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教學范文
時間:2023-03-25 21:37: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結合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例題】把一個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4個三角形,有幾種分法(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解析】把一個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4個三角形,有多種分法,要保證4個小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必須把S=ah÷2這個求三角形面積的代數公式作為參照。把一個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四個三角形,其實就是要對三角形的底邊a和(或)高h進行拆分,所得小三角形的面積是大三角形面積的1/4。
1、單獨拆分底邊a高h是頂點到對應底邊的距離,為一定值,容易想到拆分某一底邊(圖1)。
2、分步拆分底邊 以圖1為基礎,將大三角形先拆分為兩個面積相等的較小的三角形,即DCB和ACD,再將這兩個較小的三角形,在不同的底邊上進行平分(圖2),有多種具體分法,其中有一種同圖1。
3、分步拆分底邊的變化 以圖1為基礎,提示學生按1:3拆分為一小一大兩個三角形(GCB和ACG),再將較大的?蓀ACG拆分為3個面積相等的小三角形??梢灾苯訉⒛硞€底邊三等分或分步拆分,又有許多具體拆分法。
4、單獨拆分高h的可行性分析 如果拆分高h,底邊的位置和長度就會發生變化。雖然單獨拆分高h行不通,但可以啟示學生同時拆分底邊a和高h。
5、同時“拆分底邊a”和高h大三角形的面積為ah÷2,把底邊a和高h分別平分后,所得小三角形的面積為a/2×h/2÷2=ah/4÷2,正好是大三角形面積的1/4(圖3)。先用三角形的中位線DE平分高h,得到ADE,再平分底邊BC得到點F,連接D和F、E和F,可得另外三個符合要求的小三角形。此處的拆分底邊a實為縮小并移動底邊。
小學生沒有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作支撐,圖3的這種拆分方法還需從圖2中的BDF與ABC的數形關系S?蓀BDF=S?蓀BDC/2=S?蓀BAC/4得到印證,即D、E與F分別為AB、AC與BC的中點時,ADE、DBF、EFC的面積相等,且為ABC的面積的1/4。
或者說,同時“拆分底邊a”和高h的這條思路,可以引起對圖2中DBF的特點的關注,提示取各個底邊的中點相互連接,亦可得到圖3所示分法。
幾點思考:
1、圖1所示直接將一條底邊4等分的分法,是大多數學生能夠想到的。以圖1所示分法為基礎求變化,在老師提示下,多數學生也能解決,變換角度和分步進行而已,在老師的指導下,絕大多數學生能畫全相關的各種分法。
2、在進行講評引導學生做單獨拆分高h的可行性分析時,多數學生能判斷其不可行。但由于小學對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不作要求,學生沒有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做支撐,難以想到同時“拆分底邊a”和高h的分法。立足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平分高h產生圖3中的平行于BC的DE線段,可以生出“DE等于BC的一半嗎”這一問題,引起對三角形的中位線的關注。
從數的角度切入形的情境,產生這一關于數的問題,激勵學生依據圖2探究,發現三角形的中位線等于對應底邊的一半,并解決關于形的問題,在思維層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篇2
介休五中 李秀萍
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门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本册教材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我认为,结合教材特点,巧设教学目标,能达到使学生乐学、好学、学好、学通之目的。
一、设计激发兴趣的目标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的特点,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基本的教学内容。即使如此,要使学生乐学、好学,仍然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挖掘他们最常见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解决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处理他们最渴望解决的心理矛盾。如果在每课开始,都能抓住这一指导思想设计教学目标,那么,激发学生兴趣的工作就正式启动了。
学习《磨砺坚强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我先对学生进行意志力测验。根据测试结果,对照测试评价表,得出每个学生意志力测试成绩。
附:
总分
意志力
20—35
很薄弱
36—51
较薄弱
52—68
一般
69—84
较坚强
85—100
很坚强
接着,每个同学都在课本上记住这样一句话:我的意志力测试成绩为( )分,等级为( )
然后告诉学生,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有关意力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刻苦磨砺坚强意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通过测定学生的意志力,引出这一课的新内容,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这些知识是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善于调节情绪 保持乐观心态》,我也采用了这样的办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啊,先测试学生的情绪稳定度。根据测试总分,分别给学生一个情绪评定,是情绪稳定,还是基本稳定或是情绪激动。
二、设计提高觉悟的目标
初一思想政治是从德育的高度,集学习品德和心理知识,培养行为能力于一体,重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要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要在课文中搜寻或补充有关的知识目标。
学习第五课“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时,有一条是“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学到自己,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他们经常感到不被尊重。我认为,在这里必须解决这个矛盾,并且使他们懂得“得到别人尊重”的“秘诀”。于是,我先让同学们把自己不被尊重的事例说出来。有的说:家长不尊重我交朋友的自由,在朋友面前大声训斥我,使我丢尽了面子;有的说:家长在星期日给我请了两个家教,使我在星期日没有一点自由的时间。
然后,我给他们分析了他们不被尊重的原因。这些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他们主观造成的,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客观造成的。针对这两个方面,我提示他们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一是要不断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优秀和完善;二是要主动与不尊重自己的人进行沟通。
总之,学习“青少年要求他人尊重自己”,最根本的是要学会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才能在这个问题上真正起到提高觉悟的作用。
又如学习《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第一个教学目标“列举事例说明培养有益的正当的兴趣、爱好对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这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明白这个问题,他们更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培养正当的有益的兴趣。比如星期日去踢球,这是正当、有益的兴趣。可是回家后受到家长的责骂。这是因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时,突破了一定的限度,没有正确解决需要与爱好之间的矛盾,没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目标:正确培养正当的有益的兴趣爱好。
