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19:35: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白花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白花菜分析論文

1化學成分

文獻報道的白花菜中所含的成分主要為揮發油類、三萜類和黃酮類。

1.1揮發油揮發油是白花菜的主要有效成分,取新鮮地上部分粉碎后,水蒸氣蒸餾法得到的揮發油,利用氣-質聯用分析確定了其含有29個揮發性成分,即香芹酚(carvacrol,29.2%),反式-植醇(trans-phytol,24.0%),芳樟醇(linalool,13.3%),反式-2-甲基-環戊醇,(trans-2-methylcyclopentanol,7.2%),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4.4%),m-百里香素(m-Cymene),壬醛(nonanal),1-α-萜品醇(1-a-terpineol),β-環化枸櫞醛(β-cyclocitral),香橙醇(nerol),反式-香葉醇(trans-geraniol),甲基異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茴香醚(anisole),苯甲醛(benzaldehyde),2,4,5-三甲基-噻唑(2,4,5-trimethylthiazol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右旋-檸檬烯-1,8(d-limonene),β-羅勒烯(β-ocimene),苯乙腈(phenylacetonitrile),水楊酸甲酯(methylsalicylate),α-紫羅蘭酮(α-ionone),反式-牛龍牛兒基丙酮(trans-geranylacetone),β-紫羅蘭酮(β-ionone),十三烷(tridecanal),橙花叔醇(nerolidol),雪松烯(cedrene),順式-3-十六醇-1(cis-3-hexen-1-ol),反式-3-十六醇-1(trans-2-hexen-1-ol)和庚酮-2(heptan-2-one)[2,3]。

1.2三萜類三萜羽扇豆醇(lupeol)主要存在于葉中,RamiahN和EffatA[4,5]等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從葉和種子中得到了具有止咳,抗癌等顯著活性的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其苷。1999年印度學者從成熟的全草(種子除外)分離得到一種新的達瑪烷型三萜類化合物[cleogynol,(20S,24S)-epoxy-19,25-dihydroxydammarane-3-onehemiketal][3]。

1.3黃酮類4'''',5,7-三羥基黃酮醇(kaempferol)[4]主要存在于葉中,少量5,7-二羥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5-羥基-3,7,4''''-三甲基黃酮(5-hydroxy-3,7,4''''-trimethoxyflavone),和3'''',4'''',5,7-四羥基黃酮(luteolin)[6]存在于種子中,花和葉中都有蘆?。≧utin)[4,7]。

1.4其它成分葡糖異硫氰酸鹽(glucosinolates)類化合物白花菜子苷[glucocapparin,3,4,5-trihydroxy-2-(hydroxymethyl)-6-(1-sulfonatooxyiminoethylsulfanyl)tetrahydropyran][2]是白花菜籽的主要活性成分。結構特異的化合物醉蝶花素[cleomin,S(-)-ethyl-5-methyl-2-oxazolid-inethione]在種子中含量約為0.25%[8]。葉中還有較高的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Ca,Fe等微量元素[9](化學結構式見圖1)。

查看全文

白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白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白花菜是湖北珍稀名產蔬菜之一。介紹了白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播種、及時定苗、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內容,從而為白花菜的無公害生產提供參考。

白花菜又名香菜,是湖北珍稀名產蔬菜作物之一,屬優質野生菜種,經人工選育栽培而成。因其獨特的生長要求(只能在沙土壤上溫暖且濕潤的氣候下生長),集中分布在湖北中部的京山縣境內與安陸市接壤的大、小富水河及漳河兩岸一帶,當地人有將白花菜腌制食用的習慣,傳統方法腌制的白花菜香味獨特,口感豐富,回味無窮。白花菜富含對人體有益的17種微量元素,每100g白花菜中含有氨基酸19.5g、鈣202g、鐵4.18g,明顯高于其他闊葉蔬菜。白花菜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降濕、開胃益睥、增強食欲等多重功效。京山縣近年來在調整種植結構中,擴大了白花菜種植面積,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規?;N植模式,并進行產業化經營。現將白花菜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

白花菜對土壤要求嚴格,宜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2~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旱地或水田的砂質土或壤土,不宜選擇冷水田或低濕地栽培。播種前要深耕施足基肥,施腐熟的豬牛欄肥11.25~15t/hm2。土地平整后作廂,廂寬1.0~1.5m,溝寬約33.3cm,深約10cm,廂面平整,耙細,土壤濕度以手捏成團、落地能散為宜。

