雖然城市道路在盡可能拓寬和延伸,但道路建設速度卻遠趕不上機動車增長速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成為城市交通發展的趨勢。然而,由于公共交通系統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出行要求,同時,相當一部分人生活水平又達不到購買私家車的能力,電動自行車逐漸發展成為城市道路交通中不可忽視的交通工具。
2.研究內容
2.1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
隨著電動自行車的日益增多,強化管理已成必然,這對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重要意義。由于目前國內有關電動自行車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有必要制定《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結合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特性,提出電動自行車由生產、銷售至使用、監管一整套的管理方案,有效改善目前電動自行車管理力度不足和處理辦法缺失的情況,為電動自行車的監管提供可行的實施方案。
2.2電動自行車安全監控系統
為遏制當前城市中電動自行車違規行駛,需建立一套智能化安全監控系統。該系統的運行,能夠對駕駛人起到警示作用,有利于駕駛員安全行車,同時與管理系統實現無線連接,便于交管部門掌握城市電動自行車的整體情況,收集信息以便綜合管理。
此系統安裝于電動自行車車體內部,包含“監測報警芯片”和“RFID違章信息采集模塊”兩部分。
可實現對行駛中的電動自行車車速的實時測量及顯示,并能夠在車輛超過限制速度而限速線未起作用時,對駕駛超速車輛的車主進行報警警示,有助于駕駛員安全行車。同時能夠實現對于違章信息的采集工作,在經由安裝有RFID讀寫器的路段將信息無線傳輸至遠程管理終端實現管理。
2.2.1監測報警系統
由于駕駛人超速超載行駛,致使制動反應變慢,再伴隨未按規定讓行、占用機動車道、逆行、闖紅燈等違章行為,使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不斷發生。
“監測報警系統”可用于測量電動自行車行駛速度、測量車輛載重、進行超速超載報警、顯示實時速度等。其包含以下四部分。
(1)測速模塊
目前電動自行車大多通過電流進行測速,其速度儀表盤所顯示的速度與實際速度存在較大偏差,因此,我們獲直接測量車輪轉速獲取車速值。
“限速模塊”是指利用光電轉換原理,將擋光片、光耦測速模塊分別裝配于后輪輪架、輪軸上,車輪一旦轉動,檔光片轉動產生周期性擋光并被測速模塊轉換為電平數發給單片機。
(2)控制核心
通過對51單片機控制,對限速模塊發來的限速脈沖進行計數,并通過軟件換算成速度,并將相應的超速信息通過讀寫器寫入電子標簽,驅動數碼管顯示精確的實時速度。
(3)測重模塊
由于電動自行車超載會對其啟動、制動、轉彎等性能造成較大影響,增加了交通事故產生風險。對此,則選用壓力傳感器安置于電動自行車的坐墊之下,并由單片機實現對其控制和壓力數據采集。壓力傳感器將負載數據轉換為電信號傳給單片機,并判斷是否超載,當測得重量大于給定的標準重量時,單片機控制蜂鳴器發出超載提示音提醒車主。
(4)報警模塊
報警模塊安裝于電動車內部。當51單片機接收到限速模塊或測重模塊傳來的違章信息后,單片機將觸發報警模塊,使蜂鳴器工作,發出警示音,提醒駕駛人更正違章行為,注意行車安全。
(5)LED顯示屏
LED顯示屏用于顯示電動自行車行駛速度。目前電動自行車的速度顯示通過儀表盤,由于表盤刻度較大,難以得出準確速度。
當限速模塊測得電動自行車速度后,發送至51單片機,單片機控制顯示屏的輸出數值,該數值即為速度值,供駕駛人查看,便于駕駛人控制速度于規定速度,避免超速違章。
2.2.2 RFID違章信息采集模塊
該系統是建立在監測違章信息的基礎上。當監測到的電動自行車速度超過規定速度時,單片機會將超速速度、時間經由車載射頻模塊寫入具有唯一編碼(即“識別碼”)的遠程無源電子標簽中儲存,時間則由51單片機驅動DS1302時鐘芯片獲得。同時,觸發報警模塊,蜂鳴器警示駕駛人出現違章行為,使其注意行車安全。
當經過遠程讀寫器違章信息采集點時,固定在該處的遠距離射頻讀寫器可以從電子標簽上讀取違章信息,并在讀取后把電子標簽中已有違章記錄清除,只留下識別碼,再重新記錄違章信息。遠程讀寫器再將違章信息傳送至電動自行車違章信息管理系統,使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門進一步處理違章。