三、设计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形势是发展变化着的。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场竞争中显得尤其重要。
在《交友要讲原则》,有一个教学要点是“克服交友中的不良倾向”中列举了中学生交友中存在的三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远不能把学生交友中的其它一些问题都反映在里面。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表述格式,把自己交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摆出来。同学们总结到:不加倍珍惜易失落友谊,居高临下难获友谊等等。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样既使教学的针对性、教育性加强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 音舞結合 趣味化 兒童化 游戲化
中小學是學生系統接觸音樂和舞蹈的初始階段,中小學音舞教學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今后的職業方向,也深刻影響著學生審美思維、藝術修養的發展趨勢。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其認識水平較低、知識儲備有限,身心素質不高,在音舞學習過程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怎么降低音舞難度,減少學生學習的阻力將是本文論述的重點。筆者認為,音舞教學的趣味化、兒童化、游戲化能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具體策略有:舞蹈編創進行趣味化處理、民族舞蹈進行兒童化處理、國標舞進行游戲化處理。
一、實現舞蹈趣味化編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不竭動力。舞蹈編創的趣味化,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學習興趣的關鍵。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趣味為驅動力的教學方法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由被動學習、吸納式學習向主動學習、探索式學習轉變。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其自制力、認識水平有限,如果在音舞結合教學中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那么他們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會快散失,而舞蹈是音舞結合教學的重點,所以舞蹈在編創的過程中要注重趣味性的提升。在舞蹈編創的實踐中,要充分考慮中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舞蹈動作盡可能地簡單有趣,使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老師可引導學生對舞蹈進行即興編創,讓學生熟悉、感興趣動作和音樂融入到音舞結合教學中,在增加教學材料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舞蹈強調眼神與手勢的配合,而生活中的“摘果子”是一系列眼神和手勢的完美組合,一個果子從發現到采摘下來經歷眼神的尋找、對比,然后伸手撥開枝葉,最后單手或雙手摘下。我們可據此對學生進行眼神與手勢的配合訓練,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受舞蹈的魅力,避免單純舞蹈動作教學的枯燥感,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學的效果。通過這樣的實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舞蹈動作,對動作和眼神的掌握更加準確。
二、提高民族舞蹈兒童化
盡管漢民族不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我國其他民族卻有著優秀的音樂和舞蹈,他們共同構成了我國優秀的藝術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傣族歌曲《金孔雀輕輕跳》、朝鮮族歌曲《桔梗謠》、新疆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蒙古族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彝族樂曲《快樂的嗦》、土家族歌曲《乃喲乃》等,每一首歌曲對應一套民族舞蹈,雖然中小學生很難分辨出每一套舞蹈或每一首歌曲的特點,但如果能對歌曲或舞蹈進行兒童話處理,相信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我國傳統的藝術文化,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個舞蹈的特點。此外,各民族的舞蹈也是其歷史、文化的沉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借鑒價值,既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成為舞蹈編創的素材。民族舞蹈的兒童化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截取其中相對簡單且具有代表性的一段作為教學素材;二是對復雜的舞蹈動作進行簡化處理,也可在不破壞整體協調性的基礎上以重新編創的簡單動作代替原有的復雜動作;三是對舞蹈進行分段教學,直至學生學會整套民族舞蹈動作。
三、實現國標舞蹈游戲化
在社會生活中,國標舞最為常見和普遍,是中小學音樂音舞結合教學的重點。學習國標舞能提升交際能力,增強學生對儀容儀態的認識。不過,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國標舞動作更適合成人,必須經過改良才能被學生更好地接受。在音舞教學中,通常會對國標舞進行游戲化處理,使其能適合學生進行學習,提升學習的游戲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游戲的趣味性,創造更多的學生合作機會。比如,踢踏舞,其典型動作是踏步、踏點步、抬跳步等,集熱情、優雅、精致于一身,我們可根據踢踏舞的特點,把其典型動作編排成一個學生都喜歡的游戲性集體舞,讓學生在寓樂于學中掌握住踢踏舞的動作要領,把握住踢踏舞的精髓。比如,集體舞《找朋友》《校園多美好》,老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游戲規則,讓學生在游戲中記憶舞步和歌詞,實現音樂舞蹈的有機融合。
四、結語
總之,在音舞教學中,可通過減低舞蹈動作的頻率,刪減復雜動作來降低舞蹈的難度,以確保盡可能多的學生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也只有這樣,老師才有可能帶領中小學生去探索音舞、欣賞音舞,感受音舞的魅力。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國際商務;工學結合;分析;教學模式
隨著學校畢業生總數逐年增加,導致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對于中職學生,更需要掌握專業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要解決中職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實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文章以國際商務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為例總結經驗。
1國際商務專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不足
國際金融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該專業內容較多,對學生要求比較高。重點學習內容包括英語、金融知識、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網絡營銷等、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然而中職教師絕大多數沒有在相關企業的工作經驗,他們雖然擁有多種專業技能,但無法與具體工作緊密結合,在整個表達和口譯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大的局限性。這種空洞的基礎知識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記住技術性專業知識,而不能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項目中。