2播種

查看全文

無公害白花菜栽培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白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白花菜是湖北珍稀名產蔬菜之一。介紹了白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播種、及時定苗、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內容,從而為白花菜的無公害生產提供參考。

白花菜又名香菜,是湖北珍稀名產蔬菜作物之一,屬優質野生菜種,經人工選育栽培而成。因其獨特的生長要求(只能在沙土壤上溫暖且濕潤的氣候下生長),集中分布在湖北中部的京山縣境內與安陸市接壤的大、小富水河及漳河兩岸一帶,當地人有將白花菜腌制食用的習慣,傳統方法腌制的白花菜香味獨特,口感豐富,回味無窮。白花菜富含對人體有益的17種微量元素,每100g白花菜中含有氨基酸19.5g、鈣202g、鐵4.18g,明顯高于其他闊葉蔬菜。白花菜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降濕、開胃益睥、增強食欲等多重功效。京山縣近年來在調整種植結構中,擴大了白花菜種植面積,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規?;N植模式,并進行產業化經營?,F將白花菜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

白花菜對土壤要求嚴格,宜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2~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旱地或水田的砂質土或壤土,不宜選擇冷水田或低濕地栽培。播種前要深耕施足基肥,施腐熟的豬牛欄肥11.25~15t/hm2。土地平整后作廂,廂寬1.0~1.5m,溝寬約33.3cm,深約10cm,廂面平整,耙細,土壤濕度以手捏成團、落地能散為宜。

2播種

查看全文

無公害白花菜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白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白花菜是湖北珍稀名產蔬菜之一。介紹了白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播種、及時定苗、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內容,從而為白花菜的無公害生產提供參考。

白花菜又名香菜,是湖北珍稀名產蔬菜作物之一,屬優質野生菜種,經人工選育栽培而成。因其獨特的生長要求(只能在沙土壤上溫暖且濕潤的氣候下生長),集中分布在湖北中部的京山縣境內與安陸市接壤的大、小富水河及漳河兩岸一帶,當地人有將白花菜腌制食用的習慣,傳統方法腌制的白花菜香味獨特,口感豐富,回味無窮。白花菜富含對人體有益的17種微量元素,每100g白花菜中含有氨基酸19.5g、鈣202g、鐵4.18g,明顯高于其他闊葉蔬菜。白花菜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降濕、開胃益睥、增強食欲等多重功效。京山縣近年來在調整種植結構中,擴大了白花菜種植面積,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規?;N植模式,并進行產業化經營。現將白花菜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

白花菜對土壤要求嚴格,宜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2~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旱地或水田的砂質土或壤土,不宜選擇冷水田或低濕地栽培。播種前要深耕施足基肥,施腐熟的豬牛欄肥11.25~15t/hm2。土地平整后作廂,廂寬1.0~1.5m,溝寬約33.3cm,深約10cm,廂面平整,耙細,土壤濕度以手捏成團、落地能散為宜。

2播種

查看全文

黨委政府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

××鎮現有66個村,總人口8.1萬,總耕地面積12萬畝。2009年度,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實踐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鎮”為目標,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埋頭苦干,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強鎮戰略,積極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努力構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和諧社會,使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繼續保持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主要成績

