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00:30: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愛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廉潔愛民鑄忠魂
柴寶國:廉潔愛民鑄忠魂
2005年5月1日,柴寶國的妻子于桂芹和兒子柴楠來到沈陽回龍崗公墓,將一束鮮花放到墓前,并把“鐵路優秀共產黨員”的復印件工整地貼到墓碑上。
回顧柴寶國的一生,他廉潔愛民的品格令人肅然起敬。
清正廉潔
房建處掌握著局機關職工的建房、管房和分房的權力,作為處長,柴寶國直接或間接管理著41.5億元的住房資金。8年來,他沒有被投訴過。
沖著他管理的41.5億元資金,不少人都在“琢磨”柴寶國,一些證券公司老總勸他把錢投往國債二級市場,甚至是股市,可以得到巨額的現金返還,他沒有答應。在住房建設工程材料的招投標中,柴寶國主持制訂了一系列制度,卡死了腐敗渠道。
愛民要有真舉措
民生,一頭連著黨心,一頭牽著民意,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最近舉行的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圍繞全面改善民生,要求真正做到親民要有真感情,愛民要有真舉措,惠民要有真成效。切實改善民生,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拿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愛民要有真舉措,貴在“要有”。遇水要架橋,過河要造船。改善民生猶如過河,舉措就是“橋”與“船”。改善民生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切不可“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表面熱鬧而無實質功效。真舉措哪里來?來自實踐與群眾。來自實踐,就是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來自群眾,就是視百姓的需求為信號、為標尺、為動力。民生問題具體而實在,孩子讀書的學校有沒有著落、年輕人的工作好不好找、老人看病能不能報銷都是民生,多到群眾中走一走、看一看,就會求得真經,拿出舉措。改善民生,既要有解決長遠問題的周密部署,也要有解決眼前具體問題的現實舉措。總之,檢驗各地是否有改善民生的真情實意,就看有無拿出求真務實的舉措。
愛民要有真舉措,貴在“管用”。懸壺濟世需良方,改善民生需良策。再好看的政策措施,如果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那就一點也不管用,就得不到老百姓的真誠歡迎。改善民生與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敷衍。這就決定了我們拿出的舉措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經得起人民群眾的評判。當然,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水平不同,能夠提供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同,這就決定了改善民生的舉措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分清輕重緩急,因地制宜,把握時機、節奏和力度,統籌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盡力而為。這是初級階段的國情省情所決定的。一句話,民生之舉措,務必在求真務實上下功夫,不一定求面面俱到,但必須務實管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幫群眾之所需。
愛民要有真舉措,貴在“創新”。改善民生,完善的機制是重要保證。全面改善民生,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既要考慮當前,又要考量長遠;既要堅持政府主導,又要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既要照顧少數困難群體的利益,又要關注社會大多數群體的利益;既要從群眾的具體小事入手,又要從事關全局的大事著眼。這是一個動態的、創新的過程。當前,民生問題就涵蓋了多種層次,既有對安居樂業的基本需求,也有創業創新的發展追求,還有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民主訴求。有鑒于此,沒有一個辦法可以一勞永逸,沒有一條舉措能夠一成不變。創新機制,就是針對民生問題的不斷變化,適時地對各種政策措施進行調整、完善和深化;就是真正建立一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制度,為全面改善民生構造體制機制,為促進社會和諧注入持續動力和活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擁軍愛民慰問安排
重點報道區主要領導帶隊走訪慰問活動。宣傳部負責聯系電視臺、報社等媒體記者。為了進一步搞好擁軍愛民活動,今年8月1日是建軍84周年。特此制訂如下方案:
一、慰問對象
1轄區內16個駐軍單位;
2轄區內4個復退軍人集中的困難企業;
3區內6名三、四級殘疾軍人(原一等傷殘軍人)
4街道、鄉、管理局110名困難優撫對象;
加強舉措再創新促進親民愛民活動
同志們:
市召開了進一步深化拓展親民愛民活動工作會議,會上對××年親民愛民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市委書記×××、市委秘書長×××就親民愛民活動的開展做了重要講話。為全面貫徹落實好全市進一步拓展親民愛民活動工作會議精神,更加扎實有效地開展我縣親民愛民活動,根據縣委安排,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總結經驗,分析不足,切實增強活動開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自去年××月份親民愛民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級領導干部積極響應,熱情參與,為困難群眾辦了大量好事實事,全縣473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共落實幫扶資金15.7萬元,衣物、文具等合款1.2萬元,提供致富信息140多條,安排貧困家庭就業100余人,解決困難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96件,困難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通過活動的開展,傳統美德得到弘揚,干部心靈得到凈化,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初步形成了扶貧濟困長效保障機制,使一些特困家庭生產生活得到了進一步保障和改善。