1.2教學內容升級緩慢
隨著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我國政府部門制定的出口貿易行業政策和方針也在不斷調整,我國出口貿易的環境也在不斷演變,這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國際金融技術教材的內容應根據進出口貿易行業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中職教材的編訂要及時跟上時代,多方面修訂,確保學生所學知識與出口外貿實踐相一致。
1.3學生就業競爭力弱
從人力資源市場的招聘現狀可以看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欠缺一定的競爭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個崗位對資質和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員工不僅要具備多種專業技能,還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中職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半,此外,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難以進行深入的學習。這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劣勢。在校期間,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自己的專業課程,還有其他專業課程,這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課程的深度學習。
2國際商務專業實施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實踐
2.1鼓勵教師就行出口貿易崗位培訓學習
在當前進出口貿易自然環境不斷發展的形勢下,教師也應不斷創新,不斷學習。學校要及時組織教師開展學習培訓,提升專業知識水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了解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進出口貿易的新發展。學校除學習外,還應及時為外貿企業指派教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外貿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從中得到大量有效的實踐活動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教學和課堂內容。
2.2學校和企業合作編寫教材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內容外,其他專業知識和信息內容都是從教材內容中衍生出來的。學校編寫的教材內容很重視專業技能,但往往忽略當前進出口貿易的最新情況,學校在撰寫教材的整個過程中很可能使內容缺乏實踐性。如果學校和企業一起寫教材,可以在出口貿易行業的實踐活動中增加專業知識。同時,可以在教材內容中加入大量具體的例子,使教材內容更容易理解。為更好地推動中職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落實教育部相關中職院校教材基礎建設工作的精神實質、培養方式和課程設置自主創新人才,與企業合作規劃發展方向,促進企業與學校的共贏。例如,某中職學校根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總體情況,包括校企合作在學校開發和合作辦學教材的編寫,確定與企業的技術骨干就教材編寫的框架、內容,企業能夠提供的案例、素材與數據等進行深入溝通與交流,讓學生對企業的業務范圍和工作流程有更強的把握。企業以材料的學習為基礎。根據與學校的進一步對接,企業和學校相互消化、吸收對方的意見和建議,拓展教材開發、設計和編寫的理念,雙方成功簽訂校企合作教材內容合同,促進國際商務專業工學結合教學的發展。
2.3出口外貿模擬仿真培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為更好地讓學生將在校期間積累的專業技能直接運用到具體工作中,中等職業學校應切實做到專業技能與具體工作緊密結合,貫徹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中,要充分運用出口外貿模擬培訓。為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提高實習實訓的有效性,應安裝目前比較新的、易于使用的學習軟件,以便于學生掌握實踐活動的本質。比如利用TMT4國際貿易實務系統模擬項目主管、師生之間的互動,從創建模擬商務談判自然環境、業務流程的談判、合同的簽訂、合同的履行,到購匯的最終結算,涉及國際貨物運輸交易的過程,每個階段實際上都包含實際操作規程、操作提示、答復、業務流程意見等部分反饋(如海外客戶來信及其回函、中國海關、船企業、車險、金融組織等組織的文件)順利完成模擬外貿上的訓練計劃。同時,管理老師在進行外貿模擬的同時,從相反方向對軟件進行相應的進口貿易模擬擴展。
2.4自主創新教學方法
為更好地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選擇“工程替代”培養方式。該方法是在學生畢業之前,學校需要與相關單位簽訂合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相關企業開展實踐學習。不同的課程內容為學生設置了不同的實踐項目。這種教學方法的關鍵是時間分配,學校要明確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實踐活動時間,并進行有效分配,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對工作有所了解。在最后一個學期,學生不僅可以從課堂教學中學習相關專業技能,提高知識儲備,同時還可以學習出口和外貿實務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讓學生畢業后,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比如學校的工學聯合實習可以分三步進行:(1)認知實習。第一學年,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技術專業知識。學校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實習,通過走訪、調查、參觀實習崗位,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工作內容和簡單的工作流程掌握和培養自學能力等,為以后的技術專業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認知能力。(2)專業實習。第二學年,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在每個學年,每個人都會被分配一個專業試用周。班主任和實習學院輔導員將帶學生到相關公司實習,公司將指派專職員工進行在職培訓。從實習來看,不僅考驗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培養了他們的專業素質,使其做好了實習的準備工作。(3)崗位實習。第三學年,學生根據前兩學年的訓練,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每個人都與公司簽訂了實習合同。建議學生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公司,享受公司實習生的工資,實習由公司部門統一管理和分配。各學校按時到公司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跟蹤。學生每學年提交實結,考核以學生的工作心態和專業技能應用、考試成績和學生就業質量為關鍵指標。
3結語
隨著我國出口貿易和市場的不斷發展,各家企業對國際金融科技優秀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企業對員工的綜合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中等職業學校技術教師應認識到,僅靠傳統的專業技能教學策略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專業技能應與出口和外貿實踐緊密結合,充分選擇工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全方位提升中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郭巍佳.中職國際商務專業人才需求和課程重構調研報告:以同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校學報,2020,37(7):133-134.