1、農業農村工作成效顯著

2009年,預計全鎮糧食總產達9.24萬噸,比2008年的8.89萬噸增0.35萬噸,增長3.5%;棉花產量200噸,比2008年175噸增25噸,增長14.2%;油料產量3235噸,比2008年3200噸增35噸,增長1.1%;生豬出欄15.5萬頭,比2008年13.3萬頭增加2.2萬頭,增長16.5%;家禽出籠165萬只,比2008年155萬只增加10萬只,增長6.5%;禽蛋產量8550噸,比2008年5500噸增加3050噸,增長55%;水產品產量計劃10000噸,比2008年8500噸增長1500噸,增長17.6%;農業總產值7.32億元比2008年的6.5億元增0.82億元,增長12.6%,人均純收入達到5670元,比2008年5170元增加500元,增長9.7%。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動和促進農業農村工作穩步發展。一是千方百計抗旱減災,面對入夏以來降雨持續偏少,伏旱連秋旱,全鎮受旱農作物面積達到5萬余畝,其中:水稻受旱面積4萬余畝,重災8000余畝,旱作物受旱2000余畝,部分村組因旱發生人畜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000余萬元的嚴峻形勢。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防汛抗旱工作會議,緊急啟動防汛抗旱工作預案,啟動“三套班子”科學指揮抗旱工作,強化責任抗旱。鎮防汛抗旱指揮部和鎮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實現24小時值班制,主要領導親自帶班。優先保障抗旱用電用油,共組織協調為抗旱保電架設專線21處,近50千米,校試安裝變壓器18臺,緊急處理農戶用電故障380余次。針對劉畈、高關、鄭家河三條干渠末端天子、祁山、鄧畈、高山、敖家、新街等10多個村放水灌溉困難“卡脖子”旱情特別嚴重的現狀,集中精力、集中時間、組織勞力1500多人,對主干渠實施清淤除障,疏暢主干渠和分支渠10多公里,確保了干渠末端近萬畝農田的正常灌溉,確保全鎮各村大旱之年不見災。二是著力抓好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全面完成兩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建設,投資828萬元的太平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共改造面積10000畝,平整土地2500畝,改造新建泵站7座,塘堰建設11處,增加蓄水15.5萬方,新建攔河壩3處,開挖新修排灌渠26.8公里,硬化灌渠14.2公里,硬化排水溝5公里,新建橋4座,新建村組公路及機耕道路12.2公里,林網植樹2.8萬株。投資2260萬元的優質稻項目示范基地,已平整土地0.79萬畝,襯砌排溝23條9913米,襯砌灌溝90條55423米,開挖土溝渠32條20551米,新建泵站27座,塘堰壩改造22處,橋涵閘系配套2309處,新修機耕路18條21704米,田間生產路36條25418米,林網植樹4萬株。兩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全部驗收合格。全鎮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942.2萬元,規劃建設的83處水利建設工程全面完工,在趙坡、王畈、麻城、袁河、孫家等19個村改造低產農田4萬畝,硬化敖家東、西支渠、谷堰支渠、胡家山等重點末級渠道4條20公里。大力推動小農水建設,以賈店村為主的村,硬化渠道15條9210米,開挖擴建堰塘壩66處,可蓄水80萬方,獲得了小農水以獎代補資金69.9萬元。代湖村農民自籌資金20余萬元,新挖擴建堰塘31口,拉開全鎮秋冬農田水利建設序幕。全鎮規劃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40處,大部分已動工建設,切實做到了村村有工程,組組有項目,戶戶都參與。投入建設資金208萬元,基本完成了趙坡水庫整險除險工程,確保了集鎮2萬多人的飲水安全。三是認真落實農村政策。五月中旬,鎮黨委政府三次召開機關包村干部、包村財干和村單位負責專人會議,認真學習中央、省、市、縣有關農民負擔的政策法規,全面落實農村惠農政策,扎實組織開展了落實農村惠農政策專項檢查活動,在全鎮66個村普查的基礎上,采取抽簽的方式,對許壩、劉港、高山、秦家寨等12個村開展了重點檢查。并以羅辦發[2009]20號文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重申國家惠農補貼發放規定和農民負擔監管規定,嚴肅查處違規行為的通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及時整改,規范了“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程序,杜絕了亂收費,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四是扎實組織農業生產。今年來我們以國寶橋米集團為依托,在整合項目核心區建立高檔優質稻生產基地,大力推行鄂中5號,楊兩優6號的優質品種種植,在全鎮種植優質稻10萬畝,其中整合項目核心區種植鄂中5號1.5萬畝,鎮集中購種1萬斤。配合國寶橋米建立了工作站,并組織專班,定期下村進行技術培訓,為××糧食品質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全鎮落實早稻面積13500畝、中稻面積95000畝、晚稻面積15000畝。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對3.5萬大田油菜菌核病普防了一次,對2萬畝重茬面積(已發病)進行了重點防控。有效遏制了病蟲蔓延勢頭,對6.5萬小麥病蟲進行了全面普防、普殺,普防小麥白粉病4.5萬畝,紋枯病2萬畝,條繡病0.8萬畝,麥園蜘蛛1萬畝,麥蚜0.1萬畝,早稻秧田防治立枯病、綿腐病、惡苗病面積1200畝。中稻大田預防稻飛虱等病蟲害10余萬畝,通過宣傳發動,農機購置形成熱潮,全鎮現有各種大型農業機械595臺(套)。今年新購大型農業機械90臺(套),其中新購插秧機58臺。5月上旬在上周村召開了機插身現場會,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80%以上。在畜禽規模養殖和水產特色養殖上。今年,全鎮規模養殖大戶達到385戶,初步形成了以湯春海等農民創業之星的“150“模式和以孟法豪為主的零排放模式生豬產業規模。成了以秦家寨養殖小區為首的養雞專業合作社和以周大勇為代表的養鴨專業合作社,小龍蝦養殖、網箱養鱔已成氣候,以周寨村支部書記容益軍為代表的領頭雁在周寨、快活、祁山等村集中網箱養鱔水面達185畝水面,32戶,2000箱,已投苗45000斤,總投資160萬元左右,產值260萬元,可獲得100萬元。四是高度重視民生工程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今年,縣分配我鎮沼氣建設任務1193口,我們成立了專班,分別在呂家、王砦、快活、祁山等13個村掀起了建沼氣的熱潮,現已全部完成。積極組織對農村勞動力轉移進行技術培訓82次,培訓人員1033人。在梅李、劉港、仁和完善斷頭路的公路建設7.5公里,現已通車運行??h紀委對新農村試點許壩村,投資了30多萬元對村的基礎設施路、水、綠化、活動陣地進行了配套建設??h政協聯系的丁沖村以廣信生態園為依托下,人居環境大為改觀。全鎮所有新農村建設村都配套了沼氣建設,做到了一建三改。五是林業生產績效明顯。開春以來,我們以湖北廣信生態園為依托,發揮山林優勢,加快林業產業建設,上半年共完成板塊成片造林5200畝,分別在丁沖、胡坡、周沖、高山、孫家、石沖、馬河、大山等村定植外松和核桃。在許壩、徐河、王砦等村四榜植樹和塆子林改造16.4萬株。以曹雙公路為主線的綠色通道植樹13公里,落實花卉苗木基地300畝,大田育苗50畝,項目達標率都在100%以上,全鎮共發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61719.9元;涉及農戶218戶,涉及面積7031.3畝。