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少數單位和幫扶干部對親民愛民活動認識不高,重視不夠,行動不太積極,存在“上熱下冷”現象;幫扶干部的幫扶能力和范圍有限,與困難群眾的實際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幫扶方式以臨時性幫錢幫物居多,從根本上幫助群眾擺脫貧困做得還不夠;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等等。
對此,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充分認識到,在領導干部中開展親民愛民活動,是落實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轉變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載體。心中始終裝著百姓,既是一種職責,也是一種要求。廣大干部必須積極主動參與到幫扶活動中來,采取具體有效措施,為困難群眾多辦事、辦實事。把活動往深里做、往實里做,往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
為政以愛民為本體會
封建政治充斥著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尖銳矛盾與對抗,套用一句先哲的話,“官視民為草芥,民視官為寇讎”,是封建官民關系的常態。但問題還有另外一面。作為傳統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統治者常常宣揚“重民”思想,提倡關注民生,關心民瘼,強調“為政以愛民為本”。這種觀念在清代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如康熙帝在上諭中就多次提到,“朕事事以百姓為念”,并要求各級官吏要“念切民依”,“必使家給人足,安生樂業,方可稱太平之治”;“但操守廉潔,念念從愛百姓起見,便為良吏。”(《康熙政要》,卷一、卷九)
這種看似矛盾的歷史現象,其實也不難理解。一方面,任何一個略有頭腦的統治者,大抵都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知道“天下之治亂系乎民”;另一方面,“民本”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著巨大的影響,從《尚書》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清初王夫之的“君以民為基”,“無民而君不立”等等,這些思想一脈相承,在封建時代一直同“尊君”觀念并行不絕。而這不能不在傳統政治文明中得到強烈的反映。
在清代名目繁多的“官箴”類著作中,宣揚“國家根本在百姓”、“為官一方,必為民出力”的內容,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含著相當豐富的思想內涵,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曰“愛民”。有的書中把“愛民”提到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的高度,所謂“朝廷設官,原以為民。官必愛民,乃為盡職”(徐棟輯:《牧令書》)。只有從愛民出發,才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常懷一點愛民之心,時時刻刻皆此念充滿于中,自然事事為百姓算計,有一民不被其澤,便如己溺己饑,安得無不忍人之政?”(《朱舜水集?問答三》)有了愛民之心,便能實心任事,勤于政務,不因一己的利弊得失而顧盼彷徨。金庸齋《居官必覽》稱:“充我懇惻愛民之心,盎然天地之初意,氤氤氳氳,盈滿于胸中,發而施之于政事。凡世俗之毀譽利害,休戚得失,一毫毋使芥蒂于心,以雜我正念。”(喬立君編:《官箴》,第396頁)相反,如果為官者缺乏愛民之心,只知謀一己之私,則不但會禍害百姓,殘民以逞,而且將會動搖政治統治的基礎。該書尖銳地指出:“乃居官牧民者,逞志作威,嚴刑聚斂,賤民如糞土,疾民如仇讎。非但我之一身,罪孽山積,獨不為國家根本之計乎?”(同上書,第462頁)
二曰“利民”。為官不但要“存愛民之心”,更重要的是要“行愛民之政”,也就是要在政治實踐中為民謀利,造福百姓。“利民”的要義是一切政治舉措,要時刻注意為百姓興利除弊:“膺民社者,不必廣求施濟,但詢其利害所在,害民之事,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利民之事,早興一日,則民多一日之安。”(覺羅烏爾通阿:《居官日省錄》,卷二)前引《居官必覽》中有這樣一段話:“一為民牧,一方生靈,皆系于我,庶幾夙夜焦勞,靡解厥職。民之所樂,我則遂之;民之所苦,我則除之。縱不能智慮畢周,躋斯民于衽席,然我為官一日,自當盡一日之責。”(《官箴》,第397頁)有的提出“官必好惡同民”的主張,“凡百姓所利,官亦曰利”;“百姓所苦,官亦曰苦”(袁守定:《圖民錄》,卷四)。也有的說,“事關民生”,應該“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蔣士銓:《官戒詩》)。官員們要以百姓之苦樂為苦樂,以百姓之是非為是非。雖然由于政治立場的不同和利益沖突的客觀存在,真正實行起來絕非易事,但能夠提出這樣的命題,并且作為政治道德與行政良知的追求目標,顯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思想意義。
三曰“親民”。在封建政治下,官民之間尊卑懸絕,等級森嚴。官吏們常常“倚勢作威,儼以官府自尊,驅民如羊,縱吏如虎”;而百姓們“見里長則面色青黃,望公門則心膽戰驚”。這種情況,往往造成封建時代“上下之情不通”,不利于社會治理。《圖民錄》強調:“凡上下之情,通則治,不通則不治。”“如官有所行,不能達所行之意于民;民有所訴,不能面達所訴之情于官,此上下不通也,不治也。”(卷三)因為只有官員們“平易近民”,“而后民得以盡其情,上得民情,而后可言治理也。”(卷一)在這里,居官者能否去上下之隔閡,忘一己之威儀,真正做一個親民之官,是能否實現政通人和的關鍵。汪祖輝《學識臆說》認為:“治以親民為要”,“親民之道,全在體恤民隱,惜民之力,節民之財,遇之以誠,示之以信。不覺官之可畏,而覺官之可感,斯有官民一體之象矣。民有求于官,官無不應;官有勞于民,民無不承。”(卷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放下架子,走出衙門,輕車簡從,體察民情。《居官必覽》批評官場流行的“迎送欲遠,稱號欲尊,拜跪欲恭,供具欲麗,酒食欲豐,騶從欲都,伺候欲謹”,以至“行部所至,萬人負累,千家愁苦”的惡習,勾勒了下面這樣一個“親民之官”的生動形象:“時屏騶從,巡歷鄉村,與山農野叟,歡然講論,察訪輿情。不煩人迎接,不累人一啜一杯,務期民志常通,欲惡與共。”(《官箴》,第342、354頁)