[2]陳進軍.基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中職院校航海類專業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學校,2017.
篇5
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能夠獲得一些難以親眼見證的東西;寫作是學生通過平時的積累而進行表達、交流的方式。這兩者都很關鍵,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讀寫的結合,通過讀寫的結合可以使學生能更好地展現自己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缺乏系統的讀寫結合的訓練,沒有更深入的認識讀寫結合,因此這篇文章對其進行研究。
1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現狀
1.1閱讀品質和寫作能力的教學現狀
從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看來,目前存在的很多問題都令人擔憂。
(1)我們應重視閱讀品質的提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教師對于閱讀量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教師們也在為自己的學生推薦比較有價值且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其中包括童話作品、優秀的名著和其他的一些少兒讀物和報刊等。學校也會組織一些讀書活動,由教師們推薦給學生他們反復斟酌與篩選的優秀的書籍。我們在推薦書籍時首先要關注的是書籍內在的價值觀,必須是具有人類普遍價值的,必須是對真善美的認知與追求,而且要涉及到人文、科學和文學三類作品,將文學藝術、科技成果和人文都結合起來;推薦書籍時也要充分重視孩子的興趣,在選擇書籍時應該考慮學生的情況,以此為基礎,對學生的閱讀給予引導,讓學生更加有主動性地融入到讀書中來,這樣會起到更好的效果;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學生之間共同讀書,共同寫作,在進行閱讀之后,大家可以彼此產生共鳴與交流,提高讀書活動的質量。
(2)我們也要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鼓勵學生多閱讀的情況下,也要強調對學生寫作訓練的引導,指導學生如何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汲取養分,如何進行積累,最終使得自己的寫作也能優秀。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的閱讀面已經拓寬了,現在隨著我們獲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廣泛,再加上教師的指導,使得學生的閱讀面也越來越廣。另外,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此情況下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學生通過進行閱讀對于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改善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還有,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通過大量的閱讀,小學生可以不斷的積累詞匯和語言,有益于將其轉變成他們自己的語言,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達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義。
1.2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小學生的閱讀寫作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有著太多的讀物,其中有很多都是針對小學生進行改編而來的,諸如《三國演義》、《西游記》等的改編都是對原版的刪減之后而得來的,其中有很多優美的細節都被刪減掉了,留下的只是故事的梗概,這些都不利于小學生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養成。新課改的要求中包括讀名著,讀名著可以提升人們的人文價值,希望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學素質。其次,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理念對于小學生的閱讀給予了錯誤的引導。雖然,教師們推薦給學生的書籍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素養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教學理念卻有一定的弊端。在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之下,小學生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只汲取知識,卻沒有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課業負擔過重,由于缺乏強烈的讀文學名著的興趣,很少主動閱讀,大部分是在教師和家長的強迫下閱讀的,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在此,在閱讀過程中重外輕內。學生只注重文本的外在,并沒有體會閱讀的內在。最后,閱讀重讀輕寫,缺乏寫作練習。
2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實施策略
2.1營造讀寫氛圍的策略
進行讀書寫作需要一定的氛圍,對于小學生來說更為重要,因此營造讀書寫作的氛圍尤為重要。首先我們應創建家里讀寫的氛圍,由研究表明,學生對于讀寫的興趣主要是在家庭環境中培養成的,營造一種家庭讀寫的氛圍很重要。一方面家長也應該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另一方面,家長應該多抽出時間與孩子一塊進行閱讀,去買書,使孩子感受讀書的氛圍。家長在讀書的過程中應該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這樣學生在家長的熏陶下也會逐漸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同時引導孩子記下自己的感想。在家庭中養成這種好的讀寫習慣持續的時間更長,對孩子的讀寫有很重要的意義。其次,我們應創建校園中讀寫的氛圍。每個班級都設有圖書角,并定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推薦給學生適合他們進行閱讀的書籍,寫出自己的感悟與想法,并進行交流。