2、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形勢喜人

2009年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促進了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2009年,預計全鎮工業產值112000萬元,比去年同期96425萬元增15575萬元。營業收入110000萬元,比去年同期176356增292000萬元。工業增加值2339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585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5115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6000萬元。新增規模企業3家,即:京山德棉清潔用品廠、詠潔(雅園)清潔用品廠,大樹米廠。工業用電量200萬度,完成招商引資3000萬元。通過招商引資,今年我鎮項目建設形勢喜人。一是已經落戶的京怡多晶硅項目,正在建設廠房6000平方米,光電硅瓦、太陽能機電等產品正在研發和試生產。二是石沖村5000投養豬場建設項目和石沖潭龍石材開發項目,前期投入已分別達到100萬元和1000萬元。三是正在建設的集鎮富順商貿步行街項目,累計投資4500萬元,分三期開發,一期工程預算投資2500萬元。四是正在建設的富水河畔一期商住樓開發建設項目,由江蘇爵安房產開發公司先期投資1000萬元開發建設,后續工程正在論證。五是丁沖2400畝林果基地整地項目,由湖北廣信生態農莊投資開發。對于這些招商引資項目,黨委政府極力營造親商、愛商、尊商、護商、幫商的良好氛圍,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熱情做好服務工作,真心實意為羅戶客商排憂解難,贏得了落戶客商的信賴、理解和認可。黨委政府大力支持現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全鎮各企業累計投入技改資金1500余萬元,6家重點骨干企業由此實現“脫胎換骨”。白花菜是××鎮叫得響的地方特色品牌。由此,湖北江花集團、富水蔬菜制品公司、仁和白花菜廠等企業相繼落戶××,為了將醬咸菜產業做強做大,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與華中農學院聯手研發白花菜系列產品,市場占有份額大幅度提高。富水蔬菜公司今年再度投資400余元,新增了一條高技術、高產能白花菜深加工生產線,白花菜品質品味大幅提升。眾興琉璃瓦在××投產后,由于產品質量好,價格合理,在周邊市場很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鎮黨委政府積極支持企業壯大產業規模,協調解決征地地3畝。目前,該企業已投入技改資金500萬元。第二條生產線已正式竣工投產。宏程木業今年已投入300余萬元,新增2條生產線,通過技術改造,徹底解決了質量問題,目前,該企業實際投入技改資金達到400余萬元。

查看全文

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總結

××鎮現有66個村,總人口8.1萬,總耕地面積12萬畝。2009年度,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實踐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鎮”為目標,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埋頭苦干,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強鎮戰略,積極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努力構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和諧社會,使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繼續保持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主要成績