本設計采用LB522-U射頻模塊作為車載射頻模塊。模塊的RX和TX引腳,分別和51單片機的TX和RX引腳相連。51單片機通過對串口(即RX和TX)的操作可以實現將信息通過LB522-U寫入、讀出、更改臨近電子標簽的功能,而電子標簽則可保持內部的信息直到再次更改時。
2.3 電動自行車信息管理系統
為綜合管理電動自行車而開發的監督管理配套系統,適用于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門信息處理及管理大廳駕駛人自助查詢。通過可視化、便捷化的界面管理電動自行車駕駛人、車輛、違章信息,以此規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力投入。
4.總結
本研究項目根據電動自行車數量龐大、管理混亂、相關法律法規缺失并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和通暢的現狀,結合順暢交通、智能交通、綠色交通的思想,運用系統工程、管理學、運籌學、智能交通系統、無線射頻技術、技術經濟、信息工程、軟件工程等知識,對電動自行車的安全監控技術及管理辦法進行了深入探索,綜合電動自行車安全監控系統研究成果,對節約能源消耗、緩解交通擁堵具有積極意義。
篇10
關鍵詞:交通量;分車道;累計軸次;車道系數
Abstract: Considering a series of questions reveal in highway expansion projects rational exploitation old pavement, and reducing the waste of resources follow the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couples with the highway project of Tongguan to Xi’an, proposes road sub-lane design principles by detailed analyses traffic forecasting, which provide a favourable basis for the road structural design.
Key words: traffic;sub-lane ;total Axis;lane coefficient
1引言
連云港至霍爾果斯線(GZ30)為 “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中的第四橫,東起江蘇連云港,途經蘇、皖、豫、陜、甘、新6省區,西止新疆的霍爾果斯口岸。潼關至寶雞高速公路是連霍線在陜西境的重要組成路段,起點位于陜豫交界的西北村,呈東西向橫穿關中平原,路線全長313.5公里。2004年10月,全長4395公里的連霍國道主干線全線建成,被納入“7918”國家高速公路網,是我國建設里程最長的橫向快速陸上公路大通道。鑒于連霍線在陜西省經濟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了適應日益增長的交通物流發展需要,2007年省交通廳決定對潼關至寶雞高速公路進行擴建、改造,分階段擴建為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本文結合潼關至西安高速公路的大修改造,就每個車道交通組成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車道設計交通量及設計彎沉,為路面結構設計提供依據。
2通車以來的交通量及交通量預測情況
潼關至西安高速公路的建成,加速形成了沿高速公路走廊的經濟產業帶,對加快關中地區乃至全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隨著連霍國道主干線的基本貫通、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我省“一線兩帶”發展戰略的實施,路段交通量增長十分迅速,2006年潼關至渭南、渭南至臨潼、臨潼至西安、西安至楊凌段交通量已分別達2.0、2.6、3.7和2.2萬輛小客車/日,近年來,部分路段已開始出現交通擁擠現象,車輛行駛速度逐年下降,特別是渭南至西安段,高峰時段車輛擁堵現象經常發生,現有的四車道技術標準逐漸不能適應交通量持續增長的要求,根據交通量預測,至2030年,以上各路段交通量將分別達到6.6、7.7、8.9和7.6萬輛小客車/日,對潼關至西安高速公路實施改擴建,是路段交通量持續增長的必然要求,也是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關中地區實施“一線兩帶”建設的需要。
根據2007年對現連霍高速潼關至西安段交通量進行調查,潼關至西安段預測交通量和交通量構成如下。
2.1 預測交通量
2.3交通量分析