2.2讀寫結合有效指導的策略
首先培養讀寫結合的習慣,將閱讀與寫作進行融合是讀寫結合的關鍵,將閱讀中的積累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教師們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學會做筆記,通過做筆記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引導學生寫讀后感言,重視讀后感的寫作,寫出自己的感想,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指導學生進行仿寫,通過模仿寫作,提高自己寫作的能力。其次,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的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讀寫活動可以更好地鞏固小學生讀寫結合的習慣。還要鼓勵學生讀寫思維的養成,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來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思維的養成。
篇6
一、讀中拓展,走進生活,豐富物象
兒童詩憑借生動活潑的語言,豐富的人文,純真的童趣,美好的愿望滋潤著孩子的心田。但由于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在讀詩的過程中得到的感受和體驗往往都是平面的、靜止的。因而教師應注意讀中拓展,融入生活,讓學生進入一個廣闊而豐富的生活天地。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9課《兒童詩兩首》中的《我想》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
在學生充分朗讀兒童詩,理解兒童詩和領會作者美好心愿和情感的基礎上,我提出這么一個問題:“孩子們,你們還想把‘什么’放在‘哪里’?”孩子們對這個問題的前半部分容易想到,紛紛說出了頭發、衣裳、鞋子等答案。但對于后半部分,孩子們有的陷入茫然,一時說不上來,有的所答搭配不當,不符合事實或邏輯。見此情景,我并不急于用進一步的指導去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是期待生活能擦亮孩子們思維的火花。便對學生說:“孩子們,你們和作者高洪波爺爺一樣都有著一個個美好的心愿。你們的美好心愿應該能更好地解決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那么,請大家仔細想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令人揪心的問題呢?”孩子們的思維被引向現實生活:“一些地方的兒童生活貧困?!薄耙恍┑胤剿亮魇乐??!薄吧缴系臉淠鹃L得不好?!薄o接著,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我想》,再次感知兒童詩的語言形式和表達的思想情感的內在邏輯關系,同時還讓學生明白:詩歌的想象要大膽,語言表達形式要注意前后一致。此時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也就水到渠成了。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們寫出了下面這樣的兒童詩:
我想把頭發/植在光禿禿的山上/伴著成長的氣息/引來無邊的綠色/長啊,長/長出一片片茂密的森林。
我想把鞋子/寄給災區的小朋友/帶上熱忱和問候/讓災區的小朋友/穿上我的鞋子/走啊,走/走上美好的人生之路。
……
生活是詩歌的源頭,只要孩子們留心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樂趣,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各種有趣的生活現象甚至人們虛幻的想象都可入詩。所以,在兒童詩讀寫結合訓練時,必須有意識地依托文本,進行拓展練習,把學生的思維的觸角引向生活的深處。
二、讀中感悟,發現特點,大膽想象
小學階段學習創編兒童詩是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的,也能營造濃郁的讀詩寫詩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學會觀察、思考、想象、表達,享受快樂的童年、詩意的人生。其實寫詩并不難,關鍵是對生活要有感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大膽想象,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就能創作出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詩??梢韵茸尯⒆觽冊谧x中發現兒童詩的特點,比如讀下面的兒童詩:
《橡皮》
爸爸送我一塊/翠綠的橡皮/我瞌睡的時候/它偷偷變成青蛙/在我作業本上/飛來飛去/捕捉我的錯別字。
媽媽給了我一塊/粉紅色的橡皮/瘋了一天的作業本/想好好洗一洗/擦過粉色的香皂/哇!渾身透著香氣。
通過讀詩交流,孩子們很快便發現了詩歌分行分節表達、句式整齊有序、句末還有押韻,讀來朗朗上口的特征。孩子們也發現兒童詩中豐富的想象力,作者善于抓住事物(橡皮)的特點,通過擬人、比喻、排比、夸張等手法把自己的想法、愿望、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
接著可訓練孩子們的想象力。比如,讓他們看看下面的圖形像什么?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發展,為寫童詩奠定了基礎,這時,我就以視頻引路,讓學生親身體驗電視“腦白金”產品廣告創意中的想象力。(看視頻)大膽猜測產品“腦白金”和“舞蹈”會有什么關系?有了這些熱身運動和創作鋪墊后,學生的想象被充分喚醒,安排寫作任務再讓學生創編童詩就順理成章了。我就請學生自己選一個主題,創編一首兒童詩(屏幕投出提示和要求):
孩子們,想試一試嗎?
三、讀中評改,巧妙表達,生動形象
精心安排“隨堂評改”的環節,并給予及時精當的點撥,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寫兒童詩的水平。
1. 先讓學生認真地讀讀自己的詩歌,找出自己的得意詩句,用波浪線畫出,再邊讀邊改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給自己一個總體評價(最高五顆星,最低一顆星)。
2.自己讀完、改完滿意后,在小組內交流展評,把寫的和畫出來的精彩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提醒學生注意在讀他人的作品時首先應用欣賞的眼光去學習,圈畫出好詞好句,再把自己的建議跟對方交流。如果你認為同學提得正確就要及時修改。每組推薦一個寫得最好的同學全班展示。
3.小組評改完后,教師組織反饋學習小組的評改情況,進行集體評改。此時教師可選取一組優、良、中等水平的詩歌引導學生賞、評、改。(童詩略)
①剛才有哪些同學得到了四顆星或五顆星的?誰愿意第一個把自己的作品與大家交流?