1、農業農村工作成效顯著

2009年,預計全鎮糧食總產達9.24萬噸,比2008年的8.89萬噸增0.35萬噸,增長3.5%;棉花產量200噸,比2008年175噸增25噸,增長14.2%;油料產量3235噸,比2008年3200噸增35噸,增長1.1%;生豬出欄15.5萬頭,比2008年13.3萬頭增加2.2萬頭,增長16.5%;家禽出籠165萬只,比2008年155萬只增加10萬只,增長6.5%;禽蛋產量8550噸,比2008年5500噸增加3050噸,增長55%;水產品產量計劃10000噸,比2008年8500噸增長1500噸,增長17.6%;農業總產值7.32億元比2008年的6.5億元增0.82億元,增長12.6%,人均純收入達到5670元,比2008年5170元增加500元,增長9.7%。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動和促進農業農村工作穩步發展。一是千方百計抗旱減災,面對入夏以來降雨持續偏少,伏旱連秋旱,全鎮受旱農作物面積達到5萬余畝,其中:水稻受旱面積4萬余畝,重災8000余畝,旱作物受旱2000余畝,部分村組因旱發生人畜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000余萬元的嚴峻形勢。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防汛抗旱工作會議,緊急啟動防汛抗旱工作預案,啟動“三套班子”科學指揮抗旱工作,強化責任抗旱。鎮防汛抗旱指揮部和鎮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實現24小時值班制,主要領導親自帶班。優先保障抗旱用電用油,共組織協調為抗旱保電架設專線21處,近50千米,校試安裝變壓器18臺,緊急處理農戶用電故障380余次。針對劉畈、高關、鄭家河三條干渠末端天子、祁山、鄧畈、高山、敖家、新街等10多個村放水灌溉困難“卡脖子”旱情特別嚴重的現狀,集中精力、集中時間、組織勞力1500多人,對主干渠實施清淤除障,疏暢主干渠和分支渠10多公里,確保了干渠末端近萬畝農田的正常灌溉,確保全鎮各村大旱之年不見災。二是著力抓好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全面完成兩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建設,投資828萬元的太平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共改造面積10000畝,平整土地2500畝,改造新建泵站7座,塘堰建設11處,增加蓄水15.5萬方,新建攔河壩3處,開挖新修排灌渠26.8公里,硬化灌渠14.2公里,硬化排水溝5公里,新建橋4座,新建村組公路及機耕道路12.2公里,林網植樹2.8萬株。投資2260萬元的優質稻項目示范基地,已平整土地0.79萬畝,襯砌排溝23條9913米,襯砌灌溝90條55423米,開挖土溝渠32條20551米,新建泵站27座,塘堰壩改造22處,橋涵閘系配套2309處,新修機耕路18條21704米,田間生產路36條25418米,林網植樹4萬株。兩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全部驗收合格。全鎮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942.2萬元,規劃建設的83處水利建設工程全面完工,在趙坡、王畈、麻城、袁河、孫家等19個村改造低產農田4萬畝,硬化敖家東、西支渠、谷堰支渠、胡家山等重點末級渠道4條20公里。大力推動小農水建設,以賈店村為主的村,硬化渠道15條9210米,開挖擴建堰塘壩66處,可蓄水80萬方,獲得了小農水以獎代補資金69.9萬元。代湖村農民自籌資金20余萬元,新挖擴建堰塘31口,拉開全鎮秋冬農田水利建設序幕。全鎮規劃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40處,大部分已動工建設,切實做到了村村有工程,組組有項目,戶戶都參與。投入建設資金208萬元,基本完成了趙坡水庫整險除險工程,確保了集鎮2萬多人的飲水安全。三是認真落實農村政策。五月中旬,鎮黨委政府三次召開機關包村干部、包村財干和村單位負責專人會議,認真學習中央、省、市、縣有關農民負擔的政策法規,全面落實農村惠農政策,扎實組織開展了落實農村惠農政策專項檢查活動,在全鎮66個村普查的基礎上,采取抽簽的方式,對許壩、劉港、高山、秦家寨等12個村開展了重點檢查。并以羅辦發[2009]20號文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重申國家惠農補貼發放規定和農民負擔監管規定,嚴肅查處違規行為的通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及時整改,規范了“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程序,杜絕了亂收費,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四是扎實組織農業生產。今年來我們以國寶橋米集團為依托,在整合項目核心區建立高檔優質稻生產基地,大力推行鄂中5號,楊兩優6號的優質品種種植,在全鎮種植優質稻10萬畝,其中整合項目核心區種植鄂中5號1.5萬畝,鎮集中購種1萬斤。配合國寶橋米建立了工作站,并組織專班,定期下村進行技術培訓,為××糧食品質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全鎮落實早稻面積13500畝、中稻面積95000畝、晚稻面積15000畝。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對3.5萬大田油菜菌核病普防了一次,對2萬畝重茬面積(已發病)進行了重點防控。有效遏制了病蟲蔓延勢頭,對6.5萬小麥病蟲進行了全面普防、普殺,普防小麥白粉病4.5萬畝,紋枯病2萬畝,條繡病0.8萬畝,麥園蜘蛛1萬畝,麥蚜0.1萬畝,早稻秧田防治立枯病、綿腐病、惡苗病面積1200畝。中稻大田預防稻飛虱等病蟲害10余萬畝,通過宣傳發動,農機購置形成熱潮,全鎮現有各種大型農業機械595臺(套)。今年新購大型農業機械90臺(套),其中新購插秧機58臺。5月上旬在上周村召開了機插身現場會,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80%以上。在畜禽規模養殖和水產特色養殖上。今年,全鎮規模養殖大戶達到385戶,初步形成了以湯春海等農民創業之星的“150“模式和以孟法豪為主的零排放模式生豬產業規模。成了以秦家寨養殖小區為首的養雞專業合作社和以周大勇為代表的養鴨專業合作社,小龍蝦養殖、網箱養鱔已成氣候,以周寨村支部書記容益軍為代表的領頭雁在周寨、快活、祁山等村集中網箱養鱔水面達185畝水面,32戶,2000箱,已投苗45000斤,總投資160萬元左右,產值260萬元,可獲得100萬元。四是高度重視民生工程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今年,縣分配我鎮沼氣建設任務1193口,我們成立了專班,分別在呂家、王砦、快活、祁山等13個村掀起了建沼氣的熱潮,現已全部完成。積極組織對農村勞動力轉移進行技術培訓82次,培訓人員1033人。在梅李、劉港、仁和完善斷頭路的公路建設7.5公里,現已通車運行??h紀委對新農村試點許壩村,投資了30多萬元對村的基礎設施路、水、綠化、活動陣地進行了配套建設。縣政協聯系的丁沖村以廣信生態園為依托下,人居環境大為改觀。全鎮所有新農村建設村都配套了沼氣建設,做到了一建三改。五是林業生產績效明顯。開春以來,我們以湖北廣信生態園為依托,發揮山林優勢,加快林業產業建設,上半年共完成板塊成片造林5200畝,分別在丁沖、胡坡、周沖、高山、孫家、石沖、馬河、大山等村定植外松和核桃。在許壩、徐河、王砦等村四榜植樹和塆子林改造16.4萬株。以曹雙公路為主線的綠色通道植樹13公里,落實花卉苗木基地300畝,大田育苗50畝,項目達標率都在100%以上,全鎮共發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61719.9元;涉及農戶218戶,涉及面積7031.3畝。