根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本段歷史交通量的統計分析情況,潼關至西安段交通量有以下特點。
1、潼關至西安段既有高速公路交通量隨著連霍線的貫通,交通量大幅增長,2000年以前增長不足6%,2000年至2005年區段內交通量增長率約10%~15%之間,其中灞橋斷面增長率最大,達15.4%,省界斷面(潼關)增長率較小,增長率為9.8%,潼關斷面最小,西安斷面最大。
2、省界斷面交通以長途貨車為主,近年來,客貨比基本約為30:70; 2000~2005年交通量絕對值、折算值分別年均增長9.8%,10.7%,說明貨車增長速率較快;2005年,路段交通量較上年增長了13.9%,說明隨著連霍高速在全國范圍內的逐步貫通,該通道長途跨省交通開始出現較高增長態勢。
3、2007年,全段平均交通量為31356輛,潼關至西安路段交通量呈遞增趨勢,潼關至渭南段交通量小于平均值,渭南至西安段交通量大于平均值,但交通量組成中貨車比例呈遞減趨勢,潼關斷面達80%~82%,而灞橋(西安)斷面僅為59%左右。
3累計軸次及設計彎沉
3.1路面設計年限
既有路面除收費站外,均為瀝青路面。擴建工程路面結構設計除收費站外,采用瀝青路面結構,路面設計年限15年;根據工可報告,潼關至渭南段2015年為通車首年,渭南至西安段2012年通車首年;收費站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年限30年。
3.2累計當量軸次計算
一般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單向只有超車道和行車道,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中規定車道系數取值為0.4~0.5,雙向八車道車道系數為0.25~0.35。潼關至西安現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擴建為雙向八車道,從中央分隔帶向外第一、第二車道為老路面改建利用車道,第三、第四車道及硬路肩全部新建路面。八車道高速公路車輛運行特點是:一、二車道主要行駛小客車、大客車、小貨車和部分中貨車,而三、四車道主要行駛大貨車、特大貨車(托掛車)和部分中貨車。本項目交通量組成可以看出,貨車比重較大,尤其是大貨車、特大貨車,因此,累計當量軸次計算采用車道系數確定本項目各車道的累計軸次。
交通量預測采用小客車為標準車型,各汽車代表車型的車輛折算系數分別為:小客車1.0、中型車1.5、大型車2.0、拖掛車3.0。將預測交通量按上述折算系數換算為下表代表車型計算標準軸載(BZZ-100),為了便于分析、對比,累計當量軸次僅按各交通分段加權平均值計算。
3.2.1累計當量軸次計算方法(按照行駛特點計算)
對于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規范規定車道系數取值在0.25~0.35之間,但本項目大貨車、特大貨車比重較大,按照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的行駛特點,一、二車道行駛小客車、大客車、小貨車,三四車道行駛大貨車、托掛車,60%的中型貨車分別在一、二和三、四車道行駛,所以交通量計算時分車道計算累計當量軸次,各個車道車道系數取0.4。
目前潼關至西安高速公路超載現象較嚴重,超載幅度較大,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強化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通告》中規定凡在公路上行駛的載貨類汽車:二軸貨車的車貨總質量不超過20噸,四軸貨車的車貨總質量不超過40噸,經多次討論、計算,按30%的特大貨車超載30%及30%的托掛車后軸超載13%計列。
3.2.2采用的累計當量軸次
通過上節累計當量軸次計算,可以看出,每個車道均采用單一車道系數時,一、二車道累計軸次計算值明顯偏大,而對于三、四車道,累計軸次計算值卻偏小,其原因在于本項目路段內貨車比重較大所致。如采用同一累計軸次和設計彎沉進行路面設計,三四車道路面設計偏不安全,而一二車道路面設計將趨于保守,影響擴建工程期間原路的運營,增加工程投資。
綜上所述,基于本項目路段交通量中大貨車、特大貨車及托掛車比重較大,路面采用分車道設計,按一、二車道行駛小客車、大客車、小貨車,三四車道行駛大貨車、托掛車,60%的中型貨車在一、二和三、四車道行駛進行設計,并根據全線各段交通量差距較大,按照四段分別計算。各交通量分段內4車道累計當量軸次見表4。
4結語
潼關至西安高速改擴建工程主要采用兩側加寬方式,原有四車道的利用成為保證保暢組織的關鍵,通過分配各個車道上的車型比例,合理解決了利用舊路保暢的目的,并為各個車道路面結構設計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