②投影出示:由作者朗讀,賞、評、改。
③集體點評。大家有什么話想對他說或者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你們說這三首詩歌能拿幾顆星?為什么?(提示: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現的至少被評為四星級,如抓住特點、想象大膽、語言優美的,感情真摯的,書寫工整的,講究押韻的……)
篇7
設計是按照計劃對服裝進行創作,工藝是指對服裝的材料按照設計的樣子進行加工,做成一件成品供人們利用,說到底,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人們服務,工藝的目的就是可以使這些設計被人們所使用??墒窃趯嶋H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得目前服裝設計教學沒有形成完善的設計與工藝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2.實現服裝設計教學與工藝結合的重要性分析
服裝設計是屬于實用美術的,它所具備的兩個重要因素就是藝術和手工技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服裝工藝就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科,服裝設計教學與服裝工藝的結合可以有效地把理論和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和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做到為社會提供綜合素質高的人才。
3.構建服裝設計與工藝相結合教學模式對策
3.1明確教學與工藝結合的主要內容
在服裝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和經營意識的培養。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對服裝地市場進行調查,從調查結果來決定自己服裝設計的方向,然后參考一些市場上和流行的圖案表現形式和流行的色彩搭配,把這些最新穎的東西滲入平時的教學當中,讓學生在潛意識里接受設計與工藝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服裝的結構設計也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師可以靈活利用結構制圖的方法,讓學生在提升結構制圖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制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按照一些版式的不同對學生們提出不同的放縫和打版工序的方式,讓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鍛煉并且可以提高。對于服裝結構設計的難度要合理的循序漸進的增大,兼顧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和技能的提高。為了讓學生設計的作品可以以更好地形式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就要把服裝材料的知識“灌入”到學生的腦海里。把服裝材料工藝教學融入到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服裝的面料輔料這一類的基礎知識,還可以把不同面料的性能、不同面料設計出來的服裝的風格以及這些設計成型時表現出來的狀態都印刻在學生的腦海里。
3.2模糊設計教學與工藝之間的差異性
服裝設計教學就是要對學生的形象思維進行培養和提升,使他們對于形象地敏感程度可以不斷提高,利用所學的知識可以把心中所想的東西變成模型。而服裝工藝要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來設計服裝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要,可是社會的需求和人們的審美又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就要求設計人員在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之外還要有非常強的洞察力和對市場流行元素的預知和判斷能力,所以形象思維能力也是設計者所必備的。對此,服裝設計教學應該采用邏輯思維為主,形象思維為輔的原則,將服裝設計過程中的設計和工藝相結合,把設計和工藝的學科差異模糊化,在培養學生良好藝術氣質的同時也使其具備熟練的工藝技術。
3.3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服裝設計是屬于實用美術的,它所具備的兩個重要因素就是藝術和手工技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設計的衣服在班上進行評分,提高學生設計服裝的熱情,讓學生在自己與同學的設計中進行比較,取長補短,提高設計服裝的水平;還可以把學生設計的成品和成衣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對于自己的設計按照一定的比例制圖裁剪,真正做到設計出可以實際利用的服裝,使得學生對成衣制作過程的難易程度有所了解,積累下一次獨立制衣的經驗。再漂亮的設計圖都要經過工藝才能夠為人們所利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自己設計的服裝自己來選擇適合的材料,并且按照流程來自己進行動手制作,深化學生對服裝材料和工藝的認識。
4.結語
篇8
我校在進行課題研究以來,要求學生多讀多背,
一、讀課外書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要塑造學生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讀課外書是一條重要的途徑。一本根據英國兒童小說哈利波特改編的電影,竟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男女老少,連成人都不禁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學生讀大量的富有人文精神的課外書,內心世界很容易引起震蕩。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誠,李白“安能摧眉彎腰事權貴”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學生在讀這些課外書時,能體味愛國、友誼、忠誠、勇敢、正直等人類永恒的精神。從而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激蕩起升華人格的內在欲望,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遠勝于教師口干舌燥的說教。
二、讀課外書有助于積累語言
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鐘。許多同學在寫作時總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如果讓學生多讀課外書,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寫作時就會呼之即出,信手拈來。所謂“熟讀唐書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讀課外書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當前的教學目標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促進人格與個性的全面發展。從這一理念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自主學習習慣必須得到培養。讓學生自由選擇課外愛讀的書,能極大地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自己去探求、去獲取、去尋覓,能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最終形成習慣。所以說讀課外書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
四、讀課外書有助于增長見識
學生多讀課外書,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讓學生不出國門也知天下事。在重視素質教學的今天,“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勢所趨。我們語文教育要追趕時代,超越課堂,帶領學生“躍馬平川”去開辟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
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作業中充滿了各種繁、難、偏的應試練習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為了讓作業更為有效,要更新觀念,重視疏導。
一、讓學生喜歡做語文作業。
教師布置作業時總要貪多求全,生怕有遺漏,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實上,能力的高低與機械的記憶書寫沒有多大關系,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那種機械的書寫作業已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一些學生經常完不成作業,其實是那些單調的書寫作業讓他們對作業喪失了興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的特點,把作業設計得形式多樣,爭取讓作業內容豐富而又不失創造性,讓學生通過做作業全面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作業要體現層次性。