2、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形勢喜人

2009年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促進了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2009年,預計全鎮工業產值112000萬元,比去年同期96425萬元增15575萬元。營業收入110000萬元,比去年同期176356增292000萬元。工業增加值2339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585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5115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6000萬元。新增規模企業3家,即:京山德棉清潔用品廠、詠潔(雅園)清潔用品廠,大樹米廠。工業用電量200萬度,完成招商引資3000萬元。通過招商引資,今年我鎮項目建設形勢喜人。一是已經落戶的京怡多晶硅項目,正在建設廠房6000平方米,光電硅瓦、太陽能機電等產品正在研發和試生產。二是石沖村5000投養豬場建設項目和石沖潭龍石材開發項目,前期投入已分別達到100萬元和1000萬元。三是正在建設的集鎮富順商貿步行街項目,累計投資4500萬元,分三期開發,一期工程預算投資2500萬元。四是正在建設的富水河畔一期商住樓開發建設項目,由江蘇爵安房產開發公司先期投資1000萬元開發建設,后續工程正在論證。五是丁沖2400畝林果基地整地項目,由湖北廣信生態農莊投資開發。對于這些招商引資項目,黨委政府極力營造親商、愛商、尊商、護商、幫商的良好氛圍,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熱情做好服務工作,真心實意為羅戶客商排憂解難,贏得了落戶客商的信賴、理解和認可。黨委政府大力支持現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全鎮各企業累計投入技改資金1500余萬元,6家重點骨干企業由此實現“脫胎換骨”。白花菜是××鎮叫得響的地方特色品牌。由此,湖北江花集團、富水蔬菜制品公司、仁和白花菜廠等企業相繼落戶××,為了將醬咸菜產業做強做大,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與華中農學院聯手研發白花菜系列產品,市場占有份額大幅度提高。富水蔬菜公司今年再度投資400余元,新增了一條高技術、高產能白花菜深加工生產線,白花菜品質品味大幅提升。眾興琉璃瓦在××投產后,由于產品質量好,價格合理,在周邊市場很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鎮黨委政府積極支持企業壯大產業規模,協調解決征地地3畝。目前,該企業已投入技改資金500萬元。第二條生產線已正式竣工投產。宏程木業今年已投入300余萬元,新增2條生產線,通過技術改造,徹底解決了質量問題,目前,該企業實際投入技改資金達到400余萬元。