八一擁軍愛民慰問辦法
今年8月1日是建軍周年,為了進一步搞好擁軍愛民活動,特此制訂如下方案:
一、慰問對象
1、轄區內16個駐軍單位;
2、轄區內4個復退軍人集中的困難企業;
3、區內6名三、四級殘疾軍人(原一等傷殘軍人);
4、街道、鄉、管理局110名困難優撫對象;
吳登云--為民愛民的好醫生
吳登云,男,1940年生于江蘇省高郵縣一個農民家庭,1963年從江蘇揚州醫學專科學校畢業后,自愿要求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工作。他扎根邊疆已38年,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奉獻給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醫療事業。為了病人,他女兒也長眠在帕米爾高原。
作為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人民醫院院長的吳登云,從小橋流水的江蘇揚州到“萬山之祖”的帕米爾高原,他實現了一生中最富傳奇色彩的跨越。
烏恰縣地處祖國版圖的最西端,是我國最晚送走太陽的地方。全境海拔在1700??6146米之間,屬高寒山區,風大氧少,紫外線強,自然環境惡劣。這里生活著4.3萬各族人民,其中柯爾克孜族占總人口的72%。
吳登云先后無償獻血7000多毫升,超過了一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的總量。為了搶救燒傷的嬰兒,他割取自己腿上的13塊皮。他的生命在民族兄弟的身上延續……
奔騰的克孜勒蘇河日夜流淌,滋養著草原上的民族。吳登云的鮮血一次次地流進民族兄弟的體內,他先后無償獻血30余次,總計7000多毫升,超過了一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的總量!
他獻出了全身的血液,又再生了全身的血液。一聲聲嬰兒的啼哭,一聲聲老人的歡笑,都是他生命的延續。
元旦春節期間愛民實踐活動方案
為認真做好2008年元旦、春節期間的擁政愛民活動,進一步教育廣大官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警政警民關系,促進部隊全面建設,特制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要緊緊圍繞“體察民情民意,促進警民和諧”這一主題,以全面貫徹學習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認真分析研究新形勢下消防部隊擁政愛民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新思路、新舉措,不斷提高擁政愛民工作的自覺性,切實打牢官兵擁政愛民的思想基礎。
二、組織機構
為確保元旦春節期間愛民實踐活動工作的順利開展,大隊成立了活動領導組織機構:
組長:
懷愛民心解百姓難
傾聽民意、集中民智,為進一步體察民情、紓解民困。形成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生動局面,年初,市委拓展督查工作領域,市政府網站開通了書記信箱”借助互聯網平臺,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推動了工作開展,得到上級領導和基層群眾的一致肯定。
具體做法是:
一、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壓力傳遞到位
市委高度重視“書記信箱”辦理工作,層層落實責任、逐級傳遞壓力,確保“書記信箱”每封來信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一是明確市領導的責任。市委書記作為“書記信箱”辦理工作第一責任人,對每一封來信都親自批閱,提出辦理要求;親自過問,了解辦理進度;親自把關,確保辦理質量。其他市領導對分管范圍內的交辦來信,也都做到親力親為、親自督辦。
二是明確主管部門的責任。明確市委辦公室作為“書記信箱”辦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具體負責來信的登記、交辦、指導、督查、答復等業務工作,并賦予必要的組織協調權、專項查辦權、考核通報權。
武裝部擁軍擁政愛民工作意見
根據*市人民政府、*警備區《關于做好20*年元旦春節期間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的通知》(滬府發〔20*〕38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增進軍政軍民之間“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魚水之情,提升雙擁工作水平,結合*實際,現就做好20*年春節期間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扎實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責任感
各鎮、街道、*工業區、各部門和駐金部隊等各單位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全會和全國雙擁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一系列指示,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和雙擁宣傳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軍民團結的優良傳統融入到各項工作之中。地方和駐金部隊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廣大軍民相互支持、團結奮斗的先進事跡和各條戰線在雙擁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進一步營造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良好氛圍。地方各單位要深入進行全民國防教育,牢固樹立愛國擁軍觀念,提高做好擁軍優屬工作的自覺性。駐金部隊要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這兩個歷史性課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擁政愛民光榮傳統教育,不斷激發官兵“熱愛*、融入*、保衛*、奉獻*”的熱情,增強新時期軍政軍民團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貼近實際辦實事,進一步增進軍政軍民團結
春節期間,要按照滬府發〔20*〕38號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注意辦好以下幾件實事。
(一)主動安排走訪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