對作業量增減的依據是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對其發展的要求。內容簡單、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復布置簡單重復性強的機械性作業,這會極大挫傷學生寫作業的興趣。對于學習能力強、態度認真、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以不留作業,給這些學生減負,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發展其他愛好,讓他們有更多的自由發展時間和空間。對于學習能力弱、態度不認真、知識掌握不牢的學生,可適當增加作業量。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作業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遵循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原則,給學生一個可以選擇的范圍。
三、作業設計要體現多樣性
篇9
(一)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產教融合,為構建并實施工學結合教學體系提供了保障我校根據市場對中職醫學檢驗技術人才的需求調研,成立了由學校、院或企的學科帶頭人、檢驗專家、骨干教師或技術骨干組成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定了我校中職醫學檢驗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并進行實施,與省內外共60多家包括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檢驗試劑廠等檢驗檢疫機構建立了臨床教學基地與實習實訓基地,提供了具有先進檢測技術和儀器設備的實踐教學環境。
(二)校企合作,構建了我校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以“能力為本位”的“3445”工學結合教學體系(“三級理論教學體系、四級實踐教學體系”“四級學生素質教育體系”“五項教學評估體系”),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1.以培養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工學結合,構建了“三級理論教學體系、四級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傳統的課程設置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忽視了實踐技能課程,使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教學發展嚴重滯后于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我校根據近幾年中職醫學檢驗技術畢業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分析,以培養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改革了傳統的課程設置。
2.以就業崗位為切入點,將四級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業務素質”)貫穿于三級理論教學與四級實踐教學體系中,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我校依據企業要求和學生實際,將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業務素質、身心素質四個方面培養貫穿于理論與實踐教學中,有效地將企業文化融入育人環境,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向上,將學生的素質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中,使學生在三年的學習中專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3.構建“五項教學評估體系”,促進教師教學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五項教學評估體系”包括教學檢查與聽課、教學督導、考試管理、學生評教、院(企)評價五項,一方面,此評價體系便于學校掌握教師的教學情況,及時解決一些突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本人也可以查閱學生及院企行家對自己評價的結果及所提出的建議或意見,以便改進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4.校企合作,共建一支由企業骨干、學校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組成的“雙師型”教學團隊,能有效實施“四級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職業崗位能力。我校過去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多數由醫療專業畢業的教師承擔,而且又缺乏長期的臨床實踐經驗,所以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缺乏連貫性與整體性認知,僅憑個人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內容實施教學,導致與臨床工作任務明顯脫節,不利于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改革為由企業骨干、學校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組成的“雙師型”教學團隊,能促使我校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進行提高學生職業崗位能力。
5.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讓學生能感覺到“學有所用”的“工學結合”校本教材與實訓教材,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近幾年,由于生源質量下降,給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我校根據學生實際及崗位職業能力分析,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開發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校本與實訓教材,教學內容“貼近崗位、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有所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會了“學會所用”,從而提高的教學質量。
6.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進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忽略了實踐教學的“教、學、做”,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同時束縛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我校試行“一課多人、一人多課、一課多元化教學”模式,不但加強了實踐技能的訓練,而且催促專業教師不斷參加企業實踐,提高了專業教師檢驗技術崗位素能,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對實施“3445”“四步模式化”工學結合教學體系的思考
1.在實施“3445”工學結合教學體系中,應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深化專業課程結構,調整專業培養方向。因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已由過去單一的基層醫療機構醫學檢驗技術崗位,已擴展到個檢驗部門的檢驗儀器維護與維修的崗位,故優化專業課程結構與教學體系是培養既有醫學檢驗專業技能,又有儀器維修技能的復合型實用人才關鍵之一。
篇10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舞結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045-02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了對學生“音樂實踐及音樂創造”的能力培養,而學生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親身投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去,從實際音樂活動中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力,而這種實踐活動的實現,完全可以通過音舞結合的方式來實現。下面我們先來簡單分析下音舞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一、音舞結合教學方式的應用價值分析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隨著時代的進步,音樂教育的目的已不僅僅是傳統地教授一些基礎音樂文化、音樂技巧了,已發展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等。而舞蹈的發展也是順應了時代潮流的,它已由原來單純的美化肢體動作、完善情緒表達擴充到協調形體氣質、體現情感表達、愉悅身心健康體魄。其繼續活躍在人們視線里的根本原因而在于它滿足了人體需要,達到深層次緩解壓力、調節情緒、健康體魄的作用。