查看全文

甜菜夜蛾防治工作報告

一、蟲情預報:

甜菜夜蛾屬重發生年概率80%。

斜紋夜蛾屬重發生年概率80%。

二、蟲情發生動態:

(1)甜菜夜蛾:

據區測報點燈下誘蛾系統觀察,測得首峰為6月29~30日,主峰為7月6~7日。區測報點7月5日在卷心菜秧苗上查見一個危害點,以3—4齡甜菜夜蛾幼蟲為主。亭林測報點7月6日調查50株卷心菜,查見14條甜菜夜蛾幼蟲,以高齡幼蟲為主,單株蟲量0.28條,有蟲株率8%。

查看全文

海南飲食旅游文化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海南的菜肴,有鮮、活、清三大特點,白切、白灼;清蒸、清炒;以及燉、燜、煲等,突出原汁原味的烹調技法,形成了海南菜肴的特色。本文論述海南飲食旅游文化時,涉及海南四大名菜、地方風味、特色小吃。.

論文關鍵詞:烹飪文化;旅游文化;海南

一、海南烹飪文化概述

中國烹飪文化是關于中國人飲食的生產與消費的科學、技術、藝術、習俗的文化綜合體,是中華民族寶貴、豐富的文化遺產。中國烹飪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法國烹飪、土耳其烹飪與中國烹飪,在世界上被稱為世界三大風味體系。海南烹飪在我國烹飪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海口與三亞等城市,各種餐廳,星羅棋布;各類排檔,遍布街頭。游人可品嘗國內各大菜系,品味各地風味小吃,假如對外國菜有興趣,也能夠在海南一飽口福。筆者得知海南企聯會展公司總經理張洪德的父親張榮志先生是著名的國宴大師,于是同他探討旅游文化中的烹飪文化,發現他是個美食家,能夠評點全國各地的烹飪文化風格。張洪德認為,海南烹飪文化的特征是特色鮮明,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海南省是個大島嶼,有自己本土的特色風味;海南大特區又是個移民省份,世界各國的外賓,南來北往的國內游客,促使海南在保持本土飲食文化特色的同時,吸收外來的烹飪文化。海南有四川餐廳、東北餐廳、湖南餐廳、湖北餐廳、廣東餐廳。游客到???,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特色風味。比方說,武漢人愛吃的熱干面,重慶的麻辣燙,沈陽人的燉菜,韶山的回鍋肉,在??诙加械胤狡穱L?;洸恕⑾娌恕⒕┎?、滬菜、魯菜、鄂菜、陜菜等,百花齊放。韓國菜、日本菜、歐洲點心,五花八門。還有各種火鍋、各類小吃、海南粉、抱羅粉、尖堆,當地風味小吃,各具特色。來海南旅游的游客,或在海南生活的人群,實實在在地當上了“美食家”。中國是禮儀之邦,熱情好客,各地各民族的待客儀禮,體現出美好的倫理道德。中國人日常的飲食,節令佳肴,風味小吃,五花八門,展示出飲食文化的風采。