2.豐富學生情感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主要是通過語言形式,較少部分是非語言形式。在一些場合,非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甚至要高于語言表達?,F如今的音樂課程教學目標中就明確提出要通過音樂來提高學生社會交往的能力和表現力。在語言產生以前,人們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肢體表現,而舞蹈則是這種肢體表現的藝術升華。具有與音樂一樣的性質――體現某種情感。古人云:“言之不足詠之、詠歌不足舞蹈之”,即是說當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受到限制時,就通過朗誦的方式補充表達,當朗誦也不能很好表達時就借助舞蹈動作來體現想表達的內容。舞蹈動作有自身的情感表現和文化內涵,若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舞蹈動作,便能豐富學生的情感表現方式。此外,學生要想掌握好舞蹈動作就必須增加自己對舞蹈的體悟和創新。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若是能結合舞蹈,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發展潛力。當學生具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時,就能獲得自信,并且逐漸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為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提供了簡單便捷的方法。
3.提升學生綜合氣質。舞蹈,是人類動作的藝術化。舞蹈教學即是教導、訓練人的身體動作,此外還需要投入自身情感和精神,以達到協調一致的舞臺效果。所以,在教學中不僅要消耗體力,還要消耗腦力,在無形中就刺激了舞者中樞神經,訓練了其支配意識。動作的訓練還鍛煉了韌帶的柔軟程度和肌肉對骨骼的牽引密度,能夠改善骨質、穩固關節、提升身體各部分的配合度。此外,好的舞蹈要以準確的舞蹈動作(如收腹、挺胸、提臀、低頭、回眸等)為基礎,所以舞者需要長時間、高頻率地做這些動作,于是就逐漸改正了那些不雅的形體姿勢,培養了優雅的氣質。
二、音舞結合教學形式在小學課堂開展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小學生這一群體的身心素質、年齡層段、實際需求,采用相符的舞蹈動作,將其盡可能地趣味化、兒童化、游戲化。降低動作變化的頻率,同時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對音舞的興趣。如此才能達到音舞結合的最大益處,帶領學生欣賞音樂舞蹈、學習音樂舞蹈、編創音樂舞蹈。具體策略如下:
1.舞蹈編創趣味化。興趣是一切活動的不竭動力,使學生主動進行某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新課標較之于過去進步的地方則在于它將主動學習的權利賦予學生,由被動學習過渡到主動學習,由吸納式學習變為探索式學習。在音樂教學中,強調引起學生對音樂的關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雖然音舞結合有眾多的優點,但若是脫離學習主體這一客觀實際,所有的優點都將轉化為不可忽視的缺點。那么,如何讓所有的學生對參與音舞結合教學實踐活動產生興趣是教師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增加舞蹈動作編創的童趣性,把舞蹈動作教學的簡單化、趣味化、兒童化、游戲化,讓音舞結合教學適應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鼓勵全體學生參與,特別是讓部分動作平衡能力、協調能力較差的同學以及大多數男同學積極的參與舞蹈動作即興創編。那么,在音舞結合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怎樣才能增加其童趣性呢?如:舞蹈動作中強調眼神與手勢配合的,在音舞結合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模擬“摘成熟的果子”這一生活實例來訓練。這是因為摘果子是一連串的動作,而摘成熟的果子就是一連串動作和眼神的結合,需要通過眼神去尋找,在差不多找好的時候伸手去摘。在這一模擬過程中將舞蹈動作與生活實例相結合,既避免了舞蹈動作教學的枯燥性,還降低了教學難度,調動了學生表演的欲望,創造了主動學習的機會。另外,還可模擬創設某種生活場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既能展現天真活潑的本性,又能增添趣味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民族舞蹈兒童化。縱觀整個音樂教育的歷史,雖不斷改革創造出眾多新體系,但達爾克羅茲、奧爾夫、柯達伊仍是殿堂級人物,他們創造的音樂教育體系對世界的音樂教育都具有引領作用。他們都發源于其民族優秀文化,且符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對整個世界的音樂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同理論之,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其56個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是世界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不同風格的民族舞蹈,既可以激發學生對優秀民俗文化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感受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榮譽感。我國的民族舞蹈大多都保留著原始風貌,樸實豪邁、熱情自然。教材中有很多各少數民族的音樂作品表演與聆聽。比如:蒙古族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傣族歌曲《金孔雀輕輕跳》、土家族歌曲《乃喲乃》;朝鮮族歌曲《桔梗謠》、彝族樂曲《快樂的嗦》、新疆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等,雖然小學生受其年齡局限并不是很了解各民族舞蹈的典型特點,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科學合理地選擇相應的舞蹈成品賞析內容,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幫助學生積累舞蹈編創過程中所需要的舞蹈元素。通過欣賞優秀舞蹈,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舞蹈動作的即興編創打下基礎。考慮到小學生的特性,其舞蹈動作應盡可能的兒童化、典型化。
3.國標舞蹈游戲化。舞蹈種類眾多,國標舞、芭蕾舞、民族舞均是其重要構成部分。其中國標舞還具有大眾性特點,在社會生活中較為普遍。在小學音舞教學中加入簡化的國標舞動作,能夠在學生間提供合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日常儀態。但國標舞較小學生而言相對成熟化,不大容易接受。所以,可以在國標舞的中融入游戲教學,來激發學習興趣。比如,愛爾蘭民族的踢踏舞,既有弗拉戈舞的熱情火辣,也有古典芭蕾的優雅和現代舞蹈的精致,動感十足。教師就可以抓住其典型動作:踏步、踏點步、抬跳步等,將其組合成一個小朋友們熟悉的帶有游戲性質的集體舞,比如:集體舞《找朋友》、《校園多美好》之類的,規則根據具體舞步而定,讓學生在游戲中記憶舞步并記憶歌詞,完成音樂舞蹈的完美結合。再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獨特的國標舞情景游戲,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一段國標舞的形式,學好后跳給其他學生看,并讓學生選出自己認為跳得最好的一個小組,給予表揚和鼓勵,進一步刺激學生對國標舞的興趣。當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讓家長參與,比如在班級期末音樂會中,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參與到活動中來,一起感受音樂與舞蹈結合的魅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加強專業理論學習,將理論學習常態化,涉獵更多的音樂舞蹈領域的知識。在音舞結合的教學中,教師針對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進行多方面系統的查閱,了解新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我們的音樂課堂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從音樂的本體出發,研究音樂的多種表現形式。我們知道音樂是聽覺藝術,而舞蹈是視覺藝術,只有兩者完好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得到最好的效果。聲與形具有怎樣的關系,只要搞清楚這些,音樂課堂中的音舞結合教學就可以進行下去了。只有大量的閱讀借鑒,多利用各種學習的平臺,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拓寬自己的視野,才能將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研究的有深度,有底蘊。將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的具體課程圓滿地呈現出來。
參考文獻:
[1]王婉錚.樂舞教學法在舞蹈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