張洪德還認為,海南烹飪集中了中華烹飪文化的精華,具有高、中、低三個檔次,展示在中外游客面前,表現出相當的吸引力和優勢,擁有最廣大的消費者群。彼此吸引,相互借鑒,是中西飲食文化交流的主流。外國人十分喜歡中國各種平民化的點心,如餃子、湯圓、餛飩、面條、燒餅、米線、粽子、糕點、豆漿之類。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中西交流中,我們往往自我貶低,以吃洋西餐為時尚,吃中式點心為過時。一位外國人很奇怪中國人招待他小吃時,總帶他上麥當勞以示尊重,其實他最喜歡海南的街頭小吃。中國一向以烹飪王國感到自豪,所積累的飲食文化精華,從營養學的角度看,值得向世界推廣。

海南菜系獨具風格,地方風味濃厚。海南菜的風味特色以鮮、香、甜、酸、淡為主,格調質樸自然,洋溢海島風情、南國韻味濃郁,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查看全文

市優勢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一、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現狀和問題

近年來,全市已初步形成優質水稻、“雙低”油菜、優質棉花、優質水果、優質蔬菜、優質三元豬、優質水產品、速生豐產林等八大優勢產業和花生、食用菌、家禽、牛羊、蜂產品、花卉苗木、板栗等八大特色產品,農產品加工業的優質原料產業基地(帶)基本形成,主要農產品的綜合優質率達到66%。骨干企業目前已達713家,日月油脂、洪森實業被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國寶橋米、金林木業、鳳池米業、銀旭棉花、京和米業、神地農業科貿、恒昌貿易、巨星糧油、寶源木業、新美香食品、廣源食品等13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有38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精品名牌,獲得綠色食品標志產品有32個,無公害農產品有9個,有機食品有2個。各種龍頭企業建基地600萬畝,帶動農戶41萬戶,吸納農村打工勞力1.28萬人。但我市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較低,生產、加工主體及利益聯系不緊,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落后,加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

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向與重點領域

“十一五”期間,形成與八大優勢農產品和八種特色農產品相適應的加工業布局,建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有實力、叫得響的龍頭企業群體與知名品牌,建立體系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和規范的質量安全標準,使特色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200%。具體目標是到2010年,10家以上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利稅超過5000萬元。經過加工轉化的農產品產量達到70%以上,農產品出口創匯達到5000萬美元。

1、大力開展“雙低”油菜籽產業化開發。抓住國家長江流域優質油菜開發帶規劃實施的有利時機,建設子陵、掇刀和雙河種子生產基地,標準化原料基地達180萬畝,總產22萬噸以上。依托和支持日月油脂、中糧油脂、洪森實業、巨星糧油等龍頭企業進行擴(新)建和技術改造,開發高級營養保健油、調和油等系列產品,使全市年油脂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以上,其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查看全文

鐵肩擔道義

美國《財富》雜志做出了這樣的預言:“未來最成功的公司將是那些基于學習型組織的公司!”上海的復興高科技集團在1992年起家時只有3800元,到2001年年底,產值45億元,營業額42.5億元,利潤3億,控股3家上市公司。一個企業,為什么只用了9年的時間就能從3800元做成45億元?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體會就是三句話:“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學習型人才,建設學習型團隊?!?/p>

基于同樣的共識,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把地域小縣建成經濟強縣”的奮斗目標,全縣旋起了持續火熱的學習旋風。倒店的中藥材、伍洛的藜蒿、下辛店的蓮藕,清明河的白花菜,從水邊田角的孤生野長變成了大規模的田園種植,2004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06元,同比增長12%。

道理只一個,道路千萬條。當我們詢問起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時,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我們的肩膀,指向了我們作為電視人所扛在鐵肩上的道義。倒店聾崗村一位姓陳的老人說,是電視教我們種了中藥材的。

歷次科學素養調查均已顯示,我國公眾除了通過專業技術培訓獲得科技知識和信息外,大眾傳媒是其獲知的主要渠道,并且這一主渠道地位還有不斷被強化的趨勢。最新調查顯示,我國高達93.1%的公眾通過電視獲得了科技知識和信息。

1925年,蘇格蘭人貝爾德、美國人斯福羅金幾乎同時進行了一項最為偉大的發明,一個早在1900年就誕生了的詞匯TELEVISION變成了現實。從那個時候起,世界開始變成了地球村。

作為電視工作者,我們深知肩膀上擔當的絕不僅僅是那通過我們視角去獵取生活源泉和科技知識的攝像機,我們的責任和道義是要把瞬息萬變的信息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傳遞給生活在604平方公里的每一個人,讓他們及時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以開拓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唱響生命自由延伸的優美旋律。

查看全文